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历范文
时间:2023-03-27 05:0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经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创业之初,我做过三四个共享软件,但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后来又跟几个朋友一起合作搞网站,可是网站刚刚做好就因为股份、利益没有讨论清楚而夭折了。我还想做游戏外挂,不料游戏外挂遭到国家禁止。
1999年,就在我立志要当程序员的那一年,PPS网络电视公司(以下简称PPS)的另一位创始人雷量刚刚大学毕业。他在一家单片机公司工作一年后辞职,开始专心写软件。也就在那时,他开始接触P2P技术,做了很多相关的软件程序。直到2005年PPS上线的时候,雷量已经是一名老程序员了。经历无数的挫折,“偶然”间他有了开发P2P播放软件的计划。
2004年,我偶然在网络上结识了雷量。当时,我们一个在哈尔滨,一个在成都。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两人在分隔3386公里的两地,通过电子邮件交换想法,相互协作去开发软件,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沟通、编码。
雷量让我看到了创业的新希望,以前我一直在找一些新鲜的计算机应用,而每当我找到,就会发现这个领域已经有人建立了壁垒,以我一人之力又无法击破。我和雷量相识以后问题都解决了。
美丽的“偶遇”仅会发生在童话里的王子公主身上,对于创业者而言,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人创业肯定是很有难度的,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很关键。伙伴的相互支持非常重要,这比对方是多大的公司、多有钱都重要。
雷量和我合作开发出的第一款成功的软件,是同样基于P2P技术的互联网音乐搜索软件――“MP3猎手”,并以此赢得了2005年初Yahoo中国和3721联合举办的软件设计比赛一等奖,此时我们还没有把发展方向定位在网络电视。这次获奖给了我们两个继续开发优秀软件作品的信心。
然而,正当我们雄心勃勃地开始着手设计P2P全格式文件搜索引擎时,我却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足足躺了两个多月。少了“一条腿”的团队无法继续正常的开发工作,这期间所有有关软件的开发进程几乎全部停止。
两个月后,当我重新回到电脑前,这时候的P2P下载软件的市场已经改变,迅雷的运营和推广都已经成熟。我们已经无法按照既定的路线继续进行开发工作。
正是“山穷水复,柳暗花明”。某天我在一家书店的小角落里,“偶然”间发现了一本名为《流媒体技术及商机揭密》的书,细读之后,我的创业之梦被重新点燃。与此同时,雷量在做一个BT下载边下边看的软件,因而在一个论坛里“偶然”看到了一个P2P流媒体直播软件。他对此如获至宝。
虽然2005年的网络市场上已经有了几款网络电视软件,但用户体验却相当一般,连接速度慢、经常缓冲几乎是通病。我和雷量经过多番交流碰撞,“一款能够像电视一样流畅的网络电视软件”的形象在二人脑海里清晰起来。2005年3月15日,我们开始着手写程序,6月12日在天空软件站上线,第一版PPS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推出来了。
PPS上线的第二天一早,我惊喜地对雷量说,“快看,现在有很多人!”仅仅一个晚上,PPS上已经有97个人同时在线;11天后的世青赛,在线人数突破了1000;上线一个月后,PPS的用户数直线上升到了3万人。
PPS的成功推出很快引起了VC的重视。上线仅仅一周,就有VC找来了。但是与许多互联网产品早期的境遇一样,当获知整个项目只有两个人在开发和运营的时候,VC退却了。
正当IT出身的我们对于企业的管理,品牌的经营,未来的发展方向摸不着头脑之时,幸运的我们又“偶遇”到了来自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徐伟峰。
徐伟峰刚来的时候,只看到一间破屋子和一台破服务器,服务器还是自己拼装的。徐伟峰说:“看来要通过技术把每一个硬件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不这样做的话公司撑不下去。”“最没想到的是视频行业会这么烧钱”,这话也是徐伟峰说的,不过还好,后来我们随时都会接到希望投资的电话。
短短几年里,10平方米的小屋变成了1000平方米的办公室;3个人的团队带领了几百人的队伍;PPStream的用户也从最初的成百变作上亿。
“偶然”的苹果不是只砸中过牛顿和乔布斯。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偶然”的机遇是梦想、是坚持、是无数次失败的经验累积。用雷量的话说:“你只要想清楚,这件事是值得你做的,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坚持,除非你判断这个方向是错误的,否则如果只是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的话,一定要坚持下去。”
篇2
在河南创立首家天使投资机构,并开创“天使投资+孵化器+创新大赛”的创投模式。
累计投资企业30余家,被业界称为“河南天使投资第一人”。
他是国内著名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人、华夏海纳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明。
本周六,“梦粉”将有机会与这位“天使”面对面,听取对于项目、商业计划书的建议和点评。
抓住每个行业的“黄金期”
李明是周口扶沟人,从做传统创业者到成为天使投资人,他的创业经历代表了众多具备前瞻眼光创业者的典型路径。
1985年毕业后,他被分到河南省化工厅;1992年,他辞掉工作,去一家民营消防设备企业,担任工程部经理。离开有编制、旱涝保收的政府机关,李明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实力,很快在消防行业站稳脚跟。
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也派上了大用场,“消防行业是当时的新兴行业,很多员工都是半路出家,而我能看懂进口设备的使用说明,知道如何使用。”
1996年,他辞职创办了自己的消防工程公司。
7年后,他在郑州消防工程市场做到前三名,实现每年上千万元的工程量。李明说,自己当年走的正是“先就业再创业”的路子,“如果没有打工时的历练,直接去创业,失败的概率是很大的”。
“企业做大后,日常施工、监理占用了大量的精力。”李明也发现,几年高速发展之后,消防行业遇到了瓶颈,他开始有意识地积累人脉、收集信息、进入不同的圈子。2003年,他果断转行,进入房地产业。
创立天使投资
当年,李明赶上了房地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高速发展之下,李明意识到房地产业的拐点即将到来;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他把大部分资金从房地产业转出,公司转向资本运作和投资初创企业。
“我们对企业做了一个大的调整,专注于天使投资。”
李明随后创立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科技项目对接孵化,业务涵盖信托、银行、基金管理等诸多领域。
“如果你专注做一件事,有可能成为教授、专家,但不一定能成为企业家。”李明说,创业者的眼光不能仅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放眼整个社会,只要是自己有可能涉足的行业,都可以提前准备,择机进入。
李明把天使投资做成一种机构行为,“我们独创了华夏海纳模式,就是天使投资+孵化器,并通过创新大赛征集项目”。
“投资机构不光给他资金,还帮他注册公司,帮他配备生产团队、管理团队、营销团队,把所有正常公司需要的都给他配备好。然后根据他自身条件,如果他具备管理才能就做管理,不具备的话就给他配备管理人员,把公司按正常企业的形式发展运作起来,这就是华夏海纳模式。”
他说:“经过证明,这种模式是成功的,这也是我们这几年的一个收获。”
寻找风投前,先找到项目的亮点
身为投资者,要接触大量创业者递交的商业计划书,李明站在投资方的角度为创业者“支招”,如何获得资金的青睐。
“想要吸引投资人,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你所投递计划书的投资机构的倾向,论证一下自己的项目是不是对方所青睐的。”
在寻找风投之前先找到项目的亮点以及需要风投帮助的地方,获得风投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例如我们投资的重点,跟河南的区域性也有关系,因为天使投资毕竟是本土化,更便于管理,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我们在选项目时基本会关注三个方面:一是精细化工,二是新材料,三是生物制药。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高科技项目,比如节能环保方面的。”李明介绍。
创业者要会“讲故事”。讲故事,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商业计划清晰地描述出来,突出创新点。
“除了高科技、节能环保项目之外,目前我们也关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最近接触的一个烘焙项目,这个年轻人就是采用一种新模式经营西点蛋糕。他在向我们寻求建议时,我们发现他的思路很好,于是有意合作,帮他迅速发展。”
在投资方看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者自身的素质比计划书更重要,如果你对自己的项目信心满满,完全不用觉得投资机构“门槛高”。勇于交流,也许机会就在其中。“你完全可以找一个投资人当老师,把你的创业疑问提出来,他们会立足专业角度帮你解决问题。”
选择合适的投资人
创业者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李明建议,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投资人,要考察投资人的投资倾向,比如他们专门投资高科技项目,或有潜力上市的企业,创业者要事先了解投资人重点关注的领域与自己的项目是否契合。
篇3
那是2001年也就是5年前吧,自己在一家大型的饮品企业因高层更迭被迫从大区职位上辞职,计划修整一段时间然后加盟一家新企业。碰巧此时大学同学赵俊从一家大型酒厂的副总监位置上下课,因不满老板过河拆桥做法产生了兔死狗烹的强烈感觉,所以决定不再打工。于是我们经过多次沟通后,一致认为打工没有前景,所以一拍即合准备创业。
因为我大学毕业后有过短暂的酒水营销经验,加上这些年我一直做快销品的营销,很多经销商都在批发市场内,有的本身就做酒水,很多二批客户也是酒水批发或客户,因此对酒水的运作和销售我是不陌生的。加上赵俊这些年一直做酒水营销,从业务代表一直做到总监共做了6年,对酒水行业从新品开发、生产技术、车间管理、销售经验、客户积累、客情关系等等都熟捻于心,而且我们都认可酒水行业高额的利润,这对资金不多的我们很有裨益。
经过精心考察,黑龙江省的阿城一家濒临破产的酒厂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个酒厂历史悠久,纯粮酿造白酒有口皆碑、历史上低档白酒在华北和东北都曾有过辉煌业绩,但因国营机制的僵硬和种种弊端,今年低档份额被吉林德惠系和北大荒等白酒吞噬,高档白酒进军的途中又屡遭折戟沉沙的命运,企业奄奄一息,但同时却保留了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
经过多次谈判我们和这个县城主管工业的副县长谈成了租赁意向和其下属的职能部门也很快签订了经济合同,其企业原有的品牌“北方烧锅、龙江佳酿”等品牌供我们无偿使用,租赁满五年无偿赠送我们所有权;生产一线工人和研发品控部门我们保留,后勤和科室人员聘用率不低于50%,退休和工伤等疑难问题由政府自行解决,可以说这个不算偏僻的县城领导很是开明,他的最大目的就是让工厂冒烟,让工人能有饭吃不闹事,因此给予了我们招商引资的政策待遇。同时按季度支付租赁费的有利形势使我们压力减轻了不少,但400万的启动资金还不是个小数目。这些年赵俊一直做酒水营销、公司也执行高绩效工资,因此创业资金赵俊是比较丰富的,竞拿出了180多万,加上我勉强凑足的50万,还是欠缺了不少。这时很多赵俊和我的下属陆续被我们鼓动或自行投奔过来,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股权分配制度,这样400万的启动资金很快就解决了。我们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的年轻队伍组建的企业进入了操作阶段,一切的雄心勃勃和踌躇满志都似乎都昭示着我们成功在望,未来前景一片美好。历经开始酝酿和筹备到考察和谈判完成,再到基本骨干成型仅仅用了4个月,这时我记得是2001年的七月,计划8月28日正式步入正规,正好进入北方酒水的淡季收尾旺季开始阶段。
事前我们开了无数的诸葛运筹会,商业计划书写得非常详尽和缜密,几乎所有的一切主客观要素都考虑了进去,一切按计划推进就是了,原计划四个月回笼资金,逐步加大资金回流,等到2001年的11月份便可实现收入大于支出,2002年春节期间旺销黄金时期便可把投资收回,开始实现净赢利。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后来的老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成本居高不下,比附市场定价则无利润,要利润切入市场的成本和难度都要加大,而更换包装和酒瓶则成本核算难度会更大;新品开发又不是一触而蹴的,做过销售的都知道,那需要精细的论证和调研。这个看似很小的问题,难坏了我们这些销售精英们,多次头脑风暴后:我们决定入市以微利销售法,待市场份额稳定了,再探讨价格提升问题,期间抓紧开发和推广新品,让老品起到模范带动作用。
由于我和赵俊股份最大,他作董事长、我做总经理,其他入股或是投奔的同事也各司其职,班子很快搭建起来了。我和赵俊都从来没有创业过,虽然此前对创业有心理准备,但一到真正的创业才体会到各中的艰难,大小事情千丝万缕如麻。更没有想到如此多的麻烦和大小琐事等都得我们亲自处理,里里外外全都自己得跑,尽管也招聘了不少人,包括过去自己的一切旧部,但是事情太多了,太杂了,工商、税务、劳保、卫生、环保、市容、街道、消防等等一切衙门口都得应付,甚至连治安、慈善协会都来找麻烦;企业内部更是纤乱如麻,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采购、市场推广筹备、销售人员的培训、厂房的改建,仓库的管理、行政事务、工资管理、员工之间的矛盾等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自诩为管理很有章法的我遇到了创业期的公司也是焦头烂额,赵俊和我深有同感。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教课书上的那一套不管用,就连按原来在H公司那一套行事作风也根本行不通。 曾经我们抱怨老板的很多做法在我们身上也常常出现。
薪酬体系经过我们领导班子多次的开会讨论终于尘埃落定:管理层、销售大区以上领导全部执行年薪制度,销售人员也制定了低薪加补助加提成的立体薪酬体系。应该来讲我们这个体系在整个行业中应该是全面的,收入也应该呈中上等,我们起初就没有定为为白手起家的个体老板,这也是我们后来失败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因为我觉得我最重要的是先生存,然后才是正规。
在人事上为了保证执行力和出现利益纷争,除了董事长任用一位财务总监外,其他任何亲属都不等在公司任职。我们的初衷是好的,我们都在家族企业中工作过煎熬过,深恶痛绝家族企业的各种弊端,因此有此一招,但事后看来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家族企业适合创业的企业,他可以更加团结、有凝聚力,面对困难能够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为保证收入由于启动资金的有限,我们贪多求大,目标市场以东北市场为主,辐射华北地区二级市场。由于我们这个管理队伍和销售队伍都有快销品甚至酒水的营销经验,因此产品很快下线,通过我们的销售精英迅速分销到各个区域市场,很多市场甚至成车进货,一时间,原料采购如农村的玉米、高粱等、出货、结算等等企业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所有这一切让初涉创业之果的我们,异常兴奋,并对未来充满激情。
随着业务的开展,我们深知一个企业要成长必须有策略谋划部门,于是我们很快成立了市场部,下设KA、渠道发展、促销管理等执行经理,行政后勤也保留了原班的一部分人马,也规范了招待费的标准,可以说我们这个企业从成立之初就相当的正规,但事后看好像有些操之过急。可能是酒水企业的缘故吧,企业成立大会、销售誓师大会时我们看到了中国酒文化的发达,中国人乃真正的性情中人,可能只有酒才能迸发出人的为朋友两肋插刀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因为我们定期举办酒会,地点也是我们在大型企业任职时招待的档次,尽管费用很高,但当时感觉还是花之可值的。
初期我们的产品靠着原始客情加上销售人员对市场的了解和行业的熟悉,使得初期我们产品从分销的面、销量、回款等方面看都很可观,也使得我们正式迈上了创业相对顺利的起步机。但好景不长,各地的产品在终端走势很一般,大量产品沉积在终端零售场所,零售店意见很大,经销商状态很差,对重复进货兴趣不大,原始的客情在商业利益面前显得的不堪一击,酒桌上的豪言壮语也成了苦笑的谈资了。同时因为销量的锐减,日常经营费用居高不下,使我们看到了危机的恐惧。为了更好的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针对终端的促销拓展计划,并协助其开发了一些中型商超,而且为了整加资金链的循环,我们忘记了利润的微薄,出台了一个针对经销商的对我们产品来说力度很大的梯形促销计划,尽管只是被迫和竞争对手过招的平行手法。
面对资金危机,我和赵俊都没有和政府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只是在企业内部又募集了100万。这些钱投入企业后如肉沫进虎口,丝毫不解决太大问题,这可急坏了我们这些年轻的创业者。这些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预料,当时感觉论证的十分精细缜密,现在看来对资金回转率、资金占用率、流动资金占有量等等严重的估计不足,对创业失败的风险更是压根就没有想过。自诩懂生产销售的赵俊更是乐观之后,总是询问我如之奈何。这时我们才想到了银行,想到了利用外力。经过辗转的波折攻关,也找了能找到的社会关系,深谙社会腐败之余,经过担保抵押等等各项关卡,总算贷下来500万的款,投入到了企业的运营当中。这时经过这次风波有的大区经理心生退意,感觉从产品、市场和我们的资金等整体方面来看,都无前景,嚷着退股,平素大度、以领导和形象自居的我,和赵俊商量之后,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无形中抵消了我们一些贷款带来的资金宽松度。我们的想法是志不同不足与谋,其实我应该尽力游说他们共度难关。
经管队伍有些波动,但还是很快就稳定下来了。因为入不敷出,导致我们的深层的危机还是十分严重。所以我们快马加鞭,和研发苦心开发中档酒,以期弥补低档酒的微利,利用原有的市场基础和网络使得新品迅速切入市场。天道酬勤,新品“龙雪泉”无论从口感和包装都使我们十分满意,像憧憬自己孩子未来靠上北大的那种惬意。
新品迅速进入市场,从河北、天津到东北的各个区域市场,都能看到我们的产品的影子。上市之出制定的市场拓展方案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切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在发展,尽管资金的压力还是丝毫没有减轻,但我们从水费、招待费、油耗等各个细小个的地方予以节俭和压缩,我们终于知道了创业的艰辛了,我和赵俊把谨有的一量广本车也卖了,从那时创业开始我们就没有去过酒吧,没有时间也舍不得钱。所以后来有人总结:老板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干的比驴多,我们是十分赞同的。
由于品牌知名度低,中档酒在市场上迅速被地方强势品牌和五粮液、全兴等大鄂扼杀得奄奄一息,我们贪多求大的结果是没有一个样板的大本营市场来达到以战养战的战术支撑,连最近的城市哈尔滨,我们也无法和玉泉、龙江龙、清老、花园等老品牌一绝胜负。这时资本的危机再次爆发,已经一个月开不出薪水的企业,面临着原料的断档,企业员工情绪的不稳定。赵俊和我面临如此窘境,终日以烟草和咖啡度日,终于我们获得一致意见,我们的起步太高了,高得我们驾驭不了这个企业。我们总结了多大23条的罪己书,但一切为时已晚,于是我们向一些酒厂发出了转包意向书,因为企业的各个雏形均在,基础工作也井然有序,我们要价也不高,所以很快就与哈市一家中型酒厂达成协议。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沙盘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潘峰(1976- ),男,江苏常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许明(1968- ),女,广东广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就业与创业教育、社会企业家培育。(广西柳州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社会企业家精神培养与广西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3C15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06-02
创业是解决我国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国家大力推行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2010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大量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工作。
笔者从2008年开始尝试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受过沙盘课程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系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综合模拟训练平台,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意义与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超过600万,还有前几年沉积下来未就业的480万毕业生,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青年就业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而创业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大力推行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然而,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相对比较薄弱。清华大学的一份创业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统计平均水平,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中该比例高达20%~30%。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并非强求大学生毕业后马上进行创业,而是从在校学习阶段就需注重加强培养其创业综合能力素质,为今后开创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毕业生虽然在学识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经验、眼高手低、盲目创业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创业成功率低。国家人力社保局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约为1%,而全世界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约为10%,在开展创业活动的高校毕业生中,除少数条件良好的毕业生获得创业成功之外,多数毕业生的创业是失败的。高校创业教育应注重大学生在学业阶段的创业意识与知识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毕业后与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运用在校所学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去发现、印证、创造各种创业机会,待到具备一定的创业相关条件后,再结合自身的综合实际情况来开创自己的事业。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创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个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创业是一种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精神。”对于一家已经存在的企业而言,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现实,仍然需要二次创业甚至是多次创业,因此,企业需要具有创业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高校创业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意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当前中国发展形势的需要。
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简介
(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起源
沙盘最早起源于军事战争,后因其直观有效而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推演,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开发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将这种沙盘推演方式用于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模拟系统是以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和经营统计数据为基础,模拟在标准化市场经济条件中的重要基本变量参数,以及企业在现实市场中难以避免的偶然因素,然后按照管理基本理论建立的互动定量模型。目前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赛事是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GMC),该赛事自1996年引入中国以来,几乎所有的高校以及一些企业、政府机关均组队参加,而国内的主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有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系统,ITMC沙盘、金蝶ERP沙盘系统、创业之星等。
(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简介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是对典型微缩企业的全过程模拟经营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测验、智力竞赛和辩论比赛,它没有一成不变的问题和标准答案,其核心是企业管理动态仿真模拟系统。在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管理与竞争对抗时,可以同时设置多家起点一致且市场环境相同的模拟企业,每家模拟企业由3~5人组成团队来管理经营,经营团队需要对该模拟企业的生产、研发、营销、投资及财务等方方面面做出一系列决策,同时与其他模拟企业争夺市场。沙盘系统高度模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运作,最后将会根据利润、资产规模等一系列指标,对经营团队的实际管理经营效果进行自动评价。各团队在经营结束后,通过认真总结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收获,进而将经营过程中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目前,各种类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在国内外被作为教具而广泛用于教学中,许多世界知名企业也将其用于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查、评估和选拔。可以说,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是造就创业者和未来企业管理精英的有效方法。
对于高校创业教育而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是一个十分有益的综合创业训练平台,可以与现有的创业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从创业计划到创业实践的完整过程。在反复的沙盘推演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并真实地感受一家企业经营的管理工作,进而帮助学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累创业经验,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整体创业构想。
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对高校创业教育的作用
(一)实现创业知识能力的综合学习
绝大多数高校学生未能真正涉足商贸领域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在创业时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否则对他们来说,创业可能只是凑热闹而已。在沙盘模拟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对于模拟企业经营管理与市场的思考,能够很好地启发其企业管理意识,像分析现实经济形势那样来分析沙盘模拟的市场环境;像在沙盘中计算市场总量那样来分析公司产品市场潜力;像在沙盘中制定长期战略那样来思考创业公司的发展定位;像在沙盘训练中运用产品配比、价格战、广告战等竞争策略那样来制定降低产品统一零售价、合理确定价格折扣率,以传单、招贴画等低成本广告方式,提高企业认知度。通过沙盘模拟推演,能够激活学生的休眠知识,促使其将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如财务、营销等,在沙盘中进行整体系统思考。
(二)感受创业体验
在量化模拟真实市场环境中,体验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提升控制风险的能力,体验竞争态势。首先,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或是作为一名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在精心制定出企业经营方案实施后能够通过沙盘系统模拟产生的实际效果,不需要付出现实的巨大代价,就能够积累丰富的商战经验,切身感受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和战术决策,并承受决策后果的全部情感。其次,经营模拟公司通过在连续数年中的相互竞争对抗,感知应如何思考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短期目标,调整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以此获得今后创业中所需的战略决策素质。最后,在模拟“实践”中开展创业,不冒风险就可以积累经验。团队在实施年度工作前,经营过程中,需要精准地计算现金流,选择最佳资金方式,以规避现金流断裂而导致破产的风险;需要反复推演企业发展全过程,以在当前公司条件和竞争格局中,使公司获得最佳的工作实施方案。
一位学员在完成沙盘教育后感悟道,今天虽然在企业沙盘模拟对抗中失败了,但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经营一家企业的困难与艰辛,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从现在开始要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为明天真正开创自己的事业做好准备。沙盘创业实训,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并激发他们奋进。
(三)培养创业精神
首先,通过沙盘模拟训练,可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程度是创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沙盘模拟推演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别承担战略定位、财务管理、生产运营、营销等工作,需要团队成员合作,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难度较大的计算和推演,各个团队基本都经历了内部冲突、团队磨合到最后达成共识、精诚合作的转变,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其次,让学生感受创业挫折体验。创业意味着一定的风险,高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危机与挫折,他们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切实体验到经营企业的艰辛不易,每组成员基本都会遇到在破产边缘挣扎的情形,面对困难如何克服,面对失败如何承受,是对选择创业的学员最好的磨炼方式。很多学员都会在沙盘训练后总结到,在沙盘对抗中经历痛苦的挣扎,对公司经营管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创业有了直观的体会和感悟,更多的是增强直面失败的勇气,今天经营模拟公司的失败教训,将是今后开创事业的良好基础。
四、展望
全球创业观察显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青年都是最具创业活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变革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创造社会价值。企业经营管理沙盘为高校大学生创建了一个创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推演平台,帮助学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累创业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整体创业构想,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慧.ERP沙盘模拟实训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作用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
[2]冯志波.基于ERP沙盘模拟的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3]张敏.基于ERP沙盘模拟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1).
[4]张建宁.基于ERP沙盘实训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价值工程[J].2012(13).
[5]李莉佳.利用ERP沙盘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J].财经界,2012(12).
[6]贾宝娣.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2).
[7]徐生吉.ERP沙盘模拟课程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2).
篇5
什么是创业?“简单地说,从事可交易价值的创造行为,就是创业。因此,创业者必须拥有可用于交换的价值,并具有性价比优势、品牌优势等比较优势。但是,光有创业的欲望还不够,还必须去实践。创业不能坐而论道,而要亲自实践,并且向一些老师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正本清源,才知道创业到底是什么。而鼓励创业的关键,则是鼓励尝试,因为只有自己尝试之后才能够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创业。”袁岳说。
此外,袁岳认为,对于创业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其实,绝大部分的创业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不一定要企业上市,要购并,这种比例是很小的。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所谓的创业只是尝试一个不起眼儿的生意而已。
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袁岳谈到创业会涉及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是分不同层次的。
“想创业但又不知道干什么,然后盲目地找了一个项目就开始做,但总找不到感觉,不知不觉地,这个项目就做不下去了;另一种困难则是人格尚未成熟,在创业过程中过多依赖身边的人,缺乏独立的创业能力;还有一种困难,就是有基本成熟的创业设想,但自己没钱或不愿用自己的钱冒风险,只想寻找投资人,用别人的钱去冒创业风险。这些都属于较低层次的创业困难。”
那么中级的困难是什么呢?
袁岳解释说,就是你可能会做起一个小生意,但是不知道如何做强做大,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或者,创业者习惯了任何事情都事必躬亲,创业的初始阶段还能应付,但是等到生意的规模扩大时,就力不从心了。至于更高级别的困难,则是当创业发展到小有成就时,是满足于效益不错但规模较小的生意,还是扩大规模但却难以获得投资,这种抉择困难算是较高层次的创业困难。
事实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挑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寻求创业服务机构,包括一些天使投资人,以及有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帮助。但这样做往往意味着,必须接受投资人提出的占大部分股份的要求,这是很多创业者经常纠结的问题。然而,你只有让一个真正的操盘手和创始人去掌控你的企业,才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投资你的企业。
谈到自己的企业如何为创业者提供服务,袁岳介绍了他们的创业空间这种服务模式。这个空间最大的价值是帮助做产品测试,通过组织一些消费者现场测试以及在网上对4000个目标群体的消费者测试。在网络的测试空间里面,创业者可以及时了解到消费者是怎么反馈自己的产品,对其产品的市场机会也将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大大降低创业者的试错成本。作为创业服务机构,袁岳的零点集团不仅仅帮助创业者寻找投资人,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关键的服务。
至于留学生如何回国创业以及需要做哪些相应的准备,袁岳建议说,留学生在国外时就应该多关注和研究国外的市场与机会,同时也要注意研究国内的市场。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创业园区增长过快,浪费了很多资源,而且某些园区的管理者对园区内的企业有过多限制,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选择合适的园区或创业场所,对于创业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大部分海归创业者来说,首先就是要选择一个规范的商业环境,其次是看这个地方是否会凝聚、聚集很多的创业者,而北京市朝阳区就是创业的理想净土,不仅创业环境规范,而且也集聚了大量的科技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创业者,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袁岳说。
以袁岳本人为例,当初之所以选择到朝阳区创业,是因为他之前做了充分的调研,了解到朝阳区作为城市的商务中心,一切都按照商务机构的服务规律办事,比较规范。在朝阳创业20年,袁岳从来没有后悔当初所做的决定。他认为,朝阳区拥有规范化的商务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业,企业的成长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袁岳还认为,创业者应向一些前辈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从而少犯一些错误。同时,还应争取得到一些必要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减少一些行政困扰以及其他有可能阻碍企业成长的因素。“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创业者首先要关注的是让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市场模式和发展空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争取一些政策支持,而不应该把争取政策支持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应该是海归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袁岳特别强调,海归创业者一定要关注国外的模式,同时一定要关注国内的市场潜力,这是最后选择创业项目和创业地点的两个基准,恰恰是这两点,是很多有志创业的留学生做得不够的地方,他们大多还在埋头读书,无暇做充分的创业准备,而最后决定准备回国创业时,就会遇到困难。
“创业是一件起而行之的事情,而不是一件坐而论道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在朝阳升起的地方共同起而行之。”袁岳说道。
篇6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教学改革 酒吧运营
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各个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都十分重视,鞍山师范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酒吧运营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项目,正是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的有益探索之一。
一、项目运行取得的成果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项目在多环节上开展了探索与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环节上
在“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教学中,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改革期末考试方式,由笔试考试改为实践技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在第二课堂环节上
实施全员参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员参与到调酒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培训学生的基本调酒技能;再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分别重点练习英式调酒规范动作和练习简单花式调酒技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训练,部分同学能根据酒水特点、同学喜好,设计、调制出广深欢迎的新鸡尾酒品种,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执业证书获取环节上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执业证书考试来检验其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项目运行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以有多人取得调酒师职业资格证书,占班级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提供上岗资格、能力的保障。
(四)在技能竞赛环节上
每年都组织调酒技能竞赛,以此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断的提高。
(五)在经营环节上
利用酒吧实验室实现酒吧模拟经营,在经营中提高学生的酒吧经营理论知识、酒吧调酒实践能力、酒水作品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酒吧经营创业的各项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缺乏实际经营经验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身特性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操作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最好是有经I创业经验的经历。目前各高校的教师,大部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水平都普遍有所提高,但不论是创新创业部的专任教师,还是相关专业课的教师,都很少有实际经营或创业的经验。因此,在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虽然基本胜任,但在面对实际经营问题上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很难抓住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以该项目为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基本没有真正参与过酒吧经营,项目组的成员及创新创业部的专任教师也都没有实际经营经验。
(二)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就是教如何设立企业程序的课程,而他们并不准备自主就业,因此创新创业课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为了修满相关的创新创业学分,参与创新创业立项也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学校要求。虽然大部分同学愿意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教学改革中,但真让他们去实际创业,他们又会有很多畏难情绪。以该项目为例,学生很愿意通过课程改革,提升他们的实际技能。也很愿意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来提升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实验新的鸡尾酒调制,创意水果摆盘等。但等到实际经营时,大部分学生会担心收不回成本而迟疑、退缩。
(三)课程设置不能与教改配套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停留在对创业计划和就业指导层面上,没有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以该项目为例,创新创业教育课中没有开设与酒吧运营的相关配套课程。
(四)教材不适应教育改革形势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教材选用较为随意,缺乏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同时专业课程的教材还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有针对性的实用教材较少。该项目的主体课程“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的教材,大部分以酒水知识的理论内容为主,以及部分实际技能指导说明,但具体经营中会遇到的成本控制等经营问题提到的较少。
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应对策
(一)积极应对,多渠道弥补经营经验不足
针对教师缺乏实际经营经验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弥补。首先,可以采用聘请具有实际经营经验的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聘指导教师。以本项目为例,可以聘请酒吧的老板或经理作为特聘指导教师。其次,可以将教师送去企业,参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以提高教师实际经验,建立健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的资队伍,弥补实际经营经验不足问题。还可以让项目组的成员到大酒店的酒吧或专门营业的酒吧去挂职锻炼,成为有实际经营经验的教师。此外。还可以结合实习、见习等环节,将学生送到相关岗位加以锻炼,如可利用第二课堂或学生专业实习的机会,将学生送到酒吧进行实际经营能力的培养,同时了解校园酒吧运营的可行性。
(二)加强教育,增加后续指导扶持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针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更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及职业品格塑造的教育。因此,首先要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其今后人生的重要作用,端正思想、摆正心态,认真的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中去。其次要增加后续创新创业指导扶持,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要帮助其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分析,传授其工商注册等一系列手续的具体程序等。以本项目为例,如能帮助学生进行市场分析、店面选择等一系列指导,学生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将极大提升。
(三)机动灵活,开设模块课
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以本项目为例,可以开设针对酒吧运营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的课程。同时也可以将创新创业课与专业课程结合,如在“酒店市场营销”课中增设酒吧的市场调查实践安排,增加酒吧营销的专项模块课等。
(四)编撰出版实用性强的教材
针对不同专业,编写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如“酒吧运营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项目,涉及的课程很多,“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可以添加编写酒水采购、酒水保管、内部控制等与实际经营相关内容的教材;“经济法”可以添加编写针对酒吧运营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的教材。
四、结语
总之,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鞍山师范学院“酒吧运营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项目为例,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希望本文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J].中国高教学刊2010(12).
篇7
论文关键词:高校;创业能力;途径分析
过去的十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十年的造校运动使各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得以极大提升,资产数亿,同时也使高校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如今随着生源的骤减,高校规模将有所缩减,一些高校面临着生存危机。虽然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要建设一流高校光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靠学校自己筹措部分资金,以牛津大学为例,其生师比长期保持在1:8,这是需要足够资金支撑的,它的办学经费来源广泛,其中政府拨款只占1/3左右,而各类办学收费、校友资助等自身筹资数额巨大。因此,在生源危机的大环境下各高校正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提高收人,维持生存,并求得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面对危机努力提升高校自身的创业能力至关重要,同时高校创业能力的提升也必将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一、中外合作办学,走产业化道路
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世后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高校甚至把国际合作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之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性质也已经由1995年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转变为2003年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现在许多国家将接收留学生作为一种商业运作、创收途径,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就是一种创业活动。
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把教育作为产业来经营了,即适当地把市场机制和运行规则引入到高校运营管理当中去,让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由于教育的公益性,在教育产业化的同时,政府需要对教育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中国留学生已遍布世界各地,几乎有高校的地方就有中国学生,有些国家已经把硕士培养当做无烟产业。而我国历来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直到1999年党的十五大和第三次全教会后才提出“教育产业”的观念。由于观念落后,我们错失了占领国际教育市场的先机,历史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走“产业化、市场化”道路的必然性,尽管这种来之不易的观念,近年又屡被诟病,至今仍步履艰难。
如今,我国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都已经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来运营了,他们和企业的不同在于中外合作办学是以学校的名义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如一般企业一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也需要打广告,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做营销,招生对象就接收不到相应信息,就无法来此接受教育。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起步晚,我们必须充分借鉴国外丰富的办学经验,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与世界教育大国进行交流与合作。我们总在比较,到底哪一种教育模式更好一些,笔者认为,教育是应该兼容并包的,没有哪一种模式比另一种更好,重要的是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中外合作办学让我们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推广了中华文化,推进教育全球化的进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吸纳留学生来解决高校生源危机、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科研分为诞生科研成果和促成科技成果产业化两个方面。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科技成果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开发、面向市场不够的缺陷,这些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结果。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将近万项专利,但技术应用率不足25%。于是,社会上出现了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无人间津与生产企业缺乏科技竞争力并存的现象。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就要改变目前高校的“为科研而科研”,高校科研应把重点放在能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上,高校亦应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植力度。
校企合作形成了高校科技产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这里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校企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运用高校的各种科研成果,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技术优势,同时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高校则在科研上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能够使高校获得更为充足的科研和教学经费,从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高校和企业的科技人员的双向介入使高校的技术成果能够顺利地转移到企业中去,很快形成产业。国内一些高校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如家喻户晓的北大方正、北大富硒康、清华同方等。南京工业大学每年的科研成果转让及校办企业创收收入过亿,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校企合作通常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1 校企平行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在研究阶段是独立发展的,只是在研究结果的处理阶段,企业通过技术市场买人科技成果。平行合作要求企业在高校研究阶段给予必要的信息、设备等支持,研究成果则需优先提供给合作企业进行选择,洪堡大学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1991年,洪堡大学准备筹建安道尔舍夫校区,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重构学校的院系,将实用性的学科和研究机构集中起来,通过和周边企业的直接对话。将知识成果进行更直接的转化,从而降低转移过程中的成本,并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数学系、自然科学机构以及一些非大学的研究机构将成为安道尔舍夫科学园的中流砥柱。经过一系列的视察、可行性分析和校区的建设,计算机系的学者作为先驱于1998年首先进入该校区,数学系、化学系、物理系和生物系在此后的五年中纷纷人驻,12家非大学的科研机构和360家技术导向的企业也先后建立。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形成了相互受益的网络,将研究和知识的应用相融合,
2 校企研发合作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经费、高校出人力和部分设备,在高校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工作从一开始就纳人双方的工作计划,按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工作部署。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本身拥有三家医院,既服务社会,又方便了师生的科研和实验,一旦生源滑坡,它足以靠这一块收入补充办学经费。
3 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即高校和企业共建高科技类型的企业,两者各持一定的股份,高校通常会依托自身的优势专业,利用人力资源、技术成果等优势,慎重地选择合作伙伴,以达到强强合作、优势互补的经营效果。剑桥科学园比较接近于这种模式。1971年,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建立全英第一个科学园——剑桥科学园,并凭借剑桥大学这一强有力的知识源,很快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加人,它们与剑桥大学的实验室和研究所进行联系与合作,促进了人员和资金的交流。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越来越多企业的进驻,剑桥大学周围出现了技术型的社区,形成了所谓的“剑桥现象”,即“校企共建合作”模式。
三、依托专业优势,发展教育培训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我们已经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当中,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变革,这必将让人们感到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更新频率变快,竞争激烈程度加深。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活和岗位竞争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再教育,选择通过不断深造来提升自我。庞大的“充电”大军形成了教育培训市场,同时催生了教育培训行业,并注定了其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快速发展。“教育培训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投资价值的项目之一,为全球的战略投资家所推崇”。
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知识,因此在发展教育培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在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的同时,还要找到新的战略增长点,即服务社会。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其在教育培训中占据优势地位。高校融人教育培训市场,是历史赋予的发展契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发展教育培训不但能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在教育层次和创收等方面也可以成为全日制教育的重要补充。
教育培训市场可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包括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自考、成人大专等,这些是致力于解决学历问题的,迎合了社会上学历较低层次人员的需要。从本质上来说,学历提升也是高校的能力和资源,这有助于改善全社会的学历结构;非学历教育包括各类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在职人员的岗位能力,其中外语培训和IT培训是教育培训的两大支柱。与此同时,其他诸如企业管理类培训、金融培训、考工培训、辅助考试类培训(包括考驾照培训)等,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值得指出的是,在非学历教育培训方面高校常常与专业培训公司合作共建,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往往仅提供优质师资,而在培训项目和市场开发方面相对欠缺,久而久之,导致在培训市场边缘化和优质师资资源的流失。因此。高校教育培训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打造核心培训产品。
四、促进创业类社团建设,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职能。近年来,高校社团无论从数量上、规模上还是组织形式上都办得丰富多彩、红红火火,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社团日益成为校园里凝聚力和号召力最强的群体。它形成了一种向上的校园氛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其力量越来越不容忽视。
美中不足的是,高校社团组织以才艺和娱乐类居多,而创业类社团却很少。近两年,一些创业示范校开始探索性地创办创业类社团,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百草根”、江西师范大学KAB创业俱乐部等都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创业类社团以创新、创业精神为引领,提炼并传播成功创业经验,整合创业资源,为立志创业的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帮助。社团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有力扶持,创业社团可实行“三元”导师指导制度,即学工部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三重指导,实现在指导社团开展创业活动的同时,有效进行专业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高校要引导并鼓励创办创业类学生社团的发展,努力走创业社团品牌化道路,积累资源,开发市场,以接力棒的方式代代传承。
如今,许多高校创办了创业科技园区,这为创业社团和个人提供了创业活动的平台。园区企业一般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均须为学生(在校生或毕业两年内的本校学生)。园区企业有向学院公开财务报表的义务,无条件接受学院的各项检查。园区创业项目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其一,学生主创,即由学生独资经营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二,学生和学院(社团组织)共创,即学生至少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如30%,学生和学院(社团组织)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其三,学生和校外成熟企业合创。这一创业模式一般要求学生股份不低于一定比例,如50%。
五、加强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师资建设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结构变化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今,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些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改变目前大学生创业盲目投资、自生自灭的现状。
注重高新技术的美国向来不缺乏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能够给地区经济带来重大推动的大学,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其中,麻省理工学院被认为开创了大学与企业联合的模式,并正在逐渐取代哈佛的精英教育传统。
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本身极具特殊性,它融合了各种大学模式,将古典教学学院、多科技术工程学校、赠地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合为一体。1862年建校之初,该校就将技术教育置于第一位,与人文和科学教育并存,这一设想经历着不同学者争论,最终推进麻省理工学院向创业型大学不断转变。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创业型大学模式主要特征是在大学教授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扩展,进行创业活动,进而形成一系列衍生的高技术小公司。这些高技术小公司与大公司相比,与大学的创业活动更加相关。
与外界联系的不断增强并逐步制度化使麻省理工学院逐渐演变成创业型大学。当前,该校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推动大学创业活动的开展。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中心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师、学生、校友提供培训项目、网络服务、技术和资源,用来帮助他们成功地进行投资,其使命是在教育与研究、联盟和共同体三个领域培养和发展学校的创业活动和兴趣;企业论坛则作为一个非营利的组织,用以帮助技术导向型企业的筹建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篇8
通过引入《创业学》等系列课程、培育创业意识和传授创业知识,高校管理类专业在推进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有机融合;创业教育过程中忽视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的重要支撑作用;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和实践体系有待改善;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不能适应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不利于管理类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成功率
虽然近年来高校积极推进创业教育,但是从高校就业形式分布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仍然很低。以湖南省为例,2013年6月湖南《2012年普通高校专业就业率排行榜》,数据显示,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不同学科本科生就业率为85.93%,其中管理类专业的就业率为85.4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但从本科毕生就业形式分布情况来看,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不同学科本科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只有0.29%,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约为20%。我国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较低的原因很多,有就业观念的原因、有创业环境的原因,但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普遍匮乏,缺乏创业的自信心和完善的创业技能,是主要原因。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和深化创业理念,进一步提升创业过程的专业认知,全面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创业的成功率。
(二)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有助于深化创业教育、创新专业教育,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
对管理类专业而言,专业教育涉及到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如何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灌输创业理念、深化创业意识、锻炼创业技能、把握创业过程的核心和关键,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不能仅仅是课程教育,如何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改革专业教育的体系和方法,建立与快速变革时代现代企业内部创业日益兴盛相适应的专业教育新模式,这对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事实上,创业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更加密切,对传统专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何更加关注实战、如何更加注重模拟演练、实际操作和市场检验都提出了新的思考。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有助于解决我国大学生创业专业化培训还较缺乏的问题,通过深化创业教育、创新专业教育,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实现更加专业的创业教育和明确创业导向的专业教育,为管理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途径探讨
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新形势下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点来看,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应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设置等方面入手。
(一)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提出高校应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事实上,将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管理类专业而言,创业教育应是专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实施创业教育是管理类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单纯是单一环节的管理者,而是能够胜任快速变革、具有开拓意识、具备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的新型管理者。这种能力不仅能够适应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要求,而且能够适应当今企业更多崇尚和推动内部创业的要求。从这个层面上说,高校创业教育已经不能停留在单纯的一两门创业课程的学习上,而应积极推进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体系,通过建立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管理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有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造,一是新设一些必要的创业课程,如创业学、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实务等课程;二是根据不同管理类专业调整和改造一些课程,如创业经济学、创业市场调查、创业财务等。新的课程体系既要能满足管理类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又要能通过必修课程、限修课程、选修课程等多种方式合理组织、科学推动。
(二)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
对管理类专业来说,专业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管理理论知识,具备开展实际管理工作的素质和技能。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尤为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专业课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创新创业意识,推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索和思考。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要求所培养的学生能够从事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分析、产品推销、促销及营销策划工作。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还要求这些专业的学生不仅善于捕捉市场机遇,拥有进行营销创新、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要求这些专业的学生具备创业素质,能够管理新创企业或胜任现代企业内部创业要求。这就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技能。而创业教育具有的特点,恰恰能够契合新时期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设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事实上,创业教育着重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不管学生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勇气、素质和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管理类专业的课堂教学应以此为切入点和归宿。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融入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知识教育与创业意识、创业过程教育相联系,在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新创企业管理的难点和关键环节的知识灌输,增强管理类学生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创新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方法,更多地将创业教育的方法和理念移植到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课堂上,如小班教学、游戏式培训、实战性实践、模拟创业、过程认知、体验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如能在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必将能够提高管理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助推管理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
(三)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专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教学的必然延伸。要想在实践环节设置、实践活动拓展方面有意识地培育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需要构建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目前,大多数管理类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管理认识实习、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多模块)、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并行推进。事实上,二者可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相互渗透和融合。这就要求在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内容和方式设计的过程中突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题,在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设法在专业实践环节找到依托和载体。为此,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在将企业家进课堂活动落实到实习实践环节,鼓励在实习环节外请企业家为学生开展讲座或座谈,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二是慎重筛选实习实践企业,优先选择成长性强的企业或新创企业,鼓励学生探究和思考内部创业、新创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三是在管理类专业全员推进SIYB或KAB等创业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在实践学分认定、综合测评加分等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四是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如网上开店、销售等,对取得良好业绩的学生进行广泛宣传;五是鼓励学生从创业实践、创业经历、创业管理等方面撰写实习报告、社会实践调查和毕业论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探索。
三、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策略探讨
上述三种途径为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要想使这种融入行之有效,需要我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形成创业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具体说来,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找准融入的渠道
在管理类专业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要想使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精髓灌输、贯彻到专业教育之中,使两者有机衔接、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必须找准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有效渠道。就是要求我们对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有准确的理解,对专业教育各个环节的知识模块、辅助教学模式有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借助各种渠道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应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重新界定培养目标,明确管理类专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导向,将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明确目标,使之具体化、明晰化;二是重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的专业基础培养平台、专业素质培养平台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把握各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形成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三是重新设计培养方案,在专业知识模块分解、实践环节构成、培养标准提炼方面,突出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辅助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基地、拓展训练平台等配套措施和支持体系,使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理念能够落得了地、扎得下根。
(二)把握融入的时机
在专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如何使创业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专业教育,必须把握好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有利时机。这就要求对管理类专业教育不同阶段的特点、核心和关键有全面的掌握,适时以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将创业教育切入其中。在专业教育的引入、深化和拓展等不同阶段,创业教育融入的方式都应该有所不同。在管理类专业新生入学的专业介绍、管理学专业基础课开讲等专业教育的引入阶段,可通过企业家创业传奇故事导入、创业经典案例分享、校友创业事例介绍、企业家进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好奇和兴趣,初步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渴望和创业梦想。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增加,专业教育进入深化阶段,如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管理专业素质,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管理新创企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有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在初步掌握了专业知识后,随着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论文等环节引入,专业教育进入拓展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教育与创业计划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企业经营管理大赛等活动密切互动,为取得好成绩,众多学生从专业知识中寻求支撑,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拓展训练,创业知识更加丰富,创业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了综合提升。对管理类专业教育而言,何时切入何种程度的创业教育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但这一过程肯定是逐渐深化和依次提升的。
(三)探索融入的机制
对管理类专业教育而言,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推进创业教育自然融入专业教育的问题值得探索。事实上,专业型人才培养和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层面,是不相悖的,促进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新形势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应有之义。创业教育融入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机制创新,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创业学分认定机制。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出台了一些规定,比如将创业教育文化素质课纳入学分认定范围,但从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对创业学分的认定还远远不够。基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创业学分的认定可扩大范围,将创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获奖、SIYB或KAB培训证书等纳入其中,建立覆盖面广、核定准确的创业学分认定机制。二是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机制。目前,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开卷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素质和技能的考核。为此可探索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机制,更多地从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专题论文等方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这实质上与创业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和所涵盖的内容相契合。三是完善专业学位授予机制。专业学位的授予有严格的标准,包含学分绩点、CET成绩、实践学分、文化素质课学分等。对经管类专业而言,如果学生在创业实践、创业实体运作、创业计划大赛上有突出的表现,可根据创业实体的规模及经营状况、创业计划大赛获奖的档次适当降低分绩点、CET成绩等方面的要求(如国家级金奖的学分绩点可由2.0降为1.0,省级金奖可由2.0降为1.5),真正体现创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创业教育;和谐教育理论;理工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3)05-0045-05
收稿日期: 2013-06-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高校工程类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11JDGC005);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XJK011BGD057)。
作者简介:文亮(1969-),女,湖南沅江人,管理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业教育、创业管理研究。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情况严峻且十分复杂。面对全球的经济与就业形势,创业已成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而创业教育不仅能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工程,同时,创业教育还有利于和谐教育对人才的培育要求与目标的实现。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把和谐教育理解为认识与自我表现结合起来的教育[1]。中国明代著名的教育家王守仁则更加明确地阐释了和谐教育的内涵——教育要“开其知觉”、“发其意志”、“导之以理”,使受教育者“知情”、“意情”得到协调发展。和谐教育倡导的就是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创业教育对于理工科高校“研究——应用——创业”的“三栖人才”的培养,符合和谐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理念与目标[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大都集中在商学院,对于理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的研究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严重落后。
一、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路径存在的问题
1946年,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哈佛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创业研究中心。1947年,梅斯(M.Mace)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课程“新企业管理”。1949年,第一本焦点关注创业者的杂志《创业历史探索》在哈佛大学创办[3]。从此,创业教育逐步受到美国各界的关注并迅速发展。如今美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直至研究生阶段的十分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多集中于商学院,理工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事业,需要“高校、学生、政府、社会”四方合作,学校作为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发起者,要设计出一个知行并重、产学研结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4]。现在大多数理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仅限于高校内部,与其他高校、生产单位、科研机构和政府联系不密切。创业教育实施主体单一是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另外,创业教育教学形式比较陈旧,大多数理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积极性无法调动。而在创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其高校在课程教学中就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如采用案例剖析、创业论坛、专家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触动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激情。除此之外还积极利用校友资源,经常邀请校友中的成功人士回母校给学生讲授自己的创业经历。我国理工科高校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可取的做法,丰富创业教育形式。
(二)创业教育内容单薄。目前理工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还主要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层面。各大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普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对象主要是毕业年级的学生,为的是“临阵磨枪”;二是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内容主要以思想教育为主,普遍存在流于形式讲一些空泛大道理的现象,使得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失去兴趣。由于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还没有开设,理工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很难形成,严重阻碍了创业教育后期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的开展。同时也无法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创业效果不够显著。尽管创业教育在中国实施有了一定的时间,但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理工科高校拥有大量的专利和技术,具有转化为生产力的极大潜力,但根据教育部资料显示目前全国700余所高校,每年的科技转化率还不到20%。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年度分析报告《洛桑年鉴》数据表明,我国工程类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及社会上工程技术人员总存量巨大的背景下,“国内劳动力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一项,2002、2003两年排名分别排在倒数第三、第一。“劳动力市场上合格的工程师奇缺”的现象说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亟待改善。同时,至今我国理工科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很少,真正实现自主创业的还不到学生总数的1%,美国等创新型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能达到20%到30%。与之相比,我国的差距较大,可见我国创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二、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路径的设计原则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长足的发展空间。设计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路径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创业兴趣与创业知识和谐共生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升理工科学生创业兴趣是其学好创业知识的前提与基础,能使学生知识吸收事半功倍。因此,在和谐教育理论指导下发展理工科创业教育,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坚持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相统一,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锻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主动参与创业的兴趣。其次,需坚持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注重观念引导、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将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和创业教育活动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轻松踏实接受创业知识。
(二)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和谐培养
创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型企业家、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且主要是人才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种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传统守业型教育所不能培养的[5]。因此,在和谐教育理论指导下发展理工科的创业教育,一方面要坚持渗透融合,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可结合课改,将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在融合中突出创业教育的导向,在渗透中体现创业教育的要求,使学生明白创业的道理,增强创业的勇气,形成创业的品格。另一方面,要坚持项目带动和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理工科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善于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从事创业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艺、基本能力。更要整合校外资源,充分利用和依托高校科技园、产业园、高新区等现有条件,帮助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三)创业文化与创业典型和谐发展
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它能深入师生的血液和骨髓。创业教育既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开展,同时也要通过校园创业文化来陶冶。因此,在和谐教育理论指导下发展理工科的创业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发展校园创业文化。可以通过宣传创业文化和建立创业激励制度等途径来进行。显而易见,树立创业典型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理工科高校可以研究毕业生创业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帮助克服创业中各种实际困难,进行高层次研究型创业人才培养。同时可以将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建立成学生创业实践案例库和创业实践基地,完善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和实践培训。
三、理工科高校“1+3”创业教育路径
在和谐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缓慢的情势下,本研究经过多年来不断探索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内容及实现路径,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研究和创业教育活动,探索形成了“1+3”(“一个团队+三个阶段:创业兴趣知识培养阶段+创业实践能力加强阶段+毕业后创业跟踪指导阶段”)的创业教育路径,如图1所示。
(一)“1”指“一个团队”
“一个团队”是指组织不同专业学生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参与各类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现实中的创业,或是简单的模拟创业都不可能单凭个人力量完成。“创业”这个变幻莫测、极具不确定性的过程需要团队的协作,团队的力量是创业成功的保障。“1+3”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组建一支支优势互补的团队,通过开展创业规划竞赛、创业设计竞赛、科技作品竞赛以及举办创业论坛,引导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经锻炼、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
一个优秀的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对成员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首先,在选择成员方面,要注重成员自身的基本素质,更要注重选择有团队意识,愿意与他人合作的人加入团队当中。其次,在团队的搭配上要注重成员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特点。比如在挑选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团队中,理工科同学中拥有较强专业基础知识的一般负责项目的核心技术,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学则一般负责联络沟通和对外交流,而口才、思辨能力好的同学则一般会出现在答辩场上。只有依据成员特点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才能取得团队合作1+1大于2的功效。
(二)“3”指“三个阶段”:创业兴趣知识培养阶段+创业实践能力加强阶段+毕业后创业跟踪指导阶段
创业教育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体系,内容涉及到大学生创业兴趣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培养直至创业实践的实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路径可以分为创业兴趣知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加强和毕业后创业跟踪指导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兴趣知识培养阶段”:是指大学前一、二年,理工科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的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这个课程模块设计原则是“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显性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和创业教育活动课程,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即创业教育校园文化。首先,理工科高校应开设显性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是根据创业教育目标而设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创业知识。该课程应涵盖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在创业教育中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失败案例与成功案例并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参与意识。其次,开展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显性的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创业教育活动课程是指根据创业教育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活动项目和特定的活动方式进行的,以获取直接经验为内容的辅课程。例如选聘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专职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和讲座活动;鼓励组织各专业学生组成一个个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参与各类创业计划竞赛等。最后,还要建设隐性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营造创业创新氛围。一方面可以发展成立创业教育社团,丰富校园创业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挖掘一批成功创业典型,广泛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和校园报纸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学生创业典型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第二阶段“创业实践能力加强阶段”:是指大学第三年和第四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实践技能培养、创业实战经验培养模块,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创业人才培养。有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能力与创业绩效正相关,创业者充分发挥和不断提升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之一[6]。首先,利用校内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验项目。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从事创业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艺、基本能力。其次,带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深入校外创业基地调研学习。为了强化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和依托高校科技园、产学研基地,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成果孵化基地建设,帮助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确保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最后,组织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进驻创业企业实习实践。带领学生深入创业型企业参观、学习并实践,为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改善措施,同时提高学生对社会和实践的认识。
第三阶段“毕业后创业跟踪指导阶段”:是指在大学毕业后若干年内,将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打造成“指导服务对象+实践调研基地”,对毕业生创业进行跟踪指导,并可以将成功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打造成供在校生学习讨论的案例和实习调研基地。具体的实施路径包括: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创业创新指导中心,为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提供各方面的咨询和支持服务。近几年国家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创业富民政策与措施,包括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如计划类政策(星火计划)、投资基金类(火炬基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税收优惠政策和教育培训政策;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类政策,如基地类政策(中小企业孵化器)等[7]。实证表明,这些创业政策对创业企业的绩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8]。指导中心应积极关注国家出台的创业政策动向,收集整合创业政策信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带领在校理工科学生到毕业生创业企业实践。挖掘一批成功创业典型,总结成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分析的案例,还可以打造成在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基地,同时在校生的到来也能为毕业生创业企业带去新的思维和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孙士杰,冯喜英,仝瑞.外国当代教育思想精粹[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547.
[2] 曹建军.上海理工大学着力培养“三栖人才”[N].光明日报,2006-10-20(10).
[3] Katz JA.The Chronology of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876-1999[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83-300.
[4] 文亮.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文化竞争力[N].光明日报,2012-1-3(3).
[5] 段家菊,梁保国.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精神[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1):25-27.
[6] 文亮,刘炼春,李海珍.中小企业创业者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11):78-83.
篇10
【关键词】 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困境;创业能力;对策
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地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主要目标,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是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创业的浪潮风生水起,现实情况是,虽有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但大学生创业的意愿不够强烈,创业成功率整体偏低,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更低,很多学生开办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市场竞争力差,开办不久便倒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较多,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缺少足够的创业资金,缺乏扎实的创业技能、创业素养和创业知识。这种综合创业能力的缺失与我国院校在创业教育上的职能缺位有重要联系。
一、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强的原因
1、学院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品行的打造
(1)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品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加之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大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强,自私自利性格较突出,这就导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差,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与执着的探索精神,在创业中一旦碰到困境或障碍便会失去信心,很难将艰苦的创业行动坚持下去。
为了拓展学生的就业面,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部分地方院校的独立学院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力图在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等方面体现自己与二本院校的不同,体现自己的地方特色与转型特点,加大了通识课程、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而轻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育。[1]
(2)一些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缺乏。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病,加之部分高校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对学生考试舞弊等行为惩处不力,导致当今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规则意识不强。少数学生为了一时的利益,制作虚假履历、荣誉证书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讲诚信、不遵循起码的市场道德,制假售假,随意违反合同约定等,给学校、交易相对人、市场管理者留下了恶劣的影响。
有些大学生到校后不思进取,组织纪律涣散,不重视良好协作习惯的培养,过分强调自我,缺乏集体观念,只看重属于个人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协作、帮助与贡献,不愿与他人合作,团队精神缺乏,沟通协作能力差。
(3)创新能力与意识不足。对于创业难问题,虽然多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技能达不到一个合格创业者的要求,也有不满足于现状,想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旦看到创业的艰辛,便只是明日复明日,不敢及时采取行动,不敢冲破困境,创新创业精神缺乏。
大部分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导致现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缺乏深层次思考、喜欢遵循他人成功的路径,不善于自己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总结;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缺乏针对性解决具体复杂问题的能力。最明显的表现是在遇到问题或撰写学位论文时,不积极主动思考,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而是通过搜索引擎找答案,甚至抄袭他人的内容。
2、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创业能力不强的重要因素
(1)创业教育课程设计脱离社会实践。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划中,大部分地方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存在滞后和偏差,忽略了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过于强调向学生灌输通识知识与专业基础理论,没有把创业教育视为独立的课程纳入到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中。目前,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大多数独立学院联合政府部门及企业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办创业沙龙、举行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由于这些活动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与创业环境严重脱节,这无法真正推动学生创业水平的提高及创业技能的增长。
(2)创业平台建设滞后,影响了创业成功率。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我国大部分地方独立学院担任创业课授课任务的教师多是学生辅导员,他们缺乏创业经历,几乎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验。即便聘请一些有企业营运经验的校外兼职企业家,由于授课时间的不足和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授课效果自然不佳。
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加之大部分地方独立学院位于经济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因而缺乏能满足创业基本需求的各类创业示范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等平台资源。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无法扮演创业者的角色,不能亲身操作企业的具体营运事务,因而学生感受不到企业营运的压力,操作管理能力得不到培育与形成便是情理之中,创业屡屡碰壁在所难免。
二、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1、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