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范文
时间:2023-03-29 07:3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69-01
2010年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向2011年高考进军的号角又已吹响。做好高考复习工作,打好高考攻坚战,既是寒窗苦读的同学们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含辛茹苦的全体家长的殷切期盼,更是学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第一要务。为了更好地进行高考复习,这里向学生介绍几点答题技巧供学生参考。
学生在答卷解题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分值是由于以下的因素而丢失的:简答题的表述不是不够科学、准确、规范、严谨,而是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等;计算题存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数字的问题;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没有符合关键理论;审题时急于求成、马虎草率,还没理解题意就答题,没有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等;没有根据要求回答。因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养成。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注意以下环节:
一、审题
“出题人是精明人”。高考试题中往往有多个信息点(包括卷首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大题指导语,题中明显条件和隐蔽的弱信息如正确、不正确等相关要求类;无色、酸性等限制条件类等)。如果遗漏或看错,则使一切努力变为徒劳,造成无谓的失分。审题是最大的障碍:应学会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具体做到“四要”:
(一)要理解关键字、词、句,一个逗号一个逗号地读题。如正确、错误,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等等,特别注意括号中给的信息。如果没有用的话出题者是不会给大家的。
(二)要边分析边写出题中的所有反应或信息。
(三)要明确题中所给的现象和数据。
(四)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为此对Ⅰ卷的信息点可用笔打点或横线加以强化,也为以后的检查速度奠定基础,Ⅱ卷虽不能做明显的记号,但可通过反复读记达到强化信息点的目的。
二、规范用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阅卷人是挑剔人”。这是同学们在考试中失分较多的地方,但又是学生高分不可轻视之处。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准。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我们在平时做到认真、认真、再认真,考试才能简答完整,要点准确,语言简练。
三、解题速度的控制
慢工出细活,虽准但综合效率差,快可节省时间,但过快会使审题匆忙、看漏、算错、写错等势必增多,得不偿失。因此平时训练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实际,在保证审题仔细全面、分析透彻、计算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解题速度,如书写尽量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简答题写好“得分点”(要点),总之尽量做到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四、科学地分配时间
理综时间是150分钟,平均每一学科分配50分钟,化学试题是7+3+1,即7道选择,3道必做题,1道选做题。个人情况不同,解答各类试题所需时间就有差异,合理分配时间就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得分率。Ⅰ卷的化学选择题,一道题平均分配时间1.5~2分钟,主观题每题平均是8~10分钟。平时训练自己就要把握住时间,1~2分钟,8~10分钟大约多长时间,如果还有拿不下来的大题时,可实施分段得分策略,会多少,写多少,能得几分算几分。因为就今年阅卷情况来看,评分细节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五、临场考试的灵活处理
高考中,总会或多或少地设置一些既可巧解巧算甚至不算就可推知的题,又可用常规方法解答的题。显然,巧解巧答节省时间,常规解答浪费时间。因此做题时,切不可拿题就算,应先审视之后再动笔。
六、草纸的规划
高考中每科都发一定数量的草纸,如何科学地安排和使用草纸也是有学问的,东写一式、西画一笔,哪里有空往哪里挤是不可取的,一是不利于检查,二是为检查(重新验算等)增加了时间,从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草纸的使用应当规划好,开考前大致分好区,按题号整洁地列式计算,保留好原始算式、分析过程等。这样在逐题检查时才有原始依据,又快又准,可以说这是历年优秀考生的成功经验和考试技巧之一。平时我们在使用草纸时就应做到整齐有序,不杂不乱。
七、压轴题的分解处理
篇2
一、教师要明确高考复习目标
高考复习最重要的就是连贯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考前复习的时候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和教学情境,明确高考复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指示灯,无论化学知识点多么繁杂,教师都能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要想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复习目标,首先就要抓住化学知识之间的多向联系,再将这些联系进行整合汇总。其次,抓住化学知识之间的上下包容关系,构建起有层次的化学知识链,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蕴含的内在价值,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最后,针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复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探索中寻求适合自身的学习规律,加强对化学原理的运用。与此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会学生用自己探索来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才能更加的深刻。
二、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转变教学观念
纵观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卷,大家很容易发现虽然化学试卷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化学题型的立意却是一年比一年高远,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对学生多种能力的测试也在试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说高考化学试卷的命题形式逐渐在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化学基础知识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只要学生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那么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不仅如此,复习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切实地将化学知识的归纳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处理好化学辅导材料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关系,充分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化学教学中去。那么,在化学新理念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做何改变呢?笔者认为:第一,将化学高考复习目标由单纯的基础知识教授目标转化到化学知识的掌握方法和过程目标上去;第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第三,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转化,将更多的复习方法如合作复习、探究复习等引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第四,教师还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在高考复习阶段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篇3
[关键词]:高考 化学实验 能力 规范 策略
一、回归教材,以本为纲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尤其对一些物质的制备实验和物质的性质实验进行深入探究,对实验中所涉及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掌握。教材是命题的根据,但学生在复习备考时,由于盲目做题,大规模训练,把教材抛开一边,犯了备考大忌。科学备考应回归教材,以本为纲。我们要求学生要熟悉和理解新教材课本上的112个演示实验和36个学生实验(含选做)的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并分析归纳实验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上的共性和特性,掌握实验规律。
二、注重归纳总结,整合实验知识
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往往是零碎和分散的,零散的化学知识不能形成有效解决化学实验题的能力。学生常常出现做过的习题也陌生,类似的原理不会套,相同的方法不会用,这都与归纳不到位有关。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能力,也是高考化学考查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将实验知识整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归纳化学实验仪器和用品
例如,(1)燃烧实验需要铺沙或盛水的实验有:铁在氧气中、铝在氧气中、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铝热反应等。(2)硫酸作催化剂的实验:苯的硝化反应,淀粉、纤维素的水解,乙醇制备乙烯、乙醚,硝化甘油、硝酸纤维的制备,乙酸乙酯的生成以及乙酸乙酯的水解等实验中硫酸都作催化剂。(3)漏斗在过滤中分离物质,可以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倒扣的漏斗防倒吸。(4)干燥管可以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尾气吸收、防倒吸,在定量实验中盛碱石灰的干燥管放置末端防空气中成分进入系统从而产生误差。对玻璃棒、棉花的总结已为人们所熟知,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对滤纸、沸石、水等多种仪器和用品作总结。
(二)疏理各种实验技能
如取用药品的技能,先固后液;加热玻璃仪器的技能,先预热后加热;组装仪器的顺序,自下而上,从左到右;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技能;喷泉引发的技能;玻璃活塞的使用技能;各种试剂保存的技能;防倒吸的装置;尾气处理的方法;各种量气的装置;仪器洗涤方法的归纳等等。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归纳和总结,更应该交给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达到不教自通。
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走向,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虽然立足双基,但“面目”却常考常新,化学实验往往以最时新的材料、能源和科技为载体,既考查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又考查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注意选取积累生产和生活、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素材,解题时高度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强调答题的多样性,提倡考生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
四、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综合题主要以探究实验为主,探究实验题是新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最大特色,侧重考查学生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利于真正参与了实验探究的学生,有较好的导向性。因此,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探究,强化实验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步骤(尤其是画出实验方案简图)、描述现象和结论等各个实验环节,还要能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实验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假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验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尤其要强调探究实验设计中的四原则: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性原则、控制变量原则。要有针对性的训练数据处理和绘图能力。
五、提高“规范”意识,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性、准确性、严密性”训练,做到落笔生分,提高得分率
高考实验探究题对考生用正确的化学术语进行表达的要求较高,导致试题的得分率不高,考生应有针对性的通过实验训练自己文字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避免在答题过程中出现表达不准确甚至错漏、内容概括不全面的失误。认真审好题才能做好题,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理解和概括题意的能力,学会分析仪器装置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分析流程图中每一步的作用,学会分析每一步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定条件,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六、分析高考实验试题及热点问题,把握高考动态
篇4
关键词:2011高考;图表题;解题指导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8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36
近年来,各地的高考试卷中涌现了大量的图表、图像、工业流程图等涉图题型。《2011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中也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数据和图形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因此这类题目自然成为近年高考的热点。本文就有关2011年各地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图表题,谈谈图表题的解题指导策略。
图表题以图像、统计图、表格等为信息,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图表题从题型结构上看,包括题干、图表和问题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中图像的分析能力,对数据的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读取有用的信息,运用数学工具,并结合化学知识将此信息加以分析、应用,从而解决问题。图表的形式主要有坐标图、表格等。
化学试题中常见的坐标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②化学平衡图;③随某物质的增加某些物理量(如产生的气体的量或是沉淀的质量等)的变化;④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⑤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图等。而表格题则是把经过整理的概念,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等有条理、有系统地编排在表格里,以便确切而清晰地揭示和反映物质之间的某种内在规律性或关联性。它提供了一个有序的框架,根据所需要了解的物质的特性对物质进行比较,或对问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根据所示信息,搜索相应的化学知识,加工处理信息,最后提取出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熟练掌握题中所考察的知识点,二是掌握看图的技巧。看图主要分三步:一看面,知道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含义,并养成良好的分析图像问题的习惯;二看点:起点、拐点、交点和终点,注意量变引起的质变;三看线,即点与点之间的变化趋势,紧密联系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及题干中给出的条件。其中第二步中的特殊点往往代表一个质的变化,是我们解图表题的一个突破口,但这一点恰恰很容易被广大考生忽略。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一、指导学生明确坐标图像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例1:(2011安徽高考题)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
Cr2O72-(aq)+2Pb2+(aq)+H2O(l)?葑2PbCrO4(s)+2H+(aq)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在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四幅图的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含义的基础上逐一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譬如A选项,教师应让学生仔细寻求题目本身所给信息,由题意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依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可知K应该减小,A正确;又如B选项,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pH增大溶液碱性增强,会中和溶液中H+,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2O72-的转化率会增大,B不正确;如法炮制,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错误;增大反应物Pb2+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2O72-的物质的量会减小,D也不正确。
二、引导学生研究曲线的走势(抓特殊点:起点、交点、拐点、终点),注意量变引起的质变
例2:(2011浙江高考题)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2)已知:NH2COONH4+2H2O?葑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图殊点的含义,从而进一步分析得出答案:⑤ ;
⑥图中标与标的曲线相比能确认:25℃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15℃的大。
三、引领学生寻求曲线走势的差异,紧密联系化学方程式及题干中给出的条件
例3:(2011重庆高考题)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 的是:
A.CO2(g)+2NH3(g)CO?葑(NH2)2(s)+H2O(g);
ΔH<0
B.CO2(g)+H2(g)?葑CO(g)+H2O(g);ΔH>0
C.CH3CH2OH(g)?葑CH2=CH2(g)+H2O(g);
ΔH>0
D.2C6H5CH2CH3(g)+O2(g)?葑2C6H5CH=CH2(g)+2H2O(g); ΔH<0
解析:本题考察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图像的分析和识别。教师应指导学生寻求引起曲线走势的差异的原因,结合选项所给信息,进而判断两者是否一致,最终得解。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T2>T1;同理压强越大,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P1>P2;反应A是一个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水蒸气的含量;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所以A正确;反应B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压强对水蒸气的含量不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因此均不符合;反应C是一个体积增大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同样分析也均不符合;反应D是一个体积增大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压强不符合。
图表题涵盖信息量大,能将化学中量的关系直观地用函数思想反应出来,是既可考察化学知识,又是考察学生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的绝佳题型之一。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去了解图表所呈现的化学含义,掌握化学图表最基本的剖析方法,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尝试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思维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表、识图能力,更能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与优化学生的思维策略,更能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探究能力 高考实验题目特点;新教材实验内容;动手实验;语言规范;思维严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合作学习。因此高考试题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
一、高考实验考查特点
1.近几年重庆高考中涉及实验题目有所增加,不仅考查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验基本技能,而且突出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有实验动手、观察、思维能力,试题形式新、立意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思维层次高,隐蔽性强,上手容易,拿高分难。有利于平时重视实验,认真完成实验的学生。试题引导师生重视实验,充分挖掘实验功能,对“纸上谈兵”式的实验教学起到警示作用。
2.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对考生设计简单实验能力的考查赋予了较多的关注。其中包括:某个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确认混合物组分实验的设计,验证化学原理的设计,测定物质纯度的设计。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验设计。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全面思考,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考查。
3.近年来,重庆高考实验试题,力求对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有利,而在平时学习中只看不做、只动口不动手的考生不易得分,这是高考化学试题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动向,需要中学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坚定不移将实验落到实处.进行到底。改掉放视频作为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实践活动听之任之的陋习,为学生全面发展负责。
4.“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试题以教材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实验创新能力。试题大量以流程图、数据、图表、关系曲线和文字表述等方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具备能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二、新教材实验内容特点
1.新教材已没有明确的分组实验,不再要求做与演示实验雷同的验证性分组实验,取而代之的是“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活动,把知识的产生作为载体,以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形式分散在知识的发现和达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养成教育。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还原科学本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养成,凸显了知识的形成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2.新课程新教法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已不满足课堂45分钟的探索与交流,渴望教师引导他们能更独立自主的进行一些化学探索性实验,学生要求开放实验室的呼声日益强烈,“家庭小实验室”悄然出现。选做实验也让化学知识生活化,让同学们对化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3.选做和家庭小实验逐渐增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探索空间,增加了实验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提升学生对周边生活的关注,同时把学生的实验能力逐步引向学生的自主探究。如选做实验“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天然水的净化”,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把实验引向学生的生活空间。
4.在高中的选修模块里,把实验作为单独模块,对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规律性实验分单元编排,强调了实验的形成性.发展性和全面性。
三、高考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1.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大家都明白:高考的实验考查仍然是纸上谈兵,学生会做实验题,不等于学生会做实验,相信会做实验的学生,完成实验题的把握性会更高,做实验题和动手做实验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对实验的复习更寄希望于平时的教学过程,到实验室完成教材中的每一个必做实验,定期开放实验室,让同学们走进实验室,动手实验,积极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代替教材中需要的材料,让实验生活化,灵性话。
2.准确把握实验考查热点
实验探究型试题必然会成为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命题重点和热点。因此,在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实验的探究点,积极组织各种实验探究活动,善于设置各种实验探究型试题供学生练习使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解答探究型试题的能力。
3.重视解题能力培养,规范表达
篇6
一、以元素推断等知识为切入点,渗透电化学内容,体现元素化合物与电化学知识的有机融合
为拓展考查知识的宽度,在对电化学知识命题时,常常结合元素推断、物质推断、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以提高试题的综合性。
例1 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L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
(2)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______,B的结构式为______ 。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______
(3)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_____ 。该族2 ~ 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1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mol硒化氢反应热的是______ (填字母代号)。
a.+99.7mol・L-1
b.+29.7 mol・L-1
c.-20.6mol・L-1
d.-241.8 kJ・mol-1
(4)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 。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由R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以元素的推断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位置的判断和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考查了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和电极反应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典型的学科内综合试题。
解析:(1)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四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分别为:H、C、N、O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Al,其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3周第ⅢA族;再根据五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l>C>N>O>H。
(2)N和H 1∶3构成的分子为NH3,电子式为;2:4构成的分子为N2H4,其结构式为。
(3)Se比O多两个电子层,共4个电子层,14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8 、18、6,故其原子序数为3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类似H2SO4,为H2SeO4。
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故25周期放出的热量依次是:d、c、b、a,则第四周期的Se对应的是b。
(4)Al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Al3+,Al3++3HCO-3Al(OH)3+3CO2,2Al(OH)3ΔAl2O3+3H2O。
答案:(1)O 第三周第ⅢA族 Al>C>N>O>H
(2)
(3)34 H2SeO4 b
(4) Al-3e-Al3+
Al3++3HCO-3Al(OH)3+3CO2
2Al(OH)3ΔAl2O3+3H2O。
二、以化学实验知识为切入点,渗透电化学知识,体现电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有机融合
由于电化学知识在电极反应分析及电极反应式等知识中,会涉及电极材料、电解液中离子等性质的分析,因而在电化学考查中容易与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如电解质溶液的制备、净化、电极反应产物的检验、电化学装置设计等等,从而提高试题的综合度,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在崇尚知识立意,注重考查能力的命题原则下,相信该类试题会备受推崇。
例2 下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 ② B溶液由红变黄 ③ A管溶液不变色 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解析:A管中的电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做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A管中溶液的PH增大,碱性增强,溶液由红色变黄色,剩余的OH-与Mg2+结合生成Mg(OH)2:Mg2++2OH-=Mg(OH)2。B管中的电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做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4OH-―4e-=2H2O+O2,溶液中OH-浓度减小,溶液酸性增强,颜色不发生变化。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为H2,收集后靠近火焰,会听到有爆鸣声,管口有淡蓝色火焰;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为O2,收集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将电解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会使阴阳两极的电解液被重新混合均匀。MgSO4是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电解的实质是电解水,在两电极上分别产生H2和O2,同时两极区分别生成Mg(OH)2和H2SO4,当混合后两者反应重新生成MgSO4和水。
答案:(1)①④
(2)2H++2e-=H2(或2H2O+2e-=2OH-+H2) Mg2++2OH-=Mg(OH)2
(3)4OH-―4e-=2H2O+O2
(4)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管口靠近火焰,放开拇指,有爆鸣声,管口有淡蓝色火焰。
(5)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正立,放开拇指,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内,木条复燃。
(6)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溶解(或大部分溶解)。
三、以新型化学电源为切入点,考查电化学知识
新型化学电源一般具有电压稳定、比能量高、高能环保、经久耐用等特点,以新型化学电源为载体的化学试题,既能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又能体现化学命题的时代性、新颖性,使试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又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这种命题情景趋势将会继续延续。
对电化学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基本方面:
1.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电极极性判断及充电时与电源的连接
(1)放电时新型电池中负极材料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物质
正极材料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物质
(2)可充电电池用完后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原电池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2.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______
书写可充电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一般都是先书写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时,可遵循三步:①标出总式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找出参与负极反应的物质;②写出一个较容易书写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时注意溶液对电极产物的影响,即电极产物在该溶液中能否稳定存在);③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总式减去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可得另一电极反应式。
充电时电极反应式与放电时相反,充电的阳极反应式分为放电正极反应式,充电的阴极反应式分为放电负极反应式。
3.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的判断
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充电时,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例3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判断出反应中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应为原电池的负极,AgCl是氧化产物;方程式中5MnO2生成1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以形成闭合电路。
A项,根据电池总反应: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可判断出Ag应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Ag+Cl--e-=AgCl,故A错;B项,根据方程式中5MnO2生成1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故B正确;C项,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C错;D项,反应中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应为原电池的负极,AgCl是氧化产物,故D错。
篇7
目前迫于高考的压力,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一言堂”、“填鸭式”授课,教学方法单一、僵硬,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动性。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发言的机会很少,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大多数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活动普遍地存在着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等特点[3]。学生机械的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知识点掌握的很牢固,但是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策略不当,忽视学科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采用拉网式训练的复习备考方式。这种复习方式虽然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是不利于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2.结合时代特征改进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是空前发展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改进教学方法。
2.1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相关信息,增加自己化学知识的储备,将教学内容清晰、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在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教师可以将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改编成网络流行的歌曲如小苹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方便学生记忆。
2.2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每一个课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图文合一,动静相辅,形象直观。它能够动态的演示复杂的过程,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如果只是靠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但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将原子核排布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
2.3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3.逐渐引导社会一切教育为高考服务的心理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当前化学教学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单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课堂位于的价值取向。一切教育为高考服务,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考复习 备考效益
高中化学科目是高考理综必考内容之一。当前,高中化学复习效率比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没有讲究备考复习策略。其实,高考化学试题大部分是考查考生对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评估考生的学习发展潜力。为此,广大考生不要一味地沉浸在题海之中啃“硬骨头”,这样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收不到良好的备考效果。那么,如何抓好高考化学备考复习呢?笔者认为,广大师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好高考化学这场硬仗。
一、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在新高考方案中占比42%左右 。为此,高考化学不能忽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才可以扫清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的障碍,攻克高考化学难度系数比较高的“拦路虎”。在实际中,有些考生往往化学基本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导致高考化学成绩比较糟糕。考生应该要讲究基本知识点的复习,注重基本知识的复习实效,狠下功夫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弄懂、吃透。然而,一些考生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但是一遇到化学实际问题则难以入手。也有些考生总觉得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太抽象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摸透其中的“奥秘”。那么,该如何去记忆与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呢?关键在于深刻领会其中的关键字或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学习与理解其中的本质及内涵。[1]
比如,对“勒沙特列原理”的认识,高中化学教材是这样描述的:“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大多数考生是通过背诵来强化记忆,然而这样一来只记住了文字的表层意思却没有深刻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假如考生对上述中的“改变”、“一个条件”、“减弱”等关键词进行深入研究,则会发现抽象理论原来如此生动有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第一,对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而言,“改变”一词是指增大还是减小(升高或降低)?第二,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是否一定会移动?为什么?第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两个条件或多个条件,能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吗?第四,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状态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如大气平衡、水平衡、生态平衡、贸易平衡、人口发展平衡等。一条原本清澈的河流日益受到污染,虽然河流有一定的自净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污染,但河流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清澈了,这难道不是一个可以说明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影响,而非“消除”影响的实际例子吗?通过这番研究,相信考生对勒沙特列原理就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可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解答这个知识点的题目的应用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二、 实施作业改革,提高备考效率
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以来,高考化学科目的考试比重有所下降,教师布置作业的量也越来越少,考生完成化学作业的时间也逐渐减少。在新的形势下,对高中化学作业实施改革与优化,是符合新高考方案的客观要求。实践表明,改正一道错题的意义高于做一道新题。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错题这个“工具”,引导考生认真做好错题题析。每次模拟等大小考,笔者就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布置作业,即让学生做好易错题的题析。为了节约学生抄题的时间,笔者要求学生直接在考试试卷上做出题析,并要求学生保存与整理好题析,平时多花点时间去复习与巩固。为了检查学生的错题题析的完成情况,笔者会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查阅或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笔者发现,学生在做题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纠错与改错的感悟与体验,经常会受到许多启发。[2]
三、注重实验复习,提高实验文字表达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是理综考试化学科目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教师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也比较怕麻烦,没有花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复习实验知识,致使许多学生对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掌握不牢,做理综考试时遇到实验题便无法下手,许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一见到化学实验题就直接跳过,直奔其他大题而去。实验教学中“讲实验”还是“做实验”,相应的学生对实验题应该有很不一样的分析能力。在高三复习中,笔者则常常告诫学生不要怕实验题,只要花点时间去钻研,每个学生均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分数。一些学生对高考化学实验解题中常见的化学用语经常使用不当,错别字严重:如“搞、伴、抹、融、容”,特别是搅拌的 “拌”字考生写错的最多。为此,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就加强学生对实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规范实验表达用语,经常要求学生写出及掌握仪器名称与实验操作步骤,并通过投影,让所有学生进行点评。同时要求学生针对每一个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学会从仪器,试剂,操作,现象,结论”等方面完整描述、规范表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文字表达能力。[3]
综上所述,高考化学复习应该讲究复习策略,厘清备考思路,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搞好复习。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准确把握高考化学考试新动向,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带领广大学生走向丰收的季节。
参考文献:
[1]李月英.化学高考复习策略与建议[J]. 高中数理化,2013(11).
篇9
关键词:高考;化学实验题;特点;备考策略
学习化学就离不开实验,因为在化学中,许多实质性的内容,都是由实验得来的,所以说实验就像是化学的灵魂。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化学教学更加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由于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实验题型才成为每年高考化学的必考内容。
一、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一)高考化学实验题突出基础性
经过新课程的改革,近几年的化学试题,从课本知识的考察转换为以学生能力为主的考察。综合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来看,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基础性,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实验的基础能力。这部分的考题,往往会紧扣考试的大纲,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基础知识的基点上寻求创新与变化。与此同时,在充分展现过试题的基础后,适当地对试题增加一定的难度,来体现对知识考查的全面。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对所考知识的全面掌握,在面对基础性化学试题时,学生除了要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要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力。结合应用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新课程对化学课程的要求。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强调探究性
新课程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在高考化学题型中,探究性试题是主打题型,高考命题的专家非常注重探究性题型。因为探究性题型考察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同,而且题目各种各样,同时知识点之间相互交叉,给学生全新的解题观念。探究性试题相较于传统的试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备考策略
(一)立足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每年的高考化学题型都会有变化,但是考查的基础知识点,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题型几乎与教学的内容还有考试的大纲一致。即使出现考查实验探究与实验设计能力的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化学实验的基础,其实就是实验的原理、设计、选择试剂、反应、操作程序等。在实验进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操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在复习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根据实验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改进实验。了解到实验的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对实验的情境进行改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如果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并且实验操作困难,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实验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励学生勇敢创新。
(三)尝试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试验,这样在实验复习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研究为依据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进行实验探索,使学生不断地探索,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综上所述,在高三化学复习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化学课的复习模式,改进实验方法,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正确操作。
作者:陈声瑶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考试题;贵州考区;分析
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发展,学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高考更应该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服务。纵观2011贵州考区高考化学试题,是以书本为依托,立足化学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化学知识的运用,考题的设置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相适应,正是素质教育思想和精神的体现。
一、试卷机构分析
2011年贵州考区高考化学试题,由8道选择题和4道大题组成,分值108分,占理科综合的36%,这三项在最近几年均无变化,十分稳定;只是涉及到的各个考点分值每年都有微小的变化。近三年的考试大纲来看,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潜能。考题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的性质为载体,命题对化学用语、化学基本定律、化学研究的方法、化学实验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查。这一考题特点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适应。
二、 试题分析
1.注重教材知识
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是以教材为依托,因此许多考题都给学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效第消除了学生对高考的恐惧。如2011年第27题无机化学推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特殊化学反应的知识和判断,同时考查基本的化学用语相关的计算实验现象等;如生活常实对温室气体、以及铝热反应等;铝热反应的实际用途在教材中,是以一副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留意了教材中的那幅图,那么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就能够找准题目的突破口,准确的、快速的找到题目中问题所涉及到的具体答案。从而有效地节约了考试时间。第29题对氯气和一氧化氮气体的制取的考查,内容素材来源于卤族元素和氮族元素这两章,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的考查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改编,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设置考试问题,组成完整的题目,来呈现给学生。这样的考题对中学化学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2011年高考是贵州省实行新课程以前的第二次考试。考试选材彰显老教材的特点,并未对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加以考查。整个题目的设置在前几年的基础之上还是平稳的,无重大变化。
2.注重信息迁移能力
科技的进步将实际的问题简洁化,能用图表或图形传答的信息就无需位置的累述,能够达到更加简洁的效果,在2011年的化学试题中,出现了多种类似的信息,如表。
试题所考查的科学信息素养
题号 考查的科学信息素养
27
28
29
30 利用简单的框图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平衡移动中物质浓度的变化表
制取氯气和一氧化氮的实验装置图
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图
在作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框图、浓度变化曲线、实验装置图、有机合成路线图,并结合相关的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最终找到准确的答案。这正是化学科学素养和能力提出的要求。如第29题是一道有机信息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同时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迁移能力。该题以金刚烷和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图为素材,分子结构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为题目素材,设置问题,考查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及其反应条件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分析
本套试题根据《考试大纲》考查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化学、有机化学等内容。难度与3009年和2010年试题相差不大,属于中等难度,无偏题怪题。考点方面:①2009和2010年选择题均考查了离子方程式,而2011年的试题中没有涉及,而是以离子共存问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从这三年来看离子反应仍然会成为以后高考的必考点。②2009年和2010年均由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考考查,而2011年没有涉及该考点,但该知识还可能作为今后考题的热点。③2009年2010年2011年均考查了利用守恒法解答问题,守恒法的运用同样是以后高考命题的热点。④无机推断题、化学平衡、化学实验、有机推断题在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均出现,并都出现在非选择题中,这将成为今后命题的一个固定模式,在试题的制定上不断更新,在能力考查上不断加强。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0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的实质。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将继续走“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开放性”的路线。要求考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凸显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基本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彬.2005-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有机化学试题分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