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9 02:4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籍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书籍设计

篇1

关键词:书籍设计;南部俊安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79-02

一、背景

日本的平面设计在二战结束后,以欧美为追求起点,经过东京奥运会和大阪万国博览会后渐渐成熟的。这以后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日本设计不断变化,终于在80年代后期开始走出外国模仿形设计的阴影,出现独自的面貌。①此后,日本广泛吸收欧美现代设计的长处,在跟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的同时,更注重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才使得日本平面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独具特色。正如日本设计家泉真也先生所说:“日本设计的第一特征是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的结合”,传统审美与现代时尚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成为日本设计文化的奇观。②与同时代的日本设计大师一样,南部俊安在他的作品中也结合了日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设计。然而,他并没有追求形成单一的设计风格,而是选择以不同形式对传统汉字进行不断地创新。他的这种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二、南部俊安简介

南部俊安1951年出生于大阪县,毕业于大阪都立工艺高等学校,在读期间学习包豪斯设计,毕业后工作于平面设计公司。在设计公司担任的艺术总监工作使他的设计创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1988年南部俊安创建了自己的“Taste”设计公司。直到现在“Taste”一直是日本从事设计项目和产品设计的最主要的设计公司之一。此外,南部俊安也到日本、中国大陆、香港等世界各地的设计学校从事设计教育活动。他也被邀请参加有关“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他与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的设计师共同交流探讨。他的设计有很鲜明的个人特点,他也有许多关于字体版面设计的文章发表,并担任国际平面设计杂志的写作工作。

三、书籍作品分析

(一)交口称赞的字体设计

南部俊安很热衷于字体的设计,他的很多优秀海报设计就是以让人赞不绝口的字体设计为主,他的书籍设计,同样也有着让人交口称赞的字体设计,这也构成了他在书籍设计中的一大特色。优秀的字体设计不仅让字体在形式上变得多样美观,重要的是能够让字体除了具备语言识别功能外,也变成一种视觉图形符号,在识别功能上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让读者对换了新装的字体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图1是他为日本大阪市设计教育研究所出的《字体书》,因为知道这本书是出给下一代设计师看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设计每一页都很精致,在不同的内页中呈现不同的字体创意,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呈现不同的文字内涵,可谓是字承意,意载形,达到了字体内涵与字体形式的高度统一。这样高的设计境界使我们不禁对设计者油然生敬。当然,对一个亚洲平面设计师而言,书籍设计中的汉字体设计当然显得更加重要。他在另外一本有关“茶”的书籍封面设计中,运用茶叶的枝干与字体的笔画结合将一个亚种氛围十足地“茶”字设计在书籍的封面上,并对封面选择不同质感的纸张;这样的结合带给人质朴,纯真,回归自然的感觉,这样的意象不正好体现了日本民族追求质朴,纯真的优良民族特征吗?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比起那些一味强调民族风,硬生生地将民族符号贴在角落,然后美其名曰“民族风”设计,要高明,优雅得多。

(二)创意无限的图形设计

一本优秀的书籍,绝对少不了优秀的图形设计。南部俊安在图形的创意设计中不仅采用将文字图像化处理的方法,而且采用将图片习惯图像化处理的方法,这样使整部书籍作品看起来相当统一。当然,由于他对书中每一页内容把握得当,在整体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书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在他的书籍设计作品中,我们很难直接看到看到一张大的摄影图片构成一个版面,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精心设计安排的矢量图案,每一页都如此,这种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以图2为例,他运用中文字体“家”与英文“home”结合到一起,看似简单无奇,但是,当我们细细品来可以发现很多细节,比如宝盖头左边的那一点,先生将其倒置,还有宝盖头上面的点也是经过加工处理的。“细节决定一切”,设计的细节更加如此,看似简洁明了的设计,实际上蕴藏着设计师极大的智慧。在图3设计中先生还与我们玩起了字谜,生动形象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植物花草的剪影,英文字母以及汉字笔画的参杂在一幅海报作品中,看似无意的搭配,其实是精心安排的结果,这种耐人寻味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

(三)形式多样的编排设计

一位优秀的书籍设计师就如同一位优秀的导演;优秀的导演能够让演员在整部戏剧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而优秀的书籍设计师则能够通过自己的编排设计让书籍中不同的元素(如字体,图形)扮演好书中的角色,让整本书看上去与书的内容一致,并且能让读者轻松愉悦地读完整本书籍。南部俊安在制作书籍设计中就好比一位优秀的导演,为书籍演绎着一部又一部充满乐趣的电影。

如图3,该书是他为自己工作室设计的字体设计书。自己工作室的产品,当然在是材质和编排形式上都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书外包装采用环保木盒设计,内页编排形式多样,每一页的排版方式都不拘泥于基础的版式设计原理。每一页的字体与图形在书中犹如舞者,或轻歌曼舞或激情四溢地在一张薄薄地纸上悄悄地演出。这不禁是我想起了日本著名设计家杉浦康平先生曾经说过:“书,是一张纸开始的故事。”对于南部俊安的特色,笔者想说,他并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他的创作特色都是经过长期积累优秀设计作品而得,是出于对设计内容真诚地把握,并非门面功夫。

四、结语

南部俊安的作品众多,书籍设计只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设计精神已经在书籍作品体现出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应该多向这些老一辈的设计大师学习,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只有拥有设计内在的精神,设计的书籍才能超越书籍,超越设计本身,从而升华到精神甚至哲学的高度。正所谓“一书一世界,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有它的生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注释:

①朱锷.南部俊安的设计世界[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②陈振旺.日本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4):174.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书籍装帧;封面设计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而书籍装帧作为书籍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直伴随着书籍的不断发展而演变。

因为我喜爱书,更喜爱漂亮的书籍装帧,所以我在从事艺术设计创作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容我拙论自己一些关于书籍装帧艺术方面的认识,希望能得到同行、老师的认同和指教。

从“书籍装帧”的完整意义上来认识,完全可以说,没有书籍装帧就不可能有书籍,这就像精神离不开躯体一样。即使把“书籍装帧”狭限在美术范围内,没有书籍装帧,书籍也将流于简陋而缺乏美感,白纸白皮的形貌是不难想象的。

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书籍装帧在我国历史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诸如早期的文字产生以前的结绳记事,到我国古代的简、策、韦编、丝编、籍、线装、书眉等等,相信熟悉书籍装帧的朋友也是知晓一二的。有些人把“书籍装帧艺术”误解为仅指封面设计和扉页环衬的设计,至多在把插图包括在内,这种理解虽不全面,但却也说明封面、插图和扉页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1 这里我主要谈谈在封面设计上自己的一点体会

1.1 封面是书的外貌,它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同时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并且还起了保护书籍的作用。封面设计它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和装饰形象、色彩及构图。如何使封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如何使封面能起着感应人的心理、启迪人的思维作用,是封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

1.2 封面设计的造型。造型要带有明显的阅读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的特征。如对少年儿童读物形象要具体、真实、准确,构图要生动活泼,尤其要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中青年到老年人的读物,形象可以由具象渐渐转向于抽象,宜采用象征性手法,构图也可由生动活泼的形式转向于严肃、庄重的形式。

1.3 封面设计的色彩。色彩是由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征所决定的。鲜丽的色彩多用于儿童的读物;沉着、和谐的色彩适用于中、老年人的读物;介于艳色和灰色之间的色彩宜用于青年人的读物。另外书的内容对色彩也有特定的要求,对于读者来说,因文化素养、民族、职业的不同,对于书籍的色彩也有不同的偏好。

书籍装帧设计也是一个完整的流程。经过调查研究到检查、校对的设计程序。首先需要向作者或者文字编辑了解原著的内容实质。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加深对自己所要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和读者对象等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假如你是一名编辑就需要对书籍的形态拟出方案。解决开本的大、小、精装、平装、用纸和印刷等问题。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所关心的更应是如何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更要求进一步深入,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书籍装帧既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许多平面所组成的。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面,而且从外入内,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以美的感受。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这一连续的欣赏过程,犹如在游览中国的园林一样,进入园门,逐步引向深入,曲径通幽。最后进入正殿。在正殿中又透过插图这扇窗户,看到文字中所记载的主人翁的形象、活动、环境等。这种由外入内不断行进过程,则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风格的书籍内容,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感彩比较浓厚的文艺书,变化形态应大些、活泼些;而严肃的理论专著,设计中则要求层次分明、有严谨的秩序感。

篇3

【关键词】书籍设计 版式 节奏

一、节奏的要素

在我们的印象中,节奏应该是专属于音乐或舞蹈的范畴。那么,什么是节奏呢?节奏是由相近的或相同的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连续或流动的状态,是运动中都带有某种规律性的韵律动感。在大自然中,昼夜交替,四季循环,海浪拍岸,心脏搏动等等,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木匠锯木、船工划船、体育运动等等,就会发现他们是怎样有规律地一动一停,从而使他们的活动变得轻松自如。可以说,节奏能使从事活动的人和旁观者同样感到愉快。在书籍设计之中,对于节奏不同的把握,我们可以把每一本书都设计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读者阅读不在枯燥乏味,而是从节奏表现中积极引导读者,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愉悦,在视觉艺术中,节奏的表现性特征同样与其快慢的感觉有关,只是这种速度快慢的感觉主要是由各个元素之间的距离间隔来决定的。

书籍的节奏设计并不是单一运用哪一种元素,而是通过多种元素的组合共同发挥作用。插图、色彩、文字版式、艺术图形以及材料等这些要素的参与,那它们将会成这个乐章的重要音符!从而使节奏富有变换,对于形式的表现更有说服力。

二、书籍整体节奏的多元化表现形态

1.插图对书籍节奏设计的影响

历来对于一本好书的评价就是图文并茂,插图作为装帧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古以来就得到相当的重视。《书林清话》中说道:“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应该说,插图和文字是“相依为命”的。合理使用插图,对插图如何配置,也是在整体设计中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过多使用插图或者过少的使用都会对整体的节奏产生影响,大量使用可以会使大调子失去变化,会增强作品的平稳感,节奏变化变弱;少量使用可以影响节奏的形成,让部分元素孤立又往往让节拍产生强对比。

2.色彩对书籍节奏设计的影响

色彩设计是一门学问,人对色彩是非常敏感的,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一幅设计作品时,最先被吸引的就是作品的颜色。所以对一本设计成功的书籍来说,色彩的表达是很重要的。在书籍表现形态中色调的运用和把握是节奏设计的主旋律,它可以影响整个设计作品的方向和艺术风格。色调的对比、协调、平衡等语言都是节奏所形成的重要语言。

3.文字和版式对书籍节奏的影响

文字和版式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它也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文字版式设计中节奏感是由疏密、大小、多少、长短、高低、粗细等的变化产生。版式的疏密对比的美必须有聚有散,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形成虚实的节奏感。在排版中如何使它们有条有理,有主有次,有变化,有层次,主动活泼,富于节奏美感,这就需要疏密交叉处理得当,在书籍设计中每个页面所出现的疏密关系都不同,那么这种层次分明,互相之间关系明确后,在书籍的翻阅过程中也就产生了一种节奏感。

4.材料对书籍节奏设计的影响

材料是一种语言,设计师选用什么材料会让两本设计风格相同的书籍设计作品大相径庭。材料学对于设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同材料产生的肌理效果可以形成丰富的节奏韵律,这也是其他表现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所以要把握一本书的基调可能还是要从材料上做文章,这样对于整本书的设计语言表达就用更好的操控性,使节奏表达更趋于灵活。

5.辅助图形对书籍节奏的影响

辅助图形也在书籍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们起到的是给主调作解释说明的一种补充作用,但其系列化、有组织的应用会形成一定旋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在声乐中“和声”。因此,辅助图形可以让节奏更富有韵味。它是书籍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

6.翻阅设计

翻阅设计是由书籍的装订形式所决定引起的,装订形式的不同则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翻阅形态,翻阅形态又可以影响人的阅读心理,从而产生节奏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读者和书籍之间的这种翻阅状态所引起的交流所形成的。

7.书籍整体节奏的形成

书籍设计的整体节奏形成是不同元素共同发挥作用而形成的,每一单元的强弱变化和其他元素相互协调,而形成对比、平衡、律动、舒缓、紧张等不同感受,从而使整体产生一种连续性的变化,那么插画、色彩、辅助图形、材料、文字版式、翻阅形态等等这些构成主旋律的基本元素,所以设计师是不可以忽略这些基本设计形态的。

西方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著的《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克莱夫・贝尔认为: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合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感情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情感,它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是一种特别的情感;“形式”就是作品各种构成因素的一种纯粹的关系,即纯形式。那么我们认为节奏设计会是这种有意味典型的艺术形态。我们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点、线、面、色彩的某种组成方式或组成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造就装帧设计“有意味的形式”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有节奏的重复以及由强至弱、由粗至细、由大至小的渐变,都是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的要素。另外,线的节奏、符号的节奏、黑白的节奏、形状的节奏,色彩的节奏也都是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的要素。《伊索寓言》的封面设计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封面的“有意味的形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强烈的色彩对比、鲜明的节奏、色块的张力、明快的曲线,这一切都成为该书封面“有意味的形式”的要素,这也是节奏表现的重要手段。

三、 谈吕敬人先生对书籍节奏的表现

吕敬人先生曾经说过:“最美的书是内容和形式统

一、审美和功能统一的书。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能够读来有趣,同时能够益,让你赏心悦目的书才是美的书。”那么我们可以理解正是内容和形式与翻阅过程共同发挥作用所产生的节奏,才能真正和读者产生互动。吕敬人把这种境界看成是书籍形态设计的至高境界。那么这些都是节奏的表现方式。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可以看作吕敬人这方面追求的一个代表作。盒函书脊将陶艺家高振宇的青瓷器皿的归纳图形,形成本书各卷的识别记号。此记号也渗透于文内、扉页、文字页、隔页、版权页中。全书的设计疏密得当,繁简有致,表现出浓郁的和谐之美和整体性。在每次的设计构想中,吕敬人总是在原著信息的理解基础上,理性地把文字、图像、色彩、素材等元素纳入整体结构中加以配置运用。即使是一个装饰性图形、一个页码或小符号也不能例外。这样,各要素在整体结构中焕发出了比单体符号更强大的张力,并以此构成视觉节奏的连续性,引导读者以流畅连续的视觉流动性进入阅读状态。卷帙浩繁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是这种设计的典型例子。全书14卷均采用统一的书函底纹、封面格式、环衬纸材、分章隔页、板芯桓线和提示符号,而每个分卷则以分编色标、分卷图像、专色标记和内页彩底显示出共性中的个性,整体中的变化,从而使各卷既保持了横向的连续性,同时又具有纵向的连续性,造成了全书视线的有序流动。在借鉴传统和当代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并大胆地实验性创造各种新的视觉样式,采用各类材质,运用各种手法,从而显示出前所未有对节奏的实验,也是吕敬人设计的一个显著追求。可以说,几乎在所有的书籍形态设计中,吕敬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进行这种节奏性的实验,这使他的书籍形态设计一直保持着创新特征。

四、 总结

近两年,书籍设计艺术发展很快,每次去书店,总能看到一些装帧精美的新书,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人们的设计意识普遍增强,同时,对书籍装帧理论方面的探讨也空前活跃不少人提出新的理论与见解。然而,一些设计师对书籍设计的理解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不能对书籍的节奏有较好的把握。

书籍设计发展到今天,书籍的结构和设计形态在不断演变、进化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多元化的书籍形式是书籍设计的发展前景。书籍设计具有桥梁作用,它应始终是优秀书籍的得力基石。书籍设计师将司空见惯的文字、图片融入新颖的形式、理性的秩序中去,从外观的开本到版心的内文,从天头到地脚、从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到触觉,全方位地纳入设计的想象和创意之中,用书籍特有的“身体”――封面、版面、图形、色彩、纸张、字体、油墨,来传达文稿内容的核心。只有掌握书籍设计一般规律特点与设计创作方法,并且结合印刷工艺、编排设计原理来进行书籍设计,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视觉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2]色彩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邓中和.装帧艺术的形式美感.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5-21.

篇4

(一)图形图像的运用在书籍版面设计中,图形图像是辅助传达文字内容的设计要素素之一,是文本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具有很强的感化力和表现力,并对书籍设计起到调节、美化的作用。设计中恰当运用图形图像,能丰富版面层次,增强节奏韵律,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给读者美好的阅读体验。常用的图形图像有摄影照片、美术作品、插图、表格等。如《图解京剧艺术》一书,以图示解读的方式进行设、计,图文并茂,直观、明了。设计师运用京剧脸谱等传统图案独具匠心,大胆设计,就连小小的书眉都设计得十分精彩。书中270张原创手绘图专业、细致,在同类普及读物中独具特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图形图像编排得到位,可以加强文本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弥补文字叙述功能的不足。因此,在编排设计时,图形图像常常会穿插在文字之中,编排的版面就会非常的具有变化,形式多种多样,视觉效果强。图形图像跳跃率强,设计时可以利用图形图像的大小、深浅、冷暖等对比关系设计出跨页、出血、满版、聚散、收放的版式效果,制造出人们难以预料的视觉亮点,创造出疏密有序的节奏感。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图形图像的位置、面积、数量、外形、间隔、色彩等方面进行调整变化,使图形图像在编排设计中富有主次秩序、节奏韵律、关联平衡、变化统一的视觉效果。(二)纹饰、符号的运用纹饰、符号是最原始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艺术的根基。中国的传统纹样大都出现于器物与服饰之上,有云纹、水纹、火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这些传统纹样质朴神秘、典雅秀丽,其装饰效果出神入化,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设计语言。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加深,在当代书籍设计中,运用纹饰装饰、符号的手法十分普遍,巧妙、合理的运用中国传统纹饰、符号,能有效烘托书籍的文化气氛,表达主题思想,增强书籍的书卷气;同时也对弘扬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开创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新天地有着极大的意义。中国古代书书脊是开放的,书籍版面边、栏、界、行线在书口上自然形成装饰图案,美观自然。象鼻、鱼尾纹就是为在折叠时找准中心而设,既带有浓厚的东方情趣,同时又符合装帧美学要求。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装帧艺术,并把它融入现代书籍设计理念中去,现代书籍设计中不少采用传统的版式设计理念来体现书口的变化。《闽台妇女史研究》一书,封面护封的设计简约明快,图案符号传达的主题信息精准,有新意。内文的页码设计借鉴了传统书籍“鱼尾”“象鼻”等符号样式,并植入现代设计理念,既传统,又不失现代感。

二、书籍设计中的色彩语言表达

在书籍中,色彩是重要的视觉元素,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每一个点、线、面、体甚至一些抽象的符号,都要用到一些设计思想把色彩运用上去,即要体现出丰富的内容,又能体现层次美感,给人一种美观的享受。大自然赐予人们一个多彩的世界,使得我们的生活如阳光一样灿烂,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会是不可想象的。书籍设计也一样,如果离开了色彩,书籍将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色彩就像人一样性格,有情感、有生命,它们有的温和儒雅,有的激情如火,有的柔情似水。设计师要把色彩当作一种表达语言来传递书籍的内涵和情感,不能光凭个人的好恶和习惯来使用色彩,必须根据设计对象的内容进行准确的配色。色彩语言又是文字要素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黑色字体能使读者具有阅读的稳定感,非常符合人们的阅读需要,但是,如果一本书的都是黑色的文字,就会给人冷冰冰的感觉,缺少温情,缺少生机,这时就需要色彩来陪衬。有时,我们可以把文字颜色设置成低纯度色彩甚是至灰色,来体现丰富的层次感;有时还可以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来充实版面,渲染文本内涵和情感的表达,用色彩来控制轻、重、缓、急的主题情态。同时,通过色彩的运用来传达出时强时弱的节奏韵律,强化阅读感观的视觉空间。色彩运用要与内容相辅相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出不一样的内容和思想。书名的色彩要与其他色彩统一协调,这样能产生夺目的效果。如《百年复兴忆辛亥》一书,是一部回顾历史,缅怀志士,感受故地今昔发展,继承弘扬辛亥精神的大型征文采访录。整本书的外封主色为土红色,寓意革命、真理、伟大的精神。封面书名烫银工艺,突出了书籍的主题。封面采用破封包页的形式手法,直观传达并强化了文本的信息主题和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读物根据读者群的不同区分设计用色,设计用色不仅要与书籍内容相吻合,而且要抓住读者群的视觉审美心理。比如少年儿童读物在用色上要体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好奇、单纯等特点;女性书刊,用色上要体现并强调温柔妩媚、高贵典雅、风趣时尚为主的特点;体育杂志这类书籍色彩要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效果;艺术类书籍在色彩的运用上要体现深度、高雅和稳重的特点;时尚书刊可以采用新潮时尚的色彩等等。在书籍设计时过程中,不仅要把握色彩本质规律,还必须站在书籍所赋予的民族性、时代性艺术风格性的角度去思考书籍色彩表现。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色彩的象征意义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比如,白色在西方是结婚时喜气的颜色,表示代表着爱情的纯洁与坚贞,但是在东方却把白色做为丧色。书籍设计最终的目的还是回归书籍实物本质,是为读者服务的。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色彩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成品书的最终效果。这就是要考虑到色彩印刷的方式、油墨的性能、纸张材料质地以及相同的色彩印刷在不同材料上所产生的变化等因素。总之,现代书籍设计色彩的运用手法不断在丰富,设计师要善于用新的设计理念在书籍设计中注入时代观念,创造出新的视觉亮点,给现代书籍设计增添勃勃生机。

三、书籍设计中文字元素的语言表达

书籍是用来传播知识,传播文化信息的一种载体,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书籍,都离不开文字的叙述,离开了文本主体,也就丧失了书籍的功能价值。在书籍设计中,字体首先作为造型元素出现,在运用中,不同字体造型具有不同的独立风格,给予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视觉诉求力。字体可分为印刷体和书法体,印刷体在书籍设计中是主体,起主导作用;书法体,在书籍设计中虽用得不多,但其美学原理在书籍设计中确应用广泛。(一)文字的编排语言。中国汉字历经岩石陶器刻绘符号、甲骨、金、篆、隶、楷到今天的印刷字体的演变,其表现形态已十分丰富,审美功能更具多元,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不同字体造型具有不同的独立品格,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常用字体黑体笔划粗直,现代气息浓,给读者以力量感;美观自然的宋体字,是图书内文的常用字体;清秀大方的仿宋体,常用于诗文和小标题;灵秀端庄的楷体字常用于小标题或短文。设计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大胆运用独特的文字编排手法,借以拓展版面的视觉风格。如《十二美人》一书,书名字体清秀素雅、静谧而舒展,书名字体与封面格调协调统一,美人娴静的形貌与品性得到充分表现。《闽台妇女史研究》一书,开篇和内文页码采用中文数字不同书写形式,书卷气浓厚,开篇章节、提要等文字采用竖排行文方式设计成表格书鉴的样式,满版使用深蓝灰色,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留痕和岁月的沧桑。中文的横排和竖排方式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在编排设计时,要善于运用这种编排方式为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服务。只有深刻理解汉字的阅读方式和审美意韵,才能把握文字编排的合理性和可读性,增强文字的视觉传达美感。在版面构成中,要注意控制字体应用的种类,不是字体越多就越好,选择两到时三种字体为最佳视觉效果,字体多了,容易造成版面花、乱,关键是要把握简约合理的原则。不同内容区域要使用不同的字体外观来区分主次,在选用好字体后,可变化字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或调整行距、字距的大小来创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文字在版式设计中要有一个总的设计基调,除了我们对文字特性进行统一外,也可以从空间关系上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即注意字体组合产生的黑、白、灰,明度上的版面视觉空间,它是视觉空间上的拓展,同时又使版面的二维空间通过远、中、近三个层次的编排变化来获得版面的三维空间效果。(二)文字的图形化语言。字体在书籍设计中若运用得好就能充分展示字体形象符号的魅力。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文设计,设计师都要在文字形象的视觉语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相关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进行创意融合。字体形象可通过艺术手法,在确保认读功能的前提下,根据编排设计的应用规则强化文字的形象化、图形化设计语言。文字与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两大要素,虽然文字可以直接传达出字义,但是在书籍设计中还可以将文字当作一种视觉造型要素来看待的,这就是在保持文字可读性的同时,强调文字在造型方面的视觉效果。在文字设计上还要考虑到字体的造型、大小、粗细、间距和编排组合等因素。不同的字体造型元素,要根据整个画面的表现形式,做适当的设计处理,特别是文字标题,由于字体较大,占据主要的视觉位置,对画面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对文字进行个性化的造型处理。意象字体就是一种特定的个性化字体,能轻松地展现文字内容,使人回味无穷。除了基本的字体运用以外,还要注意字体与图形的适度运用关系,在编排设计过程中,文与图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在设计构思过程中,文字与图形的主次关系要分清,注意图与文的和谐关系,以不要破坏整体性为原则,突出主题文字的视觉传达和信息传播。(三)书法字体的视觉表达。中国书法字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现代书籍设计中经常用到的设计元素之一。首先是书法字体个性美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书法中包含篆、隶、楷、行、草等字体,无论从笔画、结构,还是从墨韵、章法等方面看,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特别是书法的运笔气势和留白空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其收、放、藏、露等用笔更是精美绝伦。其次是书法字体的形式美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说,形式美法则在书法中到处都有体现。如疏密关系、大小关系、浓淡关系、轻重关系、收放关系等,这些形式美法则创造出了一种音乐般的旋律美、诗的韵律美,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和情怀。如《靖江方言词典》一书,把书名做成了别具一格的洪武体,那是靖江开埠设治时的官方文体,整个书籍典雅、大气,散发着浓郁的吴文化气息。再次是书法字体的自然美。中国书法字体大都是以水墨的形式出现,说到书法,就必须了解构成书法作品的中国水墨文化。水墨,是中国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介质之一,有很强的视觉穿透力和美感,它包含有水墨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浓淡、干湿、疏密等笔墨表现语言。它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取向,更包含着人与自然的交融物化以及和谐之美的人文精神。

四、材料在书籍设计中的语言表达

篇5

现在的儿童读物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且大多装帧精美、色彩缤纷,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已成为世界性的家庭教育趋势。正因为儿童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审美偏好,促使他们对于图书的选择也会有其自主性和阶段性,相关专家对于自主性和阶段性的平衡归结为儿童阅读的分级。

人的审美心理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人生经历及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儿童作为人生阶段的初期,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很强,一本好书带给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是正确的人生哲理引导,是帮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书籍作为一种内部与外部的整体统筹设计,其设计要素――色彩、文字、图形、开本及形态缺一不可,除此之外,书籍的外部形态与材质的选择也是书籍设计出彩的重要因素。书籍首先带给孩子的是视觉上的吸引,那么,对于设计者而言,书籍设计的要素中,色彩冲击力首当其冲。

1.色彩

据色彩研究数据,儿童对于色彩的鲜艳程度有较大的偏好,一般说来,色彩饱和度高、色彩对比强烈的颜色,比较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及喜爱,因此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符合儿童心理要求,避免灰色调的大面积使用。儿童到了5岁以上开始有了色彩的性别之分:男童较喜爱蓝、绿色;女童则倾向于喜爱红、紫、黄色及各类粉色调。7岁以上的儿童自我意识强烈之后,男童开始偏好于冷色及稳重色;而女童则更偏好于浪漫色的浅色系及亮色系。例如市场上芭比系列的图书因为是针对于女童的读物,因此在封面及插图的色彩上都以红、紫、粉等柔美色彩作为主色调,以此来迎合女童的审美喜爱。而且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的色彩审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逐渐趋向于色彩柔和协调。

2.图形

形象对于内容的描述是最为直观,在书籍设计中,图形更是有“一图抵千字”的说法,在儿童书籍中,图片的运用使得书籍内容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想象与联想,插图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显示,儿童对于形象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婴幼儿的知觉期、幼龄儿童的符号认知期以及少年儿童的审美感知期。知觉期的婴儿一般来说,初级的认知能力使他们缺乏对复杂形体的分析和认知,简单的几何形体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对光源和光影对比强烈所形成的立体感有简单的认知,有的甚至对有组织的几何形式有了懵懂的偏爱。符号认知时期,幼龄儿童简单的掌握了数字、图形、手势等符号认知,在有意识创造的审美条件下可以获得相应的审美能力,会用简单符号绘画具有自我意识的艺术作品,但缺乏对审美事物特征的全面描述能力。

儿童书籍中,插图的使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图画为主描述故事情节,文字只做旁白的作用。这类图书图像占据整个版式或是大面积版式,形象生动鲜明,配上亮丽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强烈。另一种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作为插图出现,所占版式面积不大,也不是每页都出现,只为文中某个特定的情节进行补充说明,更能引起小读者的联想和想象,适合少年儿童。书籍中的图形表现形式多样,手绘的、摄影照片的、CG的,根据书籍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童话类书籍和故事类书籍大多选用手绘形式的插图;科幻类的书籍用CG插图更能表现高科技的梦幻感;儿童科学类的书籍中摄影图片的使用更能增加科学真实性,当然近些年也有很多儿童科学类读物也用手绘图片表现一种亲和力。

3.书籍形态

书籍装帧是融合了文字、图形、版式、形态和材料的综合设计,不是单纯的平面形态,当被读者翻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立体的动态美。新颖的装帧形态赋予了书籍整体构造上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对于儿童来说,好奇是他们的天性,立体的书籍会增加书籍的趣味性,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而立体的书籍形态更能表现出空间的感觉,增强孩子们对空间的理解力。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儿童科普类的读物,采用的立体书结构,配合高品质的印刷使得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

4.装帧材质

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整体设计。近些年来,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日益强烈,对于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书籍这一特殊的商品来说,精美的封面设计、触感特殊的纸质都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使得读者在精神愉悦的同时,带给读者更多的视觉享受。

儿童装帧多在封面上选择特殊的材质,纸张、织物都是安全的装帧材质,同时由于不同材质自身独特的肌理,会带给孩子触觉上的新颖感受,也是吸引儿童消费者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类书籍在内容的设计上也注入了材质与图形的结合,增强了视觉冲击了,同时也为插图补充了更为直观的丰富的视觉语言。

篇6

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但到了近代则被西方抛在了后面。在新时期下,我们又走上了文化复兴之路。当代我国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风格和生产工艺层出不穷,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及创新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价值越来越被认可的同时,市场经济也为设计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传播媒体的竞争态势下,传统观念的书籍设计面临巨大挑战,高等设计院校的书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必将受到真正的考验。当代我国设计类院校中,几乎都开设书籍设计课程,其中不乏有非常优秀的书籍设计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院校。但同样也有众多的院校并不具备该课程的办学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可能符合社会对书籍设计人才的要求的。同时,在书籍设计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种种不足和弊端。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书籍设计知识系统性、连贯性、具体性不足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特征,是在知识传授方面既强调知识的连贯性,更突出和强化知识的具体性。按照人们对应用型设计人才的一般理解,理论的传授是以够用为宜。事实上,够用只是程度的要求,而非系统的要求。强调连贯性就是强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具体性就是讲授的知识都是实实在在的,能够结合实际使用的,或对实际运用有直接帮助的,而非玄乎空洞的理论。2.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不足设计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强调和凸出以技术为基础,艺术为指导的设计理念,就是要进一步凸现那些体现普遍规律的设计方法,使艺术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成为可以控制和具有普遍推广的可行性。3.工艺与技术的实用性、操作性有待加强这一课程涉及的工艺和技术的范围广,且形式多样。如计算机图形学、印刷技术、绘画艺术、摄影艺术、造纸技术、书籍制作的技术与工艺等。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印刷技术与工艺(含计算机图形技术)、书籍成型技术与工艺。这些技术与工艺都有相当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的技术系统。我们在此强调技术知识的实用性和工艺的实际操作能力。4.教师自身的综合知识素养、设计实践能力不足。书籍设计是一门系统性的专业课程,需要有很强的文化理解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手段储备等,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教学、科研、实践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不断探索新的设计趋势。

二、书籍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1、书籍设计课程的系统化研究

(1)明确书籍设计课程的性质书籍设计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是属于前置性系统课程,有一定的独立性。首先,书籍设计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的前置性位置,具有基础课的性质。相比其它设计课(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等),书籍设计大量涉及设计编排、印刷的技术与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也适度触及图形表达(其流行词为图形语言)方面的内容。从训练的角度说,书籍设计课具有总结那些强调动手和技术的基本能力的作用,可以综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其次,书籍设计作为一门系统课程,涉及到书籍设计概论、书籍装帧、字体与编排、印刷工艺和书籍成型技术与工艺等多个教学项目。我们将以理论为统领,强调实训、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其三,书籍设计作为一门系统性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综合性。业内人士常常将书籍设计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等并列,也是许多院校对此课程的基本认识。然而,这样的认识忽略了这一课程具有的较强衔接专业基础的功能。(2)书籍设计课程在整体教学时段的位置安排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书籍设计课程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比标志设计等课程来说,书籍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总结性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能够较全面地检验学生在专业基础阶段的成绩。同时由于这一课程大量涉及版面以及印刷工艺、材料的综合使用等,为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提供技术能力的支持。因此,在课程时段上需要有合理科学的安排。(3)书籍设计课程内容系统的梳理与构建鉴于此课程的性质与位置的特殊性,我们对此课程系统需要进行梳理和结构性调整,并针对由此暴露出来的课程内容重建以及教学方式改变与改进等问题,展开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这一课程具有复合性、实用性的特征。具体而言,这一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体的复合性课程。

2、书籍设计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具体性教学

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特征,是在知识传授方面既强调知识的连贯性,更突出和强化知识的具体性。按照人们对应用型设计人才的一般理解,理论的传授是以够用为宜。事实上,够用只是程度的要求,而非系统的要求。强调连贯性就是强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具体性就是讲授的知识都是实实在在的,能够结合实际使用的,或对实际运用有直接帮助的,而非玄乎空洞的理论。

3、工艺与技术的实用性、操作性教学

这一课程涉及的工艺和技术的范围广,且形式多样。如图形设计、印刷技术、绘画艺术、摄影艺术、造纸技术、书籍制作的技术与工艺等。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印刷技术与工艺(含计算机图形技术)、书籍成型技术与工艺。这些技术与工艺都有相当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的技术系统。因此,加强技术知识的实用性和工艺的实际操作能力将是该课程非常重要并具特色的一环。

4、加强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

篇7

在书籍设计中,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版式设计,其中材质表现的作用也与内容相吻合,如个性、厚度、肌理效果、纸张本身的软硬度、肌理效果的透明度,均给内容创造了一定的气氛。总之,对书籍内容的版式设计要从本身的具象意义去探究和发现其中的含义。那么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冲击力的作用也要针对内容的关键,千变万化的想象力促使信息通过这样的设计进行展现,或者是内容实质的抽象,或者是形式上抽象、条理、流动中做出层次化。最终结果是使信息内容完全具备更好意义的能量值和展现力。

1.元素与空间视觉中元素与空间的创造不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可以完成的,无论针对多大的一个版面方式基本确实一致的。其中重要的是如何创造和形成这个空间。而空间是依据元素的变化而改变,这里的空间中有着时间的身影。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处处可以体现到。空间中所谓的创造性同时也要根据内容的制订和设计,达到读者的阅读要求和视觉传达方式,在空间的利用上也要有独特的风格和视觉冲击感。很多时候我们对空间布局的划分都忽略了内容的联系性,因此出现的问题就是在阅读的开始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导致书籍的内容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版式设计中元素强弱大小都可以存在,但是如何排列却要符合视觉常规,不能颠倒秩序与排列关系,改变常规排列,不然会使空间中产生奇妙的变化。在元素的运用上根据规律的设计改变能够使书籍的内容不易流失,会在本身的基础上更加吸引读者,书籍的内容往往体现在元素的秩序排列分配来进行选择,内容传递的好坏并不在于本身,而是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排列的方式。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汇聚一体,以此对信息内容做全面的审视。分析排列、组合,在这样的整个过程中,设计者要考虑内容之间的关系:文字与图像的搭配是否合适,文字表达是否引起读者注意力,是否与图像发生干扰等情况。因此文字图像等信息元素是否合理运用是版式设计的重要依据。

2.解构与重构尽管版式内容以文字、图像内容为主,但是真正吸引读者的还是内页的信息。气氛的营造,无论是以文字、图像为主,还是只以图像或者单一的文字存在,都以内容表达的视角去分解组合元素,解构和重新组合配置于版式之中。强调版式中空间场所的比例是一个理性并且慎重的设计过程,版式设计的个性化设计体现了一本书的基调。内容的版式设计是传递信息的关键,信息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了信息赋予读者的要求,再好的信息如果不被读者所看到也是徒劳的设计。所以在内页的信息处理中要结合恰到好处的版式设计,根据信息中的内容特点运用独特的版式设计,并且从各方面去映衬信息的传递。

3.时间与空间的掌握版式设计中蕴含了时间的表达过程,阅读中读者面对空白的纸张,设计师将元素透过像镜子一样的作品将信息传递出去。那么在普通的纸张上去感受深意,并且去前页找透明的差异感来影响版面设计的思维。将一张一张白纸上表现出轻重、缓急、强弱、曲直等。在空间中表现交替,将版式上升更深层次,与空间、间隙、时间的对话。设计师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设计,而是思考纸张背后更深层次的信息传递,这样设计才会在版式传递中把握时间与空间。材质本身独特的触摸感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印象,对书籍的内容就会产生意外的亲密感,这与信息的传递与纸张的变化和质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纸张本身的设计中运用的效果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二、书籍秩序之美的形式

在书籍设计中,以视觉要素表达的所有内容为目的的形式是完成这本书的秩序。一本书要通过文字、图像、色彩、材料等诸多要素的组成才能形成。而书籍的构成过程融入了感悟、理性的思维方式。它使各元素自身的表现意义完美周密地通过视觉传达给媒介,从具象到抽象、概念到细化,更重要的是从视觉效果到触觉的改变,形成了全方位的思考。书籍的内容中根据其基调的规律要求设定,秩序化传达的掌握,内容的不同决定了秩序的差异。如果没有明确的基调,任何设想也不会有符合逻辑的结合,通过对书籍内容的整理,给予书籍内容不同的视觉语言表达形式,赋予其中的层次关系以及顺序、节奏、疏密、大小等视觉表现方式,而视觉元素也要有自己的角色所在。在版面中的位置和分寸营造合理的布局,给读者阅读和信息传达的完美形式。

篇8

一 、书籍材料语言的重要性

每本成品书籍,都经过书籍设计者的筹划,评价一本书的价值一方面是书籍内容要有知识性、受益性、内在性,另外一方面还要看它的形式美、外在美。[1]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想书籍具有形式美,材料的选用就要合理、新颖,这样才能使读者感到赏心悦目,才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随着人们对书籍的审美需求更加多样化,现代书籍艺术更要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来丰富、提升书籍设计的美感。

我国古代对于“书籍设计”非常讲究,在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方面极其认真。因此我国现代的书籍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影响,蕴涵着神秘的东方文化气息。书籍设计是通过形式、材料、色彩、字体等揭示书的内容,并赋予其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以此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理解书籍的内容。即通过书籍的物质形态,体会到书籍内在的精神气质和美感。[2]

二、新材料推动书籍新形态的发展

(一) 书籍设计受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影响

在书籍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触摸到书籍的质感,听到翻书的声音,闻到纸张和油墨的香味,一些电子书也可以听到书的声音。这一过程需要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多感官的综合作用,共同展现书籍的美。

(二) 材料的形式

书籍设计的发展史是一部材料与制作工艺的演变史。书籍设计要充分发挥材料与制作工艺的美感,使书籍设计的形式与表现内容相吻合。现代书籍设计中,不同的材料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掌握了材料的性能特点,才能通过材料展现出书籍设计的内涵。

(三) 不同纸张的多样效果

1.铜版纸。表面平整光滑,色泽洁白,它是在原纸表面涂了一层白色涂料,再经超级压光加工而成的高级印刷纸张。铜版纸可分为单面铜版纸和双面铜版纸。铜版纸多用于制作精致的画册、宣传画、海报、商品样本等。

2.哑粉纸。表面平滑且有光泽,但高级粉纸没有光泽,因此又叫“哑”光粉纸,即哑粉纸。其多用于印制书画作品、精致的画册、精细的图片等。

3.新闻纸。纸质松软,但对油墨吸收能力较强,表面色泽灰黄,是一种廉价的纸张,适合高速印刷。新闻纸常用于报纸的印刷。

4.书纸。又称为道林纸,道林是美国纸厂的厂名,书纸的纸质比新闻纸好一些,表面色白且不透明。适合低成本的书籍、画册、图片等印刷。

5.刚古纸。由于在其中添加了人造纤维、棉质、纸质,因此在纸的表面有许多丰富的纹理,纸质坚挺不易变形,并且质轻,在印刷中不易出现膨胀或收缩,可印刷出各种凹凸起伏的效果。

6.书皮纸。纸质较厚、耐用,表面可印刷出各种凹凸、波纹、条纹等形状,但叠压及容易出皱,其颜色和花纹有很多种类。书皮纸常用作书籍、杂志刊物的封面纸张。

7.充书纸。是一种介于新闻纸和书纸之间的纸张,其表面平滑像书纸,纸质像新闻纸。一般用于印刷大众化的刊物。

8.珠光纸。据观看的角度可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9.手揉纸。表面布满褶皱,质感十分强烈。

10.硫酸纸。具有隐约的透明度,较为通透。

11.普丽亚合成纸。由高度聚乙烯胶膜制成,纸质防水、抗油渍、耐撕拉,油墨在其表面可很快上色并吸收,印刷后色彩对比鲜明。

12.环衬纸。其纸色不是印刷上去的,而是在纸浆中加上了颜色,因此纸的里外颜色一致,且较厚实,常作封面用纸。13.PVC 涂塑纸。也称“压纹纸”,主要用于书籍封面。14.胶版纸。常用于画册、图片的印刷,以及书籍插图页的印刷。

15.字典纸。纸质较轻,适用于字典及厚重的书籍。

16.凹版纸。适用于画册、画报的印刷。

17.凸版纸。适用于印刷文版书。

18.特种纸。由麻质、棉质、木质混合制成的,纸质柔韧,可压缩、折叠。适用于高档画册和书籍封面。

近年来,造纸业迅猛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质感、肌理、色彩的纸,如丽芙、超感、热熔、岩纹、云纹、卡昆、纤维纸、植绒纸等等,根据其不同特性,做成的书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受。

(四) 其他材料的应用

在现代书籍设计中,设计者开发出了更多元化的书籍设计材料,使书籍设计不仅仅局限在纸质材料上,一些皮革、麻布、金属、木材、织物等材料的综合应用,给书籍设计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也能更好地表现书籍的内在情感,使书籍产生各种艺术效果。这些材料原本不是为制作书籍发明的,但可为书籍的设计所利用。可见熟练地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应用,就能给书籍带来多样的视觉效果。

三、印刷、装订使书籍的材质美得到更好的表现

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可丰富书籍的视觉效果,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单纯的材料并不能构成书籍的整体,还须通过印刷、装订等加工过程,才能体现出材料使用的意义。随着印刷工艺的不断发展,除传统的平版、凸版、凹版、丝网版,还出现了烫金银、压印、UV、电化铝烫等多种印刷工艺。随着工艺手段的提高,还可印制出木纹、布纹、石纹、金属等肌理。而现在装订工艺的种类也很多,传统的装订工艺就有卷轴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这些印刷、装订工艺,关系到书籍的最后呈现,是书籍设计的重要环节。

篇9

书籍插图作为文字的补充,是再现文章情节、体现文学精神的可视艺术形式。在书籍设计中,插图帮助人们理解书籍内容,丰富想象的空间,并且可以增加书籍设计的层次,增强书籍的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吸引读者“放松”的读书。故此,对书籍插图的用心绘制是书籍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这关系到书籍内容的良好传达,对书籍的销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纵观书籍插图的发展历史,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将书籍插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装饰性插图和写实性插图。装饰性插图,是指不同于写实风格的一种插图类型,它偏重于表现、写意,强调主观感受,富于浪漫主义,多表现主观时空。注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平面元素如点、线、面在画面上的运用占主体,在表现手法上与一般的写实绘画不同,在书籍思想的表达上因为突破了写实的限制,颇具独到性。

装饰性绘画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一直以装饰性为主,这种特点在现代得到继承与发扬。而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阶段,也开始接触东方艺术,如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装饰性绘画,并把其与西方绘画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绘画领域的一股新风——装饰性绘画,这种装饰性绘画风格逐渐在设计领域蔓延开来,比亚兹莱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书籍装帧插图艺术家。

奥勃利•比亚兹莱(AubreyBeardsley)生活于19世纪末的英国,他的插图以平面装饰性风格,清晰优美的线条和强烈的黑白色块而闻名于世。1892年,比亚兹莱开始对日本的版画感兴趣,东方艺术线条的简练、醒目使它大受启发,比亚兹莱很快发展成一种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黑白画装饰风格。在比亚兹莱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插图作品,为当时的书籍装帧界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风貌,其中有代表性的为书籍《亚瑟王之死》《莎乐美》和《黄面志》。(如图1)

比亚兹莱为《亚瑟王之死》做了封面,以及20幅黑白插画等,采用了仿木刻的手法,用黑白线描来完成,这种利用线条和块面表现的完美画面,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富有很强的装饰性特点。

在比亚兹莱做的一系列插图作品中,以剧本《莎乐美》最为引人注目,用的虽是简单的黑白两色,却用线条产生了一个怪诞晕化的装饰效果,成为他的一个经典的象征。

在比亚兹莱的插图绘制中,我们可以看到装饰性风格的完美表现,达到了同时期插图的最高水平。这种插图表现形式,可以说突破了写实插画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书籍插图设计的新形式,对后世的插图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装饰性插图的表现手法,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且应用范围继续扩大,但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如比亚兹莱插图的不可或缺性一样,始终占有一定的分量。

1.装饰性插图在书籍封面上的运用

时至今天,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求出版业在书籍的设计上有巧思,才可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兴趣点。这其中包括书籍整体设计的各个方面,而其中书籍封面的设计是重点。书籍封面是书籍面对读者的第一张脸,设计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吸引消费者,并且有效的传达书籍内容是其中的要点。信息传达需要通过合理的途径,除了文字的设计排布,颜色的运用,封面插画的绘制更是其中的重点。插图拥有文字语言所没有的通用性和国际性,在画面的视觉效果上也占有相当的优势,所以,封面设计当中一幅表现较好的插图,对书籍信息的有效传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封面中的装饰性插图不同于照片和写实性插图,有其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一个点、一条线、一个抽象符号,一两块色彩都在表现设计思想,传递书籍的内容。装饰性封面插图由于其形式语言单纯,多用点、线、面表现画面效果,相对更易形成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视觉效果,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图2《失物之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整幅的黑白装饰画铺满画面,纯粹的形式语言,独具匠心的设计方式,在见到书籍封面之初就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失物之书》为一本纯文字书籍,书籍封面大幅的插图,和内页的文字形成对比,令读者感受到设计师的用心和灵性。

《纽约客》是美国的一本综合文艺性刊物,是荣获美国国家期刊奖奖项最多的期刊。纵观其各期封面的设计,多以装饰性插图铺陈画面,去除了明暗关系的图形,画面效果突出,形成强烈的系列感,可以说是装饰性插图成功应用的范例。(如图3)

“图”书时代的来临,改变着书籍设计的整体风貌,各种主题的书籍插图都明显增多。但在插图的运用过程中,不同主题的书籍仍有所区别,其中插图运用较多的还是以轻松类书籍为主。现代新兴的绘本书籍就是其中的一大类别,这类图书基本上是以整幅的装饰性插图构成封面,文字在书籍内容里,反而成了相对其次的位置,如图4各类绘本的封面设计,画面效果突出,反映了绘本不同的内容、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2.装饰性插图在书籍内页上的运用

书籍内页是书籍内容的主要承载者,一般都拥有大量文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大篇幅文字的阅读耐力变差,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针对实际情况,适当活跃书籍内容,减少文字带来的枯燥感,书籍插图就成了其中的重要手段。装饰性插图在书籍内页插图的应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一般以手绘为主。装饰性插图表现出来的手绘效果,在数码照片大量充斥的现代社会,给读者带来温馨感和亲切感,阅读的过程中,其平易、单纯的表现手法,可以让读者得到短暂的放松和惬意的微笑。

如图5《城南旧事》中书籍插图的运用,贴合书籍的内容,插图运用装饰性的手法,表现单纯的黑白装饰画的效果,非常符合书籍“旧事”的主题内容。大篇幅的文字中间,穿插着轻松淡雅的插图,使书籍阅读的过程中充满着清新和愉悦。

在书籍内页中,除了整幅插图的运用外,小幅面装饰性插图也是其中的点睛之笔。书籍设计中,经常需要穿插小插图以解释说明文字内容,此种插图绘制要求整书风格统一,传达信息清晰,对于其内容表达的清晰性相对要求较高。如图6荣格《红书》,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纪录个人梦境、病魔与精神追寻历程的作品,全书设计精良,小幅插图也是绘制精美,展现了的书籍的精神风貌,对书籍内容做了充分的说明,是书籍插图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篇10

关键词:书籍装帧 设计原则 设计要素

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称书籍装帧,又称书籍艺术。书籍装帧艺术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工艺、思想艺术、外观内容、色彩色调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

我国书籍出版有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我国古代书籍并没有“装帧”一词,而只是装订。清代藏书家孙从添在其《藏书纪要》中论述了装订艺术:“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应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即书籍装帧的原则是保护书籍完好,使阅读功能和审美要求辩证地统一起来,而绝不是单纯地装饰华丽。这一思想与原则对现代的书籍装帧仍然有现实意义。

我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商代后期,出现了青铜器铭文。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它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

石经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它开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

纸张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拓印形式。它可以将各种石刻文字复制在纸上,经裱装成卷后便于保存和阅读。后来这种方法又用于青铜铭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宫廷藏书中,各种拓印件都是一个重要的书籍类别。

从公元二世纪起,纸的使用才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制有多种变化,最早的写本书沿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即卷轴装。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经折装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将所写书页按顺序裱贴在一起,再一正一反连续折叠,再裱以前后护封。

印刷术发明前,书籍的装帧形制,一般只有上述几种。印刷术发明后,卷轴装、经折装仍在继续使用,但在使用材料、开本的大小、装潢工艺等方面,仍不断有新的发展。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新的书籍装帧形式不断出现,先后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书籍的出版进入了新的时期。出版者对书籍的装帧形制则越来越重视,从开本的选用、版芯的大小、字体和行格、装帧形式、封皮的用料等,都体现了完整的古代书籍装帧艺术。

印刷术发明于隋末唐初。从唐到五代,印刷还不普及。到宋代,出版印刷业才逐渐普及,政府印书、民间印书、学校印书、寺院印书都发展起来,印书的地域也更广阔。

蝴蝶装是印刷术发明后新出现的书籍装帧形式。北宋初年,所印经、史著作,都用蝴蝶装,并很快在全国通行。从辽代开始,北京也使用蝴蝶装,其进程大体和中原一带相当。

蝴蝶装的应用,是书籍装帧形制的一大改革。是书籍从卷轴、经折向册页的转变,从而确定一直沿用至今的书籍基本装帧形制。

元代中期开始,书籍多用包背装。包背装较蝴蝶装有很多优点,一是阅读方便,二是书籍更为坚固耐用。它是书籍装帧形式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接近于今天书籍的装帧形式。

明代是我国古代出版印刷业最为辉煌的时代。明代北京的书籍装帧,是历代集大成者。书籍的开本大小、开本比例形式多种多样,历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都有使用,而工艺则更考究。线装是明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书籍装帧形制,也是我国古代最完美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线装书的加工流程为:折页、配页、撞齐、订纸捻、配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线、包书角等。明代线装书的封皮,多数为纸面,选用较厚的纸,或几层纸滚贴而成。较为考究的书皮,则在厚纸上滚以布、绫、锦、绢等织物,包角是在书的订口上下两角裁切边处贴以细绢,以使其美观坚固。有的书还有书根,即在书的下切口靠订口处写上书名及卷次,以便阅读时查找。线装的订眼是为了穿线,随书的开本大小和设计要求,有四眼、六眼、八眼不等。订线多用白丝线穿双道,书要压实,线要拉紧。

由于刻版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为书籍的装帧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包括版面艺术、字体艺术、插图艺术和文字的多色印刷。

明以前的印书字体,多选用颜、欧、赵等名家书体。明初开始,书籍用字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匠体字,这就是现在书籍常用的宋体字。宋体字起源于宋,由还不成熟而未能推广。成化年间,国子监、经厂的版本中,开始使用宋体字,从而很快在全国推广,字体的风格也有粗体、中粗体和细体几种。这种印刷专用字体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古代书籍版面艺术的新发展。我国古代书籍的插图艺术,有优良的传统。唐代的佛经印刷中,就配有卷首图,宋代有插图的书籍就更多了。到了明代,书籍的插图艺术达到很高水平,在民间刻印的戏曲、话本中,使用了较多的雕刻精美的插图;官方出版的科技书、医学书、方志书中,也使用了较多的插图,特别是宫廷使用的启蒙读物中,出现了短版彩色印刷的插图。

清代最通用的书籍装帧形式是线装,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包背装等,都有使用。从开本大小来看,清代则是多种多样,政府出版物的开本都较大,民间出版物多为中小开本,有一种称为夹带本的,是历代最小的开本,约相当于今天的128开,字很小,但印刷装订都很精致。

民国时期的现代书籍装饰艺术,是伴随五四和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传统线装书的装帧设计并不存在封面设计或者书籍装帧风格。书籍封面设计的出现是的产物,是西方出版印刷文化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随着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书籍封面逐渐出现了彩色的绘画及照片印刷,花边的运用逐渐多起来,这才使得书籍封面活泼起来。

二、现代书籍装帧的设计原则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宗旨是,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适合不同读者的年龄、职业、性别,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1.书籍内容决定设计风格

我国书籍装帧的审美形成了雅致的理念。我国早期的典籍是竖排版向右翻,构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随着五四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横排列方式进入我国。传统书籍注重工艺性,也非常注重材料,古人崇尚书是清高、古朴、淡雅的审美品位。由于古时各种技术的原因,书籍的封面设计只追求高雅,无套色,无图形,封面体现的只是材质的美及书法的艺术魅力。传统的文化审美思想成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非常重要的设计内涵。

准确地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与思想,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优秀的装帧设计作品能够使读者体味书籍内涵,领悟设计者的艺术理念和思想情感。装帧创意的前提是深刻理解书籍的内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艺术。书籍内容与装帧构成一个整体,只有二者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出图书的良好整体形象。富有外在美感的书籍装帧设计将使读者直接、深刻地了解图书的内容。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一定要有民族文化的内涵。当然,今天的设计要具有现代感,但不能盲目崇拜经济发达国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应该站在这块坚实的基石上吸取他人的长处,使中国今天的书籍设计语言逐渐走向成熟。

2.整体与局部和谐统一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书籍的整体美,书籍的品位来自于整体规划中每个局部严谨而不可忽视的组织形式。

书籍的外部设计有封套、护封、封面、书脊、环衬、封底等,内部设计包括空白页、资料页、扉页、前言、后语、目录页、版权页、书心等。书籍装帧设计必须统筹规划每一个环节,从设计思想、手段、文字、色彩和图形,形成统一的风格,创作出一部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代表形象,它是读者关注的第一视觉形象,封面设计必须反映书籍的内容及整体的设计内涵。在设计中采用整体对比效果、富有创意的图形、个性化的板式构图,达到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书籍在书架上大多是书脊面对读者,书脊虽然是一小窄条,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环节,要和封面的设计统一协调起来。另外,封底、勒口、环衬等每一个局部,都会给读者连续性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领悟到每一个细小局部给整体设计带来的精彩,使得整体有更丰富的内涵。

3.材料与手段表现设计意图

在确定了书籍装帧的创意构思后,应该选择适应的材质与形式表现出来。书籍装帧设计根据不同的类别设计可选择相适应的材料,材料和设计手段和谐统一,给读者一种质朴高雅的审美。

三、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素

1.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反映书籍的内容。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根据书的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封面设计要做到简繁得当,层次分明,简而不空,在色彩、印刷、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有一种气氛、意境和格调,体现出图书的品位。

2.正文设计

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正文中插图的位置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3.扉页设计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扉页的质量越来越好,有的采用高质量的色纸。有的还有肌理,散发出清香,有的是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与书籍内容相关并且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书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4.插图设计

当今社会的一个读图时代,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提升读者的艺术享受。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有绘画、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绘画具有艺术性,摄影插图逼真现实,电脑设计具有想象力,插图设计手段的选择根据图书内容、读者对象决定。

四、结语

书籍装帧设计要注意传统与现代风格,整体与局部统一,材料与手段协调。表现形式有抽象与具象的选择。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与设计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机遇,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熟练掌握和充分运用书籍装帧的原则、手段与技术,满足读者的阅读和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姚静萍.传统书籍艺术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启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陈景泓.当代书籍装帧艺术之我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