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09 15:0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控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应答机转发测距调制度的特性分析与测试方法研究
基于构型控制的多平台协同轨迹规划
信息动态
测量船码头动态标校方法研究
相控阵多目标测控系统中的坐标转换
短稳的特性表征及其σy(τ)与Sφ(f)间的变换
近场虚拟目标在船载测控设备无塔校相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改进的UPF雷达组网数据融合方法
测试环境对卫星转发器幅频特性影响分析和修正方法
CCSDSAOS及TC空间链路协议吞吐率性能分析
航天测控软件缺陷管理与分析系统设计
基于软构件的海上测控指挥显示系统设计
基于SOA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MMI的海上测控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研究与实现
基于简单组件模型的空间链路扩展应用编程接口的应用
试验任务质量管理系统中数据同步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船载卫通天线跟踪陀螺零漂对捕获能力的影响分析
灰盒测试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定轨测距方案探讨
测控站远程监控体制的分析与设想
航天发射任务测量船应急测控海域设计方法
发展动态简报
航天发射任务三维可视化实时仿真
TDRSS航天器用户终端一体化设计初探
低轨星座传感器调度方法
高温高湿高日照环境对发射场与测控设备影响分析
基于测量方案的光电经纬仪布站优化模型
欠采样系统的MRTD测试方法研究
直升机载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
序列图像超分辨率联合重建算法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软件过程改进实践
测站试验任务软件接口设计与实现
基于COM组件的航天测控软件设计
降维分析与中低轨预警星座设计
基于轨道外推的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基线转换新方法
雷测数据准实时处理的随机误差分离方法
基于递归辅助变量的时变谱估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基于遗传算法计算弹道节省参数最优节点
变动统计方法及其在试验评估技术中的应用综述
篇2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发展方向;应用
1、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相关概述
测控技术主要是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进行研究,从而获得相关要素并对其控制的一种先进技术,它是结合电子、紧密机械、计算机、光学、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等多门技术而形成的一种高新技术,而测控仪器是测控技术的辅助工具,对于测控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测控技术和仪器主要具备四种功能,分别为采集、整理、处理和显示控制等功能。采集主要是进行信号的采集环节进行,当对采集对象进行采集时会发出各种可以被识别的信号,然后经过转换变成电信号以后,就获得了相关信息。一般而言,采集信息使用的仪器主要是传感器,而采集对象发出的信号主要分为物流信号和化学信号这两种类型。此外,采集信息还包括对采集图像的信号,这部分主要使用摄像装置仪器进行;整理主要是在信号的整理阶段发生,主要对采集的电信号进行加工,通过平整、滤波、模数转换来形成容易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是在信号的处理阶段进行,主要通过处理数组信号来使相关信息能够清楚明了地显示出来,或者是发出相关的控制信号。通过发出来的显示信号我们可以判断自动化系统上是否正常运转,如果信号显示正常那么^续进行,如果不正常那么就要进行计算和处理,然后将控制信号发给对象,对象进行调整使系统的运转恢复正常;显示控制功能主要是将数字信号以我们容易观察和发现的形式进行显示,从而能够准确判断,而控制就是将控制信号传送到对象的过程。
2、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2.1 介入安装和制造的坐标跟踪测量系统
在今后的测控技术和仪器中可以介入安装和制造坐标跟踪测量系统,同时综合利用快速、多路干涉仪,二维精密跟踪测角系统,通用信号处理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来不断完善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坐标跟踪测量系统,这样对于信号的准确定位以及输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计算机辅助测量。
测控技术和仪器的信号处理系统在今后会朝着模块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以前的仪器只能够显示数字,没有数据交换借口,这样很难适应高科技发展的需求,也很难与国际接轨,因此我国应当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测控技术技术与仪器中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来提高信号处理的速度,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此外,测控技术与仪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后也有利于测量的准确性,同时对于信息的传送以及信息的转换和显示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2.3 使用新器件和新材料
以前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过度重视整机和系统,而忽视材料和器件的选择,因此今后应当转变观念,重视新器材和新材料的使用,应当会在器件和材料中有所突破,可能会使用新光源、新型高频探测器。当前探测器的响应频率为十的九次方,而光频的相应频率达到十的十四次方,。此外,当前的干涉仪的适应探测器存在不足,应当不断提高其性能,这对于通讯也将是一次很大的突破。
3、远程测控技术的应用
远程测控技术是在虚拟仪器技术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果,该技术能够为远程客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图像和相关检测数据,临场感会增强,这样就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还能够实时对远程的检测进行控制,从而使测试和控制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展,这是未来测控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此外,由于远程虚拟仪器的使用将系统的很多部分在空间上分离,例如可以单独实现测量、分析、数据输出和测控,这样就能够携带方便,避免携带大型笨重的测试仪器,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也能够解决很多难题,如地理位置的限制和条件的限制导致测试困难等,因此从长远来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远程测控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测控方式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加上虚拟仪器的应用,使远程虚拟仪器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工业、教育和医疗等行业应用较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来说,利用远程虚拟仪器可以测试飞机飞行中产生的噪音情况,可以测试电力参数从而构建测控系统,还能够在汽车ABS传感器中进行功能测试,在网络水质量监控系统中能够通过建立见车站和控制中心来发挥作用;在教育领域中,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和应用会广泛使用该技术,用软件变成代替实际实验,这样不仅解决高校实验资源短缺的现状,还有利于高质量的教学。由此可见,远程测控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潜能。
参考文献:
[1]牛群峰,王威,吴才章. 虚拟仪器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4:136-138.
[2]祝青园,王书茂,康峰,张磊,陈度.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装备测控中的应用[J]. 仪器仪表学报,2008,06:1333-1338
篇3
关键词:测控技术 仪器专业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仪表的内涵已发展为只有信息获取、存贮、传输、处理和控制等综合功能的测控系统;微型化、集成化、远程化和虚拟化成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测控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面对这样的深刻变化,1997年版5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6中新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覆盖了原来的10个仪器仪表类的专业。本文将从我国仪器仪表专业的创建及发展的角度研究测控技术仪器专业的发展规律,对多数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特点及国内发展概况
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广泛用于制造业、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国防工业以及科学研究等部门,是观察、测量、计算、记录和控制自然现象与生产过程的工具。教育部于 1997 年对与测控领域相关的11个专业重新组成的一个宽口径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它是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所属的唯一的本科专业。2000年后全国高校专业设置统归教育部管理,2000―2005 年仪器仪表教学指导委员会由14所高校的14名委员组成,主任单位是天津大学。近年来,我国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高校数量也有显著增加,1997 年有80多所,2004 年已达 160 多所,目前已超过 180 所。
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微纳米技术的发展,测控技术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仪器仪表学科的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属性越来越明显。测控技术与仪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21 世纪的仪器仪表学科是集机、光、电、自动控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行业是一个专业面很宽的多学科结合的行业,是现代工业技术中的重要支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可靠保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特别是在尖端技术领域中,重大成果的取得都与测控技术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现代测控技术,支撑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得到发展。面向目前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来规划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教学与研究方向是搞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的基本战略。因此,为了适应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一个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合理的教学计划。探索制定合理的适应 21世纪科技发展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近年来,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改革传统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在制定培养方案时,突破传统仪器仪表学科的限制,构建涵盖多种技术领域的复合型测控领域技术体系;在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方面,重新确定主干课程,打破原有学科内容划分,调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加强信息类以及计算机和控制方面的课程建设。
2.仪器仪表学科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演变
2.1 由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
前,仪器仪表类专业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沿用前苏联的,实行“专才”教育,基本属于精英式教育。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末,真正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后。此次调整将十几个仪器仪表类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宽口径通识教育从此开始了。在这次调整中,我校的几何量计量、力学计量和热工计量合并为一个专业。
2.2 人才培养规格向多样化发展
仪器仪表学科初建时以本科生培养为主,直至上个世纪6”年代才有了少量属于我国自己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开放后,经济转型使研究生教育大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专科教育的形式,形成了仪器仪表学科的多层次教育格局。
人才培养模式也从“专才型”逐步定位于“研究型”和“技术型”两种类型。研究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掌握一定学科前沿知识和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攻读硕士学位或到企事业从事研究工作。技术型人才要求具有较规范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动手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两者课程体系设置有所区别。
3.结语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取得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计划在保持现有特色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向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方向延伸,加大与测控技术有关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比重,同时创造条件开拓新的学科方向,采用停、并、转的方法整合相关课程。另外,继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学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模式与体制。
实验项目要打破课程界限,以课程主线来确定,体现整个专业培养的要求。从根本上认同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综合型、设计型及开放型。实验内容的安排要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测控技术;生产效率;新型产业;网络化
1测控技术简介
测控技术是当今现代中的一种新型电子技术,它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条件下,已经逐渐应用到了各行各业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及生产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电子应用测控技术还拥有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提高了测控技术的应用性。电子测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测控软件、程控设备、总线与接口、控制器、被测对象。系统中,每个机构都要确保其运行,只有那样才能完整的被应用。电子测控技术并不满于现状,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大多数电子工业开始着眼于信息的技术化,这样不仅为电子技术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便利,这样对于电子测控技术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2电子技术中测控技术研究特点
2.1测控技术的智能化
智能化,测控技术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现代电子测控的应用技术中,为人类的研究做出的很多贡献。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化的改进,测控技术现在也逐渐变得更加的准确,更加的智能化。众所周知,现在信息化智能化越来越受到广大居民的重视,各种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也让电子技术推上风口浪尖,商家、研究者不得不提高自己产品的性能,使人们更加依赖于自己的产品或研究。测控技术的智能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不仅如此,还能帮助工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这样使得电子技术更加受欢迎。智能化的发展能够适当的帮助人们解决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热潮。
2.2测控技术的数字化
数字化,测控技术数字化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现在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网络的信息数字化来传递的,所以说电子测控技术也不例外。现在测控技术的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测控技术的信号数字化;②测控技术的传感器数字化;③测控技术的多媒体数字化。通俗的来讲,其实数字化就是通过电子技术将信息变为通俗易懂的数字或者说是数据,然后再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即可。测控技术的数字化使得其电子应用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使用过程中更加的便利,更加有用的帮助人们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数字化将是现代化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2.3测控技术的网络化
网络化,测控技术的网络化在现代社会已经普遍普及,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已经广泛得到应用。现在网络信息化具有普及、实用、渗透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测控技术的工作效率也将会大大提升。目前网络化的特征正是体现出测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测控技术的网络化特征在将来的发展中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从而促进测控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发展。因为有了网络化,使得电子测控技术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在生活中也更加受欢迎,因此,现如今人们的生活都离不来网络化,对网络都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这使得电子测控技术的基础更加牢固。
3电子测控技术的应用
3.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目前电子测控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在传感方面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了电子技术必不可少的主要应用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测控技术作为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有更多新型的传感器崛地而起,比如智能化的传感器、数字化的传感器、微型的气体传感器以及新型的网络传感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智能化传感器,因为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改进,人们不断追求便捷、有效、智能化。通过对于新型传感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子技术中测控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比如,网络传感器在城市管理、航空航天、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智能传感器主要应用于火车运行状态的监测;而微型气体传感器则广泛用于国防军事、交通管理、化工生产等领域。
3.2虚拟仪器技术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现如今电子测控的虚拟仪器技术越来越受广大使用者的欢迎,电子虚拟仪器技术与电子测控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测试系统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属于测控领域中的一项新型电子技术,它与现代测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不仅扩大了现代科学仪器的应用范围,还在很多高科技领域都发挥了作用。例如开发自动秧苗的分析系统,使得研究人员只是需要通过计算机就能够看出秧苗的发展状态和数量,能够对秧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再例如,利用虚拟化的测控仪器技术可以测量液力变矩器在不同压力、不同转速的情况下的性能变化参数。随着电子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仪器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将继续扩大,将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更多的方便。
3.3远程测控技术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电子远程测控技术也在逐渐步入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远程技术主要是利用远程测控系统与计算机结合,使电子技术进一步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便利,同时,也使工业、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电子远程测控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专线通信远程测控和无限通信远程测控,其中无线通信远程测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电、煤气等自动抄表领域,但是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都是往往无法直接在现场开展测控作业,此时就需要对于远程测控技术加以应用,专线远程测控术应用于大型工程监测工作的开展,很多高危行业均充分利用了专线远程测控技术来缓解行业危机。
4结语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时代的发展,人类正在研究其他优势以能够满足人类的更多的需求,给予人类更多的帮助,发挥其重要作用,由此而见电子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本文章以测控技术在传感器技术、远程测控技术、现代测控总线技术以及虚拟仪器技术中的应用为重点来概述电子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理论知识的支持。为了使电子技术测控技术在人们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帮助人类更好的用于更多的研究领域,我们研究领域上的各个基层一级高级人才都在积极配合努力研究,希望以后测控技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进而使更多的工业得到帮助,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应当加强对电子测控技术进行研究,使其促进企业及工业的生产效率得到良好的提升,进而为测控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彦春.刍议电子技术中测控技术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4).
[2]刘志刚.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12):120-121.
篇5
测控技术作为新兴产业,是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测控技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工业领域,都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测控电路在实际的应用领域中,可以保证多种电子设备和产品正常运行。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和产品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本论文针对电子技术中测控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
测控电路;电子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感受到时展越来越快。特别是电子技术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专业技术。随着工业自动化方向发展,电子技术中的测控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但是电子设备实际运行中会出现各种干扰源而导致测控系统的运行难以满足技术要求。为了确保测控系统能够处于运行可靠,就要采用相关的抗干扰技术将抗干扰措施制定出来。
一、测控系统干扰源的分析
(一)电磁干扰
当电子设备处于运行状态的时候,就必然会在电子设备的周围产生电磁场。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电子设备运行中必然会使得电压和电流产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或者是连续发生的,或者是间歇性的,如果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速度过快,就会有电磁场产生[1]。电磁场中的电磁能量并不仅仅在有限的磁场范围内,而是会以电路为主体,不断地扩展活动范围,由此而影响了测控电路的正常运行。
(二)地线干扰
地线具有一定的抗阻性。当电流沿着接地线流动的时候,就会使地线上有电压产生。电流受到阻抗的影响而不断增大,电压也会随之增大而导致地线的负载增加。当测控系统对电子设备进行测试的时候,如果电子设备为大功率设备,在地线中就会有强电流通过,随之,连接电子设备的电缆上也会有电流通过,而且电缆中所流通的电流缺乏稳定性,导致每一根电缆中所流经的电流都会有所不同,这些电缆中的电压也会各有不同。缺乏稳定性的电流和电压的大量存在,就会产生差模电压而影响电路的正常运行。因此,应在测控电路中增加相应的过压保护电路,以保证整个测控电路以及测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图1:过压保护电路)
(三)湿度干扰
电路处于运行中如果环境湿度过低,就会在电路周围产生静电效应从而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特别是在静电干扰下使得测控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受到干扰而导致元器件失效,最终造成整个测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如果环境湿度过高,就会引起元器件间的短路和PCB的焊点锈蚀,在高湿度环境的影响下则这些焊点的接触电阻就会有所提升,而影响了使用性能的发挥。如果这些焊点处已经被锈蚀,就会导致电子元器件功能减退而引发电路短路。
二、电子测控技术的应用
(一)合理的电路设计
所有的元器件在使用之前都要做好测试,并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经过技术处理,调试合格之后方可使用。如果是逻辑元器件,要采用接地技术,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确保电路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在电路的设计上,注意逻辑电路与数字电路要分别单独使用,且要对电源线进行加粗处理。接地线要尽量选择网状的接地线或者环形的接地线,并在连接接地线之前,要做好加粗处理工作,以确保逻辑电路和数字电路在数据的传输和走向能的传递上保持方向上的一致[2]。在进行布线的时候,折线的角度不可以超过90度,以在电路运行中能够对频率很高的噪音产生抑制作用。为了避免来自噪声的干扰,还要采用接入旁路电容的方法,即将旁路电容接入到PCB板上面的IC点。所有接入的引线都要与接受旁路处理的端口相靠近,注意接入的引线长度要合适,避免由于过长而影响技术处理效果。
(二)屏蔽技术的应用
如果是对电磁场屏蔽,就要对噪声骚扰源使用接地导体将其包围起来,可以对电路以有效保护。屏蔽体所使用的导线要以铜或者铝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的材料为主,控制好中心导线的长度,以避免其从屏蔽体中伸出过长。如果屏蔽体是网状的,网孔要尽量小,且要采用单端接地的方式,以保证屏蔽体有效地发挥屏蔽作用。如果既具有干扰能力的电磁场具有很高的干扰强度,在设计屏蔽电路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双层屏蔽技术。但是,这种双层屏蔽技术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要加装滤波电路,且内屏蔽盒与外屏蔽盒之间不能够多处连接,一点连接即可。双层屏蔽的两个屏蔽体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不可以太大,以确保获得最好的屏蔽效果,而且屏蔽层之间不可以有间隙,间隙的厚度与单层屏蔽材料的厚度等同[3]。如果干扰电磁波为空间电磁波,很容易对具有较高灵敏度的信号接受设备造成干扰。对这种空间电磁波可以采用金属网屏蔽室进行屏蔽,屏蔽效能可以达到45dB至50dB。如果金属网屏蔽室为双层的,且有绝缘衬垫安装在其中,所能够获得的屏蔽效能就可以达到75dB至95dB。屏蔽室的连接要正确,以在发挥屏蔽作用的同时,还确保屏蔽体本身能够安全运行。此外,可同时根据电子产品的不同特性在测控电路中增加不同类型的滤波电路,可以将骚扰电磁过滤掉。(图2:滤波电路)
(三)接地技术的应用
测控系统的接地多会采用三条地线,其一为信号地线,用于低电平电路接地;其二为噪声地线,包括电动机的地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地线等等;其三为外接地线,连接在交流电源的接地线上,用于外壳、机架等接地使用。虽然接地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但是要获得良好的抗干扰效果,则需要与屏蔽体结合使用。如果电路处于运行状态时,工作频率没有超过1兆赫,就可以将屏蔽体的接线用于一点接地设计,地线的长度要局限于信号波长的1/20[4]。如果工作频率超过10兆赫,就可以将屏蔽体的接线用于多点接地设计。所选用的接地线要加粗,特别是连接印刷板上的接地线,要确保接电线所流过的电流要达到印刷板上所流过的电流的3倍之多。如果印刷板上为数字电路,就需要接地线的线路为闭环线路。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中,测控技术属于是新型的技术,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控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各种电子设备中的测控系统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系统无法可靠运行。特别是电子设备的使用功能不同,对使用环境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当然,其中的测控电路受到干扰的原因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提高测控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在测控电路的设计中加入相应的抗干扰电路,以确保测控系统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彭捷.电子技术中测控技术的应用[J].应用技术,2014(08):235-236.
[2]刘志刚.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12):114-115.
[3]冯嘉鑫.电子技术中测控技术的应用[J].基本建设经济,2014(03):197-198.
篇6
关键词:虚拟技术;测控技术;网络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203
1 引言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模拟测试,在新时代的今天,运用虚拟技术方法,充分运用资源以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结合互联网与虚拟技术的配合,对测控技术进行测试,从而将用户之间的信息进行整合与运用,能够更好提高测控技术的研究效;并且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系统测试更加的方便,能尽快满足系统的测试要求,获得测试的结果。现代虚拟技术正是基于互联网的前提下,对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不断转变为分散和远程的特点,测试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在现代虚拟技术的基础上,对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是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设计和研究,从而寻求能够有利于测控系统的方法,寻求有利于测控技术在现代虚拟技术的创新之处。
2 现代测控技术概述
在现代测控技术的研究中,计算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源于计算机在测量和控制方面的优势,以及它能够准确的对现代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计算。计算机的应用对现代测控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全方位实现测量和计算,形成数据信息的共享,推动着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1]。
2.1 测控技术现状介绍
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呈现着快速发展的态势,不断的应用在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当前,现代测控技术是一套综合的系统,包含测量与控制,智能化的发展从而实现自动管理。不过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还比不上其他先进的国家,测控技术水平的发展状态也没有其他国家优秀,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创新,尽快提升测控技,形成独特的研究体系。
2.2 测控技术背景与发展方向
测控技术的发展需要互联网技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测控技术的发展将会向着多元化方向。使用者可以自由的学习和运用测控技术,对工作的内容有效的了解,如此能够更好的把握测控技术,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未来测控技术除了向多元化发展,还会更多的开放用户,不断的融入市场。当前,科学技术的引入是现代测控技术发展的一大支持,它极大的促进了测控技术的发展,这一点上文也有所提及。信息技术的不断丰富,使得测控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现代测控技术朝着智能化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现代虚拟技术)的发展,它将是现代测控技术的保障。
3 虚拟技术下现代测控技术设计
互联网的到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也慢慢步向远程化,所谓远程主要是基于互联网这一有利优势。测试技术系统主要包含虚拟技术、数据信息的远程采集以及通信三个方面的网络化测试,在现场将虚拟的测试设备与网络连接在一起,通过互联网使用者能够通过浏览器对其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远程控制现场,进行数据信息的远程采集和通信。虚拟测试系统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服务器以及虚拟仪器和数据库进行现场测试,将数据库和服务器以及监控管理组成服务器单元进行数据收集,不同的用户共同组成客户,图1是虚拟测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测试设备与数据库共同组成了现场测试服务器,每一个测试设备都是独力的,并且数量很多,它是测试的数据来源;现场测试服务器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以及进行数据的传输,对使用者的测试和运用的用处很大;并且它与客户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2]。通常若干台电脑组成服务器端,它是测试系统的主体,不仅将使用者与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还对现场测试服务器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对使用者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保障测试的正常运行;并且服务器端存有大量的数据库,用于对使用者信息进行比对,更好的对测试系统进行分析,以此不断完善测试系统。
4 虚拟技术在现代测控技术的运用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更加的便捷了现代测控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也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它广泛的运用在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生产全球化,往往需要通过虚拟技术在地球的一端对另一端的产品进行测试和分析,在生产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也提高了测试效率[3]。不仅如此,现代测控技术的运用不论对工作或是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后对测控技术运用会更加的广泛,也更加的频繁。
测控技术的运用在军事国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远程对各项武器装备进行有效的检测,能够快速有效的对武器装备进行保养和维护,这对国家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在航天飞行的测控,对航天仪器进行有效的测量,从而获得最新的数据信息,实时保障航天英雄的安全;运用现代测控技术,实时了解农作物的生产状况,从而有效提高生产产量。而现代虚拟技术对测控技术的极大提升,不论是以上哪方面,都可以先进行虚拟技术的模拟,从而有效的把握测控进度,这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保障安全,提高效率。
5 结论
本文在现代虚拟技术的基础上对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对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并以此验证现代虚拟技术对测控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现代虚拟技术的运用离不开它,同时也间接推动了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题中,对虚拟技术的框架进行简单的设计,它存在于互网并运用互联网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对现代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交流和研究,其所表达的优势尤为明显并在文末做出介绍。
参考文献:
[1] Han Y, Gao Q, Li X.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Power System Based on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15:25-28.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测控技术
我国目前使用的测控网络是一种全分布形式的结构,可以集中对Neuron芯片进行有效管理。测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通过测量与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涉及多个领域,而计算机网络的测控技术,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和分布化特点。基于此,本文在概述互联网与测控技术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对于测控技术的促进作用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1互联网与测控技术概述
1.1互联网技术的独特性
计算机网络蕴含的技术水平能够对测控技术带来巨大的帮助。第一,计算机网络中相对重要的一个技术是网络互联和网络协议,利用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划分情况,使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虚拟网络能力。虚拟网络能力的存在,可有效提供不同区域的计算机网络在运作时能够按照相关的网络协议章程,使得资源之间能够发生共享,避免资源重置以及浪费,促进各个地区间的联系。第二,是网络技术,具体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Java语言编写的小应用程序、脚本程序、层叠样式表单、动态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插件技术和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技术等。网络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能够保证我们日常的各种文档的编辑、传送与检阅等功能的实施[1]。
1.2测控技术的先进性
我国对测控技术有严格规范的发展方向,且传播范围较广。但是,仅仅依靠测控技术自身的发展,不能达到有效推广的目的,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第一,对测控技术制定较高的应用标准,保证严格执行相关要求。由于测控系统的核心是对某项要素进行测量以及监控,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对其进行测量和监控,因此需要满足许多相关的技术要求。首要的要求就是测控系统的灵敏程度。换句话讲,在工业上,对于测控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传感器上,包括光纤、生物性和多功能的集成化传感器三种。为保证其工作时能够更好的并且更加准确的发挥作用,需要更高的敏感性。针对目前的信号处理系统而言,其识别的过程难免会出现系统的单一化与僵硬程度。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测控技术进行有效的提高,增强其灵敏性。此外,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进行网络的划分,再利用路由器,将网段进行划分,可以很大意义上提升测控系统的机动能力,在我们日常的实践应用中起到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测控系统的平稳性进行调整,提升信息的完整性,并利用繁复节点的办法将信息完整的进行传输,降低信息的残缺性。第二,网络技术要素。不同应用环境需要不同的使用方式。通过实际情况来分析测控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测控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无论紧密程度如何,都不能够完全模拟测控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我们对环境因素以及相关不可避免的缺陷进行综合性考虑,尽量使用合理的方式来提升测控技术的操作性,从而增加测控技术的效率与发展水平。
2计算机网络对于测控技术的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降临,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大范围普及,影响了我国相关技术水平,特别是对于测控技术而言,能作为其有力支撑。第一、我国目前使用的测控网络是一种全分布形式的结构,因此可以集中对Neuron芯片进行有效管理。分散的控制系统会提升发展的空间,增加通信功能的发挥,并且有效结合不同区域的测控单位,从而有效推动测控系统进行工作,并保证其发挥良好。然而,在实际的测控系统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地域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测控单位,只有对这些测控单位进行智能的考量与矫正,才能有效对其进行保存[2]。第二、对于Neuron芯片而言,其定义是一种具有多种处理结构的类似神经元样式的芯片,可以在全分布形式的测控中,发挥明显作用。Neuron芯片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控制,能够帮助通信接口进行不同工作方式的设置,针对不同区域发挥不同作用,促进测控系统对于温度、压力、压强等的控制精准程度。二是内芯与外扩协同作用。Neuron芯片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内芯存储功能与外扩功能协同作用,才能够保证Neuron芯片的容量,帮助测控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传输与存储,提升系统的完整性。第三、测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通过测量与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涉及许多领域,包括汽车领域、工业领域、网络领域和通信领域。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导致测控技术虽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实是测控技术的发展较为局限。当计算机技术出现时,对测控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可以带动测控技术的发展,还能够提升测控系统的工作效率。
3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测控技术相互融合。特别是前者对于后者而言,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为了帮助测控系统拥有更加完备的发展水平,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保证对测控系统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归纳,并逐渐开发出适宜的测控技术。第二,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帮助计算机技术和测控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以便实现测控技术的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武员.研究网络技术针对测控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J].电子世界,2014(18):254-255.
篇8
关键词:测控技术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7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现代测控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中的重要支柱,它以电子、测量、测控等学科为基础,涉及电子计算机技术、测试测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仪器仪表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入和发展,促进了现代测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与发展,使其向着网络、微型、虚拟、远程、智能以及集成化方面上快速的发展。而现代测控技术在国防、工业和农行等领域的各个方面上都应用相当广泛,同时它在实践上也是一门很强的技术,尤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应用也得到相当发的扩充,影响力也随之逐渐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必将推动现代技术水平的改进,为加快现代社会进步和生产率上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现代测控技术的特点
现代测控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测试测量、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仪器仪表及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网络、分布式、数字以及智能等。
2.1智能化
在现代测控系统应用中的设备,主要是以微处理器最为基础,同时运用智能化的仪器仪表,凸显出功能多样化、灵巧快捷和使用方便等方面的特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仪器设备呈现出的更加高科技化,智能化仪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使得现代测控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
2.2数字化
在现代测控技术领域中,数字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传感器的数字化控制,控制器到远程终端设备的数字化控制,通信、信号处理等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等。
2.3网络化
现代测控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朝着网络化、分布性和开放性的方向迈进。这种发展趋势推动了测控系统功能的扩展灵活性、性能高效性、使用简便性的不断深化。现代测控技术网络化的特点体现在测控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可以方便快捷地组建网络化、分布式的测控系统。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信息系统的规模更加庞大,在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和气象等领域应用现代测控技术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2.4分布式化
现代测控技术设备可以多地点布设,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既符合要求又需要仪器设备的地方。这种分布式测控技术是以网络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术为基础,将系统内所使用设备连接起来,组合成符合要求的分布式测控系统。分布式测试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拓展便捷、运行快速、使用灵活等优点,从而大大降低了测控成本,提高了测控效率。
3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
现代测控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控制和测量为一体,实现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发展现状
现代测控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分为基本型、闭环控制型和标准通用接口型三大类型,主要包括控制器部分、程控设备和仪器、测控应用软件、总线与接口部分、被测对象等五个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测控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测控技术水平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等方面。尚未达到一个高水平的阶段。因此,我国必须在引进高科技的先进设施的同时,借鉴国外高科技的技术发展模式,积极开拓创新,推进我国测控市场的发展,提升我国高新技术含量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3.2发展趋势及前景
首先,日臻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现代测控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开放化、标准化已经成为现代测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来看,开放化测控技术都是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市场应用的主流。它可以让我们直接接触到开放标准下的先进测控技术,并融入到这种技术标准之中,标准化、开放化将减少新技术的重新开发,节省重复开发成本,因此,推进开放性测控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迅速转变的阶段,测控技术的开放化和标准化趋势给了国内测控行业一个极好发展机遇,为此,我们要清晰的看到这一点,把握现代测控技术走向开放化、标准化的趋势,推动我国现代测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网络技术的进步,现代测控技术正朝着网络化的方向迈进。随着现场总线的迅猛发展与Jini软件技术的问世,现代测控系统不仅将现场的智能仪表和装置作为节点,通过网络将节点连同控制室内的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联成有机的测控系统,而且可使联网的任何仪器设备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仪器设备加以利用。网络技术进步并全面介入,实现了微机化仪器的联网,高档测量仪器设备以及测量信息的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资源共享,远程数据采集与测控,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各等级计量标准跨地域实施直接的数字化溯源比对,水、电等费用等的自动抄表等,具体到计量测试、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各领域,从而使得测控网络的功能显著增强,应用领域及范围明显扩大,测控系统的功能远远大于系统中各独立个体功能的总和。
4现代测控技术的应用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测控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军事国防、电子制造、自动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测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宇航、电信、农业、石油、化工等领域。
4.1现代测控技术在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现代测控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跟踪测量航天器,获取其运动参数和内部的各种物理、宇航员生理等一些重要数据,并且监视航天器的飞行和内部工作状态,为指挥中心对航天飞行目标指挥、控制提供数据信息,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为评价航天器的技术性能和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集中在粮食存储过程中,如果测得粮食温度超过预置,报警数值主机就会发出指令,接通通风机控制电路,对粮仓进行通风。此外,在蚕种催青过程中,现代测控技术用来控制蚕种催青时的温、湿度,通过把采集到得温、湿度数据传入微机处理系统,即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控制台屏幕上设定温、湿度数据,如果数据达到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断开电源,进入维护期。
4.2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新型传感器已经融入了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其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强大,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智能化传感器主要应用于:火车机车的状态监测、心内压监控系统等;微型化气体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化工、交通、国防、医学、机器人、防伪等领域;数字化传感器应用于:测量环境温度、银行监控、图像传感器等;集成化传感器主要用于视觉测量、压力测量、温度测量;新型网络化传感器则大量应用在国防、农业、医疗、工业、军事、抢险救灾、环境监测、城市管理等领域。
4.3远程测控技术的应用
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测控技术还可以进行远程测控,远程测控技术常见的有:专线远程测控术、电话网远程测控技术和无线通信等远程测控技术。远程测控技术主要应用于:在核电站和电网检测的远程监控、石油输送管道的远程监控、机器人的远程监控等。现代测控技术还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水、电、燃气以及热能等的自动抄表远程测控,与此同时,对于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以及用户密度不高、不易布线、距离较远的情况,等等,都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测控。
5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测控技术正朝着系统化、智能化、标准化及系统功能的一体化的趋势迈进,社会经济各领域开始广泛采用以信息的获取与应用为中心的方式,实现仪器仪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自动化控制,使之为人们工作生活做出更多的贡献。与此同时,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号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在促使现代测控技术发生深刻的变化,更加开放化、标准化、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现代测控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高科技测控自动化的成果的应用,为产业的升级和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与提升作用,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刚.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12):
120-121
[2]李欣国.浅谈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6):247
[3]孙亮.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子质量,2006(10):3-5
[4]吕辉.现代测控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5.
【补齐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无人机;测控;传输技术;综述
中图分类号:V279 文献标识码:A
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技术就是指对无人机开展的技术控制工作。无人机测控系统是组成全部无人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无人机的检测系统主要是由数据链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数据链主要包括装在机上的机载数据装置和安装在地面上面的数据终端装置。数据链的重要技术参数是依据作用的距离和传输速率以及抗干扰作用。无人机的数据链具有上下行传输能力不对称的特征,由于无人机的数据链在使用的过程中处于比较恶劣的环境状态,这也要求数据链应该具有较好的兼容性、截获的概率高的可靠性和比较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这样才能具备在应战的条件下拥有较好的工作状态。
1.无人机传输技术的关键
1.1 一体化综合信息技术
在以前无人机的数据链通常都是采用立体制技术,这样就会使遥控、音视频的传输和定位功能都能用相对比较独立的信道,这样的设备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在技术条件方面的考虑,也是为了增加机器设备系统的操作更加简单,在几十多年前,就使用了大量先进的载波综合体制装置,同时也可以根据相关的实际技术需要和未来不同程度的通信综合状况,已经构成了不同形式的无人机综合数据链。无人机数据链通常使用的是信道综合体制,最常用的就是俗称的“三合一”综合信道结构,就是指通过运用跟踪定位和遥测等技术手段统一利用载波的体制结构,也就是使用遥测的信号技术开展跟踪测试,通过利用遥控与遥测进行测距工作,可以使用另外一种单独的下行信道开展视频信息的传输工作。另外一种就是常说的“四合一”综合信道体制,就是指能够跟踪定位、遥控和相关信息统一传输到载波体制结构中,也就是视频资料的传输要与遥测共同使用一个信道,再利用视频与遥测信号开展跟踪测角工作,就可以使用遥控与遥测开展测距工作。视频与遥测的通用方式一共有两种,分别为模拟音频信号和遥测数据副载波频分传输和数字视频与遥测复合传输。通过采用这种综合信道方式,可以彻底解决直接接收的问题,通过宽带的有效信号就可以发出相应的高精度追踪信号。这样就完全能够把“四合一”的体制结构的有效程度发挥到最高的限度,也会在现代无人机的数据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相比较来说,“三合一”的体制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差别,效果不够明显。
1.2 无人机的编码技术
无人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传感器的视频资料信息进行传输,这也是无人机测控装置的主要功能,也可以说这就是反映无人机数据链规模程度的主要指标。图像信号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传感器视频信息表现出来,将视频的图像信号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数字压缩编码,能够使传输带宽尽量地减少,这样做能够有利于该系统的加密和采取抗干扰手段。同时,也要根据无人机的各种使用特征,重点研究易于存储而且具有较强实时功能的、具有恢复图像质量很好的高倍数字视频压缩技术。
1.3 数据的抗干扰性
无人机测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反映无人机性能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因为无人机系统通常所使用的抗干扰方法是抗干扰编码、直接序列扩频、扩跳等办法共同结合的使用方法。它的使用既要增强上行窄带遥控的抗干扰水平,同时也要逐步地处理好下行宽带图像的抗干扰能力。另外,应该重点处理好低仰角的条件或者是山区以及城市的严峻复杂状况下的抗干扰问题。
1.4 超视距传输技术
如果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已经严重超出测控站的无线电的视距范围时,这就要求数据链应该采用相关的中继方式。同时根据中继设备的所在空间位置,还要将其分为卫星中继、空中中继和地面中继等。空中中继方式的转发设备主要安置于航空器上面。空中中继平台和任务的无人机间一般都是采用定向的天线,并通过数字的传导跟踪定位方式完全能够确保天线波束的相互对准完成。该种中继方式的作用距离应该受到中继航空器的特殊限制,所以更适合中程无人机系统。
由于地面的中继转发设备放置在地面上,在正常的情况下架设在地面站和无人机之间的至高点处。正是因为地面的中继转发装置和地面的测控站之间会有一定的高度差,所以这种中继方式主要是用于能够克服复杂地形的阻挡,@样才能适合全部的近程无人机系统。
1.5 一站多机技术
一站多机数据链就是指一个目标检测站能够和许多架无人机相互之间通信的数据链。测控站大多数时候都是运用时分、频分或码分等多种方式向这些无人机传送相关的控制指令,通过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向来自不同目标的无人机开展参数和相关任务的传感器信息控制。一旦发生作用距离相对较远的情况,测控站就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增益较高的跟踪天线,对在无线波束不能一起到达的覆盖区域,也可以采用若干个天线或者是多波束天线。
1.6 电磁兼容技术
无人机的数据链有上下行信道的情况之下,就应该要考虑多系统兼容的工作和中继转发,这时还要加上因为安装空间的各种限制,所以多信道频收发设备的兼容问题变得更加紧张。应该根据这些内容的复杂程度,在频段和频道的设计上开展细致的考量,同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1.7 无人机的监控技术
无人机在地面控制时就要完成繁重的任务计划和监控效果,也要根据实际状况来处理一些数据,彻底解决好数据处理、综合显示和海量记录等各种问题,就应该做到显示比较明晰、操作更为简单的方式。
2.无人机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增强,对飞机的机上任务量也在逐步增大,这就要求数据链下行数据经常应该开展传输速率的提高工作。所以应该研究更高性能的无人机,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 对图像的数据进行压缩处理,这样能够提高数据的速率和高速数据的解调工作,也使更高频段的宽带能够接受发信机的技术,也有可能达到激光通信技术。
2.2 随着电子战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无人机的数据链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该加强数据链的提高和抗截获能力的提升。所以,应该研究更强性能的数据链技术,特别是要研究适应复杂林区或城市恶劣环境条件的抗干扰技术。
2.3 应该根据无人机的多机编队特点,加强对一站多机数据链和多链路的中继数据链的要求。加快对一站多机数据链技术的支持,更多的使用多波束等国际先进技术,要研发多机和多链路无人机的测控与信息传输网络技术。尤其是采用空中中继卫星等技术在远程无人机测控网络技术方面的应用。
2.4 面对无人机系统的普遍应用,应该加快实现多机多系统共同协同的效果,实现互联互操作和资料的共享,真正提高无人机的使用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的无人机操作标准,能够提高无人机的测控水平。
结语
加强无人机系统的装备建设对当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意义,各种新型无人机的运用和发展,已经在世界的各个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同时也对无人机的测控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综合误差;测控技术;检测仪器
1、前言
近年来国产数控机床及制造加工装备产品由于普遍存在精度差,可靠性低等共性问题、导致其在国内数控机床及制造加工装备市场占有率仅占30%。而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就是针对机床精化而展开并发展的。机床综合误差补偿技术主要是针对误差源及产生机理的分析,通过对机床设备各轴的运动综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分离误差元素,并通过误差检测及控制方法,选择监测点并搜集分析原始数据,最终通过误差补偿控制及其系统优化,使得机床设备综合误差得到有效的改善。近年来,误差补偿技术已成为现代多轴联动数控技术的重要突破。
2、机床设备误差溯源
机床设备误差源产生一般由几何精度静态误差、运动误差、热误差、控制误差、力误差等因素产生,几何误差及运动误差一般由机床设备的设计问题以及制造环节问题产生,比如说装配不精确,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等因素造成;热误差一般由机床运动导致丝杠受热膨胀,床身以及立柱等主要结构件的变形,刀具高速旋转产生的切削热等因素引起;控制误差一般由伺服系统的因素导致,比如说伺服响应滞后,位置环及速度环增益不匹配,丝杠导轨的间隙误差,滚珠丝杠的节距误差及光栅尺等测量设备误差等因素导致;力误差一般由刀具的切削力及工件或者设备结构件重力与刚度因素导致的,它与工件及刀具的材料影响也息息相关;除了这四种误差外还包括其它误差因素,比如说机床控制器的轴系伺服匹配误差、数控插补算法误差、反向间隙、机床振动、刀具磨损等。[1]
3、常用误差测量检具介绍
机床几何精度及误差的检测传统常用的工具包含两大类,一类属于静态机械检具,它包括:方规、平尺、千分表、电子水平仪、直角尺、或测微仪和高精度主轴芯棒等。另一类属于测量机床的动态直线误差方法,常用检测工具有测微仪、成组块规、标准刻线尺、金属线纹尺、步距规、光学读数显微镜、准直仪等,近年来使用更好的双频激光测量仪等。
(1)激光测量仪检测法
激光干涉仪是以两个具有不同频率的圆偏振光作为光源,发射光经偏振分光镜将两个光正交分离。当测量反射镜移动时,由于多普勒效应,返回光产生多普勒频移量,其包含了测量反射镜的位移信息。其测量时即使光强衰减90%,双频激光测量仪仍能正常工作,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因而特别适合现场条件下使用。仪器与不同光学部件组合,可测距离(位置精度)、直线度、垂直度、偏摆角、平行度、平面度、转台精度及速度、加速度等,并可对机床振动情况进行分析,这些检测项目几乎包括了机床精度检定的所有主要指标。
(2)多普勒光动仪检测法
该测试方法是将大平镜靶安装在机床主轴上,并与激光束方向垂直。测量时走四条体积斜线,走每条斜线时,走一次分三步,x、y和z先后分别走一个步距:Dx、Dy和Dz。故可获得比其他激光测量多三倍的测量数据,这就是激光测量多步法可以通过四斜线体积测量可辩识9个移动误差和3个垂直度误差共12项误差元素的原因。这种方法和传统的体积对角线测量技术相比较,原来的测量方法只是检测一个沿着对角线的增量方向的一个数据,而现在激光矢量分步法如下图所示,可以在X、Y和Z每一个轴向分别运动以后收集三个数据点,得到的数据信息是原来的三倍。
(3)雷尼绍球杆仪检测法
雷尼绍球杆仪是用于测量数控机床中所表现出的几何误差和检测出由控制器和伺服驱动系统带来的精度不准的问题。通过让机床运行一段圆弧或整圆周来完成“执行球杆仪测试”以测得误差,由一传感器测得前述运动中半径的微小偏移量,由软件将其采集下来。然后,将合成的数据显示在屏幕上或绘制在打印机或绘图机上,从而揭示出机器执行该项测试的结果,并通过真圆偏离出的数据揭示出数控系统、驱动伺服及机器各轴的问题。它也可以同时动态测量两轴联动状态下的轮廓误差,数控机床的垂直度、重复性、间隙、各轴的伺服增益比例匹配、伺服性能和丝杠周期性误差等参数指标都能从运动轮廓的半径变化中反映出来。另外,利用加长杆还可以在更大的机床加工空间内进行测量。通常,测量周期不超过1小时。[2]
(4)多面体棱镜圆度测试
这种测量需要做一个过渡盘,例如在被测设备旋转工作台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需要做个过度盘将36面体棱镜联结,且过度盘与36面体联结轴B的径向跳动0.01,且该联结轴B与基面A(该基面为过渡盘与工作台连接基面)垂直度0.01,A基准面的平面度0.01。将过渡盘与工作台连接,表座固定在主轴上,指示器垂直触及联结轴B,旋转工作台,指示器读数在0.01以内,不合则调整过度盘位置,将36面体与过渡盘联结,激光分度仪发射的光源照射到36面体的棱镜面上,通过调整36面体棱镜位置,使发射光源和反射光源符合激光发射仪使用要求。
(5)平面光栅检测法
在工作台上置有直径可达140mm且刻划有高精度正交栅纹的平面光栅,而在主轴端部则置有读数光栅,两者的间隙约为0.5mm。只要在平面光栅的有效工作范围内,不论按NC指令执行的工作台与主轴所作的相对运动是规则的圆运动、直线运动或者甚至是不规则的复杂曲线运动,都可通过安装在主轴端上的读数头及后续电路直接“读出”其运动轨迹是否精良的信号,且其经细分后的读数分辨率可读至5nm。该方法分辨率很高,非接触测量使得测试灵活,可方便地用于空间任一平面内的运动,对相对运动速度的约束更少,同时还可以测量数控机床完成复杂轨迹时的运动精度,而不再局限在圆周运动。
(6)温度与热误差检测
热误差的检测补偿方法是引入对模型影响较大的热误差变量,并在诸多温度变量中选择关键温度元素用于热误差建模,使复相关系数显著增加,而引入对模型影响较小的变量,复相关系数的变化则相应的减小。因此,可以通过考察复相关系数的变化来决定某一变量的加入对整个模型的影响是否显著,从而完成变量选择。一般按经验,先布置或给出许多个温度测点或温度元素,然后再从中选择若干用于热误差模型中。显然如果对每一种元素组合都建立热误差模型并逐个比较,当温度元素的个数较多时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降低热误差建模的效率。因此,在保证误差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大大缩短变量选择所需的时间,并且,使用于热误差模型的温度元素的数量最少。[3]
4、小结
通过对综合误差溯源与测控方法的分析与应用,加强多轴联动数控机床误差测试分析的研究能力,并检测控机床行业在制造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误差建模,从而掌握核心技术,为多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精度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尽快缩短国产多轴联动机床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助推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及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师汉民,李斌.数控机床定位误差的高精度测量及补偿技术[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
[2]刘焕牢,李斌等.数控机床几何精度测量的重要方法--圆测法[J].工具技术,2005(8)
[3]王冠明.数控机床综合运动精度测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