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中心范文
时间:2023-03-30 10:4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病控制中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政治思想工作
根据市委的总体要求,按照局党委的部署,政治思想工作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全面进步和技术人员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建设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一)抓好理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组织中心党员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路线,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行动上,组织党员职工学习先进典范,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做好党员“一带一”工作,把先进的、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发展、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以增加党的新鲜血液。中心要始终把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摆在首要位置,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职责、严格管理”为要求,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结到提高和改进全市人民公共卫生安全的目标上来,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疾病控制事业的稳步前进。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敬业精神
进一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以诚为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教育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热忱服务于民。巩固政风行风评议成果,树立良好形象,提倡文明用语、文明行为,抵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服务态度恶劣等现象。
(三)通过学习,增强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
二、业务工作
(一)卫生应急 进一步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二)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近五年平均发病率水平以下,及时调查处理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以及其它需进行个案调查的相关传染病,进一步降低传染病漏报率。
(三)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疫苗的单项接种率达95%以上,提高全市流动儿童的接种率。保证安全接种,不发生人为的安全接种事故。确保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各项指标达到省厅要求。认真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保障疫苗按照计划使用和发放。
(四)慢性病、地方病防治 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做好碘盐监测工作。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全人群死因登记监测网络直报工作,做好漏报调查。完成20__口降氟炉灶工作。
(五)结核病防治 按《规划》要求完成各类资料报表的搜集、整理上报工作;对所有病人进行督导访视;对网络直报结核病人开展追踪工作,督促及时就诊。
(六)艾滋病防治 强化项目工作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凡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治疗率达到100%;娱乐场所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张贴或摆放率达到90%;艾滋病主动监测各项指标任务按省文件精神要求完成;开展全市孕妇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工作;开展全市艾滋病自愿咨询免费检测工作;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开展全市各级卫生工作者及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开展全市各乡镇卫生院艾防工作指导,督促其完成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开展全市农民工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工作。
(七)卫生工作
1、职业卫生工作 20__年完成健康监护资质申报工作,今年开展对全市有毒有害场所职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护,争取覆盖率50%。
2、学校卫生工作 加强学校常见病的管理与督导,预防学校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并控制其蔓延。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落实学校与基层防保机构职责,健立畅通的沟通机制。
3、环境卫生工作 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进一步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配合水利局等部门进一步搞好城镇、农村安全饮用水的监测。
4、食品安全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提升自身食品安全事件处置能力,调整体检项目。
(八)检验工作 重点完成实验室等级达标工作与食品安全从业人员体检检验项目的调整。
(九)质量管理 在完成健康监护资质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职业技术服务与职业病诊断资质的申报。同时做好中心疾控工作疾效考核与评估,建立中心对科室的绩效考核体系。
(十)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市乡两级健康教育机构,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中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90%,100%乡镇卫生院提供健康教育服务,传播核心信息知晓率达85%,艾滋病、结核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控烟覆盖率达90%,创建卫生乡镇、卫生
社区、卫生单位,普及健康教育,市级医院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指标达到示范医院标准。
(十一)其它工作
1、业务培训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措施,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各科室根据工作情况选派人员到省cdc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进修。
2、人才引进 积极争取人事部门进人指标,召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中心人才队伍,改善专业人员结构。
3、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严格财经纪律,规范药品、试剂、生物制品的管理。加强综合治理,确保无违法乱纪、被盗及火灾等事件发生。
4、加强档案管理 在创省a级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三、措施
各科室按计划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办公室对照计划采取抽查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中心20__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1、各科室将任务分解到个人,科主任为责任人,要认真负责,各司其职。
2、在年中、终考核,未按期完成任务,科主任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
篇2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
县级疾控中心的档案记载着一个地区疾病控制机构的具体的历史信息和现状的具体信息的,是作为研究疾病,进而控制其再次发生的参考资料的,尤其是一些还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研究出对策的一些疾病,因此档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其价值是不可言喻的。另外县级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也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是民生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还会对一个县、一个地区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说,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是十分有助于推进疾控事业发展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和推进疾控机构档案的规范化的管理。
1 对于县级疾控中心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一)县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提升疾控系统对档案法律化的意识。
当疾控中心重视和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时候,就会联系到我国法律中关于《档案法》的法律内容了,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和落实,会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其档案意识势必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就纠正了以前的对档案不够重视的局面。
(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使机构领导层面加强档案室的重视程度。
当疾控中心把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作为一个年度的工作目标时,会从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推进。如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小组,这样疾控领导就会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和支持,使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具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有效利用。
档案室对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具体体现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更加完备,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硬件配备更加齐全、标准。尤其是在对于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档,使档案资料得到好好保管。档案分类以及档案日期的设定将更加明确,这样有利于将之前比较分散的档案做出更加规范的管理,确保档案保管和查找更加方便。
(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推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可促进实现档案的科学信息化管理。档案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则有助于档案工作人员将档案输入到电脑当中,再运用专门的管理软件对档案进行管理,实现了管理的电子化存档。当电脑上拥有了档案的数据库之后,就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分享了,这就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可以更好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促进疾病预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改善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短板问题。
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现在县级疾病机构的档案管理存在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方面。首先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留于形式,而且各种硬件设备配备很不全,管理方式落后,有的无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即使有档案专职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非档案管理专业,对档案管理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档案信息不健全,利用率较低。
2 提高县级疾病控制中心关于档案管理的方法措施
2.1 完善县级疾控中心档案的管理体系
1、建立综合档案资料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想要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的管理模式,首先需要设置专门的一个管理部门,集中起来对资料进行管理,专门负责搜集、整理和保管疾控中心的所有部门的档案。与此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监管,它的作用是从宏观上指导检查档案资料管理机构的工作,以此来执行国家、省市管理部门对这项业务的规范要求。
2、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到领导议程,将其作为疾控机构的一个中心目标。
重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就需要设立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同时还应该明确一名具体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协助解决以前档案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硬件设备差、经费不充足等问题,档案的工作纳入到责任制中来进行考察和核实。
3、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多参加一些省市和县里面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互动,进而使他们接受最新的思想和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职业精神,使得他们更加具备责任心,把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大非常细心,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敢于同一些违反《档案法》的行为做出坚决斗争,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地展开。
2.2 加强县级疾病控制中心对疾控档案的基础性建设
1、要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以及采取一些制度,并且要将制落实,这样制度才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些制度包括档案的接受、整理、保管、统计制度以及档案的保密、借阅、鉴定和销毁等多种制度。对疾控中心的档案要按照类目进行分们别类地地进行保存,这样有利于对档案的保存和方便查阅等。
2、档案的保存要做到系统完整,所用的纸张是要达到质量标准的。文档的采集编纂到规整是需要各个环节都到位的,当以上的任务都做好以后,还需要领导的签字后再送到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室内进行保存,这样有利于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监督的有效性,使得其他的科室对档案资料也有所了解,以后在移交工作也会方便很多的。
3、做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关于社会服务的工作,方便有相关知识需要的学生专家等的查阅。在以前的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做起来是比较被动的,有关疾控的信息的被利用率是比较低的。而随着现在公共卫生环境的逐步变化,之前的被动性的服务是要变成更加主动的,对于大规模的传染病性疾病比的一些相关信息和预防的措施等是要向向公众公布的,还可以在县医院、小区卫生室门口设置一些贴士,使得档案成为大家可以在日常中可以看得到的卫生知识,服务于大众。
3 总结
从上文可以看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可以促进档案事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又可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的进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再加上各级领导对于档案事业的重视,相信疾控中心的管理工作会不断地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事业的科学稳定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学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 健康之路, 2015(7).
[2]尹福顺. 浅议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建设[J]. 华章, 2013(22):327-327.
[3]徐少琼.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档案利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56):238-239.
篇3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力配置调整 影响因素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经费问题
庄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16个职能科室,分别负责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工作。在运转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缺乏经费支持的问题,使一些正常的业务受到影响外,还会使从事疾病防制工作的人员在加班、下乡时无法得到及时的补贴,而使其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对待疾病防制问题缺乏应有的活力。
解决方式:政府应当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视能力,加大资金投入,为疾病防制中心提供先进的技术与完善的设备,保证硬件设施齐全。同时,对工作者的待遇问题应当给予重视,及时发放工作补助,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人员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2.人员的专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如今疾病预防工作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例如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微生物学以及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因此,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也必须具备有多种学科知识。而庄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从2006年改制以来,因编制约束,到目前为止已经8年未进一人,而要通过自然减员达到编制人数还需10余年,人员断层已经体现。
解决方式:适当调整技术队伍的专业性。工作者需要适当的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未来的公共服务的要求。改变以往的用人理念,在录用一些具有预防医学以及卫生检验的专业人员之外,还必须要吸纳一些具有临床医学、化学分析、信息网络、法律等知识的专业性人才。在工作时要以工作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从而让疾病防制人员的专业结构更为合理,能够真正适应我国疾病防控事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3.内部管理机构不合理,人员能力偏低
疾病控制人员在引进上与录用上皆存在一定问题,对在职人员进行考核的制度并不健全。而且从总体上讲,庄河市疾病预防中心的人员只有25.29%人接受过全日制中等以上教育,甚至还有8.5%人员无职称,也在从事疾病预防工作,这样缺乏高层次、高水准人才势必会影响到疾病预防工作的整体效果。
解决方式:加强预防中心的微观管理,对公共卫生教育进行改革,并加快改革的速度,着重培养实用性人才。在现有的防控中心应当建立起一系列用人、育人的管理机制,例如:制定人员准入、淘汰规则、引入人才政策等。同时对现有的在职人员也要定期进行考核与培训,如果发现有不合规格的人员应及时进行淘汰,以此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速度。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进行人力配置时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现有的人员状况。主要是指我国各级疾病防治中心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的基本状况,主要包含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现有的编制数、各类人员的具体数量以及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涉及到的指标主要有:现有编制数、现有在职人员、现有管理与后勤人员、现有人员的学历结构等。
第二,在公共职能科室中,从事不应有政府负责承担的有偿服务工作的主要人力数。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两种比重进行表示,分别是:有偿服务比例:在疾病的主要职能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中,有偿服务占据的比例;有偿服务中一些公共产品占据的比例:是指在有偿服务内容中,那些本应该由政府的公共财政承担的一些产品,占现有的有偿服务中所有产品的有效比例。
第三,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时,需要的人力。主要指的是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公共职能项目中,用以强化完善项目时需要的人力数量。
第四,保留公共职能时需要的人力数。主要指的是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项目中,用于直接保留项目需要的主要人力数量。
第五,在不同阶段时完成的程度。主要指的是依据公共卫生职能,在不同的阶段期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预防工作的程度。涉及的指标有:完善项目时的真实完成程度;保留项目中的完成程度;不同阶段需要强化项目的期望程度;不同阶段内,用以直接保留项目中的期望完成度。
第六,管理人员的比例:主要指的是各级疾病防治中新配备的工作人员的比例,包含各级单位领导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等。主要的指标在于现有管理者占据人力的比重以及建议管理者占据人力的比重。
第七,人力配置调整系数,主要指的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配置基础值上,对人力配置产生影响的系数。涉及的指标有服务人口的数量、服务区内的人口密度、服务半径以及公路密度经济因素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单病种控制
资料及方法
2005年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2例,其中男132例,女70例,平均年龄63.42±12.4岁。
方法:通过查阅病历,掌握每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见表1。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按照AHA推荐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评价体系,分析我院2005年全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质量。结果发现只有40%的患者得到最佳治疗,其中,达标率最高的是入院时和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降脂治疗在60%的有适应证患者中得到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的使用率只达到一半,而戒烟宣教在病历中无记载。在20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164例血管再灌注治疗符合要求,其中的112例(73%)得到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40例,根据医嘱记载的平均入院时间到溶栓时间为28±3.5分钟,有72例进行了直接PTCA治疗,平均从入院到下达手术医嘱的时间为15~124分钟,平均55±27分钟。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男性在发病后1年内死亡率约为20%,女性则高达30%。而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并发症,如心衰、心绞痛、再次发作心肌梗死或卒中等的发生率也非常高[1]。目前,在治疗策略方面,采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逆转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重视通过调节血脂预防心脏事件等治疗方法均不理想。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四种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分支完全梗死,引起心肌坏死。本病多发生于安静状态或夜间睡眠时,但是尽管其发作突然,但在发作之前大多有些征兆,如原来没有心绞痛者突然发作心绞痛,或者原来有心绞痛发作者发作越加频繁、时间延长,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甚至无效,或者原来有高血压,心绞痛发作时血压反而下降,并出现晕厥等情况,此时均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据统计,有40%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随后1年中反复发作血管事件,其中有超过1/4患者死亡,由此可见,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从本组分析数据也可以看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贯彻心梗的治疗指南计划,不仅能使我们看到自己所在医院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最大限度地将循证医学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使患者享受到医学新进展带来的好处。随着对质量改进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水平,医生、护士及病人家属必须要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到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这样既有利于对患者的治疗,也可以不断提高所在医疗机构治疗质量。
篇5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检测; PITC; 可行性
Situation and Result of HIV Testing in CDC/DU Qiu-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1):132-1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DC HIV testing situation and its effects. Method: The whole blood inspectors documents during implementing PITC strategy were collected from some CDC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for HIV blood tests personnel informa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rates of HIV testing , the positive rate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groups. Result: HIV detection rate of the inspectors during PITC strategy was 82.06% (12 776/15 577), the HIV test positive rate was 0.27% (34/12 77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oluntary counselling staff 20.86% (3249/15 577), 0.06% (2/3249),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DC; AIDS testing; PITC; Feasi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DC of Ningyang County,Ningyang 27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62
从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以来,短短几十年里该病在全世界蔓延,据有关统计显示全球HIV感染者已经达到3400万,并且这一数据还在增长,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所以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我国在孕妇、输血患者等人群中已经展开了艾滋病检测,但艾滋病检测率还是很低[1]。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指南,建议在医疗机构中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2]。所以本文通过探究疾病防治中心全部抽血患者艾滋病检测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检测率寻找新的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2年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的检查人员15 577例,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抽血检查人员15 577例。排除已经明确的HIV感染者、最近半年内做过HIV检测且明确结果为阴性者以及不同意进行HIV检测的检查人员。两组人员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口学特征比较
组别 年龄(岁) 性别 例
男 女
对照组(n=3249) 35.83±12.96 1645 1604
观察组(n=12 776) 36.12±13.12 6389 6387
t/ 字2值 1.128 0.402
P值 0.259 0.526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实行的是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即PITC策略,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所有抽血检查人员,均备留一份血液样品用于HIV检测[3]。具体实施过程为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体时,告知所有检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所有抽血检查人员实行免费的、保密的HIV检测,检查人员抽血时依据个人意愿签署进行HIV检测的知情同意书[4]。初筛阴性检测结果由检查人员自行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走,初筛阳性检测结果则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知检查人员前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当面告知,然后进一步行确认试验,将结果对其进行告知,并对检查人员进行CD4+T细胞检测[5]。
1.3 效果指标 新检出HIV阳性者:研究期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首次发现HIV初筛试验阳性并经确认实验室WB确认试验复核阳性,且既往未作传染病病例报告者[6]。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软件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HIV检测率 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的15 577例检查人员中,同意进行HIV检测的为12 776例(82.02%);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的15 577例抽血检查人员中,同意进行HIV检测的为3249例(20.86%),两组人员HIV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HIV检测阳性率 PITC检查人员HIV检测阳性率为0.27%(34/12 776),显著高于自愿咨询检测人员的0.06%(2/32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3.9664,P=0.0464)。
3 讨论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7]。目前对于艾滋病尚无明确的治愈方法,但研究显示尽早发现艾滋病感染病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可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由于艾滋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我国依然存在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具有发现少、发现晚等特点,严重阻碍了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近年来国外相继提出的PITC策略成为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新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建议医疗机构进行全员艾滋病检测,从而加大了艾滋病的检测率[8]。但是国外多数报道显示该策略仍未能使艾滋病达到一个理想的检测率,尤其在我国一般的医疗机构中,部分检查人员会进行抽血检查,一般常规包括了HIV阳性初筛试验,尤其是针对手术检查人员、输血检查人员、孕产妇等,但是对于人流量巨大,难以做到提高艾滋病的检测率,难以像每个检查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推广与宣教,另外多数检查人员认为自己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所以拒绝检测[9]。
本文是探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接待检查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的艾滋病防治科,所以对于艾滋病的日常宣教工作有着充分地准备,从而能更好地向前来的检查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推广工作。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进行艾滋病阳性初筛和确认试验的相关仪器设备,使整个检测工作实施起来更为方便[10]。本文收集了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得出实行PITC策略检查人员的HIV检测率及阳性率均高于自愿咨询进行HIV检测检查人员,所以采取PITC策略后,有助于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伟平.431例输血前患者HBsAg、HCV-Ab、HIV-Ab和TP-Ab的筛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049-1051.
[2]孙研,晋灿瑞,卫大英,等.某少数民族艾滋病高流行县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服务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31-1133.
[3]曾刚,吴尊友.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15-118.
[4]熊燃,毛宇嵘,李志军,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试点工作经验初探[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3):262-264.
[5]王子位.龙陵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810-813.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数据信息年报[R].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7] Haukoos J S,Hopkins E,Hull A,et al.HIV test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tional survey[J].Ann Emerg Med,2011,58(Suppl 1):1-8.
[8]杨志芳,方清艳,霍俊丽,等.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体会[J].皮肤病与性病,2009,31(3):45-46.
[9]金霞,汪宁.艾滋病检测策略的变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6):453-455.
篇6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学人员;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是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社会公众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改善和提高人们生命质量[1]。药学服务要求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不断加强药学专业等知识的学习与参加业务技能的培训及完善管理,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临床药学、生物学知识和疾病防控知识等和开展疾控中心药学服务工作相适应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通过开展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笔者结合我中心药学工作实践经验和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实际,对基层疾控中心药学服务的形式、内容进行了探索,现报道如下。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我中心是集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疾病防治机构,设有预防医学门诊、综合门诊、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并设立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业务科室,承担着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流感、狂犬病、手足口病等法定传染病及有关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或治疗工作,配备有与之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药品;且承担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疫苗的冷链运转与预防接种业务管理和督导工作。
2药学服务的形成及内容
2.1参与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
药学人员配合门诊及相关业务科室为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选好药、用好药、管好药,共同担负起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工作责任。中心药学人员深入有关门诊,与医师探讨相关疾病的防治;深入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督查疫苗的储存、使用与管理等情况,确保疫苗质量,保证全市人民能得到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接种服务;深入血吸虫病流行区,向流行区人群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参与药物杀灭钉螺工作,发放血吸虫病防治药品。
2.2审核与调配处方
门诊药房处方的审核与调配是我中心药学人员的日常工作。医师处方、药学人员调配处方及交待用药注意事项正确与否,均会影响到用药者疾病的防治和身心健康。故药师审核处方对确保临床安全用药非常重要[2]。如1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门诊医师给予红霉素胶囊口服联合林可霉素静脉滴注治疗。但药学人员在审核处方时发现这属于有药理拮抗作用的用药不适宜处方。红霉素可降低林可霉素抗菌作用(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两药联用有部分交叉耐药现象,且联用后伪膜性结肠炎的发生可能性增大,故两药不宜联用或交替使用。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应具备较丰富的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及审核处方能力和临床用药经验,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2.3开展药物利用研究
药物利用研究的相关指标较多,包括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剂量(DDD)、金额指标、限定日费用(DDC)、处方数量、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开展药物利用研究,可促进药品利用信息监测工作,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于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将起到促进作用[3]。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可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某种药物使用的相关指标,进行药物利用研究。
2.4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在基层疾控中心药学工作中,药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比分析与评价不同药物的防治方案、药物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案、不同药学服务与医疗社区服务所产生的相对经济效果。我中心药学人员注重搞好药物经济学评价工作,使疾病防治的成本、效益、效用比达到最佳水平,以减轻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
2.5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
我中心门诊药房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药学人员在窗口开展咨询服务,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应利用自身岗位条件开展所属范围内的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药物咨询是药学服务的基本工作,是临床药师直接面对患者用药相关问题答疑的途径[4]。我中心药学人员对用药者和公众应提供的药学信息内容有药品用药咨询、用药选择、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药品的价格与报销范围等;药学人员对我中心医护人员应提供的药学信息内容有药品适应证、使用方法、药品不良反应、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药物中毒或过敏时的抢救及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新药(疫苗)信息、特殊人群用药调整等。
2.6开展药学健康教育
药学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合理用药,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并研究药学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的一门科学[5]。药学作为医疗、预防与疾病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正得以体现。我中心药学人员与医师针对不同季节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广泛搜集资料,制订相应的宣传教育计划。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项目培训、提供科普教育材料、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资料及药学咨询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相应的自我保健知识,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药学人员通过参与药学健康教育活动,引导患者做出理性、健康决定,预防不合理用药,帮助公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7开展药学监护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美沙酮口服液用于阿片、吗啡及海洛因成瘾者的脱毒(戒毒)治疗。美沙酮属于品,又为高危药品(单剂量初次100mg顿服可有生命危险;用药过量时可引起失明、下肢瘫痪、低血压、右束支传导阻滞、呼吸困难、昏迷乃至死亡)[6],应按品和处方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管理和监督使用。我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自2006年9月开诊以来,通过强化美沙酮环节、流程、患者准入管理等药物治疗的规范管理,促进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工作的正常开展。门诊发药处工作人员在接到处方后,认真审核每例患者的治疗卡、处方及服用剂量,发药时仔细查看其姓名、治疗号、常用量、处方量、服药时间。美沙酮维持治疗属长期治疗,美沙酮口服液应用量大,需长期服药,且针对的是特殊使用对象,因而让患者长期服从药物治疗尤为重要。截至2014年12月,我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入组患者共445例,在治患者117例,日均治疗60例次。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药学与相关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服用美沙酮的监护,让每例患者在工作人员监督下服药,避免冒名使用、外带药品等现象的发生,防止药品发生流失和危害社会治安。面对患者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治疗医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巩固治疗效果。门诊发药处药学人员告知患者口服美沙酮期间应做到4不要:不要使用其他阿片类物质;不要使用镇静催眠剂;不要使用其他戒毒药物;不要饮酒。使患者能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美沙酮口服液。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根本、有效、经济的措施。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计划、按步骤接种各种疫苗,在相应人群中形成有效免疫屏障,最终才能达到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传播与流行的目的。预防接种实施的基础是疫苗的配置与使用(冷链运转),只有妥善储存和运输疫苗,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证机体接种疫苗后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7]。我中心药学人员承担全市疫苗的采购、接收、储存、分发、冷链运转及使用管理工作任务,在所有疫苗冷链运转过程中全程温度监控并登记存档。2012年至2014年,我中心向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运转疫苗741次,共运转里程33220km。3年中,我中心管理的全市各类疫苗共使用1637180支(粒)。全市疫苗冷链运转、分发及使用无差错,无事故,为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提供了有效的疫苗冷链运转和预防接种服务。我中心预防医学门诊的药学与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方案加强对疫苗接种者的监护工作。实施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对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对发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登记并上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监测与处理工作,保障受种者安全有效地接种疫苗。血吸虫病防治服药者:吡喹酮是治疗与预防血吸虫病的首选、常用药物。2012年至2014年,我中心用吡喹酮治疗和预防血吸虫病共1138人次,发放吡喹酮片共20484片。吡喹酮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过敏反应等,在服首剂药1h后可出现头昏、头痛、乏力、腹痛、关节酸痛、腰痛、腹胀、恶心、腹泻、失眠、多汗、肌束震颤、早搏等;成人服药后多数心率减慢,儿童则多数心率增快[8],有严重心、肝、肾病及有精神病史者应慎用。为保证服药者用药安全,我中心药学与医护人员注重对服药人群进行用药指导和药学监护,在向服药人群发放吡喹酮时交待其使用方法,提示服用吡喹酮期间的注意事项,防止过量用药,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处理措施。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以防范和降低吡喹酮的用药风险。
2.8药学干预
药学干预要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对医师处方进行规范性和适宜性监测,对发现的问题与医师沟通,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其乱用、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当前医药界关注的热点[9]。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用于治疗性传播疾病的抗菌药物用量相对较大,中心药学人员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做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防治抗菌药的过度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水平。药学人员对于临床中存在的常见用药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医师进行宣教、培训,以增强医师合理用药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10]。我中心药学人员通过对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有效干预,门诊医师抗菌药的用药水平明显提高。
2.9处方点评
我中心按处方点评制度与处方点评量化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中心相关药学人员、医师、业务管理人员和中心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评价处方书写规范与药物使用的适宜性。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科学严谨的学风,进行学术性和理论性分析,结合药学和行政干预手段,促进合理用药水平[11]。处方点评有利于规范处方,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水平,减少用药错误,降低医疗风险[12]。如某冠心病伴缺铁性贫血患者,医师在同1张处方开具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合同时服用治疗。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丹参除内含有丹参酮外,还含有丹参酚,枸橼酸铁铵分子中有Fe3+,两药同服,在体内可发生络合反应,生成不溶性的丹参酚-铁络合物,不利于铁的吸收。在处方点评中发现此处方后,药学人员明确指出此为中成药与化学药配伍禁忌的用药不适宜处方。通过处方点评,了解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要应用所学的药学知识,体现出“专业水平”的服务,保障用药安全。
2.1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随着药品(包括疫苗)的层出不穷,要求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关注用药者在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药源性疾病造成的危害。建立我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点,由药学部门专人负责定期深入各监测点,了解并收集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由医师与药学人员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药学人员分析与整理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规定要求上报。我中心药事委员会督促各相关门诊和业务科室主动填写药品不良反应及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并加强对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高风险类药品、疫苗的重点监测工作。
3体会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药学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医院、疾控中心以及社会对药学人员提供药学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层疾控中心药学人员应明确其职责定位,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训,加强疾病防控、临床、药物防治与联合用药知识的学习,完善管理,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充实药学服务内容,延伸药学服务范围,根据社会不同人群、年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给予不同形式的药学服务,逐步建立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药学服务体系;积极向用药者宣传药学服务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与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坚持以人为本,以用药者为中心,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其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从而提高用药者的医疗及生活质量,促进医疗、预防与药学健康发展。
作者:胡进平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廖瑞斌,翁开源,陈洪进,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学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药事,2014,28(6):660-663.
[2]杨木英,刘茂柏.门诊药师在处方审核中的作用与问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4):1217-1219.
[3]闫庆松,杨悦.药物利用研究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4):318-320.
[4]刁红星,何梅凤,唐细兰.窗口咨询与电话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质量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1):1775-1776.
[5]李东,谢守霞,肖永新,等.药学健康教育[J].中国药业,2006,15(20):1-2.
[6]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376.
[7]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
[8]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8.
[9]胡进平.某中心门诊部抗菌药利用调查[J].药物与人,2014,27(10):24-25.
[10]计成,葛卫红,张海霞.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2):165-166.
篇7
一、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检验室配备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口酶标仪、防爆粉尘采样器、公共场所检测系统等100多台(套)主要精密仪器,能对病原微生物、常见污染物、食品、水、职业病危害因素、公共场所及环境因素监测等类226个项目进行检验检测,经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评审,获得省级资质认定计量认定证书、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是__县检验检测的权威机构,检验检测结果具有可靠的法律效应。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信息预警工作。完善应急队伍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建立健全了全县传染病报告制度,规范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认真做好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保障了全市、全省、全国疫情信息网络畅通、信息资源共享。认真分析疫情信息,按月疫情信息动态,做到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防止疫情暴发流行。全年报告传染病3053例,发病率为646.00/十万,死亡6例,死亡率为1.27/十万。
三、规范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安全有效使用一类、二类疫苗,稳步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控制,维持了冷链正常运转,保证了全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2014年度免费接种各类疫苗19.9039万人次,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面达100%,国家常规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
篇8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性质是公益性的,其机构运作基本上全部是由国家财政全额支持。而我国现阶段采用的预算会计制度,所以该机构在资金使用上是十分方便的,这就使得很多疾控中心的管理者和相关的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不甚重视。这是预防和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片面认为财务管理是现金管理,而对财务分析、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等相关财务管理方面想的较少。
1.2财务管理方面还没有明确的重点。目前的会计制度还不健全,大多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活动的认识也停留在现金管理水平,而对其他资产管理不重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由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实施的会计制度不需要提供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导致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不明确。此外,大多数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没有应收账款,只是重要的资产管理才会较多关注,工作的重点出现严重的偏失,并对会计成本做的不够详细,准确,核算上也会出现问题。成本会计核算分为直接和间接的成本核算两个部分,每部分包含很多的子项目,工作内容相对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常会疏忽减少资本投资,影响财务管理效率。
1.3部分疾控中心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一是未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来执行操作,由兼职会计和兼出纳进行管理,二者角色可以随意互换。二是中心的专项资金和公共经费未能完全分开使用。经常会出现混用、挪用现象并最终导致专项资金账户没有钱。三是财政预算数据和中心实际状况不相同。很多专项资金都没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四是财政预算执行与监督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是很健全,经常出现管理漏洞,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使用不合理。
1.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从事财务管理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很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对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财务进行管理时,部分财务人员都无法独立完成信息记录、分类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常规工作。现阶段我国财务信息管理水平远远低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这主要是相关的财务人员认识不到位,对财务知识掌握不够,适应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较少使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财务管理有关。此外,管理工作责任心不够,工作不认真等现象也会导致财务管理的上出现错误。
2常用财务管理措施
2.1思想上要不断加强财务的现代化意识。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人员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意识,不断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要充分认识到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地实施财务制度,随时在工作中对财务工作业务的效益和经营成本进行协调。另外,疾控中心还要做好内部管理,统筹安排资金,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对疾控中心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革。改革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必须与职工保持总体任务及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预算管理最大的优势,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疾控机构的预算管理应该在“编制、实施、评价”三个原则相统一的情况下开展,最大限度的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实用性。在财务规划时可采用零基础的预算编制方法,对疾控中心的各个部门分别进行预算编制,然后把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还要注意将财政收入和支出项目具体细化,认真落实政府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分类改革措施,让预算落到实处。
2.3在疾控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这样对于会计流程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核算,遏制腐败、浪费现象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疾控中心来说,重点是要加强财政收入和支出监管,以便于更加有效控制资金。有了会计结算中心,负责将所有的会计和会计管理进行集中管理、核算,能够极大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也更加规范,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
篇9
[关键词] 基层; 疾病预防控制中; 实验室; 质量管理体系; 运行
[中图分类号] R17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50-01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承担着本辖区内公共卫生检测工作任务,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本辖区内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任务,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规范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管理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就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进行探讨。
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质量管理的必要前提[1]。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25:2005)、《实验室资质评审认可准则》(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2006]141号)、《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9-2006)的有关规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质量体系应该覆盖组织机构、人员、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检验过程、检验环境条件,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质量体系
中重要的环节。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依据标准,结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系建设要求,确定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应该涵盖中心全部行政职能科室的业务职能,确定中心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内审员、质量监督人的职责。技术负责人由中心主任担任,主要批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定期主持中心管理评审;质量负责人由分管检验工作的副主任担任。主要组织实施内部审核,签发检验监测相关技术文件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应该融入本实验室实际情况,保证有效运行体系,最重要一点就是切实可行,从管理人员到具体操作人员,每个岗位在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时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避免单纯的纸上谈兵。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前提是领导重视,领导是实验室的领导核心和决策者,领导对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领导的重视和思想统一是建立管理体系的关键。因此领导层首先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2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检测检验质量的关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最重要的工作是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正常运行。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协调指挥,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2]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2.1 人员的规范管理
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首要条件,要求实验室人员必须具有与测量项目要求相当的最低能力水平,要求检验人员高、中、初各级人员应有一定的比例,要求检验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制观念。
从事检验监测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和考核,对大型精密仪器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考核,并结合能力验证结果,各方面合格后发给操作上岗证,持证上岗。实验室确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安全员、样品接收员、剧毒药品/菌(毒)种管理员等相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2.2 环境条件的规范管理
检验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足够的实验场所,合适的环境和符合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的实验室,其目的是保证检测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不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所要求的准确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与实验室环境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工作环境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许多局限性,进而影响卫生检验工作的质量。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应配有通风设备,如通风柜、排风扇等,应安装冷暖空调以控制室内温度。精密仪器室的基本要求除放置与仪器使用有关的物品外不可放置其他物品,不要经常开窗,如果室内湿度过大可采用相应的除湿措施,精密仪器应注意选用避光性强的厚窗帘。无菌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应配备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及空气质量监测。净化实验室在使用之前应先送风再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结束后还应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进入净化实验室之前要更换隔离服。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本要求除按有关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之外,尤其要注意工作人员的隔离防护及空气过滤的质量。
2.3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规范管理
仪器设备是检测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仪器的好坏直接反映各检测单位的检测水平高低。对影响监测质量的设备均应建立统一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有关原始资料和技术资料,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方便检验人员随时使用,防止因人员变动而丢失。为了保证监测仪器设备的量值可溯源性,每年对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明细目录中的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对未列入明细目录中而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根据检定和校准的结果在仪器明显处贴上“合格”、“准用”、“停用”的标志,进行运行的标识化管理。
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和规范管理对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溯源性有重要意义,用于开展检测项目中使用的标准物质,必须使用列入国家标准物质目录的有证标准物质。
2.4 检测方法的规范管理
凡从事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检测工作必须依据相应的法定技术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作为检测/校准的依据,实验室所使用的标准、规程、规范必须是国内现行的、最新的。
2.5 样品的规范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样品的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设样品受理室,使所有样品均办理受理手续,建立合同评审关系,建立对检测样品的唯一识别制度,对样品进行唯一性的编号,并在一个工作日内由样品受理室送达检验室进行检验,对所有送检样品进行待检、在检、检毕、留样4种标识,以保证避免对样品的识别发生混淆。
2.6 记录及报告的规范管理
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对样品接收、仪器设备使用、试剂配制、检测过程等各环节均进行记录,记录的信息要准确、完整、清晰、明了,要能够“复现”管理和技术活动,具有可溯源性。
实验室应制定检验报告编制审核签发程序,对报告的编制、修改、审核、签发、发放等过程的严格控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客观公正地出具每一份检验报告。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3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实验室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3]。定期开展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标志,也是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基础。管理体系定期的内部审核是检查中心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评审准则和体系文件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内审能自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是中心主任主持评审工作,就质量方针、目标,对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由获得内审员资格或计量认证评审员资格的人来承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涵盖质量体系所有要素。内部审核采取查阅质量记录、技术记录以及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工作,立即运行“不合格工作控制与预防措施程序”,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审核。对于潜在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管理评审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参会人员对相关人员所做的资源配置合理性及充分性报告、内部审核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报告、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及服务客户情况报告、工作量变化及检测人员培训工作报告、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施情况及评价等进行充分讨论,以确定如何进行质量体系的过程改进、检测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资源的改善,并在会上对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检测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做出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提高检测工作质量、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兴培.管理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2.
篇10
(玛纳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832200)
摘 要:现阶段,疾病预防中心仍然是属于全额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单位财务控制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此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服务管理职能被削弱,同时,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有相当大的变动,因此疾病预防中心在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的滞后性进一步凸显出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预防中心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对疾病预防中心财务控制制度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在加强疾病预防中心采取控制制度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与方法,希望优化疾病预防中心的财务管理质量,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疾病预防中心;财务控制制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2-0260-02
收稿日期:2014-07-20
作者简介:陈菊萍(1975-)女,新疆玛纳斯县人,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及其执行直接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对于本文所研究的疾病预防中心而言,作为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制度可以说是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是预防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环节。由于内外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疾病预防中心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比较滞后,期间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并对疾病预防中心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当前工作的重点在于,结合疾病预防中心的实际情况,在认清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加强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即立足于这一背景,对加强疾病预防中心财务控制制度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
1疾病预防中心财务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①预算控制弱化:疾病预防中心在预算编制上比较的粗糙,预算编制大多是在遵循卫生局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中心当年的财政状况,上年度的收入情况以及支出情况,经过简单的计算之后所形成的。这种方法下所形成的预算没有与疾病预防中心中具体的科室以及具体的病种项目形成项目对应的关系,编制后也没有经过可行性的论证,因此比较粗糙。在这种编制方案下,预算工作过分流于形式,执行起来会受到主观随意性的影响,执行预算各个环节存在脱节问题,最终对预算控制的约束力产生严重不良的影响。
②岗位设置不合理:疾病预防中心属于带有公益性特征的卫生事业单位,编制上比较有限,人员配置不够充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疾病预防中心财务部门的人员设置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下,一人往往同时肩负出纳、记账等工作岗位,针对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执行相互分离的工作制度,岗位相互之间的关系缺乏牵制性以及监督性。
③费用支出控制不严格:当前疾病预防中心在对指出费用支出项目进行控制的过程当中不够严格与有效,特别是涉及到公用经费而言,控制难度相当大。包括会议费用、接待费用、以及办公用品采购费用在内的日常项目费用均遵循的实报实销的工作原则,并没有对应的费用支出参照控制标准,因此导致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意义不大。
2加强疾病预防中心财务控制制度的措施分析
①疾病预防中心需要增强工作意识,改善财务控制环境:单位负责人需要作为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需要负责本单位所提供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强化对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导在财务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提高疾病预防中心负责人以及单位领导对财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优化财务控制意识。在这一理念下,要求疾病预防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认识,确保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全面实施。
②疾病预防中心需要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工作制度:疾病预防中心需要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分常规事件与重大事件,建设相应的授权审批机制,确定对应的授权批准范围、审批层次、审批程序、以及审批责任,使整个管理体系内部权责划分更加的明确。其中,对于常规事件而言,应当由事件相对应的科室负责人、签字审批人、以及经办人负责;对于重大事件而言,应当独具个人性的决策权力,必须通过预防中心办公会联签或者是集体决策联签的方式加以审批。若相关业务事项所涉及到的资金较大,则应当由办公会机体对该事项进行调研讨论,最终决定审批意见。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涉及到关键物资设备(主要包括大型的卫生检验设备以及医疗设备在内)采购事项的工业务,需要在疾病预防中心领导集体决策意见的基础之上,上报卫生局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合格后方可遵循政府采购法规,在政府采购中心的辅助下完成采购工作。
③疾病预防中心需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安全制度:疾病预防中心原有的财务工作模式下,过分重视采购,忽略管理,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疾病预防中心需要使整个财产物资的安全制度更加的系统与规范。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构建更加系统的定期盘存制度,通过定期盘存的方式对实际库存与账面库存的相符程度进行核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盘存的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盈亏情况,包括对卫生材料,疫苗的采购、验收等等;第二,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票据管理制度,重视对相关票据的保管、领取、使用、以及注销登记工作;第三,需要构建更加全面的应收账款催收工作制度。针对疾病预防中心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应收账款(包括体检费用、疫苗注射费用、检验费用等在内),需要将催收制度与绩效形成挂钩关系,确保应收款项能够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回收,避免发生呆账。
④疾病预防中心需要加强预算管理,使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疾病预防中心应当对收入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编制,在对支出项目进行预算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量入为出的工作原则,分轻轻重缓急。同时,应当把握开源节流的工作原则,挖潜降耗,促进资金使用效果的全面提升。在编制预算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源头,细化并量化包括水单、通讯、会议、培训、以及差旅在内的相关办公活动预算项目。同时,还需要将预算编制细化至疾病预防中心的各个科室、各个病种当中,使财务管理工作体系更加的可控。
⑤疾病预防中心需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工作制度:在构建财务控制制度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内部不相容的职务分布情况,明确在疾病预防中心当中,各个科室以及各个岗位相互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标准,使不相容职务以及不相容岗位之间是否能够形成监督与制约的工作关系。例如,负责记账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同时出任出纳以及相关经济业务的工作人员,负责出纳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同时出任档案保管以及稽核业务的工作人员,负责中心审批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同时出任记账业务的工作人员。同时,配合对重要工作岗位的定期轮滑制度,在岗位交接中凸显工作中的问题,强化监督,改善财务管理质量与水平。
3结束语
财务控制制度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要素,在整个财务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疾病预防中心而言,需要以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作为出发点,形成一套健全切完整的财务控制制度,使疾病预防中心的各项财务行为开展更加的规范,尽量的避免与杜绝财务管理中各种问题的产生。同时,财务控制制度的完善还能够使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提升,降低成本,确保国家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确保疾病预防中心能够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的。本文尝试以上述背景作为研究资料,分析在加强疾病预防中心财务控制制度方面的措施与方法,希望能够确保疾病预防中心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同时引导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继红.关于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2,31(27):162-164.
[2]陈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财务管理的途径探讨[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5):54-54.
[3]袁茂涛.浅谈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视角,2011,(11):44.
[4]张岩萍.浅谈新时期疾控中心如何提高财务管理途径分析[J].医药前沿,2012,(36):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