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9 08:0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审计信息技术审计管理科学化
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审计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审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近来审计署下发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开发审计项目管理软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审计管理的科学化。
一、开发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靠审计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自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来,先后了38项审计规范和15个审计准则,其中一部分规范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如: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遵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计工作底稿与其相应的审计证据关联性不够,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内容不一致等等。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加以控制,确保了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
(二)保障审计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审计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1.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大多是行业性审计,项目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参加的审计人员多,收集或编制的审计资料繁多,如何对审计项目科学管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对这些庞大的审计项目的管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不能细化,普遍存在内容不具体,审计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也不突出,审计人员分工混乱,导致现场审计盲目性大。有的是先审计后补方案,有的是审计工作调整了而审计实施方案并未调整,审计计划的指导、规范和控制作用根本无法保证。利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就能很容易地实现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2.在目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更加重视对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利用该系统可以掌握各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及进度情况,并及时按照审计重点调整审计力量,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目前审计工作要求规范的情况下,文档编制整理工作更加占用审计人员的大量时间,据有关部门研究显示,审计人员有超过50%的时间是耗费在制定规划、编写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底稿及准备报告上。该系统的文档编制功能可以使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
3.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审计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而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项目信息或上报自己的审计情况;审计组长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并掌握审计进度情况;专职复核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复核;本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项目进行查询、指导和监督。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可对辖区内的审计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查询,并能便于领导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还可对项目审计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形成历史资料,完成信息资料的积累,便于审计机关在以后的审计中利用其成果,尤其是被审计单位连续审计时,对其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利用。
(三)为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提供平台
1.手工条件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必然影响了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风险很高。而将某些成熟的审计程序和审计人员的先进工作经验或按照某行业的审计操作指南编制成模块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加以运用,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指导审计人员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2.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正在发生变化,由帐户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过渡,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审计等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应在审计工作中加以应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除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开发应用多一些外,其他的审计方法缺乏自觉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审计方法还不熟悉,其次是这些审计方法在手工条件下比较烦琐,效率不高。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可以将这些审计方法编制成模块,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计划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可将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与项目审计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设计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特点
(一)全程控制,规范行为
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据,将质量控制点部署于整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或提示的方式予以实现;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分级实施质量控制。
(二)调控进度,整合资源
根据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分解和分配审计任务,明确审计项目进度计划,掌握实际进度,进行评估,并提示调整人员分工和项目进度。
(三)记录轨迹,落实责任
提供审计日记功能,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相结合,全员、全过程记录审计实施轨迹,清晰反映审计步骤和方法,落实责任。
(四)强化复核,保证质量
提供审计现场组长、业务部门和审计机关专职复核机构的三级复核子系统,使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得以现场同步实现。
(五)多维查询,决策支持
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功能,审计机关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对审计项目进展、审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检索、查询,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及时监督、指导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决策支持。
(六)统一归档,信息共享
系统对审计项目全部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关联,统一打包归档,便于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审计资料共享。
(七)制作模板,审计指导
根据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行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八)提供平台,方法调用
将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编成程序,通过该系统,根据审计事项调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灵活多样地实现审计目标。
三、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是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适合于审计中各种角色的审计人员的使用。系统分为三大功能块:现场审计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和专职复核子系统,满足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的需要。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中不同操作的限制。其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一)审计现场管理
此项功能主要体现在现场审计管理子系统中,根据现场审计执行的每一步骤分别实现相关的功能。新建一个审计项目,录入项目的相关内容,确定审计组长及参加项目的所有人员。
为审计项目准备资料,收集被审单位信息,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对实施方案修改以形成补充方案和修订稿。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范围等信息,编制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人员,确定任务起讫日期,任务负责任人。
任务分配完毕后,审计人员选择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必须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审计日记中,包括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对当天未写日记的审计人员,系统将予以提示并提供自动生成工作日记的功能。
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与事项有关的问题及主要事实和情节记录下来,编制审计证明材料,证据管理提供添加,修改等编辑功能。
篇2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逐步被取代,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变得尤为重要,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信息技术;档案管理;改革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办公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档案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档案保存的形式和载体以及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电脑录入;从原来的纸质档案,到现在的电子文件;从体积大而存放有限的档案盒,到小且容量大的存储介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方便了档案信息的利用。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适应不了工作的需要,只有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工作,才能满足现代化办公的需要,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1传统的档案管理无法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管理采用纸质化作业方式,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由于纸质档案的保管受到环境、温度、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影响,所以在保管过程中,对档案盒、密集架、档案柜、档案库房等办公用品和设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难度;传统档案的统计、查询、利用等工作程序复杂、任务繁重,无法适应现代化办公快节奏的要求,不能发挥出档案的真正价值。传统的档案管理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果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档案工作将逐渐与其他工作脱节,越来越不被重视,也丧失了档案自身的价值,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和信息。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1)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可行性
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从最开始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到利用软件功能对档案信息进行立卷归档、自动完成档案信息的分类和分析等工作,再到为日后的查询和提取档案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可行的,在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2)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必要性
档案是一个单位保留下来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的重要资料,是帮助单位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给单位以后的工作提供启示、开阔思路的可利用的重要资料。为了使这些静态的档案资料变为可灵活利用的信息资源,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实现,从而使得档案的利用率及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要实现档案信息化,首先要将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将原来的纸质文件转化为电子文件,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录入,把实体照片等实物资料扫描成电子照片等电子资料,以此建立档案数据库,整合资源、统一管理。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可以用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对已实现数字化的档案原件妥善保管,不再提供利用,很大程度减少了原始档案的利用率,大大延长了档案寿命;另一方面改进了档案查阅方式,简化档案利用手续,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要,围绕单位的需要,开发档案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服务,真正把死档案变为活信息,把档案库变为思想库。
(3)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利用程度,是现在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档案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又是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是展现一个单位精神风貌的窗口,所以,必须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实现档案的最大价值。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平台,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把可公开的档案、信息上传网络,开展远程利用,搭建档案平台,社会资源共享,建立起方便的档案利用体系。让档案信息与最新的技术接轨,让档案信息在单位各部门间互通有无,让档案管理逐渐从“后台”走到“前台”,由被动式服务变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整个单位的重要性。
3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档案管理渐渐地取代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但如何更加安全、科学、规范地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1)档案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实现信息网络化的档案资源,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相互共享的环境里,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在的档案信息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因而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借助于防火墙、用户操作权限等技术防卫,不断建立健全管理系统来优化技术,实现档案数据信息在一个安全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储存,防止出现档案信息被恶意的篡改或删除。
(2)档案信息的保密性面临挑战
电子档案信息的易拷贝性,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的采集、存储、编研与资源共享等步骤都有可能涉及到泄密问题。而档案信息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密性,在网络上进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及共享需要符合保密规定。不是所有档案资料都能够上网,都能录入网络系统。因此,如何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把握好公开与保密,成为档案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3)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读性面临挑战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以数字化形态存在,具有易改性、机读性及对设备高依赖性等的特征,任何无意或有意的操作都可能会对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构成威胁。依靠着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存在的电子档案信息,一旦载体损坏,将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所以及时、多份、多载体的备份档案信息尤其重要。在档案管理中实行信息技术管理有许多益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现代档案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只有不断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档案的社会价值。
作者:蒙天池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参考文献:
[1]赵飞.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人事管理档案[J].人力管理,2014(8).
篇3
关键词:企业档案;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管理企业的档案系统,是光盘存储、数据库管理、图像编辑、信息共享和处理一站式的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系统。数据档案上网,即可实现企业员工对数据的共享,设置权限,使得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更新。这样有利于信息的调用和传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如何构建一套安全可靠实用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是摆在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1构建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原则
1.1实用性原则。
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文化和业务,所以每个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企业的特点,才能够让企业员工更加有效的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任何看似先进而不使用的系统都不是好系统。
1.2安全性原则。
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包含大量的企业信息,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证,将会导致企业信息外泄。轻则让员工私人信息泄露,重则很多商务信息传到竞争对手手上,将会让企业利益很大程度的受损,导致企业受到沉重打击。所以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3开放性原则。
企业带脑子信息管理系统不进要在企业内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开放,还要对外部访客进行开放。系统需要有相应的端口与其他系统相连,比如PS系统、CAD系统等,可以让企业内部人员直接整合相关的信息,达到内部信息共享的目的,提高生产科研效率。另一方面让企业外部人员能够进入系统,了解企业产品和文化,或许每一位浏览企业信息的人都是潜在的顾客。
1.4先进性原则。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如同手机一样,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商品。企业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系统的先进性,不能让陈旧的系统影响企业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构建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方法
2.1准备阶段。
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广泛的收集企业的相关信息,寻找合适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软件开发公司,了解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以选择最适合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其次,协调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召开会议,了解各部门的信息管理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达给管理系统开发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最后搭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和使用制度,让系统有序运行,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
2.2建立阶段。
首先,协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安装企业电子信息系统,连接企业的局域控制网络,把需要接入系统的其他系统和打印机等外部设备接入系统,初步构建较为完善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其次,组织企业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检查存在不足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最后,讲试运行期间的问题汇总提交给系统开发公司进行修改。
2.3交付使用阶段。
第一,开发公司对相关部门后台运作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后台运行员工能够正确使用。第二,系统全面对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进行开放运行,正式交付使用。第三,必须和开发公司签署系统的售后和技术服务工作,做好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
3构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注意事项
3.1准备工作。
构建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是一项牵扯广泛的复杂工作。这里面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生产信息,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如果准备工作做不到位,将会导致部门之间协调不顺畅,延误系统构建的进步性和科学性,甚至导致系统构建计划流产。
3.2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各个部门交流和生产的效率,所以必须认真分析各个部门的需求,不能够凭借该系统构建部门的意愿来搭建。这会导致系统不符合实际需求,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轻则是工作失误,重则是生产事故。只有认真分析各个部门的需求,才可以构建符合生产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效率。
3.3联合开发。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和专长,企业自身对本单位的信息比较了解,而系统开发公司的优势在于开发应用系统。单靠企业自身或者开发公司都是无法直接完成构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任务。联合开发的优势在于两家单位互补,企业选择开发单位的时候也要看中它的研发案例和经验。尽量寻找一家有能力、安全可靠、售后积极的公司。
3.4专人衔接。
企业构建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必须要委任专人来对接系统开发公司,不要隔几天就换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对企业电子管理系统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对开发公司来说,同一个人接洽,有利于信息的对接和意图的理解,更有利于保障系统开发的周期,避免因为沟通不一致,导致系统开发周期延长。
3.5试用对象。
选择正确的试用对象,可以有效的评价和发现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系统后天运行和系统对接企业其他系统的衔接,一定要选择较为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试用,保证系统正式运行不会出现错误而导致企业生产效率的降低。
3.6项目监控。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大的工程,投入较大,周期较长,一定要安排专门部门对接系统开发公司,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进步,保证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开发并投入使用。好的企业电子信息系统将会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对企业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将会导致各个部门怨声载道,互相推诿,反而拉低工作效率。企业信息电子化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需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需求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01月
[2]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篇4
【关键词】建筑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步发展,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进而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在社会经济国际化与一体化程度日益凸显,国际竞争越来激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更是至关重要。信息化背景下,建筑管理过程中逐渐引入信息技术,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成为了建筑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管理是企业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运营管理信息进行搜集、储存、分析处理,并对企业决策进行辅助的技术总称。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管理至关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且还要正确的充分实现计算机的应用,如果某一建筑企业各个部门管理都应用计算机,但是企业各个管理部门、企业之间等信息管理传递仍然利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传递,这样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硬件计算能力与储存容量不断的发展进步,价格的低廉更是使众多人群拥有了电脑;同时软件也不断更新发展,数据库技术、开发软件等发展与创新,提高了信息数据储存与处理能力与软件制作的水平,改善了用户的实验效果。信息革命更是直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信息技术管理流通需要依靠通信技术来实现,信息技术管理的处理需要依靠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信息管理全球化、社会化、网络化的一体化,受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让人民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计算快速计算与统计功能,解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明确项目工程各个部门的相关职责,实现项目工程各业务顺利交接,从而提高项目工程各部门合作水平与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经过不断的完善,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前进的方向,必须要保证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管理,实现建筑管理的高效性、科学合理性。
2.建筑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管理
2.1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建筑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建筑企业仍然还是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协调与信息交流还非常的落后,管理工作进度与效率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不愿花较多的财力去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不够。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做好信息技术管理,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2建筑管理信息化
信息管理指的是对信息传输的合理组织与控制。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是经过对各系统、各项工作与数据的综合管理,使得建筑信息管理部门可以方便有效的获取、处理、储存信息资料。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增强建筑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管理,从而增强建筑行业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管理的发展,对建筑企业信息系统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筑管理对于信息化建设投入需要不断加大。相当多的建筑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都选择了外包的形式,信息技术外包主要是对于建筑企业信息技术需求分析上,信息技术管理的优点已经在不断的应用过程得到证明,信息技术管理能够解决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管理信息的同步快速传输,真正的做到实时性,计算机处理的建筑相关信息数据更加准确严谨,可以尽量减少建筑管理人为控制的局限性。建筑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管理是建立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功能越来越强大,它能够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建筑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现建筑管理过程的准确、快捷、自动化,树立建筑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意识,促使信息技术管理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其长远发展。建筑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管理的数据收集技术,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建筑管理的有效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构想与计划。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业务融合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管理的竞争优势能够提高建筑企业业务的竞争力。而且建筑企业管理是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充分实现其效果的工作。建筑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管理能够通过信息化处理软件,把信息化工具与工作团队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为建筑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管理培养一批以建筑信息技术管理为中心的高素质建筑团队,形成建筑信息技术管理的竞争优势。
3.建筑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随着现代计算技术、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相互渗透,建筑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创新,逐步的实现了智能化建筑管理。智能化建筑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建筑开发商的主要卖点,如桂林机场、北京的名人广场、珠海机场等一些比较特殊的建筑,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建筑智能化的发展需求。目前为止已经有数以千计的智能化建筑。数字城市指的是运用遥感、GIS、遥测、多媒体、网络和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与功能机制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动态监测与辅助决策的先进技术系统,它具备了城市地理、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等庞大复杂系统的网络化、数字化、虚拟仿真、可视化表现与优化决策支持等强大的功能。为了更好的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国家建设部进行了不断的调整。
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来建设建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保证建筑信息技术管理的实效性,建筑企业不能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门户建设,如果从建筑管理水平的标志物去理解建筑管理信息系统,会使得建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出现严重的偏差。实现建筑质量成本的管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作支撑。建筑质量成本的管理要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是信息技术管理软件开发的关键。理想的建筑企业质量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包括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的系统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之上的,有时也可以实现质量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平行嵌套,形成完整的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建筑企业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采集的准确及时性,保证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便捷高效性。
实现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对建筑的改造过程,建筑管理信息化非常的重要和严肃。在控制建筑信息化管理的进度,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显示建筑管理的关键工作、动机时间、互相制约的特性,借助现代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控制管理进度,编制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网络计划,在计算机网络图上分配资源,从建筑预算材料、机械设备、工作人员工作清单给上一级的网络图导入相关的资源,根据进度的计划来生成资源计划。完成对建筑实际进度的统计,并和计划进度进行对比,根据两种之间的情况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和优化时间,使其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建筑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用性应用工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管理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贯穿在建筑质量、施工进度、成本控制等各个过程中,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逐渐的向多元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前进。信息技术网络化逐步向各领域实现渗透,实现了信息技术管理的全面应用与发展。建筑企业要通过不断的优化与创新,使信息技术管理能够更好的为建筑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苑小玉.建筑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J].城市建设,2011(13).
篇5
(一)加强对自身的科学教育力度
现今,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致使农村缺乏大量的先进信息技术的人才,导致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跟不上市场的需要,更发现不了,经济市场中各种有效的商机,使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身边白白流失了,促使农业发展,不能够得到有效进步。进行信息技术的深化学习,就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基础性的教育学习,熟练掌握对电脑的操作。由于农民多是文化水平较差的,很难领悟信息技术的正常使用细节要求,只能从最基础的东西入手,并且按照自家农业水平的现实状况,不断进行有效的基础性建设。将网络中学习到的先进经验进行实际应用,这是一个较难的环节,虽然农民的动手能力很强,但是其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专业的人士作指导,一步步进行基础性的操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能够熟练操作。
(二)组建信息技术建设队伍
乡镇组建信息技术模范队伍,对理解力较差或学习有困难的农民进行手把手的教学,通过政府的力量使农民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使农民通过对现场实际教学中,能够发现掌握信息技术的重点,使自己在学习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根据别人的正确指导,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将更多的经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同时,信息技术队伍的核心思想还应是,使农民能在灵活掌握对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下,还要集合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网上的交流,将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到网站上去,给更多的农民提供先进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指导,同时也能够带动自身种植技术的信心提升,各项细节也会得到不断强化和增进。
(三)加强对农业的信息的分析研究
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就要将农业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合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商机和挑战。最近,大葱价格上扬,一些葱农发现不了其主要原因,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发现是中间环节多引发的,这就能帮助葱农趋利避害,发现其中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再进行实际改革,使农业商机不断进行拓展,将中间环节缩小,不断进行商业变革,将着眼点放在真正能够进行促进销售的改进方法上来。将网络及其它先进技术载体提供的农业信息进行整合,发现先进的种植技术,了解新型的防虫病害的有效方法,使农民更好进行农业运作和病害防御。同时,在各种信息中优中选优、精益求精,不断进行创新实验改革,将最好的农业技术进行实践应用,加大对农业的发展力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农业市场的良好商机,都能够加入到农业生产中来。
二、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一)发现商机
以上粗略提到过在有效信息中发现商机,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进行信息的有效整合,就是要把信息中最有用的东西提炼出来,进行深加工,然后进行有效的对照分析,比如对区域性的农业发展进行对比,结合当地地形、天气情况,是不是真正能够进行这样的种植,是不是应该将自身的种植技术传授出去。这样进行详细的判断,未雨绸缪,趋吉避害,才能使农民不至于白花钱,白浪费时间。另外,在各种外部信息中发现哪里需要我们的产品,分析这个地方的人们需求和食用习惯,发现他们的市场价格与我们当地的冲突,进行有效选择,分析出价格最低,最适合我们进行销售的地方。还有发现其中的中间环节的复杂性,发现最少中间环节的经营市场,或者直接选取适宜农民直接销售的地点自行经营,把效益不断进行提升。
(二)创新技术实验
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渗透,把农业经济管理与其相结合,需要更加创新的技术来进行协调应用。通过对信息的研究,发现在经济事项中的各项存在的问题,其中在经济管理的重要事项中,应该把农民的价格自我调整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在信息技术指导下,发现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帮助农民自身不断进行经济管理改革,比如,加强对经济效益的统筹计划,提高商务活动中的经营技巧,使自己能更上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新进的种植技术改革,不断进行创新信息研究,使信息技术能够为自己更好的利用,使经济效益在更加稳定的市场中,进行良好的运作,促进新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一步步达到最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多方位的信息技术结合
只有政府提供的信息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农民自己应该找到更多的信息传播途径,将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用长远的眼光进行系统性的创新研究,使信息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传到农民那里,使农民了解到更多的农业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发现更多的商机和种植技术信息。整合更多的资源,农民之间进行有效合作,使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更上一个台阶,系统性的建设有效的发展战略,将思想素质建设与信息技术能够不断进行提升,使农民不断增强对经营信息的掌握,多方面细化分析,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部署中,能够打好漂亮的一仗。农业经济管理也应该是多方位发展的,将信息技术进行渗透,把握市场的先进管理经验,帮助农业在进行经营和投资过程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减少成本投资,又要使农业经营收入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农民能够抢占先机,不断在市场中渗透多样性的观察手段,将信息渠道不断进行拓宽,将信息技术的力度不但增强壮大,使信息技术真正为农业经济管理做贡献。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筑施工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45-01
1 建筑施工管理进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状况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在一定层面加强了信息技术应用,并显著提升了施工建设效率,在施工管理层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纵观我国建筑领域当前融入信息技术现状,其整体产业水平却仍然较为薄弱,并包含较多制约与不足之处。具体体现为,建筑企业网站多用于信息,相关网络软件工具却较为匮乏,导致了同登陆客户的沟通互动交流极为不畅。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网络技术总量不高,一般多为单机或脱机应用操作,仅令计算机技术在计算速度层面体现了一定优势,却没有真正开发出计算机技术在共享、传递信息层面的价值,令应用效率始终偏低。同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的范畴相对有限,例如施工进度、监督质量、控制成本等层面较少应用信息技术,而是仍然通过经验管理、人为管理等传统方式操作,体现了较低的科学化程度。在开发软件层面,则呈现出选题相似、无法统筹规划、投入资金不足,重复低水平开发建设等状况。另外,一些建筑施工单位无法科学利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性,没有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采购材料、招投标、管理项目与交换信息,而是虚有电子商务的表象,而继续践行管理经营的传统方式。
2 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的科学途径
新时期,现代化社会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广泛的信息使用与交流是建筑企业发展、提升的科学方式手段。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知识经济已成为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模式,基于此背景,建筑施工单位的竞争已逐步成为根本的信息与知识竞争,施工企业只有实现畅通的信息交换,才能赢得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主动权,并实现全面发展。当前知识与信息是建筑企业的核心资本,在企业发展管理实践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谁拥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商业资源,令其良好融入实践管理中,便会赢取先机,利用优质信息提升生产效益,并获取最终利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重要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创建动态信息与科学知识网络体系,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效率。信息时代,政策形势瞬息万变,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单位应科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累累硕果有效充实自身,构建完整统一的信息网络。由我国当前建筑单位管理综合状况来看,发展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创建了契合自身特性的网络信息平台,取得了信息管理层面的成效,为有效迎合快速的市场变化,在健康发展中稳步提升市场地位,建筑企业应促进施工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进而继续完善健全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3 建筑施工实践技术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科学策略
3.1 融入信息技术,促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
施工单位的实践发展与成长离不开高素质施工管理人员的支持配合,因此人的因素不容忽视,在建筑工程全面开展施工之前,各层级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管理理念,秉承科学发展观,永葆先进性,针对建筑项目工程的现实特征与建设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方案措施,全面融入适宜的信息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可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开展施工管理人员综合培训,借助企业网站定期学习内容、讲座安排,结合网络分散学习、集中学习模式,双管齐下,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令其全面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科学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软件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同时信息管理服务人员应同相关业务服务管理人员默契配合,高度合作,采用先进性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科学项目管理软件准确精密的解读各个施工工序的关联关系及前后特征,并结合多年总结的施工现场经验,实施对建筑施工的科学有效管理。
3.2 融入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合同管理与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可令合同归档、建档、变更及分类更加全面细致,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合同模块,充分满足大规模日常管理实践工作需求。同时应科学配备制作、查询、监控合同与冲突检查各项功能,构建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掌握工程合同状况,令工程施工进度、建设安排科学有序,紧凑开展,高效进行。无论建筑工程规模大小,其均会包含较多关键信息,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倘若管理不善,将会令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中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设备清单、表格形式等主体材料及设备应借助信息技术制定科学采购方案。可应用网络平台制定收发工程总进度施工方案相关计划,清楚明晰各类材料的现实变更需求。同时施工企业应科学依据各信息库包含的物资信息,阶段性实施物资分类,预设材料属性,制定租赁物资材料、采购及资金投入计划,并自动获取相关数据。
3.3 推广建设网络办公系统,搭建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伴随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充,施工项目涉及的管理环节越来越多,涵盖标准审核、进度安排、变更设计图纸等,包含了众多信息量。倘若建筑施工单位片面应用传输纸质文件方式,则会令项目信息的横向交流及实时纵向沟通增添较多冗余环节,进而令信息误差率全面提升,令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营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为杜绝该类不良现象,建筑单位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基于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化技术管理共享平台与自动化办公系统,令复杂的信息传递环节实现真正简化,并令纸质文件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实践管理进程中退出,令共享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优质的施工管理工具。再者建筑施工单位还应持续扩充应用网络职能,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网络采购、网上招标、网络视频会议与共享资料网络查询,全面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促进建筑施工单位真正实现信息化发展。
4 结语
伴随建筑施工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充,各工种交叉应用的日渐复杂,建筑项目施工技术迫切需要与信息技术良好融合。因此我们只有明晰信息技术科学重要性、现实应用状况,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科学融入信息技术,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建设质量,适应新时期需求,令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how to us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in applic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和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施工组织和管理力度的重要性,由此应加强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传统的建筑业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继续取得发展,如何继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2)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3)能够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规划控制目标,检查工程实际状态,并提供决策参考,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研究运用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建筑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1.2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方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建筑施工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为其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1.3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工程最优工,根据工期目标、资源配置、劳动定额等条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施工优化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施工,根据工期、劳动定额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管理系统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最终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管理信息系统要归为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为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信息管理也就采用与企业贯标体系一致的系统。根据部门和管理要素的划分,确定管理信息的传输和控制模式;以计算机中心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查询;各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职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为数据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2 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好信息技术
2.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多建筑企业、单位的负责人、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存在着误解性,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去认识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决策者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再利用互联网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相应的给予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的认识自然是表面的,也是不深刻、不正确的。领导、决策者的思想是否正确,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单位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样,加强对企业、单位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以及财富的源泉,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单位信息化的目的,可以说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而服务的,所以企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企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的,是必须不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
2.2制定战略计划并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的运行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可以说建筑企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就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应该根据信息化的特征,并且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战略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逐渐的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说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等特征。
2.3大力推进计算机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大力的推进施工管理的三个控制过程的相关软件应用,也就是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成本。比如说,在工程的进度控制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显示出关键的工作、机动时间以及相互之间制约关系的特性,利用网络的进度管理软件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并根据施工的进度及时的进行资源调整,从而使时间得到优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了;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可以说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拥有信息量比较大,综合性能比较强而且技术难度也比较高的特点,如果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管理,处理的时间就会缩短,结果的可靠性也更高。质量的管理软件系统还可以运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评定上,包括各种的质量评定报表,各种的质量评定曲线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3 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阶段,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在一定成度上对项目管理不够科学。
其次,施工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大多施工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还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同时没有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4 结语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科学化,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整合施工企业拥有的技能、知识和资源,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发展优势。总之,我们只有在强化施工企业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实施日常施工管理的同时,更注重开展特色化、人性化的信息技术决策辅助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施工控制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毅.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工业学院学报,2004(2).
篇8
关键词:信息施工管理
1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显然,前者包含后者。为免混淆它们的概念,我们必须对两者有正确的认识。就施工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而言,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这样,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
2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第二,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但是,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a)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
b)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
c)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d)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e)软件开发选题雷同,缺乏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
3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建筑业同行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列举一些实例。
a)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
b)在香港,主要应用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
4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4.1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
建设部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列为目前的重要任务。部长俞正声强调,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建设领域的工作,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特别应加强在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成为大势所趋。而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4.2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
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国外,建设工程文件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息量大。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其中使用错误或过期图纸造成的占30%。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筑企业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4.3开发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各种应用系统,如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等。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
项目组成员何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
4.4继续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篇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管理创新 相关应用
一、引言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信息发展极度膨胀,信息技术不仅对社会生活带来一定的发展,而且对企业的发展提供至关重要的帮助。信息技术的管理面向比较广阔,比如提供各种交流互动,日常管理,数字交流、资源共享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把个人的开发能力转换为企业的开发能力,是企业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战略优势,增强商业之间的竞争力,那么如何创新对信息技术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挖掘其中的价值,创造更适合当代的管理方法。
二、信息技术管理概念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指把新概念、新元素经过处理加工为有参考意义的数据,信息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具有三个特征:时效性、影响力和决定性。有效的信息是要给组织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或者是帮助取得有效的决定,有效地实现企业的运作和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的开发、收集、分析、分类、利用等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主要是把数据转换为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加工,以及时地、准确地、有效地传递给各级员工。
2.知识管理。
人们对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的认知是大脑信息传递知识的过程,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过程。知识管理是信息技术管理的基础,大脑的反复实践和反复认知是对一个新事物的判断和推理过程,通过经验和能力,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所以,信息管理的开发和发展是来源于知识的加工也是来源于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把知识进行识别、分析和传导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管理创新的内容
1.信息技术辅助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其一,信息技术管理的创新能够让企业保持拥有最核心的技术,并且在之上得到不断的升级,保证有先进的水平。其二,信息技术能够使人力资源和企业有效结合,使得企业人才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企业作出最大的贡献。其三,信息技术再一次地把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有机结合,不断推广企业。最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准确地、及时地获取信息,并且准确地推理,做出最优的决策和策划最好的执行方案。
2.信息技术的创新影响企业模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管理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改革,使得企业的各种经验方式和运营手段都发生改变:其一,企业的边界模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通过网络更好地推广,并且使得企业与其他的生产要素更容易结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企业的边界不能明确规定,很多企业都形成无国界的运营形式。其二,企业交易变得更直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易越来越简单、直接,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交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得到巨大的转移和扩展,在实践上更短暂、更节约空间。最后,生产和服务变得专线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运营方式在网络上可以直接操作,从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网络成为辅助工具,并且借助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的营销方式都是属于在线运营。
3.以使用信息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提高管理创新。
信息技术管理的创新,使得企业拥有更可靠、更快捷的全球信息,并且改变传统单向交流的运行,使得企业以商流为主体、以信息为核心、以物流和基础的最佳运行方式为基础,不仅加快资金的运行速度,还加快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速度。中小企业要懂得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全球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更广泛地与客户交流,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扩大业务他们的业务范围,并且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有效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人力、财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具体体现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高效的信息技术管理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企业内高效的信息管理使得企业运行更有效,为企业的竞争提供关键性的支持。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创新的管理的有效结合,使得企业生产、销售、反馈都得到极大的发展。首先从竞争范围说,Internet将改变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网络上的交易及其服务手段会带来极大的改变;其次从竞争资源上看,信息技术给人力、财力、物力等都提供最优的分配方式,创新的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的最新资源,给企业带来最准确、最迅速的信息;最后从竞争手段说,产品竞争是由于产品的同质性太强,以至于消费者的难以选择,靠信息技术获取关于消费者的最有利信息,积极推广产品,使得消费者理性地消费。
总之,信息技术是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运用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和数据存储基础等最新技术,通过对企业发展经营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运用,使得企业在更深的层次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然,信息技术管理的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阶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信息管理技术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运维服务;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53-01
在新时期,我国企业要想成为国际上一流的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长期、稳健的发展;就必须在依靠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改变现在落后的信息运维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高效的、实时的信息运维管理系统。信息运维管理工作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普及,信息系统运维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信息系统运维涉及数据库、中间件、硬件、存储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企业内部信息化工作人员不足,专业技术能力欠缺,为保证信息系统良好、顺畅运转,需要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运维服务,即信息系统运维服务。
1 信息运维管理的含义
信息运维管理,是指单位信息部门采用相关的技术、方法、手段、流程、制度等,对信息运行环境、信息业务系统以及信息运维人员进行综合管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的政府部门就开发了信息运维系统,然后很快就被广泛应用到英国的企业中去。我国企业生产为了将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度整合,进而实现多层次生产、全方位管理的协调发展,也采用了相应的IT管理系统,不断改善信息运维管理,建立综合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效率。
2 运维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2.1总体架构的描述。信息技术运维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由基础设施层,管理支撑层,业务应用层以及接入展现层等四个层次组成。以《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信息技术服务通用要求》等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作为平台的标准支撑。
2.1.1基础设施层。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基础设施层既是是平台的基础支撑系统,也是平台运维的对象。
2.1.2管理支撑层。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管理支撑层是支持服务交付平台和质量评价平台的重要分层。其中包括了对整个平台的系统管理,安全策略设置,不同角色的平台界面分配,对来自基础设施层的数据收集与存储,也包括了对质量模型,数据域,数据组织模型等基础架构的设定。
2.1.3业务应用层。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业务应用层主要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从交付到质量评价再到评价结果的全过程,主要对相关服务交付数据进行业务处理,存储,分析和报告。
2.1.4 接入展现层。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接入展现层主要根据信息的需求对于业务应用层提供的数据按访问者的需求进行数据的展现。
2.2功能架构描述。信息技术运维服务技术支撑平台从功能架构来看也分四层,包括基础平台,数据采集,业务应用和数据展现。基础平台主要提供平台基础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安全审计,流程引擎,报表引擎和消息引擎;数据采集主要提供IT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运维环境的状态信息采集功能,包括告警采集,配置采集,性能采集;业务应用主要提供监控,服务管理,配置管理,服务治理等类别的功能,具体包括监控类(性能监控,故障告警及处理,业务状态分析,远程作业监控),管理类(配置管理,服务规划,服务支持,日常管理,知识管理),治理类(服务报告,服务质量评价);用户展现主要提供统一门户方式展现。
2.3运维服务模块。运行维护服务是供方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过程和文档等,针对运行维护服务对象提供的综合服务。本部分提出的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模型如下:
3 信息技术下信息运维管理创新工作对策
建设一套“功能完备、架构合理、安全稳定、规范标准”的信息运维管理系统,对推动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部门开始反思如何更好地开展IT管理系统,提供更好的运维手段来支持业务高效、稳定、安全的发展。
3.1重视技术培训。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挖掘其自身潜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变化。要想将信息技术与人力运维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人才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的IT部门加大对人才的选拔,不可过于依赖于某个人,同时注重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其自身对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此外,适时地绩效审核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可以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进行整体评价,便于及时发现其工作失误或优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的未来业绩进行制定,以挖掘其自身潜力,利于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保证。
3.2设立保障体系。设立信息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风险防范。IT系统的管理需要技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运用有效的运维支持系统来保证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是一个必要的技术保障。如目前最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SD-DSM系统,它是全球最先进的三位一体电子存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由两套硬件设备组成,分别SD-DSM-A及SD-DSM-B模块。SD-DSM为单位信息化保障建设提供纵向深度防御和横向容灾实时恢复相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涵盖了前预防(离线备份)、中守护(数据恢复)、后防泄密(数据擦除销毁)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的立体防护保障体系为单位使用服务器、办公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电子存储数据打造了最低风险的稳定运行环境以及无责任事故的单位信息安全体系。
3.3检查运维管理系统。深入检查信息运维管理系统,进行事前准备。信息数据量多、信息管理工作繁杂,是每个企业IT部门面临的问题。面对海量的数据,企业能做好的就是加强对信息数据的审核,IT部门要不断及时、深入地巡查信息运维管理系统,尽早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正,对所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和总结,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方案。在信息数据整理好后,再由IT部门交由其服务部门进行审核、更正,以加强信息的准确性。
3.4完善管理制度。完善信息运维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IT管理主要是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像服务器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和信息台账管理等,而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运维管理工作,需要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再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创造更人性化的服务。同时,为了建立起具有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运维管理的及时性与主动性,就需要建立专门的运维中心,便于所有数据的集中存放与管理。此外,国家和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运维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运维管理体系,鼓励更多企业加强技术的更新,加大对信息运维管理的投资力度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加强其程序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企业要想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就必须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运维管理进行创新,使之能符合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现在信息运维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信息运维管理进行创新可以使之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样做,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才可能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下,对企业的信息运维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庄志明.关于信息技术下信息运维管理创新工作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7).
[2] 江毅.基于ITSS智能建筑绿色数据中心运维管理[J].智能建筑,20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