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范文

时间:2023-03-23 01:3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原则

篇1

2、教学原则对教学规律的反映不同于教学原理。这种反映不是对教学客观规律的直接反映,这种反映取决于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深刻程度,从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表现出了一种“众说纷纭”的现象:

第一,在同样的教学规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原则。

第二,由于对同一客观的教学规律认识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学原则也不相同。

篇2

【关键词】美学;教学设计;学习经验;教学原则

一、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aesthetics”通常用于描述感官品质差的对象或设计经验。但从实用主义观点,美学描述这一类经验。审美体验是高度的,身临其境的,特别是有意义的一个(杜威1934/1989)他们站出来,作为完整的和自己的提供立即感觉的影响。审美经验是最经常联系到我们的与艺术作品的接触,因为艺术是明确设计,以刺激它。但它可以当我们从事任何活动时,包括不同的学习经验打棒球,创造或观看一幅画,解码人类基因组序列,受一个很好的神秘小说,或有一个有意义的对话。这些经验是显着的、专注的意图来解决一个不确定的情况,并成为当我们在努力中投资时的审美。审美经验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表现出的表现力生命的力量(亚力山大1998)。他们揭示了生命的、意义的深度可以容纳审美体验的重要性,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力量去发现和创造这个意义。这些回报是我们为什么寻找审美的经验,为什么我们重视他们的货币价值,为什么我们实现他们的斗争。审美经验的对立是愚蠢无聊;例行的;分散的,分散的活动;或无意义的,强加的劳动。丑(或者,在极端,麻醉)这样的经验,不太可能深化我们的能力,向我们展示意思,或使我们与生活接触。相比之下,在一个审美经验,我们意识(潜意识)通过揭示意义或是一种即将到来的完善丰硕的成果。审美体验是以情绪化的预期为标志的,深的参与,并愿意跟进完成。因为这些都是学习的最佳条件,我们希望学习者在有审美经验的我们创建的教学情况

二、审美原则的来源

设计审美学习经验的、原则的来源变得明显时我们认为,使艺术和设计教学之间的亲和力。杜威(1934/1989)要求我们拒绝“'museum”艺术构思时,他告诉我们,艺术作品仅仅是“'refined强化体验形式”和不明显的质量许多日常经验。艺术作品通过挑战我们看到的,刺激增长世界的新鲜,变得开放和响应在美国、在世界上的可能性学习特别重要的先决条件。教学设计人员也在企业创建'refined强化形式的经验,“即使我们通常避免谈论他们的审美素质(帕里什2005)。虽然指令不是艺术它狭义上的区别,是更偶然的,比必要的指令时,力求激发高度的、反思的经验。由于这种亲和力,我可以增强自己的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学到的有用的指导,从美学的地位艺术。本文提出的美学原则是从艺术提供丰富的策略,为实现审美经验,所以他们是第一个源。这里讨论的原则很大程度上来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原则的历史来源,并继续告知艺术家和设计师这一天(桂1993;Tierno2002)。其次,虽然约翰杜威和他的美学实用主义方法(杜威1934/1989)不提供系统审美原则,杜威的审美经验的描述表明几个指导原则。三分之一个原则的源泉是对“美”的审美决定的研究在考虑他们的经验的教学设计和教师学习者(帕里什2004)。最后,原则的选择是通过目前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大多数美学原则在信息处理中都有相似之处,建构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因为审美经验、事实寻找或创造意义所有努力的基础。然而,这些相似之处很少以任何连贯的方式探索,也没有教学设计师寻求充分的潜力美学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资源。在各节中的每一个审美原则和方针是连接到相关的学习和身份理论。用一种审美镜头可以扩大这一理论的效用,使其能够进入到教学设计通过新的途径。每一个原则,只讨论了简要,所有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他们是,并没有成功地应用于实践。

结语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原则  中职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掌握好英语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广大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除了抓好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也应更加重视英语教学。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对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以下分别加以具体论述:

一、运用交际性原则(Communication Principle),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把交际性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听说为优先培养方向,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大胆主动地开口进行交流。例如,在学习初次见面如何进行交流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名片(Name Card)的格式,设计一张自己将来的名片,然后自由地交换名片,并运用上面的基本信息(Name、job、position、address、telephone number、e-mail)互相对话进行了解。这样既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又训练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既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又注意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阶段侧重原则是英语教学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恰当运用好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全面训练,但要在每节课以及每个学习阶段都做到全面训练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应该在各个学习阶段略有侧重。而阶段侧重的原则应该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具体来说,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应以听说训练为主,利用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加强听说的训练,并在听说的基础上开展读写的训练。而到了中级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让学生适当进行阅读训练,扩大其知识面和词汇量。最后是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比较重视阅读和写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突出阅读练习,尤其是多进行泛读练习(Extensive Reading),并指导他们开展写作的训练。经过这三个阶段的系统学习,相信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在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并控制利用母语。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中职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习惯于用母语进行思维和学习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际性原则的应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专业英语的时候,由于理解难度较大,用英语比较难以解释清楚,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母语来辅助教学,但使用比例不宜过大,在学生能理解的前提下,还是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的作用,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一味使用母语或全盘使用英语进行教学都不太适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多用英语并适度使用汉语,从而促进中职英语教学。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当前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比较重视,专业课教学任务重,课时也较多,这也就导致了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课时少,教学计划难以完成,而要想学好英语仅仅靠每周的几节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弥补正常教学课时的不足。同时,第二课堂活动也有助于开扩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使学生能在更加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朗读、用英语进行讲故事比赛、学唱英文歌曲、排练英语短剧、观赏原版经典影视作品、开展英语角等等。此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但是主要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并尽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篇4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132-01

一、非强制性原则

在少儿的声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能力的源泉。”日本的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教育者的根本是使受教育者产生爱好。如果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就不可能亲身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也就无法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一位孩子钢琴弹得特别好,多次获奖,在省里算得上数一数二,音乐界十分看好。可是这个学生中学还没毕业居然与家人闹到要砸坏钢琴的地步,而且再也没碰过琴。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老师不断地追求名利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使得学生机械地,麻木地进行着各种技能技巧的重复练习。虽然这样的苦练有时也换来了一些成绩,但是学生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往往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和恼怒情绪。日积月累,一旦爆发往往不可收拾。因此,少儿声乐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感兴趣的基础上。

二、针对性原则

声乐教师要面临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嗓音条件、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有的高音上不去,有的低音下不来,有的喉头紧,有的声区不统一。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声器官发育也不一样,他们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少儿声乐教学必须是针对性教学,声乐教师必须具备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授课方法的能力。

首先声乐教师必须有一副灵敏的耳朵。灵敏的耳朵对声乐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声乐教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如果没有好的听觉就不能对学生歌唱中的各种毛病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不可能“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其次,声乐教师必须有因材施教的能力。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必须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和调整教学进度。

三、循序渐进原则

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教导我们学习要夯实,要一步一个脚印。那时只是理解为学习要努力,要脚踏实地,才能打好基础。其实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在很多领域上都适用,在少儿声乐教学上也不例外。

少儿的声乐教学特别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也就是呼吸的训练。少儿由于受生理发育的限制,一般音域比成年人要窄,如果能加强气息的训练,对扩展音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一唱高音就脸红脖子粗的,或者歪脖子抬下巴的,很多状况是因为不会使用气息造成的。孩子的声带比较稚嫩,不运用气息歌唱自然用嗓子歌唱,长此以往声音发哑是必然的,造成声带上的损害却是终生的。

四、艺术融合原则

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他认为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是儿童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提倡综合性教学。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学生不仅用听觉感受音乐,还要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音乐的变化,他创立了“体态律动学”,也就是音乐与舞蹈的高度融合。

五、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效率 原则 学生发展

第一是主体性原则,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目的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中,有趣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完"列方程解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个"救救小羊"的情境练习,就在狼想吃小羊的时候,山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规定:"小羊如果做错了一题,狼可以前进一步,如果做对了,狼就后退一步,远离小羊。"在如此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学生本能的一种"正义感"马上被激发出来,他们学习热情高涨,做题异常认真。随着学生一次一次正确的练习,狼被迫步步后退,当狼退至"河边",逼进河里时,学生心底"惩恶扬善"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全班禁不住高声欢呼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的极致,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就有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第二是现实性原则,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进入课堂教学新境界。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斯基通过对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谈到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时,他指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已有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示范、摹仿、学习,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将学生在借助帮助和指导下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就应该在学生的已有经验水平的基础上,找到最利于教育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从这里开始,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去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能力,渗透正确的解决问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是合作互助原则,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的目标达成。

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复制和迁移,而是学生自我建构,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对这种自我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百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优秀生与学习困难生的关系,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反会加剧两极分化。

第四是适当的激励原则,用师爱洒满课堂,让课堂效率更高。

教师应该优化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成功,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总结归纳、反思,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课堂外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与学生关系溶恰,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于探索,敢于创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五是习惯养成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对于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等。

篇6

一、以课标为纲,有针对性地复习

1.要针对教材

教师要熟练掌握中学化学教学课标对教材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明确哪些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认识、熟悉,哪些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弄懂,哪些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应用,哪些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2.要针对学生

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包括知识实际和能力水平,对学生情况要研究分析,找出形成知识缺陷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把在课堂提问、课外作业、书面考查、课堂讨论及个别辅导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记载在教学情况记录本上,随时加以分析、归纳,这对上好复习课,使学生学有所得并提高一步都是很有必要的.做到了上述两点,就可以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教学质量.

二、制订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复习是学期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中学化学教学课标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复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复习内容、目的要求、复习方法以及时间的安排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复习,排出不同的教学进度表.复习计划无固定格式,但复习内容可分成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五大块.复习时,要根据这些知识块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通常情况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放在前面复习.这样做,除了加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复习外,还为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第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解剖典型,给以示范,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第三,化学计算涉及面广,复习时,要选取各种类型的习题讲练结合,切忌贪多求难,重在类型全面、综合运用和平时的分散练习.

第四,化学实验复习,除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外,还应相对集中讨论一些典型装置、重要实验,条件允许可开放实验室.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对一些平时感到含糊的问题进行复习.

第五,在分块复习的基础上,要空出时间进行综合性的复习和练习,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最后阶段还要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由复习,让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特点,拾遗补缺.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和答疑.

三、方法灵活,以“导”为主

1.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演绎、归纳、类比、分析、综合、联想、抽象、想想等.

2.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准确地传授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1)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化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得越牢固,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2)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些学生课上能听懂,但做题不知如何下手,特别是遇到灵活性、综合性较大的题目,更是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教师总结出一些实用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

四、面向全体,做到“三结合”

1.单元复习和专题报告相结合

化学总复习基本上采取单元复习的方法,这样可以做到“章章清,节节清,层层打夯,层层夯实.”单元复习不是讲课的重复,而是通过归纳总结,达到系统复习的目的.单元复习的优点是:知识具体,复习细致,基础牢固,易于升华.它的缺点是:进度慢,与整体知识联系不密切.为解决这个矛盾,可采取单元复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法.

2.重点内容和边角内容相结合

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都会引起学生的极大注意,而有些常识性的知识,即边角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如环保问题、石油问题、化学史问题等,学生不太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予以重视,采取发小资料,小专题,经常提醒,经常练习等形式,把它们和重点内容结合起来,达到知识的完整性.

篇7

一、生物摄影与愉快教学原则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强,爱问,爱思考,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集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精心设计教案,努力创设出一个特定的环境,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物摄影同普通人物或静物摄影比较起来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它包括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摄影,最常用的是近距离摄影,需要配备有近摄装置,如微距镜头。拍摄时,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精力,比如:拍蜜蜂在花朵上采蜜的镜头,要等好长时间,而刚要拍时蜜蜂却突然飞走了。所以,这项工作十分辛苦,而拍出的照片又经常失败或不太理想,有时候一个内容要重复多次。但是,当我拍出一幅清新的照片,能用于教学时,高兴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几年来,我利用工作之余拍出了很多表现生物体形结构特征和生活情境的照片,如:各种类型的果实(包括角果、荚果、瘦果、颖果、浆果、核果等),植物的叶序(对生叶序、互生叶序、轮生叶序),具有贮藏作用的变态茎(马铃薯、荸荠);较粗的木本植物的年轮,单生化的花朵及花瓣、化萼,松、杉、柏的球果和种子;各种花序(有限花序、无限花序等),经扦插繁殖生长出的植物幼苗,直根系和须根系等;动物学内容有蛔虫、蚯蚓、蜗牛、河蚌的形态,鲤鱼的体色及鱼的内脏解剖,青蛙的体色及捕食,青蛙内脏的解剖,沙晰,刺猬等。

有些无法拍摄的内容,还可以同美术老师先绘制成非常形象的彩图,然后对图进行拍照。如,蝗虫及蝗虫的触角、附肢、口器,蜘蛛的形态及蜘蛛网。

通过几年的不断积累和整理,我搞出了一本好多知识单元组成的单元图片册,成为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实物投影仪的使用与探究性教学原则

新教材的每个章节都设计了“想一想”、“看一看”、“动动脑”、“课外读”和许多新颖的插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实物投影仪,运用探究性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实物投影仪可将某些较小的实物、照片和图片投射到屏幕上成像,能逼真地反映出物体的形象,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放大作用。

许多杂志的封面、封底和中心插页中有很珍贵的生物摄影图片,平时在阅读这些杂志时应注意把它们裁剪保存起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用于课堂教学。比如,1993年科学实验杂志第10期的封底台湾蝴蝶;1984年《科学画报》第5期封底上的“鸟喙种种”;1986年《生物学通报》第8期封2上的“肌肉组织”电镜图像;1983年《科学画报》第12期封3上的蜜蜂复眼电镜照片;1987年《野生动物》第5期封面的“美洲狮”、封3的“滇金丝猴”;1983年《科学实验》第12期封底的“褐马鸡”;1984年《生命》第3期封底的“扬子鳄”……

在讲“鸟类的多样性”一节课中,我选择了从杂志上剪下的几种鸟类,如啄木鸟、猫头鹰、鸵鸟、丹顶鹤的图片,将它们放在一起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屏幕上放大成像,学生通过对它们的足和喙的对比观察,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些不同生态群的代表动物在足和喙等方面与其生活习性相应的特征理解领会得更加深刻。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测试结果表明,当堂考试和半月以后考试,实验班的平均分数比对照班的平均分数分别高11.2和11.6分。这说明这种直观教学手段在当堂巩固率和记忆的保持率两方面比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中学生物中,有很多内容是从细胞这个微观领域里来阐明生命的本质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就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来的细胞的显微结构;而教学中使用的挂图和课本中的插图都是一些平面的模式图,在学生头脑中很难建立起关于细胞的客观的、完整的、立体的、真实的概念。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中除了挂图外,还配合使用了实物投影仪,就是把从《生物学通报》和《植物杂志》等学术性刊物上裁剪下来的细胞的扫描电镜照片组织起来,通过投影仪放大投射到屏幕上,使学生真正了解细胞这个膜系统中主要的膜结构和非膜结构的特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1.通过投影仪,可将某些较小的实物、照片、图片等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能增加可见度,扩大观看的范围。

2.照片和图片便于积累和保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在有遮光装置的实验室或电教室里上课效果最好。

3.这种教学手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搬到课堂上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篇8

[关键词]主体 参与 合作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习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必须贯彻“以学定教”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作用在于“导”,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才能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1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课前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指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且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简要地梳理复习,为学习新课内容提供必要的认知前提。二是要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预习新课。教师要为学生列出预习提纲,提出具体要求,传授预习方法,使预习有方向、有目标,避免盲目性。通过预习,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不能理解的知识或疑难问题做出记录。这样,学生就能带着疑问去听课、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抓好信息反馈,通过课前抽查和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预习效果,收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带有共性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课提供依据,实现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 坚持“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地安排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师生之间要互相交流,沟通理解,平等对话。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和主体地位的实现,因而才会情绪高昂,主动参与,思考探索;对教师而言,交往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把课堂变成充分展现教育智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要主动参与,配合默契,才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相得益彰。

教师要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组织教学,即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合理安排讲课内容。对学生通过预习基本掌握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加以补充、完善,这既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又是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对于理解性的问题或难以掌握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疑问,有的放矢地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能做到情感投入,注意力集中,使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思”同步进行,效果会更佳。对于重点、难点和运用型问题,教师可设计好思考题,明确思标,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如:发散性思维,变换角度的侧向思维,打破常规的反向思维等。思维的结果可与同桌或前后座位的同学讨论交流,集思广益,让课堂变为学生自主探究未知世界的窗口。教师通过巡视或参与讨论,进行启发、引导、点拨,正确调控思路,避免偏离主题,漫无边际,或产生负效应。同时,综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归纳讲解。讲解时,要注意把几种不同的观点罗列出来,进行辩证分析,肯定合理因素,指出不足之处,点明正确观点。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既重过程更重结果”的理念。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为了更好地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到: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与学生探讨问题;“设疑”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解疑”要有趣味性;允许学生“存疑”和坚持己见,对不同的见解能够宽容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讲课内容要精,语言要美,方法要活,情感要真

为了使学生听课更有兴趣,教师讲课必须做到:内容要精,语言要美,方法要活,情感要真。

教师讲课要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的内容要精,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分析问题要精辟,做到系统分析、辩证分析、比较分析,从科学分析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就能做到纲举目张,纲目分明,脉络清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真备课,熟练地掌握大纲和教材,才能在讲课时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教师讲课的语言要美,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从而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对课堂语言,一要精炼概括,言简意明,文约事丰,关键处只需寥寥数语,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要完整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使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体系;三要表述自然流畅,节奏疏密适当,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重点处可加重语气或适当重复,以增强效果;四要生动有趣,辞切情真,以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一是“读、讲、议、练”四步教学法,把指导阅读、精要讲解、互动讨论、课堂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实施“参与教学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与教师平等地探讨问题,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主体;三是试行“问题中心教学法”,即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并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做到博学睿智,风趣幽默;民主平等,热情和蔼;精神饱满,富有激情。使学生既由衷尊敬,又倍感亲切,师生情感交融,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动力。

4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篇9

关 键 词:音乐教学评价 导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方针和政策,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按照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音乐教学评价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音乐教学所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它是以音乐教育的价值观为标准,以达到音乐教学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和测量音乐教学成绩和效果,它要求对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作知、情、意全面性的考察。音乐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专指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成长及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现代音乐教学评价是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理念、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音乐教学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音乐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就是方向性原则,也就是说,评价应该引导音乐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价应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音乐教学工作,为学校和有关领导对音乐教学的领导工作,以及为音乐学科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指出明确的前进方向。

音乐课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课程评价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应该有利于进一步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发扬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优点,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加强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学评价对于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领导来说,应该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更好地贯彻执行《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评价对于《音乐课程标准》本身来说,应该获得执行情况的反馈,检验自身的完善程度,使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评价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必须以音乐学科特点和音乐教育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音乐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应该作为建立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的依据和基准。

科学性的评价要求评价达到准确、客观、公正。评价和测量要求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鉴别度。这是使评价达到准确、客观和公正的保证。效度是指评价测量能真实地表现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信度是指评价测量能够稳定地反映出被评价测量者的实际水平的程度,鉴别度是指能够把水平不同的评价对象区分开来的程度。

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外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引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愈来愈受到重视,音乐教学已由重技能技巧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音乐教学评价已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从局部评价向整体、综合评价转移,从被评价者的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从重结果逐渐向重过程发展。在评价理论方面,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三、整体性原则

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评价必须从整体、全面、全过程进行评价。无论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还是评价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

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要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当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坚持整体、全面的评价。

近几年,音乐教学评价发展较快。人们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期望通过一种比较科学、可行的评价办法,帮助教师和学生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策略,明确努力方向;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调整学校管理策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更好地促进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激励音乐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完善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特别是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教师要面对多个年级、众多学生,评价的实际操作如果十分繁复就难以实施,这就要求评价必须简便易行。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评价应遵循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篇10

先进的教学模式或教学途径是教师把握教学关系的关键,其对优化教学活动也具有促进的作用。下面介绍两种有利于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1、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为什么要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们首先要了解互动理论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联系。程晓堂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论述到:“互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意义协商,而语言学习者在执行或完成互动式的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交际困难或障碍。为了克服困难,学习者必须进行意义协商,从而使用语言。但是在课堂教学课堂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互动过程,而且有些互动过程不一定以意义协商为目的。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ning)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和配合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此法被许多人誉为近些年来最重要和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已有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历史,上世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对于改善课堂教学内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时效令人瞩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既是一种个体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性的群体行为。每个人的认知、情感、兴趣、学习风格、智能优势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与别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语言的社会性要求人们必须参与集体性活动,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互动被忽视或者未被充分的利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成为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与交流,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可见,在课堂互动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二、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互动的原则

具有丰富的英语教育、教学和教研经验的夏谷鸣,特别强调在英语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他指出:“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这个主体服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建立教学的互动模式。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互动的参与者在一定的自然或非自然预警中,借助文字或非文字手段,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交流。因此,在课堂互动中,从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和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多维互动原则。

夏谷鸣认为:“信息的走向应该是多维的: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等”。张昌武也指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让全班学生或多数学生参与,不能只有几个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当观众,否则课堂效率太低,也不能使全班学生都得到锻炼”。

2、启发、体验创造性原则。

徐若华在《课堂教学互动式有效性原则初探》一文中论述到:“课堂中通过教师设疑、启发、指导学生发现学习,总结规律,掌握练习方法,学生就有兴趣主动参与,上台表演锻炼等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在互动性语言活动中,学生要通过真实的交流,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知识,表达他们自己真实的思想,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3、动态性原则。

夏谷鸣认为:“教师在互动性的课堂教学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活动启动时,教师是设计者;在互动展开时,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建立轻松真实的交际环境”。徐若华从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论述了动态性的原则:“课堂内容既不是完全由教育者预先随意设计好的,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无限发散的生成过程,而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体。这样一个过程既包括事先对过程的精心准备和预设,更是要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进行状态密切关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状态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经历对话、沟通和合作,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过程”。

4、可连接性原则。

教学中所采用的课堂互动要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步骤自然地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