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范文

时间:2023-04-02 23:1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体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体操

篇1

1.1传统体能训练方法与现代艺术体操体能训练差异明显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一直沿用传统体能训练方式,无论从方法上,还是安排上,都与现代艺术体操需要存在着巨大差异,方法单一,不能满足不同运动员自身个别情况的不同要求,使得我国现代艺术体操训练阻碍重重。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体能训练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训练思想,但是在教练员实际实施上,还是延续了过去的靠经验说话、靠感觉训练,这样的模式使得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体能素质未得到充分的、最大化的改善与提高,进而影响了我国运动员自身运动的发挥。1.2体操运动员潜力有待挖掘和发挥现代艺术体操体能训练正朝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与正规化方向发展,也较传统体能训练方式,更加合理地激发运动员的潜在能力。目前,我国运动员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各项训练强度和量度都未能充分有效地激发运动员潜在能力的发挥。合理安排运动员训练时间、强度和量度,深入挖掘我国运动员潜在体能素质,成为我国运动员,特别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当前的当务之急。潜力是一个运动员成长的重要指标,但也并不是无限制的开发,要合理把握训练程度与强度,正确引导体操运动员自身体质的开发,这样才能在体能较弱的情况下,取得最佳比赛。1.3体能训练后身体恢复程度一般高负荷、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是加强艺术体操运动员自身体能机能素质能力,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的基础,换句话说,没有高水平、高强度的运动负荷也就无法取得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本身就是平时体能训练负荷强度的直接表现形式。我国对于运动员身体剧烈负荷训练条件下的恢复,缺少科学的恢复方法,直接导致某些运动员身体过度疲劳之后难以恢复到最佳运动状态和比赛水平,甚至留下终生都无法治愈的身体创伤,影响其今后比赛的发挥与成绩,从而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的长足发展带来阻碍。

2我国艺术体操体能训练新思路

2.1引入科学化训练新思路随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提高,科学化、合理化、正规化的运动体能训练备受各国体育工作者的重视。科学化训练,就是依据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以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指导,而进行的一个正规的、富有高效的训练。科学化训练,在当今体育竞技项目体能训练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见。因此,各国体育工作者和竞技运动员本身都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训练强度和力度,来进行体能训练。广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选用当今先进的体能训练理论,应对体操运动员自身素质的不同,做出全面的安排和实施。进而充分发挥艺术体操运动员自身潜在能力,提高自身技能体能素质。我国在引入科学化训练的进程上,已经迎来了初效,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地区,教练员还在使用着传统的,落后的只依靠经验和感知进行训练的方法,这不仅影响了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自身发展,也阻碍了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的长足发展。因此,引入科学化的方法进行体能训练是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走上正规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2.2建立运动员个人机能仓库目前,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还停留在一个相对滞后的情况,教练员在应对众多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还处于一个相对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并未上升到理性认识。俗话说,“优秀的教练用一千种方法教一个队员,平庸的教练用一种方法教一千个队员”。面对众多运动员个体身体体能和机能的不同,身体抗负荷和承受能力的不同,教练员应该从每个运动员自身不同条件合理安排和实施不同的、立足于运动员本身需求的体能训练。因此,建立运动员个人机能体能仓库,准确记录与完善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机能档案,做到体能训练有据可依,从而充分挖掘运动员自身潜在能力,提高自身身体机能素质。应对不同体质机能需求,合理安排时间和训练科目与强度,全面提高运动员自身身体机能的抗负荷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训练成效。只有这样,用准确的数字作为参考依据,才能更加准确的提高运动效果,促进我国艺术体操体育事业的发展。2.3加强机能训练,提高机能储备能力从历年的艺术体操比赛中,都可以看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相比,在身体体能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劣势。因身体体能和机能素质劣势,导致高难度动作无法完成的失误,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最终比赛成绩。因此,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自身,都应该有意识地、重点地就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储备能力做出合理的安排。目前来看,从以往运动员平均体能训练数据显示,我国体操运动员身体机能承载运动负荷还有一定的潜力,有待于开发。因此,我国艺术体操体能训练应从适当提高运动员平时训练负荷来加强运动员自身机能储备能力。当然,正如前文所述,加大训练负荷和强度,也应该适可而止,并且要结合着运动员自身体能承受水平进行安排,过度的负荷和强度,只会适得其反。制定满足运动员自身档案数据的体能训练,合理安排负荷强度和量度,才能逐步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储备能力。最终在比赛中发挥最佳表现,取得最佳成绩。2.4采用合理的身体恢复方法,树立正确的营养观运动员如何从高强度和高负荷的体能训练下,持续提高自身体能储备能力与体制素质,这就涉及到了身体的恢复功能。身体的恢复是艺术体操运动员持续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储备能力的前提。运动员身体持续处于高强度、高负荷的紧张情况下,若是不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势必会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身体的永久性创伤。因此,身体的恢复,变得尤为重要。对于减轻疲劳,恢复体质,营养是必不可少的。而糖类是身体体能恢复的主要营养因素,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等。另外,蛋白质和氮基酸也是重要的营养要素。通过药物等激素进行调节也是重要的方法。

3结语

篇2

从体操的起源和发展研究艺术体操的美

艺术体操是自然体操、韵律体操和现代舞蹈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发展形成的。艺术体操作为女子体操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体育教育的一种手段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瑞典体操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林氏体操”,其宗旨是使身体按自己的意愿活动,并根据体操练习的功能,将其分为教育类、军事类、医疗类、美学类等4类。法国舞蹈家费・德尔沙特为了帮助演员改善表演姿势,创立了一套富有表现力的体操体系,这套适应新舞蹈的身体训练方法体系,使动作富有美感和表情。欧美体育界很快借鉴了该体系的某些方法,通过富有自然想象的自然动作抒发内心的情感,最终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生理学家、舞蹈家对女子体操进行了改革。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乔治・德迈尼主张女子体操应该柔和幽静。瑞士的音乐家、教育家台尔克罗兹设计了一种身体练习和音乐节奏相结合的音乐体操,他的训练体系是把身体训练作为理解音乐的一种手段。

艺术体操发展到今天,人们更加注意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从艺术体操的各方面来探讨美。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是现代舞的创始人,她认为艺术体操的动作应该自然,所有动作都应从自然的跑和跳跃等动作中派生出来,她的舞蹈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体操相似,既锻炼身体更充分体现了赏心愉悦的美感。

艺术体操的美学构成

艺术体操动作内容繁多,风格各异,各类动作均具有优美和艺术性的特征,充分地展现出协调、柔和、幽雅等女性健美气质,可分为徒手练习和手持轻器械练习两大部分。主要用各种走、舞步、跳跃、平衡、波浪及技巧中的滚翻跌扑,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韵律的身体活动,以身体姿态展示女性优美的风姿。

艺术体操不仅有体育运动的健康美,而且融合了包括雕塑、绘画、工艺在内的艺术美,以及芭蕾舞、民族舞、技巧、武术、杂技、戏剧等技术之精髓,而且还创造了一整套有思想、有感情、有层次、有结构、有难度的立体练习程序,从而构成了艺术体操的美。

艺术体操以独特新颖的编排,婀娜多姿的舞蹈,袅袅婷婷的动作,运动员健美的体型,以及协调一致的音乐配合等因素来展示优美而和谐的姿态美。它要求每完成一个动作不仅具有线条美和节奏美,而且还要有屈伸、高低、强弱、快慢、缓急、正侧、虚实、方圆、断续、顿挫、张弛、离合等变化,表现出艺术体操的高雅和谐、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美,从而使人们感受到青春美、健康美、生活之美,以显示出震撼人的艺术效果。

艺术体操的审美规律

1、艺术体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美的追求是艺术体操的重要特点之一。一套高质量的成套动作就是要在音乐、形象、动作、舞姿、线条等各方面追求美、创造美。艺术体操不是动作简单的连接,也不是难度动作的组合,而是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巧妙地把技术动作、音乐的节奏及人的风格有机而和谐地组织起来,把各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艺术体操以高难的技巧、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旋律、协调的色彩、感人的艺术形象,综合成为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创造出鲜明、完美的意境,产生强烈的审美力量,令人心驰神往。如果忽视了任何一个局部,如技巧难度太低,音乐的旋律太差,造型不美,神形分离等都会影响整体效应,就像人缺了一只手或一条腿一样。所以在艺术体操中决不能把技巧、舞蹈、造型、音乐等看成是独立的,个别的,而应该严格地按照每一局部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并把它们和谐、完整地统一在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民族风格之中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方可产生出韵味十足风格突出的艺术感染力。

2、艺术体操的形象之美

艺术体操把形象作为审美特征的基本标志。艺术体操之美,实质上就是艺术形象美。艺术体操的形象是指在表演中对情感、动作个人风格的完整表现。艺术体操运动员不仅需要表现力,而且要敢于表现,善于表现,通过身体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创造出可以直接作用于观众视觉的立体的艺术形象,把艺术体操内在的感情通过身体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波浪式的身体动作,可以被描绘出来,好似海鸥在海上飞翔或天鹅在湖面上悠闲地漂浮。一个美好的形象不但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善于通过动作的外部形象把人的个性、思想感情和特有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真正做到情姿相融,形神兼备,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这就是艺术体操的形象之美。离开了形象,便失去了它的生命。

3、艺术体操的音乐之美

艺术体操运用音乐伴奏,不仅烘托气氛,更是各种形态和技术展示的艺术手段,所以音乐被称为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艺术体操离不开音乐,而在音乐三大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中,节奏可以看作是骨架,是音乐流畅活泼、宽广平衡的表现。在艺术体操中,每一个动作都受到节奏的制约。可以说艺术体操各种美的统一,最终必定由音乐节奏来完成,任何动作的节奏失调,都会影响艺术体操的美,因此,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要协调一致。再者,如果音乐选得不够理想,旋律不够优美,节奏较为单调,或把不同风格的音乐硬拼在一起,或是剪接质量不高,或是运动员的动作与音乐节奏不够吻合,动作未能充分表达音乐的意境或风格,都会影响艺术体操的美感。相反,曲调优美、风格鲜明的音乐,不仅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激情,突出个性,增加动作的感染力,还可以增强表演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美的印象。

4、艺术体操的难度之美

艺术体操的技术难度,对创造优秀的成绩有直接联系。但必须摒弃低劣或平庸的技术难度,以免使形象失去它的美感和真实感。艺术体操中身体动作是重要的技术基础,是由跳步、平衡、单足转体、波浪等基本动作,以及各种移动小跳、单足跳、摆动绕环等动作组成,其中跳步、单足转体、平衡3类动作丰富多变,是组成难度的核心部分。新颖独特、高质量的单脚旋转还是构成独特性和熟练性加分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成套动作中还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抬头挺胸的旋转及各种舞姿的旋转充满着梦幻般的色彩;短半径快速的旋转则可体现欢快、激昂的情绪,渲染热烈的气氛,展现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篇3

[关键词] 艺术体操教学 教学方法 学生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知识、技术、能力是学生必须逐步掌握并要具备的3个要素,知识是指艺术体操理论,技术是各种动作和技巧,能力则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一种综合索质。较高的能力可以使艺术体操的知识和技术得以升华,因此说,能力是艺术体操3要素的核心。知识可以不断巩固,技术可以经常练习,但能力却是先天的,既使后天培养也有一定的限度。从另一个角度讲,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都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艺术体操教练,必须针对学生能力的高低有所区别地进行教学。

一、艺术体操教学方法探析

学生的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而特殊能力是更高层次的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艺术体操时,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包括模仿能力,音乐感受能力,艺术表现力,动作的协调能力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抓住关键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朝着更有利于其特征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教学过程除应遵循体育学的教育性原则外,还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即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技能活动规律和人体适应性规律。

因材施教在教学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区别,把握学生各自的特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提高,除此之外,教练自身的能力也是能够做好因材施教的前提(教练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有全面系统的掌握,并能够热练运用,教练需要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新动作的教学应用分解教学法

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虽然喜欢艺术体操专选课,但由于基础差,即使是简单的动作,一旦配合乐曲,学生就会手忙脚乱,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而且还会影响情绪。所以,在进行新动作的教学时,一定要先将动作完整示范后再进行分解教学。这样,学生既有完整动作的概念又容易学习,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逆进分段教学法

逆进分段法就是把整套动作分成几部分,先复习最后一部分,然后逐次增加到最前一部分。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全套动作,在上复习课时,也采用逆进的方法,先复习第三次课的内容,然后复习第二次的,最后复习第一次,然后再整体进行连接。这样,既保证了新学内容的消化,也保证了所学内容的连贯性,学生能很快掌握。

3.在教学中先采用分解法,后运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艺术体操动作多样化,有简单的,有复杂的,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掌握徒手动作的基础上再做轻器械的练习,由局部动作过渡到整体动作,由原地完成动作过渡到移动中完成动作,由单纯的器械动作过渡到整体的动作,由较慢地完成动作过渡到较快地完成动作,由单个动作过渡到组合动作再过渡到综合性的成套动作,由不配音乐完成动作过渡到配音乐完成动作,由单手动作过渡到双手动作。这样做看起来好像慢些,实际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随着教材的进度逐步加深难度、扩展广度,切不可一开始就学习较难的完整动作或成套练习。

4.教师语言提示教学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延,具有传授知识、沟通思想、表达意愿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语言中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帅意愿的服从。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节奏,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处于活跃状态,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尽力表现美的姿态。

艺术体操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显着特点:

第一,教法多样,注重综合、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教学方法。随着不断引进与创建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艺术体操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富。但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只能实现某些教学目标,如何综合、灵活、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完成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已成为体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有些从事艺术体操理论研究的学者,较注重发明、引进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忽视了对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研究,有华而不实的倾向。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运用的恰当,是否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实用性研究,不断总结实际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和规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二,在运用教法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国际的艺术体操学者认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学校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即主张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从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为今后独立地、主动地参加锻炼即为终身艺术体操奠定基础。

二、学校艺术体操教学发展的对策分析

1.规范教学内容,调整课时比例

在教学内容中,要加强基本技术的正确掌握和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加强掌握大众性及表演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教学内容,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要求掌握过多的高难度动作,而是通过观摩比赛、录相等手段结合理论讲授对动作进行分类分析,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掌握艺术体操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

2.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幻灯片、多媒体计算机等。在艺术体操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手段,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阶段、分时期地向学生提供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技术以及前沿知识与信息,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的空间。社会实践话动包括承担中小学、社会各界有关艺术体操的教学、训练、辅导工作,承接学校、社区、市各层次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或各种庆典、开幕等的艺术体操表演任务;并向社会各界承办艺术体操比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

目前,现代艺术体操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吸引着青少年的参与,其动作强度、难度适中,动作元素丰富多彩,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锻炼不受场地、时间、天气、年龄、身体素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动作多样化。艺术体操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健康状况,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艺术体操知识和技术的双边活动。通过以上这些分析,相信艺术体操教学一定会取得一定的进展,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曹蓓娟.论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之编排[J].体育科研,2001,(2):25.

篇4

关键词:艺术体操;训练;疲劳;恢复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69-03

随着艺术体操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练员对训练计划整体安排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具科学性、系统性。为了培养出较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需要运用各种体育科学理论进行指导训练。除此之外,更要重视训练后的恢复,这是得以完成训练及比赛任务的重要环节。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后,如何有效地消除疲劳,加速机体的迅速恢复,结合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医学权威大量的论述和科研成果,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和论述。

一、运动疲劳的概念与产生机制

对运动疲劳的概念,多数认为运动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保持在特定的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也就是肌肉经过一定时间活动后出现的运动能力的暂时下降。我们概括认为:疲劳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引起的,不同于其他疾病,药物等,是大强度训练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变化。因此疲劳是可以恢复的。适度的疲劳可以刺激机能水平不断提高,当运动性疲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运动性力竭或称之为过度疲劳,它是运动疲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病理反映,可能会造成机体各种损伤以致损害健康,因此,当机体出现运动性疲劳后,应及时进行调整和休息,以防出现过度疲劳。在训练实践中,人们依据运动方式、发生部位以及产生机制不同,将运动性疲劳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中枢疲劳、外周疲劳、局部疲劳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有了更全面地认识,认为这是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化学基础,疲劳是运动能力的衰退,形如一条链的断裂现象,研究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一些共同的介导物质(共同的生物信息语言),对他们自身的功能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节,形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路。

二、艺术体操中疲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1.艺术体操中疲劳的表现。在艺术体操竞技技术中,通过观察运动员的动作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其疲劳和疲劳程度。例如,艺术体操中的技术动作不正确,做细小动作显得困难,无法做连续性动作,动作迟缓,狼跳时起跳无力,全身波浪动作不协调,动作恐惧增多,失误较多,阿提丢转体360度、搬侧腿平衡动作不准确,无法做高难度动作,没有动作连贯性,本能地感到危险,这些动作表现,即可得出疲劳的表现。在静止用力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相应中枢持续兴奋,肌肉中血液供应减少以及憋气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则是疲劳产生的主要特征,例如拿彩带做俯平衡,转体等。运动员在训练时,来自肌肉、皮肤、呼吸和心血管等部位的刺激,都会传到大脑皮层而引起大脑感觉系统的应激。因此,可依据运动员在运动前、后自我体力感觉的情况,作为判断疲劳的一个标志。

2.艺术体操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因素。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受到环境的影响,并通过自身调节系统的功能与环境变化产生适应。在艺术体操训练或比赛中应尽量在适宜的气候和温度下进行,在低温条件下,会使机体热量不断散发,体温下降过快,则引起疾病;相反,气温较高,训练时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机体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人体在热环境下运动时,会引起体内热积蓄增加,身体内的热是通过机体代谢活动产生的,代谢活动的强弱决定产热的多少,产生因内环境稳定的条件而引发的各种生理变化。在寒冷环境下训练,可使肌肉僵硬,黏滞性增大,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由于寒冷而穿着的服装可使动作不便,并增加运动负荷。低温还可使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的兴奋性降低,也可使酶的活性降低,这些都会影响机体的运动。

3.合理的训练安排。训练安排合理,可以消除或延缓疲劳的产生。训练过程中项目分别对待,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权衡,大小训练周期的产生等。教练员应采取各种转换性训练手段,采用专门恢复周期和预防性休息日,使运动员建立起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这一点在训练安排别重要。艺术体操是一项女子项目,一般认为,女子的柔韧性优于男子,这与女子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关,女子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较小,关节囊松弛,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伸展性较好,因而关节活动范围大,动作幅度大,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表明肢体运动(如弯腰、踢腿和扭转等)轻松自如、更加灵活。在训练过程中,柔韧性越好,关节运动幅度增加,动作就越舒展、协调和优美,动作质量越高,同时有助于减少由训练所产生的疲劳。

三、训练疲劳后的恢复

恢复过程是人体在健身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各项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变化过程。恢复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训练中的恢复。在这一阶段训练时能源物质消耗占优势,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第二阶段为训练后的恢复。在训练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第三阶段为超量恢复。在训练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训练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在我们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对每一个运动员都有固定的训练计划,并且着重于计划的完成情况,除了有系统而科学的训练计划外,必须有训练后恢复这一重要内容。例如运动员在完成一套成套(1'30"~2'30"),成套中包括高难度动作、柔韧动作、平衡动作、大跳动作、在一定范围内,消耗的程度与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激烈,运动员体内多种因素产生变化,必须采用多种科学手段才能加速机体功能的恢复。机体只有在一定负荷强度刺激后,得到充分的恢复,运动员的成绩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否则只会使疲劳加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引起各种运动创伤,所以训练后的恢复非常重要,并且恢复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活动性手段。①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如神经系统,心脏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局部肌肉等,可采取一些恢复的方法手段,在训练中发现,做一个柔韧动作——搬(左腿)侧腿平衡控到疲劳后,以交换腿的方式(右腿)继续工作,能使左腿恢复更迅速更安全。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来消除疲劳,也称积极性休息,与安静休息相比较,活动性休息可使乳酸的消除速度加快1倍。在运动员精疲力尽的训练结束,完成一定的时间休息后,必须进行有计划的轻微活动,可以加速那些过于疲劳肌肉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运动时产生乳酸,使疲劳尽快恢复。②合理饮食能快速有效恢复运动员疲劳,运动员在剧烈的体育运动要尽快恢复体力,就必须供给运动员充足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维生素能提高人体的耐久力,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而且能加速疲劳的消除,糖、脂肪、蛋白质及矿物质也有调节器官功能的作用,使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的中间反应顺利进行,还可提高运动能力,促进运动后的体力恢复。运动时体内消耗的物质主要由饮食中补充,坚持合理的饮食制度有助于体力的恢复。多食碱性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乳类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可以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达到弱碱性,从而消除疲劳。③整理放松,整理放松是在运动员训练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通过整理放松,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痛,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利用,预防激烈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此外,通过整理放松有利于再从事其他的练习。

2.其他手段。运动能力恢复的关键在于恢复机体的能量储备,包括肌肉及肝脏的糖原储备,睡眠对机能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睡眠使精神和体力得到充分恢复。运动员在保证睡眠质量时,每天睡眠7~9小时即可。在大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之后,常采用按摩、理疗、针灸等医学物理手段加速机体恢复。疲劳是一种人们熟悉的生理现象,对疲劳的判断,既要重视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和观察,又要尽可能地进行一些客观检测,以便更好地,更准确地确定疲劳程度,合理有效地运用疲劳恢复的方法,使疲劳尽快地消除。首先,要有科学的训练计划,要求教练员结合运动员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其次,运动员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非常重要,通过休息可使人体各器官得到放松和调节,并使机体功能恢复,有利于下次训练计划或比赛的进行。再次,充足的营养必不可少,因为运动员要运动提高,要比赛出成绩,必须有一定的食物营养来供给机体新陈代谢的需求。

然而,寻求新的、有效的消除疲劳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我国和世界艺术体操科技人员急待突破的“攻关”课题之一,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起来,精心研究和实践,为创出一条科学、有效的疲劳恢复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邓淑勋,等.运动生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5

1成套动作构成流动性强

集体五球的开始动作是一人手持五球,然后抛给队友,按常规的想法是持五球的队员直接将球被抛给其他队员,而实际是持球的运动员向后移动后抛给移动中的其他队员,形成半弧形再抛。这样给人的视觉感觉是流动性很好也有出乎意料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流动性,“C”的配合常规是一名运动员在其她四名运动员持球的手臂上滚动球,而我们采用的是流动的弧形跑的过程中完成“C”的配合。

2动作的链接巧妙而流畅

五名运动员在交换难度后低姿不用手接球完成了交换难度后,紧接着在地面身体绕球360度旋转,连接新颖而巧妙。中间手持双球的运动员等待对面的同伴抛来球后,用胸将对面抛来的球弹出去给身后的同伴的同时将双手臂上的球用手臂弹出分别给左右的同伴构成了C双抛,双抛只要求两个器械就可以,而我们采用的是同时一名运动员同时不用手抛三个球。

3“蜻蜓点水”独创

这是一个协作,两名运动员搭起一名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向蜻蜓点水一样分别将球依次拨向后面,然后用双脚接住空中的球。特点是给人感觉依次拨球后结束了也构成了加分,意想不到的是拨完球后又在两名运动员的协助下挑起用双腿和身体接住另一名运动员抛来的球,给裁判的感官上有很大的冲击力。

4惊险性协作独创

有抛的惊险性协作是指一名运动员抛球后,从运动员或器械上或下通过的协作。而我们采用的是两名运动员托起双脚夹球的运动员,做了一个前穿的挺起同时抛球运动员从其身下通过。即做到了从人下通过也做到了从器械下通过。特点是在惊险性中增加了器械的不同形式的链接。结束动作的独创,飞起的运动员用胸和下面的运动员的背接住对面运动员抛来的球,造型独特新颖。

二、集体3带2圈编排的创新

1独创性的开始动作

刚开始用三个带棍交叉托住圈,然后用三带抛圈和带,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连通三带一起抛出,空中器械造型优美独特,每次在世界以及国内比赛时,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的掌声。

2惊险性的协作加独创协作

一名运动员抛圈器械后从四名运动员构成的图形下滚翻通过接圈,其她四名运动员马上用三带和一个圈构成地面的图形,接圈的运动员回到图形中间,拿起地面的圈,其她四名运动员向中间移动,瞬间构成最后的协作,图形构成的速度快,效果又非常好。

3巧妙的连接协作型动作

一名运动员回滚圈后同其他三名运动员同时作软翻,软翻空中分腿瞬间,另一名运动员迅速从三名运动员分开的腿上作滚圈给对面的运动员,这个协作给人流动中瞬间完成在三人身上滚圈,给观众和裁判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大,链接非常巧妙。

4身体难度完成得形式新颖

一个侧倒平衡的难度,以往都是五名运动员一起完成,我们采用依次轮流完成,先有两名运动员在前排完成,然后两名运动员向后抛器械作平转向后接器械,另外三名运动员同时向前上步作侧到平衡,视觉感觉是有交错的流动感而又完成平衡的稳定动作,依次完成身体难度,体现了流动、轮唱以及稳定的不同感觉。总之,集体队的两套动作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连接、每一个路线、每一个流动的方式都是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仔细琢磨、精心研究、反复实践,这些动作精雕细琢后运用到成套中,在参加国际比赛中这两套动作均得到裁判的一致好评。最后由于组队时间太短,运动员在完成过程中出现器械掉地并出界掉到赛台下面严重的大的失误,导致没能取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资格。尽管如此,裁判组对中国的编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

三、新周期集体成套动作的编排创新

针对近年来要参加的国际大赛和2016年的奥运会比赛任务,针对规则和运动员的器械发生的变化,进行重新的创编。下一周期的集体器械是10棒和3球2带,如以下动作的编排,虽然器械的运用发生了变化,但我们还是在成套动作中充分体现了我们编排的流动、新颖、巧妙、出其不意的编排理念。

13球2带成套动作的编排创新

用2带将球夹住后,逐渐向下将球下滑至带构成的图形的低部后,用带将球抛出,特点是先将球用带加紧后,这已经构成了一个“C”的加分,意想不到是球又自由下滑,而下滑到底部后又用带将球抛出,动作连接速度快,动作造型新颖,体现了器械运用的熟练性和流动性。

210棒成套动作编排的创新

10棒中双人分别每人用一只脚共同接住单棒,然后再双人同时上提小腿将棒小抛后接住。特点是,体现了集体的配合精神,又给人感觉像是在玩中国民间的一种“踢毽子”的感觉,既有中国民族的特点又体现了器械运用的熟练性以及编排的创新性,轻巧顽皮同时又获得“C”的加分。

四、音乐上的创新

在艺术体操音乐编排中,以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性为音乐创新的宗旨,将民族的元素融入到成套动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音乐的取材上的创新:广泛对古今中外的音乐素材进行提取,根据艺术体操动作的特点进行再创造。音乐成品的制作的创新:将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音乐成品在专业音频制作室,调整音量、音质,并用专业设备制作比赛碟片,做到专业化,确保了音乐的质量。根据动作的需要即时调整音乐: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上,根据运动员现有的动作,尝试以不同风格的音乐套取动作,和以往先确立音乐再编排,之后音乐无法改动的基础上,取得了实质上的突破,例如一套五球音乐,在编排改动的同时,取材了古典音乐“春之祭”、民族“马头琴”、现代影视音乐“龙虎门”先后进行了编排音乐。值得一提的是,掌握了俄罗斯队在一些编排动作时需要加强特效音的技术,并将之实施到我队的音乐编排中。[3]

五、比赛的服装的创新

艺术体操服装是艺术体操竞赛的组成部分。新颖、独特、具有视觉冲击力是艺术体操服装设计的最高境界。课题组密切关注国际服装的走势及艺术体操服装走势,绝不采用重复的和他队使用过的服装。根据成套动作的特点、运动员的特点、音乐的特点和运动员的特点课题组成员先设计多种图稿,再由设计师制成半成品,经团队的集体讨论后,在运动员身上进行立体裁剪,再进行反复修改完善。例如邓森悦的圈操采用的是民族性较强的音乐和动作,我们大胆的将中国红与绿色相搭配制成左半身红右半身是绿的带有中国元素与特色的体操服,当时的设计师都有些不理解,但当半成品出来后,结合成套动作与音乐给人以非常特别的民族精髓的视觉效果,在大赛中得到了认可。比赛的服装基本都由我们自己设计后再与设计和加工部门沟通。

六、运动员妆容的创新

篇6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广州市开展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单位包括:区体校、少年宫、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独立的艺术体操俱乐部。本次调查对广州市9个区,共13个开展单位进行了调查。其中越秀区四个单位;海珠区二个单位;荔湾、天河、白云、番禺、花都、南沙、萝岗区各一个单位。在我市开展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13个单位中92.3%为事业单位性质;如区体校、中小学、少年宫等;私营企业性质的培训机构仅7.7%。表明开展此项目的单位性质单一,主要是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私营企业性质的、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少儿艺术体操培训机构仅有一家。在市场化的今天,一个体育项目要想普及发展就要拓宽思路,大力的发展多种形式和模式,比如国企或联营等形式,只有拓宽思路、突破创新,才能使一个运动项目普及壮大,只有从事艺术体操运动的人多了才能促进项目自身的发展。

2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训练条件及项目发展水平

2.1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训练条件分析

众所周知,训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尤其对于少儿运动来说,良好的场地器材条件不仅可以增加运动员对项目练习的兴趣,更是保证小运动员安全的基础。训练场地方面:在调查中发现,独立使用室内专门场馆的占7.7%,与其他项目共用综合性场馆的占23.1%,非规范场馆,但有地毯和音响设备的占46.2%,无场馆的为23.1%。调查中有69.2%的教练员表示训练场地不能满足日常训练的需要;30.8%表示训练场地刚好能满足日常训练需要(见表1)。训练器材方面:各种训练器材和器械是保证日常训练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训练基础设施方面,如把杆、软垫、地毯等多数单位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训练的需要,而在艺术体操器械方面69.2%的单位表示要求练习者自己购买,只有30.8%的单位表示会由训练单位来提供。表示训练器械、器材不能满足训练需要的占调查总数的30.8%。训练时间方面:训练的时间保障是系统训练的基础,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广州市的少儿艺术体操队都是业余队伍,在训练时间方面很难保障。在调查中很多教练员反映,由于场地、课业、家长支持度等多种因素,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很难保障,训练时间不足是影响小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各单位计划开展训练的时间为:每周训练的次数1次占7.7%;2次占46.2%;3次占38.5%的;4次及以上占7.7%(见表2);每次课的训练时间为1~1.5h的占53.8%;2~2.5h的占38.5%;3h及以上占7.7%,如遇比赛月或寒暑假训练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见表3)。

2.2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项目发展水平分析

艺术体操运动被称为是地毯上的芭蕾,由此可见舞蹈基础尤其是芭蕾基础对于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有深远影响,在儿童少年时期良好的芭蕾基础训练可为运动员在日后的身体姿态、身体技术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仅有23.1%的教练员在训练计划中有安排芭蕾训练或各种风格舞蹈训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练员不会芭蕾基础训练的方法;二是训练时间少,又急于让运动员参加比赛,所以只进行简单的基本功训练,直接进行技术训练。这势必造成小运动员的基本功底子薄弱,艺术表现力难以得到提高。在训练理论方面,有84.6%的教练员表示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来指导训练;有69.2%的教练员凭借自身经验和对艺术体操的认识自我定制体系;有23.1%的教练员表示用体操或技巧运动等相关项目的训练体系指导训练。在训练安排方面,有23.1%的教练员表示安排有多年训练计划或阶段训练计划;有61.5%表示仅有部分训练计划。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缓慢,与项目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全市共有9个区开展了艺术体操训练与培训。广州市艺术体操项目没有专业或半专业队伍,各区的艺术体操队伍均以业余训练开展,启蒙训练年龄多为7岁。(2)我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的训练条件较早前有所提高,但在符合条件场地训练的队伍仍仅为30%。教练员普遍认为训练时间不足是基层业余训练在训练条件方面要克服的最大困难。(3)目前,我市少儿艺术体操项目发展水平比较滞后,训练水平不高直接导致了少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升缓慢,基本功不扎实也影响了她们未来竞技水平的提高。(4)目前,我市乃至全国尚缺少一部关于规范少年儿童开展艺术体操启蒙和基础训练,且实用性强的训练指导书或参考书,致使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3.2建议

篇7

大运会取消这一运动项目之后至今已经近20年,由于中国的艺术体操只有奥运金牌之类的专业竞技一条道,大众化和普及失去了依托和方向,优秀运动员的产生和选拔基础也大大缩小。过去近20年里的艺术体操运动员退役后,本来可以投入到大众化普及型的艺术体操事业中去,成为优秀的艺术体操教学人才,但因无用武之地,十分可惜地流逝了。她们大多都被迫转了行。在这项运动的师资建设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实际导致了作为一个运动项目的普及和发展上的停滞甚至倒退。几十年来,仅靠为参加奥运会之类的纯竞技目的而在中国存在的艺术体操,艺术体操运动员从小就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为金牌而奋斗。退役后,除了少数人能够做教练去带领新的一批少年儿童继续走竞技这个独木桥之外,大多数人都必须从头再来重新选择人生道路。这种残酷的体育发展之路,不幸地也正是艺术体操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与之相应,人们就认为艺术体操运动在体育专业之外的是不存在的,因而在大运会上没有必要设立艺术体操项目。在多年来的国际比赛中,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的成绩却一直起起伏伏,不理想。近几届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以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的成绩也是如此。这种局面的形成虽然原因很多,但大运会不设艺术体操项目,国内缺少艺术体操运动普及和发展的大众基础和拉动力,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关联因素。实际上,从中国许多运动项目的发展经历可知,外来的也是可以有所成就的,甚至可以大有作为。如现已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项目,起源于欧洲而非中国。

2大运会恢复艺术体操项目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大运会恢复艺术体操项目,除了能够大大开拓专业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的职业存续通道,也为她们的职业转型提供了诸多便利。有大运会这面旗帜的引导,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或体育特长生这个形式,可以比较容易将这些退役的运动员吸收到各级中高等院校中来;如果能够成功地使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去职业化”,在高水平运动队为高校“树形象、创牌子、扩名声”的同时,学校也真正为这些退役运动员们着想,为她们提供重新进入社会的职业教育准备,为她们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成功提供职业技能方面的帮助,那么,也就能更好地减少或打消小运动员及其家长在她们未来职业和生活道路方面的担忧,从而激励更多的家庭乐意输送少年选手从事专业训练,扩大专业运动员的选拔基础。中国艺术体操在国际比赛中的成绩也将获得革命性的进步。促进艺术体操在中国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普及艺术体操这个对青年女性塑身美体、培育优雅气质都有着重要作用的项目,大运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大运会尽快恢复艺术体操项目,促使其带动更广泛的普及发展,进而在塑造未来女性风采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和战略性意义。

3大运会恢复艺术体操项目的可行性

篇8

1、跳步要有足够的高度;空中姿态固定并且准确;动作幅度大;结合一个器械熟练性动作。

2、跳步动作的分类:单脚起跳、双脚起跳、跳转类、结环类、交换腿类。

二、跳步技术的基本原理

1、跳步动作为艺术体操竞赛规则中身体动作基本组之首,需要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腿部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并具有对不同跳步动作基本技术知识,技术要领的掌握,是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技术的集中体现。跳跃练习不单单是指跳步本身,而且还包括跳步之前的移动步伐动作,跳步之间的连接所采用的各种步伐在内,在这种跳跃动作练习中这种紧张的肌肉工作状态对心血管,呼吸循环系统技能的储备具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哪一种跳步动作无非是原地起跳,移动中起跳只是能够掌握这两种起跳的基本技术要领和知识再学习其它的跳步动作就会相对比较容易,正所谓:一通百通。

2、原地跳步:无论是双腿、单腿、垂直、转体、结环跳、其技术原理很简单,可以分为下蹲、蹬地、起跳、落地四个基本部分。手臂动作自然的随着下蹲动作下摆并随着起跳动作而向上摆动,原地起跳的动作无论是单一动作还是加舞姿的跳步动作,其技术原理都是相同的。

3、移动跳步:跳步准备阶段,移动步伐(迈步、并步)、上步踏跳和起摆、缓冲;跳步实施阶段,起跳、离地;跳步形成阶段,动作形成、稳定舞姿;跳步完成阶段,落地、缓冲、直立、连接落地、缓冲、直立,是单一跳步落地结束的动作。落地、缓冲、直立、连接是系列动作的方式,是为了更好的与下一个动作的连接,无论是接跳、转、平衡等是极其重要的连接技术组成部分。

三、跳步技术发展需要的几种能力和训练方法

1、弹跳力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基本素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条件,它也影响着运动员完成跳步难度的动作质量,以及掌握跳步动作的类型和难度价值。教练员在进行弹跳力的训练时,首先要了解运动员的脚腕力量、腿部的爆发力、股四头肌力量是否良好,在进行弹跳训练时就更有针对性了。

2、脚腕力量可以采取静力力量和动力力量交叉进行,静力力量的训练一般为双腿起踵或单腿起踵以时间为单位进行;而动力力量的方法更多,可以双腿或单腿向内、向外绕环连续起踵,也可以在起踵的过程中增加小跳交替进行,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负重。还可以持绳进行训练;双摇跳、单摇跳、双折绳吸腿跳、三折绳吸腿跳、过绳移动小跳等等。

3、爆发力的训练可以采取摸墙、纵跳、由高往低跳再次起跳;借助一些辅助练习器械如皮筋绑在腿上,进行快速踢腿练习,或是戴上小沙袋快速踢腿等等。教练员在进行爆发力练习时,应该明确要求,讲清要领,使运动员清楚训练的目的和必须达到的要求,配合教练员进行训练,更好地体现训练效果。进行踢腿练习时,过程要松弛,踢腿到最后必须有加速度提高腿部爆发力。

篇9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的竞技水平,并为提供我国的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这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的发展找出正确的努力方向,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竞技水平在奥运会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竞技水平

艺术体操是一项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女子特有的运动项目,是以舞蹈、技巧、体操、绘画、雕塑等艺术类融为一体,在音乐的伴奏下具有表现难、美项群的体育竞技项目。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是2009年-2012年周期比赛项目之一,从相关查阅的资料和文献来看,带操是我国个人项目中实力最弱的项目,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并且我国专家对个人项目带操的研究可谓是寥寥无几。为此,本文以2010年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项目带操前三名运动员和我国参赛的三名运动员的带操成套动作比赛录像为依据,对中外优秀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竞技水平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促进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成套动作中,选择的难度动作数量差异不明显,说明国内外教练员对新规则中关于难度动作数量的要求已经有了非常透彻的理解。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分布的位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我国在第三阶段中选取的难度数量偏少、难度价值偏低,说明我国运动员体能的发展不是很理想,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成套的前2/3,难度动作的均衡性略显不足。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成套动作中比较分析可知,造成我国运动员跳步完成分较低以及落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原因是完成跳步难度动作时幅度不够、落地重以及空中姿态欠缺等因素。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成套动作中,转体难度动作完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转体度数不足、幅度小、出现偷转和姿态不固定等因素,因此应该注重在转体过程中的身体控制能力,只有在转体方面的技术得到相应提升,才能够使个人带操的整体完成情况得到提高,拉近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

中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所结合的器械基本技术完成情况,我国运动员不甚理想,与国外运动员存在明显的差距。映射出我国运动员器械的熟练性不够、器械的使用简单、缺乏新意、器械的使用不能体现艺术性等。

二、提升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竞技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身体基本功训练 ,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

在中外优秀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我国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不好,基本功不扎实,因此我们的教练员在进行动作编排时,不得不照顾运动员的实际水平,而与新规则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有所偏差,不能全面地创编各种价值水平的难度类型,只能编排我国运动员比较擅长的难度。因此,对我国个人项目运动员来说,加强基本功训练是迫在眉睫的事。乌克兰艺体专家也曾指出:“中国艺术体操目前缺少的,是讲究的、规范的训练。”如果我国运动员基础训练不抓紧,基本功不提高,我们就不能适应新规则的发展趋势,不能在日日新月异的竞争中取胜,更不可能走在国际艺术体操的前列。运动员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是新规则下取得优异成绩的坚实基础和保障,我们必须加强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完成不同价值水平的难度,特别是一些高难动作,而尽快脱离现在这种单个动作分值不高,且动作单一、缺少多样性和复杂化的局面。以培养我国运动员扎实、良好的基本功,为后期的训练和提高打下基础。

(二)加强器械基本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器械技术水平

器械技术动作运用的多样化、复杂化、有效合理化是现代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2009版规则强调身体动作和器械技术的完美结合,器械动作与身体难度的结合是艺术体操价值的集中体现规则规定若身体难度没有与器械技术相结合,该身体难度将判为无效。高难度的动作结合熟练的器械技术,无疑会给整套动作增加了观赏性和艺术感,大大提高了器械的基本技术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技术价值与艺术价值,而我国运动员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研究发现,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器械变化多,抛接也多,而且动作惊险性较高,一套动作往往可高达十几个抛接难度,其熟练性和惊险性加分多。而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器械动作的数量、类型、使用方法却远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身体动作和器械技术的结合形式单调,器械动作变化少,空间利用不够合理,路线变化与移动的形式上不够多样灵活,难度过程中普遍采用简单的器械动作,器械出手缺乏惊险性,缺乏抛、接方式的创新,器械在手中滞留的时间较长,左右手完成器械技术动作的能力也显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的整体水平,必须对我国运动员的带操器械技术动作的训练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难度完成的过程中训练其器械技术,要重视训练我国运动员用身体其他部位运用器械的训练,增强身体其他部位运用器械的能力,狠抓器械技术熟练性,注重器械多样化运用,注意身体动作与器械技术的结合,提高器械和身体配合的连贯和准确性,这些是提高我国运动员器械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

(三)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机能水平

在中外优秀运动员个人项目带操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乌克兰运动员在带操成套中,用一个1.0级别的高难度结束该套动作的所有难度动作,将成套动作再次推向,也展示了其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极好的身体机能,而我国运动员的最后难度仅仅选用了0.3的难度级别,相比之下,差之甚远。不同价值难度动作在成套中的分布反映出运动员专项能力的高低、身体素质的好坏等身体机能状况,乌克兰运动员能将难度动作一直稳定在较高的分值区域,充分显示出该运动员具有极好的身体机能(体能等)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而我国运动员的难度价值曲线差强人意,既反映出我国运动员成套编排的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也暴露出我国运动员体能不足这一问题,当连续完成较高难度时,身体机能不能够支持其较好的完成。

因此,在今后的艺术体操项目运动训练中,除了要求运动员掌握各种技术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即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只有当运动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时,机体才能够承受和处于最佳应激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使运动员适应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不断地提高其竞技运动水平,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的竞技能力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四)加强成套动作编排的创新性

09年版规则引导艺术体操朝着高度艺术化方向发展。我国艺术体操一度在艺术表现方面仍薄弱,艺术修养与欧美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套优秀的成套作品,合理巧妙的编排,是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而编排与设计往往需要教练员运动员对项目的理解以及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议我国艺术体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动作编排方面加强艺术表现性,同时对于动作的创新方面勇于尝试和开发,在训练中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练习,以促进我国艺术体操在动作编排与设计方面的整体提高。鉴于带操进入新的奥运周期和我国艺术体操艺术价值的弱势,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深刻领会规则精神,狠抓音乐和基本编排,充分发挥我国运动员灵巧性、风格化的特色点,在编排中突出我国特有文化的特色,争取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展现出具有浓郁“中国风”的编排特点,赢得编排高峰,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大众艺术体操;普及;发展

前言

艺术体操运动是一项符合女子生理心理特点的优美、典雅的运动。这项运动既能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的各项素质,又能培养人的表现力及高雅的气质、风度。因此,这项运动的普及开展,不仅有助于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宏伟目标,而且可以给社会的文化生活增添美的旋律和艳丽的色彩。

一、大众艺术体操概述及其发展的重要性

1.大众艺术体操发展概况

艺术体操在我国还是一个较年轻的运动项目。自1954年底由苏联专家在中央体育学院(即北京体育学院前身)开设了艺术体操培训班后,艺术体操在我国得到了发展。上海、武汉、沈阳、成都、西安等几所体育学院也相继开设了艺术体操课程,使大众艺术体操在各高校首先普及起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断了二十年之久后的1978年开始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的第二次快速发展。我国为了参加1981年的第十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举行了全国艺术体操选拔赛,参加选拔的有来自江苏、上海、天津、成都、武汉、西安、北京体院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的运动员共七十多人,参加的地域之广说明当时艺术体操已普及全国很多地区。1982年北京举办的我国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队302名运动员参加了艺术体操项目的比赛,还有7个地区的32名运动员参加了测验,参加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更进一步证明了大众艺术体操在我国各地的普及程度。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上也涌现出了十几个省的集体队伍和大批优秀个人,优秀运动员的出现对竞技艺术体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90年代初期,借80年代的东风,大众艺术体操还能够普及开展。到1994年在上海铁道学院举行的第三届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中参加艺术体操比赛的只有三个学院。

2.大众艺术体操普及的重要性

(1)增进身心健康,使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艺术体操是以多种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的,大众艺术体操则要求更多的练习者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锻炼,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发展。“美”是艺术体操的生命,通过身体丰富多彩的动作和节奏变化给人以健与美的享受;“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不但能陶冶人的心灵更能激发练习者的情感,增强节奏感以及表现力;“器械”是练习者肢体的延长,优美的身体姿态加上各具风格的器械会使这项运动更具吸引力,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由于每种器械有不同的特性,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器械进行练习,例如:火棒可以提高练习者的灵敏素质协调能力,绳可以增强弹跳力。这样既避免了徒手练习的枯燥,又活跃了练习的气氛,使练习者的素质在欢快的练习过程中得以提高,这是其它运动项目不能代替的。学习艺术体操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应具有积极、专注、精细、顽强、刻苦、创新的精神,练习的同时能够磨练性格;使练习者逐步形成秀丽、典雅、热情、果断、刚柔相济的完美性格;使思想活跃、头脑聪慧,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艺术体操还能够培养练习者的集体观念和集体配合的能力,培养练习者互帮互学的思想品德。

(2)对竞技艺术体操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竞技艺术体操既要拥有芭蕾舞的优美身体姿态,又要具备竞技体操的高难度,同时又要使自身的动作与器械的特性完美结合,还要和极富个性的音乐融为一体。这些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是一项长周期的运动项目,前期的选材及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大众艺术体操的普及开展可以使参加者(尤其是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学生)各项素质得以培养、提高,使她们在该项运动中显露才华从而为选拔优秀的竞技艺术体操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我国赶超世界艺术体操先进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影响大众艺术体操普及开展的原因剖析

1.人才的匮乏

由于我国这项运动起步较晚,培养的人才与国外艺术体操强国来比相对较少。资料显示,经1992年调查,我国只有36位专职艺术体操教练和38位业余体校教练,近年来受市场经济浪潮冲击有的教练改行搞起了时装模特,有的教练改行教起了健美操,使原本就严重匮乏的师资队伍又削减了一部分!那么大众艺术体操的发展又靠谁来承担呢?最直接的就是靠各高校的教育。今年通过笔者对本省5所大学的毕业生调查得知,其中有1所大学现已不开艺术体操课程,有4所大学把艺术体操改成了健美操课,艺术体操成了介绍性内容一带而过,均以健美操为其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走访一些专家得知其它省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培养人才的主要环节出现了问题,大众艺术体操的普及开展更谈何容易!

2.与竞技艺术体操概念的混淆

首先,我们必须分清大众艺术体操与竞技艺术体操的概念。大众艺术体操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为前提,以使参加者学会用艺术体操的方法来健身,从而受益一生为目的。竞技艺术体操则是以高难度技巧、独特新颖的创新编排,优美熟练的动作以及协调一致的具有较强个性的音乐配合来创造最好的成绩,获得比赛的优胜。

其次,我们必须清楚竞技艺术体操的高难度也是建立在其身体姿态、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心理素质、表现力、动作技术难度基础上的,除了动作技术外,前面五点还都是可以通过大众艺术体操的普及开展得以培养、提高的。因此,竞技艺术体操的高难度要求,不应成为大众艺术体操普及开展的包袱。

3.经费、器材的缺乏

由于艺术体操的器械较贵,很多学校由于经费有限,使这项运动很难在中小学里开展。

三、今后大众艺术体操普及与发展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例: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或组织专家到各高校做学术报告等。使人们对大众艺术体操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把它真正作为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运动,积极投身于这项运动的锻炼中。

2.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大众艺术体操开展的关键,各高校又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因此一定要把各高校的普及教育放在首位。我们应该多举行不同层次难度的艺术体操培训班、交流会,使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起来,互相交流经验,以图共同发展。

3.设置比赛项目

在全国进行竞技艺术体操比赛的同时可设大众组,在大众艺术体操比赛规则指导下进行比赛,借鉴日本目前举行的“萨可多”健美操比赛,使人人经过练习后都可以参赛,以此来推动大众艺术体操的普及与发展。

4.拓宽运用范围

除了将其运用于体育课教学、业余练习、比赛之外,还可将其运用于大型团体操的编排中。各种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对全国人民来说极具吸引力,若能将其运用其中也会对大众艺术体操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姚明焰 .国际艺术体操创新动作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 [J].体育科学 ,2002,5:56-57.

[2]黄玲 .关于艺术体操运动员早期选材的遗传基础 [J]].北京体育学报 ,2002,3:23-25.

[3]杨晓玲 .中国艺术体操研究现状及进展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3:46-48.

[4]孙怀玉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比赛评选 [J].体育科技信息 ,1995,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