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字范文
时间:2023-04-11 03:1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在Word 2003中插入艺术字,进入“插入图片艺术字”(也可以直接点击左下角的“艺术字”快捷图标),在艺术字列表框中选择一种样式(第一种样式是空心的,更便于颜色填充),输入文字,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艺术字就诞生了。
好了,在“拆分”艺术字之前,先把隐藏的工具调出来。进入“工具自定义”,在“命令”选项卡的“类别”中找到“绘图”,在右侧的“命令”中找到“分解图片”(见图1),用鼠标拖放到工具栏上。
图1
拆分工作正式开始。复制这个艺术字,选择“编辑选择性粘贴”,在窗口中选择“图片(Windows图元文件)”,确定。再选中这个字,单击刚才添加到工具栏上的“分解图片”按钮,艺术字被分解后会在页面的最左上角上显示出来,所有笔画周围出现了许多小点(见图2)。
右击这些点组成的一个个“零件”,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可以调整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尺寸、缩放、透明度、线条和填充颜色等等,非常方便。完成后,全选部件,右键点击“组合组合”命令,将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就大功告成了。
如果你有足够的创意,可以用一些小图形来代替部分笔划,制作有趣的图文LOGO,比如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演绎一下!
图2
小提示
“艺术字”自带的工具栏也有一些不错的用途,比如横竖转换、对齐、调整字间距等等,可以好好利用。
在Word 2007中,实现方法相似。调用“分解图片”工具时,需要点击“Office按钮”,点击“Word选项”按钮,在左侧的列表中点击“自定义”项目,在右侧的“从下列位置选择命令”中选择“不在功能区的命令”,然后在下方的命令列表中找到“分解图片”命令,选中,点击“添加”按钮,添加到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确定,窗口左上角的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就能找到“分解图片”按钮的身影(见图3)。
篇2
苹果手机字体改艺术字体设置方式为:设置,通用,辅助功能(倒数第三项),大文本(第三项)。
具体方法:
1、打开iFunbox。
2、在iFunbox中依次打开路径:/System/Library/Fonts/Cache。在Cashe文件夹中,可以看到有很多文件,只要找出以下四个文件即可:STHeiti-Light和STHeiti-Medium对应的是中文字体,HelveticaNeue(有可能是_H_HelveticaNeue)。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树根字;艺术品;艺术字;制作技术;收藏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2-0023-02
树根艺术品在近十年以后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其作品都有着石破天惊的格局,有着含蓄微妙传神的手段并有着画龙点睛的提名,不管神态、形态、韵律,都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一根平凡的树根,在艺术家那灵巧的手中就可被雕刻成百鸟朝凤,龙舞麟腾,气势恢宏的根雕艺术。一件树根艺术品是一名艺术者灵魂的体现,而慢慢树根艺术品已从雕刻花、鸟、虫、鱼发展到树根艺术字。众所周知,中国的书法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根艺术字是艺术者们在废树腐根上创造雕刻出中国文化之大成的书法艺术字体,这不仅需要艺术者有一定的根雕工艺,并需要慧眼识材以及精湛的书法技艺个深厚的文化底蕴。吴静鹏首次将书法融入树根艺术中,开创了中国树根字艺术的先河,他有多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根书作品,已成为国家的瑰宝,在2009年10月,国际中华艺术家协会、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联合授予吴静鹏“文化艺术最高荣誉金奖”和“共和国杰出功勋文化艺术家”荣誉称号。树根可以被做成盆景,被做成雕塑,当然也可以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书法韵味的汉子。树根字到底是怎样的制作过程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
一、树根字的制作材料
树根字的制作原理和我们所了解的根雕很相似,首先就是材料的选择,也就是树根。千万年以来,平凡的树根都被人们当做废物燃料,它们把最后的光热和燃烧过后的残渣剩灰被当做肥料使用,统统献给了伟大的人类进而推动了历史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思想的进步,聪明的艺术家们,为无故被屈烧的树根原料感到惋惜,他们开始用自己灵巧双手将这些自然美的树根雕刻成一个个具有纪念和艺术收藏的艺术品。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辽阔,可以深入到大自然挖掘,收集、整理各类大大小小的树根,用于树根艺术字加工的木质最好选用一些比较松软的,方便的雕刻加工。在选择根材的时候,要求艺术者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挖掘的过程中可以挑选最符合自己要求的树根,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树根的自然性,后期加工也不需要去掉多余的枝杈。除了准备树根材料之外,还需要一些辅助的材料比如水胶、乳胶、木胶、石蜡、漆(清漆、生漆),如果需要着色的话,还要有所需的颜色颜料。
二、树根字的制作工具
制作树根字艺术品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准备雕刻的工具,如木锉、砂纸、木工刀、手锯、木钻、木锤、凿子、刨子、毛刷、棉沙,绳子。还有一些特殊处理的如火烤,蒸煮,防虫处理等。
三、树根字的制作工艺流程
树根字的制作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善下面就需要进行具体的操作。
1.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进行制作的文子字稿,最好是选择草书字体,草书字体的笔画动势较符合根的特征,相对美观。
2.将选择好的字体先描绘在事先准备好的有色地板上面,然后根据字体的笔画大小和形状选着相对应的树根条。
3.选择好一个字的所有笔画全部用到的树根条之后,需要对这些树根条进行仔细去皮。去皮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浸泡去皮法,是将树根浸泡在容器当中,可以选择一块重物压住树根使其充分浸泡,浸泡的时间根据树根跟皮的厚薄决定,一般10-15天为宜,期间多观察浸泡情况,等到树根表层腐烂后用小榔头轻敲表面就可自然脱落,这种去皮方法不损坏木质纹理,浸泡的树根也可等晒干后自动起皮,然后用刀轻轻敲起,外层表皮就会自然剥离,不过一般这个方法使用表皮比较厚的树根。另外一种是刀具切削法,主要是等木质干了之后用刀具轻轻削去表面的皮层,但速度较慢,而且容易损坏木质纹理。
4.树根的干燥是对树根进行修整和打磨的必做项。树根的干燥是个阴干,不宜在太阳下暴晒,否则树根开裂就会影响质量,如果想要根艺达到古铜色,可进行草木微醺法处理。
5.树根去皮打磨过后,就把想要实现挑选好的树根条的粘贴面用木工刀一个一个仔细地削成平整面,方便后面黏贴。
6.将修整好的树根条初步摆放成字体的原稿,接下来就仔细察看树根条在各接口处的面,是否平整光滑无痕;树根条的粗细大小是否和原稿字体的笔画一样。检查调整好树根条之后就可以在平整的粘贴面上均匀涂上木胶,并在底稿相对应的笔画上进行粘贴,切记木胶要均匀,不可多涂。
7.待底稿上的木胶干后,用刷子刷一遍清漆,可以提亮和保护木质,等清漆干燥之后就可以看到作品表面尽显光泽而且木质的纹路也清晰可见,真是一种不同的美的享受。依次将其他文字按照此流程操作完成后,再装上画框,一幅让人叹为观止立体感特别强的树根字艺术品就完成了。
四、结语
树根字的艺术创作,利用天然大自然树根所形成的各种形态进而创作和加工。树根的形态主要包括疤痕、弯曲、凹凸、漏透等等。树根字艺术他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思路和独特的造型。首先表现的是自然性,树根字的制作材料、创作素材是从大自然中挖掘的天然树根,每一个树根都有自己独特的造型,不同于油画的画布和国画的宣纸,不是在纸上或布上,而是在利用实物表现夸张、变形和朦胧的树根字天然特征。其次是它的的独特性。为什么说它独特呢?是因为任何一个树根在这个世界上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年轮,根据年轮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纹理和疤痕,形状也就表现的不一样,各具特色。鉴于树根的这些特性,艺术家人就疯狂热爱树根,将他做成盆景,雕塑,然而在1987年的国庆,在浙江慈溪县青少年宫展览大厅向人们展出了40多件特殊的书法作品,不是在宣纸上用毛笔抒写,是用形态各异的树根巧妙结合,被固定在木板上,从个 人完整的展现字体形态,这是我们首次看到树根造型和书法艺术字的完美结合,为人们展现一种天然的书法。首次进行树根字艺术创作的作者是龚孟俊,书法较好,偶然的机会,他迷上树根造字,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汉字与天然的树根相结合,造出更具书法韵味的汉字。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艺术者们对树根字的艺术创作热情,在2010年,中国根艺书法名家吴静鹏将书法融入树根艺术,制作了多幅引人瞩目、叹为观止的树根字艺术品。吴静鹏于1993年开始学习根艺书法,由于他的投入,让他获得了苦尽甘来的成就和荣誉。其中作品《长寿》在1997年获得了中国根艺博览会金奖,他的无断根和无接根的根艺造型难度很大,更有一根一字、一根多字。在众多的佳作中,有一件用2000多年的古樟树根创作,这幅‘福’高度和宽度超过了2500厘米,书法字形用的是草书,大’福’里面有小’福’,福中有福,,这幅‘福’字看上去气势恢宏,刚劲雄健,这也是吴静鹏特别情有独钟的一幅作品。
虽然树根字艺术与划时代的发明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不能妄夸海口。但是,树根字的出现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勇于创造的勇气。勇于将中国独特的书法汉字与天然的树根相结合,展现不一样的书法汉字形态。在现在科技的时代,人们会选择彩色摄影、雕刻、绘画、立体声电影、电视等造型艺术,抒写各种造型艺术的汉子甚至可以在计算机上完美呈现。这种原始风味的树根字艺术为什么还会得到人们的欣赏与追捧呢?这只能够体现人类对物质文明的更高追求,对美的的追求与享受永远不会疲倦。通过彩、电视、相机所展现的超级现实主义的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在的审美情趣,需要不断创造更美的事物,满足人们的美的追求。树根字艺术品的美丽,源自于大自然,然而又不完全是天然的,人为将收集来的天然树根加进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人为艺术创作,因异成异,形态各异,以抽象的想法领会树根字艺术美的一面。树根原始形态和色彩就给人一种稚拙、质朴、浑凝的感觉。虽然经过人为加工创作,但并没失去自然的神韵,别有一番韵味,别具美质,更多的展现出一种洒脱、一种朦胧、一种变形和抽象的美,大大增加了树根字艺术的想象,从而化短为长,点铁成金。我们所欣赏的历史艺术杰作,不仅是历史的时间的距离感给我们以神圣感,而是这件艺术品本身的魅力和价值,不管经历多少岁月,它都拥有青春的力量。树根字艺术品是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树根字艺术会被更多人所牢记。
树根字艺术的创作需要具备美术、美学、诗歌等方面的素养。树根字艺术可以不仅可作为观赏登上大雅之堂,而且在艺术史上也会有自己的位置。树根字艺术的创作并不只限于少数专业文艺工作者,只要是喜爱树根字艺术,不影响主业和学习,也是可以进行个人创作,发挥业余才智,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刘海粟.浅谈树根艺术.中国花卉盆景,1986(12).
杜从国.树根书法艺术字制作技术.农村新技术,2007(02).
篇4
关键词:书法艺术字体设计教学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字体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遗憾的是,在当今大多数设计院系的字体设计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美术字的基本结构和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装饰性字体设计,缺少对汉字结构和风格特征更深层次的探索。笔者认为,书法艺术所蕴含的审美特征,是字体设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和研究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蕴含的时代特征,让学生感知到我国不同时代书法艺术所具备的审美特征,才能对现代字体设计(特别是汉字字体设计)的审美特征有所把握,才能设计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审美取向的字体。
一、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人类彼此交流的视觉语言,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中国的文字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书法艺术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字体设计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从概念上看,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字体设计则是通过对字体结构和文字意义的理解,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使学生掌握文字的书写规律及韵律美感,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和书写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中。直观地理解,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书者的主观感受,字体设计则是注重外在形式美的同时,强调其实用功能。
在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而各种内在美的艺术形式,都能为现代设计所用。当我们用一种“敬鬼神,畏天命”的态度开始书写甲骨文时,书法之美便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刀刻所产生的挺劲朴拙的图形化文字,殷商巫术礼仪文化的时代风貌充分地得以展现。当文字发展到金文时期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艺术品,强化对形式美的追求,从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秦灭六国后,以李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以秦文字为标准的基础上,整理出书写更加简单的小篆,成为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小篆线条挺劲圆润,且富有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将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以上三种字体古朴典雅,都有很强的装饰和图形化色彩,但在识别性上都很弱,在现代设计中,很难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使用。但很强的图形化特征,却可以作为其他文字的有益补充,去表现那类历史沉厚的设计课题。
隶书产生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因为小篆结构的繁琐,笔画减少、化圆为方、书写速度加快的隶书便应运而生。隶书古朴厚重且便于识别,在现代设计中非常适宜于传统题材的表现。楷书始于西汉,魏晋盛行,盛于唐代;行书兴于东汉,是最为实用的字体;草书得名于草稿,从章草开始,唐展到一个高峰时期,至此不再有新书体出现。楷书、行书的定性化字形呈长方形,为现代美术字(印刷字)之基础,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使用。草书线条优美、灵动顺畅,有很强的韵律感,虽然识别性不强,但在现代设计中仍可以作为图形化语言使用。
综上所述,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过去的时代,当某种书体为官方所认可时,便成为该时代时尚的、实用的字体,书法家也自然就成了该时代的字体设计师了。
二、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到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
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如何将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感融入其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1.理论讲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字即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认识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取向。随着学生认知及思维的拓宽,教师便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强化这种概念。如:教师可以在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及发展规律的同时,对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些字体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去认识时代审美风尚和实用要求的制约对书体形式的催生作用,从而能够启发和明晰对字体设计原质及方法的认知。
2.原型解析。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有设计风格特点的书法(特别是传统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练习,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感性地对字体结构及点画特征进行摹习,激发灵感,去发现、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新的字体形式。由于其目的不是去写好、掌握某一名帖,因此对于字帖的选择,临习的方法与时间的安排,都应当与传统的临摹有所区别。如:字帖不一定强求名帖,只要是风格特征明显,具有个性,甚至是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由于其自身具有形式的倾向性和可生发性,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研究的资源;另外,一些非主流的书家,其独特的字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审美,或许伤于乖张,但倒不失为字体设计中具有启发性的素材;再者,周期要短,原因在于我们不追求技巧上的熟练,而重点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解析;临习的手段与方法上,形似并非首要的追求,可更多地强调感受,强化对形态特征的夸张,主动把握内在组合及符号化局部点画的规律。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对于审美特征的把握、梳理,当然,从审美特征角度的运化、升华,需要更深层的文化审美的底蕴,但这正是从传统艺术角度进行探索的原动力与目的所在,自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案例分析。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字体设计典型案例,做专题讲解,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直接借鉴传统书法形态而进行的单纯的字体设计案例;第二,以书法的形态特色、审美风格为基础而展开的设计应用,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经典的例子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视觉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第三,可以尝试从日本的字体设计中汲取营养。日本也是一个东方国家,日本文字又是从汉字中分离而来,其文字设计就是在鲜明的现代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个性独具的东方文化元素,在审美取向上,是东西方结合的很好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在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再可以安排学生各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结合书法艺术和现代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设计。
4.综合实践。有了以上的基础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某些主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适合用传统元素去表现的实践性课题,结合主题,让学生去完成字体设计部分。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在字体设计中的实用性、艺术性及时代性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丰富字体设计的内涵,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自然会做到融会贯通。
结语
通过历代书体的风格剖析,不难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审美取向对字体风格的影响,这也和当代文字设计的要求相吻合,所以对书法艺术风格的研究,也是研究字体设计风格规律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汲取传统书法中民族审美的营养,一方面体会时代风格的变迁,必然能够设计出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审美取向的优秀字体设计作品。因此,在字体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去了解我国文字发展的历史,了解传统书法的审美特色与风格演变,对于学生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萧元.中国书法五千年[M].东方出版社,2006.
[2]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篇5
同时,数字艺术设计强烈地;中击了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近年来,作为探索和实验,很多学校在不同学历的层次上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动画”、“多媒体艺术设计”、“数字艺术”等专业,数字艺术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艺术能力)和科学技术能力,否则在制作场景、模型或特技时,很难设计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作品。
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物体的造型是设计的“骨架”,造型是三维设计的第一步,好的造型是一幅作品成功的首要条件,而造型艺术的创作体现在三维设计的建模的过程,因而,因而绘画中的造型艺术在三维设计的教学中具有很深的教学意义。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本文以三维软件(Maya)为例,探讨造型艺术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的教学意义。
造型艺术和数字三维艺术的特性平衡
三维设计的建模主要是训练三维空间的感知能力,造型艺术的特点在于视觉的直接性与思维的普通性的结合,绘画是视觉的艺术,同时视觉的感官也是三维设计中的造型艺术的重要前提。这里讲的三维艺术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但是它的总流水线可总结为;建模、动画角色、材质纹理、灯光和摄影机、效果、渲染和合成,可以看出一套工作方案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绘画中的造型艺术的相关知识贯穿于流水线的每一个部分,掌握艺术技巧和技术技巧的平衡是十分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根本上讲,设计者必须具备两个能力: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拓宽绘画和艺术欣赏力可提高设计思想能力,而电脑能力又可激发设计者的灵感创新能力,二者的平衡即可完成更完美的艺术作品。三维设计的特性是对真实世界的“仿真”,这里所说的“仿真”是仿佛真实其实不存在,是“矛盾的存在”,这就是三维设计的特性,这种似真非真的设计可以让人体验三维作品的设计价值,大家都看过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软钟》,作品中软绵绵的钟表是软与硬的矛盾的表现,充分体现的达利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让人看了留恋往返。
造型艺术在三维数字艺术设计中的教学意义
从教学意义上讲,引进计算机技术其实是艺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三维设计实质上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对艺术设计教育有着很深刻的意义。造型艺术是形象的科学,绘画艺术中的造型设计是一种使用色彩、线条、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明暗、造型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二维)空间中创造能够表现作者追求的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
然而,电脑毕竟不是人脑,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与触摸感、线条、色彩的运作所产生的直接性、随机性、亲和感以及绘画动作的速度、节奏感带来的愉快是电脑所不能给与的。因此,造型艺术中的基础绘画技能及艺术欣赏力在三维设计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1、造型能力的培养
Maya软件利用数学理论中的点、线、面来完成角色的三维模型,角色模型制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设计者如何把握角色的造型特点,即“角色”的“基本型”的捕捉,这种基本型的捕捉能力主要来自于基础绘画中素描、速写技能中造型能力的培养,即在完成素描作品时,画面的比例、动势和体积的关系合理协调,如果说素描是用手中的画笔通过线条来描绘作品的三度空间的效果,那么Maya软件就利用计算机通过点、线、面来塑造角色的。如图1所示,是一部三维动画作品,这个老人的形象非常的有趣,很吸引人,他的形象是在人体的生理结构的基础进行变化,变形虽然大胆夸张,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形是根据老人的基本生理结构而变化的。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的造型设计能力。
在人头部建模的教学中,人的头部的颚骨、颧骨、下颌骨和颅顶后脑勺这些骨点面片相互组合而构成,在制作中,角色人物的“五官”比例、头部面部的分布直接影响角色模型的静态艺术效果和以后制作动画的布局,另外人种的不同也直接影响到人物面部五官的比例。另外欧洲人与亚洲人的骨骼分布是有区别的,如欧洲人眉骨、鼻骨、颧骨等骨骼结构的分布与亚洲人的头部结构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过程中应让学生注意这些部分块面的调整,让面部曲线分布合理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一个好的角色设计必须有好的绘画基础才能完成。
2、造型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单纯的讲解软件的使用,那么对学生的艺术创作是毫无意义的。首先让学生学习使用软件的基本方法,然后制作角色模型,制作模型的前提是要求学生熟悉角色的生理结构,一个角色形象可能很夸张,但这种夸张必须建立在对角色准确把握其生理结构上,这样设计的角色造型才能生动,打动观看者。
教学时,学生开始不太理解人头部的块面分布,后来将素描教学中的造型知识用于三维设计的教学中,学生理解两门学科的关联性,并利用这个特性完成自己设计角色的造型,同时在创作中将造型艺术的感性的知识灵活的运用于电脑,这样的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能够三维艺术创作的乐趣。
3、手绘图能力在数字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虽然可以在屏幕上精确地表示形体的点、线、面,但它不能完成作品构思设计阶段的设计思维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也不符合设计阶段的设计表达,无法替代创造性思维活动。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因为它即不是纯理论的东西也不是纯技术的东西,它要求受教育者首先要在技术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对象的眼视、手绘(或雕、刻)、心悟的反复训练与感性把握,去逐步体会艺术上的种种道理,而不是象其他理论那样一听就懂,一懂就会。在数字设计教学中对于缺乏想象构思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利用设计手绘稿的训练,即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和开拓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体会设计艺术的深刻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让学生选择设计主题,完成一定数量的手绘初稿,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利用图示的方法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为学生今后完成实际项目打下基础。手绘稿的绘制可使他们将头脑中的形象勾勒得丰满后,进行角色的形象设定、场景设定、色彩稿的制作,然后才可以上机完成三维艺术作品的创作。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手绘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环节中造型能力主要体现在速写的能力训练,速写是绘画中锻炼观察力,熟悉生活,记录形象,积累素材的好方式,也是培养概括取舍,去粗取精,提高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重视速写的训练在三维设计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速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必须的基本功,通过速写可锻炼敏感的观察力,造型的概括力,创作的思维力和艺术的表现力,所以在三维设计的教学中,速写能力应该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学生刚开始设计作品时,并不认同这样的做法,认为手绘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当他们完成一定数量的手绘稿后,才发现许多成熟的作品就是从最初模糊不确定的构思通过手绘修改得来的,从中也体会到速写能力的重要性,这样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造型能力提高过程。
手绘设计稿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空间感的培养也是依赖于速写的造型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学生经过训练可以深刻认识到:造型能力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对作品主题的选择和定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可见,绘画中的造型艺术贯穿于整个三维设计的教学,没有好的造型能力,即使拥有熟练的三维技术也不可能设计出生动的作品。
造型艺术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内容的艺术。塑造形象需要有点、线、面、色彩等因素,如果没有点、线、色块等诸种造型要素,任何形象是无法塑造的。绘画中的素描和速写的训练是造型艺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造型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观念、审美意识、艺术技巧能力,这些能力更是三维艺术设计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要想制作生动的三维作品,必须具有良好的造型能力,可以说造型艺术在三维设计的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篇6
一、“仁”字悟“管理班集体”
仁者,从人,从二。两个人同时存在,容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容许学生质疑我们的答案,体现辩证和民主;仁者爱人,人与人相互关爱,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为仁,克己复礼,体现制度与自律。
二、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创新艺术——克己复礼为仁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自我管理、自我修养、人格魅力,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儒家的仁为我们提供了自我修养的方法,来达到仁这种最高的境界。
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因此如何内修品质外修形象是班主任永无终点的旅程,在路上的我们应该创造出“润物无声的”风景。
风景一:调整心态,给学生一个榜样,班主任心态“阳光”,学生心理也会充满阳光。2007年远离家乡我,被分配到最边缘的河头学校,当我困惑时,要告诉自己:困惑是对已知的挑战,是创造未来的机遇,是接近真理的先导。当我被分配在农村边缘学校的时候,要告诉自己:金子在哪里到能发光,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练人的意志。当别人对教师这职业评头论足时,要告诉自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风景二:积累威信,给学生一个理由。“亲其师,信其道”,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感人,只有真理才能服人,只有真金才能不怕火炼,只有真才实学才能令人叹服;班主任提高威信的两个支点:
1.课堂:要想时针准,秒针走的稳;课堂是主阵地主战场,让我们上的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那是我们的班级管理无形的助推器。
2.教学成绩,家长最关心、领导最关心的、学生最关心的,教学成绩过硬,会形成领导、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支持力,让班主任口碑届届相传。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
风景三:挑战自我,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班主任的魅力在于展现自我,展现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现自己的精神力量,让一个鲜活的“人”展现在学生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孩子们也会看到班主任的缺点以及班主任面对缺点或者不自信的方面的态度。面对自身缺点,班主任需要进行缺点管理,让缺点成为真实,让挑战自我成为自身的名片,进而成为班级每一个同学面对不足的强大动力。普通话不好的我,勇于挑战自己参加各种各样的演讲比赛并成功,和孩子们分享我的故事,让孩子们一股挑战自我的精神动力。
三、班集体制度建设创新艺术——立字二人为仁
创建班规不仅要考虑班规的针对性、全面性、实用性,更要注重体现师生的民主平等、科学发展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到班规、制度是体验幸福的守护神而非限制,是追求幸福的自身需求而非外在压迫,是提升幸福的翅膀而非枷锁。
(一)民主——三方商量出来的“班规”
“幸福家园”的21条班规是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商量出来的,商量班规的过程,就是学生、学校和家庭增进理解和达成共识的过程,学生在商量中产生主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家长在商量过程了解班规、支持班主任规范学生行为,形成教育的合力,让规范具有很强生命力和执行力。
(二)平等——既约束学生也作用于老师
班规是一个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然应该遵守班规,这体现了师生人格的平等,这种平等能极大的提高班规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无形的增强班规的执行力;21条“幸福家园”的班规,班主任必须严格遵守,在要求学生不迟到的同时,班主任必须不迟到,如果违反班规,班主任同样受罚,体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三)科学——正思维的阳光引导
传统的班规基本都是采用禁令式、恐吓式、戒条式的语言,这种班规会使学生们产生压抑、烦躁的心理,进而引发学生抵触心理,使学生产生孤独感、无意义感、彷徨感、焦虑感。而我采用的是正思维的阳光引导,用一种积极的、面向目标的、力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世界观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们感觉家规是阳光的、是温暖的、是他们的守护神,进而自觉遵守班级规范。让孩子表达友好、热情,减少和别人的冲突,自然而然的减少打架、骂人等违规现象的发生,为以后成为新时代“四有”公民奠定基础。
(四)发展——以“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是教师的两大任务;学生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也是学会做人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育人为先显得格外重要;班规教育是教育学生做人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幸福家园”创建班规时,始终以“每个孩子终身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学校、家庭、社会的各项要求人格化、情感化;如家规第11条:“对于布置家庭作业不准抱怨、发牢骚”,意在培养学生不抱怨的品质、承受挫折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育活动理念及实践创新——仁者爱人
孔子告诉弟子,爱人就是仁;“教书育人,育人是根本,如何教育孩子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是育人的终结目标。
(一)爱自己活动理念及实践创新
理念一:帮助学生把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做成功,让他们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实例一:班上曾有个男生,举止怪异,口齿不清,非常内向,有一次考试,由于紧张,这个学生竟然“大小便”失禁,他陷入了极大的恐慌,这时我赶过去,把他带到卫生间,帮他擦洗掉污秽,把自己的衣服给他换上。我想用什么样的办法能够帮助他战胜自己呢?我说你告诉你一个任务:3周后咱班国旗下演讲。他的眼神告诉我“不敢相信”,在我的鼓励下答应了。随后,我就和他做好计划,三天给我演讲稿,反复修改,修改到第5稿的时候,我发现他对自己的文章很有信心了。第二周,我一字一句的教他读,由口齿不清到吐字清晰整整用了一周。我知道最难的是站在500多人面前演讲,为了减轻他的紧张,我让他在班里同学面前讲,带他去楼道讲、去操场讲、去演讲台讲……最后那天,他自信的流利的脱稿演讲,赢得了全校老师对他的刮目相看。他对自己感到了惊讶,这就是以后他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动力,也是他爱自己的源泉!
理念二:创设帮助他人情景,让孩子在别人的眼里看到自己,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
实例二:为了让孩子们看见自己的力量,我开展了“我能为班级做点什么”主题活动,有学生为班级装饰设计、有同学把家里唯一的花“偷来”教室,有同学专门为别人讲题……于是,班级“小劳模”、“百家讲坛”、“金部部长”“毛氏数学大讲坛”“小诗人”等不断涌现,当他们帮助别人时,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也提升了自己。
理念三:身体第一,让学生学会在体育活动中感受自己的美、力量、品质。
健康的身体是往往在班级管理中被忽视,然而,健康之精神寄于健康的身体。青少年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容易导致心理问题。而体育在促进孩子良好心理品质过程中有独特的作用。身体健康的同时,学会坚忍不拔的意志,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遵守规则的品质。
实例三:农村学校的课间操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做操横不平、竖不直,跳跃运动基本不跳,这些现象折射出很多问题,其中就有学校师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缺失,没有意识到体育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进行了《课间操问卷调查》,开主题班会,统一思想。让孩子们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展示自己的魅力。还专门针对孩子们的特长、天赋成立跳绳组、篮球组、短跑健将组、排球铿锵玫瑰组等,让孩子们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同时心理健康。养乎其身,乐乎其心。
(二)爱集体活动理念及实践创新
理念一:班级文化建设重在过程,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感受、认同。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人人是管理者,把班级还给学生,付出才有爱,教师应该努力创造让学生对班集体流汗、流泪的机会;一个学生爱不爱这个班集体,对班集体的感情的深厚,与他们对班集体的付出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在班集体创建过程中,倾注了心血和感情,有美好的记忆和故事,体验自己的价值,爱班级的花朵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绽放。
1.显性文化
在班级门口,首先吸引你的就是我们的“潜能拓展·幸福家园”八个艺术字寄班级特设于孩子心理;六组整齐有序的课桌,体现团队精神;窗台上娇艳欲滴的花草,培养高雅情趣;黑板上方是我们的班训:“学的漂亮、玩的精彩”;后黑板是我们的口号:“让幸福家园因我的存在而感动”。
2.隐性文化
隐性文化即“软文化”,用文化涵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觉到班级生活的幸福;用精神引领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使班级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幸福的精神家园。我们共同协商把《我相信》作为班歌,合唱班歌是每周班会的首要环节。“我是最棒的”是班级文化的内涵。
理念二:班会和班级活动主题和内容的确立不能随意、盲目,必须注意目的性、连续性、系统性。
实例:三年初中生活,我们的班会课、活动课,形成了爱自己小游戏活动、爱集体体验活动、爱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活动,活动的针对性、连续性、系统性有效的提高了育人的效果。如:《心灵晨钟》节目。
(三)爱社会活动理念及实践创新
1.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爱社会主题非课程活动课程化
五、结束语
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自信,只有互相信任没有隔阂,才能师生融洽,融为一体、知己知彼,才能满足彼此的需要,达到爱人的育人境界。
篇7
来到新家的第二天早上,小明很早便起了床,迅速地刷完牙,吃完早饭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将书本都装进我身体里,背起我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我十分享受同小明在一起的时光,他对我很好,我很幸福。
可惜好景不长,我享受了半年的幸福后,便开始承受痛苦。主人原本上学时是不把我放在椅背上的,他怕压坏我。他专门买来一个钩子贴在桌子旁,把我吊在钩子上,这是很舒服的。可是,这可恶的钩子却在一天坏了!我以为主人会再买个钩子来吊我,可事实并非如此。主人看钩子坏了,就干脆把我放在椅背上,舒舒服服地压着我。我忍着痛想起了主人的同桌的书包对我说过的话,它说:“就算你现在有好日子,但这并不代表你以后也有好日子!”我顿时意识到,我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因为主人已经开始不喜欢我了,他只把我当作一个装书的工具了!
事实果然如我所想,主人开始对我不好了。他每天一回家,便将我扔到沙发上,到网络世界里逍遥快活去了。到第二天,他就懒散地把我拽起来,拎着我上学。在这里,我要提一下我一个十分讨厌的
“人物”,它便是主人的那块手表。主人每每在去学校时,看一下它,就立刻提起精神来,加快脚步,奔跑了起来,直到跑到教室的门前才停下来。此时,我已晕个半死了。
最让我痛苦的就是主人拿我当“出气包”。随着主人学的知识的增多,他最怕、最恨的东西?作业,也便自然而然地多了。作业一多,压力也就大了。这压力一大,我挨打的份儿也就多了。有时主人做作业时,他便会两眼无神地望着作业,不知所措。而我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再过一会儿,他那压抑的心便会彻底爆发。他会开始发怒,把我捏住,高高地举起来,对我左一拳,右一拳。他打得可有劲儿了,我被他打得直摇头。最后,他再将我抛到半空中,用脚对准我,使尽平生的力气,狠命一踹,把我踹到墙上。如果没能踢中,我掉在地上了,他便再大力地踩上几脚,然后长长地舒了口气,这才罢手。而我呢,则躺在地上无声地哭泣……
其实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主人竟然不想要我了。我曾多次看到主人向他妈妈请求换书包,只是因为我还不够烂,他妈妈才没答应。昨天,主人又请求换书包,她妈妈看了我一眼,便说:“怎么烂成这样了,算了,明天给你买个新的。”一听这话,主人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而我的心却已跌尽那无底的深渊去了。
篇8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一直认为,技术和艺术并非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技艺”一词早已有之,也说明二者是完全可以融合的。
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时代,技术和艺术这两个似乎外延没有交叉的概念很轻易地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数字艺术。广义的数字艺术可以看作是数字化的艺术,即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的艺术形式。
上世纪60年代,诞生了新媒体艺术,经过漫长的30年时间,新媒体艺术终于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化为数字艺术,与交互媒体、数字影像、虚拟现实等共同筑起了数字艺术的大厦。从卡通动漫、电脑插画、DC摄影、数字音乐、影像处理、电子游戏、三维动画,到平面设计、数字特效、网络游戏、虚拟现实、3D互动,无不是数字艺术的阵地。
时下很受欢迎的安卓应用“魔漫相机”,正是数字艺术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全自动的数字化处理,只需要按一下快门,令人惊喜而又不可预测的漫画像立即诞生,这个漫画不是生硬的数字变换,而是活灵活现的十足的艺术品。原本是手机上的一款App,却让计算机上的类似软件汗颜,以至于大家苦苦寻找“魔漫相机”的计算机版,甚至不惜用安装安卓虚拟机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用摄像头实现魔漫拍照。
曾经很多艺术家都对数字艺术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艺术的核心是灵性,而这种灵性正是来源于人的想象力和创意空间,具有一定的审美高度的欣赏价值,是机器智能不可替代的。的确,机器的创作能力还很不足,像电脑作文、电脑作曲类的作品都让人不敢恭维。但是,在计算机辅助下的艺术创作,却可以发挥令人惊异的能力,让很平常的作品都可以变得光彩夺目,绚丽无比,再结合创作者的灵感和艺术认知高度,一样可以创造出美轮美奂的传世艺术佳作。在CG领域,艺术家的灵感和技术常常能突破笔墨的限制,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工艺品也是一种艺术品。而利用数字技术来创造和生产工艺品,却是手到擒来。如果十字绣算是一种艺术品的话,那么数字油画也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品。它们在前期通过数字化手段生成半成品,后期进行人工操作,虽非创造性作品,却一样让人爱不释手。
数字领域还有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如计算机游戏。最初的益智游戏都是从现实移植到PC中的,然后就诞生了计算机上特有的游戏形式,如俄罗斯方块、黑白棋等,更不用说后来的各种3D游戏了。它们同样是智慧结晶出来的艺术。
光影墙也可算是数字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和处理,将相应的光线投射到建筑物上,利用光线的变幻和物体的质感生成优美的动态画面。
很多的艺术创作过程已经离不开数字技术,如音乐后期处理,电影特技制作等。将技术溶入艺术,是数字艺术的特色,原理与表现,感性与理性,科学与艺术,技术思维与哲学思考,百般杂糅之后,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篇9
压。解释:一撇是厂,一竖是十,一点是一横加一点,合起来是压。
压,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ā或yà。此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小篆。形声字。压(yā)本义是崩坏,引申指堵塞,常用义指从上往下施加重力,后又引申为以权势或强力抑制、逼迫、制服、超越等。压(yà)读去声,“压根儿”,指从来、根本,多用于否定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叠字;秦观;宋词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00-01
叠字,又名“重言”,指的是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在许多的楹联或诗词中,甚至在一些戏曲和小说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见叠字的身影。叠字在诗词中的运用更是历史悠久,给诗词的创作增添了几分魅力。叠字不仅能够增加诗词的音律美,更能加强语言的形象性,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历代的文人大家更是偏爱这种手法,在他们的作品中毫不吝啬地运用叠字,留给后人无数意味深长的佳句。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了,这首词可谓是“叠字运用艺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一朵奇葩”这首词包括题目,共出现了二十对叠字,首句的十四个叠字将此人的无尽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下文又用“垫垫底”与前面相呼应,将李清照那声声的愁绪表露无遗。
叠字的运用发展追溯源头可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风》《雅》《颂》中运用了叠字的诗歌数不胜数,虽然初用歌谣叠韵,但是运用的技法已经相当娴熟了,最典型的当属《关雎》。《诗经》三百零五篇诗作中,运用了叠字的就有两百多篇,可见叠字运用之广泛。到了汉代,《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运用更是比例很大,十九首故事中就有十三首运用了叠字,而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在运用叠字方面更体现古朴自然的特点。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ā6鸲鸷旆圩保纤纤出素手。”(《青青河畔草》)还有《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叠字在古诗中的运用使得古诗的语言更加自然、古朴,却也内涵丰富。唐代出现的近体诗也好用叠字,虽然近体诗在格律上受一定的限制,但是人仍然无法对它视而不见,如白居易的《赋得草原古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还有崔颢的《黄鹤楼》,王昌龄的 《万岁楼》等,也都钟情于叠字。
叠字的运用达到一个顶峰应当是在宋代,随处可见的叠字,使得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更加彰显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前面已经提到几乎关尽后代人之口的《声声慢》,当然宋代如此多杰出的词人创作出来的如此多的杰作中也有许多偏爱叠字的代表作,如长于小令、工于言情的晏几道就十分钟情于叠字。无论豪放或是婉约派词人,都十分喜欢在其词作中运用叠字,如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等。当然,其中被称为“婉约之宗”的秦观,更是运用叠字的高手和能手。当叠字发展至元、明清时期时,它也会出现在一些戏曲或者小说之中,而且叠字在戏曲、小说中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偶然,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如关汉卿的《大德歌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小说的代表则有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
叠字的艺术魅力如此之大,令众多诗人词人为其折服。秦观则是其中能够娴熟运用叠字的大家之一,叠字的运用令其作品更加和婉纯正。其词作中出现的叠字可谓最是繁多。在其运用了叠字的词中,有各个时期的:如早期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有中期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有晚期的《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创作,秦观词中运用叠字的量多特别大。在这些词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题材,或伤春,或悲秋,或怀人,或感叹人生,大部分基调都比较低沉,但也有部分诗词是作者得志时期所作,如《满庭芳》《浣溪纱》。各种各样的题材,都运用了叠字,都写得十分纯正。
秦观词叠字的独特艺术给后世词人留下了宝贵的学习材料。后代词人不断地受到他的影响,直至清代,叠字艺术在诗词中的运用还比较频繁。清代词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的作品中也随处可见叠字的身影。如朱词《高阳台》(桥影流虹)“付诗事事回眸变,纵佳期约得”;《百字令・度居庸关》“瘦马登登愁径滑,何况新霜时候”,“画鼓无声,朱旗卷尽,惟剩萧萧柳”等。陈词《点降唇》(夜宿临虫洌“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而纳兰性德词哀婉顽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如其作《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i”;《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背立盈盈故作羞”,“ 云澹澹,水悠悠”;《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人杳杳,思依依”。由此可见,秦观的词及其词作中叠字的运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
叠字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作家的亲来,是因为叠字本身具有其他普通自此难以比拟的优势,运用到作品中更是意义深刻、作用巨大。我们可以用秦观典型的词为例,分析叠字在诗词中运用的艺术特点及叠字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以秦观《鹊桥仙》为例。首先,叠字运用到词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内心世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古诗十九首》中,就有“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表明距离很近,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和语态都宛然在目。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不用繁育,而是直接用“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无际,牛郎与织女相距之遥。这样一改,感情就更深沉了,突出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迢迢的银河水,似乎永远也无流尽的一天,永远也无消失的一天。下文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道出了爱情的另一番真谛。“多情自古伤离别”固然是人之常情,但秦观的这两句词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的分离和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作者用“朝朝暮暮”代替“朝夕”,这两对叠字的运用更加表明了作者眼中的爱情,使得文章在提升诗词韵律的同时,也加深了词本身的意蕴。虽然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的经典不可能一次次出现,但在秦观的词中,能运用叠字来表达作者细腻地思想感情以及内心世界的词作却不会少,除《鹊桥仙》外,再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是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用语清新自然,色调清浅、意境幽远,含蓄地描绘出一个女子在春阴天气里寂寞哀怨的心情,也借女子之口诉说了自己的伤春之情。其中“漠漠”这一对叠字,因建有弥漫和轻淡之意,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了作者心中的丝丝情愁到处弥漫。不仅将词中女子的哀情表现出来了,更将词人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叠字在诗词中的运用历史悠久,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叠字的运用不仅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帮助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叠字在诗词的韵律方面也能起到了增加音律美得效果。其中秦观作为词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其词作中叠字的运用影响深远,其叠字艺术更是作为一种文学习惯影响着历代文学。
参考文献:
[1]翁源昌.从“桃之夭夭”到“寻寻觅觅”――略论叠字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唐圭章.词学论丛[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姚蓉、王兆鹏.秦观词选[M].中华书局,2005.
[5]徐培均、罗立刚撰.秦观诗词文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周义敢、周雷.秦观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