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范文

时间:2023-04-05 13: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指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指标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盈利能力财务指标的配比关系的思考,提出了现行的财务指标设计中存在收入成本费用与利润之间不配比的缺陷,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和盈利预测造成了不良影响,作者认为应从收入的形成原因出发,综合考察与收入形成相关的账面成本、相关成本和机会成本,并从价值创造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现行成本进行重新划分,在此基础上实现收入、成本费用的有效配比,以更好的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和财务盈利预测。

现行的财务盈利指标多是以一定会计期间的销售毛利润或总利润与当期的收入或成本费用进行对比,拟揭示当期利润与收入的关系和当期利润与成本费用的关系,其中利润、收入、费用之间强调的是时间的配比,即要求当期的收入费用要结合当期的利润进行比较,主观上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会影响当期的收入,对此笔者产生了两个问题的思考即是否当期的收入取得只和当期的成本费用存在相关关系,如果收入的取得和当期的成本费用相关,那么是和当期的全部成本费用相关还是只和成本费用某一部分相关。只有明确了上述两个问题,才能够弄清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为了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到底应该将当期的收入与哪些成本费用进行配比,才能够正确评价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既而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

一、现行盈利能力财务指标的配比关系缺陷

1、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要求在企业在确认收入的同时要结转当期的成本、费用。因此,在会计分期假设存在的条件下,企业核算当期的利润只能基于已销售产品的收入和已销售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对于未销售产品的成本则未纳入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核算,而是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存在。相应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时,多是以当期的经营收入比当期的成本费用来测算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强弱,由此所引发的后果则是可能与当期收入所配比的成本费用很小,而尚未实现的收入所承担的费用很大。这其中既有人为调节各期收入费用配比的原因,又有经济业务本身所自发引起的。例如:企业在核算销售毛利率时,按照目前的财务指标定义是(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在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时,该指标的数值是越大越好,但是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当企业实行低成本战略,大规模生产时,每一件产品的销售成本被降低,销售毛利率被提高,当企业销路不畅时,存货被大量积压,积压存货仅作为资产反映,存货所占用的成本及资金利息在销售实现前,对当期的利润没有任何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财务分析指标所得出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偏差。

2、经济事项存在滞后性的特征。例如:通过各种广告,人们对企业产品的认知有一个过程,今年的广告费用可能并不一定带动的今年的销售额的增长而是带动明年或者后年销售额的增长,企业每年所参加的各种订货会所发生的会务费等实际并不能带来今年的销售额的增长而实际是带来明年的销售额增长,而会计上把当期所发生的各种期间费用都计入了当期的费用来进行核算。在财务指标的设计过程中,一直以来,我们试图通过当期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既而实现当期利润与当期的成本费用可比性,而事实上,真正影响今年收入的成本费用有一部分是去年或前几年的费用所引起,基于会计分期的核算方式人为地隔断了这种联系,以形式上的配比掩盖了实质上的配比。以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例,分子是今年和前期成本所共同形成的利润,而分母仅仅为今年的成本,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预测时,以今年的成本去预测今年和过去几年成本所共同形成的利润,这样的预测又有什么可行性呢?此外企业为了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可以通过减少当期的广告投入,减少参加各种订货会,交易会的参加次数等,当期的成本费用下降了,由于前期的投入使得利润并不会立即下降,当期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了,呈现出一派利好消息,但是从长期看企业以后各期的利润由于前期成本费用投入的减少,将会呈下降的趋势。财务分析的目标是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在财务指标的设计过程有必要还原这种真实收入费用配比关系,正确反映企业的费用开销所带来的效益。

3、从成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来看,企业的成本可分为可创造价值的成本和不能创造价值的成本两部分。可创造价值的成本是指该类成本的付出与企业的收入存在直接关系,顾客愿意为这部分成本支付价格,例如:企业的研发成本所带来的产品功能的增强,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使得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等;不可创造价值的成本是指该类成本对企业最终产品的价值形成没有影响,顾客不愿意为该类成本支付价格,是一种无效成本,例如:企业由于生产水平的落后使得企业的废品率偏高,由于生产质量的不过关使得企业的质检费用大于优质企业等,会计上对于这一部分成本仍然是纳入了产品成本核算范围。由于可创造价值成本与不可创造价值成本在企业最终利润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因此应对这两部分成本与收入的对比关系区别对待。还是以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为例,按照现行的财务指标的计算方式=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理论上认为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所耗费的每一元成本能创造多少的利润,该数值越高,说明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越强。如果将成本费用区分为可创造价值的成本费用和不能创造价值的成本,再对该指标进行分析,可发现该指标并非越低越好,而关键是要看到底是什么成本引起该指标发生变动。可创造价值的成本在企业最终利润的形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部分成本的发生能够被顾客所感知,顾客愿意为其支付高价,每支付一元的成本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只要利润的上涨大于成本的上涨,该成本的增加对于企业的盈利质量是有益无害的。特别是由于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一个相对指标,企业的管理者为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可能会放弃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但低于现有成本费用率的一些项目。以利润/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来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衡量时,代表了每一元的可创造价值成本能够给企业多少利润,反映了顾客对企业可创造价值的认可程度。以利润/不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则是代表了企业在创造一定利润时的无效损耗,不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与利润总额没有直接联系,是一种的无效的成本耗费,顾客不愿意为这部分成本费用支付价格。因此该指标的数值是越小越好,代表了企业对无效损耗的控制程度。

在将成本区分为可创造价值的成本与不可创造价值成本后,能够明确企业未来增收减支的努力方向,即企业为降低成本费用利润率,首先努力的方向应是减少不能创造价值的成本费用开销,其次才是调整投资能够创造价值成本的运用。否则贸然减少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费用将会引起后续期利润以更快幅度的减少,能够创造价值的成本与不能创造价值成本的划分也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进行预测。

二、对现行盈利能力财务指标配比关系的改进思考

1、以基于事件的相关成本费用与非相关成本费用的财务分析来代替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期间应计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财务分析。会计核算由于受到可靠性的影响,使得会计成本核算不能够体现取得与收入相关的全部成本,而是仅仅是与收入相配比的部分账面成本,而对于一些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并未纳入核算范围。此外,对于期间费用的核算,会计上并未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挖掘,笼统归入了发生当期,事实上存在许多本期期间的费用发生与本期的收入取得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下时期收入取得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从当期收入取得的原因分析出发,用与当期收入取得相关的相关成本费用概念来代替应计成本和期间费用进行财务分析。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利润和费用进行重新定义,以便更好的进行财务盈利能力的分析和财务预测。新的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当期产品销售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当期期间费用—当期无关期间费用)—前期相关期间费用,新的成本费用=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相关成本+当期期间费用—当期无关期间费用+前期相关费用

2、从形成收入的原因出发,对企业的产品价值形成过程进行深刻反思,明确区分价值创造的相关成本和价值创造的无关成本,对利润与两种成本的关系区别对待。对利润/价值创造相关成本而言,该指标反映了顾客对企业投入的价值创造相关成本所创造的价值的认可程度,顾客对企业价值成本所创造的价值认可程度高,则该指标将较高,相应顾客对该项成本所创造价值的认可程度低,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也会偏低,该指标会偏低。由于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对于不同产品的顾客的关注重点不一样,对于同一类价值创造相关成本他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大不相同。例如:在对于某些产品,顾客非常关注产品的包装,此时用于产品包装投入的价值相关成本所能带给顾客的感知程度是较高的,顾客相应支付的价格也会较高。相反在某些耐用品上,顾客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此时对于提高质量的生产工艺的投入的成本耗费所能够取得的回报是较高的。因此,该指标也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反映的程度,能够迅速响应市场,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该指标会较高。当该指标数值较低时,企业着手提高该指标的重心不在于减少价值创造的相关成本,而是如何能够通过耗费相同的价值创造成本来赢得更多的顾客认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在此时分析顾客的需求变得非常必要,企业需要不断审视顾客的需求,以调整价值相关成本的投入,力争在同样成本的投入下,使顾客的价值感知最大。对利润/价值创造的无关成本指标而言,该指标体现了企业对无关成本的控制效率,表明了企业在取得利润时耗费了多少的无关成本,为企业未来的成本控制指明了方向,该指标的数值越大,意味着在取得同样收入时,耗费的无关成本越小,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越好,企业的盈利质量越高。改进该指标的努力方向主要是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减少不必要成本的开支。通过收入/价值创造相关成本和收入/价值创造的无关成本两个指标,解释了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为考察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未来盈利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避免了因传统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便认定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不强这样一种误区,避免了企业的经理人通过试图削减企业价值创造成本来降低该指标,损害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现象的存在。

参考文献:李玉周.现代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王化成.郭复初.财务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1版

篇2

财务指标的优缺点

传统的业绩评价大多使用财务指标,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业绩简单明了。

但是仅用财务指标来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存在以下缺陷:

(1)财务指标面向过去而不反映未来,不利于评价企业在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上的业绩。

(2)财务指标容易纵,过分注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会计利润,使得企业管理当局采用各种方法操纵利润。

(3)财务指标主要来自财务报表资料,不包含大多数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因素,如产品质量,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也不能反映经营过程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

财务指标的选择

一、根据企业选指标

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指标。规模一般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母公司等或决策者需要综合性分析指标。可运用杜邦分析、沃尔比重评分法将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一个指标内含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等多方信息。分公司、中小企业、子公司或投资者、债权人适用具体指标分析。针对不同的财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应具体选择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等。不应不分对象盲目适用指标分析方法和选择不能体现企业特点的指标作为财务分析指标。

财政部颁布的财务分析指标有近30个,但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一般性分析不必面面俱到都选择。一般企业可选择常用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资本积累率等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二、严把指标运算关

1.了解指标生成的运算过程。会计电算化进入日常工作后,财务指标数据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许多指标的计算过程被忽略,若指标波动大,计算生成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总资产周转率,如果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企业就应采用更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如按照各月份的资金占用额计算,不能用期初与期末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平均资产。若不了解指标生成的运算过程,就不了解指标的组成因素及各因素体现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发现控制方向和筛除不真实的因素就无从谈起。

2.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如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要一致,分子主营业务成本与分母平均存货在时间上要具有对应性,否则就无法进行比较。

3.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如企业决算报表年终审计后,往往要调整年初或本期数,若调整数字涉及若干年度,作分析时就应剔除上年度以前的影响数,这样指标才能反映出企业本年和上年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实际情况。

4.适当地运用简化形式。如平均资产总额的确定,若资金占用波动不大,就可用期初期末的算术平均值,不必使用更详尽的计算资料。

三、公用标准讲科学

财务分析过程需要运用公认科学的标准尺度,对当期指标进行评价。一般采用:①预定目标,如预算指标、设计指标、定额指标、理论指标等;②历史标准,如上期实际、上年同期实际、历史先进水平以及有典型意义的时期实际水平等;③行业标准,如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颁布的技术标准,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等;④公认国内国际标准。

一般公认标准的选择除了要注意采用公认标准外,还要看服务对象,企业所有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增强竞争实力,强调的是与同行业的比较,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多采用公认的国内国际标准。同时还要看企业类型。同类企业相比,非同类企业没有可比性。

四、多种方法来分析

1.对同期指标注意运用绝对值比较和相对值比较、正指标与反指标的多方位比较,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恰当地选用指标间的勾稽关系。如企业资产周转快,营运能力强,相应地盈利能力也较强,这时可以观察营运能力的反指标与盈利能力的正指标增减额与增减率的变化是否相对应。

2.范范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从范范分析中找出变化大的指标,应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对症下药。

3.采取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等多种分析方法时,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在构成比率指标中,部分指标必须是总体指标的子项;在效率比率指标中,投入与产出必须有因果关系。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不可用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比;在相关比率指标中,两个对比指标必须反映经济活动的关联性。如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可用长期与流动指标互比。

4.运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

一是因素分解的关联性,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要能够反映形成该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

二是因素替代的顺序性,否则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三是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如材料费用变动差异由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三个因素变动影响构成。

替代顺序要按以上顺序用实际量替代计划量,且连环替代,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四是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因替代顺序影响替代结果,因此,计算结果须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下。合乎逻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才能体现分析的有效性。如上例因素假设是建立在由内因到外因影响的基础上,且材料费用变动差异额已确定。

5.注意财务指标中存在的辨证关系,即正指标并非越大越好,反指标并非越小越好。如速动比率是正指标,本应越大越好,但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l时是安全标准。因为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必须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尽管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很高,但却会因企业现金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财务指标的建筑业

建筑业(指广义的建筑业,包括水利、铁道、公路、市政工程等的施工企业)财务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 固定资产。分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等

⑵ 流动资金。分定额流动资金、非定额流动资金,自有流动资金、非自有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流动资金占用率(产值资金率)等

⑶工程成本。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即施工管理费),工程预算成本、工程实际成本,工程成本降低额、工程成本降低率等

⑷利润。分工程结算利润、产品销售利润、作业销售利润、材料销售利润、其他作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上缴利润,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资金税利率等

猜你喜欢:

1.面试财务岗位缺点怎么说

2.财务管理投资方式的优缺点

3.什么是ma指标 ma指标优缺点

4.财务控制型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内部分析指标体系;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a.外部分析内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b.内部分析内容。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

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c.专题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

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d.关于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财会学界学科体系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财务会计之争深入到各二级学科,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学科的分分合合是由于环境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而致,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入20世纪到90年代,财会论坛上就有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的微弱声音,到了现在,对此论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且似乎已达成共识,即由于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分析必须独立出来。那么,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在财会学众多学科中地位如何,包括哪些内容,与其原附着的学科关系如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法问题,而是一个漫长的选择和甄别的过程。

1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内部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需要灵活设置,其内容相当广泛。

一般说来,可从筹资、投资等方面设置。

1.1企业筹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需靠企业自己来筹集,这样,筹资分析便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筹资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其次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方案并与资金供应者进行协商,使企业筹资活动顺利进行。可设置筹资结构比率、资金成本率等指标。

1.2企业投资分析。

企业对投资活动首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这是投资分析的重点;其次应对投资活动进行事中分析,以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最后对投资活动进行事后分析,以考核投资效果、评价投资业绩,为改善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在投资分析时一般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在投资阶段为考察投资方案的可行,可设置内含报酬率,为考察投资的收益可设置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2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2.1企业偿债能力。

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2.1.1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

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或酸性测验比率;现金比率。

2.1.2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很多,除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外。还有长期租赁、担保责任、或有项目等因素。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

2.2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有无过量投资?有无因设备短缺而导致生产不足?有无因资产闲置而导致利润降低?凡此各种问题,皆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人士所关切。通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则可以评价企业营业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关系,考察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效率的高低。资产运用效率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2.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

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对于职工来讲,则是丰厚报酬及资金的来源,并可保证工作的稳定。它也是集体福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新晨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从一般企业及股票上市公司两方面制定。一般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权益利润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标外,还可借助以下指标:每股盈余;每股股利;市盈率;股东权益报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2.4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社会贡献能力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单纯的片面的追求企业个体的经济效益是不行的,还必须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盈利企业可用实现利税来衡量,但对一些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的企业讲,则无法适用。故为此设计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可兼顾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情况。

2.5综合财务能力分析。

篇4

关键词:财务指标 局限性 管理对策

财务指标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经过投资者经验的积累,慢慢的形成了完善的体系,统称为财务指标体系。财务报表是由财务工作者参照财务制度、法规,基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统计而成,因此难免在统计上出现存在人为的差错,有的财务人员甚至恶意隐瞒,导致财务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存在偏差。

1 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偏差的原因

1.1 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一般情况下,由专业财务工作者综合分析、评价财务报表的相关情况,分析结果自然因人而异。由于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每一位财务分析人员对报表的认知程度、解读能力、判断能力都各不相同,导致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结果也存在差异。理解偏差主要是财务工作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致,因此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存在差别也是必然的。

1.2 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决定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企业从事成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水平和思想觉悟的高低差异,有的人严格自律,但有的人受利益驱使往往会采取非法盈利手段,从某些侧面来分析,有些人之所以非法盈利也与其较差的职业操守有直接的关联。

2 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2.1 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2.1.1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即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前资产变现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评价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指标。由于短期内可以将流动资产变现,通过这两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完全符合逻辑惯例。但是应该注意一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切忌完全依据这两项指标的数值来评判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如果只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数值来断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而忽视经济环境的影响,那么财务分析必将失去其实际意义。

2.1.2 利息保障倍数能够体现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及其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但企业偿还债务本金的能力无法通过该数值反映出来。企业通常以流动资产来支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因此,我们无法通过资产负债率看出企业所拥有的流动资金的数目,因而无法准确评判企业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企业总资产对总负债的偿还能力可以反映在资产负债率上,虽然该指标说明企业有一定资产基础来偿还负债,但是资产基础是否与负债数目相当便不得而知。除此之外,还应该综合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及其变现能力,才能客观评判企业是否具有偿还负债的能力。

2.2 营运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该指标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计算中,其分母是平均总资产与平均流动资产,也出现了不同资产与不同效能相对应的情况,平均值的计算方式、资产结构的变动,该指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实际周转能力的判断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总资产周转率公式中的分子指的是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净额;而分母则是企业所有资产项目之总和。一般认为,应收账款能够快速周转,不易产生坏账的情况,如果在制度相对完善且正常运作的资本市场,当企业资金短缺时,应该立即贴现,否则相反。若要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如何,应该将相关指标系统综合评判,而不宜以单一的指标为基准进行评判。

2.3 收益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分析,财务指标就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但是这几项指标的实际应用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的局限性:企业盈利能力主要通过每股收益的比率指标反映出来。本年度净利润与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之间的比值就是每股收益。本年度普通股所得的利润通过该指标反映出来。计算时,本年度净利润(分子)属于时期指标,而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分母)属于时点指标,二者计算口径有差异。应该注意一点,企业经营风险并不能从每股收益上看出来,但是经营风险往往随着收益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每股收益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投资方无法从每股收益指标的数值上看出企业可分配股利的多少。由此可见,投资方要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首先要对与该指标存在必然联系的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做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而不应以每股收益的具体数值来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的全部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主要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上。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①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股东权益。②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为确保计算结果精准无误,必须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为基准进行计算,以年初、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作为分母,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不仅合理可行,而且有助于简化计算流程。

2.4 发展能力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相较于上述指标而言,营业收入的确认弹性很大,而企业运营成效及其利润分配制度都会影响资本保值增值率。受资本或股本溢价、社会捐赠、资产升值以及投资成本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增加,这并不代表资本增值,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一项也不包括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

最近几年,业界多以现金流量来评判企业的财务运作情况。此外,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也要积极推广应用以下指标,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实效性。

总资产报酬率分析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应将资产报酬率指标放在与资产负债率同等重要的位置去看待。资产负债率能够体现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在整个资产结构中,企业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资产的比例大于债权人的资产比例,企业偿债能力和财务运作情况良好。

现金比率分析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要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现金比率、现金对流动资产比率指标系统起来综合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出来。具体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过程中,除这两项指标之外,还需系统的考虑现金比率、现金对流动资产比率等指标,以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准度。

考虑新增资本及其增资时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依据财务部作出的相关规定,将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之比设定为资本保值增值率。当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时资本增值。资本保值增值率体现出资本保全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财务目标观念的更新,但其实际操作过程仍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缺少本期新增资本,增资时间影响所有者权益的考量。

综上所述,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进行综合分和考评,并充分考虑财务指标本身的局限性,从而正确分析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管理能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叶岚.浅谈财务指标分析中存在的缺陷.江苏商论,2009.04.

[2]杨嵘.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与对策.财会研究,2001.08.

篇5

摘 要 财务指标分析是认识企业管理本质的锐利武器,也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指标的分析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以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本质与规律,以及利用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来深入地考虑问题,进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 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足额及时偿还的保证程度,它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短期存活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家企业不能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会更难以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即使过家企业盈利不错,也同样会面临因不能答付到期债务而导致的破产威胁。如果企业偿债能力低还会丧失各种投资机会,这不仅损害公司的竞争能力,还会致其股票价格下跌,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因此,这是企业债权人、企业的股东和潜在投资人都共同关心的一类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己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等(财政部会计评价中心,2008)。

1.资产负债率或称负债比率

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分析和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一项重要的判断标准。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企止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企业财务结构是否稳健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二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x100%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一家企业而言,其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资产使用效率高,周转速度快,表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好,偿还债务的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宋常,2007)。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它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即企业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就能够减少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呆滞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二)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三、获利能力分析

(一)营业利润率

营利利润率分为营业利润率和毛营业毛利率,营利利润率是一定时期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毛利率是营业毛利额与毛利净收入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毛利率二(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体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其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三)净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获利的核心指标。表明了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四、成长能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这是一项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状况[2]。

(二)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状况。该指标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体现了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其发展后劲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二(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年初资产总额

宗旨,财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缩影,是传递财务信息的载体;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基本依据,采用合理的账务指标,从财务报表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有效地寻求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财务指标体系;医院;财务分析;方法

各大医院管理者要尤为重视财务分析,重视财务指标体系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优化医院未来发展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使医院的盈利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双重提升。

一、当前医院财务分析的困境

1.现金流量指标的缺失

由于目前我国医院的财务分析体系中不存在现金流量财务指标,致使医院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不够重视,造成现金流量指标的缺失。而通过会计学的分析可以看到,现金流量指标对于医院的财务运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稳定和评价医院的投资、筹资、融资等活动,因此这项指标的缺失就导致医院在引入和利用资产方面易陷入无序状况,甚至会引发连带反应降低医院的风险抵御能力。

2.国有资产评价指标缺乏

目前我国医院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容易忽视国有资产指标的评估,这是因为在医院的财务分析体系中没有设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指标,医院在进行国有资产核算时,尚未普及全成本核算办法,对于国有资产运转等细微环节没有实施切实有效的监控和评价,这就给医院的国有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3.知识成本指标的缺少

我国医院进行的财务分析只针对有形资产,而对于医院的无形资产比如技术、人力、知识等项目的分析基本处于空白,尤其是对于知识这种当下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忽略,不仅造成医院财务分析的不全面、不平衡,也导致医院市场价值的降低,这对于医院招纳新人是十分不利的,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医院若想占据鳌头就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建设和分析,以期用软实力加速医院科学化革新。

二、医院财务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1.经济效益指标

这是对医院收支状况的一种考核,包括收支结余、总资产结余、管理费用结余、人员经费支出比率等项目。收支结余反映的是医院的盈利水平,是对医院净额的一种客观衡量。总资产结余是对医院获利能力的判断,对它的统计结果进行层次化,可以明显表现出医院当下的经营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管理费用结余是对医院整体财务运行效力的呈现,可以客观传递出医院的财务运行能力,分析今后的管理趋势。人员经费支出比率是对医院支出结构的纵向比较,从中可以分析出医院人员配置的合理度。

2.偿债能力指标

这是对医院医疗资金流动率和资产负债能力的科学衡量,它们之间的比值就是医院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而资金流动速度的比率与流动比率相比较,更能客观地反映医院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值就是资产负债率,通过这一数据的分析就可以显而易见地得出医院债务承受限度有多大,可以用来指导未来医院借贷的规模和借贷方式。

3.盈利能力指标

这一指标囊括的项目比较多,它也集中体现了医院财务的整体实力,一般包括医药利润率、医疗成本率、药品成本率和资产净利率。医药利润率反映了医院通过医药的出售所获得的净收益,医疗成本率和药品成品率则体现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对医疗收支结余和药品收支结余的影响程度。做好盈利能力指标的统计关系到医院财务分析的成败,是医院财务指标体系的关键项目。

三、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横向与纵向比较的一种结合,它通过对医院财务报表中各类数字定期进行收集和统计,然后将相同的指标或比率进行科学的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强度,从中反映出医院财务运行状况,研究出其变动的原因、速率以及其变化性质,并通过这些客观数据预测与分析出医院未来的发展动向。

2.比率分析法

它是对医院经济活动变动情况的客观反映,通过计算医院财务的各类指标来实现这一方法。采用这种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将某些不具备可比性的数据转化为可以比较的数据,便于进行各种分析,它的运算结果一般包含运营能力、收益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它反映的是综合财务水平。可以说比率分析法计算简便,操作简捷,对比鲜明,结果可靠性高,但采用这一方法时我们要注意对比口径的一致度,切记将相关的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才能产生分析的真实性。

3.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设立的,它是量化的角度客观地呈现出各类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我们知道医院的财务体系是由若干因素组成的,此前我们工作时经常性的忽视这些细微因素的存在,但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在发挥作用才对我们的财务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素分析法的首要功效就是抽取出财务管理的核心本质,这样财务分析的关键点就显而易见了,并且通过运用因素分析法可以简化大量的数据,但仍然可以保持所分析数据的基本信息,这种方法在财务分析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应用。

总之财务分析的指标与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国外还流行着杜邦财务分析法、沃尔比重评分法等等,其实不论哪种财务分析方法或指标的应用都会很大的缓解目前医院财务统计的压力,医院要认真学习并借鉴一切有利于本院发展的财务分析办法,突破传统的藩篱,实现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关键词:业绩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平衡分析卡,经济增加值

业绩评价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把业绩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指标,一类是非财务指标。不管是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因为它们不但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手段,还可以对公司经营情况做出判断和衡量,从而供管理者参考和运用。

一、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概述

平衡计分卡是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同时,它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是卡普兰与诺顿在总结了12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该计分卡除包括财务指标外,还包括交货时间、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新产品开发周期等有关绩效衡量指标。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每个方面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期望达到的若干总体目标;第二层是由每个总体目标引出的若干具体目标;第三层是衡量每个具体目标执行情况的若干指标。其如同金字塔式的网状结构,把企业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所有目标和指标系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实现长远目标的程序规划。

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一定会计期间企业使用一定量的资产创造的全部收益减去该资产的使用成本后的余额。在9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EVA业绩评价方法在美英等国家倍受关注,并逐渐获得了广泛应用。VA的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能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二、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指标采用EVA的意义

理想的业绩评价体系应是将公司长短期目标、内部评价与外部环境分析、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提出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为此提供了一个全面框架。平衡计分卡从公司战略与业绩评价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认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有顾客、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和财务四个方面,因此业绩评价也应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基础。

笔者认为,借鉴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思路,在公司内部建立类似平衡计分卡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影响经营业绩的各个方面,同时以EVA指标作为财务方面评价的核心,有利于对公司经营业绩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采用EVA作为财务指标核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EVA与BSC综合利用的价值。EVA考虑了全面资本成本,即企业当年利润超过所投入的全部资本后的余额,才是股东当年创造的财富。在选择平衡计分卡财务指标时,选择EVA计算,可以更好地展现企业当前财务业绩的改善,从而提高了EVA与BSC综合利用的价值。

2.EVA的运用缓解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经营者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时,只需选择EVA为正的项目,即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EVA,增加股东财富;而企业的所有者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主要考虑的是能增加多少股东财富,这样加大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彼此利益上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三、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公司业绩

(一)建立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建立平衡计分卡,首先要确定公司的战略目标,然后以其为中心确定四个方面期望达到的总体目标以及由每个总体目标引出的具体目标,最后确定反映每个具体目标执行情况的若干衡量指标,从而把公司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所有目标和指标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实现长远目标的程序规划。

1.财务

财务主要用来体现股东利益,综合反映公司业绩,可采用EVA、营业利润、内部报酬率和股本等评价指标。在平衡计分卡里,顾客满意度、内部经营业绩和学习与成长的改善必须反映在财务指标上。财务数据可以随时提醒管理者,质量、顾客满意度和生产率的提高必须转化为市场份额的扩大、收入的增加或经营费用的降低等财务成果,否则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从这个意义上看,财务方面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对于财务目标的考核尤为重要,我们选用EVA评价指标,其综合能力很强,囊括了几乎所有的财务指标,包括营业利润、内部报酬率、资本成本率等等。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中选用EVA财务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下文中单独进行了阐述。

2.顾客

顾客的需求反映了外界对公司产品需求的变化。只有了解顾客,不断满足顾客需求,才能获得更多的顾客,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公司才能获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源泉。平衡计分卡中顾客方面的典型指标有新顾客的获得率、老顾客的保持率、顾客的满意度和市场所占份额等。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 绩效评价

一、引言

非财务指标是相对于财务指标而言的。早在100年前的工业时代,杜邦、通用等大公司采用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体系进行管理与控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和分权化管理的需要。但随着外部环境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管理层必须考虑消费市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在评价经营业绩时,除延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外,还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市场、营销、研发、生产、售后、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部门的建立健全,引入诸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新产品数量、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卡普兰(R.Kaplan)教授与诺顿(D.Norton)教授在1996、2000、2004年分别推出的三部经典著作《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战略中心型组织》和《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对企业如何取得突破性绩效进行了描述。这三部著作围绕的主题都是企业最终的绩效,研究的角度都是以非财务指标为主体的。可以看出,非财务指标的产生源于对绩效的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考核预算执行结果时,已经从以往的单一财务指标考核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转变。

二、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Brancato(1995)与Fisher(1995)的研究发现,许多公司认为财务指标局限于回顾过去,缺少解释未来绩效的预测能力,过多依赖于财务指标易使管理者产生短视行为,可能导致对短期或不正确的行为进行奖励。从企业整体运营角度看,非财务数据覆盖的范围广、提供的信息全面,能对企业的绩效产生直接和持久的影响,能深入揭示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财务指标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传统财务指标关心的是反映内部流程结果的过去或短期内经营绩效的信息,如ROI指标、利润率指标、短期收益指标等。这种忽视外部环境的指标体系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就显得极不适应。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必须知道绩效从何而来,如何实现成功。必须将目光转向顾客和利益关系人;转向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如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冲击等。

(二)财务指标代表的是过去发生的业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例如:仅以财务指标考核营销部门的业绩时,可能其销售收入指标超额完成,销售费用控制在预算的范围之内,但从非财务因素看,客户的投诉在增加,服务质量下降,原有客户保持率下降,客户的满意度下降,虽然实现了当期目标,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已产生巨大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借助非财务性因素,即通过设定经营指标来平衡财务目标。

(三)财务指标容易纵。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在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由于许多企业对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期权或其他与企业股票价值挂钩的奖励机制,一些经理人员将注意力转到如何通过财务活动,如并购、金融创新、债务重组来创造短期利润,而这些活动,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利益。管理人员的过于投机和盈余管理,无法实现企业短期和长期利益的平衡。

(四)忽视以智力资产为主体的无形资产的作用。在信息时代里,企业未来的赢利能力和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以智力资产为主体的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即企业资本主要以智力资本为主,如健康、学历、经验、阅历,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处事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等。而这部分无形因素绝大部分以非财务指标的方式体现,并成为企业内在价值动因。

(五)不能揭示改善绩效的动因。财务指标反映的是过去经营活动的综合结果,处于价值链的末端,而不能揭示产生结果的根本原因,不能提供价值链上的信息。应将以部门为主体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改变为以作业流程和工作岗位为主体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多的关心作业的效率、工作岗位任务的完成质量,以及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等方面。而这些因素都属于非财务指标。

(六)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相对效益。许多财务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例如,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只有通过与别的企业比较(横向比较)或与自己的历史情况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才能反映出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也就是说财务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只能反映企业过去乃至现在的相对效益,不能准确反映或预测未来的绩效水平。

三、引入平衡计分卡

篇9

关键词:非财务指标 价值管理 价值动因 因果关系

平衡记分卡是试图将非财务指标纳入管理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它强调因果关系链的选择与运用,但平衡记分卡所描述的只是企业中众多因果关系的一部分。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实质上是一种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关系。非财务指标具有双重性:虽然从产出的角度看,它可以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解决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所无法反映的产出结果,如无形资产、风险产出。但是它更主要的是从动因的角度,作为财务指标的前导指标,是企业发展的价值驱动因素。因此,基于价值管理的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核心是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分析。对非财务指标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进而研究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非财务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

综观国外相关研究,与非财务指标相关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以战略为导向的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与业绩的关系

这是侧重于研究非财务指标与战略之间的紧密度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现有对非财务指标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集中于验证顾客满意程度与全面质量管理(tqm)方面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与业绩间的关系。

1.在顾客满意程度方面。anderson等(1994,1997)通过从77家代表不同行业的瑞典企业中取得的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会计业绩与顾客满意度正相关。perera等(1997)发现公司通过改变他们的生产战略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使用非财务指标与改进业绩有关。ittner等(1998)用顾客层面、业务单位以及公司层面的数据检验了顾客满意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公司层面的顾客满意度与公司当前的市价有关,但与当前的会计指标并不相关。

2.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现有对tqm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证明了采用tqm的公司会计业绩与市价都会提高。symons 等(1995)研究表明,基于tqm的报酬体系会带来更高的业绩。chenhall(1997)的研究认为,同时采用tqm与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会比只采用tqm但是未使用非财务指标的企业得到更好的业绩。

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都表明同时使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要更为有效地反映企业真实业绩。

(二)基于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解决委托问题及研究激励机制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基于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从管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能否更有效反映管理行为,以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如barua等(1995)的研究发现,将非财务指标加入业绩评价体系在一些情况下能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更快与更直接地反映出管理行为。rees等(1994)认为,非财务指标能更好地衡量现在的管理行为所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使管理人员能够很快地纠正管理上的行为。另一方面,研究非财务指标在经理人报酬契约中的作用。rees 等(1994)研究表明非财务指标更不容易纵,因为它们不象成本分配或资产估值那样那么依靠管理人员的判断。

(三)基于权变理论研究不同变量对非财务指标选择的影响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所形成的两大综合理论之一,它强调对管理会计特定技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通过早期一些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的一些变量(如:时间等)相关。当考虑到非财务指标是否与公司的特性相符时,非财务指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权变的关系。这使近年的一些研究意识到基于管理会计的柔性化特点,只有从权变理论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影响变量,才能更好区分非财务指标在不同条件下使用的有效性。如:ittner等(2002)通过对雇员的报酬体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非财务指标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所产生的业绩是不同的。amal 等(2003)的研究则表明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以下几个变量显著相关:是否存在革新进取的战略、质量导向的战略、产品开发周期的长短、行业规则、处于财务困境的程度。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从以上文献可看出现有研究具有如下优点:强调了非财务指标与战略相结合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业绩评价模式下,业绩衡量与战略不相关的研究方式;验证了非财务指标与业绩方面存在的关系,研究方法具有多样化,采用了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统计研究调查等不同实证研究方法,符合非财务指标具有多种量化表现形式缺乏统一比较规则的特性,在数据取样上,也使用了横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不同的数据取样方法;研究了非财务指标在激励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传统业绩评价模式难以解决委托问题的困境,并且开始用权变理论的观点对非财务指标的变量选择进行研究。权变性是非财务指标区别于财务指标的一大特点。权变理论的引入,是符合非财务指标特质的研究基础。

但是,从文献中还可以看到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大部分研究将非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侧重于从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而对它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非财务指标作为价值动因在企业价值管理中所形成的因果链研究得很少。除了ittner等少数学者的一些研究开始注意到权变理论在非财务指标研究中的意义外,相当部分的研究对权变关系并不十分关注,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还限于一些粗糙的模块分析,套用财务会计的实证研究方法,影响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因此,对非财务指标在价值管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处于进展中,各种实证研究还需进一步结合企业内外部影响要素进一步细化深入,特别是对因果关系链的研究应成为对非财务指标进行研究的关键要点。如果缺乏因果关系的研究,将会使在非财务指标研究中出现以下不足:可能对不正确的目标设置了错误的指标,导致了最后结果的不利;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之间出现背离的现象,缺乏因果关系,非财务指标同样易于受到人为操纵,由于财务指标具有统一的披露规则与适用标准,具有规则约束,刚性较强,而非财务指标并无统一标准,一旦受到操纵,影响企业未来决策,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可能导致企业产生大量“噪声”,误导管理人员决策选择;对一些公司而言,它存在成本效益问题。大量的分散的业绩指标通常会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大量投资,以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如果指标间缺乏因果关系,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可能费钱费时。

基于因果关系的价值动因研究是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对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应围绕价值管理为核心,强调企业因果关系链的价值动因研究。而对因果关系链的研究,最终应以能找出对长期财务业绩影响最大的非财务指标为目标,这使构建一个有效的因果模型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围绕企业战略建立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建立是确定所选指标权重的基础,而指标与权重二者又决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因果关系的建立应该围绕企业战略而建立,才可以令企业取得战略成功的价值驱动因素与企业业绩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因果关系链与企业价值链连为一体。

验证因果关系。在因果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与建立后,都存在因果模型是否有效的问题。在因果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对因果模型也常常出现意见难以一致的现象,需要对不同的几个因果模型进行验证,选取最有效的模型。对于已建立因果模型的企业,也需要进一步验证非财务指标的改善是否确实会对未来的财务业绩产生影响。

篇10

【关键词】财务指标 分析 对策

一、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企业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

(一)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1.存货周转率。

计算公式: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存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速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的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就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改善存货的使用效率,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但如果存货周转过快,要关注是否是存货储备不足,会不会影响生产或销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应结合存货的批量因素、季节性变化因素等情况对指标进行分析。

2.应收账款周转率。

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率越快越好,但如周转率过快,应关注是否是由紧缩的信用政策引起的,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销售增长,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3.总资产周转率。

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反映企业对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使用效率越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也就越高。

(二)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

1.净资产收益率。

计算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从静态角度来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因此,该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也是整个财务指挥体系的核心。

2.总资产报酬率。

计算公式: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报酬率是反映企业总资产收益水平的指标,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越高,资产获利能力越强。

3.销售利润率。

计算公式: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

销售利润率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企业销售收入中有多少转化为了利润,用于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经营成果越好,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获利能力越强。

(三)成长能力指标

成长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成长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计算公式:利润增长率=(当年利润总额-上年利润总额)/上年利润总额

销售增长率=(当年产品销售收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

资本积累率=(当年净资产-上年净资产)/上年净资产

利润增长率是反映企业每年利润增长的指标,销售增长率是反映企业每年销售收入增长的指标,要关注利润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之间是否相匹配,即增加的销售收入中转化为企业利润的比例是多少,是否符合企业经营。还要关注资本积累率,了解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是否全部进入企业净资产,用于企业发展,还是有部分用于股东分红等。

(四)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两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

计算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财务费用

流动比率指标反映企业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拥有的营运资金多,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但是流动比率也不能过高,过高则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获利能力。速动比率可用作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于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承担利息支出的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银行债务覆盖比。

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净资产

银行债务覆盖比=(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期末累计折旧-期初累计折旧)/(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占企业全部资产的比重,指标值越小,表明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产权比率作为资产负债率的补充分析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本二者之间相对关系,体现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银行债务覆盖比主要反映当期可用于偿还债务的现金流与债务的比率,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二、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

商业银行信贷分析主要来源于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而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必将造成财务分析指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企业往往根据实际需要,人为操纵会计信息造成财务数据失真

由于不诚信行为的存在,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前,往往根据管理层的意图、避税、银行贷款等目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满足各方信息使用者的期望。对企业粉饰过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显然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同时也将直接误导信息使用者,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二)企业报表信息往往反映企业目前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不能反映表外的经济资源,如表外资产或表外负债

举个例子,经营性租赁一般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根据租赁合同,如承租方有权在资产的经济有效期内大部分时间使用该资产,则应按融资租赁纳入资产负债表。此外,企业的无形资产已成为许多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有形资产。但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其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并不完全相等,甚至相差甚远,目前财务会计系统难以对无形资产予以精确的货币计量,因此,财务指标对企业软资产的披露作用非常微弱。

(三)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导致企业财务指标难以反映现时财务状况,在通货膨胀环境下,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

由于收入是现实的,而成本是历史的,在通胀情况下会虚增收益。并且历史成本计量也不能直接提供未来信息,决策分析者通过财务指标预测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对策

为弥补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存在的不足,商业银行信贷分析时需要对企业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主要有企业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日常经营活动几个方面。

(一)行业风险分析

一个企业是否有长期发展的前景,与它所处的行业密切相关,当处于高速发展的行业,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笔财富。还要关注企业所处的行业周期,是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行业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的扩张速度及其资本支出需求,还决定的企业不同的风险水平和盈利特征。此外,还要关注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从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来判断企业的基本风险。

(二)经营风险分析

对于具有产业链特征的企业,主要通过供应、生产、销售三方面分析,其中供应环节,主要分析企业所需要的生产原料供应情况,是否依赖少数的供应商,是否存在集中度风险;原料是否稀缺、不可替代、运输瓶颈等;对采购的原料是否具有议价能力。生产环节主要关注企业的产能及利用率、技术装备水平等。销售环节主要关注企业产品的品质、产品销售策略和销售渠道。

(三)管理风险分析

有效的管理对企业至关重要,对企业管理层的分析,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尤其重要。对企业管理风险的分析,要重点对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品行、从业经历、企业对其依赖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日常经营活动分析

重点关注企业每月用水量、用电量、员工人数的变化及工资总额的变化等;还需要关注存货、应收账款等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并通过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资金流水,分析企业借、贷方发生额及资金用途,借方是否是企业正常经营所发生的支付货款、水电费支出、工资支出等,贷方主要观察销售回款量,与企业经营是否匹配,企业经营是否正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