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16:2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启发式教学

篇1

关键词: 启发 尝试 引导 启发式教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与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形成矛盾。众观整个数学教学的发展史都是在解决这种矛盾中改革和创新。启发式教学由此而生。特别是在基层教育中,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赋予了启发式教学更神奇的力量,成为枯燥数学教学的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动力,而开展好启发式教学成了一节数学课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基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和“尝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应用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提问:商店里有15支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二、启发式教学以“导”为主,以“牵”为辅

“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工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挈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8,167×28二、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快节奏的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因此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例如以下这个教学片断: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它们统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师:接下来我们又要进行闯关游戏了,独立计算下列两道题:127+308-246,36÷18×200。开始!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自解答,教师在黑板上解答。(2分钟后,先做完的学生坐不住了,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老师不得不提醒他们,明显看出遭受批评的学生活力大幅度地下降。)

师:(等所有学生都做完后)你们在自备本上解答时,教师也在黑板上解答。与我做的一致的有多少?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手,气氛不如前)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请将答案写在本子上。

生:(写完后,纷纷举起了手)

师: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

生:(大多数都举手争抢着发表意见)

生:第一题里只有第一级运算,第二题里只有第二级运算,它们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小结)很好,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

生:(对照小结语,修改自己的答案)

……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启发式 教学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 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 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试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来说明。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饨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辅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篇3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 实践 探索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造成思维定势,而无独创。这种教学观显然无法培养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人才。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改的取向,此教学观能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激发质疑的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下面根据自己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特征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指导思想。

2.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相对,呈现以下特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发展智力与能力;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相结合。

二、思想品德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科学真理,掌握知识。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加强新课导入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语言要生动、准确、风趣、富启发性。要善于以语言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事物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学习趣味盎然,乐学不倦,从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导入十分重要。有时一两句话或一个实例也能引起学生很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如我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坚强喝彩”时,我先讲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如何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然后设问:奥斯特洛夫斯基能够战胜困难、创造奇迹,是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他做到?学生带着我设置的情境,带着探究的好奇心进入了学习之中,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教学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如果学生对你这科目、某节课感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那么对于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将会是事半功倍。

2.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反馈掌握知识情况、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怎样在课堂上提问,才更有利更有效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会问,提问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要形式多样,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模式。其次,提问要因人而异,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各有个性,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也不尽相同。第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要求我们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提问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思考,有所得。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现实生活,解决有适当难度的问题,使其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我讲“做情绪的主人”时,分层提问:①青少年的情绪特点有哪些?②不良的情绪有什么危害?③情绪对人有哪些影响?④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怎样调节情绪?问题有难有易,适应班里各个层次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提问更有效。

总之,课堂提问也讲究艺术性,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精心设计问题,耐心听取,作出正确评价,使教与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都得以充分体现,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从而全面提高课堂实效。

3.强化学生思考、探讨的主动性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生吞活剥,呆读死记,以致头脑僵化,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往往培养出不善于思考的书呆子。要想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在学习时自主探究。

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分以下几步进行:①在上课前学生分小组分别收集一些展示生命体的图片,上课时,让学生结合图片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以此让学生体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②现场采访:人类对待生命有那些方面做得不好?各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其他人可补充。③用幻灯片展示两组图片,“美丽的水和森林”与“被污染的大地”(树木过度砍伐、沙尘暴、洪水、大地干涸),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家园会被破坏?④学生查找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资料,课堂上展示、阅读资料,震撼学生心灵,呼吁保护生物,然后小组讨论: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尊重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⑤举出生活中我们“随手可做”的事情,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各种方式,确定探究、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收集材料、讨论等,活跃了课堂,教育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等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讨学习内容,效果显著。

三、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由浅到深启发学生。教师启发学生时,应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巧妙提问,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2.不断设疑并释疑。教师不断设疑并引导学生释疑,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目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魅力。

3.适时点拨。运用启发式教学,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始至终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如果学生思维停顿时间较长,或学生思维偏离教学内容较远,这说明教学质量不高,为此,要求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加以点拨,使学生思维展开,为学生思维指明方向。

篇4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解释,使其清楚。《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这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理论教学学时在普遍减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论文。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实践,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思维潜质,形成独立观点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向他提问他就会回答,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那么针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弱点,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呢?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一、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

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老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科学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科学的授课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四、启发式教学要善于突破

传统教学落后于时展的主要弊端在于:施教者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强调认真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教学的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常查找缺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问题的创设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

五、学会把舞台交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来做:(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的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篇5

【关键词】启发式自主学习问题情境思维探究激发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共鸣性原则

“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被看作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让学生走自主学习之路则是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研究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已成为摆在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指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不和谐时,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自主解决的心理状态。自主学习意识的产生依赖于问题的产生,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事物,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去理解和认识。正是学生的以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或新问题的这一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愿望。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自主学习意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既然自主学习意识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那么应该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创设出恰当的启发式教学情境呢?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呢?我认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不应是被动行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2、渐进性原则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度,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要避免将问题设计的非常具体、琐碎,把系统内容分离的支离破碎。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科学的、有层次的问题组,并且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3、共鸣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如果只有教师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既定的答案,即常说的“以教师的思路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这实际上是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思维的框架之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因此,教师在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采用了以下做法:

1、运用化学实验“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2、精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某些内容直接设疑提问,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是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苯酚”的教学中,我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苯酚和苯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苯酚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学生自然就会联系有关苯的结构知识,思考分析羟基的引入对分子极性及结构有着怎样的影响。

3、通过“意想不到”的错误编成习题,“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做练习时,往往受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中,感到惊讶,激化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4、通过化学史实“创设启发式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化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系列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篇6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内涵应是: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既要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也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主要有: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主体的思想上来;不仅注重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更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培养;启发式教学除了注重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也注重在学习动机、态度、情感、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启发式教学除了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运用了现代各种技术手段、方法来实现知识的传授。

3大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现状

调查显示71.9%的师生表示欢迎甚至渴望启发式教学。这说明大多数的师生能意识到启发式教学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有53.8%的人认为自己对启发式教学“不太了解”,有35%的师生认为自己“了解”启发式教学,甚至有4.2%的学生和一位教师认为自己不了解甚至不懂启发式教学的含义,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得不到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的制约条件。

在对启发式教学的含义的理解上,55.7%和43%的调查对象认为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提问”和“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教学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在贯彻启发式教学上是不太满意的。

29.7%的调查对象表示,安庆师范学院启发式教学占课堂教学的比例在20%左右,77%的人认为,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比例占三成以下(含三层)。吴老师认为这说明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启发性的估计是不乐观的。

师生对学校启发式教学现状归因:大部分的教师(56.5%)和学生(71.7%)认为不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原因“教师习惯于传统式的教学”。

以上的调查数据说明:高校师生是非常欢迎启发式教学的;大部分的师生对启发式教学不是很了解;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是不乐观的;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学生不欢迎启发式教学的原因存在差异。

4推行启发式教学的建议

在高校师生中普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激发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热情。大学中启发式教学之所以难以推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思想都不是很了解,对其具体的方法更是了解甚少。所以要想在大学校园里推广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普及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知识,让更多的师生对启发式教学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激起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渴望,才能更好的在高校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孔子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长、老师都是从未来前途等方面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意义,但是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的制约不能让他们对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那么这种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刺激就显得不是很明显。我们更应该从身边的、学生能感受到的方面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自主的去学习,才不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各门知识。

教学评价制度的支持。能否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估的制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上级管理部门把对高校的评估应该是以“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为出发点,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该校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什么层次的人才。这样才能激励高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才能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学校的应下定推行教学改革的决心。现在很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高校教师都走研究型教师之路,对教学型教师待遇不公,一个教师只会教学就没有出路,这是因为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依赖科研【6】,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及表现没有硬性的评价指标。如果要提高教师教书的热情和积极性,就应该加大对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的奖励制度,应该和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有相同的奖励政策。这就要求高校下定决心进行本质性的改革。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行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来讲是一个挑战,传统的灌入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只要课前准备好当堂要讲的内容就可以了。但是启发式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充分准备自己的讲授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多种授课的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的习惯,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还要对本专业的背景以及发展情况非常了解,同时具备其他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如果想很好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就必须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近况,并且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范围和了解深度,这样才能很好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固然重要,但是从管理部门到高校、从高校到教师的总体的评估及教学体制的改革也是不能忽视的,这需要一级一级的转变思想,把教学的质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启发式教学在大学课堂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香婷.大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2]侯煦光.工科大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8,(14).

[3]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

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教学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43-0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国的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坚持启发式教学,他们一方面在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另一方面,结合《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传统启发式教学进行改造、开拓和发展,逐步构建适应新课程环境要求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化学教学中仍有人把启发式教学,当作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对待,把启发式教学(法)与讲授法、提问式教学法、实验操作法、分层教学法等平行列入教学法中,这是原则性的错误,也是与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的。作为新课程环境下的化学教师,能否正确地理解并实施启发式教学,对于课程目标的落实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问题。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这里,“愤”是指学生迫切地想弄通却又弄不通,但决意要弄通的心理状态;“悱”是指学生迫切地想说却又说不清,但决意要说清的心理状态。所以,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处于适度的“愤”“悱”状态之中,诱发和维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举一隅”进行开导、点拨、解惑,达到“三隅返”,实现自主发展,懂得更多的知识和道理的教学过程。教育即善喻和启发,而不是强行灌注。在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的典范。启发式教学被推崇为人类教育的思想模式,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无不在努力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导下,批判地继承了过去教学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突出实验教学、形象化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良的师生关系,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2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

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需要及人类认识自然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因而,长期以来,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许多《教育学》和《教学法》(或教学论)中确立为教学的原则,以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者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前人的经验,进一步对启发式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由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就是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活动中是以学生的“学”为重点,引导学生思维上路,保证学生最大参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再辅导解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法综合运用讲解、讨论、练习、实验、自学和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启发式教学作为各种教法的指导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结果是,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启发式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指导思想,对教学法整体系统起着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会由于运用者的指导思想不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教学中科学能动地利用启发式方法进行创造性组织教学和教材处理。这些依赖于教师良好的知识素养、驾驭教材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精心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更新和提高,化学教师不仅要有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还要与时惧进,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3 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联系

目前,一些国家的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与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就国内外非常重视的探究式教学来说,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涉及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都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如提出问题,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性”。因此,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需要渗透启发式教学思想。我们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是自主学习,问题提出后,在以后探究的各步骤中,还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还要向教师咨询,同样离不开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老师指出的:“探究教学(或探究学习)是启发式的一种范型,是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但其主旨是不会发生更本改变的。”很显然,探究式教学含有启发式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施教方法供教学选择。我们应把启发式教学当作是与注入式相对立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是化学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化学教师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中都应当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相红英.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5,26(3):26-28.

[2]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8.

[3]韩广庆.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误区[J].中学化学,2005,(9):2.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81.

[5]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4.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构建

一、问题提出

从2001年开始,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作为基础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数学课程也不例外。新课改倡导初中数学课程应该从社会实际和学生需求出发,通过科学启发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课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使教学方式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灌输式”教学方法。许多数学教师上课唯一目的便是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解题,可以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至于学生提出问题、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则是无关紧要的。长此以往,课堂成了教师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场所,学生成了教师灌输解题程序的容器。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对于数学的兴趣也在不断的减弱。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寻找一条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一条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全新思路,显现了摆脱教育困境的一线曙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是由数学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同时也适应了学生知识生成的需要。可以说,初中数学教学的特殊规律,使得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启发式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式虽然是在近代才得以提出,但是其主体思想源自古代。早在春秋时代,伟大的先哲孔子便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言下之意是指,非要等到学生出于这种“如饥似渴”、迫切要求解决自己难题时候,才给与启发引导,这就是启发教学的艺术。在西方,启发式教学也有一定的渊源,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苏格拉底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用问答的方法探求真理,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要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教师只是起到产婆的作用。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教学的实际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智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一个总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凡属使用得体、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具有一种共同的、本质的因素,即不是依靠灌注,而是较好地发挥了启发性的作用。启发性既要贯穿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也要指导数学课各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它可以说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所以说,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既是完成现代化教学任务的一般方法,又是综合了各种具体教学法、结合了多种教育学思想特点的一种教学论思想。

说启发式课堂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这表明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各种各样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或者说是精神实质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说启发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还明确告诉我们,在讨论教学方法之时,绝不能只讨论这样那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具体方法,而忘却了至关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如果离开了启发式这个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或者基本的指导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离开了实质,单纯地运用这样的形式,那样的方法,就会陷入形式主义。即使看起来花样翻新,课堂热闹,但是对提高数学课堂效果全然无用,那同“灌输式”教学方式在实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三、初中数学课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构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善用启发式教学。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那些途径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呢?

1.因人循序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候应该注意初中生的整体特点。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理解、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才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将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单独的启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善用时机

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实际,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灵的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讲课节奏、留有学生思考余地,善于运用时机。原则上说,当学生积极要求解决自己所带有的问题,但又难以解决,表现出迫切地期望解决问题时,才是启发最佳的时机,才是需要点拨的时候。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时。我先通过复习等腰三角形性质,使学生明白: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设问,反过来,能否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呢?这时学生会好奇,便会积极思考,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后发现结论。

3.内外结合

课堂是启发式教学开展的主阵地,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给学生一点主动权和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设想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一员。此外,启发式教学还应该重视课外教学,它是课内的合理延伸和有益补充,也可称之为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形成一种正态良性的互动循环。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时,我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某商店以64元卖出一件衣服,盈利了60%,问该件衣服进价是多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如:“星火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台灯,都卖了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盈亏情况如何?”这样的问题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问题本质,从而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4.精选实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维,必须有可供思维的材料。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思维,离开适当的材料,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会枯竭、停滞的。脱离实际,没有感性材料作为基础的课堂讲授,是违背学生认识规律,因而是不会有启发性的。但当前各种辅导用书、视频资料汗牛充栋,如何在这些资料中精选实例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如果我们在讲课时候不加选择,各种素材堆积在一起,杂乱无章,同样是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所列举事例的典型性和趣味性。第一,举例要有典型性。所谓的典型性,是指对同类事物的代表性。典型事例能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即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他们确切地揭示所要阐明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实质。这对于调动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关内容时,很多教师常常感觉到很抽象,难以充分的讲解。鉴于此,我首先引出了一个问题,“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由此引申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第一,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现象存在吗?第二,存不存在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现象?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第二个问题学生就有争议了,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必须拿出证据,因而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调动了。这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四根长度为4厘米、5厘米、9厘米、11厘米的四根木条,让学生任意拿出三个来拼成三角形。通过这个典型的事例,学生们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三条线段可能围不成一个三角形。接下来,通过我的分析讲解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的结论。第二,举例要有趣味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举例的趣味性,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个重要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仍然怀有一定的童趣,并且对于形象的事物更加容易接受,所以在讲授课程中,可以选择来自于实际生活,具有趣味性的例子进行教授,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授“直线”一课时,学生对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种简单而抽象的概念没有太多的印象,甚至与“直线公理”相混淆。于是我列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加以讲授,穿珠子时,穿在线上的珠子是“点在直线上”;散落在一旁的珠子是“点在直线外”;汽车在马路上跑是“点在直线上”;出事了开到田里去了是“点在直线外”等等。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例子列举,学生深受启发,并且对于学习几何也充满了兴趣,学习兴趣高涨。

5.养成气质

前苏联研究中学生数学能力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的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注意空间的数量的关系、研究各种函数的依存关系”。启发式教学较为核心的一点便是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应是这种所谓数学气质的实质所在。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有这样一道辨析题,三十六口缸,九只船来装,只能装单,不能装双,问如何装。一个有数学经验的人,可立即领悟到这是把一个偶数表示成几个奇数之和的数学问题。可见,有时将问题合理地转化,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功的。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要想实现自我启发、自我提问的目的,这需要过程、时间和空间,需要对数学启发式教学理论和实践做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数学概念的学与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张凌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启发学生提问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 叶小英.初中数学启发性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4] 杨 超.浅谈初中数学的启发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1

[5] 谢应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篇9

[关键词] 外科;实习;启发式教学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医学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巩固课堂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 。过去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探索一种既适合学生又适合教师教学的方法是外科实习教学的必然要求。我们在外科实习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是与灌输式教学相对而言的。灌输式教学是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教师主观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而无需启动思维。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重要性。启发式教学则不同,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积极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2] 。

2 实施启发式教学对带教教师的基本要求

虽然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但同样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外科实习中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要对带教教师有一定的要求。①教师应为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掌握教学重点的同时根据病房病员具体病情展开备课。②教师应采用互动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③要紧紧围绕外科临床实习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设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要善于抓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集中精力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避免面面俱到。⑤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要求,充分发展个性,避免把临床实习教学搞成“齐步走”。⑥不能忽视指导学生外科临床学习方法的学习,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真正学会学习。

3 外科实习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实施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3] ,在外科实习教学过程中,要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思维,并克服惰性思维。逻辑思维是通过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演绎、综合后把疾病的本质和规律找出来,是临床工作中的主要思维方式。我们在多年的外科实习带教中感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能提高实习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教师讲、学生听”的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自学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甚至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及厌学情绪。我们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诊治疾病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提不出自已的见解。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思维过程中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抓住疾病本质做出正确诊断。具体实施仍坚持床边教学,但改变原来由带教教师讲解的模式,变为先由学生询问病史并进行系统查体,然后带教教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教学大纲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最后带教教师进行总结。以典型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指导学生查阅该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病例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细致,医学知识得到拓宽,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的思路,从学习过程中找出更多的规律及更好的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在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将书本上的“死”知识活学活用,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由此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石彦,余佩武,宋爽,等.医学生在外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60-261.

篇10

一、给学生自主启发的空间

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启发、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天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启发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启发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使其形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启发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