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范文

时间:2023-04-05 19:4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电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电工程

篇1

1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特征

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①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所组成。②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③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无论其规模多么庞大,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系的子系统。④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联结多个供应商和工程施工需要,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⑤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耗用物资的数量大、品种繁多、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不均衡性和不确定性。并且受物流系统中的采购、运输、仓储、信息、供应等子系统的制约,这些子系统的组织和合理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⑥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解决最优订货策略、信息管理、随机情况下的库存风险管理和安全库存量的确定,使之有效的对水电工程物流进行管理,达到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三个控制的预定目标等都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优化系统构建

物流从控制论的观点,其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以工程建设为例,其全部活动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活动,一类是管理活动,围绕和伴随着一系列生产活动,执行着决策,计划和调节职能,以保证生产有序高效进行,伴随着生产活动的是物流,伴随着管理活动的是信息流。在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管理中,大量的信息量通过有效的管理,将会更加有力的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信息的基本内容基本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①需求信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预算、施工图文件、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计划、物资需求数量、物资的品种规格、资金计划、招投标文件、投标书、合同文件等。②资源信息:包括资源的分布、结构和潜力情况。③供应信息:包括各种供应渠道的变化和竞争的信息。④消耗信息:包括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主要材料的核销情况、单位产品消耗、同类工程消耗情况、降低消耗的主要措施和经验。⑤资金信息:即各工程物资采购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周转次数等。⑥储运信息:包括运输路线、运输工具、装卸、运输费用、运输条件、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状况、仓库设施及设备状况、仓储条件、入库及出库信息、库存情况、大型机电设备运输的沿途状况和仓储装卸情况、物资在工程各标段的流向等。⑦物资经济政策及管理信息:包括国家对有有关物资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物资市场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对物资市场供求的影响,还包括各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各种调查报表、专题报告、物资管理方面的指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物资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回收、修复、再生、复用的情况等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信息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两类活动流中的信息

调控活动包括水电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调度与需求计划,具体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资金计划、进度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运作活动包括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订单的产生与跟踪、货物运输、库存配置、物资消耗等。调控活动流程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框架的支柱。整个调控活动中的计划指导水电工程的物资从采购到送货过程中的分配与调度,使物流运作活动有序的完成。

篇2

关键词:高边坡;抗滑结构;锚固;减载;排水;治理;水利水电工程

边坡稳定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

我国曾有几十个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发生过边坡失稳问题,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区高边坡、漫湾水电站左岸坝肩高边坡、安康水电站坝区两岸高边坡、龙羊峡水电站下游虎山坡边坡等等。为治理这些边坡不但耗去了大量的资金,还拖延了工期,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有的边坡工程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工程进度和成败的关键。我国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一批大型骨干水电站,如三峡、龙滩、李家峡、小湾、拉西瓦、锦屏等工程都存在着严重的高边坡稳定问题。其中三峡工程库区中存在10几处近亿立方米的滑坡体,拉西瓦水电站下游左岸存在着高达700m的巨型潜在不稳定山体,龙滩水电站左岸存在总方量1000万m3倾倒蠕变体等。这些工程的规模和所包含的技术难度都是空前的。因此,加快水利水电边坡工程的科研步伐,开发出一套现代化的边坡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测技术,已经成为水利水电科研攻关的重大课题。

高边坡的地质构造往往比较复杂,影响滑坡的因素也很多,因此,我国广大水电科技人员在与滑坡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总结出了一整套水电高边坡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新技术,成功地治理了天生桥二级、漫湾、李家峡、三峡、小浪底等工程的高边坡问题。本文仅就水利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的加固与整治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1、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1.1混凝土抗滑桩

我国在50年代曾在少量工程中试用混凝土抗滑桩技术。从60年代开始,该项技术得到了推广,并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到80年代,高边坡中的抗滑桩应用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抗滑桩由于能有效而经济地治理滑坡,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其效果更好,因此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于1986年10月确定厂房下山包坝址后,11月开始在厂房西坡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加上开挖爆破和施工生活用水的影响,诱发了面积约4万m2、厚度约25~40m、总滑动量约140万m3的大型滑坡体。初期滑动速度平均每日2mm,到次年2月底每日位移达9mm.如继续开挖而不采取任何工程处理措施,预计雨季到来时将会发生大规模的滑坡,为此,采取了抗滑桩等一整套治理措施。

抗滑桩分成两排布置在厂房滑坡体上,在584m高程上设置1排,在597m高程平台上设置1排,桩中心距6m,桩深为25~39m,其中心深入基岩的锚固深度为总深度的1/4,断面尺寸为3m×4m,设置15kg/m轻型钢轨作为受力筋,回填200号混凝土,每根抗滑桩的抗剪强度为12840kN,17根全部建成后,可以承受滑坡体总滑动推力218280kN.第一批抗滑桩从1987年3月上旬开工,5月下旬开始浇筑,6月1日结束。第二批抗滑桩施工是在1987~1988年枯水期内完成的。

抗滑桩开挖深度达3~4m后,在井壁喷30~40cm厚的混凝土。对岩体较好的井壁采用打锚杆、喷锚挂网的方法进行支护,喷混凝土厚度10~15cm.对局部塌方部位增设钢支撑。抗滑桩开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进行钢筋绑扎和钢轨吊装。

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拌和楼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直接入仓,每小时浇筑厚度控制在1.5m内,特别是在滑动面上下4m部位,还需下井进行机械振捣。在浇到离井口5~7m时,要求分层振捣。每个井口设两个溜斗,溜管长度为10~14m,管径25cm.抗滑桩的建成,对桩后坡体起到了有效的阻滑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采用打抗滑桩、减载、预应力锚杆、锚索、排水、护坡等综合治理措施后,坡体的监测成果表明:下山包滑坡体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安康水电站坝址区两岸边坡属于稳定性极差的易滑地层,由于对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施工,所形成的开挖边坡最大高度达200余m,单坡段一般高度在30~40m.大量的开挖造成边坡岩体的应力释放,断面暴露,再加上雨水的侵入,破坏了边坡的稳定,致使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十几处大小不等的工程滑坡,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施工,成为电站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采用抗滑桩是稳定安康溢洪道边坡的主要手段,在263m高程平台上共设置了9根直径1m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每根桩都贯穿几个棱体,最深的达35m,桩顶嵌入溢洪道渠底板内。为了不干扰平台外侧基坑的施工,桩身用大孔径钻机钻成,孔壁完整,进度较快,两个月就全部完成。这9根抗滑桩按两种工作状态考虑:在溢洪道未形成时,抗滑桩按弹性基础上的悬臂梁考虑,不考虑桩外侧滑面上部岩体的抗力;在溢洪道建成后抗滑桩桩顶嵌入溢洪道底板,此时按滑坡的下滑力考虑。

抗滑桩混凝土标号为R28250号,钢筋为φ40Ⅱ级钢。抗滑桩于1982年1月施工,3月完成后,基坑继续下挖,边坡上各棱体的基脚相继暴露。同年11月,在Fb75与F22断层构成的棱体下面坡根爆破开挖后,发现在263m高程平台上沿Fb75、F22断层及7号抗滑桩外侧近南北向出现小裂缝,且裂缝不断扩大,21天后7号抗滑桩外侧的Fb75~F22棱体下滑,依靠7号抗滑桩的支挡,桩内侧山体得以保存。

1.2混凝土沉井

沉井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数节进行。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桩的作用,有时也具备挡土墙的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左坝肩下游边坡,在二期工程坝基开挖浇筑过程中,曾于1986年6月和1988年2月两次出现沿覆盖层和部分岩基的顺层滑动。滑坡体长80m,宽45m,高差35m,最大深度9m,方量约2万m3.为了避免1988年汛后左导墙和护坦基础开挖过程中滑体再度复活,确保基坑的安全施工,对左岸边坡的整体进行稳定分析后,决定在坡脚实施沉井抗滑为主和坡面保护、排水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沉井结构设计根据沉井的受力状态、基坑的施工条件和沉井的场地布置等因素决定,沉井结构平面呈“田”字形,井壁和横隔墙的厚度主要由满足下沉重量而定。井壁上部厚80cm,下部厚90cm;横隔墙厚度为50cm,隔墙底高于刃脚踏面1.5m,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底自由通行。沉井深11m,分成4、3、4m高的3节。

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4个阶段。

下沉采用人工开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简易设备运输,下沉过程中需控制防偏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合理的开挖顺序是:先开挖中间,后开挖四边;先开挖短边,后开挖长边。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设置φ25锚杆(锚杆间距为2m,深3.5m),再浇筑150号混凝土封底,最后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填心。

沉井工程建成至今,已经受了多年的运行考验。目前,首部边坡是稳定的,沉井在边坡稳定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1.3混凝土框架和喷混凝土护坡

混凝土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坡体的风化。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适用面广,便于排水,以及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下山包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护面框架,框架分两种型式。滑面附近框架,其节点设长锚杆穿过滑面,为一设置在弹性基础上节点受集中力的框架系统;距滑面较远的坡面框架,节点设短锚杆,与强风化坡面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

下山包滑坡北段强风化坡面框架采用50×50cm、节点中心2m的方形框架,节点处设置两种类型锚杆:在550~560m高程间坡面,滑面以上节点垂直于坡面设置φ36及φ32、长12m砂浆锚杆,在565~580m高程间坡面则设垂直于坡面的φ28、长6m的砂浆锚杆,相应地框架配筋为8φ20和4φ20.框架要求在坡面挖30cm深,50cm宽的槽,部分嵌入坡面内,表层填土并掺入耕植上,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护坡。

在岩性较好的部位可采用锚杆和喷混凝土保护坡面。

1.4混凝土挡墙

混凝土挡墙是治坡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从局部改变滑坡体的受力平衡,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在1986年6月,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工程下山包厂址未定之前,由于连降大雨(其降雨量达91.2mm),550m高程夹泥层上面的岩体滑动10余cm,584m高程平台上出现3条裂缝,其中最长一条55m长,2.2cm宽,下错2cm.为此采取了在550m高程浇筑50余m长的混凝土挡墙和打锚杆等措施。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坡顶设置了混凝土挡土墙,以防止古滑坡体的复活,部分坡面采用浆砌块石护面加固,坡脚680m高程设置混凝土防护墙。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也采取了浇混凝土挡墙及浆砌石挡墙、混凝土防掏槽等措施,综合治理边坡工程。

1.5锚固洞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采用各种不同断面的锚固洞64个,形成较大的抗剪力。在左岸边坡滑坡以前,已完成2m×2m断面小锚固洞18个,每个洞可承受剪力9000kN.此外,还利用地质探洞回填等增加一部分剪力。由于锚固洞具有一定的倾斜度,防止了混凝土与洞壁结合不实的可能性,同时采取洞桩组合结构的受力条件远较传统悬臂结构合理,可望提供较大的抗力。

2、锚固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加固,具有不破坏岩体,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小,受力可靠,且为主动受力等优点,加上坡面岩体抗压强度高,因此,在天生桥二级、漫湾、铜街子、三峡、李家峡等工程的边坡治理中都得到大量应用。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采用了1000kN级锚索1371根、1600kN级锚索20根、3000kN级锚索859根、6000kN级锚索21根,均为胶结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采取后张法施工。预应力锚索由锚索体、内锚头、外锚头三部分组成。内锚头用纯水泥浆或砂浆作胶结材料,其长度1000kN级为5~6m,3000kN级为8~10m,6000kN级为10~13m;外锚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控制在2.0MPa以内。

为提高锚索受力的均匀性,漫湾工程施工单位设计了一种小型千斤顶,采用“分组单根张拉”的方法,如3000kN锚索19根钢绞线,每组拉3根,7次张拉完;6000kN锚索37根,10次张拉完,既简化操作程序,又提高锚索受力均匀性。锚索在补偿张拉时可以用大千斤顶整体张拉(如3000kN锚索),也可继续用分组单根张拉方法(如6000kN锚索),都不会影响锚索受力的均匀性。

在小浪底工程中大规模采用的无粘结锚索具有明显的优点,其大部分钢绞线都得到防腐油剂和护套的双重保护,并且可以重复张拉。由于在施工时内锚头和钢铰线周围的水泥浆材是一次灌入的,浆材凝固后再张拉,因此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工效,但其价格相对较高。

在高边坡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开挖与锚固同步施工,必须缩短锚索施工时间,及早对岩体施加预应力,以达到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边坡稳定的目的。为此,结合八五科技攻关,在李家峡水电站高边坡开挖过程中,成功将1000kN级预应力锚索快速锚固技术应用于工程中。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采用N-1注浆体和Y-1型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满足1000kN级预应力锚索各项设计技术指标,而施加预应力的时间由常规的14~28d缩短到3~5d.该项成果对及时加固高边坡蠕变和松弛的岩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快速、经济、安全”的原则。

三峡永久船闸主体段高边坡工程规模之大、技术难度之高均为国内外边坡工程所罕见,其加固过程中,采取了喷混凝土、挂网锚杆、系统锚杆、打排水孔、设置排水洞、采用3000kN级预应力锚索等综合治理措施,其中,3000kN对穿锚束1924束,在国内尚属首例。系统设计3000kN级预应力对穿锚束1229束,孔深22.1~56.4m,主要分布在南北坡直立墙和中隔墩闸首及上下相邻段。南北坡直立墙布置两排,水平排距10~20m,孔距3~5m,第一排距墙顶8~10m,第二排距底板高20m左右,均于两侧山体排水洞对穿。中隔墩闸首布置3排,排距10m,孔距3.5~6.4m,第一排距墙顶10m.此外,动态设计3000kN级预应力对穿锚束695束,孔深16~66m,主要布置在中隔墩闸室和竖井部位。对穿锚束分为无粘结和有粘结两种型式,其结构主要由锚束束体和内外锚头组成。由于锚索采取对拉锚索的形式,将内锚头放在山体内的排水廊道中,因此,内锚头不再是灌浆锚固端,而是置于廊道内的墩头锚或双向施加张拉的预应力锚。这类加固方式将排水和锚固结合起来,减少了约占锚索长度1/3~1/4的内锚固段,是一种理想的加固形式。

预应力锚杆也是常见的一种加固形式,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工程中实施了减载、排水、抗滑桩等技术后,滑坡位移速度虽有明显减小,可未能完全停止。为了确保雨季在滑坡体前方的施工安全,稳定抗滑桩到滑坡体前缘的约20~40m长,10余万m3的滑坡体,决定在565m高程马道上设置300kN预应力锚杆。锚杆分两排,孔距2m、孔径90mm,孔与水平成60°夹角,用36的钢筋,共实施了152根预应力锚杆,保证了工程的安全。

3、减载、排水等措施的应用

3.1减载、压坡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减载压坡应是优先考虑的加固措施。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稳定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后缘受倾向SE的陡倾岩层影响,将向S(24°~71°)E方向滑动。该方向与滑坡前缘滑移方向有近20°~60°的夹角,将部分下滑力传至滑坡体前缘及治坡建筑物上,对滑坡整体的稳定不利,因此能有效控制后坡滑移也就能减缓整体滑坡。

在滑坡体后缘覆盖层最厚的部位,在保证施工道路布置的前提下,尽量在后缘减载。第一次减载14万余m3,至610m高程,第一次减载后,滑动速度明显降低。紧接着再减载12万余m3,至600m高程。两次减载共26万余m3,滑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提高约10%.乌江渡水电站库区左岸岸坡距大坝约400m,有一石灰岩高悬陡坡构成的小黄崖不稳定岩体。滑坡下部软弱的页岩被库水淹没,地表上部见有多条陡倾角孔缝状张开裂隙,最大的水平延伸长度达200m,纵深切割190m.4年多的变形观测结果表明,裂隙顶部最大累计沉陷量达171.1m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量达56.0mm,估计可能滑动的体积约50~100万m3.为保证大坝的安全,对小黄崖不稳定岩体先后进行了两次有控制的洞室大爆破,共爆破石方20.8万m3.从处理后的变形资料可以看出,已达到了削头、压脚、提高岩体稳定性的目的。

3.2排水、截水

篇3

关键词:高边坡;抗滑结构;锚固;减载;排水;治理;水利水电工程

边坡稳定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

我国曾有几十个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中发生过边坡失稳问题,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区高边坡、漫湾水电站左岸坝肩高边坡、安康水电站坝区两岸高边坡、龙羊峡水电站下游虎山坡边坡等等。为治理这些边坡不但耗去了大量的资金,还拖延了工期,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有的边坡工程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工程进度和成败的关键。我国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一批大型骨干水电站,如三峡、龙滩、李家峡、小湾、拉西瓦、锦屏等工程都存在着严重的高边坡稳定问题。其中三峡工程库区中存在10几处近亿立方米的滑坡体,拉西瓦水电站下游左岸存在着高达700m的巨型潜在不稳定山体,龙滩水电站左岸存在总方量1000万m3倾倒蠕变体等。这些工程的规模和所包含的技术难度都是空前的。因此,加快水利水电边坡工程的科研步伐,开发出一套现代化的边坡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测技术,已经成为水利水电科研攻关的重大课题。

高边坡的地质构造往往比较复杂,影响滑坡的因素也很多,因此,我国广大水电科技人员在与滑坡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总结出了一整套水电高边坡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新技术,成功地治理了天生桥二级、漫湾、李家峡、三峡、小浪底等工程的高边坡问题。本文仅就水利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的加固与整治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1、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1.1混凝土抗滑桩

我国在50年代曾在少量工程中试用混凝土抗滑桩技术。从60年代开始,该项技术得到了推广,并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到80年代,高边坡中的抗滑桩应用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抗滑桩由于能有效而经济地治理滑坡,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其效果更好,因此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于1986年10月确定厂房下山包坝址后,11月开始在厂房西坡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加上开挖爆破和施工生活用水的影响,诱发了面积约4万m2、厚度约25~40m、总滑动量约140万m3的大型滑坡体。初期滑动速度平均每日2mm,到次年2月底每日位移达9mm.如继续开挖而不采取任何工程处理措施,预计雨季到来时将会发生大规模的滑坡,为此,采取了抗滑桩等一整套治理措施。

抗滑桩分成两排布置在厂房滑坡体上,在584m高程上设置1排,在597m高程平台上设置1排,桩中心距6m,桩深为25~39m,其中心深入基岩的锚固深度为总深度的1/4,断面尺寸为3m×4m,设置15kg/m轻型钢轨作为受力筋,回填200号混凝土,每根抗滑桩的抗剪强度为12840kN,17根全部建成后,可以承受滑坡体总滑动推力218280kN.第一批抗滑桩从1987年3月上旬开工,5月下旬开始浇筑,6月1日结束。第二批抗滑桩施工是在1987~1988年枯水期内完成的。

抗滑桩开挖深度达3~4m后,在井壁喷30~40cm厚的混凝土。对岩体较好的井壁采用打锚杆、喷锚挂网的方法进行支护,喷混凝土厚度10~15cm.对局部塌方部位增设钢支撑。抗滑桩开挖到设计要求深度后,进行钢筋绑扎和钢轨吊装。

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拌和楼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直接入仓,每小时浇筑厚度控制在1.5m内,特别是在滑动面上下4m部位,还需下井进行机械振捣。在浇到离井口5~7m时,要求分层振捣。每个井口设两个溜斗,溜管长度为10~14m,管径25cm.抗滑桩的建成,对桩后坡体起到了有效的阻滑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采用打抗滑桩、减载、预应力锚杆、锚索、排水、护坡等综合治理措施后,坡体的监测成果表明:下山包滑坡体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安康水电站坝址区两岸边坡属于稳定性极差的易滑地层,由于对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施工,所形成的开挖边坡最大高度达200余m,单坡段一般高度在30~40m.大量的开挖造成边坡岩体的应力释放,断面暴露,再加上雨水的侵入,破坏了边坡的稳定,致使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十几处大小不等的工程滑坡,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施工,成为电站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采用抗滑桩是稳定安康溢洪道边坡的主要手段,在263m高程平台上共设置了9根直径1m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每根桩都贯穿几个棱体,最深的达35m,桩顶嵌入溢洪道渠底板内。为了不干扰平台外侧基坑的施工,桩身用大孔径钻机钻成,孔壁完整,进度较快,两个月就全部完成。这9根抗滑桩按两种工作状态考虑:在溢洪道未形成时,抗滑桩按弹性基础上的悬臂梁考虑,不考虑桩外侧滑面上部岩体的抗力;在溢洪道建成后抗滑桩桩顶嵌入溢洪道底板,此时按滑坡的下滑力考虑。

抗滑桩混凝土标号为R28250号,钢筋为φ40Ⅱ级钢。抗滑桩于1982年1月施工,3月完成后,基坑继续下挖,边坡上各棱体的基脚相继暴露。同年11月,在Fb75与F22断层构成的棱体下面坡根爆破开挖后,发现在263m高程平台上沿Fb75、F22断层及7号抗滑桩外侧近南北向出现小裂缝,且裂缝不断扩大,21天后7号抗滑桩外侧的Fb75~F22棱体下滑,依靠7号抗滑桩的支挡,桩内侧山体得以保存。

1.2混凝土沉井

沉井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数节进行。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桩的作用,有时也具备挡土墙的作用。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左坝肩下游边坡,在二期工程坝基开挖浇筑过程中,曾于1986年6月和1988年2月两次出现沿覆盖层和部分岩基的顺层滑动。滑坡体长80m,宽45m,高差35m,最大深度9m,方量约2万m3.为了避免1988年汛后左导墙和护坦基础开挖过程中滑体再度复活,确保基坑的安全施工,对左岸边坡的整体进行稳定分析后,决定在坡脚实施沉井抗滑为主和坡面保护、排水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沉井结构设计根据沉井的受力状态、基坑的施工条件和沉井的场地布置等因素决定,沉井结构平面呈“田”字形,井壁和横隔墙的厚度主要由满足下沉重量而定。井壁上部厚80cm,下部厚90cm;横隔墙厚度为50cm,隔墙底高于刃脚踏面1.5m,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底自由通行。沉井深11m,分成4、3、4m高的3节。

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4个阶段。

下沉采用人工开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简易设备运输,下沉过程中需控制防偏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合理的开挖顺序是:先开挖中间,后开挖四边;先开挖短边,后开挖长边。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设置φ25锚杆(锚杆间距为2m,深3.5m),再浇筑150号混凝土封底,最后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填心。

沉井工程建成至今,已经受了多年的运行考验。目前,首部边坡是稳定的,沉井在边坡稳定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1.3混凝土框架和喷混凝土护坡

混凝土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坡体的风化。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适用面广,便于排水,以及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下山包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护面框架,框架分两种型式。滑面附近框架,其节点设长锚杆穿过滑面,为一设置在弹性基础上节点受集中力的框架系统;距滑面较远的坡面框架,节点设短锚杆,与强风化坡面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整体。

下山包滑坡北段强风化坡面框架采用50×50cm、节点中心2m的方形框架,节点处设置两种类型锚杆:在550~560m高程间坡面,滑面以上节点垂直于坡面设置φ36及φ32、长12m砂浆锚杆,在565~580m高程间坡面则设垂直于坡面的φ28、长6m的砂浆锚杆,相应地框架配筋为8φ20和4φ20.框架要求在坡面挖30cm深,50cm宽的槽,部分嵌入坡面内,表层填土并掺入耕植上,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护坡。

在岩性较好的部位可采用锚杆和喷混凝土保护坡面。

1.4混凝土挡墙

混凝土挡墙是治坡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从局部改变滑坡体的受力平衡,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在1986年6月,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工程下山包厂址未定之前,由于连降大雨(其降雨量达91.2mm),550m高程夹泥层上面的岩体滑动10余cm,584m高程平台上出现3条裂缝,其中最长一条55m长,2.2cm宽,下错2cm.为此采取了在550m高程浇筑50余m长的混凝土挡墙和打锚杆等措施。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坡顶设置了混凝土挡土墙,以防止古滑坡体的复活,部分坡面采用浆砌块石护面加固,坡脚680m高程设置混凝土防护墙。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也采取了浇混凝土挡墙及浆砌石挡墙、混凝土防掏槽等措施,综合治理边坡工程。

1.5锚固洞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采用各种不同断面的锚固洞64个,形成较大的抗剪力。在左岸边坡滑坡以前,已完成2m×2m断面小锚固洞18个,每个洞可承受剪力9000kN.此外,还利用地质探洞回填等增加一部分剪力。由于锚固洞具有一定的倾斜度,防止了混凝土与洞壁结合不实的可能性,同时采取洞桩组合结构的受力条件远较传统悬臂结构合理,可望提供较大的抗力。

2、锚固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加固,具有不破坏岩体,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小,受力可靠,且为主动受力等优点,加上坡面岩体抗压强度高,因此,在天生桥二级、漫湾、铜街子、三峡、李家峡等工程的边坡治理中都得到大量应用。

在漫湾水电站边坡工程中,采用了1000kN级锚索1371根、1600kN级锚索20根、3000kN级锚索859根、6000kN级锚索21根,均为胶结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采取后张法施工。预应力锚索由锚索体、内锚头、外锚头三部分组成。内锚头用纯水泥浆或砂浆作胶结材料,其长度1000kN级为5~6m,3000kN级为8~10m,6000kN级为10~13m;外锚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控制在2.0MPa以内。

为提高锚索受力的均匀性,漫湾工程施工单位设计了一种小型千斤顶,采用“分组单根张拉”的方法,如3000kN锚索19根钢绞线,每组拉3根,7次张拉完;6000kN锚索37根,10次张拉完,既简化操作程序,又提高锚索受力均匀性。锚索在补偿张拉时可以用大千斤顶整体张拉(如3000kN锚索),也可继续用分组单根张拉方法(如6000kN锚索),都不会影响锚索受力的均匀性。

在小浪底工程中大规模采用的无粘结锚索具有明显的优点,其大部分钢绞线都得到防腐油剂和护套的双重保护,并且可以重复张拉。由于在施工时内锚头和钢铰线周围的水泥浆材是一次灌入的,浆材凝固后再张拉,因此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工效,但其价格相对较高。

在高边坡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开挖与锚固同步施工,必须缩短锚索施工时间,及早对岩体施加预应力,以达到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边坡稳定的目的。为此,结合八五科技攻关,在李家峡水电站高边坡开挖过程中,成功将1000kN级预应力锚索快速锚固技术应用于工程中。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采用N-1注浆体和Y-1型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满足1000kN级预应力锚索各项设计技术指标,而施加预应力的时间由常规的14~28d缩短到3~5d.该项成果对及时加固高边坡蠕变和松弛的岩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快速、经济、安全”的原则。

三峡永久船闸主体段高边坡工程规模之大、技术难度之高均为国内外边坡工程所罕见,其加固过程中,采取了喷混凝土、挂网锚杆、系统锚杆、打排水孔、设置排水洞、采用3000kN级预应力锚索等综合治理措施,其中,3000kN对穿锚束1924束,在国内尚属首例。系统设计3000kN级预应力对穿锚束1229束,孔深22.1~56.4m,主要分布在南北坡直立墙和中隔墩闸首及上下相邻段。南北坡直立墙布置两排,水平排距10~20m,孔距3~5m,第一排距墙顶8~10m,第二排距底板高20m左右,均于两侧山体排水洞对穿。中隔墩闸首布置3排,排距10m,孔距3.5~6.4m,第一排距墙顶10m.此外,动态设计3000kN级预应力对穿锚束695束,孔深16~66m,主要布置在中隔墩闸室和竖井部位。对穿锚束分为无粘结和有粘结两种型式,其结构主要由锚束束体和内外锚头组成。由于锚索采取对拉锚索的形式,将内锚头放在山体内的排水廊道中,因此,内锚头不再是灌浆锚固端,而是置于廊道内的墩头锚或双向施加张拉的预应力锚。这类加固方式将排水和锚固结合起来,减少了约占锚索长度1/3~1/4的内锚固段,是一种理想的加固形式。

预应力锚杆也是常见的一种加固形式,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工程中实施了减载、排水、抗滑桩等技术后,滑坡位移速度虽有明显减小,可未能完全停止。为了确保雨季在滑坡体前方的施工安全,稳定抗滑桩到滑坡体前缘的约20~40m长,10余万m3的滑坡体,决定在565m高程马道上设置300kN预应力锚杆。锚杆分两排,孔距2m、孔径90mm,孔与水平成60°夹角,用36的钢筋,共实施了152根预应力锚杆,保证了工程的安全。

3、减载、排水等措施的应用

3.1减载、压坡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减载压坡应是优先考虑的加固措施。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稳定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后缘受倾向SE的陡倾岩层影响,将向S(24°~71°)E方向滑动。该方向与滑坡前缘滑移方向有近20°~60°的夹角,将部分下滑力传至滑坡体前缘及治坡建筑物上,对滑坡整体的稳定不利,因此能有效控制后坡滑移也就能减缓整体滑坡。

在滑坡体后缘覆盖层最厚的部位,在保证施工道路布置的前提下,尽量在后缘减载。第一次减载14万余m3,至610m高程,第一次减载后,滑动速度明显降低。紧接着再减载12万余m3,至600m高程。两次减载共26万余m3,滑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提高约10%.乌江渡水电站库区左岸岸坡距大坝约400m,有一石灰岩高悬陡坡构成的小黄崖不稳定岩体。滑坡下部软弱的页岩被库水淹没,地表上部见有多条陡倾角孔缝状张开裂隙,最大的水平延伸长度达200m,纵深切割190m.4年多的变形观测结果表明,裂隙顶部最大累计沉陷量达171.1mm,最大累计水平位移量达56.0mm,估计可能滑动的体积约50~100万m3.为保证大坝的安全,对小黄崖不稳定岩体先后进行了两次有控制的洞室大爆破,共爆破石方20.8万m3.从处理后的变形资料可以看出,已达到了削头、压脚、提高岩体稳定性的目的。

3.2排水、截水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熟练掌握并且灵活应用各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才能有效地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与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效果。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对传统施工技术的分析

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主要有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以及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1.1.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表现出具有适应面较广,效益显著的优点,既可在新建的工程中表现出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又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补强和加固。此外,由于能传递拉应力这一优异的特点,使得预应力锚固不仅仅在国内的业界受到各部门各施工单位的关注,即使是国外的相关部门对这一技术也相当青睐。预应力锚固是用施加预应力的锚杆或高强钢丝束加固基岩或建筑物的技术措施,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结合GPS定位技术等新兴科技,这项传统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按照大小、锚固深度以及设计要求的方向,预先对建筑物或基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改善或加固其受力条件的目的。

1.1.2 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在解决导流问题时,经常会使用到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如果施工场是位于河流的上游,那么水工建筑建设时需要在干燥并且土体稳定的岸坡上进行,这时一般都会采用围堰技术以达到将水体引向预定的下游位置从而起到疏导河流的作用。所以,在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施工场地内的气温条件、地质结构、水文特点等自然因素。如果在流水量较小或枯水季节的时段进行施工,能够大幅降低导流工程的作业难度与作业量,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关于施工导流,应严格依据我国有关规范和标准,要充分顾及到河流在1a内的周期性变化,明确安排、合理组织生产活动,优化配置项目的物质资源、财力、人力,拟定具体的导流措施和设计方案,详细划分导流时段,以河流周期、施工进度为核心内容,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在场地条件允许并且在自然条件良好的的情况下,最为适用、最为经济的技术方案便是分期围堰导流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增设的围堰,主要是为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施工建设打下基础、创造条件的,在设计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过程中以及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首先应开展水工模型的试验,对结构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实施效果与围堰的性能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和设计围堰结构的平面布置,使其有效减轻航运排水的困难与压力、河道冲刷进而能够保证围堰作用的充分发挥。

1.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在筑坝技术中,碾压混凝土技术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其蓬勃发展的时间也不过20a左右,然而却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多。碾压混凝土技术使用方法就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振动碾压机械、大型运输,采用大体积,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而且,碾压混凝土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速度快,投资省的特点。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这项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工程节约开支,缩短工期,以达到大大提高效益的效果。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现代施工技术在的应用

1.2.1GPS定位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GPS定位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其在水利水电施工主要用途在于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实践证明,在几十km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

1.2.2AtuoCAD辅助设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Design简写CAD)是一门新兴技术型应用软件。对AtuoCAD的认识,相信大家都已经相当熟悉,这项技术也成为大学中大部分工科学生必修科目之一。这项技术,如今已经被熟练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使用,促进了工程技术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AutoCAD的特性提供了测量内业资料计算的另外一种全新直观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种工程纵断面图、横断面的绘制,以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图纸的绘制,从而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1.2.3 水利水电施工中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开发,使得水利水电施工更加高效。以信息的可视化、数字化和直观化为出发点,直观清晰地描述复杂工程建设的施工动态过程。

2、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2.1 加强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运行和生产考核制度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运行和生产考核制度,才可以避免由于工程建筑自身的复杂生产过程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能反映各项设备管理维护工作成效的生产运行指标,来维护水利水电工程正常建设的生产秩序。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从制度层面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运行和安全生产。

2.2 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的管理

有效地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不断健全法制规则,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只有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制度,才能起到很好的技术监督效果。在工程施工前,可以通过总结以前的施工实际案例对生产人员进行教育,保证工程的安全生产。

2.3 对技术方面的管理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有很庞大的工程规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种技术协同合作。对整个水利水电施工来说,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优良的技术管理不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进而起到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管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如《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生产管理办法》等。

2)加强技术监督,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要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操作,来加强对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保证工程在“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施工前提下顺利完成。当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及时明确和处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相关技术负责人要对车间、厂站、班组的所有技术人员进行责任分配,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

结语:

随着我国生产发展的需要,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为我国水利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作为当前建设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方面,它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和水电施工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法

Abstract: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dam review, the use of system thinking and concurrent engineering theory to the essence of rapid constructi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esearch.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在我国,超过千兆瓦以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通常为8~10 年,即准备期2~3年,主体工程建设期4~5 年,尾工期2~3 年。工期过长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显著的不利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工程建设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资本金制“五制”的推行,以及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设备生产能力的不断进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速度与以往相比已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在电力体制深化改革,实行电力产品“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今天,作为工程投资主体的业主对加快工程建设速度的要求日益迫切,所有业主都将快速建成工程、早日投产发电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控制目标,以尽快回收投资和偿还借贷。施工承包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也把加快施工速度作为建立企业信誉,立足市场不断争取最佳效益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同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为了适应竞争,树立品牌,对快速施工也有主动的、积极的要求。对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快速施工概述

快速施工,顾名思义就是加快工程施工速度,是工程建设系统的机制、环境、资源、信息等各种影响因素协调运转,按照工程的标准和功能以最优的速度建成工程的一种途径。

快速施工相对于历史的、传统的施工速度,表明快速施工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对于工程本身的客观条件表明快速施工不是无限度的,其过程和结果要受到客观因素制约;相对于生产力水平意味着快速施工与管理、技术、资源、工艺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快速施工对施工组织系统不同管理层次的要求,即为各管理层次对快速施工发挥能动作用的关键,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所在。这些因素对快速施工的影响不一定是统一的、同时的,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是相互转换的。就工程要素而言,快速施工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保证工程的标准和质量,即质量要求。

b.保证工程安全,即安全要求。

c.保证工程的投资额度或适度的增加,即综合经济性要求。

3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的发展

3.1 国外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的发端,可从坝工建筑的发展追根溯源。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开始修建拦河高坝,早期曾大量地采用重力坝,后来逐渐转为以双曲拱坝为代表的轻型坝和各种土石坝。由于土石坝的技术经济优越性日渐显现,以及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的进步,土石坝逐渐成为高坝的首选坝型,坝高的纪录不断刷新。目前土石坝之所以在世界高坝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安全性好的优点。

在技术、设备水平进步的同时,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给快速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促进。首先,工程管理者不断寻求进度管理的有效手段,甘特图、网络计划等管理技术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工程,使得工程进度管理更加严密、合理、有效,施工速度得以提高。第二,缩短工期带来的巨大效益越来越为工程活动参与各方所看重,共同挖掘加快施工速度的潜力,以求得更快的施工进度。第三,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其强大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功能,全面提升了信息处理质量,加快了信息流动速度,加强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施工进度得到严密、适时的控制,从而施工速度得到了加快。

3.2 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

与国外的工程类似,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同样经历了设计技术进步、施工机械大型化和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发展过程。我国根据地形、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各种不同坝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有常规的重力坝、拱坝、土坝,也有具有我国特色的宽缝重力坝、三心双曲拱坝、支墩坝、土石溢流坝等。但是限于国情和大型施工机械手段不足,施工速度一直较为缓慢。随着我国坝工界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RCC 坝等新坝型的认识与接受,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中广泛采用。与技术进步相比,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对是滞后和缓慢的。

3.3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近代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新坝型、大型施工机械的出现和施工组织管理形式的变革,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的改进,也是推动施工速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下面对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主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3.3.1 快速开挖技术:大孔径高速钻具、高性能炸药的出现,以及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大规模网络爆破等爆破技术的成熟,配备大型的挖装运输设备,使得开挖成型率高、速度快、强度大,成为了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开挖施工的特征。

3.3.2 深层锚固技术:在边坡开挖施工中,采用系统锚杆、锚桩和深孔预应力锚索等,分层开挖,边挖边锚,及时对开挖面进行喷混凝土封护,可使设计开挖范围缩小,开挖坡度增大,开挖工程量大大减少,既满足了安全,节省了投资,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3.3.3 深孔灌浆技术:建基面基础处理采用深孔高压固结灌浆,无盖重灌浆技术,可以提高基岩力学指标,提高建基面高程,减少了开挖工程量和施工干扰,从而提高了施工速度。

3.3.4 新奥法施工:在地下工程开挖施工中,采用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和围岩变形监测技术进行施工,最大特点是支护结构和围岩联合受力,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达到洞室稳定,支护效果大大好于传统的刚性支护,施工方便,安全性好,因而提高了洞室开挖掘进速度。

3.3.5 工艺打包:在闸墩、拦污栅墩、调压井等混凝土异型结构施工中,采用定型模板,滑升模板,隧洞衬砌施工采用钢模台车,建筑物混凝土外露永久面采用多卡模板、翻升模板等工艺,可以实现模板异地加工,减少了施工现场模板拼装工作量和立模时间。

3.3.6 仓面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紧扣施工中每一个工序环节,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紧凑、高效。

3.3.7 网络计划:这是一种目前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进度计划管理方法。

3.3.8 设计优化:施工中来自各方的设计优化提案,通过反复的论证和比选,最终采纳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量和方便施工的变更方案,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施工空间和资源,可以促使工程进度加快。

3.3.9 安全文明施工。

3.3.10 激励与约束:如工期节点奖罚条款、人员撤换条款等,用以激励和约束对方提前和按期完成工程施工。

3.3.11 施工规划:施工规划要建立在施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系统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空间冲突,影响着施工效率的发挥。

3.3.12 计算机模拟:最大的优越性是可以在工程开始前对施工过程加以展示,在施工过程中用来对施工进度进行分析、调整和控制,为进度管理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3.13 并行施工:基于把所有项目阶段集成为一个阶段,系统地把项目分解成为几个主要部分,并将每一部分委托给从各个相关专业抽取的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各部分的工作由相应的小组在同一时间段以集成的方式完成提交。

篇6

关键词水电工程工程移民安置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移民安置成功与否决定了水电开发建设的成败,为更好地开展水电移民安置工作,本文以金沙江中游观音岩水电站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水电开发移民安置的特点,就移民安置人数、安置方式、安置周期、补偿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根据水电开发区域的特点,对移民安置方式、政策等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主要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理念不断深入,相关政策也不断推行,在这一形势下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工作中认真贯彻和执行从而实现移民工作与水电工程建设的共同发展。

一、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

1、前期工作开展不够合理

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不合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因;当地相关领导部门未对移民安置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并没有落实相关的责任制度,只是简单地交代一下。水电企业在前期工作中没有相关的制度可以遵循,所以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前期的移民安置工作。设计单位往往忽略针对移民安置问题的相关设计工作导致在进行前期工作时施工不规范、安排不合理。现在相当一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中存在重工程、轻移民的状况,为尽早地获取核准项目,就会尽可能的压缩移民计划设计以及安置周期,严重忽略了该地区移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监理单位本应对移民安置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但就目前移民安置工作的开展现状而言,监理单位并没有发挥其职责作用,工作流于形式化,部分监理人员缺乏责任感。

2、移民安置与水电建设政策不配套

国家要求优先实施移民安置,做到移民安置适度超前于工程建设进度,但目前国土及林业方面的法规政策,使移民安置土程建设用地报批很难满足土程建设需要,严重影响了移民搬迁进度。因此要保证。先移民,后建设。具有可操作性,须要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由于过去移民补偿的不尽合理和过渡安置等行为造成了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使群众对移民产生了抵触情绪以及移民对补偿补助标准、安置条件、安置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移民搬迁安置土作越来越难。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以及水电开发配套政策将会成为水电开发移民安置面临的主要问题。

3、组织管理不完善

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各工程责任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不能把责任全部放到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身上,各组织之间存在管理不严,职责不明确及惩罚措施不严等现象。不能把移民安置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能够安心的撤离尽早有一个安身之所。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工作实施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对移民安置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且移民安置管理制度不具有权威效力。而且在对移民进行补偿补助这一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征地补偿的公平性,易导致移民形成攀比心理,严重制约了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移民安置特点

1、人数多,安置难度大

一座大中型水电项目淹没涉及的范围往往是若干个乡、镇、县,甚至整个县城,从而导致移民人数较多,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几十万人。观音岩水电站建设征地总面积58平方公里,搬迁总人口1026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7%,少数民族占80%以上,主要以傣族、彝族和傈僳族为主。电站建设征地主要涉及的云南省属高原山区,其耕地在土地中的比重仅为7%左右,低十全国10%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约为0.07hm²。水电开发移民人数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使移民安置的艰巨性、复杂性更为突出。

2、移民安置方式多样

水电土程移民安置方式多样,按移民安置后从事的产业可分为农业、非农业和兼业三大类;按迁移距离划分,可分为就地后靠、异地近迁和异地远迁安置;按就业途径划分,可分为农业、企业招土、自谋职业和养老保险安置;按移民群体组合形式划分,可分为分散和集中安置等。目前水电移民安置主要为集中安置、分插后靠安置、自谋职业等3种或3种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观音岩水电站共建设1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选择集中安置人数占93.5%,选择分插后靠安置占3.3%,选择自谋职业占3.2%。

3、安置周期长

由于水电开发项目核准制度与水电土程移民安置难以有效衔接以及移民安置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时一间长、报批程序和材料复杂等原因。在未取得项目核准文件前,移民安置往往无法进行或进展缓慢,一般与水电土程同步进行或略有滞后,一旦项目核准,移民安置往往就成为土程下闸蓄水的瓶颈。如观音岩水电站从下达封库令到取得项目核准批文共用了50个月。移民安置周期不仅增加了移民搬迁的难度,也给移民后期的生产恢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工作对策

1、统一相关政策法律标准,构建高效的工作机制

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及强制性,因此要保证移民安置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政府就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移民安置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统一性与合理性。在移民安置工作中仅靠水利水电工程企业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国政府及工程项目业主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针对移民安置工作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对其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不仅要妥善安置移民,同时还要为移民创造一定的致富条件,确保移民以后的生活质量。水电工程移民问题解决得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水电工程能否顺利建设,而且关系到广大移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的深化,水电移民工程先后经历了政策法规从无到有并逐步健全完善组织形式由靠行政手段到依法依规并逐渐完善补偿项目的过程,从中总结出一套由传统的政治移民逐渐转变为经济补偿与补助相结合的开发性移民的完整工作模式和经验。新时期水电大开发的背景下,为进一步解决水电工程建设中重工程轻移民的现象,缓解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进度滞后的问题,我国通过系统的工作总结和积极的研究探索,提出了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开发新方针。

2、水电工程征地移民与生态移民相结合

由十水电开发程度较低区域,大多地形险峻,平地极少,生态环境脆弱。要想保护或恢复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只能将水电开发淹没区以及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居民异地搬迁。水电开发不仅可以给生态移民提供资金保证,还可以拉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水电移民与生态移民进行统筹考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怒江开发引起的生态移民和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而实施的移民搬迁政策。

3、先移民后工程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移民安置原则,先移民,后工程将是今后水电开发的一大趋势。所谓先移民后土程,就是在项目核准之前,先对枢纽土程建设区和围堰截流水位以下的移民实行搬迁安置,避免水赶人和移民搬迁过渡的问题,既有利于移民搬迁安置又可以保证土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由于移民搬迁安置土作先于土程建设开展,移民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可以更好地得到保证。顺利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能够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让民众能够有一个暂居地以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和施工离不开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这一问题,水电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工作中应严格遵循先移民、后建设的工作理念,切实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推行。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及用地顺序,确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的移民搬迁顺序,并准确拟定移民安置工作所需要的周期。另一方面应制定移民安置实施计划,从而使移民安置工作有序开展,从根本上解决存在于移民安置这一问题。保证水电工程企业的正常施工秩序。

4统筹考虑,相互结合

由于水电开发程度较低区域,大多地形险峻,平地极少,生态环境脆弱。要想保护或恢复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只能将水电开发淹没区以及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居民异地搬迁。水电开发不仅可以给生态移民提供资金保证,还可以拉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水电移民与生态移民进行统筹考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怒江开发引起的生态移民和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而实施的移民搬迁政策。

5、可持续发展

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长效补偿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替代土地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活保障功能,但不能解决移民发展的问题。同时一,移民长期无所事事容易产生懒惰、依赖的陋习,甚至无事生非,进而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要想移民。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加大后期扶持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后期扶持将采用加强教育,提高移民素质,为后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以及开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为移民增收创造条件。其资金来源可按每度电价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

结束语

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紧密相关,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移民安置工作,为了避免移民安置工作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负面效应,各相关领导部门应加强对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视,水电企业要积极面对移民安置工作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妥善处理。在移民安置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规范移民安置工作,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荣华,王迪友,王鄂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几点思考[J].人民长江,2013(2).

篇7

(一)水电工程设计的时间周期长

一个水电站从最初的规化到最后的投产运行,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在这么长的时间范围内,不同的设计阶段对工程设计的要求也不同,随着社会环境在变化,科学技术在发展,人员流动也非常大,那么对于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文件材料,在各个设计阶段中,要想收集齐全多种零散的科技文件,越早介入项目管理之中,对档案收集、管理工作越有利。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就应该启动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归档范围,指导专业设计人员的归档工作。

(二)水电工程设计是一个水电工程项目的核心工作

是集中了地质勘探、测量、水文、规划、水工、机电、金属结构、施工、水保、环保、移民、概算等多个专业的共同工作的集合,这么多的专业会产生多种不同专业的科技文件材料,所以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水电工程设计地域跨度大

水电站的建成地点都相对比较偏远,有的甚至可能是在国外,地域范围的广阔,加大了档案收集的困难。如何想办法减少科技文件材料的流失,也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考验。

二、水电工程设计中科技档案的范围

水电工程设计中的科技文件材料,包括在水电工程设计活动中产生的记录和反映水电勘测设计生产、科研、基建、设备及其管理活动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技术文件的总汇。概括起来其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部分,即技术文件材料、文书文件材料和科技资料。在实际档案管理中,文书文件材料形成的文书档案都是单独管理与存放,这样更方便档案的利用与查询。科技资料其中的一部分会与图书资料一起保管,主要是一些资料汇编等,还有一部分,比如就某一专题所做的特定研究而形成的报告,也要与科技档案一同管理,因为这些档案也是为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科技文件材料。所以水电工程设计中的科技档案主要是指技术文件材料和一部分科技资料。水电工程设计科技档案与技术文件材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技术文件材料是科技档案的基本构成要素,科技档案是由具有保存价值、“应该归档保存”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也是技术文件材料的最后归宿。

三、水电工程设计中科技档案的特殊性

(一)水电工程设计中科技档案专业技术性强。

水电工程设计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由于这一特点,科技文件材料是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强制性法律、法规编制而成,具有很强的标准性。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对这些档案内容并不能真正了解,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将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首先要初步整理,形成便于档案接收的素材,这样更利于档案的管理。

(二)水电工程设计中科技档案成套性多。

水电工程设计由于是分成不同设计阶段的,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专业,这其中形成的科技档案,既独立又相互关联,但有时这些文件材料所产生的时间又不是同步的。从形式到今后的保管、利用,这些文件材料都必须集中在一起,不应分散保存。在归档收集时就要尽可能地将这些成套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让档案保持应有的成套性。

(三)水电工程设计中的科技档案是基础性设计材料多。

一个水电工程设计,不同设计阶段,不同专业都需要做不同的方案比选,这就会产生大量的如计算书、相关模型试验记录、各种试验记录、原始测量的记录数据、收集和监测到的水文气象资料等等,这些基础性的文件材料,多数只有一份,这就更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走在前面,发挥提前指导的作用,规范其归档工作,便于设计及资料管理人员了解各种归档要求,充分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更有利于最后的归档资料的验收。

四、水电工程设计中科技档案归档收集中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

虽然档案管理制度已经纳入到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之中,但具体到落实还有一点差距。尤其现在各专业处室都是任务多,工作量大,再加上项目经理往往也都是一人兼顾多个项目,所以对于一个项目、一定阶段性的归档完整性、成套性的管理还是不够准确。虽然档案管理已经写入到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各级岗位职责之中,但落实情况还不到位。专业设计人员任务一多,归档率也就会下降。档案管理一定与项目的立项、准备、建设和竣工验收保持同步,充分发挥档案提前指导的作用,从项目立项初期就要规范其归档工作,让专业设计及资料管理人员详细了解各种归档要求,对归档资料做到归档前有指导,中间过程有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最后归档的技术材料的完整、齐全,从而提高归档效率。

(二)对技术文件材料形成的过程无法控制

水电设计工程涉及的专业很多,涉及的单位也很多,比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上级主管单位、项目合作单位等,在这些各专业、各单位之间形成的一些应由设计单位保存的技术材料,如何能收归整齐,需要项目部认真负责的甄别,档案人员的认真配合。为更好地胜任工作,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认真研究档案管理知识,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有对专业知识有所了解,才能确保归档的工程技术材料为归档所必须的文件。同时工程设计人员也应该对所归产品确认为本阶段产品的最终版本,有相关责任人签字,三级校审签字齐全,所附图表准确、清晰。现在正在运行的MIS信息管理系统,也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在没有档案部门的预归档时,管理系统是不闭合的。这样也是在不断提醒专业技术人员,最后产品的走向应该是归档到档案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归档率。

(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拓展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人员要在学习新的档案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水电工程所涉及的新领域,例如风电、光伏发电、工程项目总承包、工程咨询等等相关知识,完善相关专业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同时,传统的档案管理正在发生着转变,由传统的实物档案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迈进,档案管理人员也应该让自己从传统的档案库房式管理,向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转变,为适应数字化档案馆的管理工作要求,应将设计文件归档材料的电子文件管理好,对应整齐,建立起准确、精细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使其成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基础。

五、水电工程设计中科技档案归档收集的建议

(一)建全档案管理的制度,加大宣传力度。

让档案管理进入到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意识之中,同时与生产管理部门联合,在考核制度中增加对产品归档情况的考核,让档案管理真正落实到位。

(二)在MIS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档案管理的权限。

让设计产品最后的闭合真正是在档案归档之后,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档案的归档率。同时也能确保归档的技术材料为最终产品,也加大了电子文件的归档比例,让档案收集更方便、齐全,归档产品更为准确。

(三)明确归档范围,与项目部、生产管理部门协同一起制定相关的各专业、各设计阶段的应归档的产品。

越详细越便于设计人员和资料管理人员掌握,将归档产品分类化管理,增强其可操作性,方便归档人员的同时,也提高了档案归档的正确率。

(四)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增强档案管理人员事前指导的过程。

一方面向专业设计人员宣传归档的范围,一方面规范其归档工作,便于设计及资料管理人员了解各种归档的要求。对归档资料做到中间过程有检查,充分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这样也有利于最后的归档资料的验收。这一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大量细致、耐心的地工作,加强档案的服务意识,才能让这一过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加强档案管理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篇8

1地质勘察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有所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地质勘察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勘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发现有的施工项目存在一定弊端,只有结合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制定施工方案,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地质勘察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一项基础的工作,其需要利用多项施工技术以及勘测方法,由于我国勘测水平比较低,施工技术及设备也相对比较落后,也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效用的发挥。地质勘察工作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效率,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勘察水平有着较大的提高,技术人员在传统勘测技术的基础上,也研制出了新的勘测技术,完善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流程。由于传统的地质勘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研制新的技术就成为了技术人员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也有着推动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2.1地质勘察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节多,涉及的施工人员和生产要素也多。在正式开展施工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地质勘察就是水利水电的基本工作,相当于工程的地基。地基牢固,整体的工程质量才能很好,同理,地质勘察工作完成的好,勘察结果准确,也能保证水利水电的施工安全。首先,施工人员要收集地质环境的地质信息。水利水电工程要避开地质灾害多的地区,因此,施工人员要查看施工的地区是否会发生地质灾害。采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准确不能随意。在信息采集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将信息汇总,上交给有关部门审查,有关部门要经过探讨,判断该地是否适合开展水利水电项目。其次,改造当地的地质环境。水利水电工程要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如果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地方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就要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适当的改造,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2地质勘察的方式我国人口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始开发土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可利用的土地地形又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难度,导致工程质量受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一定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使工程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在对勘察地质中工作要仔细,在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我国在勘察地质环境中还是采用传统的勘察方式,传统的勘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要求。因此,要改进勘察方式,提高勘察的效率,保证施工的质量。参与勘察的工作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准确判断当地的地质环境和可能发生的地质问题。保证勘察效果科学有效。

2.3地质测绘与编录在对当地进行地质勘察时,还要包含地质测绘以及地质编录工作。地质测绘与编录是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基本工作。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测绘与编录可以使地质资料更加精确。工作人员通过记录当地的地质演变,分析地质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在地质测绘与编录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测绘路线以及监测地质。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测绘和编录时,一定要明确当地的地质活动,通过记载仔细的研究当地的地质情况。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在对当地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时要有科学的勘察技术,我国在勘察地质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勘察技术。

3.1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工程物探技术在地质勘察中应用广泛。目前为止,我国的工程物探技术比较成熟,工程物探技术都采用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和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性能稳定、集成度高、电路设计合理等优势。此外,还具有几何失真小、彩色图像重现性好、耐冲击、寿命长、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产品。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又在开发图像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工控级主机,形成录像机、监视器、控制器的三位一体,形成一体化的主机控制系统。

3.2农田水利工程的勘测无论是在生活还是生产中都离不开水,生活中需要用水,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在工业生产中也需要水来解决生产的问题。对于农业也是一样,农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水,通过水的灌溉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对于一些特殊作物来说,不能只依赖自然降雨,还需要人工的浇灌。当农作物严重缺水时,农产量就降低,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农业受损也影响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因此,要建立农田水利工程,保证农作物生长。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前,要对农田水利进行勘测,选择合适的水源,保证农业在发展中水源充足,避免出现干旱现象,也能防止农田在引水中出现问题。

3.3GPS的影像的应用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在勘察特殊地区时可以采用GPS技术。我国在勘察地质中一般都是人工测量,但是部分地区地貌复杂,环境恶劣,人工无法准确的完成测量工作,因此就需要运用GPS技术。GPS在测量地质中有岩溶的部分可以使岩溶成像,从而分析岩溶的状态。在勘察地下水的分布时也可以运用GPS技术,能准确的判断地下水的分布。

4结束语

篇9

1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1.1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在水利水电的工程中,对混凝土的要求除了要具有足够强度之外,还需要对整个工程中存在的不同结构的防渗、耐久性以及防冻等众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在有关水利水电混凝土的建设工程环节中,因为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结构为整个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水电的工程建设时间通常来说跨度相对较大,为此,在水利水电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工期内存在的人为与自然因素,主要包含有气温的变化、当地的降雨、地质灾害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1.2混凝土施工步骤在水利水电中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四大主要环节。当下,随着科技的进步,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基本都是由一些大型的搅拌设施进行,施工技术先进,因此不必担心水利水电中混凝土的搅拌出现不均匀的现象。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会建设在偏远的地区,对交通来说不是特别方便,因此在混凝土的运输工作中需要对运输的时间和距离进行缩短,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出现装料过于饱满和运输工具的严密。在其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浇筑前,需进行清理工作,主要清理岩面和杂物,然后碎石或者是湿沙垫在底线,才能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而对于钢筋骨架、模块进行浇筑前的检查,确保稳定性达到标准要求;对于在已经凝固的混凝土表面上进行浇筑工作时,要注意清理以混凝土表面为薄弱的表层;最后在浇筑的过程中确保振捣的这一环节能够高效的进行。

2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解析

配合比设计的优化,水利水电工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材料做好质量把关的工作,对水泥的材料进行最先化的选择。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会产生比以往更多的热量,进而水化影响比较明显,为此最好是选用水化热相对比较低的水泥材料。根据设计的标准和有关要求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确保降低水热化的基础上,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标准等级符合相关的工程标准的要求;②为确保混凝土施工和简易为基础,采取科学的办法,保障混凝土施工的和易性,例如:可以在将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的用量控制在较少的范围,预防混凝土出现严重变形的现象;③对混凝土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按照有关标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合理的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在水利水电混凝土浇筑的工程中,必须要按照严格的有关标准进行合理规范的施工,结合施工的图纸以及工程设计中的要求进行试验和检验的工作,确保水利水电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其他的有关指标符合其要求。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运输环节,需要使用专业的运输交通工具,搅拌车必须要具有防风防水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在运输的整个环节中,混凝土必须要处于一直搅拌运动的状态下,预防出现混凝土离析的现象产生。一旦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运输至施工地点之后没有满足施工的要求,绝不不可盲目的投入施工,避免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稳固性。

3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缺陷和改进

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都具有一系列和其相对应的设计标准。为此再设计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对混凝土的各种成分进行合理调整配比,在用水量上进行严格的控制,达到在竣工后的工程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保证工程在以下几个方面符合标准,主要包括:抗震、抗冻、防渗等多个方面,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时期例如:汛期和气温比较低的时期,要对工程的巡查力度加大,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测,保证在任何时期都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总结我国近几年发生的水利水电工程事故并对其分析,可以得出选择现在很多中小型的工程中普遍存在混凝土强度设计比较低的现象,这主要和作业流程方式不够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了在成本方面进行控制,当下存在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许多环节中都需要手动操作,这致使在很大的程度上施工质量满足有关的标准和要求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而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抗冻、防渗性等许多方面没有可靠的保障,在汛期等特殊的时期来临之际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目前我国很多的小型城市中的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多数都会承包给一些中小型企业去做,而这些中小型企业往往会从自身的利益去出发,多数在材料上选择上都会选择一些劣质的或是不符合标准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并且施工的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得不到良好的保障,管理体系没有健全和完善,其设计的方案缺少科学化,甚至在某些施工企业会出现仅仅凭借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作业,这样严重的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这种现象的产生,施工单位自身需避开“遇到问题靠经验”的怪圈,对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具有深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在监督上加大力度,在对水利水电混凝土的工程进行验收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工程所带来的危害以及严重的后果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坚决对有关的负责人进行处理以及责令对其工程采取整改或是取缔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4总结

篇10

1.1不重视设计方案的对比

方案对比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关键性工作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多是建立在江河之上,其施工难度比一般的建筑工程更高,国家对其建设的投入也更多,为了保证国家投资的有效性,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必须要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要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证,必须要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找出最全面、最准确、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但目前很多水利企业并未对这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只要求设计方案符合国家要求即可,并不对比选择最佳方案。

1.2设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设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关键因素,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子项目众多、专业复杂,需要各个专业的设计技术人员进行协商、沟通,方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水平。但是,如果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会致使各专业的设计不能有效的衔接起来,最后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设计不完善、不科学。比如在管道设计方面,如果设计深度不足,就会致使物力、财力、人力的严重浪费,甚至还会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埋下安全隐患。这些现象都是现今很多水利企业存在的问题。

1.3设计过程中疏忽质量管理

首先,质量管理观念虚化。很多设计人员为了赶进度,不重视设计质量,将其置于“设计速度”之后;其次,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不够仔细,评审人员过少,评审标准不高,评审力度不足,评审态度不端正,评审过程过于模式化等,这些都会导致设计方案的评审质量下降,无法满足现今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要求;最后,方案的设计不够细致。方案不够细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来说影响巨大,不仅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功能的完整性,同时还会降低其经济效益,浪费国家资源。目前很多水利企业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面的质量管理尚不完善,致使设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2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途径

2.1落实设计前的实地勘测工作

优秀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建立在对实地全面勘测基础上的,凡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随意选择的设计方案都会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以及安全隐患。设计人员必须要在设计之前对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气候、交通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确保资料收集的全面性。然后在对这些资料严格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案,以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相符。

2.2重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

一般来说,在水利水电工程方案的设计中,都会多设计出几套方案以供选择。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投资成本、经济效益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分析,选择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这就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工作。设计方案的对比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最优原则。在评比设计方案时,不能只考虑设计方案的优点或是缺点,而是必须要以实际为基础,从客观的角度对所有参选的设计方案一视同仁,公平对比,选择最优秀的设计方案;(2)标准原则。设计方案的对比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要保证所有参选的设计方案必须处于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3)重点原则。在设计方案对比的过程中,要坚持“主次分明、轻重分明”的原则,比较时需参照不同的对比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对比,重点把握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2.3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设计质量的管理

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水平,关键是必须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设计质量的管理。(1)对于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而言,设计单位首先必须要端正设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在设计的全过程中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就必定会降低设计水平。由此可见,端正的工作态度是保证设计水平的基础;其次,设计单位要定期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其设计水平,让其有能力应付新时期不断变化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2)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的管理而言,首先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的管理观念,要求所有设计人员必须要处理好设计速度与设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得弃质量而只顾速度。其次,加强对设计方案评审的管理。评审标准必须要遵循国家的相关要求,评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必须要达标,评审工作不得过于模式化。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