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印章范文
时间:2023-04-12 10:4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印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下载完成后,打开软件;
3、选择电子印章的类型,填入印章尺寸大小、高低等数据;
4、点击文本,输入印章内容,文本调整至合适位置;
篇2
关键词:存在问题 争取资金 丰富馆藏 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突飞猛进的区县经济,带动了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大了基础建设的力度,加快了住宅建设的速度,城镇建设产生和形成了大量重要的档案资料,它是对城镇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建设、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如何适应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这一新形势的需要,管理好区县城建档案,从而做好对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区县城建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城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意义
城市建设中的档案内容繁缛而复杂,它记载了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工程地质勘探、城市测绘、城市规划管理、公用设施、供水、供气、供电、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一系列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真实地反映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它不仅具有原始性、凭证性,而且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较大的信息量。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就是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使城建档案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城建档案利用工作代表整个城建档案工作的成果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行业发生信息传递,文献供应和咨询服务关系,集中地体现城建档案工作的方向和作用,它是城建档案工作联系社会的一个窗口。另一方面,城建档案利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界利用档案的需要,对整个城建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检验和推动作用。
二、区县城建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要,城乡建设档案得到妥善管理,各个区县的城建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城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馆舍建设较早,档案库房面积小,档案装备不足,以致出现馆库建筑老化严重及库容面临即将饱和状态。二是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不稳定,城建档案的接收、整理等业务技能不熟练,急需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认知以及水平提高。三是没有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到建设管理程序,没有与建设单位签定城建档案移交责任书,也没有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造成工程档案接收难。四是接收的档案不全,档案缺项较多,没有要求建设单位整理档案。五是城建档案开发利用不够,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单一,近年来,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相继为档案馆增加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等项职能,由于公共服务场所有限致使很多策划好的服务功能和活动无法进行。
三、搞好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的措施
1.争取资金,改善馆库设施
作为公益事业的服务部门,城建档案馆的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各城建档案馆要在不断提高城建档案工作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城建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争取充足的事业经费来源。除此之外,城建档案馆还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努力拓宽服务范围,开辟经营渠道,利用信息资源、馆房设备、技术力量等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为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2.丰富库藏,优化库藏结构。
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库藏档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库藏,档案利用工作就成了“无米之炊”。要想有效地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必须大力丰富库藏档案,优化库藏结构。因此,城建档案室如何把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并具有区县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是区县城建档案室的迫切任务。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库藏标准。丰富库藏不但要求数量丰富,而且还要求质量优良。一些重复的、没有长期利用价值的档案,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要及时清除。库藏无原则膨胀、重复会给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造成极大的浪费,也影响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从而影响城建档案利用工作质量。
3.提高素质,优化服务质量。
城建档案馆工作者的新形象应是知识领域工作者所具有的较高的修养、情操以及档案服务部门所特有的良好的风范与气质。档案人员要树立态度和蔼、服务周到、腿勤、嘴勤、脑勤的服务精神,提高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详细了解档案的利用目的,认真分析利用者的要求,把握社会利用档案的脉搏,积极推出利用者要求的档案信息,使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的职能变为主动对外提供利用服务。理想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档案馆工作者应不断增加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自身的情操多和其他兄弟单位交流经验总结成绩以自己的博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社会公众的敬重从而提高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实现城建档案的利用价值。
4.电脑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篇3
林肖妈讲不过舅舅,只好由着林肖。
游戏机送来两个月以后,林肖妈就发现林肖跟从前判若两人:他不再留在幼儿园操场玩耍,而是一放学就催促来接他的奶奶回家,一冲进家门,就径直走到自己的房间里,坐在电视机前,肩膀肌肉收缩,嘴唇紧闭,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的电视屏幕,手指放在遥控器的按钮上神经质地挥动着。叫他吃饭,喊了十声八声就像没听见一样;好几次都要等到林肖妈冲过去,粗暴地揿断电源,林肖才中断游戏,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中断游戏后就可以集中精力吃饭,或与父母交流,不是的,很长一段时间,林肖还是处在精神恍惚的状态,当医生的林肖妈讲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在游戏机送来之前,林肖的精神状态像个新鲜的鸡蛋,白是白,黄是黄,很清楚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现在可好,他的整个身心状态是混沌的,就像一个打散的生鸡蛋……他仿佛在游戏世界里才是鲜鱼,一关掉电源,就像放掉气的一样,软塌塌地精神涣散。”
林肖妈想过许多办法来帮助林肖脱瘾,比如找个孩子跟他一起玩,希望两个孩子之间互动或交流,不至于让林肖在虚幻的世界里陷得太深……但每尝试一次,林肖妈就失望一次。比如,两个同样沉浸在游戏中的孩子是不会有任何交流的,通常的情况是,做客的孩子在客厅里打游戏,林肖在小房间里打,两个孩子可以两个小时都不交流也不说话。
林肖妈动不动就发表“放弃培养儿子”的演讲―“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是不可救药的。”“你看看你,除了打游戏时两眼放光,平时无精打采的,一点朝气也没有,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我真后悔生了你,我真后悔让你接触游戏机。游戏机把我一辈子的希望都毁了,早知这样,我应该一开始就把它踏扁了从6楼扔下去。”……
总之,自从林肖对打游戏上瘾后,林肖妈的态度就摇摆不定,有时待林肖很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到痛切处自己哭得稀里哗啦地;有时则完全是放弃的态度,认为林肖无药可救。
点 评:
要让玩游戏上瘾的孩子逐步脱瘾,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拉锯”过程,绝非你讲一通大道理或流一番眼泪,孩子就对游戏有抵御能力。林肖妈帮助儿子断瘾的意愿是好的,但她对林肖的消极评价对林肖摆脱游戏的“引力” 并无好处。如果父母评价打游戏上瘾的孩子是“废物”、是“朽木”,孩子就会自暴自弃,向“朽木”的方向发展。因此,任你内心深处有多么苦涩和失望,在孩子面前,还是要努力去捕捉和肯定他的“自制”成果,哪怕他昨天打六七小时,今天打5小时;昨天吃饭时手指还在揿动按钮,今天可以关了游戏机先来吃饭,都值得表彰―看到孩子的脱瘾愿望,然后不断用言语去强化这一点,鼓励他与欲望做斗争,鼓励他挣扎摆脱。
篇4
【关键词】电子装备;环境试验;故障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应力关系
1.引言
目前,电子产品在武器装备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高。电子装备现场实际使用结果表明,电子产品的故障率仍然是影响武器装备及战备完好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电子产品故障与环境应力间的关系,对于确定装备中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方法、有重点地加强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将起到极大的技术支持作用。国外的统计数据表明,对于一般的电子产品,温度、振动和湿度对其的影响最大,分别占环境引起故障数的40%、27%和19%,因此考虑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已经覆盖了86%以上的环境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但是,国外的这些经验数据对于我国电子装备的符合性如何,我国电子装备对哪些环境因素更为敏感,电子装备中那些部位在那种环境因素作用下更易发生故障等均没有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可靠性试验的故障数据对电子装备故障与环境应力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对故障规律进行了归纳,对故障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实验室以最佳费效比开展可靠性试验的建议。
2.电子装备故障机理分析
2.1 温度循环诱发故障的机理
当温度在上、下限温度循环时,电子设备交替膨胀和收缩,会使设备中产生热应力和应变。如果某些电子装备产品内部有瞬时的热梯度(温度不均匀性),或产品内部邻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则这些热应力和应变将会加剧。这种应力和应变在缺陷处最大,它起着应力集中的作用。这种循环加载使缺陷长大.最终可大到能造成结构故障并产生电性能故障。例如,有裂纹的电镀通孔其周围最终完全开裂,引起开路。热循环是使钎焊接头和印制电路板上电镀通孔等产生故障的首要原因。持续时间受温度循环次数控制,每次循环.应力应变方向变化一次,循环次数也是应力应变方向的变化次数。温度变化范围越大,电子装备产品内受到的应力,应变范围越大,产品内缺陷发展为故障所需的应力应变次数(也即循环次数)越少。
温度循环激发出的主要故障模式如下:(1)使涂层、材料或线头上各种微观裂纹扩大;(2)使粘接不好的接头松弛;(3)使螺钉连接或铆接不当的接头松弛;(4)使机械张力不足的压配接头松弛;(5)使质量差的钎焊接触电阻加大或造成开路;(6)粒子污染。
2.2 高温诱发故障的机理
在高温的环境条件下,电子设备一般会产生过热的现象。过热是电子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障是使设备性能退化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引起的。因为随着温度的增加,电子、原子、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使得电子设备的性能发生变化。随着设备的老化,这些变化逐渐出现;当达到一定阶段时.就引起严重的故障。到产品产生故障的时间受这些化学或物理变化的过程的速率控制,而这一速率大致按指数规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已经发现.在高于一般室内环境温度(约20℃-25℃)范围内条件下,故障率大致按指数规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高温激发出的主要的故障模式如下:
(1)不同材料膨胀系数不一致使零件粘结在一起;(2)剂粘度降低.剂外流使连接处损失能力;(3)包装、村垫、密封、轴承和轴发生变形、粘结和失效,引起机械性的故障或破坏完整性;(4)温度梯度的不同和不同材料膨胀不一致使得电子电路的稳定性随之改变;(5)有机材料退色、裂开或出现裂纹;(6)变压器和机电组件过热;(7)继电器和磁动或热动装置的接通/断开范围变化。
2.3 低温诱发故障的机理
低温的影响与高温相反,由于电子、原子、分子运动速度减小.导致物质收缩、流动性降低、凝结交硬。又因为冶炼、轧制、设计形状,切削刨伤、焊接淬火、锻造塑性、弹性变形造成内应力,使构件出现明显脆性(冷脆现象)。
低温激发出的主要故障模式如下:(1)材料发硬变脆;(2)各种材料收缩不一致和不同零部件膨胀率的差异使零件互相咬死;(3)剂粘度增加,流动能力降低,使作用减小;(4)电子元器件(晶体管、电窑器等)的性能发生变化;(5)变压器和机电部件的性能发生改变;(6)破裂和开裂、脆裂、冲击强度改变,强度降低;(7)受约束的玻璃产生静疲劳。
2.4 振动诱发故障的机理
随机振动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对产品施加振动。产品在不同的频率上同时受到应力,使产品的许多共振点同时受到激励。这就意味着具有不同共振频率的元部件同时共振.从而使安装不当的元件受扭曲,碰撞等而损坏定额概率增加。振动应力对揭示那些对反复的结构变形或相对运动敏感的缺陷是有效的。电路板或导线接头是在重复性应力作用下可能导致损坏性裂纹增长的例子。
振动激发出的主要的故障模式如下:
(1)结构部件、引线或元件接头产生疲劳,特别是类适于导线上有微裂纹、微观裂纹和类似的缺陷;(2)电缆磨损,如在松弛的电缆结处存在类似于尖缘那样的缺陷时;(3)制造不当的螺钉接头松弛;(4)安装加工不当的集成电路片离开插座;(5)汇流条及其连到电路板上的钎焊接头受到高应力引起的钎接头薄弱点失效;(6)与可敬相对运动的部件桥形连接的元件引线没有充分消除应力而造成损坏,例如电路板前板的发光二极管或在背板散热箱的功率晶体管;(7)已损坏或安装不当的脆性绝缘材料中出现裂纹。
2.5 湿度诱发故障的机理
潮湿环境的影响是指产品或材料在潮湿条件下发生外观或物理、化学和电性能方面的劣化并导致设备功能性失效综合作用。在工作环境中有各种大气污染物质可能强化潮湿气候的影响,例如各种腐蚀性气体与潮湿的共同作用将加剧金腐蚀的速度,而某些容易吸收水分的尘埃将助长试验样品表面凝露或水气吸收,从而加剧表面绝缘性能的下降。又如某些材料表面受潮后长霉,这种霉菌湿润之后又会影响表面电阻下降,这些都会影响产品工作性能。
湿度激发出的故障模式主要有:(1)表面吸收。当隐患与表面沾污有关时,吸收引起故障的机理是特别重要的。(2)毛细凝露。当隐患与断裂、缝隙和细孔有关时,毛细凝露是故障的主要机理。若水分以这种方式穿透表面保护层并作用于要保护的材料时,则很可能出现故障。(3)通过松散材料的扩散是第三种故障机理。它通常不直接与隐患有关或很少有关。这种机理是很慢的,要几天到数月。
3.电子装备故障统计数据结果分析
从统计的数据看来,振动、温度和湿度对电子装备的可靠性影响很大。但是,对于一个产品的不同部件,它们对这三种应力的响应是不一样的。现把这三种应力的作用范围归纳如下:
3.1 振动
重复应力或相对运动敏感的缺陷在振动应力下最易暴露。例如:电路板或导线插头是在重复应力作用下可能导致破坏性裂纹增长。
振动应力主要诱发的故障模式如下:
(a)部件之间由于焊接不牢而断开;(b)部件安装不当时在振动的情况下引起开路;(c)振动使得某些产品(如电机、电源)不能正常工作而导致故障;(d)在产品装配时由于存在拉伸或剪切应力而导致故障。
3.2 温度
热应力主要诱发的故障模式如下:
(a)由于在高温环境中不能充分冷却或在低温条件下同步不匹配造成的性能下降;(b)低温使得某些元器件的性能不稳定而造成故障;(c)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热应力循环作用下产品出现故障。
3.3 湿度
湿度应力主要诱发的故障模式如下:
(a)产品受潮后性能退化;(b)产品内部湿度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在低温状态下结霜,导致产品开路;(c)产品内部湿度累积割一定程度后导致产品内部电路板爬电。
这三种应力的作用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律:
(1)温度应力引起的故障暴露最早;(2)振动应力引起的故障,在一定的时间累积后工艺故障、加工故障和元器件故障先后出现;(3)湿度应力和综合应力引起的故障由于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所以暴露的相对较晚;(4)60%的缺陷可以在前160h的综合环境试验中暴露,并且可以大量暴露由温度引起的元器件故障和振动引起的工艺故障。
篇5
数字信号频道于限定的频带内处于均匀分布状态,电视网络一旦发生非线性失真,其互调或者交调的产物将会出现白噪声现象,即“马赛克”或图像静止。为了保证数字信号具有较高的质量,且图像不会出现“马赛克”,需要保证载波的电平比要在非线性失真的基础上再增加50dB。而传统模拟电视,其电平比至少要在54dB之上才能保证图像的可视。有线数字电视于本项中的裕量较小,还不到4dB,一旦失真指标小于4dB,将会因为裕量过低而导致出现严重的“马赛克”现象。造成失真指标大幅下降的原因与光接收机的输入水平以及放大器的输出水平有关,这两种水平越高,失真指标就越小,“马赛克”也就越严重。
2有线数字电视的常见故障
2.1零星用户故障
非大范围的零星用户故障,形成原因多为入户电平过低造成的。如部分故障是因为网络设计不合理,导致入户电平不足;若一户居民分接了多台电视,或私自接上了质量低劣的信号放大器使得信号质量低劣,也会造成电平不足;此外,若室内器件阻抗失配或者接触不良以及电缆屏蔽损坏,都会造成外界干扰过大,引起故障。
2.2局部点片故障
局部点片故障的检修,要依据网络图纸进行,先对故障范围予以预测和分析,待确定了大致的可能位置后在进行实际检修,以节省人力、物力。局部点片的检修涉及如下几种情况:2.2.1仅主线下有许多用户报修若在某一条分配主线之下有许多用户报修故障,而其他线路却没有异常现象。那么可以判定是主线电缆出现问题,可能原因有:接头接触不良、外导体霉断或者是电缆的分支器件进水发生损坏。2.2.2放大器下所有线路均有许多用户报修若某一个放大器下属所有线路均发生多个用户报修故障的现象,而其他放大器下却未发生这种问题,那么可以判定是放大器发生了故障,可能的故障有:前端干线的电缆发生前文的主线问题,或者是其输出电平过高,还可能是放大器的放大模块发生损坏,从而导致失真现象更加严重,当然,输出电平若降低,也会造成这种故障。
2.3降噪比低于要求而引发马赛克故障
前文中曾提到过,有线数字电视,在抗普通噪声干扰的性能上比较强大,其裕量较多,若按照常规程序进行设计,安装完成的网络容易发生低载噪比故障,即出现图像静止或“马赛克”。这与放大器的层级数有关,信号在每通过一个放大器向下传播时,其电平就会有所降低,待降低到一定级别,输入端的信号电平尚不及44dB,输出端的电平也低于74dB,从而导致数字电视信号质量过差而无法显示图像。针对这种情况,要于设计阶段对网络图纸进行修改,保证输入端的电平至少为72dB,输出端的电平至少为(72+G)dB。
2.4设计或施工引起的故障
各用户的接口电平在强度方面无法协调统一,这造成信号强的不受干扰,不发生噪音故障,而信号弱的则会出现非线性失真,从而导致互调噪声干扰。这类现象多出现于器材老化、建设年代较远的树状分配网中,解决方式是对网络进行升级,从数字信号的传输质量上进行改进和提高。
2.5网络阻抗失调造成的故障
篇6
《》:首先祝贺您出任交通银行董事长,这也是众望所归。从行长到董事长,可以说有个更广阔的舞台,您对交通银行的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设想和战略规划呢?
牛锡明:谢谢!我是2009年底加入交行管理团队的,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在这个过程中我与交行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实际上无论处于什么位置,我都同样心系交行,关注它的一举一动,希望它能够稳步健康地成长发展。
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我想简单概括未来交行的总体发展设想就是“三个坚持,一个特色”。
一是坚持“两化一行”的既定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跨境、跨业、跨市场的经营能力。2009年,交行审时度势,提出“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两化一行”发展战略。四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战略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符合交行实际情况。未来交行将继续以“两化一行”战略引领改革发展,将国际化、综合化经营优势转化为业务拓展和客户营销的“利器”,通过机制、平台、项目等多维驱动,努力实现各个板块条线、各类经营单位的高效协作。比如,完善境内外、离在岸联动业务的定价机制和利益机制,鼓励客户共享和项目互荐;建立联动业务效果评价体系,针对跨境人民币、私人银行、银行卡等战略性业务,逐个研究联动协同机制,推动联动业务的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由资产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变。随着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将不断发展壮大,交行将借助总部位于上海的优势,积极介入货币、债券、外汇及衍生产品交易等各个市场,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业务,积极打造交易型银行。交行将扩大非信贷资金运作渠道和规模,优化资金投向与资产配置,充分发挥本外币做市商优势,积极参与货币和债券市场交易;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扩大利润增长源。同时,将增加衍生工具的配套运用,尝试人民币外汇业务跨市组合交易。交行将充分调动总分行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加强对分行资金业务的支持,推广新型交易分部模式。
三是坚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把交行办成高品质、高质量的银行。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经营管理上的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而未来两年也将是风险防控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在新的严峻形势面前,交行将坚守“底线思维”,把风险管控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兼顾发展转型、业务管理与风险管控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资产质量稳定、风险可控。具体而言,一方面是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基层“落地”,持续提升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抓住管控重点,做细做实风险化解工作,加强钢贸贷款、理财产品、民间借贷、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船舶、光伏等行业的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关注过剩产能化解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交行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专业做特色。近年来,通过锐意改革和大胆创新,交行在财富管理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特色,成功推出了蕴通财富、私人银行、沃德财富、交银理财等“财富管理”品牌,为众多高净值的公司和高品质的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初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竞争优势。未来交行将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着力打造财富管理特色,从细化客户分层体系、搭建成熟的财富管理平台、丰富产品线、培养构建人才队伍等方面持续推进,提升财富管理服务能力。
《》:您在最近的财富管理峰会上曾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化,面对着金融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多重压力,不创新,必落伍”,您是怎样看待金融创新的?您认为金融创新的核心是什么?
牛锡明:中国与世界经济金融市场的融合度已经越来越高,无论是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动荡和变化,还是信息技术层面的日新月异,甚至微观消费者偏好的升级改变,都对银行业的服务现代性和产品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类历史上,金融创新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尤其是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兴起,跨界创新层出不穷,云计算、物联网、3G移动、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已迅速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才是银行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超越形势变化的根本之道。金融创新的核心是理念、机制和人才。理念不更新就没有创新源头,机制不落地就难以推进创新,没有人才,创新就只能停留在理念上、成为乌托邦。
从内容上看,金融创新涵盖了产品、服务和管理等各方面。其中,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因为产品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载体。与企业注重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的有形产品不同,银行的产品是价值与服务统一的无形产品。只有充分发挥理念、机制和人才三者的合力,保持金融产品服务持续的生命力,商业银行才能够自如应对市场环境的诸多变化。
产品创新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产品创新体系和产品创新评价体系。产品创新体系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产品创新需求源、畅通创新渠道、整合创新需求。即明确需求从哪来、通过什么渠道上来、谁来整合需求等等问题。二是做好产品创新的推动工作,要理顺创新机制,明确创新管理的责任人和管理职责,做好重大创新产品的决策以及有效防范创新风险。三是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实施产品创新。贴近市场的人最了解客户需求,创新根本上还是来源于市场、来源于业务,因此,要让分行、前台和客户经理成为提供客户需求的主力军和创新需求的发起端。四是要建立产品创新测试中心,让创新测试贯穿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但要通过测试了解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契合度,也要做好产品风险的评估。五是建立产品创新反馈机制,根据市场状况不断反馈和矫正创新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客户需求的变动潜在风险。
要真正完善金融产品的创新驱动,还必须要有反馈机制,即要建立产品创新评价体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以市场评价和综合效益作为衡量依据,动态改进产品创新。一是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价分行辨识客户有效需求的能力,特别是分行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的能力。二是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价总行部门对客户需求的整合能力。三是建立产品的后评价体系,要从产品投产后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和客户反馈情况来评价产品创新的效果。四是建立投入产出评价体系,从投入产出情况对产品的盈利潜力和市场的可持续性做出判断,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我们知道,交行在金融创新上早已起步,而金融创新也将在交行未来发展中成为重要力量。目前交行在金融创新上已取得了哪些成果?您认为在金融创新当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牛锡明:交行于2008年成立了创新实验室,通过跟踪、研究、应用前沿信息技术,结合银行业务,专业服务于交行创新与转型。近年来,有关互联网金融、智慧网点、大数据处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已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产品和服务,在金融创新领域创出多项第一,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反应。
如在零售领域,交行推出的手机银行处于业内领先地位,“e动交行”已成为移动金融领域支持终端范围最广的手机银行。在资金业务领域,交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蕴通财富”通过融入供应链的每个贸易环节,解决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在渠道建设方面,交行还着力打造“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加快综合型网点建设步伐,加大自助渠道和电子银行建设力度,构建以人工网点为支撑、电子渠道为延伸的业务拓展渠道。并且,交行还推出了“智能银行”,通过人工服务与自助相结合,实现了“无人银行、有人服务”的经营理念。
我认为,在金融创新中要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实施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客户的需求、体验、感受要成为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基础,不能闭门创新、不能为自己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商业银行要根据客户的不同细分需求提供差异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提升银行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使创新成为业务发展与监管的粘合剂。适宜适度的金融创新能够推动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而超越金融监管限制的创新就有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因此从大局出发,商业银行不能将创新与监管对立起来,不能为了创新与监管部门博弈,而是要配合金融监管的要求理性地创新,在稳步发展银行业务的同时,也推进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三是要把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构成了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在商业银行的实践中应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产品创新能让客户得到实惠,服务创新能让客户得到享受,管理创新则能提高服务效率。
电子金融放光彩
《》:互联网金融是当下金融创新中的热门话题,您在这个领域也颇有建树。在您眼中,互联网金融何以成为大家追逐的焦点?它对银行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它有哪些优势?
牛锡明:迄今为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将多个传统行业重新洗牌,而在金融业似乎也已出现这样的苗头,互联网金融正在撼动百年传统银行的稳固地位,对商业银行持续生存的挑战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近年来,大企业在加速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脱媒,如发债、上市等的同时,产融结合也明显加快,如通过新设、并购、参股非银行和银行金融机构等多种方式渗入金融业,推进了银行的同业竞争。当商业银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时,却发现许多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已开始借助其广阔的交易平台和庞大的交易数据进入小企业贷款领域。面对来自这几方面的夹击,银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在数字化金融时代,基于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技术上完全能够替代商业银行的功能,但我认为,在实现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能否完全替代还是未知数。银行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市场调节和政策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的稳定离不开金融的稳定。只要中央银行体系没有改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通胀的职能继续存在,银行体系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主渠道功能也就继续存在。互联网金融给货币发行创造、资金价格决定等一系列金融运行的机制带来了冲击,还有可能放大和扩散金融风险。目前纯粹意义上的自金融仍然处于灰色地带,相关行业监管、业务规则等方面都近乎空白。借贷活动是以信用作为基石,银行体系作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中枢,在保障社会安全性方面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实际上,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金融领域的必然产物,它冲击了通过实体中介实现金融活动的传统方式,将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做出变革。从根本上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属性,遵守的还是金融规则;而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最基础的两个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缓解信息不对称是银行最主要的任务。因此,银行要成为金融平台和信息平台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未来,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角色,近似于信息行业中的系统集成商,银行的主要职能是联合各方,整合各种不同的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方案。例如,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为电子商铺提供融资、现金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移动商务综合化解决方案;通过与管理软件运营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增值服务;通过与教育咨询行业的服务合作,为客户提供出国金融、留学汇款等一揽子的服务等等。
我认为,商业银行具有客户、网络和信誉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在数字金融时代,网络是竞争客户的基础,银行业最终要靠电子网络打天下。交行“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网络建设就是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方式之一。在人工网点建设方面,交行确保全行网点总量长期控制在3000个以内,从“做大做综合”和“做小做特色”两个方面提升网点产能。“做大做综合”,即交行力争用四到五年,建设成700家左右具有较高业务规模和较强销售能力的综合型旗舰网点;“做小做特色”,即结合客户和区域特点,试点推进并建设人均产能较高的特色型或专业化网点,如“现金自助+客户经理”模式的“社区银行”,依托新型机具和业务职能重新整合使客户可方便地办理各类现金存取款、转账等业务,最大限度压缩柜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社区生活为主题的小型沙龙活动,将业务办理、服务体验与产品营销融为一体,将“社区银行”打造成社区的“贴心型、便捷型的家庭银行”。在电子银行建设方面,交行正在加快提升银行电子化水平,未来交行电子网点与人工网点的比例要达到5∶1,即电子网点要达到15000个左右。在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客户经理承担营销目标市场和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等责任,未来交行人工网点的客户经理配比要达到50%。同时,充分运用各类自助设备和远程服务手段,探索以客户自助服务为主、客户经理咨询引导为辅的“微银行”服务模式,通过远程银行为全行中端客户提供一对一管户式客户关系管理及资产管理服务,尽量通过电子渠道为客户服务,推进电子分流率达到80%以上。
《》:时下还有个热门词汇叫“金融电子化”,我们在一些会议和媒体上发现,有人将其与互联网金融混为一谈,有人则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概念。您是如何理解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异同的?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牛锡明:我认为,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改变了金融经营模式。
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将多个传统行业重组洗牌,磁带、胶片、唱片陆续消亡,传统零售百货也面临巨大挑战。同样,互联网也直接推动金融业发生深刻变革,给现有银行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从金融业务形态看,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成为网络支付的重要力量;在信贷领域,人人贷、众筹融资等新模式异军突起。必须承认,商业银行已经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唯一渠道。从金融发展史看,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在金本位时代,这种融通的中介是传统商业银行;在纸币流通时代,是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而在数字化金融时代,又扩大到了第三方支付公司、人人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并不简单是技术和渠道的革新,而是颠覆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
而金融电子化,则是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传统金融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方便的服务。因此,金融电子化还是在原有的金融框架内,即对金融业务实施电子化,而不包含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意义。
《》:风险控制总是银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要实现金融电子化、发展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虚拟平台上,信息不透明甚至造假的情况屡见不鲜,客户身份认定存在不确定性,交行要怎样应对由此带来的风险呢?
牛锡明:互联网金融实际上代表着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互联网金融要想做大,必须做出两点改革:一是要符合监管要求。任何经济金融形态都需要在监管框架下有序发展,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因此,相关监管体系需要建立并完善起来。二是要有风险控制能力。互联网金融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风险控制机制应该如何建立,这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金融业盈利机制建设比较完善,而风险控制机制则相对薄弱;大家往往倾向于关注利润,而难以察觉潜在的风险。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这种错配在金融业的经营中一直存在,因此,风险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也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金融安全关系经济社会稳定大局。目前互联网金融形态只是初具雏形,在监管认定、风险控制、信用体系等多方面存在问题,盲目冒进可能放大经济和金融风险。因此,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要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在业务发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约束和控制机制。在实现路径方面,我认为可以分三步走:首先,依托互联网建立支付中介平台,开展与其他资质良好的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企业等的广泛合作,通过丰富平台服务内容,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支付服务。在支付领域中,风险控制的重点是建立实名制、身份认证、明确参与各方权责与资金安全保障机制。其次,要做信用中介平台,为资产管理业务服务,实现理财等金融产品以电子渠道为主进行销售。当前金融市场形态多样、交易活跃,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银行应借助在资金、渠道、客户、风险管理、IT系统等方面具有的优势,突破原有的独立商业模式,通过信用中介平台的方式打通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理财产品线,同时依托平台提供的实时动态,将资金流与信息流加以匹配与管控,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最后,做信贷中介平台,先从小额做起,推进实现小微企业和个人通过信用积累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为他们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在信贷平台上,通过整合挖掘企业和个人的实时交易数据和信用记录信息,可实现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综合管控,有效降低风险并提高互联网形式下的融资服务能力。
《》:多年来,传统金融模式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而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生儿,很多方面还不成熟,您认为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价体系?
牛锡明:做好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既有利于提升银行自身的信用等级,又有利于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而从资金提供与需求的双方渠道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于信用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要求更高;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赖传统银行模式所总结的经验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是客户身份认定问题,即怎样保证客户的真实性。尽管互联网金融在信息透明度和交易成本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但是由于在身份认定上采取非实名制,且缺少对于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机制,使得当前的网络信用环境无法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有效的对接,身份认定的障碍将影响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二个是交易的真实性问题。互联网形式下的交易过程虚拟化程度高,真实性不易考察验证。如果资金流向记录与实物配送一一对应,严丝合缝,且交易额度不大,那么交易风险基本是可控的;但如果钱物分离、难以契合,金额也超出一般水平、明显扩大,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个是反洗钱问题。互联网金融较高的虚拟性为洗钱活动提供了不少便利,可能成为洗钱活动的新型载体;与传统意义上相比,网络洗钱更为隐蔽、全球化程度更高、成本更低廉。如果不能管控洗钱风险,互联网金融也将受到限制,难以健康发展。
《》:发展互联网金融无疑需要大量软硬件的配合,交行在硬件设施、人才储备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未来发展的难点还有哪些?
牛锡明:在互联网时代,只有在客户生活轨迹信息和企业内部运营信息等大数据的帮助下,银行才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目前,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难点就在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者的有机结合。银行常年做资金业务,在资金流管理方面还有优势,但对信息流、物流重视不够,这“两流”的管理能力就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外部合作资源和其他社会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面还不够深入;因此,除一些资金交易外,客户在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还有大量的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银行服务客户的流程与客户生活和企业内部运营流程的深度匹配和整合也存在差距,还不能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全面综合地提供服务。
银行要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就必须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紧密结合在一个平台上;在现阶段,至少要把资金流和信息流紧密结合在一个平台上。目前,交行已与全国大型汽车厂商进行深度合作提供金融方案,根据全产业链、全资金链的特点,贯穿汽车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全面整合产业链的上游部件供应商、中游汽车制造主机厂、下游汽车销售商和终端汽车用户,以及与汽车金融公司和财务公司合作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为各参与方不同时间节点上的金融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企业金融、个人信贷和信用卡服务的全方位的跟进。
综合经营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入,许多其他银行也在摩拳擦掌,希望在互联网金融上分一杯羹,让自己不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交行要如何应对竞争中的挑战和机遇呢?
牛锡明:互联网爆发式的扩张变革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冲击之下,商业银行也应主动出击、迎接挑战。
商业银行要有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已经开始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网络支付、网购保险理财产品、网络平台贷款融资等等,这些在十年前还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业务现在都已成为现实。而今天,又进一步发展出了以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构成的互联网金融运营方式的雏形。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商业银行朝着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必然是长期的过程。
商业银行应该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加以应对。互联网的渗透程度越发深入,线上和线下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面对这一市场变化,互联网金融将为商业银行提供长期持续的发展空间和动力、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商业银行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现阶段就开始制定网络银行与实体银行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的互联互通、融合开放,打造全新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应该把金融平台和信息平台做成一个平台,在银行平台中,既提供金融服务,也提供信息服务。如交行推出的新一代网上商城“交博汇”,初步实现了以金融服务为核心,以网络信贷、供应链金融、要素市场等为切入点的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流程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财富管理服务。通过“交博汇”,企业可以在十分钟内建立一个自己的网上商务平台,实现商品销售、企业采购、企业收款、品牌推广、在线促销、信息资讯、金融理财、融资授信等众多服务。
金融行业是一个几乎没有物流成本的特殊行业,未来的银行服务完全有可能,也应该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目前,交行绝大多数业务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各类业务已应用于电脑、手机平台,并通过价格服务营销等的策略鼓励客户只来一次网点。二十年后,商业银行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个性化服务为主,由客户自服务为特征的银行。
《》:在金融脱媒趋势明显的情况下,交通银行未来将如何应对或者顺应这种趋势?我们看到随着商业银行纷纷涉足保险、基金等业务领域,您是否认为,综合化经营将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这里又如何构建多元化经营的风险防范机制?
牛锡明: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一直致力于综合经营平台的建设。交行在1987年重组时就获得经营综合性业务许可,旗下曾经拥有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保险公司。长期以来,交行在香港的证券等非银行子公司一直保持营运,积累了丰富的综合经营的经验。近年来,交行在境内又率先走上了综合经营的探索之路,取得了飞跃发展。截至2012年末,交行共有6家非银子公司,覆盖基金、信托、租赁、保险等行业。子公司年末资产总额达835.68亿元,较年初增长43.9%;管理资产规模达2505亿元,增长65.4%;实现归属母行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1.5%。更为重要的是,交行综合化经营实现了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深刻转变,已经开始由集团扶持步入反哺集团的综合回报期,战略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篇7
当人们在购买名贵物品时,都会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产品证书来确定物品的真实性,这就是名贵物品真实性保证的凭证证书。那么电子文件(数据)的真实性也能否参照这种理念由国家权威部门给电子文件赋予一个凭证证书呢?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国家唯一的法定授时机构,承担着全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同时也面向各类时间用户开展相关服务满足需求。该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提出“可信时间戳”认证服务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可信时间戳认证服务,以解决各类电子文件(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从而为如何保障电子文件(数据)的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办法。
可信时间戳认证服务可有效保障电子文件(数据)的原始性及完整性。它的技术原理比较简单,根据国际时间戳标准《RFC316l》,可信时间戳认证服务是指先对用户的电子文件(数据)采用特殊的加密算法计算出Hash值,再向国家权威授时机构申请可信时间戳认证服务,将该Hash值一与国家权威授时机构即时授时信息绑定,生成不可伪造的时间戳认证文件回传,然后将该电子证书与电子文件(数据)一一对应绑定,形成电子文件包另存,在需要时可随时对该电子证书进行验证。对于已经赋予可信时间戳的电子文件(数据),如果其中某一个字节发生变动,其Hash value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时间戳进行验证来确定该电子文件(数据)的原始性及完整性。
可信时间戳是解决电子签名法中对电子文件(数据)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原件形式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根据可信时间戳的基本功能,可信时间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关于数据电文原件形式的要求,能有效证明电子文件(数据)产生的时间及内容的完整性,保证电子文件(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法律地位,可应用于电子文件(数据)归档、保存、验证、及法律证据举证等。
由此可见,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权威第三方身份客观地对各单位产生的重要电子文件(数据)提供可信时间戳认证服务,为电子文件(数据)提供在一个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证书,能够有效证明对应电子数据的产生时间及其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如果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确认该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真实性时,对可信时间戳进行验证即可解决问题。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可信任时间戳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护照签发、个人健康电子记录等领域开始应用,而国内近几年来,已经开始在医疗病案、电子商氖电子政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证券保险、司法、电信及其他等相关领域得以应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权威签发的时间戳已经得到国家司法部门的认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可信时间戳。
篇8
关键词:光电互感器 计量故障 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IEC61850标准的应用和光电互感器的研发和投入使用,数字化变电站概念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对电网运行的智能化和可靠运行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光电互感器本身的工作方式和结构特点,导致互感器的技术参数试验难以进行,只能等设备带电运行后才能验证接线,通过测量的参数来判断设备的运行特性。现用一则光电互感器造成计量装置计量异常来分析。
故障经过:
某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一条10kV线路是某单位的专用备用线路,计量方式为变电站首端计量,在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后投入运行,运行后该条线路处于空载热备用状态, 当月我公司在对变电站所有的计量装置进行采集数据分析时发现该线路发生有电量,截止2011年元月20日线路的总售电量为:86000kWh。
现场调查:
2010年11月公司计量室、营销部对该线路的计量装置进行了现场检查,因变电站数字化改造所有10kV出线的计量装置都采用的是数字信号,现场检查无法采用现场校验仪对计量装置进行现场校验,只能通过电能表上的数据对计量装置的接线进行分析。通过对该线路的三相电压、电流、功率的现场分析判断计量装置接线无异常。因该线路为专用线路且处于热备用状态,所以对该用户的负荷进行了现场检查。经现场检查该线路停用后由公司在隔离开关上加封的禁止合闸的封条,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后线路仍处于热备用状态,故可以排除用户原因。用高压参数测量仪器测量线路无负荷电流,故可排除线路原因造成的电流泄露。
数据分析:
通过公司电能量采集系统对该线路的瞬时值抄录的数据分析
10kV线路电能量24h瞬时值查询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有功电能表每小时持续电度为50kWh,当天发生的电量为:1440kWh,三相有持续性负荷且三相平衡,三相功率之和等于总功率。
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重点对光电互感器进行了测量分析,因光电互感器计量电压电流输出都是4V,在线路空载运行状态下,计量端口的电压输出为4V,电流输出端口为0V。我们用mV表对互感器的电流输出端口的电压进行了测量测得的电压为25mV。通过对电流互感器满载运行时电流值的折算:K=4V/5A
=1.25
所以,当电流端口的电压为25mV时:
I=25mV*1.25
=0.031A
由于光电互感器在线路空载时输送的电流电压数字信号为25mV通过数字模块的转换到电能表显示就为0.03A,与公司电能量采集系统对该线路的瞬时值抄录的电流数据0.03A相符
一次电流为: I=0.03A*K
=0.03A*600/5
=3.6A
一次单相瞬时功率:P=3.6A*(U/1.732)
=3.6A*(10000/1.732)
=3.6A*5770v
=20772W
单相每天电量为:20772*24=498.52 kW・h
三相每天电量为:498.52*3=1495.58 kW・h
通过2011年1月5日全天的功率测算:
P=(3.14-3.02)*12000
=1440 kW・h
与测算的每天发生的电量趋于相等。
结论:
由于额定电流下互感器计量输出为4V,25mV占额定百分比为 0.025V/4V=0.0062,即千分之五(0.62%),而根据计量0.2级互感器国家检测标准,测量用互感器在20%以上负荷时,误差小于千分之二(0.2%)认为是合格,如果为1%负荷时,根据标准,误差小于千分之七点五(0.75%)认为是合格,而现在感应虽然小于千分之七点五(0.75%),但由于是线路空载运行,光电互感器不应该出现感应值,也不应该造成电表计费。
参考文献
篇9
基于现有网上投保,网下送单的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面临着一定的弊端,而这些弊端将制约保险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一、基于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面临的弊端
1. 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使得网上客户无法完全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
在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下,客户在网上选择保险产品后提交投保信息,保险公司对提交的投保单核保通过后,采用电脑出单的方式将保单递送给客户。这样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其实是个“半调子”,销售、服务周期较长,客户通过网上购买保险产品并没有完全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而对于有些保险产品需要客户先购买,然后在网上开通的;或对于保险需求有较高时效性要求的客户来说,因不能即时获取保单而影响其保险消费。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也因此缺乏足够的客户吸引力,难以满足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需要。
2.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易于发生单证管理风险
保险公司电子商务已在外部合作伙伴的诸多远程网点中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采用内部出单、送单的方式已无法满足保险客户在这些网点购买保险产品后即刻获取保单的现实需求,现场出单、即时提供客户服务对于远程网点的电子商务应用至关重要。在具体运作中,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在事先印制的格式保单上加盖公司印章,而后批量发放给远程网点,网点在销售保险产品时进行远程出单。在远程网点留有一定量的印有保险公司机构用章的有价单证,较容易发生单证遗失及非法使用的情况,由此对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3.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下的出单方式不够灵活
传统的出单方式,通过预先印刷好包括条款在内的半成品保单,正式出单时再通过套打把保单的信息打印到预印的保单模板上。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业务量的迅速增长,预印保单的出单方式难以适应客户对于保单获取形式及获取时效的不同要求,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保险消费需求。
二、电子保单在保险电子商务应用的背景
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直接导致网上营销成本和管理风险的增加,管理效率降低,影响客户服务质量和保险公司的形象。为巩固保险公司和外部合作伙伴的关系,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保险公司业务在市场上的份额,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对现有的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做出必要的调整。
在保险公司电子商务渠道销售中应用电子单证,称之为电子保单,不但降低了网上保险销售的成本,更是加速了网上保险产品销售的流程,同时也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使得客户免去了往返于保险公司和单位(或住所)之间的时间消耗及相关费用支出,让客户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对保险公司电子商务的发展成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电子保单的引入
2004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电子签名与传统的手写签名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该法的实施解决了网上交易的身份认证问题,使网络销售中电子单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法律认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制度保障。
2.电子保单的定义
电子保单是保险公司借助遵循PKI体系的电子签名软件和第三方权威认证中心发放的企业数字证书为客户签发具有保险公司数字签名的电子化保单,保证了电子保单的不可篡改性和不可否认性,从而实现了网上投保、在线支付、网上智能核保和发送电子保单等全E化流程。其中,PKI是一种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和规范。
之前,国内多家保险公司也推出过各种“电子保单”,但投保人、保险企业不可能做到网上签名,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保单。
三、电子保单在保险公司电子商务应用的效益
1.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经营风险
电子保单在保险公司电子商务渠道销售中的应用,省去了用于网上出单的保险单证印刷、格式保单的发放、机构用章的盖印等环节,简化了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流程,也降低了这部分重要单证管理和使用的风险。即使客户有获取纸质保单的消费需求,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也能提供基于空白单证包括电子印章在内的整张保险要素打印,打印管理的安全性也得以大大提高。
同时,电子保单可作为自动电子存档,供保险公司的单证影像系统使用,使保单的保存、管理和查询更方便。
2.节省经营成本,促进产品销售
在传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下,客户在网上投保后,保险公司还要配送纸制保单。而电子保单在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可以省去纸制保单的印刷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成本。减少的这部分费用若让利于网上保险客户,电子保单的价格将比传统保单更优惠,保险公司借助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电子保单具有灵活的应用模式,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客户的消费习惯在向客户做出保险承保的承诺后,
不用将电子保单发送给客户。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具有自助消费习惯的保险客户,他们可以借助手机、保险公司的电话交易系统,甚至是在与保险公司电子商务联盟的旅游网站、金融综合理财网站上自助消费。由此,大大促进了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产品在保险市场销售的份额。
3.加速交易流程,提高营销效率
电子保单与传统的网上投保有明显区别:传统的网上投保,客户首先需登录保险公司网站,选择产品后递交投保信息,由保险公司电脑出单后将保单递送给投保人。而电子保单的投保过程则是,客户登录网站选择产品之后,就可以直接进行网上支付,并由系统自动生成电子保单,之后收发电子保单,整个过程自主完成,客户购买保险的全部操作均可在网上实现。由于投保时效性高,迎合了客户“足不出户,就买到货”的网上消费习惯。
4.灵活出单方式,满足个性需求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行为,灵活开展电子保单在保险公司电子商务渠道销售中的应用,根据客户在网上购买保险产品后获取保单形式的选择,实现个性化的保单定制。按照客户的要求,我们可以将电子保单即时发送至客户的电子邮箱,也可以提供给客户随时从网上下载电子保单的服务,甚至按照客户传统的消费习惯,出具纸质保单。
针对客户需要纸质保单的情况,保险公司电子商务出单方式将更趋于灵活,可以提供基于空白单证包括电子印章的在内的整张保险要素打印,也可打印与保单信息关联的交易凭证,也可在事先印制的无物理印章格式保单上实现电子印章的打印。这样具有灵活的出单方式,极大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保险公司电子商务的内在价值和服务质量。
四、电子保单业务处理流程
1.投保
客户登陆保险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后,选择需要购买的保险产品,填写投保信息并选择获取保单形式(若客户选择主动接收电子保单,则系统提供输入客户电子邮箱的功能,如果是注册用户,则其邮件地址信息可从系统中调出)后提交,电子商务系统负责进行投保信息的审核。对于B2C用户而言,考虑到现阶段电子保单应用的有效切入点,只对使用网上支付方式缴纳保险费的用户提供电子保单服务。
2.生成电子保单
系统对客户投保信息核保通过后,若客户在投保时选择的保单形式是电子保单,则系统生成电子保单,加盖电子印章,并根据用户在投保时获取保单形式的选择,决定单证发送的具体方式。
3.获取单证
(1)发送电子保单到电子邮箱
用户选择主动接收电子保单,系统将电子保单发送至用户指定的电子邮箱。
(2)下载电子保单
用户选择电子保单下载,则可以随时在业务平台上输入投保单号和被保险人的身份证号下载电子保单。
五、电子保单的安全性
电子保单不同于纸质保单,易发生被篡改的风险。我们在实施电子保单过程中,要求具备两大安全体系。
1.应用安全。要有一定的安全机制来确保电子保单的不可否认性和不可篡改性。具体的说,要有这样的手段使得保险公司能够验证出在电子保单签发后保单内容是否被篡改,同时也要验证出客户持有的电子保单是否是由保险公司签发的,而不是假冒保险公司名义签发的。
2.系统安全。要确保电子保单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和窃取。
六、电子保单的功能需求
结合电子保单业务处理流程,电子保单的功能需求按照用户访问渠道划分如下:
1.B2B用户
(1)进行身份确认。系统根据用户登陆信息进行身份确认。
(2)电子保单生成。核保通过后,系统自动根据客户提交的投保单所含的产品信息生成对应的电子保单,读取保险公司的数字证书,加盖保险公司电子印章,并对投保信息、保险公司电子印章用保险公司的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签名后的信息附到电子保单中。
(3)电子保单与电子印章的打印。针对部分客户仍然需要保留纸质保单的情况,由系统根据保单的承保要素信息打印相应的电子印章及保单要素。即完成基于空白纸张的整张电子保单的打印。
(4)电子保单下载。系统按照用户输入的投保单号,提供电子保单下载。
(5)查询电子保单信息。按照用户输入的客户号、机构代码、投保单号等信息进行相关内容查询
(6)电子保单业务统计。提供应用电子保单的查询统计,能按照时间、险种产品等统计成交笔数,成交保费,保费明细等保费数据统计(由合计数据到单笔保单明细)。
2.B2C用户
(1)进行身份确认。个人用户通过太保网进行网上产品的在线交易,系统按照登陆信息进行身份确认。
(2)电子保单生成。核保通过后,系统自动根据客户提交的投保单所含的产品信息生成对应的电子保单,读取保险公司的数字证书,加盖保险公司电子印章,并对投保信息、保险公司电子印章用保险公司的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签名后的信息附到电子保单中。
(3)验证、查询、下载电子保单信息。系统提供录入投保单号与身份证(或网站上提供的其他合法证件选择)信息的界面,经系统验证通过后,提供相应的电子保单样张显示与下载功能。
(4)电子保单常见问题解答。以页面宣传的方式介绍电子保单的概念、使用方法等。
3.内部用户
(1)电子保单与电子印章图案设计。电子保单的设计因产品险种而异,原则上效仿现有险种的格式保单。而电子印章图案设计功能要求提供电子印章图案制作模板,通过模板进行精确制作,保证印章图案在使用过程中,大小、颜色不可变。
(2)电子印章管理。电子印章管理功能要求能够控制印章的使用,至少包括印章启用、印章暂停、印章销毁等功能上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置印章的状态值来管理印章。
(3)电子保单使用情况查询统计。提供应用电子保单的产品查询统计,能按照时间、险种产品、机构、点等统计成交笔数,成交保费,保费明细等保费数据统计(由合计数据到单笔保单明细。
篇10
电子公文是通过电脑进行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数字化产物,与纸质公文相比,电子公文具有存储体积小、检索速度快、远距离快速传递及同时满足多用户共享等优点。随着电脑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的公文直接在电脑上产生和传输,电子公文也将越来越多。但与纸质公文相比,电子公文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如信息与载体分离、不能直接阅读,必须依赖于软件和硬件才能识别和利用;电子公文容易被人修改、复制,修改之后几乎不留痕迹,在真实性、完整性、凭证性方面比较难认可。因此,目前甚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抛开纸质公文而以电子公文取而代之,电子公文将和纸质公文并存。
我们应正确认识公文的本质功能——传递信息,理解电子公文与纸质公文的关系,破除对公文物理介质的习惯心理,建立数字化的公文新概念。对于电子公文,应根据其特点,制定适合的管理办法,使之与纸质公文实现优势互补。
关系之二:电子印章与电子认证
对于纸质公文来说,印章是公文生效的重要标志。而对于电子公文,是否也需要印章作为生效标志,值得商榷。电子印章是通过专用软件生成的,并且需要较为昂贵的彩色激光打印机,才能印出红章。一方面,由于色彩和印制等原因,打印出的电子印章与纸质公文所用的印章并不完全相同,这样,就会出现同一发文机关有两种印章。如果发送电子公文的同时,又印制纸质公文,便会出现同一件公文使用两种印章的现象。另一方面,电子印章是通过技术手段生成的,因而易于被人通过技术手段窃取或仿制。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证电子公文的真实有效性,即收文机关如何确认收到的电子公文是否是真实的发文机关所发,如果电子身份认证做好了,电子印章的作用无非是满足人们对红章、红头文件的习惯心理要求。电子公文并不一定非要那种刻意生成的带红色的电子印章不可,而应该有电子认证标志。
关系之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被称为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检索便利、时效性高、信息范围广泛、准确统计受众等优势。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点,丰富电子公文的信息形态,如可以尝试“多媒体公文”,在电子公文中不仅采用字符,而且采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这将大大改善公文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应该使用网络媒体公文信息,甚至可以把网络媒体的公文作为标准文本,如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专门管理的电子公文中心,一旦公文在此,就作为正式文本,不可再被更改、删除,在现阶段,不妨尝试在一个单位内部网络上实现,告别“复印—传阅—复印”的传统工作方法,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关系之四:电子公文与电子档案
具有档案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必须要归档保护。电子公文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对于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不宜一刀切,最好分步走。第一步,先将纸质公文与电子公文拷贝双重归档。该方法是用可脱机保存的载体将电子公文备份下来,以纸质与磁盘(光盘、磁带)制成双重备份,分别归档管理,但要保持一定联系。这样,利用纸质公文将电子公文的内容固定,解决电子公文易于被修改的问题,确保其法律效用,还可对电子公文分类组盘,进行著录标引,保留电子公文在检索、存储方面的优点,从而既能高效、方便地利用电子公文,又对电子公文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第二步,逐步实现文档一体化,该方法是将档案管理工作提前介入电子公文的运作与管理,在电子公文的形成、处理过程中建立电子公文生命周期表,将电子公文与电子档案管理统一起来,有利于对电子公文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及归档后的电子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而确保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关系之五:公文传输无纸化与文档一体化
公文无纸化远程传输(电子公文传输)实际上就是在专用的通信平台上安全收发加密的电子邮件,电子公文传输可以实现一“点”对多“点”的收发功能,简化了繁杂的工作环节和程序,推动了政令的有效快速传达,这不仅是传统发文方式的变革,而且会带来机关办公方式的转变。
目前电子公文传输管理通常要求接收单位接收电子公文后,通过彩色打印机,打印成纸质公文,再进入办文过程。实际上,传输的电子公文应直接进入本机关的电子公文运转管理系统,实现公文要素的转换,同时应实现文档一体化,电子公文办理完毕后,直接将公文的基本信息转换到档案管理系统,这样,可大大减少手工操作和重复劳动,避免人为失误。
公文处理电子化要真正达到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的目的,必须在电脑网络上实现公文处理全程电子化和无纸化,并实现对上(中央、国家机关)、对下(市、县区)、对左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部门、直属单位)互联互通。要实现公文处理全程无纸化,必须认可电子公文传输、电子批阅、痕迹修改、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目前,在尚未解决电子公文的法律效力问题之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电子公文运作过程中的草稿、定稿打印出来,转成纸质公文,供拟稿人、核稿人、签发人等签署,以暂时解决其法律效力的问题。
关系之六:公文处理规范化与个性化
公文处理包括公文的进出、办理、形成、传递、存贮、归档等流程,电子公文处理系统可以帮助办公人员及时掌握公文的有关信息,并提供查询、统计、打印、催办、领导批阅、归档等功能,起到提高办公效率与质量的作用。在手工方式向电子化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流程是要变化的,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的变化也会影响公文流程。在公文软件设计中,更应该重视软件开发和办文业务流程的再造和整合,应该用信息技术来规范公文处理。如为了防止公文多头办理,应该取消纸质公文阅办单,改由电脑处理,只有经过电脑登记的公文才能办理,杜绝公文在运行体外循环。在加强公文审核把关的同时,应尽可能简化办文流程,精简操作环节,提高公文运转效率。
关系之七:公文处理自动化与标准化
电子公文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离不开公文处理的标准化,如公文格式标准、电子公文处理标准、电子公文交换格式标准、电子公文处理系统软件设计技术标准等。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在电子公文处理系统中可自动生成行政机关各个文种的格式,可自动生成公文格式要素的位置、字体、字号,可自动标引主题词,还可自动按规范化的顺序排列主送、抄送单位等。
根据公文处理标准,在电子公文处理系统中可设置办理时限、到时催办、来文提示、急件提醒、退文警示等,在办文中可调阅相关的信息资料,辅助公文写作,可实现自动校对、自动编写公文摘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