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商范文

时间:2023-04-10 05:2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运营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信运营商

篇1

关键词 运营商;3G;通信;移动;联通;电信;三足鼎立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3-0227-01

在讨论中国通信运营商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运营商呢?我们通常所谓的通信运营商就是指那些拥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运营牌照的公司,这些公司可以架设网络,继而为他们的用户提供移动通讯业务的服务。在通信这个行业里,运营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们的影响力甚至高于生产设备商,这些通过中国移动的实力就能看出。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国的通信运营商现状,那就不得不研究一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三家国内最大的通信运营商。

在这三家公司中,中国联通公司是由国务院1994年批准成立的,而其他两家是1999年电信局被拆分为 中国电信(负责固话业务) 和 中国移动(移动电话业务)成立的。当谈到这三家的区别,普通的消费者第一反应肯定是号码段不同,这里我们做更深入的分析。其实,在2008年国家对通信行业重组之后,铁通成为移动的全资子公司,(移动+铁通=新移动)主要经营固网+2G(GSM)+3G(TD-SCDMA);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成为联合网络公司(联通+网通=新联通)主要经营固网+2G(GSM)+3G(WCDMA);而电信收购原联通的CDMA网络,中国电信主要经营固网+2G(CDMA)+3G(CDMA2000)。通俗的来说,在这三家公司中2G业务是中国移动做的最好,而固网业务则是中国电信的强项,但其在移动业务上的表现却只是差强人意。中国联通的业务较为均衡,固网业务上比电信稍差,但移动业务比电信强,在移动业务上(2G)比不过移动,但是固网业务上比移动强。(固网业务排第二,移动业务(2G)也是第二)在3G上联通却拥有一张王牌——WCDMA。通常我们都知道电信的手机是不支持移动和联通的卡的,原因就在于网络制式了,电信的2G用的是CDMA,这是美国的标准 ,而移动和联通的2G都是GSM,这是欧洲人的标准。从理论上来说,美国人的CDMA不管是话音质量,还是信息保密性都略胜于GSM。但是当年世界上80%的通信市场被GSM牢牢占据,远胜于CDMA,这是因为当年美国人慢了半年,就因为这半年GSM统治了世界。由于现在国内2G用户最多,市场最广,所以现在几乎是移动公司一家独大的现状,据统计中国移动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同时其预付费的市场份额也高达79%。但在通信领域,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庞大的用户群也不能成为移动高枕无忧的条件,随着更新技术的研发,也许4G的出现会让通信行业重新洗牌。

当然,要比较这三家运营商,我们当然要说一说3G,众所周知,3G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那它到底有什么好处呢?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我国的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也都有自己的3G标准,那它们分别是什么呢?中国联通的3G是WCDMA,联通赋予它一个新的名字——沃,它是欧洲和日本的标准。这是当今3G最主流的、技术最为成熟、产业链最为完善的一张3G牌照。其实在3G技术推出之前,中国联通是三家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即便是在重组以后联通仍然难以匹敌其他两家,在移动业务和用户无法上,中国移动的绝对霸主地位实难撼动,合并的中国网通固网业务也无法跟中国电信同日而语。国家将这个牌照颁给实力最弱的联通就是想打破这种关系,但是联通人员和组织架构的问题使得它无法焕发出年轻的力量,3G的运行也不像想象的那么成功。而电信的3G则为CDMA2000,与GSM、WCDMA多达近百家终端厂商相比,仅有20多家厂商的CDMA手机厂家显得逊色不少。而且由于种种问题,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甚至美国运营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转移时,已从CDMA转向GSM的阵营。国外的CDMA2000标准3G终端设备不仅占比很小,而且此类终端设备多是机卡一体,根本无法在国内投入使用。之前我们介绍过,中国电信拥有着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网,超过4000G骨干网带宽,60G独立国际出口带宽,150家全球合作运营商,近3亿固定电话及宽带用户,在宽带互联网资源、综合信息服务应用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而且,在这次的电信重组中,中国电信毫无疑问占到了最大的便宜,通过合并中国联通的CDMA,中国电信获得自己的移动牌照,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天翼。而移动则更加可怜,国家工信部要发展我们自己的3G技术,而这个重大的责任当然是责无旁贷的落到了移动身上,TD-SCDMA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并且是得到了国际认可的第三代通信技术国际标准,也是我国通信业的一大骄傲。然而中国移动的TD-SCDMA仅仅是一个成熟度很低的一个技术标准,直到现在为止也仅仅是处于试用阶段,但是移动公司的强大实力和国家自主发展的决心使得它有了更多的机会,截至到2008年12月3日,中国移动已经在38个城市总共建设了16.7万个TD基站,网络容量为690万户。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与网络架设中的问题,现在的TD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速度和网络覆盖质量上都处于劣势。当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有强大的中国移动这个后盾还有政府政策的支持,TD-SCDMA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中国通信行业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一路磕磕绊绊总算是有了一定的成就,而以2008年电信重组和2009年3G牌照发放为代表的新一轮电信行业体制改革为标志,形成了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牵头局面,他们也将代表中国与世界运营商一决高下。

参考文献

[1]中国三大运营商发展计划.凤凰网.

[2]中国通信市场发展报告.赛迪,2009.

篇2

车联网领域中,汽车通信主要关注的是汽车行进中与环境信息的互动性、安全性以及方便舒适性等方面[1],国内通信运营商将能够在产业链上下游起到通信网络支撑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因此,运营商参与车联网的开发和研究非常必要。目前汽车通信技术已历经三代,需要通过车间网络、Web 服务、泛在网络等实现全网络化的汽车通信,通信运营商将大有可为。本文将针对车联网进行研究,在提炼车联网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通信运营商在车联网领域中的发展建议。

二、车联网介绍

车联网定义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的体现,是汽车信息化服务的网络载体。车联网以车辆为核心,通过在车辆上装载电子标签和多种传感器实时提取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上传数据实现在交通信息化服务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位置进行有效监管,及时交通预警以及疏导信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效率,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商务、娱乐体验,使行车更加智能和舒适。

三、国内车联网发展情况分析

3.1 国内车联网主要发展情况分析

(1)车内WIFI覆盖。从全国范围内看,已经有多家乘用车厂商开始讨论在下一代新车型上增加车内前装WIFI覆盖的需求。乘用车部署WIFI主要集中在公交车、班车、驾校车。

(2)后装乘用车改造。通过安装在公众市场私家车后视镜位置的导航设备实现原有后视镜功能,配合运营商网络,同时能够提供导航、音乐等娱乐信息设备。通过车辆国际标准的OBD接口读取驾驶行为、里程,并可提供定位、非法拖曳报警等数据,为车主或用车企业提供车辆数据参考和远程诊断服务。

(3)城市智能公共交通。城市公交车载定位调度系统基本建设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也在逐步推进。建设公交电子站牌马上启动,可以通过车辆定位信息进行乘车等候班次时间估算,并在电子站牌和手机App渠道实现精准广告的营销和推送。

3.2 国内通信运营商车联网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联通完成了汽车信息服务平台架构接口的数据规范制定,提出了一套面向行业用户、公众集群用户解决方案,并以3G 网络为传送通道,以汽车为承载终端,以话音通信、无线数据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以汽车信息服务综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信息化应用组合产品和服务模式。

中国移动推出了基于位置信息的车务通业务,能够实现对车辆位置的管理、人员车辆的运营调度、车辆状态的监控、路线规划、实时互动等工作。其智能运营系统,能实现车辆、油耗、安全、维保、故障、司机等6 大管理功能。其车辆信息服务包括:车载终端工业级SIM 卡、话音数据通信、全国基站定位、GIS 地图等。

中国电信规模发展了客运公交车辆视频监控,在车上安装了摄像头及内置GPS 定位模块的无线PU, 实现了视频图像、定位信息的高速实时传送。利用手机作为车载信息服务载体,通过客户端远程实现汽车导航、通信、监控、娱乐等各类服务。

四、通信运营商车联网发展建议

4.1 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潜力

乘用车市场可深度挖掘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建议通信运营商将乘用车作为市场拓展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充分发挥自身网络优势,考虑利用已有套餐或产品进行捆绑销售。

4.2 覆盖行业,寻找合作契机

建议通信运营商持续广泛覆盖车联网全行业,不断探索,力求寻找与更多客户合作的契机。下一步可以从汽车流通业或汽车租赁业入手,探讨营销和技术合作模式及前景,实现新的市场增长点突破。

4.3 强健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电子销售和服务渠道是车联网业务拓展成功与否的关键。通信运营商在开拓一线营销思路、挖掘行业潜力和合作契机的同时,还应跟进、投资和建设后方体系,提升电子销售和服务能力,与前方步调保持一致。

4.4 梳理问题,突破生产瓶颈

国内通信运营商都已初步展开车联网业务拓展,形成一定的营销合作模式,但是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需要及时总结,实现生产瓶颈的突破。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车联网号卡管理、车联网客户关系维系、基础交通数据分析、扩大车辆市场销售渠道、与现有产品合理捆绑等。

五、结论

本文在结合国内车联网发展情势,以通信运营商发展为基础,提出针对车联网领域的通信运营商发展建议,为相关企业或单位及时了解车联网并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提供了参考作用。

篇3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灾难备份业务的定义、发展背景及实现原理,对通信运营商运营灾难备份业务的优劣势及运营策略进行了透彻分析,最后指出灾难备份业务的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1 灾难备份业务定义及业务发展背景 

1.1 业务定义 灾难备份业务是一种信息系统遇到灾难时的系统备份和恢复业务,该业务在灾难发生时可用来最大限度的恢复信息系统的原始状态。将用户数据存储在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当其中一地发生非可预测的灾难时,可以迅速恢复用户的数据和功能,提高用户系统的容灾性和安全性。 

1.2 背景 整个灾难备份行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1979年,sungard在美国费城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灾难备份中心,当时关注的重点为it行业,比如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等;后来,it备份发展到了灾难恢复规划(drp)阶段,在it数据备份中加入了灾难恢复预案、资源需求、灾难备份中心管理等功能应用;再后来,人们把灾难备份从it角度逐渐转向了业务角度,用业务来衡量灾难备份目标。除了it业务支撑之外,灾难备份还加入了业务影响分析、策略制定、业务恢复预案等,成为了业务连续性规划(bcp);在美国911事件之后,灾难备份又进了一步,除了原有的面向业务,还加入了紧急事件响应、危机公关和供应链危机管理等,功能日趋完善。 

2 灾难备份业务实现原理 

灾难备份业务常用技术含磁带备份存储、磁盘镜像、raid技术、hotspare、双机热备等。并且可实现多种技术的叠加应用,从而满足多方面多角度的应用需求。灾难备份业务的实现原理: 

2.1 实现原理 灾难备份业务的实现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在不同物理位置上的存储设备所具备的网络连接功能,在远程平台对本地数据进行异地的备份或镜像,一旦本地发生灾难,存储在异地平台上的数据不会受到损坏,从而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恢复运营。 

2.2 灾难备份业务的关键指标 由于灾难备份业务的重要性,因此业内提出针对灾难备份业务的一些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也是衡量灾难备份业务提供商水平的标志。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指标:指灾难发生后,从系统宕机导致业务停顿之刻开始,到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单位运作,业务恢复运营之间的时间段。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指标:指对系统和应用数据而言,要实现能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单位运作,系统及生产数据应恢复到何种更新程度,即企业可以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3 灾难备份业务市场营销概况 

3.1 灾难备份业务市场营销的特点 灾难备份服务市场目前主要指基于通信运营商idc的增值服务,在idc的调研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希望得到高品质、高服务的增值服务。idc最为关注两项增值服务:数据增值与安全增值。而灾难备份业务可依托idc的现有网络优势,提供高速、便捷、安全、高校的数据安全增值服务。 

3.2 灾难备份业务市场营销的现状 目前国内通信运营商正在试探运营,如杭州电信采用h3c提供的共享式灾难备份解决方案,实现了杭州市政府各委办的共享灾难备份平台的建设和接入,达到了政府统一灾难备份的目标,此为中国政府部门第一个共享式灾难备份项目。由于通信运营商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块市场的重要性,因此已经开始在各省市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用以提供灾难备份业务,目前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已经建设起了全国性的大型灾难备份中心。 

4 通信运营商运营市场客户分类及运营优劣势分析 

4.1 市场客户细分 灾难备份业务适用于政府、金融、证券类等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客户,尤其适于政府,中小银行。灾难备份业务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为政府与企业客户,就目前来看,政府行业市场为优质市场,需求非常明确,资金到位,可考虑与各地市信息办合作,共同拓展此项业务。在先期试点阶段,可采取价格策略,吸引一部分政府客户加入。最终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以及品牌效应。 

4.2 通信运营商运营灾难备份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4.2.1 优势:企业品牌与本地化支撑:本地化服务最到位,可以长久托付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设施资源:可充分利用原有的idc设施,节省初期投资。设备资源:运营商集中采购,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网络资源:可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承载网查检、诊断、解决服务。客户关系:销售网络广、与行业客户长期合作,市场需求信息获取渠道广,客户关系较为稳固。

4.2.2 劣势:尚无规范化流程:诸多内部产品流程上尚未做规范化梳理,维护服务体制尚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一线队伍缺乏维护经验,决策效率不高:决策效率不高,内部流程复杂,对项目操作反应、决策较为缓慢。无传统业务重视力度:灾难备份业务是ict业务中具有战略意义,但是短时间内难以得到组织内部对传统业务一样重视。 

5 通信运营商运营策略 

5.1 产品策略 共享灾难备份的核心为依托通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优势,把灾难备份建设中涉及到的链路,设备、管理和运维等各个方面进行打包,以“服务包”的方式交付给用户。通过共享灾难备份平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灾难备份服务和解决方案,解决用户数据异地备份难的问题,能够满足目前市场上对于数据保护和灾难备份系统的迫切需求。服务产品按照客户需求可以分为初,中,高级,对应数据级,应用级,业务级。 

5.2 价格策略 服务产品价格关乎项目的盈利点。服务产品的价格定义一般有两类,一是市场导向型,参考竞争对手的价格,二是成本导向型。建议定价依据参考以下几点:①灾难备份业务收费定位于高端市场;②定位高端应用,收费高;③由于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有限,为卖方市场。 

5.3 分销策略 分销策略也称为销售渠道策略。销售渠道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是企业市场营销中所面临的最复杂的决策之一。相同的产品,不同的销售渠道及模式将带来不同的销售及成本。销售渠道按中间环节的多少可分为直接销售渠道、一层渠道、二层渠道、三层及以上渠道。充分利用现有通信运营商客户资源,形成健全的分销网络,以大客户作为业务推广发起点,依靠大客户的业务发展优势,有效吸引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同时利用大客户的营销推广系统,扩大市场宣传力度。 

5.4 促销策略 

5.4.1 搜索引擎推广 提升在google、yahoo、msn三大国际搜索引擎和在新浪、百度、搜狐三大国内搜索引擎的搜索首页排位,确保在各大搜索引擎相关词汇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 

5.4.2 网站广告位推广 在通信运营商专属网站开辟专栏进行业务宣传。尽可能多地寻找资讯类网站,将业务详细信息作为子站或子页的形式挂接在这些网站中。主要是加强搜索引擎的效果,同时配合超级链接的需要。 

5.4.3 传统方式推广 传统的推广模式对灾难备份业务推广来说仍然有效,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推广方式包括:①通过印刷、投放产品宣传彩页、x展架等方式,配合产品市场的推广活动。投放方式主要以信函、杂志夹页和楼宇摆放为主。②另外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制作业务大型户外广告,吸引广大客户的关注。 

6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灾难性事故的频频发生,人们对于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更强。灾难备份业务通过远程安全数据备份功能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各大通信运营商依托自身业务及资源优势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高效可靠的灾难备份业务,同时又可通过此业务的使用带动相关业务的蓬勃发展,可以说灾难备份业务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王会波.安全存储与云存储安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2009年12月.18-19. 

李涛.信息存储与信息销毁技术.《信息安全与技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0年6月.45-48. 

许肖威,陈震.信息系统灾备保障核心——安全网络存储.《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9月.29-32. 

篇4

关键词:移动通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管理控制

1移动通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的现状

如今生活在这个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移动通信事业也在加快发展速度。营销渠道就是运营商将移动通信产品和服务转移的一个渠道,在移动通信产品与服务从运营商转移到消费者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企业的充分配合。从而缩短运营商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使客户达成消费的状态。

1.1经营理念更新不及时

现今的社会,我国很多居民的思想依旧很传统、保守。经营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工作人员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绑架,在运营商管理营销渠道时,要注意及时的更新思想,不要被保守的思想所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要有足够的创新力,只有经营理念及时更新,才能保证移动通信的营销渠道能够稳定、长久的发展。运营商在管理营销渠道时,遇到问题,只会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运营商的管理手段不完善

运营商将移动通信产品和服务转移到消费者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在传统的模式下,运营商并不能合理的去解决。这就说明了运营商在渠道控制与管理过程中,没有完善合理的管理手段,对于营销渠道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极好的控制。有矛盾时,运营商不能积极地去应对。在当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移动通信运营商应重视起对渠道的管理与控制,完善管理手段,将能够实现运营商以及分销商双赢的状态。

2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2.1营销渠道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企业的文化理念是责任和创造,运营商将会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而营销渠道则能更好的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运营商能够通过虚拟的平台给客户展示企业的实力,并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也使客户了解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在与客户拉近距离的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信任。

2.2营销渠道现存的问题

2.2.1运营商创建的渠道较少

目前,在各地的通信营业厅中,由运营商创建的营业厅比例占得极少,由于缺少自己创造的渠道,一旦营销渠道出现问题,运营商将难以控制与管理。很多的渠道,主要的经济收益来源于终端产品及产品设备,并且他们拥有经营权,运营商与分销商缺少沟通,不能更好的规范经营,这些问题阻碍了营销渠道的稳定发展。

2.2.2营销渠道的质量不高

第一,营销业务及服务不够精细,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为了能够使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则要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将业务及服务做的更精细,这是长久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通信业务的不断增多,并不能使每项服务都能满足于人,企业缺少有效的方法来为客户带来更精细的业务服务。第二,营销渠道的经营模式不正确,在很多的实体店中,普遍缺乏主动营销的想法,服务态度也不是十分良好,不会去挖掘客户,而是一味的去等待客户,这样只会导致客户越来越少。

2.2.3销售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营销渠道人员的人数较多,难以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并不能够满足当今快速发展的通信市场。在很多的地方公司中,营销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他们缺少专业的培训,掌握的并不是很清楚,不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不能以完善的服务去满足客户。

3加强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的控制与管理

3.1渠道管理的规划

运营商将进行渠道理念的改变。渠道运行的理念决定着营销渠道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根据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市场划分的理念、企业产品宣传理念、产品促销理念、建立业务体系理念等。所以运营商在渠道理念的规划与控制上,一定要加大力度的管理。

3.2清楚各渠道的业务范围

运营商清楚的了解各个渠道之间模式的移动业务的所在范围,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彼此的矛盾,能够为移动通信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渠道业务的规划时,一定要将业务做好定位,一是要将投入较高成本的渠道所对应的业务应是高收益、高回报的,这样才能使之平衡;二是对于成本偏低的渠道应该进行多种业务类型,可以做一些简单化的,客户偏爱的业务,通过分析定位,将最大程度的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3实施营销渠道奖励机制

几乎每一家企业都需要营销人员,营销在当今的社会,占着很重要的比例。营销的工作却并不容易,销售人员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实行奖励机制时,在保证分销商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可以给予销售人员相应的奖励,可以适当的给他们设置一些目标,能够使销售人员更有动力。在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能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更好的促进销售目标的完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丰富自己。

4结束语

以上可以看出,移动通信业务中营销渠道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的移动通信业务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在这主要以营销渠道为主的移动通信业务中,运营商将面临的挑战会很大,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困难。在营销渠道的控制与管理上,运营商一定要进行谨慎的规划,制定好正确的理念,保证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健康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选择互联互通对于通信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文章提 出,在电信产业的发展 中,政府应 当发挥积极作用 ,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 执行 规则从宏观 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 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 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 间存在 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 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 目的的市场主体。

一、引言

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以来,伴随着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进程,中国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通信运营商们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价格便成为他们争夺消费者的最主要手段。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运营商纷纷降价,由此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而在互联互通方面,各通信运营商有意无意地给其他运营商设置障碍。这使互联互通受到阻碍,而互联互通的障碍会影响到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论证各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问题上有选择合作的必要性,也有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为通信运营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我国电信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背景

1.我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 ,从此我 国通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信市场 由垄断逐步走 向竞争1999年 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运营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在内的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 了多家企业 共同竞争的局面,通信市场的竞争态势初步形成。

2.主要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情况

中 国电信 2004年经营收入1612.12亿元人民币,实现纯利润28 0.2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截至2004年底。中国电信本地电话用户为 1.86亿户,宽带用户为 1384万户 。中国移动 2004年营业收入为 1923.81亿元。纯利润达42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 64.3%:从业务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移动 2004年用户总数达 2.04亿户。中国联通公司 2004年 营业收入达到 793.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2004年 移 动 电话 用户 总数 达 到11208.1万户,累计用户市场占有率保持在 35.6%。中国网通 2004年全年营业收入 649亿元,纯利润 92.48亿元。

从业务收入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名列前茅,中国电信紧随其后,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收入水平相当,实力较弱。

3.细分通信市场的竞争状况

(1)固定电话领域。随着中国联通和铁通公司先后获得固定电话经营牌照及中国电信的南北拆分。原来独家垄断的固定电话领域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目前,就通信网络资源而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南北各自拥有自己的接入网资源,并且拥有全国范围的长途骨干网资源:铁通公司也拥有全国范 围的通信网,主营固定电话业务,但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中国联通 目前只在几个城市开展了固定电话的运营,规模有限。可以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从用户规模的角度可以开展平等的竞争,虽然两家运营商现有接入网络的覆盖重点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在地域上不重叠,但两 公司在业务层面 已经 开始相互渗透并展开竞争,如网通的无线桌面移动电话对电信的固定电话发起了有力挑战。

(2)移动通信领域。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后,与 19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形成了双寡头的移动市场竞争结构。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 的态势 ,从 2000年至 2003年,我 国移动电话用 户分别 新增 4197万 户、5955万户、6139万户和 6269万户。特别是 2004年 ,我 国新增移动用 户达 到6400万户,成 为近 年来新增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一年,用户总数达到3.34亿户,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随后 ,中 国电信 的 “小灵通 ”和 中国网通 “大灵通 ”加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特定的区域中,“小灵通”和“大灵通’,对移动手机在功能上(如移动通话、发短信、彩铃等)有较强的替代性,而资费水平相对比较低廉,所以,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实际上已由双寡头变成多寡头竞争结构。

4,小结

从上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通信市场结构已经由原来的独家垄断逐步向竞争性结构演进。在通信服务领域,包括同定、移动、增值业务等 各类主要通信 服务都 已经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已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可以看出,电信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通信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各通信运营商已经陷入了价格竞争的 “囚徒困境”,这一困境使得运营商们把降价作为其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降价扩大了通信行业的整体市场,但由于 ARPU的降低,运营商的总收入并没有上升,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在互联互通方面,运营商为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以遏制对方。这种做法,在限制对方的同时 ,对 自己也造成了损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第一,在“囚徒困境 ”的博弈中,价格竞争并非一定会以非合作而告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作也是可能的。合作的结果显然优于不合作的结果,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第二,各运营商有共同的利益,并且合作会使各自的利益得到增进,那么他们在互联 互通的博弈上可 以建立起稳定 的均 衡,从而在互联互通 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三、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

1.通信运营商价格竞争问题的博弈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例子,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我们将以“囚徒困境’,型分析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价格竞争。我们取移动通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博弈的局中人,给出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见图 1)。

图 1支付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实际市场 占有比例虚拟的。在这里,我们采用划线法,可以得出,(降价,降价)是一个占优均衡,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选择何种策略,降价始终都是其最优选择。这样,双方将陷入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

但是从支付矩阵可 以看出,如果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能够很好地合作,采用(不降价.不降价)策略,两个运营商的收益都比恶性的价格战为优。其中,移动得到 7000,联通得到3000,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两个运营商更好的选择。合作的结果明显要优于不合作的结果,理性 的企 业应当选择合作。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不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通信运营商应当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到实现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实现合作是否有可能呢?下面我们将讨论通信运营商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从理论上讲,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囚徒困境”的博弈便可能出现合作解:第一,博弈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在无穷多次博弈中,选择背叛者即使从第一次的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得利益,它将会在以后的博弈中受到来自对方的报复,最终得不偿失。第二,参与博弈的人数少而稳定,各博弈参与者所感知到的风险会减少,并在以后不断的合作中趋于稳定。第三,有严格的外部约束机制,惩罚博弈中的背叛者,如在“囚徒博弈 ”中,两个犯罪嫌疑人均受到威胁,如果选择了坦白,他们将会性命不保,而其家人也会有生命危险,那么两个囚徒就有可能达成合作协议。我们用一个假 想的无 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说明局中人合作的条件。

假设 A与 B是通信运营商中的实力相当的两家,社会的贴现系数为 6=1,(1+ ), 是某一时期的市场利率,它们所面临的一次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支付矩阵表明,如果 A、B都选择合作,将各得 5个单位的收益,都选择不合作各得 3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那么不合作者可得 6个单位收益,而合作者则只能得到 1个单位收益。由划线法可得,(不合作,不合作)是一个纳什均衡。但是,如果将这一博弈演变成无限重复博弈,结果会有所不同。

我们假设企业 A首先选择合作,一旦发现企业 B在此次选择了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同样会选择不合作,双方都采用触发策略。因此,博弈方可供选择的总策略有两个:一是合作;二是报复。下面分析两个企业选择合作的条件。

(1)合作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 A与企业 B的总收益分别为 Ra.,Rb.,由于双方均选择合作,各得 5单位收益,因此长期合作下去,各自的收益现值为:

(2)报复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 A与企业 B的总收益分别为Ra2,Rb2,企业 A先试图选择合作策略,当发现对方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选择不合作进行报复,并将永远报复下去。此时,企业A、B各 自的收益总现值为:

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对于任何,都有Ra->R啦,因此,对于企业 A来说合作策略收益最高。

第二 ,若可推出,也就是说,当时,合作是企业 B的最优策略。这 样,当B>I/3时,两企业从一开始就 会选择(合作,合作)。

通过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社会贴现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参与博弈的各通信运营商选择合作能够从中获得好处,并且由于背叛将会招致报复,它们谁也没有积极性脱离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下,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而这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意义就是,两者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在可预见的时期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关系,要一直持续下去,对双方来讲,这种竞争可以等同于一种无限次重复博弈。既然是无限次重复博弈,从理论上讲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就是存在的。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它们更愿意在博弈中选择合作。第二,从前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到,通信服务市场上的运营商少而稳定,相互之间容易达成合作协议。第三,政府可以限制和干预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分析中所得的结论,可以适用于在固话、数据、增值业务领域展开竞争的其他通信运营商。

2.通信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

互联互通是通信业这种具有网络型特征的产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如果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或是网络内部的不同节点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网络的价值就要打折扣。互联互通是通信市场形成有效竞争的前提和基础,是竞争性通信运营商开展业务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原来在电信垄断经营时代,互联互通不存在问题。但是,电信拆分后,不同的运营商控制着不同饷网络资源,互联互通出现了较多问题。目前,互联互通问题表现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或者是对网间通信采用与网内通信差别定价的价格歧视措施。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多重利益,通信运营商常把互联互通作为竞争的武器。

从理论上讲,对于拥有独立通信网的通信运营商来讲,只要有自己的主体利益,实现互联互通应该是理性的选择。下面用一个假想的博弈模型说明这一思想(见图 3)。

假设通信市场中有两家企业,其中企业 A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大体是企业B的两倍。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不能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只是来 自网内的客户(2,1);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互联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不仅来自网内用户,还会因网络效应产生整体的提升(6,4);如果企业 A选“通”,即为企业 B提供接入便利,但企业 B选“不通 ”,不给企业 A提供接 入便利 ,则 两运 营 商收 入 为(5,2);相反,企业 A选 “不通”,企业B选 “通”,两者收入为(4,2)。

根据划线法,可以得到均衡解为(通,通),两个通信运营商的收入为(6,4)。毫无疑问,运营商的理性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联通便利,因为这样,两者的收入都会有所提升。

3.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信市场中的运营商,对待价格问题,既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性,又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对待互联互通问题,运营商理性的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互联互通的便利,因此,从理论上讲,合作应该是竞争各方的理性选择实际上,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时有发生,运营商之间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为什么实际情况会与理论相背离?对此,我们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得到通信运营商可以实现合作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局中人都是“理性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中国通信运营商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造,而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经在海外上市(中国联通参股的主体最多),但是,其主体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其经营 目标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市场中的行为就会表现出与私营企业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暗含的建议是,要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问题和互联互通的障碍问题,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看来不可避免。

四、结论

通过全文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企业持续性存在,每个参与方可以用隐含的报复来威胁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看重未来利益的企业,便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2.通过对互联互通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互联互通对于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在竞争性市场中,互联互通应该表现为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

4.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l]刘红梅.以博弈论看待电信企业问竞争.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l0-l3.

[2]曾剑秋,赵龙.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通信世界,2002,(14):4 -4l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I]上海:上海三联书店,l996.15一l7.

篇6

四大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情况分析

中国移动

1.中国移动规模大、实力强、增长快速。200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总营业额为1665.8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盈利达到379.07亿元,同比增长25.7%;利润率为23%;户均消费额为501.25元,在四大运营商中处于首位;具备多家上市子公司,具有良好的资本通道。

2.拥有规模巨大的客户群。中国移动的用户数达到3.3237亿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65.30%,月增长接近500万户。

3.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发展迅速。200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收入继续迅速增长,营业额达到419.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占总营业额的比例为25.2%,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个百分点。同时,增值业务产品也不断创新,为收入的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中国移动以其巨大的用户规模以及强大的实力,为其实施移动媒体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联通

2007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实现总营业额为491.7亿元,同比增长5.1%;利润额为37.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34.6%;利润率为8%,和其他三家通讯运营商相去甚远,仅是中国移动的1/3左右。主要原因在于其客户的质量还相对较差,而且现在投资巨大;户均消费额为324.28元,在四大运营商中最低。前半年,新增用户为926.6万户,总用户数为1.5163亿户,不到中国移动的一半。

中国联通无疑也具备了庞大的移动客户群,这为其实施移动媒体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其客户的质量相对较差,用户群和中国移动相比仍相去甚远,因此,其移动媒体和中国移动比起来仍有很大差距。

中国电信

2007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实现总营业额869.58亿元,同比增长2.5%;利润额为118.1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3%;利润率为14%,和中国移动有一定差距;户均消费额为388.21元,在四大运营商中处于第二位,和中国移动有很大的差距。前半年,新增用户为145万户,总用户数为2.24亿户,其中移动用户,即小灵通用户为6500万,和中国移动、联通都差距很大。

中国电信有很强的实力,但是由于其移动用户的规模很小,因此从目前来看,其移动媒体发展战略的规模有限。

中国网通

2007 年上半年, 中国网通实现总营业额406.53亿元,同比增长0.43%;利润额为58.58亿元,同比增长率1.6%;利润率为14%,和中国移动有一定差距;户均消费额为353.29元,在四大运营商中处于第三。前半年,新增用户为110.5万户,总用户数为1.1507亿户,其中移动用户,即小灵通用户为2836万,和中国移动、联通都差距很大。

中国网通的实力不够强,而且其移动用户的规模很小,因此从目前来看,其移动媒体发展战略的规模是最小的。综上所述,依据目前实力来看,中移动最有实力开展移动媒体战略,中国联通次之,中国电信再次之,中国网通最差。具体数据见表1。

四大运营商移动媒体战略的具体情况

中国移动的移动媒体战略 中国移动携其巨大的用户群和强大的实力,积极实施移动媒体战略,现在已经成功打造相对完善的传媒产业或称信息服务业价值链。具体如下:一是庞大的终端网络用户群(手机用户)为其进入传媒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收购凤凰卫视股份,获取前端信息资源;三是推出“飞信”,打造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传播渠道;四是获取广告牌照,大力占领传统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五是大力推行TD布局,建立3G网络,突破技术瓶颈和提升服务质量;六是中国移动已经与Google达成手机搜索的协议,Google将为中国移动的WAP门户提供“移动搜索”技术支持。此外,还和Iphone进行战略合作,以期在手机中置入相关的软件系统,在标准制定中处于先发位置。还有传闻称,中国移动将通过私募基金TerraFirma以32亿英镑收购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百代公司。另有传闻称,中国移动还将通过Terra Firma收购五大唱片公司中的另外一家。中国移动通过上述布局,真正打破了困扰传统媒体的行业化分割问题,大举进入全部传统媒体业(既进入广电业也进入报业等),成为真正的跨信息业和传媒业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商。

目前,中国移动的移动媒体战略的具体实施者是其旗下的卓望公司,在移动媒体上采取的商业模式是媒体企业和中国移动合作,媒体企业、中国移动以及WAP等中间商对用户的付费实施分成。一般来说,媒体企业的分成比例在1/4~1/3左右,而在未来极具发展前景的移动媒体的广告经营上则由中国移动独占。

中国联通的移动媒体战略 中国联通目前基本上也完成了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构建。在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其移动媒体战略,该战略主要由其旗下的子公司联通时科来实施。

中国联通针对中国移动的移动媒体战略,积极推出的与传媒企业共赢的新商业模式:主要收入来源为B2B广告收入(独立运营广告)、包月业务收入、内容按次使用的收入(画报搜索等)。中国联通在包月业务收入和按次使用的收入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媒体企业、中国联通和中间商之间分配,在广告收入方面由媒体企业和中国联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

未来移动媒体必将带来大量的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将成为移动媒体的重要收入来源,中国联通推出的广告分成计划,将使传统媒体能够分享移动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移动媒体战略 目前,由于中国电信和网通尚没有拿到移动牌照,其移动客户基础很薄弱,因此,其目前进入的媒体业务主要在于网络媒体方面,至于移动媒体方面,也在积极进行尝试。主要的措施如下:一是中国电信与易查手机搜索联合推出名为“小灵通搜索”的业务,合作期限为3年。小灵通搜索主要采用短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免费搜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铃声、图片以及生活信息。目前,小灵通搜索已经覆盖了全国190个城市,共540万条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41大类生活消费信息,相关资料显示,易查已经占有国内手机搜索近50%的市场份额;二是中国电信携手华纳、百代、环球、索尼博德曼、滚石唱片、华友世纪、太合麦田、大国文化等八家国内外知名唱片公司联合旗下全新的数字音乐服务,品牌名为“爱音乐”。该服务融合了七彩铃音、电话振铃、网络试听、网络下载、音乐资讯、在线搜索、会员服务等多种音乐服务功能。目前,主要在南方21省市开通;三是中国电信推小灵通数据上网。

在具体的商业模式上,中国电信和网通尚没有明晰的商业模式。

四大通讯运营商移动媒体战略比较

总体来说,在移动媒体上,中国移动实施最早,目前也最为成功。但是由于采取的是垄断策略,基本上中国移动是“开超级连锁超市的”,而各传统媒体是“在里面摆地摊的”这种商业模式无疑能够实现中国移动的控制最大化,但是并不能实现其价值和利益最大化。因为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媒体企业没有动力提供最好的信息,甚至会激起传统媒体的整体同仇敌忾,不但不利于移动媒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反而会使这个新兴的朝阳行业陷入未老先衰的局面,最终导致零和游戏,而不是双赢乃至多赢局面。

中国联通的移动媒体战略比中国移动的移动媒体战略前进了一步,其充分认识到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和传统媒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国联通推出的与传媒企业共赢的新商业模式具有如下优点:一是能够实现媒体企业和中国联通的双赢,媒体企业负责信息内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中国联通和联通时科充分利用移动渠道,进行客户端的维护和管理,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二是和中国移动的移动媒体相比,能够突出媒体企业的品牌,整个页面都突出媒体企业的形象,如媒体的Logo以及媒体公告等;三是增加媒体广告投放渠道和获取新的广告收入来源,该战略有利于移动媒体业的良性发展,最终有利于移动媒体业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在移动媒体战略上尚没有很大的进展,但如果拿到移动牌照,其在移动媒体发展战略上可能会具有后发优势,这需要传统媒体给予高度的关注。

篇7

【关键词】 通信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 策略

国际上通信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这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竞争的主要内容,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通信也逐渐的发展和壮大,近些年来3G、4G技术更新和普及速度较快,无线宽带业务的费用逐年降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便利。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使基础电信也的深刻变化

1、无线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技术,促进了OTT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且受到了客户的欢迎,提高了无限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给移动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据相关的数据截止2012年,全球移动连接数据达到68亿,预计2017年能够达到97亿。

2、促进基础电信运营商变革。随着OTT业务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通信运营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吸引优秀的人才,强化技术革新的同时不断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智能管道的建设,拓展业务范围,我国上海作为电信创新的主要基地,近些年来不断的增加新的项目,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通信产业等各个方面,增加了产业之间的信息的交流,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

3、电信监管的难度加大。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是目前全球的照样行业,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断涌进,OTT业务、不断进步,内容更新速度快,拓宽了监管范围,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很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给监管管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电信运营商需要采取的措施

面对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的激烈的竞争,通信运营商即面临着机遇,同时也具有很多的压力,因此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需要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技术,不断的退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信运营商需要不断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城市中网络的复杂概率,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向农村扩展,提高2G、3G的覆盖率,针对热点的覆盖范围要强化wifi的覆盖范围,同时通信运营企业要不断的提高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推广范围,运用4G网络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业务,需要协调发展,针对不同的地区要采取有效的网络技术,提高通信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客户的权益。

2、强化业务的分级工作。针对目前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的现状,提高通信技术的发展,有效的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需要将高价值的服务从普通的业务中剥离出来,通过差异化服务的方式提高网络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运营商是利润,同时还可以通过体验等方式来推广宽带业务,提高宽带客户的数量,这样能够有效思维提高通信运营商的服务价值。

3、提高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通信运营上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发展不能采取抵制的手段,需要积极的建立网络影响平台,实现通信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互利共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的提高,因此通信运营商不能排斥互联网技术,但是收到技术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发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而成功率比较低,同时由于互联网企业也需要通信技术的基础网络来提供服务,这就更加需要强化通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实现双方的互补,促进双方的优势提升。

4、提高企业的技术更新,转变经营理念。近些年来,通信企业逐渐的掌握市场的变化规律,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通信运营商的思想,逐渐向信息运营商过渡,服务已经逐渐从为客户提供同质化的服务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过渡,同时随着互联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通信运营商也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技术以及服务的创新,优化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完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运营商在互联网技术中的发展,促进通信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世界竞争的主要内容,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随着而来也有很多的问题,传统的通信运营商需要不断的改变自身的思想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创新,针对目前的市场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理性的应对,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为本的思想,提高业务的人性化,在越演越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篇8

关键词:节能减排 营改增 直供电

一、 通信运营商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

国内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范围和种类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增长,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但能源消耗逐年迅速上升。2012年国资委将三大运营商由节能减排“一般类企业”调整为“关注类企业”,并下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央企努力转变增长方式,考核指标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中。

在三大运营商中,能源消耗总量中主要是电力,占比80%-85%。其中的移网网基站和固定通信网中,通信机房和IDC机房占到总耗电量的95%以上。因此控制能源费总量增长,核心点是基站和机房耗电。

通信运营商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可两方面着手:一是升级现有网络设备及节能减排技术,降本增效,二是利用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手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二、通信行业“营改增”的挑战日益临近

2013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要扩大“营改增”行业试点,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可以预期的是,“营改增”距离通信行业已不再遥远,内部开展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通信行业“营改增”后,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将严格执行以票控税,即是需要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

但目前三家运营商中都面临同样的困难。即因办公楼、局房和基站等自有房屋少,多以租赁为主造成相关设备用电以转供电居多。调研数据显示,一个本地网公司,转供电使用金额比例高达40%。目前使用的转供电,因电表户名不完整,电费票据不合规,实施营改增后存在不能“应抵尽抵”的风险。

三、转供电对运营商节能减排的挑战和相关风险

直供电是指直接由供电部门直接提供交流电的电力电能的总称,保障性强,价格同市场价。转供电则是指间接由运营商设备所在地企业或个人业主向运营商提供交流电电能总称,通常保障性差,价格较高,多由运营商支付给局站的业主或出租人。据统计,转供电价格较直供电平均高出15%―20%,转供电这种分散式管理和价格较高缺点,对通信运营商节能减排的开展形成一定的阻碍。

使用转供电相关的财务风险是指转供电多对房屋业主以现金结算,有一定资金风险;报销中电费分割单存在“跑冒滴漏”的财务风险;2010年国资委对部分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重点检查中,就对运营商一些分支机构以现金方式支付基站局房电费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使用转供电相关的税务风险是指转供电受业主习惯影响,电费结算随意性大,费用跨期跨年情况较为频繁,造成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营改增”后转供电发票收据的不可抵扣,造成企业税负总成本增加。

因此运营商对转供电改造是一种内部资源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把其作为专题研究、评估期效能,对通信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即将实施的通信行业营改增以及运营商内部管理都具有必要性。

四、转供电改造的价值评估

运营商转供电改造中产生的效益有两点:一是转供电改直供后电价下降,二是营改增后对可供抵扣项目增加(按17%税率)。

转供电改造对企业成本增加项是改造中发生的开工协调费、施工费、材料费、电表以及变压器费等费用。以上两项相除,可衡量转供电改造后总体效益。

我们以A公司为例,2013年1季度A公司电费金额是7500万,假设现有转供电设备(局房、dslam站点和基站),按照60%数量比例改造为直供电。

效益一:假设2013年1季度末该公司转供电60%改造成直供电:

7500万*60%=4500万

同时A公司直供电和转供电平均电价分别为0.84元/kW.h 和0.98/kW.h;

对企业利润月度平均收益贡献:

【4500-4500*(0.84/0.98)】/3=214万

效益二:假设2013年1季度A公司转供电60%改造为直供电,且改造后设备用电都能取得一般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企业月度平均收益的贡献(按电力销售17%销项税率),即是每月增加的可抵扣进项税额:

[ 7500万*60%* (0.84/0.98 )/(1+17%)]*17%/3=187万

转供电改造成本增加:

假设2013年3月底该公司转供电中局房3000个、dslam站点14000和基站数量9000个的60%转为直供电,单位设备改造费用根据该公司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数据,综合平均得出,这样合计一次性改造费用大概11530万。

转供电改造投入回收期测算:一次性投入改造费用的静态回收期

=(一次性改造费用)/(电价月收益贡献+营改增后月收益贡献)

= 11530/(214+187)=28.7月

即是29个月即可回收一次性投入的改造费用。

五、转供电改造中的建议

(1)运营商新建的基站,统筹考虑,克服困难优先使用直供电,避免后期改造中发生大量协调困难和改造成本。

(2)基站和局房被租用单位因利益关系,协调难度较大。电费管理尝试由代维公司承包,并由其提供专项发票,并将电费管理列入对代维公司考核中。

(3)转供电改造工作建议在省级公司层由运营商网络运行维护部门牵头,全省上下联动开展。比如可联系电业局下属施工队伍,由施工队伍代为勘查、协调电业局关系等,尽量批量安装,有利于关系协调。

(4)在省级公司设立专项改造费用预算和专项奖励,运营商可以选择条件成熟分公司,试点改造工作鼓励先进,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

(5)改造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有选择改造直供电,对于因协调较为困难,投资较大的,如线路较长、配置高压变压器等设备,可暂不考虑。

参考文献:

篇9

移动通信运营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主要针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IT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技术问题,陈述了利用云计算来构造移动通信运营商办公云平台。给出了移动运营商办公云的技术架构,并且从系统运维的角度,讨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办公云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对办公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运维,进而合理利用资源并提升用户体验。

【关键词】

办公云 智能运维 大数据 移动通信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1-0061-04

近年来,云计算[1]、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成为了后互联网时代标志性的IT技术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的支撑,从技术和模式上为实现智慧城市打下了基础。智慧城市在应用上迎合了现代对城市精细化运作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云计算成为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及使能技术。缺乏云计算的支撑,大数据和智能城市的实现将会面临极大的技术与管理上的挑战。

1 历史发展推动的技术变革

在后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需要越来越强大的计算系统来协助解决。由此,IT基础设施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大量的规模在万个节点以上的数据中心和集群系统。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其管理成本和复杂度远远超越传统小型数据中心的成本与复杂度。要有效地利用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方法,能够对大规模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资源进行自动化的、动态的管理和控制[2]。

同时,复杂的问题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必然意味着更加复杂的计算以及更加大体量的数据[3]。当前很多复杂的问题以及海量的数据,都超越了单体高性能计算设备的能力。也就是说,目前已经构建的单体计算设备,其配备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或者数据处理能力难以应对这些复杂问题或者如此体量的数据。

大规模、分布式基础设施以及横向扩展的系统在这种情境下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由此推动了云计算的形成。

2 云计算的本质

巨型的IT基础设施带来多方面的挑战,从技术层面看,其挑战有2个:

(1)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整合超大规模IT基础设施,形成高效运作、具有超大资源和能力的系统?

(2)如何高效地利用集群系统应对复杂问题,特别是海量数据的处理?

从运营层面看,其挑战也有2个:

(1)如何完成资源和能力的交付?

(2)如何实现资源和能力的高效运转与运营?

云计算的形成,针对性地响应了上述挑战:

在技术层面,云计算通过利用虚拟化技术等,管理IT基础设施,构造由中央管控、集中调配的资源池,实现IT资源的高效运作[4];通过特定的应用平台或者框架,实现资源和任务的自动管理与调度、透明的并行化处理等,支持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在运营层面,云计算通过按需索取的形式在运营层面进行资源分配,利用虚拟化服务的形式交付资源和能力。利用云计算,小规模企业可以避免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门槛,以租赁的形式获得大规模基础设施的使用权,构造自身的业务系统;大规模企业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和集中管理,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3 运营商办公云架构

结合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背景,云计算可以支撑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内部办公业务、通信业务、基础设施管理业务以及增值业务等。

从内部办公业务角度看,移动通信运营商雇佣有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主要办公都是基于信息化的手段,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无纸办公与网络协同。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办公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桌面办公电脑支撑。由此带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大量、分散的桌面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量大。桌面办公电脑的配置、地理上的分散以及其数量带来了大量的日常维护工作,日常的维护无法高效、自动化地完成。

(2)分散的桌面电脑容易引起安全问题。桌面办公设备的权限管控等难以完全统一实施;同时,分散在桌面电脑上的数据的保护,如私密性和完整性等,都难以开展;对于桌面电脑上的数据备份容灾就更难。

(3)大部分的桌面电脑的利用率低下。大部分桌面电脑主要是用来应对办公的文书处理、资料录入和检索等简单信息化应用,由此大部分桌面电脑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被大大地浪费。

利用云计算,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架构如图1所示:

运营商办公云通过对物理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把物理资源构造为两个资源池[5]:一个是办公虚拟机池,一个是虚拟服务器池。其中办公虚拟机池主要承载终端办公的计算业务和临时存储业务,以及承载面向外部接入的应用系统;虚拟服务器池主要承载后台业务系统。

4 办公云的智能运维

在运营商办公云中,资源的分配需要完成动态的调整才能够实现高效的利用。运营商办公云需要对资源池内各个独立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了解该资源承载的用户和系统的状态,并对这些状态进行实时的分析挖掘,然后根据相应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形成相应的调整方案,最终通过相应的运维接口来完成资源的调整。

智能自动优化方案贯穿监控、分析、决策、运维四大流程,涉及用户状态监控、系统状态监控、运维数据分析挖掘、资源自适应调度模型、智能运维模型、故障恢复模型和应激式自动化运维等核心模块。整体框架流程如图2所示。

(1)用户状态监控

在虚拟化平台核心部件和资源池主机中部署用户状态监控探针,实时采集与用户状态和用户体验密切相关的资源信息,包括虚拟机的用户登录时间、使用时间、使用习惯、用户资源性能指标(CPU、内存、磁盘I/O、网络等)。

采集的监控数据根据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如用户的级别或权限、资源所属的集群、用户接入模式等),方便形成不同维度的用户状态性能指标基线。

(2)系统状态监控

在虚拟化平台各个系统部件中部署系统状态监控探针,实时采集与系统状态密切相关的资源和状态信息,其中包括:

1)虚拟化平台关键部件的性能监控(CPU、内存、存储、网络等核心参数);

2)虚拟化平台提供服务的各Windows应用服务器的性能监控(CPU、内存、磁盘I/O、网络等核心参数)。

采集的监控数据根据多种维度进行分类(如系统部件所属的层次、按服务时段等),方便形成不同维度的系统状态性能指标基线。

(3)运维数据分析挖掘

通过监控模块获得的大量非结构化运维信息数据,作为本模块的输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挖掘流程可以分成四个层次依次执行。详细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根据运维信息的级别,本模块使用不同的响应流程:

1)对于级别为“故障”、“错误”类的运维信息,本模块会立即进行相关数据检测,在确认非误报的情况下,形成“故障”消息包,传递到决策模块的故障恢复模型。

2)对于级别为“预警”类的用户状态运维信息,本模块会进一步收集与用户资源弹性调整相关的信息,形成“用户预警”数据消息包,传递到决策模块的资源自适应调度模型。

3)对于级别为“预警”类的系统状态运维信息,本模块会进一步收集与资源弹性调整及资源精细化整合相关的信息,形成“系统预警”数据消息包,传递到决策模块的智能运维模型。

4)对于级别为“日志”类的状态运维信息,本模块会将信息转储,并定期启用海量数据分析引擎,对日志类状态运维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处理,主要实现以下需求:

运维规律预测:根据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未来的系统运行规律进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在运维策略上做出提前响应,输出相关知识模型到智能运维模型。

基线对比修正:对采集到的性能日志数据与当前定义的基线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平台及系统状态未能达到基线定义要求,可以触发预警信号,通知人工对性能基线做出调整,或重新增加资源达到当前定义的基线要求。

资源整合发起:在用户空闲时段(例如晚上),对当前系统及用户行为的空闲规律进行分析,当闲置的资源达到特定条件(临界值)时,触发资源调整回收的信号,通知对应消息到决策模块的智能运维模型。

(4)资源自适应调度模型

统一桌面云智能优化需要建立一个自适应资源调度模型,依据该模型,系统可以进行资源分配决策,实现资源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用户的业务负载和资源消耗的需求。

(5)智能运维模型

云智能优化需要建立一个智能运维模型。依据该模型,系统可以根据状态感知,在资源占用达到一定阈值时(如资源需求低谷,或局部资源占用过量导致其他用户可能达不到性能基线要求时),对自身管理的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部署调整。其主要实现在保证当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率。

(6)故障恢复模型

云智能优化需要建立一个故障恢复模型。根据该模型,系统能够在接收到各种“错误”、“异常”类消息时,使用既定的模式,执行一系列的故障恢复动作,最后对是否恢复做后续的跟踪检查。

(7)应激式自动化运维

应激运维自动化模块主要是维护一个自动化运维脚本,以适应各种虚拟化平台或用户资源的运维需求。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决策模块的指令集,并执行对应的自动化运维动作。

5 云计算在运营商应用的远景

本文仅从运营商办公云的角度来介绍云计算以及在运营商办公领域的应用。实际上,云计算在通信领域有着更多的应用,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叙述。

笔者认为,云计算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未来将着重在两个方面:

(1)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以及IT服务交付手段,协助运营商完成业务系统以及增值服务的快速部署。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运营商需要承载数量庞大的应用的后台服务,这些后台服务需要具备充足的弹性并能够抓紧市场时机进行快速部署。云计算将是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2)云计算作为使能技术,协助运营商构建大数据中心。移动通信受益于其庞大的用户群体、丰富的业务应用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能够持续不断地产生大量有潜在价值的数据,运营商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数据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云计算将作为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和承载平台,推动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Peter Mell, Timothy Grance.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EB/OL]. (2012-04-27). 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nistpubs/800-145/SP800-145.pdf.

[2] 邢丘丹,蒲建华,严康. 浅析B2C电子商务的云计算解决方案[J]. 科技与管理, 2011,13(5): 48-51.

[3] Dillon T, Chen Wu, Chang E. Cloud Computing: Issues and Challenges[A]. 2010 2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AINA). Perth, 2010: 27-33

[4] 邓倩妮,陈全. 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 高性能计算发展与应用, 2009(1): 2-6.

[5] Nurmi D, Wolsk R. The Eucalyptus Open-source Cloud-computing System[A]. 9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 2009(CCGRID'09). Shanghai, 2009: 124-131.

作者简介

匡华:硕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项目经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云计算和大数据,曾获“2011年度中国移动科技进步及业务服务创新奖”的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0—2011年度广东公司创新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篇10

【关键词】通信 流量批发 销售方案

一、流量批发业务经营背景介绍

3G技术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直接促进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将人类带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激增的数据流量需求也使移动互联网成为各大通信运营商积极竞争的产业。而人们流量需求的大量增长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根据Cisco的预测,每年全球月数据流量增长高达百分之七十八。根据市场调研分析,中国智能手机的销售量每一季度都有百分之十七的增长,我国共有2.23亿在使用智能手机,占所用通信工具的23.2%。

人类的行为的种种改变,带来了数据流量使用量的激增,也给各大通信商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了挑战。根据市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从2010年至今,全球靠经营数据流量的收入从9068.2亿美元增加为一万亿美元,增长比例达10%。与之相反,通信业的传统业务语音通话带来的收入却由2010的6636.6亿美元下降为6079.1亿美元,下降比例高达8.4%。各种互联网业务也不断冲击着运营商提供的传统业务。首先如语音业务,逐渐被skype等其他语音软件取代,每月有2亿人次使用skype软件通话超过300亿分钟,此外人们还经常使用还有米聊、微信中附带的视频、语音功能。短信的发送量也大大降低,微博、微信、微视快速替代了传统的短信业务,新浪微博、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峰值更是屡创新高。新兴的APP Store里包含了50万的应用程序,全球点击下载次数超250亿,这直接加速了对音乐的替代。传统的手机报业务因为流量和其他应用逐渐取代,使用流量上网浏览新闻获取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手机报提供的信息,微博更是已经成为了新兴媒体,能够快速、大范围的传播新闻。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就说过“聚焦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开放业务平台,在应用和终端领域加强合作,打造差异化竞争新优势,努力开创全业务经营新局面,不断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也强调要有效促进从以语音经营为主,向语音、流量经营并重转型。结合以上的各种数据分析显示,在不久的将来,数据流量业务将取代语音及宽带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经营业务。

二、流量批发业务方案介绍程

(一)流量批发经营的含义及主要流

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为基础,以挖掘用户价值和平台运营为延伸,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发挥流量价值为经营方向,以提升流量收入和利润为目的的一系列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和经营活动的集合。目前的流量赠送业务,是对互联网运营商的一次合作,更是一次契机,是在原有的销售模式上,以扩大流量售卖方式,达到提升流量价值,最终提高利润。

运营商流量赠送业务,主要以支撑电商及实体企业向运营商在网用户赠送流量的方式来实现销售,电商提前向运营商批发流量,向运营商用户赠送。系统在电商批发流量后,根据电商赠送对象的区域,为用户实现流量优惠,并最终形成收入。

(二)流量批发赠送业务涉及人员及其工作内容

流量批发赠送业务操作涉及到的人员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电商业务人员、运营商业务管理人员和系统支撑人员。电商业务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有流量批发、流量赠送、明细查询、报表统计,操作内容较少、步骤较简单。运营商业务管理员主要负责电商管理、产品管理、报表统计、明细查询,管理时要遵循清晰、方便的原则,尽可能使维护功能简练、易操作。运营商信息化支撑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电商收费、自动化批发流量、自动化实现赠送、自动化出账收入形成、自动化财务表生成及系统管理,工作内容多数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快速高效。

(三)数据流程方案介绍

(1)资料生成、缴费方案:电商缴费后选择在某地开户,选择后系统将自动新建省内其他本地网虚拟用户,并在电商管理模块中进行管理;之后电商要缴纳流量批发费用,费用传递给Billing系统,并将费用在电商管理中的账户管理中管理,支撑业务办理。业务员需要对电商资料、资金、会员籍做好管理工作。

(2)赠送实现方案:赠送实现方面,可支撑从CRM和计费两种方案,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CRM方案就是将受理信息传递给CRM,在CRM系统中,生成用户优惠工单,传递给Billing和OCS实现优惠。系统将采取逐月赠送的方式,预防产品变更导致丢失。这种方案功能简单,实现快,资料全面,缺点在于需要逐月操作。计费方案是将受理信息传递给Billing和OCS,生成单边资费优惠并记录,实现优惠,每次赠送判断用户类别,匹配不同系统和不同优惠编码。这种方案优势在于可一次性生成优惠,缺点是需要OCS接口。

(3)余额销账、收入生成方案:系统对电商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消费结果,写入各虚拟地市用户的账单。如对A地市的主用户上余额按照业务量进行销账, 并根据各地市赠送额度,分摊余额到各地市虚拟账户上。

三、流量批发销售方案优势总结

(一)多样的赠送模式:流量批发业务支持多样的赠送模式,有单用户赠送模式和批量赠送模式。单用户赠送模式支持对会员按照条件进行检索展示,再选择用户并进行赠送,对非会员,可进行校验并办理赠送。批量赠送模式提供批量上传标准模板,对会员按照条件批量提取,然后选择办理赠送;支持对批量导入结果的审核功能,审核成功后再真正为会员办理业务。支持对导入后处理的结果的查询,展示成功、失败结果的汇总和明细查询。

(二)方便快捷的业务管理场景:流量批发业务的各管理模块划分明确,出了初次信息录入之外,其他账户、资金、报表、规则均含自动化功能,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十分方便快捷。如报表查阅环节可自动记录下电商赠送用户数、赠送产品数、赠送用户明细、充值记录明细,还可自动进行余额统计。又如优惠管理环节可自动对产品类型、产品属性、产品有效期、产品元素量等进行配置;支持自动生成产品名称,管理员进入系统后可自由修改功能;支持对超大元素两进行稽核预警提示功能;可自由配置产品规则,支持配置哪些电商可赠送哪些产品,支持规则配置记录功能及查询能力。总而言之,业务管理场景中的前台交互少,后台实现却很多。

(三)安全、自动的业务实现场景:业务实现场景中的优惠实现、费用抵扣、账户销账、收入生成、报表生成也都自已自动实现。如赠送系统从前台获得业务提交之后,便可立即抵扣账户余额,并对具体的用户、需要赠送的产品及属性,在BSS系统中生成业务优惠单,生成用户实例资料,在Billing实现用户优惠,做到了实时自动处理。收入也可自动形成,工单处理成功之后,系统会将处理结果传递给赠送受理模块,记录赠送处理成功,系统会可给用户发送短信提醒。在安全控制方面,系统提供界面验证码、IP绑定、短信校验等开关,提供登陆、操作日志查询,防止暴力赠送,预防密码窃取。处理支撑模式全自动,无开库风险,预防人为失望,有效提高了业务实现效率,预防对核心系统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安全、快速、自动。

四、结语

本文从流量批发业务经营背景、操作方案和方案优势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流量批发业务,简单说明了该业务的操作流程、涉及人员及实行方案,指出了该业务方便、快捷、自动化等优点。这些都为人们加深对该业务的认识和该业务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建君.国外运营商移动宽带资费策略分析[J].电信科学,2011(8).

[2]宁茂军.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通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