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规范文

时间:2023-04-09 10:5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业法规

篇1

一、认真学习,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认真学习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完成各项林业工作。一是按照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强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加强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学习,自觉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和《森林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在认真完成面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局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认真写好每一份材料。三是发扬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协作精神,共同策划全县林业产权制度动员大会的有关事项,确保会议胜利召开。四是主动帮助、配合各股室做好工作,共同推动各项林业工作向前发展。

二、构筑宣传平台,充当林业政策法规宣传先行者

为了把我县林业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宣传报道出去,让各地充分了解和关心我县林业建设。同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先进林业单位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管理办法。我们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战略,努力构筑宣传平台,加强林业宣传工作。一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组织成立了林业宣传报道组,出台了《//县林业宣传报道目标考核方案》,明确任务、要求、目标和奖惩,充分调动了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参与宣传报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在12·4法制宣传日及爱鸟周、森林防火宣传月期间,组织执法人员在县城街心公园、各乡(镇)设立林业法律法规咨询台,接受广大群众的法律咨询,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为进一步加大我县林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我县林业知名度,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在认真抓好《//林业》的编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踊跃向各级报刊台投稿。截止12月底,全系统上报稿件223篇,采用106篇,在县级以上报刊台发表文章89篇,其中国家级23篇,省级22篇,市级30篇,县级14篇,刊出《安远林业》12期。版权所有

三、完善林政管理监督网络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林

《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规范行政许可项目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成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给林业执法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使我县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轨道,切实保护有限森林资源,县局启动实施了林政管理工作监督网络。我们按照网络体系建设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制作林业案卷上报统计表,木(竹)材办证情况登记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同时,严格审查基层单位上报的林业行政处罚案卷,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制止和纠正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

四、认真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开辟林业行政许可绿色通道

《行政许可法》颁布后,我们严格按照县政府文件要求,认真开展林业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好《行政许可法》,同时,对照上级有关行政许可项目设立与撤消的文件精神,对我局办理的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狩猎证、野生植物采集证、森林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产地检疫、森林植物及其他产品调运检疫、征占用林地、非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林木采伐许可证、木竹经营(加工)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等10个行政许可项目进行详细的核对,报请县政府审核。并按照县政府的文件要求,对10个行政许可项目的具体实施程序、条件、期限、收费标准等进行详细梳理,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制定一看就懂、简明扼要的行政许可项目公示栏,张贴在林业局大院内,为被许可对象提供便捷服务,实施行政许可“阳光操作”。

一年来,在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局领导的要求和其他股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公室人员的自身法律法规知识还比较欠缺,业务能力还有待加强;二是林业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县级电视台和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信息、简报上采用的信息较少;三是在林政监督网络体系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不大,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四是法律法规监督体系的规范性建设不完善;五是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力度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亟待改正提高。

五、20056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局提出的年度工作思路,抓住目标、要求、任务,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完成面上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目标,按照县局全年工作任务目标,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配合、互相协调,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全面完成县局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

(二)抓好培训考核。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时展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做到全系统执法人员“一季一小训,半年一大训;一季一考试,全年一考核”,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理论素质和执法水平,更好地为基层为林业服务。

篇2

第一条为了规范林业行政处罚听证行为,保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正确实施林业行政处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举行林业行政处罚听证,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听证,是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听证范围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前,依法听取听证参加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的程序。

第三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举行听证,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证权;

(二)公开、公正、效率;

(三)不得向当事人收取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四条听证由作出行政处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具体实施工作由其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法制工作机构与执法机构为同一机构或者没有设立专门法制工作机构的,应当遵循听证与案件调查取证职责分离的原则,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听证。受委托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组织作出行政处罚前需要举行听证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

第二章申请和受理

第五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并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

前款所称较大数额的罚款,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国家林业局依法作出十万元以上(含十万元)罚款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六条林业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二)当事人的违法事实;

(三)拟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理由和依据;

(四)当事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提出听证的期限和组织听证的机关。

第七条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告知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申请或者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自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告知之日起三日内未提出听证申请的,视为放弃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记录附卷。

第八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听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听证规定的,应当受理;对不符合听证规定的,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

第三章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

第九条本规则所称听证参加人,是指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的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人、第三人及其人。

当事人是指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三人是指向听证主持人申请要求参加听证的,或者由听证主持人通知其参加听证、与所听证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一至三人担任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为两人以上的,应当指定其中一人为首席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应当指定本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作为书记员,具体承担听证准备和听证记录工作。

第十一条听证主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一)参与本案调查取证的;

(二)与本案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听证的。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决定。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或者首席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二条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二)按照程序主持听证;

(三)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就案件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询问;

(五)维护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秩序的人员进行警告或者批评;

(六)按规定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或者终结;

(七)就案件的处理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提出书面建议;

(八)本规则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听证主持人承担下列义务:

(一)公正地履行主持听证的职责,不得妨碍听证参加人行使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证权,不得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行为;

(二)根据听证认定的证据,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并写出书面建议。

第十四条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参加听证。

委托他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及权限,委托人代为放弃行使听证权的,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第十五条案件调查人员应当参加听证。

第十六条当事人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质证权,就本案的证据向调查人员及证人提出问题并进行对质的权利;

(二)申辩权,就本案的事实与法律问题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

(三)最后陈述权,听证结束前就本案的事实、法律及处理进行最后陈述的权利。

第十七条当事人依法承担下列义务:

(一)按时参加听证;

(二)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

(三)遵守听证纪律。

第四章听证准备

第十八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听证申请之日起三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或者首席听证主持人。

第十九条案件调查人员应当按照听证主持人的要求在三日内将案卷移送听证主持人。

第二十条听证主持人应当自接到案件调查人员移送的案卷之日起五日内确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并应当在举行听证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通知案件调查人员时,应当同时退回案卷。

听证应当在受理听证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举行。

第二十一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公开举行听证的,应当公开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案由以及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第五章听证

第二十二条听证由听证主持人主持,设有首席听证主持人的,由首席听证主持人主持。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又未委托人到场参加听证的,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中途退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案件调查人员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参加听证的,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中途退场的,听证主持人有权责令其到场参加听证;案件调查人员拒不到场参加听证的,不得对当事人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十四条参加听证应当遵守下列纪律:

(一)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发言、提问;

(二)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三)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听证参加人不得中途退场;

(四)不得使用侮辱性和其他不文明语言;

(五)在听证会场不得使用通讯工具,不得鼓掌、喧哗、吵闹或者进行其他妨碍听证活动的行为。对违反听证纪律的,听证主持人有权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退出听证会场。

第二十五条听证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宣布听证纪律,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宣布案由,宣布听证主持人、书记员、翻译人员名单;

(二)告知听证参加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三)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以及拟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

(四)当事人或者其人就案件事实进行申辩,并提交证据材料;

(五)第三人或者其人进行陈述;

(六)询问当事人或者其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并对有关证据材料进行质证;

(七)当事人或者其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就本案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八)当事人最后陈述;

(九)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举行听证:

(一)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无法到场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需要重新确定听证主持人的;

(三)发现有新的重要事实需要调查核实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拒的理由,无法继续参加听证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者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鉴定的;

(四)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情形。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恢复听证。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三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或者中途退出听证的;

(三)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听证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听证笔录,由听证主持人和书记员签字。

听证笔录在听证结束后,应当交由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或者补正后,由听证参加人当场签字或者盖章。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记明情况,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载明。

第三十条所有与认定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都必须在听证中出示,并通过质证进行认定;未经质证认定的证据不得作为林业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根据听证确定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原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进行复核,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提出对听证案件处理的听证报告。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报告确定的事实、证据和给予处罚的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第三十二条听证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的案由;

(二)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听证的时间、地点;

(四)听证认定的案件事实、证据;

篇3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占有林地,破坏森林资源,大量砍伐林木,导致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森林资源的不断削减也带来了很多坏境问题,严重影响到生态坏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也对人类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林州市的具体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在森林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河南省林州市基本情况概述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域全属太行山区,地理座标介于北纬35°40′-36°22′,东经113°37′-114°05′之间,地处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因受第三纪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第四纪燕山期断裂活动的影响,各地断层发育、地热升降不均,造成全市沟谷遍布,高山林立(山坡、丘陵占86%),地貌类型比较复杂,总体特征为西高东低中间凹。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总量672.1毫米。原始植被已遭破坏,现有植被主要有天然次生栎类林,侧柏、油松、刺槐等人工林,以及以胡枝子、鹅耳枥、马角刺、酸枣、荆条等为主的灌丛或灌草丛,以黄背草、白草、羊胡子草、荩草、蒿类等组成的草地或草灌地。

三、森林保护的现状概述及其存在的问题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广义的森林是指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森林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各种资源。

1.森林的重要性

第一,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树木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十平方米的森林能将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第二,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森林可以吸收一部分有害气体,增加空气湿度。第三,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能释放杀菌素,这种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生物,可以保护人类。第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众所周知,如今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种环境问题,而森林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第五,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可以通过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风力,有利于防风治沙;还可以通过根系截断雨水,避免土地被雨水冲刷,减少水土流失;还能通过树叶、树干、根系储存水资源,是天然的水库。

2.森林保护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消耗森林资源,森林面积逐年减少,这种变化也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同时森林资源的质量日益下降,林地生产力逐渐变弱。林地采伐日趋严重,可采资源锐减,森林面积不断缩小。这些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并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但是始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种私占林地的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的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的形势严峻。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已经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造成森林保护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部分地区为了短时期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大量砍伐森林资源。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乱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的歪风屡禁不绝,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的政策落实根本不到位,宣传也只是做样子,并没有将法律法规当回事;第二,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投入不大,管理手段也很有限,导致森林资源增长缓慢,虽然近年来大面积植树造林,但是却收效甚微,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第三,为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往往需要采伐森林资源,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普遍遵循的原则是采大留小、采好留坏,这种方式也导致各种优良树种日益减少,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不断下降,其生态功能也日趋减弱;第四,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管理队伍不全,监管不到位,盗砍盗伐现象严重。

四、森林保护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就是要树立牢固法制意识,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森林法律法规,组织一些普法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帮助普通公民强化森林保护的意识,使森林保护的意识深入广大民众的心中。

2.严格执法,禁止林地非法流转

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征占用林地的范围、条件和审核审批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监督检查等规定,严格审批,加强监管,杜绝非法流转林地的行为。加强森林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深化林权改革,订立完善的法律政策,依法流转,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合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采取合法的程序进行林木采伐,严禁非法伐木的行为。其次是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采伐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采伐。最后,林业执法机关要强化对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和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行为,堵住非法采伐木材流入市场的渠道。

4.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市也调整了造林补助,但由于物价等因素影响,种苗和造林补助仍相对较低,而且荒山新造林往往只补助一年的种苗费,无后期管护和补植的投入。栽植后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制约,造成保存率逐年下降,无法保证造一片,成一片,保一片。

5.严格执法

我们不但要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做到有法必依。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要加大林业执法单位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强执法团队的执法能力,严格执法。执法部门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伐木的行为。

五、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我们要更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城市,提高森林质量,保护环境,严格杜绝滥砍滥伐的行为,保护人类的生存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春燕. 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J].今日科苑.2010年12期.

[2]赵东明,张秀荣. 对我国森林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0年04期.

[3]马福.森林――生命之源(第12届世界林业大会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林业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措施

引言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危害,其可持续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人们居住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林区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概述

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使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政府加大了治理生态环境的力度,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相互协调。林业发展作为生态环境发展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其可持续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林业生产包括森林产品、木材等相关林木资源经营活动。林业生产经营不仅包括对林木的采伐,还包括对林木的保护和更新,使林木资源能够持续不断地供应给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开展林业生产时,要根据林业生态环境的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进行,保证林业生态系统不受到严重破坏,使林业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健康的持续发展,使林木资源能够持续更新,而不是被无休止的完全开采,使林业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增加。

2、我国林业管理工作的现状

2.1采育失衡,森林资源锐减

采育失衡是现阶段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林业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普遍存在于我国林业资源生产管理过程中。当今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该种现象导致大量树木被砍伐,树木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树木更新速度。技术性的保护与培育对林业资源长远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林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育,进一步加重资源匮乏现象。树木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难以满足大量的木材需求,继续进行砍伐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长时间没有形成对林业资源科学有效的管理,最终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影响。

2.2林业产权结构模式单一,林业基础设施薄弱

林业资源产权范围属于公有制,不属于地方或者具体单位,因此,林业资源经营以及管理方案都是由国家直接下发。但该项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完善的制度对地方进行补贴以及基础设施缺乏都是其重要表现。林业资源管理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资金不足会对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母本上促进林业资源管理与经营。

3、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3.1加快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繁荣的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对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弘扬生态文明为核心,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全面系统地宣传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科学知识,大力弘扬先进的生态文化,摈弃落后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大力宣传森林文化、树文化、花文化,使更多的人认识生态文化,接受生态文化,吸引更多目光关注林业,凝聚更多力量建设林业;二是加强生态文化产品建设,围绕森林文化、古树名木,大力开发、挖掘、收集、整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核心价值的文艺、影视、歌曲、舞蹈、书画等生态文化产品;三是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选择生态教育内容丰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革命纪念林、树木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作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加强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和文化展示建设。划定特定区域,开辟专门的纪念林、纪念树营造基地,组织群众积极营造“友谊林”、“三八林”、“青年林”、“结婚纪念林”、“名人纪念林”等,展现森林的绿色文化、生态文明和人文历史。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林木认养、认领、认建工作。全力抓好各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文化博览园等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在传播生态知识、生态文明教育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面的作用。

3.2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完善

国家应当制定并颁布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进程,比如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保护政策,并开展了重点保护和建设,需要结合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当地群众开发和建设自然保护的积极性。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物展开保护,在保护区内设置不同的监测点、物种养育点,实施监测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种物种,救治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并积极引进促使自然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外来物种,增加保护区内物种的多样性,全面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旅游、科研、生态保护研究等相关行业发展,使林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

3.3促进区域化经营的发展

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由自然资源环境基础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决定,其实践过程也主要依赖区域复合系统,通过政府、公众与市场的相互协作实现。基于林业部门难以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所有经济、森林发展、生存的问题,需在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复合系统中,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并综合调控区域政策、法律法规、行政手段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才可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符的经营途径和经营模式,从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要取得林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就要重视与保障生态效益,同时足够地认识目前林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障碍,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并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开展多种经营模式,以推进科技研发并创新林业产品,努力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和融入到林业发展整个过程中,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临港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与临港产业相近的产业很多,比如说海洋产业、港口产业,但是临港产业不等同于海洋产业或港口产业。因而,研究临港产业需要一套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对于临港产业,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对临港产业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李文荣(2007)临港产业,即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有关产业部门,大致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海运业、集疏运输业、仓储业为主的港口关联产业,包括修造船、贸易、钢铁、化工等产业在内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服务行业在内的港口服务业。钟铭、李娜、刘建纯(2008)认为临港产业是一种具有地理上毗邻港口,产业上与港口产业密切相关,共同以港口为依托、输入或输出与港口相关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本文定义的临港产业是以港口为核心,以巨大的经济腹地为依托,依托港口的存在而存在并聚集发展起来的多种类、多层次、综合性、开放性的产业体系。临港产业发展往往对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临港产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很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临港产业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有自身的演变过程。根据对发达国家临港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以及产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我们发现,尽管由于发展阶段和自身条件的不同,但是依然可以梳理出临港产业发展的规律性,概括出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模式,由此构成了动态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一阶段:“以货物运输为主导的海运服务型”。这是临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临港地区开发缓慢,临港产业以港口为核心的海洋运输业为主,港口区位优势明显,畜牧、渔生产加工业及简单工业开始在港口周围布局,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零散无序地坐落于临港地区之中。港口区域主要肩负着对外贸易和简单农副产品加工的任务,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临港区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的货场和中转站,此临港产业发展模式中临港产业缺乏统一的布局和良好的规划,港口通常以优越的区位和优惠的税费吸引广大客户。相对而言,收入也以运输费、税收和储藏费为主,此阶段经济效益较低,是临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重制造业为主导的重工业临港产业”发展模式。此阶段临港重化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临港产业重要组成力量,临港经济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采用这种临港产业发展模式的港口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以货物运输为主导的简单海运服务型”临港产业转型升级而来;另一种是在港口建设期间同时规划临港产业园区,大型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企业进驻园区。

通常,临港地区通常有一定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与港口相关的重化工业可以就近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并将产成品销往国外,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并且部分临港地区有比其他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从而吸引了诸如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驻临港产业园区,成为临港地区的支柱产业。临港工业企业坐落于紧邻港口的临港园区,大量的原料和产成品通过港口大批量运输,采取“大进大出”的经营方式。该阶段的产业结构相对于第一阶段有所提升,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因为产业的性质要求临港产业大型化、产业布局规范化,经济效益提升明显。临港产业区大量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企业为社会创造大量劳动职位,对GDP及税收贡献可观。但是,这种“大进大出”资源导向性工业对于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应在对于污染的处理上多下工夫。

第三阶段:“以重轻工业为主导的混合型临港产业”。重工业为主的临港产业后期,适度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效率低下的、落后的产能被淘汰。效率较高的、先进的技术被引进,重工业产业升级的同时,又发展出口加工业,或兼容其他轻工业。这一阶段可以看成是第二阶段发展后期的成熟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轻工业的出现,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阶段:“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临港产业”。随着临港地区经济发展,临港地区地价逐渐上涨至占地巨大的工业企业所不能接受的程度,经济效率低、科技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产业逐渐转移到内陆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逐渐占据着临港产业的主导,集成电路、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逐渐占据着临港产业的主导。与此同时,金融、贸易、旅游等临港第三产业逐渐在临港地区发展壮大。较前面几种阶段而言,这一阶段的临港产业是较为发达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科技领先、经济发达、环境友好、和谐社会。这标志着临港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

临港产业发展演变规律是与工业

化进程息息相关的,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临港产业都是由初级阶段经过漫长的更新换代的过程逐步升级到高级阶段的。推动临港产业升级换代的主要两个因素包括:1、经济因素。在临港产业发展初期,利用临港地区的优良区位和一定的基础设施进行货物运输和畜牧、渔生产加工业及简单工业。随着临港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能享受海运业大出大进的运输便利的重化工业企业进驻临港地区。在重化工业形成一定规模后,便吸引其他一些轻工业在临港地区形成集聚。临港地区的繁荣带动了地价的上涨,临港地区便对工业企业家失去了成本低廉的优势,工业企业纷纷内迁。而海运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便受到了产成品附加值更高的集成电路、海洋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青睐,与此同时,金融、贸易、旅游等临港第三产业逐渐在临港地区发展壮大。

2、政府作用。政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在经济生活中,一味强调市场的作用往往会产生“市场失灵”。这时候政府对于纠正临港产业发展中“市场失灵”的作用尤为明显。政府必须以市场为基础,或以弥补市场机制中出现的缺陷为限度,政府应制定具体的产业准入、产业退出指南,需要政府利用产业政策来干预和指导,引导和扶持重点临港产业发展。临港产业发展需要市场与政府相互配合。加强对产业布局的规划引导和空间导向。对不同地域相应采取适当手段,引导产业布局。对现有各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论是吸引外资,还是吸引内资的优惠政策,都应适时进行清理,克服无序竞争、阻碍空间规划实施的混乱状态。

但是,并不是所有临港产业的发展都完全遵循以上规律,临港地区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有的临港产业发展过程中碰到了由初级阶段向高级化发展的障碍,比如一些处在狭小岛屿或者狭长地区的港口,其处于主航线上,区位优势明显,在由以“货物运输为主导的海运服务型”临港产业向以重制造业为主导的重工业临港产业过渡过程时,发现根本没有供工业发展的大片土地,其发展只能停滞不前;还有一些港口由于不在主航道上,港口吞吐量大大地受到影响,想要提升港口的地位,只能在临港地区发展重化工业和轻工业,通过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大进大出”来带动港口的发展,临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正确规划。因此,临港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区位因素、经济基础、资源因素、政策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临

港地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技术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促进临港产业的换代升级,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带动港口和整个区域的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注重环境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降低能耗;另一方面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益。蓝色经济区临港产业要打造成低碳经济示范区,这就要求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文荣.河北省临港产业发展策略探讨[J].港口经济,2007.3.

[2]钟铭,李娜,刘建纯.日本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经验[J].现代日本经济,2008.4.

篇6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我县是重点山区县,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要围绕生态立县,发挥森林资源的碳汇功能,加快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好规划是制定各项林业政策,决定林业重大项目安排,争取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规划的编制要集中多方智慧,力争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统筹林业中长期发展,统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规划的主要指标

1、森林覆盖率;2、林木绿化率;3活立木蓄积;4、有林地面积;5、人工造林及森林经营面积;6、林业总产值(一、二、三产业);7、林业固定资产投资;8、其它相关指标。

三、规划时限

“十二五”规划期限从20__年到2015年,要提出分年度实施规划,远期展望到2020年。

四、分项规划内容及编制责任单位

1、人工造林(重点工程项目造林、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工业油料林、木本油料林),森林经营及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办)。

2、竹林的发展及利用(项目办)。

3、林业科技(科技兴林及林业科技推广应用)(项目办)。

4、国有林场、苗圃、联营林场的发展(产业股)。

5、经济果木林、苗木花卉、林木种质基地、林下种养殖业的发展(产业股)。

6、森林旅游观光发展(产业股)。

7、木竹加工及林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产业股、林政股)。

8、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措施、森林采伐利用、公益林保护管理、木竹检查管理、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林地征占用占补平衡)(林政股)。

9、森林健康、森防检疫及病虫害防治(森防站)。

10、名木古树保护,绿色长廊建设,集镇、村庄及全民绿化(绿化办)。

11、森林公安体系建设(公安分局)。

12、森林防火(生物防火林带、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火扑救队伍建设)。

1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计财股)。

14、林业队伍建设及人才保障(人事股)。

五、规划编制总体安排

1、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局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参加的领导组织。

2、征求意见(2月1日至3月15日),将编制方案分送局班子成员及相关职能股室,并在局门户网站上,听取林业系统广大职工及社会方方面面意见。扩大规划编制的民主参与度,集思广益,增强规划的科学新和社会的认可度。

3、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基础数据收集(3月15日至3月31日)。

篇7

关键词:桂花茶;产业;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78-03

桂花茶以广西桂林、湖北咸宁、四川成都、重庆等地产制最盛。桂林的桂花烘青、桂花红茶,福建安溪的桂花乌龙、四川贝培的桂花红茶均以桂花的馥郁芬芳衬托茶的醇厚滋味而别具一格,成为茶中珍品。

1桂林桂花茶产业现状

桂花是桂林市市花,桂林是桂花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桂花的五大产区之一, “桂树今生都几许,满城又见桂花香” [1]、“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林桂花,香飘万家。”[2]在桂林形容桂花的轶闻趣事很多。桂林种植和古桂花树数量位居中国之首,桂花树在桂林各县均有种植。目前桂林的桂花开发主要还是以绿化苗木为主,桂花产品开发了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桂花茶等。桂花茶在桂林早有制作饮用,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桂林桂北农场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桂花烘青茶,并制定了产品标准,但产量和产值都不大,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目前主要有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以生产高档桂花茶及外销产品为主),桂林漓江春茶叶公司以及以生产桂林旅游特色产品的桂林金顺昌食品有限公司等二十几家企业,无论从产品的科技含量还是市场开发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原本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本地特色产品却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第二届中国桂花展于2007年在桂林市举办,桂林黑山生态公园的桂花博览园的建成,使桂林桂花文化初步形成规模,将对桂花茶生产和今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期,随着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以及桂林不断提升的软硬件环境,桂林的入境游客大增,桂林的旅游经济生机勃勃,作为旅游特产之一的桂花茶,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市场的开放开发,使桂林桂花烘青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不断成长为海外的茶叶珍品,为桂花茶产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2桂林桂花茶产业发展优势

2.1桂花资源优势

桂林市是桂花的主产地,“玫瑰香,茉莉香,比不过江南的桂花香。”在江南地区,这首歌广为流传,特别是因桂花而出名的桂林,更是家喻户晓,桂林七星公园是中外驰名的桂花公园,园中植有大桂花树6000余株,桂花品种繁多,质地优良,资源十分丰富[3],有百年桂花王之美称,为桂花茶提供极好的产业基础。桂花还可制作成的产品有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茶、桂花酒、桂花香水等, 是桂林有名的旅游馈赠品,吸引着中外游客,桂花产品是桂林旅游产品一支独秀。

2.2旅游资源优势

2.3历史文化与民族特色优势

桂林桂花茶在明朝就被崇祯皇帝所喜爱,作为绿茶系列的桂花茶利用地处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优势,避开同属绿茶的龙井、碧螺春等名茶,有着自身特色。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广西桂林桂花茶的展位,身着美丽别致的壮族服饰的茶仙子们,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前来品尝,对桂林桂花茶赞不绝口,赢得大众青睐。少数民族的神秘色彩吸引了大众对少数民族魅力特色的喜爱,为桂林桂花茶的品牌宣传打开了顺畅的通道[4],同时也为桂花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历史文化基础。

2.4具有较好的茶叶科研优势

在20世纪80年代,桂林从事茶叶研究的科研人员整合社会资源,研制的桂花茶多次获奖,并远销日本、欧盟等地区,而广西唯独的省级茶叶科研单位――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地处桂林市,具有相当的科研实力,同时具备较好的研究桂花茶科研平台。

3影响桂林桂花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3.1市场缺乏龙头企业的导向作用

目前桂林市从事桂花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有27家,小品牌达80多个。在众多企业中,桂林茶科所、桂林漓江茶叶公司等引领桂花茶市场的生产和销售,但数量和品种比较单一。近几年随着桂林茶叶消费市场向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茶叶公司、茶叶分销店也开始注重茶叶的品种并进行了较好的规划,使桂林桂花茶在多元化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作为地方传统特色的优势茶类,所占市场份额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桂花茶产值不足茶叶的十分之一,市场空间极大。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管理人才,从现有市场这块蛋糕上多分一点,还没有意识主动把蛋糕继续做大做强。二是近年来政府不够重视和引导,一些企业感觉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对建设产品品牌意识较淡薄,缺乏打造“桂林桂花茶”这个非自己企业独占的产品品牌的意识,只注重包装自己的企业品牌,只是单纯的为了卖茶而卖茶,甚至产生恶性竞争,完全背离了茶产业的需求,导致桂林桂花茶一直没有发展成桂林市甚至广西优势茶叶品牌。

3.2品牌意识觉悟晚,市场宣传不力

茶叶是精致高雅的商品,美感要求、质量保证、清香沁人、品牌效应,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标准。打造茶叶品牌,建立口碑和信用,是商品通路和连锁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途径。品牌的建立也是桂林桂花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法宝,没有品牌的商品,永远无法在市场上占有优势,更没有办法创造利润。实现商品品牌化才有机会成为品牌,才有发展的希望。因此,桂林桂花茶从桂林的优势来分析,应走品牌化道路,建立桂林的特色,成为桂林的又一宝。但是目前桂林桂花茶的生产与经营仍停留在较低水平,采用计划式生产,没有主动出击,仅依靠口碑宣传,地方政府品牌意识觉悟较晚,在茶叶市场上一直都是小打小闹的局面,不善于品牌经营,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满足于眼前的蝇头小利,缺乏共同打造品牌远见。

3.3桂花面积规模小,生产周期短

目前,桂花的生产种植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种植生产面积较小,产量受到限制,桂花产出量偏低,使得原材料市场得不到保证。虽然桂林是国际旅游城市,但桂林市政府还未将桂花成园欣赏纳入旅游产业链条中,且多数只为绿化而种植,没有为采花而种植,而桂花的采摘受到季节的限制,造成原材料的产量和产出都受到明显的局限,人力资源也有很大浪费[5]。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桂林生产的桂花茶规模小,加之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与桂花茶市场极大的需求不相匹配,出现供需矛盾,直接影响了桂花茶的经济效益。

3.4茶文化缺失,桂花茶的独特功效没有被挖掘及宣传

纵观今日随处可见的现象发现,茶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老少皆宜的自我享乐或社交活动:年长者习惯饭后泡个老人茶,是亲朋来访聊天的最佳助兴剂;年轻人流行没事爱到便利商店买罐装茶或到茶铺点杯现调茶饮,是好友聚会用餐不可或缺的饮品,具有特色的风味茶馆也犹如雨后春笋。新兴的茶馆崇尚人文涵养或自然养生的休闲生活,发展出符合现代需求的新茶文化。但是相比于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的茶文化,桂林茶企和茶人没有把桂花茶推向时代的前沿,至今还让其停留在原始与现代、创新与持续中固步自封,没有很好地将桂花茶的优势体现出来,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桂花茶自己独特的文化。另外,据考查,至今有关桂花茶的深度科技研究成果极少,使桂花茶的独特的茶类风格及保健功效没有更好的被大众认识和享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桂花茶产业的发展。

4桂林桂花茶产业发展建设意见

4.1确立桂花茶高雅的文化品味

茶文化的形成历史悠久,古人饮酒品茶,赋诗助兴,茶在每个时代都散发出自身的文化意识。桂林桂花茶,是一种名贵花茶,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甘爽醇和、香气幽雅,茶香花香并茂,有特异茶类品质风格,优质的桂花茶,冷香清雅持久,能愉悦心情,清新文雅,形似绿叶缀金花。其窨制技术与其它茶类不同,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及文化价值。与观光型和生态型相比,桂林桂花茶旅游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旅行时增长见识、文化寻根、体会异样文化的需求。以茶文化为中心,配以桂林旅游优势平台,把桂花茶纳入桂林茶文化建设中,使消费者感受到桂林浓浓的地方特色,使桂花茶深入人心,让茶客未品香茗,已闻茶香,全身心喜爱桂花茶,宣扬桂花茶。

4.1.1精行俭德的茶文化精髓, 高洁儒雅的茶叶品性, 是桂花茶产业开拓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倡导精致优雅的馈赠文化, 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桂花茶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一种文趣俱全、富有诗意的人生境界, 获得平静和自由的精神享受,使桂花茶成为桂林的馈赠佳品。

4.1.2立足生态文化,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桂花茶的科技附加值把桂花茶园建设成绿色、环保、生态天然、风景秀丽的良好环境,桂花与茶的潇洒出尘、自然天趣品格相称相谐。实施茶叶品种改良,积极引进新品种,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从根本上保证茶叶的品质,为桂花茶的生产提供优质的基础原料。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生产,形成有机桂花茶为塔尖、绿色食品为塔身、无公害茶为塔底的桂林桂花茶生产的金字塔结构,丰富结构和档次。

4.1.3完善桂花茶旅游休闲产业链, 使桂花茶的价值得到延伸在现代的旅游产业中茶叶的休闲意义也成为旅游经济的推动力。桂花茶充分利用桂林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桂花茶融入旅游品牌的建设中(如建设有特色的桂花茶艺馆),不断演绎桂花茶品牌文化,有效促进旅游消费。

4.2政府支持,建立行业协会

要建设好一个品牌,政府支持至关重要,桂林桂花茶,是桂林的一个特色产品,应加大发展力度,找寻突破口,才充分发挥桂花茶品牌产业作用,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在相关企业运作下成立一个桂花茶行业协会,使其在桂花茶品牌建设中起到推动和引导作用。利用桂花茶协会,建立和规范桂花茶的生产和销售制度,制定桂花茶生产和销售的地方标准,共同打造桂花茶地方品牌,使桂林桂花茶生产发展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4.3桂花茶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桂林桂花茶的发展,应朝向质量与品牌化、品种多样化、质精且具有地方茶叶特色发展方向。结合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特殊优势,使桂花茶融入旅游发展的战略中。

首先,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种类花茶产品。桂林山水是代表广西自然山水特色旅游的拳头品牌,进一步深度配合开发这些资源,结合当地民俗及土特产品,优化组合为新的特色旅游馈赠茶产品及旅游休闲光游线路。在此,可把桂林、柳州、河池连成一片、推出桂北山水民族风情旅游[6],这条线路可以桂林为起点,经阳朔、灵川、兴安、资源、龙胜、三江、融水到柳州,在旅游点中设置茶园欣赏,将桂花园与茶园结合组成观光休闲路线展现给游客们,挖掘和宣扬桂花文化和茶文化相溶合的新桂花茶文化;可以将印象刘三姐大型音乐剧目的表演与新桂花茶文化的展示融合起来,展现桂林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民俗化、生活化的一面;还可把桂花茶茶艺欣赏融入到乡村游、徒步游、自行车游、农家乐民俗游为主题的旅游节目中,满足不同爱好的游人,同时能极大促进桂花茶的品牌建设。

其次,桂花茶产业革命发展与旅游结合打造茶文化产品,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在美感经验的过程中,主体因客体之美感特质所引起的情绪感觉,此为美感经验中的情感成分;另主体经思考与客体产生连结互动,则为有认知内涵的美感经验。而美感客体,狭义指观赏艺术所引发的情绪或经验;广义指扩及包含艺术领域之外的感触,皆可算是范畴。因此,对美的享受、对美的追求是每个人心中所向往的。根据桂花飘香的特性,将这些文化品种融入到桂花茶的生产制作过程以及营销过程中,可以使得消费者获得新的享受。比如,可以根据当前消费者对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乡村旅游的喜欢,将茶园观赏、茶文艺欣赏、烘焙茶艺等形式融入到旅游中,使得旅游者在参观游览的时候,能带给他们更多关于桂花茶的文化知识及享受。

4.4 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推进桂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桂花茶的科学研究是使其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推进桂花茶产业发展强大的技术支撑力,例如研究筛选桂花茶适制品种;研究延长桂花茶保鲜期,从而延长桂花茶在销售过程中的货架期,保证桂花茶特有的鲜醇爽口;加强研究和推广桂花茶的清洁化自动化生产加工技术,更进一步进行有机桂花茶的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从而为桂花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不断丰富和完善桂花茶的产品种类,为桂花茶成为桂林市的地方名茶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科技发展平台,在我国的茶产业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为广西甚至中国的茶产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红豆树.借桂林窗口弘扬桂花文化 小桂花酝酿大产业. [EB/OL].http://. 2010,7.

[2] 黄莹,邓荣艳.中国桂花栽培与鉴赏.[M].北京: 北京金盾出出版社, 2011,7:176.

[3] 关传友.中国园林桂花造景历史及其文化意义[D].社会科学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 2005,1.

[4] 林伟平.茶叶品牌战略研究――以宁海望海茶品牌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篇8

怀安县目前已有22万亩退耕还林土地,全县11个乡镇均有,占总耕地面积的1/3,主要种植大杏扁、家杏、小金红等。大体分下列几类:一类是已经成片成林,大约有8万亩,约占总退耕还林地的1/3多,主要分布于渡口堡乡、王虎屯乡、西湾堡乡、第六屯乡、另一类是种植没几年,目前没有成林。经过好好管理2-3年可以成林,全县各乡镇都有。还有一类是虽种植多年,也经过每年补苗,小老树多,病虫树多,再加上特殊的气候原因和传统种植管理方式,很难成林挂果。成片成林挂果的退耕还林地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一项来源。而没有挂果成林的地块,土地浪费大,农民也想间种些矮秆作物,但没有一定的模式,有些退耕还林地与荒山、荒坡成片连接,还有的有旅游景点,大部分退耕还林地土质较差,需要逐年改良。近几年,有些农民返乡回家承包土地、荒山、荒坡,认为发展林下产业潜力很大,太平庄野生动物基地、西湾堡乡柴鸡养殖场、渡口堡乡中药材种植基地,就是目前怀安发展林下产业很好的实例,这样既保护了植被又增加了收入。

二、发展林下产业的模式和投资

1、“旅农林”综合经营产业模式。充分利用我县王虎屯乡的龙洞山,西湾堡乡华山,第六屯乡滑雪场、左卫镇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景点,对成片成林的退耕还林地发展林下产业种植牧草、围栏养殖山鸡、柴鸡、野鸡等。在林地建设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农林生态旅游。每100亩-200亩林地建设一座农业观光园,用铁丝网作围墙,修建几间房屋,观光小路若干。全县共建设100多个这样的旅游观光点。每个点预计投资500万元,主要用于水源开发、输道、修路、建房、围栏、种植、养殖等,2万亩共投资5亿元。

2、林菌模式。在成片成林的退耕还林地带,密度较大、林内光线弱的阴湿环境条件下,发展食用菌,如木耳、香菇、平菇等,主要原料可采用玉米秸秆、玉米轴等农作物废料和牛类动物排泄物,每亩投资2000元,主要用于种苗引进、培训、新技术开发等。6万亩成片成林地共投资1.2亿元。

3、林药模式。在没有成片成林的退耕还林地带,未荫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适宜林下种植的药材,一般是喜湿耐阴的草木、藤木、或灌木类植物,挖穴种植,如黄芩、细叶百合、天麻、柴胡、黄连等。每亩投资1000元,5万亩共投资5000万元。主要用于中药材引进、种植新技术培训等。

4、林农模式。在没有成片成林的退耕还林地带,充分利用幼林生长阶段,林下空间大,光照条件好,造林密度小,林下空气流通性较好的条件,种植豆科肥源作物,如花生、绿豆、红小豆、芸豆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每亩投资300元,主要用于种豆引进,林下农机的购置、土壤改良技术培训等。9万亩共投资2700万元。

三、发展林下产业效益可观

篇9

关键词:林业;育苗;方法;作用

1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生态保护,我国林业也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1.1林业面积增加

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忽略了对林业的保护。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的保护和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采取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使我国林业面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林业面积的提升不仅体现着我国林业发展情况,更体现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发展。

1.2林业常规育苗技术有效发展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而如何有效加速常规育苗发展是我国林业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不断加大投资,鼓励育林,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了林业的保护和发展,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林业常规育苗技术得到了有效发展,这对我国林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林业的常规育苗方法

常规育苗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有效举措,我国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林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林业的常规育苗方法,为我国林业发展打下基础。

2.1冬季大棚育苗技术

大棚育苗是指在秋季收取完农作物后,在土源、水源、光源较好的地方设置简易的蔬菜大棚,在大棚中进行树苗培育。可以利用夏秋季节种植蔬菜的大棚进行育苗实验,树苗经过一个冬季和春节的成长后,再移植到山地等地方生长。冬季大棚育苗可通过不同季节的转换,较为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且冬季大棚技术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是林业常规育苗的常用方法。

2.2床作育苗

床作育苗是林业发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育苗方式,按照苗床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床育苗和低床育苗。高床育苗是指采用高出步道17~20cm的床面进行育苗,一般适用于针叶林、阔叶林等对土壤水分和排水要求较高的树种。低床育苗是指利用低于步道15~25cm的高度进行育苗,主要适用于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的树种。高床育苗和低床育苗所适用的树种不同,可适用于大部分树种,因此,床作育苗在育苗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2.3大田育苗

大田育苗又被称为农田式育苗,是采用与种植农作物类似的方法,进行树种育苗。大田育苗又分为垄作和平作,垄作是在平整的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规格和距离,将土堆成东西走向的垄,垄作适用于培育管理粗放的苗木。平作是指在平整的土地上直接育苗。大田育苗适用于机械化作业,可大大减少人们的工作量,提高育苗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大田育苗技术在我国育苗工程中十分普遍。

3林业常规育苗应注意的事项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育苗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育苗的效率直接决定了林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林业常规育苗中应注意的事项是提高育林效率的关键,笔者提出了在林业常规育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选用合适的树种育林

树种是育林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选择适合的树种是育林成功和提高育林效率的关键。在确定树木栽种地点后,应认真考虑选择育苗的树种,如果树种选择出现失误,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这对林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育林时要选择合适的树种。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应选用阔叶林树种,而在寒带、亚寒带地区,应选择针叶林树种,选择合适的树种可以大大提升育林效果。

3.2注意防治病虫害

在育林过程中,病虫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防治病虫灾害是保证育林效果的关键,而防治病虫灾害离不开施肥。在防治病虫灾害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施肥不能过量,在施肥时,要选用合适的肥料,选择适当的用量,同时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的原则,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氮、磷、钾等元素的平衡,保证树苗成长必需的营养。

3.3注意对土壤的控制和改善

土壤是林业常规育林中的关键要素,随着技术的发展,常规育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土壤,但是,脱离土壤培育树苗的成本特别高,因此,要在有限的成本中培养树苗,应加强对土壤的控制,改善土壤品质,有效提高林业常规培育效果。在常规育苗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在育苗前,对土地进行平整,确保树苗在一个平整的土地上生长。如果土壤偏酸或偏碱,则需要通过增加碱性或酸性物质来中和,若土壤偏沙性,则需要添加黏质良土壤。在改良土壤的同时,要注意土壤的保养,即一片土地的使用时间不能太长,在使用两三年后,要给土地留有一定的休养时间,保持土壤的肥力。

4常规育苗的作用

常规育林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常规育林可促进林业的发展,我们应了解常规育苗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4.1常规育苗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林业的发展包括树苗的培育、树林的维护等环节,其中,常规育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常规育苗,林业就不可能发展,因此,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要重视常规育苗,通过有效的手段鼓励常规育林,提高常规育林的效率,提高常规育林中树苗的质量,提高树苗移植的存活率,促进林业的发展。

4.2有利于提高树苗的质量

常规育苗能通过科学的筛选和培育提高树苗质量,保障林业的发展。常规育苗的流程是通过科学的手段选择优质的种子,待种子播种后长成树苗,挑选较为强壮的树苗移植到山地、丘陵等地方,通过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培育适合的树苗,提高树苗的质量,使树苗抵抗风雪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常规育苗手段可在有限的资金中有效提升树苗质量,提高我国林业发展的质量。

5结语

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惜牺牲林业资源,这是十分不理智的。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为了弥补经济发展给林业带来的损害,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有效的常规育苗方法,我们应提高树木的数量,促进林业发展。

作者:刘国栋 单位:讷河市苗圃

参考文献:

[1]卢振杰.浅析林业育苗技术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6,(11):73-74.

[2]杨长春.关于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的相关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24):104-105.

[3]王艳刚.关于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探讨[J].林业水利,2016,(03):130-131.

[4]刘红梅,项必达,王英杰.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林业科学,2016,(12):155-156.

[5]陈代喜.我国林木遗传改良进展综述[J].广西林业科学,2001,(S1):129-130.

[6]沈光,李秀红.关于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的几点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118-119.

[7]周化青.关于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的探讨[J].福建农业,2015,(06):192.

[8]高捍东.我国林木种苗产业化现状与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5,(01):93-94.

[9]施季森.迎接21世纪现代林木生物技术育种的挑战[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01):133-134.

篇10

关键词:李;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5-0073-03

李为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植物,原产我国长江流域,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李营养丰富,每100 g含总糖7.9-9.0 g,总酸0.81-1.04 g,单宁0.8-1.48g,蛋白质0.48-0.84 g,脂肪0.2-0.6 g,碳水化合物9-12.9 mg,维生素C2-11 mg,钾8.5-142.5 mg,含有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786.2-885.6 mg。李为落叶小乔木,除青藏高原的高海波地区外,我国其它区域均有栽培 [1]。李在桂林市栽培历史悠久,是桂林市特色水果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灌阳、全州及平乐等县。为加速桂林市李产业的发展,笔者对桂林市李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指导桂林市李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桂林市李发展现状

1.1 优越的自然条件

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从北至南年均温度16.5-20.1℃,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6℃,≥10℃有效积温5064.4-638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14-1395mm,全年无霜期309 d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282.4-2026.5 h,年≤7.2℃的冷量时数408-960 h。桂林市气候条件适宜李产业发展。

1.2 发展规模

李在桂林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本地李为主,主要品种有大水李、猪血李、苦李、朱砂李、芙蓉李等,均为分散栽培。20世纪80年代以后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如三华李、奈李系列、布朗系列等,本地品种大多退居次要地位。经过30年发展,全市李栽培面积稳定在1.1万hm2左右,产量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12.42万t(见图1)。主要分布在灌阳、全州及平乐三县。

1.3 主要品种及生产现状

目前桂林市主要以布朗系列中的黑宝石,奈李系列中的青奈,本地品种中的大水李为主栽品种,产量和品质在桂林市表现较好。

1.3.1 黑宝石李

(1)性状和特性。树势强旺,枝性较直立,枝条粗壮,嫩梢棕红色,一年生枝淡褐色,表面光滑;叶长椭圆形,边缘有细密锯齿,叶片较厚色浓绿;中型花,白色、双生;果大型,平均单果重70-100 g,最大果120 g,成熟果实表面紫黑色,有白色果粉,缝合线明显,果实两半对称,果柄粗短。

以短果枝和长果枝结果为主,需配置授粉树。结果早,种后第2年始见花果,种后第3年平均株产可达5-6kg,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在桂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花,3月中旬末花,果实成熟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优果率高达9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达11.6%,11月中旬落叶。

(2)生产现状。黑宝石李是桂林目前栽培李树中最大宗的品种,栽培面积6050hm2,产量8.1万t。分别占全市李树总面积和产量的55.0%和65.3%,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灌阳、全州、兴安三个县。灵川、资源等县只有少量分布。近几年来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正常情况下667m2产果1500-2000kg。黑宝石李成熟早,产地销价常年维持在4-6元/kg,经济效益显著,深受果农和消费者欢迎。不足之处:一是开花期和幼果前期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正值桂林春季阴雨季节,多雨地区开花结果质量稍差;二是果实生长在高温多湿季节,给防治病虫害增加难度。

1.3.2 奈李

(1)性状和特性。桂林市栽培的奈李有青奈和花奈,以青奈为主。该品种树冠长圆形,半开张;叶片浓绿有光泽,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柄短,叶缘有细锯齿,花白色,果大型,单果平均75-83g,缝合线浅而明显,果顶突出并歪侧一方,形似桃果,有“桃形李”之称,果基梗洼狭而深,洼周有放射条纹,成熟果实皮呈黄绿色,表面光滑,有白色果粉覆盖,果肉淡黄色。核小,半离核,种胚大部分发育不良。

青奈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2月底至3月上旬开花,3月中旬未花,3月下旬抽发春梢,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落叶。果实成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肉厚而爽脆,清甜可口,品质极优,可溶性固形物12.5%~15%,较耐贮运。深受消费者欢迎。

(2)栽培现状。青奈栽培面积3533hm2,年产3.6万t。主要分布在灌阳、全州、兴安等县,其余各县均有少量分布。生产上主要推广科学施肥、适当控制春梢生长、疏果、无公害防治病虫等措施,产量和果实品质有较大提高,栽培较好的产区,单果重平均达80-100g,667m2产果1500-2000kg,产地价在3-5元/kg之间。

1.3.3 大水李

(1)性状和特性。大水李树姿开张,呈自然开心形,树冠较稀疏;枝条披垂,生长量较小,顶芽均为叶芽;叶片长披针形,无毛,先端渐尖,叶基部楔形,叶缘呈缓波浪状;纯花芽,腋生,花小而白色;成熟果实椭圆形,果顶平,缝合线浅,两半对称,果皮紫红色,果粉薄,果肉黄色,平均单果重62g,肉厚核小,粘核。

幼树生长迅速,定植3年始见花果,5-6年进入盛果期,成年树高达4m。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花量大,自花结实。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花期,6月上旬果实成熟,甜酸适度。11月下旬至12月落叶。

(2)栽培现状。大水李为桂林市传统地方品种,主产平乐县,主要分布于该县同安、二塘、沙子、平乐、源头、张家、桥亭等乡镇。主要利用根蘖作分株繁殖,管理较粗放,667m2产果1000kg左右,由于成熟早,售价在6-10元/kg之间,发展潜力较好。目前存在问题:一、花期常遇早春阴雨天气,对座果率提高有一定影响。二、嫁接育苗时,对毛桃、苦李等砧木亲合力差,成活率低,苗木繁殖难度大。

1.4 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李在桂林市的水果淡季中成熟早,卖价好,效益高,果农管护积极性高。市县两级水果主管部门结合物候期和生产关键技术,加大力度培训和推广生产技术,组织果农实施优果工程和标准化管理,重点推广简化修剪、宽行稀植、配方施肥、定量挂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加强果园防治措施,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市李园已全部通过无公害生产认证。

2 主要存在问题

2.1 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严重

细菌性穿孔病在桂林市各大李园发生严重。该病主要侵染叶片、果实和一年生枝条。叶片受害初呈半透明水渍状淡褐色小点,后为紫褐色至黑褐色小斑,周围有淡黄色晕环,最后病斑脱落穿孔;果实受害出现近圆形的暗紫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水渍状晕环,湿度大时有黄色液体流出,病果多在早期脱落;枝条受害后表现为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两种病斑。春季溃疡多发生在上年夏季抽发的枝段上,先在枝条上出现褐色小肿瘤,破裂后皮层翘起,呈近梭形病斑,病斑处横切枝条可见“V”字形坏死。夏季溃疡发生在当年新枝上,为褐色不规则病斑,开裂后形成溃疡症状。病斑环绕枝条一周后,病枝枯亡。

该病从春季气温回升起开始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气温高时,树势弱的李园发病多而快。雨日多,雨量大,多雾等天气加重发病严重程度。一般5-6月高温多雨,有利该病的迅速传播,7月干燥晴热,加速病枝枯死。

2.2 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品牌力度小

桂林市从事李生产的主体多以各家各户的果农为主,以自家为单位,规模小,管理粗放,虽然成立多个李专业合作社,但不能切实发挥合作社作用,多数不能做得到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组织化程度低,向外推广的品牌力度小。

3 对策

3.1 注重试验示范,综合防治病害,全面提升李栽培技术水平

加大李栽培技术示范投入力度,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重视栽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示范推广,特别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李产业示范园,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提升桂林市李栽培技术水平。

3.2 壮大李专业合作社发展,切实推进产业化经营

水果产业化是解决目前桂林市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独自种植水果的重要途径。而水果专业合作社是在桂林农业人口多,生产规模小的情况下进行产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加快土地向合作社社员流转,扩大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将发展李专业合作社与建设现代水果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水果专业合作社切实起到推进水果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3.3 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国内果品市场

李在桂林市虽然已有“中华名果”灌阳黑李的品牌,但在流通上大多以统货在田间地头直接批发给本地及外地果商,没有采后商品化处理,更谈不上品牌化销售,只有少数合作社加以包装作礼品果销售。为此,要加强推广果品商品化处理技术,提高果品商品化质量,借助桂林旅游名城效益,整合市场资源,使全市李统一商标,品名,包装,一直对外宣传。通过政府适当扶持和引导,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组织通过企业化运作,做大做强桂林市李品牌,增强桂林市水果的知名度,提高桂林市水果市场竞争力 [2]。

3.4 着力打造华南李生产基地

桂林市山地丘陵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距离南宁、广州、深圳及东盟国家较近,故以都庞岭和越城岭山脉为中心,在灌阳、全州、恭城、平乐及资源等山坡地大力发展李产业,大力发展适宜本地的品种,把桂林市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李生产基地,果品可销售国内各大城市和出口东盟国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