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

时间:2023-04-02 04:4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专业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专业课程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体系

1、计算机专业的社会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在我国,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需要计算机人才的地方如此之多。可是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却不到100万人,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在更多的领域中,例如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等领域,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更大。

2、计算机专业课程构建时的关键点

2.1要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无论是本科大学还是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的基本知识都是学生应具有的基本条件。但是,只是掌握了基本知识是不行的,学生们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才行。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后才能为以后打好基础。为了能更好的就业,在计算机专业构建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了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课程设置上要尽可能多地突出应用方面的特色,与此同时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全书照办。应当配合着实际操作来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计算机的实用性,进而达到就业岗位的需求。

2.2按着人才的培养方向,做出更细致的划分。在各行各业中,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是很大的。但尽管如此,还是所以有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为了学生以后的就业,也更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高专学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构建方面可以做出细致的划分。在学生们学习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指定方向。就是说在学生们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更专注于以后的计算机方面的就业方向。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志向,这时就可以按照他们的未来计划进行划分。进一步的说,甚至可以,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对勾。将专业更进一步细化,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专业、具体。

2.3将当下各领域的人才需求量作为考虑重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可是各个行业的需求量却是不同的。这时候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就应该把这一情况考虑进去。如果只是一味地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但却不思考各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的话,会造成有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过剩,有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却供不应求。面对这种情况,应认真调查各个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然后按着调查结果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做出调整。这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2.4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这个问题在教育方面永远都是对的。况且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计算机的专业课程有很多事枯燥无味的理论讲授,要是学生们再不感兴趣的话,那么教课的质量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再加上学生因为自身兴趣的不同,本身素质的不同等个体差异,计算机专业课程教授的时候就更要因材施教。所以说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构建应充分考虑这因材施教这一问题问题。并适当地对课程做出调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之后,计算机才能学得更好。

3、如何成功地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详细步骤

3.1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方面必须做的调整。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这一块不能忽视。但同时应该针对当前IT行业的职业需求,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所以在程序设计上可以侧重于教授办公软件、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建议开设计算机操作技术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基础知识这一方面,建议开设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主要内容为TCP/IP网络模型的各层功能与协议、网络传输协议工作原理,局域网技术理论、广域网技术理论及互联网技术理论。

3.2使计算机专业课程更加的具体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科目是很多的。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将课程的不同领域做出更细致的划分。即按照学科体系的具体结构和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将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地细化,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网站设计、软件开发、网络和硬件维护、图形图像等等,当然,根据高职学校的不同具体的划分内容也可能不同。但是,无论哪种学校都可按照领域的不同来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在采取培训的同时,可以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可以采取模拟现场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

3.3可以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进行重点培训。所谓的重点培训并不是笼统地进行重点训练。计算机的科目众所,如果漫无目的地挑重点的话,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也无法系统的进行讲解。所以应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具体地划分之后。在划分完的领域中,再进一步进行挑选。挑选时也应有一定的标准。那就是按照当前IT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挑选。精选出一到两个作为重点,使其与正常教授的课程内容作为辅助。这样能够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更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3.4在教学手段要有一定的创新。本着“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场所职业化”的原则,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法基础上,要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要创新才行。这时候就可以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这样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专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

3.5加重对于职场上的情商的教育。所谓的情商,就是除去专业知识以外的个人品质。方面比较广泛。它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评价。但在职场上的情商涵盖的方面更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一个在职场上情商高的人体现在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各个方面。职场上情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是一两门课程就能够完成的。要实现职场上情商的培养,可供选择的课程门类和范围众多,建议至少有语言系列的课程,如汉语阅读与写作,英语阅读与写作; 人文系列的课程,如哲学、文学欣赏等等。

结 语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就是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坚持“适度够用的基础知识、深入的专业技能以及娴熟的项目经验,结合职业素养培养”理念,构建计算机网络专业特有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成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不仅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熟练地操作能力,还更应该使学生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时刻注意对于成功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应用型本科是以实践应用作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和出发点的,其教育方向既要考虑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又要兼顾学科发展的意义。选择和确立学科方向应该根据学校现有的办学实力和发展潜能, 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关键学科, 而不是搞成“大而全”的模式。虽然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在特定时期或许是传递知识的有效途径, 但在社会环境变化迅速, 资讯和创新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背景的情况下, 改造和转变教学模式, 即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提高教学效力及满足社会需求, 使学生避免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是当前教学改革最迫切、最现实的需要。应用型本科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目标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不够理解的鸿沟, 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矛盾。但实际上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目标并不是孤立发展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培养人, 以人为归宿; 两者共同构成应用型本科完整的价值体系; 两者互动发展。

一、我国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基本上沿用的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把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一些典型的应用专业都很少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与工作中的实际能力需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表现为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所占比重大, 与应用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少, 由于应用发展比较快, 知识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很多应用型课程落后于当前的科技应用实际要求, 导致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此外, 由于受千百年来“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对实验教学、建设和管理重视不够; 实验室体制不顺,未摆脱小而全的影响,组建交叉学科大平台的少; 对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素质的提高。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课程设置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统驭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的设置做到灵活有效, 着重进行职业性技术技能训练。目前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硬件、软件、环境和现行管理体制以及存在的各种矛盾的基础上,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为挖掘内部潜力, 提高机器使用效率, 延_______长计算机的有效使用年限, 提高教学效率, 最大可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实践需求, 提出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几条基本思路:第一, 针对计算机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 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专业知识扎实, 而且也需要较强的基本素质, 如语言表达、沟通和交际能力、职业资格认证等, 同时也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而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虽然学了数十门专业课, 但大多数课程却不精, 论操作比不上一些中专生、职高生或电脑培训班的学生, 论开发也开发不出像样的软件。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团组织生活和其它素质教育活动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 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 确定培养目标, 特别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 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教学就会失去了它的意义; 反之,教师不讲, 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 那么, 学习效率就难以保证。第二, 提高学生整体的设计语言应用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组织他们头脑中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从语言和内容上对所要写的题目作好充分的和必要的准备。随着21 世纪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也飞速发展着, 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例, DOS 曾经是最为成功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它采用的是命令行用户界面, 计算机的运行都是在命令的指挥下前进。随着软硬件的发展,Windows 图形用户接口(GUI)的出现, 计算机以一种更加平易亲切的面貌出现在使用者面前, 它推动了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理念上的革命, 进而快速高效并且精彩的软件开发成为可能。出现了许多比如Delphi、Vb、VC 等软件开发工具, 这些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提供了开发windows 应用程序的最迅速最简捷的方法, 当计算机技术在飞速发展时, 同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素质, 所有这些课程最终都着意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体现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懂技术、能操作的优秀人才。第三, 课程设置要灵活当前大部分大学还是停留在“学时制”即以教学课程大纲上安排的学位课程、专修、必修、选修课程的制定来限制学生是否能毕业, 是否能拿到文凭, 这样一来不利于一个学校总体教育资源的分配与整合。课程设置过于死板, 不能激发一部分学生潜在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开设如下课程, 例如, 网络营销、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等。这些专业一方面应用性都很强, 另一方面在当今的人才市场上又大受欢迎。如果有些计算机专业课应用性不强, 市场不欢迎, 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也就不大; 相反, 如果计算机专业课应用性强, 正是市场急需的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特点teaching is not dull and their interest has been aroused. The students cando more creative work and the effective comparison is really helpful andinteresting. Third, the use of schemata and diagrams makes dead rulescome alive and visual. Fourth, the students come to be more and moreconfident that they can learn English well in this effective style of teaching.After the whole process of reforming, the students in the tested classtook the Intermediate- level English Test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of this test is that nearly 98% of the students passed and the exams theytook in school have also confirmed the worth of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Since the reform began, the percentage of the failures in tests or examshas decreased a lot. In the past some students inevitably failed in theirEnglish exams or tests, for they didn’t learn non- finite verbs well. Nowthe matter has changed.Here the way of teaching of non- finite verbs is only one example ofthe grammar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a certain grammatical point bygiving the students a lecture class is just a try .It is based on the actuality:the time for English teaching is limited and the students are weak in Englishsubject. The aim of it is not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marks on testsor exams but to gain the student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grammar,and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ability of using the English languagecorrectly in both oral and written expression.Reformin English teaching has a long way to go. Nowthe try in theteaching of non- finite verbs is on the way to be popularized in teaching ofother aspects of English grammar and in teaching of vocabulary.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型 计算机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82-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一线工作者的推崇,它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了重新的调整,目的是要将老师手中对学习的控制权和决定权交到学生手中,从而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其实简单点说就是“白天(课堂时间)老师在教室上课,晚上(课余时间)学生完成作业”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变成“学生提前利用晚上(课余时间)学习新知识,白天(课堂时间)在教室由老师指导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方法落后。计算机专业课程大多数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型,尤其是在一些程序开发类和软件应用类课程中,这类课程往往更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在传统的上课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不可能达到同步进行,老师不断地在讲软件的使用和编程的语法,这样学生只能盲目跟着老师的进度去听取软件的操作步骤或者软件开发的理论。这种方式学生往往是很难掌握的,或者是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没办法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串接起来,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觉得很疲劳。这样持续下去,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二)学习环境受限。不少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时普遍反映这样的一些问题: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课余时间自己又看不懂书上的内容;问问题的时候时间又不够;想利用课余咨询老师或者再重听一次老师的讲课内容时又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学生也会形成排斥心理,老师也会倦怠。

(三)学生水平不一。由于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很多的专业课程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就开设了。但是各个中学的课程安排不统一,有些学校开设过计算机基础课,有些学校却没有开设,这就造成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基础不一致。经常接触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会觉得老师讲的进度太慢,在课堂中难以提起兴趣;来自贫困山区、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同学又会觉得内容太难,操作太复杂而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

(四)资源分配不合理。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形势下,学生人数众多,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超过60人,老师在进行实验操作辅导时,由于人数众多,很多同学的问题往往要等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老师的回答,有时候可能都不一定能得到老师的解答,而且老师上完一节课后身心疲惫,没办法以饱满的热情再进行下一节课。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计算机课程教学难点在于抽象、复杂,让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展翻转课堂,以相关案例作为课程的主线,形象、生动地表现抽象的课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增强。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强化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组成。

(一)课前准备环节。教师需要把课程根据知识点和难点分割成若干个小模块,每一个小模块录制一个微课视频,录制好之后将视频上传至Internet或者是云空间教学平台,并布置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测试。选取微课作为学习视频的主要原因是: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它有别于传统单一形式的教学课件;微课的视频一般控制在8-10分钟,最长的不能超过15分钟。经过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时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就在15分钟内,是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微课能在短时间内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学,相对于内容宽泛、教学内容复杂众多的传统教学,微课教学通常集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或者是完成某个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视频作为微课的核心构成内容,并不仅仅只是视频,还包括了教学设计、课件、扩展练习、教学反思和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辅教学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我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展示方式打造了一个虚拟化的、主题式的“小课堂”。

学生的学习自行管理和掌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图书馆等多种场所观看教师的微课讲解,由于地点不局限于在教室中,所以学生可以不用像在课堂上那样紧绷神经,担心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或者是因为分心而错过某个教学内容,可以在舒适的环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此外,学习微课的节奏和快慢也可以自行掌握,理解了的可以快进,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回看,也可以暂停把难点或疑问记录下来,甚至还可以通过QQ、邮件等网络通讯工具向老师和同学求助。

学生在学习完微课视频后,会有一个4-5道题的小测试,帮助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果测试结果不太理想,学生可以再重复看微课视频,并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此外微课视频还具备方便学生在期末或者是记忆不牢固的时候重新去复习和巩固的优点。如果是云平台,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反馈给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老师能及时调整课堂设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具有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组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是实现知识内化的核心部分,选取合适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针对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基于项目和问题的课堂模式对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效果更好,过程管理中采用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为让最后的成果汇报取得较好的成绩,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先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同学们在微课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者根据学生观看微课后小测试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知识点详细讲解,并抛出与微课学习知识点相关的项目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可以依据视频的知识点解决项目。

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小组的组成最好是用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进行分组,一方面有助于组长带动组员进行问题讨论和解决,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能激发出学生们思维的灵感。另一方面理解能力强的同学能帮助老师解答部分同学的小问题,让老师能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学生讨论共性问题、研究和创新解决办法、协作解决中去,这样老师不用在讲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也不用在座位上昏昏入睡。经过这样的课堂翻转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多,活跃了课堂氛围,老师在解答学生疑问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也能在“训练―研讨―提问―再训练―引导―提升―创新”的过程中去完成知识的内化。

最后,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既能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危机意识,充分掌握时间的主动性,促进各小组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完成过后,由各小组指定组内成员进行项目完成情况和解决思路的汇报,其他各组可以对汇报成员进行提问交流,这样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提问的能力,结束后再由老师做点评,总结在项目解决过程中大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三)课后强化环节。课后的强化完善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也是对前两个环节的有利补充。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必须及时将在课堂上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优秀小组的创新点及时到网络平台,并且能在网络平台与同学们加深交流,在改进操作方法等方面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的点评和总结,如果还是有疑问没有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可以在网络平台与老师继续交流,最好是能通过学习笔记的方式将在解决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己的反思、小组的讨论等内容记录下来,需要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功能重新观看教学视频,加深理解。

三、翻转课堂运行优化

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翻转课堂都非常的重要,必须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优化。

(一)改进教师评价。目前大多数的教师评价都是基于教师课堂的授课水平听课评价和学生评价,这种评价大多片面,往往只代表了部分人的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应改进为以学生评价为基础,从视频的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使用程度、课堂活动的组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二)改进学生评价。目前大多数的学生评价是针对学生在课堂环节和考试结构的评价,应从团队协作、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素质。

(三)引入奖励机制。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前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工作量明显增加,仅仅只是凭借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热情,是很难形成长效机制的。如果能在工作量、评价制度、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措施,相信一定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

[2]李晓红.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计算机,2014(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教改立项项目;2015年度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项目

篇4

关键字:计算机 课程教学 创新 改革

当今世界,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所需的人才。但是,最近计算机专业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原有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计算机专业教学要创新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当前,IT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对IT人才,用人单位有不同层次的的人才需求,包括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设计型人才、办公型人才、网络型人才、开放型人才。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式各样需要电脑做宣传、包装、设计的工作随处可见。各种类型的设计型人才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对于办公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更要求熟练掌握应用软件,融会贯通各种管理知识与计算机技能。网络型人才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支撑,要求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计算机完善和开发的缔造者,社会对于软件工程师有较大的需求量。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基于目前毕业生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计算机专业应该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然而,目前计算机专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模式单调,缺少创新,没有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学生差异、及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中,不够重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教学。其次,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缺乏激励,进而学生主动学习性不足。第三,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不能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计算机课程改革围绕培养目标进行的,让学生接受职业群内共享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接受专业理论教育课程培训,根据自身的爱好及能力选择合适的职业或专业方向。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学习不同职业的专业知识,结合学生就业愿望,设置若干专业方向,进行教学。在教学上要突出横向知识,融会贯通,突出技术和知识先进性。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下面简要介绍几个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实施例。

(1)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实践能力。为解决这类课程中学生目标定位不明确,不够重视程序设计能力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善。首先,构建以在线实践为主要特色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在线实践和竞赛,注重团队协作,突出对学生程序设计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为了达到与培养目标相对应的水平,编写实践指导教程。第三,改革实践模式和考核方式,建立程序设计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2)系统开发类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系统开发类课程主要存在课程内容重复,实践教学方式传统,跟不上主流发展等问题。可以通过教学改革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围绕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设置课程,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降低教学内容的重复,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相关性。其次,在教师指导下,坚持自主设计理念。设计案例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分析调查来完成,注重以学生为本。第三,改革考核方式,采用上台“讲解、答辩”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答辩。

(3)硬件设计类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硬件技术应用和硬件系统开发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目前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忽略硬件设计技术与硬件系统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突出了对学生硬件技术及硬件应用系统设计能力,培养学生面向硬件系统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开发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美坤,王传东.简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韩东霞.计算机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

[3]马雪英,王衍.面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计算机教育

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探索

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以及为高等职业学校提供生源,与高中教育相比,虽然其生源广,但是由于门槛比较低,学生基础薄弱,自制性差,因此教学管理难度更大。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就业率、升学情况等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教学时必须以就业为风向标兼顾升学,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以达到各大相关企业及更高一级学校的人才需求标准[1]。在现代化网络环境下,如何让学生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知识更多,给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都未曾有明显的改变,因此也相应地限制了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其教学质量已经无法达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于发展迅速的计算机行业。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比较快,所以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也应相应地变化,单纯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是不可取的。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通常都是“一点即通,一过即忘”,学习浮漂,不懂也不问,问题堆积后,便失去学习的热情;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施不完善,教材滞后于软件,毕业生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③部分教师没有实践经验,课堂上不能将实际工作中的细节融入课堂,讲课变成了照本宣科。④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教学任务与高中不同,采取同样的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合理的,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悖。

2网络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明确,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以这一目标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规划,将一些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软件或者是计算机技能纳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课程规划,添加一些教材外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创新教学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持续发展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可以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还要在黑板上把重点概念书写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可以选在计算机室进行,这样可以讲练结合,然后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下课后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繁杂,涉及各种单项化的计算机技能,学生也许能够熟练地掌握单项技能但却不会结合性使用,这主要是由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多偏于形式化,没有放在一个实际的情境里让学生去练习[2]。例如:在学习完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后,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制作“某企业宣传海报”,完成后,让学生相互点评作品的优缺点,然后再加以改进,这样即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增加了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并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后,就应该跳脱出教材,去体验自己以后将会处于的职业环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现实运用能力。

2.4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专业课程后,应摆脱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课堂作业+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将课堂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中,计算机期末考评采用理论知识的卷面考核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出题,创新出题模式,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综合测评,作为总成绩的60%,而剩下的40%则是平时成绩,由课堂作业成绩为依据由老师评定。

2.5提供多种途径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了解企业的详细运作情况,体验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在课程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社会实践是一种从技能、专业、思想、意识等方面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一个良好的、高素质的、有着丰富技能经验的教师,对他的学生或多或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也是间接为学生增加知识与技能做准备[3]。

3结语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必须创新教学理念,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让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走出教室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现场体验学习,学习专业现实操作中所需具备的实用性机技能,提高专业综合素质[4]。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学生需达到更高的计算机专业标准,方能保证自己能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学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时,必须根据现阶段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转变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设施配置,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者:顾显明 单位:菏泽市牡丹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娄德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J].通讯世界,2017(1):289.

[2]薛若云.注重革新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216-217.

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人飞速发展的阶段。为适应社会、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职业教育也必须要不断的调整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手段等。由于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就业观念。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基础扎实、多样化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和不断进步提升的能力。计算机专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但是仍然存在知识老化、缺乏实用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水涨船高。从简单应用到实战开发,从单机应用到云计算等等。所以,必须改革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计算机各方向的应用岗位,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熟练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软件开发、网络应用、多媒体设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体系,应遵循学习的一般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注重学科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可以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全面,也可以发现学习的通用性规律。比如学生学习了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以后,再学习Illustrator矢量图形设计软件就会很容易上手。软件工程管理和建筑工程管理,虽然隶属于不同学科,但是都具备工程管理的特点,很多知识也是相通的。

二、改革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计算机类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较为全面,学生不仅应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有必要适当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建立一定层次的专业实训室,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利用案例教学强化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应该设立认知实习,为他们做职业发展规划,指引发展方向。之后几个学期,应注重设计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克服困难以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在毕业实习阶段,要做好顶岗实习特别是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铺垫。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类似,都会存在枯燥和抽象的内容。如果教学模式不进行变化,学生就会一直处于不思、不争、不变的状态。对于IT这个发展迅猛的行业,显然学生的这些状态是非常不适的。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演示操作+讲解讨论+拓展”的授课方式,可以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将相关学习资源放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其业余时间,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补强不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总结能力、可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门数的精简,强化选修课的作用

由于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计算机学科的内容也不断革新,相应的课程体系也要随之做出改变。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总学时、总学分、课程总门数存在诸多限制,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就只能进行内部的修改。首先要尽量减少同类型、内容有很多重复的课程。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C语言、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这些课程在很多知识点上都是重复的,目的也都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掌握语法基础。因此可以优化合并这些课程,以点带面,将多点开花转变为一个中心,多方扩展的模式。同时将涉及新技术应用方面的课程开设为选修课,平时也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需求。

五、改革考核模式

由于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与传统相比仍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其实,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考查是重点,而传统的考核方式对这些是有些无能为力的。而且,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也使得考核反过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教育本身。不爱思考,死记硬背,高分低能是多年来的普遍现象。为了能够全面合理的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要改革考核模式和内容。比如在课程设计中按照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完成的小型项目开发,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系统实现、项目总结5个方面的成果作为考核目标。

六、总结

由于计算机学科自身的特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只有不断的变革和优化,才能适应行业企业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闫海英,常晋义,高燕.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13(11):49-52

[2]王虹.以个性化教学风格创最佳教学效果[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2.2(3):51-54

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的种类很多,李秉德教授把典型教学模式归结为七种: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掌握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

综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不同的教学模式都由于适用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实质内容,就教学发展史来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于应用。本文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着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选取的依据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比较适合于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各类专业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有三类型,即:主题任务型、选择探究型、导学互动型,具体如表1所示。

这些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它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这些教学模式的提出,就其最根本物质和认识论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当前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结构的应用性、操作性及逻辑性所决定的,也是当前中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中职校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及教学手段所决定的。

三、三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及实例

1.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实例。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任务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信息,以达到研究任务、理解任务、完成任务、创造任务的目的。此类型适合绝大部分办公自动化、图形图像、计算机及网络组成实践等情境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具有操作性、情境性的特征。

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1)任务的丰富性、灵活性。任务可以是课程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任务可以由教材引起、教师引起或由学生自己选定。(2)信息容量大、外延宽。在一定任务的范围内,信息量多,范围大,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可以是纯课内的,也可以是纯课外的,或课内课外结合的。(3)信息传输方式的多样性。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任务为圆心,以有关信息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信息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

课例《网络、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制订旅行计划表》中的综合任务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此课例中,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完成了EXCEL和INTERNET的学习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网进行信息搜索的方法和技能。目前,正值旅游佳期,最近学校要放5天假,想外出旅行,一直没有制订出一个外出旅行的计划。现在请同学们借助于网上资源的搜寻,制定一份详细、合理的旅行计划、费用在5000元/人以下的旅游胜地去旅行,同时请告知相应旅游胜地相关的交通、天气、住宿和景点等信息。完成后请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创设了一个主题任务――制订旅行计划表,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个主题任务自主地利用网络环境去探究、解决和完善这个任务;此外把本主题任务同课内知识结合起来,以达到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目的。基于设计要点“本综合任务意在巩固与练习:

(1)IE浏览器使用的方法;

(2)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

(3)网上图片与文字的保存;

(4)网上文件与网页的下载;

(5)EXCEL的基本操作;

(6)电子邮件的撰写与发送。

本综合任务要求在150分钟内根据自己从网上得到的信息制订计划,提供的样例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在完成本综合任务的基础上,跳出样例的束缚,大胆施展才华和发挥创意,制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然后以“制订旅行计划表”为中心主题,对此主题任务进行肢解――整合――完善,以达到探究任务、解决任务和完善任务的目的。

2.选择探究型教学模式。选择探究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教学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此类型适合计算机原理、网络技术基础等层次性、研究性强的专业课程。

此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

课例《硬件测试》:此课例在计算机基础的第一章介绍了一些硬件常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等后,要求学生领会计算机各种硬件的逻辑实质。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专业性,加上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硬件,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由于设备有限,通常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我们只能拆卸一台电脑让学生观摩,或者仅仅是演示几张图片,这样的讲解和演示,对学生可能只是过眼云烟,因为没有领会,很快就会忘记,对此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硬件知识,也能学以致用,我们对该节内容使用选择探究法进行了课例设计。课例的软件硬件设备是一些测试软件如“HARDINFO”、“SiSoft Sandra”“一分钟测试”等,在上网条件好的机房也可以提供相应的下载网址。在教师指点下,对电脑作一次“全身体检”,了解其性能和配置,并尽可能提出一些升级建议。对这种选择探究法的教学模式,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亲身探究和体验,才能把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完成本项任务,学生也学会了如何评测电脑,购机时就不会盲目选择,上当受骗。

3.导学互动型教学模式及实例。导学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的积极互动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思维上始终贯穿老师的导和学生的领悟过程,动作上始终贯穿着老师的讲、演和学生的练过程。这种精讲演练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多次分步螺旋式上升进行的。此类型适合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等结构性、逻辑性强的专业课程。

以下是《QBASIC程序设计“嵌套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的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做课件,同时,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小组,以便课堂中进行小组竞赛(练习)。

(2)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堂课笔者采用范例教学,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作品是如何完成的,分组进行讨论,老师加以整理归纳,引入新课。

(3)新授课。①讲解循环嵌套的概念,举例。②讲解循环嵌套的说明及注意点,演示片段小程序。③讲解循环的双重嵌套的应用,演示小的应用程序。

(4)课堂练习及练习反馈。运用循环的双重嵌套来完成下列程序的填空(2至3个程序填空)。程序填空采用分小组竞赛进行,每获胜一次得一颗星,得到三颗星的小组将技能等级加爵一级。当然此项步骤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及学情分层次多次完成。

(5)课堂小结。通过提问“通过本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本堂课学习,使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要点。

四、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我们提出的三种类型教学模式能适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一些紧迫问题,使各种层次的教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模式参考。教师们在教学中都能自觉地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加里.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育 课程改革 专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学校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和发展各种新专业,以吸引更多生源。如我院现在最热门的专业是数控加工、汽车维修、建筑施工、焊接技术。反观曾是十年前的热门专业计算机,如今却处在备受冷落状态。难道中职计算机专业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吗?怎样重新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进行定位与改革,使之继续向前发展呢?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教学10年的专业教师,我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定位与课程改革谈谈看法。

一、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早在2004年,作为我院的主力专业――计算机专业共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硬件维修与网络技术三个方向。可到了2008年,我院计算机专业只剩下了一个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招学生由顶峰时期的300多人减少到不足30人。因为这个专业设置的课程虽多,但学生毕业时却很难达到社会希望的预期目的,所以毕业后没有几个学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目前我院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都被当成简单劳动力使用(如超市收银员、流水线操作工等),工资少,学生觉得郁闷,而作为这个专业的教师更郁闷。根据与我院毕业的往届毕业生聊天发现,其普遍反映在校学习的东西根本用不上,跟企业需求完全脱节。

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1.学生。

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扩招,中职院校生源逐年减少。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劣势。

2.教师。

由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构成比较复杂,很多老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年轻教师又经验不足,因此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随着计算机领域的高速发展,大部分教师受各种因素制约,没时间或者没有机会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不能及时更新和学习最新技术,导致教学和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陈旧。

3.学制。

现在中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都是3年学制,而社会上计算机培训班多如牛毛,开设的课程也很有针对性,并且承诺30天内速成就业,急于就业的学生怎么会来中职院校等三年?

4.课程体系。

大部分中职学校还是使用10年前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陈旧,很多内容已经过时或者即将过时。这些课程对学生没有任何实际用处。或者盲目追求大而全,开设一些跟中职学生能力不相符合的课程,如汇编语言、计算机原理、C语言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基础、扎实的物理基础,造成上这些课时基本是老师在自言自语,学生不爱听也听不明白,任职企业工作岗位时根本用不上。

5.教学方法。

一些中职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粉笔、黑板、实物演示的教学模式上,对多媒体辅助课件、网络平台教学的优势认识不够,教学效率低下。如我校网络专业的路由器设置课程,全班同学排队等着一个思科的路由器做实验,不会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学习。

三、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化、市场化。

明确企业的用工方向,学校开设的课程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在校学的知识到企业要能直接用于工作,这是学校、学生和企业最希望看到的。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需要的人才不仅是高等院校毕业的研发型人才,更多的是能在一线进行管理、编辑、维护和使用系统的应用型人才。我观察过一段时间人才市场的有关信息及网上招聘情况,归纳现在企业对中职学生的主要需求如下:

(1)具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硬件芯片级维修等某一方面较深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例如抚顺市联通公司经常向社会招聘能够配置和维护大型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人才。

(2)具有影视制作、二维和三维设计、前台网页制作等方面知识的多媒体设计及应用人才。

(3)具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了解市场的计算机销售与维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就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大力加强教师培养,建设一支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近年来,国家定期举办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实行企业顶岗实训、出国培训等策略,各中职院校应把握这些机会,让专业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了解企业需求变动,积累实践经验[1]。

计算机各领域课程差别较大,完全掌握所有课程并不现实,所以专业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可根据自身特长决定研究方向。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由于传统中职教材存在所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内容过于大而空等问题,因此可以根据企业要求编写和开发校本教材,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把要掌握的知识点用最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练习内容则与市场和企业需求息息相关。

(2)改变传统枯燥的黑板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2],通过flash、网页、专业模拟软件等信息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强课程吸引性,引导学生在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案例中探索学习。

4.教学考核的改革。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如果采用以常规的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就势必造成不及格率上升的后果,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要力求全面系统化,增大实际操作部分的考核分数比例。多利用日常教学中的自主练习部分做阶段性测评,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制。

根据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的特殊性,可将中职计算机专业3年学制改为1年学制,且以短训为主,发挥公办院校的资源优势,开设一些小的计算机学校因资金问题无法开设的课程,如显示器维修、主板硬盘维修、大型网络路由器的调试等。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必须灵活跟着市场需求设置,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的能力和特色,发挥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思熟虑、找准定位,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更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林浩.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发展[J].电子制作,2013.

[2]徐爱勇.对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13.NO.12.

[3]刘曼.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探析[J].电子制作,2013.

篇9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调控

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分别负有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调控技能应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调控。

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调控

1.教学目标的调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过程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笔者认为,在具体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要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不可孤立的,要考虑它在这一章、这一门课程甚至是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比如“CPU和散热器的选购与安装”这一节,通常制定的知识目标是CPU与散热器的不同分类方法、CPU与散热器的选购性能指标;制定的技能目标是安装CPU和风冷散热器、会通过网络搜索CPU及散热器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搜索CPU及散热器的故障现象及维护方法;制定的情感目标是养成认真、仔细的操作习惯与观察习惯……该目标是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出发,是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而且为后面“CPU及风扇的维护与保养”这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知识的持续性。

2.教学内容的调控

“觉得所学知识没有什么用处,在实际生活和日后工作中用不到”是造成中职学生丧失《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学习兴趣和被动学习的原因之一。因此,该课程教学不但要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而且要注重认知内容的教学,要将认知内容与非认知要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统一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符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依据本课程教学要求及中职学生的特点,调控课堂教学内容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处理好教材。笔者认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取材于教材,但不可拘泥于教材,教师要有对教材处理的意识与胆量,也就是要有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一本教材,固然是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隐性体现,但出于适用范围的考虑,必然会较为全面与细致,而现实教学中,各校各班的基本情况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的“校本化”或“班本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将教材的内容灌输下去,而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就存在有宏观的教材处理和微观的教材处理,所谓宏观的教材处理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针对教材章节的教学进行处理(授课计划),微观的教材处理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在一次课内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一节课(或者一个项目)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重点如何进行强化?难点采取何种策略进行突破?班级的学情如何?重点的强调及难点的化解策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切合班级学情?所有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注重“随机应变”。《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是非常依托于实验设备的,如果没有相关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改变。比如说,各个学校的机器品牌、型号、硬件配置不一样,有的是集成显卡,有的是独立显卡,有的是IDE硬盘,有的是SATA硬盘,有的能保证一人一机,有的多人一机,而CPU配置有的机器是赛扬,有的机器是双核。教师要根据自己实验室的情况来考虑教学内容要不要作改变。

此外,很多旧版教材上仍有“软驱和软盘”原理和使用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不讲或少讲(以展示实物、演示操作为主),毕竟这些已是淘汰产品。有的学校机器配置比较低,无法做安装Windows XP的实验,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安装Windows 98,为的是让学生掌握安装系统的步骤,或者在机房用虚拟机来做。

此外,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计算机配件的最新产品和采用的最新技术,教材上一般找不到,而实验室里的计算机配件也不可能做到紧跟市场的最新产品。但在互联网上都有介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让他们了解到最新的计算机硬件的相关市场行情。

第三,教学内容的“实践”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因此应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那些同教材内容和学生家庭生活有关联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点引进课堂,并运行“迁移”策略,使课堂教学与家庭、社会大课堂相互渗透,如让学生深入电子产品一条街――珠江路,并让学生开展电子产品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写出一套配机方案等,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再如很多学生家电脑已经较老,速度较慢,让学生考虑如何到市场上购置一根相兼容的内存条安装在机器里,以此来提升计算机的性能。

简言之,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现状、教学设施、市场行情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处理教材,随机应变,并及时调整出最适合课程教学,最符合我们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调控

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依据《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排除开机报警故障”,启发学生分析报警原因,引导他们按照“计划实施评估”的步骤实施维修过程,由此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维修的一般原则及维修思路”。

在“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设定计算机用户的某个故障现场,让学生以售后服务或技术服务提供商身份进入故障现场,模拟维修服务。主张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情景模拟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般过程为:课堂示范引导情景模拟纠错评价。各环节具体操作要求如下:示范引导即是主讲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情景模拟是让学生以售后服务或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身份进入故障现场,模拟维修服务;纠错评价是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之后让学生重复某些步骤。再由学生们分组讨论其服务是否规范、技术能力是否达标,最后由教师对操作步骤进行复述,特别提醒容易出错的步骤和环节,总结整堂课技能要点、方法要点。

比如,在《CPU与散热器的安装与选购》项目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此项目分为“2+1”模式,即安装(课内1课时)+选购(课内1课时)+拓展训练(课外1课时)。在“安装”这一节课,(1)先从 “主板的安装与选购”复习提问入手,由CPU插座推出本课授课内容,介绍CPU两大阵营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CPU安装及选购的基本常识,通过图片演示及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者差别并进行记录,在教师示范并推出“一拉二推三对四放五压”的安装方法总结基础上,开展学生安装练习,并对安装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与错误纠正。(2)在散热器方面,由教师分发两种不同散热器,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并纠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整理总结散热器安装注意事项。(3)在前期分步讲解并练习的基础上,分小组方式开展拆卸及安装练习,教师进行巡回观察及纠正,训练完毕教师进行讲评。这一节中,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典型的示范引导、纠错评价。在“选购”这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用“中关村在线”网站搜索价格最高及最低两种CPU型号,并说出他们的性能指标等,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情境模拟,分别扮演CPU销售员、购买者。让学生在推销介绍产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这一节中,教师采用的教法主要就是情境模拟了。

因此,教师不能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单纯的理论加实践教学,应该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学生上机操作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总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味盎然,学习热情也就长兴不衰。所以说,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课堂教学产生稳固的调控功能。

4.教学过程的调控

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这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要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的调控。笔者认为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中的项目任务,以此来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促进教学中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习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到“内存条的选购与安装”这一节时,教学时可以先以“朋友需要为他的计算机添置一根内存条”来引入,将这一问题转化为教学中的一个项目任务――“内存的选购与安装”;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可以是先让学生观察内存,识别内存条的差异并安装内存条,这在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然后教师讲解多种内存条的不同、讲内存的性能指标,即是将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最后解析与内存条相关的计算机故障,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自我情绪的调控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它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学生一无所获,如何谈课堂效益。那么,教师如何调控自我情绪呢?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这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两眼无神,则学生也会情绪低落,甚至睡眼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严肃认真的神情讲人体的静电可能击穿一些内存等电子元器件之类的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如何帮朋友组装、配置一台电脑;用快乐骄傲的神情讲如何帮助邻居维修了电脑等。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情感发生共鸣。这样,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整个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行为的调控

1.调控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反思与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调控的基础上,不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明确新的追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由于某些学生很容易自我满足,认为在课堂上似乎明白、理解的知识就等于已掌握的知识,课后不去复习、总结,不能举一反三,很容易遗忘,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反思与调控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到的知识能真正被掌握。

比如说,在“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计算机用户的故障现场,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售后服务或技术服务提供商身份进入故障现场,模拟维修服务,模拟服务结束后,由学生们分组讨论其服务是否规范、技术能力是否达标等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会对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2.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比如说,在案例教学“排除开机报警故障”时,启发学生分析报警原因,引导他们按照“计划?实施?评估?”的步骤实施维修过程,让他们总结出“计算机维修的一般原则及维修思路”,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调控学生情绪

作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师,必须了解中职学生的情绪特点才能针对性地教学,一般来说,中职学生情绪体验越加丰富、多样性,情绪表达强烈而冲动,因此学生的情绪容易随着知识的难易程度而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情绪高低成反比。所以,为了较好地调控学生情绪,教师必须在课前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吃透教材(可以细化到某一个实验项目的教学),把握知识点的难度,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以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即做好正式上课课前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感染学生,巧妙运用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适当的提问及其他辅助手段来调节学生的情绪。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BIOS设置、Fdisk操作(主要是因为学生英文水平相对较差),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学习、探讨每个知识点、实验项目的教学过程,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和环境下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否则有可能使学生勉强或拒绝接受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形成苦学体验。

篇10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竞争十分激烈,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争取生源。我所在的学校每年都能在数控、机电等专业招到几百名学生,但以前非常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却开始走下坡路,生源逐年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如何改变呢?我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现况为例,对这一情况做一探讨。

一、计算机专业设置的现状

我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已有十余年时间,但一直以来,都只开设计算机应用这一个专业。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基本上是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Photoshop图形处理、Flas、Dreamweaver网页、硬件维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看似全面,却“一无是处”。

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面面俱到但杂而不精。计算机课程本身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办公类、编程类、网络类、硬件类、设计类、多媒体类等等,学生每个都学一点但每一个都不精通。这对当前社会对技术“专业化“的要求相悖。2.从实际出发,一些课程不适合中职生学习。首先是编程类的课程,中职生的生源素质一向不高,特别是英语和数学这样的文化课程水平,很多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记不住。而对于编程类的课程,英语是一个基本的载体,很多命令都是英文简写,大部分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此外,编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恰恰是数学的主要锻炼效果。往往学生做了几个循环命令,自己就被搞的晕头转向(网站建设后期也涉及到编程)。其次是硬件类的课程,这类课程侧重动手能力,本应该是比较适合中职学生学习,但实际情况是,学校一般不会把新机器、新设备拿来让学生拆装。且不说计算机硬件更新速度快,就算是一般的机器,面对动手能力“太强”的中职生,只要是能用,学校也不舍得拿来让他们“主刀”。所以实际情况是五十多个学生面对七八台的老机器面面相觑。而网络搭建等课程的耗材量更大,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一天一千多元。这样的财力消耗使得硬件类的课程成了一个摆设。3.课程设置时间短,不符合实际。以Photoshop设计为例,学生通常只开设半个学期,且不说学的深不深,只要再经过半年时间,很多学生就忘掉一大半。正因为以上几点,我认为计算机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力改革。

二、通过市场调查对课程设置改革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也进行课程改革,但大多都是高校课程的翻版,没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中职教育的总指挥鞭是市场需要,任何设置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从学生就业的公司、单位来说,计算机的就业面和数控、机电类的明显不同。除了生产计算机硬件的厂家,很少有一次性需要大量用人的单位,大多是各种公司小批量的招人。所以如果想让计算机毕业的学生不是大批的走进电子厂流水线,而是做到对口就业,就必须对当地市场做认真的调查。

我们当地的计算机用人单位主流是三个方向,一是办公处理方向,这是相对简单的,一般是针对打印社;二是平面设计方向,主要是广告公司、影楼,就业面也比较广;三是影视处理,这在一线城市相对常见,但在二三线城市,或者相对广告公司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换言之,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用人需求,我认为中职计算机课程可以定为:一个基础,两个方向。

一个基础就是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学习,这是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不宜过难,还能让学生逐步了解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常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以后就业方向上,可以选择基础较低的打印社工作。

两个方向是平面设计和影视动画的方向。首先说,这两个方向联系非常密切,都偏重于艺术设计类,在软件上基本都要使用Adobe公司的软件,像Photoshop、Flash、Premiere、AE等,影视软件AE更被称作动态的Photoshop,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会因为软件的相似性而更容易上手。而像图层、时间轴、调色等概念技术也是这两个方向的相同之处。其次这两个方向更适合课堂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计算机教学基本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技术,图像、声音这些因素更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可以说每个学生的童年都是爱看动画片的,每个人的成长也都少不了照片,如果把动画和照片处理这两个基本点抓住,融于课堂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我建议在课堂上应更偏重于生活因素的融入,加入动漫因素于其中,注重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

开设的方式。一般把办公自动化课程放在第一学期学习,在最后一个学期可以加强一下打字练习。先开设平面设计方向的课程,因为影视动画方向相对来说稍微难些,由平面设计慢慢向影视动画过渡。而在影视动画方向还要经常用到平面设计方向中的软件,可以达到复习的效果。对于像Photoshop、Flash这样的常用软件和AE、Maya这样有难度的软件,建议开设时间长一些,学习时间为一年,前半年学软件使用等基本功能,后半年侧重实际项目的制作等深层功能,使学生既能学精,也能记住。

当然,就像编程类的瓶颈是英语和数学一样。这两个方向也有一个瓶颈,就是美术基础。因为这两个方向的作品都要求美观,不好看的作品在这里就是失败的作品。不过相对英语和数学来说,美术课还是更吸引中职生的,难度也低些。建议美术课可以开设一年半,不是培养他们当画家,而是掌握基本的空间、构图、色彩搭配等知识即可。

三、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