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范文

时间:2023-04-10 19:3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元智能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元智能理论

篇1

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行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它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系统地提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其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由于该理论的内涵和我国目前正在倡导实施的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多元智能理论予以较多介绍,并且越来越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价值,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①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的定义和认识与传统的智力观是不同的。加德纳博士(1983)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中的各种智能内涵是:

1.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用词语思考,用语言和词语的多种不同方式来表达复杂意义。

2.数理逻辑智能:指人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突出特征为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有对数字和抽象模式的理解力,认识、解决问题的应用推理。

3.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突出特征为对视觉世界有准确的感知,产生思维图像,有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能辨别感知空间物体之间的联系。

4.音乐韵律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突出特征为对环境中的非言语声音,包括韵律和曲调、节奏、音高、音质的敏感。

5.身体运动智能:指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突出特征为利用身体交流和解决问题,熟练地进行物体操作以及需要良好动作技能的活动。

6.人际沟通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突出特征为对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敏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用自己的知识来引导决策,设定目标。

8.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加德纳认为,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字概念,而是开放性的概念。个体到底有多少种智力是可以商榷和改变的。他所提出的8种智力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框架或构想,随着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多元智能的种类将可能得到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理念

1.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弹性的、多因素组合的智力观

(1)多元智能中的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2)因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

(3)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影响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有三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虽然人的先天资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历史文化教育活动。

2.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观

(1)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样化、层次化和结构化的人才群体。(2)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有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3)传统的智力观和偏重语言、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教学观与评价观,极大地抑制了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放弃了许多人才的潜质开发,必须迅速予以改变。(4)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作用。

3.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积极的、平等的学生观

(1)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人人拥有一片希望蓝天。(3)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4)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学生的问题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4.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1)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的相应智能水平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教育应该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发现、展现和促进各种智能的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能扬长避短,激发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个性。

(2)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3)由于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所依托的不同符号系统,因而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技术,以适应不同的智力特点。

(4)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教学也应当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技术。

5.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种多样的、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

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取向。这种评价观坚持三大评价标准——必须是智能展示、必须具有发展眼光、必须和学生建议的活动相关联;主张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单一的纸笔测验走向多种多样的作品评价,从重视结果评价走向基于情景化(专题作业/作品集)的过程评价;推崇的是一种更自然、对情景更敏感、生态学上更可行的评估方式,评估是双方参与的一项活动。

6.多元智能理论的未来学校观:未来的学校走向是向“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方向发展这种学校将扮演以下几种典型的角色:(1)评估专家;(2)学生——课程人;(3)学校——社区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最符合多元化、个人化、合作化的社会价值观。而决定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地向这种学校发展的四大要素是:评估、课程、师范教育和教师进修、社区参与。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多元智能理论与我们今日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1.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之间有内在的一致性所谓素质教育,是指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①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一样,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解决问题能力和制造产品能力的培养等。

2.多元智能理论科学而形象地阐明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可以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亦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间是可以取得平衡、和谐发展的。(1)每个学习者都至少具有8种智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都可以达到合格水平,亦即“全面发展”所指的水平。(2)每个学习者的智能优势结构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是“个性发展”——教育/教学就是要为多样化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性的、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空间、技术、策略、方法和途径。

3.为了促进每个学生最优化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并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了适应性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不仅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一致,而且使素质教育实践更具操作性不同的智能或优势智能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智能特点,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习风格和教学方式/方法,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言语语言智能的特点是喜欢听、喜欢读、喜欢写,能轻松地拼写、喜欢文字、对琐事有很好的记忆力、能言善辩等,最佳的学习风格是阅读、倾听、观看、谈话、写作、讨论、辩论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尽量为学生提供视听教材和运用文字的机会。如讲故事、用名字和地点玩记忆游戏、阅读故事和笑话、玩词汇幽默小品、写日记、采访、猜谜语、做拼写游戏、把读和写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起来、编辑刊物、辩论、讨论和使用文字处理工具。②

四、教育技术在多元智能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者亲身参与的、富有实效的活动平台。如果说,多元智能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引领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则将为这种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现实化、操作化提供实施的中介和促进条件。③

1.教育技术与多元智能存在内在的联系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元智能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耦合关系。比如,计算机的基本定义如逻辑设备、指令集(程序)和基于文本、图形的用户界面(GUI,如基于视窗)、数据输入(如键盘、鼠标、屏幕等)等与多元智能逻辑的/数学的、语言的、形象的/空间的、身体的/运动的等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环境中学习,多元智能可以获得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式的发展,如果有意识地对这种学习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运作,多元智能的发展效果将更具系统性、目的性、连续性和针对性,成效更是显著。

2.教育技术可以作为多元智能发展的活动平台教育技术的系列功能特点,能为多元智能的发展创设一种适应性、触发性、沉浸性和诱导性的学习氛围,是诱导、激发和强化多元智能发展的强效活动平台。比如,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的多重感觉刺激,如视觉、声音、图像、颜色、结构、线条、形状、视频、音量的改变、音调等,相当适合那些难于抓住重点或缺乏耐性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感觉世界,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情境。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的学习天地里,各种智能活动都可以“按需所求”、“自得其乐”,甚至“酣畅淋漓”。例如,对具有言语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来说,可以在文字的世界畅游。他可以展开一系列令人激动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如研究词的起源、学习外语口语表达、在个人网页上发表自己的诗歌和散文,甚至在网上找一位同伴来一起探讨某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等等。对那些具有自然观察智能优势的学生,面对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的学习天地,倍感轻松。这不但表现在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情境化方面,更表现在技术在很多时候帮助他们逾越了科学和伦理冲突的困境,比如,他们可以选用“虚拟青蛙解剖实验”来代替实验室的真实解剖。

3.能为多元智能发展提供/设计丰富的、基于活动的学习教育技术能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和配置适应性的学习资源。多元智能的发展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中展开。教育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形式/方式/方法可谓丰富多彩,关键的是需要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和活动类型的特点,找寻二者间的内在联系,恰当地融入教育技术,并将它们统合起来。

4.能通过整合增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整合,是教育技术在促进学习者多元智能发展中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育技术与多元智能的发展存在整合的可能。这种整合的思路就是把多元智能的特点与相关的教育技术(软件)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予以实施。下面的矩阵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整合的思路。

5.作为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者发展多元智能和强化优势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运用技术学习(LearnWith),而不是从技术中学习(LearnFrom)。教育技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①这些工具适用于任何一种智能的发展。

(1)作为效能工具:是指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的工具,它是学习者机体能力的延伸或拓展。这类工具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数据处理工具、桌面出版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运用这些工具或软件,学习者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开拓和体验某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态度、感受新型学习文化的熏陶。

(2)作为信息获取工具: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工具和搜索策略、方法,为学习者获取个性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3)作为情境创设工具:通过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微世界等教/学活动方式,教育技术能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情境化的问题空间,引导学习者探究问题,学会解决有意义的现实的问题,从中建构知识。

(4)作为交流/通讯工具:通过各种同步通讯和异步通讯技术,学习者可以无限地扩大交流面、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可以就某一主题或学习问题开展协作/合作、商讨式的学习。这种工具的使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局限,为学习者构建全球化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可能。

(5)作为认知工具:是指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这类工具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报表、语义网络工具、专家系统、计算机化通讯工具、超媒体工具等。这类工具能极大地增进、拓展学习者的认知功能,支持、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发展。在运用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控制计算机,而不是受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必须作为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的知识建构工具。

篇2

摘 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以及沙洛维和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并称为现代智力理论。这是相对于以智商为测量标准的传统智力理论的革新。其中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便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原因、理论结构、评估方法、现存问题及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评估方法;现存问题;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的,迄今为止已有30年的历史。该理论革新了我们对已有智力概念的理解,挑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也让人们对传统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刻反思。所以,理论一经提出便在心理学界与教育界引起了严峻的挑战和深远的影响。

1.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1.1多元智能理论在古代中国

提起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理论。但其实早在我国曹魏明帝统治(公元227年-239年)的时期,当时的思想家刘劭也对智力与能力进行了探索,并著书《人物志》。其中,刘劭根据当时已有的智能相对独立论为根据,也就是认为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独立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提出了四种智力论,并在后来的演变发展中,形成了十种能力论和十四种智能[1],在这里不再进一步赘述。可见,多元智能论是古之已有,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教育家和思想家在对人的教育方面的发展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

1.2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因

加德纳幼年时生活窘迫,但出于其对音乐的喜爱,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支持他学习钢琴演奏。这也成为后来他能构建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自幼对艺术特别是音乐的喜爱所赋予他的启迪与灵感[2]。

加德纳本人是美国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在1961年成为哈佛大学的学生后,正赶上哈佛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时代。所谓通识教育[3]就是指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尽可能综合的、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育,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特殊、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也是这样的通识教育,给了加德纳跨学科的视野和对学科交叉研究的兴趣和实力,使他进入了大脑神经学的研究领域[4]。

1.3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

基于多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加德纳认为,所谓智能[5]就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很有价值的,是一种生命的心理潜能”。据此,加德纳确定了每个人都至少拥有的相对独立存在且同等重要的最基本的七种智能: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 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在提出以上七种智能的十年后,加德纳又提出了八又二分之一智能[6],所谓的第八种智能就是博物学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所谓的二分之一指的就是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2.多元智能的学生评估方法

“学生必须尽可能地学习相同课程,并尽可能以相同方式,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学生”。而可以测试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所达到的水平就是纸笔考试。加德纳反对这种被称作“学校教育统一观点[5]”的理论,他认为这样的测验方式无形中给每个人贴上了标签,并成为了判断人短处和弱项的重要手段。多元智能的评估方法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演变成较为重要的两类,多元智能评估问卷和课堂评估项目[7]。

对于多元智能的评估,我们始终应该遵循三个原则[8]。一是评估的多元化原则。二是评估的真实性原则。三是评估的发展性原则。

基于这样的评估原则,我们发现问卷形式的评估方法使用起来经济,简便,适合对大规模样本同时施测。但就目前来说,还没有适合于幼儿园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水平的问卷,题目的设计还不能有效的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9]。

对于课堂评估项目的评估方法来说,还可以再分为四种[10]。1.智能多元评估是从个体智能差异入手,细化对每一种智能进行评估。2.智能展示评估用于发现个体的长处。3.作品及评估,也被称作“档案袋”评估[11],用于关注个体的成长历程,这是记录丰富人生的有效手段,但对于这种手段的评估标准很难确定,且效率低,花费大。4.情景化评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种评估方法带来的经济成本过高,计分方法的主观性也过强。

通过对以上两种评估方法的比较,不难发现,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我们需要将这两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将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相结合,灵活使用[12],才能对学生的多元智能作出既全面又公正的评价。

3.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

3.1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代表了智力结构的多元性已被人重视[13],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影响下智力研究的一种新趋势[14]。该理论产生的初级阶段,有效的克服了西方主义、精英主义和测试主义三大不良视角[16]。它拓宽了智能的概念,揭示了个体间智力差异的内在本质,拓展了多维看待智力的方法,使智能观察和研究带有了显著的社会文化性[15]。它所采用的分层设计项目模式的评估方法,使评估手段更具一体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从时代精神来看,多元智能理论契合了重视差异与多元的后现代精神[17]。适合人们正确看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和名人的缺陷,也促使人们更加正确的看待社会上的行业问题[18]。

3.2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积极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9]。”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发掘并引领学生的智能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超越我们自己天生的优点,去了解我们并不熟悉的长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教师更努力做到全面地观察学生的素质,综合客观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理论整合了现代教育理论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明确指出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为学校开展学生智力开发的教学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不断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对症下药的教学观。伴随教学方法的改变,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课程观,并分化成“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两种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提高,这也因此成为了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加德纳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智力测验的方法将来有一天不为人们所需要的时候,没有人会替它惋惜[5]。”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选择了更为多元化和情景化的评价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组合的整体提高。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中的实践应用,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深化对教育理论的体会提高了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家长觉得孩子在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熏陶上都有了进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并且渴望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绩。

4.多元智能理论现存的问题

自多元智能产生之日起,就被很多人看做是个天才的理论,是因为该理论本身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德纳对智能的筛选缺乏科学性,各种智能很难用相应的智能测验方法加以施测,操作性差且测验方法的针对性也不是很强,这给人带来了不确定感。并且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文化视角不够彻底,让人分不清多元发展和多元智能的发展间的差[15]。

应用于学校教育改革中,并不是得到了所有学校的支持。配合改革的教师没有完备性的教学方案,极有可能因改革导致了学生在接受传统科目学习上的失败[8]。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会为学生设立新的标签,很难避免个人的主观臆断行[13]。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评刘劭的多元智能[J].心理科学,2008,31(1):2-4.

[2] 沈致隆.跨学科的心理学家和哈佛的通识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9,27-31.

[3] 李曼丽.通识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8.

[4]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J].沈致隆译.人民教育,2003(17).

[5]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最新修订版)[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7] 边玉芳,任碧翔.两种多元智能评估方法的比较[J]教育探索,2004,11,19-20.

[8] 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估理念及原则[J].比较教育研究,2003,6,36-39.

[9] 王月莲.幼儿多元智能测评现状分析[J].牡丹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2,1,116-117.

[10] 李亚东,田凌晖.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学生评估[J].全球教育展望,2002,9(31),27-30.

[11] 张其志.一元智力测验及多元智力评价管窥[J].2009,7(30),112-116.

[12] David Tzuriel,Dynamic assessment of young children: educational and intervention perspective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0,12,4.

[13] 彭娅.浅谈多元智能理论的进步性与革命性[J].新学术理论战线,2008,2,187-189.

[14] 李建平.智能多元:挑战传统评价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1-03-31(4).

[15] 曹欣.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8(3),5-7.

[16] 郭晓飞.多元智能理论的贡献、局限及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5),103-106.

[17] 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21(1),44-52.

[18] 兰茂景.论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意义[J].固原师专学报,2005,7,26(4),111-113.

[19] 原海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学园地,2009,6,182.

[20] Linda Campbell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1] 张冬梅.多元智能理论述评[J].新课程学习,2010,130-131.

[22] 佚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40-41.

[23] 冷英.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及其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1.

[24] 杨丽.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3,48-49.

篇3

中职学生正是人生发展的最初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充满好奇与学习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积极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从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智能结构有8种之多,而不仅仅限制于某一项,特别是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这些也给我们中职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一、注重数学兴趣培养,创设良好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

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这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张海花校长要求:“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勤于反思自省,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由此给我们也带来新的教学启示,更应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探究新教育思想、新教育理论的广泛应用,强化教学能力训练与提高。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置适宜的数学情境,诱导学生按照特有的设计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或利用多媒体技术、挂图录像、网络传媒等,让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之中,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掌握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圆的认识与学习教学中,可有意识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圆的使用与计算,并在实践中认识圆的性质与规律。事实上,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学习提高比课堂上老师专讲效果明显,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说,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通过生活实践进行学习提高,并关注兴趣的培养与发展,积极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及时进行数学有效性教学,拓展学生数学视野,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适时赏识与评价,关注数学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说:“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孩子与成人一样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有做对题目与做错题目的时候,而遇到错误时也要注意适当的鼓励与支持学生,切勿直接的痛斥与责备,反复的批评极易造成学生形成自我否定的思维定势,也极易局限学生的学习视野与思想,要想再突破这样的思维定式势模式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务必及时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或是对于学生成功的闪光点给以赞赏,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面对挫折也不会灰心。众所周知,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可爱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的栋梁,教学中也不会区别对待学生,并能平等、民主、和谐的与学生相处,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所谓“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有人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就是要赏识与鼓励学生,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唤醒学生的求学内驱力,在表扬与鼓励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学生多元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学生的智能亦是如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数学教学中,应多元化的看待学生,关注学生数学兴趣与爱好的培养与发展,了解学生的数学特长,适时、有效的指导,让其在中职阶段就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教育。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其中包括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与素养三个方面。要坚持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事实上,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另外,从多元智能理论不难看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多元化实施,而这在教育学原则中早有体现,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但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只把学习考试成绩当作学生成长的唯一指标,而不能多元化的评价与发展,这一点也应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提高教育能力,多元化发展学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及其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学生在活泼、快乐、健康的环境里茁壮的成长。

四、小结

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生评价;现状浅析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评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广泛影响,在教育界备受重视,对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深远,对学生评价启示很大,是新时期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加德纳依据其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一整套评价方法建议,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对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念有着多方面的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学生、对教学的认识,为学生评价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借鉴。

1.评价内容

学生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和开放的。不仅要评价学生多个治理领域的发展,还要评价学生多元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不能只围绕某种或某几种智力开展评价,应该通过全面的评价将学生发展引向更人文、更科学、更合理的轨道上来。

学生评价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过程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2.评价目的

学生评价不能以甄别、淘汰为取向,而应该定位于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并加以引导。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评价标准

多元智能理论旨在强调通过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和处理,学校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摒弃“统一划归”的评价标准,选用适合于个体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定的评价标准。

4.评价方法

(1)采用真实性评价

聚焦于发展过程的学生评价可以模糊教学与评价质检单额界限,使评价成为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活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学生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对其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进行评价,即进行情境性评价,“承认情境对个体表现的影响,提供对评价能力来说最为恰当的情境”。

(2)“智力展示”评价法

要采用“智力展示”评价法评价学生宽泛的智力发展领域,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特别是用标准化考试来评价学生某些智力领域的发展,尽量避免以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为媒介来评价个体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为此,需要设计出“智力展示”的评价过程和方法,直接观察我们感兴趣的各种学习形态。

(3)注重采用动态化的评价

学生评价一定要从静态的评价转变为连续的动态评价过程。尽量避免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而是要纵向地考查学生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独特个体所获得的进步,关注并体现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我国的学生评价现状浅析

1.我国学生评价的尴尬现状

对于教育改革来讲,评价总是最“顽固”的传统固守阵地,总是倾向于将新的教育理念加以异化而生成亲合传统的观点。由多元智能理论引起大家对评价的思考,在评价方法上面采取了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方法。真实性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整体印象评价法和操行计量评价法在我国的教育中都有采用实施。但是,执行的情况不太乐观。

在物理学习中,实验技能的评价就是需要采用表现性评价法,对学生在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时的表现给出评价。因此,我们在习题、试题中就设计了一些突况,让学生给出处理方案,然后评价者根据学生在试卷中的答案给出评价。至于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方法将真实问题解决,根本不能给出判断。很明显,此种情况说明,我们只是借用了“表现性评价”这个名词而已。

2.尴尬现状引发的初步思考

这种现状在我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领域中非常常见。道尔(R.P.Dore)将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凭疾病”的外显,意思是学校的教育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最后的毕业考试中通过,能够顺利地获得毕业文凭,能够顺利地进入高一级学府。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学校将升学作为了学生评价的导向。事实证明,一旦升学成为一个学校的教育目的,其一切运作就会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进行,学生评价亦是。

采用了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学生评价方法,但又出现上述尴尬现状,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学生评价的目的――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还是在升学,那么学生评价就以甄别、淘汰为目的了。再就是,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结果挂钩,教师不管在课堂中教学如何生动,评价如何具有发展性,可是如果在学校的统一考试中,所教的学生成绩一旦不好,教师的利益就会因此而受损。而这些教师又是学生评价的评价者,他们因此将学生评价限制在学业成绩范围内也就不难理解了。

要想改变此种尴尬境地,还是需要根本上明确教育的目的,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目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多维和开放的,评价标准要多视角、多层面。

参考文献:

[1]李小融,唐安奎.多元化学校教育评价[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凯.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状况的思考[J].人教期刊: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篇5

1.1语言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语言智能指用语言表达、欣赏语言内涵以及发散语言思维的能力,化学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开发目的在于明确化学相关术语含义、掌握以及恰当地应用,从而为其他智能的发展作铺垫。在化学教学中语言智能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对化学原理、概念、术语、符号、实验仪器的名称以及化学现象过程运用口语或书面语进行正确表述,例如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酯化与水解、氧化和还原、烧杯、蒸馏、过滤等;另一方面,将自身对化学现象的分析与推测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表达出来。中专化学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切入,例如,将与化学有关的科学发明小故事与学生分享,组织课堂让学生讨论对当代化学成就的感想,引导学生阅读化学科普读物以及布置科技论文的作业等,将听说读写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环节之中。

1.2空间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化学教学中的空间智能的开发主要包括:试剂的鉴别、实验仪器的组装、混合物的分离等实验操作;分子结构、原子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等化学物质结构。空间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主要通过能够显示微小或者复杂事物与过程的模型来表现,建立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事物,如图表、图画、多媒体图像甚至绿豆、铁丝、棋子、牙签、橡皮泥及火柴等材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概念中的相关结构来制作CH4、C2H4以及H2O等分子模型,还有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现动画等多种各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够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发空间想象力,进一步地让其了解化学物质的结构特点,从而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二次巩固复习。

1.3逻辑数理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逻辑数理智能指对逻辑结构理解、发散思维的能力,其核心是运用逻辑推理来发现与解决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对事物关系的对比、因果、运算及推理等。在中专化学教学中,逻辑数理智能的开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分析题意及掌握问题的实质。化学教师可以适时采用蛛网图来进行知识的汇总、用矩阵图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比较、用概念图构建知识间的关系,进而学生能够利用相关图表进行归纳、比较以及总结,整理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对比与分析也能拓展其逻辑数理智能,例如,在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中,主要探讨H离子、Cl离子以及H2O分子之间是何种粒子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问题,运用排除法可以通过在紫色石蕊试液中相继加入蒸馏水、NaCl以及HCl方法先后排除H2O分子以及Cl离子的可能性,进而得到是H离子将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结论,这一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多次观察实验情况的变化能够得到最终结果,并能够推理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Na离子、OH离子以及H2O分子之间是什么粒子能够使得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结论。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之中通过将学生从被动向主动进行转化并引导其进行科学的观察与推理,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及提升化学知识水平。

1.4观察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中专化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发现问题以及总结规律的能力,其中观察能力不仅仅指观察实验以及记录现象的能力,还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感受以及对抽象物质空间结构的观察与认识。中专化学教学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因此,观察智能的开发要求学生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观察智能来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加以解释。例如,在缓冲溶液的课堂教授中,可以联系到人类生理方面,人体血液的pH值介于7.35~7.45之间,当pH大于正常范围时肌体发生碱中毒,当pH小于正常范围时肌体则发生酸中毒,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缓冲溶液,它能够有效地避免人类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所产生的以及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碱性、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之中后引发中毒,源于血液能够对抗外来的少量碱性与酸性物质,再配合肾与肺的调节作用,从而保持血液正常的pH值。通过这一缓冲溶液的讲述,学生在学会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医学常识,进而加深化学实用性与重要性的认识。除此之外,化学实验中观察智能的运用也十分重要,科学合理的观察方式是完成实验的有力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手段。

1.5音乐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在中专化学教学之中音乐智能主要表现为艺术与美的教育,音乐智能的核心是对韵律与声音的敏感度。化学课程中有许多与美息息相关的素材,如实验之中的反应之声,点燃氯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所发出的剧烈声响、金属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丝丝声响等。与此同时,化学元素歌诀记忆法也是音乐智能开发的表现方式,其音韵节律可以使学生朗朗上口进而容易记忆,如元素的化合价记忆口诀:化合价实质应认清,金正非负单质零;化合物里有正负,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抓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又三金,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倾听反应声音及化学元素歌诀记忆法等音乐智能辅助化学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音律变化,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化学物质的科学的音韵规律,还能够使学科产生直观的美感,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音乐智能的开发还可表现为在化学课堂中运用适当的音乐配合教学相关内容来渲染学习的气氛,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用脑紧张及提升其学习效果。

1.6运动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运动智能主要是指人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以及运动中的速度、力量与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来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运动智能的开发主要通过活动课来让学生积极融入于活动之中,学生再以运动的方式将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从而使左右大脑同时进行工作以促进其身心健康与运动智能的协调发展。运动智能在中专化学课程中则主要表现为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其目的是将蕴含于化学实验设计中的理论思考通过实在的操作方式表现于具体的感性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化学教师可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Zn、Mg、Al、Cu、Fe等五种金属与酸反应的不一样现象:Zn与Al反应较快,Mg反应最为迅速并且伴有明显的放热现象,Fe反应速率较慢且表面有气泡产生,Cu则没有反应,然后结合金属的价格提问若要制取氢气应该选择哪种金属最合适,通过综合的分析,学生能够得出结论即用Zn制取氢气最为合适。通过亲自操作化学实验,学生的动手智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7自知自省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自知自省智能是人们准确地构建自我感知以及运用知识来指导与规划自己行为的能力。中专化学教学之中许多方式能够开发学生的自知自省智能,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首先,学生在掌握基础实验技能的前提下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其次,学生进行自定合理的实验方案,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智能活动的过程;再者,教师在旁对学生实验进行相关指导工作,并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及纠正操作之中的错误之处,学生再通过反省来对自身的智能活动进行调整;最后,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应组织全体学生对此次认知活动发表见解以检查及评估自知自省活动的效果。人类认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自知自省则是促进这一循环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自知自省智能的开发。

2结语

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管理质量 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在教学管理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化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提出的。它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流行甚广,一些教育专家称之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的课程改革专家把其当成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它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学生应该从多元角度去评价,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其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表现出来,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不在于提出人们有多少项智能,而在于指出了人与人潜能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他把智能定义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及发展潜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的育人以及教育教学的管理有着直接影响,并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个性,建构合理的评价系统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加德纳认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他强调,帮助每一个人彻底地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神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学校的教育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应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人类拥有多种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仅凭一、两种智能,是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为此,我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方向,适时调整课程,迎合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加快成长。在课程改革中适时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基本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特色,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构建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从岗位需求人才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侧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教学管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坚持以教学过程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体现教学规律的要求,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完善各教学环节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真正领域(即社会承认其价值的学科)中的活动,才能最佳地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认知能力”。对教育而言,其对象是人,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八个智能和对人的发展智能功能,在教学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管理者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客观规律,按照一定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整个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工作如同纵横交错的网络,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管理队伍做保障,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高职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必须建立一支“敬业精神好、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优、业务水平强”的管理队伍,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事业心,有现代化管理知识,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教育教学中起指导作用。他们既有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善于管理的实干家,能较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熟悉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具备自我反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多元智能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并从经验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由于教学管理各环节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这一切都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发挥“人际关系智能”互相协作和沟通。

总之,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只有积极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入理解多元智能理论,才能诠释多元智能理论后就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力求培养学生的八种智能,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挖苦学生,不能讽刺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张家勇.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高教发展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3(3):114~116

篇7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笔者有了这样的认识:第一,多元智能理论给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要加快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还要将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重新定位,要以开发学生的智能为最终目的。第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改变单一智能观,在校的每一个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智能优势,不能对学生以智能的标准区别学生的好坏,而应该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其发挥自身更为突出的智能,关注他们的优势,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教育中进行应用,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1.职业学校中普通存在的现象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同,教学计划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教学的硬件投入不多,设备陈旧、简陋、落后;不积极派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等等。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制约着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发展。2.教材不能适应学生的层次和水平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分为两种:一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及技校出来的学生;二是高考落榜者。前者经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没有学习兴趣;后者经过初高中六年的英语学习,并且参加过高考,英语基础要稍好些。所以考生知识层次和结构各不相同,有的差别很大,如果全部用一套教材对教学与教学效果难免会产生不良影响。3.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讲单词、语法、课文,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没有认真地去拓展知识面,没有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接受知识的环境,没有很好地去研究知识的内涵和传授方法和手段。教师的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挖掘。4.学生自身情况由于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去思考,只是仅仅依赖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自己也不花时间和力气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没有上进心、对知识没有一颗渴求心。这样的局面必然导致英语教学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不抓紧改变这种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 信息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91-01

1 前言

传统学校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针对目前教学现状,我将多元智能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尝试,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求知欲强,整体教学效果比较好。

2 多元智能理论的阐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自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风行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由于该理论的内涵和我国目前正在倡导实施的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多元智能理论予以较多介绍,并且越来越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价值, 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3 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

学习、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并很好的利用它来指导教学,围绕这个问题,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教学模式作如下探索与尝试:

3.1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不同的课程以及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多元智能类型中的强项,针对这些强项进行设计课例,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主动探究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例设计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设定专题。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选择适当的专题进行。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专题素材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在专题学习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基本技能,也获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进行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从而体验更深刻,知识、经验更丰富。

(2)询问多元智能问题。选择好恰当的课题,还需进行多元智能问题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智能类型强弱组合均不相同。多元智能问题设计是多元智能理论能否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的关键一步。例如当选定以小型网吧管理为例讲述网络管理知识时,需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个智能类型进行设问,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从音乐智能方面,请学生回忆平时上网时,主机出现问题发出的各种声音,在音乐智能方面表现强的学生会积极思考。从形象思维方面,请学生描述常见的杀毒软件的图标,进而询问学生对此杀毒软件的评价。教师在设计课例时就要从多元智能的每一种类型进行设问,让全体学生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把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信息技术创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4)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以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2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的学习

(1)利用身体运动智能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讲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的过程中,带学生到网络实验室进行讲解,学生手捧着交换机和路由器。当老师讲述完工作原理之后,让学生动手连网线,将局域网中的几台主机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互联,实现通信。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改变了以往在课堂教学中沉闷的状况。

(2)应用音乐智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音乐都比较感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在讲授IP协议的过程中,播放邮局投递信件的过程,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很容易掌握IP协议的路由过程。

(3)评价过程的关注。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很多时候,教师往往把关注的目光停留在学生即时呈现作品、即时回答问题上。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设计了信息技术课堂学与教评价表,用于学生每个学期的评价。在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可以把目光投向学生的情绪状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教师关注学生;不仅关注及时性的表现,更关注持久性的表现,关注参与的状态、交往的状态以及生成的状态。

(4)利用人际交往智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进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实验中,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在每一个组中选择一名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突出的同学,这名同学充当领导的角色,分配组员任务,以检查每组完成时间短的为优胜。在这种情况下,每组同学都团结合作,争先恐后。最后全班同学都出色地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需将这几种方法结合运用。让智能类型表现不同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

4 小结

总之,把多元智能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崭新、有益的尝试,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多元智能理论,找准切入点,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孩子拥有八种智能,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运用这些智能的机会,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来教。

参考文献:

[1]赵呈领.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动因[J].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生活的主体,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教育理论在我国教学事业中得到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理念在理论上存在一致性,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概述入手,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宣扬我国政治文化理念的综合型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仅注重理论教学的高中政治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一种研究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系统建立在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1]。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智能往往通过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性与情境性,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相作用的产物。智能的种类是全方位且相对独立的,每个人的智能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性,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弱势智能与优势智能,每一个个体的智能都有着发展性。同时智能还具备着一定的实践性与创造性,集中体现在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有相应社会需求时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置的是否合理,不仅体现着高中政治教师对教学思想的把握,同时也关系着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首先应当在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高中政治课堂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培养的学生智能,主要表现在基础性语言智能、艺术智能、数学逻辑分析智能以及运动智能四种,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具体分析应当发展哪一种智能。通常来讲,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培养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一定的哲学思想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空间,从而对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实现进一步扩充,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2利用小组合作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的智能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性,都有着属于自身的某种或某几种智能,这些智能中又分为弱势智能以及优势智能,每一个个体智能的发展程度都不尽相同[2]。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与协作,对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优势智能进行挖掘,并通过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其学习自信心,提升其高中政治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形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的弱势智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主动对该弱势智能发挥较好的组员进行学习,实现智能的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弱势智能。例如在教学《神奇的货币》一章时,笔者在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们积极地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这些疑问,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笔者明显发现有部分学生数学逻辑分析智能为优势智能,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性语言智能为优势智能,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自身弱势智能的发展。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笔者又对“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是什么?”、“供求关系是怎样影响价格的?”等问题进行提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3利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地进行理论教学则难以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热情,难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政治基础水平,将学生按能力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层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难易程度,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智能。与此同时,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点的记忆[3]。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在尊重学生智能差异性的基础上,为学生确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高中教育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现阶段高中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综合培养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针对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智能。

参考文献

[1]李梅姬.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

[2]栾敏杰.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

篇10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成功教育 英语教学 全面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呼声也越来越高,而这种新形势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与多元智能理论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那么如何将智能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就成为当代英语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了。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观念。加德纳(1993)认为智能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在加德纳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以及存在智能(Armstrong. T,2003)。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多维的、开放性的系统,它最大范围地强调了现实中人类存在的几乎每个领域的智能。在加德纳看来,人类的智能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智能的整体性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九种智能,每种智能同样重要,各智能间统筹协作、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创造的产品需要多种智能共同发挥作用。

(二)智能的差异性特征

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使人们在智能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差异,每种智能在不同的个体身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强项和弱项之分,各具特点。

(三)智能的实践性特征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产品和个体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实践中发挥自身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不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和走向社会之后能否获得成功。

(四)智能的开发性特征

每种智能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不同的高峰期。多元智能水平发展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与训练。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学生各种智能和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育要把多种智能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挖掘其潜能,培养其思维能力,特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智能,只是智能组合的方式及表现形式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才表现出了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其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也是英语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重点。

二、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提出于80年代中期,其目标是追求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准备。而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行”教育。从这方面看,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对于其中的“尊重需求”马斯洛是这样解释的: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则是他们实现角色转化的前提。如果他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得不到正面的、积极的反馈,就会缺乏主动和自信,就不能正确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从而造成对社会的认识不清。

由此可见,成功的经验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成功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给英语教育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启示: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都有所不同,同时暗示了其实所有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只不过在才能的类型上存在差异而已。作为英语教师,应立足于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这一基本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多元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全面发展。

(一)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依靠标准化的成绩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种“一刀切”式的评价使一部分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一部分学生则尝到了失败的痛苦,长此以往,只会造就出更多“差学生”以及“只会考试的机器”,这与我们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分数的高低,只是因为智能类型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不同。韩愈曾说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所需要的正是这种“伯乐型”的教师。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用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在了解学生、赏识学生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的优势为评价的出发点,不要忽视学生任何一点点进步,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强项智能,如果智能强项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发展,是能够产生正迁移,促使智能弱项也得到发展的。所以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应该以个体所拥有的智能强项作为出发点和基础,开发其潜能,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

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其智能强项,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其次,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词汇的教学,让逻辑数理智能占优势的学生通过归纳来记忆,让音乐节奏智能强的学生把单词融入音乐来记忆等。与其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如还课堂给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再者,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自己在优势智能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将其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这样一来会感觉到他们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成功的体验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也可以带动英语学习的进步。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增强学生成功体验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从以分数定成败的选拔性评价走向注重成长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被评价者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在这种轻松自由的评价气氛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并把评价看作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而非是那种“一分之差,天上地下”的紧张焦虑。再者,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和闪光点,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比如,对于极善于课堂表演的学生,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这方面的智能优势;而对于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创造开口的机会,并对其取得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智能强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找到属于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这才是成功的英语教学。

四、结语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不但能完成教学中要求达到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方面的学习目标,通过成功经验的不断累积,还能培养学生在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综合能力方面的素质。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陶行知先生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作为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中迎接“成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0.

[2]Howard Gardner.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 Basic Books, 1993:15.

[3]裴正薇.MI理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7(2):29.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7-331.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