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03-25 13:2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篇1

【关 键 词】菲律宾;中国;英语课标;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65-03

菲律宾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也是与我国财力物力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有限。分析与比较菲律宾教育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菲律宾人大多数都说英语,也有说菲律宾语和本土语言,因而在英语语言学习上也比我国孩子拥有更好的语言环境。本文介绍菲律宾2013年12月修订并发行的《英语课程标准(一到十年级)》,①并将其与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②进行比较,并得出一些启示。

一、基本理念比较

在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菲两国都深知语言作为一门交流工具的重要性,语言在促进学生发展、社会进步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因而两国均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根据语言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我国主张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并形成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视野。菲律宾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没有进行具体阐述,但也强调语言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将英语学习作为交流的工具,并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化多样性。

经过比较发现,中菲两国均阐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因材施教;其次,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均重视学习的终身型和循序渐进性;另外,两国强调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创造意义,注重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最后,关于课程评价的阐述方面,两国均强调整体性、发展性,学生语言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形成,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提高,也是学习习惯、策略、态度、文化素养的培养,优化英语课程评价方式,是教师改善教育教学方式的指挥棒,也是各个国家实现教育质飞跃的必经之路。

在总结中菲两国教育理念一致性的同时,不难发现,由于两国国情不同,仍然存在些许差异。第一,相比较而言,中国标准更加注重语言学习的实际意义,菲律宾在没有忽略语言应用性的基础上,强调运用已有知识引入新概念,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主张有意义地学习,体现语言学习的建构性特征。第二,所有语言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而菲律宾课标指出掌握一门语言的学习技能以及清晰的元语言知识,可以为第一语言以及第二语言的发展提供基础,这个原则也将解释为什么学习另外一门语言将会变得更加简单的原因;中国课标并没有对第一、第二语言进行详细地阐释,但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应当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挖掘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菲律宾标准主张为学生在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活动中设计学习任务及活动,从而习得语言,即语境的创设;而中国更加强调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课程目标比较

中菲两国的课程目标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分级目标,强调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性(即螺旋式上升)。在目标表述方面,两国均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以此基础上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与此同时,中菲两国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也有明显的差异。首先,菲律宾学生从一年级便开设英语课程,因此小学阶段课程目标也设置为一、二两级,其中三年级完成一级目标;而中国则是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四年级完成一级目标,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其次,中国对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给出标准,体现了语言学习的长期性与持续性。中国更加注重对文化的兴趣以及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想结合,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侧重语言学习的人文性特点;菲律宾则对学生识读能力、交际能力两方面作出一、二两级标准,侧重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的工具性特点。最后,菲律宾小学英语课程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听、说、读、写哪一个层面上,都注重在富有批判性的思考中进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强调思维的逻辑性,这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独立性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课程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好奇心、兴趣以及自信心,注重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课程内容比较

由于中国从三年级开始英语学习,所以在这里将中国课程一级(3-4年级)与菲律宾课程一级(1-3年级)、中国课程二级(5-6年级)与菲律宾课程二级(4-6年级)的内容进行横向比较:

我国英语课程内容是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进行划分的。对于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要体现循序渐进性,因此三、四年级(一级)学生只需要完成学习技能中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试听的课程内容要求就可以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知识、培养情感态度、掌握学习策略、形成文化意识奠定基础。我国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注重英语学习中蕴含的超越知识技能的更深刻的内涵。因而,教学中注重文化熏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鉴别及包容,实现语言知识学习的质性发展及升华。菲律宾标准从口语、语音技巧、书面知识等十一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标准以周为单位,列出了学生英语学习所要达到的标准。其中,在口语、语音技巧、流利性方面,强调交流与实际运用,注重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知识方面,包括书面知识、字母知识等方面,强调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性、准确性,由此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策略方面,强调对信息的组织,并能够进行多视角理解和解读,这就有利于学生灵活生动地进行语言学习。关于学习态度方面,强调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菲两国课程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较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强调灵活生动地学习。在学习策略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着力培养学生持续终身学习的能力。然而,两国内容也存在许多的不同之处。中国标准对一级阶段的学生只要求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并不做具体要求。而菲律宾标准对一级阶段的学生除了在技能方面做出了相应学习要求,还对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英语学习是一个综合性过程,三、四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对学习态度、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与领悟,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国标准关于二级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则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而菲律宾对二级阶段的学生则有侧重点地进行语法学习,强调语法学习与使用的恰当性和创造性。

四、课程评价比较

中菲两国关于课程评价的标准基本相似,作为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有效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评价不应当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而应该是一种整体性评价,它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也为家长促进孩子的发展与成长提供了帮助。对于学生而言,评价应该让他们看到他们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从而预测学习的可能性;对于家长而言,评价应该让他们也分享到教育的进程,让他们也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都做了些什么;对于老师而言,评价最基本的优势在于为他们的教学决策提供数据。

经比较发现,两国标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首先,从评价方式来说,中国课标提倡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主张先学习后运用;菲律宾标准则强调将评价过程建立在真实的交流活动中,主张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同时进行。其次,关于评价标准的阐述,中国标准指出知识考察要适度,要结合实际运用,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菲律宾则强调评价标准的发展适宜性,即标准的制定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避免过分脱离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③

五、菲律宾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菲律宾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具有如下几点启示:

1.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具有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我们运用已有知识去了解新的知识,引入新的概念。为学生在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活动中设计学习任务,从而习得语言,此时语言就被赋予了真实的意义。例如:围绕教学目的在口语、书面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中设计相关情景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理解是语言学习的核心,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认知和情感的潜能,就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撑。语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学生必须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交流。语言学习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听、说、读、写、看这五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实现在交流中理解和创造意义。

2. 开设英语活动课程,注重课程的真实情境性。由于中菲两国不同的国情,菲律宾学生在生活中便将英语作为日常交流工具,而中国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英语,考试能力得到了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仍然低下。交流、学习、提高的过程被课堂教学的训练所代替,而这种训练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下转171页)(上接166页)识、技能所做的重复性练习。不可否认,这些练习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然而看似是在对所学习的语言进行演练,实际上并没有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与目标南辕北辙。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开设英语活动课程,让学生形成对语言运用的强烈需求,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到实际情境中去,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活动课程的设置应尽量加强学生参与的持久性。小学的学生往往自制力不及成人,往往在活动课程刚开始时兴趣表现的比较强烈,持续一段时间后,参与的有效性便有所降低,因此活动课程的设置在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前提下,减少对枯燥的语言知识的灌输,而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相结合。

3.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考虑教师的实施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重复训练,许多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实施教学,短时间内难以转变思路,因而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进入了一个穿新鞋走老路的死胡同。另一方面,每个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都是不同的,而教师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因而关于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切实考虑教师对标准的理解与实施。新课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在职教师各方面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

另外,新课标作为课程发展史中的一个环节,实施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教师也应当具有批判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进行反思、交流,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加强其切实可实施性。

注释:

①Repulic of the Philippin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DepEd Complex,Meralco Avenue Pasig City: K to 12 Curriculum Guide English, December 2013.

篇2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2011年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培训,每一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自从小学开设英语以来,我伴随小学英语一路走来,亲眼见证了英语教材的变革。伴随着标准的完善化,教材经过四次的改革,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新旧两版《英语课程标准》的区别:十年前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那么《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优点在于: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为全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打好小学基础。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清晰可见的教学目标使人一目了然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具体可行的教学评价给了教师工作的方向

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列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带着实际工作中的些许疑惑,带着想要了解新课程标准做了哪些调整的心情,带着希望能通过解读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的美好愿望。新课程基本理念还是六大点,但做了修改与补充。2001版课标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2011版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英语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非仅概括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理念更先进,更具体了。2011版课标还体现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目标更清晰,更有指导意义。

特别是听了刘丽娟老师精彩的课标解读后,我对如何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训练课的教学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体会。我觉得如果我们经常在做这样的事,经常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探索,我们的脑子里会有无穷无尽的新点子,但我们如果没有过多关注这方面,可能我们慢慢就会觉得越来越困难,加之我们的学生听课不积极,接受知识不主动,学习效果方面就会不太理想,可能原因就是我们在备课上花的时间和心思还不够,或者说理念理解还不到位。下面就简单的说说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英语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应该不断提高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个人觉得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口语通畅流利,语音语调正确尤为重要。因为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力很强,而此阶段正是儿童形成正确语音语调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发音正确与否。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

二、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结构的组织

通过学习,我从中吸取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如:对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活动设计、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与规划。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有了一些较为全面较深入的理解。多数时间里,课堂教学不该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教师不是机械的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学会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学习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目标。通过学习,我也深感压力重重,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地努力,继续深入学习才能扩展知识,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全新的新课标下的实际教学工作。这次的培训,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三、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3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如何贯彻《英语课程标准》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非常重要。小学生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是我们教师应该着力实现的。为赢得家长、老师的赞誉、同伴的钦佩属于外部动机。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竞赛、表扬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二、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仅仅做到语法形式上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兼顾方式和内容上的得体性。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不易过高。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积极参加课内外英语活动。帮助学生扩展国际视野,形成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粗略的了解。在交际练习和交际活动中,言语及行为符合文化规范。

三、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英语授课一般分为热身、呈现、操练、巩固、作业这几个环节。

下面笔者就把在各个环节中如何体现任务型教学做简要阐述。

第一,热身阶段。

热身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融入英语课堂。《新标准英语》每一个模块都安排了一首动听的英文歌曲。我们可以在一上英语课时先带领学生演唱几首英文歌曲。

比如《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 3 Unit 3的歌曲“Please stand up”学生非常感兴趣。它不仅节奏欢快,而且整个模块的重要语言点都包含在歌词里。先打开伴奏带,让全体同学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用肢体语言表示起立、坐下,用手指到窗户、黑板、课桌。然后男女同学分工,男生演唱,女生做动作。还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

第二,呈现阶段。

呈现的目的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导入新的单词或者是语言点,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什么。

在学习《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 2 Unit 2时,笔者是这样呈现单词的:教师拿着一只小鸟的道具,引导学生跟小鸟打招呼“Hello, bird.”然后教师说:“下面小鸟要跟我们做个游戏:Listen and point. Are you ready?”“Yes.”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Point to the window.Point to the blackboard.”这几句指令在Unit 1里已经操练熟练,学生反应非常迅速。“Now,please point to the desk.”desk是新单词。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指哪里。“Can you guess?”学生七嘴八舌猜测起来。有同学猜到是课桌。“下面小鸟bird要教给大家这个单词。Listen carefully.”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精心设计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操练阶段。

操练就是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学过的语言点。操练可以分为机械性操练和运用性操练。一般来说先进行机械性操练,巩固新知识。然后再结合以前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进行运用性操练。

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Module 1 Unit 1时,先教授单词hello,hi,让学生one by one,two by two进行练习。这是机械操练。接下来可以请学生与老师打招呼,学生与学生打招呼。这是运用性操练。教师可以设置场景,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运用语言。比如给学生这样一个场景:Ms Smart 来到我们班,同学们怎么跟她打招呼呢?同学们积极举手,大胆发言。通过设置特定场景让学生体验运用语言的快乐。

第四,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就是将语言点再带入课文故事中。怎样在这个阶段体现任务型教学呢?笔者建议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练习,分好角色,请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对话。

篇4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0 引言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各地的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然而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1](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根据该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初中毕业为终点,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中小学英语存在着各自为营、相互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为了使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符合《课标》要求,有必要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式进行探索。

1 研究目的和方法

1.1 研究目的

通过问卷和访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调查,真实地反映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衔接方法和思路。

1.2 研究对象

依据研究目的,选取了焦作市三所小学的六年级和三所中学的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也包括相应年级的英语教师。调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别针对中学和小学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问卷,即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六年级英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初一英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的问卷均为1852份,经筛选,有效问卷为1839份。其中六年级学生856份,教师4份,初一学生971份,教师8份。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从六年级、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对比和六年级、初一英语教师教学情况对比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2.1 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对比分析

2.1.1 学习兴趣

问卷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了了解。六年级喜欢上英语课的学生为77.45%,不喜欢的占5.84%;38.66%的学生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相比之下,初一仅有34.64%喜欢英语课,不喜欢的达17.13%;课堂活动只有14.86%的人会主动参与。数据表明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六年级相比有所下降。

2.1.2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看法

该部分是从学生角度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受欢迎。六年级75.46%的学生喜欢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的占8.67%;最喜欢的教学活动是游戏等(占83.53%)。上初一后,面对全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即背单词、讲课文、学语法、做练习等,只有39.69%的学生喜欢,不喜欢的比例上升到25.07%;和六年级一样,初一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活动也是做游戏,为44.28%;同时,喜欢做练习和听讲课的人相比六年级比例有所增加。

2.2 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情况对比分析

2.2.1 教学目标

问卷调查了教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关注情况。无论是六年级还是初一教师,对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关注度都不太高,六年级4名教师都没特别关注过,也没参加过中学教研活动;初一只有12.5%的教师非常关注,且仅有25%的人参加过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六年级英语教师都没系统研究过初中教材和教学目标,75%的教师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和《课标》要求基本一致,但不全面;25%的教师认为应该是培养兴趣和掌握知识并重。初一教师也存在同样问题,87.5%的人只熟悉初中教学目标和教材,认为没必要研究小学教材;62.5%的人认为掌握英语知识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25%觉得培养兴趣和掌握知识一样重要,12.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根据上述数据,中小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对各自和相互的教学目标与教材予以了解,以更好地进行衔接。

2.2.2 教学方法方面

该部分对六年级和初一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六年级教师比较注重口语、听力和阅读,也有50%的教师侧重于让学生认读单词(根据访谈,教师要求学生认识,但不要求拼写),另有25%要求学生知道课本中对话的意思。初一的所有教师则都对单词拼写、语法和阅读非常注重,另有一些教师对翻译、写作、说和听也有所侧重。

另外,还调查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六年级教师比较重视学生读书背书和认真听讲的习惯(分别占75%和100%),个别教师注重学生课后复习(25%)和记笔记(25%)的习惯。相比之下,初一教师要求更加严格,所有教师都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认真听讲,并在课后进行复习,除此以外,还有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学生读书背书(62.5%)、课前预习(50%)、课外阅读(37.5%)、看英语节目(25%)以及用英语进行交流(12.5%)的习惯。

综上所述,可看出六年级教师比较注重听说训练和学生认真听讲以及读书背书的习惯。初一教师则更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中小学英语教学重点不同

小学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致使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单词书写不过关,句子和写作能力达不到要求,这成为他们比较薄弱的环节。初中英语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升入初中后面对大量的生词和长篇幅文章,会感到巨大压力,英语学习就会变得缓慢而艰难。中学教师就不得不加强课堂上对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强度,致使课堂趣味性下降,学生学习兴趣减弱。

3.2 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不同

小学英语教师大多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通过说唱、游戏、表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初中英语的教学形式由直观模式转化为知识讲授模式,与小学相比趣味性降低很多。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迅速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因此会有些难以适从,兴趣也会随之下降。

3.3 中小学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交流

中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进行沟通,对相互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缺乏必要了解,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相互脱节,使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不适应,对教师和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排斥。

4 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4.1 中小学教学内容相互衔接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多交流,熟悉相互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融会贯通。其次,可对相互的英语教材进行通读与梳理,整理出已出现过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若初中教材再次出现,就可进行简单处理,避免机械重复。对于新内容,可考虑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找准衔接点进行输入,避免出现知识断层。

4.2 推进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教师可适当延续小学教师的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设置情景,使学生参与进去,从而既能保持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能逐步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

4.3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交流互动平台

教育主管部门可协助为中小学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观摩课、研讨会、培训等,教师之间进行评课、讨论和学习,了解对方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

5 结语

小学和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两个不同学段,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合理安排教学,使中小学英语教学能有效衔接并平稳过渡,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不断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效英语语法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即:教师要改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高中教师该如何讲授语法知识呢?我们不防以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为例,首先教师口头造了一个句子: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in the sky.(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就在天空中飞翔。)“此时学生好生奇怪:主语是I,be 动词却用were,通常情况下是用am或was。于是大家疑惑一阵就纷纷发言了:老师,怎么用were,是不是弄错了。这样,教师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随后老师进行解释:这就是虚拟语气的句式结构要注意谓语动词的变化。教师再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于是学生对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归纳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学特点,归纳法使教师不得不大大增加自己的知识,而且进行充分的备课。“备课”甚至可以认为是“想课”。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如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在注意语法导入的同时,让学生全方位学习英语语法更加重要。结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要成功进行高中高效英语语法教学应做到以下六点:

(1)提醒学生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一种有效的接受知识的手段。

(2)注意传授语法知识的量度。例如在传授“定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时,它涉及的内容多而杂,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全部让学生融会贯通,“填满”为止。在第一节课时,教师只需讲定语从句的概念、结构、以及关系代词which,that,who,whom;关系副词where,when,why.至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具体用法和特殊用法,可在下几节课中去讲解。

(3)注意反复讲完一个语法知识点后,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

(4)在语法练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这体现在作业和测验的设计上。学生掌握什么,教师就让他们做这方面的作业。学生会什么,教师就测验什么,从而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注意学生的异体性。“异体性”即个体差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6)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们应明白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提高语言能力。教师在课后把刚学过的语法应用到交谈中去。在练习当中巧设问题情境,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练习。

在英语教学中要达到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必须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样高中语法教学才能真正高效。只要每位教师在高中语法教学上多动脑筋,大胆创新,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参考文献】

[1]沈冬梅.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2):234-241

篇6

1.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课堂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重点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沟通等提出了不同的教W要求。在学生的要求上,新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在英语的各个领域都需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而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学英语课程虽都开始进入了改革阶段,但其改革过程仍然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极少院校将新课程做到完全落实,这使得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力度及效率都十分低下。对此,教师需针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完善各个传统教学问题,推进新课标的全面落实效率。

2.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1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英语课程是一门牵涉范围广、教学内容丰富的课程,相应,英语教材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仅具备了基础的英语语句,也搭配了相应的图画形式,从英语教材内容中可以发现,英语内容大部分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时,可将英语丰富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相连接,合理规划教学环节,将英语在生活中的种种运用形式运用于课堂之中,帮助学生加速理解英语内容,掌握英语各个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不同场合下同一句话的英语表达方式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剧情中的角色,在不同场合下突出不同语气、表情等特征进行英语交流,使学生了解英语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方式。

2.2从任务型教学培养合作精神

任务型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方式,该教学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在项目的指引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相比较于单一的语言沟通式教学更具实践性。中学英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定任务目标,并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探索,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设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从分组的方式开展任务教学,根据学生团体进行重新组织,让学生组成多个小型团队,让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下不断探索英语知识。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培养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团队的互相帮助与分工下逐步解决问题,这对中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及自学能力均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2.3突出教学主体,因材施教

学生是课堂开展教学的主要对象,因此,在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全面考虑。在班集体中,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与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方式、兴趣、英语基础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需对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做到详细了解,并在教学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以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时,教师需做到一视同仁,尊重每位学生,为每位学生都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对于英语基础较低的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简单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选择稍有难度的英语课文知识进行提问,以分层次提问的方式来督促学生的成长,让英语基础水平低的学生也能完全明白各个英语知识,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为每位学生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4学习指导教学

相对来说,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关联,但同时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着较大关联。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不仅要保障自身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还要对学习方式加强关注,减少学生走弯路的学习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科学。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可从英语的不同领域如听、说、读、写四个领域分别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教学英语单词时,教师可传授学生相应的单词记忆方法,如联想法、同义词组词法、图片联想法等,增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印象,让学生通过技巧性的单词记忆方式快速提升英语水平。在学习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转换自身角色,由教师变为引导人,对学生的各个学习过程做出适当引导,使学生自主去挖掘更多的学习捷径。

篇7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所替代,教学内容也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新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顽固不化,难以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愿意寻找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我国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尽快淘汰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探寻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策略。

1.新课程标准概述

1.1 新课程标准的含义。新课程标准是我国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更严格、更规范的要求,对教材编排、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出题规律等方面进行的现代化改革。它是国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进行课程评价和管理的基础,体现出国家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并对各门课程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

1.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线,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对于英语课程学习来说,学生必须掌握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社会的风云变幻[1]。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教学策略做出改变,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国家颁布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受到健康教学氛围的熏陶,虽然新课程标准的很多要求是强制性的,但其出发点还是体现出了人性化的一面。

2.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2.1 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新课程标准要求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展开教学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增强语言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巧妙的教学情境,创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例如在学习《The Olympic Games》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里约双人跳水项目的比赛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让学生翻译:①吴敏霞和施廷懋摘得了女子双人跳水项目的金牌,②女子双人跳水项目的金牌被吴敏霞和施廷懋两人收入囊中。学生随后写出答案:①Wu Minxia and Shi Tingmao have won the gold medal of Women's synchronized diving,②The gold medal of Women's synchronized diving have been won by Wu Minxia and Shi Tingmao.?@两个句子分别是表示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两句话改成一般将来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通过导入情境引入语言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更好地将语言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高中英语大多是比较复杂的语法内容,所以教师必须全面解读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制作出更简单有序的课件,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3]。比如说在学习《Poems》的时候,可以先假设当天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天,然后教师让学生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要求是必须说出自己的梦想。接着教师可以随意说出几位同学的梦想:"我想当明星"、'我想成为一名律师"、"我希望能做一名警察"……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是哪种时态,然后学生会回答说是一般将来时,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设你们的梦想都实现了,你们会做什么,用英语该怎么表达?"学生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教师就可以顺势说:"假设是一种虚拟的状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虚拟语气。"最后在黑板上写下虚拟语气的常见表达方式:If I were a +n,I will……通过这种有趣的互动方式就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虚拟语气的学习当中,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拉近情感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篇8

【关键词】高中教学 高中英语 新课程标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102-02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更是让高中英语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无论是教学标准上,还是教学计划上,都需要教师谨慎思考,严格制订后再实施,以保证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全面吸收。

一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1.英语课程内容以及考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之上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做出的更正规、更严格的要求,就是对教材的编排、教师的具体教学以及考试中的一些出题规律都在国家的严格要求下进行了符合现代社会的改革。

2.以培养能力为主,全面提升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整个新课改的核心,其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全面提升当前的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能力必须样样精通才能应付社会的不断变化。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想让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受到健康积极的教学氛围的熏陶。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硬性的要求,但是它也体现出了比以往课堂教学更为人性化的一面。

二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了教学目标才能够明确英语课堂教学的进度、内容以及教学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些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很清晰、教学内容较为分散,这就很容易导致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时间安排很紧凑,但是学生对高中英语知识的掌握却不是很好,其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还有些英语教师在英语知识的讲解中,对知识的讲解泛泛而谈,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原因之一,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英语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不上来。长此以往,还会降低高中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造成不良的教学后果。

2.教学效率因没有系统的讲授方法而不是很高

由于新课标对高中教师的讲课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因此,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认为,要想让英语课堂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的内容满足当下的新课程标准,就需要抛弃原有的五步教学法(第一步是进行案例分析,以案例解说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的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第二步是进行知识讲述,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疑惑;第三步是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而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掌握和领悟;第四步是进行知识扩充,根据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扩充,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第五步是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课上所讲解的知识),而仅以现代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述,这就使得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得不到系统的教学,完成不了课堂任务。

3.教学的模式生搬硬套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强调教学中的趣味性,这就导致了大多数老师为了强调课程的趣味性而在原本的教学方案中强行加入一些教学安排,如在对教学的安排中加入情境设计,将某些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英语情境生搬硬套地设计在教学当中,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高中英语知识的理解,也会降低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教学过程缺乏该有的科学性,使课程教学的内容很难让学生接受,降低了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效率。

4.不能够正确科学地使用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设备

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形象、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生动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仅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不可以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往往会使课堂内容变得华而不实,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多媒体的有趣性,而不是多媒体教学中的知识内容,或是对多媒体中的知识记忆不够牢固,进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内容。

三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主要有五个目标,即文化知识、情感态度、学习方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目标。高中英语教师就应该从以上五个目标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能够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使教学目的最优化。

教师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要让课堂教学的内容灵活化,英语教师在授课时要能够全面细致地进行教学分析,教师不仅要掌握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及脉络,还要善于发现课文中词汇、语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评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在重点知识的教学中,当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知识体系的调整,以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2.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高中英语教学变得灵活多样

首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班级的每个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因此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则可以对其讲授一些较为深层次的知识,以判断关系代词以及关系副词为例,判断的方法为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完全取决于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如及物动词后面无宾语,就必须要用关系代词;而不及物动词则要用关系副词。如: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ere I stayed last year.为避免理解能力一般的同学搞混判断方法,还可以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讲解另一种判断的方法,即准确判断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成分(主、谓、宾、定、状),也能正确判断出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如:Is this museum the one you visited a few days age?

其次,演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演示教学法就是以一个标准的示范作为最终教学成果,以此向学生进行示范。如在上课之前布置一些作业,例如熟读课文、熟练对话等,然后在上课时随机点名进行示范,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数字信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数字信息教学法是通过网络中的视频对学生进行情境教育,如购买《空中英语教室》,在上课过程中播放与之相关的情境课程,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和对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最后,兴趣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兴趣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用增强学生兴趣的方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如:catcall――喝彩,分析:cat――猫,call――喊叫,可记忆为:猫对着你喊叫,就是在向你喝彩。

四 总结

新课程标准对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要求,以保证高中英语教学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要知道高中英语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没有系统的讲授方法不是很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以及不能够正确科学地使用教学课件和教学设备;最后,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教师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的目的明确,才能够保证教学不会出现偏差;第二,要让高中英语的教学变得灵活多样化,以学生的兴趣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依据,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高中英语课堂上的知识,例如分层次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数字信息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李兰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

[2]李书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5(25)

篇9

1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进程

1.1小学英语课程在1978年以前的发展情况

通过相关文献和调查得知,在1912、1915、1916、1962年小学英语课程曾被官方提过,但都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因为当时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在1962年,曾有一份教育部颁发的文件,文中明确提议在四或五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习英语,而且英语教师必须有专业的语言能力,强调在小学后学习外语的延续性,但并未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1.2小学英语课程在1978年~2001年的发展情况

1978年,我国的教学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改变,比如在小学课程中,要求英语科目的开设。在小学课程大纲中关于英语科目的开设包含小学和中学两个方面,而且还具体陈述了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还有不同学段的课时和内容。大纲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教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152个课时的英语教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136个课时的英语教学。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要求设立两个英语课程体系,其中包含小学三年级至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程体系和中学一年级至中学三年级的英语课程体系,并强调要进行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语音的教学。但是很遗憾的是由于1978年和1980年两份文件大纲的要求与实际教学存在太大的差距所以也没有得以完全实施。在1982年,教育部开展了全国性的外语教学工作会议,在颁布的文件中,强调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师资条件的中学可以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没有小学英语的课程,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在高一才开设英语课程,而且也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课时。在1982年~2001年这个时期,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的发达地区需要更多的英语人才,所以推动了小学英语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了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需求于1991年了一本小学英语教材编撰指南,提供很多学校多种小学英语教材。大概有30多个直辖市、自治区、省均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有1000万以上的学生进行学习。

1.32001年后的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新世纪后,教育课程又有了新的改革,在小学课程中明确设立英语科目。2001年,小学英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县市学校都已经逐步开设。2002年小学英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村镇学校都已经逐步开设。而且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教学情况,小学英语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于英语教学设定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王小玲,2008)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等。《课程标准》把语言能力划分成9个等级,第一级和第二级是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标准。但是《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等级的划分仍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而定。比如一些学校在三年级才进行英语教学,那么四年级的学生就必须达到第一级的语言能力标准,六年级的学生就必须达到第二级的语言能力标准。而部分地区在小学无法进行英语教学,那么对这些学生而言就没有英语能力等级的划分。而一些师资条件比较优异的学校在一年级就进行了英语教学,那么对于这些学生就要求使用更高的英语能力标准。新课改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灵活性变更。其中小学英语课程被划分成三个管理层级,即国家级课程、地方性课程、校本课程。国家级课程要求学校完成既定的英语教育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任务;地方性课程由地方教育部门结合当地教学需求对小学英语课程进行安排;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增加教学内容。纵观我国小学英语课程发展进程,在发达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已经全面开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有些地区因为师资不足,限制了其英语课程的发展。我国仍然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使全国范围的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均衡。

2小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

我国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已达十多年。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英语教学的课时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或学生都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课时要求,而且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课时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有调查显示,比较落后的边远的农村地区小学最多能进行一周两节的英语教学,而在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学生每周可以进行5~6节的英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中,小学生有2.84个小时的平均英语教学课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只开设了2个小时的英语教学,甚至有些学校只开设1个小时的英语教学,但少数学校每周有6个小时的英语教学,每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数量是47.01位。①

3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和讨论

基于目前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本文认为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严格把关小学英语教材的出版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英语教材至今为止大概有30多种可供选用。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不同教材版本的优势劣势都已有所体现,因此教育部需要科学地准确地评价这些教材。对于教材的内容、编写方法、编写思路等方面,教育部应该严格把关。要选择教学效果更佳的教材并尽量材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教材的利用率。

3.2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和教师聘用制度

现在经过英语教学训练的人才已经逐渐增多,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得到满足,但是还需要健全小学英语教师的聘用制度,更重视候选人的英语教学潜质和英语教学能力及发展能力,对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知识有更高的要求。

3.3监督在职教师教学,总结教学经验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相关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该加强对在职教师教学的监督,明确指出在职教学的问题,并督促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而在职教师也应该主动地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避免更多的教学问题,汲取好的教学经验,深入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如今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已经普及。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其实在进入小学英语课程前,在小学教育阶段前即幼儿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教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进入小学英语课程中可以更快地掌握其教学的英语知识,提高其英语能力。

4结语

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开设和管理小学英语课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英语能力,让人们适应社会的竞争,提高自身的能力。本文具体分析了在教学改革发展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情况,阐述了小学英语课程的现状,对小学英语课程进行了反思.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 课程衔接 对策与方法

一、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衔接的现状

小学到初中的课程衔接是中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英语课程的衔接比其他学科更有难度。自全国各地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如何做好课程的衔接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心之一。但由于英语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学实施方法各异等原因,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受到了阻滞,现状如下:

1.教育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

(1)对小学英语教材的使用没有统一标准,同一地区的小学甚至使用不同的英语教材,教学进度的不一致性加大了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衔接的难度。

(2)对学生小学阶段掌握英语知识的要求没有统一,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语音和音标的教学,例如有些学生进入中学前已熟练掌握音标,有些则完全没接触过。这样一来,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难以因材施教进行日常英语教学,教学目标的不实现会导致以下两种可能。一种是英语教师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从而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另一种是英语教师过于强调英语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有的最终无法适应中学英语的学习。

2.缺乏师资力量。

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课程的传授,由于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教学素养、专业知识不扎实、发音不准等,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给初中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不少问题。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脱节。

(1)教学内容机械重复。单词方面,很多初中英语教材会包含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单词;句型方面,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停留于机械重复和模仿句型方面,而中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上升为语法层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句型中的语法知识。

(2)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采取游戏、对话表演、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配合度与参与度高;初中英语教师大多以讲解分析为主,课堂上不留给学生更多读背或讨论活动的时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二、解决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1.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落实。

小学英语教师不要仅停留于教学指标的完成,还应全方位考虑,在保证小学英语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以音标、语音语调教学作为衔接阶段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加强小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制订具体的英语教学计划。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研读课程标准。

为了保障英语教学的效果,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理论,以提升自身素养。要重视小学到初中的英语课程衔接,充分学习对比中小学两个阶段的英语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并根据对词、句、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在向学习要效率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保持浓厚兴趣。

3.采用多样性层次化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对英语掌握程度的不同,加上初中英语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英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质,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小组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而学生过渡到中学阶段,一开始可能会适应不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那么这时中学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探讨的热情,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4.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英语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前,应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然后针对自身薄弱的知识环节,在课余时间进行查漏补缺。部分学生并非厌倦学习,而是缺乏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所以教师与学生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做好师生情感、评价方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等方面的衔接,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培养英语学习思维。

三、做好中小学学生的学法衔接工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自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可利用知识框架图、微视频、参考书、学习单、预测练习等资源,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目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较多,为了有效避免遗忘已学知识,学生应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可运用问题跟踪、变式训练、单元总结等形式展开复习。当下,有效的复习更是为日后的学习节省了宝贵时间。

2.不断积累英语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明确要求,这就要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比如在中小学阶段阅读课外英语书籍的同时,要积累新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不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虚心请教老师。

在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要及时请教老师并和其沟通,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总之,随着小学英语课程的开展和普及,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的要点,本文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和方法,旨在加强各方对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关注和投入,使得初一新生能顺利过渡到中学英语学习,推动初中英语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