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战略范文
时间:2023-03-17 02:0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成本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
价值链分析将企业视为互为联系的活动的集合体,通过分析各项活动的成本,使成本与其相关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价值链分析包括:①内部价值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不仅要注意生产过程,而且要关注生产之前和之后的作业,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②外部价值链分析。即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分析。供应商不仅生产着企业用于价值链的一种产品或服务,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影响着企业,如供应商发货频繁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需求。顾客也有其价值链,如那些订量少、事先不确定的顾客成本比那些订货量大,事先确定的顾客成本要高。
2、重视无形成本动因和企业竞争优势
成本动因包括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重视无形成本动因的分析能为企业改变成本地位、增强竞争力提供契机。无形成本动因目前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以无形成本动因为突破口,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克莱斯特汽车公司在80年代中期以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这一无形成本动因为突破口。采用成本领先的战略,要求员工降薪以达到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从无形成本动因着手来加强成本管理,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正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精髓所在。
3、通过资源共享来降低成本
资源可以分为共享和非共享资源两大类。对于共享资源,产品的成本与分摊资源费用的产品数量有关,分享这类资源的产品数量越多,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成本就越低。例如,企业固定资产就是典型的共享资源,除了固定资产以外,还有:①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②资源的采购费用。信息使用费用。③信息传播费用。④建立和使用销售渠道的费用。⑤交易费用。⑥市场开发费用。⑦经验的共享。增加使用这些共享资源的规模和频率,可以降低产品成本。
篇2
我们把中国企业发展问题的转型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发展,给了中国大多数企业第一次创业的**和机会,这也形成了很多企业的战略取向,这里面最著名的是联想的“贸-工-科”的发展战略。
在那种短缺经济时代,没有什么比做贸易赚钱更有说服力的事情了,比如说彩电,在那个时代和现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1978到1995年这段时间,中国基本上是这种短缺经济时代,彩电是要凭票买的,企业之间比拼的是企业的性质和生产的能力。在中国彩电业的竞争格局中,在这种转型中最大的成功者是长虹公司,这个以国家性质为主的企业,1973年起就开始研制黑白电视机,1979年从日本松下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其年产能就已经达到了10万台。1985年又从松下引进了全中国最后一条生产线,1986年生产能力增至32万台,1992年增至100万台,1996年继续增加到660万台,1998年生产出930万台,总量位居全球第四。
这种生产能力和国字招牌的优势在中国这次大转型中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竞争力。相反,那些以民字为主的公司和刚从国字转型的公司则没有这么大的竞争实力。在这次大的转型发展中,以2001年中国正式的加入WTO为准,前后5年,中国基本商品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过剩时代,这个特点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第二次转型。
二是中国市场的“贸-工-科”向国际板转型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对中国企业的一些所谓的成功经验,现在看来还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由于中国市场巨大的包容性使得中国企业赚钱的门槛变得非常低,这就使我们在很多关键性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上没有一种相对的远见。
一般人容易将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当作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起点,其实,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2001年可以算作这一过程的转折点。大量外资进入,迅速使我国许多产业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在通信业有著名的“七国八制”;在电脑行业有IBM、惠普、苹果等;在彩电业有松下、日立、索尼、飞利浦等。
1992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大幅度降低关税,同时取消部分进口许可证,使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国内企业面临的压力达到顶点。风起云涌的合资,使一大批国内品牌从此消亡。而进入1995年,半壁江山已被国外品牌占领。电脑行业前10名只有联想一个纯正的国产品牌,饮料界只剩下健力宝,彩电业也只有长虹。这个残酷的事实决定了1995年以前中国企业的竞争目标———决战跨国公司。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市场争夺战中,国内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低成本竞争战略。这是后发国家的企业必然采取的一种竞争战略。
按照美国学者迈克-波特的竞争理论,企业战略只有两种: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现在诸多企业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观点的有效性。作为后发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是很难采取差异化战略。因为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差异化主要是产品的差异化,而产品的差异化又主要是技术的差异化。但是,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总要受到买方经营成本的制约,所以,技术的演进总是表现出递进的特征。也就是说,一个新技术的被广泛引用,必须与原有技术能够实现平稳的过渡。电脑业的术语“兼容”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当然,企业也可以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但是,这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一方面,中国科技力量集中的军队和科研院所,由于体制转换的障碍,始终无法突破性地完成“国家主导”向“企业主导”的科研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采取专利付费和仿制的技术追赶战术,也越来越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法律诉讼。 由于这两方面原因,中国真正走上差异化战略道路的企业凤毛麟角,深圳华为可以算作一个特例,但即便如华为这样的企业,面对思科这样的国际对手,还根本谈不上差异化竞争。所以,低成本战略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是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向其它形式转型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当今排在前10位的市场化大型企业,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企业。
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国有企业在产权改革方面一旦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比纯粹的民营企业发展得更快。个中缘由在于:国有企业掌握了绝大部分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行业好才是企业好的更重要的原因。人才、技术、管理经验、资金、优惠政策等方面,国有企业有着民营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
但是,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人才资源的潜力难以发挥出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级阶段,这个弱点表现得还不十分明显。
但是当国有企业的其它资源优势逐渐弱化的时候,仅凭资金优势已经无法左右市场。这个时候,国有企业的致命弱点就暴露无遗。谁是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从战略上去理解这个问题非常的复杂,而关于国有企业的效率高还是民营企业效率高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分野。
篇3
关键词:盐化企业;低成本;经营战略
1前言
近几年以来盐化工行业持续低迷,整个行业销售难、利润低,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发展困境如何使企业扭亏脱困走出困境呢?实施低成本经营战略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对如何实施低成本经营战略,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构建低成本管理体系
2.1转变观念
盐化工企业必须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彻底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积极推行企业内部改革,建立低成本经营战略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和精细管理,保障企业持续稳产,依靠增销增效和降本增效保证企业效益,创新体制机制,科学编制企业发展规划,健全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强化预算管理,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积极挖掘潜力,实施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精简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2.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盐化工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生产经营的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构筑一个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基层成本管理、监督管理、成本费用过程控制等制度组成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形成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具特色又密切联系的管理制度网络,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凝结成一个有机的联动整体。
2.3加强企业管理建立
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目前在我们盐化工企业中管理粗放、机构臃肿、管理层级多,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只有实施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建立公司-车间(或作业区)-班组的三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费用,人工成本,还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让车间(或作业区)成为成本中心,公司成为利润中心,充分发挥车间(或作业区)这个生产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在降本减费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利于各种生产资源在生产环节得到优化配置,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3明确成本管控主体,建立全新的成本管理责任主体
3.1建立责任人管理制度
明确车间(或作业区)作为成本管理中心,车间(或作业区)的正职负责人是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副职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进一步完善生产成本的构成要素,明确生产过程成本管理责任人,制定成本控制的管理流程和配套的管理制度。
3.2实施成本过程控制
实施全方位的成本过程控制,细化成本控制单元,将公司下达给车间(或作业区)的成本控制指标,分解到班组和量化分解到个人,建立成本的过程管控体系,使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管控。3.3发挥激励效应的作用实行成本的双向考核,就是将公司给车间(或作业区)下达的年度成本控制指标完成情况与车间(或作业区)负责人的年度、季度绩效考核挂钩,车间(或作业区)对各班组进行绩效考核,将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与班组和个人的月度、季度奖金考核挂钩,与员工年度考评挂钩、硬兑现,有效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效应。
4抓住关键、控制源头有效实现低成本管理效应
4.1注重生产环节成本控制
要牢固树立生产过程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的理念,从生产环节入手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对有效管控成本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一定要科学制定生产环节的成本管控管理流程,认真落实成本管控责任,真正做到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抓好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
4.2强化精细化管理
企业要积极开展精细管理,建立严格的物资采购管理、设备大修审批制度,从材料采购、物资消耗、设备大修等方面努力降低成本,堵塞管理漏洞,要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建立修旧利废奖励办法,积极鼓励职工开展修旧利废降低生产成本。
4.3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创效,科技创新是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产品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要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技术革新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要大力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升级改造、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降低销售成本,增加销售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4.4科学把握成本、产量和效益间的关系
科学把握成本、产量、效益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同时、一定要科学把握成本、产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按照边际成本的理论当实施低成本战略时,不能一味的压缩成本,压缩成本的极限是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效益的那一点,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的时候,这类成本一定要压缩,而且压缩得越多越好,但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效益的时候,可以带来更多的效益,这类成本不但不能压缩而且要增加,同时对有些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益,但关系到企业长期效益的成本必须给予保证,不能因为降本而缩减。
5结束语
篇4
【关键词】企业发展 战略采购 降低成本
一、采购不仅是原材料的采购问题,还包含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产品设计等相关供应链问题
(1)质量是关键。企业采购部门应积极从原辅材质量控制手段的落实入手,认真分析研究原材料质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与实物质量的提高。对重要原料,要通过复验与供货商出具材质单指标偏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预警线,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提示、减供、停供等控制措施;对一些重要的、大量批次的原辅材料,要进行进厂前实物质量抽检,不合格品不进库入厂。
(2)强化集中采购的优势。企业采购部门对企业的生产辅料及部分原料进行集中采购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物资的分散性,提高了采购服务的标准化,减少了后期管理的工作量,并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从而降低企业总体采购成本。但集中采购也增加了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难度,增加了后期调配的难度。
(3)如何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是战略采购的重要内容。有人往往认为这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其实不然。客户的需求和偏好的满足必须通过供应链各环节主体的参与才可能实现,即将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设计。用户偏好的实现是战略实施的前提,因此,改变传统的采购概念有利于采购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采购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抓住采购时机
(1)企业采购部门的专业采购科室每月应该就所采购物资的市场价格走势、国内外经济发展对生产资料市场的影响、同行业物资采购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对哪些原材料的价格造成冲击等做好横向纵向的具体分析,再采取适当的采购策略,抓住最佳采购时机,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
(2)除了对供应商的原料采购渠道、价格、生产、检修、库存、发货、运输、销售对象等信息要及时掌握外,还要对供应商的战略作出判断,因为供应商的战略管理能力无疑会最终影响采购关系是否可靠。所有这些问题都属于战略分析的范畴。它超越了传统的采购分析框架。
三、对供应商采取优胜劣汰的管理方式
对核心、瓶颈物资的采供重点关注,对供方准入、评价等重要工作重点解决。对正在供货的主要合格供方每年进行一次供方业绩综合评价,符合条件者可列入下一年度的合格供方。对合格供方实行分级管理,连续三年被评为合格供方可评为战略供方并享受相关优惠。
由于企业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物资品种规格非常繁多,采购方式和供应商管理工作相当复杂,因此企业采购部门要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
四、提高流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1)充分发挥招标采购的优势,引入良性竞争,优化供应商结构,注重采购策略的应用。一是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在质量和中标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竞争,促进良性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二是增强与重要供货商的相互依赖性。对供货能力强、信誉度非常高、与企业发展战略携手的重要厂家,要给予供货份额、付款优先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样就能提高供应商对企业的依赖性,能够更好地稳定价格和资源。三是招标谈判中注重总成本。在谈判中,供应商知道企业没有其他货源,可能会咬定一个价,这时谈判会很艰难,但此时注意交易中的每个细节,全都加以利用,说服供应商在其他非价格条件上做出让步,就可以使总成本得到大幅度节约。
(2)应用ERP系统管理,有助于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化。ERP系统的建立,使企业采购部门对物资的分类管理和对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及其他管理职能都能够在系统中得以顺利实现。这样可以减少采购成本,降低采购管理费用。如通过物料分类查询,对每一类物料,按需用的频度,规定优选原则,以简化采购物料的品种规格,保持一定批量,争取优惠。ERP系统设置了每一个采购员的采购物料范围和支付权限,同时规定超过限额的审批层次和权限,以规范采购管理,通过控制资金流出来控制成本;系统能够跟踪采购定单,提高交货履约率;在系统中,要对每一种物料规定最大储存量和最长储存期限。超过最大值时,系统会发出提示信号,以便管理人员采取纠正措施,从而降低库存量,降低超储浪费,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付款前,系统将自动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如物料规格性能、合格数量、交货日期是否与采购单一致,报支单与发票金额是否一致。必须几方面都相符才能执行付款程序,严格控制不良资金流出。
篇5
关键词:低成本;竞争战略;纺织服装业;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低成本竞争战略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首次提出。波特指出,产业中存在着五种竞争力,分别来自于产业的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者、供应商和买主客户。所谓的竞争战略,就在于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对抗这五种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供企业采用,分别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与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企业产品成本处于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并以低成本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取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它是企业为了成为行业中的低成本生产者,以期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而采取的战略决策。成本领先战略的理论基石是规模效益(即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增大而下降)和经验效益(单位产品成本随累积产量增加而下降)。
纺织服装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总产值约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16%,也是我国出口创汇最重要的产业,出口额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5%,出口净创汇高达50%以上,对就业、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直以来,基于我国劳动力众多且相对廉价的基本国情,很多企业不约而同地将“低成本战略”作为首选。这一战略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成长、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同时低成本也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武器。20多年来,也正是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能源引导制造业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马来西亚等地转移到我国大陆。低成本产品生产商是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动力,帮助中国成为了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而长期以来,我国出口型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都是选用低成本竞争战略,以占领国际市场。
我国出口型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走低成本竞争之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资源丰富且廉价。地大物博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字眼。我国疆域辽阔辽阔,物产丰富,无论是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动物资源还是矿产资源,我国的总量极其丰富,条件优越,占据着世界的前列。从资源禀赋的国际比较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纺织原料资源丰富、门类齐全。我国是农业纺织原料生产大国,不仅具有品种繁多的天然纺织原料,而且产量和规模巨大,在世界农业纺织原料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主要原料的蚕丝、棉、麻三种纤维,我国的产量均居世界前位。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毛国家,并且化纤产量也很高,成本较低。
第二,劳动力价格低廉。中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使得我国的低级劳动力资源远远供过于求。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极其低廉,相比国外,在我国进行生产的企业其产品制造成本中的工人工资可以压缩到很小的比例。据美国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纺织业每小时工资平均为0.7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24,日本的1/32。在国际市场的大门打开后,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制造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引进资金和一条生产线便可以开工的低级制造企业,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甚。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我国的加工制造企业在国际上以惊人的低价迅速抢占市场。同时,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进行激烈争夺。
第三,投资小、技术含量低。纺织服装企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小。“尺子+剪刀+脚踏缝纫机”是纺织服装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在中国,由于面料、设备都是别人的,自己只进行缝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技术含量的要求很小,投资起来也非常的快。
第四,优惠的外贸政策及税收政策。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外汇短缺,没有能力进口一些国家急需的国外技术产品和战略资源,因此,为了满足外汇需求,我国政府制定了“出口创汇”战略,对出口企业实施种种优惠政策,如提供出口补贴、退税等,简化出口手续,海关、商检、外监部门提供便利通道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纺织产业予以扶植,各地政府不仅在税收政策和简化办事程序上予以支持,更以民间协调人的身份,积极促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引导企业共同发展。在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努力与协调下,各地纷纷推出对于中小纺织企业的优惠金融安排,对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鼓励其进行技术和生产投资。
低成本竞争战略在出口型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低成本竞争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在国际竞争中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使得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推动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中间力量,在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也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同时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这样,在吸纳劳动力、增加就业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利于整个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发展。
波特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确实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很多企业,尤其是我国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企业获得过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波特的理论从开始就具有其固有的缺陷,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低成本竞争战略也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纵观许多依靠低成本来在市场经济中分一杯羹的纺织服装企业,低成本并没有使它们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低成本竞争战略在给企业给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企业的生存发展,给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对于企业的影响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企业利润率下降。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一直处于营销价值链低端,纺织服装产业根植于广大分散式经营的手工作坊式企业,无序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物流成本高等等这些原因使其利润空间很小,只有2%~5%。
第二,经不起外贸政策、汇率等的变化。据研究,如果人民币升值5%~10%,服装、纺织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纺织行业受损更大。同时,国家出口退税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威胁着企业的生存。
第三,中小企业倒闭。自2008年起,珠江三角洲和长三角洲都出现了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的现象。中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如履薄冰,面临空前的生存压力。在这次企业“倒闭潮”中,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首当其冲。据统计,在倒闭的6.7万家中小企业中,主要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企业倒闭潮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那就是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丧失,面临的危机就不单纯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危机。
低成本竞争战略由于进入壁垒较低,造成企业的外部依赖性太强,不利企业产品树立高端形象。同时,低成本竞争战略始终是在一种静态条件下的局部研究,并没有考虑到宏观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当环境等发生变化时,它的约束性和缺陷便显示出来了。受国际原材料、能源和土地涨价,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针对出口的税收优惠越来越少,汇率变化,银根紧缩,国际反倾销等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走低成本竞争之路的出口型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步履维艰。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增加及人民币走强,使得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于是出现了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而企业的倒闭,直接后果将是失业率的提高。大量工人的失业。社会上闲散人员增多,社会矛盾将一定程度上得到激化,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同时企业的利润下降,或者企业倒闭,将造成企业经济贡献能力下降,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对于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一种损害。而大量的资源和设备将面临闲置,得不到合理的配置,造成一种资源的严重浪费。
鉴于此,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该进行一种怎样的抉择,是继续走传统低成本竞争之路还是应该思考一种低成本竞争之路的新模式,将政治、经济、外贸、法律等多个宏观因素考虑到成本决算中去,同时从企业自身资源限制、企业技术等多个方面来建立一种动态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将成为这些在企业倒闭大潮中挣扎生存下来或者是新建企业进行企业战略性规划的重中之重,也将成为对于低成本竞争战略的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篇6
其实,许多批评意见流于表面和未免失之教条化。在聪明的企业看来,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时时刻刻皆准的营销真理,而只有特定形势下的营销原理和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企业营销实践。总体经济情况、总体市场情况、行业竞争态势、具体企业情况不同,企业应该采取的营销战略也应该不一样;其对错高下由特定营销局势所决定,而不是凭一两条营销教条可衡量。从这个角度讲,许多出于对营销理论一知半解的批评意见,虽勇气可嘉,但仍未免贻笑大方。
我个人认为,格兰仕之所以受到众多非议这种现象,恰恰是格兰仕设计好的一种超限营销的品牌推广方法!所谓超限营销,指的是企业突破以往经营管理思路和企业自有资源局限,在营销思想、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技巧和技术等一个或多个层面突破传统思维,大胆创新,从而促使企业能仅仅以较小的营销投入,即可产生巨大的营销效果;尤其是其对媒体、政府、社团等社会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营销效果具有经济学中的“乘法效应”—营销效果被无数倍地放大,企业因此而实现了超速的惊人发展。
超限营销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其实在国外早就已经有人在用,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我们于2003年7月创立完整的超限营销理论,明确提出超限营销概念,才在营销界产生较大的反响。
我个人认为,超限营销的本质含义是不间断地最大限度地营销创新,超限可理解为超限原有界限与局限;超限可分为营销思想超限、营销战略超限、营销策略或战术超限、营销技术、营销技巧超限五个层次。
例如,WALKERMAN随身听,属于一种营销思想上的超限。而格兰仕的产业集中和低成本价格战营销战略属于战略超限。舒蕾洗发水选择在终端发力,战胜保洁公司,则是一种具体策略超限。而DEL电脑的网络直销模式,从本质上讲其实是一种营销渠道策略超限,也是属于营销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而条型码、防伪标识等的运用,则是属于在具体营销技术方面的超限。而销售说词提取和销售技巧的提高,则是属于营销在具体技巧上的超限。
超限营销殊为不易。其原因在于营销要突破原有思路和手法,往往要面临很大的思维惰性、惯性和创新风险。成功的超限营销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不同层面的超限所要求的条件有所不同。例如,企业电子商务(渠道超限)的产生,必须以互联网基础和企业信息化为条件;电话营销亦如此。防伪标识的运用,必须以防伪技术实用化为前提。
以格兰仕为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格兰仕聚焦低成本价格战战略(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 微波炉当时尚属新兴市场,市场领导者没有产生,市场竞争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 微波炉市场的目标消费群体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逐年有所增长,市场有较大成长空间,允许格兰仕玩规模经营以达到低成本目标;
三, 世界产业结构转移,中国正沾上了天然制造中心各种条件的光;
四, 格兰仕进入微波炉市场时做了足够的准备,有足够的资源快速扩张,将主要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
五, 在成长的具体策略上,格兰仕也巧妙地采用了租赁式收购国外设备的超限手法进行了产能和业务扩张;
六, 格兰仕在发展初期注意了保密和保持低调,导致无人意识到其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微波炉制造工厂;
七, 在具体营销策略上,主要采取自己精心策划好的价格战,营销成本很低,但效果却很震憾,利用的基本上是终端和公共媒体来传播品牌和形象,没有在电视、报纸等高成本的推广渠道上浪费钱。
篇7
摘 要 主要针对通信行业市场环境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分析优化战略资源、降低战略成本的紧迫感;从投资、付现(销售费用、维护成本、动力电费等)等方面展开如何优化战略资源、降低战略成本。
关键词 战略资源 战略成本 投资结构
通信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市场环境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资金投向,经营策略、管理模式、人员经构等势必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果不顺应行业趋势、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合理调配并挖掘有限的资源价值,难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重点项目存在一定的偏差,最终会出现投资方向的偏差。如果销售费用的规范或营销结构不合理、后期成本管控不到位,造成成本管控不到位,造成营销费用高投入,但未造成相应的收益,给企业造成极大的经营风险。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需要我们优化战略资源,降低战略成本。
一、优化投资结构,支撑企业战略转型
投资方向优化:停止有源节点建设工作,逐步关停低效益节点。采用FTTH及C进手段替代铜缆用户,推进网络转型。
投资结构优化:大力推进接入型网络建设,大力发展FTTH建设覆盖工作,提供优质的,他网运营商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
投资效益优化:严格控制ICT类投资,实施严格的项目效益评估流程。重点确保聚类、门面等高价值用户的网络能力提供。
二、关停并转,加速网络转型
年初提前规划:2012年确定了当年网络建设的思路,其中明确本年不再实施有源节点建设类项目,叫停了200个有源节点建设,节约投资资金880万元(增量投资成本4.40万元/点)
替换解决方案:叫停了有源节点建设,同时必须保证能力提供,分公司专门下文明确了有源节点停建后能力解决方案,制定了包括FTTH及C进等多种替换方案。
关停并转、加速网络转型:对已在网运营的有源节点,针对每个节点实施效益分析,制定宽带占用10户、语音占用200户及以下的有源节点关停计划,逐步在2013年年底之前完成本地网低效益有源节点关停退网工作。
关停并转有源节点效益分析:
A:新增有源节点一次性投资11.15万元,退出铜缆收益6.75万元,增量一次性投资4.40万元,月折旧的影响为4.40*10000/120=367元
B:增量月运营成本合计425元:接入网间接维护成本50元、电费350元、机房维护费20元、宽带维护5元
C:增量收入为5*60=300元(注:因语音业务是负增长,故未考虑语音的增量收入,只考虑宽带的增量收入)
月运营效益合计为300-367-425=-492元
为优化成本管理,前后端对前5项重点成本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手机终端管理办法、代办费管理办法、装移机材料管理办法、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细则。强化销售费用的管理, 制定了《中国电信安庆分公司销售费用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电信安庆分公司代办费管理办法(试行)》,《手机终端成本管理办法》、《关于在部分新入网用户中推广收入分成的通知》。实施效果:销售费用1-7月月均完成率为10.80%,8-12月月均完成率为7.31%,下降3.49PP;1-7月累计手机终端成本占收入比27.66%,10月累计占收入比22.59% ,下降5.07PP。为防范客户离网带来的损失风险,调整了ITV促销政策,制定了《视频业务终端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效果:通过对前期ITV业务发展情况的清查2010年-2012年9月机顶盒使用率不足80%,造成成本(或收入)损失约570万元,资源浪费较严重。政企客户部发展手机的协议期由二年改为三年,按每年政企手机终端成本1600万测算,年相对节约成本267 万元。
强化维护成本的管理,制定了装移机材料管理办法、铜缆管理办法等。维护成本1-7月月均完成率为11.77%,8-12月月均完成率为7.58%,下降4.19%
(一)从6月份开始积极推进C进铜退,原则上停止电缆采购。11年维护电缆213万米,翻新价值为27.46万元,12年电缆实际使用量仅67万米,翻新价值为13.6万元,按电缆原值计算节省1386万元,估算节省维护工费793万元。
(二)从6月份开始维护电话线按实际核定量一半采购,每县分公司原则上不超过2万米。11年全年电话线使用量为 672.5万米,12年前10月份使用334万米,全年使用量约370万米,按每米0.52元计算,将节省157万元。为进一步降低维护材料费用,从9月份开始电话线由原来铜芯双绞线改为普通双绞线。
(三)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力争最大限度收取线路迁改赔补费用,目前已到帐冲减维护成本163万元。
(四)对原来的电缆外包模式进行变更,由原来的线对模式外包,改为自维,预计节约维护成本80万元。
三、强化动力电费管理,制定了节能减排实施细则
(一)严格执行每个用电计量点的实际月耗电量和供电电费单价收费规范,按实际消耗电量和标准统一电价缴纳电费,杜绝高估电量和高价电费现象。
(二)严格控制有源网点的数量,加快现有低效益、低宽带端口占用的有源网点的关停并转。
(三)严格控制空调的使用范围,对窄带 200 线以下的有源网点的空调一律拆除,并登记造册备用;对窄带 200 线以上 400 线以下的有源网点的空调一律封存,关闭电源,拔下空调电源插头,收缴遥控器,并登记造册。
(四)加强民营化营业厅电费的收取管理,民营化营业厅的电费原则上电信公司只支付到 2013 年 1 月,各单位可依据不同情况适当延续到 2013 年 6 月份,2013 年 10 月 1 日以后,电信公司将一律不支付民营化营业厅的电费;各民营化营业厅须加装电表,要求 2013 年一季度完成;电费由承包人支付,电价按当地供电部门电价执行,与供电部门电价同时联动。
(五)加快高能耗设备的网络演进和退网工作,特别是贝尔1240 设备退网后要进行大电源设备及大空调的更换,杜绝电能的无谓消耗。
参考文献:
篇8
战略成本会计和传统成本会计一样,都是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或会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如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存货管理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成本监控,并为企业的管理者或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的有效数据,为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环境,在其行业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地位,提供管理和评价企业的战略性论据。具体而言,战略成本会计是从成本的角度,将成本控制嵌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成本规划和控制手段,始终保持或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获得高水平的竞争优势。因此,战略成本会计对于企业来说,将不仅仅是传统成本会计记账的功能,还有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策略的功能,即通过成本分析与管理实现企业的竞争策略,使企业基于当前的生产经营流程,为进一步的发展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势,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战略性改革转变,始终保持企业处于成本不断优化的进程中,最终实现企业竞争优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企业不同于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产品性质也有别于一般企业,但是,通过战略成本会计在房地产企业的应用,无论是存货在建环节(商品房或投资性房产)还是在销售环节、售后服务等方面,均体现出对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的管理作用。
2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战略成本会计
战略成本会计最直接的运用即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再造与优化,是企业通过成本管理降低企业成本与发现企业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成本分析与管理可以通过成本核算找到降低成本的因素或生产经营环节,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待销售的商品房即为房企的存货,一般企业通过存货成本核算与管理,发现采购原材料的价格、次数,安排采购周期实现对原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而房地产企业一般而言在其商品房的建造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购买也需要采用战略性成本管理法则,通过对原材料采购次数、平均采购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科学设计原材料采购周期与采购次数,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原材料价格最小化其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支出;另外对商品房存货的销售环节,根据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进行逐渐“放盘”实现对商品房存货销售有节奏的控制,可以发现房地产行业或市场目前出现的问题或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价格策略或促销策略,配合发盘节奏实现房地产企业存货待销售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提高房企经营的绩效。因此,可以看出战略成本会计对于房企来说,是考虑将生产(建设)经营的某一环节联系全局,不仅将每一生产环节以成本控制作为量化手段与标准,更将每一生产环节在房企经营管理的整体系统中的成本优化因素予以研究发现,采取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将存货(待售商品房或投资性房产)成本价格分摊到各个环节,以发现各个环节成本改善的因素,最终从单一环节上升到全局成本优化的高度,体现了房企企业管理策略的战略性高度。
3战略成本会计在房企售前、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对于房企来说根据售前市场调查情况制定存货销售价格与销售策略,根据销售的实际情况对售后销售环节的反馈从而控制销售费用,能够实质性帮助房企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业绩。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中,战略成本会计主要变现为适度服务质量控制、销售网点布局与路线设计、售后服务的完善三个方面。适度服务质量控制对于房企来说,销售环节的服务质量控制与成本挂钩,即有效的销售培训使销售人员能够提高房地产的销售业绩,销售培训费用与销售人员提成费用的控制,都是战略成本控制的适度服务质量控制的关注环节;销售网点布局则是通过市场调查设计房地产销售的主要售楼部与广告宣传投放地,通过合理的销售网络布局实现较小成本耗费下的高销售业绩与目标,这在房地产销售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合理有效的销售网络布局,如地铁进出站口的广告牌设计,能够在人流量的地方设置醒目的销售广告,战略成本会计能够权衡广告费用与销售业绩之间的关系;另外,旅游景区房地产在市区设立的售楼咨询中心,也需要考虑人流量与周围居民或市民的收入情况,战略成本会计即能够通过该环节的成本分析与控制实现对销售网点布局的优化升级;售后服务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应该是越来越受重视的环节,因为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团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售后服务往往是房地产开发商移交到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对商品房售后的各种物业管理事务的预期感受与满意程度,这不仅仅是对房地产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高要求,也是对与房地产休戚相关的物业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战略成本会计要求房企在售后服务质量的管控,实际上对于房企改善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提高销售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房企来说,售前售后环节关系到房企销售业绩的可持续化与企业商誉或形象的进一步提高,要想将其做得更好,就要增加售后服务的设施和相应的售后服务人员。
4战略成本会计在房地产企业高层决策管理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不同于传统成本会计的最明显之处,即在于其对于企业来说的战略意义。房地产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和了解市场动向,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价格走势,战略成本会计通过市场调查、企业成本控制与市场未来走势预测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帮助企业高层制定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如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决策或是商品房促销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而关于房地产企业与竞争对手优劣势方面的比较研究,则有利于企业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战略成本会计还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准购房者的需求方向,有助于房企制定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发展性策略。另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战略性成本会计信息的使用,无论是企业经营决策管理人员这还是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经营过程最为直观的状态描述与分析,有效的成本分析与管控将大大提高这方面信息的使用效率,有效服务于企业管理。
5结论
篇9
中国企业可能绝大部分更希望的是完成今年的利润,更关心的是有盈利维持企业的生存并形成一定的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品牌的长远发展。只有立足于长远的并兼顾短期利益的品牌战略才是一流的品牌战略,如果只能解决长远,这样的品牌战略至少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我们的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必须与我们的国情、国内企业资源结合起来,将企业的实际财力、品牌营销能力与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结合起来。一流的品牌战略本身就是要先兼顾企业的短期利益。为国内企业作品牌战略规划,就要学会螺丝壳里作道场,要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并不宽裕的财力和品牌管理能力较弱的现实,品牌战略不仅要立足于长远目标和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建设,兼顾当前的利益也十分重要。
只要深刻地领悟品牌战略的基本规律,就会发现一流的品牌战略规划能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一、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能低成本提升销量与品牌资产
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规划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与品牌识别,并以此为品牌宪法去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而高度差异化与个性化的信息天然具有吸引公众的眼球、获得万众瞩目的能力,以很低的成本提升销量和品牌资产。如果新进入市场的一个洗发水品牌拾人牙慧,跟着宝洁的品牌去说“去头屑”、“头发健康亮泽”,除了被宝洁先声夺人的优势和雄厚的财力为依托的广告罩住和淹没掉外,不会有更好的下场,但是奥妮一出手就是“植物一派”、风影是“去屑不伤发”、索芙特则是“负离子—头发更垂直”,通过高度的差异化的定位以很低成本就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销量随之上升,并与竞争地手区分出壁垒分明的敌我。
二、触动消费者内心世界的品牌识别能以较少的广告传播费用使消费者认同品牌
卓越的品牌战略要求规划提炼的核心价值与品牌识别必须能有效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如锐步鞋“关爱与己无关的第三世界制鞋工人”、佳乐牛奶“真情流动”、雅芳“自信的女人”、海尔“真诚、人性化”。一个品牌具有了能引发消费者共鸣的识别,那么花较少的广告传播费用也能使消费者认同和喜欢上品牌。如奥妮的“植物洗发”巧妙借势,无需多费口舌和广告费,消费者一听心里就产生认同,觉得奥妮比化学制成的洗发水更有利于头发的长远健康。
三、实施品牌战略后能确保每一分营销传播费都为品牌作加法,这自然节省了品牌建设成本
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特别是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核心价值而展开,即任何一次营销活广告活动都要尽量体现、演绎出核心价值,从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海报、挂旗、促销品、新闻炒作、软文宣传、通路策略、终端生动化到街头促销甚至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与客户沟通等任何与公众、消费者沟通的机会,都要去演绎出品牌的核心价值。
如果企业能实实在在地按上述方式不折不扣地始终用品牌核心价值为灵魂统帅上述所有的企业活动,从而使消费者任何一次接触品牌时都能感受到核心价值的信息,就意味着每一分的营销广告费都在加深消费者大脑中对核心价值与品牌识别的记忆,久而久之就会烙下深刻的印记。如果没有这样做,就意味着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没有中心与目标,大量的营销广告费只能促进短线销售,无法积累品牌资产。就象乐队没有指挥不同乐器各奏各的调,永远不可能有优美的旋律。因此,品牌战略的实施能在不增加营销广告费用的前提下提升品牌资产。如包装的图案、色彩,要体现出核心价值,只需在设计上多下功夫,增加的设计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印刷费是大头但并没有增加;广告只需在策略与创意上体现核心价值,制作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广告的大头是媒介费用,媒介费用可以与不实施品牌战略情况下的数额同等,但广告效果更明显了。
卓越的品牌战略使每一分营销广告费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品牌的增值,说白了就是让原来就要化的钱化得更有效率,所以企业即使投入与不实施品牌战略时同等数额的营销传播费用也能使品牌资产倍增。
四、卓越品牌战略意味着对品牌资产的深度发掘与利用
首先,卓越品牌战略在规划、提炼核心价值时,要求核心价值有较大的包容性,并非常注重品牌的威望感建立,使品牌做大后有较强的延伸能力与扩展能力。这就意味着品牌能带动较多产品的畅销,从而减少了开发新品牌的成本。其次,大部分企业的品牌战略要根据品牌延伸的规律与企业资源能力规划好品牌在未来几年、几十年要进入的新产业,如进入延伸未出现行业巨头或大品牌的产业、能共享通路资源的产业等。这种预埋品牌延伸管线的思维能最大限度提高品牌资源利用率,无形资产的特点是利用率提高不仅不用多花一分钱,还会进一步促进无形资产的提高。
五、科学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能明显降低品牌建设成本
品牌战略规划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规划科学合理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要解决的是以下课题:
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关系如何处理,是采用“宝洁—潘婷”、“通用-别克”式背书品牌模式,还是采用“雀巢-宝路薄荷糖”、“花王-飞逸洗发水”式的联合品牌模式,或者说干脆象SMH丰田那样企业品牌隐在幕后,根本就不希望消费者知道雷达、浪琴是SMH的品牌、凌志是丰田的品牌;
企业发展新产品时,用新品牌还是用老品牌来延伸,还是采用副品牌彰显新产品个性;
何时发展新品牌、联合品牌、协同品牌、副品牌;
新品牌、副品牌的数量多少比较合适;
篇10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
房地产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走出了暴利的时代。这也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真正认识到以极高的财务杠杆进行高风险、粗放式的开发已成过去,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逐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发展道路,房地产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控制的关注将越来越重视。
一、房地产企业实施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传统的国内房地产成本管理着眼于基于房地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以过程管控、聚焦合同、全员参与主旨的成本管理理念,以此来减少建筑材料和人工成本等各类成本浪费,高效实现成本管理的充分“节流”。而房地产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它更多是立足企业战略高度、审视所有成本产生原因,力图站在房地产整个产业链条之上跳出成本看成本,以此在更高视野和战略高度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而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需要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供决策者参考,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因此产生。它又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structural cost driver)与执行性成本动因(executional cost driver)。通过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可以对房地产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可以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房地产企业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如长期投资等相关的成本动因。其形成常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一经确定往往很难变动;同时,这些因素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之前。因此必须慎重行事站,在支出前进行充分评估与分析。另外,这些因素既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也会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经营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结构性成本动因的选择可以决定企业的成本态势。房地产企业的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有:
1、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在价值链活动规模较大时,活动的效率提高或活动成本因可分摊于较大规模的业务量而使单位成本降低。对于不同的企业,对其最有利的规模类型是不同的。企业应该选择敏感性最强的规模类型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
房地产业进行开发可以通过多重渠道实现规模经济:比如房地产企业购并,通过低价收购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使购并企业获得的资产大大超过购并成本和购并价格,或超过新建企业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实施购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机。获取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动机。企业购并可能以直接实现规模经济;另外房地产规模经济也可以在政府统一运作下完成。各级地方政府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成前期土地的规模开发。然后通过土地招投标市场,按照规划片区由各开发企业在竞标所得的地块上进行组团式或居住小区式开发;还可以通过企业战略同盟。战略同盟可以克服较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双方招投标大型土地项目资金不足的劣势,在大型国有土地招投标中避免残酷竞争,哄抬地价,提高土地投资成本,达到规模经济,战略同盟各方共盈的目的。
2、整合程度:上述规模经济与水平一体化相关联,而整合程度指的是垂直一体化程度。整合(integrate)是指企业为了为自己所负责的业务领域更广泛更直接,在本企业业务流中向两端延伸至直接销售、零部件内制和原材料提供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在房地产主业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晶牌、管理经验、人才储备、技术水平、企业形象及其良好的公共关系等资源,把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与房地产经营活动呈纵向社会分工关系的行业或部门(如建筑材料的生产、流通;装修材料的生产或流通;装潢设计与施工;利用自营房地产进入商业、旅游、餐饮、信息服务等领域)纳入其生产经营范围,分散单一产品生产经营的风险,扩展利润生长点的经济效果。
3、学习(learning)与溢出:企业价值链活动可以经过学习的过程提高作业效率从而使成本下降。为了适应入世后国际大型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刚刚成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不断学习来增强竞争力,主要应体现以下特点: (1)企业员工都是为各种“不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企业必须创造一个大多数员工都赞同的核心价值,激发其共同愿望; (2)房地产开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开发过程必须是一个系统过程,各部门人员不能再通过“契约”方式联合,而是通过“心灵”的结合组成一个整体; (3)房地产业是一个各类科学交叉的综合体,全体员工要善于不断学习,在定性学习基础上向定量学习转变; (4)房地产业又贵在创新站,通过学习,摈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的开发程序,创造有自身特色的开发模式。 总之,房地产企业学习型组织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企业效益得以提高。房地产企业可以能保持较快的学习速度或保持专业的学习,就能获得相应的成本优势。
4、技术。技术在企业价值链的各项活动(作业)中应用水平是决定其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科技创新日益频繁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这样的企业才会拥有技术创新的主体。房地产企业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推广信息技术;(2)开发新品精品;(3)应用科技成果。总之,只有那些房地产企业才能保持其成本领先地位的技术变革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成本优势。
5、多样性。国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我们处于“卖方市场”,房地产市场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同质化、价格同质化,推广方式同质化。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商应利用建筑业"建材业"设计业的技术应用,不断推出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贴近市场,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房地产这一特殊商品的需求。房地产企业可以从多方面努力:首先,追求设计的独特性。其次,注重功能的前瞻性。房地产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要满足细分群体的多元化的需求,房地产的功能设计既要体现前瞻性,又要保持后延性。总之,房地产企业实现产品的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三、房地产企业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作业程序的成本动因。它是在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以后才成立的。而且这些成本动因多属非量化的成本动因,其它成本的影响因企业而异。执行性成本动因主要有:
1、生产能力运用模式:生产能力运用模式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
由于固定成本在相关的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加而改变,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产量上升时站,单位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成本相对较少,从而引起企业单位成本的降低。
房地产业的经营成本也和其他的商品经营成本一样,按成本额的大小与经营工程量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房地产企业的固定成本是相对稳定的,每年不会有较大的变动。这其中包括如土地成本、房地产开发中的管理费、配套设施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都属固定成本。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为了应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公司都保持着一定的规模,而维持这个规模的沉没成本即固定成本是十分巨大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房地产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承担保障性住房建设来分担和消化固定成本,从而更好地维持企业的生存。
2、联系:所谓联系,是指各种价值活动之间彼此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联系;另一类是企业与供应商(上游)、客户(下游)间的垂直联系。
在纵向的价值链上,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优势资源积累,通过业务整合和良好的资金链,逐步向复合性地产企业发展。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范围逐渐向房地产产业链的相关行业延伸,成为集开发、建材、装饰、销售、物业管理、资产管理等为一体的新型复合地产公司。与此同时,在横向上,房地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应通过与其他房地产企业在战略性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上的整合,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走战略联盟之路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不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管理的范围应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要承担质量责任。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是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房地产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必定具有的一般特点,即全面性、全过程性、全员性。
(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也就是要强化工作质量对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在紧抓开发项目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和不断提高房地产开发环节中各项工作的质量。
(2)全过程性。房地产企业而言,也就是不仅要抓好建筑施工阶段含房屋的预售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做好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决策与策划、各种行政申请和审批、设计和施工的招标等、房屋销售阶段以及售后服务阶段等影响房地产项目开发整体质量的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3)全员性。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就是要求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全体职员从高层决策人员到一线售楼人员的质量主体意识,谋取全体员工对质量的承诺,与此同时还要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到个人,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人人关心、人人有责、共同努力、全员参与的局面。
4、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房地产企业各部门的每一名员工都与成本直接相关站,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房地产企业才能将成本置于真正的控制中,才能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执行性成本动因与结构性成本动因有着不同性质: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主要是解决决策层问题,因而,其所要求的战略性选择是怎样才是“最优”问题;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是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情况下,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降低价值链总成本,因而,其所要求的战略性强化是“最佳”的效果目标。前者解决资源优化问题,是前提;而后者解决绩效提高问题,是其持续。二者缺一不可。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为房地产企业改变成本地位,增强竞争力提供了契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是由一组独特的成本动因来控制,而每一个成本动因都可能成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来源,选择于已有利的成本动因作为成本竞争的突破口是房地产企业竞争的一项策略,应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光生.浅议战略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动因分析[J].江苏商论,2003(1)
[2]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 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