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18:4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探究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探究式教学

篇1

关键词:化学 激发 探究

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下面是一堂化学探究课的实录。

课一开始,教师引入课题: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电解水的知识,今天我们通过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来研究以食盐为基础原料的工业——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实验,观察现象。结果发现在阴阳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接下来教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

问题1:你们认为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学生经过讨论,获得的结论是它们可能是氢气、氧气、氯气。

教师让学生再一次讨论,看看有没有可能还有其他气体生成。结果又有同学说还可能有氯化氢气体。

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不能将上述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给排除掉?

学生经过研究,提出其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排除掉。在说明原因时,有同学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其生成的产物只有单质,而氯化氢是化合物,所以不可能;也有同学说氯化氢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可能以气体逸出。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感到他们说的理由不充分。

接着又有同学站起来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两电极上生成的氢气、氧气中元素的化合价跟原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相同,所以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其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应该是不同的,而氯化氢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跟原反应物中价态没有差别,所以氯化氢不可能生成。

最后又有两个同学起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相互补充,形成的共识是:电解时,溶液中氢离子向阴极运动,氯离子向阳极运动,如果两种离子都参与反应的话,它们不可能在同一电极上生成,所以不可能产生HCl(此时,同学们面露钦佩的神色)。

问题3: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存在与否?其中至少采用几种检验方法?

学生通过研究,认为至少需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检验它们。

[学生实施实验,发现阴极产生的气体能发生爆鸣现象,阳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从而得出电解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氯气的结论。]问题4:假如溶液中Cl-全部转化为Cl2逸出,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溶质微粒是什么(学生认为是Na+)?

(1)溶液中溶质微粒是否只有Na+?

(2)跟Na+共存的阴离子可能是什么?

(3)怎样证明电解后的溶液中存在NaOH?

在上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认为溶液中溶质微粒不可能只有Na+,因为如果这样,溶液就会带电,所以溶液中一定有阴离子中和Na+的电性。根据原溶液的元素组成,认为这种阴离子只可能是OH-,而Na+、OH-的组合即NaOH,此时很自然地想到检验有NaOH生成的方法可用酚酞试液。

[学生实验:向电解后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结果发现溶液显红色。]问题5:电解液能使酚酞变红,能否证明电解产物中一定有NaOH?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争论:有的认为不能证明,因为是电解液使酚酞变红只能说明其显碱性,而不能证明这种碱一定是NaOH.也有的认为可以证明,因为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Na+,如果有碱生成,它只能是NaOH.又经学生的讨论,绝大多数同学同意上述第二种观点。此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电解液使酚酞变红,只能说明它显碱性,其中含NaOH,而不能说明这种碱是由电解产生的,因为有可能食盐水在电解前本身就有可能已经显碱性了。这个同学陈述的观点,使大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纷纷点头赞许。

由于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可探究性和发散性,使学生在提出假设、对假设证实或证伪、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

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教师看似无意地回顾了电解水的知识,但从后来的探究过程来看,其目的是为学生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活动提供知识的固着点和出发点。

在否定氯化氢气体存在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一开始仅仅将电解水(产物均为单质)的知识进行简单迁移,获得不可能生成氯化氢的结论,但说服力不强。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否定氯化氢气体存在的理由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比如有同学从电解水中产物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否定了氯化氢的存在,虽然他的知识固着点也还是跟第一个同学相同,但理解的层次明显不同,第一同学仅仅从产物是单质这一表象进行知识的迁移,而后面的这个同学则将电解水的本质原理(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迁移到电解饱和食盐水中来,体现出其思维的深刻性。而最后两位同学则从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微粒移动方向的微观角度解释了氯化氢不存在的原因,可见他们的探究活动已从宏观物质深入到了微观世界,其思维品质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他们的探究结果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无论是提出这种假设的同学本身或是其他同学,还是老师都沉浸在一种惬意和美的氛围中。

在对问题5的探究过程中,正当大家通过争论趋于一致地认为电解液能使酚酞变红可以证明电解产物中有NaOH的时候,有同学提出了电解液的碱性是否有可能在原饱和食盐水中就已经存在了,这种观点的提出马上将大家即将获得的结论了,大家从心底地感谢这位同学,感谢他将大家从思维定势中拉了回来。接着不约而同地探究起如何证明溶液的碱性究竟是原饱和食盐水具有的还是电解产生的。

篇2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某些技能,对新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去探索和解决一系列问题.探究式教学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得有问题的情境,然后学生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假设,在此假设下通过实验去探究,得到探究的结论,最后进行一定的拓展应用.探究式教学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只为完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作用,忽视了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使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先导,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化学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模式无疑是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学生会被某些实验的现象所吸引,产生好奇心.初中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点,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紧抓教材问题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在完成课堂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教材中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同学相互间交流意见,选出代表来进行回答,对于不恰当的地方,由教师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寻找恰当准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扎实,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对于问题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以实验为主导

化学这门科目,往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的良好途径.在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个实验结果进行不同的设计,以不同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的答案.

3.师生互动式教学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探究式教学,让教师与学生达到良好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更加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完成相应的化学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相关学习问题,由教师来解答疑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篇3

以培养学生再次发现探究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为着力点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的激励,学习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自主和运用创造性的学习策略等都构成有效教学的有效行为。发现探究式教学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下面以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说明。

鉴别真假黄金

【教师讲解】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根据黄铜和黄金的不同性质,有多种鉴别方案。如物理方法:测密度;试硬度;比较浮力大小等。再如化学方法:在火焰上加热;用酸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浸泡;用盐溶液(硝酸银溶液、硝酸汞溶液、硫酸铜溶液)浸泡等。优化答题时,可选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取黄金样品,用天平称其重量,用量筒测其体积,计算出样品的密度,与黄金密度对照,若密度差值较大,则为黄铜。

方案二:取少量样品,比较它们的硬度,硬度大的是黄铜,硬度小的是黄金。

方案三:把少量黄金样品浸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微热,若有气体产生,则该样品为假黄金;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样品为黄金。

方案四:把少量黄金样品浸入硝酸银溶液(或硝酸汞溶液、硫酸铜溶液)中,若表面有其他物质出现,则该样品是假黄金,无变化的是黄金。

方案五:取少量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是黄铜,不变色的是黄金。

篇4

一、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地位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师生之间通过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教师传授课堂知识.

从化学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将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方法进行有机地交叉与融合,是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所采取的重要策略.学生通过积极、能动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获得对化学的本质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师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有些教师虽然教学资质较高,但是无法适应新事物、新要求,将课堂模式限定在了固定的范围内,对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重点,从而延误了正常的课改教学.

2.缺乏对探究式实验技巧的培养

由于课时原因,教材中将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贴切的实验归为选做实验.对于这些需要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怕在实验中出现差错和闪失,不让学生亲自验证,通常会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对实验的试剂用量、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也是面面俱到,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应该是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实验课程也被教师固式化了,失去了实验本身的意义.

3.对实验的准备和归纳不充分

由于目前很多学校都不具有专门的实验员,加上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和归纳实验中的化学知识点,因此只把精力放在了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和结果上面,而忽略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后的反思.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得到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解释.教师把探究式实验变成了演示性实验,改变了实验的教学性质.

三、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

1.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的作用,他们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培养他们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主动探究的范围,引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化学实验的乐趣,在课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教案.同时学校也有必要配备专门的实验员,减轻任课教师的负担,从而保证实验水平.

2.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和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还要增强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讨论反思.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得出结论,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变演示型实验为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究型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认真地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教学中,即使学生提出了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教师也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经受磨练.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发现探究的机会,才能促进其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演示型实验变为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究型实验,扩大学生实验的自主性,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演示实验变为科研型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技能和学习兴趣.

4.将探究性实验延伸到生活中

篇5

【关键词】化学实验法探究式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亮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化学探究式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实验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提出问题,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完成教学任务,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特点是把学生置于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现象,掌握规律,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按照“问题―假设―实验―分析―结论”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好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1.引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教材或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一些可能进行探究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2.提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思考、构思实验、提出假设、作出预测。

3.设计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可能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适当的仪器,设计实验步骤。

4.活动与探究。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现象讨论,得出结论。设计和实施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交流在实验中的不同见解,教师再适时点拔,及时给予指导与评价,由学生概括出有关的化学原理和规律。

6.应用创新。这个阶段是师生互动,再学习的阶段。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指点迷津,以巩固实验结果。

二、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化学知识的集合体,这些知识大多设计了实验证明,这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怎样才能把探究式教学较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根据课程标准合理使用教材是关键。与以往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最大的改变是不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1.教学实例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实验,这里既可以作为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但从培养学生的理念思考此实验时,我们发现,这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建立科学思维的很好素材,所以我们把它处理成探究性实验。

(1)引出问题: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学生看到惊奇的现象:铜片上出现了气泡(告诉学生这是氢气)。那么,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引起学生探究现象原理的欲望。

(2)提出假设1:Cu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Zn不能。设计实验:把一块Cu片和一块Zn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活动与探究,现象:Cu片上无气泡,Zn片上有气泡。讨论得出结论: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否定假设1。

(3)提出假设2:Cu、Zn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Cu变活泼了,Zn变不活泼。所以,Cu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

(4)设计实验:把一块Cu片和一块Zn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活动与探究,现象:Cu片上无气泡,Zn片上有气泡。讨论得出结论:Cu、Zn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Cu没有变活泼。否定假设2。

(5)提出假设3:Cu、Zn连接后,Cu变活泼了,Zn变不活泼了。所以,Cu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设计实验:把一块Cu片和一块Zn片用导线连接后,先将Cu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再将Zn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活动与探究,现象:Cu片上无气泡,Zn片上有气泡。讨论得出结论:Cu、Zn连接后,Cu没有变活泼。否定假设3。

(6)提出假设4:Cu、Zn连接后,Zn上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Cu上,H+在Cu上得电子生成气体。设计实验:把一块Cu片和一块Zn片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再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活动与探究,现象:Cu片上有气泡,Zn片上几乎没有气泡;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讨论得出结论:Cu、Zn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Zn失电子通过导线流入Cu,H+从Cu上得电子生成气体。

(7)应用创新。师生共同总结由于Zn片不断溶解, Cu片表面不断产生气体,在外电路就有持续的电流产生,这样就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这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师生再共同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并做适当练习巩固。

2.教学效果与反思

这节课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些探究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例如,怎样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因为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的只是知识技能,而提出一个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实验目的要明确。题目范围不能太大,否则,学生因思维方式不同,探究的方向也会变得模糊。题目范围也不能太小,否则,题目过于简单,探究性实验可能变为验证性实验。

2.精心做好组织工作。对于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什么时候进行讨论,什么时候进行总结,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随意而为。

3.倡导学生勇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精神。教师要告诉学生探究活动具有开放性,过程和结果不求唯一。教师还必须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过程,观察、思考总结,真正成为实验的“探索者”,而不是教师指挥下的“操作员”。让学生享受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

探究式教学初期总会遇到这些情况: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探究些什么,他们在等着教师讲解。教师要有耐心,要设计台阶,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当学生走冤枉路、犯错的时候,不要急于协助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分析和讨论,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技能。探究式实验教学只有恰当运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使自己成为探究式教学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祖浩等.化学2(必修).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王祖浩,王云生等.《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2(必修).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王祖浩,吴星等.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55-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和当今社会成员间所必备的人文精神等。同时也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尝试,以供大家商榷。

一、优化实验设计的探究式教学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学生在已有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超越自我的设计,包括对教材上出现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或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在合作的基础上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例如,在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提前几天老师把问题告诉学生:产生氢气的途径有哪些?上课时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①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②铝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③镁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④铁和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在这些方案中,哪些适合实验室制取呢?将所有的方案对照实验室制取物质一般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操作简单易行,药品来源广,成本低,反应速率适中,反应过程中无污染等一一进行分析,得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接着再让同学们考虑制取氢气的装置;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得到启发,选择制取装置是有规律可循的――制取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的。这一交流分析的过程,与直接按教材上的内容探究相比较,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提高,创新的视角得到了扩展。

二、创设好奇心实验的探究式教学

好奇心是人们由于对事物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未知事物。例如:在探究C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播放探险者在进入人迹罕至的山洞时都照着火把;北方人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做“灯火试验”等片段。观看后,学生对此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就提出问题:难道就是为了用火来照明吗?原来与CO2的化学性质有关――CO2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的CO2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窒息死亡。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探究,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三、设计实验装置的探究式教学

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有的实验装置简单;有的实验装置能够说明某一种性质;有的实验装置有某一种特殊的功能等。在学习“NaOH的化学性质”后的一节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设计出多种方案。如:

1.在一个空的塑料瓶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用注射器注入NaOH溶液。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气体,用双孔橡皮塞塞紧,其中一孔插上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另一孔插入玻璃导管,一端系一个瘪的气球盛放在瓶中,另一端与大气相通。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80―01

一、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化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对某些涉及化学知识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化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精神。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科学探究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简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就是不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共享获得知识的过程。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下面就我参与由市教研室曹发根主任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典型课例实验》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2. 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创造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驱动性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维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展开,达到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式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②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成分的存在?③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可用什么方法?除去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④有哪些因素可能对结果的测定有影响?当然,探究式教学中仅有教师提出问题是不够的,因为这是较低层次的探究。教师还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灵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篇8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一切探究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材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学中知识传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通过观察,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说明了的空气的存在?(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3)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空气中成分的变化?当然,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更要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教材和交流讨论等途径,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2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探究学习活动过难或过复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偏离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问题,鼓励学生创新。在设计教学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多与与其他学生的学生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多肯定少批评,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用蛮强的激情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学好化学恒心和自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学习与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3利用探究实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

与传统实验教师做实验,教师提问题,学生来验证不同,探究实验是通过学生的“做”来发现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前并不知道实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且在实验器材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实验步骤不同,或者加入的剂量的差异,实验的结果也并不相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实验,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获得了新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探究金属化学性质”这一课时,关于铁的生锈实验,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铁生锈的的原因,思考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铁在潮湿空气中最容易生锈。而探究实验则是让同学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看看钢铁生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会造成什么样的经济损失,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如何防止钢铁生锈,更有同学提出,不锈钢产品为什么也会生锈。所以说探究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学探究习惯。在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集体评议、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多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把教学变成一种交流和对话。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多听听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探究习惯,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征途上的领路人。因此,在新课程体系下,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监督者。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教学的内容,明确探究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监督和引导学生探究的全过程,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远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目标。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技能水平,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探究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40-01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化学仍旧是处在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之下,探究式的教学仍旧较少。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必须要有意识的增加探究活动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加快学习模式的改变,以此来培养、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_般来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主动的参与而掌握并能够良好应用某些知识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比,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跟好的理解高中化学中的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于探究式的教学来说,其本质是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思维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扮演课堂中的科学家,继而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搜集并加工所需要的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和任务作为出发点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教学目标。

2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与策略

2.1利用假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假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假说是人们以已认知的知识和理论为依据,对未知的现象和事物做出的合理的、推断性的解释。假说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猜测,并让学生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因此,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学生在进行假设时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能够予以指出,而要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逐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的错误,并掌握正确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元素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假说法,带领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推测,如,根据元素钠的性质来推算元素钾的性质,这是因为,钠和钾属于同一主族,因此其在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和相似性。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其他的知识来推测元素的性质。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严重假说的正确与否,继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可见,假说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2通过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

除了利用假说来开展探究式教学之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创建和设立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高中化学知识。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并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为创设情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而对于问题情境来说,要想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求让学生自己提出。但是由于高中学业较重,时间较紧等原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则需要教师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而在创建问题情景时,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已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可以以日常生活等作为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议性较大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在学习知识时,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因为认知思维出现冲突而产生争议,这是不可避免并可以作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力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有的学生会认为,乙烯遇溴水而溴水发生褪色现象是因为乙烯的作用,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在制取乙烯时会产生二氧化硫,而溴水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分成两部分,继而其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误的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更替来创设问题的情景。对于高中的化学知识来将,其是按照一定逻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的知识时,可以先找到该章节知识与已经所学过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后根据学生的已掌握的知识来设计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继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2.3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复习教学;探究;策略;构建;创新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科学作为由众多化学概念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不断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要素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交流与讨论、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

有关《乙醇》的教学内容,虽然教材经历了多次修改,但作为有机物的典型代表,它一直在教材内容的编订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乙醇》的复习课中,大多数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站在新课程、新时代背景下看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是非常恰当的。那么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如何在探究中构建,在传统中创新,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呢?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觉得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过程为线索,以实验为基础,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形式,充分体现探究精神。现以《乙醇》复习课为例对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作一阐述。

二、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

1. 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复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高三复习课由于时间紧、容量大、任务重等特点,以往的教学多以教师讲述结合提问的方式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也多以传授的方式教给学生,所以复习课的气氛往往是紧张、疲劳、沉重的,对于成绩不理想而努力想赶上的同学来说还多了一层焦躁。这样的学习情绪和气氛对复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同样需要独出心裁创设情境,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复习的氛围之中。

案例一:氢键对乙醇物理性质的影响

[师]乙醇俗称酒精,这只试剂瓶中盛放的是无水乙醇。请同学们观察。人们对好酒的形容有很多,例如“美酒飘香”“好酒不怕巷子深”等等。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学,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生]观察、回忆、思考,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在此基础上探究氢键对乙醇物理性质的影响

[投影] 乙醇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沸点比较表

问题一: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乙烷要小,而沸点为什么却比氯乙烷要高得多?

问题二:为什么氢键的形成会使乙醇的沸点出现反常?

问题三:乙醇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是否也与氢键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步步设疑,层层深入,使学生处于受激发状态,使复习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营造了轻松、活泼、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唤起了强烈的探究欲。

2. 变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探究知识的脉络性

新教材编写打破了旧教材中比较严密的学科体系,删除了旧教材中陈旧的知识点,降低了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将旧教材中化学核心知识重新划分到不同模块。这大大降低了只学必修模块的学生的负担,这也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但是新教材最大弊端在于选修班学生的学习,因为新教材并没有按知识体系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去编写,知识点不仅零散,且具有跳跃性。因此复习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变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探究知识的脉络性。

案例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方式

[师] 乙醇发生化学变化时,涉及到化学键的断裂。乙醇分子中有几种化学键?

[投影]

问题一:若涉及到①键的断裂,乙醇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二:若涉及到②键的断裂,乙醇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三:若涉及到②和④键的断裂,乙醇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四:若涉及到①和③键的断裂,乙醇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生]讨论、思考,总结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探究醇类物质发生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的结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构建知识网络,将被动枯燥的知识复习变成积极、有趣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知识真正实现了内化,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3. 挖掘探究性实验,强化探究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增加了许多验证性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这种按部就班的操作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挖掘教材内容,设计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三:把乙醇与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师]利用乙醇与氧气的反应,可制成乙醇燃料电池。若以铂作为正、负极材料,以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请写出乙醇燃料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生] 思考,板书

[师]根据原电池的构建条件,把乙醇与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生] 讨论、思考,提出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志。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通过教师巧妙地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互动、交流、碰撞,使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进行整合,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 开展合作探究,拓展思路,增强信心

进入高三,面对日益灵活、发散性思维很强的高考题,相当部分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尤其是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复习课中总觉得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产生焦躁心理,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四: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师]你能利用下列药品设计出两组对比实验,用来证明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吗? 提供试剂: 鸡蛋白溶液、硫酸铵溶液、水、碘水、无水乙醇、淀粉溶液、淀粉酶

学生处于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在兴趣盎然中推波助澜,与学生一道探究和小结:

[生]第一组对比实验:鸡蛋白溶液+硫酸铵溶液+水

鸡蛋白溶液+无水乙醇+水

[生]第二组对比实验:

① 淀粉溶液7mL+碘水6滴,分成两等份

② 一份+淀粉酶的水溶液5滴,另一份+淀粉酶乙醇溶液5滴

③ 同时水浴加热半分钟

④ 同时冷水浴冷却,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推测、方案讨论、实验论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在思考与动手实验中完成知识与能力构建,同时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与方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使学生的思维的空间、科学探究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探究式教学复习课的教学体会

1. 改善学习方式,追求教学创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复习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激情地参与,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鼓励和赞扬,而且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适时点拨,释疑解惑。但教师点拨不能太明太露,而是“穿针引线”“旁敲侧击”,促使学生自悟。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其发问、质疑,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通过对话构建民主和谐的复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同时复习必须体现时代性特征,根据新课标和考试手册体现的新理念,挖掘化学学科的创新性因素,独辟蹊径,追求创新设计,敢于在传统中创新。本节《乙醇》复习课教学,不仅将所学知识归纳提升,还大胆地创设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讨论等环节,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立足学科特色,加强实验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利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在设计探究实验时,教师必须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创设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探究情境;探究的内容既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既具有积极性,又富有挑战性。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仅要能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还要能适时地调控探究的方向。本节《乙醇》复习课教学中,增加了将乙醇与钠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证明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等实验环节,这样使化学知识与学生“活生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做科学”中主动获取知识,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的思维品质的发展,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优化整合素材,构建高效复习

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复习时要研读新课标,要从课程整体角度领会每一部分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将各模块内容进行迁移、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建核心知识系统凸显内在规律,构建复习教学的线索,把握好复习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在探究性复习中,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完善心智,从而构建高效复习。本节《乙醇》复习课教学中不仅仅从结构的角度,深入归纳了乙醇反应的基本规律,强化了有机化学中“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而且将蛋白质、原电池等知识进行合理的渗透和整合,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和整合,体现出复习教学的高度与广度,让学生在酣畅淋漓复习中水到渠成地完善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