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理范文
时间:2023-04-05 00:2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清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转出的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涵义
一般的公立高校都属于国有事业单位,而理解固定资产的涵义,确定固定资产的范围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高校的固定资产就是高校拥有或使用的,且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价值体现为1000元以上,在使用期限一年以上,且有实物形态。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来划分,分别是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图书及档案、文物和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动植物,在实际工作如何确认固定资产还需要职业判断,比如图书馆图书的批量购置,其使用价值超过一年,且大量购置可以打折,这样就存在码洋和实洋,支付该款项时需要以实洋支付,固定资产入账以码洋入账。
二、资产清查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2016年财政部组织的资产清查,作为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资产清查也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资产清查不仅可以摸清高校资产的存量,真实反映各类目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还能通过资产清查找出资产在配置、使用、处置环节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最后,通过资产清查可以降低单独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检查的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1]。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许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停留在十分粗浅的层次,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把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管理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重教学而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重采购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其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上,通常高校的高层领导都不会是固定资产管理者,这就导致在组织协调、监管控制的活动上受到限制,没有领导的重视,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时很容易与其他部门产生相互推诿,互相扯皮,职责不清的情况。
(二)管理不规范,账实不符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规范。首先体现在新旧资产的处理上,买了新设备,对旧设备随意处置,导致资产管理混乱,而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落实不到位;其次,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动态化台账,对应该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再次存在长期挂账资产,比如:捐赠资产没有原始凭据而不办理验收手续交给财务入账,存在账外资产,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方面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
第一,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影响高校资产管理人员水平,人手少,工作量大,资产管理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管理制度上没有设置各部门专职的管理人员,没有考虑到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的队伍建设,导致资产记录混乱,管理上也没有延续性和稳定性,一旦出现内部转移、调拨、损坏、丢失等情况,很难找到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第三,固定资产管理只是做简单的录入缺乏动态管理,不会利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方式水平。
(四)固定资产管理衔接不到位
固定资产的管理衔接不到位也会造成管理混乱,例如:一些高校在搬校前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就会造成与交接单位固定资产交接的手续问题;其次,对于资产的重新估值工作没有充分考虑会计制度的要求,只是凭自己主观意见,而不是邀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资产评估工作,管理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实际价值的体现,最后,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更迭上,虽然开始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由于刚进行使用,各项功能还在试用中,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
四、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高校应设置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在思想上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 充分抓住资产清查的契机[2],加大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创建统一的管理氛围,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系、处级部门、科室、保管人员分级使用与管理、各职能部门分工监督的模式;高校除了对教学仪器设备重视外,也需要在思想上提高对家具类图书类别上的的认识,了解固定资产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小组,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领导与协商,并研究处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相?P重大问题。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流程规范化管理,保证资产的合理利用配置,减少资产流失的现象,对大型教学仪器和设备的购买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做好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首先,通过专家组的评估来论证购置的可行性,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其次,还要建立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价体系、奖惩体系,把资产管理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进行责任落实;最后,特别是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在资产清查盘点的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及时整改,建立并不断完善部门之间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账制度,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篇3
在上级邮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固定资产清查要求,我单位开展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现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已圆满结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在上级邮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固定资产清查要求,我单位开展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现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已圆满结束,有关清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我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为车辆以及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分布在各部门使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净值万元。我单位平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各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固定资产清查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务必取得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圆满成功。为此,成立由单位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实施,并对各部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仔细安排,强调工作纪律,落实工作任务,要求切实按照上级部门精神,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二)加强宣传,确保落实,布置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为搞好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我单位加强宣传,确保落实,召开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会议。会议对清查人员就固定资产清查范围、清查内容、领导机构分工、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对固定资产清查表、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填写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做了示范。通过这次会议,全体清查人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自己的清查工作任务,掌握了清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为圆满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我单位本次清查工作共分为准备、清查、总结和验收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工作组分为实物清查工作组、财务帐册工作组、使用台帐工作组、资料整理工作组,明确规定各工作组的责任人、组员、分工范围等。要求各工作小组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任务。本次固定资产清查的重点工作为清查阶段和总结阶段。清查阶段主要工作是各清查小组对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落实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状况等,如实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对清查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置的固定资产,要求查清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总结阶段是由帐册工作组与使用台帐工作组将各自的帐、卡与实物清查工作组提供的固定资产盘点清单进行核对,对有异议的项目再次清点确认,确认后由资料整理工作组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各清查工作组对“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进行相互复核确认,连同清查工作总结交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审阅。
三、固定资产清查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单位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该项工作的落实。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针对清查工作召开一次工作碰头会,一方面掌握清查工作的进度,另一方面就清查中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沟通解决。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全面落实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全面落实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实物信息与资产下转资料不相符的情况,以现场实物盘点为依据,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补充、修改。
(二)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登记工作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以及使用部门的使用台帐的信息登记,做到帐实、帐卡、帐帐相符。
(三)查清了全部固定资产
经过本次固定资产清查,我单位查清了全部固定资产。截止2019年月底,我单位共有各类车辆辆,价值万元;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共计件,价值万元。
四、今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我单位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新要求,制定适合我单位实际、便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制定“购置资产、调拨部门、报废资产”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要求、分级管理、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的新机制,切实用制度管理好固定资产。
(二)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规范程序,把好出入关,健全账、证、卡,加强核算,确保资金账、实物账一致。其中要严格做好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财务部门建立分门别类金额总账,记录固定资产情况;办公室建立分类明细和固定资产登记卡,并同时建立使用部门物品使用登记卡,标明财产编号,使用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本部门的物品领用情况。二是加强固定资产调拨处理工作。
固定资产发生调拨时,严格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理,由使用单位填写调拨申请单及调拨设备清单,经单位领导签章有效,使用部门不得自行处理。三是加强固定资产领用与报废的处理工作。固定资产在领用时应填写领料单,并在登记卡上签名,标明该设备已由其保管使用。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应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报损申请单,经逐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核销。
(三)落实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重点做好日常管理和制度落实工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的督促检查,搞好协调、衔接,督导各部门抓好落实,努力把我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严格检查。各部门对各自管理的固定资产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必须整改到位,切实保管、使用好固定资产。我单位对于各部门保管、使用固定资产的违规情况进行通报。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核算 改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或专用基金等科目。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反映,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
(二)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专门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
(三)基本建设会计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事业单位以自筹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等项目的基本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规程进行会计核算,工程的支出不作成本支出核算,只在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四)不反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减少的固定资产按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此过程中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的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净值不反映。
(五)不反映对外转出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与评估确认价值之间的差额。
(六)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金未付清之前,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的金额不一致。固定基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在此无法得以充分体现。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
(一)无法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因为:(1)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支,导致固定资产增加当期的结余虚减。(2)不计提折旧造成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国有资产的减值无法得以反映,也导致收支表提供的结余信息失真。
(二)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不计提折旧导致固定资产发生的损耗无法在成本核算中体现,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在内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无法为事业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信息资料
三、吸收企业会计做法,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建议
(一)事业单位应该吸收企业会计做法,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予以资本化,建议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如下: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结转自筹基建”会计科目,增设“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会计科目。
对于事业单位购置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有关资产账户。对于发生的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以及外购需要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支出,借记“在建工程”,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有关资产账户;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
对于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等,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其他应付款”;支付租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贷记有关资产科目。
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事业基金”。
(二)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引入谨慎性原则,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占有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情况。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二级会计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情况。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事业单位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均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单独列示,并应增列“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在扣除累计折旧后的余值;增列“固定资产净额”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在报告时点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实际价值。至此,可使得资产负债表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净资产的情况,收支表能够反映真实结余的情况,真正体现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将基本建设会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真正反映自行建造取得固定资产的行为。作为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除外购形成外,也经常发生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利用财政基本建设拨款、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各项基本建设工程,对基本建设工程形成的实际成本支出也应做为单位资金支出做出相应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
(四)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发生盘盈、盈亏,出售、报废和毁损,通过增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溢的情况,并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以核算反映因出售、报废和毁损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溢。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等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有关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价款和变价收入,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溢可计入当期“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
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处理方式
一、企业固定资产阐述
1、具体含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机械、建筑物、运输设备、机器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所谓固定资产即是指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2、固定资产的购入计量
采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等。会计记录应以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等科目的形式进行备份。不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
二、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问题
1、账物混乱,清查不够科学细致。
企业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较难清查。虽然一些企业定期清查资产,但由于清查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没有科学的清查方法。同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掌握不清,影响企业领导决策,造成部分固定资产重置甚至闲置。
2、固定资产核算原则滞后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物质资源,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无法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固定资产使用过程脱离会计核算,收付实现制仅对其取得和报废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够准确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实际资源。另外,从企业所追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方面,现金收付途径不能够满足单位对其资源的高效运用,会计报表使用者也无法从中提取各项资源运用方面的真实会计信息。
3、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
由于企业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使得各部门只顾局部利益,盲目增加投资购置仪器设备,造成固定资产并没有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固定资产闲置情况时有出现,使其利用效率较低。
4、企业固定资产缺乏严格管理
企业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无法有效配合。资产的增加、调拨和报废工作,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管理上没有严格的惩处措施,造成报表流转速度慢,入账时间滞后,或重复进账、漏进、产生账实不符现象。
三、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式
1、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会计处理
摸清家底,建账立册,定期清查,盘活存量。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账账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
2、改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
采用权责发生制,这样可以较好地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从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固定资产的全面信息,也有利于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另外,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后续支出,会计核算上要求做到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后续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期间,应当属于资本性支出,列入固定资产的价值,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加以分摊;如果是经常性支出,仅增加当期的效益,则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的当期直接列支。
3、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账,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账,其结果减少了企业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做出处理。
4、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企业因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其会计处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二)发生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三)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四)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结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实施全过程管理,配备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利用会计电算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避免浪费。
参考文献:
1、王宝清。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差异及影响 [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年
篇6
根据财税[2008]170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1)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3)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此外,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原属于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等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照简易办法依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例1]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10年10月出售一台于2009年10月购入的已使用过的机器,原价为100000元,已提折旧20000元,售价为81900元(含增值税)。由于购入机器时间为2009年10月,因此在2010年10月出售时按照适用税率17%征收增值税。会计分录如下: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0
累计折旧2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
收到价款时
出售时应交纳增值税=[81900÷(1+17%)]×17%=11900(元)
借:银行存款 819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900
结转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 1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00
假定该机器购入时间为2008年10月,并假设A 企业为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售时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会计分录如下: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00
累计折旧 2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收到价款时
出售时应交纳增值税=[81900÷(1+4%)]×4%÷2=1575(元)
借:银行存款 819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3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75
结转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325
贷:营业外收入 325
二、固定资产视同销售业务
企业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等,都属于视同销售行为。视同销售的固定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计税,对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无法确定销售额的,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视同销售计算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例2]某公司于2009 年12月以一台设备捐赠给向A企业,该设备于2009 年2月购入,原值480000元,已提折旧40000元,未提取减值准备。公允价值400000元,增值税率17%。由于设备是2009年1月份以后购入的,因此该设备对外捐赠时增值税应按适用税率17%计算,并且公允价值可以确定,应以公允价值为计税依据。故增值税额=400000×17%=68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 440000
累计折旧 40000
贷:固定资产 480000
计算应交增值税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68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
确认捐赠额
借:营业外支出 50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8000
假定本例的设备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入的,其他条件不变。该设备对外捐赠时增值税应按4%征收率减半计算,并且公允价值可以确定,应以公允价值为计税依据。故增值税额=400000×4%÷2=8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 440000
累计折旧 40000
贷:固定资产 480000
计算应交增值税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000
确认捐赠额
借:营业外支出 44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48000
假定本例的设备对外捐赠时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其他条件不变,则增值税的计算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增值税额=440000×17%=74800元。会计分录如下:
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 440000
累计折旧 40000
贷:固定资产 480000
计算应交增值税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74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4800
确认捐赠额
借:营业外支出 5148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14800
假定本例的设备对外捐赠时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且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入的,其他条件不变。则增值税的计算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且按4%征收率减半计算。增值税额=440000×4%÷2=88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440000
累计折旧 40000
贷:固定资产 480000
计算应交增值税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8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800
确认捐赠额
借:营业外支出 4488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48800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转出固定资产业务
新增值税条例和实施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处理未作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视同销售处理,应计缴增值税。以非货币资产交换为例,应税增值税的固定资产的交换,首先要区分交换的固定资产的取得时间,如果交换的固定资产是2009年1月1日后取得的(含增值税转型试点地区2008年12月31日前在转型试点期间取得的),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按17%的税率计算增值税额;如果交换的固定资产是2008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只可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按4%的税率减半计算增值税额。其次要区分交换的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及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或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3]A公司以2009年2月5日购入的一台机器换取B公司2008年1月18日取得的一台设备,A公司机器的账面价值为19万元(原值20万元,累计折旧1万元),公允价值为15.21万元(含增值税),B公司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4万元(原值16万元,累计折旧2万元),公允价值为17.55万元(含增值税),A公司支付了2.34万元现金,不考虑其他税费。A 公司换出的固定资产是2009年1月1日后取得的,其取得时进项税额已经抵扣,因此,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视同销售按17%的税率核算销项税额。B公司换出的固定资产是2008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其取得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因此,发生非货币资产交换时,应视同销售按4%减半核算销项税额。由于B公司开具的是增值税普通发票,因此A公司换入B公司的固定资产,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A公司的增值税额=15.21÷(1+17%)×17%=2.21(万元)
B公司的增值税额=17.55÷(1+4%)×2%=0.3375(万元)
假定本例交换双方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且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非货币资产交换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A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15.21+2.34=17.55(万元)
B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17.55-2.34-2.21=13(万元)
A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190000
累计折旧10000
贷:固定资产――机器200000
借:固定资产――设备175500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6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100
银行存款23400
B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140000
累计折旧20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160000
借:固定资产――机器1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100
银行存款23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375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32125
如果是债务重组,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抵债,则债务人应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相应的增值税率计算销项税额。此时,对于应税增值税的固定资产项目,如果债权人不向债务人另行支付增值税,则债务重组利得等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如果债权人向债务人另行支付增值税,则债务重组利得等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
[例4]A企业于2010年1月5日销售给B公司一批商品,价值20万元(含增值税),按规定B公司应于2010年5月5日前付款。但由于B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未能付款。经协商,A公司同意B公司以一台设备偿还债务。B公司设备取得时间为2008年2月18日,设备的原值24万元,已提折旧6万元,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4万元(不含增值税)。由于固定资产的取得时间在2008年12月31日前,因此按4%减半的税率计算增值税。增值税额=140000×2%=2800元。债务重组利得=200000-140000-2800=57200元;资产转让损失=(240000-60000)-140000=40000元。
B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180000
累计折旧60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24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2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800
借:应付账款200000
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 4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828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57200
四、固定资产盘亏和毁损
固定资产盘亏和毁损,主要要分析是否有进项税额需要转出,不能抵扣。由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从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因此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如果固定资产是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的,且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或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但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是在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由于其购进时支付的进项税额计入了固定资产成本,因此固定资产发生盘亏和毁损,进项税额不需转出;如果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且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是在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期间,或者固定资产是在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就要区分固定资产的类别,如果是机器设备且是非正常损失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发生盘亏和毁损时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如果是机器设备且是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或是房屋、建筑物不属于应税增值税范围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需转出。
[例5]2010年9月30日,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一台机器毁损,该机器于2009年9月15日购入,买价为500000元,增值税85000元,运输费5000元,折旧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不考虑净残值。毁损机器的残值3720出售(不含税)。由于例5中的固定资产购入时间是2009年9月15日,这时就要计算不能抵扣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根据《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第5条的规定,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笔者认为,如果运输费金额很小,按此公式计算对企业应交增值税额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如果运输费金额较大,按此公式计算会使企业多交增值税,对企业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因此建议买价、运输费等部分分别计算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买价、运输费等资料可以从固定资产卡片中得到)。同时,毁损的机器如果尚有一部分转让价值,那么这部分价值的进项税额应该是可以抵扣的,不需转出。但由于发生损失时,究竟尚有多少转让价值一时很难确定,因此建议在发生损失时先不转出进项税额,待确定实际损失时,再按实际损失数来确定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 500000+5000×(1-7%)=504650元; 已提折旧=504650÷5=
100930元;固定资产净值=504650-100930=403720元。
当发生毁损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3720
累计折旧 100930
贷:固定资产 504650
出售残值:
借:银行存款4352.4
贷:固定资产清理37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32.4
确认净损失:
净损失=403720-3720=400000
买价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500000÷504650=99.08%
运输费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1-99.08%=0.92%
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400000×99.08% ×17%+400000×0.92%÷(1-7%)×7%=67374.4+276.99 =67651.39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经批准转销时
借:营业外支出467651.39
贷:固定资产清理4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7651.39
篇7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2007 年根据财政部部署以2006 年12 月31 日为基准实行了统一清理,各单位按照要求对账面资产和实物资产进行了认真地核对和清理,摸清了家底,报废了废旧资产,基本保证了账卡、账实相符。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六个方面加以应对: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2、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3、统一固定资产管理模式;4、规范固定资产购建工作;5、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和各单位财务软件的有效衔接;6、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关键词 :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2007 年根据财政部部署以2006 年12 月31 日为基准实行了统一清理,各单位按照要求对账面资产和实物资产进行了认真地核对和清理,摸清了家底,报废了废旧资产,基本保证了账卡、账实相符。但在财务检查及与其他单位财务人员的交流中,大家都感到固定资产管理很棘手,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清理不到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长期重购置、轻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账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账卡不符,有的是有账无卡,又由于长期未清理盘点或清理盘点不彻底,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又不符,2007 年清理时,无从下手,清理核对工作量太大,只能从某一年度开始清理,以前年度部分就没有做到位;部分单位财务管理薄弱,财务报销手续不全,没有办法查清资产的来龙去脉,也是造成固定资产清理工作难以到位的原因之一。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
按照《会计法》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要求,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应当分离,资产的价值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实物管理由办公室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将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维护、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等工作都推给财务部门一手操办,实物管理部门没有完整资产台账及资产卡片,更谈不上账实核对,工作职责不清,资产管理很难做好。
(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经常更换,并且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固定资产的界定及日常管理知识缺乏,资产管理主动性差、资产调配手续不全,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位。
(四)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没有和单位的财务软件实行有效衔接
各单位财务软件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是按照以前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和格式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是按照新的分类标准及要求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一项资产有有新旧两种分类、两种资产卡片、两个编号,给固定资产的核对、调整带来很大麻烦,也增加了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
(五)固定资产的购置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固定资产的年度预算编制不细致、购置和年度预算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房屋等基建工程未批先建、超预算超规模建设,设备购置随意性、资产采购不规范或监管不到位等常有发生。
(六)资产处置时效性差
土地、房屋、车辆等专项资产处置需报财政部门审批,其他资产在一定限额内各厅局本级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下属单位报各厅局审批,超过限额由财政厅审批。在实际工作中,审批效率太低、时间太长,尤其是专项资产处置上报后,长时间得不到批复,造成新的账实不符。
二、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固定资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
只有加大宣传、强化督查,转变行政事业单位“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维模式,提高所有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度,尤其是提高领导干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才能将上级各项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位,也才能制定本单位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长期化。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各单位应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设定准入门槛,实行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继续教育,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能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最新知识和上级的各项要求。
(三)统一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财政部门加强培训、应设定模式、强化督查、答疑解惑,统一固定资产入库、出库、部门转移、处置等凭据的格式、内容和日常管理手续和流程,努力实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实物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对一些历史遗留长期核对不清的资产,财政部门也应拿出处理意见,指导各单位做好具体处置工作。
(四)规范固定资产购建工作
努力推行固定资产部门预算,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性,实行财政集中采购,杜绝分散采购,促使固定资产购置实行实物发放,严禁单位自行购置固定资产,从而严把固定资产进口关,体现部门预算的严肃性,保证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的统一,实现财政资金的节约使用和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对房屋、大型资产的构建推行建用分离,由政府组织专门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负责资产招标、建造、审计等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保证资产的配置标准和工程质量,杜绝无审批构建,超预算构建、超标准构建等现象发生,同时也将各单位从资产构建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
(五)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和各单位财务软件的有效衔接
财政部门应努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和主要财务软件的衔接工作,实现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直接代替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各单位财务部门不再直接产生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凭证,固定资产增加、变更时,由办公室等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填制、修改固定资产卡片,通过在线的方式将固定资产增加、变更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软件总账模块自动生成增加、变更固定资产的会计凭证;固定资产处置时,由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向上级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并报送相应的纸质请示,上级部门同意处置时,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在线方式自动将资产减少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软件总账模块生成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凭证,并在会计凭证后附上级批准文件,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各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卡一致,减轻财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现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的有效分离,明晰上下级之间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价口径;存量管理;流量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业务和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核算已越来越不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暴露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因此,有必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重新构建[1]。
1.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的范围界定缺乏科学性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都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末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1]。
新规则中对固定资产规定的标准有所提高: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但此标准仍然偏低。按此标准,单位的办公桌椅、沙发、茶几、饮水机等简易设备均要在固定资产中核算,与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极不相符。另外,这样的核算标准,使单位固定资产界定范围过宽,造成固定资产数据统计不准确[1]。
1.2 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未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科目进行。固定资产的构建支出一次性列为事业支出,同事增加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因此,一经入账,直到报废,会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净值一直等于原值,不做任何变动。而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则通过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的核算方法来解决。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反应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也无法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情况。这种价值核算方法背离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属性,最终导致单位净资产虚增[2]。
1.3 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计价口径不尽合理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按账面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样处理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投出固定资产的“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没有得到反映;二是同是对外投资业务,但投出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与投出材料、无形资产、货币资金等的账务处理不一致,造成账目混乱[3]。
1.4 固定资产的存量、流量管理不完善
固定资产使用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乏,闲置和资源浪费严重。在资产购置上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和报废等方面则存在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4]。
2.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新体系构建的设想
2.1 重新界定固定资产的范围和标准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确定标准仍低于《企业会计制度》制订的标准。随着事业单位不断接近企业化管理,建议按照企业制度的标准规定固定资产,即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对于专用设备的标准还可以适当提高。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如办公桌椅、饮水机等设备,作为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和管理,直接在当期事业支出中列支,不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2.2 通过“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事业单位可参照企业的做法,定期对固定资产按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取消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这样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可以做到真实完整。[7]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建议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个会计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情况。可使得资产负债表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净资产的情况,收支表能够反映真实结余的情况,真正体现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支出配比、谨慎、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核算原则的要求,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1]。
2.3 规范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计价口径
2.3.1 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与已提折旧,借记“对外投资”和“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借贷差额借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
2.3.2 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这样,既与事业单位其他情况下的投资处理一致,也与企业会计投资的处理类似,易于理解,同时也清楚地反映了因投资引起的基金之间的相互转移,充分反映了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5]。
2.4 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问责制度
应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加强明细核算,对增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入账,彻底消除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严格进出库制度。落实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对各项固定资产的存量、增减变动、分布等情况要及时准确地进行登记,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安全[6]。
总之,事业单位在逐步趋于企业化管理的同时,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应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严谨核算、强化管理,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合理、节约、高效地配置和使用。
2.5 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改进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
2.5.1 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
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结转自筹基建”会计科目,增设“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益”会计科目。对于事业单位购置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有关资产账户。对于发生的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以及外购需要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支出,借记“在建工程”,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有关资产账户;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对于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等,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其他应付款”;支付租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贷记有关资产科目。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价值或双方协议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事业基金”。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7]。
2.5.2 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取提取折旧的方法后,购置时不再列入当期的“事业支出”。提取折旧时,需要在“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下面增设“折旧费”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或“经营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另外,应在期末或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事业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予以转回[8]。
2.5.3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对于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借记“对外投资”、“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以核算反映因出售、报废和毁损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等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有关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价款和变价收入,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可计入当期“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1]。
参考文献:
[1]常来英,姚恒珍,薛毫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2007 (07).
[2]陈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问题及建议[J].交通财会,2009(01).
[3]戴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2008(03).
[4]赵婧.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J].现代农业科技,2009(02).
[5]高岚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辽宁经济,2007(1).
[6]李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亟待加强[J].科技信息,2006(12).
[7]李慧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建议[J].中国水利,2006(4).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带动了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化,各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及业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当今又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严重影响了企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十分准确的核算。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上的客观问题
1.问题一:存在缺陷,固定资产账面失真
(1)固定资产入账,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种账务处理方式势必使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期间事业支出偏高,而非购置期间的事业支出偏低,而年末将该项支出转入“事业结余”,参与结余分配,又虚减了单位结余,有违真实性原则。固定资产的对应科目是固定基金,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的同增同减性也虚增了单位的所有者权益,造成净资产的严重失真。(2)根据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0%。除了固定资产的清理和报废以外,资产的丢失、磨损、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使许多资产的使用价值己经相当于零,可原值依然挂在账面上并且丝毫不减,不能正确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固定资产的原值与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固定基金,既虚增单位的净资产,又体现不出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计录不真实、成本不完整,同时按收入的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种账务处理方法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
2.问题二:折旧核算,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
(1)采取与企业不同的会计处理办法,在净资产“专用基金”下增设“折旧基金”项目,其与固定资产原值的差额为固定资产的净值。单位提取折旧时,应列报当年支出和增加“折旧基金”处理。预算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按固定资产原价的确认原则,做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处理,同时做减少存款(或其他资产)和“折旧基金”处理。折旧基金不足部分由财政补偿或单位自有资金补足,但单位补足部分不列当年支出,仍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折旧的方式列报支出,这样,既可以客观反映出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实际耗费的成本,评价事业单位的业绩,又可以建立资产更新储备基金。同时,使财政对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投入,由以前的一次性和集中性投入,变为对单位和部门折旧基金不足部分的补偿,这种提取折旧并转为折旧基金的会计处理方法,适合目前事业单位对净资产的核算。(2)随着权责发生制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会计核算客观性的要求,与固定资产有关的问题也可以参照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的核算与企业会计同步,即在事业单位引入折旧的概念,同时,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在“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下面增设“折旧费”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经营支出―折旧费”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列“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以及占用国有经济资源的情况。(3)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当计提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和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上的改进措施
1.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
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结转自筹基建”会计科目,增设“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益”会计科目。对于事业单位购置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有关资产账户。对于发生的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以及外购需要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支出,借记“在建工程”,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有关资产账户;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对于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等,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其他应付款”;支付租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贷记有关资产科目。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价值或双方协议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事业基金”。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
2.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个会计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情况。可使得资产负债表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净资产的情况,收支表能够反映真实结余的情况,真正体现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支出配比、谨慎、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核算原则的要求,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3.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对于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借记“对外投资”、“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以核算反映因出售、报废和毁损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等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有关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价款和变价收入,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可计入当期“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
篇10
根据财税[2004]156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取得固定资产后,支付了相关费用并取得了相关抵扣凭证,但这部分进项税额并不能全部抵扣当期的销项税额,所以,我们先将此部分进项税额记入“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然后按有关规定,再转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借方,抵扣当期的销项税额。纳税人购进的已作进项抵扣的固定资产发生非增值税应税行为,应将这部分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转型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发生了视同销售行为,应将这部分增值税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的贷方;发生中途转让行为,应作销售计算销项税额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的贷方,如果“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有余额,也应等量将这部分进项税额转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再计算可抵或可退的增值税。
增值税转型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及处理
纳税人发生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可以按规定进行抵扣: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和实物投资,下同)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凡出租方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514号)的规定缴纳增值税的;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
2004年9月,A公司发生下列业务:
(1)9月5日,公司购入一台生产用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280000元,增值税额47600元,支付运输费20000元。接受捐赠的新固定资产一台,发票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额17000元,支付运输费1000元。两项固定资产均无需安装,除接受捐赠支付的运费未取得合法抵扣凭证外,其余均取得了增值税合法抵扣凭证,以上货款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①购进时
借:固定资产298600(280000+20000×93%)
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49000(47600+20000×7%)
贷:银行存款347600.
②接受捐赠时
借:固定资产101000
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17000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117000
银行存款1000.
(2)9月10日,公司自建生产线,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200000元,支付增值税34000,实际领用工程物资(含增值税)210600元,剩余物资转为原材料。领材料一批,实际成本30000元,所含的增值税为5100元,分配工程人员工资50000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10000元,外购劳务10000元,支付增值税1700元。以上均取得了增值税合法抵扣凭证,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于9月28日交付使用。
①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200000
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34000
贷:银行存款234000.
②工程领用物资及剩余物资转为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180000
原材料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
贷:工程物资200000
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3400.
③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30000
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5100
贷:原材料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100.
④分配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50000
贷:应付工资50000.
⑤分配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10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10000.
⑥支付外购劳务费用
借:在建工程10000
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1700
贷:银行存款11700.
⑦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280000
贷:在建工程280000.
增值税转型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及会计处理
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下列情形的,进项税额不得按156号文件规定进行抵扣:将固定资产专用于非应税项目(不含156号文件所称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下同);将固定资产专用于免税项目;将固定资产专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固定资产为应征消费税的汽车、摩托车;将固定资产供未纳入156号文件适用范围的机构使用。
已抵扣或已记入待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上述情形的,纳税人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可先抵减待抵扣进项税额余额,无余额的,再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
9月8日,A公司购进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200000元,增值税34000元。同时,将于7月8日购进的生产设备卡车转为基建处作房屋和办公楼基本建设使用,购入价50000元,增值税8500元,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8年。以上均取得了增值税合法抵扣凭证,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①购入小汽车
借:固定资产234000
贷:银行存款234000.
②卡车转为在建工程使用,净值=50000-50000×95%×2÷(8×12)=49010.42(元);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49010.42×17%=8331.77(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57342.19
累计折旧989.58
贷:固定资产———生产用50000
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8331.77
借:在建工程57342.19
贷:固定资产清理57342.19.
增值税转型视同销售的固定资产及会计处理
纳税人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将自制或委托加工的固定资产专用于非应税项目;将自制或委托加工的固定资产专用于免税项目;将自制、委托加工或购进的固定资产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将自制、委托加工或购进的固定资产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将自制、委托加工的固定资产专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制、委托加工或购进的固定资产无偿赠送他人。
纳税人有上述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未作销售的,以视同销售固定资产的净值为销售额。
(1)9月29日,公司将9月28交付使用的自制固定资产作为股利分配给大股东S公司。
借:应付股利327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47600
借:固定资产清理280000
贷:固定资产280000.
(2)公司于9月12通过当地红十字协会向受灾企业捐出7月12日购进的一台账面原值为50000元、累计折旧为2000元的生产用固定资产,捐出时支付清理费1000元,设备评估值为49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48000
累计折旧2000
贷:固定资产5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9160
贷:银行存款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8160
借:营业外支出57160
贷:固定资产清理57160.
年终按有关规定计算捐赠应缴的所得税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增值税转型中旧固定资产的转让及会计处理
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取得的销售收入依适用税率征税,并按下列方法抵扣进项税额:如该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已记入待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在增加固定资产销项税额的同时,等量减少待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余额并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如待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余额小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的,可将余额全部转入当期进项税额抵扣;如该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未抵扣或未记入待抵扣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应抵扣的进项税额:应抵扣使用过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不含税价)×适用税率,应抵扣使用过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直接记入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
9月12日,公司转让7月购入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00000元,已提折旧2000元,转让价90000元,该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已全部记入待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且未转出。转让以前年度购进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200000元,已提折旧100000元,转让价为110000元。
①转让7月购入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98000
累计折旧2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
借:银行存款9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747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153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5300
贷:待抵扣税额———待抵扣增值税(增值税转型)15300
借:营业外支出233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3300.
②转让以前年度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00
累计折旧10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借:银行存款11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94017.09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销项税额)15982.91(110000÷1.17×0.17)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4529.91(100000÷1.17×0.17)
贷:固定资产清理145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