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范文
时间:2023-04-03 08:3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算会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资产负债表要素
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一企业、非营利组织一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在企业会计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不使用“拥有或控制”这一企业会计常用的确认标准,而使用“占用或使用”这一标准来确认资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取得的无偿性和使用的非经营性或非盈利性的特点(除开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和已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单位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通常由政府直接提供的,而不需由行政单位用其业务收入去购买。
第二,预算会计中资产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之分。资产的限定性,是指资产的提供者(包括拨款人和赠与人)对所提供的资产规定一定的限制,拨款人和赠与人通常是以通过法规、行政命令或协议等方式对其所提供的资产附加限制,接受资产的非营利组织必须给予以遵守。从时间角度看,限定性有暂时性限定和永久性限定之分。与此相对应,其他资产可归为非限定性资产。资产的限定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特方面。
第三,非营利组织的负债主要表现为流动负债。如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主要表现为高信用的国债以及因财政周转金的融通而形成的借入财政周转金和因体制结算而形成的与上级往来等流动负债;由于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都不得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同时银行也一般只对其提供短期借款而基本上很少提供长期货款,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主要是流动负债。因而非营利组织基本不存在资本结构问题及利用杠杆作用问题,但是这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预算会计中资产与负债的差额采用“净资产”称谓,这与国际通行的用法一致。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这个差额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具体地说,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比较,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要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非营利组织不存在现实的所有者,其净资产不体现企业那样的所有者权益。
2、出资者,如拨款人、捐款人,是非营利组织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他们不要求出售、转让或索偿其所提供的资财,也不要求凭借其所提供的资财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3、实际上,非营利组织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也无法为其资财的提供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4、现实中,非营利组织的一些资财提供者通常对其所提供资财的使用、维持规定某些限定,即非营利组织的某些净资产具有限定性。同资产的限定性一样,对净资产的限定也可分为暂时性限定与永久性限定。
二、收入支出表要素
预算会计中收入支出表的等式关系为:收入-支出=结余。其中,收入要素与营利组织的收入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别,而支出要素是其特有的,“结余”没有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具有以下特殊性:
从性质看,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营利;提品或劳务等活动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决定,甚至无偿提供或免费服务。即非营利组织就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取得较低的收入或者甚至不取得收入;政府拨款一方面是为非营组织的存续发展,另一方面含有补贴性质。即有些拨款属于对低价格、低收费服务的一种弥补。从口径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是大口径的而完全不同于营利组织小口径收入概念。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仅包括业务收入,还包括投资利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性的各类拨款等。
从限定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之分。如,接受的捐款,若捐款人关于这笔款项有规定的使用要求或期限,那么这笔接受的捐赠收入就属于限定性的收入。
第二,非营利组织的支出要素在设计上,需要与收入要素相配合。同时支出与企业会计的费用相比在许多方面有特殊性。
从功能和目的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
从口径看,与收入的大口径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是大口径的。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狭义费用),还包括资本性支出。
从限定看,与限定收入与非限定性收入的区分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可分为限定性支出和非限定性支出,这也是资财提供者的规定要求使然。
从确认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的确认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的采用收付实现制。而费用的确认基本采用权责发生制。
从成本核算看,非营利组织的产品、劳务、项目等,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可以另外单独核算处理,这并不否认支出要素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结余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口径与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口径有着明显的差别。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与企业利润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
1、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通常也有差额,这个差额并不表现为利润(或亏损),而表现为结余(或负结余)。但非营利组织并不追求这个余额,而是客观以予以反映,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在性质上,非营组织的结余表现净资产的变动,其属性为净资产,而企业的利润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3、企业利润存在分配问题并且(正)利润必须履行纳税义务。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一般不存在分配问题。非营利组织正结余不需履行纳税义务,负结余实质上是对净资产的冲减。
4、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而企业利润表现为贷方余额。
5、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只分。限定性结余是限定性收入与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非限定性结余是非限定性收入与非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
正因为如此,结余是否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立会计要素,存在不同观点。
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如同企业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企业“损益表”的基础一样,收入、支出和结余三要素构成了预算会计的第二等式:收入-支出=结余,可以作为“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以系统完整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及其结果。而且关心非营利组织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当然希望能提供有关结余的信息。
不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其一,结余的本质属性为净资产,其作为独立要素的经济意义不大。其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重要的是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结余作为一个要素,平时无法反映出收支结余情况的真实结果,即没有实际的内容。其三,结余作为预算的执行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贷方余额,也可能是借方余额。那么连余额的方向性都无法确定,作为要素是不合适的。
当然,最终结余没有作为独立要素。而实际上,不将结余作为独立会计要素并不影响预算收支以及结余的核算和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
三、结束语
预算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财务会计在政府和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但与企业财务会计相比,预算会计有着诸多明显的特殊性。从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出发,探讨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基础、会计报告等的基本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预算会计要素这一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预算会计要素具有的特殊性做出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会计理论工作者对预算会计基本理论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年、1998年开始实施
2、荆新: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篇2
关键词:财政改革;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政府部门、相关直属单位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和管理手段,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预算会计是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的,旨在执行政府的财政预算,适合用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各级政府。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我国预算会计发展起来,虽然从上世纪20年代财政部引发预算会计通知后有了很大改进,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出现了很多局限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一、预算会计现存的问题和局限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财政部门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建立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的财政收支分类和收支形式,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1.会计核算范围小。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仅限于当期的财政支出,对于财政核算多样化的要求是难以满足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投资形式已经从以往单一的无偿拨款形式,向政府参股等多方向发展,但是,现行的预算会计并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仍然停留在政府直接拨款的核算环节中。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国库资金的运营方式逐渐趋于资本化,政府采用买卖有价证券的形式获得运营资金,还有部分资产是有价证券,在此种情况下,预算会计则难以反映出政府资产的真实情况。2.预算会计基础存在局限性。从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上可以看出,现行预算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预算会计对本期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记录。在收付实现制下,预算会计主要反映出本期已经发生的收支情况,但是,对于一些尚未进行现金支付的、日后需要偿还债务本金或利息的,这类收支情况均难以体现在预算会计上。这就会导致政府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不能被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来,对于政府用来防范风险也是极其不利的。此外,这种形式下的预算会计会导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出现非配比性,难以真实的反映出财政收支和结余情况。在财政管理中,收支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目标,但现行的预算会计难以反映出真实的预算结余,这会对预算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影响。3.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统一。预算会计的报表格式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一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有相同之处的。目前,我国政府的预算报告只是用来反映政府收支预算决算的单一模式,却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政府的资产情况、债务和债权情况,公众就不能根据预算报告了解政府的财政情况,政务公开也流于形式成为空谈。财务内部管理中,对政府负债和资产的信息不完整,在日常工作中就不能对政府的财政情况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探讨,预算编制也无据可循。此外,财务外部管理中,预算会计的信息传布方式太过于简单,导致政府财务状况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在人民心中,政府也没有威信力。
二、基于财政改革的预算会计发展思路
通过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研究发现,现行的预算会计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局限性影响了预算会计制度的整体发展。改革,已经成为一条势在必行的发展之路。对我国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向国际惯例靠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财政管理水平和人员技术条件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1.拓宽会计核算范围。财政预算是为国家政府部门提供财政服务的,对国家日常事务进行管理,进行会计核算,这不仅仅是对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实体投资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展示出了当期预算的执行情况,更反映出了政府财政收支的总体情况。鉴于此,财政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不能过于局限,不可以只局限在对当期预算收支内容的核算,而是要反映出对整个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在核算对象上应该拓宽涵盖范围。只有从更广、更大的范围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研究,才能更加系统、完全且全面的反映出预算资金运动的连续性,反映出预算会计的累积结果。核算对象还可以包括国有资产管理责任、预算外资金收支并账核算、对内债权债务管理责任、对外债权债务管理责任等。2.完善预算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基础转变的改革,不仅是信息处理技术的改革,同时也是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实际情况,可允许财政补助收入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关于预算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会不断健全,关于会计预算体系的相关内容会不断完善,在扩大责权发生范围之后,最终可以全部实现。不可否认的一点,权责发生制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的核算中,这就需要对核算的事项进行选择,要有目的性的选择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计量。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行政性、财政税收以及国有资产收益等形式的收入仍然可以使用收付实现制,但对于有价证券获得利息收入等需要有材料基础方可以核算收入和支出的收入形式,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3.建立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在政府财务管理中,有效的、科学的、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可以让信息使用者从整体上了解政府一阶段的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并用这些数据信息对政府工作绩效和资产性经营能力进行评价。鉴于此,首先,要对现行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进行拓展,在原有预算会计报表体系的基础上,编制一套更加系统的、全面的政府财政信息报表体系,如实的反映出政府各项管理资金的全部财务信息。其次,要循序渐进的对内外资金报表进行合账和并表,与预算管理的改革相适应,实现部门预算,最终实现政府财务信息的综合预算。最后,对于一些重大的会计事项,以及重大的会计政策变更情况,要在财务报告中进行附注和说明,保障信息公开透明。此外,对于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要对实际支出的具体事项进行详细的调查,明确各类事项支出的具体数额,计算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部分的数据差,并根据事业单位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原则,进行针对性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财政收支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变革和发展。顺应着财政改革的发展浪潮,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是势在必行,必须在认清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预算会计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改革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
作者:彭冬梅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薛双全.新环境下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研究[J].现代营销旬刊,2015(9):151-151.
[2]王竹.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9):42-43.
[3]张玉琼.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单位预算会计影响的研究[J].经济视野,2015(3):247-248.
篇3
关键词: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以前苏联预算会计制度为蓝本建立起来的,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广大纳税人对政府财务收支行为进行监督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改革后的新制度于1998年开始实施至今。但遗憾的是,这次改革没有实质性突破,只是一次改良而已,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长期以来没有取得进展。
笔者认为,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放弃传统的预算会计,重新选择新的方向――政府会计,才是改革的根本出路。会计功能是最能代表一种会计模式的本质特征的因素,因此,本文拟通过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的分析和比较来论证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预算会计的会计功能
会计功能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问题,即会计信息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规范主要是针对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没有专门针对预算会计的目标过任何会计规范。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61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是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信息使用者。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规定为行政单位的同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规定为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因此,我国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也是本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决定了会计制度的本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可以说是为政府自身服务的,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方便纳税人对政府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而是方便政府自身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可以说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仍然定位于一种政府对于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信息系统,其本质特征是政府的自律性财务约束,是古代官厅会计的一种沿袭。
政府会计的会计功能
政府会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应用于政府及公立单位的一种会计制度,是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一个会计分支。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87年5月的概念公告第1号《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将政府的活动分成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两种类型,并对政府型活动和企业型活动分别阐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信息需求。《财务报告的目标》规定政府型活动的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有三类:一是那些政府须主要对其负责的人,即美国公民;二是那些直接代表公民的人,即立法机构和监察机构;三是那些向政府提供款项或参与提供款项活动的人,即投资者和信贷者。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认为的政府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包括五类:立法和其他权力机构、社会公众、投资者和信贷者、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以及其他资源的提供者、经济和财务分析师。可见,关于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问题,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的观点与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财务报告的目标》规定基本相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政府会计的理念采纳了受托责任学派的观点:政府是受公众委托从事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而社会公众要为政府履行职务的活动提供必要资金,政府行使管理的权力来自于公众,政府代表社会公众管理国家,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与受托关系,政府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这种责任也包括政府应合理、妥善、有效地使用财政。
由此可见,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是建立在近现念下的一种制度构造,这些理念包括:在民原则;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原则;政府应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政府会计的功能定位于作为受托方的政府向作为委托方的资金提供者(主要是纳税人)提供关于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以便社会公众对政府财务活动的有效监督。这种制度的构造和执行是西方国家民主和法制原则在政府财务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篇4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ituation, China's current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also revealed many shortcomings. Accounting workers shoul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reform the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and promote to perfect the accounting syste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hortcoming of China's budget accounting as well as the trends and reas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accounting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o improve our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imagine of establish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ccounting system.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权责发生制;现收现付制;政府会计和报告体系;改革
Key words: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accrual basis;pay-as-you-go system;government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ystem;reform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042-02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1998年实施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以来,我国以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预算会计制度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另外,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差异,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1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也要核算和反映这一资金流向的变化。
1.2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零基预算”办法,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编制“零基预算”,除了有核定编制、制定标准定额等相关配套制度外,充分了解各部门资源占用和使用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否则无法编制“零基预算”。
1.3 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的债务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但是,在收付实现制下,政府的这些债务被“隐藏”了,造成虚假平衡现象,不利于政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对财政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
1.4 政府会计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够,缺乏完整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均规定了相应的一套会计报表,各套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没有一套能够完整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源、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
2改革政府会计核算基础,引入权责发生制,已成为国际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场政府会计改革的浪潮在全世界迅速掀起,各国由现收现付制转向权责发生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专门成立国际公立单位委员会,研究制定公立单位会计准则。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开始提倡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会计转变。
3权责发生制的优势
基础分析各国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 各国政府在财务管理上面临日益突出的问题,促使政府改革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经济干预深入,政府支出增加。一些国家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财政状况恶化,财政赤字规模越来越大,这对权责发生制提出了要求。
3.2 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要求政府会计与之相适应,推动了政府会计改革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要求在政府会计中不仅反映政府拥有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债务,还核算和反映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情况,提供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采用权责发生制,改革政府会计的计量和确认标准,能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
3.3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政府会计的国际化,使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成为国际会计界的热点随着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市场的发展,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由于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行为越来越多,而各国的政府会计在采用的核算基础和确认标准方面缺乏可比性,需要统一实行权责发生制。
4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分析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和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如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等改革措施后出现的新问题;二是涉及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及政府会计报告主体的总体框架问题,如完整反映政府资源、政府债务等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应当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改革应分步推进。
4.1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几个关系
4.1.1 预算与会计的关系预算政府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国外大多数实践是从政府会计改革入手,几年的运行后,实施预算管理改革。我国目前正在进行预算管理改革,预算会计改革也在逐步推进,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好预算改革和预算会计改革的关系,鉴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相对于预算管理改革已经滞后,因此,改革预算会计已刻不容缓。
4.1.2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关系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都是会计的核算基础,已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没有一个抛弃收付实现制的有关信息,均有一张重要的报表,即“现金流量表”。权责发生制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更好地帮助经济决策,而收付实现制则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帮助政府作出合理的财政收入政策以及确定债务规模,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反映全貌。
4.1.3 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国惯例的关系在制定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时,凡是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已经有规定的或已被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原则及核算方法,如果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不相矛盾,则尽可能借鉴吸收,尽量少走弯路。凡是我国实务有的业务、特有的政策规定,则应立足国情,有针对性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规范。
4.2 预算会计改革应分步推进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具体推进预算会计改革时,应分两步走。
第一步,对与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应抓紧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规范,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于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后出现的新业务,应分别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做出相应的补充规定,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同时,为了适应编制部门预算的需要,应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取折旧政策,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
篇5
(一)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需要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也不断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公平的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先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再进行集中支付的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这些制度实行之后的必然结果是对我国财政资金流向、财政部门职能的重新定位与塑造。在当前形势下,财政部门预算资金的范围有了更为广阔的界定。其不仅包括由财政部门直接使用的资金,也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资金。这些资金由国库进行集中支付,并通过财政总预算来反映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进一步细化与延伸了财政总预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总括和明细的相互关系。在新的发展前景下,要想把政府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有机的联系起来,必须重视构建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二)部门预算改革需要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是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随着部门预算制度的的普及和实施,部门预算收支的内容也进一步明确化,各项规定也趋于合理化。行政单位预算和事业单位预算都纳入了部门预算的范畴。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政府预算会计系统要能够发挥财政总预算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双重作用,促进两者的结合与连通,以清楚反映财政总预算在各个部门及单位的分配及流动,为反映和监督预算资金的流动提供更为公平化、透明化的平台;以促进预算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资金便民、利民,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良好作用;并从经济方面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行政的廉洁化。
二、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促进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的拓展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我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进一步影响到政府宏观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政府总预算会计处理得当、分析合理,职能定位和功能发挥准确科学,国家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才能有进一步的保障。财政总预算会计适应当前的经济制度变革趋势,及时进行相关职能的拓展与补充,将预算单位的所有活动都纳入预算和核算。在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中,预算会计要严格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要素的把控,其预算的范围不仅要包括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支,那些已经纳入预算但是并非属于财政性资金的预算收支、预算外资金及相关资产一起也应进行核算。另外,在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的具体关注上,新的预算会计要合理清算政府的债务与债权及负债情况。对直接隐性负债、有直接负债、有隐性负债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等做出系统的核算与总结。同时,新的预算会计要关注财政支出形成的长期资产及资本金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这些支出是发挥政府职能和优势的重要内容。通过重视这些项目的核算,才能完整地反映资金全貌及资产占用状况,更加真实的反映和监督预算资金。
(二)促进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明细化
财政总预算会计分类核算体系涉及的范围包括众多的行政单位、财政系统、税务系统、国库系统等,具有宏观性和广泛性、社会性的特点。随着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科目设置进一步明细化,核算方式进一步科学化。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不断结合新出现的问题,促进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科目设置和详细分类的改进和优化,这不仅是提高最终核算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提高预算效率的关键环节。为此,要进一步调整财政资金的支出科目,细化分类。正如胡丽琴所提出的对政府收支分类要进一步细化,在坚持既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基础上,支出科目可以增加“来源”、“用途”、“性质”、“对象”等多维度的明细科目。这种对分类的细化,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所需要的信息的整理与加工,很大程度上为信息的汇总与分析提供了便利。
(三)促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完善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为了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政府财务使用情况,建立公平透明的监督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大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改革力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财政使用和财政监管透明度的有效策略。这项制度能进一步促进政府财政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政府的形象和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促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格式规范有报告目标、报告原则、报告范围、报告内容等几个方面。财务报告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财务报告的表述内容、表述形式,在目标的设定上根据使用者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目标的设定要力求公平、合理,因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估算和评价预算执行效果的重要参照和依据,财务报告的内容要符合全面性、相关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的要求。
三、结语
篇6
(1)经费开支标准方面的问题。各单位的经费支出往往有一定的开支标准,这样是为了使财务工作更好地展开,但是现在很多预算单位都有自己的经费开支标准,这种标准并不统一,这样就造成了管理和交流上的混乱,甚至有些单位并不制定相关的经费支出标准,这样就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会计中心在报账业务审核方面就出现了问题,由于缺乏一定的标准,预算单位请求指出的往往会计中心却拒绝支付,这样就造成了双方的矛盾,这样对于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对经济业务缺乏控制。单位在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的时候,往往是报账员来完成相应的操作,但是其却不参加账务的处理,而提交单位领导的月报表资料中对于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能及时地理解。而单位的领导想从会计中心了解详细情况的时候,其也不能说清相应的问题,因为经济业务的处理是报账员处理的,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流程上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将对单位的结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3)会计监管不到位。原始的凭证在处理和反映相关的经济业务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原始的平整却缺乏必要的监督,这主要是因为在事业单位里面,会计中心的相关人员并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具体业务中,其结算往往是以相关的票据为准,只要这些票据有完备的手续,并且规范合法,其不对其真实度进行必要的监管,就直接予以报销。由于会计监管不到位,就导致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难把握,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使事业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
(4)预算治理不健全。在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中,其预算治理体制与预算监督机制都还不是很成熟,缺乏科学系统的支出预算治理体系。此外,事业单位在部门的预算规范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经验,在预算的指出方面也缺少必要的限制。由于上述这些预算治理方面存在的问日,导致了预算会计对于支出的约束和控制还不是很到位。
(5)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在事业单位中,会计中心起到的是集中的作用,其将一些账目进行集中来进行记账以及算账,并形成相应的报表;而那些具体的工作却交给了单位中的具体部门,其提供那些客观经济事实部分。而一些单位的员工对缺乏法律意识,在提交相关的账目的时候没提供真实的情况,这就使得会计中心不能及时掌握单位资产的情况。会计中心往往会对固定资产的一级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单位只保管的一些明细,而相关的物资的管理还是交给原单位,这就造成了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的状况。
二、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措施
(1)加强预算管理。在编制的预算的时候,应该把部门作为单位来进行划分,在部门的年度预算中要将性质不同的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将其进行统一的整理。在预算编制的形式上,应该采用综合预算的方式,要将单位的各项资金统筹,统一纳入到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之中。
(2)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虽然在事业单位中实行了预算会计,但是这比各位改变会计的责任主体,相关部门的财务职能也并未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的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政策的不断颁布,一些部门的职能还得到了一定的扩展。要使预算会计更好地实行,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相关的会计必须有资格证书,要记录会计台帐,并及时与会计中心核对,对相关会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必要的说明,之后才通过会计中心保障。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督考核体制,对相关的票据和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要进行一定的监管,这样才能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3)国库收付与集中核算融合。在财政部门中,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了其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的效果,合理利用相关的财政资金,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财政资金的集中调度,才能减少相应的运行成本,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效率。
篇7
一、我国预算会计现状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逐步推行,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为主体框架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现在的预算会计体系在应对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财政资金入库时间延滞,收入退库不规范,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等弊端。整体来看,我国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为主的预算会计体系已经成型,不过在具体的实施和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员和机构的设置仍需不断改进,制度和法规仍需不断完善,从实际执行过程中反馈出来的信息看,预算会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部门预算资金控制缺乏细致有效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的编制通过统一的软件录入,通过基层单位报送主管部门再报到省级财政,由省级财政汇总审核后报送财政部。基本上是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来编制部门预算,经费形式主要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资本性支出、补助支出,在预算中人员经费和补助支出所占比重较大,除定额公用经费外的公用经费和资本性支出往往根据可用部门资金数量由基层预算单位以项目列示安排相应支出。在预算的编制和审核过程中,由于预算的时限性较强,基层单位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和财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大量相关工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把审核工作做细做实,因而很难确定哪些资金预算是合理的,哪些资金预算是不当的。所以现在预算控制主要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如财政部提出公用经费支出零增长,也是从总量上来控制预算。由于没有相应规章制度对不同行政事业主体的经费需求进行区分和细致核算,因而很难从根源上解决财政资金浪费的问题。
(二)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监管难度不断增加
截至2004年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为38448亿元,其中事业单位资产总量为27260.2亿元,占全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的70%以上,来自《中国会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与2003年相比,2004年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即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增长了13.1%,其增长速度比国有资产总量增长速度高出2.2%,比经营性国有资产增长速度高出3.2%。“到2008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已达到8万亿规模,4年间国有资产总量翻了一倍。而实质上国有资产总量目前到底有多少,我们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数字到底有多大差距这个是未知数,从各地的国有资产清查的相关报道来看,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绝不是个别现象。另外,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许多单位存在着大量闲置资产,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房产、车辆、办公设备等资产均存在闲置或浪费的现象,有些单位盲目突击花钱,求全、求新,购置了许多不常使用的设备,淘汰了许多不该淘汰的机器。资产使用效率低的原因与各单位对办公资源配置不科学、管理不善、使用行为约束软弱有直接关系。如有些单位为了追求与兄弟单位“齐头并进”,对一些尚能正常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导致了大量尚能使用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或者为了购买新设备,对一些正在使用的设备不愿花钱去进行正常的维护和保养,甚至破坏性地使用,造成了这些设备的加速老化和提前报废。有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购买很多进口设备而又不会使用,新设备逐渐变成旧设备,旧设备到了年头又报废,有些设备还没有开封就到了报废年限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缺乏信息反馈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报告中,很难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成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甚至出现一些类似三公经费支出偏高,公费出国游、公款买茅台、公车自驾游等现象的时候,对如何改进会计核算,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仍是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简单,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情况,政府和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没有充分反映,如某些资产产权(股权)、债权、债务的情况有的没有核算,有的核算得比较简单不能充分揭示政府和单位财务活动的成绩、问题和风险。二是会计报表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会计信息不便于利用。三是财务报告尚不够详细,目前只规定了会计报表主表和少量附表,若干重要的附表没有规定,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只作了简略的提示,连过去长期编制且很有应用价值的“基本数字表”也未作规定,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不充分。目前高校、医院等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需要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但是由于刚刚试点实行,还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因而收效甚微。按照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所有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这使得固定资产长期按其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也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容易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虚增,影响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而如果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由于零余额账户的特殊性,折旧这种不产生现金流的损益又无法进行会计处理,因而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二、关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并细化现行的预算会计法律法规
目前,中国预算会计体系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部分组成。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与行政单位不同,当前又划分了公益性、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及自筹开支等多种资金来源形式,因而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在会计主体的本质上也存在差异。而目前的会计规范对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没有较为具体的规定。各地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规范》往往立足于地方特点,由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编制而成,修订期间隔较长,而现在会计核算的工具方法和政策变化又很快,配套制度和法规的出台严重滞后于预算会计政策变化。比如有的时候核算的目标提出来了,却没有指导性的核算方法,令基层单位很难进行高水平的核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而,应不断完善并细化现行的预算会计法律法规,让基层单位的核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详尽、规范、合理的制度是提高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建立适当的信息反馈机制,吸收基层意见
利用当前的电脑和网络工具,可以构建出适当的信息反馈机制。因为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差距的,有些问题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被发现,被重视,被解决。而当前的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人员脱节,理论学者高高在上,基层会计人员习惯唯命是从,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基层会计人员的想法和建议无法传达给研究人员,研究人员调研和获取材料也是举步维艰、成本极高。如果构建了一个面向基层会计人员和一些研究院所的信息交流平台,必然有利于吸收基层会计人员的意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完善预算会计核算流程和制度。
篇8
关键词:预算会计 预算管理 权责发生制
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一、预算会计的原则
会计的预算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工作,主要是给需要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所以预算会计必须十分严谨,需要遵守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日常办理政府各项收支、资金调拨和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切实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项目完整和手续完备。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体制的需要,满足上级财政部门和本级政府财政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4.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收支编列标准,应力求一致,所有政府性财政收支均应编入国家预算之内,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避免预算之外另有收支。
5.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总预算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6.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预算会计的核算应该及时、不拖拉从而影响整个工作的执行。
7.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的总预算和反映预算执行的会计记录及会计报表必须清晰概括、简单明了,便于理解、检查和利用。对于重要的、复杂的经济业务应用规范的文字加以单独表达反映,对于预算收支项目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科学合理地表达清楚。
8.收付实现制原则
收付实现制原则是指以款项实际交易的时间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方面,即凡是在本期内收到的款项和支付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在会计核算上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处理。
9.专款专用原则
专款专用原则是指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指定用途的资金,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有专门用途的收入,应当按规定用途使用。
只有遵守这些最基本的原则,预算会计才能在实践当中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向需要者提供准确、高效的会计信息,才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预算会计始于1988年,经过几十年发展,预算会计虽然在核算上能够满足财政各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但与我国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比依然比较滞后。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现行预算会计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1.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及政府采购的新业务
预算会计本质上反映的是政府收支活动中的资金流向,目的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资金流动信息。然而现在的预算会计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一方面,政府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行以后,大多财政的资金流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用于事业单位购买资产、发放工资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通过统一账户直接拨付给供应商。这种支付方式可能适合中央试点单位,但不适合地方财政和所属的预算单位,这样不利于地方各相关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另一方面,在收付实现制条件下,预算会计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新业务状况。
2.无法准确地反映政府的投资行为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使用预算资金、开展公务活动中形成并拥有大量的房产等固定资产,许多事业单位如科研、高校、医院等单位还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投资。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支核算,对各单位占用的大量长期资产关注不够,致使固定资产的建造和使用在管理上脱节。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因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存在登记不及时、不入账等情况。即使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按现行制度规定不计提折旧,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难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清楚的信息。
3.无法全面、完整地揭示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胀。大规模的投资与融资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居高不下的债务。从长远来看,健全、理顺地方财政体制是治理地方债务,解决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之策。但就目前而言,当务之急则是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完整的政府会计系统与财务报告体系,对政府所拥有的资源和承担的债务等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核算和报告,发挥会计系统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4.无法满足我国融资体制的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投融资主体变得多元化。私有部门逐步介入公共领域的增多,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信息必须准确透明,但是从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来看,预算会计没有办法为政府的未来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所以预算会计的革新成为当务之急。
三、克服现行预算会计不足问题的对策
1.建立新的相对完整的预算会计体系框架
我国现在的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但是随着预算会计的发展,构建新的预算会计框架迫在眉睫。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可确定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根据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确定的原则,建立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以政府预算会计准则和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为基础,建立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编制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即“两个体系、一项制度”。
2.引入债权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采用的仍然是收付实现制,对于为求长远发展的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必要的。根据权责发生制,收入只是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前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的政府财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财政状况和资金的运行结果。
3.完善政府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任何会计系统的目标都是提供信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而财务报告是满足各类使用者获取财务信息的基本途径。然而现行预算会计报告系统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透明,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尤其是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应该在现行会计报表结构、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政府整体的合并会计报表。笔者认为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包括:及时提供有关政府支出和成本的可靠信息,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和独立的外部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将会计体系与计划、预算、现金和债务管理及审计系统相结合,报告有关非现金资源的信息。报告有关政府产出或政府政策后果的信息,促使政府加强成本管理,编制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预算会计真正地发挥其作用,起到很好的预算和监督作用。
4.加强预算制度建设,规范预算会计的核算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开始和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缓慢,直至1998年1月1日才出台了事业单位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这一会计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规范预算会计的基本准则。从长远发展来看,为完善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建设,未来的两三年内我国应该尽快制定与政府预算会计相关的基本准则,我国的预算会计体制才能得到健全。
5.借鉴国外预算会计发展的经验
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对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的划分方法,即按照单位活动的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企业会计则可以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应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从整体框架上进行全面改革,研究制定我国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总之,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尤其涉及到预算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不能仅从理论上来改进,还应当联系我国预算会计的实际情况,理论与实际结合,形成一套真正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预算会计体制。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会更加稳健,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章新蓉.政府问责与政府会计改革趋势[J].会计之友,2011.
[2]姚宝燕,李建发.权责发生制政府改革问题的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3](美)拉扎克.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徐曙娜.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篇9
首先,政府是公开、透明的政府,政府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评价,其中包括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性资金管理的监督和评价。政府会计必须能为人民评价监督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财政性资金管理提供相关的完整信息。这就要求政府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连续地反映公共资金的运营情况,预算收支的制订和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并能向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部门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财务活动信息。
其次,政府是受托的政府,负有公共受托责任,用公共资金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向广大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因此政府会计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政府部门的受托业绩,同时有利于对政府和官员进行客观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但是政府的非营利性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使得政府部门不得以股东财富增长、财务状况改善、经营实力增强等财务指标为主反映其受托业绩。虽然财务指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受托业绩,如遵循法定预算情况、公共财务实力及公共财务健全性等,但是政府部门公共资金使用或公共支出的目标主要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提高国家或地方政府竞争实力,减少贫困的状况,鼓励科研的成效等方面。由于这些目标都是反映程度和质量的,因此很难用货币度量,政府部门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衡量是复杂的。
第三,政府是低成本的、廉价的并且是有效率的。这就要求政府会计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部门的成本费用。政府部门的成本费用从财务支出角度,应包括货币支出和物化支出,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耗费水平。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控制费用和支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信息支持。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影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政府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账户,集中收纳和支付所有财政性资金的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预算支出款项的拨付,不必再由财政部门事先将资金从国库拨出,通过预算单位层层转拨,最后由支出预算单位向供货商付款,而是由财政部门根据用款单位的拨款请求,按照购货合同从国库直接将资金拨付给商品的供应商或劳务的提供者。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中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都将面临一次深刻的变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组预算会计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带来的是全新的支付管理方式和资金运动过程,以预算收入集中入库和预算资金集中支付两种形式来反映政府资金的运动过程。具体地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和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这样,财政部门由原来只是财政资金的分配部门转变为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而行政单位成为财政资金使用的延伸部门,它是包括财政部门的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己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行政单位会计只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细化。财政部门将对财政支出资金实施全过程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控对象己延伸到原来的单位预算会计,对单位预算会计的依赖减弱,财政支出就是实际的购买支出或转移支出。
(二)要求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和收支的确认,同时要求预算会计能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预算收支对政府和单位财务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产生的当期影响及连续影响。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政府的会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要建立在准确完整的计量和确认标准上,因而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大势所趋。
三、政府采购制度对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影响
首先,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如何对政府采购进行核算和管理又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采购的货物或劳务何时记账,是在收到货物时记账,还是在支付货款时记账?采购尾款如何处理?由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政府采购缺乏规定,为了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一些地方对采购资金拨付、财政总预算会计列支以及采购单位的列收列支等出台了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但由于各地做法不一致,直接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秩序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次,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是按照国家机构的设置和经费领报关系确定的。每年预算一经批准,财政部门即根据预算指标和各单位用款进度,按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层层下拨经费,年度终了又层层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汇编决算。实行政府统一采购,财政部门就不能再简单按预算下拨经费给用款单位,而应按批准的预算和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支付给供货商。由于政府采购的中介机构和供应商不属于财政拨款单位,从而对这种直接付款形式,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无法反映。因此,迫切需要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以规范当前的情况,确保预算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
第三,由于目前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并不能全面反映政府采购预算支出,也不能满足日常会计核算实际需要,不利于预算管理。因此,适应政府采购的政府会计体系还有必要进行预算支出科目的变化,即要求预算支出科目必须全面且详细地反映政府采购支出的规模和构成,在总体上形成政府采购预算会计信息系统。
四、事业单位改革对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影响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大主体会计。总的来说,我国事业单位数量庞大,不仅可以区分为财政拨款和自负盈亏,而且还可以区分为纳入预算管理和不纳入预算管理。所以当前将所有事业单位不加区分全部纳入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自负盈亏及不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与财政脱钩,有自己的经费来源,如果再将其收入与支出的数据并入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事业行政单位收入支出汇总表,汇总的收入与支出数据缺乏意义;另外由于自负盈亏以及不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会计原则与行政单位差别很大,因此,如果将其纳入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就难以完善。
篇10
关键词:预算会计;企业会计;区别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门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1.资本要素区别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2.负债要素区别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2.核算方式差异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国内预算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寻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为了确保国家发挥其职能的要求,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收入与支出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但企业会计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令资产增值而提高再生产,提高经济实力,富有盈利性与经济利益性,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会计的核算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