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4:1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测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检测技术论文

篇1

无损检测( Non Destructive Testing 或 Non Destructive Evaluation ,简称 NDT 或 NDE ),又称非破坏性检测,是利用材料的不同物理力学或化学性质在不破坏目标物体内部及外观结构与特性的前提下,对目标物体相关特性(如形状、位移、应力、光学特性、流体性质、力学性质等)进行测试与检验,尤其是对各种缺陷的测量。无损检测的最大特点是既不破坏材料的原有特性,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期望的结果,以便操作人员迅速作出判断,有利于连续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通过使用 无损检测,能发现材料或工件内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欠,能测量工件的几何特征和尺寸,能测定材料或工件的内部组成、结构、物理性能和状态等。 无损检测能应用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成品检验、在役检查(维修保养)等多方面,在质量控制与降低成本之间能起最优化作用。无损检测还有助于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和(或)有效使用。 无损检测包含了许多种已可有效应用的方法,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是:射线照相检测、超声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目视检测、泄漏检测、声发射检测、射线透视检测等。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 无损检测在木材保护中的主要用途和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主要用途为:1.木材含水率无损检测 :木材含水率是影响与决定木材使用的重要指标,对古建筑木构件,含水率更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地,木构件含水含水率过高,则意味着古建筑木构件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增大,必须引起重视。 常用的木材含水率无损检测仪器有根据直流电、高频电流、介电常数、微波、红外线等原理开发制造的仪器。

2.古建筑木结构部件的现场检测:古建筑木结构维修和保护,不能破坏原有木构件,就需要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其木结构安全进行评价,通过无损检测为在维修前进行设计与确定维修或更换木构件等工作,提供有力的证据。这也是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应用,主要检测木构件的残余强度和木构件内部缺陷 , 为木结构建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做出评价。

3.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评价 :古树名木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景观,也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与保护。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对古树内部缺陷在不破坏其生长和引起新的灾害的条件下进行检测,这就需要应用无损检测技术,这也是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城市树木进行保护必须采用的重要技术。

常用的技术:

1.肉眼观察 :最简单和最古老至今仍在使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就是肉眼观察,可帮助对无损检测结果进行判别和验证。如对产品和组成成分的变化等需要做出判断时,就需要肉眼观察和识别,采用的办法包括对破裂碎片、机械破坏、后期腐朽和严重的虫蛀等情况的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根据肉眼观察判断的结果确定检测部件或产品的优劣与是否合格或淘汰。

2. 声应力波 :声应力波是最常用的古建筑木结构安全评价的无损检测方法。声应力波是通过冲击或用给定的应力使其产生振动,但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冲击产生振动的方法。

声应力波方法常采用测定声传播速度或测定振动波谱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对木构件常用测定声速来计算木构件的残余动弹性模量,因为声速测定简便易行,其计算公式为E=DV 2

其中 E—— 是木材动弹性模量; D—— 木材密度; V—— 声应力波速度

利用应力波测定残余动弹性模量需要检测木材密度,而密度测定必须在现场采样,然后在实验室进行测定。

当木材发生腐朽或虫蛀时,垂直于木材纹理方向的传播速度急速增加。一般地,当应力波传播速度增加 30% 时,就意味着木材强度损失已达到 50% ;当应力波传播速度增加 50% 时,就意味着木材遭到了严重损害;横向(径向或弦向)是探测腐朽的最佳途径。

为此在进行应力波无损检测时,最好选择声应力波振动波谱分析的应力波检测仪,如果采用测定声传播速度检测方法的仪器,应采用相应的方法弥补测定仪器带来的不便。

3.超声(应力)波 :超声应力波同声应力波方法基本相同,主要不同在于超声波应用的频率超过 20kHz 。

超声波测定的原理分为穿透应力波系统和脉冲 - 反应系统两种,现有设备也是按照这两种原理设计生产制造的。穿透应力波系统是指超声波沿被检测木材的厚度方向传播,而被检测的木材的声波特性就在另一边被记录下来;而脉冲 - 反应系统是指测定记录被传播到材料内部表面的回声波的特征,可以测定木材腐朽深度等。

4. 其它无损检测技术:

① 电学方法:利用木材电阻和木材含水率的相关关系进行无损检测,可以测定木材含水率。还可以利用木材电阻特征在现场探测木材腐朽。

② γ 射线:利用 γ 射线可以定量化探测木材内部腐朽程度,也可以定量测定防腐剂痕量元素在木材中的分布。这种检测方法的不利因素是要用到放射性元素。

③ X- 射线: 这是实验室和生产线上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木材内部腐朽、木材微密度测定、木材节疤等的检测等,如常见的软 X 射线木材微密度测定仪、 X- 射线木材缺陷检测系统等。

二.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

混凝土是我国建筑结构工程最为重要得材料之一,它得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得安全。多年来,结构混凝土质量得传统检查方法是以按规定得取样方法,制作得立方体试件,在规定得温、湿度环境下,养护28天时按标准实验方法测得得试件抗压强度来评定结构构件得混凝土强度。用试件实验测得得混凝土性能指标,往往是与结构物中得混凝土得性能有一定差别。因此,直接在结构物上检测混凝土质量得现场检测技术,已成为混凝土质量管理得重要手段,这一检测技术已引起各国建筑工程界得重视和承认。 所谓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就是要在不破坏结构构件得情况下,利用测试仪器获取有关得混凝土质量等受力功能得物理量,因该物理量与混凝土质量(强度、混凝土缺陷)之间有较好得相关关系,

篇2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超声波探测技术和雷达探测技术在相关领域中发展日趋成熟,该技术现阶段已经应用到了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当中。现阶段,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应用到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有回弹法和超声波法以及取芯法,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资源共享以及跨领域探究合作使得雷达技术和波动技术以及电磁波技术等多种无损检测方法也加入到了建筑质量检测当中。与此同时,支持这些现代化无损检验技术运行的相关设备和仪器的科学技术含量也随之提高,大量的数字化检测设备和智能化的检测仪器也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际工作中投入使用。

2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回弹法检测技术

2.1.1回弹法检测技术原理在回弹法检测技术当中的主要的工具是弹簧和重锤,由弹簧的弹性形变来提供弹性势能推动重锤做功,重锤带动传力杆对建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敲击,然后测出弹簧的在这个测量过程中的位移,最后通过计算算出具体数值,并将所得数值与相关的指标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混凝土的强度的大小。该方法进行测量的好处是可以获得理想的测量结果,即该测量技术可以对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程度进行准确的反应,同时等够保证被测墙体的完整性和原有使用性能。2.1.2回弹法检测技术的应用①必须保证被测混凝土表面平整、清洁,杜绝疏松、污垢等问题的存在;②每个被测结构测区范围应进行控制,若被测结构表面尺寸过小,则可适当减少测区数量,相邻两个测区距离应控制在2m;③检测时,回弹仪轴线与混凝土检测表面垂直,通过缓慢匀速施压,避免因用力过大或突然冲击造成破坏;④在测区内均匀布置测试点,测点外露钢筋距离保持在30mm以上,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测点不能设置在气孔或外露的岩石上;⑤回弹值测量完成后,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并取其平均值;⑥计算回弹值时,应从被测区所有回弹值中,去掉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剩下回弹值的平均值。

2.2探地雷达检测技术

2.2.1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原理在应用雷达检测技术进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将宽频带的短脉冲输送到地下,与此同时具有相应强度的电磁波就发向地下,但遇到不同的导电介质的时候,电磁波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者反射回来,或者出现散射现象。并且雷达会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都记载下来,所以通过对这些电磁波的振幅和往返时间等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内部质量和状态进行细致的分析。2.2.2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①对构造进行检测时,沿构造两侧布置对应的测线;②为便于数据采集,需要选择好所需的雷达设备,在此之后,则可采用连续探测方式进行采集:③检测时,雷达天线要紧贴被测对象,沿设定好的测线向前移动,随高频电磁脉冲发射而出,在结构内部电磁脉冲与不同电性分界面相遇,便产生反射波,并被天线接收,经转换卡将脉冲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过电脑的数据处理,最终得出被测对象的剖面图。

2.3超声波法检测技术

2.3.1超声波法检测技术原理何谓超声波?超声波是指在超声以波动形式存在并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振动,频率范围控制在20~200000Hz,若频率超过20kHz时即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的瞬间应力波原理,在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中,超声波通常为20~500kHz,检测频率较低;与之相比,在高灵敏度的金属材料中,超声波检测频率通常为0.15~20MHz。正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在进行水利工程无损检测中,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指向性能,加之超声波对人体无害、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超声波法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各类工程各种材料的无损检测工作之中。2.3.2超声波法检测技术的应用单面检测法主要应用于截面较大的构件,且该混凝土结构中仅有一个表面可安放探头的情况;双面检测法则应用于截面不大的构件,混凝土结构两侧均能安放探头的情况,检测时,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需同时沿构件两侧均匀移动位置,以便测出不同位置的声波参数。除了以上的几种做法还有多种技术可以应用到超声波的检测当中,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超声波表面坡传播”“首波相位变化”以及“冲击回波法”等其他技术也可以对其裂缝进行检测,并且也可以测得较为精确的具体的混凝土的裂缝深度。

3结语

篇3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简称ITS),通过建立起一种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的集成智能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从而实现全面、科学、实时、高效地对交通运输进行综合管理的目的。利用ITS系统能够对行人、道路及车辆进行综合管理和统一指挥,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的规范化与统一化,对交通安全问题的控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得行驶车辆的事故率得到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安全系数。

2汽车电子监测关键性技术分析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主要汽车电子技术、传感器及监测系统三各部分作用于汽车电子监测,下面对前两项关键性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2.1汽车电子技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真空管、集成电路、晶体管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装置的发展进程并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了国内外汽车行业的重视,自动优化控制技术、机电一体耦合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综合交叉使得小系统商品的发展已逐渐专业化和成熟化。

2.2传感器

传感器即转换器,通过以转换行驶车辆电子设备之外信号的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将非电量转化为电量并进行监测的目的,最终使得电能形态被转换。由于传感器具有获取电子设备外信息的功能并实现对行驶车辆安全性能的监测,其作为汽车电子监测的关键性技术使得汽车能够实现电子化、自动化及高档化。通过利用传感器的优势从设计角度出发,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控制监测,能够有效降低汽车燃耗及安全故障的发生率。同时将传感器与微电脑信息处理功能相结合使其在汽车电子监测技术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传感器设置的数量一般都会以汽车的整体设计情况、软硬件的配置以及机械结构的差异为依据,在其尺寸、形成及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整。传感器的使用通常会受到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汽车在行驶中需要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环境温度的变化、路面状况及异常气候等因素都会使汽车受到温度变化的考验,因此传感器的设计必须达到抗震、温度耐受性、耐水及抗电磁干扰等要求。

3在ITS系统中对汽车电子监测技术的设计

电子数据的采集方案设计作为ITS系统中汽车电子监测技术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通常会以ITS系统的功能为前提对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进行合理设置,并对相关信号获取的设备对象信息进行采集,从而保证数据采集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这一方式即程序轮询式数据采集。此外,还需采取必要手段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关处理,从而保证系统能够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以及信号来源设备的级别。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应优先对汽车的安全系统、刹车系统等进行数据采集。汽车电子监测系统以车载嵌入计算机系统为主要实现方式,对其进行设计时应保证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与灵活性。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及信息传输与执行三个模块,并以下图所示的具体流程进行工作。其中数据采集模块是通过集合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摄像机及激光雷达等技术从而实现对汽车行驶中的路面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能够对有行驶路线发生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异常及故障问题进行快速反映,并收集汽车全局信号对其各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利用傅里叶对采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使得故障诊断就有合理的参考依据。

4结语

篇4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形成对数据共享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建立局域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内部网络系统的方式,将监测到的环境指标与数据,通过文件共享、远程控制等方式,增强对数据共享的使用能力。不同部门可以形成对数据的共享模式,增强整个数据交流与处理的能力,并实现计算机操作模式下的无纸化办公模式。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融入,环境保护部门对于监测到的环境相关数据,环保部门通过网站、新闻媒介以及其他的方式,将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的。从而有利于大众对环境监测信息的摄取,对于环境质量数据信息,在计算机技术的处理下,形成整理、分析、定期向环保部门传输的方式,能准确地传达有关的环境信息。

2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监测数据处理能力相对较低

在对环境监测中收集到的信息内容,不管是在有计算机运用的部门,还是部门完全实现计算机管理,在数据的类型、格式、结构、存储方式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运用,虽然在局域网的操作模式中,还是不能对整个监测数据形成有力的运用。譬如,在水质检测中,对于某一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通过文本形式存放,在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对断面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就不能从中获取准确的数据,要重新录入,这样就增加了整个工作量,不能充分发挥出数据的有效性。

2.2计算机综合管理还存在弊端

在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中,有些计算机网络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对于硬盘数据的访问相对频繁,在使用文件设置的过程中,就不能对整个硬盘数据形成共享的模式。这样可以在没有权限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复制、修改等,造成网络管理的安全不强,容易造成网络病毒甚至是黑客的侵入,从而导致监测数据的丧失或者相关数据的泄密,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

3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1整体技术的控制因素

由于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快速、准确、合理。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质量与植被、大气、水、噪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需要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计算出生物丰度指数、NDVI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来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制定相关的对策。所以,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规范》,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开发一个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业务化运行系统势在必然。然而,经过调研,国内外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应用GIS和遥感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但成熟的、业务化运行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却寥寥无几。即使有也过分偏重于GIS,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仅限于生态环境信息的查询与统计以及一些基本的GIS功能,不具备如图像裁剪、镶嵌、图像变换、几何纠正、分类等遥感数据加工和信息提取功能,而数据加工和信息提取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业务中必不可少,它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业务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信息保障。

3.2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共享

3.2.1数据互操作。遥感图像分析功能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核心组件和GIS的集成,我们必须解决数据在两个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遥感数据和GIS数据存储都支持的标准格式。由于需要借助标准文件格式,处理过程变得复杂;其次,两种系统都支持对方的文件格式。这种方式不需要对已有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处理起来更方便。

3.2.2栅矢数据集中和分布式管理。遥感数据通常以栅格数据存放,而GIS数据通常为矢量格式,在一体化存储方案中,同时支持两种文件格式,并支持分布式管理。

3.2.3基于服务的企业级共享。遥感影像获取成本相对较高,且需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如果为每一用户都单独配备相应的影像将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而遥感影像的使用特点是多个用户经常在同一幅影像上进行相应操作,也就是以共享方式使用影像。因此基于WebServices的共享方式能集中利用服务器的软、硬件资源,方便终端用户的使用。

4结语

篇5

【关键字】建筑工程桩基检测;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概述

建筑工程桩基的作用是将上层结构的负荷有效传输到地下深层稳定的土层中去,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物基础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所以桩基在各类住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基础设施建设中被大量应用。

桩基检测技术,主要是对桩基自身的完整性及单根桩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检测得出的结果,完成对整个桩基施工工程的检验并做出评定。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开挖检查、静力试桩、钻芯检测及动力试桩法。其中开挖检查法最为直观、简便,就是对桩基进行开挖,暴露检查。

1.1静力试桩法。

它就是一般所指的单桩竖方向抗压静载实验,这种方法是对桩基的承载力检测中最可靠的评估标准,是目前为止,其他承载力检测法不能完全替代的,具备直观、可靠、科学等优点,在桩基的承载力检测领域应用相当广泛。

1.2钻芯法。

作为微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其具备科学、直观、实用的特点,很适宜在大直径桩基上进行检测。经过大量的实际操作结果表明,在对局部缺陷或处于水平的裂缝进行检测时,钻芯法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就会有所下降。顾名思义,在使用钻芯法进行检测时,首先必要的就是钻取桩基芯样,这样会对桩基工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局部破坏。

1.3动力试桩法。

其理论基础是以应力波理论与振动理论所构成。同时使用先进的电子仪器、信号处理的相关技术,具体还可分为低应变动力、高应变动力两种检测桩基的方法。它在检测作业时,具有设备轻便、检测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其中低应变检测是使用低能量时的瞬间或者稳定状态激振,使桩基在相应弹性范围内产生低幅振动,而后利用相关理论判断桩身缺陷;而高应变检测有凯斯、波形拟合法,两者的过程与所采集信号一样,在应用过程中它们的优缺点相当明显的,前者实时分析,能快速地对所需要检测的数据做出估计,但是会受到凯斯阻尼系数的约制,后者不用依赖凯斯阻尼系数且检测精度非常高,计算过程相比前者较为复杂。

2.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的问题

2.1硬件参差不齐

存在着部分检测单位办公所在地拥挤、老旧,没有为相关的重要档案资料进行专门存放。在技术机械设备方面,存在着设备的静载实验装备能力已超标,高低应变力检测均应采用科技先进的进口设备,甚至于有的检测单位,连计量器的标定工作都无法定期进行。

2.2内部管理混乱

检测单位缺乏法律、责任意识与观念,企业内部没有设立互相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一些设立了相关机制的单位,但因缺少管理力度,也形同虚设;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持证人员缺乏,无证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测工作等;不设立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地点与专职管理人员,资料混乱,未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一工一档,装订成册。

2.3检测市场不规范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片面压价的现象产生,部分检测单位在工程检测工作中,对现场数据采集不够认真、对数据资料的处理工作草率,甚至冒充专业技术检测人员或负责人的签名、检测单位不具备相关资质、一些地方垄断经营等因素,都极大的影响了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检测工作的质量。

2.4检测结果不精确

通常表现为:应该反映或显示的数据不齐全、数据不准确、得出结论简单或表达不准确、含糊;静载实验内容与执行规范不相符合,原始文件记录潦草、涂改现象严重、检测时间不充分、基准梁柱安装不标准、相关数据曲线手工绘制,误差极大、承载力极限值、基本值判定不准;低应变检测法采集的曲线数据不一致,注意的重点不同,分析研究时采用的相关参数不合理、过于简单、不全面;编制的工程检测方案太简单,对工程检测没有指导作用。

3.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应对策略

3.1依据《建筑工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桩基检测市场的实际情况与时代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同时对桩基检测单位与桩基检测工作加强管理工作。

3.2积极开展专业检测技术的学习研讨讲座等活动,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不同的地质、环境等各类特点,和以往桩基工程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开展针对性强的学术研究,同时开展编制适合地方建设发展的相关技术标准,对我国检测行业技术的不足进行适当弥补。与此同时,做好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与应用,通过技术研讨与实际应用,促进检测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3.3各级相关主管部门要依法执行,切实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强制性要求的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落实具体部门,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负责,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严格实施。对所有桩基工程都要按相关规范进行检测,否则不能进行验收;桩基工程未经或者验收工作不达标的,不能进行上结构继续施工。要求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规定,并坚持实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稳固树立工程项目质量责任的观念。

3.4提升技术人员技术、政治素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检测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工作,以逐步提升检测人员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检测规范的培训,强化教育,以提升技术检测人员整体质量、责任意识。

3.5加强内部管理工作。积极推行桩基检测公司的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建立健全检测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要切实落实到桩基检测工作的每个环节。从人员、设备、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强化,检测的全过程都分别有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检测工作所得出的结果客观、科学、可靠。

3.6加强规范化建设。在现场检测管理工作中,要根据检测单位实地项目的情况,制定相关检测手册,作为动态实时管理的依据,要求检测单位严格按所制定的手册上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原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3.7加大市场管理力度。推行检测单位的审查制度,实行报告制。将扰乱市场秩序、技术水平低的检测单位排除出检测市场。结合有关部门对桩基检测工作中的费用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使检测单位的责任与利益相一致。这样做对于检测单位积累资金、引进人才、对设备更新,提升检测单位的整体水平。

3.8网络化管理。利用高度发展的网络科技,对桩基检测工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使桩基检测工作处于受控制的状态。这项措施的优点是,首先可以实现通过网络对桩基检测信息进行及时,使检测市场公开,引导检测单位有序、公平、合理竞争,其次可以实时公布桩基检测的质量信息,让公众对工程项目的桩基质量有所了解,增加公众舆论对于桩基项目检测质量的监督力度。

4.结语:

桩基工程作为当今工程建筑项目中被大量应用的基础形式,其检测技术要求严谨,涉及面广,涵盖岩土力学、振动学科、桩基的基本施工技术及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学科,桩基检测技术是否能够全面、科学的对桩基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检测,对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功能的不同,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分别予以设计。

1.1温湿度数据采集模块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对ZigBee节点内部的单片机模块进行编程。首先考虑到CC2530有3个8位端口组成,端口1、2、3分别用P0,P1,P2来表示,其中,P0和P1是完全的8位端口,而P2仅有5位可用。所有的端口均可以通过SFR寄存器P0、P1和P2位寻址和字节寻址。传感器芯片只提供2个I/O端口:DA-TA和SCK,前者为数据输入输出端口,后者为只可输入的时钟信号端口。因此将P0_0与SCK相连以提供时钟序列,P0_1与DATA相连以读写温湿度数据。在了解硬件连接基础上对数据采集模块进行软件设计,程序由3部分构成:(1)主函数部分:首先调用函数初始化串口通信以及温湿度传感器,然后调用函数获取温湿度数据,最后将数据处理后调用串口控制函数,打印调试信息。(2)温湿度传感器控制部分:具体实现初始化传感器函数,即设置P0端口的相关寄存器;实现获取温湿度数据的函数,根据传感器资料说明,端口按照一定时序发出特定的序列即可进行相应控制;实现将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修正的函数。(3)串口打印控制部分:包括从串口获取PC键盘按键值、发送一个字符、发送一串字符等功能使主函数的打印信息能显示在串口通信软件界面上。其主要部分的流程图见图2。

1.2温湿度数据传输模块该模块分为两部分,一为基于Z-Stack协议栈开发使节点与协调器自动组网形成ZigBee网络,并通过该网络实现数据无线传输;二为使协调器与嵌入式核心板中ARM处理器进行串行异步通信,将数据最终交由嵌入式平台处理。Z-Stack采用分布式寻址,兼容AODV路由协议,可以满足近程通信的要求,即使通信链路失效发生也可有效工作。为了区分Z-Stack协议栈中复杂的硬件驱动系统,又提供了OSAL层[10](类似于单片机上的操作系统,实则为根据所触发的事件选择调度相应任务),可调度APP层的任务。另外,Z-Stack提供了源码例程SampleApp。该例程实现的功能主要是协调器自启动(组网)和节点设备自动入网。在了解Z-Stack的工作流程后,程序的开发将在APP层对Sam-pleApp.c进行改写完成。这部分程序主要为利用OSAL层任务事件轮询调度机制,通过系统周期性定时广播数据到group1中去实现。当ZigBee节点加入网络后触发状态改变事件,系统开启定时器,定时时间一到就触发广播消息事件;系统为其创建相应的任务ID,调用广播消息函数;节点端的广播消息函数读取前一个模块得到的数据,利用AF_DataRequest()函数接口调用下层射频硬件驱动函数发送温湿度数据;触发协调器端的接收数据事件处理函数SampleApp_MessageMSGCB(),将捕获的温湿度数据处理后,以字符串的形式通过串口显示在宿主机的终端中,以方便调试和开发。另外,协调器通过异步串行接口将数据交由ARM处理器。

1.3温湿度处理模块为了后续拓展,为可处理多个节点温湿度数据,该模块设计采用服务器与客户端两进程间通信来实现[11]。将接收ZigBee协调器通过异步串行通信发送过来的数据作为服务器进程,并封装ZigBee功能提供相应应用接口。客户端进程则主要是用于同服务器端进行交互,解析获取温湿度数据,同时为实现UI图形界面提供封装好的接口,为此还需用Qt设计UI界面。其中双方是利用套接口(Socket)来使进程之间通信,但是由于Socket本身不支持同时等待和超时处理,所以它不能直接用来完成多进程之间的相互实时通信。本实验采用事件驱动库libev的方式构建服务器模型。Libev是一种高性能事件循环/事件驱动库。需要循环探测事件是否产生,其循环体用ev_loop结构来表达,并用ev_loop()来启动。用户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合适的时候,将某些ev_io从ev_loop加入或剔除。服务器主要实现流程:首先开启一个Zigbee后台线程(底层)监听服务器调用信息,接着利用ev_io_start(loop,&ev_io_watcher)启动一个接收线程,专门用来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命令数据帧;然后按照相应的协议进行解析,跳转到相应的接口,进一步调用底层Zigbee协调器并返回正确的信息给客户端。客户端主要实现流程:首先调用GetConnect接口函数连接到服务器的端口,然后开启一个Zigbeetopo线程用来调用接口函数,发出获取ZigBee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的数据帧,创建另一线程接收并解析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帧,同时已创建的UI界面设置定时器,动态刷新加载温湿度数据,绘制成温湿度曲线图。服务器与客户端进程间通信模型如图3所示。此外还需利用Qt对UI界面设计。首先利用Qt-designer为整体界面布局,其中包括背景显示框、LCD数值显示框以及曲线图显示框,编译生成一个UI类;然后采用多继承的方法构造新类,并使用Qt中的信号与槽函数机制,使得接收到温湿度数据触发LCD数值显示和曲线图显示槽函数动作。设计流程见图4。

2Web服务搭建

以上只是完成了温湿度的采集显示,还未真正发挥出物联网所实现的人与物相连,这部分就需要搭建Web服务来实现。实现Web服务需要移植嵌入式服务器,设计动态网页,并通过WiFi最终在已搭建好的局域网内实现手机、PC等可实时查看数据。

2.1嵌入式服务器移植由于嵌入式设备资源一般都比较有限,并且也不需要同时处理多用户的请求,因此不能使用Linux下最常用的如Apache等服务器,而需要使用一些专门为嵌入式设备设计的Web服务器。常见的嵌入式Web服务器主要有:lighttpd、thttpd、shttpd和BOA等。本文选择移植BOA作为嵌入式服务器。BOA是一个非常小巧的Web服务器,可执行代码只有约60KB,它是一个单任务Web服务器,只能依次完成用户的请求,而不会fork出新的进程来处理并发连接请求,但BOA支持CGI,能够为CGI程序fork出一个进程来执行。对BOA服务器的配置主要是在/etc/boa目录下创建一个boa.conf文件,此文件包括服务器将使用主机的端口号、运行服务器的身份、错误信息记录的指定文件、存放html文件的目录、默认首页文件等相关信息,此外还需根据配置信息在相应的一些目录下创建文件。

2.2网页设计及动态显示网页设计则是利用html制作静态页面,并结合JavaScript实现动态显示。JavaScript是一种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并具有相对安全性的客户端脚本语言,同时也是一种广泛用于客户端Web开发的脚本语言,常用来给HTML网页添加动态功能,比如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JavaScript脚本可以独立成文件,也可以内联到HTML文档之中。另外,利用AJAX实时刷新网页数据。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它是一种在无需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就能更新部分网页的技术[14]。它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的数据交换,便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元素进行更新。由于温湿度数据放入数据缓冲区,是利用fopen、fread、fwrite以及fseek函数将数据缓冲区内数据写入XML文本适当位置中,要想读取XML文档中的数据并将它显示在Web页面上,需将XML文件转化为XMLDOM(XML文档对象模型),然后再利用JavaScript来解析并实时它。

2.3WIFI模块搭建通过搭建WIFI模块,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支持WIFI的设备比如手机等更加便捷地查看温湿度数据。WIFI是一个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品牌,WIFI的运作至少需要1个AP和1个或1个以上的client。AP由路由器搭建的局域网充当,将插上无线网卡的嵌入式开发板看作一个client,然后就可以与其他client进行通信。要使无线网卡能正常工作,首先需加载驱动,然后对其进行一系列设置,使之加入到局域网中。由于开发板上配置有服务器,因此设置好合适IP以后,在手机等浏览器中输入IP,就能查看温湿度数据。

3结束语

篇7

【关键词】云计算 数据完整性 检测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进一步技术提升提供了方向,由于云计算自身有着对空闲资源整合的优势并能使之合理化的分配,所以在当前的工作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云计算的出现是技术上的革新,但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在安全性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数据的完整性,所以加强这一层面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云计算中数据完整性具备的特征及检测技术

1.1 云计算中数据完整性具备的特征分析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完整性自身具备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动态操作的支持,为能够对云中的应用得以有效满足,此时就需要完整性的验证机制加以支持动态操作。当前的数据更新需要生成大量的签名标签,从而使得计算代价以及通信开销方面相对较大。另外则是无状态的认证以及对用户隐私的确保,还有就是公开认证允许任意第三方替代用户完成数据的完整性验证。

1.2 云计算中数据完整性检测技术分析

云计算中的数据完整性检测技术比较多样,此次分析比较重要的几个协议,首先是哨兵完整性检测方案,这一技术方案主要是在数据当中进行随机插入小段数据作为哨兵,在进行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对哨兵进行检测替代对整个文件的检测。这一技术方案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原始文件以及哨兵除了在数据的拥有着之外其他人是无法进行分辨的。这一协议主要是先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纠错以及加密和哨兵产生置换等程序进行实施。

从纠错这一程序傻上来看,主要就是将文件按照每组数据当中有多块的合理化分组,通过参数纠错码加以编码。另外在加密过程中所使用的对称密钥加密编码后每块数据,再者就是哨兵的产生,而在最后的环节置换上,首先是要通过伪随机置换函数将多个哨兵及加密后数据重新的排列并混合,从而实现数据中的嵌入工作。

2 云计算的数据完整性检测方案设计

2.1 数据完整性检测模型分析

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性能及成本管理等都有着很多的优势,能够让用户享受到高规格以及大容量的计算服务,而在云计算的数据完整性检测的模型应用框架方面也比较重要,其应用框架主要有参与方以及云服务商等。在云服务商所建立的云系统方面主要是向数据的拥有着及请求者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为能有效的达到这一服务目标,云服务商就要能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来对服务的安全性得以确保。

大数据的完整性检测方案上,由于大数据信息量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其和普通大量数据间的区别,并能看出普通轻量级检测协议是不能完成大数据完整性检测的。要想能够有效完成数据的完整性检测,就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数据的检测量和检测位置可由用户自己进行定义,倘若是检测的方案不能实现检测块数量由用户定义,是通过所有数据进行的监测,这样在检测所消耗的资源及时间上都有着较大的耗费。另外就是整个协议检测阶段的效率要能够和文件以及数据块大小保持独立性,适用于大数据完整性检测协议在数据检测阶段计算量不能与数据块大小有关,否则就会造成计算随着数据块的增大而增大。

2.2 检索公钥加密算法设计

为能够保障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完整,就要进行制定相对应的方案,从方案的主要参与方上来看主要有数据信息的发送者以及接收者、服务器、可信第三方这几个方面。其中的信息数据发送者主要是对数据的创建然后通过云服务商及接收者公开密钥加密以及发送数据。而在接收者则主要是通过私钥生成的所要查询的关键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商进行检索,在接收到云服务商检索结果过程中,进行解密数据和对结果数据进行核对。再者就是云服务商以及可信第三方,云服务商主要是向接收者提供云中文件存储及搜索服务,而可信第三方则主要是对云服务商的服务加以安全评估及认证,其主要的框架如图1所示。

对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的考虑,主要是从离线关键词猜测攻击以及抗不可区分性选择明文攻击层面进行考虑。从方案的设计过程来看,首先假设k是一个安全参数,在云计算的系统实施部署的过程中,可信第三方调用子算法来进行计算公共参数,而后通过调用子算法生成服务器及接收者公私钥对并分发。在发送者所需要的明文文件n传输到接收者的时候,要对文件n的关键词进行确认。这些程序完成之后在进行调用Trapdoor(cp,pks,skR,W)进行对对应的陷门信息进行计算,并传输至服务器,在对信息接收之后通过检索得到密文并通过函数部分进行对密文解密。在这一过程中,接收者通过函数来解密文件的密文,然后通过相关的关键词来判定返回密文和检索的要求是否是符合的。

另外也可通过全同态加密的方式进行对数据完整性进行检测,这一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在隐私的保护及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用户把需要存储的数据通过密文的形式进行提交云端服务器,其他的用户能够直接性的对密文数据进行处理操作但不能获得原始的数据,而用户则能通过云端服务器来获取数据处理结果并进行同态加密。

3 结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当中的数据完整性检测是保障用户数据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检测技术上也随之而得到了升级,这样对数据的完整性将会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努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姜日敏.电信运营商数据脱敏系统建设方案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

[2]程风刚.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风险及防范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4(02).

[3]王衍锋,陈典友,姜帆,关磊,范瑾辉.商业银行敏感数据识别与风险分析[J].计算机安全,2013(10).

[4]王志文,王强.云计算敏感数据防泄露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3(08).

[5]任福乐,朱志祥,王雄.基于全同态加密的云计算数据安全方案[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03).

篇8

检测系统由数据采集端、嵌入式网关远程发送端以及检测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首先,传感器通过ZigBee协议发送所采集的植物生理参数信息到网关中的协调器节点,协调器将数据通过RS—232串口发送到基于ARM9的CDMADTU嵌入式模块,CDMADTU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CDMA2000网络和Internet网络将数据发送到由PC构建的Web服务器,发送到服务器的优点是数据易存储易查询。最后,检测中心还能通过基于LabVIEW编写的上位机软件根据已知的数据分析出植物的生理生长状况,并设计了一种根据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参数的自动报警界面,从而可以更精确地判断和控制植物的长势和各项经济指标。

2系统硬件设计

2.1数据采集节点硬件设计

数据采集节点组要负责采集植物的各项生理参数(茎秆与果实直径、叶绿素含量、植物茎流等)和无线发送采集到的数据。无线收发芯片选用TI公司推出的CC2530作为ZigBee网络的射频收发送模块。CC2530是应用于ZigBee网络的真正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包括一个高性能的2.4GHz射频收发器,内含一个高性能、低功耗的增强型8051内核和一个8通道12位A/D转换器。CC2530较以往常用的CC2430芯片具有灵敏度更高、功耗更小、通信距离更远等优点,因此,满足无线传感器及其网络对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要求。本设计中需要测量的茎秆直径采用基于LVDT的植物茎秆传感器,叶绿素含量测量采用基于透射型活体叶绿素传感器,植物茎流测量采用基于热平衡法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输出均为模拟信号,在传感器部分对输出信号进行调理就能够直接与CC2530芯片连接。

2.2嵌入式网关硬件设计

嵌入式网关主要负责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存储,并实现ZigBee协议与TCP/IP协议之间的转换,从而将数据发送到远程检测系统。嵌入式网关主要由协调器和基于AM9的CDMADTU模块组成,CDMADTU模块包括AM9微处理器和DTU发送模块。本设计的CDMADTU选用CDMA2000通信模块,该模块采用AM9高性能工业级嵌入式处理器,供电范围宽(5~32VDC),数据传输速度高,系统稳定可靠。在使用CDMADTU之前需要做两步准备:一是因为本设计采用动态IP链接Internet网络与Web服务器,因此,要申请域名,申请域名解析服务后可以通过域名自动建立通信。接入CDMA网络前,需要向电信公司申请SIM卡,SIM卡可为CDMADTU提供链接Internet网络服务。二是使用前需要用终端软件或AT命令对参数设置,以决定进入网络透明数据传输模式的工作方式。

2.3锂电池供电模块设计

植物生理检测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很复杂,电源供给很难保障,因此,本设计中采用3.6V锂电池供电。但植物生理检测系统中传感器模块、CC2530等模块需要不同的电源供给,因此,本设计采用DC-DC芯片NCP500SN33G获得稳定的3.3V,该电压适用于SOC工作电压。采用TPS61040将3.6V自举到适用于各类传感器工作的12V电压。其电路图分别如图4、图5所示。

3系统软件设计

3.1数据采集节点软件设计

采集端传感器节点主要负责采集植物各项生理信息并组网将数据发送给嵌入式网关。本设计采用IAR集成开发环境自底向上构建ZigBee网络。为了节省电量,采用的传感器节点一般处于低功耗模式,直到收到上位机命令后才将对应的检测数据上传到网关。为了提高效率,上位机可设置每隔一段时间后对传感器发送上传数据命令。另外,还采用了中值平均滤波算法来消除个别传感器系统内部的随机干扰,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3.2嵌入式网关软件设计

嵌入式网关的软件设计是建立在Linuxredhatlinux操作系统上的,该操作系统具有多任务操作进程、支持硬件广泛、程序模块化、源代码公开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使用IAR集成开发环境来建立嵌入式网关和远程检测管理中心的网络连接。

3.3上位机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LabVIEW平台编写上位机软件,根据设计要求,将软件分为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存储三大模块。数据显示模块主要是将接收到的数据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在上位机的前面板上。数据分析模块主要是根据所要检测植物参数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本系统分析模块实现的功能是:当测量数据在正常范围内时指示灯显示绿色,表示植物长势正常。当某一参数超出或者低于正常范围时,其对应的指示灯显示红色报警。数据存储模块主要是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由于LabVIEW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因此,采用SQL语言来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

4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对设计的系统性能各方面进行验证,在29℃的温室环境下选择了4株番茄做为测试对象,4株番茄均匀分布于250mm×250mm的测试区域,将协调器放置在温室的中心区域从而组建星型网络结构。每株番茄同时采集茎流、叶绿素含量、番茄果实的直径等生理参数并将参数发送到上位机显示界面,采集间隔为2h,总检测时间为24h。

5结论

篇9

一个新型的基建矿井,从立项、调研、论证、勘探、图纸设计审核通过到最后项目实施建井,都离不开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阶段,首先要进行井田地面控制测量,包括原始资料收集、控制网的布设,然后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井田区域地形测量。根据控制测量结果,提供主井、风井的测量数据,供采区开采设计。

2基建矿井动工施工测量放样

当图纸设计审核通过后,其他相关手续也已就绪,此时即可动工。矿山建设项目动工时,应按设计图纸施工放样,将设计图纸上的主井、风井峒口的点位、高程在现场实际位置标定出来,并标出峒口的中线和腰线,且标定精度要高,确保准确无误。如果点位、中线、腰线没有在现场标定,就会造成施工偏差,影响施工进度和工期,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生产矿井中水平开拓延伸的应用

当主付井各区段不断往下水平延伸时,由于受矿井维持生产的制约,因此建议采用分段切割式的开拓延伸方式(俗称“切豆腐”式)。这时,矿山测量工作必须先行到位,即各区段往下水平延伸时,必须先挂好中腰线,中线方位要与上水平一致,即中腰线与设计一致。此类区段水平延伸时,应先安装好激光,坡度按设计坡度(一般为25°)设定。激光可安装在巷道中线、提升中心线和轨道偏中线上。具体选择哪种安装方式,要根据待掘进巷道断面的大小、设计类型以及巷道的出碴方式(比如手工出碴和耙岩机出碴)来定。如果将激光安装在巷道中线上,则便于施工队布置炮眼,打眼较直观、方便。这种安装方式在手工出碴时应用较多。如果将激光安装在提升中心线上(即轨道中心线),则便于轨道顺直铺设,确保轨道铺设的质量,利于运输提升。此安装方式在轨道下山延伸过程中应用较多,但可能受到耙岩机的遮挡,因此安装的高度一定要计算准确。如果将激光安装在轨道偏中线上,优点是不会被耙岩机或其他物体挡住。这种安装方式大多用于架棚兼使用耙岩机巷道。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安装方式均要制作激光数据图牌板,注明激光到轨面、顶板、左邦、右邦的距离,并将相关数据告知施工队,以便施工队布眼打炮,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比如牛栏山煤矿201采区、202采区开拓延伸,设计时,标高从+285到+80水平,因矿井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接替,考虑到矿井自身的实际需要,牛栏山煤矿201采区、202采区根据设计在完成了+285上部车场、绞车房及+255中部车场、石门施工,矿井正常生产后,在一边维持生产,一边考虑下水平延伸接替问题时,采用了“切豆腐”式的开拓延伸方式,即对采区主付下山每个区段分段切割施工,在不影响主井运输提升的情况下,付井先逐步往下延伸+220、+185等各个水平的中部车场。延伸时,中腰线也采用上述方式,从中部车场施工至轨道上山,最后相继与上水平贯通。精确计算激光的安装位置、高度,避免激光安装好后被支架横梁或耙岩机挡住。

4测量技术在贯通工程中的应用

煤矿只要正常生产,就必然会牵扯到系统完善问题,从而就有贯通工程施工。比如采区主付井、区段石门回风巷、上下水平通风上山等都离不开贯通测量。每项工程在贯通前最后剩下20m时,都必须进行预测预报,并发出贯通通知。每天每班测量技术人员都要进行进尺跟踪,及时掌握工程进度,以确保安全、顺利贯通。在上下水平小眼贯通或可能打通老塘时进行准确测量和预测预报,可避免贯通上运巷时窜矸伤人。遇贯通采空区时,通过测量发出的预测预报,则可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从而实现安全、顺利贯通。比如牛栏山煤矿201采区+185-23#沿煤运巷,回采时,先施工两条联络眼,联络眼相距16m,沟通后再往上打小眼,然后转顺槽。在距离贯通上水平+220-23#运巷还剩约20m时,反向拉顺槽,并采用5m长的钻杆先打探水眼,再进行打眼放炮作业。现场作业时,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跟班蹲点,每班及时跟踪测量,及时填图,并做好安全预测预报,直至最后安全、准确地贯通上运巷。图4所示为牛栏山煤矿201采区+185-23#沿煤运巷贯通图。

5绞车房施工及绞车基础浇灌

采区建设时,系统完善必须包括运输提升系统,且运输提升系统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能够满足日常运输提升需要的绞车房。绞车房施工时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绞车房整个施工过程必须按照图纸完成。施工时,首先要挂好绞车房通道的中腰线,再由通道施工至绞车房,在此期间要严格控制好腰线,保证绞车房底板高程比大巷高程高0.5~0.6m,这样可保证绞车房绞车基础或其他设施设备底座不受大巷小范围水害威胁的影响。施工时,绞车房的长度、宽度、高度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此外,要确保绞车房弯道施工的圆、直、顺,以保证绞车安装时设备进出不受阻。②绞车房施工完成后,接着进行绞车基础开挖。

开挖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先挂好提升中心线和滚筒中心线(必要时可挂出电机中心线)。所挂的提升中心线和滚筒中心线应采取加固措施,点位要牢固,防止基础开挖时受放炮振动的影响而造成对点位的破坏。再根据设计图纸将绞车滚筒、基座、操作系统、电机等需要开挖的部分在现场标定出来,这样才能确保绞车基础的顺利开挖,减少施工偏差,提高基座浇灌的精确度。③绞车基础的浇灌。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测量技术人员必须配合机电部门的人员,到场作技术指导并现场跟班,复核将要浇灌的基础浇灌模型尺寸数据,确保无误后再进行基础浇灌。④绞车安装。会同机电部门对照设计图纸分步逐项进行。⑤天轮安装。标出天轮中心线和“十”字线,然后再浇灌固定基座。⑥绞车调试和试运行。图5所示为绞车房施工示意图。

6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CMS;软件测试;对策;问题

一、CMS简介及软件测试原则

CMS是英文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中文含义“内容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多种现存的优秀模版,在软件开发或者网站制作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开发速度、减少开发费用。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概念,是指软件测试人员采用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对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旨在发现其中的问题既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分或者发现实际结果和预期设计结果的差别。软件测试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在于改进问题。当发现问题以后,测试人员会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进行沟通,解决问题。软件测试必须遵循六个原则:考虑用户需求是软件测试的首要原则;在真正的软件测试开始之前就要制定完整细致的测试计划;采用Pareto原则进行测试;软件测试应从小到大,首先从小模块开始,逐渐向大模块发展;软件测试采用抽样检测方式,穷举检测室是不可能实现的;软件测试最好由第三方或者非设计人员进行测试以确保软件测试的客观和准确性;过分和不充分的测试是不合理的,测试时应选取适当的测试案例,能达到测试目的即可。软件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性测试;容错性测试;性能与效率测试;易用性测试;文档测试。

二、CMS软件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某公司的购物软件为例进行,下面简称该软件开发为S项目。S项目是该公司接手制作的一个大型的客户到客户的网络购物系统,可以提供商家开店及客户购买服务。在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软件测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软件测试与开发数据间存在相互影响

软件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使用的是同一个数据库,所以在测试与开发过程中两组人员工作时产生的数据都保存到同一个数据库,这样就出现了使用混乱。测试人员在进行测试时产生的数据将对开发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开发人员工作时产生的数据同时影响测试人员的进程。虽然这种问题不会导致系统瘫痪等大的问题,但是有时会因为出现因为某个公用数据的问题而导致原本设定好的系统运行方式而无法执行。

2.各组测试人员缺乏交流

该公司S项目中的购物系统是一个很大的系统项目,所以开发和测试人员很多,为了明确职责,这些人员分工细密,同时也正是由于细致的分工导致人员之间交流的缺乏。首先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缺乏交流,这直接导致开发与测试脱节,很多简单技术问题被放大,需要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解决。比如在进行系统开发时,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需要对系统设计进行改编,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员系统的存在,改信息不可能及时传递到测试人员手里,因此测试人员仍采用预定测试数据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肯定是不正确的,因此测试人员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寻找错误源。

3.不同的测试环境导致系统异常情况出现

该公司的S项目完成以后首先在江苏省苏州市公司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后再已送到日本总公司进行第二次的测试。由于日本和中国不同测试环境的存在,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有些系统模块在苏州可通过测试,但是在日本公司却不能通过出现错误。这些错误也许是因为测试工具的不同造成,也许是因为日本和中国网络服务器的不同造成,但是最终结果是软件测试没有获得通过。

4.系统需求的不断变更

系统开发之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软件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确定了软件需求以后软件开发公司才会进行开发。但是意外总是存在的,客户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人,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需求变动,尤其像该公司S项目一样大型的购物软件系统,消费者需求在变,软件也要跟着进行改变。需求变更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需求的每次变更都需要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人员开会商讨后期事宜,浪费时间。

三、问题对策

针对上述软件测试中的四项问题,本文将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针对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数据库共用问题,可在系统进行开发之前就先设计出两个数据库,开发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分别使用不同数据库数据。

针对各组人员缺乏交流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定期召开圆桌会议,各组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公司可组织召开一些文体活动,增进交流等。

针对环境不同导致的测试结果不同可采用的方法是在苏州公司设置一台测试服务器,在日本设置两台。在苏州通过测试以后将服务器内容拷贝到日本的第一台服务器,通过以后再在第二台上进行测试。

针对系统需求不断改变的问题可在系统开发之前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与调查,明确客户需求。同时软件测试人员参加设计开发人员的例会,去发现系统要修改的内容,从而及时更新测试方案。

四、结语

软件测试对于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和成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唯一可以确定开发出来的软件质量的方式。近年来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测试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各种测试技术不断涌现,使得软件测试更加准确和高效。但是在实际的软件测试技术选择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既完成了软件测试也要注意经济合理性。本文以公司实例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采用的CMS软件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一一阐述,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相似案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根兴,宗宇伟.软件测试不确定性研究及解决途径[J].计算机工程.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