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材范文

时间:2023-04-11 23:0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语教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日语教材

篇1

关键词: 基础日语 语法 学校语法 日语教育语法

对于母语为非日语的日语专业学习者来说,学习日语的阶段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发音练习开始入门,在积累词汇的同时相应加入语法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加语法的广度和深度。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及掌握好语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好语法不但可以增强写作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习者获得对日语语言体系更系统的理解。扎实的语法学习在为日语初级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是继续提高日语综合水平的关键。日常口语交流中,借助准确的语法可以更好地表达要传递的想法。本文以目前我国日语教学中日语专业使用的分别由朱春跃等主编的《基础日语教程》,周平等主编的《新编日语》(修订版)和曹大峰等主编的《基础日语综合教程》三套教材为例,通过教材中涉及的语法知识点,具体分析这三套基础日语教材的语法体系的特点,了解我国日语教育中语法体系现状。

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日语语法可以分为“学校语法”和“日语教育语法”。 明治维新年后,随着日本教育的发展,在西方语法概念的影响下,出现了山田文法、松下文法、桥本文法、r枝文法四大语法体系。日本政府以桥本语法作为日本国民教育的语法教育的规范,所以又称桥本语法为“学校语法”。除“学校语法”之外,还有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日语教育语法,该语法体系适用于母语为非日语的外国日语学习者。无论是以日本人为教学对象使用的学校语法,还是面向外国人的日语教育语法,本质上都属于实用语法体系。传统中国日语教学包括教材、词典解释等基本采用学校语法,近些年随着日语教学的发展,基于中国学生的身份,有的专家趋向于将日语教育语法作为日语专业学习的主流语法体系。而选用什么样的基础日语教材基本决定学习者接触的是哪种语法体系。三套教材中,《基础日语教程》一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日语》(修订版)一书初版于2009年发行,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日语综合教程》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开始出版。从出版时间上看有着近20年的跨度,并且均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我国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基础阶段精读课很多高校选择了这几套教材,基本可以代表这阶段国内日语教材现状。从这三套教材的语法体系来看,其侧重点各有不同。

《新编日语》(修订版)是在1992年初版《新编日语》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的,修订版本为了适应时代现实需求,做了适量改写和补充。主要是词汇变动较大,去掉一些淘汰的单词,加入了新的常用词汇。另外,更新部分落后于时代的前文和会话。但总体来看,基本语法体系没有大的变动。本书的语法系统、清晰,语法术语基本保持同学校语法的一致。《基础日语教程》的教材编排模式依照传统教科书模式,每册书分为15课,每节课的基本形式由“本文”、“会话”、“语法解说”、“练习的”形式组成,出现在“本文”、“会话”中新的语法在“语法”部分详细解说。与《新编日语》采用的整套“学校文法”不同的是,《基础日语教程》一书在语法体系上主要参考日本以奥田靖雄为代表的语法理论,并且吸收其他语法学说作为补充。从具体语法分析中可以看出编者努力摆脱“教材日本语”的缺点。《基础日语综合教程》一书作为三套教材中最新出版的教材,最大特点体现一个“新”上,首先从教材内容安排上,完全放弃传统以课为单位的设置,每册根据主题分为五个单元,如第一册中第一单元的主题为人际交往,下设的三课内容环环相扣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并且每节课的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涉及日本社会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在语法方面,则完全放弃采用先举出对应语法、然后解释、进而举例分析的传统教材模式,直接用中文说明该语法的具体实际用法,避免对语法过度解释。同多数教材侧重于语法体系的讲解和构建不同,该套教材完全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语法的实际应用上。

如在表述“たい”一次的用法时,《新编日语》的语法部分的解释是这样的:“‘たい’是表示愿望的助动词,接在动词连用形后。‘たい’是形容动词型活用,表示讲话人想做某件事,问句可用于第二人称,后续体言作定语时可以用于第二、第三人称。”对于语法讲解首先解释语法的意义,并指出其接续方式,然后具体说明使用时应注意的人称问题,语法解释详尽准确,基本学习者看完后会明白该语法的意义、用法。在《基础日语教程》一书中是这样写的:“动词第一终止形接上构形后缀たい,该动词就变成了愿望助动词。”阐述之后,又继续补充“有一种意见认为它仍然是动词,并将它成为‘愿望动词’”。由此可以看出,该书除按照日语教育语法体系解说语法含义之外,还就其他语法的不同观点做了相关介绍。在《基础日语综合教程》一书中,解说部分非常简洁,仅用非常简练的一句“愿望的表达方式”就解释完毕,随之就是针对此用法的例句练习。透过这一个语法的讲解可以看出三本教材的语法特点。《新编日语》用准确的语言完全依照学校语法解释该词的语法含义。《基础日语教程》一书则详尽释义的同时列举出其他语法学派的观点供学习者参考。而《基础日语综合教程》中则尽力淡化说教般的语法解说部分,用极度简洁概括的语言表达该语法的中文含义。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三套教材的语法体系还各有特色。《新编日语》中,几大语法点互相穿插、循序渐进。每节课的学习模式可以依照先背单词、再看语法、之后学课文熟悉语法、做练习进一步掌握语法的应用。每四课便有一个新的复习课便于巩固前面所学语法。该书经过再版修订后,内容得以更新,同时代的联系更加密切,可以说目前是国内日语基础教学中最有生命力的教材。《基础日语教程》一书则关联性强,如词汇方面,每节课新单词后面的关联词汇可以让学习者系统掌握对应的关联词汇。同样,语法部分的关联性特别强,对于有多个用法的语法,除了对应课文所学语法意义的讲解之外,还会列出关联的其他含义,这对初次学习者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当全部语法学完后再行复习时,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复习方式。《基础日语综合教程》尽管对语法的讲解过于简洁,但这正是本书的特色,编者试图通过淡化语法的烙印,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大量全新的实用性很强、密切联系日本文化的实际内容上。此外,这套教材结构设置,需要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如果教学设备能够支持,能确实按照教材实施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那么采用本套教材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日语语法教学根据教学对象分类,这也是日语教育的特色之一。有些观点认为近些年的中国日语教学采用的教学法、语法体系过于陈旧,不适应中国学生学习实际,呼吁使用日语教育语法体系的呼声强烈起来,这些在近年出版的日语教材上都有所体现。相反观点是本科教材还是按学校语法比较好,以后学到高级阶段衔接日本本土的东西就顺利得多。虽然学校语法入门比较难,但是日语教育语法的简单易学是日本人为了简化外国人对日语语法理解而另行造出来的,如日本人认为用言部分等内容外国人不好理解,所以起了新名字。这些反而成了中国日语学习者提高过程中的阻碍。不管怎样,语法体系只是手段而已,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地道准确的日语。如何采用更有利的语法教授方式,是今后日语教学中需要继续重视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春跃,彭广陆. 基础日语教程[M].青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周平,陈小芬. 新编日语(修订版)[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曹大峰. 基础日语综合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 高校日语泛读教材 教学改革 初步设想

一、引言

作为高校的一门日语专业基础课程,日语泛读课的教学是日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并且其教学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各个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逐步完善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对泛读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学生对上泛读课程的目的不是很明确,甚至产生误解和怀疑,授课时片面强调快速阅读,使泛读课变质成为阅读理解考试的培训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泛读教材和教学的系统性不足。本文就泛读教材和泛读教学改革问题作了探讨。

二、日语泛读教材和教学的不足

在日语泛读教材方面,国内现有的大部分教材的编排模式多以文本阅读为主,以阅读技能的介绍和训练为辅。其设计的初衷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做练习来培养阅读能力,而阅读技能的介绍和训练只是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这样的编排从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基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但是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明显。

1.这类教材的作用让人质疑。除了配套的练习和少之又少的阅读技能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似乎可有可无。这类教材主要以提供涉及面广泛的阅读材料为主,而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完全可以从其他多种渠道获得更多的各个方面的阅读材料。事实上,如果日语泛读教材不是被选作教材的话,学生很可能不会选择这些书作为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2.这类教材的阅读技能的介绍和训练比较零散,如前文所提的阅读技能只是作为一种辅的指示进行零零散散的介绍和训练,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常常容易忽略这个部分,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文本的阅读上。

3.这类教材的系统性不够强。一般来说,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涉及社会生活某个方面的主题,阅读材料也大多是围绕这个主题。这种编排模式使得各个单元以平行排列的形式出现(除了阅读材料的长度和难度有所区别外),使学生产生错觉,认为每个单元都是在训练相同的综合阅读能力,而具体的阅读技能的训练并不突出,缺乏重点。

在日语泛读教学方面,尽管现行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体现创新性,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但基于教材的局限,教师不得不以文本阅读为主,阅读训练为辅。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围绕单元主题提供的一些背景知识展开的,对文章大意、结构等进行分析,讲解词汇和语言点,引导学生就主题作拓展性思考,等等,真正涉及阅读技能训练的环节少之又少。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各自为政,缺乏内在统一,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掌握较为零散,不成系统。

三、日语泛读教材和教学不足导致的诸多问题

日语泛读教材和教学两方面的不足导致日语泛读课程出现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语泛读课程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在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泛读课程被列为日语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之一,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日语泛读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泛读课程并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泛读课经常被作为精读课的补充,或者精读课的简化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泛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方式与精读课程有太多雷同的地方,泛读课没能根据自己培养阅读技能的特色,形成一整套有系统的教材和教学模式。

2.学生对泛读课程的目的不是很明确,甚至于产生误解和怀疑。由于泛读课和精读课在教材和教学方面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以致学生对学习泛读课程的目的不是很明确;或者认为泛读课只是精读的一个补充,没有必要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泛读课的存在是多余的。

3.单纯地一味地强调阅读的速度,使得泛读课成为变相的阅读理解考试的培训课。提高阅读速度对阅读来说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全部,只是一味地强调就会丧失泛读课本来应有的面目,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可能会有太大的提高。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目前高校的日语泛读教材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势在必行。

四、日语泛读教材和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就日语泛读教材和教学改革,我谈谈几点初步设想。

1.日语泛读教材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可以遵循如下原则:以阅读技能的培训为主,以不同的题材、内容和风格的阅读材料为辅。这样一来,整个课程就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来说就是,日语泛读教材在设计教材时,可以根据一般阅读理解所涉及的过程进行编排,把每个过程所包含的细小环节分解开来,分章节、分步骤地介绍;其中每个环节都配备数量不等的阅读材料,针对所介绍的技能进行专项训练。例如,教材的整体框架可以设计成由低到高的层次,也就是由词汇、语法、句子层面意思到篇章及读者解释、评价和检测,等等。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此处提到的词汇、语法等与精读课的培养目标不同。精读课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对语言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重在分析能力;而泛读课程这里设想的目标是通过训练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分析,逐渐强化速度和熟练程度,最终转变为一种自主化行为,使理解程度和速度都得以迅速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高度重视泛读课,因为教师是占主导地位的,应该对日语泛读课的教学事先作缜密的研究和安排。另外,前面提到的目前现有教材中泛读课阅读的量还远远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必要补充大量内容,避免使泛读变得“少而精”,失去真正意义上的“泛”而成为变相的精读。那么补充哪些东西呢?学生的所学专业各异,要想选出适合所有专业的日语泛读教材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某一相同专业,也难以编出大量的理想的泛读教材,而让学生多读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日语,学生学日语不是为了以后阅读专业材料,有着一般交际的需要,所以泛读教材可以是科普文章,也可以是游记、传记、历史故事、小剧本、小说,等等,越是能吸引学生去读的教材,越是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越好。相对来讲,专业性质的报告、论文、说明书,内容相对枯燥,形式死板,并不适宜较多地选作泛读课文,因此我主张泛读教材还是尽量多地选择一些语言更生动活泼、复杂多变的,内容更吸引人的带文学性质的读物,泛读课的讲法也可以带些阅读欣赏的色彩,日语语言过关了,转向阅读就不是太困难的事了。

3.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并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实践来巩固和提高阅读的技能,直到融合、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

五、结语

我主要针对高校日语泛读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从教材和教学设计方面取得突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我只是对这方面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提出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从而不断改进,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虞苏美主编.英语泛读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守仁等.新编英语泛读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8.

篇3

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利用视听觉教材的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以教师单纯利用教科书通过粉笔和黑板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视听觉教材的运用和发展

视听教学是一种经历了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细分为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视频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机、有线电视和网络远程教育、多媒体实验室等。运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许多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并且鲜活生动、耳目一新。借助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长”了,从而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宏观、微观、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视听觉教材的运用是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外语学习的特点的,利用视听觉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视听觉教材可以向我们展示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世界。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视听觉教材来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我们外语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视听觉教材做以浅析。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录音材料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有课文、对话、单词和课后练习的配套录音,它语速适中、发音清晰地道,适合教材使用者的听力水平。在学习每一课的新内容之前,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将课文和会话内容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听力教材体系,并设定一些听力训练题,可以以选择题的方式或填空题的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去听,实践证明目的意识越强,听力效率越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来有效利用配套磁带,例如,可以将本课中出现的学生不容易记生单词写成一个表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听出的单词指出来这样有便于学生记忆。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边听边写。写下关键词,听完录音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班上轮流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关键信息,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录的信息多,以比赛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的配套录音进行模仿纠正自己的发音,也就是说利用它练习了“听”,还要利用它练习“说”。自身准确地道的外语发音不能让你在听力上面无往不利,但是不准确不地道的发音绝对不能有效地解决听力问题,我们通过“泛听”的方式学习之后,必须还要采用“精听”的方式,将听力内容逐词逐句地听懂,并且能将听到的内容默写下来。学生平时总是把精力放在单词的书写上,对单词的读音记忆不够重视,学生在听一段文章时,单词能够听懂,但往往不知道整段文章说的是什么内容,当学生看到原文时立刻恍然大悟。实践证明,听写练习是对单词读音记忆和理解文章的最有效方式,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三、利用现代化的视频教材

篇4

关键词: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基本结构 优缺点 教学建议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由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于1988年合作编写的教材,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多年。由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具有内容简单、入门容易等特点,因此被日语培训学校和各大学及自学者广泛使用。2005年出版了修订版《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新版标日》)。《新版标日》弥补了旧版的话题太过陈旧、语法解释太过简单、词汇量少等缺点,从内容和结构上对旧版作出了修改。我根据自己在使用《新版标日》这本教材时的认识和体会,浅议其优缺点,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教材基本结构

1.整体结构

《新版标日》初级上下册各设6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由4课组成。上册另设入门单元。每单元前设置单元扉页,单元后设置单元末。另外还配有“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和附录。每单元设定一个话题,单元内4课的应用课文都与此话题相关联,每个单元的内容相对完整,每个单元之间的出场人物、故事情节也一脉相承。单元扉页利用插图和文字简单地介绍本单元4课的场景及内容。单元末由“阅读文”、“实用场景对话”、“词语之泉”和“日本风情”构成,主要以插图、照片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对话的场景、词语的实物和日本的生活、社会等情况。“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上、下册分别相当于日本语能力测试N5级和N4级的水平。附录旨在整理学习项目,内容包括“课文译文”、“练习Ⅱ、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练习、模拟试题录音内容”、“数、量词搭配使用表”、“动词一览表”、“句型、表达索引”、“总词汇表”、“关联词语范畴一览表”、“专栏日语译文”及“图画词典”。

2.每课结构

每课均由“基本课文”、“应用课文”、“语法解释”、“表达及词语讲解”、“练习”、“生词表”、“专栏”构成。“基本课文”分为“基本课文Ⅰ”和“基本课文Ⅱ”,“基本课文Ⅰ”以单句的形式突出本课所学的重点句型;“基本课文Ⅱ”以甲乙对话的形式再现重点句型。“应用课文”是将重点句型再现于有场景、有情节的故事中,以展现活生生的、自然的日语。全书48课的应用课文中所涉及的出场人物在本书开头专门做了介绍,内容上前后联系,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系列生活故事。“语法解释”主要就本课所学的句型、语法项目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表达及词语讲解”主要就课文中出现的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词汇的用法进行讲解、说明。对相关的日语语言表达特征、交际策略、日本社会、风俗习惯等也在表达及词语讲解中作了说明。“练习”分为“练习Ⅰ”和“练习Ⅱ”。“练习Ⅰ”主要通过替换、变换说法等练习巩固基本功,一般都是仿照例句进行的。“练习Ⅱ”是在“练习Ⅰ”的基础上,通过听解、读解、填空、中译日等发展性的、实践性的训练,检验、巩固和活用所学的知识。“练习Ⅱ”出现的单词、语法等控制在已学范围之内。“生词表”是将本课出现的独立词、寒暄表达、惯用短语和量词等汇总列出。“专栏”用中文介绍了日本的社会风俗、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等诸多方面,是学习者扩大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窗口。

二、教材的优缺点

1.优点

首先,词汇量大大增加,信息量大。词汇总数有2900词左右,加上关联词语和词语之泉,教材总字数高达1000000字。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学习者在完成两册的学习之后,应能进行日常基础的简单交流和对话。在版式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初学者学习的需要,设置脚注,全书注假名,并且使用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营造出直观、愉悦的视觉效果。而且句型、语法项目按照“日本语能力测试(旧)”的4级―3级的出题标准由易到难地分阶段排列。

其次,《新版标日》(初级)异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仅文化背景知识就涉及饮食文化、传统文化、日本的交通情况、旅游景点、日本现代社会、文化生活情况等。并在应用课文中有机地将这些内容融合进去,介绍了真实的、与学习者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生活。本书的出场人物很多,通过对多个人物生活的介绍,让学习者深切地感受到即便是同一个文化背景下的人,其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也存在差异,从而避免形成脸谱化、模式化的印象。而且为了解决中国的学习者说起日本头头是道,却不能用日语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现象,本套书上册的场景设在日本,下册移至中国。话题也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自然景观等许多方面。通过这套教材的学习,学习者能够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最后,在“应用课文”当中,以基本文法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编排了合理、地道并有应用价值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按照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的不同,使用了符合其个人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把整套书编成一个情节丰富、完整、形象生动的系列故事,使学习者有了明确的学习主线。课文内容、情节连贯性强,让学习者的印象更为深刻。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听力内容。这弥补了学习者在平时学习中对听、说能力训练匮乏的缺陷。作为一套日语能力测试的针对教材,这种补充是极为必要的有用的。日语能力测试中有听力的单独测试,而且从2010年开始的新日语能力测试更是提高了对于听力的要求。因此在学习中进行听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缺点

《新版标日》是一部好教材,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在使用过程中,感受比较深刻的有两点。首先《新版标日》在词汇表中始终没有标注动词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在上册第18课才指出有他动词和自动词的区别,在下册第32课较详细地讲解了自他动词的区别问题。但事实上,从一开始学习动词用法,自他动词的区别使用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如果不作说明,学生就难以掌握动词的词性和用法,因此教师授课时必须给予补充说明,以便学生区分清楚,使用时才不会出现错误。

更重要的是术语和常规语法书相比较有很大区别。传统语法书通常把动词分为五段活用动词、一段活用动词、カ行变格活用动词和サ行变格活用动词。而《新版标日》则是简单地把动词分为动词1、动词2和动词3。这样做固然使术语简单化了,但是却不利于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词的变形方式及区分动词类别的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同样,在讲授动词的活用形时,传统语法书都把动词的活用形分为未然形、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假定形、命令形,《新版标日》没有按照这种术语加以说明,只是简单地称之为“ない”形、“ます”形、“ば”形等,并且单词表中所给的是动词的“ます”形,而非动词原形,这同样不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动词的类别和变化方式。虽然本套书所用的这种动词的分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科书采用,但是我对于这种分类方式存在异议,我认为对于传统语法而言,旧术语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术语统一,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词的分类。

三、教学建议

在我国的各个院校专业设置中,日语依然是第二外语的首选。随着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而且对于会日语且兼具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此许多非外语专业的学科也在不断开展二外日语的教学。教师要尽量发挥《新版标日》这部教材的长处,并适当补充适合学习者不断深入学习所需的内容,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词汇的学习

传统日语词汇学习比较孤立。学生往往是先背单词,然后背语法、句型或者课文。但这种方法太过单调乏味,很容易出现背过就忘的情形。学生在初接触日语时,总是反映背单词很困难,背上很多遍也记不住。而且由于太枯燥,也很难坚持背下去。我认为应该将词汇学习与语法学习结合起来,在语法、句型的学习中融入词汇学习。在进行语法替换练习或者造句练习时,把新单词尽可能多地融入进去,这样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印象会更深刻,能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掌握新词汇。要求学生通过背句子来背单词,这样就不仅掌握了单词的读音、用法,而且掌握了语法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语法知识点的学习

可以通过某些特殊场景、故事或前一课的相关内容来引出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语法内容,适当选用课后练习Ⅰ的习题,进行反复的替换练习,以巩固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或让学生自己使用所学语法点进行造句练习,在初级阶段最好要求学生写下来,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在汉字、假名等词汇书写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语法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会使用的句子。这些问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汉语与日语之间的差异,并且很容易理解什么是语境。如果单纯强调语法规则,则会让学生说出一些汉语式的日语甚至于让人无法理解的日语。《新版标日》每一课的应用课文之间,每一单元之间都是有连贯性的,非常适合进行会话练习。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背诵会话内容,并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的复述练习。当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利用单元小结或者设定一些场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语法知识等内容自己组织会话内容,尽量让学生都参与到会话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解能力。

3.其他方面

《新版标日》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练习力度不足。当今社会,日语学习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视、DVD、网络、面对面交流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学习和使用日语。虽然现在的日语学习趋势是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但是不能因此忽视阅读和写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日语能力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仅仅按照书上的内容讲解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日语能力,仅依靠教材远远不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适当补充阅读材料,要阅读与听说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上,应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指导为导向的自主化、个性化方向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手段上,要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模拟日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日本,多和日本人直接交流。要勇于创新,研发电子网络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多层次、个性化、交互式和自主学习的日语教学新模式。

《新版标日》出版至今已逾5个年头,这本教材作为自学者和二外学习者的首选教材,必然会为更多的人所使用,其中的缺点和不足也一定会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完善。以上是我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分析和体会,希望对学习者、使用者乃至于编纂者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卜宪华.标准日本语教材教学实践之我探.长春大学学报,2003.10,VOL13,(5).

[2]徐文智.二外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VOL10,(1).

篇5

关键词:阶段性 同步性 趣味性 互补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14年校级个人项目“商务日语听力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之一

听力能力的提高通常是外语教学中较难达到的目标。因为,它既要求学生有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有大量的听力练习。尤其在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中,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大难题。本文将尝试探讨在高职院校中,如何选择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商务日语听力课的现状

(一)阶段性不明显

专科商务日语一般是零起点,要使学生能在毕业后从事商务日语相关的工作,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而当前的商务日语听力课并没有明确地呈现出从初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前,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及时导入商务工作相关的高级阶段的听力材料。

(二)与精读课的密切度不高

当前的商务日语听力课与商务日语精读课的密切度不高,存在时而超过精读课的进度,时而滞后于精读课的进度的情况,不能使学生及时利用精读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听力练习。

(三)趣味性不高,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不会对自己认为索然无味的事,抱有持久的热情。当前听力课所使用教材趣味性不高,存在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的问题。学生对上课内容兴趣不高,自然很难达到集中精力上课,和老师积极互动的效果。所以提高听力材料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

(四)注重课堂教学,对课下练习关注度不够

听力的提高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而当前听力课教学呈现出教师对学生课下学习的引导不够的问题。部分学生出现课下练习量过少的问题,及课下练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二、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

结合高职日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在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方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阶段性

商务日语的教学是零基础的教学,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达到能够基本胜任商务日语方面工作的水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在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讲究阶段性,显得尤为重要。

应将商务日语听力教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难度较低、趣味性较高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级阶段,应注意选择,练习量充足的材料。学生的听力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听力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高级阶段,应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材料。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做好最后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阶段,教师应抓住商务日语的特点,在听力教学中选择一些商务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熟悉商务用语,提高其商务日语对话的理解能力。在此阶段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日语水平,使教学材料的难度不要超过学生的日语运用水平,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

(二)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同步性

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与商务日语精读课的进度具有同步性。听力能力的提高通常是外语教学中较难达到的目标。要达到听懂的目的,首先要大致了解,对话中所出现的单词及语法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听力这项技能之前,要首先有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日语精读课是他们获得日语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商务日语精读课的进度具有同步性,显得尤为重要。

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不能严重滞后于商务日语精读的进度,更不能明显超过商务日语精读课的进度。如果严重滞后于精读课的精读,学生将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不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明显超过精读课的精读也是不可取的,这将导致教学过程无法顺利进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后果。这就要求精读课教材与听力课教材的匹配性,可目前这样相匹配的教材却并不多见。今后的教材开发,可以尝试向这个方向发展。

另外,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与学生的日语能力具有同步性。不同班级的学生,整体的日语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学生的整体水平,选择与此班级整体日语水平相一致的教学材料。

(三)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趣味性

听力是外语学习中一项难度较高的任务。它要求我们集中精力,抓住对话中所需内容,同时要留意说话者的语气等。练习时间稍长,就容易出现疲惫及分神等现象。如果教学内容仅仅是课本上的几个对话,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听力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日剧及日本动漫等。播放趣味视频,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课堂导入,播放简短的视频。此时可播放如《日本の昔》这样的十分钟左右是一个小故事的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正常课本教学内容的进行。二是在听力课中设置专门的视频观看课。可播放日本的经典电影等,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能练习听力,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等。

(四)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互补性

此处所说的互补性是指,课堂教学与课下练习的互补性。听力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仅仅靠课堂上所进行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使课堂练习与课下练习形成互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材料一般要以课本为主,趣味性视频材料为辅,而课下练习材料应以趣味性强的材料为主,如日剧、日本动漫等。一方面是由于只有趣味性强的东西,才能使学生没有抵触情绪地在课下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是由于引导学生看日剧及日本动漫,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看日本原声作品的习惯。学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后,将会主动地看大量日本原声影视作品,这对提高学生听力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要注意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比如可以做听写练习、无字幕观看练习及配音练习等。

三、结语

笔者结合商务日语的教学目的及当前的现状,提出了商务日语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注重阶段性、同步性 、趣味性和互补性的观点。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日语专业;财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30-03

一、 日语专业(财经方向)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日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日语人才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截止到2011年,设立日语专业的学校已达到671所,占高校总数的59.3%;其中235所院校开设有与商务日语相关的专业方向,在全国高等学校现有日语专业中所占比例为35%。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于2010年正式招生,专业设置定位为日语专业(财经方向),这一专业方向的设立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所以,中央财经大学日语专业(财经方向)教学改革研究视域中的教学模式兼具创新和改革两方面功能和双重作用。我校日语专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定位精准独特,起点层次较高,创新培养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也适应着社会对专业性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因此,以“日语+财经”创新培养模式为方向的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客观、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日语+财经”

尽管“日语+?琢”这种培养模式得到日语教育界的广泛认同,但“?琢”具体是什么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调查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学校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域区位优势、固有的学科布局为依托对新建的日语专业的学科发展方向进行设计和支撑。详细情况可参见下表:

目前,国内其他财经、商务类院校所开设的日语专业大多按照传统模式设置课程,只有少数开设有商务日语的教学内容。具体情况参见图表:

上述院校“日语+商务”的培养方向和教学理念虽与我校的“日语+财经”应用创新培养模式有着质的区别,在重心所在上也不能等量齐观,但其各自的专业设置规制和教学研究经验积累由于同我校日语专业相近、领域相邻故而存在可资借鉴的地方。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充分利用本校的传统学科和教学资源优势将新开设的日语专业设定于财经方向,这一不同于国内其他高校的专业定位决定着我校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模式以及教学教研方式等方面均会与其他高校的日语教学存在一定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决定着我校日语专业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上必须具备自身特点。“日语+财经”创新培养模式从核心概念的解析上又能够表述为“日语+财经”培养模式下的日语教学创新。我校的日语专业以“日语+财经”作为专业设置的方向定位,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依托我校财经专业所具有的国内领先的学科优势和强辐射力的社会影响,正是这样的坚实基础和前提因素决定了我校日语专业在方向选择上有条件区别于多数学校的“日语+商务”模式。有鉴于“日语+商务”模式的宗旨是在日语专业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方面的知识和某些具体技能,这种模式的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材选择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较为适用,却并不适合我校这样的财经类综合性大学,与我校提出的建设“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的高位要求亦不相适应。“日语+财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内容上的特点是在完成《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2001)所规定的基本专业教学要求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在教学环节中同步增加和延伸财经类的知识内容,培养既具有日本语言文化素养同时兼具财经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国际财经语际交流的高素质日语专门人才。

三、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及阶段性成果

具体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一个长期探索过程,总体研究思路为:在基础教学阶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拓展教学空间,将部分高年级教学内容重心下移,使学生在学制的前两年内夯实基础并同步提高能力,以利其在高年级阶段的学习中将知识和兴趣继续向“日语+财经”方向延伸拓展。也就是说,利用前两年的基础阶段教学,使学生运用日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达到相应的水准,以确保到高年级阶段实现和完成学习角色的转换,熟练掌握并创新性地应用“日语+财经”培养模式覆盖下的学术与实务知识。2001年修订的日语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与原有的教学大纲的最大区别是把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进行跨文化交际须具备以下能力:其一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行为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其二为对两种以上异质文化的理解能力。要想通过日语教学达到上述目标,则需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对日本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大众文化进行渐进性介绍,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打造搭建学术与实践平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把教学实践纳入“日语+财经”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范畴,为推进我校财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出积极努力。“日语+财经”创新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所提出的创新思路有两个层面的基本构成:一是目标导向型创新。这方面研究具有较明确的目标针对性,目的是有效进行以具体班级抑或学习者个人作为预设目标的完成式提升能力教学。二是兴趣驱动式创新。这方面研究不确定预设的针对性目标,采取设计范式、自愿参加的方式,通过培养兴趣达到尽快提高能力的渐进式互动教学。在现有学时不变和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加大融入财经日语、日本传统文化及大众传播方面的内容,扩容同学们的相关知识储备,为“日语+财经”创新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中植入财经类日语知识的听、说、读、写以及口、笔译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加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通过这方面活动推动从目标导向型逐步向兴趣驱动式过渡的创新性尝试。成立专业两年以来,日语专业学生共申请立项7项科研创新、创业校级以上项目,参与率达到70%,目标导向型阶段的成果已逐步凸显,为下一步兴趣驱动式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近两年日语专业学生科研创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另外,在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为实现“日语+财经”创新培养模式做多方面尝试。作为兴趣驱动式创新的一个环节,日语专业尝试在专业学生三年级的时候导入学年论文写作指导,在学生接受两年基础课程之后,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个学术问题的能力。学年论文既可以作为兴趣驱动式创新训练项目,也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一部分,最终可以成为学位论文的前期成果。这一做法,目前在国内语言类高校或者语言类专业尚属首次尝试。日语专业(财经方向)成立两年以来,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今后将不断深入、持久地探索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创新和改革两方面功能和双重作用。

四、今后的课题

尽管商务日语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日趋成熟,但却难以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刚刚崭露头角的我校日语专业(财经方向)在这方面逐渐显露出优势。“一枝独秀不是春”,我校日语专业(财经方向)计划与国内财经类高校日语专业同仁共同探讨日语专业(财经方向)的教学模式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将不断完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

[2]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

[3]王玉.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3).

[4]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2).

[5].商贸日语教学改革的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6]宋金梅,邓烨烨.对商务日语课程设置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1).

[7]刘绮霞.论日企的人才需求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22).

[8]刁鹂鹏.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2).

[9]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

篇7

【关键词】节日 创设 环境 教育

节日是一种文化,节日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节日,而在这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中,都蕴藏着宝贵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资源。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崇尚敬老的重阳节等,节日的内容包罗万象,而每一个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和孩子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主题活动中的节日教育活动能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从而陶冶情操,培养互相关心、热爱自然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和谐发展。

一、关注节日文化,创设丰富的节日环境,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外部的环境能够塑造人的发展。环境本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显现,教育的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不仅是幼儿学习的一种背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活动课程。而节日是一种文化,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潜在的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节日教育也是一种文化分享,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节日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契机。因此,在主题环境日渐重视的当前教学状态下,环境创设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帮着孩子巩固对主题的认识,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结合节庆的特色,对教室的布置大做文章。在“春节”前,教师们和幼儿一起制作鞭炮,在主题墙张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中国结等,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民俗风味,把教室装扮得喜气洋洋,体现出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知道“红色”代表着红火、幸福;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我们提供圣诞树,把教室装饰的叮叮当当,金碧辉煌,并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做卡片或小礼物,对圣诞树进行装扮,感受西方节日和我国节日的不同。可以说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在有关节日来临前,我们老师都会提前营造节日氛围,在设计节日活动和物质准备中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达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目的。孩子有了知识的积累,在节日来临时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实践的体验。

二、建构节日现场,挖掘教育内涵,让孩子满足于体验的需求

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形式多样,节日教育应在幼儿园各环节活动中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同时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一定要遵循他们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操作性。除了将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材相结合外,还可以结合节日,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节庆活动与纪念活动,通过建构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给幼儿搭建一个节日体验的平台。孩子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更可以增长社会知识,获得团结、合作的社会化技能,体验热爱、尊敬等社会情感,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而且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节日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如“国庆节”这个节日,我们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向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在这个龙的国度里有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资源、灿烂的文化、勤劳聪明的人民,使他们充分熟悉自己的祖国。同时,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用歌、舞、游戏的形式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对幼儿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把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欢快活动中,了解我国初浅的国情,潜移默化地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倾向。并利用多媒体向幼儿介绍天安们、万里长城与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幼儿了解到家乡的美和祖国的伟大,从而感到生长在这样的国家的自豪,萌发了热爱祖国的初步情感。由于许多节日孩子大都在家度过,因此,我们也会和每位家长联系,互相沟通,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教育的桥梁,家园一致,使节日的情感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三、创设多元的节日生活现场,让孩子亲近生活

带领孩子介入到真实的节日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自我发现、自我表现的能力。如“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我们把节日还给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享受节日的快乐。小班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电影票,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电影;中班的孩子则跟着大班的孩子装扮成“蜘蛛侠”“怪兽”“公主”“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等一起载歌载舞进行表演,尽情地欢跳,尽情地歌唱……

篇8

一个人站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前,突然一丝饿意袭来,他对着手机轻声细语地说了一句:“这里有餐馆吗?”手机立刻回答:“有,离你最近的是‘吉野家’,不到500米。”接着,屏幕上显示一幅王府井地区地图,标明了“起士林西餐厅”、“元绿回转寿司”、“祖母的厨房”等十几处餐馆位置。吃饭时,这位先生又问手机:“下午有雨吗?”手机回答:“晴,20度。”接着,持机人问:“上海呢?”手机回答:“晴转多云,25度。”注意,这台手机竟能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理解语义。对“上海呢”这样语意不完整的句子,应对得如此贴切。更为神奇的是,手机竟能为机主代劳――饭后发生交通堵塞,那位先生无法按时抵达约会的地点,他告诉手机:“给××发短信告知我无法如约抵达。”手机就会从手机通讯录找到那个人的电话,代主人通知。

以上所述并非臆造,而是由一款叫做“Siri”的语音助理软件完成的。Siri发源于五角大楼的CALO项目――一个智能的个人助手系统。这个项目汇集了300多名来自全球25所顶级大学和商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2007年该项目结束时,协作方之一的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 International)成立了Siri机构。最初,这款软件的具体目标是:把对话、自然语言理解、视觉、演说、机器学习、制订计划、理性思考、服务等全部融合到一个模仿人类的助理中,助理可以友好地将人们带往他想去的地方,做成他想做的事情。

现在,由于iCloud的加入,苹果iPhone 4S手机已经部分地超过原来的预想。未来还可能会创建一个人工智能程序的生态系统,将Siri做成平台,让Siri与其他程序结合。这样一来,内置的个人助理服务将更具使用价值。从技术层面说,Siri可与任何网络服务整合到一起,这样,Siri就可以“机器学习”出用户所处环境中潜在的关系模型,发现新信息来源,学习推理角色和专家信息,完成一系列的指令任务。用户还能把Siri前端放在任何服务之前,任由使用。

Siri成为产品的时间并不长。2010年2月,带语音版本的Siri,免费提供3G手机下载。这个版本已经能帮你找到和预订餐厅、电影院,提醒你各项日程,帮你预订从A处到B处的交通工具。但这个版本的Siri还不能回答“离办公室最近的健身中心在哪里”这样的问题。2011年10月4日,苹果iPhone 4S手机。这时,它已经是在iCloud上运行的一个基于云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完成基于上下文语境的自然语言理解、推理、答案选取的多种任务,甚至可以与它相互“调侃”而不乏幽默。例如,机主问:“如果一只土拨鼠能够抛木头,它能抛多少木头?”(编注:一个英语绕口令)Siri的回答也是一个绕口令:“如果一只土拨鼠能够抛木头,它能抛多少木头就抛多少木头。”

总之,Siri的功能实在令人咋舌,因而声名大噪。《纽约时报》撰文称:Siri代表着苹果的商业未来,也预示着未来“搜索”的形态。谷歌董事长施米特称“Siri给谷歌搜索带来的威胁比任何一款产品都要大”,并视其为头号敌人。《计算机世界报》的总编辑孙定更以“Siri预示了一场革命”为题写了文章。可见Siri来势凶猛,对业界震撼之大。

说了半天,你会问:Siri只是一款语言助理程序,它能回答你生活上的问题,与你对话,帮助你做些琐碎的小事。这跟教育一点也搭不上边呀?这个问题问得好!好就好在切中时弊――教育严重地脱离生活。君不见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所有领域。从网购、公交刷卡、银行自动取款等生活细节,到电子政务、环境监测、卫星上天等人类发展的大事,哪里也离不开它。唯独教育和信息技术总是不即不离,只是做做知识可视化,改善改善直观教具的效果了事,根本没涉及信息技术的核心――数据的采集和运算。

“教育即生活”。为什么在生活中谷歌可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向其推送有针对性的广告,教育就不能利用网络满足学生个体所需呢?很多领域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复杂的事物进行评价、决策,教育却死抱着考试不肯放手。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融合,互不分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达到了有机结合、无缝衔接、一体化的程度。教育自然也应这样,才能与时代同步,逃脱被边缘化的危险。

不久的将来,类似Siri这样的平台或许也要来到教育领域施展拳脚。我试以历史教育为例,做初步探讨。现在学习历史很简单,教科书怎么说,学生照着说就是了,根本用不着多想。可这也叫学习历史吗?显然不是。学生学习历史有两个内容:一是掌握史料;二是处理史料,并在处理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分析与判断的方法)。过去,学习历史时最为苦恼的是史料搜集,浩如烟海的文献让学生无所适从,真得有足够的耐心才敢动手去翻弄。现在好了,Siri有可能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机器学习)供给他所需要的内容。从前是一个人苦思冥想去检索,而今经过训练的Siri几乎能把所有人的检索经验有选择、有顺序地推送到人们眼前。这就等于把人的脑容量扩大了千倍万倍,人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在研究方法上下足工夫。

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Siri也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水平(Siri从它对学生的“机器学习”中可以判定)出发,替他们找到些许史料,包括预估他们的古文水平,去找白话翻译的文献,也让他们能做一点研究方法上的锻炼。别瞧Siri带给你的不过是精准快捷的富集史料,就这么一点小小的“伎俩”,你的学习可是就有了质的飞跃――从运用人的本能进行记忆,变成了培养能力从事创造。这个飞跃非同小可,它诠释了传统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的本质区别。正如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中预言:“网络终极的形式可能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形式。这种形式足够复杂,有足够多的层级,能够产生自我思考的能力。”Siri的思考能力已经有可能替我们去搜索、筛选、排序,甚至判断和决策了。

只是有一点,实现Siri功能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有充足的数据支持。这恰是教育的软肋。此前,我们根本没注意到教育行为数据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行为的数据化,几乎是一片空白。现在,有些地方正在开展网络学习,有了不少的各式各样的终端――平板电脑、iPhone、电子书包……着眼点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建设资源和供应学习内容上,尚且没有顾及把使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的过程数据化,然后存储在“教育云”里,作为Siri机器学习的资源,以便加强对学生个体需求的了解,从而得到Siri贴心的服务。其实,这也正是一个学生网络学习的激励机制。因为你的网络学习越密集,Siri的机器学习效果越完善,给你提供的服务就越精准到位。Siri面向的是全世界,包括尽可能多的资源,并借鉴与你有同样兴趣、同样需求的个体所拥有的检索经验进行对比,结合对你的理解,为你作答。这是一种运用超大规模数据所做的超大规模计算。

篇9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1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2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3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4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图片5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内容:法律小故事

法律,给人一种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正是因为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有条有理:正是因为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法律带给我们的一切。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我们必须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与法律同行。法律素质如何,就关系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品道德。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如:赌博,斗殴,偷窃……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自爱自重,珍惜自己,在一生中对社会有作为,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与法

同行。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小故事教育着我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在南京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嫌疑人小力供述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到,同宿舍6个同龄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不久,我们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业余寂寞,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我们经常是集体头出去喝酒抽烟。

日久天长老是喝酒抽烟,大家都有点烦,再说家里给的钱老是这样花也不太够。一天晚上,几个哥们在外面喝啤酒,也点不起什么菜,都觉得很无聊。当时有人说,老是这样不好玩,咱们不如顺便去“拿”点东西。借着酒劲大家都很赞成。

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夜里酒足饭饱后,就一块到附近一些中小学校行窃。起初,他们盗窃也还算有点节制,只是“拿”些铅笔、橡皮擦、牙刷、毛巾和书本等,不“拿”太值钱的东西。

后来,经常作案胆子就大了,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哥们儿有福同享,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对仅仅到中小学“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几个是“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达到将近1万元,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发现。

是呀,那几位学生因为鲁莽和冲动,有侥幸心理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原本是祖国的栋梁变成了社会的负担。

与法同行,让我们懂得岁月之短暂,生命之宝贵;与法同行,让我们摆脱冲动与鲁莽,拥有理智与稳重;与法同行,让我们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愿我们在法制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

法制教育宣传日手抄报的资料:青少年法律常识

1、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有哪些?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

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婚姻法、收养法;

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

2、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1)学习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学习法律可以对未成年人起到保护作用,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合法权益。

(3)学习法律当自身遇到不法侵害或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提起法律诉讼,追回损失。

3、青少年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不要轻信陌生人,与陌生人交流要时刻保持警惕。

(2)要学会分辨真伪,对新鲜事物不能一昧的盲从,首先要做的是分辨其利弊。

(3)避免误入困境并学会摆脱困境。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应保持镇静,并积极想办法寻求帮助。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2016法制宣传日手抄报内容资料图片素材

2.2016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手抄报图片

3.法制教育的手抄报素材

篇10

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普及干部职工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潜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市财政局三举措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为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市财政局制定了《2018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精心组织学习。在5月11日的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组织学习了《2018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实施方案》及防灾减灾各类基本知识,增强了干部职工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干部职工应急避险能力。

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公示栏、电子宣传屏,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宣传阵地,形成形式多样的多元化宣传教育形式,强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