部门预算范文
时间:2023-03-23 05:0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部门预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然而,在当前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以上各方面的监督还不够到位,整体配合还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一是政府财政监督不够得力,特别是在对部门预算执行监督方面检查乏力,存有一拨了之现象,重编轻管,使得部门预算流于形式。二是人大监督不够深入,重程序,轻实质,对部门预算审查监督还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而出现人大预算监督由过去对预算草案“看不懂”到现在“看不完”,预算审查监督费时、费力、效果差。三是审计监督不够扎实。重结果,轻原因,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往往只是就收支审收支,对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预算发生差异的原因揭示不足,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部门自我监督不够到位。表现在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有应付了事的现象;在部门预算执行方面,自我约束力不强,随意性较大,预算法定性意识较差,致使部门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数偏差较大,因而失去了部门预算应有的作用。
为此,本文试就如何搞好部门预算监督,特别是对各自监督的目标、内容、方法问题进行逐一探讨,以大力推进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工作,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监督水平。
一、政府财政对部门预算的监督
(一)目标
主要应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和部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二)内容
既要抓好部门预算编制的监督,又要抓好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搞好源头管理,强化事中监督,坚决克服部门预算一编了事,资金一拨了之的现象。
1.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一是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着重审查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坚持预算内外资金统编,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原则;是否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二是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先进,着重审查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坚持零基预算编制法。三是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的程序是否规范,着重审查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实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二上二下”程序。四是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公允,着重审查部门支出预算编制定额是否坚持区别对待、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否公平、公正。
2.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一是审查监督部门编制的预算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坚持“先维持、后发展”的原则,真正做到保人员经费的供给,保部门机构的正常运转;二是审查监督部门编制的预算是否量力而行,是否做到分别轻重缓急,保重点、保平衡;三是审查监督部门编制的预算指标是否积极合理、真实准确。着重审查各项收入预算测算是否先进可靠,是否打足匡全,依据是否充分合规,有否存在乱收费和随意匡估或隐瞒收入等问题;支出预算测算是否真实准确,人员经费预算有否存在多报或漏报,公用经费预算有否按照定额标准测算,专项项目经费预算有否虚假编报;收支预算结果是否平衡,有否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保证部门预算能够严格实施到位。
3.监督部门预算编制的效益性。主要包括审查监督部门单位能否以同样的资金投入完成同样的行政任务或事业发展需要。审查部门预算中专项投入是否必要,对事业发展或行政任务完成作用多大,效益高低如何,有否存在铺张浪费和重复投入等问题。
4.监督部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主要包括审查监督部门预算是否按计划、按进度实施,审查各项收入预算是否及时实现,各项支出是否超预算、超进度,有否存在被挤占挪用等问题。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行为,实行政府扎口管理,凡是没有预算资金保障的追加行政项目,原则上一律不予追加安排和报支经费,不断优化部门预算执行的外部环境,切实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三)方法
政府财政对部门预算的监督,必须贯穿于整个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之中。因此,一是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查,牢牢把握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关。二是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预算拨款,严格财务监管,牢牢把握部门财务核算和资金拨付监督关。
二、人大对部门预算的监督
(一)目标
主要应监督部门预算的法定性和规范性。
(二)内容
要加大对部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全过程的审查监督,切实增强部门预算的法定性和规范性。
1.监督部门预算的法定性。主要应审查监督部门收支预算的安排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各项财经法规制度,各项收入预算是否完整合法,各项支出预算是否合规。
2.监督部门预算的规范性。主要应审查监督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批复是否及时,执行是否严肃,调整是否报批,决算是否到位。
(三)方法
一是年初大会审查。主要是对年初各部门预算草案的法定性进行审查。可采取会前初审与会中专审相结合,专家审查(即大会期间组织一批熟悉财经工作的代表,集中精力对计划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查)与专题审查(即在大会上确定几个重点部门预算进行重点审查)相结合。二是预算执行过程审查。可由人大常委会采取代表视察方式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查。三是年终决算审查。可采取人大常委会专门会议方式,听取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及其决算情况的审查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由人大对部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议。
三、审计对部门预算的监督
(一)目标
主要应审查监督部门预算执行及其结果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效益性。
(二)内容
1.监督部门预算执行及其结果的合规性。主要包括:一是审查监督部门预算执行的各项收支是否符合财经及其他法律法规制度,有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以及乱支滥用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二是审查监督部门单位各项收支是否严格按照人大审批、财政部门批复下达的部门预算执行,有否存在预算项目之间相互串用、相互挤占、相互调剂问题,有否存在超预算支出行为。三是审查监督部门单位预算收支核算是否符合各项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规定,有否存在隐匿收入或虚列支出转移资金,设置账外账;有否存在隐瞒收支挂往来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等等。
2.监督部门预算执行及其结果的真实性。主要包括:一是审查部门预算收支活动是否真正发生、确实存在,有否存在做假账、虚假列报收支行为。二是审查部门预算完成或未能完成的原因,分析影响预算执行的主客观因素,查明是编制环节上存在收入基数、支出定额测算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还是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预算未预料的客观因素影响,如行政事业任务增加、规模扩大、物价费用标准提高、人员增加、各项摊派或有关部门挤占经费等等;还是单位人为擅自开减收增支口子,致使收入未能及时足额收取,做到应收尽收;支出大手大脚,未能采取分级预算包干责任制,层层分解,层层细化,未能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致使支出预算突破,形成大额超支挂账等问题,进而全面审查确定各项收支的真实性。
3.监督部门预算执行及其结果的效益性。着重审查部门预算各项收支是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支出方面,是否体现了节约,实现了既定的绩效目标。
(三)方法
可采取部门预算与部门账面收支实绩比较核对方法,通过实施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审计与部门收支决算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相结合、抽样审计与全面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以进一步强化审计对部门预算的监督。
四、部门单位对部门预算的监督
(一)目标
主要应监督部门自身及其下属单位编制、执行部门预算的主动性、约束性和部门预算收支核算的规范性。
(二)内容
1.监督部门预算编制及其执行的主动性和约束性。一是自我检查是否积极主动、认真及时、真实准确地编制好部门预算,是否严格按照财政部门部署要求进行编制,审查有否存在随意性、乱编乱匡乱估问题。二是自我检查是否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不仅部门自身要增强预算的约束性,保证预算项目不串位、不挪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下属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保证其各项预算收支目标执行到位。
2.监督部门预算收支核算的规范性。着重检查部门单位各项收支是否按照有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是否做到会计核算的明细收支科目与部门预算确定的收支项目相衔接,力求口径一致,以便清晰反映各项预算收支,一目了然地检查出各预算收支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
篇2
【关键词】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运行现状
目前审计机关在内部职能划分上,除少数综合性的部门外,其余业务部门都是按行业划分设置的,如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农业与环境审计、金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部门,各业务部门的审计对象也相对固定。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每年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制定计划、组织分工、实施计划、汇总成果,向政府报告,向人大报告、审计公告、督促整改。具体实施过程体现在两个《方案》上:一是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总体方案,是规划当年整个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整体方案。二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施方案,是针对每个具体审计项目设计的详细工作计划。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职能发挥不到位
由于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职能发挥仍然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审计选取的重点和内容方面,过多地关注微观问题,沿用过时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多,对分析存在问题的内在成因和透过现象研究本质不足,仅就问题论问题较多,从宏观上、体制上、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少。二是缺乏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统一把握,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盘考虑不够,对预算收支的结构性分析特别是对同一支出科目或人均支出的横向对比分析较少,更没有对同一单位或同一支出项目进行环比分析,找出变化的规律性。三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不全面,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结果开发不够,“一花多果”情况少,影响了这项工作的综合效果。四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存在时效性滞后效应,审计机关在向人大提交上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六、七月份,而此时财政预算早已经执行完毕,下一年度部门预算也早己下达,因此,立法机关要从源头上对下年度预算进行监督的作用大大减弱,从而直接削弱了人大对本级预算执行的监督效果。
(二)审计目标不合理,审计范围不够宽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应当涵盖本级财政的全部收入和支出两大方面,但在现实情况中,审计财政收入不够全面,其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分税制导致的中央收入部分无法在本级审计中进行体现,造成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部分缺失和不完整。二是预算内资金审计所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由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间紧、任务重,审计力量相对不足,加之受外来力量千涉等因素影响,审计机关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比例较低。三是对审计单位选择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性,对政府组成部门安排审计较多,对党委、人大和政协等部门安排审计较少,有的单位常年未接受审计。审计覆盖面过窄和结构不合理导致审计结果不能更全面反映省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不利于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三)对预算编制审计重视不够
我国己经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多年,长期以来,一直把本级和下级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实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后,这种状况仍未彻底改变,部门预算审计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预算执行环节和决算环节,仍然停留在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层面上,而审计关口前移进行事前监督即对预算编制进行监督做得不到位。仔细研究分析近几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很多是因为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不细化造成的,预算编制粗糙,对预算审查不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把预算编制纳入审计范围,预算执行审计就不完整,对预算监督就不能完全到位,更无法为人大、政府加强预算监督提供全面完整的依据。
三、现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财政管理体制看,尚不够科学与完善。一是分税制度。目前实行的分税制只明确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但没有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与财权分配关系。二是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调控权没有充分发挥出均等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般转移支付比例过低,大量采用专项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效益评估机制等,导致资金分配方法不科学、使用效率不高,并存在大量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三是中央财政统得过细,加之预算管理级次多、资金链条长、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专项资金管理难度增大,由此带来审计难度增大,监督成本升高。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或者滞后过时,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可依据的法规不完善、不充分甚至无法可依,是导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一是审计管辖权的划分缺乏灵活性,割裂了经济事项或区域经济的内在关联。二是审计机关在人、财两方面对同级政府的依存度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发挥,而部门预算收支状况又是同级政府执政行为的经济表现,因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会受到同级政府的制约,其公正性、公开性和全面性会大打折扣。
(三)监督环境不匹配
目前,我国现行的国家监督形式主要有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结果的监督以及财政部门的内部监督,目前,这种三方监管的局面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督力量,人大、审计、财政各自执法,重复监督甚至互不信任,没有建立起信息交流、沟通、共享的平台,没有建成权责分明、相互配合协调、信息资源共享的财政预算管理动态监管机制。
四、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
(一)科学制定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审计目标应有所不同,现阶段国家审计的目标应紧跟国家经济财政体制改革步伐,为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服务。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上提出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解决办法,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使审计监督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因素。在审计范围的把握上,应力求达到三个“全面覆盖”。一是在审计对象上,达到对使用财政性资金部门和单位的全面覆盖,既要包括行政事业性质的预算部门和单位,也要包括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企业单位。二是在审计资金范围上,达到对财政性资金的全面覆盖,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踪到哪里”的要求。三是在审计内容上,达到对财政运行过程的全面覆盖,预算执行审计监督要涵盖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和事后评估的全过程,增强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全面性和建设性。
(二)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效率
第一,要科学制定审计计划。至少要制定三年期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保证每三年所有预算单位都轮审一遍,不留空白和死角,同时要兼顾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或调查,防止出现交叉审计和重复审计,浪费审计资源,增加被审计单位负担。其次,要突出审计重点。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问题和宏观问题进行审计。第三,要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要借助财政部门的金财工程和税务部门的金税工程,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金审”工程功能,从偏重手工审计向以计算机辅助审计为主导转变,从就地审计和事后审计向远程审计和事中审计的有机结合转变,研究以网络平台和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建立审计信息平台和审计数据模型,设计预算执行审计模块,并积极研究探索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实现实时监督。要采用分析性复核、实质性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等现代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四,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审计干部要加强政治、经济理论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理论水平,全面把握党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第五,要整合审计资源。要充分发掘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提升综合审计效能,要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建立信息档案,为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信息支持。
(三)全面推行审计公告制度
我国执行审计公告制度还不完全到位,在此建议:1.建立和完善审计公告法规,明确审计公告的程序、形式、权限、受众范围、公告内容和责任等,使审计公告成为法定程序,具有刚性约束。2.建立审计公告后的信息反馈机制,要设置专门媒介,开通社会评议和建议的反映渠道,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及时回应民意,妥善处理反馈结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3.扩大预算执行审计公告的内容,除不宜公开的信息外,将所有预算执行审计过的单位和结果全部公开,在公告内容上要尽量细化,除公告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外,也要把预算、决算数按项目收、支类别全部公开,让公众能看得明白,促进建立“阳光财政”和“阳光审计”。
参考文献:
[1]谢华.政府审计双向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0(2).
篇3
关键词:预算;档案管理;思考
财务总监管理中心的部门预算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相对独立管理部门,主要承担各项预算工作,也因此而产生各种档案资料。虽然部门预算所产生的资料会有资料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但是,由于这些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所以对于预算档案资料的管理缺乏科学性,使得这些资料的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了强化部门预算大难管理工作,就要针对部门预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针对预算档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
一、加强部门预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做好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预算工作的顺利展开
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多于财务管理有关。由于预算部门内部的每一名员工都有本职工作,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生产预算等等,所以,几乎每年的预算管理目标都是由管理层决定,然后将目标下派到相应的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的一系列工作中,会产生各种资料作为预算管理流程的凭证。如果这些资料丢失,就会对预算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预算部门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当预算工作进入到执行阶段的时候,很有可能存在预算与实际差距。这就需要对预算作出调整,并对实际运行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由此而达到成本控制管理的目的。
(二)做好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
预算不是简单地将预算作为财务金额的反映,而是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做到有计划地投入,最大限度地产出,因此,预算关乎资源分配的计划性和有效性。通过编制预算,以使得各项收支得到有效控制。做好预算档案管理工作,各项资料都规范整理。当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就可以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对预算管理工作做出调整,以促使预算目标实现。
(三)做好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预算工作的成效
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将预算目标具体化,就需要分解预算指标,并将预算指标落实到个人,做到责任到位。当进入到实际行动中,预算编制就成为了成本控制标准,通过有效地控制成本达到预算目标,其中,做好预算档案管理工作是关键的内容。当预算编制工作进入到执行环节,需要控制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材料的采购、销售等等,都属于预算范畴,可以对各项工作运行中所产生的出来变化呈现出来。因此,要做好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使得预算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二、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做法
(一)对预算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如果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中没得到单位领导的支持,就会在人财物上难以调配导致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即便是预算档案管理人员有心提高工作质量,但是,财力不足,设备运行不良或者面对量大而繁琐的预算档案管理工作而人员不足,就会影响预算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没有按照制度要求执行预算档案管理工作
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就不会严格要求自己。虽然一些单位已经将预算档案管理制度构建起来,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就不会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而是将制度虚设。比如,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中,对预算档案资料没有及时地收集、分类整理,没有及时而规范地对预算档案资料进行立卷和装订。在档案资料的保管中、资料的移交中,都没有认真履行程序,在借阅档案预算档案资料和销毁档案资料的时候,没有在专门的管理人员的监督下执行,导致预算档案资料丢失。特别是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人员调动的时候,就会出现档案随着人员的调走而流失的现象,或者部分预算档案资料出现随意打开封装袋或者损坏的问题。
(三)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设备落后的现象
一些单位虽然执行了预算档案管理,但是没有建立专业的资料库,档案管理设备更是落后,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按照规定展开。部门预算档案资料甚至存储在预算部门,而没有存储在档案橱柜中。
三、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针对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集中管理办法,包括相关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设备以及档案管理人员都需要强化管理。
(一)完善档案管理设施以部门做好预算档案安全管理工作
部门预算管理部门有必要将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设立起来,建立预算档案管理库房,根据预算工作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将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构建起来,并完善管理制度。首先,要将预算档案票据管理部门建立起来,设置两个编制人员对预算档案资料实施专业化管理,除了对会计资料进行管理之外,还要对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各种空白票据进行管理。其次,需要将专门的预算档案资料库房构建起来。库房的各种安全设施要齐全以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所需要配置的安全设施包括防火设施、防潮设施、防尘设施、防盗设施,还要做好防虫、防鼠管理工作。为了避免预算档案资料在库房中遭到损坏,还要安装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诸如空调设备、密集架设备、除湿机以及计算机等等。
(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以对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形成约束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就是要将预算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制度化,形成约束机制,包括预算档案的移交、立卷、归档;档案资料的保管、调阅;档案资料的销毁等等,都要按照具体的制度执行,同时还要做好档案保密工作。针对档案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的问题,不要有关管理人员定期考核,作为工作岗位责任是否履行到位的依据,并将考核的结果指标化。对预算档案管理工作要采用现代化管理措施,实施信息化管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预算档案管理,包括预算档案资料的目录以及资料检索工具等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运行,实现预算档案自理哦的共享。有关部门和个人登录到指定的档案管理平台,就可以对所需要的预算档案资料进行检索,并履行监督职能。
(三)严格执行档案管理流程强化档案管理控制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资料的移交是严格重要的环节。预算档案需要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预算部门就要按照相关规定在“档案移交清册”中做好记录,按照规定填写并有管理部门审查并盖章后才可以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预算档案的调阅手续要严格管理。预算档案要做好财政归口管理工作。当进行调阅预算档案的时候,要求预算管理人员必须陪同,提供单位提供的借阅证明才能够准许调阅。预算档案中,除了规定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之后,其他的预算档案资料都是有期限的。预算档案资料的保留期限到期后,就要进行销毁工作。由于档案资料关乎预算工作的历史,对后续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进行“档案销毁清册”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填制档案销毁清册并报归口管理部门,经过审查盖章后才可以进行销毁处理。在预算档案资料销毁的时候,要按照规定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销毁。
四、总结
综上所述,预算档案管理中,由于预算档案管理设施不足,加之有关管理人员对预算档案管理没有基于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没有专业的预算档案管理人员执行相关的工作,导致预算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策略,以强化部门预算档案管理工作,却倒预算工作顺利展开并获得成效。
作者:李良春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财务总监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和爱丽,周知勇.档案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以省档案局为例[J].云南档案,2012(12):24-26.
[2]和爱丽.如何确立档案部门的预算项目——以云南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为例[J].云南档案,2014(09):14-15.
篇4
以部门预算为主要抓手和突破口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预算不仅关系到国家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把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作为现阶段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基础工作和根本举措,积极支持和督促省政府早编细编预算,实行按部门编制预算。省级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报送省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范围逐步扩大。
2002年,省政府首次将农业、科技、教育、国土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5个部门预算提交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2003年,省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8个,其中7个部门预算提交到省人代会审查。
以部门预算为主要抓手和突破口,在深化、强化预算审查监督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无疑是本届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工作的一个亮点。
换届伊始,省人大常委会叶荣宝副主任带队赴广东、海南两省学习考察,向常委会提交了考察报告,提出了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省级部门预算等建议。在省人大常委会和财经委的积极推动下,省级部门预算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编制得到进一步规范。
2004年,省政府召开了省级部门预算改革动员大会,省长吕祖善作了动员报告。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省级部门预算改革的方案”,决定从2004起全面推行省级部门预算。2007年省级141个部门编制了部门预算,其中20个部门预算提交省人代会审查。同时,进一步改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运用零基法,按分类分档,确定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定额。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综合预算,并将基本建设资金、各类专项资金等尽可能编入年初预算,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促进预算的完整性和规范化。
创新审查程序
随着部门预算的全面推开,预算编制的进一步细化,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预算审查工作,省人大财经委突出重点,创新审查程序。借鉴兄弟省市做法,在审查程序的设计上,突出了重点审查、专家审查和专题审查。
首先是重点审查。在对省级预算和部门预算全面审查的基础上,2004年省人大财经委确定对省卫生厅部门预算进行重点审查。2005年重点审查交通厅、建设厅部门预算,2006年重点审查民政厅部门预算,2007年重点审查省水利厅部门预算。通过对一两个部门预算的重点审查,尽可能地审细审透。
2005年2月28日,浙江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部门预算专题审查会上,近30名人大代表的案前摆着交通厅和建设厅的部门预算草案。大到几亿元小到几百元的收支项目在草案中逐项列出。
当时,建设工程招投标、城市房地产价格和交通投资效益等问题是人大代表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
在此前的会前初审中,省人大财经委组织10多位财政、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前将重点审查的部门预算草案送至各位专家,并安排一天时间,召开专家评审会,对部门预算进行深入分析和审查。
专家评审组成员由人大财经委确定,2005年的14人中,来自审计厅的专家4人,财政厅3人,其余的是来自大专院校的学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
在2005年2月22日的专家评审会上,评审组对交通厅和建设厅上报的部门预算草案“过堂会审”。不少专家提出的问题很尖锐也很有针对性。
在一些评审专家看来,两厅的部门预算虽然相当细化,但仍有不少项目资金的可行性并不明晰,且具体支出标准无从知晓。
例如,交通厅列出的收费站清理需要花费1.7亿元,但如何清理、每个收费站的清理成本怎么计算等都无从知晓。有专家建议,“今后的部门预算最好能附上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一般的支出标准”,否则只能是“部门报什么,省人大财经委看什么”。
专家评审会上,对交通厅部门预算提出的各项修改意见有20条。经过这一道关口的盘查,交通厅有关单位的人均公用经费由原来的13万元下降到7万元。
借助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集思广益,提高了初审质量,也体现了预算审查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开性。为此,省人大财经委还专门建立了财经监督专家库。
第三关则是浙江省人代会期间的专题审查会。在大会期间,专门成立了由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熟悉财政、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三四十位代表组成的部门预算专题审查组。
专题审查组成员在大会报到当天集中组织学习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预算有关知识,请省财政厅领导介绍重点审查的部门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会议期间,在各代表团审议和专题审查组成员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召开部门预算专题审查会议。2005年2月28日,浙江省交通厅厅长、建设厅厅长正襟危坐,接受近30名人大代表的“轮番轰炸”――他们对两厅的部门预算提出了各种修改意见,而两厅厅长则在审查后一一作答并说明理由。
采取代表专题审查形式,提高了代表审查监督预算积极性,增强了预算审批监督的实效。根据会前初审和专题审查组意见,财经委员会形成了对部门预算的审查意见,并作为预算审查报告的附件,提交大会主席团审议。
预算审查与监督执行结合,实行全程监督
毫无疑问,对部门预算的重点审查,为省人大财经委更好地开展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供了条件。同样,只有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才能有效地维护人代会审查批准的预算的严肃性。
2006年3月29日,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省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预算执行、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及省级决算的职责。
“如果部门的预算草案通过审查后,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部门对预算擅自进行变更,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条例已做充分考虑,在内容上加强了对“预算变更”的监督,规定了预算调整的报批制度,重点支出项目调减的报批制度及预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的报告制度等。
省人大财经委注重审查与监督工作的有机结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听取省财政厅关于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时,省人大财经委要求将当年重点审查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作专门汇报;对部门预算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进展及资金到位情况进行调研和监督;对部门决算进行审查,并由审计部门先行进行审计,实行部门决算审签制度。
这样,会前、会中审查与会后监督执行和决算审查相结合,使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实行全程监督。
省人大财经委确定一两个部门预算进行重点审查,采取专家审查、代表专题审查的形式,从实践看,有助于推动政府各部门预算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有助于深化对本级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有助于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更好地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链接
推进“五大百亿”工程
省人大财经委高度关注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工程的实施情况,每年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重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视察。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组织视察了嘉兴电厂二期、秦山核电、省疾控中心、浙江美术馆、分水江水利枢纽、杭新景高速公路、舟山跨海大桥、杭甬运河航道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情况,并将视察意见送交政府及有关部门。2007年“五大百亿”工程计划结束,财经委协调相关专门委员会,对“五大百亿”工程的实施进行了专项视察督查。
篇5
(一)职能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乡建设管理和园林绿化、民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城乡建设管理和城镇园林绿化、民防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2.负责城市建设配套费、垃圾处置费、污水处理费、民防易地建设费等费用的征收和管理;会同县财政部门筹集城市建设维护资金,编制收支年度计划,监督管理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的使用,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概预算和工程造价的监督管理。
3.负责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市场的行业管理。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勘察、建筑设计从业资质和资格;负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和城镇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指导监督城镇雕塑建设。
4.负责监督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活动从业资质和资格;监督管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质量、安全、工程监理、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竣工验收等工作;监督管理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与设备的施工准入;负责工程造价、资质认证、技术标准管理;指导和管理建设岗位培训和人才培训。
5.监督管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负责监管建设工程招标机构、建设工程合同和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管理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
6.指导监管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推进建筑节能和城乡建设科技进步;负责建筑节能审查;管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指导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负责推进绿色建筑工作;指导新型建材、环保建材和建筑机械推广;负责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负责建筑行业信息化、建筑智能化等管理工作。
7.负责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编制城镇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项目开发、项目转让和项目资本金管理;组织实施城镇住宅区建设;负责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使用监管;负责推进成品住宅建设和住宅产业化工作。
8.指导村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指导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导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指导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组织申报和管理工作。
9.负责全县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的行业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城镇容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县城区市政道路、桥梁、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负责市政设施维护许可管理。
10.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合县林业部门组织开展城市义务植树活动;负责城市公园、广场的管理工作;组织审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负责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负责城镇规划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和园林植物保护工作。
11.负责县城区公共停车场(站、库)的审批管理;负责县城区占道、道路开挖、建筑渣土准运审批管理及消纳场的管理工作;组织编制重要场所和重大项目的灯饰建设规划,指导城镇天然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专业管线规划编制;负责城市排水的行业监管工作。
12.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编制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专业规划,指导并监督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指导监督全县垃圾、污水处理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负责县城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船舶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户外广告设置监管工作;负责长江干流忠县段以及次级河流的水域清漂工作;负责城市洗车场(站、点)的管理;负责忠州城区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管理。
13.负责民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监督管理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承担地下空间建设兼顾人民防空功能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地下空间建设和开发利用项目规划工作;指导监督城市建设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贯彻人民防空要求的执行情况;拟订防空袭方案及实施计划;指导监督战备保障方案落实;组织指导民防工程及其它设备设施的开发利用和平战转换,监督管理民防系统国有资产;承担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的工作。
14.负责本系统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15.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建设委员会是县政府工作部门,内设科室11个,分别是办公室(挂科牌子)、组织人事科、纪检监察室、财务统计科、城市建设科、村镇建设科、建筑管理科(挂行政审批科牌子)、城市管理科、污水垃圾管理科、安全监督管理科、民防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分别是建设办公室;城建档案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站;市政园林管理所;环境卫生管理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二、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1、基本支出1354.54万元,主要用于委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等机构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为完成城市建设管理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年度基本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84.76万元,主要用于经组织人事部门核准的在职职工工资、绩效及医疗保险等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205.28万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运行的办公、邮电、差旅、物业管理、公务用车与接待等公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264.50万元,主要用于离退休费、抚恤金及核定的住房公积金等。
2、单项核定的商品和服务支出11012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及城市运行保障的市政、环卫、园林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劳动保护、工具设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垃圾处理场运行、市政用水、用电、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城乡社区环境卫生等。
篇6
一、总体思路
年部门预算实施方案是在往年部门预算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制定的,总体思路为:一是除必保的项目在年初预算安排外,年初项目经费不再直接安排到单位。根据往年项目经费安排情况,结合当年财力,预留一定数额“公共项目库”资金。对确需实施的项目,经“单位申报、财政评审、政府审批”后在“公共项目库”资金中列支。二是继续按年日常公用经费保障范围和标准安排预算单位的日常公用经费。有非税收入的预算单位,安排日常公用经费时首先从其非税收入中安排,不足部分再用预算内资金安排。三是进一步核实非税收入征收成本,提高政府统筹能力。四是继续实施非税收入“超收奖励、短收扣款”的奖惩政策。对超额完成年初非税收入任务的单位,除全额拨付年初预算安排经费指标外,县政府适当给予奖励;对完不成收入任务的,相应扣减其年初预算经费指标。五是进一步完善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以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二、相关措施及办法
(一)继续执行年单位日常公用经费保障范围和标准,以满足全额拨款单位的正常运转需要。按照全额拨款单位在职人员的人均定额标准和核定的车辆编制数,计算日常公用经费数额。具体标准为:
办公费:主要内容是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及文件印刷、电脑耗材等支出。标准为:每人1000元/年包干使用。
水费:每人360元/年包干使用,在行政办公中心的部门不安排。
电费:按每人720元/年包干使用,在行政办公中心的部门不安排。
电话费:副科级以上预算单列的单位,每个单位安排一部手机每年包干3600元,同时按每20人包干使用一部公用电话每年包干3600元话费,副县级以上领导手机费按每人每年6000元核定。
车辆燃修费:按照年核定的编制数,每辆车每年20000元(不含车辆保险费)。
差旅费:每人每年包干600元。
单位负担医疗保险金:仍按年办法执行。
公用取暖费:除行政办公中心外,其他单位不安排。
(二)对有非税收入的全额拨款单位,其日常公用经费所需支出,首先从其征收的非税收入中安排,不足部分,再用预算内资金安排。考虑到非税收入征收单位支出费用偏大的实际,县政府将适当给予安排征收经费。
(三)进一步核实差额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的非税收入征收成本。在年核定征收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征收成本,以增强政府统筹能力,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四)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编制。一是各部门要准确预计各项非税收入,杜绝少编、漏编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二是为激励单位增收,对超额完成收入任务的单位进行超收奖励,具体奖励办法按照苍政办发〔〕41号文件《县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三是单位有非税收入项目而年初不上报非税收入计划、预算执行中又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全额收缴县财政,不再给予单位奖励。四是按非税收入实际完成数和核定的成本比例,按月拨付非税收入征收成本。单位申报的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后,可在其非税收入项目经费控制数中列支,年底剩余的项目经费控制数不再属于征收单位,由县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五是年底完不成非税收入征收任务的单位,相应扣减其年初预算指标,当年度收不回的从下年度资金中扣减。单位征收的非税收入不缴存财政专户,转为往来款、私自存放、坐收坐支的,一经查出,全额收缴县财政。
(五)大力调整优化项目支出结构,建立“公共项目库”。除必保的项目外,年初预算不再安排项目经费。年初预算时,根据往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当年财力,预留一定数额“公共项目库”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确需实施的项目,采取“部门申报、财政评审、政府审批”相结合的办法,由单位提出申请项目经费的报告,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单位报送的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对资料齐全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报县政府批准后,从“公共项目库”资金中列支,以减少预算追加,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六)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质量。各预算单位要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对年需要办理政府采购的项目,都要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具体实施时,由县政府采购办公室统一办理政府采购,资金拨付采用国库直接支付方式,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项目所需资金直接拨付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单位,以减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未编制政府采购支出预算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办理政府采购手续。
(七)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编制包括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地方教育费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彩票公益金和育林基金等在内的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年度各项基金收入完成情况以及对年相关情况分析,合理编制各项基金收入预算;财政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确定支出预算,报经县政府审批后执行。
(八)进一步加大对各单位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项目实施后,财政部门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核实。对套取或挪用项目资金的,一经查出,将全额没收,当年度收不回的从下年度预算资金中扣减,以后年度将不再安排项目经费。
三、编制内容
年各预算单位主要编制以下内容:单位基本信息表,单位机动车辆明细表,非税收入征收计划表,人员经费支出表,日常公用经费支出表,一次性抚恤、遗属补助、安家费等支出明细表,政府采购支出预算表,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重点项目申报表,非税征收成本表和相关附表等。
四、编制方法
(一)单位基本信息:依据单位的真实情况,据实填报,有增减变化的要作出相应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各单位要根据年非税收入实际完成情况,综合考虑年增减变动因素,据实测算本单位组织的非税收入计划,准确编制非税收入预算。在无政策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年征收计划原则上不得低于年完成数(罚没收入按照苍政办发〔〕45号文件《县罚没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包括在非税收入征收计划范围内。)。
(三)人员经费支出:包括在职人员工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工伤保险金、职工福利费、独生子女费、遗属补助、特岗补贴、抚恤费、丧葬费、安家费等。
在职人员工资:统一按照工资执行标准计算;
养老保险金:按照应发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及独生子女费后的30%计算;
失业保险金:按照事业人员应发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及独生子女费后的2%计算;
住房公积金:按照应发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及独生子女费后的8%计算;
工伤保险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执行的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按照应发工资扣除住房补贴及独生子女费后的0.5%计算;
职工福利费:按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每人96元/年计算;
独生子女费:按享受人员每人60元/年计算;
遗属补助: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复的实有人数和应享受的标准计算;
特岗补贴:统一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批复执行;
抚恤费、丧葬费及安家费等一次性的项目,统一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当年的批复执行。
(四)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根据定员定额标准计算;包括办公费、水费、电费、电话费、燃修费、差旅费和单位负担的医疗保险金。
办公费:全额在职人员按人均1000元/年计算(学校仅安排生均公用经费);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的征收成本。
水费:全额在职人员按人均360元/年计算(不含学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的征收成本。
电费:全额在职人员按人均720元/年计算(不含学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的征收成本。
电话费:副科级以上预算单列的单位(不含学校),每个单位安排一部手机每年包干3600元,同时按每20人包干使用一部公用电话每年包干3600元话费,县级领导每人每年6000元。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的征收成本。
燃修费:全额拨款单位(不含学校)按年核定的车辆编制数,每台20000元/年计算(不含车辆保险费。车辆保险费由县财政统一办理,列政府采购支出预算);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征收成本。
差旅费:全额拨款单位按每人600元/年计算(不含学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征收成本。
单位负担的医疗保险:全额拨款单位在职人员统一按照工资总额的2%计算,差额单位和退休人员统一按照工资总额的4%计算,全额拨款单位的离休人员按每人2.8万元计算。有非税收入的单位,用其非税收入安排,计入单位征收成本。
(五)单位非税收入征收成本: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以外人员的工资性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以及其他必要的成本性支出,具体包括:
人员工资性支出:按照认定的工资发放人数及标准核定支出。
日常公用经费:按照上述确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及其他必要的支出:按上级确定的上缴比例或上年实际支出数核定支出。
五、编制时间和报送程序
部门预算按照部门编制、财政审核、政府同意、人大批准、财政批复的完整步骤进行,实行“两上两下”的编报程序,具体如下:
(一)“一上”阶段。由单位自行编报,重点完成“人员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和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及非税收入征收成本”的提报,按先后顺序分别报送县财政局归口科室审核后,再报预算科复核,有非税收入的单位要先报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计财科审核收入计划,再报相关业务科室。
(二)“一下”阶段。由财政局归口科室审核、修改后,归口汇总报预算科汇总复核,预算科结合全县财力测算情况,提出“一下”控制数,经财政局党组研究后下达单位。
(三)“二上”阶段。由各预算单位根据“一下”控制数完成具体支出项目核对后,报财政局归口科室审核汇总,预算科复核后汇总,完成“二上”。
(四)“二下”阶段。由财政局预算科汇总后向财政局党组汇报,并根据财政局党组研究的意见修改后,分别向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汇报,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下达单位,完成“二下”。
六、编制要求
篇7
Abstract:Duo knife district promote the financial budget bureau of finance scientific fine management.
关键词:预算 管理 规范
Keywords: budget management regulations
一、因地制宜,在预算收支上求平衡
2010年,全区财政收入合计26853万元,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1514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559万元;全区财政支出合计2684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572万元,上解支出2123万元。收支相抵,略有结余。
(一)人员经费全额保障。我们按区编办核定的在编在岗人员和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标准、财政部门核定的公务员津补贴标准,对全区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公务员津贴补贴予以全额保障,其中教育、卫生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绩效考核方案执行,公务员及参公人员津贴补贴按每人每年13500元执行。在确保个人部分按政策足额预算安排到位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区全额事业人员的医疗、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单位负担部分实行财政全额负担。特别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管理范筹,解决了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后顾之忧,2010年财政仅用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支出就达175万元。
(二)公用经费实行定额管理。我们根据不同类型预算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能与工作量大小,制定出台了部门公用经费分类分档定额标准,将全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分为公检法、四大家、综合经济类单位、一般预算单位及乡镇预算单位、教育六大类,其中公检法系统及教育系统的公用经费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本级定额补助标准执行,四大家按在编在岗人员人均2200元/人、年执行,综合经济类人均2000元/人、年执行,一般预算单位1800元/人、年执行。乡镇人均2500元/人、年执行。另外小车费用按4000元/预算单位执行。
(三)项目支出量力而行。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我们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提供政策依据,并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力,结合事业发展目标并参照以前年度项目绩效考评结果,采用项目库管理方式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
二、创新机制,在预算管理上求规范
1、在思想上创新。实施“开门预算”,提高预算安排透明度。将全区所有一级预算单位预算全部上网公开,接受监督。
2、在体制上创新。统一区镇(街道)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特殊的一级预算管理单位。将各镇办(街道)作为一个特殊的一级预算单位进行管理,纳入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实行“收入全部上缴,支出全额预算”。
3、在制度上创新。细化预算编制制度。建立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对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编制口径、编制标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严格予以执行。简化编审程序,建立部门预算监督检查制度。
4、在方法上创新。首先改革预算编制报表,实行“一户一总表,一表概全貌”,其次建立部门预算编制数据库,并与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预算基础信息库、项目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库”联动管理机制。使项目支出由原来直接编入预算,改变为备选、淘汰、纳入预算、纳入指标,使项目评审工作更为主动。
三、科学编审,在预算编制中求精细
1、完善预算编审方法,全面推进综合预算。按照收支统管的原则,对一般预算收入、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全部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单位收入与支出在部门预算中得到全面反映。所有非税收入由非税管理局统一划缴,按照“收入全额上缴、基数内全额调控、超收分成、收支彻底脱钩、预算全部统筹”的原则,对预算单位非税收入有超收的由区政府与单位实行分成(其中有基数预算单位,超收部分实行2:8分成;无基数的单位实行4:6分成),对短收的视其情况采取追加预算或调减支出预算的办法处理,所有预算调整和追加报经人大备案。2010年我区有非税收入的单位40家,预计完成非税收入3204万元,安排支出3043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非税收入2713万元。其中:基数内调控1677万元,安排预算支出1035万元。
2、规范基本支出管理,实行“零增长”。我们按照单位性质、工作职能等将各单位分类归档,增强其基本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同时,落实“四个严格控制”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铺张浪费,继续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对行政经费开支规模和进度实行双重控制,对公用经费、公务购车经费、公务接待费等实行“零增长”,2009年公务接待费、车辆购置费、会议费比上年下降了25.1%。
3、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2010年对全区的专项资金进行了清理整合,从?项整合为?项,并将压减的?万元资金全部用于了保障民生,促进了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科学配置。2011年,我们对所有的项目编制到单位,并细化标准,其中对在政策上有明确标准的人、物等特定对象的项目直接纳入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对中央、省、市级的转移支付资金直接纳入专项预算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设性资金实行集体决策、预算公开和绩效评价管理。
4、保持支出进度,增强资金拨付的均衡性。为确保支出进度,在依法合规、符合程序的基础上,做到均衡支出,一是合理测算年初预算财力盘子,打足自身组织收入和各项上级补助收入;二是清理压缩历年结余结转资金,对往来款项该收回的收回,该列支的列支;三是建立支出通报制,实行一月一通报。
篇8
【关键词】 部门预算; 绩效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要求,2000年,中央本级率先在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试编了部门预算。高等学校的财务预算作为教育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纳入政府的部门预算管理,并根据部门预算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编制高等学校预算,按照国家有关财政法规制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财务预算。但目前,这项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现结合广东省高等院校情况,对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
一、目前我省高校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预算“两张皮”现象普遍
高等学校预算应当与编制和报送的部门预算保持一致,禁止“部门预算”与“学校预算”两张皮的现象,这是部门预算对高等学校预算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部门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两张皮”的现象。一是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编制学校的“部门预算”,上交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二是根据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编制的校内执行的综合财务收支预算,这就形成“两本预算、两张皮”的弊端。部门预算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规定,按“类”、“款”、“项”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的;而单位综合财务收支预算是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的用途编制的,并作为高等学校校内预算执行的主要依据。由于两本预算编制的依据和编制的方法不同,使得两本预算的差异很大,相互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当前高校预算的编制方法仍然多采用增量预算法,即以上一年的实际支出为基础,考虑下年度财务收支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来确定新年度的预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易于形成刚性支出,不利于支出数额与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况且基数是多年形成的,其中包含有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因素,因此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基本结果是一年比一年提高,节约使用经费的意识淡薄。广东省高校部门预算“一上”编制的文件一般在暑假期间八月下达,要求10天左右报送,部门预算的编制也主要由财务部门个别人员参与,因为他们不参与学校战略规划,无法了解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也了解有限,使得编制预算只能是在往年的开支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只要能保证填写完整,保证勾稽关系正确,通过审核按时报送上去就行了,缺乏科学认证,编制预算成为“数字游戏”,使得教育主管部门难以了解和掌握高校部门预算的实际情况。
(三)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
部门预算中应该把实际用于该部门的全部政府性财力都反映出来,实现部门预算内容的完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提出了高校预算新概念,并规定了“大口径”范围,将学校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以准确反映高校财务收支总体规模。但是,由于高校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下属各院(系)、部门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预算中,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而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高校的专项经费拨款,由于年初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无法在年初部门预算中反映,只能在年中追加,特别是项目确立滞后,预算指标一般在下半年甚至年末下达,致使部门预算内容残缺,预算不完整,使预算收支的口径与会计核算的口径不一致,对预算执行的考核缺乏可比性。
(四)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单一账户后,不但部门预算软件没有和原来各高校使用的会计账务管理软件联网,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支付三个软件也是互相独立的。广东省高校部门预算采用单机版的部门预算系统,实现预算数据录入和倒盘上报预算数据,基本属于数据录入软件,并没有实现预算监督执行等管理功能;政府采购软件实现政府采购计划申报;国库支付系统实现财政拨款资金的用款计划申报和支付申请,高校财务部门使用的各软件系统之间没有衔接配套,不能达到数据共享。
(五)预算制度缺乏绩效信息
目前,我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仅仅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全面推开,并且缺乏系统性研究。从高等学校来说,存在重分配、轻监督的问题,当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也主要监督各预算单位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规范性,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社会效果的关注不够。各高校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仍是投入预算,重心放在争取预算拨款,而对预算执行中资金的产出和效果并不关心,资金分配后,缺少跟踪问效,预算多少和绩效之间没有联系,加之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不能适应部门预算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预算绩效考评的需要。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部门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部门下一年度经费需求的保障程度、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高校一定要认真把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领导。单位领导应亲自主持预算的制定,并监督执行。同时,在组织机构上要给予充分保障,加大编制预算的组织管理力度。要抽调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集中汇审编制预算,保证预算编制和报送时间。要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适应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强化预算管理力量,将工作重点转变到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预算执行上来。
(二)完善制度,提高部门预算综合性
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1997,1998年颁布实施的,这两项制度颁布实施时正值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问题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是2000年前后的事。所以,相对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等公共财政制度来说,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公共财政建设及相应制度改革的需要,必须及时地加以研究并作出修订。但另一方面高校应当重视和加强预算管理,根据各项事业活动需要和财力可能,按照《预算法》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编制预算,把高校的所有财务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同时,也应当按照公共财政建设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的规定,编制高校的财务预算。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应当把学校的财务预算与部门预算有机地统一起来,严禁把高校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割裂开来,或把部门预算当作应付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需要。只有把部门预算作为学校预算年度执行的校内预算来认真对待、认真编制,才能保证部门预算制度得到贯彻实施,也才能真正树立起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健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
为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应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模式,使部门预算的编制能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为部门预算改革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保证,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各高校应将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整合,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将单机版部门预算系统改进,变成网络版,统筹管理预算基础信息、专项支出项目库、预算编制审查、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监测分析等工作,并将各项预算数据及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体现在网络上,财务部门预算控制人员可随时调用,查询预算执行情况及单位财务状况,以便全面控制各责任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同时,在执行数据的汇总与分析的基础上为滚动预算做数据准备。
(四)健全绩效机制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奖罚措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为高校提供一个促进财务预算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的信号。这里,实现绩效目标耗费的资源是成本费用的概念,而不是传统预算管理中的支出概念。预算绩效考核是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是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模式,这对强化支出管理意识,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绩效指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国外高校中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绩效指标的测量能够提供关于高校运行状况的准确信息,同时也衡量高校完成战略目标的情况,使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有据可依,确定了十分详细和缜密的关键绩效指标。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将我国高校的战略目标划分为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校产绩效、声誉绩效等六大层次,然后在这六大层次中选取更详尽的关键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加以衡量,从一些看似细微的关键点衡量预算执行效果以及资金使用效率。
(五)完善监督体系
监督部门预算是一项复杂的行为,需要若干部门或组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并形成一个有机体系。首先要落实人大的监督权,每年预算在上一年12月底前完成,人大代表要在次年3月人大会议期间审议,这说明每年在人大审议通过前其实已经在执行,而且审议时间只有短短几天,并且多数代表并非这方面相关专家,所以每年都会提出报表看不懂的意见。为此,我们应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改进审批的效果,具体包括:人大代表可通过培训或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提高预算监督力量及专业水平,同时提前和延长预算审查时间,保证人大代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审议,以提高预算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提高审计机构监督地位,每年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会对部门预算进行例行审计,但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全面的落实和执行,所以很难发挥审计监督预算的作用,建议提高审计机构的监督地位,拓宽审计监督的范围、推进预算审计的深度、增加预算审计的频率等。再次是扩大及提升财政部门监督视角。目前高校已全面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及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其中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都是采用与财政联网的系统实现,财政部门可以实时对部门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管,财政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但对具体支付细节进行审核监控,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财政部门预算的宏观调控和对资源配置管理的优化。最后,加强群众监督。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将部门预算通过教代会、互联网等多渠道以易理解的方式向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公开,内容包括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部门预算的执行。
总之,部门预算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还需要不断总结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经验教训,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水平,保证高等学校持续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泽彩,蔡强.部门预算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1.
[2] 高师财务管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3.
篇9
编制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部门预算是贯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针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有利于预算的公平、公正、公开,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部门决算是国家预算体系运行结果的年终反馈,是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管理与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编制下年度政府预算及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信息依据。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的对比一方面反映了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反映了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在各单位的具体实践中,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异,可比性较差,表现在两个方面,有的是总体收支差异较大,有的总体收支差异不大,但明细项目差异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对比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决算与预算不配比主要是由于财政部门与基层编制单位两方面因素引起的。
(一)财政部门的原因。
1.财政与部门间的关系难以理顺。
(1)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主的“被动”预算。我国目前的部门预算主要是依靠部门来编制的,财政部门只是在部门上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酌情砍压,最终汇总编制财政总预算。
(2)部门预算的财权冲突问题。一是预算外资金未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的现象大量存在;二是目前多个部门拥有预算分配权,财政部门很难从整体上对一个部门的预算进行掌握和控制;三是财政部门内部资金分配权分割。目前部门预算资金分配权仍然落实在内部各职能部门手中,实行对口分配,分管业务处(科)室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分管部门争资金、争项目。
(3)事业单位退出机制不畅。最典型的就是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差额改全额”的现象。在以前收费、罚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时期,各地增设了很多依赖收费生存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可以说是“因费而生”。随着国家对收费项目的清理、取消,很多赖此生存的事业单位失去了经费来源,这些“因费而生”的单位本应“清费而灭”,却借取消收费之机改成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2.缺乏部门预算编制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
(1)人大对部门预算的监督流于形式。目前人大审议部门预算的时间很短,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要想认真、逐项地审议部门预算很难做到,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最终流于形式。
(2)部门预算执行出现法律空档。我国一直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举行的各级人代会审批,一年中有1/4的时间实际上没有预算,不仅冲击了预算的正常进行,而且使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3)部门预算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参与度较低。目前,公众对预算的了解,只有报纸登载的财政预算报告,其他所有政府或部门预算数据、决策过程对普通公众而言,几乎都属于机密范畴,公众无法参与。
(4)没有建立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尽管部门预算改革在全国各级广泛推开,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如何,部门决算同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程度有多大,没有人对此进行详细考究。同时,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在具体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难以做到分轻重缓急排列次序。
3.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1)现行的定额标准仍然具有“基数法”的痕迹。现行的定额是在承认部门和单位以前年度支出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历年的决算数据倒推出来的。这样的定额,将传统功能预算下的部门间苦乐不均的状况给予延续,承认了以前不公平的部门间支出水平,无法真实反映部门单位的职能大小和权责轻重。
(2)很难确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一方面为了使定额标准更加接近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定额直接相关的部门单位分类分档应该越细越好,但分类分档越细也就失去了确立定额标准的目的,定额标准涵盖的范围过窄,预算分配的公平性也很难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预算定额的统一,对部门职能的特殊性考虑不够,又不利于部门工作开展和积极性的发挥。
4.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与部门预算改革不相适应。
(1)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支核算,对各单位占用的大量长期资产关注不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中存在的账目不实、价值虚增等问题,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各部门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无法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清楚的“家底”。
(2)现代预算编制由过去的“投入法”改为“产出法”,强调部门所提供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对部门进行绩效管理最终还是要归于对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估、衡量和追踪上。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无法核算和反映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情况,提供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迫切要求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预算编制单位的自身原因。
1.某些基层编制单位领导对预算重视不够。有些单位领导对预算的严肃性认识不够,认为填报预算就是凑数字,随意编制预算;有些单位则为了从财政部门要到钱,虚列支出,把国家预算资金从国库里套出来。年终编制决算报告时,有的出现较大差异的单位为了数字好看,随意调节数字。通过这种方式编制出来的预、决算的可比性无从谈起。
2.具体预算编制人员不依法办事,随意拼凑数字。有的财务人员没有严格依照《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的规定办事,编制预算时马马虎虎或者完全按照单位领导的意图捏造数据;编制决算时为了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核,违背真实情况拼凑数字,单位领导提起笔来就签字上报。
3.预算单位报告不够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不够主动。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有些预算编制单位在年度内事权变动较大,有些单位出现突发状况,专项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只能由其他经费中暂时先支出而又未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
三、如何增强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的对比性
1.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一是适当提前预算编制时间;二是简化编报程序。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方法,各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适当简化编报程序,比如可以变通实行“两上一下”或“一上一下”的程序。
2.注意把握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一是财政部门在全面掌握部门资源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预算编制的主动性;二是预算编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项目安排的透明度。
3.加强建章立制,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理财工作。部门预算要体现公平、透明的原则。对于单位的经常性支出,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定员定额体系,以实现预算分配的标准化;对单位的项目支出,要通过填报项目文本、建立项目库和科学论证,采用择优排序的方法确定必保项目和备选项目。预算报告要对公众公开,让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预算政策和资金去向,建立健全公众对预算程序的参与制度。
4.建立健全人大预算审查制度。首先要设立专司预算审查的专门委员会。目前中央及部分地方人大已经在财经委员会下设立了预算委员会,这对于加强预算审查、强化预算约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考虑到预算审查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应将具有相关素质的专业人员吸收进入预算委员会。
5.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制定定员定额标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财力与行政事业发展相结合。定员定额的制定既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也要建立在较为可靠的财力基础上;二是公平公正原则。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考虑到各部门单位的个性,适当拉开类档差距,也要考虑其共性,避免引起各部门单位的攀比和抵触情绪;
三是同步考虑部门的特殊性,部门的特殊业务支出可以制定较高的定额。
6.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项目申报阶段,在部门评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财政委托评审的范围,以保障项目确实必需、可行;在项目执行阶段,要对项目进程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在项目完成阶段,项目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财政部门定期或专项考核,并将绩效考评结果记入项目库,作为以后年度安排立项的参考,促使预算资金真正从“重分配”向“重管理”转变。
篇10
关键词:部门;预算审查;监督
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93-01
对预算进行审查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和完善预算审查监督,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现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加强和完善财政预算审查监督,谈几点个人的粗略想法。
1强化部门预算审查监督的切入点
要求市政府及财政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全面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部门预算“二上”送审稿。委员会在对市级部门预算送审稿预审时,采取全面审查与重点单项审查相结合,一般审查与重点审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注意突出“三个重点”,即:重点部门、重点方面、重点项目。重点部门主要是指农业、教育、科技、社保等重点支出部门以及一些资金收支量大的、非税收入较多的综合部门。重点方面主要是指收入是否合法、合规,支出是否合理、透明,收支是否平衡;公用经费标准、项目资金安排是否合理;资金安排是否到位;国家、省支持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到位;非税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等等。重点项目主要是指收支数额较大的项目、重要项目和影响面大的项目;项目建设是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求政府部门要在部门预算草案中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以便于人大常委会审查。在预算审查的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提前介入市级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派员参与市级部门预算编报口径和编制方法的讨论,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逐步规范部门预算的报送形式和内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审查部门预算的基础就是政府部门预算编制草案、编制说明及相关资料。近年来,预工委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经与市财政部门协商,不断改进和完善部门预算的报送形式和内容,主要包括:部门预算的编制口径及说明、部门预算总表、人员经费表、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表、公用经费表、项目表等。三是对提交预工委的市级部门预算“一上”草案进行预审,重点是对项目经费进行审查,通过抽查有关预算单位申报的编制文本,将项目经费进行分析、对比与核实,对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与市财政部门及其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和协商,要求对不合理的项目要规范,对超标准的部分要核减,对需要改进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四是对提交“两委”的市级部门预算“二上”草案进行审查。由预工委负责组织审计等有关专业人员再进行一次全面的预审,并将预审情况先后向财经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预审情况表明,市财政部门对预工委审查出的问题比较重视,整改也比较到位,有力地促进了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
2突出部门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
地方各级政府提交人大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内容多、涉及面广,涵盖了地方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预算审查监督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努力在提高预算审查监督实效上下功夫。
预算审查要结合各地实际,重点审查预算收支平衡、三项法定支出和重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主要是审查收入测算是否真实准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支出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收支是否平衡;支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支出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民生工程等重点资金的安排是否符合政策规定,重大建设性资金支出是否落实到具体项目,完成预算的措施是否恰当等。
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要重点了解掌握本级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建立了预算执行的监控体系、信息反馈制度;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是否依法合规;预算资金拨付是否规范、合理、合法;是否严格执行了人大会议批准预算的决议、决定。人大及其常委会财经机构要按照常委会的要求,定期开展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调研分析,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提交财政运行情况报告。
财政决算的审查监督是最后一道关口,同时也是为做好下年度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积累经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人大及其常委会财经机构要制定决算审查方案,规范决算审查程序,按照监督法的要求,依法对政府财政部门提交的上年决算草案和决算报告进行初审。首先,要认真调研,掌握资料,了解情况;其次,要对照年初预算安排,结合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提出决算初审意见,为人大常委会审议决算提供依据;其三,对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建议,人大及其常委会财经机构要认真汇总梳理,并形成审议意见书,交同级政府办理。
3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打造“阳光财政”
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编制的范围,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财政部门应尽可能详细编写预算草案报告,提供细化的预算收支总表和编制说明书等资料,推进综合预算、部门预算,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通过夯实这一基础性工作,尊重并行使好人大代表的知情权、参政权,使其在履行职责、审查预算时,明晰哪个部门有多少人、干多少事、花多少钱,钱怎么花、花在哪里,绩效如何。切实将部门预算纳入人大监督范围,加大审查监督力度。
提前编制预算草案,不断完善调整程序。安排充足的编制时间,是保证预算编制质量的重要条件。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之时,就应着手准备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使预算的编制有较充分的筹备、测算、讨论过程,保证经济资料搜集、指标测算、项目取舍等工作的必要时间,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此外,在财政预算执行中,对减收、增支幅度较大的事项,人大常委会可以责成政府财政部门专题汇报,必要时可开展对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项调查,切实增强对预算调整的审批监督实效。
总之,审查批准财政预算并监督其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对预算进行审查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和完善预算审查监督,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刘有宝.政府部门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