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0 06:2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财务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以及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 ,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 、疗养院等,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第三条 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

第四条 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

第五条 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六条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人员,会计人员须持证上岗。

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

第七条 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八条 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第九条 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定项补助的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条 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第十一条 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二条 医院预算应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 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对医院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等进行认真审核,汇总并综合平衡。

财政部门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对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申报的医院预算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批复。

第十三条 医院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经批复的医院预算是控制医院日常业务、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医院要严格执行,并将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十四条 医院应按照规定调整预算。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补助等资金预算及其他项目预算执行中一般不予调整。当事业发展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需要增加或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医院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提出调整预算建议,经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 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调减支出预算。

第十五条 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

医院年度决算由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对财政部门批复调整的事项,医院应及时调整相关数据。

第十六条 医院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并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等一并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与年终评比、内部收入分配挂钩机制。

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应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对医院预算执行、成本控制以及业务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对医院决策和管理层进行综合考核、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七条 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十八条 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医疗收入,即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

1. 门诊收入是指为门诊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挂号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化验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收入、其他门诊收入等。

2. 住院收入是指为住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化验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收入、其他住院收入等。

(二)财政补助收入,即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收入,包括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收入是指由财政部门拨入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经常性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收入是指由财政部门拨入的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任务等的专项补助收入。

(三)科教项目收入,即医院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

(四)其他收入,即医院开展医疗业务、科教项目之外的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培训收入、租金收入、食堂收入、投资收益、财产物资盘盈收入、捐赠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第十九条 医疗收入在医疗服务发生时依据政府确定的付费方式和付费标准确认。

第二十条 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建立健全各项收费管理制度。

医院门诊、住院收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并切实加强管理,严禁使用虚假票据。

医疗收入原则上当日发生当日入账,并及时结算。严禁隐瞒、截留、挤占和挪用。现金收入不得坐支。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一条 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二十二条 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一)医疗支出,即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其中,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等。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

(二)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即医院利用财政补助收入安排的项目支出。实际发生额全部计入当期支出。其中,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应同时计入净资产,按规定分期结转。

(三)科教项目支出,即医院利用科教项目收入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发生的支出。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应同时计入净资产,按规定分期结转。

(四)管理费用,即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医疗和科研、教学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人员经费、耗用的材料成本、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费用,以及医院统一管理的离退休经费、坏账损失、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利息支出和其他公用经费,不包括计入科教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支出的管理费用。

(五)其他支出,即医院上述项目以外的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及维修费、食堂支出、罚没支出、捐赠支出、财产物资盘亏和毁损损失等。

基本建设项目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医院从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取得的有指定用途的项目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报送项目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四条 医院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医院规定。医院的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医院应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和管理费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有关规定并结合管理要求制定具体的工资总额和管理费用支出比率等控制指标。

第二十五条 医院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国家关于药品采购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成本管理

第二十六条 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十八条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

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则。

第二十九条 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在以上述核算对象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地方或医院,应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地方或医院,还应在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将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

第三十条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

(一)科室区分为以下类别: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临床服务类指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医疗技术类指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动力、生产、加工等辅助服务的科室;行政后勤类指除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辅助科室之外的从事院内外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

(二)科室成本的归集。

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按照规范的统计要求及报送程序,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成本。成本按照计入方法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科室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或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后直接计入的各种支出。间接成本是指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支出。

(三)科室成本的分摊。

各类科室成本应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

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

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

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工作量、业务收入、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以各科室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归集和分配各项支出,计算出各项目单位成本的过程。核算办法是将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的医疗成本向其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归集和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各项目收入比、工作量等。

第三十二条 病种成本核算是以病种为核算对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病种成本的过程。核算办法是将为治疗某一病种所耗费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及单独收费材料成本进行叠加。

第三十三条 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诊次成本、床日成本。

第三十四条 为了正确反映医院正常业务活动的成本和管理水平,在进行医院成本核算时,凡属下列业务所发生的支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范围。

(一)不属于医院成本核算范围的其他核算主体及其经济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二)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资本性支出。

(三)对外投资的支出。

(四)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

(五)有经费来源的科研、教学等项目支出。

(六)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

(七)国家规定的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五条 医院应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

第三十六条 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

医院应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第六章 收支结余管理

第三十七条 收支结余是指医院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当期各类收支结余计算公式如下:

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支结余+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医疗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医疗支出-管理费用 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 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

第三十八条 业务收支结余应于期末扣除按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资金后,结转至结余分配,为正数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专用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为负数的,应由事业基金弥补,不得进行其他分配,事业基金不足以弥补的,转入未弥补亏损。实行收入上缴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业务收支结余率、次均费用等控制指标。超过规定控制指标的部分应上缴财政,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统筹专项用于卫生事业发展和绩效考核奖励。

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医院应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按照国家规定正确计算与分配结余。医院结余资金应按规定纳入单位预算,在编制年度预算和执行中需追加预算时,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安排使用。医院动用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报批程序。

第七章 流动资产管理

第四十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等。

第四十一条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医院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第四十二条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医疗款、预付账款、财政应返还资金和其他应收款等。 医院对应收及预付款项要加强管理,定期分析、及时清理。

年度终了,医院可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计提坏账准备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主管部门确定。

对账龄超过三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可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坏账损失经过清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批后,在坏账准备中冲销。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增加坏账准备。

第四十三条 存货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储存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其他材料等物资。

购入的物资按实际购入价计价,自制的物资按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价,盘盈的物资按同类品种价格计价。

存货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期进行盘点,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盘点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对于盘盈、盘亏、变质、毁损等情况,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

低值易耗品实物管理采取“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等管理办法。物资管理部门要建立辅助明细账,对各类物资进行数量、金额管理,反映低值易耗品分布、使用以及消耗情况。低值易耗品领用实行一次性摊销,个别价值较高或领用报废相对集中的可采用五五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报废收回的残余价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医院要建立健全自制药品、材料管理制度,按类别、品种进行成本核算。自制药品、材料按成本价入库。

第八章 固定资产管理

第四十四条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分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计提折旧。

第四十五条 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相关支出作为成本。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价格的比例对购置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成本。

(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运输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作为成本。

(四)无偿取得(如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比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

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建和租赁,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过科学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四十六条 在建工程是指医院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按规定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医院除按本制度执行外,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做好工程概、预算管理,工程完工后应尽快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并及时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第四十七条 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见附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计提折旧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或审批。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第四十八条 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记入固定资产及其他相关资产;为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修理费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支出。大型修缮确认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十九条 医院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专人,使用单位应指定人员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 。

大型医疗设备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医院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

第五十条 医院应当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固定资产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第五十一条 医院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者发生固定资产毁损时,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

第九章 无形资产及开办费管理

第五十二条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医院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版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医院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及其他财产权利等。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支出计价;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捐赠方提供的资料或同类无形资产估价计价;商誉除合作外,不得作价入账。

无形资产从取得当月起,在法律规定的有效使用期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按照合同或单位申请书的受益年限摊销,法律和合同或单位申请书都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按照不少于十年的期限摊销。

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 开办费是指医院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间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其他支出。 开办费在医院开业时计入管理费用。

第十章 对外投资管理

第五十四条 对外投资是指医院以货币资金购买国家债券或以实物、无形资产等开展的投资活动。

对外投资按照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投资回收期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为长期投资。

第五十五条 医院应在保证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对外投资,投资范围仅限于医疗服务相关领域。医院不得使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投资必须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批准。 第五十六条 医院投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按评估确定的价格作为投资成本。

医院认购的国家债券,按实际支付的金额作价。

第五十七条 医院应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对投资效益、收益与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十一章 负债管理

第五十八条 负债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预提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付社会保障费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第五十九条 医院应加强病人预交金管理。预交金额度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合理确定。

第六十条 医院应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偿还的负债,按规定计入其他收入。

第六十一条 医院原则上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需借入或融资租赁的,应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并原则上由政府负责偿还。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和借款具体审批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二章 净资产管理

第六十二条 净资产是指医院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未弥补亏损。

(一)事业基金,即医院按规定用于事业发展的净资产。包括结余分配转入资金(不包括财政基本支出补助结转)、非财政专项资金结余解除限制后转入的资金等。 事业基金按规定用于弥补亏损,用于弥补亏损的最高限额为事业基金扣除医院非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净值。

医院应加强对事业基金的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对于事业基金滚存较多的医院,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事业基金。

(二)专用基金,即医院按照规定设置、提取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等。

职工福利基金是指按业务收支结余(不包括财政基本支出补助结转)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的资金。

医疗风险基金是指从医疗支出中计提、专门用于支付医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发生的支出或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具体比例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医院应加强对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风险基金的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对于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风险基金滚存较多的医院,可以适当降低提取比例或者暂停提取。 其他专用基金是指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设置的其他专用资金。

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专用基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三)待冲基金,即财政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资本性支出净值。

(四)财政补助结转(余),即医院历年滚存的有限定用途的财政补助结转(余)资金,包括从业务收支结余转入的基本支出结转以及项目支出结转(余)。

(五)科教项目结转(余),即医院尚未结项的科教项目累计取得科教项目收入减去累计发生支出后,留待以后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结转资金,以及医院已经结项但尚未解除限制的科研、教学项目结余资金。

(六)未弥补亏损,即事业基金不足以弥补的亏损。

第十三章 财务清算

第六十三条 医院发生撤销、划转、合并、分立时,应当进行清算。

医院清算时,应由各级政府授权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负责按有关规定组成清算机构,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清算机构负责按规定制订清算方案,对医院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对现有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债权清单、债务清单,通知所有债权人在规定期限内向清算机构申报债权,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清算期间,未经清算机构同意,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处理医院财产。

医院财产包括宣布清算时的全部财产和清算期间取得的财产。

清算期间发生的财产盘盈、盘亏或变卖,无力归还的债务,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等按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四条 在宣布医院终止前六个月至宣布终止之日,下列行为无效:

(一)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处理财产;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五)放弃应属于医院的债权。

第六十五条 医院撤销时清偿的顺序为:

(一)清算期间发生的费用;

(二)应付未付的医院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障费等;

(三)债权人的各项债务;

(四)剩余资产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后并入接收单位或上交主管部门。

医院被清算财产不足以清偿的,应先按照规定支付清算期间发生的费用,再按照比例进行清偿。

第六十六条 医院清算完毕,清算机构应当提出清算报告,编制清算期间的收支报表,验证后,报送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审查备案。

第六十七条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宣布医院划转、合并、分立时,其资产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与分析

第六十八条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开展成果的总括性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状况、成本控制情况、负债管理情况、资产变动及利用情况、基本建设情况、绩效考评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六十九条 医院应通过相关指标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参考指标详见附2。

第七十条 医院应当按月度、季度、年度向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和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告。

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七十一条 医院在办理年度决算前,应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编制盘存表,对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按本制度规定及时处理。

第十五章 财务监督

第七十二条 财务监督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医院的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第七十三条 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的监督、收入管理的监督、支出管理的监督、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负债管理的监督等。

第七十四条 医院的财务机构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

第七十五条 医院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接受财政、审计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的监督。

第十六章 附 则

第七十六条 医院举办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的收支是医院财务收支的一部分,必须纳入医院财务统一管理。

第七十七条 医院必须在取得行医资格之日起30日内,持批准文件向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进行财务登记,并由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向财政部门备案。

第七十八条 医院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除按照本制度执行外,还应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七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可依照本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卫生部备案。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制度建设

医院的经济活动是以财务管理活动贯穿始终的,其经济效益主要通过药品、医疗技术的消费和其他经济活动反映出来,这些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财务管理来体现。医院财务管理得好,医院就能健康发展,否则就将处于竞争的劣势。随着医疗机构不断深化改革,医疗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对保证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医院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医院健康发展,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应该是财务管理的关键措施。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医院业务流程,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例如:一些医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导致财经秩序较为混乱,经费管理漏洞较多、责任不清,以及重供轻管和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出现了严重流失、浪费经费物资的问题。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应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体系,在不脱离医院财务活动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使医院的财务活动有章可循。

1、建立健全会计账簿,细划会计核算明细科目。医院财务必须按照财政部和卫生部颁布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医院的行业特点和单位具体的业务流程设置核算科目。必须细划核算科目,日清月结,账账相符,清晰准确地反映医院业务经营状况。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医院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约束着医院全体人员,任何个人所拥有的权力都不得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为确保资产的安全,降低资金成本以及财务风险,医院应对现金收支、采购、验收及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加强对物品和收款情况的管理。

3、强化外部监督,制定财务预算。作为医院要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分析发生额与预算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做出及时的控制与调整。医院应根据适度授权原则,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对会计及相关人员授权批准范围、权限和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使其依法依制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为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医院应对其收支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强化外部监督,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解决经费物资流失、浪费严重的问题。

二、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

部分医院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财务工作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才,但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人员的培养,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这就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

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医院领导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做的更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现在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医院应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活动。财务人员自己也应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起新的理财观念,增强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核算工作,还应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判断和评价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是否可行,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提高经营效益。

三、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医院成本管理

医院经济运行进行成本管理,首先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全面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减耗,降低服务成本和运营成本,以低耗高效实现效益最大化。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建立成本核算所需的各项基础工作体系,开源节流,进行医疗成本预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最佳选择方案,做出正确科学决策,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在许多情况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比增加资源更重要。医院财务管理应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体系,预定成本限额,正确进行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核算,以科室为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核算科室的收入、支出项目和内容,按照规定的成本支出范围和成本确认原则进行科学成本核算,为医院价格竞争和价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实行成本核算,对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各部门进行系统的成本控制,进一步激发科室内部管理活力,降低各项费用支出,优化科室收入结构,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医院内部综合管理,合理调整医院收支结构,努力降低各种消耗、控制减少各项支出,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使医患双方都得到真正的实惠,确保医院经济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四、强化对医院资产的管理

为了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医院必须把有限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应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资金,严格用款计划,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预算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同时,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向财务部门上报月度用款计划,由财务部门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强资金的核算和管理。

总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用严格统一的财经法规规范整个财务活动,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使医院财务管理活动落到实处。(2500字)

参考文献:

[1]齐庆祝,魏亚平,郝云莲.创新医院财务管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6).

篇3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 财务监督 会计

《医院财务制度》在2011年1月7日正式颁布,它结合了医药卫生体制发展的新要求及医院运行环境的变化,在1998年所颁布《医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标准性规范,并作为国家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指导性要求而不断发展。对旧版制度与新版制度进行比较,会发现新版制度在对医院内外部财务监督工作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了财务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二是通过修订医院财务信息质量标准,对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一)制定总会计师一职,促进财务集中化管理

医院的财务工作通过不同职能的部门进行管理,管理模式较为分散。而在大型医院中,高层领导多数为医疗专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显得略微薄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商务活动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复杂的商业需求,医院在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在旧版制度中虽然对总会计师的建立提出了要求,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随着新版制度的推出,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仍旧成为首要要求,因此卫生部在三家直属医院开展了总会计师的试点运行工作。总会计师作为医院高层的核心人物,起着策划与决策的作用,他能够从宏观角度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审视,并协助院长对医院的经济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策划。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医院集中化管理的发展,并促使医院在决策上面更加规范化与专业化,大大加强了医院在财务监督方面的工作力度。

(二)加强成本化管理,优化医院的运行效率及质量

对于所有性质的医院来说,成本管理永远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焦点。虽然现阶段,大部分医院都正在开展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但多数仅是停留在两级核算及内部奖金分配依据收集的阶段,并没有制定一套完整、专业、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新版《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管理的介绍就占据了整整一个章节,其中包括了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实施目的、成本核算对象、实施程序、成本分摊法等。成本管理从之前减少成本、加强质量的目的升华成为了为国家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的目的。因此,医院因依据新版制度来建立一套具体的成本管理体系,以此来完善医院尚未健全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详细真实的成本相关数据,定期展开医疗成本预测核算工作;建立成熟的成本定额管理机制,倡导全员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大力控制医疗所需成本。

二、优化医院成本数据的质量标准,提高财务信息的实用性

(一)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管理

我国财政预算在对医院投入进行划分时,分为基本支出补助及项目支出补助两大部分。由项目支出补助而构成的基本资产及购买的医疗设备归属于资本性支出。在新版《医院财务制度》中追加了待冲基金,待冲基金由财政补助收入及项目收入所构成的资本性质支出净值。以上这些信息均对国家财政投入和消耗动态进行了侧面的反应,也从体现了医院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的运行效果。这些信息为国家对医院基本性建设及医疗设施购买等再投入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真实的财务信息及数据。

(二)医疗收支及药品收支直接的界定

在旧版制度中明确要求医院中的医疗收支与药品收支应分开进行核算与管理。间接费不能直接地算入医疗服务支出及药品支出的管理费,并按照医疗部门及药品部门的员工比例进行分配。但是若强制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进行分开管理,会导致支出计算不精确,并造成不真实的支出数据及成本数据流出。新版制度对医疗收支及药品收支之间的界定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将药品收支列入医疗收支的范围进行统一核算,这样不仅规范了各项收支之间的界定不明确,进一步强化了收支配比原则。除此之外,还有效地整顿了不合理的药品收入,药品作为医疗服务的必要因素,不能被单纯的销售行为所覆盖。

(三)科教项目收入的管理

旧版制度将医院所有的收入氛围四大部分: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并没有将科教项目的收入列入划分行列。在医院日常工作中,不同的医院对科教项目收入的理解也是有所差异的,核算的项目也不相同,有些医院将科教项目的收入列入“专业基金”范围内进行核算,而有些医院将科教项目的收入列入“其他应付款”范围内进行核算,旧版制度对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新版制度中,对于收入的分类是根据收入来源所安排的。科教项目的收入,其来源被描述为除财政补助收入之外,专门用于科教项目的补助收入。并将其单独进行核算。

(四)财务报告管理

根据系统论及信息论中提及的论点来看,医院的经济指标是指能够从不同视角反映医院经济活动整体情况的会计信息体系。在该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具有相对密切的关联,且互相补充。在新版制度中,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了全方面的完善,并增设了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等,优化了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使医院中各种财务信息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地进行内部传递,以此来满足医院的多方面需求,协助工作人员更彻底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现状,并用更尖锐的眼光去审视医院的经营情况。

参考文献:

[1]黄少瑜.应对新医疗体系改革探索医院预算管理新思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2):150

[2]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5):37-39

篇4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医院的各项资源,使医院的经济资源和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充分保证医院的正常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秩序。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工具,竞相被各企业纷纷运用,医院也受益其中,其作用也愈发明显;同时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落实与实施,也给医院提出了科学化、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新要求。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医院;医院财务制度

一、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决策、分析、实施、评估等一系列经济业务活动,全员参与、覆盖了企业全部的经济管理活动、涉及所有的业务类型,成为企业战略管控的理想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催化剂。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全面预算应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和财务预算。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其内在的必要性:

(1)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医院实现总体目标,通过全面预算对医院战略进行量化考核并促进各项目标的实施。

(2)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规划医院在特定发展阶段的经济活动,实现对阶段性目标的把握。

(3)通过预算管理把各项指标分解到各归口部门,有利于确定相关责任科室的工作目标及发展方向。

(4)辅助财务核算部门实施经济业务的监控及测算。

(5)通过预算考核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但对公立医院而言,全面预算管理的运用起步较晚,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管理观念仍处于传统财务预算管理。然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已不单是通过财政拨款,已逐步向通过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转变;经营模式也在向医疗集团、医院重组等多样化的方式转变。这无疑将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规范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及考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医院管理及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1.完善组织体系。医院应建立责任清晰、架构完善的全面预算组织结构,即预算编制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归口部门。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及其责任,医院预算实行预算管理办公室主办,设备委员会与专项改造工程详审委员会审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院长办公会审批的组织决策架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预算管理政策、制度,制定目标,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提供预算编制资料和相关数据,组织协调工作,编制年度全面预算,经审批后,下达预算指标;负责预算管理执行过程的把控和监督工作,负责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工作,制定预算管理考评奖惩机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汇报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根据“各归口部门归口管理”的原则,将具体预算指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基础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统一结合,为预算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提供及时反馈,为预算编制及考核提供基础辅助数据。

2.明确、统一编制原则。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应该进行明确、统一,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为原则,以“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勤俭办院”为理念,既考虑临床需要和职工收入、职工福利的合理增长,又兼顾投资保证重点。如根据年度医院发展计划和收入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以保证医院可持续性发展。下面笔者列举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进行简要说明:收入预算是整个医院预算的核心,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年度预算发展方向及医院总体规模拟定总收入。预算管理办公室再根据各种因素变动对收入的影响加以调整,如医改政策因素、人口导入、市场需求、医院结构调整、临床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等。同时结合上传下达的医疗、药占比对各收入指标进行分解,并下达到各相关临床科室,进一步对收入与支出费用的配比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医院的支出预算,我们按职能科室的职责范围进行归口管理,如人员经费预算归人事部管理,专业设备购置、维修保养和卫生材料采购预算归设备工程部管理,交通运输、基建维修、通用设备保养和水电消耗归后勤保障部管理,科研、教学、职工培训归口科教处管理等。各职能科室围绕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根据本科室工作需要编制预算。对于收入性支出采用回归分析法,例如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可根据其收支比例进行支出预算分析。对于医院支出人员经费和商品服务支出,如办公、电话、交通费等,根据以前年度消耗数、预算年度的目标业务量和人员基本情况进行预算,确定预算年度的参数及指标。

3.预算编制方式。《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为主,据需要和可能择优安排,滚动预算,增量预算为辅的方法编制预算。”

(1)预算编制采用“三全”模式。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预算编制是单纯的财务行为,应由单位财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实医院预算管理的根源是各种日常业务、药品采购、物资材料及科研等项目的开展和全院的基本建设项目等,而以上内容并非是由单纯的财务部门决定和权衡的,财务主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主要是从财务分析的角度为各业务部门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方法,并对各种来源的预算项目进行归纳汇总和分析。因而也是全面预算管理“三全”模式的具体体现,即全员、全过程和全部资金活动。所以,医院各职能部门在编制预算中应当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履行的职责。

(2)预算编制的依据要客观且充分。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每一个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应依据详细确实的材料,总结规律,通过严密的计算及合理预测,不得任意编造。取数要科学统一,按照归口管理和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分配预算数的编制,比如培训费分:医、护、教三部门编制;预算执行数,坚持以“谁签字谁负责,谁承担,支出与收入匹配”原则。

4.实行严格的预算审批流程。预算草案上报后,由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和上年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与各部门协商修改,再上报预算委员会讨论,在对拟定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批时,应当着重考虑预算编制的内容、运用合理的编制方法,目标一致,内容完整,方法原则正确,既考虑各科室实际情况又兼顾医院经济利益,对拟定的预算方案进行综合评测,决定是否予以批准及实施。

5.监控跟踪预算执行过程。在预算任务下达后,便成为全院经济业务运行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具体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合理控制和信息的及时反馈,保证预算的落实与调整。对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物资采购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经过完善的审批程序后,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预算管理办公室应当每月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医院OA内部办公系统反馈给各责任中心负责人,使其能及时了解预算进度,做到事中控制,同时有季度预算分析报告,如若发生特殊事项则由开支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院务办公会审议通过。

6.建立健全严格的预算调整机制。在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考虑医院的运营过程中复杂的内外因素,对预算的调整、修正是一种客观需要。但是,预算调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上报程序,预算的执行确定程序是刚性的,同样预算调整程序也是刚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及真实性。年度预算调整不可以零星分散,必须科学规范,如每年10月份召开预算执行情况调整会议,预算委员会根据当前年度预算执行数和客观需求作预算执行的调整和修改。如政策变化、经营目标调整、市场竞争形式及预算执行中价量超过原预算等因素。年度预算执行完毕后,应与财务决算相一致,保持预算与会计核算的一致性,避免出现预算与会计核算“两张皮”。

7.善于利用预算分析与信息反馈。在医院预算管理实施运行过程中,建立全院信息跟踪反馈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调整预算执行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办公室编制预算分析报告,反映预算进度,分析预算偏差,找出原因,及时反馈各责任中心和预算委员会,作为预算调整和下一步决策的依据。预算分析也是预算评估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此过程需要注意:

(1)统一部门分类。预算中部门分类要与其他业务软件系统统一,部门间核算数据才能有效的参考和分析,成本分摊、成本计算分析才能客观、合理、准确。

(2)统一计算口径。预算涉及的统计数据和财务数据采集时间点要统一,考核办与财务部门统一对应,数据分析结果才有可比性。

四、结语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工具,涉及内容广泛且存在差异,只可借鉴,不可复制。医院管理者只有正确认识和严格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医院行业特点和实际经营状况,才能借此量化医院的规划和目标,明确医院各个责任部门及员工的行为标准和努力方向,有效降本增效,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促进各科室之间的协作关系,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2(22)

篇5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背景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新要求

(一)强化以新医院财务制度为核心

在新的?t院财务制度下,医院应按照最新的制度设计,实行有效的预算制度,并加强对预算计划的执行和管理,突出强调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进行操作。每个医院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和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试点工作,强化把整体的收支纳入预算的管控之中。

(二)科学有效的进行预算管理

根据每个医院的不同的情况实行科学的管理手段,强化对以公立医院为主的预算改革,以预算前中后为基本的指导原则,更加明确的推进预算改革工作,而新财务制度下提出的具体的实施办法应该结合医院内部自身的试点和研究,把试点的经验和研究的结果报批主管部门,从而实现有效的细化科学管理。

(三)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工作

有效的预算监督是进一步强化医院内部管理的措施,对医院的预算的编制、计划、执行和决算等整个流程实行科学的监督,特别的针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等部门,建立其对其的考核和评估机制,并将结果提供给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同时,外部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医院应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提高预算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二、采取精细化标准进行项目预算

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新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各级医院必须提高思想上的认识,不断推进项目预算的管理工作,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标准,使得整个财务资源和医疗资源得到高效的配置和流动,从而使得整个医院业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实行新财务制度下的预算改革,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有效的给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是实行新财务制度下预算改革和精细化项目管理的任务所在。

(一)逐步解决项目预算中的挑战

1.高效运营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是非常复杂和繁重的工作,而目前医院的各个单位和科室的预算编制工作粗糙,没有科学性和精准性,往往是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提出一份不高效、不完整的预算编制计划,同时,预算的执行也具有很多的差别。这些预算计划书往往对重大项目的预算安排缺乏科学依据,数据说明不充分,理论阐述不全面,预算的执行明显缺乏对应的操作方案。

2.进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难度大。医院作为拥有专业科研项目的公共事业单位,有效地把科研计划纳入整体预算,而多数医院的科研项目落实不够,进度把握不准,科研与实际治疗水平匹配不合理。很多医院的科研项目缺乏真正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效果评估,科研项目的超支或者不足时有发生。整体看,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存在一定的挑战,设备机械等预算支出过大,而实验和研制的预算分配较少,两者存在不平衡预算管理。

3.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实施有效的科学绩效评价机制是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激励,而目前的医院的整体上缺乏合理的预算监督与考核绩效评估机制,使得对某些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流于形式,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质量等得不到科学的评价考核,对预算执行的绩效表现缺乏具体的指标。

(二)推动医院实施项目预算精细化的策略

1.推动建设预算项目资源库。医院可以在新财务制度下通过自我推荐、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有重大意义和医疗价值的项目进行采取包括技术、信息、数据等支撑在内的项目审查和筛选。同时,更加明确的对医疗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项目的进行优先支持,把这些项目的管理真正的做到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与平时的项目管理制度结合,从而建立预算项目资源库。

2.加大对科研项目预算的精细化的管理。医院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的保障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和效果性,且纳入整体医院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医疗救治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严格执行精细化的医疗可以项目,应该把科研项目的申请与执行和绩效的考核等整个环节都纳入精细化操作阶段。

3.建立高效的预算评价体系。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医院在新财务制度下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评价体系,通过对医院在落实各个项目编制和具体执行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考核,对医护相关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形成合理工作的预算评价指标。

三、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的预算管理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到来,医院应该把预算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渠道,建立新财务制度下的专门信息化预算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对内、外信息的集中处理确定预算编制的具体办法,加快信息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中国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现状

实行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信息化二十多年以来,我国医院的预算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不断的增强,信息化推动医院预算管理从基本的人工预算与集中分配编制到信息化的电子系统处理管理,这个过程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科学准确性。但是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施,我国的预算信息化管理还明显没有跟上节奏,存在信息化预算管理能力滞后等问题。

(二)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不断的增强预算信息化管理能力

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当代中国医院必须进一步的提高信息化的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对信息化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医院的思想观念,制定出台更加合理的预算计划,而整个信息化预算管理,

因而医院必须重视信息化的作用,只有通过全体医院医护人员的共同的努力,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信息化预算管理能力。全院齐心协力,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将预算管理信息化下的计划建设贯彻实施。

2.建立良性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鱼龙混杂,其科学性都有待考究,因此,医院在选财务预算软件时须谨慎,首选符合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的信息系统,其次对于系统的选择须有良好的信誉,并且拥有成功运用的实例,再者,各医院的实际经营业务参差不齐,对于通用的软件系统,各医院要发掘其开发功能。

篇6

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的预算管理办法为:“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定项补助、结余按规定使用”,并要求医院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收支预算的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全面加工分析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对医院一定时期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做综合考虑,从而对预算编制进行科学的定量与定性预测,而不是简单的上报和下达。新《医院财务制度》下,“零基预算”是医院预算编制的基础,预算编制细化到临床部门和具体项目,保证其完整性和严肃性。同时,新《医院财务制度》重点强调预算编制方法的实用性,比如,可滚动预算医疗收入、药品收支、材料耗费等预算项目,定额预算办公经费等相对固定的项目,零基预算基建项目等专项费用,从而保持预算编制的灵活性和现实性,并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预算必须具有严格的审批权限和规范的审批程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预算草案后,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财政部门加以批复,所有流程完成后预算才能生效执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不能随意调整预算项目的支出,如需追加预算,需要经过法定审批和对年初总预算和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进行相应调整。

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经批复的预算方案得到严格的执行,可以层层分解预算,并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或个人。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定期对执行情况和预算额度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二者的偏差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顺利实现预算整体目标。

一是各级预算单位均利用共享的网络资源建立预算管理预警系统,指派负责人专职管理,及时对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二是财政部门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同各基层预算单位和职能部门讨论预算差异,在工作中不断改进;

三是统一采购药品、设备、卫生材料、基建工程等,并在统一库房中集中管理。同时,为降低医院自有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医院应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财务部门直接支付医院其他合同款项;四是将预算执行结果和部门的成本、绩效考核结合起起来,促使预算主体的权利、义务明确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社会对财务人员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再是只负责发工资和记账等,而是要切实参与到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首先要在招聘阶段严格选拔人才,保证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进入医院;其次要在日常工作之外督促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保证财会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更好地参与到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去。

篇7

预算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医院整体运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后,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医院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本文首先对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现阶段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一直处于医院财务管理的首要位置,合理的预算编制是保证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准确的基础,能够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提供重要的帮助。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后,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更加明确,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制度方面也更加具体。基于此,加强对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预算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影响

第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进一步明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基于医院年度财务计划和整体的发展前景目标等,必须对医院收支计划不断的明确,提出了将医院一切收支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统筹资金管理,增强了预算工作的约束能力,为医院运营规范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预算管理办法也进行了完善与补充。新的医院预算管理办法主要采取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同时结余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这些预算管理办法确保了预算控制对财政资金投入的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成本控制,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的集中体现。第三,新医院财务制度结合了国家相关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等,对医院预算编制、审批、决算考核等流程进一步明确规定,让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管理迈出了一大步,对提升医院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现阶段医院预算编制脱离实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相关预算管理人员在采集相关数据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数据的分析也不够科学,导致预算编制与医院实际情况不符,增加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医院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缺少必要的意识,各个科室之间沟通不够通畅。在医院其他部门中,普遍错误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给医院预算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制约,也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了解医院各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影响预算编制的操作性。第三,没有将医院预算目标作为预算编制计划的指导,对执行情况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导致预算工作权威性受到影响。

(二)医院预算执行力度弱一方面,医院预算执行人员对传统命令式的执行积极性不高,将预算执行工作当做是一种负担,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尽心尽力;另一方面,有些医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仅仅是为了上级部门的检查,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作为预算管理中关键环节,预算执行中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其负责,就会导致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预算执行的效果可想而知,对医院财务运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第一,医院预算管理考核指标不够完善,在对预算考核过程中,往往侧重于收支指标,对医院整体的战略目标以及非收支指标不够关注,导致预算编制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受到影响。这种预算考核的片面性,严重影响对预算执行的效果反馈,不利于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很多医院中,预算考核的结果往往没有与员工的福利待遇挂钩,缺少必要的奖罚制度,不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医院预算管理目标实现的难度。

三、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医院财务制度相关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建议:

(一)不断的健全医院预算管理组织预算编制工作不仅仅是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全员参与其中,由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汇总。具体来说,第一,医院需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年度的财务计划等,组织全院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第二,医院各个部门都需要各司其职,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到财务部门中,具体包括收支数据、科室项目支出、基建支出等等;第三,医院各个科室中,应该将医疗专业组作为预算单位,对本年度本专业的收入、支出等进行有效的测算。

(二)强化预算执行,实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具有严肃性,一般在执行过程中不进行预算调整。如遇重大突发事件、临时性工作任务确需调整的,应经院预算管理小组讨论审批。财务部门将预算收入指标额分解到每月每个科室,月度终了,对照指标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每月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统筹安排,控制费用,杜绝不合理支出。对超预算的支出进行内审,审核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在预算范围内的支出未经领导授权批准,一律不得开支,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与完善医院预算评价考核制度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要求医院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预算执行的反馈结果,综合分析其与成本控制目标之间的差距等,将其纳入到医院综合考核体系中。同时,医院还需要不断完善预算考核制度,将年终评比的结果与员工的收入分配挂钩,同时考虑到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特点,只有不断激发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预算执行评价考核制度,才能保证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才能发挥预算管理控制与约束的作用。

(四)不断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医院财务人员是预算管理的主力军,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财务方面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要能够对医院各项工作熟悉与了解,这样才能在实施预算管理中做到精细化,满足预算管理工作的需求。财务人员还需要具备协调各个科室人员,鼓励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因此,还需要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出现,不仅明确了医院预算管理的内涵,同时规范了预算管理方式方法,为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撑。针对现阶段我国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包括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预算执行力度弱、预算考核不科学等,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医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制度,保证预算执行与评价反馈,提升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医院财务工作顺利实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新颖.浅析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研究,2014,15(2):155-156.

[2]邓勇.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当代经济,2013,32(12):99-100.

[3]朱倩,刘明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8(8):104-107.

[4]徐俊英.浅论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9(8):88-89.

[5]蔡艳.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13,25(2):166-167.

篇8

关键字:医院管理;医院财务制度;资金使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28-01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部门既是医院领导规划决策的参与者,也是理财职能的执行者。正因为医院财务管理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医院财务行为便成了重中之重。在医疗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单靠国家的投入难以持久,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和监

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医院进行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医院的各种经济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实现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经济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医院要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资金

医院进行财务管理,首先要科学预测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安排好各项资金,保证全年工作计划顺利完成。

三、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医院的财务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按照国家核定的收费项目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积极组织收入,做到不多收、不漏收。同时,要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节约支出、降低成本。

(一)降低人员费用,实现减员增效 人员费用是医院成本费用的重要内容。严格控制人员费用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占有突出位置。医院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定额,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潜能,防止因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耗费。要改革分配制度,把隐性收入、福利收入、灰色收入明朗化,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克服平均分配的缺陷,消除攀比心理。要建立严格的临时用工制度,减少临时用工开支。改革医院内部组织结构,简化管理层次,减少管理人员,降低管理费用,实现高效管理。

(二) 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库存物资、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从当前医院管理情况看,加强流动资产管理的空间较大。流动资产高效、安全的周转对医院减少营运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医院要善于将货币资金投入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加快医院发展步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重新考虑库存物资、药品材料的储备数量,善于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凡是能够实现顺畅配送、保证医院需要的药品物资,医院尽可不搞储备,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成本。医院的往来款项积压也是不容忽视的资金浪费,一方面占用资金影响资金周转,另一方面超过期限的债权将成为医院的成本费用。因此,及时清理往来款项也是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大力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减轻医院负担 医院后勤开支是医院成本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水、电、气等诸多方面,降低消耗大有潜力可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逐步交予社会去办,利用社会资源为医院服务,减轻医院负担。社会一时不能办的后勤服务要引入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消耗(开支)定额,克服大锅饭、不核算的后勤管理办法,减少“跑、冒、滴、漏”,杜绝浪费,降低消耗。

(四)大力推行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医院一切采购都应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切实保证采购物资发挥最大效益。一切采购活动都应公开招标,进行"阳光操作",杜绝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药品费占病人就医费用的大头,降低药品支出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重头戏。要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把集中招标采购降低的药品价格好处大头让利患者,让广大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四、加强资产管理,防止流失

医院的各种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医院加强财务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管好、用好各种资产,使各种资产充分发挥效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医院财务管理也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具体化

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一家医院的名气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建立,而几起大的医疗事故就可以使医院名声扫地,所以,医院的无形资产除医院的声誉外,还包括医疗技术专利权以及一些新兴的非专利医疗技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医疗市场势必进一步开放,今后将会涌现出大批的合作、合资医院,医院除投入人才、技术、设备外,良好的声誉也可以作为合作的无形资产。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亟须通过市场调研、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使无形资产具体化,直接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服务。

六、加强财务监督职能、推动财务工作透明化

篇9

摘 要 预算控制是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以预算的编制为基础,通过将预算的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保证医院预算执行与医院经营目标一致。医院应建立一套有效的预算控制机制,对于保证预算控制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医院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加强预算控制以保证医院预算目标实现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医院预算 预算控制 业绩评价

新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已经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与旧的医院财务制度相比,新制度中新增预算管理的控制内容,“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对预算控制内容的特别强调,充分肯定了预算控制在医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医院加强预算控制的意义

作为公益性的公立医院,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一方面,医院要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成本支出,降低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院要做好预算工作,在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成功的预算不但要编制科学合理,还需要管理人员和执行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密切关注医院的经济活动,及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偏离预算目标差异的大小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保证预算与医院经营目标协调一致。

二、医院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1. 传统观念使医院管理者和执行部门“重编制、轻控制”

在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强调预算编制,能够通过有效的预算编制方式和方法,编制出符合下一年度医院战略目标的、合理可行的预算方案,而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重视不够。医院管理者一般都是医疗专业人员,他们更重视医疗科室对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技能需求的轻重缓急,相应的设备购置计划和人员培训费用能够考虑到编制的预算中。但是在第二年医院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的执行进度没有统筹安排或是没有对这些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绩效考评,造成执行差异。

2. 没有及时和定期做好预算执行分析报告

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可以把医院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院各级管理者。预算执行部门和财务部门很少就执行本年预算过程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反馈报告,也不能定期编报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只有在每年年度终了,医院在编制决算报表时,才会分析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这时在发现预算编制不合理或者预算执行结果偏离医院的年度经营目标时,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为时已晚。

3. 没有认真执行绩效制度以保证预算控制的严肃性

很多医院没有认真执行绩效评价制度,对各预算执行部门的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评估并采取激励措施。不将预算执行的考核与医院各预算执行部门奖金核算有机结合,就会降低预算控制的严肃性的约束力,不能使预算执行部门和员工个人在执行预算时自觉进行监督和自我评价。

三、实现有效预算控制的改进措施

1. 制定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

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医院对预算控制的重视度,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强调预算控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医院管理者和预算执行部门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分析,找出医院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目标值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差异的大小和性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预算执行审批流程,对医院现金预算、资本预算、融资预算、医疗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实现全面控制。

2. 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构

成立由分管院长领导的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小组,负责收集预算执行情况的资料,以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的形式,对医院的正常经营情况和特别事项做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方案,形成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稿,上报给医院管理者。在医院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将有可能导致医院预算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的差异超出可接受范围,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小组应当认真分析内外环境变化对预算执行产生的影响,提交特别事项执行分析报告,经医院领导层审核批准,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或者调整预算,避免造成较大损失。

3. 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和激励制度

业绩评价和激励制度是预算控制能够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属于事后预算控制的范畴。通过考核可控性质的预算执行差异,对完成预算的部门进行奖励,对未完成预算的部门进行惩罚。将个人利益与医院利益密切联系,将个人目标和医院发展目标很好地协调起来。鼓励各预算执行部门努力完成部门预算目标,促进医院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预算控制是医院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整个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通过预算评价提高预算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相一致,使医院的预算工作更加顺畅、合理、高效,最终实现医院的长期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志军.浅谈医院预算控制及其几个关键控制点.中国医院管理.2010(30):42-44.

篇10

1.新会计制度下A医院财务的主要变化第一,A医院按照新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报表体系,新增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成本报表,将收入支出总表改成为收入费用总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包括了业务开展情况、资产利用、负债管理、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核算及控制情况、绩效考评情况、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等,财务报告体系更加完善。第二,核定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夯实了医院的资产数据。第三,A医院合并了医疗、药品的收支核算,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第四,A医院设立改进了报表的项目及结构,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对收入、支出、结余进行列示,能准确的反映财政补助资金和单位自有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使报表结构更清晰,更便于进行财务分析,更为合理的反映医院的收支补偿机制。第五,新制度明确了医院的科研、教学收支的会计核算渠道和方式,突破了医院以往科研和教学经费核算的瓶颈问题和混乱状态。第六,按照新制度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建投资的同时,A医院将基建数据并入医院“大账”。这样不但可满足内部和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需要,也加强了全面收支管理,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第七,为了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摸清医院家底,增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公信力,防范财务风险,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等。

2.新财务制度下A医院财务的主要变化第一,加强了对A医院财务管理的领导,A医院在院领导班子中设立总会计师职位。总会计师进入决策层,强化了统一管理,提升了财务人员地位。第二,为加强成本管理,A医院专门成立了医院财务主管领导牵头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下设专职成本会计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有关制度。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为规范绩效评价奠定基础。第三,A医院强化了预算约束与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既维护了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又杜绝了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从而促进医院规范运营,在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做到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

二、实施新财务管理制度的效果与新出现问题的分析

1.实施新财务管理制度的效果A医院在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对财务状况的分析与实施新财务管理制度效果的评价。从上述财务分析可看出,A医院落实新财务管理制度总体效果良好,确保了医院财务状况的正常运转。

2.结合A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对财务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第一,财务制度基础仍有待完善。一是医保结算差额处理亟待解决。医院内部没有明确医保结算差额确定标准,导致医保拒付、预留数额过高,更没有明确处理时限。从会计制度的角度讲,年度资产负债表中,该差额仍然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计入资产类科目,造成医院资产虚增。二是公立医院提供公益性社会服务,缺乏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及计量反映,而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是目前会计制度不完善的体现。三是缺乏一个医院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体系。以资产运营指标、总资产周转率为例,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100%。但是有的医院因为总资产较少,会造成指标参考价值不高。第二,预算的作用与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预算机制可作为政府从医疗机构外部对其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家的医疗改革试点内容其中一条是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这时候控制预算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如果想要扶持非公立医院发展,就必须更加严格的控制公立医院的预算支出,否则相当于让社会资本与强大的国有资本进行市场竞争。我国非公立医院发展情况目前并不乐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控制。国有资本投入不加以限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设备精良,随之而来病患扎堆涌入,医疗收入快速上升,公立医院发展进入所谓“良性循环”,与医疗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第三,成本核算在起步初期,在与实际接轨的过程中问题凸显。比如:成本核算软件还不十分完善,可操作性需要改进;原始数据的采集不够准确,相关参数不能及时更新;成本核算不能和绩效挂钩,各科室缺乏动力,不能积极配合;存在HIS数据、财务数据和成本数据的不一致性;科室收入数据与科室成本数据在财务系统和成本系统中不能对应相符。

三、对A医院完善新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议

1.完善预算管理机制第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一是应转变医院职工的预算管理理念。医院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基于医院的发展战略和长远发展目标,使全体职工统一到医院的预算管理理念中。二是应结合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对相应的组织体系进行完善,期间需要组建预算管理相关的委员会、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等,这些都是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的组成部分,使预算管理能有效地协调和控制,最终实现预算目标。第二,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应改变预算编制方法滞后问题,可采用固定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动态预算法等,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第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预算执行是A医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加强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对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可通过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增强医院管理层及职工的约束力,规范组织和职工的个人行为。同时,应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对确需调整预算计划的,要进行逐级申报,并按程序进行论证后方可调整,这样就较少出现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超预算现象发生。

2.完善成本管理及核算体系第一,成立成本核算专门机构。通过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构,设立A医院专门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由医院财务主管领导牵头,下设专职成本会计专业人员。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有关制度。组织开展成本核算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二,进一步明确成本核算范围并加强核算。明确成本核算范围是准确计算成本的基础,应严格界定并进一步加以明确。根据新制度的规范化要求,成本范畴内不需要技术以下的支出内容:固定资产购置出、固定资产建造、无形资产购入、其他资产购入、对外投资、科研科教开支、罚款、赞助、捐赠、基金列支费用和其他国家规定不能列入成本范围的支出。第三,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通过建立成本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约束医院职工,使职工自觉养成节约费用开支的意识。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科技创新缩短住院天数,加快病床周转率;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使医院的成本控制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第一,强化内控的重要性。内控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内控工作,将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如细化程序和职责分工等,确保A医院的各项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减少工作中推卸责任现象的发生。A医院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医院的内部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障医院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医院长期健康发展。第二,让医院财务核算、全面成本核算、全面预算为内控提供依据。A医院应根据组织扁平化原则,重新构建组织机构。精简、职责分明的内控机构是消除内部人控制的前提。不断完善医院各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在建立会计制度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有效的内控评价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问题,通过构建优秀的内部控制管理文化等有效措施,全面优化医院的财务内控环境。第三,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结合A医院的内部管理实际,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引导医院各科室部门进行自我监督,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重要业务的监督、评审工作。同时,不断强化医院的内审工作。内审是A医院一项重要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医院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需要按时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