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1 06:2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生物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713X
国内刊号:11-5512/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2
生物医药是国际公认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产业之一,目前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以每年约12%左右的增长率向上攀升。
早在1980年,美国生物医药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一小时内,股价从35美元上涨至88美元,创造了生物医药类公司的一个股市奇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安进公司(Amgen)开发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进入市场,该产品随即成为市面上的生物技术明星药品,即使在EPO产品竞争激烈的2008年,其销售额仍然超过130亿美元。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生物信息技术与系统生物学不断发展,2014年8月,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引起社会恐慌。全球各大顶尖制药企业加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公众和政府部门由此再次认识到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行业是中国“十二五”规划优先扶持的七个新兴行业之一。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表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年增速稳定保持在25%左右,根据政府规划,202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值将达4万亿元。目前生物医药企业收入显著增长,但利润增长缓慢,新技术与新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提高创新能力和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聚焦的投资领域
生物医药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行业,这些特点造就了行业内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目前,生物医药企业除上市之外,还出现了外包、反向兼并、合资等多种融资形式。融资和退出形式的多样化,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追捧。
在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机构排行榜中,位列前30名的机构中有95%投资了生物医药行业。这些明星创投机构以其独到的投资眼光聚焦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并主要投资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等细分领域。
各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各自领域的战略部署已经日益明确,未来在资本市场上会看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身影。下面,针对三个细分领域,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和行业前景加以分析。
1、生物技术
代表机构:君联资本
投资案例:信达生物技术
2015年1月,信达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完成由君联资本领投,新加坡淡马锡、美国富达、礼来亚洲基金、通和资本等跟投的C轮融资1亿美元(约合6.1亿元人民币)。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单克隆抗体新药开发和生产的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经建成一条包括10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治疗领域涵盖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信达生物在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并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链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厂房。目前信达生物已递交了7项临床试验申请,第一个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品种已经进入临床研究,还有两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团队核心成员曾在安进(Amgen)、基因泰克(Genentech)、施贵宝(BMS)、默克(Merck)、雅培(Abbott)和罗氏(Roche)等国际顶级药企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高端生物药开发经验,曾领导和参与开发上市安柯瑞(Oncorine)、康柏西普(Conbercept)、阿达木单抗(Humira)、阿巴西普(Orencia)、伊匹木单抗(Yervoy)等多个生物新药。
君联资本,原名联想投资,于2001年4月成立,是联想控股旗下独立的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总部设在北京,2003年设立上海办事处。君联资本的核心业务定位于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目前,君联资本共管理五期美元基金、两期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合计逾13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于运作主体在中国及市场与中国相关的创新、成长型企业。
2、医疗器械
代表机构:IDG资本
投资案例:九安医疗
九安医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血压测量产品、血糖测试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产品。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及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制造工厂。2009年,公司电子血压计的销售数量已列世界第三位,产品出口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由日本及台湾地区厂商对电子血压计行业的垄断格局,成为行业内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中国大陆企业。
2007年6月30日,九安医疗的前身柯顿公司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股东Heddington Limited 将其所持有的柯顿公司增资前5.03%的股权转让给IDG控制的龙天公司,转让价款为150万美元,且IDG以溢价方式向柯顿公司增资200万美元,占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的6.27%。股权变更登记完成后,IDG合计持有柯顿公司10.97%股份。2010年6月,九安医疗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9.38元/股,对应市盈率62.52倍。按市值计算,IDG差不多获得了10倍回报。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不仅向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还在投资后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IDGVC,原名“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中国”(PTV-China),于1992年由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国际数据集团(IDG)建立。IDGVC的投资集中于国际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通讯、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迄今为止,IDGVC已向中国蓬勃发展的创业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扶植支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医药服务
代表机构:红杉资本
篇3
The necessity for biotechnology major of medical college for set up pharmacogenomics
LI Meng1 DUAN Ran2 JIANGXinju2 GUO Yanhai1 LU Zifan1 YUAN Yuan3
1.School of Pharmacy,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2.The brigade of undergraduates,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3.Deparment of Vasculocardiology, Xi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Pharmacogenomics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intend to go deep and extend of genomics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Pharmacogenomics can not only helps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differences in drug reactions, but also dir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use of new drug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medicine" and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pharmacogenomic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nd is gradually enter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bio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iagnosis,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fields in recent years,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biotechnology major, with a view to train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for laboratory, pharmacy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However, most biotechnology majors currently have very few pharmacogenomics, which is very bad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era of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harmacoge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pharmacogenomics in the specialty of biotechnology in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s, which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biotechnology.
[Key words] Pharmacogenomics; Medical biotechnology; Curriculum;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物基因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差异的原因,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和“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药物基因组学越来越引发关注,并且逐渐走入临床应用。近年来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诊断、生物制药等相关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医学和药学院校纷纷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以期为医院检验科,药剂科及新药研发领域培养专业生物技术人才。然而,大多数医学及药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并未开设药物基因组学课程,这对于面向“个体化医疗”时代的人才培养是一个较大的缺憾。本文首先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然后从就业方向出发,阐述了医学和药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
1 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功能基因组学在药学临床实践与药物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药物基因组学主要通过对个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发现不同人种以及相同人种的不同个体,在药物识别靶点以及药物吸收、代谢、毒性反应等方面的差别,进而指导个体化与合理化用药[1]。药物基因组学还借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有价值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实现对多病因复杂疾病的遗传易感预测[2-3]。此外,药物基因组学还能够结合特定疾病发现重要突变基因与蛋白,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靶点;药物基因组学也可以在药物临床实验中,根据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和药物反应状况,提供有效患者分类,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4-5]。简言之,药物基因组学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不同人群或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有差异?能否在基因组水平上预测这些差异,进而指导临床有效和安全用药,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受众人群?另外,个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能否和如何实现对多种疾病风险的预测?
2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
药物基因组学的诞生归功于遗传药理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它的发展历程可分成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遗传学表型分析的药物遗传学或遗传药理学研究,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发展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人们利用多种测序方法开展个体遗传多态性标志序列的检测,并通过这些标志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推进新药靶点研究。
2.1 遗传药理学阶段
1898年,英国内科医生Archibald Garrod致力于尿色素成分的研究,他发现个别患者服用某种镇静催眠药后可导致卟啉病和尿黑酸症,并且发现这种异常药物反应在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身上发病率明显增高。1913年,英国生物学家Bateson W证实Garrod发现的药物反应为隐性遗传,并首次对这一遗传药理学现象作出描述[6-7]。上世纪50年代,英国医生Alving发现伯氨喹治疗疟疾在白人中安全有效,却有高达10%的黑人服用相同剂量的伯氨喹后出现急性溶血危象。1956年,Carson等证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全球约4亿人至少携带135个G6PD基因突变位点中的一个,面临伯氨喹药物性溶血风险。1957年,Kalow和Genest发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某些患者对于麻醉辅助药物琥珀酰胆碱反应异常,维持几分钟肌肉麻痹的药量可以在个别人中引发呼吸暂停。这些对临床药物反应事件的研究形成了遗传药理学的基本内容:查明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等相关突变对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影响[8]。
2.2 个体遗传标志物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以及多种PCR,高通量基因芯片测序技术飞速发展,使得药物基因组学可以从基因水平寻找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生物遗传标记。在这个阶段,药物基因组学真正开始走向临床,并且随着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时代的到来而引发广泛关注。2004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又破译了全部基因序列,发现98%以上的非编码序列中存在大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NP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研究基因型与药物反应关系,成为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9-10]。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通过解读人类基因,认识生命奥秘与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从而把基因组的研究成果与发现更好地应用到人类医疗和健康服务领域。而药物基因组学是基因组计划里距离为人类健康服务目标最近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这门学科的研究更受到商业资本的垂青,也进一步加速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步伐。
3 药物基因组学对精准医学新时代的意义
精准医学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6]。
药物基因组学恰恰是实现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基础学科。2007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遗传分子的检测,该检测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预测抗凝药华法林的敏感性[11-12],预示药物基因组学由实验室研究走向实际应用。迄今为止,美国FDA要求70余种药物需要进行遗传标志物检测,以确保安全用药[13]。美国FDA还颁布了《行业指南草案:药物基因组学数据报送》,要求新药申报时需提供遗传药理学数据。2012年,我国SFDA也效仿要求新药申报需提供遗传药理数据。除了药物安全性筛查之外,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有效性筛查方面也大量应用于临床。例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只有在EGFR基因19和21号外显子突?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EGFR基因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为二次突变,是继发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无突变者和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者不推荐使用这两种药物,该突变的检测目前已经在各大医院逐渐开始普及[14-15]。通过以上应用实例可以看出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对于精准医学的发展必不可少,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将为推动个体化医疗提供有效的基础理论支撑。
4 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应用和课程设置
现代生物技术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技术体系,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品为社会服务。当今强国都把生物技术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把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16-17]。而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为基础的生物技术使得生物医药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于医药工业,据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及相关医疗服务销售额将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15%以上。此外,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基因诊断等也是未来医药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18]。
为了适应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很多综合院校尤其是医学或者药学院校纷纷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以陕西省为例,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均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这些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一般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开设的实践课程根据院校类型差异较大,例如医学院主要开展的是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基因工程药物制备等;农林院校主要开展的是生物分离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这些课程基本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给予生物技术的本科生一个总体概念[19]。
然而,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没有设置药物基因组学课程。以陕西省为例,目前只有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药物基因组学。如果我们反观一下生物技术专业尤其是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会发现开设药物基因组学非常必要。
5 生物技术专业学习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
一般说来,医学或药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进入医院检验科,药剂科或者生物制药研发企业工作,或者考研进入高等院校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下面我们就以上几种可能的就业方向来简单阐述一下学习或了解药物基因组学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必要性。
5.1 医院检验科或药剂科
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促使多种药物的使用需要对患者进行某些特定基因的检测以确保安全性或有效性。美国FDA要求300多种药物在使用说明中明确基因检测标志。我国SFDA在2015年也颁布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明确要求了某些药物的使用需进行基因检测。因此,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掌握一些药物基因组学的检测方法,对于即将进入医院检验科或药剂科工作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来说是必需的,这是适应迅速发展的个体化医疗方式的必备理论基础。
5.2 药物研发企业
学习药物基因组学对于进入药企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些重要性主要来源于药物基因组学对新药研发的指导意义:①药物的代谢性质不良,或者在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之间差异过大是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重要原因。及早淘汰代谢性质不良的药物,避免其进入临床,是节省新药开发成本的重要手段。药物基因组学可以指导人们筛选出不被具有明显基因多态性的药物代谢酶代谢及转运体转运的药物,即所谓的“硬药”进行持续开发,可使上市后药物更加安全,亦可能避免新药上市后被撤出市场的命运。②传统的新药临床试验对受试者的遗传背景不加区分,其缺陷在于纳入了大量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受试者,这些特异亚群中产生的疗效差和毒性大的数据极大影响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药物基因组学的全基因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GWAS)可从大样本临床研究中发现影响药物毒性的候选基因,从而区分特质人群,指导临床试验,避免药物被错误淘汰。这项技术也可实现上市后药物的安全性再评价。③2005年起,美国FDA颁布了面向药厂的“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呈递”指南。该指南旨在敦促药厂在提交新药申请时必需或自愿提供该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其目的是推进更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用药”进程,最终达到视“每个人的遗传学状况”而用药,使患者在获得最大药物疗效的同时,只面临最小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我国SFDA目前也已效仿,要求新药申报材料报送时增加药物基因组学资料。因此,进入药企工作对于将承担新药研发工作的毕业生学习药物基因组学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新药研发规则,加速药品研发进程[20]。
5.3 高等院校生物制药相关专业
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一般会选择生物制药相关专业学习,药物基因组学是制药学中一个必须了解的?n程,而且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空间巨大,转化研究也尚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毕业生选择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科研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即便不选择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研究方向,了解GWAS、细胞毒理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基于siRNA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候选基因筛选技术对于药物研究也意义重大。
6 小结
篇4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读书意义 读书误区 读书要诀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BY55)。
《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513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读书。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一辈子的精神食粮,是人健康成长的营养,是人从自然的人变为文明的人的必需品。在观点浮浅、言谈浮夸、人心浮躁的大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在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今天,如何指导学生消除读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以增强其读书的方向性、目的性、有效性,这是当下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书籍的作用
书籍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程与文化成就的重要载体。对每一个体来说,读书对人的作用非常巨大。荀子在《劝学篇》中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9这是讲读书与获取知识、开启智慧之关系。朱熹《读书偶得》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1117这是讲书籍与人的精神状态及创造力之关系。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在《我怎样读书》中亦云:“读书对我们来说,虽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普普通通的事情,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因为它能使一个人同各个时代、各种民族的伟大思想家在精神上沟通起来。”[4]17读书可以超越时空,与古人、古时对话晤谈,交通精神,认识社会。
是故,人的成长、成熟离不开读书,人的知识化、文明化离不开读书。可以说,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意义的人,书籍是他的良师益友、终生伴侣。
大学生读书的意义
《论语·子张》载子夏语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5]202中国传统的读书观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可以富贵。
宋濂曰:“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6]读书可以滋心养性。
一位将赴美国的学生向老师辞行,问老师该带些什么?老师说:“带上一部《英汉辞典》,再就带上一部《唐诗三百首》吧。带一部《英汉辞典》,自然是为交际的方便,而只要你还吟得出唐人的诗句,就能证明你还是一个中国人,你的灵魂是属于中国的。”[7]296读书可以唤醒归属感。
对以上关于读书的意义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云:“君子谋道不谋食。”[5]168我们的理解是:读书可以使我们有涵养、有教养,长知识、长能力,可以培养我们健康的情趣,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获取服务于社会、报效于祖国的本领和责任心。
经由读书获取知识,是每一位大学生天经地义的职责。只有在浩瀚的书海中广泛涉猎,才能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文化视野、优良的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只有以书为友、含英咀华,才能纯化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深化自己的思想,升华自己的精神,由一个感性的人成长为理性的人,由一个个体的人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具有普世情怀的人。对于“学高为师”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具有广博而精专的知识,则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当代大学生读书的误区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类型和档次的书籍铺天盖地,网络传媒使各类信息的传递更为迅捷。面对庞杂的文化市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书籍方面无所适从,出现令人堪忧的状况,如满足于到口即消式的“快餐文化”:不看元典,只看翻译的白话文;不阅读原著,只看根据原著拍摄的影视作品,或只看提要式的简介;不翻检、查找原文,只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简单的信息资料;不看专业的、高雅的书籍,只看通俗类、低档次书籍等等。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消解”文化、“水煮”经典、热衷网络版本的现象。网络确实给人带来便捷,但同时也耗损了我们培养专业功底的能力。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告诫学子道:“创造力别被文化垃圾淹没!”他还自谈其创作态度和创作习惯说:“我现在要写文章时不敢接电话,也不上网。”[8]当今时代是一个人心浮躁、利益至上的时代,技术化、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弥漫于社会。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校的青年学生亦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长和社会实用性的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全部,一切以对就业有利为出发点。
大学生在读书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当看到学生“所读非书”、“无书可读”、“书读不好”和择书不精、读书失法、舍本逐末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不安和担忧。教师的责任和良知,使我们不能无视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探索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应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位读书者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大学生读书的要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方法,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读书要诀。总体说来,读书有以下值得注意之处。
首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论语·乡党》有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5]102 陈寿《三国志·魏书·董遇传》有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9]苏轼在《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中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10]247黄庭坚云:“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11]53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中曾精辟地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12]35
俗语云:博而不专则惑,专而不博则困。尤其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多元的时代,更应该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要做到博中有专,专中有博,既要有自己的自留地,又要“面朝大海”,纵览寰宇,而不是把自己的视野局囿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要有相当博的精,才算得真正的精;要有相当精的博,才算得真正的博。蜻蜓点水式的博不是博,坐井观天式的精不是精。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哲学社会科学是一家。其他的任何专业,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相对的分门而没有绝对的分家。现在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或课题,这都是既专精又博通的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
其次,有用与无用相结合。有的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常会觉得所学东西派不上用场,只学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学习上的短视行为,成才过程中的误区。常言道:知识到用方恨少。《庄子·外物篇》有关于有用、无用辩证关系的精彩论述:“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13]719~720这个故事说明,有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它是构筑整个知识殿堂的基石。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知识观、读书观,以“无用”为底子、为后盾,作好长期积累、不断求知的准备,切忌急功近利、唯用是务的急躁心态和短视行为。
再次,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做学问必须做到学而能通,如同食而能化。多读书而不运用或不善用者,几乎等于白读,这很容易变成我们常说的书呆子。钱澄为清代学者方以智的《通雅》作序时引述方氏语云:“学不能观古今之通,又不能疑,焉贵书簏乎?……不学则前人之智非我有矣;学而徇迹引墨,不失尺寸,则诵死人之句耳。”[14]170这就是说,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单思不学,会成空想妄想;单学不思,又会变成书呆子。所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18学习应如古人所说,要好学深思。汉学与宋学的区别实际正在死扣章句和灵活发挥上,其成就遂大小故不同矣。
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从书本上去学,还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反思生活。把读书与创作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达到训练文笔、丰富思想、锤炼睿智的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15]37结合书本所得,融会贯通,吸收消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
《礼记·学记》有一段关于实践重要性的精辟论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514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发现我们不足欠缺的地方,才能引起我们的改变,并最终达到提高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出真知。
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有一段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口语表述能力、书面语表达能力的精彩论述,他说:“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达,则文不可胜用矣。”[16]5364我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说明认识事物的不容易,而能将自己内心体悟到的感受、认识准确地陈述表达出来,更是能上加难。所以,心里感到的,口里不一定能表述得出来,笔下不一定能描述得清楚。惟其如此,我们才更要有意识地磨炼自己、训练自己,不放过一切锻炼、提高的机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养成好读书、善读书、活读书的习惯,在能读、能写与多读、多写中成长、成熟、成才。
参考文献:
[1]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王天海.荀子校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高尔基.高尔基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五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傅道彬,陈永宏.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8]朱清时.创造力别被文化垃圾淹没[N].中国青年报,2009-8-11.
[9]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孔凡礼校点.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1]张明仁.古今名人读书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2]老品.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1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15]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
篇5
扬州优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 要】利用过滤技术生产的过滤产品也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欢迎,包括我们习以为常用的抗生素、培养液等产品。本文对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做了一个简要的刍议。
关键词 深层过滤技术;生物制药工艺; 应用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也快速提高,人们开始对生活持有另外一种更高的态度,环境的污染成为了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弊端,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上逐渐遭到了侵蚀,人们患病的几率大幅提高,疾病演变出来的种类也是一天天在上升,这就需要我们的医疗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平来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安全,而生物制药工艺在此环节中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现代的科技水平必须在医疗方面研究出更加有疗效、更加有保障的药品,在生物制药工艺中采用深层过滤技术,成为了医学领域发展的铺路砖。
1 所谓深层过滤技术
有了深层过滤技术这个概念就必然会有与之对应的表面过滤,因为不用的机理从而给出了这样的划分。这两类过滤方式已经开始逐步运用在生物制药工艺行业中。
深层过滤的滤材一般都是由纤维构成,过滤介质之间的通道通常都是十分曲折并十分细长的,正因为被过滤的杂质颗粒要比介质内部的空隙小,所以颗粒就会在纵向深度中被滤材捕获。在热运动和流体的动力作用下,通道壁面会流一些料液中的细小杂质颗粒,静电吸附以及表面张力会截留这些杂质颗粒。[1] 与之对应的表面过滤则只是在滤材上布置统一的孔径,并在滤材表面完成相关工作,只需在滤材上布置统一的孔径,由于孔径的大小不同,滤材就会选择性的在其表面留住起步需要的悬浮杂质颗粒。
2 我国生物制药工艺的发展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国家生物制药工艺没有在较早的时间起步,丧失了发展的优先权,但发展速度却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快的了。我国在这段发展迅速期研制出了对市场有足够影响力并给予好评的生物制药产品,但是由于研究经费的短缺和生物制药行业人才资源的不到充足供应,使得我们的科学成果不能在有效时间能投入到实际运用当中,如此的不良运行状态也导致了我国此行业的长远利益的不到保障,部分的学子也动摇了攻坚这一专业的决心,长期这样则会使我国的生物制药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日子遥遥无期。
3 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由于在生物制药工艺中对过滤介质的精度要求十分严格,过滤产品的供应商就通过增加滤材的密度从而得到较小孔径的方法来使得精度有所提高,但是此方法虽在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对于产品的需求,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经过科技的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ZETAPLUS 这种滤材,很好的解决了因压差问题和流速问题带来的弊端。
生物制药工艺料液的很多介质中都存在负电荷,我们通常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机械过滤和静电吸附两种办法将杂质处理掉,较孔径大的颗粒可以通过机械过滤的方法直接除去,较孔径小的颗粒则可以让其在在较低PH 的环境下带负电荷,吸附于带正电荷的树脂上。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深层滤材有正电荷,过滤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有所提高。
3.1 发酵液的澄清工艺
发酵结结束并进行对料液的粗分离之后,仍然有一些其他杂质成分会存在于提取的上清液中,这些带有负电荷的细胞碎片等成分就可以采用ZETAPLUSS 这种滤材来对这些成分深层加工,通过对接卸拦截和静电吸附的有机拦截,我们获得了较高的通量和极小的压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简化了工艺的制作流程,因此效率上大幅度提高,直接上提高了我们生物制药工艺的水平。
3.2 除去多余的大分子杂质
细胞碎片是一种脂性多糖物质, 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在革兰阴性细菌外壁产生,分子量达到了上百万,如此大分子量的物质会对机体造成比较大的危害。
[2] 在医学上以往都是用活性炭进行重复性吸附的方法来除去这些细胞碎片,但是这种方法事倍功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却没有收到理想的结果。而深层过滤技术SETAPLU SP 则是这个方面的一大进步,机械拦截和静电吸附的方法结合使用,有效的消除了使用活性炭吸附的弊端,制药的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节省了基础成本,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3.3 小分子物质精提取工艺
在医学方面有很多分子量很小的药物比如抗生素,传统的加工方法是过滤、浓缩、结晶等物理方法,[3] 这种方法有已经无法适应先在节奏较快的加工工艺复杂,效率低,加工精度不够这种基本性问题成为桎梏生物制药工艺发展的牢笼。在ZETAPLUS 深层过滤技术可以将传统工艺简单化,对于存在于工艺料液的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用静电吸附的方法除去,简单快捷更具有操作性和安全可靠性。
4 深层过滤技术在制药行业中未来的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在社会中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依靠生物制药水平的提高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不受到日益复杂的环境的困扰,我们不能放缓在生物制药技术方面前进的脚步,依靠深层过滤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已经在现在的发展中见识了深层过滤技术的惊人功效,时间就是本钱,现如今我国依旧主要依靠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理念和制作经验,在自我创新上有欠缺,高端人才的欠缺使得这一现状无法再短时期内得到有效的改观。
5 结论
深层过滤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运用使我们生物制药功能工艺有了明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更重要的事情是继续向前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人力物力的积极投入,对技术的复杂性有一个本质的了解,我们并不是为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看齐,而是真正能够以合适的方法研制出对人们有益的动力,造福社会,造福全人类,为了人类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 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2013,05:94.
篇6
[关键词]深层过滤;生物制药;应用研究
在生物制药广为流行的大背景下,为了使深层过滤技术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生物制药的要求,就需要加强对其研究,以此促进深层过滤在生物制药的应用上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也能够对规范我国制药行业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深层过滤在生物制药的主要形式
(一)过滤器材澄清发酵液
发酵液澄清技术是指在结束了发酵之后,将粗分离后的料液根据不同机理分离的一种工艺。目前,这种建立在物理分离的技术在生物制药行业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是这种分离后的料液里依然会混合一些其他的成分,比如在料液里会残余一些细胞、胶体物质、细胞碎片等。这些成分都包含了负电荷。如果在此时运用ZEATPLUSS系统再进行表面过滤,即通过滤材表面的缝隙实现对颗粒的捕捉,此时深层过滤的产品就可以很容易的收集这些有效成分,并且在经过有机的结合后形成新的功能产品。
要实现料液的澄清过滤,首先就要求用统一布置的有上下孔径的滤材,其中滤网包括薄膜、拦截和静电吸附等。通过药企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压降的幅度很小,但是这种过滤的方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方式。结合表面过滤理论之后,可以很容易了解到通过这些过滤器材的使用,可以使过滤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 二) 除热原过滤方式
热原这个词在生活中应用的不多,但它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内毒素。内毒素主要是细胞的碎片构成的,主要在细胞颗粒中的阴性细菌外壁产生,它主要是一种脂多糖物质。
一般来说,除热原的过滤方式主要是由纤维构成滤材,由于细胞结构的极其渺小,因此在热原的处理上难度相对比较大。显然在过滤介质内部的空隙应该要远远大于被过滤的物质直径,但是直径又不能大于不需要的那些物质的直径大小。所以依靠简单的器材过滤往往不能达到除去热原的目的。
因此,除热原并不是在料液里清理热原。因为这种方法很难产生有用的效果,并且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还需要较大的介质来进行过滤作用。显然这种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损耗。而采用ZETAPLUSP则可以有效地解决热运动和流体的动力给过滤带来的难度。并且由于热源往往会在通道壁面残余一些料液中的细小杂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料液中使用静电吸附以及机械拦截的方法来使颗粒在静电吸附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有效地到拦截。这就是料液处理中的热源过滤方式。
(三) 小分子精制技术
在深层过滤中,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小分子精致技术,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抗生素类的小分子药品上。因为在抗生素制作上,依靠前面的两种方式都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在抗生素制作过程中,采用传统的2深层过滤技术以及使用滤材的方法都难以奏效。这使得小分子制作技术有了施展的空间。因为在抗生素制药工艺的过程中,药物要取得良好的疗效药物本身对于过滤介质的要求特别高,否则在大量大分子环境下,加上一些残留在精制过程的一些杂质,将会使药品的质量受到很大的不良影响。为了提高过滤产品的纯度,就可以用小分子精致技术将大分子残余物去除掉。
二、深层过滤在生物制药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内尚未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药业行业自身的特殊性,掌握了技术就相当于掌握了财富。基于这个原因,学术资源的共享和商业价值下要求的“技术垄断”产生了比较大的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在行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过滤技术共享机制。
这种现状使得行业内对于过滤技术的掌握上良莠不齐,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药企自身很难知道自身对于过滤技术的掌握程度在整个行业的水平如何。这在另一方面也使得药企难以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加紧对自身过滤水平的提高,这也使得部分过滤水平不达标的企业也在市场中存在。这一方面使得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制药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二)过滤研究机构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过滤技术研究机构,这种不完善无论是从科研领域还是学术领域来说,这种情况都表现的比较明显。
相反专注于生产过滤技术的厂商则显得特别多,这和不完善的科研体系对比的话,则显得科研力量和生产力量发展很不平衡。虽然在生产过滤技术的厂商内会有研究过滤技术的研究小组,但是由于这种形式的研究小组缺乏再学习的机会,并且厂商之间技术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相对较少。因此他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摆脱旧的思维模式,难以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三)过滤过程的复杂性和瞬态性难以有效控制
在过滤过程中,精密过滤中的压差问题以及流速问题是影响整个过滤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近些年在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对于过滤过程中瞬态的一些变化就难以有效的加强控制。
生物制药工艺中的过滤过程一直都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一方面是由于需要去除的杂质种类多样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在过滤过程中对于过滤中出现的瞬态性把握不准导致的。由于药物在过滤的过程中并不总是按照预期的结果一样的,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瞬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如果处理不当的话,那将可能使药物的药效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如何进一步有效使用深层过滤技术
深层过滤在生物制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有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使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中发挥作用,本文接下来将就如何进一步有效利用深层过滤技术提出相关的策略。
首先需要做好的一点就是加强行业内关于过滤技术的实质流,在通过不同企业间的交流中真正促进过滤技术的进步。因为加强交流的同时并不只是使对方企业受益,药企自身应该树立起相互学习的心态。其次,在整个过滤工艺领域,应该要建立起完善的研究机构。建立的研究机构一方面是将新进的科研成果投入于过滤技术的实际生产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过滤技术能够研究出新的成果,从而使新的科研成果可以有效应用到新的生产环境,在此基础上用新的科研成果突破过滤技术上存在的技术难题。最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能够在实际的生产中积累经验,将深层过滤过程中瞬态变化的一些经验加以总结,用实际的经验来做好应对深层过滤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结束语
在现今的制药条件下,制药过程中重要会用到两种工艺,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但是由于有的药品有特殊的需要,加上我国对于深层过滤技术掌握的程度并不够精准。因此在制药的工艺上往往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行业交流、加强科研建设、做好工作积累的方式来解决。当深层过滤的这些技术性难题得到解决之后,相信在今后的生产中深层过滤的作用将会发挥的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吴章平,李桂水.深层过滤的研究及评述[J].过滤与分离,2003,03:25-28.
篇7
【摘要】 药品常规检验中微生物学检查最为重要,只有进行方法学验证才能保障检查方法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对目前药品微生物检查验证试验中现存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微生物检查验证试验的限度检查标准,为建立有效的药品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规范管理。以防止药品安全监管失控现象。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检查验证试验;问题及建议
几乎所有药品在应用于临床前都要进行安全性检查,一般分为“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无菌检查”,其中最重要的检查方式就是微生物检查验证试验。检查项目包括:酵母菌数、细菌数、控制菌、霉菌数检查。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为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是否无菌的检查方法称之为无菌检查法。检查项目包括:厌氧菌、需氧菌以及真菌检查。自1980年颁布《药品卫生检验方法》以来方法基本成熟,1995年颁布的《中国药典》又提升为国家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最明显的是标准中的可操作性不够、不统一、不集中等问题。
一、目前的现状分析
1、检查验证试验来源: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进行此项工作,其中冷门产品、老产品更是没有进行此项检查,药品检验所抽查时也找不到相应的检验方法。有的畅销产品、新产品正在试验中,但也无法提供此项检验的方法。有的企业已经完成检验但以技术保密为由而不愿意提供给药品检验所,担心如按此方法检验产品不合格给自己找麻烦。这样使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很难正常实施监督的权力。
2、检查验证方法的执行:“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的,不得出厂。”这是《药品管理法》中的规定。未经微生物限度检查合格不得销售或者使用。但是实际上只要药品微生物学检查项目合格,也不论是否经过方法学检验都可以进入市场而且也不影响销售。因此,为了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性必须完善药品质量保障体系,严把生产企业源头,药品监督检验机构必须进行监督抽查,加强规范管理。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所是执法机构,是执行法定质量标准的职权部门,而不是在抽验过程中探索建立新方法。
3、检查验证方法的权威性:生产企业的实验室和药品监督检验所的检验肯定有一定的不同,而且98号文件中也指出“同一个企业生产的相同品种,因原料来源不同,工艺改变或不同实验室等原因,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差异。”比如无菌检验法中需要用黑曲霉为对照,因为黑曲霉有很大的毒性,必须用专业的净化工作台或者实验室,只有达到一定实验条件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微生物限度检查容易受试验条件的影响,其别是对药品中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成分尤为突出。“当供试品有抑菌活性时,应消除供试液的抑菌活性后,再依法检查。”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所对所检的药品中每种药品的抑菌或者抗菌程度都不清楚。生产企业大部分并不委托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所进行检查验证,而且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所出具的检验证明生产企业也不认可;生产企业给提供的检验方法,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所也不认可。当前,很大一部分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缺乏权威性。
4、建立检查验证方法困难:由于微生物培养周期长、微生物限制检验方法工作复杂,必须经过多次的试验,这就使得部分抽查工作很难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全国各地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名称不同规格的药品、不同名称的药品、同规格不同辅料、原料、生产工艺的药品,全都建立或者审核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这一工作量是巨大的。对于一线的药品监督检验机构日常工作量更是繁多,而且从时间、经费和人力上都无法正常进行科学研究。
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的建议
1、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的过渡时期方法:在统一检验方法未出台前,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行业方法或者自己制订的内控方法对生产的药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或者“无菌检查”,对于未经验证的,不予以出厂销售或者使用。各级药品监督检验机构对抽查的药品在未统一之前仍可使用原方法进行检验。
2、尽快统一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为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各生产企业都要用“微生物限度检验”或者“无菌检验”的方法。98号文件指出“不同企业生产的相同品种,特别是中成药,因原料来源、工艺、辅料的不同,药品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抑菌特性”,而且随着药品的成分或者原检验条件改变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统一。对于同一种药品,可能存在多种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各个方法之间在试验相对误差、检验方法科学性、检验系统的适应性、检验方法重视性、试剂、检验仪器设备的简便易得性、经济节约性等各方面都有差异。国家可以在征求生产企业和监督机构意见后,再依据现在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建立科学、可信、准确、可行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并提交给药品监督检验机构,按照品种、原料、辅料、剂型等分类报上,由国家指定的部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整理出合理的验证方法并公布。
3、药品微生物限度缺项检验:药品监督工作中不能因为难以进行“微生物限度检验”或者“无菌检验”,而对规定检验的项目进行缺项检验。
4、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增加经费:“微生物限度检验”或者“无菌检验”的方法比正常检验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各地负责机构应追加相应的检验试验经费。
参考文献:
[1]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5(09)
[2]单亚.《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及有关规则的讨论[J].安 徽医药,2006(03)
[3]田颂九,丁丽霞,田洁.国内外药典中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简述 [J].中国药学杂志,2007(01)
篇8
一、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对盲人(含低视力者)在从事医疗按摩技术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是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才能担负的职务,有明确的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
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属于临床医疗专业技术职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任职条件,要符合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规定的基本要求。并坚持从实际出发,体现盲人医疗按摩岗位和人员特点。盲人按摩人员执业资格认定与技术职务聘任不同,它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其认定要与将来颁布的《医师法》相一致。
三、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岗位设置,根据盲人按摩医院、诊所的经费来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各类各级(档)职务工资标准和增资额,分别按国家相应的工资制度和政策执行。
四、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度。由单位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符合相应任职条件或通过相应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中聘任。行政领导应与受聘人员签定聘约。聘约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期限和辞聘、解聘条件等事宜。双方一经签订聘约,都应忠实履行。聘约双方出现纠纷,由上级主管部门裁决。
五、获得国家承认的正规院校颁发的中等以上医学按摩专业毕业证书的盲人,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从事盲人医疗按摩工作。盲人医疗按摩人员通过考试和评审结合的方法取得任职资格。中、初级职务以考试为主,包括书面考试、答辩以及临床测试等形式,侧重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手法的检验。高级职务以评审为主,也要辅之答辩和临床测试等形式,侧重对学术水平和解决复杂疑难杂症能力的评价。
六、各级评审委员会的设置,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建条件、审批程序进行。评审委员会应客观公正地测定申报人的任职条件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切实保证评审质量。
七、聘任单位要加强对受聘人员的聘后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考核工作要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考核结果记入考绩档案,作为晋职、调薪、奖惩和能否续聘的依据。
八、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达到规定离休、退休年龄的,除个别确因工作需要可按有关文件规定延缓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以外,应执行国家有关离休、退休的制度,不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九、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对于借聘任或考试之机侵犯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合法权益的,应按情节轻重,严肃处理;对于伪造学历、资历,弄虚作假,骗取专业技术职务或任职资格的,应予解聘或取消其资格,免除其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收回证书,并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对于伪造聘书或证书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在各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当地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残联组织实施。有关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残联所属中国盲人按摩中心负责。各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要关心、支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服务。
十一、在盲人医疗按摩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中的盲人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应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进行。
附:1.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
2.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考评办法
附件一: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
全文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绩贡献,调动广大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盲人按摩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推动盲人医疗按摩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岗 位 职 责
(一)主任(副主任)按摩医师
1.在本单位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的组织与指导工作2.指导下级医务人员,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领导调查、分析、处理医疗事故。
3.负责本科专业人员的业务学习,开展学术交流,指导所属的按摩专业人员,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并对其进行业务考核。
4.了解国外医学新动态,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熟悉或掌握一门外语(或医古文)。
(二)主治按摩医师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本科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工作。
2.参加门诊和病房的会诊,并对下级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其解决医疗中所遇到的难题。
3.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积累资料,指导实践,提高医疗按摩技术水平。
4.承担临床教学和带教实习、进修生。
(三)按摩医师(士)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科研、教学工作。
2.对患者检查、诊断、治疗认真仔细,按规定书写病历。
3.制定诊断、治疗方案,并报上一级医师。
4.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5.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6.遇有疑难病症,及时向上级医师提出会诊,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二、任 职 条 件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
(一)初级
1.按摩医士:了解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按摩技术操作能力;在上级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能治疗常见病;盲人按摩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2.按摩医师:熟悉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按摩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治疗常见病;盲人按摩中专毕业,从事医士工作五年以上;盲人按摩大学专科(含中、西医大学专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后,从事按摩工作二年以上;盲人按摩大学本科(含中、西医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二)中级
主治按摩医师:
熟悉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按摩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对下一级盲人按摩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盲人按摩大学本科(含中、西医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医师工作四年以上。
发表过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三)高级
1.副主任按摩医师:
具有较系统的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西医医疗知识。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能治疗部分疑难病症。
具有较高水平的、独特的手法技巧,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指导和培养下一级盲人按摩专业人员。在国家级盲文刊物及其它中医专业刊物上发表过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或临床经验总结。
盲人按摩大学本科(含中、西医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五年以上。
2.主任按摩医师:
精通中医按摩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按摩新技术发展情况,并用于指导本专业科研工作;
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突出的工作成绩;有高水平的、独特的手法技巧,在诊治疑难病症方面有突出贡献;
有高水平的专业论著,能设立实用性科研项目,并成为本项目科研带头人。能开设高水平的专业讲座,具有培养中级以上盲人按摩专业人员的能力;
具有按摩大学本科(含中、西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五年以上。
三、资 格 评 审
(一)评审委员会组建
各级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别由初级、中级、高级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省辖市人事(职改)、卫生部门委托同级残疾人联合会组建。
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省级人事(职改)、卫生部门委托同级残疾人联合会组建。
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人事部委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建。
各级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具体组织工作,由中国残联所属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和各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承担。
(二)评审程序
个人申请;
各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进行申报条件审查;
考试(包括口试、答卷、手法操作等方式);
评审委员会审定。
(三)经评审委员会审定,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由各级盲人按摩指导中心颁发相应的任职资格证书,任职资格证书由中国盲人按摩中心统一印制。
(四)各级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及评审结果,报同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备案。
四、职 务 聘 任
(一)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
(二)盲人医疗按摩机构按照岗位、职数的需要聘任获得相应任职资格的盲人按摩专业技术人员,其它医疗机构的按摩岗位应优先聘任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
(三)由聘任单位的行政领导颁发职务聘书,双方签订聘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有关事项。
(四)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限,一般为五年,根据需要可连续聘任。
(五)聘任期间,应对受聘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六)被聘用的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职务的中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管 理
(一)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委托中国盲人按摩中心,负责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的管理工作。
(二)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对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提出计划并进行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统计工作。
(三)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考试、评审、培训、发证等工作费用的收取,必须经当地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核准,并报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备案,严禁乱收费。
六、附 则
(一)各地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在当地人事、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地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工作。
(二)本办法适用于个体、集体和全民所有制盲人按摩医疗单位中从业的医疗按摩人员。
附件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考评办法
为加强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客观公正地评价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学识水平,调动广大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盲人医疗按摩事业不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全民、集体、个体的盲人按摩医院、门诊部及诊所等。
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考评是根据盲人按摩技术工作特点,通过考试(答辩)方式,检验申请人相应理论基础和学识水平的规定程序。
三、考试科目:
鉴于盲人医疗按摩的特点,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申报任职资格评审考试科目如下:
(一)按摩医士、师: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按摩学基础》、《经络学》、《腧穴学》。
(二)主治按摩医师:
《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推拿学》、《医古文》,要有撰写的论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的)。
(三)副主任按摩医师、主任按摩医师:
《推拿学》、《医古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上的论文),论文答辩。
四、参加考试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考核推荐(个体从业者可由当地残联推荐),持报名登记表,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五、做好考前培训工作,各地培训单位必须具备场地、师资、教材等条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会同人事(职改)部门推荐培训单位,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审批。坚持考、培分开,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所有考试工作(包括命题和组织管理)。考生参加培训坚持自愿的原则,费用由个人支付。收费标准经当地物价主管部门核准后,报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备案,并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篇9
一、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重大意义,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战略措施。
各国纷纷制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专项政策,成立专门机构,加速培养和吸引人才,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生物产业,促进生物产业在知识密集区域集聚化发展,努力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
二、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技术产业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应用于医药和农业领域,生物医药业、生物农业快速增长。以生物医药为例,全球范围内正在研制的2000多种生物药物80%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批准了6000多例转基因动植物进行试验,批准生产的转基因动植物已达100多种。由于生物制药科技含量极高,受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较小,消费刚性特点明显,且价格稳定,盈利能力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
(二)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规模巨大的主导产业。
近十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五年翻一番,许多国家生物产业销售额增长率高达25%-30%,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继信息产业之后,生物产业将逐渐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三、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生物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生物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中总体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杂交水稻、转基因棉花等生物育种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间,生物制药子行业年均销售增长率为22%,而医药工业为19%,生物制药产业的销售规模虽然仅为整个医药行业的10%,但成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医药工业的整体水平。另外,生物技术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超过6100万亩,生物农药年生产总量达到12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几近140万吨。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中总体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生物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程度低,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生物医药为例,迄今为止,我国生产的中药以外的医药产品,自主发明的不足3%。国内有6千多家的医药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产品趋同,毫无国际竞争力可言。工程化研究开发薄弱,生物医药中上游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三至五年,而下游工程技术则至少落后十五年以上。
2、融资困局亟待打破。
发展生物产业的社会效益远高于产业自身的直接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群体正在迅速形成。这是一个好的趋势,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和扶持,特别是加快建立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环境、市场环境,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解决新兴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难、产业技术发展滞后、初期成本高等突出问题。
3、缺乏生物技术产业的高端人才。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极其严格,目前在我国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生产经营的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十分稀缺,难以适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之路
(一)建立生物技术产业基金
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始终是全球生物科技的领跑者,其生物技术公司数量占全球总数的1/3。分析美国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除了人才、技术、设备、研发能力、体制等等因素之外,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美国无论是政府还是私营投资机构对这个产业领域的连续多年来的巨大投资。可见风险投资对一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以政府为引导,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体。即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和金融机构贷款。这种特点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现行风险投资资金的低效率与盲目性,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风险投资体制已迫在眉睫。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拓展生物技术企业高风险时期的资金来源,调动社会资金支持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通过多种渠道拓宽生物技术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吸引民间投资,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贷款担保机构发展,形成以民间资本和民间投资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
(二)加强国际合作
近年来,除了美国是传统的生物技术产业强国,加拿大的生物技术产业也迅速增长,目前它
篇10
关键词:生物技术;创新;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FQ81文献标识码:A
一、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基因操作技术包括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重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等;生物信息技术包括生物信息的获取与开发、加工与利用,以及结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药物筛选、小分子药物设计等;创新药物和产业化开发上,将重点建立完善的药物筛选体系、研制重要药物品种、实验室建设、药物制剂技术等。生物技术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1、大科学工程研究方式的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基因组的研究,使得生物技术的研究从作坊式转而进入了大科学的运作方式。基因组研究以人类基因组为代表,其研究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在整体上破译遗传信息,不可能用以前零敲碎打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其他学科的一些运作方式,包括大规模、高通量、信息化的工业运作方式。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引起实业界浓厚的投资兴趣,投资量逐年递增。
2、精细分析和广阔综合的统一。生物技术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乃至群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研究,以及生物技术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的前所未有的整合,使得很多生命系统复杂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可能。
3、科学进步和技术革命互为因果。生物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技术革命相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也是越来越模糊了。
4、基础与应用的结合。生物技术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这些应用学科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很多重大社会需求的问题会构成揭示自然规律的一些重大科学工程的出发点,如对艾滋病、肿瘤、人口控制、抗病虫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5、产业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到实现产业化的距离较之以往大大缩短。
二、生物技术的创新前景
世界生物技术在21世纪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平台的宽度和高度,预计未来将形成几个新的生物技术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将使生物技术的发展令人难以预测。
生物技术已有三个平台,即DNA重组、细胞培养和DNA芯片,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果,培育出了新的生物技术产业。预计在本世纪还会形成几个新的平台。
1、基因组平台。目前已有数十种微生物和4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已进入数据库,人类基因全序列草图也刚完成,这意味着有数十万计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可供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操作,从而大大扩展了生物技术的产业范围。
2、生物芯片平台。它是分子生物学与化学和物理领域的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从DNA芯片延伸到含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硅片最终将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使离体操作的芯片发展成为可在活体内执行某种功能的组件。
3、细胞生物学平台。它是克隆动物和克隆组织器官的基础。
4、生物信息学平台。目前,生物信息学已经广泛用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但是随着大多数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的阐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前景,这就是在计算机上模拟细胞内和机体内的生化代谢过程,甚至模拟进化的历程,这将使生物学真正进入理论生物学的新时期。
5、神经科学平台。目前,国际上正在酝酿开发神经生物学的大计划。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如感觉、认知和思维终将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被解析。除了可以预计的上述5个平台外,还会有新的平台出现,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难以估量的。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对人类解决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十几年是世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食品、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之一,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农业生物技术。近几年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之快,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量增加的作用之大,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研究最活跃的是应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海洋生物技术这一新的领域。海洋生物技术作为加速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改良海洋生物品种、提高海产养殖业产量和质量、获取有特殊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新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已将海洋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轻工、食品生物技术。轻工、食品行业是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农副原料加工直接制成商品,如发酵制品、酿造等产品;二是以生物技术产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的新产业,如低聚糖加酶洗涤剂、高果糖浆等;三是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从而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4、医药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近十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放大量的人财物力研究和开发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已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基因治疗技术和新型生物药剂方面的开发应用最为广泛。
5、其他生物技术。随着世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除广泛应用于农业、海洋、食品、医药等领域外,在其他诸如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的发展培育了一个完全崭新的、大有前途的产业领域。生物技术投资包括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生物技术诱发生产力的提高是公共和私人部门投资于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动因。基因组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的巨大经济效益吸引着投资商和企业向这一领域汇集。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生物技术逐渐在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占据了“龙头”地位。例如,20世纪末,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51%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在全球500强大公司的前50位中,生物制药企业有13家,其资本利润率接近20%,远高于信息产业。可见,生物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无论是在研究水平和投资强度、还是在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上,美国均领先于世界。美国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美国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的90%以上。
目前,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用于医药工业,用来开发特色新药或改良传统医药,由此引发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众所周知,医药业是一项高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则如皇冠上的宝石,耀眼夺目却有些可望而不可即。其原因是:它需要资金、技术大规模地投入。于是,一种能汇聚市场上一切偏好风险的投资者的资金,并将之投入到需要融资的企业中去的新型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就应运而生。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在部分领域,如人类基因组研究及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植物基因图谱、转基因动物、基因芯片、干细胞研究有明显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5%。虽然中国生物科技领域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落后,但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它必将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成长点之一,并跻身于国际先进生物技术的前列。
(作者单位:1,2.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生命科学学院;3.武汉江夏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竺.“新世纪之初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中国科学院网,2001.11.
[2]“The Biotech Century”by Jeremy Rifkin,Penguin Putnam,Inc.Marc-h.1999.
[3]钢都.“生物技术产业:本世纪的亮点”,中国经济信息,2001.1.
[4]“The Biotech Investor's Bible”by George Wolff,Wiley,John&Sons,Incorporated,June 2001.
[5]“The Coming Biotech Age:The Business of Bio-Materials”,Richard W. Oliver,McGraw-Hill Professional,November 1999.
[6]李建华.“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模式初探”,经济管理,2000.11.
[7]周彦兵.“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生物学通报,2001.4.
[8]马述忠,黄祖辉.“关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软科学,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