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30 16:3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化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化教育

篇1

英文名称:E-education Research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1553

国内刊号:62-1022/G4

邮发代号:54-82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电化教育研究》(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与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我国教育与电教界的学术理论园地和权威性刊物,素有“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称誉。

篇2

关键词: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定义

一、引言

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将定义的方式分为三种,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指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在我国,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这种形势表明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内对“教育技术”定义仍未有统一的界定,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自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等教育名家将美国20年代产生的的“视听教育”概念引入我国以后,教育技术就如雨后春笋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中国教育技术定义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并且时至今日还在根据国际学术动向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演变着。

二、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一)定义

1936年,“电化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被首次提出,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概念,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教学中使用到的幻灯、电影、广播等设备都要用到电,另一方面,电化教育的叫法表明现有教育手段已经区别于传统教育而进入了教育的现代化。

1、1981年定义

“所谓电化教育,主要是指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做教学工作,以提高学习效率,用的除视听工具外,还要辅之以相应的电气化的嗅觉、肤觉、味觉等工具,以获得最大效果。”(萧树滋)

2、1983年定义

“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萧树滋)

3、1985年定义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南国农)

4、1988年定义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

5、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ECT)

6、1998年定义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南国农,李运林)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克东)

“教育技术是依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用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研究”。(章伟民)

7、1999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李克东)

8、2000年定义

“e-Education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黎加厚)

“教育技术是为教育的实施和提高教育的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工具与所要求的教育参与者的技能之和。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对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和对教育参与者技术素质的培训等。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教育技术可起到支持教与学和优化教与学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彭绍东)

9、2001年定义

“结合AECT’94新定义,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媒体与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远程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技术等内容”。(祝智庭)

10、2005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师生译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

(二)原因分析

1、 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影响

从AECT1994定义引入我国以后,教育技术定义的界定几乎都是采用翻译过来的版本,包括“教学技术”、“教育技术”等概念上的表述。“电化教育”自1998年起就不复存在,在经历了“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e-Education”等模棱两可的概念之后,“教育技术”最终在质疑和争议中站稳脚跟,很大原因就在于美国AECT定义的影响。从媒体论-媒体论、方法论并存-领域论-过程论-理论和实践论,这一过程标志着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AECT定义的引进,方便了我国同教育技术发展先进的国家进行交流,也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水平向国际水平的靠拢。

2、科技的发展

从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教学,教学形式和手段就开始摆脱“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形式,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方面下功夫。战争使得幻灯、无声电影用于教学中,也使得培养人才变得不那么吃力;有声电影、录音机等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更是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教育轻易地实现了全面化、独立化、自主化、国际化,更达到了终身化学习的目标,使得知识激增,文化繁荣。正是科技的不断发展,才使得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占得比重越来越明显,从辅助学习到促进学习,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交流、生活及学习方式。每一次定义的演化就是科技发展水平的映射。

3、 教育改革的呼声

教育技术真正的实现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二战期间对培养大批的军事化人才的需要,我国电化教育的出现也正是为了实现教育改革,正是其教育方式改革的呼声使得教育技术拥有了生长的乐土。从教育技术的定义不难发现,教育技术人员的目标在不断的发证着变化:从“提高教学效率”到“优化教学效果”,从“促进学习”到“提高绩效”,教育改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主旨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反应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4、社会需要――后现代主义异军突起

后现代主义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把批判作为认识的工具。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教学渐渐淡出主旨,技术至上主义一直弥漫在教育技术的领域之中,一些技术至上者一味盲目追求技术的创新应用,不考虑现实问题,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所以,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为保护教育技术人员的健康、安全,对实践活动做到公平、公正,并且在行业间对相关著作能给予准确的评价,教育技术定义首次在表述中将道德问题列入其中,不得不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

三、启示

(一)坚持教育技术本土化

南国农老教授曾经说:“中国的电化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适应着我国的国情,走着自己发展的道路,即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的发展道路。”的确,自1963年电化教育被确立就一直朝着定义所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目标和教育理念发展,一度受到重视,并取得长远发展,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首先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刚被引入国内时,反对的呼声高涨,很多教育人士感到无法接受,并称国外引进的东西必定会水土不服,事实证明,这种不服确实存在过。最明显的就是概念的模糊化,很多专业人士分不清“电化教育”、“教学技术”、“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等的区别,甚至有人将这些名词同一而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学科建设中随意套用,造成极大混乱,反映出来的对教育技术定位不明确恰恰体现了这种“水土不服”的严重性。

“拿来主义”固然重要,但是在吸收、消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具体国情,借鉴其名称与定义以及与之相随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思想体系等精华时也要坚持教育技术本土化,使其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逐渐转化,在以国际接轨、追求学科统一化为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技术的本质,将优化教学效果作为最终目的方能真正的为我所用,发挥出教育技术应有的价值。

(二)做好创新研究工作

教育技术的诞生源自于对教育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信念,也正是这种创新的源起,使得教育技术将系统论、传播学、电子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纳入其中,目的就是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育技术不但推动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使得教育自主化、全民化、终身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教育技术要不断吸收新的理论成果,更要有创新的实践基础。

美国的密歇根州立大学是教育技术学排名位于前列的高校,曾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的赵勇博士提出“教育技术要以创新为出发点,以应用为目的”,“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不但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技术,关注技术的突变性和永恒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盛行,由行为主义提倡的行为管理、程序教学、教学机器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领域使“视听教学”的名称为人们认识并认可;8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创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90年代因特网的诞生标志着教育技术领域的创新时机再次到来,互联网的学习环境,网络化的学习模式将学习的范围大大延伸,也将教育主体创新为机器和网络;如今,信息化与网络化已成现实,远程教育、各种教学资源等等汇聚并应用到教育技术领域,教学工具的不断翻新、教学手段与环境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创造等等使得使得教学改革有了实践的基础,也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相信只要不断的创新,教育技术的明天会越来越好,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明晰。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Alan Januszewski与Michael MoleIlda将职业道德的含义分为三种:“对个体成员的尊重,比如对材料使用权的保护,以及尽力保护职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对公共社会的尊重,比如对教育事务应该真实的舆论,或者对本行业应该提供公正而平等的服务:以及对自身职业的尊重,比如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准确评价出版的作品和观点等。”总之就是要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

有人把教育技术比作双刃剑,因为它在改善我们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2005美国AECT新定义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向我们传递了三个信息:(1)职业道德问题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已经开始影响教育技术的声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职业道德问题受到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视与关注说明教育技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个人来讲,素质不但包括业务水平更包括道德修养;(3)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了相对存在的弊端,我们在懂得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切记不侵犯他人权益,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文化的丰富,职业道德也会被赋予新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的树立平等、合作、诚信、服务的意识,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诚实守信,合理的使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才是的教育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篇3

[关键词] 电化教育;职业院校;教学

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指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知识,并通过运用这种手段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起学生兴趣,达到教育的目的。它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职业院校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与叛逆并存的萌动时期,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强烈的新鲜感,同时乐于尝试、善于发现、乐于动手操作。但是与普通高中不同的是,职业院校教育偏重于职业化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学生整体文化课知识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薄弱,善玩、好玩是他们的本质。职业院校可利用这一点,加强电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个人成绩的目的。

一、 电化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地位及意义

(一) 电化教育是职业院校现代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信息技术与教育手段的迅速发展,使教学过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当其冲的便是教学手段的变化。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电脑、投影、幻灯片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已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代化教育要求老师注重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学校在教育信息上双向或多向传递。而这其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显得非常重要,而且他直接受教育技术的影响与发挥。电化教育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电脑动画还是电视投影等具体的影像播放,都会改变传统教育抽象且单一的表现手法,使教育过程简单且易于被接受,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这种表现形式冲破了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与接受过程速度缓慢、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电化教育对职业院校现代化教育意义重大,是其现代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二) 电化教育改变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将知识由近至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电化教育改变了这种方式,将知识直接放在学生的面前,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效地驾驭了时空间信息的传递。

利用这种电化教育方式,编制教学软件,图文并茂,增强教材本身的感染力,使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师已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他可以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接受程度、教师的教育习惯等来自行设计教材;学生从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学习,利用这些手段,深入学习;另外教材也不再是单一、刻板地阐述知识,而是根据教师的需求因材施教,因教施教。

总之,这种三方角色的互变,使课堂教育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也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突显出来,同时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在职业教育中的职业化培养中,可利用电化教育的手段,生动再现职场动态,将完全书本化的职业技能知识转化为现实操作,这与传统职业教育只注重书本知识等问题不同,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是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实现学生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双强的目标。

二、 职业院校如何应用电化教育

(一)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电化教育的应用,并不是说教师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变为从属地位,相反,他应是一个主导地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将教材中固定不变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更直观、更系统的表现形式,成为职业教师要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会实际操作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并非顺手拈来,而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并在对知识的实际操作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正确发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传统教学方式的应用,两者相结合,“一文一武”才能有效传递知识及其应用方法。

(二) 增加教学过程中电化教育方式的应用。

1、学校应加强电化教育器材及其配套教材的投入使用

这是一项感性的投入,电化教育器材的投入使教师可能过各种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而配套教材指的是这些器材的辅助教材,如录像片、幻灯片、影碟片、课件等,它们可从各个角度,展示课程教学,由于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好奇心与动手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将课堂教学随时随地展现出来。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包括课堂电化教学,还包括远程教学。课堂教育通过电教媒体的播放,传递教学信息;而远程教育则打破这种空间约束,通过远程卫星、网络等形式,将课堂教学或教师所需传达的知识表现出来,使教学过程变得随时随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针对已在社会实习的职业院校学生,这样的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可在实践过程中随时弥补自身欠缺,提升业务水平。

3、各种电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

电化教育不仅可应用于课堂教学,考试、复习考核等过程都可以利用。变考试过程笔答的形式为声像记录分析法、计算机考查法等多种方式,尤其是计算机考查法已广泛应用于学校客观题的考核当中,提高学校批阅试卷的效率。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使用模拟技能操作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迅速适应社会需要。

(三) 提高教师电化教育工具的使用水平。

采用培训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及电教工作室老师熟练掌握这些电化教育操作工具工作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效掌握使用它们的方法,才能将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魏学成.加强电化教育,深化教学改革[J].新疆职业教育.2008(12)

篇4

一、关于阻碍电化教育发展的两大困惑

电化教育的特征始终存在着这样一些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认知:电化教育是进行网络教学的教育;电化教育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主体;电化教育是学校必备的行政部门;电化教育是播放视频和拍摄视频的概括等等。在对这些人们的普遍认知的概括总结之中,发现了阻碍电化教育发展的主要困惑。

1.困惑之一:电化教育理论定义和现实定义的极端不符。

在国家教委所颁布的教育文件中,电化教育的定位是教育的特色教学、电化教育中心是合法的教学单位、电教人员是法定的人民教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电化教育的处境却是极为尴尬的。现实的教学经常存在这样的疑问:电化教育是教学必要工作么?电化教育是不是只是教学的辅助机关?电化教育中心能够被称之为教学单位么?电教人员是真正的教师还是所谓的教学服务人员呢?这种困惑一直困扰着电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

2.困惑之二:电化教育发展与信息技术革新之间的矛盾问题

顾名思义,电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对高端电子信息设备的有效应用,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推进电化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正是由于电化教育对于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的依赖性过于强烈,使电化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这样的质疑:究竟是应用幻灯片,投影仪,电子模型等媒体的教育是电化教育呢,还是应用网络或计算机的教育为电化教育呢?哪一种又会被称之为仅仅是教育技术呢?在新旧信息技术的交替间,电化教育究竟在发展什么,究竟应该如何划分界限,这成为人们的又一困惑。

二、对阻碍电化教育发展的困惑的分析

1.分析阻碍电化教育发展的困惑之一

电化教育理论定义和实际定义极端不符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怎样建立电教中心,也不在于电化教育的发展应该给予多少的资金和设备方面的支持,更不在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程度。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实际定义与理论定义出现偏差的现象,主要看是人们自身观念及意识的端正与否。人们自身意识和观念的形成是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并且伴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意识及观念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特征。纵观社会发展的历程,人们在应用工具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变革。相应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是这种发展形势。教育教学的方式依靠一定的工具,进行适当的变革,从而产生与教学变革保持同步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

教师的工作形式并不是人们想象之中的单纯的脑力劳动,相反,教师的工作形式是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相结合。教师的劳动也是一种生产,教师劳动的实现必然会需要一定的劳动工具加以辅助。不论工具的先进程度到底有多高,教师劳动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自身。只不过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工具发展水平较低,教学工具仅仅局限在课堂普通辅助物品的使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工具的飞速进步,使教师变革利用低等工具以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为应用电化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因此,不论教师使用工具与否、使用什么工具,教师就是教师,电化教育并不能改变教师的性质。人们对于教育的也观念应该随着时代与时俱进,不能局限在守旧的传统模式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开展主要是以教师个体的教学活动为全部内容,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破了教师个体支配课堂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合理的解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背景愈加扩展化、复杂化,教育环境的有效构建再也不是教师个人的任务了,相反,这需要一个大批的教师群体对该教学环境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在教育信息的有效发觉、整合、贮存的过程之中,每个教师能够在群体中找到自身合理的定位,发挥出自身教学能力的极致。因此,可见,电化教育就是一种群体性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电化教育主要就是对教学信息进行发觉、整合、贮存,这也体现了电化教育的本质职能。

2.分析阻碍电化教育发展的困惑之二

电化教育之所以会出现应该是使用幻灯、投影仪、摄像机或者还是使用计算机或者网络的争端问题,主要是人们对于工具的不正确认识,将工具使用的最终目的异端化。由此来看不论电化教育是应用幻灯片、投影仪、摄像机还是应用计算机或者网络以及日后可能出现的其他高新技术产品,这些都只能是辅助电化教育创建优良教学环境的工具,并不应该成为人们的困扰。同时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即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等不同领域带来的不良效应。这些负面效应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技术至上”的错误观念。人们往往过分重视技术的能力,忽视了应用技术的人的主体作用,所以才形成了阻碍电化教育发展的困惑。

篇5

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党员电化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而核心是经济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最根本的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永远是全党工作的中心,党员电化教育必须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是人为地外在加给党员电化教育的“负担”,而是党员电化教育“与生俱来”的、必然承担的职责。大家知道,党员电化教育起步于1984年前后。从表面上看,党员电化教育在当时更多的是一种党员教育形式、手段、方法的创新,许多人也更多地把形象直观、声像并茂、党员喜闻乐见等因素作为党员电化教育产生的原因。应当说,这些分析都是没有错的。不过,这些原因还只是党员电化教育产生的表面因素,还没有涉及问题的实质。我们只要回顾一下就可以知道,当时正是我国改革和建设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农村,以推行为核心的改革取得明显效果,发展商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进程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改革正在酝酿着进一步深化和新的突破。随着种植、养殖、加工、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科技含量愈来愈高,农村党员对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的渴望也愈来愈强烈。在城市,以中央发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改革的重点由农村移到城市,企业、科技、金融、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逐步展开。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一方面经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一方面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也开始显露,同时党员队伍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所有这些,都给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党员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党员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从工作方式到工作方法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需要,迎接挑战,获得更大发展。党员教育最根本的调整和改进,就是如何适应改革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好务。电化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手段,体现了一种当今时代的特色,它和党员教育的结合,成为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从此,在党的建设的历史上,诞生了党员电化教育这种全新的事物。这是党员教育在当时情况下做出的明智选择,也是一种历史选择,具有必然性。可以说,党员电化教育正是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运而生,并很快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从根本上说,党员电化教育就是因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的。党员教育一旦确立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地位,也就同时具有了不可推卸的服务职能。

十多年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为经济建设服务既是党员电化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据,也是党员电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根据,是党员电化教育的重要职能,党员电化教育因此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电化教育发展趋势

90年代以来,多媒体这一术语在我国社会上逐渐流传开来。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潮流,并立刻引起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的极大关注。而多媒体计算机的开发,意味着计算机将进入家庭、商业、娱乐等各个领域,重要的是,它给电化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有利的条件和丰富内涵。

一、多媒体技术是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集各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语言、照片或静止画面,以及活动影像于一体,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通过屏幕显示、打印或传输,完成一系列随机性的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也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代表了电化教育发展的趋势,必将影响学校教育、远距离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现代教育媒体,将迅速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成为促进教育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性多媒体研讨会,十分重视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目前,各高等院校正在积极筹建校园信息传输网络,准备与国内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接网,这将对整个教育发生深刻的影响。

二、多媒体技术对电化教育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大量、繁杂的教学管理简单化、系统化,它可以只敲几个键,便把一大堆数据或材料轻松地显示于屏幕上,任人控制,随意修改,减轻了教学管理的负担。在教学设计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也相当重要。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基础和中心环节,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心理状态的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习,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近几年来,电教工作者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开展多媒体优化组合设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西北工业大学电教中心开发研制DDJY200多功能电教仪,采用投视方式,对文字、图表、实物直接投视,且画面随大随小,集幻灯、投影、放像功能于一体,选配相应的转换接口,还能与计算机结合,组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并在“机械原理”课程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设计,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果。

我们常用的语音实验室,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强化训练,是功能比较单一的视听教学手段。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各种不同型号语言实验室和录像机等视听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多媒体外语视听教学的自动化。在有关课件的支持下,将声音、图像和文字融合在一起,完成听力测试、强化阅读、阅读理解等多项教学功能。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视听环境,还极大地提高了形象视觉和听觉传送信息的比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外语教学效果。

另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它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增添了新的活力。多媒体音视频信息的处理功能使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学生边听、边看、边操作,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满足了教学过程中进行群体教学、个别教学、混合教学及远距离教育等不同教学形式的需要,从而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从而减轻了教师口授的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实现了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转变。

三、为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电化教育创造条件

多媒体技术既然有诸多优越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把它应用于电化教育事业中去呢?我们认为:

(一)更新观念

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了一个教室一位教师、板书、讲授的方式,面对多媒体计算机这个新东西,感到茫然,缺乏了解与认识。一些教育机构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观念的影响,而忽视个别化教育,认为后者只能作为课外练习或正规教育的辅助形式。其实个别化教育是今后教育的方向,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使个别化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及时更新人们的观念,是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个前提条件。

(二)重视开发研制标准的、适应本学科教学要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开发一系列标准的教学软件,把更多的文图、音像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使多媒体技术在电化教育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合理。充足的教学软件,教学信息源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

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软件不足,特别是符合认知规律的软件尤其缺乏。必须加大投入,重视开发研制适应本学科教学要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三)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工作

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研究是电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推进电化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将日益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研制新的技术和设备;加强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培训和开发;建设多媒体实验室;开展多媒体实验研究,逐渐扩大多媒体的内涵。

(四)正确处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媒体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电化教学中的应用及它对教育界的深远影响,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但在开发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热潮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无论传统的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都有其基本属性和特殊功能,同时,也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的教学媒体也不例外,它并非完美无缺,在优化某些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重视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的中心作用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它与其他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为应用好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发展智能型教育,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四、多媒体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体育电化教育;特点;发展趋势

1引言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化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形式早已被广泛采用。体育电化教育是电化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即有电化教育的共性,又有体育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现代体育电化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体育专业本身的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编写和制作相关的电教教材。体育电化教育将体育活动与现代教育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其中主要包含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美术、电子学、传播学以及设计学等等多种学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并且还要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电化教育、体育电化教育的含义

众所周知,电化教育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的“视听教育”传入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电化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名称,比如: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但其本质并没有变化,信息化教育也就是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体育电化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体育相关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现代体育电化教育的特点

体育电化教育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形成了明显的冲击。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必然要求体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教学。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已被广大学校所认可,而体育电化教育具有传统体育教育所没有的特殊功能,使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从而能够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3.1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

体育电化教育带有极强的目的性。这种电化教育方式是将体育的理论和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够很清晰地、深刻的了解到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不断的重复讲解和反复示范来教授学生新的动作。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体育教学的内容以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和音乐效果展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并将各个细微的技术动作制作成慢动作,方便学生看清楚各技术细节,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全面、准确的建立动作表象,快速掌握学习内容。

3.2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

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体育电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主要是采用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等多种电子媒体来实现教学目标。相对于其他学科,体育学科的各种技术更为复杂精细。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媒体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电教手段比传统教学的单一教学手法,技术更先进,教学效果更好。

3.3优化教学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技术动作和理论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它不仅仅是对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的简单集合,而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优化配置,课件设计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需要通过视、听和直觉联系到一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加快学生对技术的掌握速度,教师应恰当的选择电教媒体技术手段,正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对运动技术动作产生全面深刻的感知。体育电化教学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势。体育电化教育所追求的宗旨就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在同样的时间里,运用体育电化教育,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多、更快、更好。我们不能简单的将电教作为“手段”、“教具”,仅用它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会对整个学校电教的发展造成阻碍。

4体育电化教育的作用

现代体育电化教育不仅能够缩短教学时间,还能大大提高教学和实践性环节的学习效率。现代体育电化教育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它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应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4.1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

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两者相互作用的环境诱因下产生的。学生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操场进行体育活动,而体育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电化教育进行合理教学,将一些优美的体育动作通过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等电教手段呈现出来,学生内心一定会产生想要运动的愿望,这种心理动机就会促使其行动起来。

4.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对于体育学科来讲,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知识动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示例图来、动作解析图等方式,但这些毕竟属于静态的,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将复杂的动作进行分解,在多媒体荧幕上清晰的呈现,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从而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

4.3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运用电化教学,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以及生动化,在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并不能够将动作的结构一点儿一点儿的分割开来,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将某个动作进行细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还可以反复的演示,多次的重放,观看运动员做动作的运动轨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在体操前手翻的教学中,其中的推手是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想象出其动作步骤,这时就可以利用电化教育的方法来突破它。所以在教授体育理论课时可以恰当地选择电教手段来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4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对从事体育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期望(即参与意识)。由于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终身体育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各种体育赛事报道、体育新闻等,电化教育的普及,为终身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每个受教育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5现代体育电教发展的趋向

5.1体育电教教材配套化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等。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电化教材能够较好的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及难点部分。另外,体育管理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组织专家对体育电化教材进行宏观的规划,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编制配套的体育电教教材。定期的举行体育各专业电化教材的交流会,出版相对较好的体育电化教材。

5.2提高体育教师电教专业水平

篇8

一、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2002年上半年区电教馆一直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我们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试点、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2002年,中华职教中心《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雨花台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沙洲中心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研究》等四所学校的电教研究课题正式被列为江苏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尽管研究的过程复杂,但研究是经验的,是系统的,更应是有效的,可靠的。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课题大小,必须目的明确,有价值,研究的成果才有社会意义。因此今年我们特别注重“十五”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努力提高“十五”课题研究水平,切实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评估。6月上旬,在市电教馆的领导下,我们对全区四所学校的“十五”省级电教课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四所学校在课题实验研究管理中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较科学、规范、按计划、按要求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受到市电教馆的赞扬。目前,我区各校以科研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区电教工作开始从常规电教媒体的开发和运用,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向转化,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二、电化教学环境逐步完善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市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各校对照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环境配置标准,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据统计:到2002年6月份已达2000万元,学校配置了电视演播系统、多功能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2002年开始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仅板中、雨中、共中、实小、共小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即达到144万元。江小、中华职教中心、雨花台中学等校还自筹资金进行计算机房改造和升级。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有计算机1180台,收录机432台,投影仪448台,电视机488台,影碟机、录放机150台,编辑机(非编)12套,多功能电教室19个,计算机室25个,班班三机一幕进课堂。中华职教中心、雨中已建或正在筹建三机房,为我区教育信息化全面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开始,孙中、板中、中华职教中心宽带已接入学校,沙小等5所学校年内力争接入宽带网。雨花台中学、实验小学还建成了校园网。闸中、共中、雨中、孙中、江中、实小、雨小、共小已建起了信息制做中心。校园网,信息制做中心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各校在硬件配置的过程中,电教馆总是主动到学校,为各校做好参谋,严把质量关,全心全意做好后勤服务,为学校进行网络调试,计算机及各种电器的维修与保养,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我们相信,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将会在我区全面展开。

三、办好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近年来,雨花台区教育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坚持以学校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动力,高瞻远瞩,大气魄办教育,使雨花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确保教育现代化强区的顺利实现,进一步高标准、高质量办好雨花教育,由区教育局、区电教馆酝酿已久的“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今年4月2日正式开播!这是雨花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雨花人民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雨花教育纵横”栏目的主要内容有:名师导学、教师风采、校园风景线、升学指南、考前指导、幼教天地。开播“雨花教育纵横”这一栏目,其目的是进一步构筑起展示雨花教育的平台,搭建教育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到目前为此已按时播出了14期节目,在全区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电视台的同志一道保质保量做好每期节目。没有交通工具,我们自己想办法,天气炎热,我们照样扛着机子一丝不苟的严格按要求拍摄好每一个场面。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挥汗工作的场景深深感动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从编、导、摄、制及组稿全部由我们负责。由于是第一次做这项工作,缺乏经验,但我们边干边学,力求把最美的学校展示给大家,把最好的教师介绍给大家。自“雨花教育纵横”栏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全区上下的关注,成为雨花教育密切社会和百姓的情感纽带,拉近了教育与百姓的距离,聆听群众对教育的建议,进而营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着雨花向教育强区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四、继续抓好电教培训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电[2001]12号《关于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及南京市教育局宁教电[2001]7号文《关于开展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培训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去年区电教馆制订了《雨花台区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布置和要求。区电教馆根据省市区教育局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工作。

为认真完成好省、市教育局下达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任务,我们从3月份开始,对培训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场所、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后勤管理等逐一落实到位。4月12日我们对去年参加培训的397名学员进行复习指导,5月份全部参培学员到市电教馆参加考核,仅有5人不合格,及格率达98.5%,居全市之首。

这次培训全体学员一致反映很好,认为此次培训虽然大家累了一点,但非常值得,不仅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实实在在学到了不少信息技术知识,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暑期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五、抓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计划及2003年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苏教基〔2001〕11号)精神和《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实施细则>和<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务工作细则>的通知》(苏教会考[2002]3号)要求,全省今年5月18日至21日组织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由区电教馆全面承担了此次考试的各项工作。接到任务后,区电教馆尽职尽责、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实做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各项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此次考试工作,具体做法:1、高度重视,确保我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如期顺利举行。今年5月举行的高二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是全省首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组织的一次无纸化考试,考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全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顺利推进,也影响到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这次考试,我区设置了三个考点:雨花台中学、板桥中学和华夏实验学校,考生610人。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区会考办,教育局副局长戴云担任会考办主任。为组织好这次考试,我们协同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了考点学校主管领导和考务人员会议,进一步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密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力求使这次考试取得预期效果。

2、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做好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高二首次等级考试,教育厅苏教会考[2002]3号文件明确对信息技术考试的硬件配备、软件系统安装和检测、监考教师培训,学生参考组织及其后勤保障等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安排要细致,措施要落实,责任要明确,确保考试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为配合考点学校做好考前准备,区电教馆安排了技术人员参加了省会考办于2002年3月29-30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软件使用培训班”,培训一结束,立即会同普教科在区实验小学举办了考点学校的考试和考务系统的安装使用培训。前后多次对全区三所考点学校和考务机构按照规定程序逐一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省会考办汇报,并请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解决问题,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由于我们认真细致做好考务工作,确保了各考点准确无误地按时进行考前测试和正式考试。这次全省首次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区教育局对我们十分信任,将此重任交给电教馆,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圆满的完成此项任务,再一次证明雨花台区电教馆是一个很能战斗的群体。

六、积极抓好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根据省市关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布置,雨花台区教育局积极主动配合省市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更为健康安全的信息环境。

在区委、区政府和南京市教育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雨花台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有关精神,坚决清除网上有害信息,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经研究决定成立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沈丽娟;副组长:戴云;组员:李维斌、周宁、赵承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电教馆,具体负责专项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区电教馆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6月1日—6月4日电教馆制定了雨花台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6月5日—6月8日成立了雨花台区教育局整治领导小组,下发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6月9日—6月10日各校(园)成立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校(园)大力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认真贯彻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计划和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6月11日—6月18日各校(园)及个人自查自纠主页及链接。6月19日—6月25日区电教馆组织全体人员全面清查各校(园)、个人主页及链接,同时要求各校(园)上报各种制度、计划、应急方案。6月25日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进一步宣传发动并和校长们签署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责任协议书。至此,我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我们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七、办出“南京雨花电教”网特色

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

2001年3月,区电教馆还没有接入宽带网时,我们就意识到:要加快全区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必须充分去运用或开发Internet(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资源,为全区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虚拟的、真实的、互动式的教育环境。

随后,区电教馆开始申请域名并着手设计制作网页,边学边作,应该说到了今天已有了较大发展。原先雨花电教内容较杂,不能充分体现我们工作的性质,通过全馆人员共同参与,多次商讨,最后确定以创办电化教育内容特色为宗旨,使广大教师通过“雨花电教”网页即可查阅到与电化教育相关的内容。几经修改调整,确立了“本站介绍、新闻中心、教育概况、电教纵横、教师培训、下载中心、实用手册、娱乐休闲、搜索引擎、公告栏”等9个栏目。今年3-5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们适时运用“南京雨花电教”网进行辅助培训。将我们收集整理的大量培训资料在网上及时,为学员在培训中提供了大量共享资源(如flas、网页图片及部分课件实例等),充分发挥了“南京雨花电教”网作用。

“南京雨花电教”网从创建到现在虽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南京雨花电教”网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中一流的网站,在各区县电教同行中更是首屈一指,浏览量已近万人次。

篇9

一、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教学设想是: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巧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面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化以是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从而让学生领略到一个由画面、音乐、情感所组成的完美意境,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皮鞋匠联想部分的语言文字,这样既让学生感受至了贝多芬卓越的创造才能,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觉了语言文字之美。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1)播放《月光曲》导入新课: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好听吗?这就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一们热爱音乐的盲姑娘即兴创作并演奏的《月光曲》。(板书:贝多芬 盲姑娘)大家想了解贝多芬吗?这里教师有贝多芬的一份资料,请一位同学把贝多芬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出示多媒体课件(2):贝多芬简介。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流畅,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二、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突出重点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老师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场”,使难以觉察的事件能清晰地在学生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便可为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一座桥梁。例如,教学《月光曲》时,学生朗读课文2-7自然段,初步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逐幅出示多媒体课件(3图像,并附有思考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一)出示多媒体课件: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心情怎样?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体会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轻松,理解“断断续续”)。(二)出示多媒体课件(4):听兄妹谈话,思考题:贝多芬走近茅屋时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听到兄妹谈话后深受感动。(三)出示多媒体课件(5):茅屋里烛光下的兄妹,思考题:贝多芬走进茅屋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到贝多芬看到兄妹俩产生了同情之心。(四)出示多媒体课件(6):妹赞美,思考题:贝多芬弹完一曲后,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么? 理解“纯熟”,了解两个感叹号的作用及“您”字重重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盲姑娘赞美的语句,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听到赞美后的激动心情。小结:贝多芬被幽静的景色所陶醉,被兄妹俩的兄妹之情所感染,看到了茅屋里贫穷凄凉的景象,对穷兄妹俩产生了同情怜爱之心,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听到了盲姑娘深情的赞美,贝多芬心情无比激动、兴奋,为了回报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此情此景,深深地拨运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心弦,一股创作的激情在胸中激荡。这样处理教材,突出了本文的重点。

篇10

一、未来的党校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近代与现代科学技术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中国特色和一 定的事业开拓性与历史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进步,电化教育在实践中不断 地扩展,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原来的界定,并且正在和继续向前发展。

未来的电化教育将沿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向、伴随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进程 而逐步前进。党校电化教育寓在其中,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总的趋势如下:

1.电教观念将从单纯的工具手段论,向着现代敦育技术体系转变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突破,即以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二是融合,即组合巳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的技术。

电化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教改实践基础上的一类现代教育媒体,它代表着时 代精神,应当扩展涵概当代所有的各类先进的教育媒体技术;教育本是综合运用各类媒体、 手段、方法达到预期目的的社会行为,具有整体性。

2.电教环境将从校园式向着国际化的方向转变

目前的党校电化教育多是一校一班一课地进行,虽然通过软件交流,其信息渠道同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宽阔一些,但仍有较大的 局限性。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对教育传播方式、方法及其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高速公路具有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等特点,因此,将出现突破党校“围墙”,课堂教学与广播电视、通讯教学融为一体、新型的远程距离双向交互的教学方式与国际化的教学环境。未来的党校,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党校,将设置校园信息管道线,教室安装信息板,同信息高速公路联通,形成包括家庭在内的“校园信息网”,师生可以通过信息板选择和利用计算机中心的软件并通过各类视频设备进行教育传播。

3.电教媒体将从以投影、电视为主体,向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体转变

社会信息与教育信息传播的大环境预示着党校电教最基础的设施是计算机,计算机不仅是党校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而且是辅助教学的主要工具。

将文字、声音、图象和各类视频信息同时抓取、处理、编辑、存贮,并展示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叫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将成为末来党校电教技术的核心,它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学生自学;还可以用于编制投影、电视教材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目前一些党校的教室或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学科专业教室等,配有幻灯、投影、电视、音响教学系统,这些媒体几乎都是单独设置和使用的。今后这些媒体仍在教学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工作方法将发生重大变革。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电教设备与多媒体计算机联结,组合为一体,以计算机进行总体调控、演播,将是党校电化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电教作用方向将从封闭式,群体化向着开放式、个别化转变

党校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师面对一个群体以一种模式教学,具有较大的封闭性,难以因材施教。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为适应培育现代人的需求,党校必将普遍发展多种形式的个别化教学。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作用之性能,又由于国家、地方和校园信息网的建立,使电化教育具有广阔的信息源,最适宜开展个别化教学。在班级或分组教学、课堂和家庭中自学、课外阅览等各类教学活动中,提供广泛的信息资源,进行人机对话,发挥交互作用,开展个别化教学将是电化教育的最新优势。

三、运行方式将从单一的机械推进,向着综合化、智力化方向转变

发展电化教育多是一种种媒体、按其几种不同的标准要求推进。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各类电教媒体及其他教育技术日益融为一体,因此发展电化教育必将成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性的工程。原来意义的电教技术手段将与传统教学技术手段融合,并依多媒体技术的需求而加以改造,形成与党校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与新型教育方式。现代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由“机械技术”向“智能技术”转变。因此硬件技术转向软件技术,有形产品开发转向无形产品开发,偏重硬件发展路线,转向注重整体的发展路线,这是当代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党校电化教育将强化“智能技术”、以教学设计为前导,以软件开发为重点,综合化、整体性地推进,并以此促进整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又以整体教育改革与发展引导教育技术不断地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