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范文

时间:2023-03-30 13:5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

篇1

让每个公民都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坐标

身份证换装正悄然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4年开始正式施行,第二代非接触式IC卡居民身份证也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6个城市进行换发。联系到先前新浪、搜狐等网站列出的“第二代身份证概念股一览表”,可以预言:一场围绕二代身份证的商业大战即将上演。

“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第一代证为聚脂薄膜密封单页卡式,只具备视读功能,难以与计算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已不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身份证升级换代工作势在必行。”公安部居民身份证管理处的一位专业人士说,“新的身份证从技术上提高了政府管理人口变动和迁移的能力,也为人口更自由的流动提供了保障。”

我国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环保材料,坚固、耐用、环保,和第一代视读证件相比,第二代身份证增加了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非接触式IC芯片,将持证人的照片图像和身份项目内容等信息数字化后加密存入芯片,这些信息可以经过终端读卡器判读,从而实现了“电子防伪”和“数字管理”两大功能。

由于在防伪、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先进性,这种电子身份证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青睐。芬兰是这方面的先行者,1999年12月,芬兰政府开发的电子身份证软件系统就已经开始运行。2003年11月,英国内政部也开始实施一项为期6个月的电子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的试点,准备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新型身份证系统。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在这个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为庞大的国家也加入到电子身份证的行列中,将使这个产业迎来一个井喷的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身份证在国际上尚存一定的争议,这种高科技手段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遭到反对。有人指出,电子身份证的便利是建立在充分掌握居民个人信息的基础之上,而如果电子身份证成为个人生活详细信息的存储库,这些信息就存在泄密的可能,尤其是有权进入身份证系统的政府或公司如果滥用这些数据,更加难以防范。为了保证这些信息不被滥用,则必须通过详细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更重要的是制定严格的行政程序来约束接触这些信息的执法机构,而后者正是我们目前所缺乏的。用好电子身份证,并非一件易事。

电子标签让物物对话

电子标签为世界上的所有货物添加了“对话”的特性,开辟了全新的“物联网”时代

人们一面把自己的身份证升级到“智能”,一面也着手给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商品颁发“身份证”。2004年2月,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对外宣布,我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已全面展开,不久以后,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商品都要有“身份证”。

电子标签不同于条型码,无需人工接触、无需光学可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操作快捷方便。

早在2003年六月,沃尔玛就要求其100家主要供应商在2005年1月1日前在包装箱和托盘上贴上RFID标签,该零售巨人还表示希望其余8万余家供应商在2006年1月1日之前使用这一技术。起初人们只在感叹零售业的又一次大变革即将到来,并没有意识到这也是全球物联网的开端。

正如互联网把世界不同角落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采用了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也将带来另一次革命性变化。世界上的所有货物都将通过此技术联系在一起,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对话”,组成了一个“物联网”!

麦德龙2003年在德国的Rheinberg开设的特大未来零售店就是 “活生生的实验室”。RFID技术帮助麦德龙提高零售中的供应链效率, 同时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麦德龙的未来商店里,这种RFID技术可实时地识别产品、防范窃贼、跟踪库存及物品到期日,还可查看客户积分卡的状态,以及使用自动检测设备和智能秤来监视并为水果和蔬菜称重。从物品识别方面看来,这家未来商店中的各种产品,如CD、DVD和录像带等,都采用了以RFID为基础的系统加上标签以防止盗窃。只需扫描一下CD或DVD,消费者就可以看到他们正想购买的专辑或影片的介绍性预览。化妆品和食物也贴上了标签,并放在智能货架上。这种应用可以提供实时库存和保质期控制,及时更新销售数据并发现放置错误的物品。

电子标签能否得到广泛的推广,最大的制约在于价格,降低生产成本是推广的关键。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正致力于此,因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标签,将大大地降低我国电子标签的生产成本。由于被沃尔玛等公司所采用,Sun、SAP、Oracle和IBM等也开始在公司的主流产品中集成射频鉴别(RFID)技术。

正如互联网诞生以来一直伴有网络病毒、垃圾邮件等负面影响一样,电子标签在打造全球“物联网”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顾虑。因为每一个标签的存储器都能控制一个单独的识别码,标签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和跟踪任何目标的移动,从货架到购物车再到家庭或壁橱。麦德龙发言人也曾表示,超市将匿名收集客户数、购物时间及路线,但并不获取个人数据,随后又声称“超市外面并无任何读标签器,因此电子标签在商店外毫无价值。”虽然,现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在顾客购买产品时消除RFID标记,但考虑到退换物品的问题,人们不得不在隐私权和消费权之间权衡得失。

其实,很多招致批评的应用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都不会出现。因为现在电子标签的应用至少还在试验阶段,在未来几年里,电子标签的增长将主要出现在分销中心和零售业务的后端,这些业务并不涉及隐私权。

“一卡通”诠释智能交通

一卡在手,持卡人可以方便、快捷、清洁、安全地进行缴费活动,数字化都市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当你乘上公共汽车,不用投币,也不用出示任何月票、凭证,只需用IC卡轻轻感应,就能缴纳车费;当你驱车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把你的IC卡往专用设备上一划,一两秒钟就完成了整个缴费过程;还有乘坐出租车、缴纳水电煤气费、物业管理费等等现金往来都可以用一张IC卡结算……

这不是科幻迷对未来生活蓝图的勾勒,也并非电影里面的虚构镜头,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面对的真实生活场景。在很多发达国家,“一卡多用”已是普遍做法。像韩国釜山市早在七年前就筹划城市公众信息卡,先期启动了交通运输卡,后又将公众领域的单项事务信息卡进行组合,统一为“数字釜山卡”,应用领域扩展到市民生活保障、电子商务、旅游卫生、文体、金融、电信等。在中国香港,八达通卡也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全香港有超过1000万张八达通卡在市面上流通,超过253家商户接受八达通卡,包括公共交通、停车场、零售业(超市、便利店、快餐、饼店、个人护理商店等)、自助服务(贩卖机/销售亭、电话亭、影印机)、康乐设施、学校及出入保安系统等,平均每天处理的交易量逾814万宗,金额达港币5440万元。一卡通的使用情况,成为了评价一个现代化城市综合素质水平的指标。

在中国内地,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虽然起步稍晚,但已经显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很多城市在公众IC卡发展中也提出了“同业联合、一卡多用”的思路。

上海市从1999年开始实施公交“一卡通”工程,目前,该市地铁轻轨、249条公交线路、4万辆出租车、市中心4条轮渡线、沪杭高速路上海段收费站、10条交通旅游线和上海至周边旅游景点线路购票等,均已实现“一卡通”收费。未来,上海还计划与无锡、苏州、杭州实现四城市“一卡联动”。除了交通方面的“一卡通”外,上海还有社保卡、TAXI龙卡、图书馆电子读者证等,都是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智能卡,它们的出现和普及,让上海人真正体会到了现代生活的乐趣。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也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开通,包括巴士公司所属的121条线路的5169辆在用公交车及地铁13号线都可以使用一卡通。据悉,截止到3月中旬,北京市一卡通IC卡的发行量为5万多张,相对于广州、上海,这样的发行量显然非常有限,也与首都的城市地位不相符,“主要是受宣传力度、开通线路和市民接受观念的影响。”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徐凯介绍道,“但是这种情况很快会得到改善,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以及北京市地铁1、2号线和全部公交线路的陆续开通使用,估计到明年年底,一卡通的持卡人有望达到300万以上。”据悉,在2008年之前,北京将实现包括公交、巴士、地铁、城铁、出租、高速路、水上游客船、停车场的一卡通收费应用以及远期的市政领域收费、缴费应用。

数字奥运引导社会信息化

体育的大众性决定了数字奥运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综合工程,而不是单纯的体育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做的一件事,北京、上海相继提出了建设“数字北京”、“数字上海”的计划,当智能交通卡、身份证等一系列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举措都开始实施时,数字城市的梦想已经不再遥远,而数字奥运将是北京建设数字城市的先导,也是整个城市数字化最现实的考虑。

篇2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射频识别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其主要思路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1 互联网

互联网通过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 物联网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3 物联网和互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都采用数据分组网作为它们的承载网;承载网和业务网是相分离的,业务网可以独立于承载网进行设计和独立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与互联网也是有区别的。

(1) 本质上,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扩展,它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普遍性特征。但是,它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较复杂的扩展。

(2) 研究的范围不同。互联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物联网就是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进行联系和控制,协同和处理,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率,使人们的生产变得更加舒适、更加和谐。

(3) 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互联网体系结构是指导互联网设计的一系列抽象设计原则,内容涉及互联网的构成要素、通信协议、网络功能以及管理运营方式等。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接入层。接入层由基站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

网络层。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应用层。应用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触发等。

(4)对网络的要求不同。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还是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基于IP架构的互联网络在根本上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

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性、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目前IP网难以提供的。

4 互联网发展趋势

(1) 多样化。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 多点的搜索方式。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 绿色化。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 支持物联网。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 支持云计算。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吕廷杰.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0(2).

篇3

《意见》同时指出,物联网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已被作为未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国家信息化发展阶段对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物联网技术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伴随着更多领域示范工程的建设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成熟,物联网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甚至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广泛开展,各种有关物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

一、物联网应用正当时

从工业领域看,在产品监管方面,各种传感器与制造技术融合实现对产品设备的监管和控制,实现设备故障的远程诊断,对生产过程中不易有人在现场进行监控的各利,污染源环境实现无线远程管理和监控,在工业安全生产方面,把传感器嵌入到关键的设备中,来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快捷相应、有效控制已逐渐成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的现实。

物联网应用于农业领域,既改变了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的精细化耕作和农产品运输的远程控制,大大节省了农产品的成本投入,也使得农产品的质量溯源成为可能,使食品安全有了一定保障。

智慧城市的快速推进使得物联网应用突飞猛进。通过安装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传感器,全面感知城市的信息,实现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相互融合,进而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各种城市内在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

推进物联网发展需要以创新为驱动力,用技术引领发展。没有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就不会取得今天的巨大进步。国际电信联盟指出,物联网的四大关键应用技术足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这几项技术直接影响到物联网的发展,但光看中技术本身还远远不够,不结合物联网发展的实际,不在实际应用中有创新,先进的技术也未必能形成先进的物联网应用。

政府主导,企业跟进才能打造出比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不是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就能建成的,需要传感器制造、信息存储和传输、信息分析和处理、物联网管理平台等各类企业的参与,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先进行顶层设计,企业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参与物联网的建设,形成政府和企业协商合作的物联网发展模式。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建设会形成新的商业机会,业内人士认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而到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

二、警惕物联网建设的孤岛

就目前技术和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物联网目前正处于概念已形成,技术正发展的初级阶段。传感器网络、异构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还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条件,技术构架、传感器接口规范还没实现标准化,与物联网相关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还有待探索。我国物联网产业企业多来自无线传感网和芯片技术厂商,总体上看物联网企业小而分散,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云计算、集成服务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较大。但由于物联网巨大的市场诱惑力,以及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服务等多种智慧建设规划的出现,无疑使物联网建设容易出现建设危机,形成重复设计、顶层设计有缺陷、物联网建设部门各自为政等问题,我们务必要重视,警惕形成物联网孤岛。

物联网就像一块待分割的大蛋糕。从国家层而上讲,面向全国的物联网建设需要全面统筹,从一个城市角度看,物联网又必须以本城市的需求入手,既要贴近民生又要理顺管理,建设的入手点又需要从小的平台、行业或者系统开始。一个个单独建设的物联网系统,就其本身而言可能是完美的,但不同的系统之间的也许会成为相互隔阂的孤岛,所以可能在顶层设计不太完善时,各个部门争相发展自己所管理部分的物联网,自成体系,在传感器选择、接口标准、数据格式、存储处理等各个环节与其他部门主导的系统不能无缝链接,造成在物联网下的系统孤岛。即便顶层设计还不错,在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行业、部门的管理归属不同,再加上协同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一些“物联网”只能在各自的专网或内网中运行,每个物联网间的信息又不能顺畅共享,形成分散的多个“物联网”,给物联网建设造成障碍。

篇4

传统营销之变

在高度依赖市场营销手段的今天,传统的营销方式强调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组合,现代营销管理则追求4C(顾客、成本、方便和沟通),然而无论那一种观念都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企业必须实行全程营销,即必须由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就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

遗憾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往往难以做到,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缺乏合适的沟通渠道或沟通成本太高。消费者一般只能针对现有产品提出建议或批评,对尚处于概念阶段的产品难以涉足。此外,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缺乏足够的资本用于了解消费者的各种潜在需求,他们只能凭自身能力或参照市场领导者的策略进行产品开发。

但在物联网环境下,这一状况将有所改观。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线上讨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极低成本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即时的信息搜索,消费者则有机会对产品从设计到定价和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发表意见。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企业的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而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已使消费者用于外出在实体商店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从商品买卖过程来看,一般需要经过看样品选择商品来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实现付款结算、包装商品、取货等一系列过程。这个买卖过程大多数是在售货地点完成的,短则几分钟,长则数个小时,在加上购买为购买商品去购物场所的路途时间、购买后的返途时间及在购买地的逗留时间,无疑是大大延长了商品的买卖过程,使消费者为购买商品而在时间和精力上作出很大的付出。同时,拥挤的交通和日益扩大的店面更延长了消费者购物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珍惜闲暇时间,越来越希望在闲暇时间内从事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并充分地享受生活。

物联网时代的营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诱人的场景,使购物的过程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一种休闲、一种娱乐。将自己的身高、三围立体扫描并生成虚拟的我,进入网络虚拟购物街,与真实商场一模一样,T恤、鞋子、牛仔裤?我要买T恤,红色、绿色、白色?足不出户,也可以在虚拟商城体验真实购物的乐趣。

当真实购物者、真实的商场、虚拟商城,虚拟购物者都成为云节点,商家将物理的购物商场虚拟成三维模型,并转换成数据信息传送到网络云节点,用户通过网络中的云节点访问该虚拟商场,还可以将自己的形象虚拟进入该乐园,并通过语音设备(语音识别技术)控制自己的虚拟形象和商场中的虚拟售货员,进行(如商店的售货员)交流互动,实现试衣、订购、支付等功能。这一切的实现,全在于物联网时代所有的物品都具有了身份,这样一个身份在生产之初就已经被网络化赋予了一种具有营销效应的“社交身份”,这样一种身份正在改变一切。

物品的“社交身份”

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互联的,是社交网络;实现物与物之间互联的,将是物联网。回想一下社交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谁敢低估“物联网”的能量呢?我们来看看物联网是如何在营销领域展现力量的。装有药的瓶子,会通过应用提醒你去定时服药;植物盆栽会根据情况要求你为其浇水;当洗衣机运行出现问题,应,用会建议你选用当地的某家维修商的服务。这种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画面,借助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现实。

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柏斯维表示,所有这一切都将基于物联网公司,首先,消费者可以随时了解身边物品的实时信息,与它们进行智能互动。更进一步,这种大量数据记载历史,可以使商家通过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制定出针对个性化的市场营销方案。也更容易做到精准营销,将营销预算花在刀刃上,达到提升业绩的目标。

通过物联网,物品加入了“社交网络”,就如同在Facebook等某些主流社交网络上,当主人选择在自己社交网络上链入该物品时,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智能手机“check in”实现,该物品就会在主人的社交网络消息栏中创建一个虚拟实体,等于物品有了自己的“Facebook简介”一样。一旦有朋友或主人评论,被“赞”,被“分享”,又或是主人为其添加了图片等等,对应的“社交实体”都会进行实时更新。物品因此而具有了“生命”,如此活灵活现于社交网络之上,不仅使生活变得便捷,同时也会赚足眼球。

篇5

在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的前两次信息浪潮中,中国起步晚、跑得慢,结果处处受制于人。在这次物联网革命中,中国终于和其他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邬贺铨正扮演着中国物联网革命导师的角色,帮助人们清晰地梳理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

这一年,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地与物联网相关的会议活动中,发表了多场关于物联网的演讲,地方政府向他请教如何发展好地方物联网产业,各大高校屡次请他出山为学生们详解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2010年,邬贺铨在向国人宣讲物联网不是互联网,其最重要的是应用。

那一年,物联网还呈现国内比国外热、政府比市场热、产业与应用热、股市比投资热,教育比科研热,硬件比软件热的态势。经过一年的实践,如今中国的物联网已趋于理性,在此基础上邬贺铨也从“炮轰物联网虚热”转而开始关心物联网应用与实际生产怎样结合的问题。他呼吁人们“应该把物联网作为服务业来发展”,必须让物联网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在言传身教帮助地方政府梳理物联网发展思路的同时,邬贺铨也在为产业接班人答疑解惑。2011年4月13日下午,天津大学北洋大讲堂迎来了这位物联网导师。他在为学生们详解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同时,还对城市物联网产业和经济发展提出建议与看法。

这一年里,邬贺铨做得更多的工作是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11月17日,邬贺铨出现在“东莞物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上,为东莞发展物联网产业谏言献策。“东莞想发展物联网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多的是要被越来越多的东莞制造业企业广泛应用。”只有产业支撑物联网才能真正让人们用起来,而物联网不仅要带动产业发展还要服务于管理和民生。

在走访城市的过程中,邬贺铨认识到我国物联网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怎样打破行业垄断。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多路要走。毕竟,现阶段我国的物联网还没有到收获期。

篇6

物联网有两层意思:

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联系。

篇7

技术亲密接触生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正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发生着质的飞跃。

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单纯是技术上的进步和成长,也是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其他行业,并逐步涉足和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信息产业已经、并将继续和其他产业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倍增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产生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计算机、通信以及遍布全球的互联网缩短了时空,开放的社会使经济要素的流动不再有国界;电子政务为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构筑服务型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已成为商业销售的重要形态。数字化3C产业、“三网融合”、移动支付、物联网应用等创新发展正成就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球谋局物联网

近几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了振兴本国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总理在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我国政府于2010年把包含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个重点产业,列入“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同时纳入我国“十二五”重点发展战略及规划;同年,美国政府把“智慧地球”上升为国家战略;日本颁布了新一代信息化战略 “i-JAPAN”;韩国在2006年提出“u-Korea”战略,2009年推出具体的IT839战略以呼应“u-Korea”;澳大利亚推出了基于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的国家发展战略;此外“数字英国”、“数字法国”、“新加坡智慧国2015(iN2015)”等,这些从国家角度提出的重大信息化发展目标,将作为各国走出金融危机、重振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物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兴起绝非炒作。我们认为它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中国信息化重大工程——国家金卡工程最近十年的创新应用、大胆探索与成功实践所奠定的基础;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在更高层面、向更广领域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47号)中,明确支持包括物联网等若干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重点产业联盟发展,制定支持其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部署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感知产业和应用服务业。这为我国物联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金卡工程奠基础

国家金卡工程于2004年启动了物联网RFID应用试点与示范工程,凝聚了20多个部门和40多个试点城市以及相关产业联盟和数百家企业,为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的主旋律,充分发挥参与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的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省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及时向各级政府部门汇报,向国内外IT业界和社会各界展示国家金卡工程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利国惠民的成效,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和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将于2012年6月5日~7日在北京展览馆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汇聚并展示中国RFID产业联盟、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以及国内外智能卡产业、RFID产业及物联网应用的最新技术产品和成功的应用案例。

本届博览会主题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联合创新、和谐共赢”。主要内容包括: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论坛;第十届中国(北京)RFID国际峰会和企业家论坛;2012年中国国际智能卡、RFID与物联网展览会;“中日韩RFID行业组织圆桌会议”第13次工作会;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物联网相关政策解读与服务业发展;移动支付标准、产业与应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与物流中的应用;物联网与新一代广播电视发展;物联网安全与公共安全;物联网标准化论坛;物联网与新一代网游产业发展等。

本次展览的展出内容相比以往将更加丰富,从感知、传输,到应用示范;从技术、产品,到行业与地方的智能化建设及最新的物联网典型应用案例等多个层面展现出物联网在我国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展会吸引了来自我国及欧、美、亚洲相关国家约100多家物联网、智能卡和电子标签(RFID)相关企事业参展。

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专家和业界同仁,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8

4月12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智慧滨海建设中期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并全面启动建设。按照《方案》,滨海新区将紧紧围绕“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四大智慧工程开展“4211”体系建设。

4月15日 浙江省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

4月16日 总投资60亿元的山西省云计算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4月18日 农业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多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4月19日 西安市与北京、杭州、武汉、宁波共同入选中国工程院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

4月19日 由我国提交的《信息技术支持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和接口规范》获得国际传感器网络工作组(WG7)的认可,这项提案有望于2012年年底成为正式国际标准。

4月20日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百度、用友、中国联通、龙湖地产、TCL、联想、阿里巴巴、腾讯、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云产业联盟(简称“云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

4月20日 江苏省宿州市智慧云计算产业园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江苏省副省长黄海嵩宣布产业园开工并挥锹奠基。

4月24日 南京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江宁开发区举行,南京云计算中心、中国科学院数据云东南节点暨江宁开发区云数据中心同时揭牌。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中国电信南京云计算产业园、江苏集群云计算研发中心两个云项目分别与该开发区正式签约。

4月25日 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国际合作与应用实践为主线,以技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为出发点,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企业高层、科研院所等近2 000名与会者共同分享世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现状及趋势前瞻。

4月25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供给充足的中国特色现代食品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篇9

4月3日 商务部发出《关于2013年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2013年拟新增部分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4月6日 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成功开发自主云G-Cloud(国云)操作系统,并获工信部基于安全可控软硬件产品云计算解决方案重点推介项目和公安部3级信息安全等认证。

4月7日 天津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天津、上海和安徽)之一,正式启动实施天津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

4月8日 数字湛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面完成。

4月8日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在京启动。

4月9日 华为正式云时代数据中心新一代基础架构体系—— 分布式云数据中心。

4月12日 首个国家级车联网产业基地——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北京,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商用车搭建包括动态监控、运营服务等内容在内的系列平台。

4月14日 南京市启动 “数字化审计局”平台建设,平台建成后,全市11个区审计局数据将与市审计局数据库实现联网。

4月16日 全国首个省级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试点和示范项目“浙江省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4月16日 青岛市前海一线在全国率先启用雾天智能标志牌,该牌利用物联网远程控制、太阳能主动发光、雾天融合视觉穿透等先进技术,及时发挥引导、警示作用,确保雾天或夜间行车安全。

4月21日 根据中国电信与安徽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安徽电信将投入260亿元助力“十二五”期间的数字安徽建设。

4月22日 洛阳市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河南省分公司签订共建智慧洛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至2015年,河南电信将在洛阳再投入8亿元,推动洛阳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行业信息化应用。

4月23日 重庆移动互联网促进中心在华龙网正式成立。

4月24日 2013年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4月26日 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数字玉溪地理空间框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数字玉溪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顺利开通。该项目是云南省首个地级市数字城市试点项目。

篇10

时下,即便是对物联网技术较为重视、起步较早的上海、江苏等地,物联网企业并未尝到甜头,反而,在寻找“金矿”的过程中,市场突破显得异常艰难。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物联网可以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也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

由于在前几项核心技术上,中国都处于跟随状态,因此对物联网这项未来技术的重视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物联网正式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不容回避,中国物联网进展缓慢,发展速度低于市场预期。

从手机物联网商务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市场潜力不可估量。物联网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商业模式结合,将使得手机物联网遍地是金。艾媒咨询预计,手机物联网商务市场规模在2015年将达3882亿元。

为何这样一项新兴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却不尽如人意呢?鄙人以为,这主要与政府以及物联网企业对这一产业理解不透有关。换而言之,它们只看到了产业前景,却漠视了存在的困难――配套不成熟,产业链不健全,新技术早期推广遭遇的市场阻力大,外界对物联网技术需求并不迫切,而高成本供给与小规模需求,也使得这一技术面临对接难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