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范文
时间:2023-04-02 02:5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教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CBI是近年来一种备受关注的语言教学模式和理念,主张基于某主题或学科来开展语言教学,提倡以内容为依托,把语言和知识的学习有效紧密地结合起来,语言教学的重心由语言本身的教授转为通过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语言能力。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难度缺乏时代性。教材的难度取决于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颁布的最新大纲距离现在已超过十年,现行的教材编写却仍然以此为依据,内容缺乏时代性。第二,内容陈旧,实用性不足,缺乏针对性。由于大纲未及时调整,使得应有的指导不明确,教材的编写无据可依,大多数英语教材内容和题材无太多变化,仅仅是对中学的通识英语教学素材简单延续,编撰不具针对性,与学生的专业化学习完全脱节,实用性不足。第三,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导入。语言交流本身是双向的,我们在了解对方文化的同时,同样需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而在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中,中国文化元素严重缺失。
三、以CBI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
(一)实现内容层次化、模块化
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教材编写就应考虑实行“一纲多本”,甚至是“多纲多本”,“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大学生编写多本不同起点、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材”[1]。教材内容上还要适当覆盖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与自己专业学习相关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材还应兼顾模块化,即语言素材的选择上设计不同模块。每一个模块内容无论是在横向还是纵向都是有所关联的,以丰富的内容代替传统的语法词汇讲解,使得教学更成体系,学生兴趣更大。
(二)引入中国文化元素
以CBI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应注重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中国文化元素的引入必不可少。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变革当中,翻译和阅读都多次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教材的编写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可引入中国京剧等国粹艺术、传统节日,神话传说,风俗民情,历史遗迹等的介绍,以及一些英文版的唐诗宋词、名人名言、名人轶事等作为课余欣赏。
(三)以多元化的教材评估为参照
以CBI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要求对教材内容多元化评估,给新教材的编写提供必要的参照。这包括主体多元化(学生必须是教材评估的主力,教师、教材设计与编写人员、相关课程规划与实施人员);评估视角多元化(从理论上评估教材是否符合教和学的相关理论,从设计上评估教材是否符合课程与教学目标,从实践中评估教材是否符合师生需求),以此使教材在“使用—评估—改进—再使用—再评估—再改进”过程中日臻完善。
(四)注重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促进
CBI教学理念要求教材在内容上应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国红延、战春燕[2]曾指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材使用能够促进其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所以,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多呈现出比较实用和前沿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精选能帮助启发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的教学素材,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五)注重提供原始素材,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BI教学要求教材提供原始素材(即不列出生词解释和背景知识的课文)为学习内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提供详细的生词中英文解释、背景知识、难句释义、课文翻译、易让学生养成惰性,习惯被动接收而不主动探究。因此,CBI指导下的教材编写仅标注生词,不给解释,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和动手查字典的习惯;对于背景知识和一些术语,仅提供一些权威网站供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以CBI为导向,以出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英语教材为目标,从而全面和科学地推进英语教学。
作者:彭静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英语电影英语教材改革元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材现状
在我国,大学英语可以说是规模最大、耗时最多的一门课程。CET4和CET6是世界上单科规模最大的考试,也是遭社会非议最多、学生最感无奈的考试之一。许多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教师、专家运用国内外英语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现了许多优秀教材。这里仅举一例。
《大学体验英语》充分研究了国内外各教育层次的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与特点,既注重思想性、人文性、科学性和打好语言基础,又注入国外社区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用、应用型教学的特点;既注意打好语言基础,更侧重实际使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听、说、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尤其注重口头和书面实用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它特别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强调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重视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注重“教、学、考”相互照应,呈现立体化特色。
《大学体验英语》共分四级,每级由《综合教程》、《扩展教程》、《听说教程》、《教学参考书》以及配套的多媒体学习课件、网络课程以及电子教案等组成。专门编写了《大学体验英语――基础教程》,供入学水平低于第一级起点要求的学生使用。各册均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听说、阅读、写作和文化沙龙四个部分组成。《综合教程脂》配有教学参考书、录音带、教学用CD、网络课件、多媒体学习光盘和电子教案。《听说教程》录音带和CD光盘原汁原味,配有教学参考书、录音带、教学用CD和自学CD。《扩展教程》以阅读和练习为主,各单元的主题与《综合教程》-致,附有一张多媒体学习光盘,供有较高要求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使用。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概括地说,听、说、读、写、译“五龙治水”,“胡子眉毛一把抓”,样样都重要,一样也不能少,导致重点不突出。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材改革中,虽然教学目标规定为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是为“应用”而“应用”就好比“头痛医头”一样很难达到目的,这就要求将原来以听、说、读、写、译齐头并进思路编写的教材进行重大改革。
二、英语电影里的听、说、读、写关系
英语电影具有三大特质:有文本,有声音,有图像。《论英语电影文本的读写关系处理》中指出,Krashen(1989:440-464)认为二语习得最好的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有趣的、可理解的、与学生有关的输入。没有一定的目的语的输入,输出很难产生。英语电影文本阅读对英语写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为写作储备实用的、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提供广泛的写作素材。英语电影文本阅读对于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大量阅读英语电影文本,可以促进英语写作。英语电影文本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就谈不上“输出”。《谈英语电影与大学英语学习》指出,现在很多大学生学习了多年英语,可还是听不懂,说不好。过去的、甚至现在的英语教学不是特别重视听说训练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先听、后说的语言学习规律。英语听说的难度比英语阅读的难度还要大,大量的“听”才能对“说”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读与写、听与说的关系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的关系。
三、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元途径
综观以上,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听、说写、译并不是“平起平坐”的,教材改革要抓住最为关键的、贯彻始终的途径即元途径:听力途径和阅读途径。具体细化如下:
第一、听力与阅读统领大学英语全局,听力与阅读“两分天下”,它们才是不断提高水平的真正源泉。
第二、听说教材要以听力为主,读写教材要以阅读为主。
第三、要充分利用听力材料,总结并积累大量的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组织朗读、会话和演讲,提高听力材料的利用率,改变为“说”而“说”的漫无边际的所谓“综合应用”的学习习惯。
第四、要充分利用阅读材料,确定相应的或者相关的写作题目,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消化并转化成自己的作文。
第五、要正确处理听力与阅读中的翻译问题。对于听力和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查字典,可以提问题,可以搞讨论,通过翻译(中英或者英英)完全可以让学生越过理解的障碍。
篇3
>>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 论大学英语教材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处理 浅析文化的分类对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内容选择与教学的启示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教师用书的问题与对策 分析和评估大学商务英语教材中所设计的目标语言输出的机会 大学英语教材的语块组合分析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人本观” 浅议高中与大学英语教材的衔接 大学英语教材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教改后的大学英语教材评估刍议 大学英语教材的非致学性剖析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非规范汉语 试论大学英语教材的质量评估体系养成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族分布研究 大学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 大学英语教材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解读 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也谈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K
[12]Richard,J.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1.
[13]Guariento,W.& Morley,J.Text and task authenticity in the EFL classroom[J].ELT Journal,2001.55.4.
[14]Chavez,M.,Learner’s perspectives on authenticity[OL],IRA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98,Vol.36(4):277-307.
[15]Essberger,J.Are you netting the world’s best ESL resource Internet Tools for Teaching ESL. Available at http:///tefl-articles/best-esl-resource.htm.
篇4
关键词: 地方性院校; 大学英语; 教材;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080-02
一、地方性院校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的灵魂。对于具体的院校而言,大学英语教材改革就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具体问题。地方性院校编写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大学英语教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为从市场上征订的教材虽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比如,对于以“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为办学定位、以“办特色之校,育特质之才”为办学理念的贵州凯里学院来说,市面上就不可能有为其“量身定做”的现成教材。市面上的教材一是内容太多,使用者们难以消化;二是体例设计难以满足地方院校大部分学生的需要,难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英国语言学家哈默(Harmer1983)曾经说过,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1]从这个角度来说,各院校教师们对自己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兴趣、习惯和方式都有较充分的了解,在选编课文材料时他们更方便注重材料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教材生动有趣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院校中也不乏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副教授以及研究生毕业的中青年教师,大家分工合作,统筹协调,齐心编写适合自己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并非不可能。
二、关于自编教材
我们的自编教材除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外,还要注意几条大的原则,比如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教材要有利于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教材应该立体化、教案化等等。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足够的实用性。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2]几十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学了的没用,要用的没有学”,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另外,缺乏英语真实环境,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总体缺乏理论指导等都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现实。那么在自编教材中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呢?
首先,可以尝试为不同专业编写(包括改编)不同的教材。纵观我国各级英语教材,中学阶段就已经基本覆盖了常用的语法知识点。到了大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中学内容的重复。而大学里面的大学英语教材,就选材、体例等方面来说,和大学英语专业教材也没有什么明显差别,相当于学生们在不同级别不同阶段中都在“原地踏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大同小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在迈向专门用途英语学习之前有必要先打好语言基础,以避免日后的囫囵吞枣。但是近些年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大学阶段直接结合专业知识来学习英语不但是可行的,避免了中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且是效益更好。他们呼吁编写更多的适合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具有不同需要的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即又回到1985年前的做法。当然这种分门别类不是出于一种形式主义,而是基于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做出的务实的调整,即把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生水平纳入到教材的编写构思中。笔者认为这在当前很多老师在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时都感到很艰难的情形下至少值得做实验。蔡基刚和唐敏(2008)提出了开发四种不同类型的教材的设想,[1]可供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工作者参考。对于那些仍以打基础为目的的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他们主张还是沿用传统的结构主义教材,以便为学生们打好语言知识和技能基础。对于那些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英语基础已经比较扎实的学生,他们建议为其编写任务交际型教材。当然这两种类型的教材不是截然分开的。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言基础的巩固要适当结合,只是各有侧重。他们所说的第三种教材是文理分科教材,就是按内容题材编写的教材,如文科教材可以是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历史、旅游方面的题材;理科是物理、数学、环境、生物、航天、信息方面的题材;医学可以是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日常保健护理这方面的题材等等。这是一种可谓“一石击二鸟”式的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语言水平的思路,让学习者在内容的引领中“不知不觉”地夯实了语言基础。还有就是专门用途教材,即在第三种教材的基础上将内容进一步专业化。“在通过接近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继续学习语言,继续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1]
基于蔡先生的设计之上,针对地方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水平,我们也分门别类地对自编或改编教材做了初步设计。
1.因为地方性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而言都偏低,故传统的结构主义教材还要保留,而且难度要降低,甚至有必要从音标开始,重新教会他们拼读单词。只有突破了读的难关,他们能开口了,才有可能谈得上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英语时受到母语或方言的干扰很严重。对此不在教材中做出一定的设计,不下力气去纠正的话,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英语说得越流利越让人听不懂。
2.因当前学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以针对那些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英语基础已经比较扎实的学生我们应该编写任务型、交际型教材系列。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看到老师们真正在“teach English”而不是整天还在“teach about English”。
3.文理分科的教材值得上马,作为一种实验,看看与以往从市面上征订的教材使用起来哪种效果更佳,看看通过知识的学习是否更能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4.对于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为他们编写专门用途教材,即在第三种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接近专业,这对他们今后的考研乃至工作都是很有益处的。如为理学院学生编写的教材,可以将物理常识、数学常识、物理学家数学家成长、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趣事、物理数学知识的日常生活应用等纳入其中。为法政学院学生编写的教材就可以把重点放在与法律相关的内容上,诸如一些案情的介绍、国内外一些典型案例的审判、国内外一些法律理念的异同、律师的生活状态等等。
5.鉴于地方院校,尤其是西部地方院校的“地方性”、“民族性”比较突出,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众多,可以为这一部分学生编写一些与当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紧密相关的教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向外传播本地区少数民族极具原生态色彩的文化。
这些教材应该是立体化的,结合多媒体技术编入一些视频片段,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语言的运用。相信这样的教材更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符合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毕竟,当下就业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学习的功利性已变得空前突出,对他们而言,学的东西首先要有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教材的编写可以就此因势利导,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很多学校的大学英语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做法,这无疑是科学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分层了可教材还没有分层分类,这就导致教学改革难以收到实效。
三、结语
进一步提高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其中,教材改革是一个重要方面。以上是我们对地方院校自编或改编教材的一点初步设想,期望这样的教材对教与学都带来积极的变化。自编教材除了要注意一些大的基本原则外,还要特别照顾到地方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以及各学校的办学特色,把英语学习和民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有所用”中把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唐敏.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8(4):85-90.
篇5
【关键词】文化分类;英语教材文化;内容;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59-01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语言教学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文化教学独立进行,否则教出来的语言只会是僵化的、不符合语言使用习惯的毫无意义的符号。
长期以来,由于文化教学大纲的匮乏,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不系统也不全面,体现的文化内涵相对浅显。原因之一是从事文化编写与教授者对文化内涵认识以及重视不够。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及其深层内涵对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与教授意义重大。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长久以来关于文化的定义个说纷纭,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广义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来说,文化特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文化中大部分是不自觉的,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的;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文化规定、支配、约束着人们的言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文化的三种划分方式
(一)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
克拉克洪(Kluckhohn, 1946)认为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大文化)和隐性文化(小文化)。人类可以直接观察感受到的,称为显性文化,比如服饰,音乐,礼仪,手势,文字等;不能直接观察感受到的称为隐性文化,比如时间观念,交际模式,家庭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事实上,文化大多数是隐性的,显性文化可以说是隐性文化的载体和表象,隐性文化才是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才正真体现了该文化群体对世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的划分对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有一定作用,究竟哪些文化内容是学习者可以直接观察和感受到的?哪些是需要在教授过程中专门进行分析和说明才能使学习者认识体会到的?这种划分方式的强调促使学习者在观察和感受的同时,不仅能意识到某种具体的文化形态,更能敏感的去探寻这种文化形态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导向和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这种文化的划分,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习者对显性文化背后隐性文化即真正体现目的语民族最本质核心文化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客观认识的敏感度。
(二) 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
海默里(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这种划分方式给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提供了便利,目前大多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多可以这种划分方式为基础进行分类,这种划分方式下,不同类别的文化范畴界定明晰,使教材编著者易于区分不同范畴的文化内容,在选择时易于对其进行归类。使用教材的教授人员可按不同类别的文化范畴进行课程安排,辅助材料的整理、收集和编排,进行相应的话题讨论和任务分派,具有较高可操作性和明确的评估标准,更便于学习者记忆和吸收相关的文化知识。
(三)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
张占一(1983)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指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指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这一划分方法是为了突出交际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世界语言教学的发展,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已经逐步成为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这种对交际文化的强调正是对此目标的肯定和响应。
这种划分方式促使教材编著者和使用者有意识的对文化、交际、语言三者的关系给予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重视。以这种划分方式对文化内容进行分类传授,使学习者不仅对"静态"的"知识文化"进行分门别类的习得,更使学习者认识到如何在复杂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正确适宜有效的使用"动态"的"交际文化"知识来顺利成功的达成交际的目的,从而培养和增强了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毕竟在特定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才是语言学习的意义所在。
篇6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美文化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
一、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及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方针的确立,大学英语改革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作为如今高校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是旨在培养英语学习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一套集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大学英语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若读者细细翻阅该书,就会发现本系列教材书不仅秉承一贯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学习技能,而且弥补了作为非英语专业用书中可能会遗漏的英美文化知识的介绍,如英美文化、历史、地理、人物知识的讲解和相关知识的链接。这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使他们在日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使用英语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日后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英美通俗文化的展现
《新视野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视野》)充分抓住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其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产物展现在文章之中,引发其共鸣,使之对西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目的。
如《新视野》(第一册)第二单元“Deep Concern”,描述的就是当前热议社会话题之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章中15岁的女孩Sandy扎耳洞、化浓妆、听摇滚乐、穿奇装异服、不听父母管教,简直就是一个“问题少年”。这样一个人物让学生们表现得异常兴奋、兴趣盎然。原来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家庭关系也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家庭类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甚至爆发了激烈的辩论,整个课堂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话题对学生参与兴趣的激发作用。通过最后总结,学生发现亲子关系的和谐不仅是我国父母、孩子关注的话题,整个世界的父母、孩子双方都需为之努力奋斗。
再如《新视野》(第一册)第七单元“Face to Face with Guns”,文章中竟然还提到了中国孩子喜欢吃的美国快餐肯德基炸鸡块。学生们都知道肯德基这种食品,但是一旦问及它的起源、历史和文化史,大家就知之甚少了。所以这个时候适时地将美国餐饮文化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并且主动参与的热情也会高涨。而课后有一项Online Resources把相关的网页也列举出来,方便学生查找相关信息,可谓非常体贴周到。
三、英美社会文化的体现
“The Trashman”来自新视野(第一册)第六单元,讲述的是一位垃圾工的故事。文章中一段话让中国学生感触到中西方职业地位的差异:
“...‘Listen,lady,I’ve got an IQ of 137,and I graduated near the top of my high school class.I do this for the money,not because it’s the only work I can do’...”(第九段第三行)
让学生感到诧异的是,为什么做垃圾工可以make money(赚钱)呢?原来,在西方做体力劳动的人较少,因此像管道工、垃圾工等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多劳动的前提下是可以赚不少钱的。
美国人留给学生的感觉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开朗、乐观但散漫、时间观念差等。而“Time-Conscious Americans”这一课的学习(出自《新视野》(第二册)第一单元)为美国人正名。原来除了以辛劳、认真、视时间为生命而闻名世界的日本人和德国人之外,美国人也有紧迫的时间危机感。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以往供英语学习的教材僵化死板,只就语言点的讲授而学习,这样的教材只讲皮毛,不能深入考察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语言学习者只有充分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将语言应用自如,在文化交流中不犯错误。
四、英美历史文化的展现
《新视野》(第二册)第五单元“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中提到了一种名为Prince Albert(阿尔伯特亲王)品牌的香烟。而Prince Albert正是Queen Victoria(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学生们虽然对于英国历史并不太了解,但是大概都知道英国历史中有一位杰出的女王――维多利亚。利用现有知识做基础,再加上教师之后的补充,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英国十九世纪的社会背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一个知识点扩大,再延伸,学生的知识就由点及面了,日后还会形成立体知识,自然也就融会贯通了。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材的设置应充分关注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要把课本和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其英语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将文化元素加以扩大,使其全面完整,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这应该是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Cunningsworth;教材评估理论;调查评估
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工具,应当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目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要指导来源于教材而非教师,尤其是学生的课后作业更是由教材来指导的。因此在选择教材上,教材评估日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教材评估理论介绍
随着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从而我们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来分析各套教材的优缺点以供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科学的选择教材。Cunningsworth(2002)认为以下标准适合于任何教材的评估:
1、应当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并符合语言学纲的要求。
2、应当反映出学生现在或将来对语言自主使用的要求。
3、应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强硬式的灌输。
4、应当清晰明确的定位自身的辅助角色,和教师一样,教材充当的是目标语和学生之间的传媒。
笔者根据Cunningsworth提出的相关教材评估理论,对当今比较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李荫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能否有效提高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二、教材的分析和评估
1、教材分析
Cunningsworth 认为:“有效的评估取决于询问合适的问题并解释问题的答案”(2002:vi)。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这五方面语言技巧的平衡问题也成为选取教材的核心需求。以下笔者从这五方面入手对该教材进行问题分析与评估。
(1)听力
a教材中听力部分的录音是否清晰,发音是否标准,语速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
B教材中听力资料有哪些形式?主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听力技能?
C听力资料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兴趣?
(2)口语
a教材中口语部分的练习设置是否合理?主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口语技能?
b口语练习能否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能否改变非英语专业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
(3)阅读
a教材中讲授文章的内容难易程度如何?有无充足的可阅读材料或者课外补充资料?
b教材中可阅读的材料能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否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要求?
(4)写作
a教材中写作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写作技巧?
b教材上引导学生话题写作的技巧是否有作用?能否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c教材中写作部分的设置是否阻碍了学生在写作上的自由发挥?
(5)翻译
a教材中英译汉句子、汉译英语篇出自哪里?是否能有效巩固课本学习的知识?
b教材中的翻译练习是否能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技能?
2、对上述问题的解析
(1)听力
a听力部分均有光盘刻录,录音清晰,发音较为纯正标准,语速适中。
b听力材料以歌曲、诗歌、人物轶事等形式出现,并设置有相应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c每单元都有专门的听力内容作为导入学习,其主题与本单元学习内容一致,其形式能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六单元以歌曲 I Am Women导入主题Women, Half the Sky。
(2)口语
a口语练习的形式主要是与课文话题相关的问题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且能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口语练习中问题部分与课文知识紧密联系,在课本中多有具体答案解析,从而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而问题讨论部分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性提问,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大胆的独立思考并敢于“张口”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阅读
a教材中讲授文章难易适中,每单元均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精讲文章词汇量较大,篇幅文字大概一千字左右,能够适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的学习水平。课外阅读文章生词量明显少,主要提高学生英语泛读技巧。
b教材中无论是精讲还是泛读的文章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学习、伦理、科普、励志、社会和自然等知识领域,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4)写作
a教材中写作部分的话题都以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主题一致,编者同时给予要点提示或者范文演示。如:第一单元要求学生以How I Learning at College为题目使用对比比较法习作,这与本单元课文A内容是一致的。
b教材上编者明确的给出了写作技巧,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短文习作的练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有效的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c学生可以通过对写作技巧的掌握,自由的对写作练习进行有创造性地发挥,从而达到了对写作技巧的融会贯通。
(5)翻译
a教材中英译汉句子都出自教材中课外阅读的文章,大多来自记叙文,主要选自英美教材、报刊杂志和一些专著。汉译英语篇练习多为陈述句,其核心词汇源于教材精讲文章。教材中英译汉、汉译英练习基本能有效巩固课本所学知识。
b教材中的翻译练习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课堂知识和有效掌握课堂知识为目标,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技能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评估
根据Cunningsworth(2002)提出的适合于任何教材的评估标准,笔者设计了相应的四个问题:(1)教材是否能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五大技能逐级提高的需求,是否能符合语言学纲对该阶段学生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的要求?(2)教材是否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内容丰富、真实有趣、切合实际的资料,以便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语言运用能力?(3)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否以教材所设定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是否能促进学生二语习得能力的提高?(4)教材是否能够充当教师与学生教学之间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结合第一部分教材的具体分析,对以上四个问题的总结性解答如下:
1、教材要求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词、句、语篇等角度进行语言技能操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教材每个单元按照听、读、说、译、写的模式组成,并形成由易向难的阶梯状结构。听力和口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需要常抓不懈,教材中听力部分每单元从轻松的音乐、诗歌或者人物轶事开始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口语部分别是讨论性问题的设置,学生借课文知识的学习,敢于思考并逐步摆脱中国式“哑巴英语”。阅读文章中词汇量虽然比较大,但大多是高频使用词汇,第一册的词汇在第二册中有多次重复出现,课后词汇练习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词汇知识的逐步扩大化积累。文章中的语法每单元都有明显提示,能有效巩固学生以前所学内容。写作部分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第五、六单元中,写作技巧是继第一册第四、八两个单元的扩充和完善,使得学生能逐步全面的进行学习并能灵活的运用到实际习作中去。翻译练习中篇章翻译的长度和句子都有所加长,表明学生不仅要更好地掌握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而且对学生翻译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2、教材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内容丰富、真实有趣、切合实际的资料,以便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语言运用能力。
3、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以教材所设定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掌握教材相关知识,能够满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基本的需求并能对学生语言学习习得能力的提高给予有效的帮助。
4、教材中每单元的重点内容是课文A,但课文篇幅长,生词量大,段落多,使得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而编者在编写的过程中,在文章段落的划分上,每单元都有明确的要点提示,并兼有从文章大标题上或在文章的段落间隔上给予提示,针对生词量大,编者在正文后都附有详细具体的解释,同时对学生此阶段生词的掌握要求给予明确标示。同时课后备有大量练习,从词汇――语法――句式――翻译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加深记忆并予以巩固。在教师课堂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后,教材上写作checklist部分能够帮助学生自测习作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因此,教材能够充当教师与学生教学之间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四、教材调研后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此次调研,笔者于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通过对使用本教材几位教师的深度访谈和对某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环境工程三个专业1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教材使用访谈方面
(1)教材中课文选材均源自公开发表的原始材料,语言纯正地道,材料新颖,能够培养学生以英语的思维方式来更好的学习英语,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和英语国家社会状况等等能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2) 教材中词汇部分编者从四级到六级都分别给予标示,词汇量充足,满足了学生对英语词汇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为在校学生顺利通过CET-4&CET-6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教材中写作部分的写作技巧在精讲文章中都有具体体现,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能够更加有目的进行详细具体的阐述,使得学生也能明确本单元写作练习的要求而更加透彻的进行学习和掌握相应的习作技能。如:
习作: How I Learning at College (见第29页)
根据要求:要求学生以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方式作为对比来习作。
a教材中课后练习形式多样,练习量大,而非英语专业课堂学时有限,说明编者有意侧重于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只是辅助引导性地对其有选择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达到对课堂知识的强化,真正完全地掌握所学知识,也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b教材中课后练习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紧扣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甚至题目要求。写作上,201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How Should Parents Help Children to Be Independent? 其写作方法就是归纳概况法,这一写作技巧学生在第四单元习作练习中有过学习;快速阅读、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翻译,其题型模式在教材中都有具体参照,编者全方位的内容设置展现了这本教材的可取之处。
2、学生问卷调查方面
此次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有效回收172份,问卷有效率96%。问卷调查内容具体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喜欢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吗?
喜欢____ 一般____不喜欢____
你比较感兴趣的文章题材有哪些?(可多选)
娱乐____ 中国文学____ 外国文学____ 中国文化____ 外国文化____
体育____ 科技____ 其它____
你认为教材中的词汇难吗?
难____ 一般____ 不难____
(2)你认为教材中的文章难吗?
难____ 一般____ 不难____
(3)你认为教材是否有助于语言技能的提高?
很大____ 一般____ 几乎没有____
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可多选)
听力____ 口语____ 阅读____ 写作____ 翻译____
(4)你认为教材是否有助于自主学习?
很大____ 一般____ 几乎没有____
你认为教材是否能满足自己现在需要发展的技能?
很大____ 一般____ 几乎没有____
(5)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可多选)
听力____ 口语____ 阅读____ 写作____ 翻译____ 综合性技能____
(6)你认为将来工作中最需要的语言技能是什么?(单选)
听力____ 口语____ 阅读____ 写作____ 翻译____ 综合性技能____
(7)你对英语教学的总体看法是什么?有何期望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对上述问题调查的结果显示如下:多数学生虽然比较感兴趣娱乐方面话题,但英语毕竟是以学习为目的的,学生还是希望教材的题材偏向外国文学、外国文化、科技方面。针对第2、3问题,学生普遍认为难,主要原因是词汇量大,课文篇幅长,而令学生矛盾的又是词汇一定要满足他们学习的基本需要,所以虽然词汇记忆困难,但教材上汇总的词汇表不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最关心的是教材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见图1)和对英语的学习需求(见图2)这两方面,从图1看,学生认为教材基本能满足自己在校学习英语的需要,对本教材提升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持相对肯定态度,听说语言技能所占的比重稍低,但中国学生听说能力普遍较差,教材中的听力部分只是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所以学生单凭教材提高听说能力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教材学生语言技能提升上能起到积极作用。从图2看,笔者发现教材所授予学生的语言技能与学生对现在需要发展的语言技能和毕业后工作中语言技能的需求有一定偏差。教材中注重学生的读、写和翻译技能,而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听说技能和语言综合性应用技能。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适当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方面下功夫,使得学生的语言技能得以均衡发展和提高。关于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认为英语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学生对老师和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强。希望教师在讲授时多介绍一些相关背景知识,改变由于教材所导致的模式化课堂;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考试和工作,希望教师在学习方法上能给予明确引导和指导;希望有机会多接触英语,特别是加强英语的实践能力。
语言技能 听力 口语 阅读 写作 翻译
比 率 38% 47% 72% 67% 54%
图1
人数
技能 现在需要发展的技能
(多选) 将来工作需求的技能
(单选)
听力 52% 31%
口语 71% 55%
阅读 48% 26%
写作 39% 22%
翻译 43% 36%
综合性技能 63% 42%
图2
五、结语
通过分析得出,该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料,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和实用性,有效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但该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总结如下并期望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帮助:
1、教材的导入形式可以多元化,如图片、视频或者具体教具,进而达到更直观的效果。听力练习单一,不利于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
2、教材中词汇部分侧重认知,阻碍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对一些重点高频词汇编者可以给出例句及相关大学英语四级题。
3、教材中翻译练习能紧跟在校学生应试需求,但缺少翻译技巧的讲解,也未涉及相关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翻译综合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4、教材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定帮助。但其缺少网络课程,使网络时代的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受到很大限制。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 A.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 [M]. Heinemann Education Books Ltd: London, 1984.
[2]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赵勇,郑树棠. 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J]. 外语教学,2006(5).
[4]赵玲,涂艳蓉. 基于学习者需求调查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选[J]. 经济师,2009(12).
[5]孙其标. 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一项语料库辅助的大学英语教材评估[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何莲珍. 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教学自主性 教材的使用 实现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学自主性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这个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者开始关注这个领域,中国教育部更是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并不是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进行的学习,相反,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英语教师的自主性,教师必须有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和技巧,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自主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离开了教的自主性,学的自主性无从谈起。教师的自主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反思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自主性的一种能力。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已经成为培养自主的英语学习者,而培养自主的英语学习者离不开英语教师的自主性。
二、教材使用自主性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辞海定义,教材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使用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材料。而教材的定义和作用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藤冈信胜立足于教学论视野,从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材概念给予了清晰的界定:
教师——(教材)——学生
教学是在班级这个场所内进行的,是以教材为媒介构成的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教材是构成这种完整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并拥有决定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充分使用可以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好的教材是课堂内容、活动和课堂组织的有形载体。而教材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其编纂者,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使用者,即使用它的教师和学生。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广大教师过度依赖于教材,把教材当作“圣经”一般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向学生灌输教材所有的内容。受此影响,他们不但不懂得如何以批判的思想看待教材,反倒成了教材的奴隶和附庸。这样,就严重扼杀了教师教的自主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不可能处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不可能满足学生和老师多样性、多层次的要求,所以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大学英语教师使用教材的自主性可以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反思和教材研发三种途径达到。
三、教师教材使用自主性实现的途径
如何在英语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的教材。
英国教育家Neville Grant在其《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一书中提出了处理教材的五点建议:
(1)如果合适,可原封不动地使用教材的内容和方法。
(2)如果不合适,可修改教材的内容或方法,或对这两方面进行修改。
(3)如果有更合适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把原教材中所使用的内容或方法替换出来。
(4)删除不相干或不合适的练习。
(5)如果教材缺乏某方面的内容,可以补充现有的资料。
很早以前日本就有一种说法,即“不要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这话很有道理。但是,更妥当的说法应是“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和反思是教学自主性的主要体现之一。教师不仅要了解教什么、怎样教,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为什么教,所以教师对教材的评价和反思是教师必备的一种义务和权利,对教师进行此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提高教师这方面的水平。另外,教师的自主学习能使得他们了解需要什么样的教材、分析教材、删除和补充教材,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投入研究和开发优质教材,促进教材及教科书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和无穷的机会,使其他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自主地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教材。
参考文献
1、Grant N.2002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M].lohgnanic.
篇9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how to effectively use material resources from the teacher's role and the learner's rol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on problems in teaching material use.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语言;教材资源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language;teaching material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35-03
0 引言
以教材为基础,由教师组织、由学习者参与的学习过程即为课堂教学。因此,所有教师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有效地教材资源。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英语教学工作者而言,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的利用教材资源以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以求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是由语言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语言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是技能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材的作用与其它课程的教材是大不相同的。
1 教师的作用
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作用在现代教育中应该得到新的诠释。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教师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习方向、组织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从教材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教师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加强学习者对于语言学习的元认知知识。最早,美国的心理学家J.H.Flavell (1971)提出了元认知。他认为元认知就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不仅包括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以及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包括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以及调节。它包括三方面,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是指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的作用以及其结果等方面的知识。Flavell把个体的元认知知识分为个体有关认知主体的知识、个体有关认知客体的知识和个体有关认知策略等三方面的知识。学习者个体在这三方面的知识互相作用,并使学习者形成自己有关学习的独特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又会作用于认知主体的认知活动。个体对于认知客体,即认知对象和认知任务的知识,是指个体对于认知活动的内容、目的、要求的认识,对认知材料的性质、结果特点、熟悉度、难度等方面的认识,也就是对在完成认知任务或认知目标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的认识。
具体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其认知客体就是英语语言本身。学习者对英语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如果对英语缺乏科学的认识,那么学习者在学习时就会缺乏必要的信心,或者为自己的语言学习失败进行开脱,将原因归到语言本身,而不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反省、正确地评价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对语言本质的理解也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知对象元认知知识的一部分。
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学习者认为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与考试无关,与英语能力的提高也无关。这里学习者就是由于缺乏元认知知识,特别是有关认知客体,即英语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元认知知识。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以及在教学活动始终,都应该加强学习者的元认知知识。使其认识到教材是语言学习的工具,通过教材,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学习者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各项语言技能。
1.2 科学地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这里所说的对教材的分析和评价与通常意义的教材评估含义不同。后者一般是对教材编写者和教材出版者来说的,其考虑的标准会更广泛一些。由于适用范围较大,一些参数和指标只能采取中间值。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所要分析和评价的是一套经过编写者和出版者评估了的教材。教师的作用是分析教材的特点,评价它的哪些部分适用于自己所面临的学习者,决定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适用的资源。由于适用范围的具体以及学习者特点的不同,对于不同的学习者群体、有时是学习者个体可以采取不同的参数和指标。具体地说,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
①教材的整体思路。即教材反映了怎样的教学思想。
②教材的整体结构。即教材包括哪些部分,分别培养学习者何种能力。
③教材的难度。即教材从前到后、各级教材梯度是否合适。
④课文内容。包括文体的全面;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所含信息量和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⑤练习内容。包括难易程度;量的多少;与课文内容的联系;培养的各方面的能力;语言的准确性。
⑥其它。包括词汇表的编排;国际音标的标注;插图;配套磁带或光盘,等等。
1.3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当代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学习者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是课堂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因此,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学习的系统性,除了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外,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教材。没有教材的英语教学无法想象的,因为学习者必须接触一定的语言材料。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对教材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最合理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
1.4 对教学效果及时评估。由于学习者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策略的不同,教学产生的效果也千差万别。虽然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已经考虑了学习者差异这个因素,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进行及时评估。一般说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评估周期应该比较短。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学期,前两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在学期结束时再进行一次。教师应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环节。特别要对几次评估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教学的改进是否取得了正面效应。在教学效果不断改进的基础上,评估的周期可以为每两个月一次。
教学效果评估应包括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教师自身评估及教师间的相互评估。对于学习者的问卷调查除了询问对于教材本身、教材使用的意见及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以外,还应该包括元认知知识的内容。教师自身评估要求教师应经常写教学日记,记录课堂教学的情况,将课前对教学的预计和实际的教学进行对比。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听课,按照同样的指标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估。为了避免教师的教学方向或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成为“应试教育”,建议教学效果的评估不包括通过考试这一间接手段来测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学期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教学评估的参考。这里所谈到的评估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教材使用情况的直接评估。
2 学习者的作用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作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教材使用来说,学习者的作用和上述教师的作用是对应的。下面对学习者将会对教材资源的利用产生的影响作简要的论述。
2.1 加强元认知知识。学习者一般对于语言学习和语言本身缺乏科学的认识,教师有意传授有关第二语言学习的元认知知识以后,理想状况应该是学习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教材的作用,摒弃“教材无用”论或“教材至上”论。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者就能够配合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领会教材的教学思想。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仅仅注重教材的知识点而忽略了教材作者或者编者在教材中贯穿的教学思想。对于语言学习和教学两江,教材的编写思路也随着教学思想的转变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分析和评价教材是英语教师的任务,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也不应当局限于学习语言教材。为了使得学习者领会教材的教学思想,在开始学习之前应当浏览教材并注意阅读教材的前言或简介。
如:国内许多高校目前正在使用的《新编大学英语》,在前言中就指出:整套教材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模式”。词汇、听力、阅读等均符合新大纲的各项规定以及量化指标。读、听、说、写、译的技能也是按新大纲规定的“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两个层次要求编写的。“以学生为中心”旨在理解和体现学生在知识、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需求。“主题教学”指以主题为依据,选取了与学生的校园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最佳样本。
从以上一段话中,学习者可以了解到,大学英语的学习中,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可以了解新大纲对于各项语言技能的要求——“读”的技能是出于第一个层次的,要求最高。其它的技能处于第二个层次。同时,通过对“以学生为中心”和“主题教学”的解释,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前对教材的浏览,对教材教学思想的领会,将对以后的学习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
2.3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这是对学习者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仍旧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学习者认为教材的内容都在书上而忽视了记笔记,因此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还有一些学习者认为教师讲不到的部分是不需要看的。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习者没有充分了解教师是针对一个学生群体进行教学活动的,而学习者还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由于选取的教材内容是经过编者科学评估的,因此,学习者不应当轻易放弃任何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关于一些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将在后文详述。总之,只有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才可以说教材资源没有浪费。
2.4 积极进行反馈。在上文提到的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中,学习者的意见反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总结得失,对教材和学习效果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配合教师评估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利用教材。
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及时解决。
3.1 教材众多,各有利弊。教材资源能否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选择最适合的教材是关键的一步。而目前我国已出版了许多大学英语教材,不能绝对地说哪一套最好。最重要的是,英语教师应该试图找到最适合本校特点的一套教材。要解决教材选择的问题,需要英语教师对多套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进行比较。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主要使用的教材以外,选择其它的教材进行教学试点(试点不适于太多),通过学习者反馈及教师自身评估确定试点的教材是否更适合教学。只有选择了最合适的教材,教材资源才能够最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利用。
3.2 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照搬照用,教学缺乏灵活性。这个问题的存在看起来不是特别广泛,但由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时之间难以全部被接受,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以传授知识为主。教材好像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实则将教材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单一局限于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课堂应该是学习者进行语言实践的活动场所。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该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知识理论的角度,使英语教师认识到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各自应该发挥的作用。
3.3 课堂教学对教材利用不充分,忽视了教材的作用。这是对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误解所导致的。由于很多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度学习者的自主性,尤其在口语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不加以限制,这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没有好处的。而教材一般会对口语活动的主题和步骤进行限制,教师也应该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教材的课堂,才是有组织的,有效率的。
3.4 学习者盲目选用流行教材。也许这个问题看起来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但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利用。不部分的学习者虽然有着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并且课外进行自学。但是由于很多学习者没有充分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且国内目前流行的英语教材五花八门,从而使得学习者在选择的时候迷失了方向,盲目的自学影响了课堂的学习以及课内教材的充分利用。英语教师针对这个现象,首先就是应当让学习者明白,学习英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这些能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如:不是依靠一套口语教材就能给练好口语的,也不是能够说美国人一样的英语就认为英语学好了。应当让学习者了解到,课堂使用的教材是为了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但是前提是必须充分的利用好这套教材。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习者学习其他教材,但是必须将经过教师认真研究后的,同时在学习中还要给予学习者一定的指导。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利用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习者双方的问题。应该从元认知知识入手,首先对语言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此外,教师和学习者都要对教材有整体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应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到了这些,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将能够获得最好的效果,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Elaine Tarone, George, Yule. 2000. 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范烨.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训练”[J].外语界,1999(03).
篇10
摘要:目前市场上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教材种类较多,但较少能与高职院校多层次生源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特点、未来职场需求等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校本教材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应以市场调研为前提,遵循教材编写规律,以学生未来职场环境为背景,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关键词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述。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将大学英语列为必修课程,并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高职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教材出版市场。现在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的教材较多,各种教材虽然都是专家编写并由大型出版机构出版,但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且不能较好地与高职院校多层次生源的英语水平对接。有些教材虽推出新的版本,但只是版面设计做了改变,内容多年没有更新,相当数量的教材出现文章陈旧过时、实用性不强、词汇量不当、练习题设计单一不实用、听力训练完全朗读腔调、口语训练话题脱离现实等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出现了同一本教材,全国各地学校、各专业通用的现象,未考虑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学生的专业及职业需求。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
一、开发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意义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多方面决定的。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不能对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但编写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突出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满足学生毕业后学习和工作需求的大学英语教材对高职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为真正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第二,由于校本教材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背景和专业特色以及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可以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每一节课更有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光盘、教案也齐备的教科书,上课的思路受到限制甚至被固化,缺乏创造力。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给教师们提出新的挑战,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师更全面、更有高度地把握英语教学。
二、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建议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提高本校英语课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教材开发的主体必须是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教材的开发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核心。高职院校开发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做好调研
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论证,校本教材开发前对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水平及需求、专业设置及专业课开设情况、毕业生英语使用需求、人才市场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按教材编写规律,制定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设计思路、构建教材结构、选取教学内容,包含教学时数、词汇量、语法、章节结构、应用能力训练方式与内容、总体难度、社会文化拓展等方面,以此解决学生和英语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以及怎样编写的问题,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做好理论及实施的准备工作。
2.英语校本内容应以学生未来职场环境为背景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内容应以学生未来职场环境为背景。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的部分应基于职场环境,贴近工作、生活,确保听力和口语训练的素材是工作生活中真正使用的语言,尤其是录音部分,不应不分文体、环境,一律以朗读腔调呈现。同时,语言素材要新颖,兼顾思想性。
3.做好与学生入学前英语水平的衔接
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五年一贯制学生,中专技校对口招考的学生,也有通过全国春季夏季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农村生源学生占大多数。生源的复杂性使得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在所有学科中差异最大。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中大部分只可以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对英语国家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了解不多。所以,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根据本校生源状况分层次进行,同一个地区或同一专业群的教材也应有所差异。
4.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不要照搬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的模式,使之成为本科英语教材的压缩版或简化版。高职英语教学有不同于本科英语教学的特点,应注重实用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不必对学生要求过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满足职场和生活的基本沟通需要、达到正确顺畅交流即可。
5.信息化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面对的学生是相对高智商、高知识水平的群体,由于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多渠道快速地获取知识、信息,他们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强,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去创新,教学工作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不是简单的一本书,英语教师在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教材模式的束缚,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库,便于学生课余自主学习。
三、小结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特别提出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还要求英语教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专业特色结合。上述要求的满足需要有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作保证。高职大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有特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陈丽云.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制[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
[4]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5(26).
[5]于丽燕.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研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6]朱容影.高职公共英语拓展课程开发:系统论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