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范文

时间:2023-03-22 12: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力衰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力衰竭

篇1

1.1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2例,其中男45例,年龄40~78岁,女17例,年龄42~86岁。根据其临床表现、心脏彩色多普勒、心电图、X线等检查均证明有心衰存在,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其余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1.2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病人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加重;降低死亡率。注意休息、饮食控制、严重心力衰竭时控制液体摄入及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避免过量饮酒、戒烟,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控制诱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室重构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病程长且多次反复发作,病人易多虑、烦躁、紧张,普遍有焦虑和抑郁发作,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和分管医生、护士,对患者态度和蔼、诚恳热情、耐心解释,体贴关心患者,对病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鼓励患者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分析其原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信任,要做好家属工作,让病人树立信心,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给患者吸氧时,解释用氧目的,注意事项,解除呼吸困难,减轻心理压力。

2.2休息与饮食护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心功能I级者不宜限制活动,但应增加休息时间;心功能Ⅱ级者宜限制活动,并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宜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他人协助。为避免长期卧床至静脉血栓,性低血压的发生,病情缓解后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原则上不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症状为宜。可在床上做肢体伸展运动,肌肉节律性舒缩或由家属协助。并注意皮肤护理。

严格掌握饮食宜忌,限制钠盐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水肿,应根据病情选用低盐、无盐、低钠饮食,液体入量控制在75ml/(kg·d)以下,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潴留主要继发于钠的潴留。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故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必须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和水果。

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总量控制,种类不限,少食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嘱病人少饮水及少进含水量较多的食品和水果,并让病人了解常用食物的含水量,协助病人制作一些出入量登记表,以便出院后自己可以做好记录,每天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注意富含多种维生素,如鲜嫩蔬菜、绿叶菜汁、山楂、鲜枣、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时应口服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维生素B1缺乏可招致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并诱发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衰竭。叶酸缺乏可引起心脏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2.4病情观察与吸氧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呼吸、血压、脉搏、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准备好抢救药品,防止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记录24小时出入量,测体重变化,有腹水时测腹围变化,密切观察患儿水肿消长、尿量、血压情况,注意电解质变化。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者给予吸氧。急性肺水肿的患儿吸氧时,湿化瓶内放入20%~30%乙醇,间歇吸入,每次10~20分钟。

2.5用药护理

利尿剂注意其副作用,静脉用呋塞米时要先稀释后再缓慢注入,一般不采取肌肉注射。注意利尿剂的副作用如低钠、低钾、低镁、低钙等,低钾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肌无力及心律失常;低钠时可出现肌无力、下肢痉挛、口干;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可出现神志淡漠、呼吸浅慢等。利尿剂应尽量在白天给药,以防频繁排尿而影响病人夜间休息;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体重与水肿变化,每天测量体重变化;有腹腔积液的病人测量腹围。

洋地黄制剂注意其副作用,注意询问和倾听病人的不适主诉,告知病人洋地黄制剂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易发生中毒,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悸、头痛、黄绿视、视物模糊时可能是中毒反应,应及时告诉医师。注意观察心电图情况,当病人心电图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通知医师。指导病人在服用洋地黄制剂前应先测心率,若<60次/分,或心律从规则变为不齐或从不齐变为规则,应暂停用药。

血管扩张剂,硝普钠为最常用的静脉制剂,遇光易破坏,应用时用避光纸包裹,其扩血管作用非常强而快,静脉静注2~3min即可发挥作用,可有恶心、头痛及低血压等副作用。严格控制滴速,嘱患者不能自行调节;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慢速度开始应用;嘱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要突然坐起或站立,以防低血压而晕倒。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心力衰竭的转归及治愈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应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气候变换时要预防感冒,及时添加衣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情绪平稳,不要大起大落过于激动;安排适当的活动与休息,控制活动强度,可做日常家务及轻体力劳动如文书、打字、缝衣、扫地等,避免耗氧量大的活动如抬举重物、擦地、快速行走或登楼梯,活动要以不出现心悸、气急为原则;夜间睡眠需充足,白天养成午睡的习惯;指导患者注意体重的变化,观察足踝部有无水肿,有无气急加重、夜尿增多、厌食、上腹饱胀感,如有心衰复发,及时纠正;若夜间平卧时有咳嗽,气急加重,则可能存在左心功能不全;服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学会测脉搏,若脉率增快,节律改变并出现厌食、色视,应警惕洋地黄毒性反应,及时就医;定期门诊随访,尤其注意检查ECG及地高辛浓度。

参考文献

[1]陈淑英.现代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

篇2

1.气短

人们若经常出现气短、在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无法深呼吸或喘不过气来、胸口有压迫感、只有将枕头垫高后才能入睡等症状,就可能是患了心力衰竭。这些症状都是因为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血液在肺脏和心脏内无法顺畅地循环,进而使大量的体液漏入肺脏而导致的。

2.胸口有重压感或“下沉感”

在发病的初期,心力衰竭患者就可因肺部积液而出现胸部有重压感或“下沉感”的症状。此病患者常常难以描述出这种异常的感觉。很多心力衰竭患者会告诉医生,自己有一种类似“溺水”的感觉,或感觉肺部似乎充满了液体。

3.感觉衣服和鞋子发紧

心力衰竭患者可因发生浮肿而感到衣服、鞋子变得很紧。浮肿是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之一,可发生在腰部(患者会感到自己的腰围突然增大)、头颈部(患者会感到自己的面部和颈部突然变得又圆又胖)、腿部和足部。

4.心悸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为了尽力弥补泵血不足的状况,会尽量跳得快一些。当心脏“跳累了”的时候,就可因无法保持正常的心律而引起心悸、心跳过快、心律不齐的症状。在出现这些症状的同时,心力衰竭患者还常会出现一种恐慌感。

5.食欲不振

心力衰竭患者还可出现食欲不振、一整天都有饱腹感、恶心、便秘、胃部不适、腹痛、胸腹部有压迫感等症状,其肠道还会发生积水,导致其消化系统的功能受损。

6.头昏、头晕

心力衰竭患者经常会因为循环系统缺氧而出现头晕、恶心及晕车的症状。

7.焦虑不安

心力衰竭患者常会出现呼吸急促、思绪不宁、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类似焦虑症的症状,而且会误以为这些症状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在发生较重的胸腔积液、肺部积液时,此病患者还可出现怪异的迷茫感和恐惧感。随着其全身性缺氧的逐渐加重,心力衰竭患者还会出现困惑、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8.咳嗽

咳嗽是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易被误诊是患了感冒。心力衰竭患者在咳嗽时,会咳出白色泡沫痰或浓痰,而且痰中可能会带有血丝。此病患者在平躺或从床上坐起时,咳嗽的症状会明显加重。由于肺部出现了大量的积液,心力衰竭患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患肺炎的几率也会增高。有时,心力衰竭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干咳的症状。

9.易疲劳或始终感觉浑身乏力

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大脑和肾脏等主要器官和肌肉都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状况。因此,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运动时或运动后,可出现气喘吁吁、呼吸困难的症状。此时,每走一段路、每吃一顿饭都会让其感觉很累。

篇3

心衰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心衰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多数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导致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此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若心肌收缩力尚可以,射血功能尚正常,但由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增高,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此外,由于衰竭的部位不同,又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心衰发生的原因,是由原发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或由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等,使心脏长期容量及(或)压力负荷过重;以及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肌功能逐渐由代偿发展为失代偿。此时,当下列某种或某些因素增加心脏负荷时,就会发生心衰。

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也最重要。

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心动过缓都可以诱发、促进心力衰竭,特别是快速心房颤动,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因素。

血容量增加如钠盐食入过多,输液过多、过快,输胶体液和晶体液等,都可诱发心衰。

出血和贫血大出血使血容量减少,慢性贫血使血容量增加,伴有心率增快,也会诱发和加重心衰。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如低血钾、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钠和高钠血症及酸中毒。可诱发和加重心衰。

此外,过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妊娠和分娩等增加心脏的负荷,也可引起心衰;治疗不当,使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洋地黄过量、β-受体阻滞剂递增过大等,可诱发、加重心衰。

左心衰的临床表现

左心衰是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临床上最为常见,其主要症状和体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最严重的表现。

2.咳嗽、咯痰与咯血:咳嗽多发生在平卧位和体力活动中,可咯出泡沫痰,严重者可以咯出粉红色泡沫血痰。

3.发绀:多见于口唇、耳垂及四肢末梢。肺淤血时,肺间质、肺泡内水肿,影响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使血液中氧含量减少所致。

4.乏力、疲倦、头昏、心悸:左心衰时心脏排血量减少,器官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缺血、缺氧所引起代偿的症状。

5.夜尿增多、少尿和肾功能不全:心衰早期患者夜晚睡眠中回心血量增多,肾血流量增多,导致夜尿增多。随着心功能进一步恶化,肾血流量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少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6.左心衰的常见体征:两肺底可以听到对称性湿性罗音;心脏扩大,心尖处可有收缩期杂音及奔马律,一般心率可代偿性增快,出现心动过速。

右心衰和全心衰

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多数是在左心衰竭的基础上致肺动脉高压后发生的。其主要症状和体征如下。

1.胃肠道和肝脏淤血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和上腹痛。严重肝淤血可引起黄疸。

2.右心衰竭时由于血液淤滞、组织缺氧,导致呼吸困难,并可出现周围性发绀。

3.可出现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可伴肺动脉高压。

4.由于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可产生下垂性可凹性水肿。

5.肝脏淤血肿大、颈静脉充盈和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6.胸腔积液,以右侧胸腔为著,也可以出现心包积液及腹水。

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继之出现右心衰竭,具有左、右心衰的表现,即为全心衰。

心衰的危害

心衰患者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导致体力活动受限和身体组织水肿,严重者可以发生猝死及死亡。而且很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造成猝死及招致死亡。

1.合并肺部感染:是心衰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多因受凉及感冒引起肺部感染。

2.心律失常:可诱发和加重心衰,促进病情恶化引起猝死。

3.心-肾-贫血综合征:心衰时,心-肾-贫血综合征发生率较高,31%的病人合并贫血,51%的患者血肌酐升高,随贫血加重及肾功能恶化,会增加患者死亡率。

4.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心衰时由于胃肠淤血及某些药物的作用,使患者饮食减少,甚至恶心、呕吐等,造成电解质摄入不足或丢失;或由于多种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干扰了肾脏对钠、氯、水的排泄,引起钠水潴留;或由于过度利尿、呕吐或发热等诱发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低镁血症及水、酸碱失衡,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低血容量等,促进心衰加重、恶化或猝死。

早期发现心衰至关重要

篇4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束支传导阻滞;CRT;临床疗效

心力衰竭属于大多数心脏病患者的最终归宿,即便是采用最为先进的医疗技术,服用最好的药物,依然有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很难获得有效控制。而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属于当下全新的一种治疗方式,具体是针对患者心房、心室等实施同步顺序的起搏,从而促使心脏收缩实现同步化,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可对症状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1]。国内外多数临床研究均已充分证明CRT在治疗心力衰竭时所具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协会均更新了各自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由此将CRT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然而该治疗方式目前在国内并未获得推广及普及,仍然缺乏样本临床数据加以印证。为此,本研究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50例,女18例,年龄18岁~82岁,平均年龄(62.4±11.8)岁;具备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40例,非LBBB28例(其中包含了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纳入标准:①采用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②心电图检查存在LBBB或者是QRS时限≥120ms;③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35%,并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mm;④经检查后排除恶性肿瘤及出血性疾病。1.2方法①CRT植入的方式。直接穿刺患者左锁骨下静脉位置,并分别将右心房和右心室内的电极植入到右心室和右心耳的间隔位置;同时需由此行心脏静脉造影,对其电极靶静脉加以明确,并在左心室植入电极。于患者左胸前区皮下制作相应的囊袋,并将相应的CRT起搏器植入囊袋当中,在连接三腔电极后,对起搏器加以固定。之后需设置、调试好起搏器的起搏参数(VV和AV等),在患者手术后3d左右,借助超声指导对其参数实施优化调整[2]。②随访及治疗。保障患者术后持续进行相关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并且做好长期的电话及门诊随访工作,以此来充分了解患者CRT术后具体临床症状及是否存在相应并发症等。术后6个月对患者心脏实施超声检查,对其心脏功能进行评价。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CRT实施治疗,术后6个月的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数值明显优于术前,且LBBB组患者治疗后QRS时限比非LBBB组患者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应用CRT治疗心力衰竭的适应证,当前所具备的各项指南阐述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对于Ⅰ类适应证人群而言,具备一定的共识: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患者存在窦性心律,LVEF≤35%,LVEDD≥55mm,QRS时限≥120ms。并且在指南当中还直接指出,针对心电图呈现LBBB图形的患者,采用CRT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而心电图呈现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植入CRT后的6个月内,患者LVEF、LVEDD相比治疗前获得了显著改善,同时也发现LBBB组患者初始心电图QRS波时限相比非LBBB患者更宽,其可能是由于CRT治疗在LBBB组中更为有效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应用CRT治疗的效果,同时以患者是否具备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分为2组,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指标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数值明显优于术前,且LBBB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时限比非LBBB组患者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CRT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符合适应证在中国心力衰竭人群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庄颖珠,晋群,张吉新.CRT/CRTD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9):2964-2967.

篇5

关键词: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研讨

作者简介:潘晓锋(1983.03-),男,汉族,浙江磐安,执业医师,本科学历,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04-02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一种复杂的症状群?主要是老年人比较容易得病,而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常还会伴随一些运动耐量降低?疲劳乏力?水肿?咳嗽?呼吸困难等?并且据了解,心血管疾病有很多人会发展成心力衰竭?如果有患者,就必须及时地给予治疗外加健康教育护理,要不然非常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者甚至是死亡?临床治疗和内科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地做好患者的临床观察,是促进患者好转的前提,同时也是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途径之一?现就我院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共接收98例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都进行完整地保存,所有患者均给予了良好的及时地治疗和内科护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就这种情况我们做了几方面的分析:

一?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

1?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共接收98例心力衰竭患者,并且对这些患者均保存完整的临床治疗资料?调查显示,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39岁-82岁,平均60.5岁,其中,老年人居多?通过对98例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在此基础上也确定了病发的原因与基本情况?住院的患者都和心力衰竭的症状没有区别,临床诊治的具体情况大致可以概括如下:询问家庭情况?发病史?体检报告?常规检查?进行运动耐力评估?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然后通过记录?分析研究,得出心衰类型?

2?临床治疗它主要包括的内容是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选择ACEI(或者APB)?血管扩张药?洋地?利尿药?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还可以进行运动治疗并且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总归来说,具体病症具体解决等?

3?所有接收的患者经过及时地治疗与处理之后,都会进行适合的健康教育护理,从而对患者进行再保护,而其护理方法主要包含有:①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人员应多关系患者并宣传医学的急救措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治疗进展以及需要注意的情况,告诉他们要随时保持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对病情的好转有非常大的帮助?②宣传性健康教育护理: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最温暖的怀抱,热情的问候,积极地发放一些心力衰竭宣传手册,让病患对心力衰竭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心慌脚乱,从而保持心情愉悦,便于治愈病情?

4?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努力,心力衰竭患者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也没有伴随运动耐量降低?疲劳乏力?水肿?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身体体征一切稳定?患者在医药护理的有效实施和医生的及时治愈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身体趋于健康化?

二?临床效果

我院对于接受的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及时地对症治疗和健康教育护理,其中有了明显效果,也就是治愈的达到47例,有了显著改善的达到43例,没有明显起色的只有8例,纵观整体效果非常不错,一共达到90例?心力衰竭是临床中一种复杂的症状群,表现为运动耐量降低?疲劳乏力?水肿?咳嗽?呼吸困难等?而通过我院医生及时地治疗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护理后,其中治愈?好转?未愈例数,统计整理为47例?43例?8例?调查得出:有效例数占患者总数的大多数,而未愈患者也有的进行了手术治疗,有的病患转院,从而进行更好地治疗?

三?结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一种复杂的症状群,表现为运动耐量降低?疲劳乏力?水肿?咳嗽?呼吸困难等?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医院工作人员及时地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记录与科学的治疗,在固定的时间内检测与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脏变化情况,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与观察分析患者生命体征,然后进行分类整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医生的救治工作提高了科学效率?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科学而有效的救治工作,对于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且对于加快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医护人员也应通过心理辅导等方法来安抚患者的心态,科学治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患者采用对症的治疗方法,让患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概率,这样就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也实现了我们治病救人的宗旨?

参考文献:

篇6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84岁,平均(68.6±8.1)岁;病程2~15年,平均(8.1±3.2)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3例,Ⅳ级17例;合并冠心病1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例,风心病2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9~83岁,平均(70.1±8.6)岁;病程1~16年,平均(8.5±3.1)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4例,Ⅳ级16例;合并冠心病1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例,风心病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等常规资料对比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实用心脏病学规定的难治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6];②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肺水肿、心脏扩大,肺部可闻湿罗音,第三心音奔马律;③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④患者均知情研究内容,同意参与研究;⑤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排除对多项药物过敏者,排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参照慢性心衰诊疗指南[7]确立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给予β受体阻滞剂、强心药、血管扩张药物、利尿剂及ACEI类降压药物治疗。同时限制患者盐摄入,保持充足的休息,并对基础疾病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则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难治性心衰方加减治疗。难治性心衰方处方组成:炙黄芪20g,丹参15g,麦冬10g,茯苓15g,附子10g,桂枝10g,葶苈子30g,白术10g,益母草30g。胸闷痛者加降香3g,旋复花10g;多汗者加龙骨30g,牡蛎30g;心悸不寐者加用琥珀粉2g,紫石英30g;小便不利者加用通关散10g;便溏、纳差者加用炒扁豆10g,淮山药10g。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服用,坚持治疗8周。

1.4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及血浆BNP浓度的变化情况,统计患者心衰积分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疗效。

1.5心功能疗效标准

显效:心衰症状基本控制或患者心功能评级提升Ⅱ级或以上;有效:患者心功能提升Ⅰ级,不足Ⅱ级;无效:患者心功能评级提升不足Ⅰ级;恶化:患者心功能评级降低Ⅰ级或以上。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计量资料行与计数资料分别作t、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疗效对比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LVEF及血浆BNP浓度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2组患者LVEF及血浆BNP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上升至(40.81±4.35)%,血浆BNP浓度降低至(306.86±202.55)pg/m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心衰积分变化对比

治疗前,2组患者心衰积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衰积分降低至(7.96±1.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8]。且近年来,大量统计报道显示,我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态势[9]。有资料整理得出,我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高达0.9%,当前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关注的重点课题[10]。而难治性心力衰竭主要指在接受常规规范化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依然无法纠正的一类心衰患者,其属于相对复杂的临床症候群,血浆BNP浓度的测定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则为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资料表示,采取规范化西医方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有效限制患者心肌重塑的进展,可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11]。但同时存在其部分不足,主要表现为其起效速度慢,且药物搭配、种类的选择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诸如利尿剂的使用可能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β受体阻滞剂治疗疗程一般较长,因而降低了治疗的顺应性,而ACEI类降压药物则可能引起低血压、干咳及肾功能恶化等副反应,且较长时间口服给药与间断静脉给药均可能对难治性心衰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12]。因此,为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必须着手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与结构,限制心肌重构,使患者得到生物学上的改善。在祖国医学上,依照慢性心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将其归于“水肿”、“心悸”、“喘证”等疾病的范畴。中医学研究者多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水湿、血瘀、痰饮为其病理产物,属于标实,阴、阳、气三者虚损则为本虚,其病位在心,常累及肺、肝脏、脾脏及肾脏,晚期可引起多脏器官衰竭。当前中医学上对心衰的治疗方案同样较为多样化,包括脏腑论治与虚实论治等观点[13]。脏腑论治多以心肾为治疗的基础,主张平衡阴阳、气血,兼顾多脏。虚实论治则主张益气活血、温阳养阴、利水利湿。难治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衰进展的晚期节段,最终导致患者机体气血阴阳共损,多脏同衰,且以心肾受损为根本,该病错综复杂、虚实夹杂[14]。血脉瘀阻、心虚肾衰、邪气潴留、水湿阻滞贯穿心衰的进展过程,为难治性心衰的病理基础。在治疗方面则多以心肾同治、重建阴阳、温阳心脾为基本原则。本组中观察组患者取难治性心衰方加减治疗,其药物配伍体现阴阳之道。丹参清心除烦,活血化瘀;麦冬清心润肺,养阴生津,和胃润肠;桂枝化气通阳,散寒止痛,解表发汗;茯苓宁心健脾,利水利湿;益母草则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通络;黄芪补气固表,强化机体免疫力,其与白术、丹参配伍,则可补气活血,调理气血平衡,温阳心脾。诸药同用则可共奏温阳健脾、调和阴阳、纠正心衰之效。而本组研究结果证实,采取难治性心衰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观察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LVEF及血浆BNP浓度改善情况同样优于对照组,证实采取中西医联合方案疗效显著。

篇7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肺淤血;心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162-01

Brutsaert等提出心室舒张功能衰竭是:由于单一心室或双心室充盈阻力增加,使舒张压力-容积曲线上移从而出现充盈症状。其特点为心肌显著肥厚,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减少,而心腔大小及射血分数(EF)正常。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或)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个相对少见但很重要的病因[1]。对我院2006~2008 年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68例进行临床分析,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DHF患者按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2]为Ⅱ~Ⅲ级。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41~78岁,平均58岁;其中,高血压28例,冠心病17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2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2例,1例。X线胸片示:所有病例肺纹理增粗,均有不同程度肺淤血表现,心影正常或轻度扩大。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后壁11~15 mm 43例,50%。DCG示:房颤9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56例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41例Ptf-V1负值增大。按照ESC指南,舒张性心衰的诊断同时满足3个条件:①存在CHF的症状和体征;②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③有左室松弛异常的证据,舒张扩张性或舒张僵硬度[3]。由于诊断方法的限制,第3个标准未能达到,其他均按照上述标准诊断。

1.2方法

68例患者均给予低脂低盐饮食,禁烟限酒,并检测体重。当血容量过多时给予利尿剂、硝酸脂类。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空腹及餐后血糖降至正常。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硝酸脂类等改善心肌缺血。高血压或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除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余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除肾功能改变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或安置起搏器。合并快速房颤给予洋地黄类。其他患者均给与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ACEI。

2结果

显效37例(54.41%),有效26例(38.24%),无效5例(7.35%),总有效率为92.65%。

3讨论

DHF可以单独和(或) 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合并存在,往往发生在SHF之前,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早期阶段。DHF早期可无症状,或在运动后诱发症状。晚期在安静时即可出现症状,其临床症状为典型肺淤血症状,可出现活动后气促、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且对洋地黄类药物反应不佳[4];左心室不大,左心室壁大多增厚,左房增大;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检查是诊断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左室EF值正常[5]。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为重要。治疗上给予低脂低盐饮食,禁烟限酒。利尿剂是最常用的减少血容量的药物,应避免过量利尿而致低血压与低血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异常激活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6],ACEI抑制RAS,应长期应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可显著减少死亡率,循证医学的证据奠定了ACEI作为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和首选药物的地位[6];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肌氧耗,抑制心室重构,建议从小剂量应用,递增至靶剂量可减少各种原因的住院,改善心功能分级和减少心衰恶化[1],降低死亡率。钙通道阻滞剂为负性肌力作用,降低室壁张力,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主动舒张功能。合并快速房颤可给予洋地黄,在无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禁用正性肌力药[7]。同时治疗基本病因,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控制血糖等。

[参考文献]

[1]欧洲心脏学会.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M].韩智红,姚海木,张晓霞,译.吕强,吴学思,审校.2005:11,59.

[2]Adams KF, Zannad F. Clinical defini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advanced heart failure[J].Am Heart J,1998,135(6):S204-S215.

[3]Working Group Report. How to diagnosis heart failure European Study Group on Diastol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1998,19:990-1003.

[4]张书军.9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248-249.

[5]石保建.8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250-251.

[6]郭静萱,李海燕.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1-13.

篇8

目的探讨补心汤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为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心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评估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心力衰竭积分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观察组LVEF、SV以及血清NT-proBNP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补心汤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卡维地洛。

[关键词]

补心汤;卡维地洛;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型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肌结构变化、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临床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极高。临床治疗本病不仅要强调短期改善症状、体征,而且也要注重长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2]。西药治疗通常以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为主,能短期内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但是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耐药性强,剂量难掌握,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心悸”“水肿”“怔忡”的范畴,中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长期服药。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采用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在上述期间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74例。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并为气阴两虚型,主症:心悸、气短、盗汗、疲乏、动则出汗,次症:眩晕、五心烦热、口干欲饮、面颧暗红,舌脉: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具备以上主症及次症2项则为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③慢性心力衰竭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制定,属于Ⅱ~Ⅲ级慢性心力衰竭;④年龄40~80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或辨证分型不属于气阴两虚型;②年龄<40岁或>80岁;③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引发的慢性心力衰竭者;④对大部分药物过敏者;⑤有精神疾患者;⑥合并有肝肾、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17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男53例,女34例;年龄45~78(62.08±6.15)岁;病程3~20(16.85±8.16)个月;NYHA分级Ⅱ级46例,Ⅲ级41例。对照组男46例,女41例;年龄40~79(63.14±6.38)岁;病程4~21(15.93±8.07)个月;NYHA分级Ⅱ级49例,Ⅲ级3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NYH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按照《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卡维地洛(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19),起始剂量为3.125mg/次,2次/d,服药2周后增至6.25mg/次,2次/d,之后每隔2周剂量加倍至目标剂量,目标剂量为使患者心室率降至70次/min左右,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心汤治疗。补心汤方剂组成为:黄芪、麦冬各30g,人参(单煎)、石菖蒲、玉竹、当归各12g,五味子9g,生地15g,丹参20g,生山楂6g。上述方药在我院制剂室煎煮至300mL,每剂分为2袋,150mL/袋。每日1剂,早晚饭后服用。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评估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来记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心力衰竭症候量化积分,主症: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症: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②Lee氏心衰积分: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水肿、肝大、颈静脉及胸片异常,于治疗前后评估每项分值,分值越大,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③心脏超声:于治疗前后做心脏超声检查,主要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量(SV)。④血清NT-proB-NP:于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者于清晨采空腹静脉血5mL,按照试剂盒操作和遵循仪器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⑤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

1.4.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

1.4.2心力衰竭积分疗效标准[5]显效:治疗后Lee氏心衰积分降低≥75%;有效:50%≤Lee氏心衰积分降低<75%;无效或加重:Lee氏心衰积分降低<50%。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423,P<0.05)。

2.22组心力衰竭积分疗效比较观察组心力衰竭积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915,P<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Lee氏心衰积分变化比较经过治疗,2组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

2.42组LVEF、SV变化比较2组LVEF、SV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均<0.05),观察组LVEF、SV上升更明显(P均<0.05)。

2.52组血清NT-proBNP变化比较经过治疗,2组血清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2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所有参与受试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整个研究过程。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病死率却占40%,正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6],也是心血管病领域较为难治之病。慢性心力衰竭成因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神经以及内分泌因素[7],如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心脏泵血量不足以维持正常人体代谢需要,机体组织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等。经典的西医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其中,β受体阻滞剂适合于所有症状及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室功能和患者的主观感觉,且能提高生存率。卡维地洛是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用药,实验研究显示[8],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1年后,死亡危险度、心功能恶化导致再次入院的危险度均明显降低。但是,西药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耐药性强、剂量难掌握,患者治疗依从性也因此下降,因而单纯依赖西药治疗非最佳治疗方案,祖国医学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病因为外感和内伤,外感邪气,日久不愈,传变入里,内伤于心。慢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的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在气血亏虚基础上产生的痰浊、瘀血。心气亏虚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但各种原发病直接或间接损伤心体,导致气阴两虚,心营不畅,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劳伤不足,则惊悸恍惚,心气虚,心气虚损日久,阴津化生受累致气阴两虚,所以气阴两虚为本病的病机关键[9]。治疗当以补气养阴,生津活血。基于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本研究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自拟经验方补心汤治疗,方剂是在生脉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来。方中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黄芪长于补气升阳,升阳有助于气上达于心,利水则有利于消除水肿。且黄芪有效成分黄芪皂苷、黄酮及氨基酸具有明显强心作用,还能双向调节血压。人参补益元气,补心肾之气,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短气虚喘症,且具有生津止渴作用,擅治气阴两虚的证候,另外可安神益智,有利于改善烦躁。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与人参、黄芪配伍,具有益气生津的作用。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可除五心烦热。本方用生地,重在取其养阴生津之功,以治疗气阴两虚证。其有效成分腺嘌呤核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有较强的强心功效[10]。

玉竹养阴液润燥干,生阴津止干渴,不仅可以治疗阴津亏虚口干,又可治疗阴虚生热引起的盗汗。五味子益气生津,宁心安神,善治久咳虚喘。五味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镇静催眠的作用。当归补血活血,活血通经祛除瘀阻。丹参化生新血,保护心肌、强心。石菖蒲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丹参和当归均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心血管,有利于增加血流量。另外,生山楂可助丹参活血,健胃消食,行气散瘀。上述方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生津活血之功。补心汤中丹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同时也能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外周的循环血量。实验研究显示[14],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皂苷对人体心室有正性肌力作用,可以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且meta分析显示,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升高LVEF。还有研究表明[15],人参皂苷对心力衰竭患者也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人参多糖和皂苷也能增强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麦冬提取物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另外玉竹也可保护心肌细胞损害,改善心肌功能。

LVEF、SV能有效反映心脏收缩能力及射血功能。LVEF是直接反映心室射血功能的一个指标,正常人的射血分数一般不低于50%,SV可反映心脏的收缩力[11]。而血清NT-proBNP可较好反映心功能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动态监测血清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很大帮助,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心力衰竭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补心汤联合卡维地洛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单纯卡维地洛。观察组LVEF、SV以及血清NT-proBN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补心汤联合卡维地洛在改善心功能损伤方面效果要优于单纯卡维地洛。

篇9

心肌病是导致老年人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随着检查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心肌病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该病是由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非均质的心肌病变,包括心脏机械和电活动的异常,常表现为心室不适当的肥厚或扩张。在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科学论述——心肌病最新的定义和分类中,将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限制型心肌病(R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未分类心肌病。在同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心肌炎、心肌病研讨会上建议我国临床医师采用上述标准。

虽然老年人心肌病多由中青年时延续而来,但其临床表现、诊治和预后都具有独特性。老年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约80%为扩张型,20%为肥厚型。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其他原因的心脏病,如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等。下面我们就老年DCM的诊治做介绍。

1 诊断

1.1 症状 ①心力衰竭:心肌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心衰的症状,表现为心悸、乏力、气促、水肿等;②晕厥:个别患者会出现晕厥的临床表现;③部分患者可发生血栓栓塞。

1.2 体征 疾病早期患者心脏可轻度或中度增大,出现充血性心衰时,心脏明显增大,可呈现:①第一心音减弱,出现第三、四心音和奔马律;心前区收缩期反流性杂音,由心脏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②肺部受到增大的心脏挤压,可出现呼吸音减低;肺底部可听到少量的细湿啰音。两肺出现明显的干湿啰音时,应注意合并肺部感染;③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④下肢及颜面水肿;⑤发生多种类型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颤为多见。

1.3 辅助检查 胸部X线示心脏增大,心胸比例增加(>0.5),肺淤血或肺水肿。心电图示STT改变,表现为ST段水平降低,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少数病人有病理性Q波,多由于心肌广泛纤维化所致,常需与陈旧性心梗鉴别;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临床主要以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DCM的依据。临床上常用的超声诊断DCM的标准为: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0 cm(女性)和>5.5 cm(男性);②左室射血分数(LVEF)

2 治疗

治疗目标:阻止诱发因素,有效地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和栓塞,提高老年性DC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1 病因治疗 对于不明原因的DCM要积极寻找病因,排除任何引起心肌疾病的可能病因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如控制感染、严格限酒或戒酒、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

2.2 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2005年美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将心力衰竭分为4个阶段。DCM初次诊断时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各异,近年来由于DCM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使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因此,有必要针对DCM心力衰竭各个阶段进行治疗,国内多中心资料将DCM分为6 期。

在早期阶段,仅仅是心脏结构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扩大、收缩功能损害但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此阶段应积极地进行早期药物干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减少心肌损伤和延缓病变发展。在DCM早期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更为重要。

在中期阶段,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扩大、LVEF降低并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此阶段应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进行治疗:(1)液体潴留的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和合理使用利尿剂:利尿剂通常从小剂量开始,如呋塞米20mg/d, 或氢氯噻嗪25mg/d,并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尿量增加,体质量每日减轻0.5~1.0kg。(2)所有无禁忌证者应积极使用ACEI,不能耐受者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 治疗前应注意利尿剂已维持在最合适的剂量,从很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滴定剂量和过程需个体化。(3)所有病情稳定、LVEF

在晚期阶段,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扩大、LVEF明显降低并有顽固性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此阶段在上述利尿剂、ACEI/ARB、地高辛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可考虑短期应用环磷酸腺苷(cAMP)正性肌力药物3~5d,推荐剂量为多巴酚丁胺2~5μg/(kg·min),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50μg/kg负荷量,继以0.375~0.75μg/(kg·min)。

药物不能改善症状者建议考虑心脏移植等非药物治疗方案。

栓塞的预防:DCM患者扩大心腔内形成附壁血栓很常见,栓塞是本病的常见合并症,对于有心房颤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栓塞性疾病风险且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预防附壁血栓形成。对于已经有附壁血栓形成和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必须长期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调节剂量使国际化标准比值(INR)保持在2~2.5 之间。

改善心肌代谢:辅酶Q10参与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生成过程,并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用法为辅酶Q10片10 mg,每日3次。曲美他嗪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β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优化缺血心肌能量代谢作用,有助于心肌功能的改善,可以试用于缺血性心肌病,曲美他嗪20 mg口服,每日3次。

2.3 非药物治疗 少数患者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药物治疗不能控制,LVEF120 ms,提示心室收缩不同步。有证据表明,心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力衰竭死亡率增加,通过双腔起搏器同步刺激左、右心室即CRT,可纠正不同步收缩,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而不增加氧耗,并使衰竭心脏产生适应性生化改变,能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6 min步行能力和显著改善生活质量。8个全球大范围随机临床试验资料提示,LVEF120 ms伴有室内传导阻滞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是CRT的适应证。

2.4 外科治疗 近年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广泛开展,多数DCM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部分患者尽管采用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仍进展到心力衰竭的晚期,需要考虑特殊治疗策略。左室辅助装置治疗可提供血流动力学支持,建议:(1)等待心脏移植;(2)不适于心脏移植的患者或估计药物治疗1年病死率>50% 的患者,给予永久性或“ 终生”左室辅助装置治疗。对于常规内科或介入等方法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目前唯一已确立的外科治疗方法。

2.5 探索中的治疗方法 目前DCM的治疗主要针对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现有的抗心力衰竭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从根本上逆转心肌细胞损害、改善心脏功能。对于DCM病因及发病机制的阐明,有助于探索针对DCM的早期防治。以下列举几种治疗方法。

2.5.1免疫学治疗:DCM患者抗心肌抗体介导心肌细胞损害机制已阐明,临床常规检测抗心肌抗体(抗ANT)进行病因诊断,有助于对早期DCM患者进行免疫学治疗。(1)阻止抗体效应:针对DCM患者抗ANT抗体选用地尔硫、抗β1受体抗体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止抗体介导的心肌损害,防止或逆转心肌病的进程。(2)免疫吸附抗体:几项研究表明免疫吸附清除抗β1受体抗体使DCM患者LVEF、LVED和心功能明显改善,临床试验证明自身抗体在DCM发病中有促进作用。(3)免疫调节:新近诊断的DCM(出现症状时间在5 月内)患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产生良好的抗炎症效应和改善患者心功能。(4)免疫抑制治疗: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免疫抑制治疗对DCM有益。类固醇和硫唑嘌呤短期免疫抑制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和经免疫组织学证实的心肌炎患者有益。在治疗DCM时,国际上采用环磷酰胺、抗CD4单抗阻断自身免疫反应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2.5.2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基因重组分泌型人生长激素对DCM心力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生长激素直接或间接通过血浆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发挥作用。有研究指出,生长激素增加了心肌质量,缩小了心室内径,导致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肌能量代谢及临床状态的改善。

2.5.3细胞移植:骨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可产生与亲代表型和基因一致的子代细胞。有报道骨髓干细胞移植至心脏可以分化为含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心肌细胞而与原心肌细胞形成缝隙连接,参与心脏的同步收缩抑制左室重构,还可分化为内皮祖细胞(EPC)在缺血区能形成新的营养血管,促使心脏功能的恢复。在美国,DCM心力衰竭细胞治疗已初步形成规则,部分市场化,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介入。用统一的细胞株培养、扩增后由导管或手术时注入心脏,主要用肌原细胞作为研究实践应用,部分进入Ⅱ期临床。

2.5.4基因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对DCM认识的深入,发现基因缺陷是部分患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基因治疗DCM也成为了目前研究热点。近年实验研究发现补充正常delta SG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DCM仓鼠,可改善心功能、延长寿命;转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治疗可明显减轻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2.5.5中医药疗法:临床实践发现生脉饮、真武汤等中药可以明显改善DCM患者心功能。中药中有一些能保护脏器和抗纤维化的药物,如丹参、当归、黄芪、茯苓等,中医复方抗纤维化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领域。

3 老年心肌病治疗中的特殊性

老年心肌病在治疗中应充分注意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个体差异。治疗用药与其他年龄组病人的用药相同,包括:限盐、休息、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

3.1 利尿剂的应用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差,因此,利尿剂应合理、间歇使用为宜,如利尿剂使用不当会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

篇10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衰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通过对45例老年人心力衰竭进行分析、治疗。结果单用药物对症治疗难以奏效。采用白蛋白和1,6-二磷酸果糖可使心功能明显改善,全身状况明显好转。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characteristicandtreatmentofagedpeoplewithcardiafailure.Method45agedpatientswasanalyzedandtreated.ResultItisdifficulttohavetheintendedeffectonlybysymptomatictreatmentwithdrugs.Albuminandfructose-1,6-diphosphatecanimproveheartfunctionmarkedly.Theresultsshowedthatsystemicstatusfunctionwasamelioratedobviously.

【Keywords】Cardiafailure;Agedpeople

就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的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心衰的特点和治疗,以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45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8.8岁。心衰类型及功能分级:左心衰28例,右心衰9例,全心衰8例。心功能(NYHA标准):II级21例,III级18例,IV级6例。

1.2基础疾病冠心病23例,肺心病10例,高血压病6例,风湿性病心脏病2例,心肌病2例,其他2例。

1.3临床表现咳嗽咯粘液痰,肺部湿性啰音21例,心悸、气促乏力,拍胸片提示:胸腔积液4例,腹胀、恶心、纳差、颜面、双下肢浮肿或腰骶部浮肿10例,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8例,神志异常2例。

1.4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异常44例(97.7%),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1例,心房颤动8例,频发房早10例,频发室早6例pt-fvl:-004mm·S18例;合并心肌劳损24例(54.5%),血尿素≥9.2mmol/L30例(66.6%),低钾21例(46.6%),低钠8例(18%),二氧化碳结合力≤20mmol/L11例(25%)。

1.5治疗及转归临床症状缓解出院者34例(77%),无效死亡10例(22%)。

2分析讨论

2.1临床特点①症状不典型:由于年龄大,感知迟钝,合并症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组以咳嗽、咯痰误诊肺部感染等10例(22.2%)后经胸片检查呈心脏扩大,肺淤血确诊心衰。由于老年人有脑动脉硬化,故心力衰竭时容易出现脑缺血症状,表现为神志异常,嗜睡甚至昏迷本组有2例(4.4%),不同寻常地出虚汗(颜面及颈部),甚至大汗淋漓,可以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时,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较突出,本文有9例(21.1%)。有窦房结退行性病变的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时心率增快可不显著,患者可首先表现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的症状,如果问诊及体格检查不仔细,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②氮质血症多:本组血尿素氮9.2-25mmol/L57例(63.3%),≥26mmol/L3例。③病死率高:本组病死率60-90岁为41.8%,70-90岁为52%,≥80岁为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