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0 10:3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excel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生的潜质和个性也有差异,例如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强,理论学习效果较好;有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由于成功的刺激来源不一样,反馈于学习动机,不仅学生之间学习动机强弱有差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方面其学习动机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不均衡发展。正常情况下,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不断去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并尝试成功的过程。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由于上述差异的存在,如何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很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认为,中专生虽然是被“中考”淘汰出来的“失败者”,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是失败了。中专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中学,更侧重于技能性。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因人施教,就存在着通过中专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才的可能。
实行分层施教,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能力相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能兼顾大多数学生求知的需要,有利于老师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较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就有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这也便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改善学习效果。从本专业教育来考虑,进行分层练习就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完善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
1、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以“Excel算式与函数”一课为例。我设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能理解Excel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算式法和函数法;②会用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IF这些常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③能根据实际情况,熟练选用算式法或函数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
目标①与②是针对A和B组学生制订的,目标③则是针对C组学生制订的。
2、分层分组
如何分组将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分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说,在进行分层教育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前期的调查结果,老师要对学生的个性、认知等进行细心观察,并且要了解其各方面的差异,要尽量将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操作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个组里面。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能对excel进行基本操作或者略有欠缺的学生;B组是能对excel进行熟练操作,但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分层设置操作任务
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布置也是分层教学的关键,EXCEL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开始、小组合作探究跟进、老师从旁引导的形式开展的。因此,要制订和分发适合各组的学习任务,这也就决定了分层教学的成败。
在“Excel算式与函数”一课中,我设置了如下任务:①“学生信息表”;②“学生成绩表”;③“学生体检情况”;④“填字游戏”。这些任务由易到难,要求A组学生完成前两个,B组学生完成前三个,C组学生全部完成。同时,也鼓励A组学生和B组学生尽最大努力争取多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学生慢慢在我的“够一够就可以吃到桃子”的想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进取心也会慢慢增强,相信班级的”小高手”渐渐地会越来越多。
4.分层指导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总是等着学生来问自己,要穿插在各组之间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解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EXCEL课程内容的操作性很强,很多操作都离不开老师的演示和指导,否则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针对A组,采用精讲精练的方法,如果是基础太差的学生,则让C组的个别学生担任”小老师”,协助老师去手把手教。
针对B组,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我在其中只是起着监控和引导的作用。
针对C组,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置一个个问题,让他们在充分操作体验中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对于A组出现的问题,B组和C组解答,对于B组出现的问题,C组解答。C组出现的问题,老师解答。
学生的学习既是感知、理解、记忆的过程,也是情意过程,情感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不断上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尤其对B层和C层学生,教师更要“偏心”,通过个别辅导、谈心交流等形式,倾注更多的爱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期待,使他们增强学好功课的信心。同时,教师多提供各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组织互助小组通过课堂讨论、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充分发挥出来,并及时表扬激励,以强化其个性品质的良性发展。
存在问题及完善方法。练习分层后仍是大班教学,学生中学习能力的差异仍然存在。计算机专业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于某些不需要特殊实验手段的课程,学生由于兴趣所在而超前学习、超纲学习,即在低层班中出现部分学生的学生能力可以达到本门课程对高层班学生的要求。如何才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呢?我认为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除了根据教科书的需要设置外,还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的需要,把这门课程的内容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增强篇”。其实,把课程内容分模式教学的思路在分层教学之前就已经提出,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上提出来的,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而且初见成效。在分层教学前,研究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保持能力、迁移能力等方面。在实施分层教学后,促使我们把课程内容分模块教学的思路扩展到了教学管理上。这样,如果仍靠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来实现课程内容分模块教学显然是不规范的,而且社会上也缺少合适的教材,所以我设想搞一套”本校教材”,目前正在研究中。
另外,分层教学实施中要强化反馈,及时了解各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让这种模式流于形式,更要重视分层评价,对每个层面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因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篇2
关键词:EXCEL;统计学教学;图表;函数
一、统计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就目前来看,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校园,数学是其中的一门弱势学科,统计学的一部分计算以数学为基础,很多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忽视了这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现行的高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述,公式推导占据了很大部分的比重,案例较少,学生感觉比较枯燥,统计计算仍以_手工计算和半手工的计算器为主,从很大程度上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把EXCEL应甩到统计教学当中去,就会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解决了同学们在计算上的软肋,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ExCEL作为统计学学习工具的优势
首先EXCEL软件安装简单,便于操作。对于EXCEL来讲,是常用的办公软件,安装便利,在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之前就已经接触EXCEL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在大一的上半学期,很多同学就对EXCEL进行过详细系统的学习,相比SAS,SPSS这些统计软件来讲,EXCEL软件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其次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Excel提供了多种数据分析手段,从函数、分析工具库、加载宏等,一直到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让我们对数据进行归纳后,能够利用这些函数和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EXCEL在统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EXCEL主要的统计功能
1.图表功能
EXCEL总共包括了14种类型的图形,包括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等,图表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2.数据分析工具
在EXCEL数据工具分析库中,有19种数据分析工具,这些统计分析工具,使EXCEL具备了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某些功能。
3.公式与函数
函数的使用,提高了运算速度,EXCEL提供了涉及不同领域的函数,使用函数进行运算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4.VBA编程
可以利用VBA宏语言进行编程,自行撰写函数公式,为特定的任务制作方案。
(二)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整个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分为四个基本环节: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其中统计设计贯穿于各个统计环节当中。作为统计学教学来讲,一般统计学的教学就是按照各个环节的展开,而EXCEL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都有所涉及。
统计调查阶段是统计工作的起点,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反映调查单位特征的数字和文字资料的工作过程。我们可以把搜集到的原始资料采用EXCEL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样比较直观整齐,因为EXCEL可以实行自动快速的统计,我们可以利用求和、计数、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自动计算功能进行计算。统计调查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我们可以把我们设计的问卷录入EXCEL,对各选项进行编码,便于以后利照EXCEL的编辑替换,以及数据透视表透视图等功能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在统计整理阶段,最常用的功能是统计图的编制,统计图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优点。我们可以把原始数据输入电子表格。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选项,然后选定图表类型,确定数据范围,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得到自己心仪的图表,减少了手工绘制的麻烦。
在统计分析阶段,EXCEL的应用更加的广泛。首先对于静态指标的计算尤其是平均指标的计算,函数功能在此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AVERAGE函数来计算算术平均数,利用HARMEAN函数来进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利用MEDIAN进行中位数的计算,利用STDEV进行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同样EXCEL的公式与函数功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动态分析,指数分析,以及抽样推断中。
EXCEL在统计学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EXCEL适当的应用于统计教学当中去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分析工具对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兆光.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8
篇3
关键词:Excel2003 实训教学 教学方法
技校生的生源普遍学习情况不理想,部分技校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Excel 2003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在Excel2003实训教学中分别引入目标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分层教学法,将三种教学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开展实训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目标
目标教学法的第一要义就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为此,笔者将Excel2003实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通过认识Excel2003的工作界面,掌握Excel2003的常规操作,能够应用Excel创建电子表格,并在电子表格中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等。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素质,同时要兼顾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
二、任务驱动
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Excel2003的学习相对来讲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细分为几个小任务,用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三、分层教学
为适应学生的基础素质,笔者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将学生分层、将教学内容分层,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其实施步骤如下:
1.Excel2003的启动与退出操作
(1)启动。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就可以打开Excel2003应用程序。
(2)退出。打开“文件”菜单,单击“退出”选项;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将要关闭的窗口用Alt+Tab键切换为当前窗口,按Alt+F4键。
2.建立工作簿奖学金领取表 MYEL1-xls
(1)创建新文档并输入表头。打开Excel2003,选中A1单元格,输入“班级”,按键盘上的Tab键,在B2单元格内输入“学号”二字,用相同的办法输入其他表头内容;选中表头单元格,然后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使表头内容居中对齐。
(2)快速输入相同的内容。在A2单元格中输入“05防雷1”,将光标放在A2单元格的右下角,按键盘上的Ctrl键不放,拖动鼠标到A11单元格,在A2:A11单元格内出现了相同的内容;在A12单元格内输入“05探测3”,然后按住Ctrl键,利用填充柄实现复制功能,这样在A2:A24单元格内就快速地输入了班级信息。
(3)输入等差序列的数字。在B2单元格内输入“5001”,选中B2:B11单元格,执行【编辑】/【填充】/【序列】命令,弹出【序列】对话框,保持默认设置,最后单击【确认】按钮,就可以看到自动按顺序填充的效果;在B12单元格中输入“5093”,使用相同的方法自动填充B12:B24单元格。
(4)将数字转换为文本格式。选中B2:B24单元格,执行【格式】/【单元格】命令,进入【数字】选项卡,在【分类】列表中选择【文本】按钮,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将数字格式转换为文本格式,数字将左对齐。
(5)输入姓名及性别。选中C2单元格,输入姓名,按回车键继续输入下一个姓名,使用相同方法输入姓名和性别。
(6)输入日期并设置其格式。选中E2单元格,输入日期,按回车键后继续输入日期,用相同的方法输入其他的“出生年月”;选中E2:E24单元格,执行【格式】/【单元格】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对话框,进入【数字】选项卡,在【分类】列表中选择【日期】按钮。
(7)输入货币格式的奖学金金额。在“奖学金金额”一列中输入数据,选中F2:F24单元格,执行【格式】/【单元格】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对话框,进入【数字】选项卡,在【分类】列表中选择【货币】选项,将【小数位数】设置为“0”。单击【确定】按钮。
篇4
关键词:中职;房地产专业;excel
一、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基础课教学中,笔者将基础学科的学习内容与专业相结合,跟学生未来的工作需求相结合,在房地产管理专业中,实行有专业特色的excel函数教学。在设计excel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房地产二手交易的税费计算,让抽象枯燥的excel函数的学习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学起来易上手,有动力,有效果。
例1:房地产二手交易税费的计算,主要使用excel函数的if函数。
题目:要求在excel中建立一个计算二手房地产交易双方的计税模板,只要输入房产总价和面积,是否唯一住房等相关信息,就可以计算各种税费。
以下是满堂红地产网站买家税费计算的功能,而卖家税费的计算功能还没有实现。
自行设计的Exel计算税费的模板,可以综合各地的情况和政策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提供的参考数据更加合理精准,更加适合房地产从业人员使用。
链接excel模板,只需要在指定的地方输入房屋面积、总价,是否唯一住房,是否满5年的信息,就可以在以下的界面中看到买卖双方的缴费数额。
该教学案例以买家税费中契税的计算讲解if函数的教学设计:
【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能使用一层的if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如:=if(期末成绩>=60,“及格”,“不及格” )。
【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如:=if(房屋面积
二、快速准确分析数据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房地产市场调查是房地产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是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市场调查经访问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后,最终目的在于提出调查结论并接受结论的内涵。房地产专业学生要求能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获取工作所需的数据,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
例2: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
专业准备:提前准备调查问卷,做市场调查,整理调查问卷的答案。
题目:对被调查者列和分析列(意向购买户型)进行频数分析
方法:首先将调查问卷的答案输入到excel的每一行中,每一行代表一张问卷,每一个单元格的值代表一个小题的所选答案。最后将被调查者序列和要分析的那一列复制到新的excel表格中,以便单独分析。生成频数分布表,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工具”下拉菜单中的“数据分析”选项;(2)为了便于阅读,单击频数分布表中的有“接受”字样单元格,输入“房屋”代替;同样,把数据代码1~5分别用他们对应的房屋名称替换,例如,“1”替换为“风景区小户型”,“2”替换为“市中心商住小户型”等;(3)删除频数分布表中的“其他”所在行右边三个单元格的内容,输出结果。
设计理念:(1)掌握将调查问卷的答案整理成excel中的分析数据的方法;(2)掌握将excel中的数据转换成频数分析的方法;(3)利用频数分布表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给学生提供结合专业知识思考的空间。
三、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投资参考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如果房地产就业人员能够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和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投资参考,能提升个人的职业潜力,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下面以教学案例解释房地产投资与excel公式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教学。
例3:房地产投资回报率的计算。
专业知识:房地产投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购入再出租,一种是购入再售出,两种投资方式的计算公式如下:
购入再出租的投资回报率=月租金×12(个月)/售价
购入再售出的投资回报率=(售出价-购入价)/购入价
例如,有一写字楼,面积约50平方米,售价约200万元,目前在这个物业的周边,同等物业的月租金约是400元/平方米,即:该物业买下并成功出租,业主将有可能获得2万元的月租金。套用上述计算公式,该物业的投资回报率为2万元×12(个月)/200万元,我们得出这物业的投资回报率是12%,如果该业主转手放出,并以215万元成交,那么该物业的投资回报率为(215-200)/200,通过计算,我们得出这套物业的投资回报率是7.5%。
以上案例是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在做投资分析时,从业人员面对的是数十套物业的数据,如果每套物业都以一样的方法计算的话,将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出错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作者单位: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齐爱朋.自定义excel函数在个人所得税征收及稽查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1,(5).
篇5
【关键词】 考场安排 考场座次表 座位标签 vba代码 成绩管理 excel函数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246-02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考务管理是举足轻重的环节,它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和统计工作,而且要求速度快,准确率高。EXCEL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快捷地进行数据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生成图表,还可与word联合使用,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考前安排及学生成绩汇总和分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 考前安排
考前考场安排是考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节环节,传统排考场的方法,会浪费工作人员大量时间,而且可能存在很多不合理,利用EXCEL可快速、巧妙、合理的编排考场。
1.1 利用rand()函数,打乱学生和班级次序
学生基本信息表中有班级、学号、姓名等字段,在D1单元格中输入“随机数”,D2单位格中输入随机函数“=Rand()”(如图1),并回车,选中D2单元格的填充柄向下拖动,这样就为每个学生产生了一个随机数,然后我们再按照随机数进行升序排序(如图2),并按照排序输入考号,这样考生的班级和学号就没有任何规律,而是随机排列。
1.2 一键排考场,显示考场座次表
由于学校考试人数众多,如果手动去编排考场会花浪大量时间,我们可以通过EXCEL中编写代码功能,一键来完成考场安排。以每个考场30名考生为例(5列,6排),按键ALT+F11,在代码窗中编写如下代码:
Private Sub Worksheet_BeforeDoubleClick(ByVal Target As Range,Cancel As Boolean)
i=2
j=1
t=1
s=1
Cells(1,7)="第" & s & "考场"
Do
For k=1 To 6 '计行数
If j Mod 20 Then '1、3、5列,从上到下输入
Cells(k+t,j*2+5)=Cells(i, 5)
Cells(k+t,j*2+6)=Cells(i, 3)
Else '2、4列,反方向输入
Cells(7-k+t,j*2+5)=Cells(i, 5)
Cells(7-k+t,j*2+6)=Cells(i, 3)
End If
i=i+1
Next k
If j Mod 5=0 Then '计列数
t=t+8
j=1
s=s+1 ‘计场次
Cells(t,7)="第" & s & "考场"
Else
j=j+1
End If
Loop Until Cells(i+1,1)=""
End Sub
关闭窗口,回到EXCEL工作表中,双击鼠标左键,考场及考号便会自动排好,每30人一个考场,座位自动按一条龙形式排列(如图3)。
2 批量生成座位标签
考试前要制作考生座位标签,标签中主要包括考场、考号、班级、姓名、座位号等信息,考场座位标签的设计要本着美观、实用、节省纸张和便于剪裁的原则,所以一张A4纸中可以设置多个座位标签。
复制sheet1工作表中的班级、学号、姓名、考号到新工作表sheet2中,在sheet1工作表考号列的后输入字段:序号,考场和座位,序号列表示参加考试考生的序号,1,2,3,……,利用公式计算机出每位考生所在的考场“=INT((E2-1)/30)+1”和座位号“=MOD(E2,30)”。以学生信息表为数据源,与word相结合,使用word软件中的邮件合并的方法,选择合并文档的类型为“目录”,并将纸张分两栏排版,最后合并邮件,这样在一张A4的打印纸上可设计16个座位标签即 (1行2个,共8行,如图4)。既节省了制作标签的时间,也节约大量纸张。
3 考生成绩分析
考试结束后,学校要对学生成绩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出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并求出每门课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对各个成绩段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分析。
3.1 计算总分、平均分,并找出最高分、最低分
在成绩表的最后,插入二列,计算学生总成绩和平均成绩,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函数表达式“=SUM(X:Y)”, 其中X是成绩列起始单元格,Y为最后一个单元格,按回车即可得到每一个同学各门课总成绩;在公式编辑栏中输入“=AVERAGE(X:Y)”便可得到学生平均成绩,计算出一名学生后,利用自动填充数据的方法可计算机其他同学成绩。
同样,在要放置最高分的单元格中,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函数表达式“=MAX(X:Y)”,按回车即可得到总评成绩的最高分,输入“=MIN(X:Y)”便可得到成绩的最低分。
3.2 统计成绩分布
FREQUENCY函数用于计算指定数据组data_array在给定分段点bins_array内出现的频率,比如要统计计算机基础成绩在不及格、60—69分、70—79分、80—89分,以及90分以上,共6个分数段学生人数,那么分段点就是59、69、79、89。
假设计算机成绩数据区域为D2:D100,在F2到F5单元格中输入分段点的数据59、69、79和89,然后选中用于存放分段学生人数的单元格G2到G6,按F2进入单元格编辑模式,在公式编辑栏中输入“=FREQUENCY(D2:D100,F2:F5)”,再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各分数段的人数显示在G2:G6单元格。同理,可统计出其他各门成绩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计算机可以准确高效地处理各类数据。办公自动化软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通过使用Excel电子表格可方便对学生考场安排,快速准确地完成学生成绩汇总和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计算错误。
参考文献
篇6
学情分析与课前准备
本堂课将浓厚的德育教育融于具体excel实际操作中,是一堂excel的综合应用课。此前,学生已熟悉了excel,掌握了美化工作表、利用公式函数计算、数据统计及图表制作等知识。这为学生能综合应用excel软件的功能,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准备:教师制作了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站,并截取拼接了电影《后天》中的一些片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强化excel中如何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2.学习合理利用自动填充柄。
3.巩固深化学习各类图表的制作与美化。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excel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解决碰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在全国连续两年大范围的电荒之后,倡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节电意识,养成节电习惯。并在最后将其升华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污染物,让学生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担任起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各电器用电量的计算、图表的制作。
一、“电荒”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投影仪展示“电荒中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相关动画”),看了这段动画后,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这些情景去年夏天我家也有过,老停电,我只能点蜡烛做作业,而且晚上睡觉开不了电扇、空调,热死了。
生2:我发现这都是由电荒引起的。
师:非常正确,由于近几年人民的生活工业用电大幅度增长,我国大范围出现了缺电现象,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了极大的不便。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动画并设问,引出新课,并为下面提倡节约用电做好铺垫。
二、首次出击
师: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班近半年来的用电情况,这张表的数据是从我们学校的综合办摘录的,具体记录了我们班开学以来每个月电表的度数。请大家利用学过的excel知识,计算出每个月实际用电度数和所要交的电费。
设计意图:通过有关学生自身的真实数据,并设计任务,让学生感受学为所用的。
师:在计算过程中,如碰到困难,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求助:(1)查看学习指导网站。(2)向老师求助。(3)向各组组长求助或与旁边同学讨论。(4)查阅教材。
设计意图:多渠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扫清学习障碍,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提高学生解决碰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师生:请学生展示计算结果及具体操作步骤(采用生教生,使学习更具竞争力和活力)。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哪个月用电最多?
生:9月
设计意图:由计算得出的9月份用电量最大,引出让学生估算9月份教室某天的用电情况,起到了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二次出击
师:这是我班教室内电器的功率表,请估算去年9月份某天教室内各用电器的用电量,并制作图表(图表类型自定,以便学生自由发挥,自我创新)。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利用所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自由展示作品。
师生:通过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作品。肯定并表扬作品的优秀之处,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在评价中暗示估算的用电量之大,为下面提出节电埋下伏笔。
师:再次回顾“电荒”动画,跟自己的计算结果比较,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估算出每天用电46.8度,9月份总用电1404度(其他学生作惊讶状),这跟动画中的情景格格不入哎。是不是该考虑节约用电呢?
众生:恩,是的是的。
师:非常高兴大家能意识到这一点,那现在就请小组内讨论,设计一些节电措施和方案来减少教室用电。等一下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计算及其与现实比较,让学生自发产生节电意识,激发学生养成节电的习惯,做了良好的德育教育,这种效果,比平时苦口婆心的口头教育要好得多,又为下面提出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做了铺垫。
四、课后思考
师:请大家调查家中用电器的用电情况,对其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节电方案,倡导家人一起节约用电、节约能源。
如果我们人类再过度的向自然界排放废气,肆无忌惮地破坏大自然,同学们想想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美国好莱坞大片《后天》,就讲述了由于严重的温室效应,造成气候急剧变化,出现了地球上的第二个冰河世界。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影片的片段。
篇7
关键词:高等数学;Excel;编辑公式;近似计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009-3044(2016)29-0126-02
《高等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计算的基础学科,是所有理工科本科生必修的理论课,也是许多后继课程如大学物理、系统建模的先期课程。
一般认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我认为部分章节(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以及方向导数与梯度)确实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其余大部分章节都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一些证明题目都是以计算为主题的推演过程,根据具体的教学体验一并没有哪些内容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挂钩,《离散数学》可能更具逻辑性!
长期以来,数学的教学工作都强调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与训练,习题的解决就是使用书本上的原理与方法的一个实践过程。比如:一元高次方程的求解要分解因式,定积分要求出被积函数的原函数。学生都固化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当他们面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情况可能不会像想象的那样一也许一个高次方程根本无法分解因式,一个被积函数可能求不出其原函数,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远远高于教材中所见过的习题。
基于学以致用的原则,我认为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要适当引入这类“不太优美”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般认为,专业的数学软件或者程序设计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但现实是大一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Excel完全可以解决这类问题,除了易学易用之外,还非常直观。现列举几个实际问题说明解决这类问题的教学过程:
例1)
求方程x3+1.1x2+0.9x-1.4=0在(0,1)之间的一个近似解。
显然这个三次方程是无法分解因式求根的,使用Excel解决步骤如下::
①在A2单元格中输入0,在A3单元格中输入0.01,然后同时选中A2和A3单元格,下拉A102,这样就得到了自变量0、0.01、0.02、……0.99,1,如图1所示:
②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POWER(A2,3)+1.1'POWER(A2,2)+0.9"A2-1.4),如所示:
③这样就得到了当x=0时方程左边的值,选中B2单元格,下拉至B102,就得到了不同的x所对用的值,同时可以知道方程的根介于0.67至0.68之间,如图3所示:
④插入散点图可以进一步了解函数f(x)=x3+1.1x2+0.9x-1.4在区间(0,1)之间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Excel的基本使用方法,还要学生学会基本的公式编辑,如POWER(num,n1的意义。
这个问题在定积分的第一节,学生此时还不知道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用Excel解决此问题可以使学生对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为以后使用更高级的数学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加深对抛物线(辛普森)法的理解:
①了解矩形法、梯形法和抛物线法的基本理论,并编制x及f(x),如图5所示:
②分别在单元格B17、F17和117中编辑公式,如图6至图8所示:
通过预先告诉学生这个定积分的真实值为圆周率π,可以进一步得到在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时抛物线法优于梯形法,而梯形法优于矩形法;
例3)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验证:傅里叶级数是高等数学后期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是以“套公式”这种被动的模式来学习这些内容的,并对把简单函数展开成复杂函数这一过程表示“不屑”,所以教师除了说明傅里叶公式在人类科学史上重要性之外,最好寻求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此公式的意义。将,f(x)展开成傅里叶级数,并做出函数的和函数的图形。根据公式可得:
篇8
关键词:计算思维;Excel;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6
计算思维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的教育理念。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信息社会中计算思维应该和阅读、写作、算术一样,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为了落实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特色,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Excel作为最流行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领域。Excel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管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很多高校也开设了Excel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Excel教学是大学培养文科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1 Excel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Excel的应用非常广泛,只要涉及到数据处理,就可以选择使用Excel来解决。目前的Excel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几个主要问题:
1.1 狭义工具论。目前,在Excel教学过程,很多教师把Excel仅仅作为数据处理工具介绍,着重讲解Excel的操作细节。教学场景往往是:一边教师先简单介绍Excel菜单功能,再详细演示操作过程;另一边,学生被动接受传授的知识,然后依照教师讲解重复操作。这种“软件培训式”的教学使学生认为学习Excel就是学会如何使用Excel工具,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同专业学生的Excel课程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使得学生认为Excel课程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没有关联,缺乏对Excel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课程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1.3 教学模式落后。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投影演示等手段使讲解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但在Excel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还是以教师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近年来,大学积极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学实践中,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作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重要途径。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功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如果要实现自动处理功能,还需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Exce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 基于计算思维的Excel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起源于美国,最早被应用于实践性很强的法学教育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是一种深受教师好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Excel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引入计算思维的观念,对项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集体讨论与交流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理论知识进行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把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融入具体的案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2 教学案例的特点。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也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案例教学的成败。可以说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Excel教学案例设计应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基本原则。
Excel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案例取材于生活、工作中的实际;(2)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概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而且也为他们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4)启发性。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每一案例都应能够引人深思,启迪思路,进而深化理解教学内容。
2.3 基于计算思维的Excel案例教学实践。在对经管类专业学生讲授Excel函数知识时,针对学生专业特点,选择某小型外贸公司财务部门计算员工工资的教学案例,要求使用公式和函数计算员工应缴个人所得税额。在教学实践中参照以下步骤实施案例教学。(1)介绍教学案例的来源和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教学案例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Excel函数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有了直观的了解。许多小微型企业的员工工资采用Excel软件来管理,包括计算员工应发工资、应缴个人所得税、实发工资及汇总统计工资数据等。根据我国对于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个人所得税法的计算方法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扣除标准为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图1所示;
图1 税率表
(2)分析案例,提出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形式化的描述。根据已知条件,财务部门已有员工的基本工资、各类津贴、三险一金等财务数据,需根据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计算出应缴个人所得税额,进而计算员工的实发工资。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可制作企业员工工资明细表、上报税务部门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报送银行的员工工资发放明细表;(3)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进而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完成案例设计任务。计算员工个人所得税,需要有员工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等数据。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由基本工资+各类津贴-三险一金扣除数-3500计算得到。而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由应纳税所得额大小决定的。由此可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求得相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使用Excel的IF条件判断函数和VLOOKUP查找引用函数都能解决此类问题。针对新知识点,详细介绍IF函数和VLOOKUP函数的功能和使用要点,并通过简单应用加深理解。在掌握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案例设计任务。
使用IF函数计算使用税率的公式如下(假定计算得到的应纳税所得额在Q6单元格):
IF(Q6>80000,0.45,IF(Q6>55000,0.35,IF(Q6>35000,0.3,IF(Q6>9000,0.25,IF(Q6>4500,0.2,IF(Q6>1500,0.1,IF(Q6>0,0.03)))))))
同理,计算速算扣除数为:
IF(Q6>80000,13505,IF(Q6>55000,5505,IF(Q6>35000,2755,IF(Q6>9000,1005,IF(Q6>4500,555,IF(Q6>1500,105,IF(Q6>0,0)))))))
为符合查找和引用函数VLOOKUP的使用规则,需对超额累进税率表做简单的修改,如图2所示。
图2 修改后的税率表
计算适用税率的公式如下:VLOOKUP(Q6,税率表!$B$3:$C$9,2,TRUE),计算速算扣除数的公式为:VLOOKUP(Q6,税率表!$B$3:$D$9,3,TRUE);(4)案例教学结束后,就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计算思维方法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巩固加深知识体系。启发学生对案例进一步思考、讨论,在案例的基础上是否扩展和创新,以及案例设计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计算思维是信息社会人才的必备基本技能,在Excel课程中使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符合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1]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5-9.
[2]李桂芝,刘亚辉.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VB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6):8352-8354.
[3]李花,梁辉.基于计算思维的Excel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13(06):87-89.
[4]於建华,凌云.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7):5-7.
[5]甘才军,周娅.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文科生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19):20-23.
[6]丁琳,马淑萍,胡义香.“大学计算机”中面向经管类专业的Excel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8):4206-4207.
[7]王若宾,胡健,杜春涛.文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兼谈计算思维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4(11):14-17.
篇9
关键词:学生成绩 质量分析 Excel 分类统计
一、设计背景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由来已久,一般都是一所学校内部分析为校长作决策之用。当数据统计分析扩大范围,涉及几个学校较多班级时,纯手工的成绩统计分析工作就变得复杂而繁多了。成绩统计的内容可分为:分校分年级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单校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分校分数段人数统计、前百名学生情况等。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利用大家常见的办公软件Excel来实现,一个工作簿可以有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sheet,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工作表。设计此工作簿的目的是为达到录入学生成绩后立即能得到所有的统计数据,可以减少重复而繁杂的统计工作,更能减少因为误操作引起的错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以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为例,叙述了Excel软件的功能应用。
二、思路构建
假设甲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以一校一年级段为单位(方便学校试场的安排以及成绩的录入),放在一个sheet中。制作工作表如下图1:
为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校各年级段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制作工作表如下图2:
“甲七”工作表结构如下图3-1、3-2:
图3说明:
假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其他年级段工作表的设置依次类推。
字段设置:①学校,用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②班级,数字格式,用于实现分班成绩的统计;③考号,用于考试的编排和成绩的录入校对。
统计项设:①各科及总分的合计,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②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即本校年级段平均分;③分班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④学生总数,亦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
“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设置如下图4:
八、九年级的统计依次类推。
“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设置如下图5-1、5-2:
各分数段的分数值设置可以根据各科总分值进行合理调整。
三、过程细化
1、常用函数
充分利用EXCEL公式函数的功能以实现各类数据的统计,是选择EXCEL软件的最初目的。常用函数有求和函数“SUM( )”、平均值函数“AVERAGE( )”、计数函数“COUNT( )”、最大值函数“MAX( )”等等。如“甲七”工作表中在计算每个学生总分时用到了求和函数,设置I3单元格的值为“=SUM(E3:H3)”,结果显示为431(见图3-1)。
2、函数嵌套
EXCEL单元格中很多默认的数字格式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甲七”工作表中的E24单元格计算甲校七年级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4的值为“=ROUND(AVERAGE(E3:E22),2)”,结果显示为94.3(见图3-2),在用AVERAGE函数进行平均值计算时默认的小数位数不止2位,一般在统计成绩时计算到2位小数即可,因此利用函数“ROUND( )”按指定位数“2”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
3、巧用数组函数
在“甲七”工作表中记录着甲校七年级所有学生的成绩,现在要得到各班的各科平均分,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为了让计算机能自动筛选并统计出结果,字段设计时增加了“班级”这一项,数字格式,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分班统计,二是用来进行学生人数的统计。在E25单元格中计算七1班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5的值为“=ROUND(SUMPRODUCT(($B$3:$B$22=1)*E$3:E$22)/COUNTIF($B$3:$B$22,1),2)”,结果显示为90.4(见图3-2),其中用到了数组函数“SUMPRODUCT()”,当参数“($B$3:$B$22=1)”为逻辑“真TRUE”时,对E3:E22区域的成绩累计求和,从而实现七1班语文成绩的求和统计,若是统计2班时则参数可修改为“($B$3:$B$22=2)”。
4、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上述E25单元格公式中使用了“$”绝对引用,目的在于公式拖动时不产生变化,因为这些数据区域是固定的,在参数“E$3:E$22”(成绩区域)的E前没有使用“$”拖动公式时就会随公式位置变化相对引用。参数“COUNTIF($B$3:$B$22,1)”实现统计1班的学生人数时,区域是固定的,因此使用“$”;同理,统计2班的学生人数可改为“COUNTIF($B$3:$B$22,2)”。
5、表间关联
为了把三个学校的平均分以及各班的平均分情况汇总分析,在“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中关联各校各年段工作表计算好的数据,如“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中B3单元格的值设为“=甲七!E24”,就可以同步关联“甲七”工作表E24单元格的数值94.3(见图4),C3、……、F3依次类推,同样将B6单元格的值关联“乙七”工作表中相应的单元格,其他单元格也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图4所示的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的成绩汇总表。
6、综合应用
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与对比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毋庸置疑也可对一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对比,这是众多学校领导分析教学质量情况时采用的一个数据量化的方法。文中“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要将三个学校三个年级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作横向比较,将G3单元格中的值设置为“=COUNTIF(甲七!$I$3:$I$22,">=430")”,结果显示为5(见图5-1),表明甲校七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430及以上的人数为5个,在G3单元格的公式中用到了统计函数、绝对引用和表间关联。
四、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建立的成绩统计表实现了三个学校之间以及各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成绩的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三所学校之间的差距,对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篇10
关键词:工程经济;案例教学;Excel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80-02
工程经济学是以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为基础,利用经济分析方法,优化选择合理的方案实现工程技术目标,其意义在于最大化地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有效的运作,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通过详细分析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为管理者或工程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计算工具及方法时,考虑到计算机的普及,简化了以往的查表插值和计算器计算的烦琐费时且不精确的传统计算工具及方法,全面使用了计算机和Excel,以简捷、直观地解决项目经济评价等问题。
一、案例教学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针对工程设计和分析的效益和费用进行系统的计量和评价,因此在用于指导技术工作的经济问题以及为建设领域提供关于经济问题处理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定量计算方面利用计算指标将其隐含的经济价值明确提出来,而对于无法量化的要素应采用定性说明,具备案例教学基础。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课程的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Excel在工程经济学中的应用技巧。
二、Excel在“工程经济学”案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课程内容,从以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为核心的角度,案例分析中Excel的应用可以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
(一)Excel在等值换算中的应用
等值换算中主要是FV、PV与PMT之间的换算,换算方法见表1。
(二)Excel在报表填写及指标计算中的应用
1.参考谭大璐编著的《土木工程经济》中的某住宅小区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案例进行说明。项目基本情况如下:地块总用地面积200.78亩,项目总建筑面积310970m2,建设期2年,销售期3年。贷款年实际利率为6%,项目从第三年开始还本付息,第三年及第四年每年末偿还第2年末的贷款余额的45%,利息照付,其余第5年归还完毕。
2.下面以指标偿债备付率的计算进行说明。利息备付率及偿债备付率的计算依赖于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成本费用表、销售收入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考虑在一张Excel将四表格列出,方便数据引用,循环填写表格,步骤如下:(1)贷款年实际利率为6%,项目从第三年开始还本付息,第三年及第四年每年末偿还第2年末的贷款余额的45%,利息照付,其余第5年归还完毕。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的填写:以第三年为例,F4=E10,F6=F4*0.06+F5*0.06*0.5,F8=E10*0.45,F9=F4*0.06,F7=F8+F9,F10=F4+F5+F6-F7。如表2所示。(2)建设投资在建设期分别以55%和45%的比例投入,销售费用在3、4、5年分别以50%、30%、20%的比例投入,总额为销售收入的2.5%,管理费用在3、4、5年分别以40%、30%、30%的比例投入,总额为销售收入的3%。总成本表的填写:以第三年为例,F20=C20*0.5,F21=C21*0.4,F19=F20+F21,F22=F9,F23=F16+F19+
F22。如表3所示。(3)销售收入表的填写:以高层为例第三年为例,F28=C28*0.5,F27=F28*F29,营业税金及附加按销售收入的5.5%计算,所得税25%,如表4所示。利及利润分配表计算如下:F40=F36,F41=F23,F42=F40*0.055,F43=F40-F41-F42,F44=E44-E43,F45=F43-F44,F47=F43-F46,F48=F47*0.1,F50=F43+
F6,如表5所示。(4)以第三年为例,偿债备付率=F12=(F50-F46)/F7=2.39,大于1,其他各年偿债能力均满足偿债要求。如表2所示。
(三)EXCEL在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
敏感性分析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双因素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分析者找到敏感性因素,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将进一步揭示出多个敏感性因素同时变动对决策指标或评估结果的影响程度。以下分析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首先确定不确定性因素为建设投资与销售收入,以指标净现值NPV为例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如下,以建设投资变化的第一年为例,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与成本费用表数据循环引用如下:建设投资增加10%,C17变为C17*1.1,D17=C17*0.55和E17=C17*0.45,数据相应增加10%,总投资D16数额变化,贷款占总投资的65%也相应变化,C5=C16*0.65,D5=C5*0.6,D6=D5*6%*0.5,D18=D6,D23=D16+D19+D22。建立敏感性分析表,将计算出的变化后的NPV值复制后进行择性粘贴到敏感性分析表中,D43=(B43-B46)/B47/20%,D48=(C48-C51)/B47/20%。
三、案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检验学生对Excel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的掌握,除了采取传统的闭卷考核和课程设计以外,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增设Excel现金流生成和指标计算考核,要求本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现金流生成及指标计算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操作和解释,通过这样的检验方式,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切实提高了学生们的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强调Excel在案例教学中的学习和应用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将评价技术应用于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过分地强调理论会使学生不清楚工程经济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建立一系列的衡量项目价值的实用分析工具,以对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但是,一味强调计算机的使用会降低学生对课程概念的实际理解。因此要求学生注重计算机对提高复杂项目现金流生成和分析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媛,李芊,袁永博.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83-87.
[2]虞和锡,尹贻林.工程经济分析与计算.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3.
The Excel Application in Cas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JING Min,LIU Yang-bing,LIU Yu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Jiangsu 47300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