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软件范文

时间:2023-03-20 14:0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软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业软件

篇1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往往被人误解为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甚至让大学生放弃学业去创业,从更理性的角度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也恰恰体现了这点。在受调查的人群中,认为毕业后3~5年、积累一定创业基础再去创业的人超过58%,认为毕业就创业不就业的人平均只有10%,而随着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校期间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准备将来可能一起创业的人则从10.64%增加到21.36%,可见从大学生的角度看更能理性地看待创业和就业的关系。

2构建软件人才的创业教育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型行业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更致力于培养未来在软件产业中有担当的创业者。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国家高等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基地,软件学院一直以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索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第一课堂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及第二课堂氛围营造为补充,建立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俱乐部等实践环节,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结合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实践项目经验,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一个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不仅靠课堂学习创业课程,还需要各种企业化实践活动;不仅学校要重视,而且国家从政策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也要积极倡导和支持。我们针对软件人才的创业教育培养,提出以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创业研究互为依托的创业教育模式。1)创业课程建设。随着创业教育计划的不断推进,各高校已经意识到创业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培训和基础技能培养的一种方式,而针对软件人才,培养大学生实习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更加便捷,因此在创业课程的设计上应该更能体现软件人才培养的特点,软件人才创业课程建设应该从国家政策解读、法律法规培训、创业基础知识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各高校可在创业教育中注重创业基础课程的设计,针对软件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创业知识讲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创业教育直接、主要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创业教育推行的质量和所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大部分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经历,因此在培养软件人才创业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从企业或集团引进或聘请具有实战经验的管理层人士,建设一支创业教育型的师资队伍,改变创业教育“纸上谈兵”的状况,将创业课程的讲授真正变为创业讲堂和实践之地,以便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2)创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锻炼,才能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进行验证,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在软件人才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中,创业实践是中心,教师可通过开展创业大赛、企业实习实训、创新项目培养、工业化俱乐部实践等环节,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大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创业大赛比较多,最先开展且影响比较大的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针对软件类的创业大赛有“蓝桥杯”等,特别是像百度等软件公司资助的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涌现。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大赛,在组织团队、确定发展项目、开展市场调查、制订营销策略、撰写创业计划书以及项目推广答辩等方面获得经验,不仅能够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还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事业心,为未来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工业化俱乐部是仿照小公司运营模式,由学生和软件公司共同支持的实践类学生社团组织,其依托实际项目,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IT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校企技术交流活动,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要想学生真正能够实现创业,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实际了解企业情况,在企业中体验员工生活和企业运营情况,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利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切实体验企业文化和生活,对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实现有效创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3)创业研究。创业研究是更好地进行创业课程建设和创业实践的手段,学生通过研究可以探索创业实践规律,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通过研究、撰写论文、召开学术会议可以进一步交流思想,通过专业教材建设可以更好地开展创业课程培训,因地制宜地做好创业的顶层设计和氛围营造,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好地发展下去。

3结语

篇2

杭州东部软件园作为浙江省首家企业化科技园区,自2001年成立以来,按照杭州市“天堂硅谷”发展战略部署,以“营造创业成长环境,培育企业快速成长,带动区域经济提升”为建设宗旨,以建设“省内最好、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科技创新园区”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企业化办高科技园区的市场化道路,积极探索促使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的创新服务体系,以信息服务业为产业定位,以帮助中小科技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为己任,逐渐形成以“物业服务平台、科创服务平台、资本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国际化服务平台”五大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并逐渐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投资和产业培育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建设目标。

目前,园区建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和软件企业孵化器,并建立了知识产权事务部、东部科技创司、企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呼叫外包服务孵化基地,与新加坡合作设立了国际化交流平台,开展了中新千里马人才培训实习就业工程等以服务园区企业。

短短几年时间,东部软件园高速蓬勃地发展,园区物业管理规模不断扩大,高科技企业汇聚园区――阿里巴巴、神州数码、中兴通讯、华为杭研所、网盛科技、Amdocs、CSK、Webex等国内外著名高科技企业云集东部软件园,天夏科技、中正生物、家和智能、星软科技、国芯科技等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在东部软件园得到快速发展,园区呈现出科技企业集聚、科技氛围浓厚、创业环境优良、创新活力强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生动局面。东部软件园已成为浙江省科技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区域,连续三年在杭州科技园区评比中名列第一。

通过几年的努力,杭州东部软件园已经成长为浙江省名列前茅的高新科技园区与创新科技孵化器,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杭州市先进特色产业园、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在未来三年中,东部软件园将努力打造成中国乃至亚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科技园区,不断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及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篇3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孵化服务有限公司),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和北京赛西电子科技公司联合组建,注册资本金5300万元人民币。中关村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依靠各级政府相关政策,凭借中关村科技园区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密集的优势,营造软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创业园通过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企管、市场、金融和设施”全方位服务,培育软件企业加速成长,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软件研发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中国有一流的软件人才,但是几乎没有一流的软件产业”,中关村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将以优越的硬环境和高品质的服务,培育、支持中、小软件企业的发展,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化进程。中关村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将是创新人才、创新项目的聚集地,是企业成长的摇篮。

创业环境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北部,坐落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内。毗邻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距首都机场25公里,距清河火车站3公里,距城市铁路(地铁13号线)0.7公里。总建筑面积28600平方米的创业园大楼融于密林环抱、山水相依、疏密有致、地形起伏、景色秀美的园林之中。这里空气新鲜,远离闹市,交通便捷,多条公交线路直通园区,城市轻轨铁路车站建于园区东侧。

创业园内建有完善的软件开发技术支撑体系,包括:软件评测平台、软件质量管理平台、公共软件开发平台、软件产业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构件库、工具库和开放源码库(三库四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优惠服务。同时,创业园还建立了为企业及技术项目提供中介交易服务的平台,集中提供法律事务、审计事务、会计事务、人力资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服务。

创业园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包括:可供租用已一次性装修完毕的研发单元共计154间;可供租用的会议室、洽谈室共计15间,容纳会议人数15至100人;可供使用车位286个;提供通讯环境,即独立的电话模块局、宽带10兆;大楼采用集中空调及鲜风补充;楼内配备先进的监控系统和消防系统。

优惠政策

1、入驻企业可以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对新技术企业在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即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之日起,第一至第三年免征.第四至第六年减半按7.5%征收,第七年开始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2、新创办的软件企业经认定之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2010年前通过认证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

4、留学员来京创业、工作,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经有关部门认定,免征营业税。留学人员创业、工作取得的合法收入在依法纳税后,经税务部门审核开具专用凭证后,可全部购买外汇携带或汇出国(境)外。

5、创业的留学人员在居留权、配偶及子女入北京户籍、购房及子女入学方面享受北京市政府提供的有关优惠政策。

6、优先安排入驻企业的留学人员子女入学。

入驻条件

1、申请入驻企业应拥有技术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创办企业所必需的注册和营运资金;

2、入驻企业所持技术应是自主研发或具有自主版权的产品,并在国内外该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已基本开发完成并有相关认证;

3、项目应属于高新技术,产权明晰,产品市场及产业化前景好,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4、应符合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规划、耗能低。

服务项目

1、协助企业申请各种政府创业基金和创业贷款贴息,申报“火炬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

2、协助企业办理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企业资质认证;

3、集中提供法律事务、审计事务、会计事务、人力资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服务;

4、为企业提供投资、融资、重组、上市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5、协助企业召开产品推介会、拍卖会、新闻会,组织项目开发招投标会,协助企业形象设计和媒体广告宣传;

6、完善的软件开发技术支撑体系;

7、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人才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展览会及融资洽谈会等;

8、免费为入驻企业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专题讲座。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3号楼C座

邮政编码:100094

联系人:陈贵如 刘红英 王君

电话:86-10-82825187

传真:86-10-82825186

网址;省略

电子信箱:

北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

基本情况

北京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于2003年6月,由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建立。北京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将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创新、创业特色和以“新材料研究与制备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为主的国内一流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乐园。

创业环境

北京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于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大厦,面积共40000平方米,先期在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区内启动10000平方米。

北京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入园企业提供财务、税收、工商、法律、管理咨询、项目融资、项目推介等方面的服务,北京科技大学内资源对入园企业实行开放。入驻企业享受房租、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创业园设立总额为500万元人民币的”留学人员创业投资基金”,对留学人员企业进行扶持。

优惠政策

1、为入园企业第一年免费提供40m2孵化场地,第二年后以优惠的价格收取房屋租金,一般孵化期限在3年以内。

2、北京科技大学设立总额为500万元人民币的”留学人员创业投资基金”,具体实施将依照《留学人员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3、为方便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北京科技大学将为回国留学人员子女进入科大幼儿园、科大附小学习提供便利,解决留学人员的后顾之忧。

4、入园创业的留学人员可享受北京市政府提供的有关优惠政策,解决身份认定、购房等方面的问题。

5、创业园将向北京科技大学各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工程中心、研发中心推荐相关的留学人员项目,利用优势资源支持留学人员成果研发和转化。

入驻条件

1、国外大学以上(含大学)学历的公派、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或在国内已经取得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以上、取得一定成果并于1990年以后回国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包括获得国外永久居住权、留学国再入境资格的人员均可申请入驻创业园创办企业。

2、申请进驻企业的主要创办者或股东应是留学人员。

3、申请人拥有创办企业所必需的注册和营运资金、技术项目、专业从业人员。

4。技术项目有商品化的可能,有产业化、国际化的前景。

服务项目

1、为入园留学人员企业提供财务、税务、工商、法律、管理咨询、项目融资、项目推荐等方面的服务。

2、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资源对入园留学人员企业开放,为入园留学人员企业提供实验条件、资料查询、图书阅览、技术交流、会务、培训、就餐、运动休闲等方面的便利。

3、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留学人员,可参照有关规定聘任为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从事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与教学。

4、聘请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内院士、专家、成功企业家作为创业园顾问和创业导师,为留学人员企业提供管理、研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联系方式

通迅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方兴大厦610室

邮政编码:100083

联系人:于涛

联系电话:86-10-62332627 86-10-62334968

传真:86―10-62332627

篇4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学校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武汉・中国光谷”腹地,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把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依托国家级软件园这个平台,积极构建“课内实训+虚拟公司+软件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

一、对接软件园区企业组建专业工作室,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武汉・中国光谷”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商务部认定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按照1-2名专业教师带8-10名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室,对接软件园内企业开展专业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对申请到的省、市级教科研课题进行适当的资助,对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提供相应的硬软件支持。以计算机学院教研室为例,先后成立了“姜益明名师工作室”、“数阵联合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专业项目开发,并以此为载体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生的学习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依托软件园孵化专业公司(实体),反哺学院的专业教学工作

学校将运行比较成熟的工作室引入软件园,以教师和学生为法人组建依托计算机等专业的实体公司,正式承接对外技术服务和商业开发项目。学校将专业课程实训和专业实践课程转移到企业,教师和学生分别以企业真实的开发项目为载体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学习,从项目分析、开发到验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三、借助企业管理文化,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软件园中,教师和学生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验收和绩效奖励,为学生创建了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让学生提前感知了职业氛围,并作为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完成自身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同时,由于真实的企业运营需求,促使教师和学生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四、实现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在“课内实训+虚拟公司+软件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研究、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师和学生的创业创新工作在软件园的平台上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产、学、研、创”的一体化循环。一方面,学生进入园区企业进行实践和学习,在企业内的亲身体验比在课堂上的浅显了解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又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园区内创办企业得到实践经验,既提高了自身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利用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年来,学校教师和学生依托计算机类、电子商务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在软件园自发组合成立了“武汉武软微嵌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完成了“微嵌智能机器人”等企业开发项目25项。学生企业开发的产品“数阵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荣获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软件创业团队赛一等奖,共青团湖北省委举办的 “2014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

【参考文献】

[1]李敏义.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

[2]王通讯.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上篇)[J].中国人才,2009,(10):64-66。

[3]王通讯.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下篇)[J].中国人才,2009,(11):30-32。

[4]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篇5

园区总建设用地面积44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用房面积约50万平米,居住用房约19万平米,总投资约30亿元。园区建成后将拥有2万名以上的软件研发与服务专业人员,年总营业收入将超过60亿元,年税收将超过3亿元。届时,园区将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配套、共性的技术支撑平台、良好的企业服务体系、完善的企业创新和孵化机制、强大的产业集群力量,成为集生活、学习、工作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业社区。

优越的地理环境

园区坐落在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畔,地理位置好,交通便捷。阳澄湖视野开阔,空气洁净,水质优良,环境优美,生态自然,是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的生产地;昆山巴城镇交通便捷,沪宁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苏昆太高速、沿江高速团团围绕,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贯穿昆山,其中沪宁城际铁路阳澄湖站距园区仅需9分钟车程;园区距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仅1小时车程,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仅1.5小时车程。

昆山市财政收入总量和人均GDP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民生用品四大主导产业和平面显示、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制造业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江苏省昆山市是离上海较近的城市之一,便于承接上海软件行业的辐射;昆山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软件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昆山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人才机构合理且人力成本相对上海较低,为软件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和人力资源支撑。

良好的政策支持

园区项目始终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昆山市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连续被列入昆山市、苏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昆山市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部委办局及巴城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在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过程中,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

在开园伊始,园区就推出了“三年零房租”的政策,此“三年零房租”不附带任何条件,只要是软件企业和信息服务类企业,就将按企业的规模、人数等提供相应的办公用房。

除了“三年零房租”,目前,园区主要优惠政策还有:

入驻奖励政策:对2010年1月1日后注册在园区,三年内(包括注册当年)经有权部门认定为软件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及以上且全额到位、年软件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注册资本金额的,可申请按注册资本金的3%--15%给予一次性奖励。

税费奖励政策:对2010年1月1日后注册在园区,经有权部门认定的软件企业,所缴纳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可申请“三免两减半”的奖励。

销售奖励政策:园区企业在境内年软件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含)--1亿元的,可申请奖励。

认证奖励政策:园区内通过CMM、CMMI、PCMM、ISO20000、ISO27001/BS7799、SAS70等高级权威认证的软件企业,在昆山市补贴的基础上,再可申请同额度的奖励。

人才奖励政策:对2010年1月1日后注册在园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达到或超过100人,经有关部门认定的软件企业,可申请按最高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培训补助政策:经昆山市政府确认的培训机构直接为园区举办软件人才培训班的,可申请按1000--4000元/人的标准给予资助。

运营补助政策:园区软件企业在平台建设、设备租赁、设备搬迁等方面发生的费用,可申请15%--20%的补贴。

投融资扶持政策: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软件开发项目,经过技术和经济评审后,向社会风险投资基金推荐,或协调纳入市创业投资项目贷款担保体系,帮助落实银行贷款。

著名企业优惠:对入园的国内外著名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一事一议,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

先进的服务理念

昆山浦东软件园作为上海浦东软件园产业服务功能的延伸,将依托上海浦东软件园的系统资源和信息平台,结合实际,以“星标准,心服务,新价值”的服务理念,为每一家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贴心舒适的服务。

上海浦东软件园公共“浦软汇智IT服务云”平台即将延伸到昆山园区,既能满足众多科技型企业对云计算服务的刚性需求,又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云”赋予了全球IT业界甚至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工作空间和想象空间,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并借助各种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的手中,减少终端用户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当前,园区已入驻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有50多家,餐厅、银行ATM机、园区超市、健身活动室、篮球场、“一卡通”等设施一应俱全,园区至巴城镇、昆山市区的班车也已开通。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度的不断增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园区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人才交流等功能逐步深化,生活配套和基础保障功能正逐步完善。

园内部分已创办的企业

昆山杰得微电子有限公司

公司于2010年7月在昆山浦东软件园正式成立,公司创始人长期在美国从事IT技术及SOC产品的研发工作。产品涉及移动多媒体芯片及相关智能终端产品、移动互联和移动物联行业应用服务等。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其中欧美海归博士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6%。公司已成功开发并应用的三款芯片分别为Z228、X900、A100。其中Z228是世界首款支持VGA MPEG-4全双工编解码ECP,X900是世界第一款内嵌全硬件支持H264/MSV9MP/MLD1解码的ECP,ECPa100芯片首次支持公司自创的发烧级音频技术CAT(已申请三项美国专利)。

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于2011年入驻园区,是一家专注于高端IT培训、软件外包、研发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核心团队由海外留学人员和来自Sybase、亚信、Sun等国际大公司的资深技术人员组成,在电信、金融、电子商务等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管理和培训经验。公司自2006年12月正式进军中国IT服务市场,已与全国首家十几个省市近百所高校,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公司年培训量在1000人以上,95%的培训学员为各大学本科以上学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直营IT实训公司,拥有近3000平米办公及教学场地,1000台计算机,成功向IBM、HP、Infosys、塔塔、花旗软件、华为、亚信、先锋商泰等企业输送了数千名中高级人才。

2007年,公司被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专委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促进上海信息化建设奖”。2008年,被网友评选为年度最受推崇的IT培训品牌。

昆山玉玺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篇6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

随着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及其他产业升级转型,软件行业的新应用、新技术、新概念与新模式不断涌现,软件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1]地方经济及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地方高校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限于区域产业规模、师资、生源等因素,无法直接参照国外校企合作和经济发达地区协同育人模式,且普遍存在重理论讲授、轻技能实践的情况,常常出现无法满足当前企业人才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双重结构性矛盾。地方高校要主动融入和服务行业企业,紧密跟踪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趋势动态,不断深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2]

一、地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社会对软件专业人才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现有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3-4]目前,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多数地方高校都强调“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端软件人才”,但是限于师资力量、生源类型、社会资源等,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是很难达到的。同时,培养出来的人才趋于同质化,缺少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的人才培养定位应是培养满足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第二,现有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由于专业定位不清晰,不少地方高校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试图面面俱到,兼顾考研、就业等各类需求。这常常导致专业课程层次不清、重点课程不突出、教学内容冗余陈旧情况的出现,也无法实现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连接”。第三,现有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推广。地方高校最常见的三类实训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和社会企业资源的缺乏,以学校为主导的实训难以真实再现企业真正工作氛围,基本无法有效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常常面临企业规模有限,企业导师精力有限,少数学生所获指导有限等难题。此外,校外实训还涉及学生校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难以推广等问题。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实训同样面临校外学生管理不便、费用昂贵、效果不如预期、难以持续合作等常见问题。第四,现有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面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上机实验,并提交程序和实验报告给教师评分。传统教学模式呆板,师生缺少互动,手工评阅作业工作量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得反馈,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下已经显得不适应。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使探索应用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展开了“政校企”多元化协同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

二、协同创新理念和协同育人模式的融合

“2011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5],通过对各创新主体的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创新效率的目标。因此,实现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协同育人模式,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好地方高校现有资源和师资,构建多方协同、多元评价、多面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我们依托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以广西民族大学牵头的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基础,紧密围绕“需求导向、开放共享、融合创新、技术引领”的中心原则,通过建设和提高东盟多语种信息处理、船舶及河道和港口信息采集、通信和分析的信息化程度,政产学研相结合,为地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特别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核心,构建高效的、服务于船联网及相关产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创新主体,探索协同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进行多行业软件人才协同培养体制、人才能力训练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构建“面向船联网产业的软件人才协同培养的创新平台”,实现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创新。[2]

(一)基于协同创新的软件人才培养主体模式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主体以专业教研室为主,这种模式通常存在师资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视野不够开阔、与行业的主流技术脱节的问题。广西民族大学软件与信息安全学院在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释放人才培养主体中的创新要素,突破政府、行业、院校内外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壁垒,构建一种以协同创新平台为主体的跨地域、跨行业、跨机构、跨部门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打开一条合作共赢的人才合作培养渠道。广西民族大学软件人才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二)软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整个体系的课程设置围绕创新理念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为后期工程项目实施服务。课程体系的设置具备系统性、渐进性、协同性和模块化的特点,先开的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前导课程,而不是随意开设。此外,教学案例来源于产业领域的实际项目。在这类项目式教学模式下,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会在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集中出现,而学生在多个学年的项目学习阶段也会可能一直用到一门课程内容。通过精心设计,实训案例的功能模块应有每堂课对应的知识点,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软件人才培养的实训模式改革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采用的实训模式并不关注学生所在的训练场所,而是注重构建具有可操作性、标准化、信息化的项目案例实训平台。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软件公司环境,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真实的项目案例,确保实训每个教学案例的考核点都得以有效实施。

(四)人才协同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由于协同创新理念下协同育人涉及多方单位、部门,保证教学质量一直都是该协同育人模式的痛点和难点。我们通过建立各协同培养单位、部门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引入辅助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重要、关键的环节进行跟踪、分析和改进,有效确保了协同育人模式的教学质量。

三、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方案

(一)人才协同培养平台构建人才协同培养平台以依托软件与信息安全学院所属的船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团队形式存在,由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相关院系/职能部门、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政校企”单位组成。平台构建主要包括创新团队组建及能力建设、培养方案及教学案例库建设、创新平台的运行体制与机制建设、校内外实训场地及实训平台建设等软硬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同培养平台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制度对创新要素进行协同与整合,构建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办学模式。通过校内、校企在专业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课程与课堂等领域的共建,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需求的距离,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研学交替”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2]

(二)人才能力培养体系设计1.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必修(思想品德、创新创业及公共体育等)、通识选修(文化素养)、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四大块内容,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协同育人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整个体系充分体现了系统化课程框架、模块化课程教学以及递进性实习实训的特点。2.案例资源库建设资源库建设将从教学需求角度按专业知识点对软件项目研发流程中产生的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归类梳理,形成具有代表性,可操作、可考核的规范化教学案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案例源于真实的软件项目,并有机构成实训体系。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软件开发流程、具体技术细节等方面的理解。在理顺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主干课程的学习难度和强度,可以提升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点的能力。[2]这里,我们以船舶信息管理系统为例阐述资源库的建设方案。完整的船舶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热工管理”“人员管理”“工程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十几大功能模块,为船东和船舶管理公司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的船舶管理方式。3.实训平台构建整个实训平台涉及软硬件建设,由课程项目和实训项目构成。基础项目来源于教材的案例或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业务知识及研发技能,是应用某门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媒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一般放在第三、第四学期实施。实训项目来源于标准化的案例资源库,均来自于真实行业级项目,全方位训练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一般在第六学期实施。

(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在传统教学中,普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面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上机实验,并提交程序和实验报告给教师评分。传统教学模式呆板,师生缺少互动,手工评阅作业工作量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得反馈,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下已经显得不适应。引入CourseGrading系统,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课后开展线上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讨论。汇集学生在整个培养阶段的学习过程数据、项目实践数据、考试成绩数据等,实现高质量、可量化的教学过程监控。目前,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笔者所在学院已经在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与UML等课程中引入该教学软件系统。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特点:第一,教学资源管理标准化。通过CourseGrading系统,教师可以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等。第二,实践教学过程信息化。在传统的上机实践课中,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实践过程。CourseGrading系统中,教师通过系统实验题目和测试数据。学生根据题目完成编程之后上传代码片段,CourseGrading系统对上传的代码进行实时编译和测试。系统后台会记录学生的行为轨迹。这样,教师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包括作业开始时间、作业提交次数、谁最先提交了正确的代码等。CourseGrading系统还可以对代码和文档的相似程度进行判别,防止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第二,技能竞赛学习常态化。CourseGrading系统的子系统OnlineJudge系统是目前软件比赛常用的比赛系统。题目之后,OnlineJudge系统可根据提交正确代码的先后次序、错误代码的罚分规则等,引导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写出正确的代码。目前,广西民族大学软件与信息安全学院已经全面将OnlineJudge应用于学科竞赛选手的参赛资格竞选,通过积分淘汰机制,提升竞赛培训的效果,让专业技术过硬、编程兴趣浓厚的优秀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本文基于“2011协同创新计划”理念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破解以往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从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基于耦合理念的课程体系设计、源于真实项目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多阶段实训体系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缺少过程监控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较好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士伟,柯捷,马莉.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9(8):75-76.

[2]吴俊君.基于CDIO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5):78.

[3]张素莉.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8(6):68-70.

[4]马帅旗.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2):93-95.

篇7

1 学制设计与改革

对专业的选择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前进行的,此时学生通常对专业内涵和特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人生规划还不太清晰。上学以后,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部分学生会出现专业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会对软件工程专业兴趣日渐浓厚,加上专业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学习又用功,在校前几年就能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就业能力,希望尽早发挥年轻优势就业或创业。但是,按照现行的学制安排,学生考入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后需要进行为期四年教育,考核合格后方能毕业。由于四年本科教育体制时间跨度较大,中间又缺少可供学生选择的出口,致使这两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

如果能将学制改为专、本、硕连读的六年制,则可先进行两年基础知识教育,然后在大学二年级末,根据志愿和考核对学生进行专、本分离,进入专科学习的学生在三年级进行后续的专科教育,考核合格后就可毕业就业;而进入本科学习的学生,则继续进行本科教育,在三年级末再根据志愿和考核进行本、硕分离,留在本科的学生继续进行后一年的本科教育,考核合格后毕业;进入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再继续进行后续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考核合格后毕业。专、本分离和本、硕分离的考核,可以按照平时各科成绩加权计算,不单独进行考试,这样的考核节约资源,也更客观、全面,同时又能激励学生平时学习。考核后,符合进入本科学习条件的学生也可志愿申请加入专科学生序列;符合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条件的学生也可志愿申请留在本科学生序列,这样能够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也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按照国家现行机制,专、本分离考核中未能进入本科学习的学生,仍然可以通过专升本机制进行第二次升本竞争,并可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本科专业和院校;而在上述本、硕分离考核中未能进入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生,也可在本科毕业时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硕士专业和院校。

上述的学制设计,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具有了多次竞争性选择机会,既能满足部分学生提前就业的要求,又能实现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该设计赋予学生多次调整人生规划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向,舒展个性,发挥优势,最大程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上述学制设计其管理的复杂性会略有增加,但对现有教师编制、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影响不大,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是,学制的改变需要申请和审核,这些工作具有一定工作量和复杂性。

2 专业改革与创新

软件工程属于一级学科,知识繁杂,本科四年不可能学完所有知识。实际上,从事软件工程专业的工作岗位有多种,每一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不同,所以本科四年的学习应当有所侧重。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学校特色,软件工程专业可以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和软件应用领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这样能够更有效地获取该专业方向和软件应用领域的从业能力。例如,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可以划分为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维护等专业方向,软件应用领域可以开设动漫、财务、政务、项目管理等领域。选择学习个性化的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和软件应用领域,既要选修该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的专业课,也包括从事该领域的毕业设计。通过有的放矢的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该专业方向和软件应用领域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较强的工作能力。例如,以下是几种软件应用领域与专业方向的组合

2.1 制造业ERP软件维护方向

该方向主要培养现代先进制造业ERP软件维护工程师,该岗位需要理解现代先进制造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先进制造业ERP软件的实施、调整、维护、管理和二次开发知识与技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ERP软件已成为现代化先进制造业主要应用软件,几乎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和所有运作流程,全国每年都需要大量的ERP维护、销售、实施和培训工程师。

2.2 大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方向

该方向主要培养大型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管理、备份、调整、维护和应用开发等日常工作,是机构信息中心的核心业务工程师。数据库是金融、物流、制造、销售等行业和部门的命脉,也是云计算核心,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库管理员。

2.3 手机应用软件开发方向

该方向主要培养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由于苹果、谷歌和微软公司相继推出手机应用软件商店,实现了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和应用之间直接对接,使得国内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能够和国外同行在相同条件自由竞争,创业和收入具备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促使了该职业从业人数呈现爆炸式增长。

3 课程体系调整与改革

根据上述学制、专业方向和软件领域的设计,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方能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调整和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在遵循国家教委对课程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参考软件工程教指委组织编写的软件工程规范以及IEEE SWEBOK、SE2004,并结合中国软件产业实践和学校办学方针及办学实际。

首先需要调整的是数学和英语课程。由于软件工程专业对这两门课程具有特殊的依赖性,建议入学前两年利用学生年龄优势和高中的学习惯性突击强化数学和英语教学,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强化数学和英语教育,不仅对后续的软件工程专业学习和从业有特殊的重要性,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或择业创造了条件。对于中外联合办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强化英语和数学的必要性则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强化了数学和英语,势必需要减少一些其他课程或其他课程 的课时。首先可以考虑将一些课程合并,以达到精简课程内容和减少课时的目的。有些课程原先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现在对软件工程专业讲解,则讲解的角度和内容应该有所不同。例如,可以在第一学年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一门新课《软件工程引论》,系统介绍本专业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概括性的了解,同时掌握对计算机、网络以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以融合并代替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基础综合实验》等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建议为C#或JAVA,因为它们具有现代编程语言的要素和优点,简洁实用,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与后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无缝衔接。C语言、汇编语言和嵌入式开发最好汇集为一个课程模块,放在第三学年针对嵌入式开发方向的学生集中讲,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又能现学现用,立竿见影,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应当在软件项目团队或模拟团队中担当一个项目角色,参与开发一个软件项目,完成项目指定角色的任务。模拟软件项目开发团队可由参加毕业设计的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混合搭配,由研究生或老师担当系统分析师或项目经理角色,本科生担当主程序员、测试设计或程序管理角色,专科生担当程序员或测试员,该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实际项目开发过程进行开发。

除了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外,还需要从课程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成绩评定上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4 结束语

在我国,综合性和理工科大学基本都开设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对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现了百花齐放局面,但从业界对毕业生的质量反馈来看,需要改进地方还很多。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软件工程专业创出特色形成优势互补,能够促进软件行业的繁荣。随着国内外高校生源争夺日益激烈,在软件工程专业上办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会涉及到学校该专业的兴衰存亡。

参考文献:

[1]王秀彦,王超.欧洲高等教育区改革的新趋势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3,(8):61-63.

[2]黄杰等.卓越软件工程人才产学研用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A1):70-73.

.http://computer.org/.

[4]骆斌等.国际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程初探[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A1):41-44.

.http://gswe2009.org/.

篇8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软件产业 人才培养

一、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认识

早在“十五”期间,南京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为了全面落实中央全会与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建立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涌现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科技竞争力保持在全国前五位,到2015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国已经有17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国际高端市场中,国产品牌几乎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制造业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压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在眉睫。

可以说,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包括众多硬、软因素:人才与科技智力资源的密集程度、资本供给和科技发展融资体制环境的发育程度、科技创新领域与成果转化应用基础的先进程度、区位条件与对外开放的优越程度、城市基础设施的先进性与配套完备程度、科技发展环境的稳定和发达程度、文化氛围的发育状况。

所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仅仅意味着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是涵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等全社会创新的一个创新体系,是城市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

二、重视软件产业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球信息化开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人类正迈向信息社会。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网络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相互交融,广泛渗透,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进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正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文明正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可以说,信息技术是当今乃至21世纪初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如果把芯片、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网络等这些硬件比喻为这个引擎的零部件,那么软件则是引擎中不可或缺的燃料,是信息经济的能源。

软件产业是知识密集、劳动密集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是真正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基础教育优势明显,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完全符合走信息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同时,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加快用软件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速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提高,软件的重要战略意义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硬件设施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软件将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的集中体现。

三、南京发展软件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南京市委、市政府对软件业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先后出台了《南京市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南京市软件企业高级人才专项奖励实施暂行办法》、《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计划纲要(2003年~2010年)》等鼓励政策,对推动南京软件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南京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众多优势,一是产业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南京的软件产业已初具规模,具有各类软件企业1000多家,初步具备了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尤其在电力系统管理软件、电信系统管理软件、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等方面在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产业规模去年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在2005年达到近170亿,连续5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态势。根据市政府规划,到2010年,南京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可达600亿~800亿元,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软件名城”和全国重要软件产业基地。

二是科教人才优势。南京地区高等学府林立,各类人才兴盛,科技教育总体实力居全国第三位。全市现拥有各类高等院校60余所,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为全国之最,分别为上海的3.8倍、北京的2.7倍,每年向社会输送近20余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IT专业人才超过1万人。可以为软件业输送高、中、低不同层次的人才。各类研究机构、信息产业集团云集,为软件产业链的形成与延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市场需求优势。南京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江流域金融、商贸、流通四大中心之一。南京市场发达,商贸流通活跃,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IT产业供需的重要集聚地和辐射中心。

四是外来企业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南京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具有发展软件业必须的人才优势,同时在企业运作成本与人员工资成本上明显低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目前国内著名的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等研发中心先后落户南京,国际软件企业如朗讯、微软等也有意在南京落户,进一步奠定了南京在软件领域的地位,产业积聚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南京成功举办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围绕“打造软件南京、走向辉煌明天”,“聚会软件名城、共创软件未来”的主题,展示了南京软件业的发展水平和投资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项目合作、软件外包、技术引进、产品促销与技术交流,为南京软件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对软件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软件产业作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核心,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信息化进程。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使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软件企业的革新进步正在接受着严峻地挑战。

从软件企业数量,软件人才需求总量来看,仍是北京、广东、辽宁、上海、南京占据前五位。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国的软件人才瓶颈现象也日趋显现。

南京市将软件作为新型产业,将在今后五年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软件产业的产值将达到800亿,根据通常计算方法,按照平均每个软件人员创造的价值40万元计算,要实现软件产业800亿目标,大约需要近20万软件人才,仅仅从数量看,要培养出这么多的合格人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更何况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所以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软件人才培养。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是国际竞争的焦点,人才也是我们实现创新型国家这样一个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培养优秀的软件专业人才,是促进南京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软件企业带来更高效益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创新人才,软件产业发展更需要创新性的人才,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IT本身的发展已经超越了IT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特别是IT教育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我们IT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与全国大多数地方相类似,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软件人才,但是却招不到合格人员,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毕业生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而四处奔波,矛盾的核心就是学校培养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同时企业又不愿承担员工的培养与培训。如对人才问题不加重视,将直接影响南京软件业的发展,为此,针对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建议;

1.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及职业类高等学校要转变教学思想与理念,改革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培养目标从知识的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

2.重视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长,也就是说注意大学教育和软件产业结合,培养复合型,实战型高层次的人才。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与培养要求直接反馈到学校,学校真正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

3.就是要发挥政府与行业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从行业的角度综合分析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结构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市场需求,通过创新运行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实用化的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解决软件企业人才紧缺现象。

4.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人才培养和投入机制。以软件园为载体,构建南京软件人才实践训练基地,有计划地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提供一定的专业实践与培训机会,尤其是面向园区企业的专门培训,弥补目前高等教育在软件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5.市政府要制定软件创新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与优惠措施,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或资助,并提供一定的科研条件和居住、生活便利。对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及海外留学人员来宁创业,通过税收政策等支持,对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

6.软件企业需要有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承担起软件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

7.充分发挥南京的科教优势,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开放的资源共享技术平台和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共性技术和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推动高校与科研单位成果转化,为在宁软件企业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8.政府部门要认真探索面向市场要求的自主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制定和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市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优先购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产品。

五、结语

南京将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对今后各项事业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引领与制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钢:建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浅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1期

[2]韩瑾: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述评及其启示[J]. 浙江经济,2007年第11期

[3]李英武.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6年 第3期

[4]魏江刘怡等:杭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年第3期

[5]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

[6]潘美莲: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年第2期

篇9

关键词:软件工程;协同发展;课程建设

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深化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提高软件工程教学质量必经之路。从协同创新视角而言,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是一个协同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软件工程专业体系的每一个内容模块都会影响软件工程专业大课程体系的建设成效。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每个内容模块可以构建相应的创新平台,通过各内容模块的创新与发展,能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建设。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年度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在就职业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差,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与理论脱节,工程实践与技术应用脱节等方面,大部分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这是目前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能迅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进行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和应用,还会具有较强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学生学会软件的设计方法、学会软件的开发方法以及学会软件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方法[1]。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学会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壮大软件工程师的队伍,还可以在相关的信息产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为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2协同创新体现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两大模块

大学校园为现在的科技社会输送了许多的人才。一个学校的创新能力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学校里开展协同创新的专业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实训教学、实训室建设等一系列协同教学模式,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开发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协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2]。2.1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首先需要了解课程设置问题。课程的设置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设置,分别为职业技能结构、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3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围绕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和研究职业技能结构的课程建设思想以及构建以核心技能为主题的3个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中心的。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方向课程、技能课程等。开展职业技能是为了让学生多多了解验证性实验课程、熟悉综合性实验项目、掌握课程设计。在上完理论课之后,验证性实验课程的开展会让学生加深理论课所学到知识的理解过程。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是为了让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课知识,根据实验研究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课程设计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设计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3]。教师的课程教学要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如课程设计答辩、课程设计成果验收、课程案例分析等方法。改革传统的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共同探讨知识。最终,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得到改善,实践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了提高。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也可在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上去完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去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创新训练、协同培养等方面来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其中,课程实验包括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实训平台建设包括了建设软件开发实训室、软件研发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创新能力训练包括了开展各类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4]。2.2软件更新管理,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软件要更新,实训基地要建设。目的都是为学生搭建实践动手能力的操作平台、为学生创建发挥创造能力的锻炼平台。作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攻克程序关。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多多编程上机实现。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便是要求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提高动手实践编程能力。编程是将所学的抽象专业知识具体化。因则,学院要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努力搭建好实训平台,多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合作来搭建实训的基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发挥自身的潜力和特长。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来共同来树立协同创新观念,规范软件工程专业的管理制度,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建设学院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课程的评价机制,以构建利益共享机制[5]。

3协同创新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大学,更加应该注重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协同创新指的是六个方面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包括"教师与教师协同、教师与学生协同、学生与学生协同、课程与课程协同、课程与实践协同、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协同"等。这些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有助于提升教学质[6]。3.1推崇校园文化,实施协同创新训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建设中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加强创新能力训练。与此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活动。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与生活中,同时也可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7]。3.2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来校参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共建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应用实训创新平台,协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则是要求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来制订计划,共同来建立相关软件专业的实训室与开发平台,成立研究开发机构与部门,共同来为社会培养可塑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和学校达成共识,深度开展人才交流与技术交流,充分利用工作环境和培训平台来为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创造条件,形成协同局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软件工程师来为学生授课,讲解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如软件开发的案例、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讲授案例的同时还可以模拟企业是如何来解决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8]。学校也要全面性了解并且掌握目前市场上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现状,据此来安排专业课程,按需培养学生,为企事业单位输送软件的开发人才,为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贡献微薄力量。最终,企业和学校就会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通过学校的培养,企业的参与,学生大学的学业完成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也不再迷茫[9]。

4总结

篇10

2006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是2000年的5.1倍,增长率24.6%,总量规模继续居全国首位。

“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这在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是如此。”一本名为《未来学家》的书如是宣告。而作为中国软件之都的北京,则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着该论断的正确性。

北京软件进入腾飞期

据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北京软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972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软件产业增加值35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6%。截至2006年底,经登记的软件产品累计8964个,经认定的软件企业累计3511家,其中,2006年新登记软件产品1499个,新认定软件企业671家。北京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名副其实的核心地带。

在北京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看来,如此喜人的增长数据背后其实凝聚着北京市软件产业“从组织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并进而推动应用创新”的一系列努力和尝试。从全球范围来看,软件技术也许是新兴经济体软件产业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北京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要想实现软件产业真正腾飞式发展,政府和相关主管机构势必要在其中担负起主导作用,而利用政府力量来实现软件发展环境以及软件企业优势整合,无疑是以‘组织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步骤”。

基于以上思路,在政府的规划和组织下,包括长风软件联盟、闪联标准联盟、下一代互联网联盟、中关村软件出口联盟、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等一批产业联盟相继建立,整合了产业链的同时,促进了北京软件产业的结构优化,成为推动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联盟的产业作用,在由北京重点基础软件企业和重大行业解决方案企业组成的长风联盟上体现得尤其明显。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战略、标准的产品配套关系、市场化的商务合作关系以及实体化的联盟组织形式,长风联盟主张的技术架构、技术标准、电子政务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已经在国际、国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帮助联盟成员企业增加了近1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成为我国软件企业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胡青华主任称。

不仅如此,在政府倡导的“组织创新”战略下,北京软件企业合作、并购、战略性投融资也表现得格外活跃。据悉,发生在北京软件和互联网服务领域的重大并购与战略投融资行为超过35起,涉及资金3.5亿美元,其中,12家软件企业合并和引入战略投资,涉及资金规模1.8亿美元。这种规模化的资本运作风潮不仅为北京软件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还改变了以往互联网投资活跃、软件投资沉闷的局面。

打造和谐发展环境

不仅如此,为了给北京软件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府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关村软件园、上地北区、北工大软件园、北航科技园、中软软件园、用友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多个软件园区,并形成了三个产业服务平台。这些集中了产业发展优势资源的载体除了为软件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外,还成了北京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的特有优势所在。

按照胡青华主任的解释,三大产业服务平台包括专业化服务基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中介服务平台。通过三大平台的交互促进,北京软件产业不但形成了越来越突出的软件产业专业化基地特色,同时还成了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科技条件平台,并进而通过专业服务机构形成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服务网络。

除此之外,诸如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软件企业高级人才的市政府专项奖励措施、软件企业CMM/CMMI评估专项资助等众多优惠政策也纷纷出台,政府机构为加速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保护软件产品的知识产权,从而形成北京软件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持续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建立健康和谐软件产业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北京市利用软件正版化的契机,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软件政府采购政策,探索了利用政府采购发展软件产业的经验。市知识版权部门开展了北京地区“打击非法预装软件专项治理行动”和“反盗版百日行动”活动,规范软件预装行为,成立“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平台”,使北京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成绩斐然的创新战略

良性的产业氛围也极大地带动了北京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积极性。据统计,集中在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软件、行业信息化知识库、软件外包平台、大规模网络服务等五大技术领域的北京软件产业遵循“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经形成了30类、约150亿元产值的主导产品群。而在胡青华主任看来,“这些产品不仅代表了我国软件产业创新的水平,另外也是北京软件产业持续增长的主要着力点”。

在这其中,神州数码和用友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依托Model Bank全套银行业务IT解决方案,神州数码已经成为国内率先进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企业,今年预计销售增长28%。与此同时,用友软件的高端ERP产品NC也表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公司营业收入预计增长30%以上,并即将全球领先的基于SOA的ERP产品。

在技术和产品不断创新并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北京软件产业在应用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北京软件企业“走出去”并进而融入全球市场的步伐正进一步加快,软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截止到2006年底,实现海关出口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软件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达到6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形成群体崛起的态势。

“软件出口规模的继续增长无疑证明了北京市软件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状态。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创建的‘China Sourcing’作为中国软件外包品牌的标志,正在成为我国软件出口的统一形象,并得到了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可。”胡青华主任如此诠释道。

不仅如此,北京市的数字创意产业带建设也初现端倪。截至2006年底,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入驻企业120余家,研发生产数字娱乐产品300余项,总收入达3.2亿元。经过两年建设,基地已建成市场运营、研发孵育、竞技体验、人才培养等四大功能区,移动游戏研发中心、网络游戏孵育中心等8个特色中心,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迎接机遇与挑战

巨大的成绩并没有让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步伐就此裹足,胡青华主任冷静地分析了在一片乐观氛围下所隐含的挑战。“目前北京软件的骨干企业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也还不够完善。”他表示,“由于相当多的软件企业以往大都围绕某些具体应用进行研发,因此还没有摆脱以项目为主的经营方式和低水平竞争状态,‘大者不强,小者不专’的企业发展困局亟待打破。与此同时,自主基础软件也尚未完成从‘做出来’到大规模‘用起来’的跨越,而行业应用软件企业也没有掌握在咨询、品牌、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等方面的高端能力,并且在出口外包服务等领域也还面临扩大规模、走向高端的问题。”

面对这种转型期的困局,北京软件显然已经有了破解之道。北京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进入十一五以来,为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以‘规模化和自主化’为优先指向,推动软件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从‘项目驱动’转变为‘服务驱动’,走高端发展的道路。”北京市先后推出软件企业行业知识库工程、软件外包出口工程、ASP技术示范工程、SOA架构应用工程等重大项目,促进了一批软件企业在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开辟自己的“蓝海”。

“致力于继续营造全国最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使北京软件产业从整体上转到依靠创新和服务的高端发展轨道上来。”北京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软件产业正在实施‘三个一百’的工作计划,重点支持100个发展模式转型的示范企业,发展100个自主创新的重大产品,支持100个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带动软件产业的整体突破和高端发展。”

冷静审视着自身发展轨迹的北京软件产业已然为自己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在2010年达到2000亿元产值,10亿美元海关服务出口,40万人就业的规模,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继续保持国家软件技术自主创新和软件产业规模的主导地位。在该目标战略的指引下,北京软件产业迅猛前行的姿态已经不容阻挡。

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

2006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是2000年的5.1倍,增长率24.6%,总量规模继续居全国首位。

“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这在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是如此。”一本名为《未来学家》的书如是宣告。而作为中国软件之都的北京,则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着该论断的正确性。

北京软件进入腾飞期

据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北京软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972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软件产业增加值35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6%。截至2006年底,经登记的软件产品累计8964个,经认定的软件企业累计3511家,其中,2006年新登记软件产品1499个,新认定软件企业671家。北京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名副其实的核心地带。

在北京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看来,如此喜人的增长数据背后其实凝聚着北京市软件产业“从组织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并进而推动应用创新”的一系列努力和尝试。从全球范围来看,软件技术也许是新兴经济体软件产业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北京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要想实现软件产业真正腾飞式发展,政府和相关主管机构势必要在其中担负起主导作用,而利用政府力量来实现软件发展环境以及软件企业优势整合,无疑是以‘组织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步骤”。

基于以上思路,在政府的规划和组织下,包括长风软件联盟、闪联标准联盟、下一代互联网联盟、中关村软件出口联盟、中关村创意产业联盟等一批产业联盟相继建立,整合了产业链的同时,促进了北京软件产业的结构优化,成为推动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联盟的产业作用,在由北京重点基础软件企业和重大行业解决方案企业组成的长风联盟上体现得尤其明显。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战略、标准的产品配套关系、市场化的商务合作关系以及实体化的联盟组织形式,长风联盟主张的技术架构、技术标准、电子政务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已经在国际、国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帮助联盟成员企业增加了近1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成为我国软件企业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胡青华主任称。

不仅如此,在政府倡导的“组织创新”战略下,北京软件企业合作、并购、战略性投融资也表现得格外活跃。据悉,发生在北京软件和互联网服务领域的重大并购与战略投融资行为超过35起,涉及资金3.5亿美元,其中,12家软件企业合并和引入战略投资,涉及资金规模1.8亿美元。这种规模化的资本运作风潮不仅为北京软件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还改变了以往互联网投资活跃、软件投资沉闷的局面。

打造和谐发展环境

不仅如此,为了给北京软件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府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关村软件园、上地北区、北工大软件园、北航科技园、中软软件园、用友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多个软件园区,并形成了三个产业服务平台。这些集中了产业发展优势资源的载体除了为软件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外,还成了北京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的特有优势所在。

按照胡青华主任的解释,三大产业服务平台包括专业化服务基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中介服务平台。通过三大平台的交互促进,北京软件产业不但形成了越来越突出的软件产业专业化基地特色,同时还成了我国软件产业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科技条件平台,并进而通过专业服务机构形成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服务网络。

除此之外,诸如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软件企业高级人才的市政府专项奖励措施、软件企业CMM/CMMI评估专项资助等众多优惠政策也纷纷出台,政府机构为加速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保护软件产品的知识产权,从而形成北京软件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持续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建立健康和谐软件产业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北京市利用软件正版化的契机,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软件政府采购政策,探索了利用政府采购发展软件产业的经验。市知识版权部门开展了北京地区“打击非法预装软件专项治理行动”和“反盗版百日行动”活动,规范软件预装行为,成立“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平台”,使北京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成绩斐然的创新战略

良性的产业氛围也极大地带动了北京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积极性。据统计,集中在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软件、行业信息化知识库、软件外包平台、大规模网络服务等五大技术领域的北京软件产业遵循“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经形成了30类、约150亿元产值的主导产品群。而在胡青华主任看来,“这些产品不仅代表了我国软件产业创新的水平,另外也是北京软件产业持续增长的主要着力点”。

在这其中,神州数码和用友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依托Model Bank全套银行业务IT解决方案,神州数码已经成为国内率先进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企业,今年预计销售增长28%。与此同时,用友软件的高端ERP产品NC也表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公司营业收入预计增长30%以上,并即将全球领先的基于SOA的ERP产品。

在技术和产品不断创新并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北京软件产业在应用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北京软件企业“走出去”并进而融入全球市场的步伐正进一步加快,软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截止到2006年底,实现海关出口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软件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达到6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形成群体崛起的态势。

“软件出口规模的继续增长无疑证明了北京市软件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状态。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创建的‘China Sourcing’作为中国软件外包品牌的标志,正在成为我国软件出口的统一形象,并得到了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可。”胡青华主任如此诠释道。

不仅如此,北京市的数字创意产业带建设也初现端倪。截至2006年底,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入驻企业120余家,研发生产数字娱乐产品300余项,总收入达3.2亿元。经过两年建设,基地已建成市场运营、研发孵育、竞技体验、人才培养等四大功能区,移动游戏研发中心、网络游戏孵育中心等8个特色中心,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迎接机遇与挑战

巨大的成绩并没有让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步伐就此裹足,胡青华主任冷静地分析了在一片乐观氛围下所隐含的挑战。“目前北京软件的骨干企业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也还不够完善。”他表示,“由于相当多的软件企业以往大都围绕某些具体应用进行研发,因此还没有摆脱以项目为主的经营方式和低水平竞争状态,‘大者不强,小者不专’的企业发展困局亟待打破。与此同时,自主基础软件也尚未完成从‘做出来’到大规模‘用起来’的跨越,而行业应用软件企业也没有掌握在咨询、品牌、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等方面的高端能力,并且在出口外包服务等领域也还面临扩大规模、走向高端的问题。”

面对这种转型期的困局,北京软件显然已经有了破解之道。北京市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进入十一五以来,为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以‘规模化和自主化’为优先指向,推动软件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从‘项目驱动’转变为‘服务驱动’,走高端发展的道路。”北京市先后推出软件企业行业知识库工程、软件外包出口工程、ASP技术示范工程、SOA架构应用工程等重大项目,促进了一批软件企业在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开辟自己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