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控制器范文
时间:2023-03-28 00:4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温湿度控制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STC89C52;LCD显示;温湿度控制;DHT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业、农业生产及重要的粮仓、温室、电力柜、实验室等场所,对温度和湿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人们用来控制温湿度的传统方法主要是:用温度计、湿度计来测量场所的温度和湿度,之后通过人工来加热或者制冷、增湿或者除湿来控制场所的温湿度。传统的方法不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而且控制效果不好,控制速度也很慢。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化温湿度控制器,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对重要场所的温湿度进行及时而又准确的控制。
1 系统整体设计
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湿度检测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输入、显示电路、温湿度上限存储EEPROM、供电及程序下载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组成。
其中,单片机STC89C52和时钟复位电路组成单片机最小系统;供电及程序下载电路用来供电和提供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信接口;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和湿度值送单片机进行处理;LCD显示部分主要功能是对采集到的温湿度进行显示;按键部分用于输入温度和湿度的阈值;EEPROM对输入的温湿度阈值进行存储、掉电不丢失;继电器电路主要用于控制降温等执行电路。
2 主要硬件部分设计
2.1 温湿度检测电路
DHT11与单片机的连接如图2所示,硬件连接电路简单,仅占用单片机的一个I/O口(DATA)即可完成温湿度的采集与传送。
DHT11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即单个数据引脚端口完成输入输出双向传输,半双工方式。其数据由5Byte即40bit组成。一次通讯时间最大为3ms,数据分小数和整数两个部分。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为40bit,高位先出低位后出。
2.2 单片机电路
单片机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两个部分,如图3所示。图中,DATA引脚为温湿度传感器单总线引脚,K1-K4为四只调节按键,用于设置温湿度上限阈值。K2为温度加,K3为温度减,K4为湿度加,K5为湿度减。L3-L5为报警灯,当温度高于上限阈值时L3亮,当湿度高于上限阈值时L4亮。
2.3 显示电路
本系统使用的液晶显示屏为LCD1602,其与单片机的接口如图4所示。1602显示容量为16*2字符,芯片工作电压为4.5―5.5V。
2.4 继电器驱动部分
继电器驱动电路如图5所示。当温度超上限时,KJ1吸合,驱动降温执行设备工作,当湿度超上限时,KJ2吸合,驱动除湿设备工作。
3 软件设计
软件程序主要由定时器0中断、存入设定值、载入设定值、24C04控制、键盘处理、温湿度采集、1602控制等子程序以及主函数组成。定时器0中断子函数主要用来定时,每2秒钟启动一次温湿度转换;存入设定值子函数主要功能为将设定的阈值写入EEprom中;载入设定值子函数主要功能为从EEprom中读出阈值;24C04控制子函数主要完成对Eeprom的初始化、写入、读出的控制;键盘处理程序提供人机信息交换接口,负责设定温湿度的阈值信息的设定;温湿度采集完成对SHT11的数据的定时采样和处理;1602控制子函数完成对温湿度的LCD显示控制。主函数主程序完成系统自检、初始化和子函数的调用功能。
4 结论
本设计采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温度传感器选用SHT11,并增加EEPROM模块,具有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成本低廉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孙环,滕召胜.基于SHTIO单片集成传感器温湿度检测模块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6,(6):49-51.
篇2
关键词:问责制;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64-02
1 问责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
现代经济学研究证明,制度已经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除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又一重要要素――制度资本。制度的作用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有力的验证,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但制度总是要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没有惩罚的制度是无用的。只有运用惩罚,才能使个人的行为变得较可预见。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带有惩罚的规则创立一定程度的秩序,将人类的行为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
而问制制就是这样的一种实施机制。所谓问责任制,就是在某项活动中针对相应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有权利就应有对等的责任,并对相应责任履行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及时察觉失责,依据相应的失责度量对当事人追究和惩罚,靠“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实现的一种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中建立严格科学的问责制,并严格执行,可以增加内部经营活动各方逃避义务的风险,增强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和绩效,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实施。问责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
1.1 问责制能克服经济人搭便车或机会主义的行为
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个人为了私利而行动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前提,经济人在行为选择中总是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人理性的显露,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辟害的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搭便车或机会主义的行为是经济人行为的两大特征。人类创造了制度来限制经济人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的行为,激发人类做出利于主体的行为。为了使人类行为符合制度的要求,设计的制度中应该包含能够影响人的行为的问责制,制度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同样如此。
1.2 问责制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行为动力机制,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
为了使问责制有效施行,设计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清楚是什么推动着个人为他人利益而行动?有关研究发现有三种途径能使个人为他人利益而努力。
(1)他们出于爱、团结或其他各种利他主义而努力有益于他人;
(2)他们受到胁迫,胁迫者以对他们使用暴力相威胁;
(3)他们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行动,但出于明智的自利动机,他们预期能获得充分的回报,因为他们为别人做的事会产生对自己有利的副效应。
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这一原理去设计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如何约束个人的行动自由,从而使这样的机会主义得到抑制,依据这些发现,我们可以找到如何激励人们作出按照制度所希望的目的行动要素,其中对其不能履责行为进行严格的问责和追究无疑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最好选择。
1.3 问责制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德性、功利,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
德性论、功利论、命令论是三个较具代表性的哲学派别,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施行严格的问责制度的理论根据。
德性是人的各种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品质的积淀,是内存的、稳定的道德倾向,因而德性也是内在人格的灵魂,是社会对个体作出道德评价的第一坐标系,按照德性论的观点,个人履行职责是出于德性的内在要求,出于个人实现道德目的的理性冲动,问责制的设计可以充分考虑人的德性需求,依据相应的德性设立责,依据责的履行作出德的评价。如果充分利用人的这一内在资源,也许问责制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推行反过来还会有利于焕发人类的德性。
功利原则认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寻求的,就是善(利)超过恶(害)的可能最大余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注重思想、行为的绩效、效果或结果,不计较行为的动机,人的行为道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而定;二是在行为前权衡、比较,计算利弊得失,不合算的事,吃亏的事不干;三是立足于个人推衍到他人或社会。根据这种观点,个人履行责任的理由主要不在于个人的德性,而在于某种外在的功利目标,这是功利主义在责任根据问题上的体现。在功利概念中,存在着公利与私利的矛盾。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立严格的问责制,对失责进行惩罚,可以促使行为人为逃避惩罚而尽力履责,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可以以各种利益诱导他们自觉履行其相应的职责。
1.4 问责制可诱导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的博弈行为,从而有利于制度的实施
博弈论作为一门研究相互影响着的局中人进行策略选择时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存在若干局中人(即博弈的参与者);每一局中人有一系列的策略(行动方案);博弈结果取决于局中人策略的组合,每个局中人对每一种结果有其偏好。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也是控制方与被控制方之间的博弈,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实际上给博弈的局中人提供了可评价预期结果的信息结构,在其中设计完备的责权利制度,辅之以严格的追究制可以诱导被控制者采取有利于内部控制效果的策略,达到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
2 责任界定是问责制的核心环节
2.1 内部控制制度中明晰地界定责任是首要问题
“责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以下基本语义:一是指份内的事,即应该做的事。二是指特定的人对特定的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负有积极的助长义务。三是指因没有做好份内的事或特定的人对特定的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没有履行积极的助长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2.2 责任界定依赖于一定的基础条件
这些基础条件包括:组织机构与岗位规范设置,完善责任衡量标准、手段、工具与制度,规范会计信息记录报告制度等。他们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单位如果缺乏相应的基础规范,实施严格的问责制、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就是一句空话。
任何单位任何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不仅要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还必须全责规范控制组织和适当的岗位设置。规范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应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有利于各项业务的履行。控制和效率是一对矛盾,过分及不恰当的控制就会损害效率,甚至影响单位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初衷,但规范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可以使这两者兼顾;
(2)保障单位对相关业务日常监督的实现,促使所设立的组织及其责任人重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每一个岗位的员工忠诚执行各项制度,履行相应的职责,保障相应的经济利益的实现;三是有利于分清每一个组织或岗位的责任,明确各自应负的责任;四是保证实施全面业务的考核,考核业务或职责的分配 、作业程序的执行及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3 严格问责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机制保障
3.1 异体问责是保证问责制客观、科学的前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置问责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规定由谁来问责?几何学原理,在所有的几何形状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依据这一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同样存在一条基本原理――三角制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解决由谁来问责这一问题时,这一原理值得重视,单位所有经济业务涉及到以下人员,他们是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支付人、检查人、监督人等,他们的权力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经办权,另一类是审核、审批或支付权,还有一类是检查、监督权,这三类人所分管的工作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并形成相互制衡关系,如同三角形的三个边。这也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岗位分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篇3
[Abstract] through years of field observation, 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monograph of the internal stress of concrete, the concrete temperature cracks, the field con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elaborated.
[Keywords] Concrete temperature stress crack control
中途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由于混凝土骨料级配的限制,胶凝材料的大量使用,产生大量的水化热,造成温度裂缝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及如何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谈一些认识。
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及特征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使得混凝土结构内外出现较大的温差,这些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无论长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都很小。所以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有效的控制裂缝极为重要。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二、温度的控制和防治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一)控制温度的措施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同时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
2.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4.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二)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1.合理地分缝分块;2.避免浇筑的混凝土过大起伏;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三)使用外加剂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如使用减水防裂剂:
1. 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已被国际上所确认。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5.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6.掺减水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会更加简捷、经济,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四)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问题 对策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组织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整合企业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和舞弊行为,帮助企业实现经营和管理目标。它涵盖了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强力组织实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将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施工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等目标的有力保证。施工企业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内部控制制度至今仍然存在着高度集权、运作僵化、忽视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等特点。阳煤集团各单位近年来随着法人治理结构的逐步健全,内控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大部分单位都建立起了内部控制的框架,但其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经营和管理目标,值得我们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认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部门甚至对内部控制还存在误解,没有真正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所以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或者建立的操作程序根本无实际的指导意义,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合理
合理的内控制度是保证企业经济业务和提高生产效率、保护资产的重要条件。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因此缺乏合理性。面对利益的诱惑导致企业对自身的管理较为疏忽,而自我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发展,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变化缺乏预见性,没有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导致企业管理滞后。
1.3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财务基础规范的不断健全,各项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有显著提高,集团公司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会计工作中信息失真问题依然存在。出现了单位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坐支现象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单位负责人擅自对外投资,致使投资盲目等问题。以审计人员的素质为例,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到基层审计,不能实事求是,导致高层管理者得不到真实的经济信息,对企业的再发展也形成阻碍。如何出现此类问题,归根结底,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此类问题最基本的原因之一。
1.4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不力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施工企业中很多的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多由主管经济的副总分管,或者由总会计师分管甚至归属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实行内部审计时,不能以相对独立的地位去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和处理问题。企业内部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体制不顺,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监督执行不力,权利缺乏制衡和监督,决策者只有权利而没有明确的责任。另外由于高层管理者对审计部门功能的忽略,对其汇报的情况不重视,对其提出的建议不支持,以致内部审计监督功能失去作用。
二、相应的对策
针对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加强人员素质教育
内部会计制度所采取相关措施毕竟由人来执行的,有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却无相应素质和品行的人去执行,导致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所以首先是加强对员工素质的控制。加强企业员工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好的发挥凝聚力、生产力、形象力的作用;实行会计委派制,切实把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会计监督的范围;建设良好的团队精神。如此一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的贯彻执行。
2.2组织机构控制
在建立组织机构时,将具有控制功能的措施引入内部控制机制,使其具有防护。具体包括:
(1)不相容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即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和审核监督。在各岗位和环节协调一致,保证经营管理活动连续有效的进行的前提下,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完成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的,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来完成。
(2)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员工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任何人都不能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授权管理要求明确各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情况发生;要建立检查制度,以保证授权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企业的授权控制至少应做到:企业员工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授权;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一经授权的经营业务必须予以执行;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请示汇报。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内控
一是单独设立机构和会计人员,明确会计人员的职权范围。二是会计人员职权要明确划分,明确各自应履行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三是会计内部人员岗位的划分要明晰。
2.3加强财产清查控制
施工企业行业的特殊性,导致财产比较分散,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能保证分散财产的安全、完整及使用的有效性。财产清查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的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从而加大对资金集中管理力度,确保货币资金安全可控,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对于工程物资的清查,物资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材料进行实地盘点,防止材料管理中出现损失。对于库存现金则要做到日清月结,定期盘点。可实行内部银行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对经济业务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同时制定岗位责任制,各单位任用的财会人员必须经公司领导、财务部门共同考核批准聘用。要求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
2.4业务处理程序及经营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公司全部的重要活动。一切经济业务都须经过会计部门,并明确各部门发生或经办有关业务与会计部门的关系,以防止管理过程中漏洞的发生,同时也使会计资料反映真实、准确、及时,减少会计记录遗漏等错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可着重从采购业务控制、销售业务控制、货币资金控制、固定资产业务控制入手。
2.5加强项目的控制
工程项目为施工企业带来了客观的效益,它是施工企业效益主要来源,因此施工项目控制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施工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对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实施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项目成本控制,以合理的控制手段结合这些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6强化对内部控制的考核
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的问题,可能产生的结果,对于考核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应有的奖励与惩罚。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一项好的内控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控制制度不仅要强力执行,还要能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没有留下控制死角。也即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纳入了内部控制范围。其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即内控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其三,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受到特别的重视。也即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其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可得到有效发挥。
2.7加强管理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篇5
关键词:换热器 蒸汽控制 凝液控制 优化 应用
在工程中,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其它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器,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制药、食品、机械、冶金、动力等工程领域。换热器种类繁多,其中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最常见的间壁式换热器,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承压能力好、可靠程度高、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化工生产中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
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随着对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对装置区内重要的能量交换设备管壳式换热器控制方式的改造与优化,使蒸汽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使装置温度控制更加平稳,对本装置和新型煤化工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当前管壳式换热器控制存在的问题
大唐多伦煤化工装置引进德国鲁奇公司的专利技术: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工艺、百万吨级甲醇合成工艺和甲醇制丙烯MTP工艺包,由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基础设计和详细工程设计,各生产装置大型精馏类塔器、罐等设备众多。
本装置大多数塔器等静设备通过蒸汽换热器来实现对温度的调控,对于达产稳产,温度控制的稳定是精馏系统的关键。原始设计中,各蒸汽换热器均采用了蒸汽侧温控,即在蒸汽入口处设置调节阀组,通过调节进口蒸汽流量,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温度达到调整目的。
以上控制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当公用工程蒸汽管网产生压力、温度波动时,由再沸器提供热源的塔釜温度会随之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精馏塔的压力控制,导致精馏塔原有的物料平衡和汽液平衡破坏,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这种波动会导致精馏塔产出物料规格偏离设定值。同时,公用工程蒸汽管网的压力波动也会出现蒸汽窜入疏水器的现象,这不仅会导致疏水器疏水效果变差,使凝液难以进入凝液管网,而且汽液两相流的出现会对再沸器和疏水器之间的管路造成强烈的冲击,导致管路寿命缩短。以上问题的发生使整个精馏系统效率降低、产能受限,经济损失严重。
在蒸汽流量控制方面,由于管径大、蒸汽流速快、阀门冲刷大,直接调节蒸汽流量不容易快速、准确地达到调节目的,而且阀门容易损坏内漏, 从而导致操作中蒸汽消耗量较大。
二、管壳式换热器温度控制方式
1.蒸汽控制温度方案
1.1蒸汽控制温度方案简介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利用控制换热器蒸汽流量来稳定被加热介质的出口温度。在这种控制方案中,如果公用管网蒸汽压力比较稳定,可采用图1所示的简单控制方案。当阀前公用管网蒸汽压力有波动时,会影响进入加热器的蒸汽流量,此时可通过调节阀对流量进行控制;或者采用串级控制系统,以出口温度为主参数,以蒸汽流量为副参数。一般来说,采用温度与流量的串级控制,它对于阀门特性不够完善的情况,能有所克服。
图1 蒸汽控制温度方案
1.2 蒸汽控制温度方案优缺点
蒸汽控制温度方案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控制迅速,缺点是需用较大口径的蒸汽阀门、传热量变化比较剧烈,当疏水设施工作不正常时,会造成冷凝液排放不畅,不能均匀传热。
2.凝液控制温度方案
2.1凝液控制温度方案简介
在生产过程中,也经常利用控制换热器凝液流量来稳定被加热介质的出口温度。在这种控制方案中,如果换热器传热系数和传热平均温差基本保持不变,可采用图2所示的简单控制方案。该方案将调节阀装在凝液管线上,通过改变调节阀的开度来控制冷凝液的排出量。如果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表明传热量过大,此时通过控制器将凝液管线上的调节阀关小,蒸汽凝液就会积聚起来,蒸汽冷凝的有效换热面积减少,从而减少传热量,工艺介质出口温度就会恢复到设定值;反之亦然。
图2 凝液控制温度方案
2.2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缺点
凝液控制温度方案的优点是调节阀在凝液管线上,蒸汽压力有保证,不会形成上一种方案中的负压,缺点是变化迟缓,需要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富裕量。由于传热过程变化缓慢,因此可以防止局部过热,对过热后会引起化学变化的介质比较适用。另外,蒸汽冷凝后变成凝液,比蒸汽体积减小,控制系统中的调节阀尺寸也较小。
3.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化
图3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化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单一采用蒸汽控制温度方案存在温度控制波动大、传热量变化剧烈的问题,单一采用凝液控制温度方案存在控制通道长、变化迟缓的问题。故对上述两种控制方案进行优化,通过采用串级控制方案,用温度与蒸汽流量组成串级控制,如图3所示。这样控制的优势在于初始加热时,使用凝液调节阀控制蒸汽以较大流量进入换热器使加热介质温度较快升高,当温度接近目标值时,通过串级控制温度不但克服了副回路的干扰,也能克服主回路的干扰,因此能大大改善对象特性,提高控制系统品质指标。
三、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化应用
精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使之分离的单元操作,工程上借助于精馏塔设备实现气液相间的质量传递。精馏塔再沸器将塔底物料部分汽化后送回精馏塔,使塔内汽液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汽化后的塔底物料蒸汽不断上升的速度,是保证精馏塔分离产品稳定产出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塔底物料提供热源的再沸器温度控制成为精馏塔稳定运行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再沸器温度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塔压、气液两相平衡的控制质量。然而本装置的大型精馏塔,通过再沸器蒸汽流量控制塔底物料温度,存在温度波动较大,难以准确维持塔压稳定的操作难题,迫切需要提高塔的分离效果,降低精馏能耗。
按照优化后的凝液控制温度方案对多伦煤化工MTP装置、净化装置等8个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温度控制平稳、节能效果明显。以MTP装置脱丁烷塔塔底再沸器A/B和净化装置热再生塔再沸器为例,通过控制凝液排出量来控制蒸汽流量,从而控制塔底蒸汽换热器温度,进而对塔器温度进行控制,控温效果更佳平稳,蒸汽用量减小,温控控制稳定。操作参数见表1。
四、凝液控制温度方案优化节能分析
1.节约能耗计算
以表1所示脱丁烷塔和热再生塔再沸器为例,计算两塔再沸器改造前后能耗量,从而进一步核算管壳换热器温控系统方案的节能效果。
例一:
MTP装置脱丁烷塔共两套再沸器温控系统进行了改造,其使用蒸汽等级为3.5MPa,此等级蒸汽折标煤系数为125.8kg/t。如表1所述,两台再沸器温控系统改造后节省蒸汽量为43-33=10t/h,节约能耗量为125.6kg/t×10t/h=1256kg/h=1.256t/h,即此塔温控系统共节约能耗每小时1.256t标准煤。按照MTP装置每年运行时间8000小时,则每年节约能耗1.256t/h×8000h=10048t标煤量。
例二:
净化低温甲醇洗装置热再生塔一套温控系统进行改造,其使用蒸汽等级为0.9MPa,此等级蒸汽折标煤系数为108.6kg/t。如表1所述,热再生塔再沸器温控系统改造后节省蒸汽量为44-35=9t/h,节约能耗量为108.6kg/t×9t/h=977.46kg/h=0.977t/h,即此塔温控系统节约能耗每小时0.977t标准煤。按照净化低温甲醇洗装置每年运行时间8000小时,则每年节约能耗0.977t/h×8000h=7816t标准煤。
2.节能分析
以表1所示两台塔器再沸器温控系统改造后的系统进行能量消耗计算,多伦煤化工在2012-2013两年内对全厂8个温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年均节能量约为7万吨标煤量。以后会继续对存在问题的换热器进行改造,节能降耗的优化改造仍有发掘空间。
表1 换热器温度控制方式改造前后蒸汽、温度变化
五、结论
篇6
【关键词】室外端子箱;加热器;温湿控制;继电器驱动
引言
变电站室外端子箱无通风设备且处于风吹、雨淋、暴晒等恶劣环境中,若此时环境湿度较大,温度较低就会出现凝露现象。凝露会使端子箱的端子排腐蚀,甚至出现短路,对变电站设备的可靠运行有极大的危害。为了防止凝露对端子箱的危害,变电站普遍采用的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在端子箱底部放置吸潮剂,二是在放置吸潮剂的基础上安装加热器。加热器的控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小空气开关直接控制加热器。二类是在一类的基础上装设温湿控制器。但是这两类系统经实际检验效果都不理想。在现在运维一体化的模式下,运维站的工作量很大,投退加热器需要按次序逐个端子箱投退,增加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一类系统的缺陷是当湿度较低时,加热器持续工作会使端子箱温度过高。温度过高时会使端子箱里的电气设备老化速度加快,甚至出现绝缘损坏的情况。二类系统虽然有温湿控制器,但现场控制效果不理想,经常温湿控制器不起作用,又成了一类系统。现场的温湿控制器经常需要更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上诉情况,需要对变电站室外端子箱加热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升级和改造后的加热系统具有投退方便、控制精准、温湿显示等实际效用。
1、系统原理
该系统主要实现温湿度智能控制,并且能监控到各个端子箱的温湿度。该系统主要有微控制器、温湿传感器、系统电源、驱动电路、温湿显示器、多路开关以及多路开关控制的加热器组成。系统电源将给微处理器以及其它智能芯片提供所需的电源。温湿传感器将温度和湿度信号传送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将根据设定好的温湿度值进行判断,如果湿度高于设定值将给出一个驱动信号,该信号经过驱动电路放大,通过多路开关使加热器电源接通,从而使加热器加热以达到驱除潮湿的目的。如果加热器加热时间较长,温度高于设定值而湿度此时也高于设定值,此时系统将给出一个脉宽调制信号,使温度维持在设定值,直至湿度低于设定值,加热器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停止加热。该系统设置有显示器,从而可以使运维人员在巡视设备的过程中监视各个端子箱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有目的性查看端子箱,达到巡视高效的效果。
2、温湿度传感器
2.1湿度传感器原理
湿度传感器是将湿度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湿度信号的输出符合其相应的标准(电压0~5V,电流4~20mA)。湿度传感器原理是湿敏元件是简单的湿度传感器,湿敏元件主要有电阻式和电容式两大类。湿敏电阻的特点是在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湿敏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湿敏膜上时,元件的电阻值和电阻率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即可制成湿敏电阻。湿敏电容一般用高分子薄膜电容制成,当环境湿度变化时,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其电容也发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与湿度成正比。
2.2温度传感器原理
温度传感器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温度信号的输出同样符合其相应的标准。金属在环境温度变化后会产生一个相应的延伸,因此传感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对这种反应进行信号转换。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是热电偶,热电偶有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线组成,在末端焊接在一起,当热电偶一端受热时,热电偶电路中就有电势差,根据电势差就可以计算温度。只要测出不加热点的温度,可以准确知道接热点的温度。
2.3温湿度传感器的选型
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主要考虑所安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室外端子箱的温度和湿度相对较低,测量的精确度要求也较低,再加上成本的因素,综合比较选择性价比好的SHT系列。
3、微控制器简介和选型
微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其将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分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单芯片微型计算机。微控制器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成本越来越低,而性能越来越强大,这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遍及各个领域。微控制器种类繁多,价格不一。选取适合本系统的微控制器主要考虑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兼容性好、编程简单易上手。综合考虑可选取51系列单片机。
4、驱动电路设计
驱动电路采用8550PNP型三极管来驱动继电器,使用8550的好处是其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为1W,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为1.5A,三极管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为25。放大倍数为30-600。采用本驱动电路设计简单,工作性能稳定,也是最常用的继电器驱动电路。
5、系统电源和温湿度显示器
5.1系统电源
系统电源是给整个微控制系统提供所需电压的装置。电源先将220V交流电压经过整流变换成直流电压,然后经电源芯片的控制输出微控制系统各个芯片所需的直流电压。本系统用到的电压是5V和12V。系统电源发展到现在已经成熟,并且种类繁多。我们选择性价比好,适合我们自己系统的电源为原则,本系统选用TOP系列就能满足要求。
5.2温湿度显示器
显示器主要显示室外端子箱的相对湿度和温度,选用八段数码管显示。数码管显示器的设计和编程比较简单,成本低廉且维护更换更容易。
6、结语
本地区变电站室外端子箱普遍采用简单的空开控制加热器,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端子箱内部出现凝露的情况下人工来投入。春季温度回升人工手动断掉空开,加热器退出运行。本系统在原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微控制系统,利用原有的加热器进行改造,这样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三集五大改革后,运维站管辖的子站较多,值班员工作负荷很大,本系统更加适用现运维管理模式。本系统还可以加入通信模块,接入变电站后台机,通过变电站通信系统传输到集控中心。室外端子箱放防凝露要多种措施并用,加强室外端子箱(开关或刀闸机构箱)的密封,及时更换吸潮剂等措施,这样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对于单片机来说,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湿度的控制会对单片机的正常工作提供充足的保障。该文就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主要电路和系统设计做出了详细论述,希望为我国此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单片机 温湿度控制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TH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22-02
温湿度控制器是以先进的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进口高性能温湿度传感器,可同时对温度、湿度信号进行测量控制,并实现液晶数字显示,还可通过按键对温、湿度分别进行上、下限设置和显示,从而使仪表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动启动风扇或加热器,对被测环境的实际温、湿度自动调节的设备。在大多数生产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现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工业生产和制造设备都采用了全新的自动化技术,想要在生产过程中使这些自动化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温湿度的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可见,良好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1 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意义
温度和湿度无疑是最不容易控制的,可是现在很多的工厂都有严格规定的温湿度指标,在这种背景下,优质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和储存过程中,温湿度的控制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为了保障更多的优质产品的生产,必须要加强对于温湿度的监控,但是传统的人工监控方法又过于费时和费力,对于时机的把握也不是那么到位,经常容易出现失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温湿度检测控制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所以,从数字化的单片机技术入手,向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2 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主要电路
2.1 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显示电路
目前,温湿度控制器显示设备一般是LCD1602,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型液晶模块。这种工业字符型液晶,能够同时显示16×02即32个字符(16列2行)。一般是用3.3 V或者5 V特的工作电压,并且对比度是可以调整的。其中包括了很多复位电路,可以提供很多控制指令,例如:清屏、字符闪烁、光标闪烁、显示移位等多种功能。
2.2 继电器控制电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当输入量达到规定的数值以后,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具有很强大的控制性。温湿度控制电路一般由4个继电器组合而成,当温度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指定的继电器就会产生吸合作用来降低温度。同理,4个继电器分别对应高温,低温,高湿度,低湿度等4种现象。
2.3 声光报警器
声光报警器,又被称为声光警号,可以同时发出声、光两种警示信号。一般设计采用的是LED红绿灯,当检测到的数据超过规定数值,就会亮起红灯,并且发出警示声来提醒人们。工作电压可定制,一般采用220 V电压。声光报警器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加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应对,有效地降低了由于温湿度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 检测电路
在设计过程中,一般采用温湿度传感器DHT11作为主要的检测电路,DHT11是一款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传感器。 精度湿度±5%RH,温度±2℃,量程湿度20%~90%RH, 温度0 ℃~50 ℃,并且采用了专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及数字模块采集技术,是一款复合型传感器,不需要额外的部件,超低能耗和超远的数据传导系统使其具有优良的可靠性和卓越的长期稳定性。
3 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一般分为两大部分。
首先,介绍次程序和主程序,次程序主要包括定时器ER的中断、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温湿度规定数值的规定和检测等等,属于一个类似于辅助的程序。主程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主程序也被称为主函数,在给主函数充电后,主函数可以启动温湿度检测电路,通过检测来收集数据,通过单片机来对这些数据进接收和处理,之后再向LCD1602液晶显示器传输并且显示出来加以判断。如果温湿度不符合要求,对应的继电器就会通过吸合反应来达成降低温度、降低湿度或者升温等目的,反之如果温湿度没有超过规定的数值,那么再进行下一步检测。通过对子函数进行采集,可以实现定时采样和及时有效的处理,采用LCD1602来调控函数主要是对温湿度当中的LCD显示加以控制。
其次,此系统中断与子程序调用的设计过程中,要对程序进行初始化处理,然后将脉冲方式的中断信号输向外部中断源,将中断源进行中断,再进行相关地址的更改,促进信号转换硬件的顺利使用。经过一系列的信号转换,将最终的数字信号储存在缓冲区域内。
4 结语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在经济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次设计所采用的单片机是现代工业设计中最常用的集成芯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廉价、环境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为了让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这样不但可以加快产品的生产速度,同样也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相关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根据企业需要来设计合适的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泽群,江世明.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26-27.
[2] 晁阳,张争刚,熊刚.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1-53.
篇8
关键词: 传感器; 环境参数; 三模冗余; 智能判读
中图分类号: TN71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3?0080?04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composite sensor based on 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
LEI Zhi?dong1,2, ZHANG Xiao?lin1
(1.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2. Tianjin Bureau of Naval Equipment Ministry, Tianjin 300061, China)
Abstract: A design method of intelligent composite sensor based on 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 is proposed, which can measur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absolute press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asuring accuracy and extend the product life, the environment parameters are all obtained from three sensitive elements. An intelligent interpretation method is also presented to eliminate error or incorrect data, to realize triple module redundancy, so that even one sensitive component is broken, the sensor can still work normally and the fault state can be reported. Consequently, the reli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sensor is greatly improved. Through testing, the designed sensor can work in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of -40~85 ℃, and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accuracy is better than 0.5 ℃, the relative humidity accuracy is better than 3%, and the absolute pressure accuracy is better than 0.1 kPa. The compound sensor has been manufactured, which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Keywords: sens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triple model redundancy; intelligent interpretation
0 引 言
现代武器系统装备对环境参数的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监测通常使用传感器完成,传统的传感器通常只对单一参数进行测量,文献[1?5]提出了提高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方法,文献[6]提出了一种温湿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法。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目前传感器正向着数字化,高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一个传感器能同时对多种环境参数进行测量,文献[7?8]提出了一种智能复合传感器设计方法,能同时对流量、压力和温度进行测量。文献[9]提出智能传感器应当具有自确认功能,能在传感器发生故障时不向外输出错误数据。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三模冗余的智能复合传感器,它能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压力进行测量,并且每种环境参数均从三个敏感元件获得,通过内部处理器的智能判读,减小采集误差,即使单个敏感元件出现故障,复合传感器依然能正常工作且能将故障状态上报,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按照本文方法设计的复合传感器现已完成样机试制,并已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1 整体硬件设计
1.1 方案设计
复合传感器主要由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主控制器和供电模块等部分组成。其硬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中压力传感器组和温湿度传感器组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信号进行采集,然后通过数字接口将采集后的信号输出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将数字化的压力、温度和湿度进行接收传入到客户端。
图1 复合传感器硬件原理框图
供电模块用于产生复合传感器所需要的3.3 V和1.8 V的电压,供电模块为宽压输入模块,可承受20~30 V的输入电压而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主控制器用于对所有的数字器件进行控制,包括控制压力传感器组和温湿度传感器组进行采集,以及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通过客户端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接收复合传感器传输来的环境参数,进行显示与存储。
1.2 主要器件选型
本产品中最主要的器件为压力敏感元件、温湿度敏感元件以及主控制器。考虑到体积与功耗,本产品选用数字化的温度、湿度与压力敏感器件,而且为了延长产品寿命,提高采集的环境参数的准确度,该产品内集成3个温湿度传感器和3个压力传感器,能够同时对环境的温度、压力和湿度进行采集。
为便于进行数字处理,本产品中的控制器选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CPLD一方面完成对数字器件的控制,另一方面完成对多个传感器采集的结果进行优选和处理的功能。
压力传感器采用美国MEAS公司的MS5803?02BA贴片型数字压力传感器。MS5803?02BA是一款具有SPI和I2C总线接口的高分辨率高度精度低功耗传感器,其压力测量范围是1~200 kPa,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 ℃,内部PROM中存有校准系数,能够对测到的温度和压力进行补偿。
温度湿度传感器采用SENSIRION公司的贴片型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5。SHT15包括一个电容性聚合体测湿敏感元件和一个用能隙材料制成的测温元件,具有体积小、响应迅速、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SHT15具有I2C总线接口,其温度测量范围是-40~123.8 ℃,相对湿度测量范围为0~100% RH。
考虑到内部逻辑资源数量以及器件工作环境要求,本产品中的CPLD选用Altera公司EPM2210F256I5N,该款CPLD能在-40~125 ℃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具有2 210个可编程逻辑单元用于数字处理。
1.3 结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传感器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传感器包括主控腔体和传感器腔体两个组成部分。传感器腔体中安装敏感元件,与外界环境接触,采集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与绝对压力。主控腔体中安装主处理器,用于对敏感元件进行控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优选与补偿,并完成跟外部接口的控制。
图2 传感器整体结构设计
考虑到气密性与防水性要求,传感器腔体与主控腔体相互隔离,敏感元件与主处理器通过软线电缆连接,并使用固封胶将连接通道密封。
2 数字逻辑设计
2.1 数字逻辑整体设计
在本产品中,主控制器选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来实现。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对CPLD需要完成的逻辑功能进行描述,CPLD便能实现相应的数字逻辑功能。
CPLD内部逻辑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CPLD内部逻辑框图
图3中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与温湿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分别用于跟压力传感器组和温湿度传感器组进行接口,以I2C接口的形式顺序地对传感器进行控制,并将采集的数据以并行的方式传递给后级模块。
核心控制模块用于跟协议解析与生成模块进行接口,将串口接收的控制指令解析生成传感器控制信号传给压力和温湿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同时,核心控制模块接收压力和温湿度传感器组传回的采集数据,并发送给后级模块。
时钟模块用于产生其他模块需要的时钟,时钟共3个频率,内部数据处理的主时钟5 MHz,I2C接口(包括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存储器接口)的80 kHz和串口模块的9 600 Hz。
串口发送与接收模块用于和用户端进行接口,接收客户端发出的控制指令与将采集的环境参数发送回电脑客户端,串口的通信格式为9 600,N,8,1。
2.2 核心控制模块的设计
核心控制模块是整个数字逻辑的调度模块,用于控制整个采集流程,核心控制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逻辑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核心控制模块与其他模块逻辑关系
核心控制模块中有一个秒定时器,每秒给压力采集模块和温湿度采集模块发送采集指令,给协议解析与生成模块发送发送指令。在这些指令的控制下,压力采集模块每秒会完成1次采集,将采集的数据输出后会向核心控制模块报告采集已经完成的状态。温湿度采集模块1次采集的时间为2~4 s左右,因此,温湿度采集模块不会每次响应控制模块的采集指令,只有在上一次采集完成后才会响应新的采集指令,同样地,温湿度采集模块在每次采集完成后也会向控制模块报告状态。协议解析与生成模块收到控制模块发出的指令后会生成数据帧并通过串口向外发出。
压力采集模块与温湿度采集模块的状态输出用于核心控制模块对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并控制协议解析与生成模块在数据帧中生成相应的状态字。
2.3 三模冗余与智能判读设计
在核心控制模块的调度下,每一秒协议解析与生成模块都需要根据前端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以及温湿度传感器控制模块采集到的数据生成向外发送的数据帧。同时,该模块需要对前端输入的三组压力数据,三组温度数据以及三组湿度数据进行优选。优选的原则为去除三组数据中偏离平均值较大的数值,然后对剩下的两个数据求平均,并将其作为优选值输出。
以其中一种环境参数的三组数据为例,其优选的逻辑电路图如图5所示。
图5 数据优选逻辑电路图
图5中三组输入量分别记为[A,B]和[C]经过求和后分别与3倍的[A,B]和[C]做减法,等效得到平均值与每个输入值的差值,然后经过比较器(图中的两个MAX)得到偏离平均值最大的输入量,依此作为选择器的输入,如果输入量[A]偏离最大,则输出[(B+C)2,]依次类推。
3 试验结果
按照本文方案,设计生产了样品,并进行了压力、温度和湿度的精度试验,压力的测试范围是80~150 kPa,温度的测试范围是-40~85 ℃,相对湿度的测试范围是20%~90%,试验结果见表1,表2。
表1 压力精度试验测试数据 kPa
[测试压力\&优选压力\&压力1\&压力2\&压力3\&参考压力\&80\&80.000\&79.936\&80.000\&80.000\&79.92\&90\&90.048\&90.048\&90.048\&90.112\&89.99\&100\&100.928\&100.928\&100.928\&100.928\&100.85\&110\&110.336\&110.272\&110.336\&110.336\&110.24\&120\&120.320\&120.256\&120.320\&120.320\&120.24\&130\&129.536\&129.472\&129.536\&129.536\&129.49\&140\&140.288\&140.288\&140.352\&140.288\&140.30\&150\&150.912\&150.848\&150.912\&150.912\&150.90\&]
表1和表2中列出了从敏感元件中采集的原始环境参数以及经过优选后的环境参数。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本产品的环境压力采集精度优于0.1 kPa,环境温度采集精度优于0.5 ℃,环境相对湿度采集精度优于3%。此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优选后的环境参数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对3个环境参数进行智能判断的功能,能在单个敏感元件出现故障或误差较大时,保证优选后的环境参数依然准确,从而延长了产品的寿命,提高了产品的采集精度。
4 结 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三模冗余的温度湿度压力智能复合传感器,该传感器采集的每一种环境参数均从三个敏感器件获得,并通过传感器中的处理器对数据进行智能判读,去除误差较大或者错误的数值,提高了采集精度,而且即使有一个敏感元件出现故障,复合传感器依然能输出正确的环境参数,达到三模冗余的效果,从而延长了传感器的寿命,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
[1] 卞金洪,王吉林,周锋.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中温度补偿技术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16(6):55?57.
[2] 崔静雅,吕惠民,程赛.基于BP网络的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研究与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1,24(10):1426?1430.
[3] 刘鹏,杨学友,杨凌辉.基于MAXl452硅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系统的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4):61?64.
[4] 张建军,李颀,丁明东.基于MSP430单片机的高精度压力变送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1):32?35.
[5] 孙艳梅,刘树东.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的一种新方法[J].光通信研究,2011(1):62?64.
[6] 刘军,杨强,杨清.核测量实验中简易温湿度采集器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3(9):1131?1133.
[7] 唐胜武,王冰,段成丽,等.基于冗余CAN总线设计的智能化复合传感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31(7):108?113.
篇9
【关键词】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常见问题;控制策略
调度自动化技术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电力线系统的自动化运行进行实时的监视和与控制,同时能够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需的信息进行自动地采集和处理,同时将电力系统的真实运行状态显示调度控制中心,操作和管理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实现对电力系统全局化、最优化、经济化的运行。
一、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控制策略
(1)遥控拒动及其控制策略。第一,遥控序号算法或者定义区间不一致。首先,遥控序号算法不一致。此种问题主要发生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阶段,由于主站和厂站的遥控序号存在着算法方面的差异,常常会导致错号。例如,假设我们在定义现场的遥控信号的首个序号为“0”,但是主站可以将遥控信号的首个序号定位为“1”,进而出现错号问题。其次,遥控序号的定义区间不一致。例如,某场站的应用程序定义某点至另一点位开关设备遥控序号,剩余为档位遥控序号,此时如果出现遥控序号定义区间不一致的情况则便会出现遥控拒动问题。其控制策略是:针对遥控序号算法或者定义区间不一致导致的遥控拒动问题,则需要进行必要的更改,确保两者的高度一致。第二,遥控通道问题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外界因素影响遥控通道导致遥控拒动。通常为了保证上行通道的传输畅通,而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但是遥控通常一般情况没有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往往导致在需要遥控操作时出现拒动问题。影响遥控通道的因素较多,通常是某些恶劣的天气。其次,传统通道采用介质存在差异导致遥控拒动。变电站虽然采用了双通道,但是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所采的介质存在差异,例如,一个传统通道采用光纤作为通道介质,而另一个传输通道则采用了载波进行传输,虽然不会对上行通道产生影响,但是会影响下行通道,导致遥控拒动。其控制策略是:针对第一种问题,要求工作人员对载波机发送水平和接收电平进行定期的调试和检测,确保载波机拥有正常的工作状态;针对第二种问题,使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所采的介质保持一致,或者直接采用单通道。第三,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导致的遥控拒动。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是遥控命令的直接发出者,因此,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遥控指令的发送状态。一般情况是,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忙,如果第一次遥控拒动,通常多操作一次便会解决。(2)误遥信及其控制策略。第一,遥信误发及其控制策略。重启站端远动装置时导致的遥信误发。因为保护和测控远动装置与站内装置的数量较多,重启站端远动装置时,通常调度端的通信恢复速度快于现场的测控设置或者保护装置,这种通信恢复的滞后性容易导致测控设置或者保护装置恢复正常工作状态之前无法向调度端发送信号,导致现场本身处于“合”位的遥信就会在主站端产生由“合”到“分”与由“分”到“合”的报警事项,该类误发遥信不带SOE。其控制对策是:要求部分厂家对远动装置程序进行了修改,当远动装置重启时往调度端发送的报文存1min之内只发同步字,待收到各测控装置的实时数据后,往调度端发送的报文恢复正常。第二,遥信漏发。测控、保护装置或智能设备故障。在实际运行中,很多变电站智能小电流选线装置运行都不稳定,系统发生小电流接地时,不能正确发送线路接地信号。测控、保护装置故障情况也时有发生,开关、刀闸辅助接点接触不良,防抖时间设置过长。其控制对策是:利用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一些功能来弥补分站端遥信采集的不足。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慢遥信功能,可在主站设置慢遥信的时间,即在定义的时间范围里该对象状态发生的变化被认为是抖动。开关跳闸时发送“控制回路断线”信号也可以通过该功能来屏蔽,而真正的“控制回路断线”报警信号又能正确反应。对RTU装置接保护信号对应的防抖时间全部修改为20ms~30ms,保证保护信号不再出现漏发。
二、结语
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是顺应时展潮流、应用众多先进科学技术的实用性技术种类,尤其是对于大型的现代化电力系统而言,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是显得尤为必要。该系统通过高效的工作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电力系统故障以及大面积停电等事故的发生。有效解决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能够为为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杜首霞.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模式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06(3):114~116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1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是促使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基础。公司治理的主体是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治理主体通过治理机制和既定的绩效目标促使经营者有效地履行经营责任,对经营者给予激励约束,促使经营者努力经营、做出科学决策。经营者通过建立组织结构来对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管理控制,以解决经营效率问题,实现绩效目标。但由于过去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彻底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面向市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而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经常是换汤不换药。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公司治理效率的低下和内部控制的极大缺失。
1.2 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相关的财务人员是财务内部控制执行的关键,然而我国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素质良萎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财务主管人员、一般会计人员、相关业务执行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因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基本业务素质而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财务与会计部门不分设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财务与会计的分工已越来越明显,财务主要是负责与资金收支有关的业务,而会计则是从事于企业经济信息的管理。一般而言,会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填制凭证,登记账薄,编制报表,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统一使用指定的核算软件,按有关规定进行软件的操作管理和保护;财务部门则主要负责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等资金收支相关业务。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许多企业只设有会计部门,而没有财务管理部门。首先,企业经营者自身就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会计与财务就是一回事,相应也就缺少了针对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其次,从研究中可以发现,某些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理论的文献中也没有将财务与会计的概念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一概而论,这样的理论观点非但对财务内部控制实践起不到指导作用,反而容易使执行者产生误解。当前经济信息瞬息万变,财务管理日益复杂,由会计部门来承担财务部门的工作,既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会导致财务控制乏力,同时也会滋生出其他一些问题,如会计主管人员基于财务收支需要和业绩的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等等。
1.3 财务内控系统缺乏科学性,控制执行不力
虽然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关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但从总体来看,仍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是,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组织不健全,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健全,控制制度的发展让位于眼下短期业务的发展,以致既定的财务内部控制很难发挥较大的效用;二是,偏重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往往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后才设法予以弥补或予以惩处,企业付出的代价太大;三是,重钱财等有形资源的控制,轻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制度重在执行。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全,侵吞国有资产的情况实有发生;资金管理失控,私设“小金库”、 坐支现金等现象屡禁不止。
1.4 监督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弱化
企业要想协调、高效地运转,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监督体系,而与资金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更需要有效的监督,相应地,监督也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十分不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因为存在着利益关系而制约了其权威性,从而使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的工作独立性比较弱,一定程度上防碍了其客观、公正、真实、深入地开展工作,或者即使做出了审计处理决定也会因为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从企业的层面来讲,管理者首先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定位,完善组织结构。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要求,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公司结构体系,以彻底改善目前的人浮于事、行政臃肿、管理层次过多等现象,改变目前存在的将公司治理文件作为应付监管、应付投资者的思想。根据本公司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将内部控制的思想融入《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中,以强有力的公司治理为后盾,并通过两者的衔接与互动式结合使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
2.2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分设财务与会计部门
合理界定财务与会计的职能,将其分设为两个部门。本着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相分离的原则,明确划分财务与会计两者的职责与权限,改变以往由会计人员兼管财务的设置,使其各司其职。只有在财务与会计部门分设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相应的内部控制要求,即财务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会计内部控制保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与资产的安全完整。由此可见,分设财务与会计部门,既可以增强其独立性又能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有力执行。此外,为了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必须改变传统工业时代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将其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民主化的组织形式,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的层次,明晰权责划分,减少层次摩擦,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明确高效的信息沟通方式与传递渠道。
2.3 强化执行检查,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首先必须明确几项原则:一是,不能因为一味追求眼前收益而使财务内部控制让位于短期发展;二是,不能停滞于事后控制;三是,要重视对“人”的控制。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应当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其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效,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等等。由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和改进相关控制制度,使财务内部控制成为一种事前控制。第二,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主体“人”的控制,重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与理解,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与摩擦,以利于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群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三,尽快建立市场化、动态的、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对于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
2.4 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强化内部审计
内部监督具有日常监督性与全过程控制性的特点,强调对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和过程控制。健全内部监督体系,首先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和奖惩等内容的内部监督办法,使企业的内部监督规范化、制度化;第二,狠抓落实,对于重大的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要的经济业务事项的提案、决策、预算、决算和执行,必须建立明确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以确保企业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正常运营,做到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人监督,有据可查,从而形成一个指挥、操作、监督、反馈的良性循环;第三,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人数,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职责在于通过强化对企业的制衡和监督来维护出资者的合法权益,定期召开由独立董事参加而无管理董事参加的董事会,对公司经营决策、财务运作、信息披露等事项进行独立评价。
【参考文献】
[1]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