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11 16:2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农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农业发展

篇1

1.1低碳农业是实现固碳和碳汇的重要方式

固碳包涵物理和生物固碳两种方式,在当今全球变暖的严重态势下,生物固碳被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经济的固碳减排方式。低碳农业是发挥生物固碳功能的方式之一。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现有碳库,长期维护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进一步改变和优化选种、育种技术,增强植物的生命力,加强储碳能力。实现固碳需要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需要低碳农业的践行实施。同时,因为人类通过农业与大自然界交流,农业是重要的介质之一,农业在参与碳循环的过程中呈现出尤为重要的碳汇和碳排放能力。植物的碳汇功能要超过碳排放功能,主要起着碳汇作用。利用错落有致、参差不齐的景观空间设计“,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率是低碳农业的根本出路。”

1.2强化低碳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利用现代化的工业技术、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先进科技使农业的生产力转变为现代化水平,强化低碳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推广节能技术,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能够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面源污染,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治理成本“;将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效益”。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员德舒特在首次访华之行后举行的新闻会上强调中国需要采用一种更为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来保持当前的生产水平。

2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方式建议

2.1增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是立国之本,低碳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和模式。首先,要加大对发展低碳农业的资金投入,增加农业发展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农学教育被长期忽视,农业长期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正因为农业发展不被重视,农学教育也被忽略,彼此形成恶性循环。增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关于农学发展的教育水平,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农户等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步伐。要进一步推广农业低碳技术。技术是发展低碳农业的核心保障。技术是农业的主导,技术永远要走在产业的前列。要保障资金到位、知识到位、执行力到,力求将教育和实践,资本和生产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2.2加大宣传力度,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经过近年来政府工作的大力开展,我国农村生活发展低碳条件日趋成熟。发展乡村新能源,实现农村能源结构多元化是实现农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出路。

第一,科学利用沼气。沼气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前景十分广阔。在规模化畜牧养殖,可通过利用畜禽粪便开发、利用、贮存沼气,获得生物能源,收集到的甲烷一方面可以用作燃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发电。通过改造厨房、改造家用厕所收集沼气,同时积极利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养殖的牲畜产生的粪便发酵成沼气,沼渣还可以继续代替化肥变废为宝,开源节流,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大力推广太阳能的实用。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节能、环保,践行低碳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太阳能灶在农村广泛推广、实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大减少因燃柴、燃气、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尤其对于新疆、、陕甘宁等我国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等优势,大量推广太阳能灶的广泛使用。

3总结

篇2

1.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有所增强

广东耕地、林草资源十分富足。在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中,广东省利用生态建设,对农作物耕地、水源、湿地、林业等地区进行了保护和恢复,使得广东省绿化面积正在不断增加,这也使得广东省的固碳工作越来越好。但是,一直以来,为了能够使农作物得到更好的收益,许多地方都对耕地进行了化学用品的使用,这样一来,这些地区的土地质量已经远远不如从前,水资源也受到了污染。在土地和水这两个方面质量的影响下,虽然有及时的退耕还林政策进行补救,但是要想土地和水资源能够完全恢复,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再者,许多乡村依然采用着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作物耕种,这使得这些地方的固碳能力依然很小,并且传统的耕种方式并不科学,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与现在对低碳化农业的发展要求相违背。

2.低碳化农业的发展是广东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一直以来,广东省的农业发展都是十分好的,在许多地区都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并且有良好的质量保证,在国外也享有盛名。现在国际市场对食品的出口需要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保证,因而,对低能耗、低排放和无毒无害无污染等条件食品的需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现在也顺应于这种方式,着力发展低碳化农业。广东省作为先列之一,一直在发展低碳化农业,以此来提高食品的质量,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

3.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广东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

对农业的发展来说,主要是力求建立经济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循环系统,让各省、市、地区农村进行低碳化农业发展,这一点在中央相关文件中都有体现。由于低碳化农业对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恰好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因而现在对广东省来说,对低碳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对环境的要求,更是对整个农业体系发展的要求。

二、广东省低碳农业的发展路径

1.加强对低碳农业的宣传教育

低碳化经济、低碳化农业最大的收益者是农民群众,同时也需要农民群众进行具体实施。因而,对农民进行低碳化农业的宣传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农民对低碳化农业的相关知识、信息、政策不了解,低碳化农业只会成为纸上空谈。因而,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政策上的宣传和知识上的普及,让所有农民都能利用强有力的科技武器进行土地的品质恢复,对整个低碳化经济进行架构。另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对低碳化经济的全面支持,需要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到低碳化经济、低碳化农业的重要性,让所有人都过低碳生活,进行低碳化的环保回收等,使环境能够一天天变好。节约资源,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让低碳化农业与经济直接挂钩,使低碳化农业能够直接作用到经济生产中去。具体方案的实施方案包括:

1.宣传。一个政策和条款的实施,只有让具体实施人了解到才能发挥作用,因而需要对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能够形成低碳生活的意识;

2.计划。要想建立低碳化农业,就需要有具体实施方案的计划,使其能够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3.知识普及。农民除了解低碳化农业这一概念外,还需要对具体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

4.社会影响。通过媒体宣传增大低碳农业的影响力度,让所有人能够了解到低碳的好处,营造低碳气氛;

5.结合企业。可以对具体的公司企业进行高层培训,让这些成功人士能够对低碳农业更感兴趣,吸引他们对相关项目进行投资。

2.研究制定鼓励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

低碳化农业以及相关绿色食品的生产都是属于科技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中的一种,仅仅依托于农民和普通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对农民和相关产业进行扶持,让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技术和经济支持,能够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现有的产业链条进行改造和开发,使之能成为在市场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强力行业。政府部门对低碳化农业需要尽快制定相应政策并组织实施。政府需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需要将低碳化农业纳入到政府部门的非短期运营项目,制定合乎其特点的战略决策,用科学发展观让低碳化农业能够长期有效地运行发展下去;

(2)政府部门要建立特别机构专门对低碳化农业进行负责;

(3)低碳化农业由于其目标不仅是瞄准经济的提高,更是对国家环境的保护,因而,不管是技术上还是经济上,仅仅依托于农民群众这一群体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部门需要给予低碳化农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4)政策制定的再好,如果实施不下去,最终也只是空谈,因而需要政府对各级部门,特别是在低碳化农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部门,将发展低碳农业中的成效作为业绩的评判标准,这样才能让低碳化农业得到最大的发展。

3.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广东省农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增大,才能让广东省农业在全国具有强大优势。各地区要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突出其在农业发展中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推动农业一步一步的发展,使广东省农业完成从传统到现代化的逐步转变。为此,需要对农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规划,完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使实践扎根于理论之上,理论符合现实要求,保障农业科技实现最大效用。政府部门,要做到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加对科技的资金注入,使农业科技持续有效发展。增加宣传力度和手段,让全社会都能了解农业科技化的重要性。多方面培养人才,完善人才引进,调节管理方法,使人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让人才能够被广东省这片土地所吸引,从而推进农业科技化的完善和发展。

4.完善农村环境资源产权制度

在我国,由于农村和城市制度的不同,使得农村的资源产权分配变得不清楚不合理,这让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工作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保障环境保护的工作,就需要对新农村环境资源产权进行确定。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环境资源产权的明确并不代表土地私有化。最近几年,在中国一部分地区,对部分荒山进行有偿拍卖,让许多具有规模并且长期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以荒山的形式售给市民进行经营。通过这种拍卖方式,可以看出,得到使用权的人因为长期有效的使用权,可以对土地进行长期的资金注入,并进行安心的经营,使得荒山能够变成绿林,保持土壤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农民的农作物种植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收入得到提升。由于有良好的效果,国家已经认可这种拍卖方式,这种方式得到广泛推广。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技术

1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农业发展中低碳经济实现遇到的主要阻碍是公众认识程度不足,在农业发展技术方面更是缺乏创新。低碳经济中注重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与排放,在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理念上要达到先进标准,受基层群众的低碳环保理念落后影响,经济发展计划在落实推广中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2农业发展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有管理体系大部分是针对生产过程开展的管理,并没有形成配合的体系,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低碳经济发展很难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管理模式中对环保以及污染治理的体现仍然不足,导致农业生产中随意的污染排放不能得到控制,所使用的农业也没有达到环保规定标注,对生态平衡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2实现低碳经济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农业生产区域内雇佣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田间指导,帮助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这样农业在种植生产中也能够意识到科技环保的重要性,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创造有利的环境。农民只有真正认识到低碳经济的优点才能够主动在生产技术上做出转型,因此所开展的宣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比例之间的调节,加强技术实践指导,使农民能够更熟练地应用技术。

2.2完善低碳农业发展工作体系

在基层农业发展区域内建立低碳体系,对所应用的技术合理性进行监管。低碳农业发展更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可以借鉴早期工作经验,但要注重不同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工作体系建立后在落后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进行后续的完善,通过调整提升工作体系的可行性,这一点也是传统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协调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经济收益上也会有明显的进步提升。加强各部门之间工作关系的建立,实现经验交流与资源贡献,在先进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效率上也可以得到保障。

2.3不断提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

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提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降低损耗与排放,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基层生产问题,通过先进的低碳技术落实可以起到预防控制作用。低碳经济与农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创新技术方法的支持与配合,根据地方的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做出改进,例如灌溉,传统的土渠道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水资源的损耗比较大,同时也增大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针对这一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喷灌、滴灌技术的结合运用来实现,并对原有的灌溉渠道做出了改进,这样在输水期间所造成的水资源损耗也会被降到最低,一次建立成本投入后可以反复使用,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农业发展特征。

2.4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计划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在资源利用与发展目标实现中做到协调。目标设定过于远大可能会出现落实实现困难的现象,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综合治理计划,因此长期发展计划具体实施需要分段进,阶段性的发展更有利于经济计划实现。低碳环保工作计划更要同时从污染预防与治理两方面来开展,在污染问题发生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生态系统平衡性受到破坏,这样能够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对提升农业经济收益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低碳农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阻碍,实际的建设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农业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针对目前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干预和引导的作用,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提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低碳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低碳经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帅,庞金波,王刚毅.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4):45-46.

篇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曾经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的化肥和农药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而且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过程,本身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学者鲍健强(2008)在其发表的名为《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一文中指出目前的现代农业可以称之为“高碳农业”.中国两院院士石元春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是面向全球经济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企业;是正在拓展中的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新型产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低碳农业也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2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

2.1甘肃省农业生产概况

甘肃省总土地面积为4544.02万公顷,居全国第7位,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72%;截止2012年甘肃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121.38千公顷,占全国2.5%;可以看出甘肃省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较少.虽然近年来甘肃省粮食产量呈现少量上浮,但占全国粮食产量总量并未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在2005年———2012年间,甘肃省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362.8896亿元上涨到了2012年的984.2433亿元,增长了2.71倍;但甘肃省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8%上升为2012年的2.1%,增速十分缓慢.

2.2甘肃省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甘肃省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改革开放以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下降,资源过度利用和浪费、自然灾害频繁、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村生态环境出现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对甘肃农村的走访以及数据的搜集整理,对甘肃省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农药的使用量剧增

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省农药使用量自2005年到2011呈现现了3.29倍的上涨,农药的浇灌和喷洒对水源造成一定影响,蔬菜种植区附近的水源甚至已经受到污染,不能饮用.同时,农田中随意丢弃的农药包装袋和药瓶也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

2.2.2化肥等化学品形成恶性循环

甘肃省农用化肥施用量从2005年的75.92万吨,逐年递增到2012年的92.13万吨.化肥的长期大量施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破坏了土壤原有的有机质,目前化肥施用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必须逐年增多才能维持产量.

2.2.3地膜污染严重

2012年甘肃省地膜使用量高达13万吨,是2005年地膜使用量的2.76倍,地膜为一次性塑料薄膜,使用后薄膜残留在耕地中,造成白色污染,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同时残农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

2.2.4机械总动力的使用总量和比重相对较高

在2005年———2012年间,甘肃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从2005年的1030.43千公顷提高到了2012年的4121.38千公顷,增长了1.106倍;从表1可以看出农业机械总动力使用量增长更快,在2005年———2012年间甘肃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了1.6199倍,呈现能源投入密集型的特点.

3促进甘肃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

3.1政策支撑

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低碳经济只注重工业,忽视农业;只注重城市,忽视农村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低碳农业对于甘肃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重视并推动关于低碳农业的研究以及示范和推广,结合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优势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并从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予以实质性的落实.

3.2技术支撑

自2010年开始,甘肃省已探索创新出“农业-畜牧业-沼气”、“农作物秸秆再生循环利用”、“畜-沼-粮菜果药”、“农-牧-菌”“、农-牧-虫-禽”等模式,这些循环农业模式为甘肃省低碳农业全面展开打下了的基础,但这些远远不能弥补大量的农药、地膜等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弊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低碳农业绝不可离开低碳技术.因此,不断的进行适合的低碳技术开发研究与应用迫在眉睫.

3.3经济支撑

3.3.1保证农民收入

农民是低碳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收入如果减少,势必严重影响其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只有让农民从低碳农业中获得切实的利益,才能为低碳农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经验的研究,可以对积极发展低碳农业的农户和企业进行补贴,帮助他们降低发展低碳农业的风险.作为政府而言,要关注长远利益,切不可在眼前的微小利益上徘徊不前.

3.3.2增加农业投资

加大力度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防治、投入一定资金辅助进行农村生产生活节能、促进农村清洁工程、对老旧及高耗能农机进行报废和更新.把农业清洁生产列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逐步形成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稳定的资金来源.

3.4经验支撑

3.4.1欧盟

自2003年低碳经济从欧洲席卷全世界以来,欧盟一直坚持不懈的从各方面入手发展低碳经济,在低碳农业方面欧盟各国相继提出了的实施方法,例如:德国不遗余力的推动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英国规定到2020年农业和废弃物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8年同比减少6%;法国计划到2020年生态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

3.4.2日本

日本人冈田茂吉于1935年提出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宗旨的自然农法,随着自然农法的逐步完善推广,自然农法的技术体系正日益受到日本乃至世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3.4.3美国

篇5

1从源头避免高碳排放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绝大多数产品的原料都有多种来源,同时也对应着多种不同的匹配性工艺过程。不同的原料和工艺过程对应不同的CO2排放,针对具体的应用对象开发和选择适宜的原料和工艺,能够从源头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CO2排放。这是目前CO2减排最有效的途径,主要通过国家政策和税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合理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产品价格来引导实现。以燃煤发电为例,选择低灰精煤和合理的过剩空气系数就能有效降低烟气量,减少无效热量外排,从而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CO2的排放。同样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RGCC和多联产发电、超临界发电等均能达到上述目的。以合成甲烷工艺为例,选择褐煤和长焰煤采用燃气型的鲁奇炉气化和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要比合成型的气流床气化生产的合成气甲烷含量高(约10%左右)、氧耗低;合成甲烷时产生较难利用的低温热源减少10%以上。从整个合成甲烷工艺核算,前者煤的利用率高、能耗和氧耗低,同样规模的合成甲烷,自然就减少了CO2的排放。对于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固态排渣相对换热容易,水封用水量较低,加之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相对鲁奇炉气化合成气不含煤焦油,不会产生含酚废水,因此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合成甲烷的工艺过程能耗更低,更有利于避免高碳排放。另外煤化工发展含氧化合物燃料和多联产工艺、民用燃料采用天然气、大力发展核能、水电、风能和生物能、化工行业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纯电动汽车等均能实现从源头避免高碳排放。

2过程减少碳排放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开采、生产、使用和终端产品消费等各个阶段都需要能耗,都存在能源使用效率。我国目前万元GDP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物理能耗水平约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30%左右。例如2007年,我国每千瓦时供电耗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4g标煤,每吨钢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58kg标煤,每吨水泥综合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1kg标煤,分别高出14%、10%和24%。另外生产的产品利用率偏低,又变相地增加了能耗。通过优化设计,使用高效节能的工艺设备、高效适宜的催化剂和合理使用优质产品均能实现节约能耗,减少终端产品的使用量。减少终端产品的使用量就是相应减少了产品生产量,避免生产这部分产品产生的能耗。节能降耗自然就减少了CO2的排放,这是目前CO2减排最容易实现、成本最低并且具有较大收益的途径,在国家政策强制下均能通过企业自身调整和改造来实现。对于现代煤化工的龙头———大型煤气化来说,空分是投资和能耗均占气化工艺50%左右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其产品主要是液氧,副产的液氮只需使用部分产量,其余的均被低效利用或排放。如果采用深冷分离为主的梯级分离工艺,大部分氮气组成在低压端就作为产品气外送,无需经过空气压缩机高能耗加压,最终产品主要是液氧和部分液氮,工艺所需的高压氧气通过泵液体低能耗加压即可满足。这样大大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处理量和能耗,从而达到降低气化工艺投资和能耗的目的。利用化石能源花费巨大的能耗和成本生产的氮肥,由于我国化肥产品落后、使用工艺不当和不合理施肥,利用率仅有30%左右,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如将现有的化肥改造为缓控增效肥料,并采用相应的耕作模式,就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化肥使用效率,从而减少了肥料的消费量和生产这部分肥料的所产生CO2排放。化工行业合理选择高效催化剂以及分离、反应、换热和泵送高效节能设备,采用调频技术等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蒸馏是化学加工工业中首选的均相体系分离技术,也是目前总能耗最大的化工分离过程。如将梯形垂直长条帽罩与规整填料有机结合的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并流塔板用于改造F1浮阀塔板,阀孔动能因子高达34,开孔率高达40%以上(国内外目前塔板最大开孔率仅为20%左右),提高处理能力2倍以上(目前国内外最高提高70%)、降液管通过能力3倍以上,降低板压降30%以上,同时提高板效率30%以上,操作弹性为4倍,解决了塔器大型化塔内件结构和安装难题,这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各行各业节能降耗技术和产品枚不胜举,这是目前我国实现CO2减排的最有效途径,仅需要相关部门和协会优化集成,加大推广力度。

3终端的固定与储存

经济活动只要消耗资源和能源,必然会产生碳排放,没有绝对的零碳排放过程。由于化石能源使用量剧增,自然界碳循环每年出现约257亿tCO2的过剩,逐年累计引发了日益变化无常的全球气候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企业和学者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普遍关注、研发和实施CO2的捕集与封存,这是迫不得已和最终解决CO2减排的方法,也是实施起来成本过高,并且技术不成熟,存在诸多的风险和次生灾害。

实际上,解决人为排放的CO2过剩,除了被动地减少CO2产生量,更为积极的措施是加快碳利用,增加CO2消耗量,主动减少CO2的过剩,从而在碳循环中实现碳平衡。这是突破碳减排对经济发展影响,实现工农业同时快速发展的积极有效途径。这既是个技术问题,也需要建立国内碳市场,通过合理的碳交易,对企业间、行业间和地区间CO2排放的不平衡,找到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目前尽管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第二,但人均很低,仍处于发展中,经济还不完善,生活还不富裕,然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并逐年递增。发展经济与减排成为我国两难的选择,加之存在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耕地与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工哺农、三农问题和环境保护等战略性难题,被动采取减少CO2产生量的捕集与封存措施,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上述诸多难题的解决带来限制和障碍。

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的现状,结合国际碳减排的机制,不同CO2浓度的工业排放可采用不同的减排与固碳措施。现阶段,对于工矿企业主要排放源的低浓度CO2,可以采取低成本的异地生物固碳减排措施,加快碳循环和碳固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CO2实际排放量的减排,同时可以改良土壤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大量增加粮食和生物质能,从而在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低成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同时兼顾解决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耕地与城镇化、以工哺农、三农问题、淡水资源不足和环境保护等战略性难题,满足我国今后较长时间的减排要求,提高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能力和国际地位。

对于如煤化工和石灰等行业排放的高浓度CO2(90%以上),采用捕集技术回收,通过制造干冰、用作合成尿素、水杨酸、环碳酸酯和聚碳酸酯等的原料以及CO2驱采油、农业大棚CO2气肥等,都是成本和能耗较低、减排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法。对于数量多、分布广的如发电和中小锅炉等排放的低浓度CO2(小于16%),工矿企业现阶段无需采用集中固碳处理,可以利用国内碳交易实现异地化低成本固碳。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地分布、土壤组成、农业现状和生物能源地发展,以及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和剪刀差等具体情况,对于低浓度CO2烟气,工矿企业可按照CO2排放量,将用于集中固碳处理的投资和操作费用,拿出来反哺农林业。政府或相关机构把这部分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物质产量;改良非耕地、盐碱滩涂、沙漠化和重金属污染等退化土壤,利用现代农业技术种植适宜的速生能源植物和农作物,发展碳汇林和牧草或改造退化草原,充分利用太阳能,加快碳循环,增加CO2消耗量,主动减少CO2的过剩,从而实现循环平衡。同时又大幅度提高有效耕地面积和生物质能源产量,热解生产生物原油,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降低了企业CO2减排的成本,从而实现工业、农业、政府和社会的多赢。这个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条工艺路线:企业出资形成碳汇基金———投资农林业———改良土壤、增强碳汇能力———增加粮食和生物质产量———通过工业热解生产生物质原油———多方受益。将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燃料时,无需考虑生物质作为食品时所需顾及的转基因和有毒有害微量物质问题,转基因物种在产量提高、种植地域和污染土壤修复中均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是最好的碳利用出路和产品,从而加快了碳循环,实现了碳循环平衡。

另外,利用生物质不到7d的快速腐化生产腐植酸,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腐殖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肥保水性,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将我国绝大多数土壤腐殖质含量不足1%提到2%左右,这也将是一个千亿吨级的土壤安全储碳方式。

4结语

(1)针对具体的应用对象和原料提出了开发和选择适宜的原料和工艺,从源头上避免产生CO2排放的措施,是目前CO2减排最有效的途径。

(2)提出在能源开采、生产、使用和终端产品消费全过程中节能降耗,从过程减少CO2排放的措施,是目前CO2减排最容易实现、成本最低并且具有较大收益的途径。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鉴于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剧增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温室等气体排放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变得愈加突出,全球频频出现了灾难性气候,不但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而且还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农业生产。有鉴于此,在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农业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走出一条新型低碳农业发展之路。

一、相关概念界定

所谓低碳农业,主要是将经济学之中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运动到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农业产业链之中的物质以及能量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就能够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及消费方式,加快我国农业的低碳化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起源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在如今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低碳经济愈来愈受到各国关注,其实质上是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类能源的消耗,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二、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碳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应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工业性产品,在带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太大、自然植被等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等大量新的环境问题。唯有通过大力开发低碳农业,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并取得新的发展。以农业多功能化为中心的低碳农业主要具备了以下特点:一是健全以农业为中心的系统产业链。农业的多功能性是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互进、互动的一体化生产方式,能够让农业与别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加紧密,从而产生良性循环。二是完善低碳农业所具有的多目标性。随着农业生产方式趋向于绿色化,农业投入的资源正在变得愈来愈高效化,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提升农产品及其服务所具备的经济价值,而且现代循环农业又能产生相对较高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是全力实施科技创新,切实改进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工艺,大量应用农业新技术,构建新型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二氧化碳捕集类技术,深入实施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化组合。四是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鉴于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当中所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的进程之中,一定要努力让农业废弃物实现可利用化、资源化,进而实现可循环利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节约农业生产之中的能源运用,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切实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农业生产之中的规模化、现代化。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源短缺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今,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与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人口和耕地、水资源间的矛盾必然会变得愈加突出,耕地资源流失状况越来越严重,草地资源日益减少而且质量也比较低,退化与沙化现象愈来愈严重。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用水浪费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只达到40%左右,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而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又会进一步加大资源与环境之压力,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多年以来的掠夺型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等现象愈来愈严重,森林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也逐步下降。以上种种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状况将严重威胁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污染严重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工业化不仅带来了我国经济的大发展,而且还有部分企业在发展进程对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镉与铅等重金属超标事件频发,造成农产品安全性遭受到极大的威胁,全国范围内由于固体废弃物堆存而导致被占用与毁损的农田面积持续增加,并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化肥、农药及兽药被不合理地使用,以至于土、水富营养化和动植物质量不断下降。所以,我国农产品贸易往往会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上的壁垒。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新技术的应用相当有限。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造成国家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上并不充足,农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当滞后,土地的产出率较低。我国目前的农业水利设施主要是上个世纪五、六年代所建的,功能相当老化,而且配套设施也不够齐全,被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以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薄弱。

四是农业创新能力较弱导致管理能力相对滞后。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偏低,生产方式也较为落后,造成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科技进步在农业领域增长中的贡献率相当低,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化的水平低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现代农业的主体农民则普遍具有农业科技知识掌握不足、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等弱点,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比例也相当小,以至于农业生产管理能力较低,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导致大批农村劳动力被转移至城市,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具有老龄化和女性化之趋势,以至于限制了现代农业取得更好地发展。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应用生态理论积极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现代循环农业一定要依据“4R”原则来加以实施,也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及可控化。生产环节之中的原料应当进行有序化循环,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与低排放,而现代循环农业则主要是通过精心研究与有序配置,在最大限度上运用物质、能量,更好地防控各类有害物质或者不利因素进入到循环链条之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以及效益,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彼此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之战略,这是实现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最理想方式。运用农业资源、农业产品以及农业废物再利用这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能够很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相互协调,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生产之低资源消耗与低废弃物排放。可以说,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从外延式发展往内涵式发展加以转变的必然性要求,同时也是切实解决我国农业资源匮乏和环境退化的现实性选择。

二是运用科技引领发展以健全我国的低碳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要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实现现代农业在农业发展模式之中的大力转变。积极引领农业往高科技和集约化方向不断发展。要致力于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农业科技工作者,从而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水平,提升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率,进而提升农业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

三是改进农业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现代都市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以及观光农业等多种形式,让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往深度和广度方向实现新的发展,这样一来,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发出集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进而确保农业结构得以优化与改进。

四是积极推广现代清洁能源以建设友好型生态系统。要综合应用农业废弃物来开发农村地区的清洁能源,进而开发与推广、运用新能源。要使用新型清洁与低能耗资源技术以取代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技术发展方式,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技术等新能源技术。要在各环节中注重减排与增汇等技术之运用,并且和传统农业进行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增汇与低碳之目的,建设现代低碳与和谐化生态系统。

五是切实转变耕作方式以应用新型农业管理技术。应当从农业基础操作、配套技术运用、良种良法等多种技术手段抓起,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更好地发挥出现代农业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实现高效和低碳的妥善结合,全力提高现代低碳农业的生产能力及其水平,这就需要采取保护性耕作、改进农作物品种、合理轮作方式等形式加以变革。

六是积极拓展新的途径以实现我国低碳农业的全面发展。下面以农业森林碳汇为例加以说明。种植或者生长于草场、农田周边的成片或者不成片特殊森林,比如果树、防护林等均为农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构建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中心的生态圈,和现代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升碳汇效应。应当积极维护、健全、完善目前的湿地资源以防止出现破坏性开发,从而真正地发挥出水系、水库湿地所具备的碳汇作用。要积极实施施肥技术等,从而提升肥料的利用率,比如,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农业施肥等新技术。要高度注重和养殖有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比如,反刍动物碳排放量要大大地高于非反刍类动物,所以说,积极发展优良品种对于减排来说具备显著作用。由此而来,认真研究秸秆青贮、氨化等新技术并用之于实践也显得十分必要。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鉴于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农业必然会深受其影响。农业如果要取得新的突破与发展,唯有走出一条低碳农业发展之路。低碳农业是一种具有较高生态值的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是一种具备了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的绿色循环经济,将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

参考文献:

[1]谢淑娟. 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 广东社会科学,2012(5).

[2]翁伯琦,张伟利. 生态文明视阈下区域低碳经济与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若干思考[J]. 发展研究,2014(3).

[3]陈修宏. 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 现代经济信息,2014(7).

[4]王祥义,李 楠.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黑龙江经济信息,2014(15).

篇7

(一)当前农业经济生产理念和发展模式落后于整体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中形成的新模式,并没有深入实践当中。受农村区域信息获取速度、知识普及度的影响,人们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了解甚少。另外,由于低碳经济投入度高、经济收益获取周期时间长,人们对其接受度也比较低。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习惯于依赖化肥、农药等加快农作物生长,长此以往,造成农田土壤可耕种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

(二)科技创新性差且没有科学技术作指导

在低碳农业经济模式发展转变阶段,受科学技术支持度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影响,缺乏核心性科技发展元素,很难将其转化为生态经济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诸如:农村耕地质量问题、农田水利设施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等都是阻碍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的影响因素。所以,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必须以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作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含量,创新技术手段,才可以有效的加快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速度。

(三)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我国在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的同时,造成的农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业环境被污染,不仅会阻碍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降低农民收益。若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改善,将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同时,调查资料显示,造成农业污染的因素很多,如:养殖业污染、农业种植污染以及农业废弃物污染等。其中,农业种植业污染最严重,主要有:化肥、农药污染、秸秆污染等;养殖业污染主要为:水污染和水资源富营养化。在国际贸易农产品出口过程中,鱼药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造成的水产品污染已成为影响出口关键因素。

(四)农村从业人员的整体劳动素质不高

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整体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农业生产不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作重要支撑,学生在专业填写的时候很少选择农业,然而实际为,农业部门需要大量的对口人才加入。尤其是在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变的背景下,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农业专家参与。但当前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整体农业从业队伍人员素质偏下,这种情况,对于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压力的驱动因素分析

1.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度的提高。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危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据美国气象局调查资料显示,在相同气候条件因素下,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最为严重的是农业。而农业生产所释放以CO2为主温室气体约占全球人为因素所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农业生产所用的有机化肥数量过多、农业废弃物燃烧过于严重;一方面是农业耕地致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所致。而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前者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后者加快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为确保低碳经济理念下,实现农业生产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协调性,必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我国对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度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发展由高碳经济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理念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愈加重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间发展的协调性。参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的相关规定,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开展以防治水土污染为重点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依法调整部分污染严重难以投入农业生产活动的耕地,提高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水平,做好农作物秸秆焚烧利用工作,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用水,有效解决农村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脏、乱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对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

(二)现代农业科技因素的驱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低碳理念的引导下,国家大力研发各类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农村沼气工程,它以秸秆、生活类垃圾等为原料,在减少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又能够减少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量;秸秆还田技术,它既能够培育地力,改善土质的酸碱平衡,又能够作为动物饲料、肥料等使用。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既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低碳式发展,又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业协调发展的推动因素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业产生过程中的各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总值,不惜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致使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在低碳经济发展视角下,为确保现代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则需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经济主体,按照各自生产机制的特点,将各组成部分联系在一起,促使它们协调运转。

(四)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类激励机制推动因素分析

1.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参照农业经济生产总值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采取的推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需遵低能耗、低碳化及低污染的原则,借助市场与行政调控手段,再结合农业生态保护成本及其服务价值,来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制约机制。第一,建立以农业废弃物排放为主的税收制度,加大政府财政生态补偿力度,采取“以能代赈”的措施,大力研发风能、沼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撑;第二,征收农业碳排放税。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期目标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总量,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短期目标是增加低碳类农产品的生产总量,筹集更多的环保资金。

三、提高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深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革新农业经济生产机制

农村之所以不断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究其原因为,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体制过于落后于时展步伐。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低碳经济发展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低碳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用意,确保低碳经济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另外,改革农业经济生产体制,需要在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发展机制,制定有效措施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促进低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减缓农业经济生产环境污染问题

缓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深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明确我国所追求的GDP增长应当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而不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持续化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低污染、低能耗、低投入、高效益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其次,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引领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发挥其引领作用,做到收入产出的最大化,加快经济产业的转变步伐。

(三)选择综合化农业发展道路,逐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作为农业经济生产发展大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急需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化、机械化、低碳化、循环化的综合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依照资源化、持续化、减量化的原则,选择正确的生产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农业经济生产收入,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效益的整合利用。

(四)加大农业劳动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力度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生产发展的整体水平差,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农业劳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人作为主导其它事物发展的主观因素,影响事物发展的各方面,只有作为劳动主体人的素质提升了,才可以从根源上革新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所以,我国若想成为农业经济生产大国,就必须造就一批有知识、有素质、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化团队。另外,还需不断开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资金的投入额度,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适当培训,调动其农业生产积极性。

(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低碳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低碳区域农业资源整合的有效办法是建立完善的低碳农产品市场。借助区域政府间的行政调控手段,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建立起有序的低碳农产品市场机制,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认证标准、低碳产品检测标准及农业生产标准等,在确保各方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区域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具体措施为:第一,建立低碳农产品品牌市场,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低碳农产品;第二,政府加大农产品企业扶持力度,紧抓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外向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提高农产品市场增值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的节能减排;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开推广低碳农产品信息;第四,不断完善农业劳动生产制度体系,确保低碳农业经济生产的实施。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农业生产发展的科学角度来重新审视农业经济生产的相关制度,争取为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制度,谁污染谁治理,鼓励农村企业发展低碳融资。

(六)不断革新农业生产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逐步改善传统形式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施药数量,降低对农业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料,如:动物粪便、生物肥以及又复合有机肥等,加快生物型农药研究力度,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降低害虫灾害,可选择抗病植株的方式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另外,大力发展可循环性农业经济模式,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

(七)建立低碳农业生产技术试点基地

当前,我国正处在低碳农业技术的探索发展阶段,建立低碳农产品技术试点基地能够有效整合各区域间的农业技术资源,共同研发低碳农业技术,逐步建立起以农村低碳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链,依照市场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技术资源,组组建区域技术创新团队,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逐步辐射带动提高区域内的低碳农产品生产水平。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转变;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根基的稳固,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的稳定。由于长期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足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愈发恶劣,雾霾等生态问题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以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于技术和政策的创新,提倡的是“能耗低”、“污染低”和“排放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要将此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农业经济体系,才能确保我国农业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

(一)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接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因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很多人创新性不强,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新科技,仍然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也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在农村建立工厂,给当地土地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不到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继续在污染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了粮食污染的程度。

(二)农业科技滞后

农村地区一般都偏僻落后,农民大多都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生活,整体生活水平比较低,再加上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很多农民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对于新型农业科技认识不足,也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与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业产能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而且,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也将支持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工业和服务业上,从而导致如今农业经济之后、农村地区落后的局面。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但是,因为农村地区广阔,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因而,如今农村很多基础设施,虽已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问题却仍然存在,尤其一些落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土地生产能力不高。例如,农业必须的水利设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是沿用20世纪中期修建的那些,不仅灌溉能力不强,而且损坏严重,也影响了农业产能的提高。

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相关概念是在21世纪初英国首次提出。不同的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要求也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绝对量,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相对量。低碳经济实现的是世界各国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有效杜绝环境污染和气候改变,做到节能减排并促进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是一种强调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形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将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环境和大气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农民保护土地、环境的意识,以及生产创新的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来进行耕作,这样,不仅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会提高,最终,将会从整体上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污染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在确保人与土地、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效、高质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技术、新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产品污染。

(二)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低碳生产管理力度

目前,低碳环保理念在工业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和宣扬,但是,在农业领域还没有进行大力宣传。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多,因此,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地区,要加强对低碳生产管理的力度,当地领导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注意培养典范和标兵,让更多农民认识到低碳生产的好处,这样,将有助于低碳生产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

在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的道路上,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农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目标指导下,政府应在坚持市场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根据农业生产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例如,低碳环保税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它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融入到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利用经济手段,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等行为,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

(四)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实行农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培养出一批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头脑比较灵活、肯钻研的带头人,在此带领下,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缺少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而,培养出一批带头人,将有助于加快农业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农民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对于快速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发展进程,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农业低碳发展的问题,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低碳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有以制度和法律作为发展的依据与参考,农业生产才会真正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农业实际的调查研究,使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都切实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符合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理念,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变和农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农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六)加强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坚持走科学化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合理配置低碳农业发展的各项资源,以促进低碳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国家积极倡导走科学化发展之路,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将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农村、农民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要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平衡,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能源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的改善农村环境,做好产业结构及社会、发展、生态三方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健康的现展之路。

作者:王阳 刘宇新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0(04).

篇9

Abstract: Low carbon agriculture is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low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low emission and high efficiency as the found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cope with climate warming, is to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to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This paper takes Anhu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ow carb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Anhu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low carbon agriculture in the necess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develop low 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uch as promotion propaganda; to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 etc.

关键词: 低碳农业;现状;对策建议;安徽省

Key words: low-carbon agr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Anhu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07-03

0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就是农业,农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清洁生产和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应当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和再思考(Rethink),利用物质能量循环、生态位等生态原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等功能突出的新型农业。

安徽省虽然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仍旧是传统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差。因此,2010年5月安徽省编制了《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农业是低碳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之一。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源、碳汇系统,将在安徽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

1 安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安徽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是长期的石化农业发展模式在促进安徽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环境恶化,如农村水源污染严重、土壤污染严重,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1.1 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依旧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安徽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物肥料及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被推广利用,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被送上了消费者的餐桌。然而,受比较效益驱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商业肥料及农药的使用比重仍然较大,农业施用量比重远高于林业,仍呈增长趋势。从统计数据看,2011年,农业及林业施用化肥总量约为3296711吨,施用农药总量约为117475吨。根据图1可知,从2001年到2011年,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状态。

1.2 传统发展模式仍起着较大影响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农业碳的排放量近11年来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2011年较2000年增长了29.07%,年均增速为2.64%。各种农业投入的排放量增加程度不同,增速最大的是农药,为4.32%,其次是农膜,为3.53%,最次是化肥,为2.49%,农业机械和灌溉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这与近11年安徽省农用物资投入量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有直接联系。有研究结论显示,2008年安徽省无论是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碳排放量,还是农药、化肥、农膜、农用机械碳排放都位居全国前10位。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安徽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传统的高碳模式。只有注重农用花费物资的减量高效利用以及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才能显著降低农业碳的排量。

1.3 认识浅显化,经营粗放式 我省农民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还处于浅显化阶段。我省农作物生产规模大,并且施肥大都依赖化肥肥料,由于我省农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导致了由于缺乏动力收集而造成了新的污染,此外,大量的焚烧秸秆污染了大气。这些都阻碍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有效质量。

1.4 政策配套不够全面,发展空间有待扩张 目前,我省低碳农业发展政策体系配套还不够完善,缺乏发展空间。虽然粮棉等农产品有着完善的收购体制和政策,无论是收存体制还是贷款方面都有相应的支持。但是就现状来看,在新的能源危机、低碳减排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体制,这些方面急需进一步完善。

2 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2.1 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安徽作为中部省份的重要代表,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并进行转型升级,用低碳的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的制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安徽农业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和较高的竞争力,但依靠资源消耗、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仍处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当前城乡居民对农业产品的形态和质量要求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的竞争力和增长点也从量的增加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的拓展,使得安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低碳农业经济注重将农业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建设和倡导绿色消费融为一体,更强调农业结构、生产方式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因此,发展高效生态低碳农业,可促进安徽农业向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

2.2 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然要求 在本世纪初,安徽就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设科技农业强省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安徽在现实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是核心和关键就是降低污染,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农业至少在3个方面有助于安徽建设农业科技强省。一是通过重构农业有机废弃物还田的技术路线,提高土壤的有机质,进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通过实施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各种节约措施,减少农业生产污染;三是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推行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3 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环境的现实选择 在新农村建设中,安徽很多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善,但是,不少地区仍然存在农药、化肥、农膜过度使用,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畜牧业废弃物难以无害化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已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强调要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因此,只有用低碳农业模式取代传统高耗能、高污染农业增长模式,才能真正让农民群众既有好的农业收益,又有好的生活环境。

3 安徽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安徽低碳农业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安徽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措施,应重点体现在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健全市场机制、完善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低碳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几方面。

3.1 建立完善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低碳农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整合安徽优势科技资源,组建低碳农业发展机构,为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技术;再次将低碳农业纳入到科技攻关计划,攻克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大对低碳领域相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最后是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吸收国际先进低碳农业科技成果;二是建立重大科技研究项目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工作;三是形成完善的低碳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农用化学品的减量化使用及其替代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加快低碳农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标准化体系。

3.2 加强低碳经济进农村的宣传,提高农民低碳意识 我省要想发展低碳农业,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农民的低碳意识。为了使农民在思想上能够主动的接受低碳观念,必须大力做好低碳农业的宣传以及教育工作,使低碳农业的理念深入农民内心。第二,加快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低碳理念的本质就是节能降耗,我们应当认识到,降低农村碳的排放量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应当推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责任制以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研究发达国家低碳农业的先进做法同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的新道路。其次,还要逐步开发并完善农业能源效率的标准,使得低碳农业有法可依。我省应加强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引导农村开发低碳产业,鼓励公众使用绿色材料,倡导低碳经济。

3.3 推进低碳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一批低碳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低碳农业示范区,开展低碳农业技术的集成示范;二是建立低碳农业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把服务低碳农业发展作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内容,切实完善各类低碳农业项 目的后续服务,建立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4 建立完善低碳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一是研究设立推进天津市低碳农业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对低碳发展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试点示范、宣传培训及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有利环境,建立股票债券融资、招商引资、金融信贷、民间资本等多元化融资体系,为低碳农业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同时,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有关国际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参考文献:

[1]李波,张俊彪,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2):8-13.

[2]马涛.上海农业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5):38-41.

[3]田云,张俊飚,李波.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 (6):752-755.

[4]闰铁柱,杜会英,夏维,等.安徽省畜禽粪便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58-62.

[5]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等.台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策略启示[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6):586,591.

[6]高旺盛,陈源泉,董文.发展循环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5):1106-1109.

[7]陈莉.低碳农业经济: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l(3).

[8]姚飞.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6(1).

[9]潘成荣.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4 (1).

篇10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进一步的加重,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项目,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做初步的探讨。

(一)低碳农业。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而所谓的低碳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CO2的排放量达到最小化,同时获得整个农业经济的最大化收益,并且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低碳经济。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势下,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是一种新型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我国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因此,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通过一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力推广低碳农业的制度前提下,全球农业减排量达到了270-1520MtCOZ-eq/年,如果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纳入我们的测评范围,农业的减排量竟达到了5500-6000MtCOZ-eq/年。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可以达到保护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的目的。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但是可耕地面积较小的特点,并且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粮食的价格也在不断的增长,各国粮食均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区域。由于我国国内的现状,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低碳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三、我国推动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规避措施

(一)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有着巨大的意义,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孩子,导致劳动力流失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较低,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的政策,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可耕地面积减少,且已有的基础设施功能老化,被破坏严重。第三,农业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我国对经济的发展方向有所偏重,实行先工业后农业的政策,未形成有效的服务系统。

(二)对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的规避措施。第一,优化农村产业经济,在各地区大力普及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在这之前,还需要解决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对此可以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及其相应的文化普及方式,并形成规模效应。第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低碳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第三,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门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为农业发展建立专门的服务系统,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农产品的病虫危害的防治技术的推广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