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控制器范文

时间:2023-03-31 18:0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线控制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线控制器

篇1

[关键词]无线校园局域网 无线控制器 FAT AP FIT AP

[中图分类号]TN92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2-0090-02

1 引言

随着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各校园网络从网络结构、规模和带宽来看,校园有线网络已经基本形成。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获取资源和信息主要途径。无线网络技术具有无缝三维覆盖、可移动通信等优点,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据统计,到2009年,国内外有1000余所学校已经建成了无线校园网络[1]。

前期已经建成的无线校园局域网由于先期资金投入不多,大多采用基于智能型的接入点--FAT AP传统分布式结构,该结构比较适合开放式或对用户行为控制不是很敏感的WLAN 网络环境。但是随无线校园局域网用户数量和各种无线网络应用增多,无线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传统的无线校园局域网面临诸多问题:面对众多的无线接入点AP时缺乏集中的配置管理手段,缺乏智能的RF管理,难以进行RF设置和无法统一部署全局的安全和接入策略等。

为此本文提出了的基于以无线控制器(AC)的集中式管理架构的无线校园局域网。这种架构通过集中式管理来简化AP,仅需要在校园网络中心加入一台无线控制器,将原有的FAT AP转化为FIT AP就能解决传统的无线校园网络面临的诸多问题。

2 传统的无线校园网设计

2.1 网络现状

本文所讨论的无线校园局域网是以笔者所在学院为对象。目前学院在校学生9000余人,教职工160余人。学院一期网络是以千兆以太网多层交换技术和国内主流产品为主导的校园网系统,有线网络覆盖实训楼、学生宿舍和办公楼,基本上达到了100M到楼层,10M到桌面的有线网络体系。随学院图书馆建成和某些课程教学过程要求联网的需要,在项目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学院两年前对一期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校园网络新增了图书馆和教学楼部分教室内的无线局域网部署。

新建的无线局域网采用Fat AP的分布式组网架构,在一期的有线局域网基础上,配以Fat AP、无线适配器、RADIUS服务器等设备组成。分布在各处的AP通过网络双绞线与教学楼或图书馆有线局域网的楼层交换机相联。AP独立地为接入的无线用户提供射频信号收发、通信、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策略实施等工作,AP之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在无线网络覆盖区的配备无线网卡的PC、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临近AP制定的安全策略连接到无线网络,访问网络资源。

目前校园网的拓朴图如图2-1所示。

2.2 存在的问题

选择Fat AP的分布式组网架构建设校园无线网络,是由于该方案技术成熟、且初期资金投入不多。现在经过2年左右时间的运行,随无线用户和各种无线应用增多、无线网络规模逐渐扩大,校园无线网络在实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逐渐显现:

2.2.1 面对逐渐增多的无线接入点时,缺乏集中的配置管理手段

初期在图书馆部署了8个室内AP,教学楼部署了4个。网络中心管理员在进行网络维护过程中,逐个登录AP了解AP设备的运行状况,修改AP的服务与安全策略,维护各AP的IP地址和设备的映射关系。但是随新增图书馆会议室无线覆盖区域、需要无线网络覆盖教室数量增加,需要逐渐增加AP,AP数量上的增加使得管理员的维护和升级的工作相当繁琐和不便,急需集中的配置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2.2.2 缺乏智能的RF管理,难以进行 RF设置

在无线网络实际运行过程,如果出现工作在同一个信道的两个AP同时传输数据的情况,导致数据传输的冲突,影响无线网络的性能。而且由于缺乏当智能的RF管理,单点AP发生故障的时候,其它附近AP不能自动的提高周围?AP?的发射功率,减少或消除无线覆盖盲区,增加了无线网络不稳定性。

2.2.3 各AP”冷热”不均,无法实现负载均衡

有的时候多个用户连到同一台AP上,而某些AP空闲,使得用户集中的AP成为了无线网络性能瓶颈。无法根据无线用户数量或者无线流量将负荷较重AP上的部分用户转移到其他AP上去,使得各个?AP?上的负载均衡。

通过经过2年左右的实际运行情况,基于传统的Fat AP架构组建的无线局域网,其网络性能和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校园无线网络规模逐渐扩大的实际现状。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无线控制器和FIT AP的无线校园局域网解决方案。

3 基于无线控制器的无线校园局域网设计方案

3.1 组网架构简述

本文提出的无线控制器+Fit AP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不会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仅需要在网络中心加入一台无线控制器,再配以Fit AP、无线适配器等设备而成。

3.1.1 无线控制器

目前,如Cisco、H3C和锐捷等各大网络设备提供商都已经推出各种型号的无线控制器[2]。它可以完成无线网络的各种配置和管理工作,将以前在FAT AP完成的功能集中到无线控制器,简化了AP配置。

AC完成的功能包括AP的配置、管理和监控,以及无线网的接入认证、转发和统计、QoS、安全控制等功能,实现了对无线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3.1.2 Fit AP

Fit AP的出现时相对于Fat AP而言的,Fit AP不需配置即可使用。Fit AP启动时自动从AC下载配置信息,Fit AP只负责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并自动从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相对于FAT AP而言,Fit AP的出现极大的简化了AP配置。

3.2 无线校园局域网设计方案

3.2.1 需求分析

目前,随图书馆二期工程中会议室已经基本竣工,学院召开大型会议时需要用到网络。考虑到运用传统的有线接入方式需要在每个会议座位部署网络接入点,网络布线工程较大,而图书馆在校园网一期改造完成后已经有了无线网络的特点,二期工程中会议室仅仅需要加入AP就能实现网络接入的要求。

校园网一期改造完成后,教学楼有部分教室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运用了新技术,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接入网络,直接导致了需要无线网络覆盖教室数量增加,需要逐渐增加AP。

针对以上需求和网络现状,如果还是采用在以前无线网络中直接添加Fat AP的方式进行网络扩展的话,就会使得本文在2.2中提出的由于Fat AP逐渐增加后导致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本文提出了无线控制器+Fit AP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3.2.2 设计方案

本方案在原有的网络结构基础上,在学院网络中心加入一台无线控制器,它直接连接到网络中心交换机上,对于以前无线网络中存在的FAT AP通过软件升级一次性转化成FIT AP,图书馆会议室和教室新增的AP直接配以FIT AP。

新设计方案的校园网的拓朴图如图2所示。

3.3 新方案的优势

采用无线控制器+Fit AP架构的无线网网络与传统采用FAT AP架构组网相比,仅需在学院网络中心加入一台无线控制器,就可以将传统模式的FAT?AP(仅需一次FAT?AP到FIT AP软件转换升级)或新增的?FIT AP,集中控管起来,形成一个集中配置、监控和管理的无线控制域。

新方案提出的组网架构,具备了自动的射频控制/调整,灵活的认证机制、行为控制和设备管理。校园网网管员可以通过无线控制器内部的监控界面和日志报告,实施统一的认证管理和行为控制策略,清晰的了解异常流量,未识别的攻击,以及告警的原因和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极大的减少人工配置和管理工作量。

可以看出本方案可以解决校园无线在本文2.2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还能够实施统一的认证管理和行为控制策略,对于逐渐增多的无线网络中用户和无线应用需求提供安全保障。

4 结语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深入和无线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有线网的扩展和补充,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建设自己的校园无线局域网。本文提出的基于无线控制器+FAT AP的无线校园局域网建设方案由于具有集中的管理和统一的安全控制策略和多种定制功能等优势,将成为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方案首选。但是该方案建网成本高,而且无线局域网内流量必须通过无线控制器集中转发,所以该方案更加适合在中型规模的校园无线局域网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立山.基于校园网的无线网络扩建方案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684-3686.

[2] 陈盈,郭文平.校园WLAN方案的AP相关问题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8(10):64-65.

[3] 李浩林,沈世锦,张正凤.AP技术发展与组网应用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8(5):26-27.

[4] 红斌.无线局域网设计与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alS(2):34-36.

[作者简介]

孟清(1980-01),男,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无线网络安全;

篇2

关键词:燃烧器 全自动 远程 无线控制 安全

1 所属技术领域:

工业自动化控制当中有高可靠要求, 复杂环境下的燃烧器无线控制系统

2 已有技术

(1) PLC实现的全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 因系统为多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接口,要求小型机以上PLC组合才能实现其功能,但成本高现场布线困难。

(2)高档一体式风机控制器,其风机结构和控制模式对供气要求非常严格,并不适合中国实际市场应用。且价格超高。无法远程控制。

3 设计的目的。

针对目前国内燃烧器的特点,除实现PLC的全部功能外,针对其缺点,增加如下特点:

(1)用新型低成本高性能工业型处理器取代PLC进行控制,使控制更灵活,总成本更低,性能更强。

(2)系统核心控制部分支持北方野外环境要求,以实现控制部分现场化。

(3)用户交互无线化,可靠性要核心控制部分保证。省去复杂现场布线成本与难度。

(4)用户界面支持主流通用操作屏,实现与PC一样同步科技发展进行灵活产品升级,从而得到最优性价比。

(5)独立研发新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电流环电路,定量满足加热炉实际控制精度、低温漂、高抗干扰的要求(参考附图说明)。

4 核心设计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针对以上特点,本系统核心设计如下

(1)采用高性能工业型组合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并使用双CPU互检冗余处理。其微处理器为最新型16位处理器+DSP双核架构,极方便实现现场复杂信号处理。

(2)主控制电路专门针对北方市场,所有输入输出信号全部实现光电隔离,主控电路通过-40度实际环境连续运转。支持现场复杂电器设备抗干扰及抗10KV ESD环境要求。

(3)采用可自由使用的工业仪表专用频段进行无线通信,用于现场数据上传与用户指令下达。所有的安全与可靠性控制均由主控电路实现。

(4)用户端采用大尺寸TFT触摸屏提升用户使用性,同时系统使用当前流行的智能操作系统Windows CE平台进行用户界面开发,使程序开发与触摸屏类型不相关。

(5)所有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走线均在现场完成。其接线也最短,最短的走线使引入干扰降到最低。同时省掉的屏闭电缆线的成本也非常可观。其接线只需引入220V供电即可。系统综合成本与国内同档次PLC系统相比节省超过3/4。

(6)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改进优化的增量型PID算法,使温度控制响应速度与精确性得到很大提升。

5 设计结果:

系统最终性能:

列项 内容

型号 燃烧器控制制系统

平台性能 dsPIC30F5015,16位单片机,64K flash, 2K RAM, 1K EEPROM, 64Pin TQFP封装,集成10位AD, 集成DSP, 集成电机控制输出

通信方式 无线控制系统

主接口 RS232串行接口,6电流环输入输出,高隔离数字量输入输出,四路开关输入.

内部供电 12V DC 1A max

系统内部供电 Main power: 5V DC 200mA, sub-power 12V DC 1A

外部供电 24V DC 2A

用户界面 7”TFT,支持触摸输入

工作温度 -40~60℃

选项输入 4路DIP开关输入

接口 7路继电器输出, 8路光耦隔离输入

一路UART输出, 3路4-20mA电流环输入, 3路障-24mA电流环输出

一路温度检测输入 ,一路扩展输出

USB NC

电流环输入性能 4路4-20mA 电流环输入, -30度-+30度内 温漂

电流环输出性能 4路4-20mA 电流环输出, -30度-+30度内 温漂

开关量输入 8路2500V光耦隔离输入,

开关量输出 8路2500V继电器隔离输出, 继电器输出为 5A 24VDC, 2A 220V AC

尺寸 TBD

重量 TBD

实际环境测试:

(1)低温测试:主控系统在实验温箱内-40℃连续运转48小时无异常。

(2)无线通信测试:实测通信,其中穿墙2道、电柜阻档(非屏蔽)2层,现场加热炉阻挡一道。连续运转24小时无数据错误现象。

(3)干扰测试:200米现场通信,在主控系统周边连续用15KV火花放电启停各1秒,同步启停5KW电机一台、手持电钻一台。连续测试4小时无故障,无通信中断现象。

6 系统应用实例

本产品已成功设计并应用于大庆市采油厂中转站锅炉房。

现场实际情况如下:

加热炉距值班室约70米,值班室邻室内有11台功率大于30KW的动力电机运转。用户端安装于尽量靠近电机端。加热炉附近有连续运转的抽田机一台。加热炉左边安装有PLC控制系统的加热炉一台。

安装并调试完毕后连续运行1个月,实际观测数据如下:

冷机启动时设定温度80℃,炉内水温40℃。经一周调试与产品修正后,连续运转一个月实际结果良好,无任何异常出现。

通过阶段性应用,其性能完全满设计需求所有项并得到用户一致好评。具备较强的推广价值。

7 核心电路附图及附图的简单说明。

本系统分主控系统部分与用户端两部分,两部分的通信使用仪表专用频段进行通信。其中主控系统安装于现场为整套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现场信号的检测与输出单元的控制。所有控制与安全部分全部由主控系统实现。用户端只用于现场数据的显示及用户使用指令的下达。

核心电路说明:

双单片机冗余安全控制回路:

简要说明:

从单片机只进行状态检测和禁止点火或气阀开启,即从单片机只能关不能开,用于冗余的安全保证。

从单片机检测火焰工作状态和供气出口气压,当检测到火为熄灭状态且出口有气压超过5秒时强制切断安全阀,直到气压降到0后释放达到防止主单片机工作失效导致灾难发生。

电流环输入输出回路说明:

4-20mA电流环输入输出回路针对现场实际需要(低温性能好,成本低)为完全自主设计, 采用完全隔离设计方案, 输入与输出通过光耦完全隔开(也不共地), 隔离电压为2500V。电路精度高、温度系数好、成本低、而且性能非常稳定。

输出回路说明:

输出电压信号来自D/A处理芯片,电压约为0.5 -2.4V, 通过IC7缓冲后通过精密运放IC31和三级管Q18放大后进入IC20,IC20为精密线性光耦,通过IC20隔离输出给IC2和Q11进行驱动输出。

输入回路类似输出回路过程,只是转换为电流输入电压输出

8 结语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偏离,并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预测和控制,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风险降至最低,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的实现得到保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很难准确预见和改变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可能为企业创造新的机遇,也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应对措施不力,容易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这种类型是用自有资本来购置固定资产,流动负债来购置流动资产,即企业用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来筹集固定资产,用流动负债筹集大部分流动资产,小部分流动资产则由长期负债筹集。第二种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下降,减少的这部分自由资本已经亏损,企业经营出现了财务危机。第三种是资不抵债类型,不仅自有资本已经全部被亏掉,负债部分也亏损了一些。资不抵债过于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企业财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企业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遍布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利润分配中的比例、负债与权益比例、存货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再是简单的管好用好资金就可以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我国企业进行财务决策时,通常凭借以往经验或根据自己主观臆断来进行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引发财务风险。由于企业进行财务决策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市场分析、经营分析等信息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这些信息只是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这就决定了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缺乏合理的财务管理流程、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以及正确的财务管理决策,使财务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就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其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另外,在财务管理中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经常会得出差异较大的结论,由于决策人员在多种方法和方案中进行多次筛选,这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企业财务活动有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两种可能的结果,这表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完全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指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不确定性,企业随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可分散性、可转移性。财务风险的这一特征使风险组合、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多种财务工具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进行运用,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虽然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防范和控制风险来分散转移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采取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四)可决策性。企业经营是持续进行的,财务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技术,基于历史平台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估计,在事前对损失进行预测,从而做出投资经营决策,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三、如何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一)分析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为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应认真分析研究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逐渐掌握其变化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根据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预测,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只有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财务预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有获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潜力指标等。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反映了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后者表示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代表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减少流动资金再投资的机会。发展潜力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企业的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销售净现率等。这些指标虽然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举债才是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企业应使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大于债务资本成本率,充分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并在各项目之间合理配置债务资本,才会降低财务风险。

(二)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筹资活动是企业发展壮大必须经过的过程,针对筹资风险,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在借入资金时,企业应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等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筹资顺

序。在安排资金时,短期筹资的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中期、长期债务资金可以用来购建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或用于长期投资,权益投资投资于变现期很长的大型固定资产。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不仅可以提高各种资金利用率,还可以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

应收账款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流入企业的资金不仅没有得到增加,企业还要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反而加速了现金的流出,因此应收帐款是形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因素。对此,企业应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并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另外,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终环节,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防止收益分配上的风险的形成。

(三)强化财管人员风险意识,采用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理顺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具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强化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调动其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为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应采用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在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认真分析评价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保障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从而避免了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浅议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会通讯,2008年第2期.

[2]解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4月.

[3]肖凤梅.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

[4]丁霞.基于财务结构的财务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07,(01).

篇4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辅之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和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为保证企业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必要。

财务风险是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对策处理损失风险,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给他人,或将损失留给组织或家庭内部。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价值损失,它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影响全球的COSO报告,还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都强调了对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性。现实中,我国企业集团对风险的识别、管理,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都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注重企业集团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风险均衡原则要求集团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集团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企业集团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集团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以集团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集团的母子公司分级管理和控制。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集团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1.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对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集团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集团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集团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法,即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会计资料,确定集团在何种情况的潜在损失和原因,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程度。

2.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集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传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集团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通过将企业流程再造及供应链统筹管理纳入企业财务资源规划系统,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和管理,实施对象包括集团本部、集团下属企业、以及集团下属企业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即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集团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2.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

3.做好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要特别注重查找原因,以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形成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145-02

财务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其发生、发展和危害都集中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损失。在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社会中,企业所面对和承受的各种风险,都必然会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影响。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影响是不可能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所处内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使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加剧烈,企业所面临的选择与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风险与机遇并存情况下,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健全风险机制,加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正确认识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性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它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全面性和共存性等特征。即:风险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环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财务风险虽然事先可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事先也不能准确地确定风险的大小,且风险与收益是共存的。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必然产物,客观的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1.外部原因

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汇率的调整,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都有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风险。

2.内部原因

(1)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经营活动,就存在风险。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只是埋头算账、报账,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有效的利用财务报告,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难以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企业领导也片面地认为,只要控制好现金流,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他们的理财观念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2)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筹资只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前提,财务管理更重要的是合理运用资金即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得以继续或进一步扩张规模,以获得更多利润。但很多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充满经验主义和主观臆断,决策者往往置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化建议于不顾,因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3)财务管理系统滞后,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变化

财务管理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甚至没有一个很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就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缺乏适应和应变能力,必然使企业陷入危机。

(4)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企业过度负债经营,导致企业的资金结构失衡,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负债率越高,就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实现不了目标利润,到期债务将无法偿还,企业就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5)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差

一方面,存货所占比重大,周转速度慢,占用大量资金,变现能力差。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无限度大量赊销,使企业应收账款总额大幅度增加,在很多的赊销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不严格,造成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坏账,形成财务风险。

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研究风险管理的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财务控制措施。“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以达到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一)培养和强化风险意识,贯彻全员风险管理理论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了解风险与企业收益关系,把握时机,发挥风险对企业的有利作用。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提高职业敏感度,专业管理人员还要在平时的工作细节里把财务风险意识渗透进去,培养全员风险意识。

(二)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增强盈利水平

企业生存发展适度负债是必要的,但要保证其长期稳步发展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提高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变现能力,加强存货管理,降低存货成本,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完善跟踪催收制度,注重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

(三)建立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

第一,目标设定。“企业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通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施风险监控,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风险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第二,风险识别。收集有关损失原因、危险因素及损失等方面信息,准确识别与控制目标有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第三,风险分析及应对。企业应当在充分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固有风险进行分析。同时,重点分析剩余风险,采用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风险采取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及风险分担等策略,使风险降到最低。

(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以需定筹,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进而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使企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努力建立和保持最优资本结构。

(五)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臆断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决策方案切记主观臆断。如在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低的投资方案,从而避免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篇6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一、从微观企業收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經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應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業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經营收入扣除經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經营费用后的經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經常收益.其三是在經常收益基础上与营業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經营收益开始就已經亏损,说明企業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業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資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經营收益为盈利,而經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經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業的資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經营收益,經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資产损失等,間题不太严重的話,是可以正常經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經营状况。

二、資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資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資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資产由长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資产,自有資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資产,这是正常的資本结构型。二类是資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資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業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經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業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業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润,对于經营稳定的企業,由于其應收,應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經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應大于净利润。企業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環,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業提供预警信号,使經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業應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資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業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經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業經营最终目标,也是企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資产获利能力看:

总資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資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資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業运用資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業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業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資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資金丧失再投資机会,一般生产性企業最佳为2左右,資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資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資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業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經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業經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資产运营指标有應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業总产值

对企業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資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經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業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業财务状况。然而,企業为适應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應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業营業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業全部資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資金与总資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資产与有形长期資产比率,應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經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資产与有形长期資产比率计算如下

(資产-负债-待处理資产损失-未弥补亏损-潜亏)/(固定資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資)。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業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業对外筹資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資产净现率=(經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資产

销售净现率=經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業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資本从事經营的企業只有經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經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應将负债經营資产收益率与债务資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業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資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資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資金比,資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資产-待处理資产损失)

3.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業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應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應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經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資金进行负债經营是企業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經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業經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資,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業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資金为基础,如資本结构中债务資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環。同时企業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經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業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業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業應充分利用负债經营的好处。不同产業的负债經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業为

0.2左右,第二产業为0..5左右,第三产業为0.7左右。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經济条件下,筹資活动是一个企業生产經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資风险。企業筹集資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对于所有者投資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間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經营而借入資金,从而给企業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資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業筹資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資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資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經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業通过筹資活动取得資金后,进行投資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資生产项目,二是投資证券市场,三是投資商贸活动。然而,投資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資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業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業目前的資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資者所要求的超过資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資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資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資,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資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業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環节是資金回收。應收帐款是造成資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應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應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業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業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業运用有限的流动資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應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資信等级,评估企業的偿债能力。3确定合理的應收帐款比例。4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業一次财务循環的最后一个環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資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業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業在經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業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王光远:《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朱翠兰:《论股份公司财务管理目标》,《财經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3期。

刘惠利:《企業财务管理目标的新思考》,《财經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5期。

篇7

关键词: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保险企业主要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为此,保险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损失是较高的。为此,要从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保险公司的面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这将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偿付能力不足在进行相关保险企业业务时,由于某些保险企业规模较小,为此只能学习同行企业的。而一些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无法与大保险企业进行竞争,为此出现了许多对外投资亏损、保险基金本息难以收回等难题。这将会导致保险企业在进行理赔支付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而且,企业所实行的相关赔付标准和有关控制环节并不能被业务员规范利用,从而,使企业偿付能力将逐渐下降,更严重时则会出现亏损或倒闭的风险。

(二)有效监督体制缺乏近年来,我国保险企业总量不断上涨,为此,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保险企业只为了扩大相应的市场份额,从而,并没有做好内控合规管理工作,财务风险由于一些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持续增加,并且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三)财务核算确认计量风险1、准备金风险由保险企业提前收取的保险费仅仅是属于保险企业的或有资产,只有当保险期限已过后才算是保险企业的实际保险收入,一般保险期在一年至十年不等,甚至可以进行终身保险。很多企业还会存在保险金提取不足的现象,若发生巨额赔付时,公司就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并且会对保险企业的现金流和未来的偿付能力等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被保人解约现象也时有发生。2、公允价值评估计量风险某些保险企业为了提高偿付能力,利用监管在会计准则出现的漏洞多次评估投资房地产的价值,为此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标准已被滥用。保险公司实际资产被纸上财富所隐藏,为此房地产一旦进入下行通道,“泡沫经济”将不可避免地破灭,从而导致出现金融风险。

二、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控制偿付能力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的财务人员在进行筹资阶段的财务风险工作时,要树立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并且要掌握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一是有关财务人员要做好预算以及计划工作,二是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从而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将企业权益资金以及债务资本的比例等进行确认,而且企业应当具备充足的现金,从而确保企业的偿付能力。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经常会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资产匹配性、坏账等,这将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完善,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债务比例,通过相应的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反映出来,而且企业财务人员要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对企业进行偿付能力评估。为了加强保险企业的资金来往款项,以及确保保险企业现金流的稳定,为此,要建立一定现金流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而且保险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投资方法针对于不同的险种,从而确保保险企业相应的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二)保证数据真实性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应的行业监管体系,才可以保障保险企业财务数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为此,我国需要将保险行业财务数据不真实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标准进行详细规范,并且加大我国现有保险行业监管体系的管理力度,从而使监管机构部门对保险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而保险企业应当加强对保险精算师专业技能培训,还应对于精算师主观因素在进行准备金评估时的公开性,从而相应的提高保险企业在进行保险责任准备金计量中的公平性,并且防止因为某些人为操作,而造成企业利润损失。

(三)将资金利用率提高为了确保保险企业实现收益性、风险性等的互补,为此,保险企业要投资不同的产品,从而,可以相应的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而且,保险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负债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果想要提高保险企业的负债率,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原理。而且,还需要积极扩大企业资金用途,从而最大化利用企业资金。

三、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转移分散财务风险保险企业可将自身难以解决的财务状况的承保风险分包或转包给其他的保险企业,这属于转移分散财务风险。这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的偿付能力,而且在进行分包时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中介费。现阶段,一些企业为相应的降低自身金融风险,从而,选择与其他多个企业进行共同建立风险基金。

(二)险种组合和投资组合在进行分散风险时,可以利用多种险种组合和投资组合的方式。若在资金运转较好的情况下,保险企业可以将所收取的保险资金进行一定的存款与投资,从而在进行相应的投资时,要确保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而且在进行投资时,要选择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且投资风险低的项目,这样将避免企业现金流因为突发的大额赔付,而遭受一定的损失。为此,在进行投资前,保险企业工作人员对投资项目应当做好一定的科学分析,以避免在投资过程中企业资金的运转出现不理想状态。

(三)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工作可以将保险企业未来中的预计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直观表现出来,为此,针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保险企业在安排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时,对企业所面临或预测出的风险进行考核和审计时,要安排专业的财务预算人员进行此工作。并且,要对财务预算管理制定合理且科学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保险企业现金流量和负债的执行过程。

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财务风险;策略

风险投资是指一种私人权益资本,即险资本。该资本被用于投资到具有高风险、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兴行业中,以获取高额回报。同时,风险投资又是指一种具有特定对象的投资行为,它以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工艺流程的采用为投资对象,是创新型的投资行为。风险资本是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依存的行业。

一、当前我国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现状

(1)风险资本资金源不足,投资基金规模偏小,结构单一。我国现有的风险机构或以政府财政为主体或以银行为主体或以有关科技部门组织建立,还有少数的是部分由国外资金支持。在性质上,这些机构属于政府风险投资公司,而以企业、私人、保险基金为主体建立的私人或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还很少。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结构导致筹资能力弱、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效益及其发展。(2)宏观上配套政策不到位,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的支持,微观上风险投资运营机制不健全。目前风险投资缺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环境。多数风险投资公司,企业制度不科学,风险投资运营机制不规范、不健全,在确定投资对象时缺少系统慎重的挑选;确定投资对象后,又较少参与风险项目或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成为导致风险投资项目或企业效益不佳或失败的主要原因。(3)缺乏具有高度专业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风险投资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高水平的风险投资家和高素质的企业家。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对所投资的高新技术领域有足够多的了解,对未来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要精通管理,长于风险控制,善于财务管理,熟知高新技术产业各阶段投资融资需求。

二、我国风险投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经济效率、偿债能力等指标最具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后者反映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2)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企业对风险信号如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产品积压、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和接受风险等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照控制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市场经济中,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大量的企业负债经营实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负债经营失误的原因。(3)风险资本退出管理。风险投资的目的是在退出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不是要获得风险企业的红利,只有风险资本的及时退出,才能实现下一轮的投入。所以,要慎重选择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中风险投资的撤出渠道,是资本能否积极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决定性因素。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风险资本的撤出方式除了兼并收购来实现外,也可通过“二板”证券市场,通过产权交易,风险资本才能形成正常的滚动增值、循环发展。(4)风险资本投资管理。把握好风险资金的投入时机、投入数量,降低投资风险,是投资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保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产品不断开发与创新的基础上的,高新技术转化成生产成果,一般要经历开发、转化、生产三个阶段。每阶段都有阶段目标:上一阶段的目标完成后,再考虑下一段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风险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后,一直到企业高成长期以后,利用现有资金尽快使企业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为风险资金的回收作好铺垫。对于风险企业来说,要做好财务规划,有计划地使用资金,编制现金流量表。在各个阶段控制资金的使用量及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姜荣.从风险投资流程分析公司财务风险[J].现代会计.2008(2)

篇9

[关键词]企业合并 税务风险 风险控制

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被合并企业)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家现存或新设企业(合并企业),被合并企业股东换取合并企业的股权或非股权支付,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依法合并。因此如何识别企业合并业务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并加以防范和控制是企业在合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处理方法及其比较

2009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为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后的企业重组业务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提供了框架式指导,其后在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了《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对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问题作了详细规定。

1.合并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方式

有的合资中小企业还存在重业务工作而轻队伍思想建设,没有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到应有的地位,认为工作目的就是打击犯罪、管理社会等片面观念,在组织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投入的热情不够,教育内容和措施明显滞后于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行为,道德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常以管理者自居,重轻民主,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保护,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视职业道德规范为一纸空文。有的单位的职业道德教育只部署,不检查,只要求,不监督,流于形式,以会代训,以会议学习、领导讲话、文件传达文件的形式开道德教育,教育仅靠空对空、单纯的说教,导致队伍出现疲软、消极情绪,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思想很不稳定,队伍建设状况不能适应工作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2.两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首先看一个例子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区别。

目前对于税务风险的监督、考核,只单纯注重业绩指标的检查,缺乏对个人能力的评定,无法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另外,尚未建立起税务风险信息系统,不能对其档案和进出市场进行有效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管理文盲”等不正常现象。这不仅削弱了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市场约束,也影响了他们合理配置资源、高效组织生产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的发挥。由于我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中有近半数是通过“内部提拔任命”获得目前岗位的,使得被选拔对象的限制条件过多,选拔范围过窄、力度不大。尤其在合资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行政观念和“官本位”意识,一般按照行政级别从政府官员中任命企业领导,用选拔公务员的办法选择税务风险,导致人才市场信息不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形成,不能按照投资者与市场的需要来建设税务风险。

树立良好的规范执法思想,必须严格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法思想,执法过程中不徇私情,不贪赃枉法,执法理念要从 “人治”到“法治”转变,思想上要明确三点:一是确立法律至上意识。凡是合资中小企业的各项执法行为,都必须首先考虑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以“法律为准绳”、“对法律负责”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使每起产品的办理。每一次行政许可、管理活动,都能按法律要求经得起质证。

再假定乙企业有亏损200万元,同时合并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息为6%,则可由甲企业弥补的乙企业亏损限额为:5000×6%=300万元,这意味着在满足亏损弥补期限规定的情况下乙企业的亏损200万元可以全部由合并企业弥补。

综上,这两种税务处理方式对于合并双方企业及股东的所得税影响是完全不同的。两者相比较,在一般处理方式下,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合并后不得再行弥补,而且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均按公允价值确定,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需要确认合并转让的所得或损失。因此从纳税影响角度分析,选择特殊税务处理方式更为理想。

二、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税务风险因素分析

1. 被合并企业未履行应尽纳税义务

被合并企业通常处在经营不佳、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被其他企业合并,此时可能存在瞒税、漏税问题。而在特殊性税务处理方式下,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是由合并企业来承继的,这意味着被合并企业纳税义务履行状况可能会给合并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如果被合并企业存在规模较大的未尽应尽税额,则后续合并企业存在较大的纳税风险。同时被合并企业瞒税、漏税,也将虚增净资产,增加合并企业的收购成本,增加合并成功的风险。

2.合并后企业所得税特殊性处理条件发生变化

根据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规定,有两个重要的时间段要求。第一,聘请社会监督员。在各行各业聘请政风行风特约监督员,颁发聘任证书,明确职责权力,制作“特约监督员证”。由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所在单位如实反馈相关的信息。单位将监督员提供的信息如实备案,以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并与晋升职务挂钩,真正实现社会对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职业道德的约束力和制约力。 第二,向社会公开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身份,让社会积极参与对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监督,各级合资中小企业在辖区内设置该辖区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身份公开栏,并具体说明设置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身份公开栏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征得民众的广泛支持。 第三,.是要建立“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与员工联系箱”和服务评价器,广泛接受群众对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工作的监督。在基层部门和对外业务单位都安装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与员工联系箱和服务评价器,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与员工联系箱随时收取群众意见、建议、表扬、揭发、上述等书信材料;服务评价器可对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职业道德行为、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以此鞭策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完善职业行为和服务质量,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两者都可以作为合资中小企业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形式。

3.合并后企业税收优惠条件的改变

如果企业合并要具有合理商业目的,那么在准备合并前就需要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保持与税务机关的良好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确认风险。

在特殊性税务处理下,就一方面税务风险通过竞争取得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权,企业税务风险的战略开拓能力,决定着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方向,只有具有战略决策的素质和能力的经营管理者,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企业家。合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重大升级和转型,企业也面临着二次创业,亟须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长远观点、善于战略思维、具备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家。为此,要把锤炼战略型企业家作为企业税务风险培训的着力点,不断提高企业家的战略思想力、战略决策力和战略应变力,并把这种战略思想有效地贯穿到企业的成长战略、市场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文化战略等具体战略实施中。税收优惠条件的承续范围最终是和是否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相联系,因此企业在选择确定合并方、合并价款支付方式等时,需要关注对未来纳税事务的影响程度,减少不必要的纳税负担。

三、企业合并业务中税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建议

从以上税务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来看,风险主要来自于合并企业和被合并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自合并双方对于合并业务所得税规定的熟悉程度,因此关于企业合并中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应当是一个具有完整体系,其涉及到合并前的尽职调查、合并方式的评估选择、合并后遵守相关规定的程度以及与税务机关的良好沟通。

1.合并前尽职调查

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税务风险,最佳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被合并企业的相关信息。因此合并企业,应当事前对被合并企业税务合规性进行详细调查,主要包括两点:对于管理上相对比较随意的合资中小企业,BPR能将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分析,去除无效冗余的工作环节,增加必需的监督环节,调整企业组织机构,达到扁平化管理,这对合资中小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改进业务流程、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管理的变革也是企业实施ERP所带来的效益的一部分。业务流程重组必然会带来一部员工失去原来的岗位,一部分人失去一定的权利,也要一部分人承担更多的工作内容,这一点是最困难的,但却是合资中小企业必须下决心做到的。实际上,合资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一般不太复杂,流程的再造和组织机构的重组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有进行管理变革的决心,将管理变革不断深人下去,而不是只拘泥于形式。数据管理混乱会直接导致ERP系统建设的失败。合资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而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退休后收入偏低且养老、医疗保障受限,都极大地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凝聚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在客观上成为了制约税务风险培养的瓶颈。

虽然国家规定公务员考核内容第一位的是德,由于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工作对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业务要求较高,道德问题又具有内在性的特点,道德评价没有绩效工作那么易于量化,评价缺乏具体规范性。因此在实际考核应用中,对道德问题的考核评价不够重视,在任职和晋升考核中,更多重视个人能力和工作绩效的评价。

2.合并方式的评估和选择

由于我合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中有近半数是通过“内部提拔任命”获得目前岗位的,使得被选拔对象的限制条件过多,选拔范围过窄、力度不大。尤其在合资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行政观念和“官本位”意识,一般按照行政级别从政府官员中任命企业领导,用选拔公务员的办法选择税务风险,导致人才市场信息不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形成,不能按照投资者与市场的需要来建设税务风险。

树立良好的规范执法思想,必须严格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法思想,执法过程中不徇私情,不贪赃枉法,执法理念要从 “人治”到“法治”转变,思想上要明确三点:一是确立法律至上意识。凡是合资中小企业的各项执法行为,都必须首先考虑行为的合法性问题,以“法律为准绳”、“对法律负责”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使每起产品的办理。每一次行政许可、管理活动,都能按法律要求经得起质证。

3.确立合理有效的税务风险评估流程及反应机制。企业合并业务是一项重大业务,需要整合的资源多,涉及的范围广,有时需要跨越多个年度,因此需要企业在合并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相关的税务处理要求和规定,并根据业务的变化和程序的变动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税务资料,防止意外操作或疏忽遗漏必要的环节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或由此带来损失。从准备,合并意向形成,合并业务具体执行一直到合并后特定期限内,都需要关注相关的税务风险因素及其变化,并及时评估后果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4.加强税务人力资源培训及与税务部门的沟通。通晓税务的人力资源是控制税务风险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企业合并中,大多数税务风险是由于税务管理人员对合并业务中的税务处理方法和管理程序不了解,容易出现不合规的问题。这就要求合并企业必须具有一批通晓税务的管理人才。此外,在合并业务中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良好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业务处理中遇到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如何处理,可以将风险化解在事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2009年4月

[2]《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2010年7月

[3]高允斌,李云彬.企业并购的税务界定与税务处理[J].财务与会计,2012,(5)

[4]陈蕾.企业重组涉税评估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1,(31)

[5]殷爱贞,付斌.企业并购所得税政策分析与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1,(23)

[6]李刚.企业重组中的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11)

篇10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企业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在进行价值创造的同时控制风险,这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财务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中最集中的职能领域,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外界对这个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财务业绩也体现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效果。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经常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也劲儿可能产生最终的财务风险。可以讲,财务控制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线和方向,风险识别重要,而对风险控制和预防更重要,风险是蕴含在业务流程之中的,所以如何建立企业风险控制体系,运用内控的有力工具,无疑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的四大规律

企业风险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笔者对搜集到的企业风险案例进行了深入解剖和科学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产生和发展的五大规律,无疑是对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的产生和有效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规律一:风险产生符合“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本义是一个木桶成水量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无论风险点的出现还是风险的出现,都符合此原则。即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风险点或者风险一定实在最薄弱的环节中出现的。根据研究显示,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可以分为九个子系统。

在这九个子系统中,不同的企业薄弱环节表现不一样,绝大部分企业是资金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市场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团队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从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开始。

2.规律二:小细节产生大风险

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汪中求先生提到了多个因为小细节导致大失败的例子,这与规律基本一致。这个规律的得出,任何企业风险的发生,其风险爆发都有一个促成爆发的“临界点”,就是这样的细节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但需要提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决定成败,只有关键细节才能决定成败。比如,某建材厂生产企业破产了,一个关键的细节是因为一个预期中的信用证由于圣诞节的原因没有及时开过来,导致该企业资金链条的最终断裂。

所以,引起企业产生大风险的小细节,其发展演化也是有规律的。

3.规律三:小规模企业容易产生风险

从媒体上公布的信息来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4年。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成立之日起3-4年内就消失了。这个比例如果按50%计算,那么每年消亡的企业家数在20%左右。但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经营的稳定性就高得多,产生风险的机会也小得多。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风险分析及案例

1.资金断裂风险的提出

在我们见到的企业出现的所有风险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风险表现为资金断裂,资金断裂就像人患了“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如果不及时疏通极易出现“风险”,导致生命危险。这是企业在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防范的第一风险。

2.案例是证分析

南京盘龙金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资金断链,其原因就是该公司董事长的资金运作模式引起的。

民营企业一般的运作模式是以小博大。本案例中非常明显,企业自有资金太少,由于资金运作成本太高加上房地产运作的周期太长,很多运作环节企业不可控,因此,这类规模较小的中小房企非常容易资金断链。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1.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

当前,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不断扩大,企业对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内部控制雨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国际和国内企业管理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将自身的成长和风险管控相联系,从而在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讲奉献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从而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增长,最终的表现则是企业的三维现金流量平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