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范文

时间:2023-03-31 17:2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行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行业

篇1

作为传统产业,机械行业曾被看作夕阳产业。但现在,该行业的企业纷纷利用“搜索营销”把握商机、重新焕发新机。黎明路桥重工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掌握搜索引擎营销利器的企业。

2004年,黎明公司开始接触搜索引擎营销,决定尝试百度推广。在收到效果后,黎明重工加强网络营销的团队建设,该公司目前专门成立网络推广部门,从事网络营销的团队已经有60多人。现在,百度推广已成为该公司开展网络营销的主要工具。网络营销带来的业务在黎明重工总业务的比例近20%。

据调查,我国只有30%的机械企业网站做过网络营销优化和推广,使得企业的销售额提高了40%。而约有40%的网站基本未做网络营销推广,在网络营销方面基本上一片空白。但是在国外,利用网络来销售商品和增加销售额已经十分普遍,大约有85.4%的国外机械制造业通过网络实现销售总额的增长。

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机械设备行业的增长速度也将不免出现调整,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日益深化,产业技术升级的要求增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增大,将是促进机械设备行业发展的长期因素。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机械装备的需求将稳定增长,但需求结构将不断调整和变化。一般性产品需求将下降,能力过剩的情况将更加严重,高精尖产品、技术现代化产品和新领域产品需求将不断上升。

因此,在当前国内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的状况下,网络营销能够为企业赢得明显的“加分效应”。对于中小企业更应该投入互联网,用互联网来武装壮大自己。

机械企业选择网站推广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A 效果性

效果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受众规模和受众质量来进行评估。

1. 受众规模

a、第13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搜索引擎是83.4%的用户得知新网站的主要途径,即超过1497万的商业决策相关人士会将搜索引擎作为查找新网站的主要途径。

b、搜索引擎市场的受众规模约是新浪、搜狐的8倍左右。

c、行业B2B模式电子商务网站平均注册会员数不超过万家,大多数只有几千家。

但目前机械企业在选择网络营销的方式时,却出现了重行业B2B模式电子商务网站而轻搜索引擎,这与企业网络营销的实际需要发生了严重的偏离。

2. 受众质量

a、行业B2B模式电子商务网站的受众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受众质量较好。

b、搜索引擎具有很强的信息靶向性,因此在受众质量上能够很好地满足机械企业宣传需要。

效益性行业B2B模式电子商务网站依据影响力的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而投放百度搜索引擎,是按照点击付费,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投资成本,把控营销效果。

篇2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篇3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

2006年机械行业生产和销售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工业增加值和行业利润增幅较大,出口增速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投资增幅较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给行业平稳运行带来隐患,值得高度关注。

一、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生产增速加快,产销衔接良好。去年前11个月,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五万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提高8.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26万亿元,增长21.3%,提高7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97.29%。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统计的95种主要产品中,四分之三的产品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汽车666万辆,同比增长26.1%,其中轿车356万辆,增长40.3%;发电设备10923万千瓦,增长30.8%;金属切削机床51万台,增长13.9%,数控机床7.7万台,增长30.8%;炼油、石化专用设备34万吨,增长59.9%。

(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去年前10个月,主营业务收入4.27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提高9.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300亿元,增长41.7%,较上年同期提高39.6个百分点(上年同期增长率为2.1%)。十月末,产成品库存3417亿元,增长17.1%;应收帐款8390亿元,增长22.1%。

(三)出口增速高于进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去年前10个月,机械工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出口1158亿美元,增长36.8%;进口1159亿美元,增长21%。累计贸易逆差仅为1.3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减少110亿美元,进出口基本平衡。

二、当前机械行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行业投资增长偏快,产能过剩逐步显现。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下,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迅猛增长势头。去年1~11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5.6%、52.2%、40.6%和35.1%。

(二)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影响行业正常发展。由于铜、铝、优质特种钢材等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对企业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山西机械工业50户电气企业中有19户企业亏损,亏损额增加了近1.24倍。个别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还没有完全化解。去年四川省电力供应短缺严重,不少非重点骨干企业生产能力难以发挥;天然气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面临困难。

(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趋势明显。随着技术升级、供大于求,机械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多个行业收入增长普遍低于销量水平。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变化,部分产品产量下降。湖南省去年前三季度农业运输机械、叉车、压实机械出现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39.7%、37.3%和25.3%。

(四)流动资金紧张,影响企业生产。部分重点企业搬迁改造、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等任务较为繁重,在建项目较多,资金投入较大,使得经营性资金出现缺口,同时贷款利息增加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负担。有的企业甚至存在无资金购买原材料现象,即使有合同、有市场也不敢开足马力生产。

(五)产业结构调整急需加快。例如,山西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四川省工程机械、汽车、机车车辆设备行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即使在赢利水平较高的发电设备行业,随着电站建设消退,设备价格也开始下降,骨干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2007年机械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国内环境。随着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逐步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到重点支持。但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一些领域技术水平不高,一些重大建设项目装备仍不得不依靠国外进口,从而对装备制造业加快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市场环境。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装备制造业获得较为宽裕的发展空间。但由于高技术产品短缺、低水平产品重复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结构性过剩”的供求关系,将在较长时期存在下去。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市场需求总的态势是,一般性传统产品虽有一定需求增长,但竞争十分激烈;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

(三)产业发展趋势。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技术升级的支撑条件,装备制造业将伴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共同进步,并体现出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发展的总趋势和时代特征。

产品高技术化。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当代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使装备产品不断高技术化,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服务个性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制造企业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及柔性化生产。

篇4

评级由“推荐”下调为“中性”,相对看好的子行业是对成本变动不太敏感的重型数控机床和飞机制造行业。

事件:

宝钢股份25日公布了08年二季度价格策略,产品价格普遍上涨800元/吨,其中,热轧、冷轧、中厚板价格均价均上涨800元/吨,热镀锌板上调1000元/吨,电镀锌上调700元/吨。

1、上涨幅度远超预期

宝钢大部分钢材产品此次涨幅均在600元/吨以上,上涨幅度超过市场预期的热轧500元/吨、冷轧600~800元/吨的涨幅。作为国内钢铁生产巨头,宝钢在每个季度的调价一直是国内钢铁市场的风向标,二季度国内钢价将整体看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价格调整中,部分产品采取的是月度定价,而不是宝钢传统的季度定价,这显示了在原材料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钢企对未来钢材市场走势及成本向下游传导这一能力的不确定性看法。

2、全球钢价大涨

随着铁矿石谈判结果的出台,国内和国际的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日本、美国钢材价格上调10%以上,船板等个别品种甚至上涨200美元/吨。国内市场方面,国内50余家主流钢铁企业也纷纷提高钢价来化解成本压力,攀钢、莱钢、酒钢等20余家钢企已于21日上调螺纹钢、线材、热轧板等多种产品出厂价格,每吨产品涨价幅度在100元-500元。

我们跟踪的主要钢材的市场价格近日已出现了较大的增幅。自2月18日日、韩钢厂与巴西淡水河谷铁矿石谈判结果揭晓以来,上海市场3mm热轧板上涨4.5%、上海20mm船板价格上涨8.8%,武汉8mm中厚板上涨6.1%,同比上涨幅度分别达到23%、30.5%、34%。

事件点评:

1、钢材价格暴涨将影响机械行业的盈利水平

虽然我们认为2006年以来出口比例提高和产品结构优化可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是从2007年四季度以来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给制造业带来了压力,而且除了直接采购的钢材以外,相关的零部件价格也将上涨。我们在2008年机械行业的策略报告中曾分析过行业毛利率的敏感性,当时假设的钢材涨价预期为15%-20%,目前我们修改假设,重新分析船舶和工程机械行业的毛利率变化。

(1)船舶行业毛利率持平

假设基期(2007年)船舶行业的毛利率为20%,,假设50%的成本与钢材相关(包括发动机)上涨20%-30%,敏感性分析显示,销售收入增长25%,即可以消化变动成本上升20%。如果单位变动成本增长30%,销售收入增长40%,毛利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判断2008年船舶行业的毛利率会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当然行业与上市公司情况各异。

(2)工程机械行业毛利率将会下降

假设基期(2007年)工程机械行业的毛利率为20%,与钢材相关的变动成本比例为50%,敏感性分析显示,如果销售收入增长25%,单位变动成本上升25%,毛利率将下降2个百分点。

2、如果宏观调控下游需求,钢材价格下半年可能会回落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拉高了全球资源品的价格,而2008年如果全年钢价上涨20-30%,这定将对制造业的需求和盈利带来影响。我们不排除国家为了遏制钢价而调控下游需求的可能(就象2005年),无论哪种情况对制造业来说都不是件好事,2008年机械行业不可能出现盈利超预期增长。

3、下调机械行业的投资评级至“中性”

我们在招商证券2-3月份的投资策略中已经将机械行业从“超配”降到“低配”,由于钢材价格上涨幅度超预期,对机械行业的盈利水平影响较大,因此现将机械行业的投资评级由“推荐”下调为“中性”。我们相对看好的子行业是对成本变动不太敏感的重型数控机床和飞机制造行业。对于各子行业的主要观点如下:

干货集装箱:受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最大,虽然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但是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很难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上涨压力。

港口机械:虽然情况明显好于集装箱,振华港机全球的市场份额在70%以上,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从2004 年以来港口机械系列产品也处在升级换代阶段,价格上涨明显,但整体盈利水平较低,同时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涨价这两大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毛利率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工程机械行业:不同产品差异较大,对钢材价格不敏感的产品是单价相对较高的泵车和拖泵;而装载机、压路机、汽车起重机、叉车的直接采购钢材成本占20%左右,同时行业产能过剩,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提价能力有限。柳工、厦工和龙工在2008年已经提高装载机价格3%-5%,可以消化部分成本压力。

船舶行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钢材价格上涨的预期下,我们前期推荐的中国船舶(600150)股价出现了暴跌。理论计算,一艘17吨的散货船用钢量为2吨-3吨,如果每吨船板平均上涨1000元,毛利率将下降三个百分点。考虑到,2008年全球船舶的新订单价格并没有下跌的迹象,钢材涨价幅度尚低于船舶的涨价幅度,中国船舶收购资产将带来业绩的猛增,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船舶股价已经出现了超跌。

篇5

关键词:焊接技术;工程机械行业;应用

引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机械行业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工程机械行业焊接中,以手工为主,其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焊接技术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工艺组成部分,在行业发展中有着广泛应用。为实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人员有必要实施高水平的焊接技术,以提高焊接质量。

1工程机械行业中焊接技术的应用流程

1.1焊接准备工作

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焊接技术是尤为重要的技术之一,要提高焊接技术质量,应做好准备工作。①在下料中,应根据焊接物件的材质、厚度等特点而确定下料,通常对于厚度较薄的物件,可以利用等离子进行切割;厚度居中的物件,利用切割机进行分割;厚度较厚的物件,利用火焰切割方式而完成,能够为后续焊接技术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②组对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做好组对工序,才能确保焊接的精度,为拼点工装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1.2焊接流程

在焊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重考虑两方面因素:①找准焊接的位置;②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焊接工作质量和效率。a.焊接位置主要包括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方面,在焊接工作中,焊工应对焊缝进行反复的翻转,以确保焊接工艺与设备工作的有序进行。在翻转过程中,其方式相对较多,如双回转、单回转等。在实际焊接工作中,焊工应根据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具体物件而合理确定焊接位置,并有效开展焊接工作。b.合理选择焊接方法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焊接工作质量。在工程机械行业中,选择的焊接方式主要有埋弧自动焊和气体保护焊。前者主要应用于中厚板的直焊缝中,具有焊接速度快的优势特点;后者主要应用于环焊缝的焊接工作中。两种焊接方式都具有熔深较大的优势,相对于手工焊接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焊接效率较高。

2工程机械行业中焊接技术的应用

2.1在大型结构件拼点工装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焊接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关于焊接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度和质量两方面。对于大型结构件拼点工装而言,拼箱精度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只有施以科学合理的焊接工艺,才能提高拼箱精度。拼点工装是一项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作项目,具有通用性的特点,适用于大型结构件中,如三维柔性工装焊接技术的应用中,能够改变传统划线拼点作业模式,使焊接技术水平更高。基于该技术的焊接,能够针对不同尺寸的机械构件进行换模,并使焊接技术保持高度的精度。然而,工程机械行业在应用该项焊接技术过程中,其成本支出相对较多,且对定期维护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能够有效开展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以充分发挥该焊接技术的积极作用。

2.2自动化焊接技术的应用

随着国内用工成本的提高,工业机械行业对焊接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应运而生。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由焊接用机器人(六轴集成的机械手)与各种系统设备组成。因为焊接用机器人一般只能上下工件,比较精细的焊接工作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相应的系统设备包括焊接系统、弧焊软件控制系统、工件装夹变位系统、高效除尘系统等。目前工业机械行业中使用的机器人(如ABB,KUKA,REIS,ARCMAN等)大多是由国内供应商采购的国外品牌机器人,我国主要自主开发焊接变位机、夹具等钢结构。焊接专机作为另一种自动化焊接技术更受到焊工的青睐,因为焊接专机与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相比,其价格更低、保养更加容易、操作简便实用。焊接专机专门为特定的工件和一定形状的焊接接头设计的,在焊接过程中实现自动化不需要焊枪来回摆动。对于要求不高的焊缝结构(如形式单一的长直焊缝),要实现专机的功能需要焊接系统与直线运动机构组合起来。有的工件在焊接过程中对工作环境要求很高或需要变位,则为了保证焊缝质量,需要为焊接专机搭配变位机等系统设备。

2.3高强钢焊接技术的应用

为保证机械结构件的焊接质量,焊接接头的性能必须与母材相匹配,否则会成为薄弱部位。这就要求与低合金高强钢相匹配的焊接材料在性能上应与高强钢性能一致。依托钢铁冶金技术的进步,低合金高强钢性能上实现了洁净化、强韧化,则焊接材料的性能也必须实现洁净化和强韧化。我们在进行高强钢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时发现,在接头强度和伸长率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接头发生脆断往往是由于韧性不足导致的。主要原因就是高强钢的强度800MPa,在焊接时焊缝金属强韧性与母材匹配困难。且由于高强钢强度较大,这种现象调节比较困难,不像调质钢(强度在400MPa左右)要获得理想的强韧性只需使焊缝组织获得细小的针状铁素体即可。以起重机产品为例,其焊接工艺存在局限性,即采用的钢板强度1100MPa而与之匹配的焊丝强度则在1000MPa左右。高强钢激光焊接工艺的热源是连续或脉冲激光束,它可以直接融化待焊母材。这种焊接工艺突破母材与焊接材料强度不匹配的局限性,国外工程机械企业已对其开展研究,待工艺成熟就可广泛应用在高强钢焊接中。传统焊接技术是采用焊接材料过渡金属元素,激光焊接省略这一复杂过程,而是用激光束融化母材,再用熔融金属填充“激光束小孔”以此形成焊缝,提高了焊接速度。

篇6

关键词:动力机械 行业 发展

近些年我国市场的规模和特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目标式发展开始向系统化、科学化管理转变。从专业的眼光认识通用动力机械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转变极其重要。

通用机械行业同机械工业多数行业一样,市场需求旺盛,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的拉动了通用机械制造业的内需;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通用机械制造业提供了用武之地;西部大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为通用机械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入WTO及进一步对外开放,为通用机械制造业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机遇。

通用机械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轮市场需求刺激,使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决速增长周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继续如火如茶,石化、电力、冶金及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决速发展又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和绝对增长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国民经济的决速发展和国防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重大技术装备提出了巨大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给通用机械行业发展带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市场机遇:如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输油、输气管线、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既有上述旺盛市场需求的机遇,又有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但也面临来自国际上的冲击和挑战,以及我们自身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瞄准世界通用机械发展的前沿,结合我国通用机械行业现状,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通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

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通用机械行业以“转变观念与改革创新”为指标;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勤奋工作”,为方针;促进通用机械行业发展。在自身改革与建设及行业服务业务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许多成绩都是在零的突破起步发展的。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思想意识是一个行业的灵魂。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等影响,中国通用机械行业自成立以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思想观念落后,真正的行业服务工作开展不起来。

因此,应该重视起通用机械行业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一个行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作出抉择,即如果一个行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它必须就争取哪一种竞争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优势的问题作出选择。“万事都要领先,事事都要每个人满意”的想法只会造成战略上的平庸和经济效益的低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一个行业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如果一个行业能够取得并保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么,它只要能使价格相等或接近于该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中高于平均水平的超群之辈。

通用机械行业连续多年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得到大幅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也不断增强。但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行业企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加工制造能力、产品质量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将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等的发展,对于大国崛起意义重大。在“中国”持续升温,美国等国对华高科技管制的情况下,中国若不依靠自主创新,无疑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力争西气东输二期工程从主线到支线球阀全部实现国内生产。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在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重大装备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研发,更要组织力量对长期依靠进口的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进行攻关。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7月18日,武汉鼓风机有限公司正式转板纳斯达克,这是我国石化通用机械行业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液化天然气贸易正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与之配套的压缩机成为当前研制开发的重点产品之一,期望我国企业在此领域也有突破。我们要看到,危机往往蕴含着机遇,能不能把危机转变成机遇,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能否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应当利用资源和市场约束力增强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高附加值产品,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积极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搬迁、重组、改造,“打造世界级水平、国内最大的通用机械装备制造基地”,这是沈鼓集团2008年的任务。

长期以来,中国通用机械行业以打造世界一流透平强行业为目标,持续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实践“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在创新企业商业运行模式的高端经营思路指引下,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逐步走上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0年上半年机械行业产销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出口明显改善,但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多年一直延续的恶性竞争还很严重,而且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宏观政策对部分行业和产品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在这样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下,中国名企排行网联合中国采购与招标网适时的开展了2010通用机械设备招标采购暨最具投标实力供应商评价活动,在全国众多通用机械设备企业中优中选优,寻找行业的龙头和标杆,来积极引导行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对接中大型招标采购项目。此次评选活动,是我国自2009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来,首次从招标采购角度对通用机械设备行业进行的大型综合评价活动,这对通用机械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通用机械设备行业振兴和创新发展也具有风向标作用,必将大大促进通用机械设备质量和服务的创新。

随着业务的日益复杂多样化、行业竞争加剧及市场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利润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因此应在中引入价值的概念,即将风险、预计报酬率、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融入企业的投资、筹资决策当中,充分体现数据对决策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要加强行业技术创新管理,加快建设以行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掌握具有自主只是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激励机制、依靠典型引路、推广先进方法、注重信息手段、提高培训实效、加强队伍建设等。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使通用机械行业成为领先行业,成为国家的支柱行业。要确定通用机械放行业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剖析国家宏观政策走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向,明确其他通用机械放行业竞争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经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为企业解决运行中的阻力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及方法。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总之,要加快对本行业主导产品的改造和提高,使其接近或达到国外发达国家同类行业的水平;对相对技术含量较低,市场需求量大面广的产品,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继续发挥其价格优势,巩固市场份额;第三,要花力气完善和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讲究诚信,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最后,要加快行业后备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在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狠下功夫,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本章介绍了中国塑料工业概况和中国塑料机械行业现状,并在比较了国内塑机行业与国 外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建议。

0 概述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塑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之一,塑料的应用几乎遍及人类所涉及的所有工业和农用领域。到 1997年末,世界塑料制品产量已达1.5x105 kt,按体积计已经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的钢铁年产量。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列。1997年末,我国合成树脂的总产量已达6230kt,在美、日、德、韩之后居世界第五位;塑料制品产量已超过 15700 kt,在美国之后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二位。按照有关方面专家较为保守的估计,1999年我国塑料制品的产量将超过16000 kt,列世界第二位。可以认为,我国业已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的生产大国。 塑料机械工业作为提供塑料制品制造装备的专门行业也随着整个塑料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作为塑料制品的生产大国,我国不但拥有广阔、容量巨大的塑料机械消费市场,并且也拥有大量的塑料机械制造、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我国塑料机械连续数年的消费量不论是以台数计或是以金额计,均为世界第一或第二。根据国际上的常规统计,我国近几年的塑料机械年均消费量都在1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为130亿元/a上下;我国国产塑料机械年销售额约在50亿人民币左右,以台数计,其年产量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了国内生产的一般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自50年代末期兴起、经过了40年的不断发展的我国塑料机械工业已经形成一个具有相当的规模、一定的水平并且产品门类比较齐全的专业体系和遍布全国的工业格局,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并必将继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1 塑料机械行业发展状况

1.1 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塑料机械制造厂家已超过600家,以中小型企业为多,大型二类企业仅占1%,企业集团为2%,实施股份制企业为总数的20%。专业及相关技术研究单位近20家,设置本专业的大专院校逾10家。”全行业从业人数 15万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 %。全行业固定资产现值约为 60亿元,年销售额为50亿元,销售利润率为7%-8%,年出口贸易额约为5 000万美元。 行业主要产品可划分为19个大类,53种不同类型,数百个品种。主要有混配料设备、注射成型机、挤出生产线、中空成型机、压延生产线、各类二次加工设备及各类配套设备。产品以中低档、通用型为主,主要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相当于国际技术先进国家80年代初的水平,部分产品达到80年代中末期水平,少数产品接近90年代水平,极个别产品在理论和实践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大部分内资企业组织结构偏大。各种所有制企业与国外先进同类企业相比(按销售额划分)规模均较小。 比照塑料工业的发达地区,塑料机械的行业布局呈现相应的比较明显的区域性。 近年来,我国塑料机械工业生产在塑料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呈现超常规高速发展,但基本上属于自由市场经济初期的无序发展。由于塑料加工工业的重复建设现象十分突出,因而大量设备制造厂家竞相仿制、抢产热点设备的现象也随之而来。进而经常出现结构型过剩,市场竞争方式处于恶性价格战等低水平状态。

1.2行业调鳖和发展的主要成就

我国的塑料机械工业兴起于’50年代。改革开放前,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原轻工和机械系统,规模较小、装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上主要以对引进样机进行测绘仿制为手段,产品品种少、工艺水平低、标准不一、模具开发能力低、配套能力差,缺乏成套供应能力。 改革开放后,随着塑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塑料成型加工设备的需求大幅度提高。许多企业通过与国外同类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和购买生产制造许可证等方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计并进行消化吸收,使得我国塑料机械产业有了一个明显的跃升,产品开始初步满足塑料加工工业的一般需求。 进入90年代,由于塑料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塑料的应用领域已从一般民用、农用向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如汽车、家电、建筑、包装、装演、通讯、计算机等产业快速扩展。塑料机械生产企业也打破了原大部分局限于轻工、机械及化工系统的格局,迅速在各个工业系统及军工和乡镇企业中蓬勃兴起,并依托塑料工业的重点发展地区,产品门类与之相适应,从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域结构布局。如注射成型机的生产相对集中在广东南部,浙江的杭州、宁波一带,上海及江苏的无锡等地;挤出生产线相对集中在东部的山东、上海,中部的武汉及豫南,北部的北京、大连等城市;塑料编织设备主要集中在江苏常州和甘肃兰州两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则主要在江苏的南京、甘肃兰州及大连;混配设备主要江苏张家港和辽宁的部分地区;挤出成型机和注射成型机的关键部件螺杆和机筒则大部在浙江的舟山和江苏的南京;而各类模具则以浙江黄岩地区以及安徽一些地区较为集中。 经过从“六五”开始到目前这段近20年时间的发展,我国塑料机械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业已形成一支为塑料加工工业提供必备的装备,在轻工机械领域中排行首位、在整个机械工业中渐显其重要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全行业的主要成就如下所述

(l)数量

进入“九五”后,我国塑料机械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其中注射成型机产量年均2万台;挤出成型设备年均6000- 8000台套;中空成型设备年均800台;各类二次加工设备如圆织机、热成型机、制袋机、印刷机、切割设备、组装设备、拼焊设备等20000余台套。全行业年生产能力约8.5万台。

(2)规格档次及技术水平

我国塑料机械的功能价格比尚可。总体技术水平接近港、台同类设备,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处于前列,已可以基本满足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一般需求,但在国际上处于三、四流之间。

(3)市场网络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我国塑料机械领域的大多数企业和本行业的全国性组织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在营销体系上已从原来计划经济的调拨体制基本过渡到了市场经济初期的模式。各企业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机制正在逐步走向规范;由全国性行会组织的塑料机械专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本行业行会和全国性专业公司组织举办的大型国际、国内展览、展示会每年均吸引着大量中外参展商和参观者;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对内、对外的宣传攻势也陆续展开。

(4)科技队伍基本保持稳定

由于塑料机械制造企业不少是从不规范的手工作坊式小企业发展而来的,在改革开放前技术力量极其缺乏。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 1992年以来,企业的科技人员比例一直保持在10%以上。科技队伍的稳定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进步提供了人才保障。

(5)专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业设置为自主开发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有近10所大专院校设置了塑料成型机械专业,并普遍拥有硕士培养资格,其中有两所重点大学设立了博士点。有国家级专业研究中心(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塑料机械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模具研究中心)3个,省市及专业研究院所10个,专业检测中心2个,企业办专业研究所10个。全行业从事教学和研究人员超过1000人。专业人员持续增加,科研成果颇丰。其中由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并已投入工业生产的电磁动态挤出和注射的塑化装置在世界塑料塑化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并获得了十数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

(6)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据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塑料机械专业委员会对 1998年行业情况所进行的统计,行业内单个企业最高年销售额已达4亿元人民币。全行业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8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近20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数控金属切削设备应用普遍,并有数家企业配置了柔性制造系统(FMS)。

(7)专业化协作生产已具雏形

随着我国塑料机械工业化生产的进展,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专业化协作生产的重要性。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许多企业革除了诸如铸造等通用车间而转为外协制造;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如机筒、螺杆等也在生产集中地外购;设备所需的一些附属设备如料斗、上料装置等均可在专业协作厂购进。

1.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1.3.1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l)思维观念的转变与创新是行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开始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作为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塑料机械行业如果不能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与特征,开发出独到的技术和设备以适应特定市场的需要,将优质、高效的设备提供给特定的用户,那么就不知道该做什么而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先进国家的后面,以低附加值的通用产品在目前我国已出现的结构型过剩的塑料机械市场中参与低层次的价格恶性竞争。这种不良循环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必将导致在技术上总是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因此技术上的落后仅仅是表象,思维观念上的落后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极不适应市场需求

鉴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塑料机械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其发展还受到整个基础工业和自身科技水平的制约,技术上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缺乏自我开发能力。虽然我们已经成为塑料大国和塑料机械生产大国,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塑料原料几乎全部是靠引进装置生产的,塑料制品几乎一直在仿照或照搬国外三五年前的流行制品,我们生产的设备基本上是国外 五至八年前易于仿制的中低档设备的翻版,并有很多还是形似神非。 研究和开发的资金投入低也是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差的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塑料机械行业平均开发性投入不到销售额的3%0,只是国际同行业平均的 l/10。如此低比例的投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只能模仿、仿制别人的产品。

(3)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人才缺乏

按照我国工业的进程和塑料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塑料机械产业与国际接轨、进人国际经济大家庭为必然趋势。世界经济将步人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建立在以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为核心的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上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到来已完全超越了我们所熟知的农业经济、超越了我们刚刚相识的工业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企业的战略应当是无国界的,应当是国际性、全局性的。形势要求我们的企业家也应具有国际性的竞争素质,其知识结构应当不仅适应于常规的管理,还要适应于企业的创新;形势还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除了传统的理工科知识之外,还应具有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及相关软科学的综合知识素养。在这方面我们大大落后于其它先进国家。我们企业的上网率不足1/5,高层管理人员能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进行国际间交流、利用网络的更是凤毛鳞角。

(4)基础工业的现状对行业的影响

我国基础工业的现行状况和为塑料机械行业提供相关配套件的其他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塑料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包括主驱动电机等在内的电器配套件,包括油泵、液压马达等主关键件在内液压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采用国产配套件的部分设备附加值降低、故障频发,对整机的性能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1.3.2主要差距分析

由于行业普遍存在上述问题,因而造成的具体差距如下:

(1)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模式上的差距

作为一个为深加工行业提供装备的行业,我们前40年的发展思路基本上是以两个 方面为依据的:一是国外先进国家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二是塑料加工行业要规划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如此做法是由我们行业所受到的历史和客观条件局限所决定的。第一,世界大多数后来居上的国家所迈出的第一步大都是“模仿”,这样做无可非议,也是正确的。第二,原来以塑料加工厂为主的塑料加工业面对的是直接的消费市场,而我们塑料机械行业则面对的是间接的市场,我们只能根据塑料加工行业的信息反馈来确定该生产什么。这在行业十分弱小、高质量人才匾乏、短缺经济条件下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现在我们的塑料机械行业已经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各个行业都在使用塑料机械,原有以塑料厂为主的塑料加工行业已不能再代表塑料机械的买方市场趋势,因此,就不能再照搬过去的模式而要在特征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思考问题。 按照国际流行的模式,先进的塑料机械制造厂商的触角早已深入到了直接的消费市场。他们不断研究、寻找和发现消费市场的需求(这里包括民用及工业消费),自行开发新型的塑料制品,然后为此而设计机器、安排工艺配方,直至为设备的使用者提供一套包括加工装备在内、能成功地制成一种新型产品的交钥匙工程。这种方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消极模式,而是一种引导市场消费的积极模式。这是市场观念质的飞跃。上述差距是不能以时间作为单位来度量的。要达到这一步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需要大量跨学科、跨行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需要有效的、广泛的、跨行业的社会信息流通体系。而我们能否在下个世纪初不长的时间内尽快转变老的模式,采用新的或更新的模式当是消除或缩小我们同先进国家之间差距的”关键所在。

(2)设计观念和手法上的差距

目前国外塑料机械流行的设计观念是以所要加工制品的需求为原则,如何让用户在市场中取胜为理念,为设备的使用者设计制造专用设备。由此而涌现出大量我们至今尚未掌握的新技术,如三维回路版技术(MIDs)、双泡管膜法、茂金属塑料加工技术、在城混炼与注射结合技术、同向双螺杆直接挤出技术、熔体泵以及一直普遍流行的而在我国应用甚少的热流道技术,近来出现的气输、水辅注射技术等,并因而引出了所谓“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我们在四年前曾称之为“功能单元化设计”。这是建立在以电子媒介手段的设计、修改、储存及输出的基础上,将设备的功能分解为各个单元,然后选取、组合的新型设计理念。设计者为一个类型的设备储备了数十上百个不同的“功能单元”,在为某一制品设计某一机器时,议选用其中必选的“主模块”,再加上成型该制品所要求的“特殊模块”,就可快速设计出一台有别于其他机型的专用机型来。而我国塑料机械的大部分企业则还在沿用传统的标准机型加改进的套路试图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八五”时就疾呼“我们的机器通用的多,专用的少”但至今仍无实质性改变的因素之一。

(3)速度、效益、节能方面的指标大大低于国外先进厂家

高速、高效、节能一直是近年来国际塑料机械不断改进的主旋律,而我国大多数塑料机械的差距明显:能耗大致为国外同类型机的2倍,速度一般为国外设备的1/2,同规模螺杆的塑化能力也大致在人家的50%-60%左右,制品的正品率也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由此可见,国产的二、三台设备才抵得上一台先进设备。

(4)控制水平未能跟上时代的步

由于人才的缺乏和知识结构更新缓慢,我国塑料机械的控制水平未能紧跟国际电子技术、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国际上为使设备更加高速、高效,相继采用了“奔腾”级的电脑控制。汽车工业中曾使用的CANbus总线布置、先进的数字图线控制、车间多台设备的网络化控制及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远程服务体系用于用户在线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排除。因此,我们的控制精度、制品重复精度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将来甚至会有一天这些差距会在售后服务等原来与控制系统无关的方面,全方位地体现出来。

(5)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经济效益差、竞争能力弱

1998年塑料机械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7.4%,销售额上亿元的排头企业的统计平均销售利润率也仅为9.3%,其中最高的两家也只不过为18%和17%。而国外企业平均利润一般在25%左右。按照国际上公认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从销售额、投资回报率、研究开发投入及生产规模和能力四个表征企业竞争力的参数来看,我们都大大低于国际同行。 从另一方面来看,近年来我国塑料机械的市场消费量年平均都在 130亿人民币左右。其中国产设备约8万台套,销售额约50亿元人民币,进口设备年均不到2万台套,但价值却为80亿元人民币,台均价值为国产设备的5倍多。根据近几年来的统计资料,进口设备约占市场总量的25%-31%,但价值却占74%-77%。由此可见国产设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与国外设备的差距,同时也说明我们的产品结构已经到了不调整则不能前进的境地。

(6)企业装备水平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国外企业的自身装备并不总是花钱买新装备,而是在条件许可时不断地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其改造内容主要是控制系统。他们将觎年代、70年代,甚至是50年代的老旧设备的控制系统和关键部件不断更新,直至目前的全闭环数字控制。此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现有设备的加工精度和水平,但又花费甚微。与我们企业动辄花费数十、上百万外汇购进国外设备相比大不一样。当然这也与我们企业缺乏高技术人才、不掌握国际控制技术进展的信息、不知如何改进现有设备有关。说到底,还是个知识和人才的问题。

2 国内外市场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

2.1国际市场分析预测

根据初步测算,世界塑料机械近年来的年均产销量为85亿美元左右,其中近60亿美元进入出口贸易。可见塑料机械在国际贸易中是一支比较活跃的力量。我国 1996、1997两年塑料机械进口年均9.6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塑料机械出口总量的16%;但我国塑料机械近年的年均出口量均在4000-5000万美元左右,不到世界塑料机械出口量的1%。这与我们塑料机械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l)我们大多数产品几乎都是数年前的水平,无法适应世界市场的主流,甚至未能适应国内跟随世界潮流较紧的塑料加工企业的需求。

(2)未能形成有效的现代化国际营销体系。在目前情况下,即便是我们可以进入的有限国际市场,如欠发达国家市场或发达国家的低附加值、一般制品需求等市场,也由于我们落后的营销手段和体制,使得海外贸易无法顺利扩展。另外,对于塑料机械这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设备来说,我们的国外营销同行已经专业化到在现场用手提电脑为用户做专门设计的今天,我们却还在沿用让利等原始手法甚至由于体制的原因通过连机器名称都说不清楚的外贸公司人员来推销我们的设备。 总之,国际市场一直是存在着的,我们也有一定基础,关键是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

2.2国内壁料制品市场预测分析

2.2.1国内消费走向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产、进口树脂在国内的消费构成,来推断国内塑料市场的走向。 按照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国产树脂和进口树脂的比例大体为1:1.35。进口树脂的年增长率除了近一二年外,均略高于国产树脂的年增长率。将进口树脂与国产树脂合一,树脂的市场消费结构大致为:聚乙烯占30%以上,聚丙烯占20%-24%,聚氯乙烯约20%,聚苯乙烯10%-12%,ABS占7%左右,其他树脂占8%-9%。除了传统的农业用塑料制品之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使包装行业、建筑工业、汽车工业、家电行业和电子电器等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今后几年塑料制品的大致走向为:

(l)涉及农业和包装两大行业的膜类(包括片材)材料仍然占绝对优势,大部分以PE。部分PVC和PP为原料。

(2)以PVC、部分PE和PP及少量ABS为代表的建筑用、民用工程用塑料还将保持其增长势头。

(3)汽车工业用PP、PVC、PUR及各种工程塑料和热塑性弹性体的用量将随汽车市场的景气程度而变化。

(4)家电、电子电器行业的庞大市场将导致PS、PP、PC和ABS等工程塑料制品成倍增长。 如何根据相关行业的发展确定本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各个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因此主要产品及品种的市场需求应当由企业自己去开发。

2.2.2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加入WTO组织除了对我们的诸多好处之外,于我们塑料机械行业不利之处大致有两点:一为关税壁垒的保护将不复存在,二是无代价的仿制将成为历史。从整个塑料工业的情况看,原料工业方面:年进口树脂价值是国产的1.3倍,大半江山被国外占领,大部分国内企业效益不佳,产品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塑料机械方面:年进口价值是国产的1.6倍,我们只占 1/3强;塑料加工行业稍好,近几年的年均出口额是进口额的1.4一1.6倍。但须知,这是建立在花费大量外汇购进专用树脂和大量高档、专用设备基础之上换来的。这还未算其中有多少是外资企业、多少是港台企业的出口值,而这方面的出口额在我们塑料制品总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很大。具体到塑料机械行业,在关税壁垒的保护之下,我们比人家多花费了那么多的钢材、能源、人力、物力,还不算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各类配套元器件、控制系统,尚且还输掉了近213的“江山”,仅保住了中低档、通用型市场,全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仅维持在7.4%。一旦关税壁垒不复存在,大家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时,后果可想而知。我们可以说,所谓的价格低廉已经无法对国外产品造成竞争威胁。

2.3行业发展趋势

2.3.1国际发展趋势

(1)从制品开发开始,向机械使用者提供从制品、工艺配方、设备和售后服务等的全方位服务。

(2)按照用户的要求,设计制造出专为用户解决其工艺困难的适用设备。

(3)及时借鉴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将各类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本行业上。如电子、通讯产业和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的科技成果。

(4)紧跟材料科学的进展,使新型设备适应新型材料的加工。

(5)树立用户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设备这一理念,力求设备运行的高速、高效和节能。

(6)企业之间有优化重组的案例,但未见大化工企业那种大规模的联合。由于国外专业化协作很成熟,塑料机械生产企业的规模不会太大。

2.3.2国内发展趋势

(1)打破原有行业界限,塑料机械为各行业服务已成定式并向纵深发展,进而有可能向引导市场消费过渡,但要注意引导必须是正确导向。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合资、合作,继续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品及工艺和设备以发展我国的塑机,提高技术水平。

(3)国内中低档市场容量会被挤压得越来越小。部分企业分化重组,有些企业将减小塑料机械比例而转向多种经营,有的企业将避开国内恶性竞争进而开辟国外市场。

(4)社会专业化协作将逐渐走向成熟。有些厂家将集中精力在某一个局部市场将生意做大。

(5)个别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吸纳高素质的管理及科技人员,以图进一步发展并争取与世界列强相抗衡。

3 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

根据目前行业状况,我们认为行业的主要矛盾不是在技术上落后国外多少年的问题而主要是思想观念的落后。这个矛盾不解决,其他问题则缺乏解决的基础。因此提出实施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1)促进行业内学习风气的形成

应大力提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学习和研究知识经济的特点以及涉及包括各类软科学在内的各种跨学科的新知识。国家可以委托各行业管理部门或全国性行业组织举办有针对性的研讨班,学习研究国际经济社会的新进展、市场经济的新特征,以帮助我们的企业人士拥有现代化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引导企业研究市场

引导企业做好市场定位,深入研究所确定的市场;利用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手段,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装备。政府管理机构或全国性行业组织应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信息收集、统计、评价和传播体系,定期在行业内发市相关经济统计数据和市场行情,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继续引进技术 根据行业目前状况,继续对企业以合资。合作规造许可证转让等方式获得高新技术予以鼓励,但要防止外资借合资鲸吞内资企业的现象发生。

(4)扶持可出口产品

对于在技术上已处于国际领先的产品,如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研制并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的电磁动态成型设备,北京化工大学的可视化挤出、注射装置技术,要给予出口的政策支持,使之尽快抢占国际市场;对于其他适于出口的产品也给予出口政策上的扶持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宣传的支持。

(5)人才培养

除了吸纳适于知识经济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外,应通过全国性、地方性行业组织或企业自身,大力培训在职人员,更新和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

(6)科技投入 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和产品的开发性投入,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篇8

2、低水平重复太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制造工艺简单,加工设备精度要求不高,多数企业靠这种产品起步,一部分企业靠低水平产品积累资金和经验,向中高档产品靠近,一部分企业则停滞不前,小富即可。

3、行业科技力量不足。行业不大,虽然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及科研院所共有130多个,应该说力量不弱。但目前情况是研究院所忙于创收保饭碗,有的形同一个工厂,只忙于生产及销售,有的想搞研究又没有经费,有的有技术但找不到中间实验用户,生产企业又愿出钱冒风险,以至于产、学、研脱节,本来就不强的技术力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国际贸易人员匮乏。首先表现在国内没有一家本行业专业进出口公司,现在3亿多美元出口大都是企业自己做的,一切就绪后找到有出口权的公司下单。还有一些是进出口公司与食品包装机械的客户衔接不够,稀里糊涂就接单,回国后再询价。其次是企业不懂进出口业务,年出口300万美元的企业甚至没有一个熟悉专业外语(包括口语)人才,对国际行情不了解。报价方面只信守“国内售价加30%出口”,甚至出现报价过低而失去用户信任现象。有的是因报价低了,售后服务就赔钱,导致售后服务不好,还有些企业将低价竞争带到国际贸易上。

5、应变能力不强。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变化,机械应该随之变化,但基本原理和主体结构是不变的,包装机械的变化则更为突出,被包装物的形状、大小及阻隔性则要求千变万化,可以说每一台包装机械都是“非标准”机型,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订货要求,所以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企业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应付日常生产的需要。国外有些企业采用模块化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将各种动作模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机型,但模块化需要先进行大量分析、调研、设计、实验,耗费人力、财力,短期还不能见效益。很多企业都无力去做,一般都是临时抱佛脚的方式,专为用户设计,往往影响交货期。

包装和食品机械行业科技进步的对策和措施

1、结合区域布局特点,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经济、社会条件的地域性差异极大,农业制定了综合农业区划与专题区划,农业机械化也研究提出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1000多县级区划。为了研究符合国情的食品和包装机械发展战略,有必要研究影响食品机械数量与品种发展的地域性差异,研究制定食品机械区划。从数量上看,华北、长江下游除食糖以外,其它食品可调出;而华南恰相反,除食糖可调出以外,其它食品都需要调进、冷藏设备,牧区需要屠宰、运输、冷藏、剪毛等机械设备。如何客观描述食品和包装机械远景发展趋势,估算需求数量与品种,合理进行食品加工与食品机械生产企业的布局,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战略性技术经济课题,而研究食品机械区划,系统与合理配备,是进行定项研究的基础性技术工作。

2、积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

我国的食品和包装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力量,缺乏自我发展能力,难以实现技术密集型的规模生产,难以满足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我国的食品和包装机械应该走企业集团化道路,打破部分界限,组织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研究院所与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结合,有条件的要进入企业集团,成为企业集团的开发中心和人员培训基地。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措施,支持企业集团在本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3、积极引进技术,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要立足于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要吸取上世纪80年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今后引进技术要密切结合市场需要和国际技术发展趋势,以引进新技术为主设计制造技术为辅。引进技术要和技术攻关与试验研究相结合,安排足够的消化吸收资金,通过技术攻关与试验研究,真正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和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测试方法及关键设计数据、制造工艺等技术诀窍,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和改进创新能力。引进技术还要和企业的技术改进相结合,安排好相应的技术改造资金,使引进的技术能够迅速形成生产能力,转变成商品进入市场。要努力扩展渠道,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包括合作开发、合作制造、人才引进、派出人才培训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4、大胆利用外资,加快企业改造步伐

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企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积累和还贷薄弱,不给钱发展不了,给了贷款又消化不了。又由于国家财力有限,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因而企业的技术进步受到严重的制约,长期停滞在原有水平上。十余年来面貌未见有较大的改变,因此利用外资改造原有企业就显得格外重要。

要积极创造条件,大胆利用外资,可以让出一部分市场吸收外商进行合资合作,有的企业也可以租赁给外商独资经营。 5、建立试验中心,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

工业发达国家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广泛试验研究基础上的,为了实现2010年本行业的发展目标,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必须重视试验基地的建设。由于历史原因,这个行业研究力量和试验手段不仅十分薄弱、分散,而且没有充分被利用,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组织协调把现有的试验研究力量组织起来,进行合理分工。还要充分利用其它行业,特别是军工部门的技术力量和试验手段,为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服务。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行业的开发能力,加速开发过程。根据本行业的特殊需要,建议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进一步加强本行业试验研究中心建设。行业试验研究中心任务是对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带有方向性技术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并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跟踪。

6、加强质量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提高

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在大发展的形势下,要牢牢抓住产品质量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来自市场的严峻挑战。国产食品和包装机械要建立与国际标准或工业发达国家标准相适应的产品质量指标体系,并贯彻于设计、制造、检验、安装、调试、服务等全过程,对于量大面广的重点产品实行许可证生产,企业要加强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现有的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一步扶持完善,逐步形成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它除承担日常质量监督工作外,还负责出口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

7、增加智力投入,加速科技队伍建设

市场竞争的关键是技术竞争,技术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重视培养和用好食品和包装机械的技术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因此,有远见的领导和企业家要切实从政策上与物质上支持食品和包装机械的教育、科研、设计部门,使他们走在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的前面,而不是滞后于生产需求。对现有的食品和包装机械科技人才,要进行必要的规划、统筹协调全局性的重要课题,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和冷门、缺门无人攻关,同时鼓励竞争。我国参加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将迫使有关部门及企业更加重视开发和生产自己的专利产品,而不能再靠仿造过日子。总之食品和包装机械科研单位要向经济实体方向转变。目前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技术队伍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不仅技术力量薄弱,而且大量科技人员是由其它行业转移过来的,专业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学机械的不了解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的不熟悉机械,学校教育和在职技术干部的继续教育必须加大加强。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倡导科技部门的技术服务,技术连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使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出现质的飞跃。

发展战略思路及发展重点的领域

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既面临着国外先进产品的挑战和竞争,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和较好的发展机遇。进入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国际国内的环境都将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民奔小康的宏伟目标,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质量的不断变化和提高,必将促进食品和包装机械向多品种、多功能、高水平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WTO,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市场要面向全球;国外食品和包装机械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涌入我国市场,这也迫使我们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水平,努力开拓国内外用户市场。

为了满足市场对包装和食品机械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包装机械应优先发展如下10类产品:

1、纸板生产及制箱(盒)、印刷成套设备,重点发展宽幅、七层、九层瓦楞纸板生产设备及其制箱(盒)、印刷成套设备,并积极开发蜂窝纸板成套设备。

2、啤酒、饮料灌装成套设备,开发适用于10万吨/年以上生产能力的生产线,攻克贴标机的技术难点,发展具有高速、低能耗、计量准确、自动监测等特点的多功能、全自动的大型化设备。

3、袋成型充填封口设备,发展系列化产品及配套装置,提高包装速度,同时可适用于单膜和复膜两用的包装机。

4、裹包设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5、无菌包装设备,发展杯式无菌小包装机械,填补国内空白。

6、制罐成套设备,研制无缝焊轮和专用电源,提高生产速度。

7、重袋包装设备,积极研制生产能力600-800袋/小时的全自动重袋包装设备。

8、装箱、装盒设备,重点发展箱等多种形式的包装设备、小件物品装盒设备,要提高速度和工作的可靠性,并简化结构。

9、捆扎包装设备,发展多种形式的捆扎机械,推动果蔬、日用百货、工业材料包装自动化水平。

10、计量装备,积极研究,掌握组合电子秤技术,发展多种计量方式,并与自动包装设备相配套。

同时我国食品包装机械应重点发展以下13类产品:

1、油加工技术装备;2、果蔬加工技术装备;3、肉类加工技术装备;4、乳品加工技术装备;5、方便食品技术装备;6、啤酒饮料技术装备;7、超微粉碎技术装备;8、挤压成型技术装备;9、杀菌熟化技术装备;10、微胶囊化技术装备;11、真空冷冻技术装备;12、保鲜包装技术装备;13、农产品深加工成套技术设备,如大豆、稻谷、玉米、土豆等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设备。

篇9

关键词:化工机械 绿色制造 策略

一、引言

工业化大大提升了人类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历史前进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是,紧随着就出现了人口增加,能源匮乏,以及一系列由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绿色制造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绿色制造是指在满足产品功能、质量和成本等要求的前提下,系统考虑产品开发制造及其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尽可能地使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从而使系统经济效益和全社会总体效益达到最优化的先进制造模式。化工机械行业作为化工行业的支撑性行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但同时它又大量消耗掉人类社会的有限资源,并且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为此,化工机械行业的绿色制造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化工机械行业实施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能够适应节能减排的需要。为引导“十二五”期间绿色产业的发展,一系列绿色产业相关的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包括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制定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等,科技部也将发展绿色产业作为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 例如,环保部在2011年6月29日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重点从末端治理向全防全控转变,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起基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全防全控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围绕约束性指标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源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

2.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市场准入的门槛,一出现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先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制定了切合自身国情的化工机械行业环保条文和法规。我国最为制造业大国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随着“绿色壁垒”这一系列指令法规的实施,我国的化工机械制造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不及时摆脱现状,迎接面临的挑战,将可能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为顺应国际形势,将绿色壁垒对企业的影响降至最低,我国化工机械制造企业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应用绿色制造来要求和武装自己,建设绿色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冲破国际贸易壁垒,为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增加国际竞争力。

3.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化工机械制造就是将有限的可用资源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化工机械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高效的制造技术、设备推动了化工机械行业的发展,制造设备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许多传统机床逐步被摒弃,废旧或闲置设备回收和再利用率低;在我国,化工机械制造工艺不高,大多数企业环保意识不强,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长期以来,传统的“生产一流通一消费一废弃”生产模式使得该行业的产品回收利用率较低;许多化工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较低的生产成本,使用高能耗、高污染的工艺和原材料,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却又因治理成本问题而对其置之不理等情况,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及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1]

三、化工机械行业实施绿色制造的策略

1.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内的化工机械制造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大力“引进来”与“走出去”,运用全球市场提升绿色创新力。要完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推动国内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2.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绿色制造是社会与企业双赢的行为,但在传统的制造方式向绿色制造过渡的阶段,需要政府依靠相关法规的推动。而且,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经济政策,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对化工机械的绿色制造给以正确的导向。 同时,应继续大力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绿色标准化体系建设,切实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建设公共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平台;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调动企业积极性,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3.扶持培育大企业

大企业更关注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推进大公司战略,发挥品牌引领效应,可以收到政策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此外要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配套,建立绿色产业链标准,从而将绿色制造真正应用于实践。

4.选择绿色材料

材料的“绿色程度”对最终产品的“绿色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绿色材料应是低能耗、低成本的材料,尤其是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应是易加工和加工过程中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材料,应是易回收处理、可重复多次使用或可降解的材料。具体地说,化工机械制造企业在制造产品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使用较少的材料种类,简化产品结构,便于零件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的标识、分类,而且在相同的产品数量下,可以得到更多的某种回收材料;选用可回收或再生材料,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原材料在提炼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并降低原料成本;选用能自然降解的材料;选用无毒材料等。

5.增强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意识

首先是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必须明白化工机械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陈旧或闲置设备、废弃物、污水、噪音等都会污染环境,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要有绿色制造的观念;其次,广大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以市场推动化工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最后,学校、社会和政府三方一起来抓环境教育,应该把环境科学知识教育和现实工作,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抓,既提高公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又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2]。

四、小结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化工机械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全面而深刻的调整,我国化工机械行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绿色制造是世界化工机械发展的趋势,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化工机械行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实施绿色制造战略。

参考文献:

篇10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足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在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认识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思维行为和活动。

对企业而言:创新就是①产品创新②工艺创新③市场创新④资源供给创新⑤组织管理创新。十六大报告高度评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企业而言,创新同样是“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要生存立足于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残酷激烈的市场。必须在上述五个领域进行不断的创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已是越来越多成功企业的经典理念。

二、机械行业创新的各项保障

1、创新的制度性保障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改革开放以前是改府主导模式:创新动机源于政府认为经济发展或国家安全需要,创新决策由政府制定,资源由政府为主体投入②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导引模式转化③自1992年起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制度,强化企业的创新功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实施了面向21世纪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工程”即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211工程。三大工程和国家其他重点科技计划结合,形成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整的总体战略布局,通过实施,力争到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创新欲望,树立创新意识,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创新的人员素质保障

要取得创新成果必须具有各种基本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指支持人创新活动的各种生理与心理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内在要素的总和。其中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感,由此而产生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探索拼搏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力量和源泉。我们生产的机械在工厂服役期达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以上。作为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必须深切地了解这点。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有了这个观念,就能在机械技术创新道路上不断的取得动力、取得进步和成功。

3、创新的知识技能保障

我们常说: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但知识、经验和技能仍然是创新成功的基础。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牛顿说他的成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结果。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是所有创新都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百折不挠实践的结果。要创新,必须学习知识和技能。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空前膨胀。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大学学习只能满足其需要知识的10~20%。其余的必须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我们就无法确定机械运动的空间轨迹,无法进行动平衡设计,如果没有必要的动手能力,新产品设计就只能束之高阁。因此年轻的机械设计和生产工作者,应不断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地提高自己创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否则“创新”喊得再响也不过是一句“口号”。

4、创新的精神动力保障

既然是创新,必然是比照前人的扬弃。因此“闭门造车”和“唯书唯上”是创新的大敌。创新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生产需要出发,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术。书本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但是对知识的学习有输入转化和输出(即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如果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知识不会形成力量:若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只是复印则知识并无增值。我们尊重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但要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用,尊重书本又不迷信书本,那么我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大大增加知识的附加值,创新的意义正在于此。

5、创新的思维保障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则是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是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话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人类就凭借创新思维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外观或物化。创新思维与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逻辑思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其共性是二者都属于思维的范畴,是按不同标准对思维进行分类的产物,二者有并不互相排斥的交叉关系。其区别则在于思维形式、方法、方向和思维基础方面不同,创新思维是从猜测、想象出发。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虽然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但并不完全依赖于知识。 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锲而不舍的追求达到目标的注意力。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是思维材料的来源,因此观察是创新思维的前提。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知识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一个人知识的深广就反映其创新能力的大小,并能直接决定创新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三、机械行业创新的方法探讨

1、研究市场开拓创新

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只是单纯的生产部门。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包销,企业没有或很少有市场意识,创新动力不足,造成产品几十年不变。在市场经济下,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推出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企业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分析市场、开拓市场,从市场和客户处取得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的需求信息,通过技术创新不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产品。要求做好产品规划,开展产品创新开发和技术创新研究,以增加企业的实力、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2、资源创新

资金、信息及高水平人才是产品创新开发的基本保证。必要的资金是开展科研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的保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集中用于企业技术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等的资金需求。

市场、技术、经济及法规等信息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来源和基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加速产品创新开发的助推器。

人力资源(人及其组织)是影响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建立吸引高层技求人才并让其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用人机制,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使用和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实现企业的近、远期目标,建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体系(组织),实施多层次的技术开发,并有相应机构对技术开发经费的使用及项目进行管理和评估。

3、开发手段创新

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大多是模仿或经验设计,设计手段落后。初级cad的应用主要在计算机绘图、改图、编制明细表等方面,而三维cad设计、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信息与电子技术等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仍然很少。造成品种单一、结构陈旧,由此带来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提高和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手段,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及其它高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为企业产品开发手段创新开辟了有效的途径。随时着以cad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深入应用,将开创崭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数字化产品设计,由此带来设计观念、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的全面创新,将迎来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