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流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23:5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核算流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本核算流程论文

篇1

现代物流模式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在近几年我国物流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现代物流管理工作愈发重视,从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现状中能够看出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完善的地方。

1.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标准的可操作性较差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后,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现代物流模式,一直到2006年9月才真正出台了我国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文本上规定了企业物流成本的范围、内涵与成本核算的过程。但是这种标准一般为原则性的规定,而实际规定少,并且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实际核算的范围较广,所需要从原来的会计信息数据中分离出来物流的成本信息数据,并且归属到不同的物流资源成本核算对象中,核算过程相对复杂,可操作性较差。

2.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内容不完善

曾经西泽修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物流成本理论----冰山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我们平时所使用的原来的会计成本核算模式过程中,通常只会去计算与列出对外支付的费用,例如运输费用与储存费用,人们会认为这些就是企业物流成本费用使用的全部,然而实际上这只是占到企业物流费用中较少的一部分,所谓的冰山一角也不过如此。物流企业的成本费用多数通常与其他费用混合在一起,例如日常的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我们如果不能对这部分的成本费用进行单独计算,就不能计算所有的物流成本费用。并且我们需要注意到,所谓的冰山一角呈现的现象是有自身的必然性的,从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直到内部的存储、运输等过程,再到商品的销售,企业所涉及到的物流环节范围较广,成本费用核算要求十分细致,在每个方面的细节都能够导致企业物流成本费用核算结果的巨大差距。

3.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较为混乱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因此部分企业难以意识到物流管理与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中并没有设置自身的物流成本科目,而是将其与“生产成本”、“材料采购”等费用混合起来。这样使得企业物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被分裂到各个不相关的部分,而从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从不同账目中整理出来,具有工作量大、费时费力等缺点,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作业成本法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在现代专业的物流企业运营是一个包含多环节的系统过程,从接下订单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操作环节,我们从每个环节都需要在成本费用上讲求一定量的支撑,才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而这就需要企业多客户的运转。所以会涉及到的间接产生的费用分配显得十分复杂,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分配标准会对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的精准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出现分配不当的状况,就会让企业所得到的物流成本数据失真,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模式。所以,我们需要运用新时期的有效物流成本核算模式——作业成本法。我们通过实际计算模型,举例说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我们用C来表示出某个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让C1表示为总共的直接成本,而C2表示为总共的间接成本,那么企业的物流服务成本可以表示成为:C=C1+C2。如果假设某个企业提供了P种物流服务,而这一系列的过程一共有q种作业环节,那么企业的物流服务总成本可以表示成为:而其中,i=1,2,p;j=1,2,q在公式中,C表示的是某项服务需要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Ai表示的是单位物流服务消耗的直接成本;Xi表示的是物流服务的实际数量;Bij表示的是企业物流服务过程中i所消耗的作业j所占j作业总数量的比重;Yj表示的企业作业环节j所消耗的现行资源费用。从上面的原理核算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物流中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考虑与分析,特征是将原理公式突出,并且计算简单。但是在成本核算之前需要有着大量的信息数据支持,例如作业环节与资源分配率是如何?作业成本的实际结构是什么样的?成本形态最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给为我们实际使用带来了不便。因此,这种作业成本模型是从成本形态分析过程与实际生产函数角度考虑出发的,将实际生产函数的结构方式与生产结构环节作用到物流成本模式的建构方面提出的。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物流管理

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早,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支撑,其发展水平较高。我国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已有20余年,国家的物流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细化,但目前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关于如何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十分缺乏,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分析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探索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很有必要。

1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目前,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传统运输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其成本核算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拥有公路运输资产的转型企业,其成本计算对象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②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冷冻车;③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通常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由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构成,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特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实现资产的增值。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把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和佣金、广告费用、售后服务费)、管理费用(主要是与研究、开发和总体管理有关的费用,如新的物流服务开发,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优化,仓库储存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增值服务等)作为期间费用。物流企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因此间接费用能否合理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至关重要。可此类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的方法,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只是采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歪曲了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信息。

三是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采用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

四是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五是邮政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上述情况可看出,我国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并不知道物流成本占总成本多大比重;即使个别企业曾经计算过,也会因为采用计算标准不统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区分依据的不统一等,造成核算结果千差万别,导致计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这就是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鉴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应该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寻求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下从这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2.1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这是对物流成本理解的不完整。从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来看,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物流有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物流成本。而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阶段,其物流成本充其量仅是整个物流成本的一个部分。因此,要以企业的客户服务目标为前提,将物流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考虑客户服务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定单处理/信息系统成本、批量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包装成本等,将覆盖物流全过程的费用全部计入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的成本就是消耗在物流业务方面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物流显性成本包括:仓库租金、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定单清关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应交税金、设备折旧费用、设施折旧费用、物流软件费用等。物流隐性成本包括: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启返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

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利用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而企业的两个主要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别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收入及费用成本。在此情况下,体现在会计报表中的物流成本有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仓储租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等,属于可视成本开支,即显性成本。另一类隐性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产品损耗、退货、缺货损失等,也应该计入企业物流成本的范畴。但由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两张会计报表在确认、分类、报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导致了物流成本分析的“剥离”缺陷和“不完全”缺陷缺陷。以库存成本为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库存成本中不要求确认及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费用,如保险、积压物降价处理、呆滞产品成本等,这部分就是未在会计报表中体现的隐性库存成本部分。另外,对于企业总的人工费、办公费在多大程度上用于物流活动,归入物流成本,仍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剥离的问题,这是另一类隐性成本。

2.2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

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如物料回运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物流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现代物流,至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根据流通理论和经济活动制订了计算物流成本的基本方法,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1992年日本通产省政策局流通产业课又编写了《物流成本计算实用手册》,使得日本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公司在物流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从此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际物流博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日本主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已由1975年的10.16%下降到1999年的8.09%,宏观物流成本占日本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10.6%下降到1997年的9.6%,这一成本水平低于美国1997年的10.02%。

可见,明确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是解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困惑的对策之一。

2.3采用模糊统计方法分析隐性物流成本

在物流活动中,隐性物流成本往往占有较大比重。上述“剥离”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导致了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可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从相关成本、费用中将物流成本分离出来。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点群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多元模糊统计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至有时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统计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地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

聚类分析主要用于辨认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根据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类”,使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简言之这是一种把事物按其相似程度进行分类,并寻找不同类别事物特征的分析工具。

聚类分析应用在物流成本分析时,涉及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各个层面。在微观层,企业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掌握物流成本细分的原则,了解不同物流环节的成本特征,也可以借此确定主要控制策略;而在宏观层,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等相结合,可以统一隐性物流成本的概念,进而统一核算标准。

对于“不完全”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集合依其是否具备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边界,又可分为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前者对应的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后者则是对应一个模糊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确定的。如未记入会计账户,但属于物流成本的隐性成本和费用,其内涵和外延一般都难以确定,因此对于这类模糊概念,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模糊集合是用隶属度的大小程度来说明的。隶属度是用来度量“亦此亦彼”模糊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介与(0,1)之间。如果等于零,说明完全不属于物流成本;等于1,说明完全属于物流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的概念。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摒弃了“非此即彼”的确定性,而表现出“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因此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就能对这些模糊的模棱两可的隐性费用准确地说出它们属于“物流成本”的程度应该是多少。

3结语

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是有不少企业已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理论界也在积极探讨关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来改善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梅林.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商业与经济管理,2002(12)

篇3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在国家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之际,高职院校各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探讨的热点。在我院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提出逐步采用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并利用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等项目,开始试点推行该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07级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小组练习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对大型公司的成本进行完整核算,而且能够运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先进成本核算方法对现有国内通用的完全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进,能够独立进行项目分析,形成学术论文,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大提高了经管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如下:

1.确定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且的

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以制定的教学计划为限按时掌握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将与企业成本核算进行实际的接触,通过对企业成本会计资料的收集,了解当前周边企业产品或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和核算方式,并且通过模拟企业成本项目核算流程,分析成本管理的运用情况;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树立节约理念,用先进成本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成本领先,一方面,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创新。wWw.133229.cOm

2.分组收集相关的理论知识资料

学生在与企业进行实际接触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数据的收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对本项目涉及的知识和概要予以简介,对相关知识点涉及的网站、图书等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学生分组自学,通过课本、网络、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项目为例,学生应当在前了解当前一般的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具体步骤、适用性、优缺点是什么?小组成员能够根据书本案例做一些比较简单、完整的数成本数据计算。在该步骤进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对知识点相当于是进行预习,在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才能具体带着问题下企业进行学习。

3.分组设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

每组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关于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时,应当保持完整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问卷的设计应当包含项目涉及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各个知识点,此处可以参照指导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学生根据分组了解的企业行业特征和产品特点,对调查问卷给予适当的修正。教师在学生具体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对问卷涉及的问题的个数、题型的选择予以指导;对问卷涉及的格式应当督促学生规范化;对问卷涉及知识点的完整性进行审核,避免重复

转贴于

和遗漏。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应当进行讨论和修改,每组学生对问卷问题的设置、修改、讨论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分配到各自的工作任务。

4.下企业进行调研并获得相关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资料

学生应当在企业中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或运作流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艺流程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有着巨大影响,学生进行调研的重点是熟悉企业的具体运作过程。当然,该过程的实施具有时间和生产技术保密性的制约,学生可以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了解方式,普通的制造业可以到生产一线参观;对于技术保密性较高的企业,可以请企业生产负责人对主要公开的生产环节予以讲解。除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与运作流程,该步骤的重点是学生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完成调查问卷中的题项,并请他们对企业成本核算概要和成本管理的现状予以介绍。

5.整理资料,汇总分析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和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资料主要包括企业公开的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年度成本核算资料、企业生产流程图(可白编)、企业人事制度等。资料分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资料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生产或业务特点及其与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匹配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度等;另一方面进行班级总体资料分析,主要针对每个小组获得的调查问卷,每组同学针对全班获得的调查问卷汇总分析,了解调查区域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总体特点和不足,并得出定性的结论。

6.提出改进意见,重新设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案

篇4

[论文摘要]首先谈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分析 总结 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为行之有效地开展。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着力提高利润水平。经调查了多家企业成本核算情况,对能给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简洁有效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现分述如下:

一、核算方法的选择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较小、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及所用原材料大部分相同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少)相对精简的企业,管理结构通常是垂直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因数量多而在经济结构链中起着不可少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具备先进技术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将不断的增加。中小型企业因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带来 会计 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①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②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③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④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决定其应使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无论其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标准如何,最终目标都是要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 计算 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也可采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或者筹借金额较小,一般不要向 金融 机构报送报表而只需向税务部门报送税务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将是符合税法规定的一种简易的能满足税法要求的会计政策,从而达到不违法税法规定,避免涉嫌偷税漏税。

三、基本科目设置和成本核算思路

1.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大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薪酬、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产品的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不宜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实核算到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达到重要性原则,往往可以单一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置,而以成本核算表代替。

2.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

3.中小企业因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全,制造费用科目很难按车间设明细账,只好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而无法确定是车间费用还是办公费用而往往直接归属到办公费用内,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往往是已销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统一分配。

4.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企业一般是按存记耗,按已销售数量加库存成品计算生产数量。

5.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6.设立低值易耗品科目或不设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分配。

7.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年限 计算 ,可省去纳税调整的麻烦有可以及时掌握交税额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应按税法的一般要求进行折旧核算。

8.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一般采用实地盘存制,以存记耗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核算工作及成本数据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成本数据的归集

1.日常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 企业 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原材料入库单、生产计划通知单、产品生产领料单、成品或半成品入库单等单据资料要及时转交 会计 部门。

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

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

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分摊成本。

五、成本费用分配原则及方法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及工艺流程,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关联,并且容易取得。

3.能辨别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不能明确辨别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4.能直接归属到某一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应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5.不是直接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缺点

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也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但不够精确。

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使用基本能够满足生产及管理决策的需要,也基本达到税务核算的要求。

七、简易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核心的是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的原因,为决策做好材料依据。

2.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包括生产管理、采购与销售各部门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有价值,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不断改善和时间的印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提供数据及客观的评价,仅靠财务部门独立思考有时难以发现问题。

3.成本会计实务应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导,但要理论联系实际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最 科学 合理核算出成本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有力的服务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每一个企业的生产流程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管理任务,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从而服务于企业管理与决策。

参考 文献

[1] 胡玉明,罗其安编,《成本会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篇5

关键词:成本核算体系;物料流量成本;负产品成本;整合

一、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

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将所有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中,不能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废弃物损失成本的信息。此外,对生产过程中能源和材料的流转未进行有效追踪,也没有量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资源消耗和损失,使得企业无法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因此,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不仅导致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客观地被计量与反映,还会掩盖负产品成本数据。一方面不利于环境管理和政策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绿色发展对企业资源消耗与损失成本的计量和信息提供要求。

二、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的现实意义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起源于德国,是一种“从实物和金额的角度说明物料流动在每个工序产生何种程度的排放和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的成本会计方法”[1],将企业生产过程划分为几个工序,对每一工序运用物质流平衡原理,把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工的投入作为输入量,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细分为物料成本(MC)、能源成本(EC)、系统成本(SC)以及废弃物处置成本(TC),最终输出正产品和负产品,其中正产品是每个工序产生的能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利用和最终环节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负产品是指退出本环节的不能再进行回收利用的产品。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在成本制度完善、指导企业决策和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2](以下简称《制度》)对产品成本没有进行正负产品的划分和分开核算,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可以弥补《制度》的不足。提倡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并提供成本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

(二)有利于单独提供资源消耗成本信息,指导企业资源管理的决策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够提供正负产品成本信息以及成本构成,反映正负产品对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管理。企业应重视负产品成本中物料和能源消耗多的生产环节,针对此环节进行设备和工艺的改善,降低负产品成本。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大举措来应对经济困局,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以及补短板。对于降成本,宏观上体现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从微观角度则表现在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提供负产品成本信息,企业根据负产品成本以及构成制定相应措施改善生产流程,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从物料和能源角度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思路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将生产流程中的成本分为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按照产品的流向将产品划分为正产品和负产品,因此本文在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基础之上改进成本核算流程,通过设置成本归集分配表、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以及正负产品明细账,将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首先归集每一工序的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并在正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次将每一工序的正负产品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中;最后汇总计入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为减少文章篇幅,以两个工序为例,整合思路流程如图1所示。

四、利用整合体系对某硝酸生产项目的资源损失成本模拟核算

(一)硝酸生产项目的流程介绍某化工企业以硝酸为主要产品,计划年产硝酸20万吨,而双压法单机组生产能力较大,适用于较大型硝酸装置,所以采用双压法来生产硝酸[3]。便于成本的核算,将硝酸生产流程划分为五个工序,即氨空混合气的制备、氨的氧化、一氧化氮的氧化、氮氧化物的吸收以及尾气处理[4]。其简化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二)硝酸生产项目的正产品和负产品损失成本的核算1.数据收集与整理该硝酸生产项目全年生产时间为300天,投入液氨110kmol,要求氨气的进口浓度为10.5%~11.8%,生产的硝酸浓度为58%~62%。在部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工处理,各工序的新投入成本数据如表1所示。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运用的基本原理是物质流平衡原理,为此,收集和整理了各工序的物料流动平衡,如表2所示。2.正产品和负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每个工序分别根据上一工序结转的正产品中各项成本数据和本工序新投入的成本在正负产品之间按照正负产品质量进行成本分配,废弃物处置成本不参与分配,直接计入负产品成本中,分配过的正产品进入下一工序,负产品则退出该工序。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成本分配如表3所示。为了详细说明具体的分配方法,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进行说明。在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中,正负产品质量分别为27916kg和780kg。本期投入的物料成本为704357元,能源成本为511654元,系统成本为124300元,废弃物处置成本为15136元(不参与分配,直接计入负产品废弃物处置成本),合计1355447元。由于没有上一工序结转的成本,因此只对本工序投入的成本进行分配。分配标准按正负产品质量,正产品分配率=27916/28696=0.97,负产品分配率=780/28696=0.03,本工序投入的物料成本在本工序分配的正产品物料成本=704357×0.97=685211.53元,在本工序分配的负产品物料成本=704357×0.03=19145.47元,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分别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配。氨的氧化工序、一氧化氮的氧化工序、氮氧化物的吸收工序和尾气处理工序参照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在此不再列示。3.会计处理根据表1和表3,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进行4.填制成本计算单根据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将各工序产生的正产品成本和负产品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中。为了缩减文章篇幅,只对氨空混合气的制备以表格列示,其余四个工序参照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在此不做赘述。氨空混合气的制备工序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4、表5所示。5.登记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以及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汇总正负产品成本,并登记在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如表6、表7所示。

五、政策建议本文针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缺乏

负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并模拟应用于某硝酸制造项目,为该整合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笔者设计了成本分配表、成本计算单以及成本明细账,对正负产品进行分开核算,可细致反映负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对资源消耗水平成本信息提供的要求。为降低废弃物产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促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正负产品分开核算有利于反映产品对资源的真实消耗水平,可以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提倡将产品划分为正负产品并进行分开核算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废弃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发展。

(二)重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实践应用国际上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企业应用较少,缺乏一定的成本核算规范。对物料流量成本会计采用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将正负产品核算的流程反映在成本计算单和明细账中,是一种可借鉴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推广和应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丽萍,刘媛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核算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1(1):34-36.

[2]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A].2013.

[3]徐德安.我国双加压法稀硝酸生产工艺技术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4):34-37.

篇6

论文关键词:物流成本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

一、物流成本的概念

1、物流成本的概念。我国对物流成本的定义是根据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的规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根据上述概念可将物流成本划分为保管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保管成本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既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又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运输成本主要指货运费用,即运输部门的运作和装卸费用。物流管理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其物流部门能够合理有效的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所耗费的成本,它的核算一般是根据行业以及历史情况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保管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和计算得出。

2、传统物流成本与现代物流成本的区别。传统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如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以及材料的购买费、装卸费等,是物流成本中易于企业核算的一小部分费用。而现代物流成本既包含企业对外的物流费用,还包括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包括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等,其中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由于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一般会分散统计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当中,使得企业难以明确划分和单独核算这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何降低这部分物流费用便成为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

二、物流成本的核算

由于物流成本的客观存在及其重要性要求企业应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核算。物流成本核算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提供全面、系统的物流成本信息,使得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物流成本大小和它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地位,进而及时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利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为企业编制物流预算和预算控制提供所必需的资料。正确地核算物流成本,可以提供物流成本的准确信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将对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办法,使物流成本的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企业大都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这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尚不了解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多大比重,即便是个别企业计算过,也是由于采用的计算标准不统一,对物流成本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等,造成其核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要解决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困惑,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出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和计算标准,使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有统一的标准规范,计算结果相互可比;另一方面企业应提高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核算制度和方法,加强对内部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监督力度。

三、物流成本管理及其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以成本为手段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按其目的和方法可分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最基本的内容。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对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以及根据物流成本计算的结果制定物流计划,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第一,企业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项目。按照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还应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适合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

第二,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随着当今企业间价格竞争的激化,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不仅强调局部控制,更应重视系统化的综合控制。伴随着ECR等新型供应链体制的出现,企业应考虑在新型物流供应链管理体制下从产品制造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的整合优化,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如零件供应商)、运输商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从流通全过程的视角降低物流成本。对于物流企业或是企业的物流部门来说,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本企业或其物流部门的事情,而且还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随着折扣店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零售业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物流中心和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可能从短期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企业整个流通过程的长期发展来看,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绩效。

第四,通过建立物流责任会计管理制度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责任会计制度是根据不同级别的物流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负的责任,搜集、汇总及报告有关资料的一种会计制度,它能把责任实体控制与物流成本核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归集成本,进而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尹明发.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7.8.

篇7

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成本核算影响着众多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及先进的信息应用技术,提出采用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综合核算医院成本。作业成本法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ERP系统对于信息完善的控制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医院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ERP

一、引言

医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体系,需要科学的经营制度和管理手段来支持其正常高效的运转。为了实现更好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核算系统。当前的医院成本核算远不能达到成本核算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一致性。为了能够更全面的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打破科室的桎梏,将全部的资金消耗计算在内。根据实际受益程度对各个核算对象进行费用分配和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解决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不一致性。同时医疗服务业务流程复杂,层次多,涉及面广,这些无疑都加大了手工统计核算的工作量和难度,医院实现自动化显得非常必要。医院可以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以医疗为主的数字化采集和传输系统,这不仅对于医院的信息网络成本管理大有裨益,也能使其质量监控能力得到提高。在与财务系统共享数据的同时,ERP系统可以真正帮助各级核算员更好的完成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因此,基于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研究医院成本核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与医院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医院没有将间接费用单独进行分析处理或是将其分到具体的科室服务项目,这就导致营业费用不能作为可用数据来进行决策分析。而营业费用占据医院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不将其考虑在内,势必会影响决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了能够对医疗服务及病种进行合理定价,就一定要考虑管理费用。只有将管理费用费配到具体的科室、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中,才能提高对其成本管控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直接成本占医院成本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间接费用。因此,正确地运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医院成本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发生成本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病人享受了特定的医疗项目;另一部分是医疗活动对医院各项资源的消耗,例如医护人员的工资以及折旧费用的摊销等。这种分类能更清楚地划分医院内部各种成本的比例,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资源分配。因此,在医院核算中,作业成本法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医院作业成本核算的流程

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三级:医院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的级次最高,核算方法也最简单,因为在核算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涉及到分摊成本的问题。其核算对象是医院,通过归结医院所有的成本费来计算总成本。科室核算成本是级次排名第二的核算类型,其现实意义在于快速找到医院的经营问题,其研究对象是各科室,通过计算各科室的总费用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直观评价。最低级次的核算类型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其研究对象精细到单个病种,计算单一医疗服务的成本。要想计算出间接成本,就必须先得到主要作业成本和辅助作业成本,其中由成本对象直接承担的成本是主要作业成本,其他的则归属于辅助作业成本。为了更好地进行第一级次的计算,将有关科室进行合理的分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其科室的不同,将其分为直接成本中心和间接成本中心两大类,间接成本中心包括一般辅助科室和行政科室等。医院可以直接计算出各成本中心耗费的资源,然后将其中的辅助部门成本分摊给各个成本中心。在分摊成本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一是搜集直接成本的原始数据。直接成本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对于能够分清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剩余的成本费用则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二是分摊后勤科室和辅助科室的费用。后勤科室成本费用的分配主要是根据其不同的耗用量,并采用一些特殊的分配方法来分配各后勤科室内部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辅助科室的成本费用可以直接在成本科室进行分配,药品辅助科室费用直接计入门诊和住院药房,并且根据门急诊人次、门诊各科收入及门诊药品收入金额、门诊工作人员数和各病区的病床数等来对各科室进行成本的分配。三是将行政管理科室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四是汇总成本费用。各直接成本科室的总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将医院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直接归集到各成本科室,另一部分是将各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不同的直接成本科室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成本分摊。五是完成第三级次,即各个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将直接成本中心的成本按照其属性分类分配到各个医疗项目中。

三、基于ERP的医院全成本核算实施框架

(一)基于ERP的成本核算整体构想

医院成本核算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搭建一个良好的成本信息平台,运用ERP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这一目标。ERP信息系统将系统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模块,并且搜集每一个模块有关成本对象的数据。这样不仅能保持数据和系统的一致性,还能以更低的成本收集到数据。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都可以通过ERP信息系统定期获得,甚至连一些经常变动的成本信息也可以及时更新。但ERP系统也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时,采取多种成本核算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二)ERP中各模块对成本核算的支持

医院ERP主要包括七个子系统,分别是设备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总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应付应收管理。这七大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图3展示了各模块间数据的流向。在ERP系统中每个子模块的主要负责内容和计算方法如下:设备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管理针对医疗设备的一系列工作,该系统接受从其他模块传来的关于医疗固定资产相关的设备信息以及维护和维修信息,其中小额维修支出将直接传入总帐模块,大额支出则直接参与折旧;采购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物资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模块与库存管理模块中的采购成本信息数据都是从该模块中获得的;库存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医用和一般物资的管理工作,该模块直接记录和管理各科室物资的消耗情况,可以得到各科室物资消耗的第一手资料,记录各核算单元在供应室领用的卫生材料费用,并将其费用计入总帐模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其中包含固定资产自采购至报废的全部信息,该模块中的数据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固定资产成本数据、资产清查数据及折旧信息;工资管理系统记录所有职工的工资、福利等信息,并将其汇总传入总账模块;总账模块汇集所有其他模块(包括公共管理费用)的收入和支出数据;成本核算模块根据成本作业动机详细分摊由总账模块传入的所有明细成本数据,以完成医院的成本核算 。

(三)基于ERP的成本核算系统

所有必要的一手数据都可以通过ERP总账管理模块获得,并将其全部传入ERP成本核算系统。得到必要的成本数据后,就可以利用HIS成本归集系统对明细账进行归类整理。在进行成本核算中,制定出合理的分摊标准,即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配不同的权重比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探讨相对复杂的科室核算和医疗项目核算,图4展示了医院成本核算中二、三级成本核算的整体流程。

参考文献:

[1]李红:《医院成本核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柳花:《基于ERP的医院成本核算研究》,同济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篇8

关键词:成本会计 实践性教学 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1、系统性强,内容复杂

成本会计课程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需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多,如需掌握生产费用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理论教学环节,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系统的把握上有很大的难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较大的难度。

2、实践性强,操作复杂

企业成本核算要求料费、工费全部入账,汇总成本,往往还要对很多账目进行结转,过程较复杂,学生可能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理解不透,经常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有时很难区分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从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要求这门课程要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作为保证。它要求学生对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正确计算制造成本的基础上,能熟练地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报表,并能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又具备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1、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以成本核算和管理业务最复杂、最综合的制造企业为主,参照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将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分为一般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主管等三个层次,确定三个层次的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分别为要素费用核算能力、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成本分析与控制能力,拓展职业能力分别为协助参与成本分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计划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三个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能力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对成本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应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面向生产岗位或岗位群,根据“岗位适应、行业载体、核算为主和兼顾管理”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以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入手,分解和提炼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职业能力需求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能力标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应由成本会计基本理论、要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成本计划与控制等内容构成。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层次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突出实践教学,根据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把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块,明确各模块的培养目标并组织教学。具体模块包括基本能力与操作技能培训、专业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培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构成的综合能力与综合技能实训,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同时,在实践性教学中,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对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模拟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工作设置工作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工作流程。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一个月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使学生在逐步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每项任务完成前,教师应对任务或训练的完成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作出必要的说明,课程组织既要体现学习性,也应体现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使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合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5、订立“实训要求及考核标准”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规范性,保证教学内容的规范性是关系到今后学生能否在工作岗位上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前提。实训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程序、要求,并且对于每一步骤的操作都应给出相应的考核和评分标准,如实践技能考试采用抽签操作考核的方式。由教师事先准备好需要考核的各种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各项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和相关的记账凭证,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要考核的题目;从而解决会计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统一,主观随意性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汤乐平,高丽萍.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

[2]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01).

篇9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经历了一些起落与整顿,目前相关的管理制度已经较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如果想获得利润最大化,控制各项费用以降低其开发成本,是最主要的手段。因而怎样有效地成本核算,准确地评价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绩,是房地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构成要素

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指的是房地产企业为了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而需要支付的的所有费用,包括其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1、土建、土地以及设备费用

这几项费用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要内容,约占全部成本的80%。其中土地费用的多少是用来评价某房屋开发项目的预期利润是否可行的最主要经济指标,因此,可以说土地费用比例最大。

2、与施工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费用

该费用包括开发房地产项目所需要支付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洪、排污、通讯、照明、绿化以及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费用[2]。另外配套设施费用包括开发过程中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的费用,如幼儿园、学校、小区居委会用房、以及消防室等。

3、开发管理及筹资费用

与其他行业对比,房地产开发的建设周期更长,投资额更大,同时投资的风险也比较高。因此,开发过程中会需要开发管理费用,如施工管理以及现场管理的费用等,以及由银行贷款产生的较大额度的利息费用。

4、建筑与安装工程费用

建筑与安装工程费用即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时产生的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费用,包括土建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电梯安装工程以及消防工程等。

(二)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流程

1、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进行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首先应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根据房地产开发的地点、用途、结构、装修以及施工队伍等因素,来分别选取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通常的项目,可以通过每个独立编制的设计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来当做成本核算的对象。同时,对于相同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的集体项目,开竣工时间如果比较接近,而且施工队伍也相同的,就可以合并成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而对那些规模大、工期长的开发项目,就需要结合其经济责任制的要求,根据区域来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2、核算直接费用

根据成本会计理论可知,企业生产产品所直接发生的费用,是可以直接归集到该产品的成本费用中的,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分配[3]。因此,在房地产企业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建筑与安装工程费用就应该属于直接开发成本,直接进入成本来核算。

3、核算间接费用

房地产企业的间接费用涵盖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等。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这些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应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部分受益对象非常明确的费用来说,可以选择按照配比性原则进行归集和分配,这样可以客观地反映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4、决算项目竣工费用

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可销售面积的开发成本,以便房地产企业可以结算出其经营利润。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重视工程项目竣工费用的决算。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核算

(一)成本内部控制的目的

我国房地产企业受高回报利润率的影响,缺乏投入成本竞争意识,企业往往忽视成本管理,浪费很大,财务人员只是根据合同来控制项目的开发成本,对开发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却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不可控制成本比例增加,如果不加强成本控制,规避财务风险,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二)内部成本控制核算重点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重点是通过控制成本费用以及对其的有效管理来实施的。

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中,首先,土地费用、建筑安装的工程费用、配套及基础设施费用这三项费用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一共约占总成本费用的90%左右,是房地产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中需要控制的主要部分。但是各个成本费用的具体情况根据其开发产品的不同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各地对住宅区内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对征地、诉迁、安置等费用的控制方式差别很大,这导致房屋的成本构成比较复杂。因此,应充分调动全体职工控制成本费用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才能控制好每一环节的成本。

其次,开发成本中的筹资成本也是房地产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销售策略,加快资金回笼,减少筹资成本。只有控制好企业的筹资成本,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提高效益。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培养专业的房地产内部成本控制核算的人才,注重相关方面的知识更新,培养综合型人才,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水平。

最后,在对那应该分摊的成本费用按各自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的时候,应该拟定具体的分配方法,通过计算准确的分配额,将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归集、再分配、再归集直至最终。

参考文献:

[1]杨丽琛.房地产成本控制研究[J].硅谷,2008(12)

篇10

摘要:面向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是进行产品成本改善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产品的供应链成本应包括直接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和制造费用四个项目,以此为基础才能设计出“直接成本”等相应的辅助核算会计科目,构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核算的总体框架,并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制定出进行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产品供应链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实施对策

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只能提供基于本企业视角的产品制造成本,从产品生产的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看,这个产品制造成本中其实包含了该企业上游的供应商的利润,那么到达最终的消费者手中的某种产品中究竟包含多少原材料、人工及流通成本,似乎没人能说得清楚,但这对产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特别是供应链核心企业进行成本改进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持续经济紧缩,许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成本压力,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出发,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成了当前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方式,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兴趣。本文在回顾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供应链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并立足于作业成本法构建一个供应链成本核算的模型框架,为均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收益分配和从数量分析的角度优化供应链整体成本奠定了基础。

一、文献回顾

关于供应链成本的概念与分类界定,相关文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供应链成本即物流成本;二是认为供应链成本是供应链运作全过程发生的所有成本。将供应链成本等同与物流成本的观点,主要是从后勤过程及活动角度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主要涉及物流成本中存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如Lin,Coilins和su(2001)通过分析后勤过程来确定物流成本,认为物流成本包括存货存储成本、采购成本、订货过程成本、运输成本及仓库成本。Manunen(2000)认为物流成本包括在供应链中所有物流引起的成本,以及包括涉及物流的信息流成本。具体包括:运输成本、寄送成本、报关成本、仓库成本、购买成本、订购成本、支付交易成本、材料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及回收成本。

供应链委员会(SupplyChainCouncil)给出了供应链经营参考模型SCOR(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Model),将供应链运营成本分类如下:销货成本、总的供应链管理成本、定货管理成本、材料购置成本;存货储存成本、供应链相关的财务与计划成本、供应链相关的信息技术成本、售后担保/退回过程成本。

Tim,Milena和Yuan(2002)从合作供应链的角度将供应链成本分为两大类:系统所有者的总成本和合作的机会成本。系统所有者的总成本的构成是所选过程和系统的总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获得系统使用、维护、处理错误和无效率的成本及整合生命周期中伙伴关系的成本。合作的机会成本表示放弃更有利合作的价值,它包括变换合作伙伴和合作不稳定成本。

JilIE,Hobbs(1996)认为,在供应链这种垂直协调组织中,交易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成本,它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Seuring(1999)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传统划分及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将供应链成本划分为三个层次: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由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等,由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所决定的成本。作业成本是由那些与产品没有直接关联,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管理活动所引起的,因公司的组织结构而生成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沟通所产生的所有成本。

索晨霞、邓子琼(2004)认为供应链成本是指在供应链运转过程中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所引起的成本以及供应链整合过程的机会成本和整合成本,具体包括定货成本、购买成本、存货存储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资金转移成本、信息成本、生产成本、财务费用和经营成本、供应链相关的机会成本和整合成本,这里所谓的机会成本包括伙伴选择成本、伙伴转移成本和合作不稳定成本等。

胥洪娥(2003)将集成供应链的各种成本分为可见与不可见两种:可见成本是基于活动的不可避免的成本,它只能优化而不能消除;不可见成本是基于集成供应链协调发生的成本,它可以被优化掉或大幅度降低,包括缓冲库存成本、应急的非计划装运成本、间接原材料采购成本等。

以上这些成本划分方法都是从某个角度对供应链成本进行分类,没有从供应链成本的计量目的、核算统计及数据收集的难易,核算的实际意义等角度去统筹考虑,也没有进一步考虑供应链成本的核算和按产品类别进行归集和分析。

二、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分析

关于供应链成本的概念内涵及其构成,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其相同之处在于认为物流成本是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本身确实就是在物流(Logistics)的概念上发展而来的,但供应链并不等同于物流。一般认为物流涉及的是产品物资从一地点到另一地点的流动,以满足生产加工或客户的需求。供应链涉及的是从原材料到产品或服务到顾客的所有活动,包括资源的使用、产品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存货和仓储、订货与分销、产品交付及售后服务等。供应链管理就是在物流管理的深度和操作范围的广度两方面的扩展(王国文2006)。因此,物流完成的职能只是供应链职能的一部分,供应链成本以物流成本为重点,但其范围远大于物流成本。

供应链机会成本及隐性成本(或称不可见成本)是否应包括在供应链成本的范围内,首先应对供应链机会成本的概念和分类作一界定。所谓机会成本,是由于选择某一方案的同时所放弃的选择另外其它方案所可能带来的收益。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一般要考虑存货资金占用成本、缺货成本等机会成本,这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决策分析所必须的信息资料,但考虑到供应链成本核算是以实际发生的会计成本为基础,机会成本的估算应当单列出来,用以进行成本决策分析。另一种供应链机会成本是由于企业选择加入某一供应链所放弃的无法加入其它供应链可能带来的收益,如伙伴转移成本和合作不稳定成本等。它是一种未发生的基于备选方案收益的、用来和现在所选方案比较的成本。供应链组建和整合中已发生的合作伙伴选择成本、伙伴转移成本及针对合作不稳定发生的关系整合成本都应作为供应链交易成本处理,而未实际发生的如放弃更有利的合作伙伴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只能是企业衡量自身决策有效性或供应链整体绩效的一个参考指标,不应当成为供应链成本核算的一项内容。

供应链隐性成本(不可见成本)是基于集成供应链协调发生的成本如缓冲库存成本、应急装运成本等。划分显性与隐性成本的依据是该成本是否是维持和协调供应链正常活动所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成本。显性成本是企业完成正常的业务活动所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成本,它只能得到优化而不可能消除;隐性成本通常是基于无效作业或非增值作业,通过供应链集成或协调可以大幅度降低或消除的成本,如缓冲库存成本、不合格品返修或报废成本等。之所以称为隐性成本或不可见成本,是因为这些成本的发生伴随着企业的正常业务活动,不经过业务流程分析或供应链优化活动无法合理识别它们。供应链隐性成本是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可以进行优化或大幅度降低的成本,因此它不仅是供应链成本的构成部分,而且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对象。但隐性成本可能发生在供应链成本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它和显性成本相对应,因此依照其它标准进行的供应链成本构成的分类中不应单列隐性成本。

供应链成本构成的分类方法众多,作者以为供应链成本的分类应当以简捷实用,易于扩展,便于进行产品的供应链成本分析为原则。Seufing将供应链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三个层次的分类方法受到较广泛的认可,但作业成本包含的内容过于宽泛,且与其它两种成本有交叉重叠的现象,从物流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的角度,应将物流成本单列出来,把作业成本分解为物流成本和制造费用,因此供应链成本可以划分为直接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和制造费用四个层次。

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还应当包含和关注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客户使用成本及社会责任成本。研究开发成本是为产品的创新设计和改进而发生的费用,应当归属于制造费用中;客户使用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直接耗费,可归集在直接成本中;社会责任成本是企业承担的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治理及产品回收等成本费用,应归属于制造费用中。

这样就把产品的供应链成本划分为四大类,其中直接成本是和产品生产或服务形成直接相关的、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或增加所消耗的物化或人力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器成本、客户使用成本。物流成本包括与产品生产或服务形成没有直接关联,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物料空间移动所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搬运成本等。交易成本包括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供应链整合所产生的成本,这些成本来源于供应链上企业间的相互协调和交流,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合作伙伴的成本、流程再造及关系整合的成本等。制造费用指上述三种成本以外的所有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包括生产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社会责任成本等。

三、供应链成本核算框架的构建

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五种运作主体组成,供应链运作的源动力是顾客的需求,以顾客订单或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为起点,制造商进行生产准备并向供应商订货,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通常是逆向的、以最终顾客需求为主导的,而供应链成本核算一般是以制造商或零售商为主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导,以收集各节点企业,特别是其相临的关键节点企业的产品成本信息以进行供应链整体的成本优化为目的的内部管理会计活动。

面向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就是以某产品为核算对象,以该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和消费者为核算单位,分别计算并汇总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其目的是准确计算产品供应链不同环节上成本的类别与金额,为节点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进行供应链整体优化提供依据。

面向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核算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提供支持,核算的频率与期间依照管理者的要求确定;产品成本核算项目的划分不同与传缆的成本会计,核算的成本数据来源于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核算的组织成本较高;可能存在部分节点企业成本数据的扭曲。

依据以上特点,面向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应当在不影响当前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直接成本等辅助账户进行单独的核算。其基本思路是由供应链核心企业组织各节点企业按供应链成本的构成设置直接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和制造管理费用四个一级科目,按各科目的具体内容或支付形态及产品类别再设二级及三级明细科目,按照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编制凭证、登记账簿,进行账外的供应链成本核算。这种通过设置辅助账户进行账外核算的模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计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又能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产品供应链成本资料,简单可行,易于为财务人员所接受和掌握。

制造企业的产品供应链成本核算涉及的辅助科目主要是:“直接成本”:一级科目核算和产品生产或服务形成直接相关的、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或增加所消耗的物化或人力费用,下设内部零部件买价,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器成本及产品使用成本等二级科目,还可依据物料类别在直接材料下设三级科目。

“物流成本”:一级科目核算与产品生产或服务形成没有直接关联,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物料空间移动所引起的成本,下设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搬运成本等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以依据费用支付形态如材料费、人工费、其它费用等设置三级科目。

“交易成本”:一级科目核算企业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进行供应链协调和整合所产生的成本,下设置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契约实施成本、监督管理成本、关系整合成本等二级科目。

“制造费用”:一级科目核算企业为管理和组织车间、分厂生产而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以上三种成本的共同费用,下设制造管理费、研究开发费用、社会责任成本等二级科目,制造管理费下可根据费用类别设置机物料费用、人工费、修理费等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通过以上科目设置将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后,各节点企业还应当采用适当的标准将成本在半成本和产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准确地计算出单位零部件或产成本的成本。核算中应当注意“直接成本”科目下分设供应链“内部零部件买价”二级科目,这是由于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构成了下游企业的零部件或产品的买价,在进行以供应链节点企业一体化的产品成本核算中属于内部转移成本,是应当相互抵消的,这也是供应链成本分析并协调内部转移价格的一个重要依据。供应链产品直接成本不再包括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中直接成本所包含的采购运费及运输保险费等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单列并成为供应链成本控制管理的重点。

供应链节点企业如供应商等只是总体名称,当供应商为多个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通过Exe-cel表格进行该表内容的整理和计算,从而对供应链不同环节上节点企业成本构成及收益状况分析非常方便快捷。

四、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实施对策

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是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进行的,重点关注能通过供应链企业问协作实现有效降低的物流及产品成本等的节点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核算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成本效益原则,供应链成本核算分析的目的在于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成本核算的繁简程度及侧重点应有所选择;二是可控性原则,供应链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进行分析和改进,应重点选择那些与核心企业信息共享程度高、合作依赖性强的合作伙伴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分析;三是收益共享原则,通过合理的收益共享契约设计,使节点企业获得适当的回报,是保障节点企业参与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协作,并保持供应链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

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进行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前提。在企业未加人供应链时,常常把产品成本信息作为企业核心机密加以保护。随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深化,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成本和技术信息的共享程度在加深。事实上,在以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中,制造商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将产品目标成本细分到零部件水平的成本目标上,并通过零部件采购价格控制将成本缩减压力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常常是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图纸进行产品零部件加工,只有与制造商合作进行其产品开发与流程优化才能使其成本等到大幅度降低。因此,供应商与制造商的成本信息共享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从供应链整体的协调发展来看,制造商与供应商都有必要准确掌握产品的成本信息,为零部件的合理定价提供依据。然而,由于服务对象和核算体系的不同,企业很难直接从企业财务会计系统中获得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主要是因为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够准确,其次是产品成本核算项目与供应链成本核算项目的划分也不一致。

供应链成本核算应当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为基础。作业成本法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为核算原则,通过划分作业池与识别作业动因,准确合理地分配生产与管理中的间接费用,从而为各个节点企业的作业成本分析奠定了基础。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通过人工、设备、材料或场地等的成本来描述,活动/作业是执行活动的组织和责任主体,分单位级、批别级、产品级作业等,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数量计量,是资源成本向作业归集的依据,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清单及所消耗作业的数量性计量的过程,是将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归集的依据。作业成本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定义和确认作业及作业中心,二是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每个成本库所代表的是它所在的那个中心所执行的作业,三是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上。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如图1所示。

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企业,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品成本可以通过作业成本的分析和重新归类较容易地获得。我国很多企业未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就需要对原财务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于重点的合作伙伴企业,应按照作业成本法思路进行成本分解。对于一般合作关系的供应链节点企业,由于其信息共享及协作依赖的程度较低,可以简化其产品成本的重新分类核算,或者直接以其下游企业对其产品的采购价格作为原材料成本并人供应链成本进行核算。在对供应链成本进行分类归集的基础上,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对比同类产品其它供应链进行分析,确定进行供应链成本改进的重点环节,再进行进一步的作业活动分析,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