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控制器范文

时间:2023-04-11 12:1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调控制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空调控制器

篇1

空调控制器是控制空调的仪器,空调控制器是一款冷暖型,先进的微处理控制,采用PID调节技术,具有LCD大屏幕显示器,能显示温湿度,具有图形显示机组内各组件的运行状态的功能的仪器。

空调控制器可以确保机器均匀运转,而且使空调不容易出现故障,如果上班忘记关空调了,可以根据空调控制器来操控家里的空调,随时随地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电动汽车空调;空调控制系统

1 引言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急剧提高,传统内燃机汽车所带来的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21世纪汽车工业面临的两大挑战[1]。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噪声低等优点,被国家越来越重视,电动汽车行业也迎来飞速的发展。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电动汽车也要像传统燃油汽车一样需配备空调系统,以提高其舒适性。如何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及舒适性,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从控制系统对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进行研究,为低速电动汽车提供了合理的空调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2 常用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分为高速和低速电动车。高速电动车一般采用锂电池,制造成本较高,整车定位也较高。其空调系统通常采用自动空调,即空调系统制冷量可根据环境温度、热辐射、车室内温度自动调节,汽车空调面板采集所需信号,处理转化成电动压缩机控制器所需信号后(一般采用PWM占空比或者CAN总线的方式进行调速),用于控制电动压缩机转速,以实现控制制冷量的大小。低速电动车由于市场定位较低,需严格控制制造成本,该类车一般采用铅酸电池,为了节约成本其配备的空调系统控制面板也较简单,整车也未配备相应的传感器,不能使电动压缩机自动调速。空调系统在工作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蒸发器温度(该温度传感器是为了防止蒸发器结霜而造成系统冰堵),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下限时,温度开关断开,电动压缩机停机,电动压缩机停机后,蒸发器温度上升,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上限时,温度开关接通,电动压缩机启动。即空调系统通过控制电动压缩机的启停来控制车室内温度,电动压缩机的频繁启停,会降低电动压缩机及控制器使用寿命,同时电动压缩机带载启动也会造成启动困难、启动异响及频繁启动带来的能耗增加等问题。能耗的增加影响了车辆的续航里程,也不符合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的要求。

3 本文设计的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针对目前低速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的缺陷,本文采用将电动压缩机设计高低速两档的方式,通过温度开关控制电动压缩机转速,即空调系统在工作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蒸发器温度,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下限时,温度开关断开,此时电动压缩机降到最低转速,该转速很低,电动压缩机几乎不制冷,蒸发器温度上升,当温度达到设定值上限时,温度开关接通,电动压缩机提速到最高转速,在空调系统开启时整个过程电动压缩机不停机,解决了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在频繁启动时对电动压缩机的冲击,以及频繁启动带来的不必要的电能浪费,提高了电动汽车空调的可靠性、舒适性,并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具体接线图如下:

4 结论

(1)通过实际应用,本文所设计的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能够可靠、平稳的运行。

(2)利用较为简单的空调控制系统,使普通空调变为近似变频自动空调的效果,解决了低速电动车空调系统因电动压缩机频繁启动带来的寿命低、功耗大等问题,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

篇3

2、完成相关的电源等检查后,首先需要通过开关按钮打开空调设备。接下来就是关于如何将空调的模式调成制热模式的相关操作。

3、首先需要找到的是空调遥控器的右侧的三个按钮“屏显”、“电辅热”、“模式”。这三个按钮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

4、点击其中的“模式”按钮,在所出现的不同模式“自动”、“制冷”、“抽湿”、“制热”、“送风”中,选择其中的“制热”模式。

5、模式选择成功后,可以通过屏幕下方的上下符号进行温度的调试。通过点击向上的箭头按钮将空调的温度上调至个人认为舒适的温度。

6、当空调温度调试完成后,如果有需要还能够打开空调的“电辅热”通过使用额外的电加热增加制热量,空调的制热效果上会明显好不少。

篇4

政策紧缩周期性板块估值受压

短期过热下的政策收缩

在去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触及库存周期高点以来,从四季度开始,一直在经历着从投资转外需的过程,外需高峰的如期而至也表明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基本趋势是向上的。恰在这时,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 通胀膨胀将迎来宣泄高峰,在这一片“过热”的氛围下,背后的隐忧即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并未丝毫减轻,随后的政策退出成为大概率事件。

中国经济将面临周期性调整,但具有内生性和外来性的两个方面。外来性就是受制于长波周期的共振,而内生性则源于内部经济增长模式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起飞阶段的主导基础产业,比如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等和相关的主导产业房地产、金融等时都是强周期行业。在金融危机之后,周期性行业受到最为直接和严重的冲击,决策者开始认识到经济结构中的弱点,但是似乎又无力挽回这个日益失衡的局面。传统的周期性行业一直受制干对原有增长路径潜在风险的担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担忧必将更加加深。

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表现在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中期的隐忧则是物价水平的上升,主导产业的房地产泡沫化,这两点都将在中期削弱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中央政府政的紧缩已经被市场所预期和接受,并且减缓上述两点造成的中期基本面风险,但显见的影响是代表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大盘股群体承受过热风险,而流动性趋紧形成对市场整体估值的压制。

主要周期性行业目前并不具备上涨动力

周期性行业如石油开采、煤炭开采、化学原料、金属、建筑建材和造纸等行业业绩预期下降的居多,而且净利润增长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分析二级市场主要周期性行业: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原料、造纸和建筑建材的影响因素。无论从成本压力、行业供需关系、细分子行业类型;相对估值水平和投资预期年回报率优势等因素分析,如果业绩预期进一步下调,这些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不排除有一定回落空间。

2009年的过度刺激已经注定了2010年后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得不下降,在中国经济中枢回落到8%以后,传统经济引擎的泡沫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阶段性存在,并将系统地降低传统周期性行业的配置价值,而在资源约束下中国的工业深化和城市深化将首先带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将为整个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这表现在二级市场上,便是近期以科技、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概念股方兴未艾。而以钢铁、石化为首的周期性板块却江河日下。

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新引擎

危机倒逼我国培育新兴产业

本次危机进一步凸显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通过推动技术进步,进行结构调整无疑是促使经济再平衡的根本途径。经济危机造成中国经济增速永久性下滑的担忧也促使管理层更加注重长期的经济增长。

而长久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需求管理,试图平滑需求以减少经济波动,而我们的实证研究则表明,供给方的因素对我国产出的影响更大,因此侧重供给管理可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

我们看到,此次危机后,国家促进技术进步,扶植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紧锣密鼓的进行,对技术进步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

(1)科技支持是危机后我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去年下半年以来,管理层推动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意图明显。

(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挑大梁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40%,重工业化率已经超过了70%,中国工业化面临转型压力。我国在十六大上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涉及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其支撑点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实现存量市场的效率提升和带来增量市场的新机遇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双重目的。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或核心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各企业的融合应用,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的革命性、市场空间的无边界性、产业链的包容性等产业特性来激活或加速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新陈代谢过程,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诸如传感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技术在融合应用过程中创造新产业、新市场、新就业机遇,逐步实现从粗放型规模经济向集约型的范围经济转移和过渡。

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是增量突破。当前,国家首要强调保稳定、保就业、保民生问题的特殊历史阶段,如何获得增量的突破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又具有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通常需要3年至5年的时间,市场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更何况在传统工业面临产能过剩、结构亟待调整的当前,如何降低投资支出防止利润下滑和不裁员,这既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要求又是政府对国有垄断性企业的政治任务。然而,通过运用战略性新技术实现新型商业模式变革、以及延伸工业产业价值链的市场空间,既能提高科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以达到优化结构的目的,同时又能产生新就业机会,这正符合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未来经济成长的领头兵。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云计算、传感网、电子商务、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行业信息化、IGBT、液晶面板、LED等产业符合这些特征,未来产业本身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成长的领头兵,同时并为其他战略新型工业化产业提供信息化的手段。

2010年最为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

经济危机,催生了新兴战略产业的萌发,也是中国借机步入新兴产业革命的重要历史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后危机时代”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及政策导向转变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成为2010年最为重要的投资主题一。

政策空间决定投资机会

中央政府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和过去一年中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让我们对未来可能出台的扶持政策充满期待。我们认为未来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可能将集中在产业政策的规划出台、财政直接与间接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几个方面。

产业政策方面,温总理表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将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据国家发改委透露,日前国务院已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对加快培育包括航天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可以预期的是,在一系列产业的重点扶持之下,包括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在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隐藏重大投资机会。发改委相关人士也透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原先规划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将并入其中,预计今年早间有望出台。产业政策的明晰和国家规划的公布将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

财政补贴方面,财政部和发改委已经联合推出了第一批新兴产业创投基金,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还将有200支类似的基金设立,使得超过1万户中小企业收益,同时,发改委仍在继续研究财政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和补贴措施。

税收优惠方面,国税总局明确明年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新兴产业将是税收优惠的重点,相关细则可望逐步推出。金融支持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央行的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我们认为相关的倾斜政策和利率优惠可以期待,而发改委也在制定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相关细则,改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困境。科技部将在明年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科研投入,并进一步构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检测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等向企业开放。

总体而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将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必将引起资本市场良好的反响。

新兴产业也需要讲究价值投资

从最近市场表现来看,代表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得到资金的大力追捧,因为股市投资者对于有着美好前景和预期的东西有天然的追逐热情。我们认为,国家的新型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将带来持久性的投机机会。但近期相关板块的表现明显可以看到炒作的痕迹。在政策退出的大背景下,市场流动性不足以推动市场整体向上,转而在追逐题材性质的小市值股票,这些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正好满足这一需求,这一来却给新兴概念股带来了巨大的泡沫。

我们丝毫不怀疑新兴产业中存在这样优质公司,但肯定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具有这样的发展前景。在市场热情高涨的追逐新兴产业股票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的坐下来,搞清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什么,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它们的管理层能否在未来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下带领企业做大做强。在很多新兴产业,都可能产生这样一些能做大做强的公司,但是需要投资者真正去了解和理解,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去等待。毕竟,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像资本市场所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稳步增长的。

链接

“要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选择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力争较短时间内见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篇5

关键词:列车空气品质;主观评价;客观评价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列车的空气品质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但是列车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十分复杂,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确定列车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空调旅客列车空气品质的研究成果以及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并阐述了我国现有的评价标准及其不足之处,希望能为室内空气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是描述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的概念,它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空气指标的综合效应。

研究、评价空调旅客列车内空气品质意义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车内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及空气品质的影响,为制定列车内的空气品质评价标准提供依据;(2)找出污染源和车内空气品质的关系,为现行铁路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卫生防疫和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同时,便于展开车内污染的预测工作;(3)总结国内外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为空气品质评价系统提供参考。

1.1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自研究初期经历了许多变化。其定义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IAQ重视度和研究深度的不断提高。最初人们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近年来,ASHRAE标准62-1989R【1】中首次提出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感觉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其中,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间中大部分住居住者(超过80%的人员)没有对居住空间里的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引起显著健康风险的浓度值。这种定义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人的主观感受两方面,比较科学和全面。本文以下提到的空气品质均指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1.2 影响列车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分析

列车车厢内主要污染物有:、、、甲醛、臭气、悬浮颗粒、微生物、负离子、VOCs等。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对空气品质的影响程度难以评价,影响列车内空气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人员。在客运高峰期,列车超员现象严重,人员密度过大,列车空气质量恶化,同时旅客因出汗、吸烟、产生排泄物等,产生大量异味气体,浓度增高,加上旅客携带行李中的灰尘、细菌会散发到空气中,均导致IAQ下降。

(2)新风。新风的质量是评价空气品质的一项基本指标,它直接关系到车内空气品质的好坏。新风量不足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室外空气质量不断变化,大气中的NOx、SO2、CO等有害物会由新风直接带入车厢,降低室内空气品质。

(3)空调系统。赫尔辛基大学对空气处理机和空调系统作了认真的试验测定,结果指出:几乎所有组成构件都是污染源和臭味源,恶化结果最严重的是过滤器。同时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如果送回风气流组织不好,就可能使室内局部的空气得不到很好的循环,形成死角,使空气品质变差。

(4)装修材料。试验表明,车内装饰材料对空气的污染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这一方面是由于绝大部分装饰材料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另一方面还因为装饰材料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营养源。

1.3 空气质量标准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列车内空气品质的标准。现阶段实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

(1)《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此标准规定了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等标准值及其卫生要求,适用于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等场所;

(2)《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GB/T17729-1999):此标准规定了长途客车车厢内空气主要成分的质量要求,适用于各类营运长途客车,其他客车可参照执行。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此标准设立了19项检测指标,涵盖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四大类,并第一次将嗅觉作为室内空气评价的指标。这表明室内空气品质评价越来越注重人体主观感受与客观指标的结合。

以上标准在评价IAQ时不能全面反映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的修订。丁力行【2】等人根据国内外室内环境品质研究的最新成果,首次引入了环境品质线的新概念,并结合空调列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车内空气参数的一个建议性标准。

2 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

目前IAQ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是确定一系列评价指标,直接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CFD数值模拟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人体模型方法、综合指数法。下面将对已有的客观评价方法作以介绍并阐述其适用性。

2.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室内空气品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把它们应用于室内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中,此法注意了分级差异中连续的模糊性,有效地减小评价标准边界模糊和监测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问题,且能够综合性质极不相同的因素。但是这种方法需建立各因素对每一级别的隶属函数,过程繁琐。且复合过程的基本运算规则是取最小值和取最大值,强调了权值的作用,丢失的信息较多,突出了严重污染物的影响,忽视了各种污染物的综合效应。

2.2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通过求解方程和给出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室内各个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等参数,从而分析评价通风换气效率、热舒适和污染物排除效率等。这种方法周期短、费用低、能够预先进行但要求输入参数多,计算量太大,不适于模拟复杂系统和预测长期浓度分布趋势和人员暴露水平,并且对使用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

2.3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形状越相似,则发展变化态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就越大,反之越小。该方法简单、直观,它可综合得出该室内空气品质数据序列与极限指标数据序列的接近程度,同时,根据灰色关联矩阵提供的丰富信息,不仅可确定样本的级别,而且能反映处于同一级别样本之间空气品质的差异。因此,关联度可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但是没有与人体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感受相联系,不够全面。

2.4人体模型方法

人体模型方法是通过模拟人与环境接触途径的呼吸系统,并用一些仪器对人体所感知、所呼吸的空气品质进行综合评价[3] 。这种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对人体热模型的要求相当高,相应的机械、检测、控制系统极度复杂,使得研究成本大大增加。

2.5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根据一天中污染物测量的平均值来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能够反映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于室内空气的综合效应。但此方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来全面、公正地反映室内空气品质的动态,还要求这些作为评价指标的污染物长期存在、稳定、容易测到,且测试成本低廉。

每一种客观评价方法都有其不同的评价机理,因此适用范围不同,在运用时,需要将实际条件和操作对象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选择评价方法。

3 主观评价

评价室内空气质量不单单是一个能否达标的问题,而是能否让人感到舒适满意。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受生理,心理状况以及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环境的感受不一致,因此,主观评价对于IAQ评价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观评价法主要有感官法、分贝法等。

3.1感官法

1988年,丹麦的P.O.Fanger教授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极低并且成分复杂等特点提出采用olf(污染源强度)和decipol(空气品质感知值)作为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该方法定义为:一个标准人的污染物散发量作为污染源强度单位,称为1 olf,其他污染源也可用它来定量。在10 L/s未污染空气通风的前提下,一个标准人引起的空气污染定义为1?decipol,即olf是污染源强度的单位,而decipol是空气污染程度的单位。

感官法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亦即是嗅觉器官来评判IAQ。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方便,无需专业仪器测量,很容易实现。但由于不同的人其嗅觉灵敏度是存在差异的,如何考虑这种差异对评判结果的影响,是应用感官法时需注意的地方。此外,室内空气中有些污染物无异味,无刺激性,是无法用感官法进行评价的,而这也正是感官法先天不足之处,必须依靠客观评价进行。

3.2 分贝法

捷克布拉格技术大学Jokl提出采用decibel概念来评价室内空气质量[4]。分贝是声音强度单位,同样也可用于对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中异味强度和感觉的评价。Jokl用一种新的db单位来衡量室内CO2、TVOC浓度改变所引起的人体感觉的变化。

基于同样原理,同济大学的沈晋明教授[5]也提出了对数评价指标,得出CO2、HCHO的浓度和评价指标值之间的对数函数。并通过一次函数反映出评价指标和主观不满意率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对数评价指标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分级。

另外,刘向龙[6]采用依据科学制定的主观评价标准格式对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进行了描述,并对铁路空调列车内的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列车IAQ进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空调列车IAQ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风量不足以及旅客的环境意识欠缺。

4 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法将模糊的空气品质概念进行了量化处理。客观评价得出的具体数据有利于人们更加可靠地评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使得人们能更加合理的给出相关空气品质控制策略。主观评价法虽然充分考虑了人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感受,但主观感受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室内的装修情况,受访人员的身体状况等,这些都会干扰室内空气品质的评判结果。因此,无论是客观评价还是主观评价,都不能全面的反映室内空气品质。只有结合主观评价的直接性和客观评价的可靠性,形成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和个人背景资料调研等方面的工作。这种方法不仅运用人体的感觉器官作为评价工具,而且还要求利用专业仪器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能克服单一的主观或客观评价的局限,从而全面正确的反映室内空气状况。同济大学沈晋明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建立了室内空气品质分级标准与方法。但其适用性有待检验。总的来看,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5 结论

列车空气品质同室外大气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空气品质是人、列车与大气环境三者达到和谐一致的结果。因此,良好的乘车环境既需要好的空气调节设备和系统,又需要广大乘客的共同努力。

(1)需进一步研究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各污染物的扩散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以从污染源头控制污染物,降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2)需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选用哪些污染物作为代表性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如何控制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目前尚无统一、完善的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应依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1]ASHRAE Standard 62-1989,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Atlanta,1989.

[2]丁力行,包劲松,陈宁.基于室内环境品质的空调列车车内空气参数标准研究[J].制冷学报,2001(2):45~50.

[3]A MELIKOV,J KACZMARCZYK,L.CYGAN.Indoor air quality assessment by a“breathing”thermal manikin,air distribution in rooms[A].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2002,1:101-106.

[4]M V Jold.New units for indoor air quality:decicarbdiox and dee1tvoe[J].Int.J.Biometeorol.Building Sciences(Technical University of Prague),1998,42:93~111.

[5]沈晋明.我国目前室内空气品质改善的对策与措施[J].暖通空调,2002,32(2):34-37.

篇6

2、打开“奥克斯管家”

3、进入“SN码扫描”页面

4、“SN码”扫描成功后

5、“配置”成功后,

6、显示“配置成功”时

篇7

由于制冷系统泄漏使系统内参与热循环的制冷剂不足,导致热交换效率下降,从而产生制热量不足现象。若存在此类故障,会出现系统制热量、制冷量都不足的现象,此时接入压力表,测系统的压力,会发现压力明显比正常时低,再检查管路,在严重泄漏处会发现有明显的油渍,而对于轻微的泄漏点则应通过电子检漏仪来检漏。

2、空调制热不启动—四通阀串气

热泵型空调通过四通阀来切换制冷和制热状态。若四通阀串气,则有部分本应参与热交换的制冷剂在四通阀处直接由压缩机出气管返回到回气管,导致参与热交换的制冷剂减少,热交换效率下降,从而引起制热量不足。外在的表现主要是高、低压压力不稳定,摸管道(接四通阀的两根热管与两根冷管)冷、热不均匀;也有些故障表现为类似制冷剂不足或制冷、制热都不足,但通过检测,高压侧压力正常。

3、空调制热不启动—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家用空调大多是冷暖两用型,但制热一直不是空调的强项。制热时环境温度过低,空调能效比也降低,在较冷的冬天制热效果不理想,这是正常现象。对于无自动除霜的热泵型空调器,它使用的最低环境温度是零上5℃,低于这个温度就不制热或效果很差,这是因为外部换热器上积霜堵住了空气流动,不能再从外界吸入热量的缘故;对于有自动除霜的热泵型空调器,它使用的最低环境温度也是零下5℃,低于这个温度也不能有效制热。

4、空调制热不启动—化霜控制器失灵

热泵型空调在制热状态时的蒸发器位于室外机组内,对于采用热冲霜化霜装置的热泵型空调,若化霜控制器失灵,使空调无法及时转入化霜运行状态,则会出现热泵制热时蒸发器结霜现象,影响空调制热的热交换效率,导致制热量不足、甚至停机。此时应着重观察是否存在以下现象:化霜感温器件错位、触头粘边或接触不良,风机叶轮打滑或风道阻塞,电磁阀或启动继电器失效。

5、空调制热不启动—辅助电加热功能失效

篇8

[关键词]地源热泵;换热器;试压;注浆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7-5123(2011)03-042-02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即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能源向高温位转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 KW的能量用户可得到4KW以上的热能或冷能,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约二分之一的能量,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由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地下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后宰门地区,由一层中心地下室和上部5幢8层剪力墙结构的精装修住宅和及一幢3层框架结构物管附属用房组成,总建筑面积31274m2,地下室建筑面积91 00m2。工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为恒温恒湿,空调覆盖面积为3万m2。温度为夏季26℃、冬季供暖温度为20℃,空调由4台地源热泵机组提供。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只有1.5万平米,因此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垂直埋管换热,全部布置在地下车库基础底板之下,共计钻换热孔283个,换热孔间距5m,与工程桩的间距不小于1m。孔径为110mm,孔深107~127m,有效管长有105、120两种规格。换热管规格为外径DN32的AU型PEl00高密度聚乙烯管,周围的空隙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填料回填。换热器水平联络管位于车库基础底板以下500mm水平敷设(基坑开挖深度6.8m)。垂直换热管通过水平联络管汇集到检查井内的集水器,各个集水器通过管道汇集。最终进入机房内与热泵机组相连。如图1所示

1 钻孔施工

1.1 钻井施工采用的钻孔设备为GXY-1型和QD-70潜孔锤钻机配合成孔。土层及砾石层(地下0~45m)用GXY-1钻机引孔,钻孔直径为≥Ф180 mm。钻至强风化后设ФN+168无缝钢套管(壁厚7mm,岩层用潜孔锤钻机施工,潜孔锤钻井速度为20米/小时,每个井的完成时间在5-6/小时。本工程共投入5台GXY-1型钻机,其中3台为钻孔钻机,2台为专用注浆钻机,2台潜孔锤钻机。

1.2 成孔质量控制:①为保证桩孔垂直度小于1%,施工中首先要使铺设的路基水平、坚实,并在钻机上设置导向,成孔时钻机定位应准确、水平、稳固,钻机回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允许偏差应不大20mm,水平定位偏差为0.1m;②加强技术交底,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土层的特性,合理调整钻进参数,并在地层变层时要轻压、慢钻、小泵量,进入新地层1m以上后,方可采用正常参数钻进;⑧在施工淤泥质、粉细砂、细砂、卵砾石层是采用粘度、比重较大的泥浆进行护壁,泥浆比重提高至1.2~1.3左右,确保泥浆对孔壁的稳定作用;④缩短成孔与下钢套管之间的时间间隔,确保泥皮护壁功能尚未耗尽前下管完成;⑤合理控制套管埋深,由于本工程地质情况复杂(砾石层较厚,且岩层为泥岩,属极软岩,遇水极易软化),必须保证钢套管埋入强风化泥岩不少于1m。有效封闭地下水进入,防止潜孔锤施工时造成坍孔、串孔。⑥潜孔锤施工时,空压机压力较大,为减少粉尘飞扬,采用喷淋、遮挡等措施做好降尘工作,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2 U型管成管加工制作

2.1 U型管成管加工及试压场地。以木板架空搭设长×宽为:132x1.5m的专用成管焊接、试压区,以保护加工后的成管,防止在加工时损伤管壁,避免在阳光下直接照射,以防发生热变形,造成试验时降压的假象(室外温度低于0°时,不宜进行埋管施工,确需施工时,打压试验工作应安排在正午时分,以保证PE管不会被冻硬,管内水体不会结冰)。管材必须有材料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范要求见证送检。

2.2 盘管拉直。为保证长度,进场的原料管是整卷的订制管路(依据设计埋管要求及考虑施工预留加长1m),所以需要将卷管拉直,拉直时,将4卷原料管并排,先后将4跟盘管拉直并拢;为利于相邻管道保持一定间距。为保证换热管能尽可能贴近孔壁,避免换热管之间的短路传热,3m间隔安装管卡。

2.3 U型接头管焊接。本工程采用在厂家定制的双U型管头,出厂前就已经做好压力试验,减少现场焊接次数。接头与原料管采用热熔的方法进行焊接。焊接工序完成后,检查焊接处焊瘤形状是否均匀和有无脏污。焊接深度及焊接时间要求如下表:

2.4 U型管试压。①焊接好的U型接头达到固结时间后,才能进行试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6MPa;将每一组焊接后的U型管路缓慢注水,排尽管道内空气;加压泵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小于10分钟;升压至试验压力,稳压至少15分钟,稳压后压力降不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视为合格。②基坑内地源井在人工清挖到规定井口标高后,即对每一组U型管路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0.7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小时,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视为合格。(试验压力以最低点压力为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与组成件的承受压力,竖直地埋管最低点压力=最下端管道的重力作用静压+水泵扬程/2,考虑工程安全性,不考虑地下水或竖井灌浆引起的静压抵消情况,水泵扬程按经验值估算取40m;例如,地源井管底高程为一134米的竖直地埋管最低点压力为:P=120+20=140m,即竖直地埋管系统工作压力约1.4MPa;按照《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规定该系统水压试验压力=1.4+0.5=1.9MPa,但是最下端管道的重力作用静压,约1.3MPa,因此在基坑开挖后的水压试验压力要考虑这部分静压,故水压试验压力=1.9-1.2=0.7MPa)。⑧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3 竖埋管施工

3.1 试压合格的U型管内注满水,并保持一定的压力,以便减少沉管过程中的浮力,避免下管过程中管材受损。

3.2 竖管加压后将其密封,必须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后保压1小时。

3.3 下管时,将U型管头用反Y型卡具固定在钻杆端头,用钻杆慢慢将其推入孔内;掌握好下管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保证平稳下管。下管过程中若遇卡钻情况,应具体分析现场原因。切不可施加外力强行下管,以免对管材造成物理损伤,使管材、从而使该地源井报废。

3.4 PE管下到设计位置后,立即进行下管后试压。在试压压力下,稳压至少15分钟,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渗漏现象。如有漏压现象则重新更换PE管。

4 封孔注浆浆施工

4.1 放好U型竖埋管后,马上采用膨润土和水泥及黄砂的混合物灌浆回填,严格按设计要求配制回灌料(5%水泥,5%膨润土,90%黄沙)待其硬化起到固定竖埋管、封堵地下水的目的。4.2灌浆采用专用设备(注浆泵),通过在钻杆的灌浆管进行。灌浆前,宜先上拔钻杆3~5m,使钻杆与U型管分离,以免灌浆后再拔杆时使U型管受到损伤。

4.3 根据灌浆速度,上拔注浆管,确保注浆质量。

4.4 在浆液涌出地面后停止灌浆,拔出灌浆管,并固定管口。

4.5 垫层至钻孔地表面,采用100%黄沙回填,且在管尾设置白色PVC管。以此作为与土壤层中原土的区分标识,以便在开挖后能迅速寻找并重新定位地源井位,及时做好保护措施。4.6在浆液膨胀终凝前(24小时左右),采用钻神/ZSB60T拔管机项拔钢套管,严禁带起PE管。

5 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地源井保护措施

5.1 根据挖土的进程,及时安排人员跟进观察地源井情况,在土方开挖高程接近地源井-7m高程2m范围时,现场每台挖机都派人跟踪保护,做到机响人在,配合好土方开挖,当继续下挖过程中,发现地源管路管头浮现时,挖机应立即停止开挖,采用人工清挖的方式,对已露出的地源管路管头实施保护处理。

5.2 在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如果出现有渗水现象,立即采取沿渗水口注入水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方法堵漏,以确保封堵承压水。

参考文献

1 郑秀华等.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及施工方法的研究

篇9

分体式空调通常包含一个室外机和几个室内风机盘管。室外机包含负责热交换的压缩机。为确保能够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室外机的热交换量,需要采用风扇。通常室外机风扇的转速范围为250rpm至1000rpm,功耗不超过100W,典型值为70W。速度指令以模拟格式下达,并向主控制板反馈FG信号。

室外机风扇的控制有特殊的要求。它需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靠地启动和运行。在遭遇室外强风的情况下,风扇叶片可能会反向旋转。在强台风条件下,电机可能只会达到最高速度的一半。同时为了出于生产便利考虑,还有其他一些要求。因此,最好选择不受电机参数影响、对组件公差或生产变化不敏感的控制方法。

传统的室外机风扇采用梯形换相的无刷直流电机。梯形控制具备多种优势,例如易于控制、大转矩和可靠的性能。不过,由于与生俱来的转矩脉动,梯形换相可导致音频噪声,尤其在电机低速运转条件下。为降低音频噪声,同时满足所有应用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英飞凌8位微控制goxc866实现简化正弦控制的方案。

英飞凌室外机风扇解决方案

XC866是高性能的XC800 8位微控制器家族的一员,以兼容行业标准805l处理器的XC800内核为基础。XC866具备一个专用的三相电机控制单元一一捕获比较单元6(CCU6),和一个包含多种扩展功能的10位模数转换器(ADC)。这些特性使XC866成为低端三相电机控制的理想之选,例如无刷直流电机和感应电机。XC866的其他特性包括一个UART、一个SPI接口和三个16位定时器。图2为XC866 8位微控制器的框图。

图3为风扇变频器的系统框图。微控制器、栅极驱动器和6个IGBT安装在同一个电路板上。该电路板通常安装在电机机壳内。310V直流电压直接接至变频器电路板,因此,无需任何整流器级。由于具备适用的特性和可靠的品质,英飞凌分立式IGBT tKD04N60R和栅极驱动器6ED003L06-F被该应用选中。

在实际运行当中,风扇电机可能会处于以下状态:STOP、CHECK DIR、BRAKE、RAMP和SINU。加电后,一个程序(CHECK DIR状态)将被调用,用于检查风扇电机的旋转状态。如果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电机将采用梯形换相(RAMP状态)方法实现启动,因为这种方法可提供更强的启动转矩。成功启动后,控制方式转换成正弦调制(SINU状态),旨在降低音频噪声。不过,如果电机在加电后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软件就会对电机进行制动,直至电机静止不动(BRAKE状态)。制动力根据初始旋转速度计算。例如,如果风扇叶片的转速为400rpm,那么相对于转速为200rpm的风扇叶片,电机制动就需要更大的电流。

电机速度和方向信息由三个霍尔传感器提供。这三个传感器互成60°角。XC866与硬件霍尔输入逻辑(CCU6模块内)集成,从而避免霍尔信号软件轮询并降低CPU开销。电机速度被计算出来以用于计算转子角度。在每个PWM中断中,转子角度都会更新,并用作正弦查找表指数。速度指令可通过ADC通道进行抽样,转换结果作为电压规范提供。最后,根据正弦查找表值和电压规范生成CCU6输出6 PWM信号。图4为稳定运行的控制框图。

篇10

关键词: 受控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品质;污染控制 ;空调系统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esign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ut forward to eliminate the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n the indoor air quality of negative effects, effectively play its positive role of some of the measures.

Keywords: controlled indoor environment; indoor air quality; pollution contro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83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 引言

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非工业环境中的空气品质及其健康问题研究几乎无人涉足。也许当时人们还没有将健康问题与室内空气品质联系起来。如今人们的空气微污染意识很高,也引起对空气品质研究的重视。目前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减少由此产生的建筑病综合症( Sick Building Syndrome) 始终是暖通空调工程师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无非有以下三种措施: ①消除或控制污染; ②提高通风空调稀释效应; ③室内空气自净。

当然消除或控制室内污染是最有效、最根本的解决措施。特别是控制建筑装饰材料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似乎是最关键一环。对此我国颁布了室内空气品质标准以及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有害物限量的 10 项标准,就是这条思路。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控制思路,事实上既不可能存在无污染的材料,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室内所有污染。这会涉及到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确定污染散发量的上限值; ②如何控制室内污染总量。

目前不可能从人的健康角度来确定污染种类与上限控制值, 如从“致病、致癌、致畸”来确定污染物, 那又是过去控制空气污染的一套思路。如果标准确定的污染散发量的上限值偏高, 失去控制意义,或者说不可能达到人们健康舒适的要求。如果确定的上限值过低,首先能否有合适技术规模化生产这种无污染材料,其次制造出这种无污染材料的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这与我国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与社会消费水平有关。世界上无论那一个工业国家标准的最终控制指标几乎都是这些因素“协调”的结果,我国标准也是如此。或者说我国标准可以控制高污染散发量的材料,但却无法控制低浓度污染的材料,更无法控制一幢大楼中采用大量的低浓度污染材料。其产生的最终结果恰恰是多种长期低浓度污染的综合作用,而目前出现的大量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就是这样形成的。

采用空气自净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品质,但是对于人体生物散发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VOC) 等室内主要污染物, 尤其是对低水平污染,其去除效果是极为有限的。另外低水平污染去除效率也难以判别,自净后的空气是不可能达到新风的程度。美国 ASHARE 标准 62 特别规定: 不允许用空气自净器完全代替室外新鲜空气。

看来目前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最有效的手段似乎是通风空调的稀释作用。的确通风是人们最原始、最有效、最价廉的手段,而引起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诱发建筑病综合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是“不良通风”。

1 深层次认识通风空调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负面影响

通风的目的是将新鲜空气送入建筑物内,将室内产生的污染物稀释并排出室外,以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如果室外气候或室内发热与发湿使得室内状态不能达到舒适状态时,只能采用空调。为了节能空调不得不采用最小新风量,尽管近年来对室内空气品质十分重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加大送风量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提高通风空调的稀释作用; 也有采用各种净化产品与技术措施来提高送风的品质,但实际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关键在于对通风空调自身污染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负面影响却未引起人们深入认识与足够重视。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能开窗进行了良好的自然通风,室内就不存在空气品质问题。为什么一开空调问题就出现了,哪怕系统有合格的新风! 反过来说如果空调送风也像开窗的自然风一样岂不一切空气品质问题都解决了。问题出在何处? 问题就在于空调系统被污染了。

诚然近年来国内有大量文献报道空调通风系统的自身污染,已经认识到空调系统容易积尘,冷却去湿盘管,冷凝水盘与排水水封容易积水,在空调箱和管道内表面可能结露,长期使用空气过滤器表面可能

受潮等等,系统中的积尘与积水均为微生物不断定植和繁殖创造条件, 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出现微生物污染, 被我们定义为“二次污染”。而且大量文献报道目前我国空调系统污染现状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今人震惊, 经过这几年努力,风管清洗也提到我国的议事日程上来, 空调系统管理也有了相应的规范。似乎问题已经解决, 但是空调系统自身污染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

随着管理与清洗工作的加强,空调系统内严重积尘问题可以解决。近年来国外大量文献却报道了湿度控制与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并证实室内空气的生物性污染,如病毒、细菌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体成分、植物体碎片、原虫和昆虫碎片和排泄物、细胞产物和蛋白质等, 绝大多数来自于空调系统污染和室内湿度失控。不适宜的空调怎么会使室内致病致敏因子大增,导致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甚至导致室内生物性污染。目前国外空调通风系统的生物污染问题日趋突显出来,已成为影响 IAQ 主要因素。这是否给我们有所启示?由于空调是十分耗能的产业,自发明至今一直以节能为首要任务, 无论部件制造还是系统设计千方百计提高热湿交换效率, 降低能耗。几乎没有防范微生物污染的措施。尽管空调的水喷淋的热湿交换性能与效率几乎无可比拟, 但考虑到会产生微生物污染, 不得不放弃。现在为了提高冷却去湿盘管的效率, 加大了空气侧翅片的面积, 并在翅片上打皱与开窗口, 破坏翅片表面层流层以强化换热。为保证盘管表面风速均匀、热湿交换充分, 常将盘管处于机组负压段, 这就带来凝水盘排水问题, 只有依靠水封才能保证在负压段排出冷凝水, 一旦水封做了不好, 空调机组就容易积水。空调机组通过盘管表面的风速较高, 加上翅片加工时表面的油渍, 使得翅片表面的冷凝形成的微小水滴易被带走,尽管有挡水板,但带水量也不少,造成下游空气过滤器受潮。可以说空调系统自身结构到处可以积尘、积水,一旦条件成熟,微生物污染是难免的,或者说从深层次讲微生物污染隐患自空调机发明以来就存在了,难以消除。事实上我国空调机组微生物污染是普遍存在的, 如没有发生严重积尘与霉变, 一般不予重视。实际上对空调系统中微生物繁殖所释放气态代谢物污染绝不能掉以轻心,异味或多种 VOC 就是其繁殖的代谢产物。可以知道空调系统中新风品质是稀释室内污染的关键,如果新风被空调系统污染, 混杂了微生物代谢产生异味或 VOC 就会变味, 丧失了稀释的效应, 甚至变成了污染源。这就是为什么系统新风量增加了, 对室内空气品质改善作用效果不大的原因。

在国内一谈到微生物污染往往将与致病联系起来,如军团病等等。但微生物污染对人的致敏作用与致病作用同等重要,实际上在室内空气品质领域中应更为重视致敏作用,致敏影响人群的范围与危害程度远大于致病作用。当系统发生二次污染,微生物繁殖所释放代谢物可分为颗粒和气态污染物。其颗粒物可能是致病菌, 但绝大多数是过敏原, 可诱发呼吸道粘膜刺激、支气管炎和慢性呼吸障碍、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过敏性肺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等疾病。这些疾病的症状与由室内空气品质诱发的“建筑病综合症”雷同。另外水加湿器及其电极加湿器的存水容器等引起室内人员发热也常有报道。现在国外过敏的人群日益趋多, 消除室内空气中的过敏原已成为当今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我国儿童的哮喘发病率也一直上升, 我国医学界对普通空调环境中的生物性污染因子研究越来越重视。

可见人们本来期望通风空调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现在却使人痛心地认识到空调系统自身的污染已成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因素。即使是空调系统的低水平污染, 也足以使新风变味, 大大降低了新风的稀释效应。空调对室内空气品质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而负面的影响很容易掩盖其正面作用, 使正面作用黯然。甚至可以说通风空调的作用如果能首先消除其自身的负面影响, 这已是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最大的贡献。只有在这前提下才能提及其正面的稀释效应。这也许对暖通空调的嘲讽,但这也是暖通空调专业人士不得不承认的残酷事实。

2 有效发挥通风空调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正面作用

对室内环境控制来说人的健康是永恒的主题,当空调转向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为目标,暖通空调工程师不得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消除通风空调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负面影响,有效发挥其正面作用有许多文章可做。

2.1 最大程度保持新风原有品质

有效发挥通风空调系统的正面作用,就要强调新风对室内污染稀释的重要作用,强调新风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有着其它措施不可替代的效果。要求对新风进行处理时,应尽量保持新风原有的品质和气味。

影响“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异味、尘埃、微生物污染。传统空调系统的新风过滤只采用粗效过滤器, 而我国大气尘浓度是国外发达国家2~3 倍。要使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达到 0.15 mg/m3, 单靠通风是不行的, 必须采用良好空气过滤器。送风中含尘量过大会直接影响室内人员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接受程度。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室内含尘浓度从0.23 mg/m3~0.38 mg/m3降为 0.1 mg/m3~0.15 mg/m3时, 室内感到有污染的人数从 90 %降到了10 %。可见室内含尘浓度对室内空气品质可接受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确保新风品质, 有必要利用新风年龄和新风途径污染的概念来对新风流经空调系统的过程加以分析。应将新风从进入系统到最终供室内人员呼吸的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加以控制。第一个阶段是新风从新风口到室内送风口, 对该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为新风口的选取, 新风的过滤处理,新风系统的入室方式等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新风从送入室内到最终供室内人员呼吸,对该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为合理的控制室内气流组织形式,以保证呼吸区内空气年龄最小,新风品质最高。

因此采用新风独立处理( 或预处理) ,尽量减小系统对新风的污染。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应尽量缩短新风输送途径,尽量使新风直接入室,是十分必要的。

2.2 消除空调机组污染

有效发挥通风空调系统的正面作用,就要强调消除空调机组污染。系统中换热器( 盘管) 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潜在污染源,也是微生物气溶胶的发生源。许多空调系统由于空气过滤器效率较低, 普遍存在盘管积灰等情况; 即使使用较高效率的过滤器,但也会因安装不善引起过滤渗漏或旁通,导致颗粒物穿透; 盘管上冷凝膜的存在会阻留气溶胶,导致沉积的增加,盘管凝水盘的滞水会产生藻类。这些颗粒物的存在和盘管自身的工作环境一起,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微生物气溶胶在换热器表面的沉积生长会产生如下问题: 有机体产生的代谢产物,例如真菌毒素,会引起刺激、过敏,产生臭味, 甚至引起疾病; 送风很容易带走真菌孢子,对室内人员造成不利影响,沉积在建筑物其他部件表面并生长; 微生物物质在换热器上的沉积生长会影响空调器的能效。

提及空气过滤器,常常使人感到是改善空气品质的最有效措施。其实与新空气过滤器相比,使用过的过滤器的感官污染负荷要大得多。许多人的研究发现,空气过滤器本身不是污染源, 真正的污染源是其上滤集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不仅积聚在过滤器表面,还会深入过滤器内部,形成“过滤器饼”。在晚间通风系统关闭或以最小新风量运行的状态下, 过滤器表面的空气处于相对静滞的状态,“滤饼”中颗粒物吸收的气态污染物就扩散到过滤器表面,并积聚到一定浓度,在早晨刚开机时,随送风进入室内,形成一段时间的高污染物浓度。室内人员会感到有股异味,过敏人员会打喷嚏。这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开机污染”。但这些气态污染物在正常送风状态下很难积聚起来,因此在开机运行一段时间后,污染物浓度又会逐渐降低。

这种“开机污染”对健康人群影响不大,但过敏人群反应较大。

如何消除生物性污染传统思路常会想到采用消毒措施,但许多消毒措施所带来的副产物或残留物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旦空调系统被消毒剂污染后患无穷。有效发挥通风空调系统的正面作用, 可以借鉴生物医学领域解决室内生物性污染的思路, 强调消除微生物繁殖基础( 尘埃与水分) ,而非等微生物繁殖后再杀灭它,这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标准 GB/T19569- 2004《洁净手术室用空气调节机组》并没有规定采用任何消毒灭菌手段解决空调机组二次污染问题,而是采用一系列措施控制机组内不积尘、不积水; 易清洁、易干燥。标准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对无菌室提出严格的湿度控制,并要求采用湿度优先控制。以上这些措施就是发挥通风空调系统的正面作用关键所在。这些控制理念与措施完全可以借鉴到普通民用场所,只不过控制要求不同而已。

依据国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 T18883-2002规定,一般室内场所只需控制微生物总数低于 2500cfu/m3。只要通风空调系统不污染,室内湿度不超标,采用良好的通风空调完全可以达到。但因此一般场所的空调机的内部件与空气过滤器只需清水擦洗,保持干净完全满足要求,完全没有必要采用化学消毒或抗菌措施。这就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特点。

2.3 消除空调管路污染

美国学者 Klaus 指出,约有 20 %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来自通风系统,如果通风系统保持干净,维护良好,该值可减少到一半。这几年我国也开始重视空调输送管道系统污染。卫生部于 2006 年 3 月实施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2005 年建设部也颁布了 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应该辩证的看待流经风管的空气品质与风管污染之间的关系。其实空调系统微量积尘不会整天被吹落, 如果积尘不潮湿, 也不会影响室内空气品质。Klaus指出, 如果一个污染严重的过滤器位于一段长风管的上游, 且风管中有一层厚的积尘,则滤过空气会因吸收而改善; 但如果干净的空气通过脏的风管,其空气品质就会因解吸变差。只有干净的风管和干净的过滤器才提供最好的空气品质。但即使在干净的风管内污染仍会随风管的长度增加。通风系统自身的风管材料对室内空气中 VOC 浓度影响很小。根据 Glenn 等人的实验结果, 典型风管散发的 VOC 很少, 通常只占室内VOC 浓度的几个百分点。但由于进入机械通风建筑物内的大部分新风都要通过送风管, 因此新风送风管的污染就显得很重要。软风管由于难以进行清洗, 所以只限于接送风口的末端管路。

2.4 系统湿度控制

有效发挥通风空调系统的正面作用, 就要强调系统湿度控制。微生物的活动会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70 %~100 %。因此要保证空调系统内, 尤其是过滤器处空气的相对湿度不应超过 90%; 对于初级过滤器, 要保证 3 天以上的平均相对湿度不能超过 80 %。但这样的规定也经常会引起人们的误解: 以为将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低于 70 %就能防止微生物污染。事实上, 强调相对湿度不能过高是为了防止在冷表面产生凝水, 我们控制的最终对象是材料中水的含量,而不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因为前者

决定微生物的生长。

为防止新风口处的过滤器吸入积雪或雨水受潮,可在新风引入口处安装防雨百叶, 或增加新风管坡度、添加上弯的新风管弯头的做法; 为防止第二级甚至更高级的空气过滤器由于效率较低的挡水器引起的浸湿,可将进入挡水器的最高风速限制在 3.5 m/s 以下。要防止系统内,特别是在过滤器、盘管和加湿器处出现长时间( 12 h) 的高湿度或湿表面, 例如可以在定期关机时, 先关闭加湿器和表冷器, 等系统干燥后再关闭风机。新风口粗效过滤器受潮是难免的,盘管下游侧( 处于机器露点,相对湿度常在 95 %) 的中效过滤器也会常常受潮,由于湿度控制不住微生物就会在过滤器上生长,产生令人不快的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为过滤器感官污染负荷的一部分。可见消除微生物在过滤器上的繁殖倒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以下三项措施,①不使过滤器受潮; ②开发憎水性过滤材料; ③采用抗菌过滤材料。由于国内外并没有抗菌过滤器标准, 曾一度在我国市场鱼目混珠,为此笔者对抗菌过滤器评价作了一些研究工作。

3 结论

①暖通空调的最根本宗旨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健康、高效的室内环境。“以保障室内空气品质为目标的通风空调”从概念、思路和方法上区别于传统意义的“以整个房间为控制对象,以温湿度控制为中心的通风空调”,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②必须承认空调系统本身已经成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一个潜在污染源,有时已成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主要症结。要有效发挥通风空调系统的正面作用,就必须先要消除其负面影响。不应孤立片面的追求空调系统某个功能段的效率, 应从整个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以及对设计意图、施工质量、运行管理等全过程控制,才能真正解决空调系统污染。只有彻底解决了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才能真正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