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动资产范文
时间:2023-04-10 00: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流动资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加非流动资产,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作为资产,是企业的权利。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固定资产、修理、改建支出等形成的长期待摊费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引言
财政部于2017年5月16日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财会〔2017〕13号)并于公布之日起实施(下文简称“CAS 42――持有待售”)。针对持有待售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最早涉及“持有待售”的概念是出现在“CAS 4――固定资产”准则当中,在该准则中单独对企业持有的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并要求企业当该资产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的净额计提减值。此外,《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2007)进一步提及持有待售资产,并将范围大幅拓宽至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不仅包括固定资产)和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提及了资产处置组并要求企业按照“CAS 8――资产减值”对其进行减值核算。2014年修订的“CAS 30――财务报表列报”要求企业对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及处置组在财报中以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形式予以单独列示。由此可知,有关持有待售资产的会计准则规定自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就存在并不断完善;同时,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正式实施,将对国内会计理论发展和实务工作的指导起到积极作用[1]。
二、CAS的意义
CAS的,首先,促进了国内此方向的会计准则向国际通行准则的发展。上文分析可知,国内最早将持有待售、终止经营的有关概念纳入会计法律法规的是在2006年全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的“CAS 4――固定资产”,还有“CAS30――财务报表列报”;不过在这之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当中已经有了持有待售资产概念,即“IFRS 5――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当时国内引入有关持有待售资产的概念是充分参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有关规定,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进行了一定的沟通。随着“CAS 42――持有待售”准则的出台,体现了中国在此方面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
其次,目前国内经济处于增速放缓阶段,更多的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中长期面临各种淘汰落后产能的艰巨任务,需要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积极配合。去产能过程中企业面临各种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及处置组,“CAS 42――持有待售”准则的出台规范了企业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会计处理,便于指导企业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CAS 42――持有待售”准则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做出各种更有效的经济决策。“CAS 42――持有待售”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报告中列示的信息不仅包括各种持续经营相关的信息,还需纳入财报涵盖期间各种终止经营情况(需要在财报中列报和披露与终止经营相关的各种损益、非流动资产处置及重组费用等)。会计准则相关要求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治理,使得列报与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可靠,有利于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及处置组的新认定
(一)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
根据“CAS 42――持有待售”准则的规定,企业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是指原正常生产经营的非流动资产(通过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并销售产品收回其资产价值)因某种原因被企业改变成以销售为目的而非用于生产经营目的的资产。不过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可界定为准则规定的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1)根据以往此类非流动资产的交易习惯,企业可立即对外出售;(2)出售行为发生极有可能,一般以企业的类似董事会等权力机构的决议或者有确定的购买承诺并在一年内出售为判断标准,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同时获得有关权力机构或监管部门的批准。
存在以下两种特殊情况即便企业没有在一年内出售该非流动资产但是也可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一是因罕见特殊情况导致没有一年内出售,但企业采取必要措施且使其满足准则规定的划分要求;二是企业能够及时排除导致延期销售的因素并实现此类资产在一年内销售。
(二)持有待售的处置组
根据“CAS 42――持有待售”准则规定,持有待售的处置组的界定标准基本与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相同,不同的是处置组涵盖了一项经济业务中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且包括与该经济业务相关的有关负债;此外,若处置组中包括了按照“CAS 8――资产减值”准则规定确定的商誉,则此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也包括对应的商誉。
四、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及处置?M与减值相关的核算
(一)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与减值相关核算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核算主要是资产减值的计提确认和资产减值的转回。根据“CAS 42――持有待售”准则规定,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减值相关核算过程如下:第一步,企业确定的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要求确定的账面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比如,正常经营的固定资产转为持有待售,其账面价值为按照“CAS 4――固定资产”规定确定);第二步,资产负债表日,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期末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由期末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净值确定),则以两者差额确定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第三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待售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上升,可将在确定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后计提的减值损失相应的予以转回,但根据“CAS 8――资产减值”规定不可转回在分类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前计提的减值部分。下面具体以“案例一”为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1:2015年12月23日,凯威有限责任公司购入一项生产经营有的固定资产A,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确认的入账价值为185万元。企业按照“设备10年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5万元及直线法”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考虑相关税法影响)。2017年12月19日,凯威公司与宏德股份公司达成不可撤销协议,合同约定于2018年11月3日向其转让上述A固定资产,合同对价为128万元;此外,凯威公司预计销售时该固定资产处置会发生各种清理费用累计4万元(假设此前没有发生减值)[2]。
针对上述介绍,2017年在凯威公司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需将A固定资产确定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2017年年末,A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49万元(185-36);而A固定资产划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后的可收回金额为124万元(128-4)。故,2017年年末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发生减值25万元(149-124),按规定计提减值。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金额25万元”。2018年1月1日,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为124万元,此后,不再计提折旧。
1.计提减值准备后,需要在后续期间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
情况1:后续该非流动资产继续发生减值,需进一步计提减值准备。假设企业在2018编制当年半年报时,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为125万元、处置费用3万元,则可收回金额为122万元(125-3)。为此,需进一步按照规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万元(124-122);计提减值准备后该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则变成122万元。
情况2:后续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升值,考虑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凯威公司该资产在2018年6月30日的可收回金额为156万元(公允价值160万,预计处置费用4万元),相对于账面价值124万元、升值了35万元,该资产没有减值且将此前计提的减值予以转回。针对此前计提的25万元减值准备,可全部转回(注意,此时理论的转回金额上限是25万元,超过25万元的升值部分不允许转回);相应的会计处理为“借记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金额12万元”。
2.根据“CAS 42――持有待售”规定,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不满足确认条件后需转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并按照其可收回金额与假设不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而按正常非流动资产根据会计准则应计提的折旧(摊销)或减值进行调整得到的金额两者较低者进行确认入账。
现假设凯威公司在2018年10月底因生产经营需要决定重新利用该非流动资产并与宏德公司就此前协议达成和解,重新于当月将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划分至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转为固定资产当天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18万元,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凯威公司需按照如下顺序处理:
第一步,若凯威公司没有将A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在2018年半年末时其是否发生减值。6月30日,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为140万元(185-18×2.5),假设该日期可收回金额为130万元,则需要相应计提10万元减值准备并调整账面价值至130万元。
第二步,确定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转为固定资产时其是否发生减值。按照规定在2018年6月30日后期尚可使用7.5年,确定在2018年10月底时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应为125.83万元(130-125/12/7.5)。由于118万元
第三步,将2018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130万调整至转换日的账面价值118万元,故需要计提减值准备12万元。对应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12万元”。
(二)持有待售处置组减值相关核算
根据“CAS 42――持有待售”准则规定,针对持有待售的处置组有关减值损失的具体核算过程:(1)初始确认以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时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两者中较低的金额入账。(2)若可收回金额低于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时的账面价值,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3)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待售处置组中不适用于本准则规定的有关资产负债按照对应准则计量,对适用于本准则部分的按照本准则规定考虑相应减值核算;对持有待售处置组计提减值时应当首先抵减处置组中含有的商誉(若有的情况下),然后对处置组中的非流动资产按照账面价值比例分摊计提减值损失。具体分析如案例2。
案例2:凯威有限责任公司因战略发展需要于2017年7月底董事会决定将一项用于生产某设备的业务组进行整体对外出售,公司将此业务组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划分为处置组时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商誉100万元、固定资产95万元、无形资产100万元(假设不存在其他需要按照“CAS 8――资产减值”计提减值的各种资产)及业务组的整体账面价值(抵销相关负债后的净额)为206万元。现假设拟出售该待售处置组时的市场价格为100万元,同时会发生各种清理处置费用合计8万元。[3]
持有待售处置组期间,?对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的各种非流动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摊销),但是其中各种负债所涉及的费用或利息应当在持有期间正常确认。
1.针对持有待售处置组的减值损失的计提
针对案例2,判断拟处置时相关资产的减值情况并在各种非流动资产之间的分配情况。对外销售时持有待售处置组的可收回金额为92万元(100-8);而拟对外销售时该处置组的账面价值为206万元,故需要对资产组计提合计114万元(206-92)的减值准备。具体分配如下:首先,冲减资产组的商誉100万元;其次,针对拟计提剩余的14万元减值部分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账按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时的账面价值进行分摊计提减值,固定资产计提减值6.8万元[14×(95/(100+95))]、无形资产计提减值7.2万元。计提减值损失后处置组中商誉为0、固定资产88.2万元以及无形资产92.8万元,整个处置组账面价值为92万元。
在当年年末,凯威公司没有将该持有待售处置组对外出售,除CAS 42具体准则之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除所归属的商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之外的其他项目)重新计量的账面价值为71万元(针对92万元到71万元的21万元变动是遵循其他准则而导致,不需要考虑计提减值),处置组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为此,由于71>60万元,则需要对处置组进行计提减值损失11万元(71-60)。由于此前处置组含有的商誉已经全部冲抵,故此次计提11万元减值全部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之间按照此前的账面价值88.2万元、92.8万元进行分摊计提: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5.4万元[11×88.2/(92.8+88.2)]、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为5.6万元。计提减值损失后处置组中商誉为0、固定资产82.8万元以及无形资产87.2万元,整个处置组账面价值为60万元。
2.持有待售处置组减值的转回
根据“CAS 42――持有待售”规定,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在后续日期若可收回金额回升则对应在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后的资产减值损失可转回。在转回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之前针对其中相关资产计提的减值不允许转回;二是处置组减值损失冲减的商誉账面价值部分不能转回。简而言之,持有待售处置组转回的减值损失是适用“CAS 42”准则规定的除商誉外的各项非流动资产并按它们的账面价值比例转回。
在上述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后的计量过程中,其中21万元变动根据其他会计准则确定;其中针对持有待售处置组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125万元(114+11)(含冲减商誉100万元),故后续可转回的金额为25万元。
现假设2018年6月30日(尚未出售)该持有待售处置组可收回金额回升至232万元,其中按其他准则计量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为102万元,即适用本准则部分的非流动资产可转回的减值理论金额为130万元(232-102),但实际最高可转回25万元,即最终账面价值只能增加至127万元(102+25)。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金额为12.8万元[25×92.8/(92.8+88.2)],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金额为12.2万元。
五、建议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净资产 增设科目 管理核算
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中的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被扣除负债后所剩的余额。所谓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净值,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项重要的指标。新的制度增加并创设了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以及非流动资产基金等各类一级科目,形成了固定基金的调建、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等项目,以上改变对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以及科目设置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1.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和财政补助结转管理
在新制度中,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早已不属于事业基金的计算范围内,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科目独立存在,为了相同级别的财政部门下拨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能够得到核算,清楚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支情况和如何形成结转结余的过程。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对应支出抵消后剩余滚存的,不得不根据规定使用和管理的结转结余资金。所谓结转资金,即是当初预算已执行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或者因故未执行,次年度必须根据初始用途仍旧使用的资金,财政补助结转由项目支出结转和基本支出结转组成;所谓结余资金,即是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经完了或因故停止,当年所剩资金,所谓财政补助结余,即是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的结余资金;有关单位在末期把事业支出中财政补助支出、财政补助收入的本期发生额存入财政补助结转中,并于年末对财政补助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规定将财政补助结转余额中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存入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支出或调入财政补助结余结转额度或资金,伴随增加或者减少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
2.非财政补助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管理
新的制度增加并开设了非财政补助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为了达到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每个专项资金收入和各专项资金支出、每个非专项资金支出和非专项资金收入抵消之后的余额的目的,表现了除同级财政拨款之外资金来源的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新制度的这一变化无异将财政资金和其他来源资金的核算明确划分开来,可清晰反映不同来源不同用途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2.1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管理
非财政补助结转是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表明独立核算事业单位的专项非财政补助资金的收支结余状况,新制度主要根据创设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核算,用来达到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在末期将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中的每项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贷方),事业单位支出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项目支出)与其他支出中的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借方),年末未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按照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已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按照规定上缴或者继续留用。
2.2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管理
非财政补助结余由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两部分组成。所谓事业结余,即是事业单位在某一期间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财政补助收支以及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抵消后的金额,所谓经营结余,即是事业单位某一期间的各项经营收支抵消后的结余弥补曾经年度经营亏空后的余额。事业单位年末将事业结余(或亏损)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同样经营结余也在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如为经营亏损经营结余则不予结转。
3.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管理
新制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新制度净资产项目取消了固定资金科目,增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等科目,清晰展现事业单位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净资产占用的资金数额。
3.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核算管理
新的制度在净资产项目等方米,增加并创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项目,以此来计算事业单位的长期投资占用资金情况。事业单位发生长期投资时,应当相应地调整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账面余额与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账面余额相等。当事业单位依法取得长期投资时,应当按照取得投资的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长期投资增加时相应增加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投资和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其账务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事业单位在持有长期投资的期间,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有在增加或减少投资时,才调整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当事业单位对所持有的长期投资进行处理时,要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核算处理长期投资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同时要减少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具体还要区别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而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3.2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管理
新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新的规范,在净资产下新设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科目,以此来清晰表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事业单位在取得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时,以实际支付金额确认无法流动的资产基金,处于记入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增加以及记录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时候,同时为了精确计算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事业单位的新制度增加并创设了累计摊销和累计折旧科目,一定时期内计算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在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时予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处置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时予以冲销无法流动的资产基金。这样在末期的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所占的资金根据无法流动的资产基金可以展现在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中,与旧制度相比,能够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净资产状况,以及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准确价值,避免了事业单位净资产的虚增。
3.3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管理
新制度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经费的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基建账并入大帐,对于事业单位已经形成基建支出,但是尚未完工的基建项目,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和在建工程科目,以对事业单位的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会计处理,核算在建工程项目资金占用情况,末期的建设进行中的工程账面余额与相对的非流动资产基金账面余额达到一致。待到工程项目完工,项目交付使用时,有关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同时减少在建工程与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的数量。旧制度中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在投入使用之前不在事业单位的资产项目中核算,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项目的资产负债和收支情况,新制度下改变了这种核算方式,可以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降低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可控。
4.结束语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严格地规制了有关核算财政性资金收支的情况,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精细化核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和净资产的真实状况。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全面修订并重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文讨论了事业单位分期付款购置固定资产在实践中和新制度中的核算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分期付款2013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施行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考虑多方会计信息需求,体现了服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尤其对固定资产相关事项的核算方法有了较详细的规定,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新制度中对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等相关事项的核算方法在“1501固定资产”中做了系统详细的阐述,但是对于分期付款购置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在一个章节中做系统讲解,而是散落在各相关章节中。在具体实践中,各单位对该项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不一致,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下文中以分期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来进行讨论。
一、对先分期付款,后收到资产情形的讨论
1.在先付款,后收货业务的核算方面,在实践中有单位采取的做法是:在分期预付采购款时,只将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做分录,按实际支付款项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最后收到资产时,按资产总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上述核算方法导致“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中没有反映出预付给供应商的、该采购项目实际上已经占用的资金,尤其是采购项目存在跨期的情形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部分就会少计。另外,这种核算方法也没有反映出支付给供应商款项的预付性质。
2.在先付款,后收货业务的核算方面,按新制度中预付账款的规定,事业单位分期预付采购款时,按照实际预付的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收到所购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按资产购置支出,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按照相应预付账款金额,贷记“预付账款”。这种核算方式,也是导致“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中没有反映出预付给供应商的、该采购项目实际上已经占用的资金。
3.因此,笔者认为分期预付固定资产购置款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同时为了按收付实现制确认支出且反映该采购项目实际上已经占用的资金,应当按照每次分期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最后实际收到所购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资产总价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预付账款”。
二、对先收到资产,后分期付款情形的讨论
1.在先收货,后付款业务的核算方面,有单位采取的做法是在收到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后续分期支付款项时,再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这种核算方法在一开始收到资产的时候就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但此时还没有为该项资产购置支付任何款项,该方法实质上虚增了“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另外,也没有反映出应承担的债务实质。
2.在先收货,后付款业务的核算方面,按新制度中1501固定资产第四条第四点中规定“跨年度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参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及参照“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取得发票金额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处理方式,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分期支付时,每次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这种核算方法也是和上述实务中有单位做法一致。
3.因此,笔者认为在收到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资产总价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应付账款”;后续分期支付款项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同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篇5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潜在动力,只有在发展过程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营业利润的提高。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在追求企业利润的时候,通常也会忽略对企业资产结构进行优化,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增幅放缓: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到,从2013年到2015年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从2013年到2015年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5.54%,46.31%,41.43%。根据表2可知在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中存货项目、流动资金项目和应收账款项目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率越高,表示该企业的经营活动越合理有效,其发展情况也就越好,此时,经营管理在企业中就表现的格外重要。在不同的行业内流动资产率的指标有着不一样的合理区间,建材、纺织、航空等领域,这一指标的合理区间通常控制在30%到60%之间,而在房地产、批发等行业?@一比率通常超过90%。该公司流动资产率一直维持在45%左右,与房地产行业的合理区间差距较大,而且在2015年其增长幅度大幅放缓。根据表2,我们可以得知,2015年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率过低且增幅放缓主要是由于流动资产大部分子项目的增长幅度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存货项目2014年相较于2013年大幅增长44.51%,但是在2015年相较于2014年仅仅增长15.20%。应收账款项目2014年相较于2013年大幅增长202.86%,在2015年相较于2014年却减少了41.39%。货币资金项目2014年相对于2013年增幅达26.30%,在2015年相对于2014年却大幅减少至21.38%。其他流动资产项目2014年相较于2013年大幅增长5010.53%,在2015年相较于2014年却大幅减少了93.82%。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加强对流动资产的控制,包括对存货项目进行适当的处置,以降低存货占比,避免占用过多企业资源。还应当将应收账款项目维持在合理的水平,避免占比过高或者过低。
二、优化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结构的对策
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意味着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一定要重视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才能使其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符合。
(一)提高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总额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并围绕着财务管理开展生产经营。而资产管理则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的内容,加强对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流动资产所占份额较大时,企业所应承担的相关的负担也就越重,进而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反之,如果企业流动资产存在较大缺口,资金的周转就会出现失灵的情况,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额经营管理活动。在流动资产各个子分录中应收账款与存货往往占据流动资产总额的绝大部分,所以为了提高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必须做好各相关工作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对不必要的非流动资产进行处置,进而转化为流动资产,从而提高流动资产总额。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通过将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物业、厂房和设备等非流动资产进行处置来提高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提高非流动资产总额,通常需要企业从自身发展规划出发,通过加大投资和扩大生产经营等措施来实现。
(二)提高流动资产率
从2013年到2015年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从2013年到2015年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5.54%,46.31%,41.43%。而房地产行业流动资产率的合理区间是90%左右。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率长期低于行业合理区间,基于长期考虑对公司发展不理想。企业管理层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企业流动资产总额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不断加强对企业流动资产的认识,如果企业资产总额常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企业持有的物业、设备等非流动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来提高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从而达到提高流动资产率的目标。当企业资产总额变化较大时可以通过加快商品销售和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等方式,使流动资产增长幅度高于资产总额增长幅度,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提高流动资产率的目标。
三、结论
通过对公司一系列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资产结构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对该公司的资产结构现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通过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该公司资产结构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该企业流动资产总额和非流动资产总额增长幅度均有所放缓,其中流动资产增长速度大幅放缓;(2)该企业的流动资产率长期低于行业合理水平;(3)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长期超过50%,持续维持在偏高水平。
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制度;会计核算;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79-03
原《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对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原《制度》已不能适应要求,特别是2012年4月1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以下简称《规则》)正式施行。与《规则》修订相适应,财政部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有部分高校已采用新《制度》,大部分高校还在观望之中,为了做好新旧制度的对接工作,有必要做好以下科目的账务处理。
一、基建账处理
旧制度把基建账与学校本级账是分开独立核算的,新制度要求在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应并入单位会计“大账”。把基建资金并入高校会计制度核算是为了理顺学校财务和基建财务的关系,高等院校应适应《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的要求,增设了“基建工程”和“在建工程”两个资产类科目,分别反映基建项目和非基建项目投资,这样可以使基本建设资金核算成为学校财务核算的一部分。对基建工程专项借款应计提应计利息,分不同情况处理: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属于应计入财务费用,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属于应资本化计入基建工程成本,这样提高了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
高校基建账中有“设备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为了体现了基建账与事业账的顺利对接,实施新制度时要将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基建账中的余额并入学院大账,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若基建账中有“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则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若基建账中有基建借款,则应将“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贷记“长期借款”;按照基建账中的“基建拨款”科目余额有归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则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按照基建账中其他科目余额,分析调整新账中相应科目;按照上述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具体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应收账款
贷:应付账款
长期借款
财政补助结转
事业基金(或借方)
高等学校执行新财务制度后,应当每月将基建账中的相关科目发生额在学院账中按照新制度对基建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二、固定资产账户处理
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新制度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近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做的就是清产核资,全面、准确地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将为高校全面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需要对学校所有资产进行核实确定,做到账实相符。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资产归口部门全面清理,掌握真实、可靠的资产数据,完善资产明细记录,必要时可以聘请资产评估公司介入。对于用途交叉的固定资产,需要与归口使用部门协调,共同确定分摊比例,以便成本归集。清产核资是新旧制度衔接时的基础工作,牵涉范围广,难度大,费时长,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工作的艰巨性,提前做好工作安排与计划,保证后期工作的顺利衔接。
(二)确立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法
1.计提折旧范围的选择。六类固定资产中的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计提折旧,除此之外,已提足折旧资产和提前报废资产也不需计提折旧。
2.折旧方法的选择。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用工作量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所以一般还是采用年限平均法为妥,关键就要确定工作年限,参照企业的做法,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通常为二十至三十年;设备的折旧年限通常为五至十年;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折旧年限三至六年。对各类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要持谨慎、务实的态度,折旧年限的选择,直接影响费用的列支,故而也会影响人才培养的成本。所以折旧一经确定,在以后各期会计核算期间应当保持一致,就不能随意变更。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
新制度“固定资产”科目标准已有提高,单位价值由500元以上提高到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由800元提高到1 500元以上),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存货(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借:固定基金
贷:事业基金
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
借:事业基金
贷:存货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进行如下处理:(1)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新旧转账时转入“存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2013年度全面核查其原价、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并于2013年12月31日对这些固定资产补提折旧,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自2014年1月1日起对这些固定资产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2)对执行新制度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折旧并没有计入当期支出,只是冲减净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实质是采用了“虚提”折旧的模式,这也是高等学校会计与企业会计处理不同的地方。
三、无形资产财务处理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商誉等。高等学校无形资产则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等,这些产权和权益与高等学校的主体利益构成密不可分的特殊权利。作为一类资产虽没有实物形态,但却是高校拥有的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实实在在地存在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制度也规定“高等学校通过外购、自行开发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应当合理计价,及时入账。”具体到财务处理分三种情况:
(一)外购无形资产
1.高校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费用计价,购买时
借:事业支出———?菖?菖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无形资产———?菖?菖无形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2.使用时按法律规定或合同规定的年限,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无形资产摊销
(二)自行研发
高校无形资产的取得绝大多数为自行研制而成,但在研制过程中并不能确定其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因此,在研制过程中按实际发生的有关费用计价,如材料、调研、注册登记费、专家鉴定费、律师费等,按普通的教学科研支出先行核算:
借:事业支出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通过鉴定和验收,拿到正式成果,形成无形资产后,再将之前发生的支出予以资本化:
借:无形资产——?菖?菖无形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使用时再按法律规定或合同规定的年限,采用直线法摊销,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无形资产摊销
(三)转让无形资产
学校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于高校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获得转让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同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菖?菖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摊销(已摊销价值)
贷: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账户核算的是高校初始取得无形资产时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摊销”账户是核算因摊销而减少的无形资产价值,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减,即为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
同固定资产折旧一样,无形资产摊销实质也是“虚提”的做法,摊销金额不计当期支出,这种做法平衡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无疑是新制度若干新规中的一大亮点。
四、净资产类
净资产是指高等学校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1.“事业基金”科目。事业基金是指高等学校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核算范围也较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发生很大变化,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在该科目下也不再设置“一般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所属“投资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并对所属“一般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扣除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数额后的余额)进行分析:对属于新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对属于新制度下财政补助结余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2.“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高等学校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但增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高等学校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要将原“事业基金”下的“投资基金”科目余额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若原“事业基金”下的“一般基金”科目余额中有无形资产项目,则应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方余额。
3.“专用基金”科目。专用基金是指高等学校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学生奖助基金、其他基金等,根据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或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新制度也设置了“专用基金”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专用基金”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专用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4.“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高等学校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与原账中的“事业结余”科目有很大变化。
5.“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高等学校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其中,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高等学校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高等学校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相当于原“事业结合”中的部分。
此外,新制度设置了“经营结余”科目,其核算范围与原账中“经营结余”目的核算范围基本相同。转账时,如果原账中“经营结余”科目有借方余额,应直接转入新账中“经营结余”科目。
参与文献:
[1] 财政部.财会[2012]22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S].
[2] 财政部.财政部令第68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S].
[3] 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S].2012,(12).
[4] 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S].2012.
[5] 财政部.财会[2013]2号,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S].
篇7
1.2013年1月份财政给教育系统拨款100万,用于安装空调项目,1月支出80万,该项目年底时未完工,请做出1月份和12月份账务处理,并填列1月、12月份以及年报报表。该单位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授权支付)。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0万”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空调项目100万”借“事业支出—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空调项目80万”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80万”借“在建工程80万”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80万”1月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20万元 ,在建工程 80万元,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80万元,财政补助结转20万元。1月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100万元,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80万元,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20万元。12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20万元 ,在建工程 80万元,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80万元,财政补助结转20万元。12月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100万元,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80万元,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20万元的。账务处理:
借“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空调项目100万”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结转100万”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结转80万”贷“事业支出—项目支出80万”借“政应返还额度20万”贷“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万”年报的资产负债表:财政应返还额度20万元 ,在建工程 80万元,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80万元,财政补助结转20万元。年报的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100万元,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80万元,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20万元。年报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本年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空调项目100万元,本年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空调项目80万元,年末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支出结转——空调项目20万元。第二年1月又支出10万,项目完工,年底时经财政批准,上缴8万元,留归本单位2万元,请做出1月和12月份业务处理及报表。
借“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万”贷“政应返还额度20万”借“事业支出—财政补助项目支出10万”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万”借“在建工程10万”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0万”借“固定资产90万”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90万”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90万”贷“在建工程90万”1月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10万元 ,固定资产90万元,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90万元,财政补助结转10万元。1月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0万元,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10万元,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10万元。12月30日上缴8万,留存2万。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结转8万”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8万”
12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2万元 ,固定资产90万元,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90万元,财政补助结转2万元。12月份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0万元,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10万元,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10万元。账务处理: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结转10万”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项目支出10万”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结转2万”贷“财政补助结余2万”借“财政应返还额度2万”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万”
年报的资产负债表:财政应返还额度2万元 ,固定资产90万元,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90万元,财政补助结余2万元。
年报的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0万元,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10万元,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10万元。年报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支出——空调项目20万元,本年上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支出——空调项目8万元,本年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空调项目10万元,年末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项目支出结余2万元。
2.2013年1月某事业单位上级专项补助资金200万,专项支出了190万,请做出1月和12月份业务处理及报表。借“银行存款200万”贷“上级补助收入200万”借“事业支出—专项支出190万”贷“银行存款190万”
1月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10万元,非财政补助结转10万元。1月收入支出表:事业收入200万元,事业支出190万元,本期事业结转结余10万元。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10万元,非财政补助结转10万元。12月份收入支出表:事业收入200万元,事业支出190万元,本期事业结转结余10万元。对于非财政的专项资金年底12月31日时,要将相应的收入和支出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账户。借“上级补助收入200万”贷“非财政补助结转200万”借“非财政补助结转190万”贷“事业支出—专项支出190万”年报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10万元,非财政补助结转10万元。年报的收入支出表:事业收入200万元,事业支出190万元,本期事业结转结余10万元,本年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10万元,减非财政补助结转10万元,本年非财政补助结余0元。
篇8
一、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按照流动性,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现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1。
【案例分析1】说明不同企业流动性特点
基本情况: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066)主营汽车制造,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67.9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46.28亿元,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68.09%;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000002)主营房地产开发,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055.21亿元,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5.31%。
分析:宇通客车生产汽车需要厂房、生产线等固定资产,因此,非流动资产比重为31.91%,流动资产比重为68.09%,这种资源配置符合汽车制造业的特点。万科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除总部办公大楼、小汽车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外,几乎不需要其他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比例只有4.69%,可以把主要资金投入到土地储备和商品房开发(注意:用于开发商品房的土地属于存货)。
二、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按照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是否固定,资产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现将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2。
【案例分析2】说明不同企业货币性资产特点
基本情况: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000858)是著名的高档酒生产企业,产品销量好,利润率高,业绩很好。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为286.74亿元,其中货币性资产为165.05亿元,货币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6.73%。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货币性资产为543.49亿元,货币性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25.20%。
分析:五粮液公司货币性资产占56.73%,主要是因为货币资金为141.3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9.29%。众所周知,当企业把资金存入银行,存款利率约3%左右,报酬是非常低的,可见,五粮液公司的货币性资产所占比重过大,不符合最优财务战略。
万科公司在房地产开发中需要巨额现金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工程款,货币性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占25.20%是比较适宜的,正好满足了经营的需要,又不至于把大量资金存入银行造成浪费。
三、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由于金融工具派生的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金融工具的定义是:“一项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资产,同时使另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任何合约”。合约一方拥有的合同权利就形成了金融资产,负有的合同义务就形成了金融负债。比如发行债券一方负有到期归还本息的义务,就形成了金融负债(应付债券),购买债券一方拥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权利,就形成了金融资产。现将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3。
【案例分析3】说明不同企业金融资产特点
基本情况: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317)主营港口装卸、仓储、服务、船舶物资供应,2011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13.32亿元,其中金融资产为13.54亿元(包括货币资金2.88亿元、应收票据2.64亿元、应收账款3.14亿元、其他应收款0.12亿元、长期股权投资4.76亿元),金融资产占总资产11.9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939)是金融业巨头之一,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08103.17亿元,其中金融资产为106739.91亿元,金融资产占总资产98.74%。
分析:营口港务公司提供装卸、仓储等劳务服务,主要资产为固定资产(码头、仓库),金融资产比例仅为11.95%,比例不高,与其从事的业务相适应。而建设银行为金融企业,从事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占总资产98.74%,其余少量资产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业务特征非常显著。
四、经营性资产与闲置性资产
按照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资产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闲置性资产。现将经营性资产和闲置性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4。
【案例分析4】说明闲置性资产
基本情况:万科公司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闲置性资产为5.34亿元,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05亿元、投资性房地产1.29亿元,闲置性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0.25%。
分析:万科公司是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专注于房地产开发,闲置性资产非常少,业绩很好。
五、资产的其他分类
篇9
关键词:高等学校 会计制度 基建并账
根据财会〔2014]3号文件,国家首次要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大账”,并将2013年年底基建账科目余额全部并入高校大账中。规定中对以后发生的基建业务的核算方法以及如何并入大账中都做了详细规定,这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对高校会计的实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这将预示着高校改变长久以来“一个单位、两套账、两套报表”的情况,本文根据新规定模拟基建账务合并,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文件中存在不符合会计基本原则和不科学的地方,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新制度对并账处理的具体说明及解析
收到基建拨款时,基建财务和大账以校内收据进行转账,对有银行付款业务时,以借款单单据形式转账。
合并分录详细分析如下:
(1)在会计具体实务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的科目金额是将基建账中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预付工程款”科目金额合并求和。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0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02)设备投资―(03)待摊投资―(04)预付工程款
(2)会计合并分录中非流动资金基金―在建工程的贷方金额是在建工程的借方增加额减去相对应的“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增加额。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3)文件中规定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对应的是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金额对应的是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在实务中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分不清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现假定首先使用非财政资金: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基建拨款―自筹资金―职工集资
二、基建并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建账并入大账后不仅有利于高校加强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实现了资产和负债账实相符。这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改变了基建资产长期游离于大账外的情况,便于高校评估偿债风险,控制资产负债率,并科学进行筹资决策。但是在具体处理基建并入大账的规定中,个人觉得规定中有许多不科学和不符合会计基本原则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长期以来高校基建账务核算不规范,导致基建并账工作难度增大
高校普遍存在基建账核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了并账的难度。
(1)难以将住宅工程项目在基建账中剥离,职工住宅工程包含在高校基建账核算中,要想彻底分离,实际很困难。主要是职工住宅工程资金与学校基本建设资金在同一银行账户中,在会计分录中也同用“基建拨款”会计科目核算,导致难以分离。同时因为职工住宅楼工程时间跨度长,使得账务清理工作量非常大。
(2)部分在建工程未作财务竣工决算,难入固定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基建工程已交付使用,但由于没有做竣工决算,会计账务中仍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挂账,在月末或年末并账时,科目金额直接转入大账的在建工程科目。这样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建工程”反映的会计信息容易误导信息使用者,与实际事实不符。二是基建工程一般涉及的金额较大,长年不入固定资产,导致没有进行资产折旧,虚增学校资产价值。
(二)各高校对新制度理解不同,导致并账数据不准确
(1)将“预付工程款”记入“在建工程”不符合科目性质和经济内涵。
在新制度中规定:预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额月末或年末是应直接转入大账的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的。但是其实两者的经济内涵并不相同。在建工程核算的是实际支出已经形成实际成本的项目,预付工程款核算的是预付给乙方但是尚未实际形成工程成本的项目。将预付工程款转入大帐的在建科目,不仅经济内涵不同,而且也不符合会计科目的性质。在建工程是有形资产性质,预付工程款是债权性质,两者性质不同,但是在实务中直接并入在建工程,改变了原科目的性质,不符合并账原则。这样直接导致与规定出现一定的偏差。“在建工程”、“非流动资产基金”等科目偏小。
(2)部分高校没有进行账账核对,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余额直接合并。还有一种情况是个别高校将交付使用资产余额直接转入大帐中固定资产,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剔除内部往来,合并后致使资产负债表数据大于实际数据。
(3)在实际操作中,分清“基建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应当计入同级财政补助还是计入非同级财政补助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在实际会计工作中,财政不直接管控基建账户的资金收支,大部分学校会利用基建账户的资金来垫付学校的紧急支出,等学校周转过来后再返还给基建账户的方式来进行资金调度。这样导致在实际支出时难以将混为一体的资金来源相对应,所以也就难以按资金来源划分清楚各自的结转结余。
(4)合并分录中“事业基金”未按规定反映新规定中,如果高校基金支出是通过借款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增加非流动资产,另一方面也就增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这就等同于已列入支出。但是这种情况下只有支没有收,高校一般用事业基金弥补支出。因此如果基建支出通过银行借款的情况下,事业基金应该是负数。但是将借款形成的非流动资产的情况下,大多数高校在计算在“非流动资产基金”时都减去这一部分,也就是借款基建支出没有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这导致非流动资产基金不能真正反映非流动资产占用资金,只是避免事业基金出现较大负数。
三、 解决新旧衔接中基建并账问题的建议
针对在科目转换对应中发现的问题,应重点检查以下几点:
基建并账前,首先应当分析学校大账和基建账的往来款项,目的是消除重复因素,编制抵消分录之后再进行并账。
合并时,建议将预付工程款科目转入预付账款科目。这样不仅符合会计科目的经济内涵,也符合科目的性质。
并账前应与“大账”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核对,如果已经完工、但是尚未做竣工决算的,按照未登记交付使用资产金额转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建议在规定中说明基建拨款结转结余等于基建拨款余额减去在建工程增加额,然后与在建工程对应的应付工程款,应付账款的增加额合并求和。
对于哪些该转入财政补助结转,哪些该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高校应对“基建拨款”余额应进行分析,建议有基本建设专项拨款的且建设资金有剩余,应转入财政补助结转或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一般情况下,“非财政补助结转”无余额。
在计算“非流动资产基金”时,很多高校扣除投标押金、保证金等未形成“非流动资产”的“其他应付款”,建议不应扣除。
如果是基建借款支出形成的“非流动资产”,“事业基金”应为负数。
在实际情况中,对已发生的投资额按不同来源的权益资金的比例进行先分摊后并账。针对很难区分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建议基建账户权益性资金并账首先应当分析基建拨款科目贷方余额:是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资金,贷记: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如果是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的资金,贷记:非财政补助结转或者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如果很难划分资金来源的,按各自所占比例对已发生投资额进行分摊。
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应当加入以下信息:当期完工基建工程项目转入高校大账资产项目及金额情况,按项目反映当期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和累计情况,当期基本建设收入与支出占大账收入与支出金额的比重情况,基本建设当期资金来源和构成情况以及累计资金来源情况,同时应当专项借款明细情况和支付利息情况做出详细说明,注明这些信息以便使用者全面了解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数据资料需要全面真实完整,不应分为相关数据和不相关数据,只要是基建账中反映的数据、金额应当全部并入高校大账。总之,基建账和大账并账问题,笔者建议最好借鉴企业编制合并报表的方法,实行“两账”并行。
正确理解并执行新旧衔接规定是基础,基建账的清理规范是做好并账工作的关键。做好这些工作是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前期。虽然各地高校情况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有很大相同,但是基本原理应当一致。 因此,高校应按照制度规定在并账前认真分析基建账和大账往来分录,查清是否存在内部往来事项,如果有往来事项,在进行并账前将编制抵消分录,弥补并账衔接中存在的不足,确保并账资产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 30号,201(12).
[2] 刘海丽.高校基建财务账与事业账务账的合并.财会月刊,2014(3).
[3] 罗晶晶.新制度帮助高校解决时务管理难题.中国会计报,2014(4).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新会计制度 创新
一、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在“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即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所占的资金数额由“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在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这种方法,第一,能够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年终决算的收付实现制与会计反应的支出数保持口径完全一致,而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第二,随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损耗,“非流动资产基金”的金额也相应减少,可以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值,反映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使用过程发生的价值消耗导致资产所处的状态,有利于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和理念,给事业单位提供了内部成本核算的数据。
二、增加了全面性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是将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或业务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保证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财务状况、事业成果能够得以全面反应。以往仅仅是对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进行核算,而与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一些业务可进行一般处理,不需统一纳入会计核算。这会导致事业单位遗漏很多会计事项的核算,对资产和负债的核算不利,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水平无法得到真实体现,最终将导致会计报表信息失真。全面性原则列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后,会计信息能够将事业单位运行产生的成果清晰地反映出来,并可做到衡量单位资产、负债的运营状况,切实表达出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资金现状。同时也是披露本单位事业执行情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是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会计原则基础问题的核算基础。事业单位并不全部属于公益性财政拨款,一些单位具有经营性,如医院。过去一律采取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使得实际业务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反应有很大出入,业务的真实情况得不到如实反应,信息严重失真;其次,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情况不能得到如实反应。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收付实现制是事业单位通常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而权责发生制则由行业事业单位及其他一些经济业务或事项所采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由此,给经营性事业单位制定了一套按照会计核算规律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制度。权责发生制能够如实反应事业单位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如实反应资产和负债的情况。
四、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系统地改进
新制度设置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对各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做了进一步改进,协调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和会计惯例,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更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更高地满足预算、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1.财务报表体系更规范。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收入支出表。事业单位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取代了原制度的“会计报表”,明确了财务报表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去掉了原制度中的收支情况说明书,实现了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统一。同时新制度取消了季度报表,减轻了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量。
2.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改革。取消了资产负债表的收入支出项目,避免了工作中因理解错误、结账等导致的差错。按照国际惯例将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非流动负债分类列示,做到与企业会计制度统一。
3.改进收入支出表结构。由“竖式结构”代替原来的“横式结构”,符合会计惯例并使用方便。将收入支出分为若干板块,分别显示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经营结余和事业结转结余,同时能够反映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分配及结余情况。
4.新增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此表反映事业单位年度财政收入、支出、结余和结转情况,能够将会计信息和预算管理进行合理对接。
5.强化附注披露。原制度在附注披露的规定上没有明确披露内容。新制度列明了披露内容:遵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声明;业务活动情况和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的说明;进一步对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做出说明,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等情况;重要资产处理结果说明;大型投资借款活动说明;用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理由说明;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说明;有利于分析和理解会计报表需要的其他事项。
五、结语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预示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迈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阶段给非物质生产部门领域的会计革新带来深刻的影响,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现行会计制度相比有了多重变化,从多重角度反应了政府会计范畴未来改革的方向,更预示着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渐渐从服从管理向信息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转变。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变更是一个机遇,一套关于我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将陆续登场,这对完善我国会计领域的理论与实务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S].财会 [2012]22 号,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