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19:2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会计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成本会计;市场经济;理论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104-1.5
成本会计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结构体系,从而实现他作为会计学的独立学科。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的整个理论体系的构成原则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合法性、受益性、目标性、可理解性、实际成本以及成本效益型的原则。成本会计对象可以细化为营运成本、期间费用、损益、现金流量等具体要素。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工作基础。其目的在于指导和完再成本会计的系统工作。
一、成本会计原则
合法性原则。它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同时,也不能人为地混淆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期间成本等的划分界限,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受益性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应按成本驱动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则进行选择,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思想。在具体选择分配方法时,按照受益性原则的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对各分配对象所分配的费用成正比例关系,受益多的多负担,受益少的少负担,从而体现分配费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目标性原则。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期胡发生的成本支出能够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即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及时地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决策需要。
可理解性原则。既然成本会计的现实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个质量特征。所谓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过分琐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领。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来说,应当在保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会计信息通俗易懂,便与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石得伟的信息资源。
实际成本原则。企业或其他组织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可能采用定额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但为了正确地计算当期的盈利水平,需要在核算期期末时,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但从成本计算的历史发展和经济状日益复杂性来讲,实际成本计算只是成本计算的基础.核心和主体,而不是全部。
成本效益性原则。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即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其效益大于成本时才是可行的,成本会计信息也是如此。从管理者的角度,提供的成本信息越丰富,越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需要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之间有密切的协作。当然,在现有的计量理论与技术条件下,要准确计算披露的成本与效益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人们在设计成本会计制度.确定成本信息披露详略程度、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时,仍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成本会计目标属于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构成其理论基石;成本会计假设规定了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和制约条件;成本会计对象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体现了成本会计目标的具体要求;成本会计原则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实务处理的具体规范,是保证成本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手段。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是以费用为对象,对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分类、计量和分配,为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提供客观依据的一门分支会计。从本质上石,同一般会计对象一样,成本会计对象仍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所不同的只是限于资金耗费方面的资金运动,并且具有既侧重于单位整体的资金运动,更侧重于单位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资金运动的特点。就性质上来说,成本会计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提供决策制评和业绩评价所需信息。为此,“费用”这一成本会计对象可以细化为营运成本、期间费用、损益、现金流量等具体要素。
三、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
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工作的制约因素或前提条件,是对客观情祝合乎逻辑的推断,主要有成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成本计算分期、多重计量、公正分配等假设成本会计主体。按照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独立的经济主体是成本开支的真正主体,其成本是指为最终实现目标而耗费或放弃的各种物质资料、劳务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或者说是为争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应排除一切与其经济活动无关的强加或强行摊派的成本,包括所有者及经营者的一切个人开支;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机构的不合理摊派;其他单位的成本耗费等。
持续经营。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各项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的耗费以实际成本计价,各项费用成本体现己耗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从而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成本计算分期。持续经营确定了目前及将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相一致,会计分期的运用,使得成本会计在成本费用的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了鲜明的特色,正确划分各个时期的成本费用界限。这样,才能有利于费用、收入、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多重计量。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中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耗费,而且包括人力资源体力和脑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费。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是难以做到的或其准确性不能保证。所以,成本会计的计量可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既采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又采用实物指标,甚至用文字来说明职工对所做出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
公正分配。费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正,主要是指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上,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所分配费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当然,公正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既是主观假设,也是成本会计陈报信息的一项基本前提。
四、成本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再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确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成本会计作为一种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成本信息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目标因会计主体、历史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在这具体表现形式的背后,存在着相同的特性。据此,我们可将成本会计目标区分为二个层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终极目标。
篇2
一、《成本会计学》课程主要特点
(一)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量大成本会计是在财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账户,并进行账户分配计算,同时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对企业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成本核算复杂。因此,若是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原理掌握不牢,成本计算的过程就会混乱,会混淆成本数据之间关系和计算的逻辑关系。同时,成本会计又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每种成本核算方法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成本会计表格多成本会计课程中,需要将各种费用进行分配,同时需要编制相应的费用分配表,如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表。每个表格需要采用不同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因此,编制表格的工作比较繁琐。
(三)成本会计综合性较强成本会计需要和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在预测、决策、分析、考核和决策方面进行日常管理,因此成本会计范围更加开阔,逐步向经营型成本会计发展,成本会计综合性需要不断完善。
(四)成本会计实践性强成本会计学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计算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内容时,还会考虑期间成本的核算,需要对账户进行结转。该课程讲授需要大量实践操作,同时需向学生讲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二、《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不全面《成本会计学》课程内容注重对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讲授,缺少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详细介绍,包括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工序、生产投料方式的选择和产品转移方式等内容。因此学生不能够深刻体会成本核算的主要工序和流程,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讲授成本核算的主要过程和环节,学生理解具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方法不适用《成本会计学》课程是通过课堂讲授完成,因此教师讲授过程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不能够主动学习成本计算的实质性问题,无法完成高等院校培养优秀学生的目标。
(三)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编制相关成本计算单方法落后,使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更系统、完善地掌握成本计算单的编制,同时不能完全理解各个计算单中数据的对应关系,教学效果不理想。
正是由于《成本会计学》在内容和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点,因此在《成本会计学》教授过程中应提倡情景教学方法。
三、情景教学法及其意义
(一)情景教学法的涵义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情景教学法不同于案例教学法。它是从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从概念上来讲,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景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情景教学法应用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与学处于一种割裂状态。情景教学模拟社会现场,目的是使学生参与,教与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使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并且使课程教学生动、具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景教学背景环境下,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情景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在有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情景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放在问题中,创设问题情景,使问题处在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够为学生创设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景,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升华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情景教学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独立、创造性思维情景教学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调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而情景教学法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情景教学类似模拟实习,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缺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此情此景”中去感知、理解、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情景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性思维。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情景教学”,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适宜的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三)使教学更生动并具针对性由于现场模拟是针对学生即将面临的工作情况,通过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现场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重点与难点的理解、掌握及运用能力。适宜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衔接,促进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并将其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五、情景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统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依靠板书,导致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存在“填鸭式”的缺陷。而情景
教学法可以避免上述缺陷,通过创设场景,学生自觉融入到扮演的角色中去,可以根据角色需要查阅相关资料,验证自己观点与结论。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将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既定目标的完成。
(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情景教学将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将案例与所学的成本会计学知识有效结合。通过内容的设计、方案的选择、人员的分工与安排、活动组织等,经历企业成本核算的全部过程,对相关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进行一次直接的运用。所以,通过J隋景模拟演练,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生产活动有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取得多方面的收获。
(三)扮演角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提高情景模拟演练的效果,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便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该项活动。学生要想在演练活动中表现得更出色,就必须进行精心组织,对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合理安排,对演练所要求的各种角色进行合理分工,以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并将学生所要扮演的角色与实践操作活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演练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情景教学法应用的具体对策
(一)真实展现情景创设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真实场景,从生产经营中选取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突出情景的针对性,主要可以考虑针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设计,考虑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分配和归集过程、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和归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以及涉及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具体核算,分配设计核算的主要流程和具体操作环节,有针对性地教导学生成本核算的具体过程,加深学生对成本核算的具体认识并熟练掌握知识点。
(二)实物演示情景以实物为中心,设置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装配式生产”、“连续式生产”、“生产成本明细账”等。强调情景的现实性,把来源于企业实际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过程引入课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表演体会情景情景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情景、扮演角色,加深了内心体验并且锻炼了独立意识和创造性。注重情景的思考性,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根据情境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思考空间。
(四)观看体会情景感受情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感观对人类认知的深刻作用,通过录像展示企业具体的生产情况,产品的生产流程、人员的组织、成本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以及具体核算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五)实地观察情景人类的知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尤其是成本会计这样的应用学科更离不开实践,而以往的本科教学由于对教学认识上的局限,都仅限于书本知识、课堂教学,即使有实地的观察,也只能是在大学即将毕业的实习阶段;而成本会计课程往往安排在大学教育的中期,两者的时间间隔较长,容易造成教学与实践脱节,而且,事后的观察也不利于学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理解,融入在成本会计课程过程中的实地观察,有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建立资料库资料收集在情景教学中十分重要。在资料收集上,采取多渠道,多角度的资料收集方式,使资料覆盖面更广。资料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科研论文、社会媒体、以往的教学实践等多方面。覆盖成本的经济实质、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商品流通企业和农业企业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全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贴近企业成本核算实务,与教材联系密切,生动形象地演示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方面。
(七)建立多层次教学模块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上,建立多层次、系统性的教学模块。从横向上,分为图片模块、视频模块、实物演示模块、表演体会模块和实地观察模块等。从功能上,按教学任务分为成本的经济实质、对象、任务及职能模块、成本核算程序模块、费用归集分配模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分配模块、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模块、其他模块等。将图片模块、视频模块、实物演示模块、表演体会模块和实地观察模块按其功能分别归入各功能模块。如,费用归集分配模块,包括费用归集和分配程序图、企业费用归集和分配实务视频以及实务演示。从纵向上,分为课前准备模块、课中演示模块和课后反馈模块。课前准备模块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各项教学的准备,并向学生布置任务,如在讲授成本核算程序时,要用到表演体会模块,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分配角色,并指导学生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能。课后反馈模块主要用于及时收集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对隋景教学中的各个模块进行修改。多层次的教学模块可以方便教师的使用,并有利于各模块的及时修改。
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成本会计学教学具有深远意义和巨大潜力,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具体实施步骤与过程。通过引入情景教学法,成本会计学的众多知识将会更便于学生把握和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究,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篇3
关键词:股权资本成本会计;传统财务会计;比较
自1973年美国会计学家罗伯特。N.安东尼教授在《哈佛企业评论》发表了题为"权益资本成本会计"的论文之后,股权资本成本会计问题一度成为西方会计学界的一个争论热点。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尤其是企业股份制步伐的加快,不少国内学者大胆借鉴股权资本成本会计思想,纷纷着书立说,从会计外部环境变化客观要求发展传统会计的高度予以倡导。从国内学者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看,无不是对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大加肯定。笔者认为: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的某些思想从立足于企业资金成本与结构内部管理的角度看确有积极意义,而实际上在管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有关内容中早就将股权资本成本纳人其中。然而,对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倡导者们试图将其引人财务会计体系的做法是与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或背道而弛,是没有出路的。本文将在对股权资本成本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财务会计理论角度对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依据进行剖析和反思,旨在对两者的差异、优劣能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评价。
一、两者在会计处理方法和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上的主要差异比较
(一)处理方法上的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
1.是否对股权资本计息?传统会计只核算债务资本利息,对股权资本并不计息,对企业宣告发放的股利也不视为利息费用,而作为利润分配处理;而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则要求对股权资本像债务资本一样计提利息,并作为企业利息费用处理,而企业实际支付的股利被视为利息债务的清偿。由于股权资本不存在实际利率,故在计提利息前应先考虑风险等多种因素后人为地确定股权资本利率后计提。由于人为确定的股权资本利率并不是企业实际支付股利的依据,所以,应计利息并不等于实付股利(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倡导者认为,从长期看两者应该是相等的)。
2.是否对资本利息予以全面资本化?传统会计下的资本利息(仅包括债务利息)除明确使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外,其余债务利息均作期间费用处理;而股权资本成本会计把资本利息(包括债务利息和股本利息两部分)视为间接成本性费用先予归集,分配后分别借记到各成本对象(包括存货)中予以资本化,只有确实无法资本化的剩余利息才被列为期间费用。
3.是否将净权益全部归属于股东?传统会计认为净权益(包括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归属于业主--股东,故又称业主权益或所有者权益。而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将传统会计下的净权益一分为二--股东权益和主体权益,其中股东权益仅限于股东的直接缴入资本和应付股权资本利息负债,主体权益被认为是企业主体通过其自身努力而获得的资金,故归属于企业主体,在数量上等于企业所有年度的累计净收益。
(二)会计信息上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项目的金额将高于传统会计下所计算的金额。这是由于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利息费用的内容及其资本化的对象范围均较传统会计要大。
2.销售成本、折旧费将高于传统会计下所计算的金额。因为其中包括了资本化了的债务利息和股本利息。
3.从长期看,净收益一般要低于传统会计下的净收益。因为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在计算其净收益时须扣除股本利息费用。但在早期,由于对利息费用的全面资本化处理,导致大量的利息费用在早期将暂时"栖身"于资产成本中,净收益也未必会低于传统会计下所计算的金额。
4.股权资本成本会计下的"股东权益"金额与"主体权益"金额的合计数一般不等于传统会计下的股东权益金额(包括缴入资本和留存收益);前者的"主体权益"金额一般也不等于传统会计中的留存收益(包括已转作股本部分)。只有当企业的股权资本利息累计数与企业实际发放现金股利的累计数相等时,它们才会相等。
可见,两者在会计操作方法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在会计信息上的相应差异,但仅从两者方法及信息的差异比较还无法对孰是孰非下结论。
二、对股权资本成本会计方法理论依据的剖析
(一)对股权资本成本会计所持的企业权益理论的剖析:
不同的企业权益理论观体现了不同的企业产权观,体现在会计上表现为对企业利润涵义的不同理解和确定方法及对企业剩余权益归属主体的不同认识。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对股权资本计息和确认主体权益的做法正是基于其背后所依持的某种企业权益理论。笔者认为,股权资本成本会计所依持的权益观是典型的"狭义企业主体理论",其要点有二:一是过分强调企业的"人格化",即视企业为一个完全独立于其"外部人"--所有者和债权人而存在的独立人格主体。二是过分强调企业法人产权,即认为企业通过努力争得的收益是企业自身的财产,留存收益是企业拥有的权益。
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的"狭义企业主体理论观"在其倡导者安东尼教授的《为股权资本计息》(1982)及《实话实说--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1983)等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提出:"股东权益并不反映来自股东的资金来源,尽管缴入资本(psid-in capital)项目反映股东最初投入的资金,但留存盈余(retained earning)项目并不代表股东最初投入的贡献。赚取"盈利"的是企业自己,而非股东。公众持股公司的股东对盈余留存多少没有什么发言权。"他还提出,"股东权益不是索取权。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普通股)股东根本就没有索取权,除非企业被清算,即使在清算的情况下,股东所得到的数额也不是原来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股东权益的数额……在发达金融市场上和在一个股票公开发行、活跃交易的企业里,现在的股东多数不是原始股东,现在股东的投入数额也不等于报表所列示的股东权益数额,资产负债表只是企业整体投资和筹资活动的汇总报表,应该报告主体的财务利益而不是其所有者的财务利益"等等。
众所周知,传统会计实务所依持的企业权益理论是以"业主权论"为主同时也体现"企业主体论"。
(二)对股权资本成本会计收益确定现的剖析
会计收益确定方法有"资产负债表法"和"收益表法"两种,从理论上讲,两种方法所确定的收益应该相互一致、互为验证的,但两种方法所强调的收益内涵并不一致。前者强调收益是企业净资产的增加,注重对企业资产的计价,要求会计收益计量从属于资产的计价,收益表被看成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净资产的变动表;后者认为收益是将相关成本和所确认收入相配比的结果,强调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其结果是使资产负债表成了末耗用成本的一个副表,体现在资产计价方面,资产计量属性倾向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主要作用只体现为配比程序中的一个步骤而已。本文认为: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的收益确定观是"顽固的收益表核心论"。这可从两个方面找到根据:
首先,利息费用全面资本化的做法直接体现了为收益表核心论"效忠"的配比原则。配比从其全过程看,可分为成本的资本化和成本的费用化两个阶段,利息费用资本化体现了配比的资本化阶段。
其次,在安东尼的有关文章中,可足见其"收益表核心论"的顽固性。在《实话实说》一书中,安东尼对收益概念作了这样的阐述:"收益应直接通过计量收入与费用,而不是间接通过计量资产与负债的变动计量。"他并以折旧为例加以说明:"资产/负债观认为折旧应通过观察特定期间可折旧资产的金额变动来计量。但对于大多数可折旧资产而言,是无法作此观察的。收益/费用规则视折旧为一项与资产服务相联系的费用。这是传统的观点,也是正确的观点。"在其《为股权资本计息》一文中,他指出"资产负债表左边的所有资产项目为企业资金存在形式及其相应的数额,这是现行实务中报告为资产的金额所真正代表的东西",并将资产项目分成货币性资产、未耗用成本、和投资三大类,其中,对"末耗用成本"的解释是在将来期间使用的非货币性资产,数额是尚未借记费用的成本部分。由此可见,他把资产负债表完全视作收益表的"副产品",对资产计价也完全妥协于历史成本。这也难怪美国FASB的前顾问,宾州大学着名教授戴维。所罗门斯在《选择会计模式的标准》(1995)一文中将安东尼称为"一个收益表核心论和收益确定采用配比法的坚定不悔的信徒。"
传统会计在20世纪以来尽管也被称为进入了"收益表时代",近年来,在决策有用现的目标主导下,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现行价值、公允价值等已在悄悄地改变着历史成本一统天下的局面。
三、几点反思
(一)关于权益理论
1.从会计应与外部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要求看,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狭义的企业主体理论"无视所有者权益,与外部法律环境不相适应。从当前各国的有关法律及公司治理体系要求看,所有者(股东)的地位仍是至高无上的,这与所有者在有关法律,合同中所拥有的责、权、利是相一致的。所有者的责任最大(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故其相应的权和利理所当然地大于债权人和管理当局,这是目前法律、合同所公认的事实。
安东尼对其所称的"股东对企业的留存收益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论据并未作进一步解释,但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有国内支持者提出(张德红、1998)股份制的发展使得产权主体社会化,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成为子虚乌有的事情,股东可以随时转让所有权来转让风险,负债与股东权益没有实质的差别。这一看法想通过否定股东的责任来否定股东权益。但忽视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是:股东把所有权风险又转让给谁呢?不是企业也不是债权人,而是新股东!
2.有人提出,(胡玉明,1998)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确认"主体权益"体现了"利益相关者"这一现代企业权益思想。笔者不敢苟同,因为现代企业权益的"利益相关者"思想的出发点:认为企业是为许多群体(股东、债权人、职员、顾客、社会公众等)之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机构这一企业观和广义的企业资本要素观(除传统的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等"软资本")。所以,它强调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应包括传统的债权人和股东,还应包括管理者、技术人员、乃至顾客、社会公众等。在这些利益相关者中,股东仍处于最主要的位置。股本成本会计确认"主体权益"做法的实质是"唯企业利益论",它同时几乎否定了股东利益。
值得指出的是,"利益相关者"企业权益思想虽具有理论上的一定完美性,由于目前还缺乏外部法律环境的配套支持,在实践中仍难以完美。所以,即使承认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的"主体权益"是体现了企业当局这一"利益相关者",但有关法律并不认可,那么其所揭示的"主体权益"并无实际意义可言。
(二)关于收益确定观及利息费用全面资本化
1.股权资本成本会计顽固坚守收入-一费用法,忽视资产计价,强调配比概念,武断分配成本,必使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大打折扣。这与传统会计正在积极变革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篇4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初、中级财务会计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是难上加难。而且,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
1.现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滞后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滞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将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编制成本报表。
2.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方式方法陈旧
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自然媒体(如黑板和粉笔),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掌握单一的费用分配方法上,而对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环节不加重视;另外,在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时,所举的例题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
3.现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学乏味,影响了成本教学效果。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受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只能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师有时难免有厌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二、我国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1.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并在师生、同学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会计模拟实验的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该课程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模拟实验是连接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学适应社会的必行之路,它强调会计知识学习和会计动手能力的并重。实验课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多媒体、电脑等设备,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从成本的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问题。
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特点以进一步了解成本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特别是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理顺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衔接关系
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成本会计》是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一门课程。正因为如此,在组织教学和编写教材中,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之间,常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或重复。建议在教学工作中,有关教师增加沟通协商,尽量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复,也要强调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各有侧重的阐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注意各门课程的知识衔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高校可以首先将从学校毕业后来参加教学工作的年青教师送到企业带薪锻炼一年;其次,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第三,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活动,组成科研攻关小组,为企业出谋划策,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既服务了社会,又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并能获得一定报酬。
篇5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教学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实践性更强,教学与学习难度较大。成本会计教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贴近实务,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性。成本会计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从整个财务核算的角度来看,成本会计渗入到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从生产制造开始涉及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及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制造费用的摊销、人工成本的分配,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产品销售的成本处理等。所以,针对学科特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实效,在授课方法上应当大力推进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将学习理论与实践动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切身的体会,加深理解,从而有利于日后真实的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的提高。
第二,成本会计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又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成本会计本身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形成的系统学科,随着实践的需要而发展起来。这就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有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要想对成本会计有真正的理解,要求学生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过关。另外,现代成本会计相比其他会计专业课和传统的成本会计,更突出了学科上的交叉。它不仅包含成本核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地体现了对于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更为复杂的相关问题的分析,融入运筹学、数理统计、战略管理等多门学科,要求能够对交叉学科进行综合运用。
第三,成本会计内容体系庞杂,计算方法多,掌握难度大。成本会计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首先它以成本为对象,围绕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述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以及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同时也突出了成本管理理念,与管理会计有相通之处。正因为内容比较多,核算项目庞杂,各自可以适用的费用分配方法也很多,计算比重大。也就给成本会计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知道怎么计算,重要的是理解,对方法进行恰当选择。所以掌握难度相当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掌握重点理论和方法,并随着实践逐渐体会,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正在逐渐改革,力图满足实践发展需要,但是改革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界对成本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成本会计》的内容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而且作为后起之秀,相对于对财务会计领域的重视程度而言,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成本会计的忽视。很多教育管理者认为成本会计附属于财务会计,没有给予成本会计独立的地位。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安排中的,不论理论研究投入还是师资教学力量的安排比重都相对比较轻,限制了有关学者开展深入的调查、访问和总结成本会计的实践经验。
(二)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单向灌输,对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仅仅作初步的介绍。而且,整个教学受到教学课时限制,很少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更谈不上与企业实践管理的结合。长期下去,再次陷为纯理论教学、只懂理论不会实务的窘境。
(三)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陈旧
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实务性最强的成本会计,其教学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但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很好地体现在学科发展中,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仍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而且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还是依靠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是听老师的描述与讲解,学生难以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一知半解。遇到真正的业务处理时还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四)授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提供深刻的理论见解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目前,高校的很多老师都是从毕业之后直接在高校工作,虽然理论基础不错,但由于本身社会实践机会少,其在理论理解的深入程度上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其不可能对学生讲解出更透彻的理论要点,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加吃力。
(五)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教学评价不够客观
成本会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置目的似乎仅为了补充财务会计的不足,本身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不论是教材内容的过于简单与狭窄,还是教学课时的安排,都不利于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实践应用对知识体系的修改与完善。而且受传统的考试模式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般途径是授课老师根据自己的进度与讲解详略点自己出题检测,有的学习课程由学习者自测。这些评价检测方法都不利于成本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和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建议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成本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提高对成本教学的重视程度
态度决定一切。首先应该对成本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将其提高的应有的认识和决策高度上,从教育体系的安排到课程设置,都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人力和物力。教师担当起传授知识的重任,学生对成本会计有足够的兴趣,多方面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成本会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我们要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材编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原则,使得成本会计能够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建立体现时代需求的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结构,并随着实践不断更新、补充和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
(三)改革会计教学手段,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体现其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合理安排课时,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参观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讲授的内容就会变得直观清楚。此外,利用“成本会计”网络实训软件,教师可以完全自主地设置、添加实训内容,模拟真实的票据、账簿及角色、流程等,把理论知识在实训中进行应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由于实训内容在网络平台中,所以使授课与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学生接受课程内容也变得容易起来。
(四)强化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成本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国家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应该加大对师资力量提高的财政投入,下拨教育基金,使得各层级教育机构有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到各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使教师经常与实务界保持联系,加大课堂实例教学的比例。有条件的还可以考虑长期聘请一线的会计人员兼职任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指导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最大程度地改变成本会计教学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
(五)完善成本会计课程考核制度
为了加强考试的客观性,应该建立试题库,根据教师或学生的要求进行自动、随机选题,避免自己老师出题时考查的片面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较客观的评价。除传统的笔试外,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实训操作、案例分析、自由讨论等多种考试方式,并将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灵活把握考试周期和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成本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现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9).
2、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篇6
【关键词】成本会计;内容;特点;建议
成本会计工作在会计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计价和利润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决策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美国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企业取得成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其中之一就是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成本保持在同行业最低水平),而执行其他两种战略也需要尽可能控制成本,不能完全不计成本。因此,如何准确地计算成本和较好地控制成本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专业学生应努力学好《成本会计》课程,为以后成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多年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但是,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拟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对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对成本会计教学有所裨益。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界定
目前,我国成本会计教材有很多版本,内容存在很大差异。通常认为,体系完整的成本会计学内容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内容,其中以成本核算内容为基础。但是,由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紧密相连的,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成本会计经过演化、发展成为管理会计,因而,两门课程的内容存在诸多重复。如成本会计学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内容与管理会计学中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内容类似,两门课程有些章节的内容则完全一样,如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计算法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为避免内容重复,节约教学资源,成本会计学应根据其传统职能重点介绍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内容,而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安排在主要为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资料的管理会计学中介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以工业企业经营业务为背景,如果学校所设会计专业具有行业背景,则应同时介绍所属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对于标准成本制度和作业成本计算法安排在管理会计学中介绍,主要原因是:标准成本制度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且是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会计的萌芽,因而将其安排在管理会计中介绍;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新出现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可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但是作业成本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一个作业管理过程,目前作业管理思想已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普遍关注,因而将其安排在主要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中介绍。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逻辑性和系统性强
与有些课程前后内容比较松散不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一环扣一环。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编排的,即首先介绍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然后介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最后介绍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成本计算方法是前面各环节内容在不同企业的具体运用,不同企业生产类型不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不同。通过学习成本计算方法可将前面各环节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前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内容没有很好掌握,就无法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成本会计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并能够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无法胜任成本会计工作,不能提供有用的成本核算信息。
(二)以计算为主,账务处理为辅
成本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财务会计课程之后讲授。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另一方面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但是与财务会计以账务处理为主、会计分录纷繁复杂不同,成本会计的内容以计算为主,主要是各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的分配方法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会计通常是在经过一系列计算后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涉及的会计分录很简单,基本上是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学习过的,其中很多会计分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就学习过。成本会计以计算为主,涉及的计算方法都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加减乘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成本会计课程只要用心就不是很困难。
(三)成本核算方法多样,容易混淆
尽管成本会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对于单个计算方法来说,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过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全面掌握各种核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例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五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七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和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等等。
三、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建议
(一)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使学生眼花缭乱,容易混淆,不能够灵活运用。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对于存在多种方法的成本核算环节,教师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重点剖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过程的异同,使学生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记忆,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辅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制造费用分配的实际分配率法和计划分配率法等内容都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具有公式多、表格多、计算过程多等特点。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如果将公式、计算过程和表格都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在教师抄黑板时,学生感觉无所事事。如果教师不将公式、计算过程和表格都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而是直接对着书讲,学生又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提不起兴趣。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复杂的公式、表格及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同时配上一些动画和音响效果,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时间,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本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几点:一是精选案例,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二是精心组织,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三是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一是进行认知实践。即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书本内容。二是进行模拟实习。成本会计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但是一般的教材在介绍成本计算方法时,由于受篇幅所限,例题内容不完整,使学生虽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却很难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成本计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难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过程。通过模拟实习,可以将成本核算的全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成本核算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模拟实习可采用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模拟两种形式。三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新晨
(五)转变考核方式
传统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尽管比较客观公正,但是考试内容比较僵化,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少。因此,有必要转变成本会计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课程成绩可由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的笔试成绩、作业和课堂发言等平时成绩以及实践环节的成绩三部分组成。
【参考文献】
[1]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篇7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实习收获账簿、成本计算单的计算等,来增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实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体会的实务中,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置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强学生会计工作的实际参观心得体会技能,也为学生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总而言之,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语学习计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由于本次课程实习的侧重方面为品种法的核算程序,产品成本计算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按照品种法的步骤进行:
1.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其期初余额。
2.根据各项会计实习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汇总分配表,并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3.根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4.费用归集。根记据实习收获凭证逐笔登有关费用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5.费用分配。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实习体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6.成本计算。根据有关费用的账簿记录,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党课培训心得。
三、实习的收获与会计体会
经过这五天的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工作的收获体会。课堂上我们有题目本身提供给我们做习题的各种成文的资料,根本不知道取得原始凭证的流程以及在取得过程的艰辛。而在模拟的课程实习中,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的背景资料或其他会计资料来发现数据的来源,并得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的填写某些数据,才能编制成一张完整正确的费用汇总表。然而正是由于体验到了成本会计工作的各种繁琐的细节,我才在此次的课程实习中才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一)09年校本培训计划和实际的结合,增强对会计知识的掌握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会计专业课程,或者说课堂上的知识也掌握的挺不错的,但是实务毕竟是实务,让你一下子就去接触实务的各种资料,你肯定是跟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这次会计实验室的建成对我们这一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所提供的实习软件也是实务和理论二者的比较完美的结合。在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不断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比如模拟实习中公司外购动力费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比较小,不需要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费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选择会计收获消耗量;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受益单位之间可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进行分配等。
当然成本会计的知识并不是会计实习收获与体会存在的,还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紧密联系,在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本软件提供的厦门明光机械厂进行外购材料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记账凭证时我采用借记“物资采购”这个科目,经同学的提醒,才求职简历范文财务会计中有关的知识点,即若要求要计划成本入账,采用借记“材料采购”的会计体会。还有像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个别计价法,该案例提供的老师个人总结背景要求用的是加权平均法。
(二)提高职业素质,培养严谨、刻苦、认真的态度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耐心、细心和恒心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这些特性在成本会计工作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头两天自己可以看到收获体会实习公司经济业务或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答案,每次都是很粗心的完成一项任务,被旁边同学问起时,不知道如何解答。正因为如此,也在心里下定决心,在以后几天的实习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完成成本会计的实习任务,不仅要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连那些细节的东西都不能放过,从而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挺重视软件提供的模拟实习的企业概况,我们做的厦门光达机械厂的案例就提到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 60周年演讲稿核算这句话,这可关系到后面的工资费用的分配,即辅助生产车间不管是车间人员工资还是管理人员的工资都直接进入“辅助生产成本”的科目。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自己做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录入技能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世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依靠信息技术提高竞争能力。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成本核算环节是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做为会计人员更应该提高有关计算机的技能。值得庆幸的是,此次课程实习在锻炼我对成本会计核算中相关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熟练程度基础上,跟随时展的电算化潮流,利用计算机来系统全面的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我的计算机录入技能,为我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的不足与完善
(一)实习过程中不够细心谨慎
做成本会计工作不能有寓言讲的大丈夫不拘小节的态度。相反,做为未来会计人员的我们必须连一个小数点的差错都要弄明白,不能因为只是0.01的尾差而小视,有可能会引起成本试算平衡表不平衡。
不过在刚开始的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时,我却忘了登记期初余额,导致返工现象的发生,想想要是能细心一点就不用做重复的工作了。
最重要的在产品成本计算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按步骤实施,导致后面的工作进行的不顺利且经常进行返工现象。
(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过于频繁发问
篇8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要演绎完美的商战,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以保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及获利能力。在这个时候,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艺术。而“成本战略”又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手段,因此“战略成本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指导精神。成本会计学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项重要专业必修课,更加应该与时俱进,发挥其在现代企业里应有的作用。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战略成本管理对于高校成本会计的教学影响及改进,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更加实用、有效,紧跟时代的步伐。
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成本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首先由英美会计学者提出。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在社会中这一思想也逐渐被日本及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所证明,证明战略成本管理是可以指导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同传统的成本会计有着较大的区别,战略成本管理已经不再简简单单的局限于传统成本核算,而是不断的向外扩展,逐渐突出了成本的管理职能:战略成本管理将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应用专门的先进的管理办法,如价值链分析、产业链分析、swot分析等,将更为科学的成本信息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成本动因等,实现企业更为全面的成本控制,从而改善企业的成本及管理状况,获得更为持久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 战略成本管理角度下成本会计教学的不足
既然是“战略”,那么在成本会计教学安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学科及课程的安排。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安排中,教学矛盾比较突出:
(1)现在的成本会计教学,过多的将重点集中在成本核算部分,而且是传统的制造业成本会计核算。虽然,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很具有典型性,但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各行各业的成本核算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教学的扩展性不足。
(2)成本会计的前沿内容虽然在不同的教材中均有涉及,但都是作为附属部分简略的介绍,然而在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逐渐推广,成本会计教学的重点显然并没有随之变化。
(3)成本会计教学由于过多侧重于成本核算,也就忽视了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的部分,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职能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它是企业战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成本教学多是黑板书写,教学的流畅性不足,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高;多媒体成本教学随着电脑的普及也逐渐增多,但是课件多为传统板书的简单罗列,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梳理出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5)成本会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案例式”、“参与式”、“分析式”等教学方式很要运用,多为“讲述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
3 战略成本管理的缺陷
战略成本研究是现代企业成功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也存在种种困难:
(1)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体系并不完善。由于战略成本管理属于新兴学科,其理论部分还是众说纷纭,没有权威的论证,缺乏专业的教材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直接将不成熟的理论引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阻碍比较大。
(2)战略成本管理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较多,而在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安排中,这些基础课程课时较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已然导致战略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不牢,即使勉强学习,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3)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多,但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较少,特别是在我国。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充足的教学案例资料去丰富学科的内容。
4 战略成本管理下成本会计教学的改进
思想走在社会的前沿,而学校是先进思想的摇篮和集散地。在国家推广素质教育、提倡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我们在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方面也应该突破传统的牢笼,开设发散思维的教学。
(1)教学定位上重视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使我们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广泛的应用预测促使我们必须重视这门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必然反过来推动战略成本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那么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预见到这种发展趋势,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和传播途径。
此外,战略管理虽然广泛应用于企业,但是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也同样适用。我们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去安排大学教育。高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是大势所趋。
(2)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
开设战略成本管理课程并不是说要取代传统的成本教学,而是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安排,使其成为传统成本会计的高级专业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门成本会计专业课进行教授,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虽然战略成本课程的理论体系不成熟,但是正式这样,教师和学生才有想象、发挥的空间。一方面,这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兴趣,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
(3)以现有的学科体系,研发战略成本管理课程。
战略成本管理属于前沿的成本理论,在其理论框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发展战略成本管理学科体系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在注册会计师内容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00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教材第十七章中添加了相关内容,在意识到其重要性时,于2009年单列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一门考试学科。这正是战略成本管理学科建设的先驱和模范。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改革可以以此为学科出发点进行延伸。
(4)注重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密切联系。
不同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战略成本管理的教学安排,除了成本核算以外,更多的需要考虑其他外界因素,也会使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其侧重点在于成本管理方面。简单的通过手工模拟实习来达到锻炼成本管理的效果,显然不太科学。因此我们应注重同实际经济活动的联系。就笔者所在的单位而言,已经有所突破,与当地多家企业联手打造了“大学生实习既定”,在这种优势的引导下,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教学将大有所获。
(5)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小型的创业实践,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在校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敦促和检验。
篇9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2016年国家在宏观经济领域提出供给侧改革,那么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校也应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成本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各项技能要求极高,一般高校毕业生要经过较长的培养周期才可以胜任。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改革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短期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胜任[1]。
一、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我国高校会计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理论教材异彩纷呈,但相应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却难觅芳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的编写者――高校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众所周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紧密。而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机制又无法激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所以广大教师无法为编写高水平的实验教材积累必要的从业经验和业务资料。
2.实验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制于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本身的缺陷,成本会计实验内容涉及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有的高校只有每一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的分项实验,而且分项实验的设计不细致,仅仅是理论教材课后的习题再现。实验过程中缺乏原始数据的采集、生成环境,学生无法清楚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第二,有的高校虽然安排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综合实验,但实验中缺乏生产车间、采购部门等相关的业务部门支撑,有时业务仅有语言提示而无实际单据印证,学生无法了解实验原始单据的传递路径,亦无法全面了解经济事项。实验过程中,学生犹如做大练习题,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第三,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开展关于成本分析、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比较原始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几乎形成了无校不会计的局面。由于快速扩招,大多数高校的与专业相匹配的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会计实验条件简陋,直接导致成本会计实验方式原始。具体表现有:第一,成本的计算以手工计算为主。有些高校尚未购置财务软件,或虽购置财务软件,但由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的公式,而且许多公式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自行设定的,导致外购的通用财务软件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成本核算功能;第二,实验的仿真程度差。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基本都是在校内的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而且实验中一般不分组,无法体现会计的岗位分工,以及单据的传递流程。
4.部分学生实验态度敷衍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只选用同一套实验资料,无论是否分组实验,总有些学生浑水摸鱼,部分或全部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果实验教师无法识别这种作弊现象,势必会造成实验成绩评定结果失真,而且还会助长消极学风和涣散作风在班级蔓延,进而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圆满实现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对成本会计实验内容进行分级设计
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应该有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分项实验,安排在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成本会计课程各单元内容学习完成后,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的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综合实验,安排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定额法、成本报表等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以某一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工业企业为模拟实验企业,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各种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对成本会计实验过程进行分组控制
各级成本会计实验均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实验教师参与小组内报告,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并对实验进行讲评总结。初级成本会计实验由组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向小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协商一致后,向教师提交最终的实验报告。中级成本会计实验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室进行,由组内学生协商进行岗位分工,分别承担材料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其他费用核算和成本核算等岗位的工作。为了方便组员熟悉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验结束前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本职岗位工作内容报告,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3.对成本会计实验采用二级评价机制
实验成绩采用学生组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二级评价方式,各级评分权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组内学生对组员的实验自主性、参与度等指标进行“背靠背”评分作为学生级评价成绩,教师对小组发言、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作为教师级评价成绩。最终的实验成绩为二者加权后的计算结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1.要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今社会,借助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让学生自己去伪存真,自己尝试解Q。
2.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验前,教师要设置恰当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虽遇挫折,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实验总结时,对学生的细微进步,都要大加赞许。教师的表扬促使学生自信,促使其成绩不断提高。
3.要强调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个人的力量日渐微不足道。只有通过其他人的配合,个人才能才得以发挥。这足见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有助于大家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保证优质高效完成实验内容。
参考文献:
篇10
《成本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实习,是财会专业实践学习的重要环节,天目学院的会计实践教学通过依托母体及自身的摸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成本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类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成本会计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校内成本会计模拟实习是天目学院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会计人才需求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已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它的局限性以及与素质教育的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较低,涉及面较窄。在校内教室来模拟企业的某些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还是目前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实践教学的教学层次尚处于成本会计工作的最基础层即成本会计核算这一层次,虽说成本核算在成本会计、成本控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毕竟还很不全面。成本会计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计划及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还较少或基本没有涉及。
(2)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目前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是围绕成本会计的操作规程进行的一般简单的动手能力的训练,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成本会计的实训课程中很难体现。实训内容是以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为主,核心是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运用,实施的是如何计算成本、如何记账的训练。这些实践训练,一般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设计的,行业单一,内容简单,对学生业务训练的程度远远不足。实践教学缺少能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各种方法手段创造性地分析复杂现实问题并分别情况提出不同决策方案的内容,欠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的技术方法落后。虽然学院配置了相关的成本会计实习软件,但由于场地及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的限制,目前本院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基本是手工模拟作业,教学情景与实际成本会计岗位尚有较大距离。教学内容反映信息化、网络化和综合分析的实践教学内容较少。
(4)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欠缺。我院没有配备专门的成本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性教学活动往往是由财会专任教师来完成的,而这些财会专任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就缺乏系统的财会工作的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会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出色完成指导任务。
(5)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够。我院成本会计的课程实习安排在临近期末考试前的一两周内进行,学生在这个时候既要进行实习又要准备专业考试,压力很大。因而,有些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往往很难集中精力来搞好模拟实习,甚至会出现对模拟实习敷衍了事的情况。
总之,现行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侧重于基层业务数据的操作,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职业提出的要求,需要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发展。
二、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时间
天目学院《成本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临近期末考试,学生因此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学生的培养方案着手,改变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将其分散安排在1—16周,或者是将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合并为一门课程,使实践教学能够与理论教学同步。
这样一来,既能避免与复习迎考的时间冲突,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又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与手段进行广泛、有效地应用,同时,由于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1-16周,学生便可错时使用成本会计的实习软件,实习模式不再局限于手工模拟,运用专门的实习软件,能拓宽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范围,除了成本核算以外,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及考核和成本分析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融合进来,加大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2、“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必须有着丰富的实务经验,为了给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发展。
二、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时间
天目学院《成本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临近期末考试,学生因此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学生的培养方案着手,改变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将其分散安排在1—16周,或者是将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合并为一门课程,使实践教学能够与理论教学同步。
这样一来,既能避免与复习迎考的时间冲突,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又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与手段进行广泛、有效地应用,同时,由于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1-16周,学生便可错时使用成本会计的实习软件,实习模式不再局限于手工模拟,运用专门的实习软件,能拓宽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范围,除了成本核算以外,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及考核和成本分析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融合进来,加大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践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