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本法范文
时间:2023-04-08 14:0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际成本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再制造产业是指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将废旧产品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它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的一种产业。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利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从1999年提出“再制造”概念到2008年发改委首批全国14家单位作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确立了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再制造产业对财务工作也提出新的挑战,因其特殊性,如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本文就前期实操经验的基础上对再制造行业成本核算的关键点进行总结。
一、再制造行业为何选择实际成本法
传统意义上,制造行业往往采取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便于进行成本分析。然而再制造却难以用标准成本进行衡量,原因如下:
(一)再制造行业生产链条长
再制造行业包括了对旧机的回收―拆解―清洗、分析、检测―修复―装配―试车―喷漆包装入库。产程非常长,期间物料根据生产计划的需求,还存在入库存放,调拨新件等多项环节,并且生产过程中没有标准的物料BOM,更倾向于定制生产,因此难以用标准成本进行成本计量。
(二)零件状态不同,成本也不同
再制造过程中同一零件存在着旧件、修复件、新件多种状态,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成本来衡量。并且经过拆解、修复等过程,很多零件成本中包含了人工、资源的消耗,因此需要经过计算来计量成本。
(三)旧件利用效率决定了成本的高低
经过拆解产生的旧件经过清洗分拣,可能存在三种状态:废弃、直接入库、修复入库,旧件是否经修复使用还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需要专业技师的判断。因此再制造行业存在旧件利用效率指标,这一指标将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成本高低。
二、实际成本法运用的要素
(一)再制造行业运用实际成本法的原理
根据再制造行业特性,从管理角度分为拆分车间、装试车间,并以此来进行费用的归集。旧机回收后经过拆分车间的拆解、清洗、修复进行零件的入库。入库的零件状态可以是旧件或修复件,入库的旧件和修复件的成本应承担旧机回收成本和拆分工单的人工、机器及资源费率等进行计算分担。
装试车间的成本就与通常制造行业的成本计算方式相同,但是装配所用的物料是旧件、修复件还是新件?同一物料状态不同要用不同的件号加以区分,以便于投料和成本计算。
(二)PAC成本离不开系统的支持
鉴于上述实际成本法的原理,每一个旧机回收成本不同,每个拆分工单的入库零件也不同,因此再制造产品的成本是实时变化的。当前通常采用PAC成本(期间平均成本)最能真实地衡量产品成本的高低,但PAC成本需要大量的计算数据,靠人工难以实现,ERP系统可以支持大量的数据后台计算,轻而易举地获得物料的实际成本。
三、实际成本法运用中的控制要点
(一)工作流程的设置配合实际成本法的运用
实际成本法的运用存在比较严格的业务要求,因此公司的职能设置应予以配合。其中比较重要的两方面,一是采购的管理。采购订单的价格决定着旧件、修复件的成本,进而影响了产成品的成本,因此要求务必保证采购订单价格的准确性。二是工单的管理。期间平均成本需要工单的闭环管理,尽量保证当月工单当月关闭,不允许跨期工单的出现。
(二)不可避免的差异管理
从现实的业务操作来讲,不存在完美的实际成本法。实际生产经营当中,通常存在跨期结算,会采用暂估价进行估值,因此暂估价格参与了实际成本的计算,与真正的结算价格产生差异。另外,在工单的投料差异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科目。因此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要实时注意差异的产生,及时分析各项差异产生的来源,合理地进行分摊,杜绝差异的累积,真实地反映再制造产品的成本水平。
(三)成本分析工作有助于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
与标准成本法下通常的成本分析不同,再制造行业关注点有所不同。
第一,关注物料成本的变动,指导经营政策与管控措施。
定期关注物料的旧件、修复件、新件的成本比较,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可能会出现旧件的成本高于新件,这说明一台旧机经过拆解,拆出的有效旧件不足,这些旧件承担了整个旧机的回收成本和拆分费用,造成旧件成本过高。这说明公司高估了旧机的回收价格。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修复件的成本高于新件,除去旧件的问题,就是花在此物料的修复成本高于外购新件的成本,这也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因此是在分拣修复环节出了问题,需要对专业技师进行培训。
第二,关注旧件利用效率,做好成本比对工作。
再制造产业往往建立在成熟的原制造行业集团内,因此再制造产品与原生产品的对比分析就有了基础数据的支持。再制造产品的材料成本往往比原生产品低50%以上,如果材料成本过高,就说明公司的旧件利用效率过低,进而进一步分析是回收政策出了问题还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失控,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篇2
【关键词】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建筑成本;主要措施
建筑行业是影响到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建筑行业具有劳动密集、自动化程度低、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等行业特征并且在我国现今的建筑行业中实际成本很难得到精确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就成为了促进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当注重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成本控制相关措施的有效提出。
一、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简析
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是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在这一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应当注重确定作业、资源合理分配、选择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消耗量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分析。
1.确定作业
作业的有效确定是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并整合、建立作业中心的关键。通常来说作业是指一个组织为了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消耗资源进行的工作。因此作业是连接建筑工程资源与成本目标的桥梁。并且由于建筑工程的整个流程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的,因此作业的确定也是作业成本法在建设工程中应用的基础与前提。
2.资源合理分配
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之一。通常来说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构成,其中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及相关措施费,间接费包括规费和企业管理费。因此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首先根据相关资源分配原则将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中,从而更好地使成本控制深入到建设工程的更深层次。除此之外,资源分配是否合理也是判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是否达标的关键标准之一,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建设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当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
3.选择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通常是指分配作业成本到建筑工程的标准,作业动因是联系工程消耗量和工程产出量之间的桥梁,因此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基准并且合适作业动因的选择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通常来说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会存在多个不同的作业动因,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动因选择时应当注重避免使用不能准确反映作业消耗量的作业动因。
4.作业动因消耗量
作业动因消耗量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指标之一, 作业动因消耗量是指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消耗的“作业动因”数量。通常来说作业动因消耗量需要根据相关的原始记录进行分类与汇总得到, 有时也可根据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经验对建筑工程的相关数据加以分析得到。在作业动因消耗量中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成本动因率并有效结合各产品消耗得到作用动因消耗量同时进行成本与费用的合理分配,从而有效促进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合理性不断提升。
二、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措施
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完善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参与度等相关措施的应用上。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措施进行了分析。
1.动因分析
动因的合理分析是促进作用成本法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有效运用的基础与前提。通过寻求作业动因工作人员可以从成本控制的根本因素上出发进行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例如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动因分析可以有效揭示出材料运输成本的根本原因是建筑工程布局。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布局修正材料运输路线,从而促进运输成本的有效减少。除此之外,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并不是要完全摒弃原有的成本控制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结合与创新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提供一种发现问题的新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2.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是提升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是确认和评估成本控制工作价值分析的核心。作业分析的任务是确认、描述和评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作业效果。在作业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有效划分,例如在建筑工程中调度、搬运、待工、检验、仓储等作业就属于非增值作业,通常来说由非增值作业及增值作业的低效执行引起的成本为非增值成本。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作业分析的主要目就是要更好地消除非增值作业及非增值成本。通常来说作业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是作业效率分析而另一方面是作业质量分析。作用效率分析与作业质量分析的进行可以用质量成本及有关质量的营运性指标促进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评价。
3.完善系统
系统的有效完善是促进建筑工程成本完善的重要因素。系统的有效完善可以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上升到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系统层面。从而可以系统性地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进行分析并很好地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性监测并发现作业成本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除此之外,完善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从整体上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能充分意识到现有成本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同时认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意义所在并逐步将其更好地引入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实践。
4.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是促进作业成本法应用水平的关键。众所周知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业成本管理需要很强的信息及时性。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企业工程现场与公司本部往往相隔很远,因此信息如果需要及时地传递到需要者手中则离不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有效支持。因此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作用成本法的应用需要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提升参与度
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中也不例外。众所周知作业成本的法应用需要许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首先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将建筑工程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精度要求划分为许多细小的作业, 这就需要许多有作业成本法相关知识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除此之外,由于作业成本管理涉及到整个组织的整合,因此必然会给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工作方式带来较大的冲击和改变,因此参与度的有效提升可以合理减少冲击和改变带来的负面因素并促进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进步,在建筑成本控制过程中作用成本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当对作业成本法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应用措施的有效应用促进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新民、靳庆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会计研究.1999,4(8):55-58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Gu Hui-ling, YangYan-kai, Zhang Hong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y using traditional cost calcul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leading to widespread actual cos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control, internal value chain is difficult to optimize combination of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Cost method as a kind of advanced cost accounting and cost management methods, based on work as the core, and the cost drivers as the medium,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dynamic tracking, choose the appropriate resources motivation to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enterprise the assignments of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to work as the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work motivation will cost allocation to the product or service a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Key words: Cost management; Activity-Based Costing;Cost calculation method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发展动态
1.1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简称ABC,它是一个理念,概括地说是指以作业为间接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定,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归集成本到产品上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方法。
在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不断发展的同时,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内在缺陷提出质疑,并提出各自的完善意见。如:1992年杰弗逊的《是时候停止兜售作业成本观了》引起世人关注,他提醒大家作业成本法不是包治所有管理问题的万能药;作业成本法在推广时,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误导;作业成本法局限于企业内部,忽视了顾客、市场等重要的外部因素;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以满足顾客需求和价值管理为核心,应突破内部视角的局限性。麦克奈尔针对作业成本法不能定量反映成本与价值的内在联系的问题,指出企业应该彻底了解作业、作业成本以及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并引入了价值创造模型,把成本结构分为增值作业、不增值但必要的作业、浪费三类,并以价值成熟权衡顾客愿意为产品支付的价格和企业实际支出的成本,进而分析出对增强竞争优势贡献最大的作业。
1.2发展动态情况
作业成本法引入建筑施工领域能够比传统成本法提供更准确的关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的成本信息,成为项目成本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它在以下方面实现了对传统成本核算的改进:
(1)作业成本法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
(2)作业成本法将间接费用的分配由统一分配改为若干个具有同质成本动因的成本库分别进行分配,标准也由单一分配改为多标准分配。也就是说,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
(3)作业成本法能提供更明细化的成本资料,使成本的可追溯性、可归属性大大增强,从而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相对于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传统成本法,它能更为准确地提品成本信息,更为恰当地分析企业作业的经济性。作业成本法是在改进制造费用核算方法上产生的,作业成本法不仅关注生产职能,而且也关注非生产职能,从而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范围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一致,推动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业成本法突破了“成本会计与生产相连”的传统观点,使成本会计在非制造行业或企业里得到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其他领域的拓展正是作业成本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2.目前我国的情况及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企业中普遍存在实际成本难以精确控制、内部价值链难以优化组合的成本管理问题。现有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
(1) 成本计算仅重视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计算与控制,而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则重视不够,在间接成本的控制上缺乏手段。对间接成本采用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基础进行分配,并用由此提供的成本信息来对间接成本分析,进行控制、评价和考核。这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是十分明显的,即它只适用于产品品种很少,或各种产品消耗间接费用的水平相差不多,或间接成本数额不大的情况。
(2) 成本动因不明,成本管理抓不住重点。现有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完全确定某些间接成本的成因,也就没有办法在下一阶段加以推进。也难以形成一个比较准确的成本标准,因为太过笼统,即使根据经验进行对照也不能做到准确。因而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中,感觉没有着力点往,在不关键的地方着力,看不到成本控制的全局,给成本控制造成麻烦。
(3) 无法精确核算,难以满足全过程成本管理的要求。由于现有的成本管理无法精确核算,只抓成本的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四个方面的内容,属于滞后型的成本管理,而事实上按照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思想,项目开发成本应具体划分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七个方面,且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成本管理的整个循环。仅对事前、事中、事后一方面进行计算与控制,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预计成本,致使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不能统一。
由以上分析可知,现有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技术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满足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作业成本法在新的客观现实环境中应运而生了。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的引入与实施,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施工成本的准确核算和控制管理,优化施工业务流程,减少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不增值作业,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降低施工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等目标的实现。
3.施工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了解和掌握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要素是掌握生产作业成本管理知识的基础。为开展作业成本管理,构筑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就需要对作业成本进行计算。作业成本管理涉及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其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往往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成本动因则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就是成本动因。
3.2 施工项目作业成本管理视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把成本控制深入到每一个作业,以作业为核心,进行成本动因管理和作业管理,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建筑施工项目作业成本管理图解
(1)分析和确认耗用资源的作业和作业耗用的资源,分析作业并划分作业中心。产品的生产过程或者项目的完成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的,在进行作业成本计算时首先要根据实际计算的需要确定这些作业。作业中心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的集合。
(2)建立作业成本库。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3)将各作业中心成本汇总形成单项工程成本,计算实际施工成本。实际作业成本是指一定期间内作业中心归集的实际资源费用之和,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将分配到单项工程的各作业成本和直接成本合并汇总,计算出该产品的总成本。
(4)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由于生产经营条件与预期的差异,实际作业成本往往与标准作业成本发生偏离,为了判断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哪些作业低效、哪些作业有改进的可能,以及改进的效益额大小等等,需要进行差异分析,以提高作业的效能。
4.结论:
作业成本法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
篇4
关键词:军事人力资源;价值;成本法
成本法主要是以取得、开发、使用军事人力资源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计量军事人力资源成本的方法,它反映了军队对军事人力资源的原始投资。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成本法可以使决策者了解军事人力资源上已经花费和将要花费的支出和军事人力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为决策层引进、配备、使用和管理军事人力资源提供参考。
一、军事人力资源成本的定义
军事人力资源成本应该包括取得军事人力资源使用权以及提高、维持、结束军事人力资源使用价值而付出的总代价。这些代价包括军队已支付的实际成本和军队应承担的损失成本。军事人力资源成本分为军事人力资源直接成本和军事人力资源间接成本。军事人力资源直接成本是指为取得、开发、保全不同类别等级人员使用价值而发生的直接费用。军事人力资源间接成本是指取得和开发军事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人事管理活动职能成本。
二、军事人力资源成本对象
军事人力资源成本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现役军人或非现役人力资源、相同技术等级的一组人,也可以是同时期进入军队的一批人。一般情况下,军事人力资源使用价值越大,其成本核算单位应该越小,如军队高级管理干部、高级技术人员,其使用成本核算可以以单个人为一个成本对象。与上述情况相反,军事人力资源使用价值越小,其成本核算单位反而越大,如新参军的一批新兵,其成本核算对象可以以该批人力资源为一个成本对象。
三、军事人力资源成本项目
军事人力资源的成本项目应该按照军事人力资源从进入军队到退出现役或与军队解除签订合同的过程进行分类,即按照军事人力资源进入军队、在军队服役工作及发展、最后离开军队的过程进行成本项目的分类。因此,军事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应该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五大类。
四、军事人力资源成本计量
军事人力资源的成本包括军事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
(一)军事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的计量
军事人力资源取得的成本,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和安置成本。
1.招募成本由军事单位用于招募军事人力资源的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用构成。直接劳务费是在军事单位进行军事人力资源招募时发生的招募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直接业务费由军事单位进行军事人力资源招聘时发生的直接费用构成,包括招聘洽谈会议费、差旅费、费、广告费、宣传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间接管理费用由行政管理费和临时场地设施使用费等构成。招募成本的计量采用原始成本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招募成本=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用
2.选拔成本由对招募招聘军事人力资源进行鉴别选择,以作出决定录用或不录用这些人员时所支付的费用构成。主要包括:(1)初步口头面试,进行人员初选;(2)填写申请表,并汇总候选人员资料;(3)进行各种书面或口语测试,评定成绩;(4)进行各种调查和比较分析,提出评论意见;(5)根据候选人员资料、考核成绩、调查分析评论意见,召开负责人会议讨论决策录用方案;(6)获取有关证明材料,通知候选人体检;(7)体检,在体检后通知候选人录取与否。以上进行每一步骤所发生的选拔费用不同,其成本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如:
选拔者面谈的时间费用=(每人面谈前的准备时间+每人面谈所需时间)×工资率×人数
汇总申请资料费用=(印发每份申请表资料费+每人资料汇总费)×候选人数
考试费用=(平均每人材料费+平均每人的评分成本)×参加考试人数×考试次数
测试评审费用=测试所需时间×(政治部门人员的工资率+各部门代表的工资率)×次数
体检费=(检查所需时间×检查者工资率+检查所需器材、药剂费)×检查人数3.录用成本是指经过招募选拔后,把合适的人员录用到某一企事业单位中所发生的费用。录用成本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和旅途补助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这些费用一般都是直接费用。被录用者职务越高,录用成本也就越高。从企业内部录用职工仅是工作调动,一般不会再发生录用成本。录用成本以实际发生额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录用成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旅途补助费
4.安置成本是为安置已录取军事人员或非现役人员到具体的工作单位上时所发生的费用。安置成本由为安排新军事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装备费用以及录用部门因安置人员损失时间成本而发生的费用构成。
安置成本=各种安置行政管理费用+必要装备费用+安置人员时间损失成本
(二)军事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的计量
军事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是为提高军事人力资源的政治体能素质和业务技能而发生的费用。在军事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军事人力资源实现自身价值前的教育成本,由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工资、教育者离岗的人工损失费用、教育管理费、资料费用和教育设备折旧费用等组成。
2.军事人力资源实现自身价值前的岗位培训成本,由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组成。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中的直接成本,由在培训期发生的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相关的工资费用构成。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为指导者人数;m为被指导者人数
上岗培训的间接成本是指由于开展岗位培训活动间接使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而使军队受到的损失,实际上也是军队对军事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培训人员离岗损失费用、被培训人员培训材料费用、各种管理费用等。
上岗培训间接成本=培训人员离岗损失费用+培训材料费+各种费用
岗位再培训间接成本=岗位再培训人工费用+材料费用+
管理费用+各种培训损失费
3.脱产培训成本,主要分为委托外单位培训成本和军队自行组织培训成本两种。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委托外单位培训成本=培训机构收取的培训费+被培训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资料费+被培训人员的离岗损失费用
军队自行组织培训成本=培训所需聘任专家教授工资及福利费用+被培训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培训资料费+专设培训机构的各种管理费用
(三)军事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计量
军事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主要是指军事人力资源的维持成本,它主要包括军事人力资源的工资津贴、各种福利费用(如住房补贴、幼托费用、生活设施支出、补支出等)、医疗保障费用(如军事劳动力的医药费、医疗保险等)、退役养老费用(如军事劳动力的养老金、死亡丧葬补贴、遗属补偿金)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使用成本=军事人力资源的工资津贴+各种福利费用+医疗保障费用+退役养老费用。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一、基于时代变革中的现代企业成本会计认知
一场信息化的产业革命浪潮——知识经济正在变革着世界的经济。它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为载体,将科技与知识融人在一起,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基本结构由有形的“资本”逐渐演变成无形的“知识”。传统成本会计核算的两大主要生产要素是“劳动力”与“资本”,而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生产要素增加了知识资源。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涌现,因而传统会计中的劳动力资源的简单核算将会被人力资源成本核算这一新的成本会计分支所取代。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速度提高,企业的营运周期缩短,成本核算的要求提高。低成本战略成为企业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因此,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对管理者更加重要,如何快速地获得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企业成本结构,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成为企业对现代成本会计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变化也带来了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多样化产品生产的弹性制造系统、材料需求规划中的制造资源规划系统、企业ERP集成系统都给传统的成本会计带来很大的冲击,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巳经无法适用于新的制造环境的变化。
因此,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是在市场经济物价波动的情况下,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针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核算、分析、预测,并对企业的价值管理活动中的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相应的数据。现代成本会计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贯通了成本管理的理念,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具有较高的决策性。
二、现代企业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分析
外部环境的冲击对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水平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仍停留在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财务观念中,成本会计仅仅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计算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确定企业的利润,提供成本信息。但是,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职能不局限于此。成本会计应基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除了确定利润以外,还应具有制定预算、成本控制、业绩考核和决策规划等管理职能。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企业成本信息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被真正的认识,成本管理的观念薄弱,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观念上,阻碍了成本会计先进核算方法的使用与发展。
(二)成本会计在核算方法上仍采用传统计算方法
在现代经济环境中,我国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制造成本方法。成本按照是否直接计人到产品中被分成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计人产品的成本,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主要是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在进行分配时,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然而,制造费用是包含除了直接费用外的多项费用的,比如辅助生产车间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用,辅助生产车间管理费用、水费、电费等,这些费用发生的动因与消耗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汇总后却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分配,并不符合资源消耗的方式。因此,产品的成本计算并不是真实、合理与准确的。
另外,大多数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采用实际成本进行计算,只有少数企业开始使用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提出与研究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作业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核算思路、核算范围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者在结合中难度很大,企业实施情况较差,也成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反倾销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会计在核算标准中受到现有制度的阻碍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核算范围以及成本核算的内容都受到现有制度、会计准则的限制及影响,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方法都有较大的差异。在现有制度的影响下,我国成本会计核算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差异,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不合理,核算的结果不准确。
三、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一)成本会计体系标准化
要改变我国企业成本会计传统的观念与体系,首先要变革企业成本会计制度,规范成本会计内容,建立标准化的成本会计体系。成本会计体系标准化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成本会计观念的普及,树立企业正确的成本意识,促使企业使用科学、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企业利润计算的准确程度。同时,成本会计体系的标准化还将有利于企业低成本战略的实施,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髙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成本会计技术信息化
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内容不断增加,成本会计分配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因此,手工的成本会计工作将无法实现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要求。成本会计技术的信息化将可以达到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并且将成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建立成本预警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将成本与管理、人事、采购等企业各分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三)成本会计核算作业化
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是以制造车间为单位的费用核算,因此,费用的核算是没有精细化的。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成本控制,成本会计核算应趋于作业化,将成本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分类,对每个工艺流程的成本进行细分,并建立成本核算标准,严格控制成本所消耗的作业资源。
(四)成本会计管理国际化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跨国公司的不断加人,成本会计的管理理念也将与财务会计管理理念相同,趋向于国际化。采用先进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与原则,便于与其他国家的业务往来与交流。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为限制进口,对进口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政策。在反倾销的调査中,我国的成本核算方法的认可程度较低,因此,成本会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应加剧。
四、基于时代变革中的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策略
(一)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
成本会计体系的标准化首先要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传统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范的是企业的会计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射十类核心期刊录的内容,侧重于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说明以及会计报表的具体编制。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将以原则性为基础,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规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重塑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不仅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也为管理会计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准则应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桥梁,并与财务会计准则紧密结合。
企业成本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可以参照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结构。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目标制定、核算对象、成本要素、基本假设、遵循原则、核算方法等。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一般目标是要保障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客观性,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管理水平。具体目标的制定将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产品的成本。产品的成本在传统会计中仅包括制造成本。按照国际惯例及国外其他国家成本核算准则,产品成本还应包含非制造成本费用。例如,应计人产品成本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核算由不完全成本转变为完全成本的核算,实际成本转变为标准成本的核算。财务会计准则中基本假设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分期。在成本会计准则中除了以上四个基本假设外,还有公平分配的原则。成本会计中间接费用的分配应依据成本费用发生的因果关系和受益原则向受益的成本对象进行合理公正的归集与分配,提高费用分配的准确性。由于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分配的准确性,因此,在遵循原则中增加其可追溯性、透明性、科学性的分配原则。产品成本的分配要依据费用产生的真实动因,成本的来源具有较强的可追溯性。成本核算的过程及成本的数据必须透明,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是单一的,但是成本会计的准则应该具有多层次性。不同行业,产品成本的组成与核算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应在一般成本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分行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准则。在准则制定的基础上,修改与完善具体的成本会计制定,以提高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可比性。
(二)建立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在各大中型企业中,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已较为成熟,成本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较低。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手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模块,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在企业闭环效应的理念中,将信息反馈作为其中的一环。因此,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应大大加强成本信息的反馈速度,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的控制与成本的预算功能。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建立长效的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机制
首先,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具备先进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建立企业成本会计文化。低成本战略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主要策略之一,应将成本控制观念深人企业,提高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2014年新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正式实施,并提出了“管算结合”的新的管理理念。因此,企业应通过成本会计的工作,利用数据辅助企业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思维。
其次,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体系,提高成本会计成员整体素质。建立并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体系,设置专门的成本会计部门,而不仅仅设置成本会计人员,以适应现代企业会计的发展。在成本会计部门中,成本会计人员应对单位的生产流程有全面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作业成本法,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成本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预测与控制。因此,成本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专业的成本理论知识,还应该熟悉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和管理,能够熟练地运用先进的成本会计软件与信息系统。企业应提高企业成本会计人员业务素养,培养成本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最后,企业应加强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并将先进的成本法,一方面可以使慈善公益组织在日常业务、会计规范、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最后,企业应加强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并将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不断在企业中应用与实践,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建立成本会计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最终,形成一套完成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应用体系。
篇6
关键词:成本会计;产生;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8日
一、引言
当我们想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说想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时,就会消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所消费的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就叫做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而成本会计正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即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成本往往要受管理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经济活动内容的不同,成本的含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成本的生产经济活动内容总结下来有两个相同点:第一点是成本是以一个目的为对象的,对象既可有形也可无形;第二个相同点为成本是为完成必然目标而发生的消耗,换句话说,没有目的的消费我们不能够称之作成本。
成本会计并不是凭空就形成的,商品经济是它形成的媒介。同样,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正是我国传统的成本会计发展的媒介。因此随着经济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传统的成本核算也受到影响,它已经不能适应成本核算管理经济新时代的需要,它面临着各方的挑战。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们要做的是总结传统的经验,改善传统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运用新的科技与研究新的理论水平,创新成本会计使其能够满足企业新时期的需求。
二、企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及其重要性
(一)会计产生的原因。生产是最基本的实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投入和产出。为了社会进步,想要经济得以发展,就需要获得经济效益,然而记录并比较生产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正是判断是不是有经济收益的方法,如此这样记录、计算与比较投入和产出的活动就是会计。即会计是为适应社会实践和管理的客观需求。
(二)成本会计产生的原因。何为成本?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是开发产品价格的基础,是计算企业盈利或损失的根据,是企业进行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根据,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的业绩指标,是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以及其反倾销调查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成本是带着重任“出生”的。
成本会计的使命和职责主要分为四点:首先,正确计算并提品与成本相关的信息。成本的相关数据经常被企业内外部使用者拿来使用:企业内部使用者据以了解产品成本的变化情况,以此作为制定售价的重要参考资料;企业外部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业绩,以此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所以,成本会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既影响了成本的计划与成本的决策,又影响了定价利润和库存量;其次,进行成本预测,作出成本决策。《礼记》书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无患”,意思大概是,无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有预计、预测、准备,才能够得到想要的成功,不然的话会失败的。所以,在企业与成本挂钩的活动过程中,成本预测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只有在进行成本计划和作出成本决策前,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企业才更大可能获得较高的效益。然后,建立目标成本后实现成本控制。人一旦没有目标就会没有劲头儿,目标正确往往比做事正确更加的重要,换句话说,只有树立正确的目标,我们才会走向成功。所以,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只有建立正确的目标成本,才能在最后更好的实现成本的控制。目标成本制定的正确与否,对成本控制具有直接的影响,它是企业能否达到所需目标利润的重要保证;最后,重视成本责任制。责、权、利相结合,劳动所得与劳动力成正比是现时期经营企业应特别加以重视的一点。所谓“无功不受禄”功禄相称才符合逻辑。责任、权力、利益改善了职工对工作本身的主动热情,充分发挥创造力。以责、权、利相结合的方式使企业各层次、各部门都有降低成本的责任心,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会因为成本降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所以说,现经济时代成本责任制度应该得到重视,加以推进。
(三)企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懵懂无知到成熟懂事,每个人都经历了成长的过程,无论身体成长还是心理成长,过程往往都是挫折的。但是越挫越勇,只有经过这些磨砺我们才能够长大,完善自己。成本会计的成熟完善自然也经历过很久的时间,挺过了磨练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末到现在,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近代、现代以及战略四个阶段,从早期的不完善逐渐的发展起来,到现如今的成本会计在业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四)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现如今,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会计的局限性已经被人们所化解,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到销售产品时的营销服务,成本会计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到料、工、费的核算,大到为管理者的控制提供信息,无论哪项都缺它不可。
三、新时期企业成本会计的影响因素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赖以生存的企业大环境的不断变换,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会计为了适应新环境也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存”的方式。总的说来,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企业中成本会计的现状。
(一)市场环境和成本会计存在矛盾。在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中,市场的环境无疑影响着新时期成本会计的工作、实行和地位,然而如今成本会计的工作和市场环境间存在着误区。很多企业经由提高产品的产量,降低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以此认为一旦产量变高,产品的单位成本就会变低,并得出了产量越大,成本越低的话,企业所得利润就会越低的错误结论。就是因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种误区,以至于很多企业不考虑市场的需求量,而一味的为了降低产品成本而胡乱增加产量,以至存货不适当的积压下来,成本也因此而转移到积压的存货或者别的方面上。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成本会计与市场环境存在着矛盾,导致了供求关系不平衡,从而也影响着企业的收益。
(二)成本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在当今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变得更加多样和严格,所以,企业也在用工方面制定了各式各样的考核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真正有才华的员工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不够主动,那么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未来都是致命的,可见考核制度影响有多么严重。
成本控制系统,顾名思义,是企业为了实现目标成本,所设置的控制成本的系统。对于成本控制系统来说,成本考核就是它的确保条件。但是,就成本会计的现状来说,企业的成本会计的考核制度是不够完善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不能完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还处于一个肤浅的状态。我们需要建立优秀的成本控制系统,以完善成本考核制度,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企业各员工的工作经验以及优点缺点,更好的利用到员工的才华,达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赢互利状态。不能再让成本考核制度的肤浅影响成本会计的现状。
(三)成本费用控制存在难度。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成本费用目标为标准,对企业所用的成本费用进行限制、调控,这当然是必不可缺的环节。但是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想要控制成本费用,达到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对于成本费用,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严重影响着成本费用的控制。人会为了达到向往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然而我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奋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不断地寻找、探究问题所在,琢磨、解决各种难题,在克服各种挫折的路上,不停地完善自我,改善并建造更加完整的可以实现目标的措施,这应该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控制成本费用来说,表面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些耗资与企业所得的利得之间存在着某种可建立的函数关系,但是实际上,成本费用的控制中存在很多复杂、多样化、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并不能单纯的根据函数关系去拟定计划,着手实践,那样并不能像预想的一样实现成本费用目标。所以说,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费用的控制是有难度的。
四、新时期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新经济时代的成本会计,我们应迎接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清楚了解它的发展趋势。
(一)成本会计电算化。在科技发达、经济迅速发展的现时期经济时代,计算机自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粘贴在一起,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活跃在各个行业的工作生活领域中。以计算机为主应用在成本会计上的技术就称为成本会计电算化。就像应用在其他领域的计算机技术一样,成本会计电算化也为企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成本会计的业务减少了很多的麻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现已成为成本会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时期科技的发展,与其电子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更新速度加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成本会计电算化也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成本会计电算化与预计想要达到的理想的应用状态还有一段差距,更高要求的互联网技术、电子科技的应用在向我们提出挑战。
(二)成本会计核算全球化。因为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会计核算是困难且不容易把握的。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地位较高成本会计核算,自然也是繁复琐碎不易掌握的。而经济全球化又随着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成本会计核算的全球化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又一大挑战。国内国外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因此增多起来。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有优有劣,但是无论是哪一方面,越来越多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的各企业各集团的建立处处证明着成本会计核算的统一、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然,不得不说,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越广,企业对成本会计方面也会越重视。所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需要摆好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推进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国际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它带给成本会计的优点,并尽量的减低在此各环节中产生的摩擦以及劣势的影响。
(三)成本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当今已经成为很多事情的最终追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是能否顺利达到目的的关键点。使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可以为我们省下很多的力气,避免很多的无用功,也可以使我们更大几率的走向成功,事半功倍。所以,对于成本会计,我们要重视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带给现阶段成本会计发展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的成本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层出不穷。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这几种:一是企业或者顾客有需要时,适时生产,从而使存货量保持在最低点,即适时制;二是有顾客决定质量,根据顾客所需要的质量要求生产产品,这种全面质量管理在当今已然成为企业激烈的竞争中有力的战略武器;第三种是就能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的方面,单挑出来着重发展,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称为战略管理;第四种是基准和持续改进结合起来,这种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已经成为现时期管理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第五种叫做限制理论,这需要对企业有充分的了解,清楚知道企业哪一点需要加强,而强化哪一点会事倍功半,哪一点会起反作用;最后一种是围绕企业的总目标,避免盲目性,积极主动为明确目标经营企业。像这样将成本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企业生产活动的成本会计的核算中,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定会是成本会计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提高理论的研究水平、关注方法的更新改进成为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关键。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成本会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越发的受到企业关注,所以我们也应该增加对成本会计的了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开始深入了解新时期企业成本会计的现状以及对现状的影响因素,新时期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从而更方便地探索出能够更好发展成本会计的方法,使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变得更加完善,并且得到更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晓东.谈成本会计的现状及完善措施.中国商界,2009.9.
[2]褚良旭.浅谈现代成本会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
篇7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I)是MRPⅡ的前身。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
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
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Benefit)、成本回避(Cost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篇8
【关键词】时间驱动 作业成本法 物流成本 成本核算
一、引言
由于第一、第二利润源的日益枯竭,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因此企业纷纷探索如何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在物流成本控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决策制定的有效性,基于此,一些学者就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积极而广泛的研究,相对而言,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显得极为滞后而且慎重。事实上,由于ABC的一些固有缺陷,使得企业应用ABC核算企业物流成本面临许多实际问题,最主要的是企业出于对ABC高额实施成本的恐惧,如由于ABC核算成本分两阶段,而由资源成本分配到物流活动这一阶段的分配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长时间调查访问得到所需数据,因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同时,假设由于运作环境的改变,需要增加一些物流活动,ABC模型为了反映这一活动准确核算物流成本,不得不进行模型更新,膨胀物流活动词典,这将使得ABC计算系统所需储存与处理数据成几何基数增长,大大增加应用成本,导致一些已经应用ABC系统的企业或放弃;或即使环境改变,由于更新模型,如作业、作业动因及动因率的重新确定需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放弃更新模型,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除了实施成本高,ABC选择的成本动因是交易动因(如订单量、装卸次数等),但选择交易动因暗含了一个假设条件,即一个特定活动每次执行所消耗的资源数量相同,这在现实中是非常少的,如紧急订单与普通订单处理时间不同,因此难以真正反映物流运作复杂性;同时,几乎所有ABC系统的成本动因率是在没有能力损失假设下计算出来的。
在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已逐渐接受ABC的思想之后,如何切实解决ABC的应用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探讨的时间驱动ABC,能较好地解决传统ABC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为ABC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推广使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二、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
1、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基于传统作业成本法操作的复杂性,推行实施的长期性及应用的高成本,难以在企业推广使用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2004)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理念来对传统作业成本法进行改进。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通过活动消耗的时间来驱动资源成本直接分配到成本目标(如客户、部门、产品等),其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有效资源能力(有效资源能力等于理论资源能力减去必要的闲暇、停工等)、计算单位资源能力成本、确定单位作业所需资源能力和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因此,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消除了冗长且主观性较强的将资源分配到活动的阶段,在整个成本分配过程中只需要估计两个参数:资源能力成本率和每个活动消耗资源能力所占用的时间。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的实施
依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原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其中,C:成本目标总成本;wjk:针对特定事件k物流作业j消耗时间;ci:资源库i单位时间成本;n:资源库数量;m:物流作业数量;l:物流作业j执行次数。具体来说,式(1)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第一,确定物流活动涉及的资源库,物流活动涉及到许多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等,每个物流活动涉及的部门都可以作为一个资源库;第二,估计每个资源库成本;第三,估计每个资源库实际提供资源能力,一般按理论资源能力的80%-85%计算;第四,计算每个资源库单位资源能力成本;第五,基于不同时间动因,确定每个特定事件物流作业消耗时间;第六,计算物流活动成本。下面以具体案例来进一步说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的实施。为分析简化,只选定物流活动涉及的一个资源库――配送中心进行核算,如果要核算企业物流总成本,物流活动涉及的其他资源库用同样的方法核算,然后再加总即可。某制造企业配送中心配送A、B两种产品给不同的客户,假设完成这两项业务需要订单处理、进货、包装、拣货和发货五个作业,配送中心共有员工30人,2007年8月该配送中心发生的包括设施设备折旧、办公、工作人员薪金等总费用64627元,其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是2840个订单、2100次进货、2900次包装、3400次拣货和2900次出货,其中涉及A产品的物流作业量是普通订单1000个、新客户订单300个、紧急订单200个、同时是新客户订单和紧急订单100个,普通进货800次、特殊进货300次,普通包装800次、特殊包装200次、航空运输包装150次、同时需特殊包装和航空运输包装80次,普通拣货1500次、特殊拣货700次,普通发货1200次、特殊发货500次;涉及到B产品物流作业量是普通订单800个、新客户订单250个、紧急订单120个、同时是新客户订单和紧急订单70个,普通进货600次、特殊进货400次,普通包装1200次、特殊包装300次、航空运输包装100次、同时需特殊包装和航空运输包装70次,普通拣货800次、特殊拣货400次,普通发货900次、特殊发货300次。假设该配送中心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22天,则理论上总的资源能力供应为316800(30×8×22×60)分钟,依据经验估计,实际资源供应按理论供应的85%计算,配送中心的实际资源能力供应为269280分钟,单位资源能力成本率0.24(64627/269280)元,产品A、B详细物流作业消耗时间见表1,基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原理核算的物流成本见表2。
由表2看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只需确定两个参数,单位时间作业成本与作业消耗时间即可,配送中心存在16320分钟资源能力未被有效利用,导致3196.6元资源能力成本损失。同时由于案例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如何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物流成本,因而只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作业,并未涵盖配送中心所有作业。
三、结论
第一,使用方便且成本低。时间驱动ABC直接由资源到成本目标(如物流流程、产品、客户),消除了冗长且主观性较强的将资源分配到活动的阶段;在ABC模型更新方面,时间驱动ABC可以随时对模型更新,如果增加了物流活动,只需确定每个新增物流活动的单位作业时间;如果资源价格发生变化只需更新单位资源能力的成本;如果由于业务流程重组或引进新技术等引起作业效率发生变化,只需更新单位作业时间。进一步地,时间驱动作业ABC基于大多数资源能力可以用时间衡量,而对于资源能力不能用时间衡量的可以用其他单位来衡量,如仓库、车辆等则可以用仓库、车辆容量等替代时间基于同样的原理进行核算。第二,适用复杂物流运作环境且成本核算更准确。时间驱动ABC以时间来驱动成本分配,通过建立时间等式,包含了多维时间动因(见表1),订单处理时间的时间动因包含普通订单、新客户订单和紧急订单。由于时间驱动ABC模型更新容易,可随时更新;时间等式也体现物流运作复杂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成本核算更准确。第三,能力损失可视化。时间驱动ABC核算能清晰反映出资源能力损失,如表2所示,资源能力损失16320分钟,损失成本3196.6元。由于能力损失可视化,可以帮助管理者对物流作业进行成本分析及有效管理;同时也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投资相关决策,如美国匹兹堡一家软管制造企业通过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发现能力有效利用率只有27%,他们替代压缩企业规模,而是维持以留将来可用,从而避免了盲目投资。第四,更直观显示物流成本改进潜力领域。首先,时间驱动ABC的时间等式反映了特定事件某物流作业的时间消耗,从而揭示了消耗时间较多的物流作业,对于这些作业,企业可考虑是否采取设施设备更新或外包等措施来压缩作业消耗时间,减少作业成本;其次,时间驱动ABC直接将物流成本分配到成本目标,如产品、客户、订单等,使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成本目标所需物流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进而有效管理资源来控制成本目标物流成本;再次,物流作业时间等式的构造以及企业随时掌握的物流作业消耗资源情况,使企业较容易发现物流作业流程优化的重点。
(注:本文受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流程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优化与应用研究》资助,项目编号:GJJ08348。)
【参考文献】
[1] 宋则、常东亮:中国物流成本前沿问题考察报告(上)[J].财贸经济,2005(7).
[2] Terrance L、Pohlen、Bernard J: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Costinginlogistics[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4(2).
篇9
成本会计的新变化起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迁以及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从而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 产品需求多样化,而且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 (3) 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国际间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 (4) 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利于往昔,也要求企业管理要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相对于传统制造环境而言,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 .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 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 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它可以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 、电脑辅助工程(CAE) 及电脑辅助制造(CAM) 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 .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Ⅰ) 是MRPⅡ的前身。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 .是指以电脑为核心,来结合如FMS、CAD、CAE、CAM 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行从始至终,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地步。
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会大幅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提高。但企业本身注意的是,生产自动化并非仅是购买自动化机器了事,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着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须跟着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跟着自动化调整[ 2 ] .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 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 % —40 %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 %.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2) 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宗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道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 based costing ,ABC) ,ABC 法在美、日、西欧等国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 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 法将制造费用以作业别来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根据一种或两种不同的标准把制造费用分配给产品。总而言之,ABC 法提供了更加明智的决策数据。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 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 – based management , ABM) .简单地说,就是以ABC 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 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3 ] .
ABC 与ABM 是美国学者为成本会计适应新制造环境而创建的,现已得到企业界的认同。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应用,并获得显著的效果。由于我国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实行ABC 法的条件,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基本上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推行ABC 法的意义不大。但是,ABC 法对我国制造费用分配的改革是有启发的。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篇10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成本核算;策略方法
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要结合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来进行,所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成本核算工作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本文首先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概述,针对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成本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期核算原则、相关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进行分析,并针对成本核算工作提出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把握城市规划设计项目成本费用核算的适用范围、完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等策略,希望对城市规划设计成本核算工作有所启发。
一、成本核算工作概述
进行项目工程建设,必须要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核算,整个工程的成本核算能够对工程建设作出重要的指导意见,同时可以对工程建设的领导提出相应的工作决策依据。面对工程建设工作,必须要将整个工程建设与工程成本管理结合在一起,另外一方面,进行工程建设和规划,需要结合工作的具体流程来进行成本核算,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必须要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市场进行。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中,就必须将整个工程建设的成本核算与整个市场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对社会行业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成本核算工作,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依据来进行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将整个成本核算与新型的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促进整个城市规划设计的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成本核算原则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对城市规划工程所使用的成本进行核算。而所谓的项目成本主要是指项目工程在建造和规划设计中所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相应的资金投入。对于项目成本来说,堵整个项目建设进行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增加对项目规划的资金投入和费用使用的了解。同时在项目建设上可以有效实现项目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为项目工程建设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依据。而针对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包括有项目规划成本核算和项目设计成本核算。在项目规划成本核算工作中,主要包括对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核算所产生的费用。项目的设计成本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对项目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规划设计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要将整个工程建设进行费用核算,针对在工程建设的分期费用,必须要将分期的费用放到当期的使用成本之中,从而将整个成本核算工作与各阶段的成本核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规定责任能够保证成本核算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
(二)分期核算原则
针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必须要保证整个规划设计工作中产生的成本核算与工程建设的周期或者是阶段进行研究和分析,整个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涉及到的工程建设工作往往众多而且繁杂,所以针对阶段性的规划设计工作必须在成本核算工作完成之后做好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尤其要针对工程建设的各项目进度进行规划分析,由此来促进整个工程建设的成本分析工作良好进展。
三、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成本核算方法
(一)品种法
针对企业的成本核算,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建设来使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尤其是针对一些不同的生产企业,要结合不同的产品品种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做好品种的归类和处理,这样有利于实现对最终成本的计算。
(二)分步法
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必须要结合不同的城市规划设计企业来进行。针对一些生产程序和生产环节较多的企业,要采用不同的阶段性核算方法来进行。首先可以对一些企业的初步生产环节进行成本核算,另外可以在进行核算工作中,把握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然后再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工程核算的工作更加明朗清晰。
四、结语
总体来说,城市规划设计的成本核算工作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首先要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概述分析,针对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成本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期核算原则、相关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进行细致分析,在实际成本核算工作,具体采用品种法、分步法等,并积极把握城市规划设计项目成本费用核算的适用范围、完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以此促进城市规划设计成本核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梁静 单位: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日常生活与建筑——2014新建筑论坛(春季)研讨[J].新建筑,2014,0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