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资产范文
时间:2023-04-11 01:0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标资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南京银行前三季度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27亿元,同比增长76.9%,2015年前三季度成本收入比23.83%,同比下降2.57个百分点。拨贷比3.59%,同比增长29个基点,拨备覆盖率377%,同比增长3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4%,同比减少27个基点,资本充足率12.11%,同比下降19个基点。
笔者认为,一家优秀的银行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拨备前利润增速以及加回核销后的不良净生成率,南京银行在2014年拨备前利润增长61%的情况下,2015年依然维持着51%增速,同时不良生成率未飙升,实现了质量较高的增长。
如果将南京银行的收入拆分,笔者注意到其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收益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叠加贡献9.86 亿元,同比增长294%(如进一步考虑其他综合收益中尚未确认的4亿元浮盈,实际增速超过400%),而三季度债券资产价格的上涨便是其主要驱动因素。
2013年,南京银行的非标布局便已经成型,而现在使其快速增长的因子,却也是那时候让其业绩暂时落后于同业的主要原因。2013年的“钱荒”使得利率高企,股债双熊,受累当年上半年利率上涨,南京银行债券投资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在一季度、二季度分别亏损0.64亿元、0.25亿元(2014年同期分别盈利1.08亿元、1.65亿元),拖累南京银行当年业绩在城商行中排名末尾。营业收入(剔除债券投资收入影响)当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5.9%,但考虑债券投资收入影响后仅增7.4%。
但是南京银行并没有停止扩张,2013年三季度开始,债券投资成为了其第一大资产,2013年三季度末同业资产余额较中期末减少8.2%,同比增速仅为 1.48%,占生息资产比重下降至20.54%;相对应的是,债券投资继续增加,三季度末公司债券资产余额较中期末增加 10.3%,较年初增加 55.7%,占生息资产比重上升至 33.86%,超过信贷资产占生息资产的比重,成为公司比重最高的资产。2014年半年报、2015年半年报都显示,非标资产一直处于快速扩张之中。2014年6月末,南京银行的非标资产余额为1000 亿元,余额较年初大增85%,非标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从年初的13%上升至 20%。2015年6 月末,应收款项类非标资产余额超过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 42%,占总资产比重的28%。自2013 年开始,南京银行表内非标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由2012年底的10%提升至如今的 29%,从而被称为“债券银行”。
利率市场化是银行同质化时代的终结,能够形成自己特色业务的银行将持续发展,南京银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债券投资特色,具备了类投行属性,已经不依赖贷款业务:债券承销金额/总资产以及非信贷生息资产/生息资产这两个指标分别是8.9%和68%,都位列上市银行首位。
篇2
一、递延所得税的计量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若存在暂时性差异就表明资产或负债将在未来期间导致所得税流入或流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将这一影响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系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高,意味着在未来期间按资产账面价值收回的经济利益大于计税时的可抵扣金额,两者的差额作为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而应交纳所得税,从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相应地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系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低,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高。前者意味着资产在未来期间可收回的经济利益小而计税时可抵扣金额大,后者意味着在未来期间偿还的经济利益大而不能抵扣应税收益的金额小,两者差额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表现为所得税支付额减少而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相应地,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对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分别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企业经营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应税所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以及在不同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不存在差别。某些情况下,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 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时,应注意:第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第二,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第三,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二、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即当期所得税),同时结合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企业在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组成。但应注意: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现举例说明所得税核算全过程: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2006年有关所得税资料如下:(1)甲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率为33%;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9.5万元,其中存货项目余额29.7万元,未弥补亏损项目余额19.8万元。(2)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其中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因发生违法经营被罚款10万元,因违反合同支付违约金30万元(可在税前抵扣),工资及相关附加超过计税标准60万元。上述收入或支出已全部用现金结算完毕。(3)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年初减值准备为0),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比其计税基础小50万元;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使存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年初余额90万元减少到年末的20万元。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抵扣。(4)年末计提产品保修费用40万元,计入营业费用,预计负债余额为40万元。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在实际发生时可以在税前抵扣。(5)2005年末有60万元亏损没有弥补,其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9.8万元。(6)假设除上述事项外,没有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1)指出上述事项中,哪些将形成暂时性差异,属于何种暂时性差异;(2)计算甲公司2006年应交所得税;(3)计算200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计算2006年所得税费用,并进行账务处理。
答案:(1)上述事项中,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存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提产品保修费形成的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尚未弥补的亏损,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2006年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利润总额500-国债利息收入20+违法经营罚款10+工资超标60+计提固定资产减值50-转回存货跌价准备70+计提保修费40)-弥补亏损60]×33%=[570-60]×33%=510×33%=168.3(万元)
(3)计算200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①固定资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固定资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50×33%=16.5(万元)
②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存货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20×33%=6.6(万元)
③预计负债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预计负债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40×33%=13.2(万元)
④弥补亏损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亏损弥补项目的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0×33%=0(万元)
⑤200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固定资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6.5+存货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6.6+预计负债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13.2+弥补亏损项目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0=36.3(万元)
(4)计算2006年所得税费用:
2006年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168.3+(0-0)-(36.3-49.5)=168.3+0-(-13.2)=181.5(万元)
甲公司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是:
借:所得税 181.5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68.3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
篇3
关键词:当期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
0 引言
本文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方向对所得税费用核算进行分解,使会计人员清楚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
1 当期应交所得税的核算
1.1 核算公式
1.1.1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1.1.2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1]。
1.1.3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
率。
1.2 永久性差异
1.2.1 概念。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范围和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2]
1.2.2 处理。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应税利润,不影响以后各期纳税额,不作账务处理。在计算所得税费用和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需将其调整税前会计利润。如:北方公司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400万。会计上,这笔捐赠支出作为费用,可冲抵利润表中的会计利润。但按照税法规定,这笔捐赠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要缴所得税。因此产生400万永久性差异。
1.3 暂时性差异
1.3.1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①概念。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3]
资产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可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资产账面价值指资产入账时的价值。负债计税基础指负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账面价值指负债入账时的价值。
②产生。当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公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如:北方公司2006年12月购入一台新设备并投入使用。设备原值为100万,预计净残值为4万;折旧年限为5年;会计上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按直线法提折旧。2007年税法折旧额=(100-4)÷5=19.2万。因此,2007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00-19.2=80.8万。折旧率=40%,折旧额=100×40%=40万。账面价值=100-40=60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账面价值=80.8-60=20.2万。
1.3.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①概念。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4]
②产生。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公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如:2007年末,北方公司持有的交易性证券以其公允价值150万计价,该批交易性金融证券成本为100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100=50万。
如果会计年份只有一年,那么完成当期应缴所得税的核算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就结束了。当期应交所得税直接转入所得税费用。即: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 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递延所得税指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异,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公式: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2.1 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概念。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金额。②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5]公式: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如:上例中,由于持有交易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了50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12.5万。
2.2 递延所得税资产
2.2.1 概念。指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2.2.2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用公式表示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如:2007年末固定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8-60=20.2万。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20.2×25%=5.05万。
3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
4 案例分析:北方公司2007年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率25%。2007年利润总额为1000万。当年发生交易或事项中,会计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项目如下:2007年1月购入一台新设备并投入使用,原值100万,预计净残值4万,折旧年限5年,会计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提折旧,税法按直线法提折旧;2007年末一项存货原值60万,已提存货跌价准备6万;2007年12月30日为销售产品提供保修服务,确认预计负债10万;2007年12月31日收到一笔100万的合同预付款,将其作为预收账款核算;2007年12月30日,持有交易性证券以其公允价值150万计价,该批交易性金融证券的成本100万;购买国库券在2007年12月获10万利息收入;为促销,产生20万销售折让。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万。试计算2007年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单位:元。
4.1 核算当期所得税
4.1.1 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20-10=10万。
4.1.2 暂时性差异 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8-60)+(60-54)+(10-0)+(10-0)=46.8万。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100=50万。
4.1.3 当期应交所得税 当期应交所得税=(1000+10+46.8-50)×25%=251.7万。
若会计年份只有一年,不存在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17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517000
若会计年份大于一年,存在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中除了包括当期应缴所得税外,还包括递延所得税,进行以下核算:
4.2 核算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50×25%-0)-(46.8×25%-10)=10.8万。
4.3 核算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251.7+10.8=262.5万。
4.4 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62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17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8000
5 结论
本文深入研究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相关规定后,对所得税费用核算过程分解,得出所得税费用核算分解图。同时通过对所得税费用两个组成部分进行剖析,得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核算总公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清楚展示所得税费用核算过程。本文采用逐层分解方法,使所得税费用核算过程更直观,有利于会计人员快速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年.
[2]焦宁.谈新税法下的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J].时代金融.2008.(5):P153.
[3]甘建伟.谈谈新准则中的暂时性差异[J].科技风.2008,(10):P84.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 投后管理
随着商业银行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以下简称“理财产品”)规模迅速增长,相关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有些银行通过此种模式规避贷款管理、未及时隔离投资风险,有些理财产品到期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甚至无法兑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此类理财产品的投后管理薄弱。有鉴于此,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此类理财产品比照自营贷款进行投后管理。各家商业银行也从多个方面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保持理财业务平稳、规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在此予以初步探讨。
一、当前银行理财业务投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商业银行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大部分为融资类理财产品,对应了具体的融资客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管好了融资客户,也就管好了理财产品。但从该类理财产品投后管理的实际情况看,有些银行的投后管理还没有完全达到比照自营贷款管理理财产品的这一要求,主要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投后管理的操作制度体系还不健全
比如,有些银行只有个案化的产品管理操作规程,并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财产品投后管理、风险计量、分析、报告制度体系。有些产品的管理制度内容还没有达到现有贷款管理的细致程度。比如,同一家银行不同分支机构对同一类理财产品的管理重点内容不完全一致,还有些银行虽然对理财产品融资客户提出了后续跟踪检查要求,但并没有像贷款一样形成统一的操作流程,没有设立统一的评价指标等,这使得基层管理机构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思路不一,各自为战,难以达到管理层期望的管理效果。
(二)理财产品的责任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有些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起步较晚,还没有像管理贷款一样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财产品职责分工、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导致了上级行对理财产品投后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压力不能有效地传导落实到理财产品基层管理机构。同时,有些理财产品由于自身结构设计原因,银行往往不与融资客户形成直接的法律关系,而是通过第三方机构代为行使相关权力,也使得管理层不能直接采用贷款相关责任管理制度对有关责任主体进行有效管理。
(三)投后管理的组织架构还不十分清晰,监管独立性不强
有些银行的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工作主要由产品发行的业务条线自我承担,既缺乏独立的管理视角,难以摆脱业务条线自身的束缚,同时还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专职程度不高等问题。比如,有些银行的客户经理既是理财产品具体操作者,又是投后管理规定的直接执行者,既是业务材料的制作者,又是后续检查实施者,既是客户的营销人员,又是客户的后续跟踪检查人员。有些银行理财产品的后续检查主要来自于上级行条线管理部门,缺少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对理财业务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独立的风险评估和监督。
(四)投后管理的电子化水平不高
目前,大部分银行对于自营贷款业务均有着较为完备、覆盖全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但理财产品的管理系统建设相对落后,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投后管理基本处于手工台账阶段,发生数据录入和统计错误的概率较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较差,与信贷业务之间互通、互联不足,容易出现产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银行对融资客户的统一风险控制。
二、加强银行理财业务投后管理的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银行应该大力坚持“比照自营贷款进行投后管理”这一原则,深刻理解监管部门政策内涵,重点把控好理财产品的兑付风险和合规操作,积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理财产品的投后管理:
(一)加强研究和规划,做好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在制度设计时,始终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树立全局观念和统筹意识,积极借鉴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成果,统一协调管理盲区,将投后管理贯彻到业务的每个环节。在具体产品的制度中要体现出精细化和规范管理要求,在整合各类产品相关环节操作要求的基础上,细化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内容,务必使每个环节可辨、可查、可操作,以此形成健全、完善和可操作的制度体系。
(二)进一步明晰理财业务管理责任主体,形成投后管理责任分摊机制
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工作应该以“谁经营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为原则,在银行各级机构的业务负责人与经办人之间、上下级行之间、同级行的不同条线之间、内外部机构之间进行责任划分,将相应的管理责任分配到各责任主体,横向上明确同级机构各部门间工作职责分工,纵向上建立各级行的经营主责任人制度和基层机构项目经理制度,在银行法人系统内形成较为稳定的责任分解制度架构,提高理财业务各项管理操作制度的执行力度。
(三)适应现有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模式,建立理财条线内部风险管理专岗和独立管理部门相结合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银行应在各级行理财业务条线内部建立专职投后管理团队,与业务操作团队相对独立,专项从事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以及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将理财业务的投后管理纳入全行风险管理工作统一开展,由风险管理部门按照信贷业务标准,独立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分类,评价其产品风险状况和抵质押措施落实情况,以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性。
(四)创新管理手段,研发理财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篇5
同业监管与反监管的博弈
数据显示,银行2013年下半年总体压缩了同业项下买入返售同业资产,非标资产压缩约8000亿元,主要是压缩了买入返售票据资产,而买入返售项下类信贷非标资产(包括信托受益权、资管计划等)仍然增长约2000亿元,但较前期增速已有所放缓。
自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8号文)开始,如何监管、规范商业银行与同行、券商、基金和保险合作投放贷款(非标融资)的讨论一直未停息,也无定论。
事实是,从3月银监会发“8号文”监管表外非标到6月末,部分非标资产挤入投资项下,规模增长近7000亿元。
在应对同业业务的非标治理过程中,各家银行在会计科目处理上将非标准化融资(信托受益权)从同业资产科目转移到债券、投资类资产进行调整。
2013年下半年,同业和投资项下非标资产规模压缩约5200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5%至5.5%,主要是银行压缩收益率较低且风险较低的票据非标资产,而风险较高的类信贷资产仍保持较快增速,增长5200亿元至2.6万亿元,占比为2.9%。应收账款类债券投资小幅增长4%,增量仍来自类信贷非标资产。
风险偏好的提升,导致国债、金融债等利率债在下半年压缩约560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降至历史的底位1.4%。
从各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和应收账款类债券投资的情况来看,2013年末,同业和投资项下非标资产(含票据)占比居前列的是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为33%、20%和18%,其中风险较大的类信贷非标资产占比居前列的是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占23%,13%和10%。相比2013年上半年,非标总体规模都有所压缩,但收益率较高的类信贷非标资产占比仍较高。五大国有银行类信贷非标资产接近零。
截至2013年年末,兴业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总额为9210.9亿元,其中,信托受益权占比60.15%,推算得出其金额为5540.35亿元。而2013年三季度时,兴业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总额更高,有9288.21亿元,但其中信托受益权占比仅有49.75%,推算得出其金额为4624.7亿元,这意味着兴业银行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资产规模不降反升。
同业资产由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三部分组成,兴业银行在2013年年报中已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其强调,减少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的目的是“减少低盈利同业资产运用”;但另一方面,兴业银行却提高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高收益的信托受益权及其他受益权的比重。这就是银行同业业务运作的典型代表。
近期对于媒体报道的“9号文”(尚未最终确定)或将纳入央行综合性同业监管细则下发,如果对同业买入返售项下非标资产进行监管,影响最大的将是买入返售项下非标资产占比最高的银行,包括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分别占到25%、17%和13%。
篇6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我国独立审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假设的实证检验,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取合适的测度指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影响因素众多,这些风险因素中最重要和最不可控的是高风险领域,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以“风险因素”作为测评指标,将审计质量的重大影响因素均视为风险因素,将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整体回归检验。
一、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设
(一)变量选取与定义
本文以审计意见类型作为测度指标。一般认为,如果客户的财务报告的确存在重大错报且CPA能够据实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我们就认为审计质量是好的,反之亦然。故本文的因变量为“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定义非标意见为1,“标准审计意见”(以下简称标准意见)为0,还规定除去“标准无保留意见”为标准意见外,其他所有意见类型都归类为非标意见。
2010年,深沪两家上市公司总样本1422家,其中亏损企业170家,占总样本11.96%;1422家总样本中,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有150家,占总样本的10.55%;而170家亏损企业中,非标意见就有79家,占到总非标意见的51%。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非标意见一半以上集中在亏损企业,验证了亏损企业的确存在更高风险,由此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集中度更高。因此本文认为,选取高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ST企业作为研究视角来研究其风险因素指标,比较符合本研究的理论命题,也比较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本文在收集了全部数据后,首先,把审计质量计量模型常用的变量进行多步逐个回归,将有代表审计主体特征的19个变量通过多步回归,剔除多重共线性影响因素,筛选掉部分变量。最后确定和选取了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代表性的13个风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是:事务所收入、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比率、净资产增长率、现金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本文控制了以下有可能影响审计意见的变量:上期审计意见;事务所变更;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危机的严重程度,当危机显性化(债务违约、出现诉讼、违规担保)时,CPA容易觉察公司持续危机并说服客户从而出具“非标”意见。将上述控制变量作为计量研究的虚拟变量,并对所有变量进行定义,见表1。
(二)研究假设
1.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意见类型
一衡量董事会独立性,我们选择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重、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这两个指标。预测当客户面临高风险时,董事会独立性程度越高,CPA独立立场越不受干扰,CPA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越高。由此,得出假设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董事会独立性高的高风险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比独立性低的公司大。即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重与审计质量为正相关关系。
2.净资产增长率与审计意见类型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选取为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170家亏损企业,这些都是ST高风险企业,赢得净资产的增长也表明了企业价值的回升和风险的趋弱。因此,CPA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得出假设2:净资产增长率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3.事务所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
变更事务所是由于事务所更有可能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结果。由此得出假设3:事务所变更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4.上年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意见类型
因此,上期被出具“非标”意见的高风险公司再次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有可能高于上期未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企业。由此得出假设4:上年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5.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类型
一般认为规模大的事务所比规模小的事务所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由此得出假设5: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6.违规、涉诉以及担保与审计意见类型
巨额担保可以直接导致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而诉讼与违规行为同样使企业面临被摘牌甚至注销的风险。而高风险点正是CPA异常关注和高度警惕的事项,为此,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由此得出假设6:违规与否、涉诉与否以及违规担保和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7.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意见类型
资产负债率作为典型的财务风险指标成为显著的财务风险预警信号,而出现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更有进行盈余管理,调整高负债率的操控动机。因此,CPA发现其不当行为并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也越大。由此提出假设7:资产负债率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8.流动比率、现金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与审计意见类型
上述指标越大,表明亏损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回转情况越好,则被出具标准意见的概率高于非标意见的概率,因此选取现金周转效率、流动资产周转效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指标,作为衡量亏损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来考量其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是有针对性的。由此得出假设8:流动比率、现金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二、模型设计与检验
本文的模型如下:
Riorpn06=α+Riorpn05+Income+Doub+Jzczz+Inddv+Ldv+Zfv+Cash+Zczz +10Flss+11Dbje+12Wgyf+13chang
其中,各变量定义如下:
为了验证新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将所选取的数据代入模型,运用SPSS13.0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与模型整体显著性分析,检验结果如下:
本模型的Cox&Snell和Nagelkerke的拟和优度统计性不显著,原因在于用度量拟合程度时存在一些问题,在典型的回归模型中,的值在0和1之间,但因变量二元选择模型的不可能接近1①。如果我们假设某事件发生的真正概率服从某个区间的均匀分布,则可以证明1/3是的一个上界。因此对于二元选择情形,可能得到较小的值是毫不奇怪的。所以本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306是比较正常的。
表3所示,模型(Chi-square)统计性显著。
按照理想状况,最好是模型统计性显著而拟合优度不显著;如果两者都显著,说明大样本情况所致;如果模型统计性不显著而拟合优度显著,那么这个模型检验完全不能通过,应该重新设定。本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整体显著性通过检验。
三、实证检验分析
在综合考虑所有风险因素特征的综合模型中,我们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支持了假设1;上年审计意见和资产负债率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相关,说明上年审计意见类型,尤其是非标意见显著影响CPA的行为;而高风险客户的资产负债率都很高,则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强有力支持了假设4和假设7;高风险客户的违规、涉诉以及担保等外部风险很大,导致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更高,由此支持了假设6。见表4。
同时看出,所有风险因素的整体拟合优度非常好,均值为0.358,接近二分类模型的标准拟合优度,表明变量的整体选取以及模型的设计是可靠的,也是合理的。除了事务所收入和流动比例两个变量的检验度较弱以外,其他变量的Exp值以及Wald统计量都通过了统计性检验。尤其是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变量,显著地通过了检验。
四、实证分析结论
根据上述替代指标的实证回归结果可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层级权力制衡机制基本无效,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审计需求市场的内在驱动不足,加之政府的过度介入更难形成有序的审计市场。审计市场和治理结构又直接造成审计收费的低价竞争和购买审计意见的自愿寻租行为,由此决定了审计质量低下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法律制度安排对审计主体违规责任的约束力总体上很弱,极低的犯罪成本使得CPA为利益驱动而出卖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对审计质量的考量错位和缺失;我国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很弱,基本不能满足执业需求;事务所规模越大,更倾向据实出具审计意见,因此,审计质量相对有所保证,但我国事务所市场集中度低,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而ST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审计质量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说明纯风险因素对审计质量更具有的决定性影响。CPA已经具有敏感的风险意识,如果客户上年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那么CPA会十分关注和警觉,会设法评估这些风险对当期的影响直至降低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否则,CPA可能会选择放弃客户或者出具非标意见。
五、全面提升风险导向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随着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进驻中国审计市场,势必带来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也无疑会带来审计市场的优胜劣汰。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加速推行风险导向审计,促进独立审计主体的整合,对内提高质量,对外塑造形象,在国内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诚信度、知名品牌的内资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市场透明度,促使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体对策如下:1.逐步完善审计执业环境,规范审计市场竞争秩序。明晰产权,采用公共契约形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法制建设,疏通审计诉讼机制,建立法律赔偿机制;提高协会监管作用,推进独立监管机构的建立;加快事务所改制,实行有限责任合伙制,提高行业收费标准。 2.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管理系统,全面实施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建立保障制度,慎重选择客户,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加强风险导向审计信息资源建设,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3.培育良好的审计文化,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倡导公众责任文化,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素质建设,提升执业能力,提高审计质量。
篇7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全面推进,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创新活跃、发展较快,在便利流动性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同业业务发展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从多方面对银行同业业务进行规范和管理,以促进该业务的健康发展,助力直接融资大提速。
迅猛生长存变异
同业业务是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业务,主要业务类型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融资业务和同业投资业务。
近年来,由于同业业务不缴存存款准备金、不受存贷比约束,资金使用效率高、盈利空间大、资本消耗低,以及交易对手之间互利等特点,对银行来说“有利可图”,因此在短期内出现“井喷”式发展。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初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纳入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元增加到21.47万亿元,增长246%,是同期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纳入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负债从5.32万亿元增加到17.87万亿元,增长236%,是同期总负债和存款增幅的1.74倍和1.87倍。同业资产和负债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增长水平。
与之前同业业务的主要功能是调剂资金“头寸”、熨平银行流动性波动相比,同业业务已成为银行当前进行资产负债调整的重要工具。
同业业务规模越做越大的背后,是性质的变异,很大部分同业规模实质演变为银行的投资业务,部分甚至是违规将表内业务转到表外。特别是同业业务打通了银行、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的界限,其中蕴藏着期限错配风险,而且风险敞口巨大,一旦发生问题,将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央行在4月29日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就特别指出,同业业务存在发展不规范、规避监管、期限错配增大和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效果,存在风险隐患。金融机构间资金联动性增强,部分同业业务通过多层“通道”包装,结构复杂,资金划转频繁,造成金融机构整体资产规模虚增,一旦某个环节发生风险,极易引发交叉性风险传染。
“拆短投长”藏风险
同业业务本应是银行临时性、短期性资金头寸调度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为银行规避政策和寻求套利空间的手段。信贷调整政策对相关行业贷款的限制及对融资主体的要求,使得商业银行往往无法对授信客户发放贷款,而为留住此类客户,追求高收益,一些激进型的商业银行通过扩大期限错配,拆短投长,将同业存放资金、拆入资金投资于期限较长的票据类资产及买入返售资产,以此来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所谓买入返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逆回购方,即资金融出方)与金融机构(正回购方,即资金融入方)按照协议约定先买入金融资产,再按约定价格于到期日返售给该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行为。
2012年以前,银行买入返售资产的余额约在4万亿元左右;2012年之后,买入返售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到2013年第一季度末超过9万亿元。还有部分银行要赶在规范文件正式出台前,拼命做大规模。据了解,更有部分银行正在采取“创新”的同业业务模式——委托定向投资,把原买入返售项下的业务转入同业存放项下,但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个别银行规模已做到千亿元,此种模式签订两份合同,却拿一份合同入账,明显存在违规。从上市银行年报发现,近几年来,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迅速膨胀,城商行尤为突出。例如,上海某银行2013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为331.14亿元,较2012年的83.23亿元增长297.86%;天津某银行2013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718.93亿元,较2012年的95.82亿元增长650.29%。同业的风险权重只有25%,若直接对应信托受益权则是100%的风险权重,通过买入返售方式将企业债权转变为银行同业债权,可以减少资本占用,并且银行通过单一信托计划以自有资金买入信托受益权产品,计入到同业科目,从而规避信贷规模、投向、资本金要求等监管政策限制,间接实现为客户融资,获得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收入。
在银行间整体流动性宽松、银行间拆借利率较低时,此举能带来较高的收益,同时各家银行也能“相安无事”。然而,在货币政策一收紧时,则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监管新规终落地
5月16日,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以及银监会配套文件《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以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为两条主线,首次对同业业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规范,确立了监管框架,旨在规范我国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堵邪路从规范核算入手。针对同业业务透明度低、会计核算不规范、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管难度的现状,《通知》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同业业务,应当按照各项交易的业务实质归入上述基本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同业业务实施分类管理。监管层此次对于前期监管套利较为严重的同业代付、同业三方买入返售业务进行会计科目调整。通过采用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各类同业业务及其交易环节能够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地在资产负债表内或表外记载和反映,将原来监管空白区有效覆盖住。
此外,为防止交叉性风险传染,《通知》明确了买入返售的定义,并规定“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类似交易不得纳入买入返售或卖出回购业务管理和核算”;还着重限定了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应当为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央票等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通知》还要求,金融机构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明显约束了非标业务的扩张。因为非标业务大部分依赖于银行的信用支撑,如果不能进行显性或者隐性的担保,没有银行信用的明显支撑,非标业务本身也难以大规模扩张。
《通知》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要加强内审管理,加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内部管理,提高同业业务外部监管要求,规范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创新,提高同业业务透明度,切实防范风险隐患。
开正门促进常态化发展。近两年同业业务的成倍增长拉长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流转环节,提高了资金成本,挤压了利率敏感性企业的信贷需求,造成金融机构整体资产规模虚增和部分行业、领域的信贷风险加大。此外,同业业务的纵深发展加大了流动性风险的集聚,拉长了潜在危机的传染链条。
央行《通知》的出台将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效率,推动开展规范的资产负债业务创新。比如,《通知》提到,金融机构办理同业业务,应当合理审慎确定融资期限。其中,同业借款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其他同业融资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一年”期限设定基于便于流动性管理、更好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考虑;“三年”的限定则基于满足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的考虑。
《通知》同时为金融机构规范开展同业业务开了“正门”,比如“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试点”,“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标准化和透明度”。
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可以有效引导部分同业业务向标准化和阳光化转变,为金融机构主动调节资产结构创造手段。金融机构同业资产中的部分买入返售业务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这种实质性信贷资产在同业之间的流转与资产证券化的本质相同,因此可以视为类证券化产品,只是业务开展的动机不单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还为了规避信贷规模、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限制。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就可有效推动同业非标业务的标准化和阳光化,提升同业资产流转的透明度,降低同业业务风险。
直接融资将提速
五部委联手整治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有助于强化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提升债券等标准化产品需求,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通知》提出金融机构在规范发展同业业务的同时,应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试点,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标准化和透明度。
回归本质控制流动性风险。此次管理层限制了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资金的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并将除同业借款业务以外的同业融资业务期限限定为一年以内且到期后不得展期。这意味着银行买入返售资产中的信托收益权等非标类资产投资将直接受限,资产流动性提高和期限缩短将显著降低银行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同时,《通知》中关于金融机构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的规定,约束了非标业务的扩展、降低了信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通知》要求由法人总部建立或指定专营部门负责经营,强化法人总部对同业业务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统筹管理,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回归流动性管理手段的本质,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事实上,近期受部分银行压缩非标资产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总体呈现出宽松态势,货币市场利率也始终在低位平稳运行。之前是利率不敏感部门与利率敏感部门争夺资金,而现在利率不敏感部门退出竞争,必然导致利率的回落。当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宽松,且央行也有了更为定向救助商业银行流动性的SLF(常备借贷便利)工具,部分中小银行为满足同业融出或融入比例而被动减少同业资金的拆入、拆出,不会对银行间总体流动性造成影响。
标准化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进行标准化债权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非标这种高收益“无风险”资产的存在。在同业、非标进行整顿之后,商业银行将有动力投资标准化产品,直接融资比重将得到提高。随着管理层祭出“利器”,非标转标将成为今年的大趋势。未来几个月银行表内非标规模将随着同业类非标的到期而下降,这些到期的非标应有相当一部分会转向债券类融资。目前短融和中票收益率相对于贷款利率的打折幅度回到历史均值附近,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会推动企业积极发行信用债来降低融资成本。这也使得在间接融资信用供给能力放缓的背景下,未来直接融资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融资功能。
在限制高融资成本行业融资的同时,必然降低全社会整体利率水平。《通知》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同业非标谢幕,债市繁荣开启。预计部分同业非标将转入债市融资,如测算的四家主要存量同业非标银行的1.08万亿元同业非标余额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补充融资,尤其是地方平台部分可以较为顺畅地转化为在债券市场融资。
篇8
关键词:非标准审计意见 公司治理审计费用率
一、引言
自美国证券法实施以来,审计意见类型是否恰当一直是一个广泛争论的热点问题。人们期望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从而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约束内部控制人、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委托人错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或管理当局拥有对注册会计师聘用、解聘、审计产品定价的决策和支付权,使审计关系扭曲。特别是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严重,以及证券市场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注册会计师“低价揽业”、上市公司“高价收购审计意见”的出现影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同时,也发生了东方锅炉、红光实业、银广夏等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例,这些审计失败的发生使审计独立性遭到质疑。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社会各界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认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甚至有时候会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共谋,损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2月22日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文件――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及其审计事项的处理》,这一文件加强了审计意见的影响效力,使得审计意见类型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和股利分配政策。但究竟什么会影响非标审计意见的出具?本文中作者试图从上市公司及事务所特征来研究它们是如何影响非标审计意见的出具的。
二、文献综述
(一)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质量T.B.Bell,R H.Tabor在应用Logistic模型考察财务报告数据、市场数据和其他数据在审计师决定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时,考虑了7个财务指标和3个控制因素(规模、增长率和回报的稳定性),发现上年度是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对本年度审计意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ao,Chen(1998)对可能影响审计意见的11个会计和市场因素进行检验,发现资产负债率、盈利或亏损、总资产收益率、上市公司所在地等因素具有显著影响。李淑华(1997)的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与被审计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陷入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明显较大。蔡春、杨麟等(2005)研究发现,公司内部管理质量(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等)是影响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吴粒等(2005)研究发现非标无保留审计意见与净资产收益率及资产负债率显著相关。
( 二 )公司治理结构Hai Yap Tech和Chui Choo Lim(1996)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发现公司内置了审计委员会对审计独立性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费爱华(2004)通过对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研究中发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中,除了审计委员会外,其余变量对非标无保留意见的影响都不显著。关于股权结构对非标审计意见的影响,王跃堂、赵子夜(2003)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大股东与其他法人股的股权差距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大股东相对其他法人股的股权越集中,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就越大,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赵学彬、刘煜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量与非标审计意见在1%或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股权集中度与非标审计意见负相关。
(三)公司盈余管理 Francis和Krishnan(1999)通过对大样本美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证实了具有较高应计利润的公司,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无保留意见;Bartov等(2001)也验证了可控应计利润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一些学者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验证,所选样本和研究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致。李东平等发现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指标(应收账款变化率、存货变化率和非核心收益率)之间并无显著的关系。徐浩萍则选取了1998到2001年在沪市上市的1448家公司,通过不同组别之间的t检验,发现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李维安等(2005)用非经营性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作为盈余管理的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四)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Carpenter和Strawser(1971)发现多数发行股票的企业转向“”以取得最好的股价;Palmrose(1988)发现“”事务所总的来说面临的诉讼要小于非“”事务所,如果诉讼的多少反映了审计质量的高低,那么这个结果说明“”的审计质量较高。李淑华(1997)发现在105家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事务所中有40家在1997年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占当年该种意见类型的53.76%,证明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意见类型有关系,规模越大的独立性越强,越能抵制住来自客户的压力。蔡春等(2005)研究中发现事务所的收入水平所代表的规模特征显著影响了审计意见的类型。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假设一般用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ROA)来表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ROA是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主要会计数据之一,是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监管部门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配股资格的参考标准,该指标越好,说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好,该指标越差,说明公司面临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甚至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也会受到质疑。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总资产报酬率(ROA)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
本文在研究偿债能力对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影响时,选用了流动比率(LDBL)和资产负债率(FEBL)来表示。一般来讲,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较差时,管理当局将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就越有动机违背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为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时出于应有的职业谨慎,会充分关注和重视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高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差,面临破产的可能性大;流动比率低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弱,也会面临短期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审计时面临审计失败的风险比较高。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公司偿债能力越弱,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可能性越大。资产负债率(FEBL)和流动比率(LDBL)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
盈余管理程度对非标审计意见的影响是近几年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考察注册会计师是否能揭示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出发点。国内考察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较多,比较常见的是用修正后的琼斯模型计算可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指标(章永奎和刘峰,2002;徐浩平,2004;等)。也有将非经营性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EM)作为盈余管理的指标,该比例越高,公司通过非经营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李维安等,2004)。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所搜集数据的特点,以非经营性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EM)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或不特别处理的目的,一方面会操纵利润,粉饰净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会不惜支付高额审计费用购买审计意见。证券监管部门与证券市场参与各方可能会根据公司风险不同,作出不同的反应,操纵审计意见。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3:注册会计师能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程度与非标审计意见正相关
股权集中度(GQJZD)代表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本文在选用股权集中度的计算方法时,为了更方便合理的突出中国的特色,选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越集中,控股股东控制其他小股东的可能性越大,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牺牲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4:管理层容易产生购买审计意见动机,而注册会计师在保持独立性情况下,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审计意见可能性就增大
一般来讲,绝对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控股股东的行为往往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失去约束的控股股东在经济利益驱使的激励下,往往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倾向,为了通过比较好看的审计意见来掩盖违规行为,绝对控股股东就会采取各种手段与注册会计师进行谈判,促使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赵学彬、刘煜(2006)也通过Logisic多元回归检验发现大股东绝对控股变量与非标意见在10%的水平上显著。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预期注册会计师对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出具标准意见
200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并规定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因为审计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有更强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从短期看,审计委员会可为董事会更强更有力的掌握每年的审计及年度财务报告。从长期看,审计委员会通常可为股东提供额外的保护及对财务报告更具信心(曾小青、王敏,2005)。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6: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小
上市公司上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会影响到下一年度审计意见的类型,一是上市公司在获取了非标审计意见后,管理当局不再希望下一年度仍然获得非标,进而操纵报表的可能性大,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增加;二是上市公司前一年度导致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事项可能下一年度仍然存在,因而下一年度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会大。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7:上年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下一年更容易收到非标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率(ROF)指年度审计报告审计费用与上市公司年末总资产的比率。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仍然掌握着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解聘和审计报酬的定价、支付等决策权,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可以将某些不合理的意愿通过提高审计服务报酬强加给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在利益驱动下也会“酌情接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最终导致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率相关。李补喜、王平心(2005)通过对200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审计费用率与非标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8:审计费用率与非标审计意见正相关,审计费用率越高越容易收到非标审计意见
长期以来,事务所的独立性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问题。比较常用的衡量事务所独立性的方式是考虑事务所的规模。从国外研究来看,事务所规模等特征对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有很大影响。Shackly和Knapp(1985)的研究都证明了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规模越大的事务所独立性越强,事务所的规模能够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意见类型。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时划分“”和“非”或者是“六大”,中国学者在研究时通常的做法是划分为“十大“和”非十大“(吴水澎、李奇凤,2006;唐跃军、左晶晶,2005)。本文对事务所规模的界定沿用前人的划分方法,以事务所拥有的客户数量为标准来计算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来讲,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越多,其为一个客户冒险的可能性就小。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9:事务所规模对非标审计意见有正向影响,即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保住自己的职业声誉,不容易受到客户的控制和影响,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比较大
( 二 )变量设定 (1)因变量设定。目前审计意见已形成四种固定的审计意见类型,即无保留意见(又可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和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将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这四种审计意见统称为“非标准审计意见”因变量。(2)自变量设定。具体见(表1)所示。
(三)资料来源及样本选择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7和2008年的年报。2008年822家,2009年833家。年报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审计意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财务数据(如净资产收率、流动比率等)和公司治理数据(如独立董事人数、股东持股比例等)来源于《中国股票市场研究(CSMAR)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对上市公司年报手工整理。样本按以下原则进行了筛选: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包括财务数据缺失及未披露审计费用的公司;剔除上市时间离样本观察年度不足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观察值。这主要是考虑上年审计意见作为影响下一年非标审计意见的因素及当年上市的公司也有其特殊性;剔除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最终得到1407家符合条件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其中2008年695家,2009年712家。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表2)列出了所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统计数据特征。对于虚拟变量而言,均值没有任何数量大小的意思,但它可以说明具有某一特征或属性的样本公司占所有样本的比例。本文中所有的虚拟变量均值如下:Op的均值为.10,说明在样本公司中,有10%的公司收到了非标审计意见;AC的均值为.51,说明我们研究的1407家上市公司中有51%设立了审计委员会;SFJDKG的均值为0..3748,表示研究的样本中有37..48%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有绝对控制权;BIG的均值为0.31表示研究的样本中有31%的上市公司是由国内四大事务所审计的;SNYJLX的均值为0.7,表明研究的样本中有7%的公司上年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从下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于盈余管理的变量,均值为0.539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有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也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也比较大。另外,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特征:我国上市公司中有37.48%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有绝对控制权,前五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0.59203,这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和股权相对集中的治理结构缺陷。股权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而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又有聘任、解聘、支付费用给事务所的权利,这就很容易导致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合谋而出具不合理的审计意见。
( 二 )回归分析将前面所定义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全部带入模型,建立如下Logistic模型:
Ln p/1-p=logitp=B0+B1ROA+B2FEBL+B3EM+B4LDBL+B5SNYJLX+B6GQJZD+B7SFJDKG+B8AC+ B9ROF+B10BIG或者p=1/1+exp(-Z)
其中:p=p(op=1),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发生的概率;1-p=p(op=0),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发生的概率。(表3)是模型的回归结果。总的来说,总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FEBL)、审计委员会是否设立(AC)、第一大股东是否绝对控股(SFJDKG)、上年审计意见(SNYJ)、审计费用率(ROF)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呈显著相关性,其他变量与非标审计意见的出具不相关。
从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中,总资产报酬率(ROA)和资产负债率(FEBL)在模型中回归系数显著。这与以前学者(蔡春,2005;李补喜、王平心,200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事务所在审计时能够发现由于公司财务状况不良而导致的公司报表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对该类公司出具了高比例的非标审计意见。公司治理结构变量中,第一大股东的绝对控股(SFJDKG)与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当上市公司属于绝对控股(所占股份在50%以上)时,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比例较低,这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控制着事务所的聘任、审计费用的支付等,这样事务所就更容易受上市公司的威胁而出具不合理的审计意见,非标审计意见比例降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AC)与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审计委员会在设置后的几年内起到了预先监督检查报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使上市公司更容易接受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调整或披露建议,使注册会计师审计时更好的发挥作用。上年审计意见类型对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有正向影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在上年度收到非标审计意见以后,当年度事项影响到了下一年度,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事务所在审计上年度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时会更谨慎,从而更敏感于客户中的问题。盈余管理程度(EM)在模型中不显著,但符号与预期也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只选取了2007年和2008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代表性可能差一些;另一方面可能是计算方法不合理,应该采取修正后的琼斯模型来计算应计利润(但由于获取数据有限,满足该方法的数据不全,故未采用)。审计费用率(ROF)在模型中是显著的,说明上市公司承担的审计费用率越大,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五、结论与建议
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完善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的转变,减少第一大股东的绝对控制权。其次,还应该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并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地位,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同时将聘请外部董事的职责交给监事会,这样可以减少上市公司与外部审计师的合谋。(2)改变审计收费的来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入来源于被审计客户,而报告的实际使用人为广大投资者,付费者与真正使用者的错位,也必将导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情况时有发生。从审计费用的角度看,当真正的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来付费时,注册会计师被胁迫的可能性会降低。因此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从股票交易所中的交易费用中拿出一部分,再让相关大股东拿出一部分,从审计费用来源的角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从而出具合理的审计意见。(3)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建设。现代审计高风险的特点对事务所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事务所加强质量控制建设来适应这种需求。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等要素,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围绕这些要素重新设计和执行质量控制制度,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标。加强质量控制建设,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春、杨麟、陈晓媛、陈钰泓:《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财经科学》2005年第1期。
[2]吴粒、赵秀梅、郭涛、张明喜:《影响审计意见因素的实证分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
[3]费爱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徐浩萍:《会计盈余质量与独立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5]李补喜、王平心:《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6]胡春元、王振林:《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及范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8]吴水澎、李奇凤:《国际四大、国内十大与国内非十大的审计质量》,《当代财经》2006年第2期。
[9]T.B.Bell,R H.Tabor.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
[10]Bao,B.and Chen,G.Audit Qualification Prediction Using Accounting and Market Variables:The cas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Working paper,1998.
[11]Hai Yap Teoh,Chui Choo Lim.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udit Committees,Disclosure of Nonaudit Fees,and Other Issues on Audit Independence:Malaysian Evidenc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ng&Taxation,1996.
篇9
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与会者的认同。虽然房地产的互联网业务——社区增值服务,正在成为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新蓝海,但彩生活服务集团总裁唐学斌表示,光靠收取增值服务费,完全不可能抵得上一套房子的开发成本。
未来20年是房地产黄金时代
在本届年会召开前,业界一直对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忧心忡忡。西南财经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最近3年,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大幅增长,从2011年8月的84.8%上升至2014年3月的89%,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新增房屋市场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目前有24.6%的家庭存在刚性需求,有13.1%的家庭存在改善需求。但真正有能力买房的家庭只占其中的18%~39%。
而在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不太乐观的表现,也加剧了业界的悲观情绪。
但在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眼中,中国房地产行业仍然有高速成长的机会。
他表示,当前住房消费还是很低的水平,尽管我国住房拥有率确实比较高,但是毕竟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中国的消费刚刚开始,市场仍然有巨大潜力。按潜力算,中国经济高增长至少60年,要完成工业化进程,完成城镇化进程的过程还得20~30年,潜力巨大。当然,能否完成潜力的挖掘是另一个问题。
这一观点得到了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的认同。他认为,由于城市旧改、结婚等带来的刚性需求,以及大量还没有在城市落户的非户籍人口的置业需要,目前的新房市场再发展20年仍然没有问题。
协信集团总裁刘爱明表示,虽然此前舆论一直认为房地产“黄金十年”已经结束,但是他却不同意这一观点。
刘爱明认为,结束的是傻子都能赚钱的“傻子时代”,未来的20年才是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只要能达到较高的专业知识程度,未来房地产行业仍然是个亏损概率很低的行业。
除了商业地产的开发,产业地产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机会,产业驱动将是城市更新的一个主流。只有这样,人们在一个地方才能同时兼顾工作和生活。
“房地产是最好的,风再冷不要跑,不论怎么吹都不要跑,房地产未来20年是黄金20年。”新鸥鹏集团副总裁李战洪说。
互联网暂时难以颠覆房地产
不可否认,在住宅领域行业的发展机会确实已经越来越少。尽管开发商在住宅地产以外遇到前所未有的机会,但庞大的需求目前还都是潜在的,要真正转化为购买力需要时间。
这一点得到了诸多房地产企业家的认同。李战洪指出,未来20年的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最好的,但他在会场提出了“15个不再”,其中之一就是“单一业态不再,未来依托单一业态发展,将使企业走向困境。”
《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报道称,万科总裁郁亮带着员工去小米公司“取经”时,小米科技[微博]董事长雷军[微博]直接提问:“你们的房子为什么不能砍一半的价钱卖?”雷军的理由是,用互联网思维的“小米模式”去盖房:一批想买房又嫌房价太贵的人组成合伙企业,集资筹钱去买地;根据客户群的住房需求,挑选好户型并公示征求意见;施工环节外包给建筑企业;将地皮价与钢筋水泥和税费的总和定为房屋售价,没有中间成本,房价自然会降。身在房地产行业之外的雷军直言,如果以小米模式干房地产的话,可能只要一两年时间,就能达到50%的市场占有率。
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也曾经提出利用云服务平台收集客户数据,进而根据这些客户的数据来开发房地产项目。
平安好房网CEO庄诺在本届年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更透露,平安好房网此前已经推出了一款与房屋众筹类型相近的金融产品,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4%,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锁定那些意向购房者的购买力和需求,让开发商实现以销定产,确保开发商能够很好地规划资金投入和收回周期,为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供帮助。他透露,已有万科等房地产企业和平安好房网就类似的房屋众筹项目深入洽谈,探讨房地产以销定产的路径。
不过,这一在理论上会帮助开发商极大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做法,目前要完成真正落地,还有不少困难。如同张远所说,众筹无法解决交易,以及交易双方的互信问题。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不支持房屋定制前收取制造订金,开发商不能在建房前就收取意向客户的任何保证金,一旦房屋定制完成,购房者若不能履约购买,所有的房地产开发风险仍然将转移到开发商身上。这使得仅仅依靠第三方金融机构收集购房者有关资产和需求信息的操作模式,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购房者五花八门的需要,也难以得到统一满足,这也是房屋众筹模式的难点之一。购房者会要求更多的房屋个性化开发,这对开发商来说,也是一个解决难度非常大的问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短期无法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盈利能力。在这次价值地产年会上,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提出了利用互联网发展社区服务、增加盈利可能的主张。
刘爱明就表示,未来如果仍然仅仅定位于开发商,路会越走越窄,因为城市发展不再以增量为主,经营将变得很重要,未来开发商可能转成经营商和服务商。因此,他将协信定位为“3D城市运营商”和“全息生活服务商”,向购房者和租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基于同样的视角,卓越推出了包含金融服务、商业物业服务、商务配套服务、资产管理的“E+服务”,将房地产从单纯的房子变成了一个平台。
欧阳捷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做社区服务的O2O。他认为在过去十几年间,开发商把大部分的资产都已经销售掉了,目前剩余的最大资源就是业主,他非常看好这一市场的机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增服务能在短期内成为开发商主要收入来源。
欧阳捷说,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是先圈人流再盈利,腾讯也是在圈入大量人流以后很久才盈利。而对开发商来说,要把人气转化为销售收入也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类似潘军提出的“免费住房”概念,也许只能是空中楼阁。唐学斌认为,“免费住房”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人一辈子的收入可能都不够买一套房子。蓝光地产产品策划中心总经理高长靖虽然没有否定未来出现免费房子的可能性,但也认为进入这个阶段至少需要5年以上。
号文”严格限制了总量,非标类理财产品依然因其较高的客户预期收益率和银行中间收入受到银行和客户的青睐。非标资产缺乏公允定价方式和交易市场,且一般持有至到期,普遍被认为风险大于可交易的标准化资产。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所投资的非标资产通常带有金融机构的回购条款或融资人是本行授信客户,非标也被认为是“刚性兑付”的典型代表。
“35号文”效用几何
“35号文”的“三个分离”监管中,有两项与资金管理有关,市场纷纷解读为银监会是为了压制非标投资、打破刚性兑付,让理财业务回归到单纯的资产管理、中间业务类中。理想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
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准化资产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被人们熟知的“买入返售”同业游戏:提供项目的金融机构会与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签订远期回购协议,约定未来某个时期买回资产,资金方借此规避项目的信用风险;而另一种则是理财资金对接本行的项目:由于融资方是本行的授信客户,理财资金无需他方回购来规避风险,其本质就是一笔自营贷款。
“35号文”要求本行信贷资金不得为本行理财产品提供融资和担保,对第一种非标投资方式毫无影响:提供担保的是外部金融机构的自营资金或信贷资金,并非本行资金。即使是第二种非标投资方式,信贷资金也可以绕道为理财产品提供融资和担保:融资方就是本行授信客户,若在理财产品到期前融资方无力偿付,银行可以直接对融资方进行一笔贷款或绕道同业方式对融资方放贷用于偿还理财产品的本息,保证“刚性兑付”。就算融资方身处限制类行业,或银行信贷额度不够,无法纾困,自营资金也可以绕道,通过找过桥方转手将该资产接下,保证“刚性兑付”,因为“35号文”只规定“代客理财资金不得用于自营业务”,并未限定自营资金购买代客理财资产。
而代客理财资金不得用于自营业务,则限制了理财资金直接购买自营资产池中的资产。在“35号文”之前,大部分银行的理财业务部门已从名义上独立,业务上虽有交叉,但在精于非标投资拙于金融市场的银行业,业务上的交叉大多在债券上而非非标投资上。即使自营资金出现了流动性问题需要理财资金予以纾困,银行也可以通过过桥方绕过“35号文”限制:银行自营先将资产转售给第三方持有,再由理财资金回购,补充自营流动性。
由于非标投资与交易缺乏公开、活跃的市场,共谋的机会成本很低,过桥方极易找到,这使得“35号文”在监管非标投资方面显得有心无力,打破“刚性兑付”更无从谈起。
债券市场困局
作为精于非标投资而拙于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银行人才储备里非标投资人才也多于债券投资人才,这也就意味着当银监会去年提出“栅栏”原则,要求理财业务从自营业务中独立出来时,众多中小银行人才储备不够,发行投资于标准化资产的理财产品只能绕道而行。
理财资金直接购买自营资产池中的标准化资产,是中小银行发行标准化理财产品的主要途径之一,由自营交易员配置好标准化资产后,理财资金再打包买走。然而在“35号文”新规之下,这种途径将被掐断,代客理财资金不得用于自营业务,意味着理财产品要么寻求外部帮助,如找精于金融市场的证券公司作为投顾,处理标准化资产投资事宜,要么则只能自建交易员团队,而在几乎没有人才储备的条件下短期内建立交易员团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券商竞争激烈,外部合作容易,但由于资产全在表外,并由外部机构管理,银行对其中资产既无责任也无义务,无法纳入表内转变为保本型理财产品。这对没有专业理财资金管理团队的众多中小银行而言就是禁止他们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
然而债券市场却不止损失中小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这一资金来源,根据“35号文”规定,理财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交易、互调收益,这意味着银行“玩转”多年的“资金池”模式被禁止。从流程上,资金池型理财产品的模式为买入长期资产并持有,发行短期理财产品为资金池融资,由于理财产品滚动发行,到期理财产品的本息由新发理财产品的本金偿付,而实际动作则是到期理财产品将所持有的资产交易给新发理财产品。这么做的好处是银行减少了交易频率,且不承担市场波动的交易风险,同时,短期理财资金也能获得长期资产的高收益。
资金池型理财产品规避了市场波动的风险,资产组合既定的情况下也能轻易估计预期收益率,符合银行精于期限错配拙于市场交易的特点,也符合银行客户厌恶风险的心理。一旦禁止资金池,债券市场可能会承受巨大的抛售压力。
与非标投资可以轻易通过过桥方绕过交易禁令不同,投资于标准化资产的理财产品很难规避这一监管政策。想要在这个市场上寻找过桥方,谈定高于或低于市场价的协议价格极其困难,交易一旦完成,监管很快就会找上门。
但如果以产品到期当天的市场价进行交割,则承担了较大的交易风险。与债券基金不同,银行投资于标准化资产的理财产品通常期限较短且固定,则更加剧了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
篇10
【关键词】 深市; 上市公司; 非标准审计意见
自从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首次出现拒绝表示意见(后改为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以后,盈利能力差、资产质量差、经营风险大、财务风险大以及市场风险大等成为获得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的基本特征,非标准审计意见昭示了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和财务风险,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一般来说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问题,财务报表往往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因此,及时对年报审计意见进行分析,对关注报表使用者的各方人士有重大意义。
一、2006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总体分析
2006年深交所621家A股上市公司中620家公司按期披露了年报。据统计,这620家公司中,551家公司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占88.87%,69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占11.13%,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2006年深市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具体分析
(一)有关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的情况
1.涉及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明确提出疑虑的公司有19家。这些公司普遍存在巨额担保、多讼、逾期债务问题,伴随着主业停顿、巨额亏损,公司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如SST光明、S*ST亚华控股、S*ST深泰、S*ST重实、ST星源、ST兴发、SST鑫安等。
2.有重大财务风险。在获得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中,大多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公司面临重大财务风险,而在强调事项中说明,提请报表使用者注意,如下列事项:连续亏损,主业萎缩,借款逾期,营业资金为负,主要经营性资产被冻结,资不抵债。如ST太光、中科健公司、S*ST中辽、S石炼化、S*ST生化、S*ST深泰、S*ST炎黄、SST东海等。
3.对公司经营业绩有直接影响的事项。(1)由于计提八项准备而对公司业绩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如新都酒店所投资的北京王府井利生项目(房产),因存在所有权缺失和无法行使租赁权,新都酒店于本年度对该项目计提了人民币5 868万元的资产损失准备。(2)其他原因导致对公司业绩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如普宁市雷伊纸业有限公司尚未正常批量投产,该项目何时能正常生产受未来不确定因素影响;SST星源,由于合作一方香港春风有限公司违约,没有付清征地补偿费,预计未来开发该项目存在一定风险,可能需要补交征地补偿费和拆迁费增加开发成本。(3)对公司经营业绩有直接影响的特殊关注事项。例如北京化二因涉及环保问题,其主业正处于转换过程中。
4.对大量诉讼案件提示关注。(1)担保诉讼。如由于亚华控股、S*ST嘉瑞等为关联方提供巨额担保、诉讼产生较大的或有风险。(2)借款诉讼。如东北电气、S*ST华塑。(3)租金诉讼。如鄂武高。(4)其他诉讼与纠纷。民事诉讼,如东方电子;刑事诉讼,如深圳机场;合同纠纷,如*ST派神;股权纠纷,如新都酒店。
5.对公司具体会计处理事项的关注。例如佳纸股份2006年12月31日在工行佳木斯市分行的贷款账面数为38 850万元,该款项系因工行佳木斯市分行贷款户在佳纸股份与佳纸集团之间未能分账管理造成的。
6.其他引起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的事项。(1)有关法律手续尚未办理完结的;(2)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合同。如*ST派神、东北电气。
(二)有关保留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的保留意见)的情况
1.因审计范围受到局部限制被出具保留意见的情况。(1)因对控股或参股公司的投资无法确认,而导致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法确认的情况。如TCL、ST南控。(2)由于对大股东大额债权坏账准备计提合理性无法确认,导致无法估计这些欠款能否收回的情况。如S三九,ST科龙。(3)公司巨额亏损,无法估计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影响的情况。如S*ST天发,S*ST聚友,SST长岭等5家公司。(4)因存在担保、诉讼等或有事项,以及股权转让等法律行为手续未办理完结,无法作出合理估计的。如S深物业、ST科龙。(5)应收账款能否收回的不确定性。如湖北迈亚、四环药业。(6)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合理性无法确认。如S*ST聚友、如意集团。(7)对债权债务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确认。如SST长岭。
2.对公司财务处理存在异议。如长岭股份在编制汇总报表环节中,将“家电销售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厂内往来”借方余额与长岭股份本部“应收账款――应交销货款”贷方余额相抵销,由于未能提供相关的资料来证明上述科目存在对应关系及抵销后差额进损益的依据,致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确认这一抵销方法的正确性。
3.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完整、准确性问题。深物业公司对短期投资进行清理,发现以前年度未入账的股票、基金等证券投资,对此作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4.受到司法部门调查或证监会检查,结论尚未明确的情形。承德帝贤针纺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王淑贤先生承诺以所持公司173 604 000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9.49%)偿还债务,该股票已经全部被司法冻结。
(三)有关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况
1.公司计提巨额准备,导致财务危机,注册会计师无法确认的情形。如S*ST大通、朝华集团公司、S*ST三农、S*ST海纳等。
2.大额逾期借款及其相关诉讼和巨额担保引发的巨额连带责任风险。此类事项所占比例较高,有ST远东、ST创智、S兰光、丹东化纤等13家公司。
3.因控股或参股公司审计范围受限,导致对上市公司报表整体反映无法确认的情况。如*ST本实,S*ST东泰、S*ST朝华等6家公司。
4.其他注册会计师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况。(1)受司法部门调查或证监会等部门的检查,结论尚未明确的情况,如ST东远和ST创智;(2)巨额资金占用,如ST威达、S*ST海纳;(3)因公司上一年度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如SST星美;(4)财产权属问题。如S*ST东泰、SST星美。
三、2006年非标准审计意见情况综述
(一)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仍然较高,上市公司风险水平仍不乐观
2006年年报显示,共有69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占深市主板公司的11.13%。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为35家,与2005年持平;保留意见由2005年22家下降到6家,但带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由2005年的7家上升到11家;而无法发表意见的仍高达18家,其中5家公司账面实现盈利,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主要集中于盈利能力差、资产质量差,财务、经营风险大,持续经营能力低的上市公司。2006年度非标准审计意见总体比例较2005年有所下降,说明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占用资金清欠以及相结合的资产、债务重组等行为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状况,但从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来看,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风险仍处于高水平,资产质量尚无法令人乐观。
(二)亏损上市公司、S*ST公司更易获得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2006年深市按期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共620家,亏损上市公司共76家,亏损面达12.26%,审计意见类型统计见表2。
在亏损上市公司中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占51.32%,与之相对应,若以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占11.13%,亏损上市公司的比例远高于所有上市公司。亏损上市公司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3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72.22%。而保留意见10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62.5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亏损上市公司更易获得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中,ST、*ST、SST、S*ST公司占了相当大比例,占59.21%。深市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有76家,其中S*ST公司有22家,占28.95%,尤其是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几乎全部是S*ST公司。
(三)违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上市公司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
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有空可钻。例如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非标意见涉及滥用会计估计的比例很大,成为部分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报告的主要理由,有9家上市公司在审计意见中提到计提坏账准备充分性和合理性无法确认,如ST东远、S*ST大通、S三九等。滥用会计估计行为已不是新问题,但随着财政部相关会计准则的出台,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置换与非货币交易等行为来操纵利润的手法已经不可能。而会计估计主要在于公司的主观判断,一些公司利用计提多少不好具体规定这个灰色地带肆意进行巨额计提,从而对业绩造成重大影响。而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并不能影响到公司对自身的“合理估计”,能做的只有出具非标意见以便免责。再有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以及测算所依据的假设存在疑问,也成为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比较集中的原因之一。
四、建议
(一)注册会计师应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事项给予更多关注
注册会计师应对有重大财务风险,计提巨额准备,大额逾期借款及其相关诉讼和巨额担保引发的巨额连带责任风险等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重点关注,尤其对亏损上市公司,S*ST公司更应提高警惕。这类上市公司昭示了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和财务风险,一般来说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问题,财务报表往往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更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二)进一步规范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运用,细化出具审计意见方面的规定
因为笔者在分析2006年注册会计师对深市上市公司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不明确、不规范,个别注册会计师仍存在以强调事项段代替保留意见的情况。
(三)建立与完善相关体制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笔者建议建立与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实行同业互查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 吕先锫.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业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7,(1).
[2] 费爱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与决策[J].2006,(11下).
[3] 张志华,王致用.谈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专门事项[J].财会月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