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范文
时间:2023-03-28 02:2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湿地保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严重破坏、效益、保护措施
一、湿地的破坏
1、农业开垦 由于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不足,人类对湿地大面积围垦,结果造成湿地大量丧失。具统计,我国湖泊面积因围垦比建国初期减少了130万公顷,消失大小湖泊近1000个;沼泽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减少了一半多。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建国初期该区仅有耕地78.6万公顷,目前耕地面积已达367.8万公顷,增加面积都由湿地开垦而来。近4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累积围垦滩涂湿地多达100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 2、过度放牧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一些地区畜牧业发展过快,导致过度放牧,导致很多湿地植物不能有规律的完成其生活周期,湿地植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其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过度放牧造成河边湿地的河边植被减少,影响了径流的过滤作用,增加了水温,从而导致鱼类减少和野生动物食物减少和生境丧失。由于植物的减少,河流堤岸会坍落或被侵蚀破坏。 3、排水 湿地排水活动对天然河道的水文状况如水流量、水文周期和水位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由于排水疏开沼泽湿地,使地表积水明显变浅,目前夏季沼泽地积水多在10~20毫米之间,很多沼泽地表呈过干状态,甚至干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一些生存于此的特有生物类群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4、农业活动和灌溉 农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化肥、杀虫剂及动物垃圾,通过径流进入湿地,造成湿地富营养化。灌溉沟渠使湿地接收灌溉排水,从而使湿地的污染程度加重。没有净化的污水含有高浓度的硒,它可以导致鸟类、两栖类和鱼类胚胎的死亡或畸形,造成湿地中的一些物种消失。农药通过径流进入湿地再加上大气沉降,导致其在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中进行生物富集,如果人食用这些鱼类,也将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5、城市化 城市化是湿地丧失和退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大量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被排入湿地。这些有害物质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影响,使水质变坏,供水短缺,寄生虫流行。事实上,湿地已成为工农业、生活废水、废渣的承泄区。
二、湿地带来的效益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最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的这些生态功能和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城市湿地是建立在城市及周边具有一定自然特性,科研美学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状况,为人们提供游憩和科普教育场所,而且在涵养城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了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湿地的生态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中国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利用野生稻杂交培养的水稻新品种,使其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在提高粮食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
2、 湿地的经济效益
湿地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中国鱼产量和水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
提供水资源。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我国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中国的青藏、蒙新地区的碱水湖和盐湖,分布相对集中,盐的种类齐全,储量极大。盐湖中,不仅赋存大量的食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等普通盐类,而且还富集着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
能源和水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水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能蕴藏占世界第一位,达6.8亿千瓦,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湿地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此。中国约有10万公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3 、湿地的社会效益
教育与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圣地。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三、湿地的保护措施
1、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有效途径。建议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在资源调查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界定范围,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真正起到保护区的作用。
2、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湿地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湿地保护的法规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创造一定的法制条件,才能使日趋减少、面临威胁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应健全相关的法规条例,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一切破坏或不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行为发生。
3、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应尽快组织湿地资源调查队伍,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调查现有湿地的类型与分布及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湿地资源信息库。
4、 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包含许多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林业、农业、渔业、牧业、水利、环保等。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明确了由林业部门承头负责湿地管理工作。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应认真负责,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努力在湿地资源保护上达成共识,采取协调一致、多管齐下的保护行动,运用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修筑工程等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魏依莎.城市湿地的生态景观营造实践探究
篇2
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完整版第一条 为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的,永久或者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者流动、淡水或者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水区。
湿地资源是指湿地及依附湿地栖息、繁衍、生存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红树林等植物资源。
第四条 湿地保护管理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湿地保护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
各级林业、农业、水、国土资源、建设、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全省湿地保护规划,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省湿地保护规划,制定本地区湿地保护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确保湿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做到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紧密结合,充分兼顾湿地保护等生态用水的需要。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护湿地资源。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重点湿地评审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对湿地资源的调查,监测湿地资源变化情况,建立湿地管理档案制度和湿地保护管理的信息交流制度。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湿地登记、确权、发证等工作,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健全检查、考核、通报和奖惩制度。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于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公民保护湿地的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开展湿地资源保护的科学研究、社区教育和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湿地资源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或者非法转让湿地。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破坏、侵占湿地资源的行为有检举或者控告的权利。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保护湿地。
第十三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一)代表不同类型的典型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湿地;
(二)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征或者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物种集中分布的湿地;
(三)水禽的主要繁殖地、栖息地,以及迁徙路线上的主要停歇地;
(四)对水栖动物的洄游、繁殖有典型或者重要意义的湿地;
(五)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重要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或者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湿地。
对不具备条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或者划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原生地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
第十四条 湿地生态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人文景物集中、科普宣传教育意义明显的区域,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建立湿地公园。
第十五条 涉及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点湿地:
(一)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
(二)列为自然保护区的;
(三)依法建立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或者野生动植物主要栖息地和原生地;
(四)国家以及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湿地。
列入重点湿地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禁止在湿地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采用炸鱼、毒鱼等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二)破坏野生动植物的重要繁殖区、栖息地和原生地;
(三)排放污水或者有毒有害物质,投放可能危害水体、水生及湿生生物的化学物品或者倾倒固体废弃物;
(四)其他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第十七条 禁止非法在湿地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围(开)垦、填埋湿地;
(二)挖塘、采砂、取土、烧荒;
(三)排放湿地水资源,或者修建阻水、排水设施;
(四)采伐林木,采集国家或者省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五)猎捕保护的野生动物或者捡拾鸟蛋。
第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占用或者征收重点湿地范围内的湿地。
因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占用或者征收重点湿地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在湿地保护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恢复同等面积和功能的湿地。
凡是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湿地,禁止开垦、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九条 沿海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红树林,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红树林、红树林地的确权发证工作。滩涂划入生态公益林规划区和划为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十条 禁止非法移植、采伐、采摘红树林和其他毁坏红树林的行为。因科研、医药或者更新、改造、抚育等需要移植、采伐、采摘红树林的,应当报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因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一条 实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因湿地保护需要使湿地资源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政府应当给予补偿,并对其生产、生活作出妥善安排。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湿地保护有关部门责令停止破坏湿地的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围(开)垦、填埋湿地的,处每平方米二十元至三十元的罚款。
(二)擅自在湿地范围内挖塘、采砂、取土、烧荒的,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排放湿地水资源、修建阻水或者排水设施的,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四)非法占用、征收重点湿地的,处每平方米二十元至三十元的罚款。
(五)开垦、占用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湿地,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的,处每平方米二十元至三十元的罚款。
(六)擅自移植、采伐、采摘红树林的,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非法占用、征收红树林地的,处每平方米二十元至三十元的罚款。
前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恢复,当事人拒不恢复湿地或者恢复湿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湿地保护有关部门组织代为恢复,所需的湿地恢复费由当事人承担。
林业、农业、水、国土资源、建设、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等湿地保护有关部门,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 湿地保护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湿地公园管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重点湿地评审制度等,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湿地保护的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在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中国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亚洲有57种处于濒危状态的鸟,在中国湿地已发现有31种;全世界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鹤类占9种。中国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鱼类的栖息地,天然的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利用野生稻杂交培养的水稻新品种,使其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在提高粮食生产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
篇3
利用网络收集信息
对于湿地,学生的兴趣都很大,他们就生活在湿地之都――世界第一芦苇荡、天下奇观红海滩。笔者也提前让大家观看了一些照片,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一周之后,大家的资料都展示了出来,他们查找的内容非常丰富。
例如:我国目前湿地总面积约6594万公顷,居亚洲首位,湿地资源丰富。我国的湿地面积大,从南至北都有湿地分布,但各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生物物种十分丰富。我国的湿地类型繁多,以河流、稻田、湖泊为主,同时还有如泥炭、沼泽、森林等比较少见的湿地类型。我国的天然湿地面积约为2594万公顷;人工湿地约为4000万公顷。湿地的经济价值巨大,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如水稻、莲藕、菱角以及鱼虾、贝类等;还是我们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湿地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砂资源和盐类资源。湿地在风景观光旅游等方面经济价值巨大,是目前大家非常喜欢的休闲娱乐景区。由于湿地多为淡水资源,所以,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其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人类文明,有些湿地就是具有宝贵研究价值的文化遗址。湿地还因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成为许多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基地等。虽然课还没上,学生们已对湿地和湿地的功能等了解得很清楚,所掌握的资料已挺多。
分类整理资料
对于这些相对比较零散的资料,笔者让大家分成几组,分别整理。一组整理湿地功能价值的资料;一组整理湿地现状资料;另一组整理湿地保护措施的资料。笔者还是希望大家不要看课本,不要将观点局限在课本之内,要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整理总结。很快,各组组长将整理好的资料交上来,密密麻麻打印出好多页。笔者要求他们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用相应的图表总结最好。这确实有难度,但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经过更精练的整理,将大家总结出的资料与教科书进行对比,笔者发现,在湿地保护举措方面学生的总结比教科书更全面、更具体细致。
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更具有养蓄水源、调节空气湿度和质量等生态功能。有学者指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然而近几年的湿地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广东、吉林等地的湿地面积正在减少,黑龙江、江苏等地的湿地功能持续下降。由此带来的是,一些珍贵物种的栖息和生存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很多学者做出研究和呼吁,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分析湿地干涸原因
经过学生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大家一致认同,盲目追求经济价值,没有做到保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湿地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盲目的农田耕地开垦、城市开发用地等侵占了大量湿地面积。仅湿地农田开垦面积就达到1000万公顷,围湖造田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全国大量村子中点缀的池塘、河湾都成了农民辛勤耕作的田地。在这些盲目追求经济价值的活动中,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攫取,使湿地的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当地居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许多湿地的水域都养殖单一的经济物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同样由于过度砍伐,我国的红树林面积已由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5万公顷下降到如今的1.4万公顷, 逾七成的红树林丧失在人们单纯追求经济的铁斧下。湿地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致使多处湿地干涸、功能退化。我国西北部的一些内陆河,如塔里木河、黑河等,水量减少,下游经常出现断流现象,沙进人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断流期也在增长,河岸边的众多河滩湿地已长期处于旱地状态。湿地附近的工业废水、生活垃圾与污水都毫不客气地排放进湿地之中,致使湿地水质恶化,生物灭绝。而为了增加水稻产量而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已经成为湿地的重要污染源等。学生都列举出了各地的实例,分析得细致有理。
总结湿地保护举措
根据我国目前湿地的现状,笔者与学生都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湿地的保护。
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湿地自然保护区,只是目前管理还不够完善,相应的保护方式、保护举措、管理水平等都有待完善和提高。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在执行方面就更有欠缺了。这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保护举措,提高保护技术水平,共同保护。
协调湿地保护与当前经济利益的冲突 在进行湿地保护的同时,需将当前经济利益与湿地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能为了保护湿地,就完全不顾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更不能为了发展短期经济而置湿地保护于不顾。
篇4
《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
第一条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利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的潮湿地域,主要包括沼泽地、湿原、泥炭地以及湖泊等生态功能明显的水域。
湿地资源是指湿地及依附湿地栖息、繁衍、生存的野生生物资源。
第四条 湿地保护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湿地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所属的湿地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水利、农业、畜牧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用于湿地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区域湿地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湿地保护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和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湿地保护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资源的义务,对破坏、侵占湿地资源的行为有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支持和鼓励开展湿地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对在湿地保护科学研究、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并将结果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结果。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湿地资源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湿地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重要湿地包括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省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的名录和保护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省重要湿地的名录和保护范围由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一般湿地的名录和保护范围,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湿地,应当依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一)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名录的;
(二)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
(三)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的;
(四)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鸟类的繁殖地、栖息地或者重要的迁徙停歇地;
(五)对动物洄游、繁殖有典型或者重要意义的;
(六)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或者科学文化价值的。
第十三条 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对有特殊保护价值但不具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或者湿地公园。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湿地保护规划采取措施,对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
因缺水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的,应当建立湿地补水机制,定期或者根据恢复湿地功能需要有计划地补水;因过牧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的,应当实施轮牧、限牧,退化严重的实行禁牧;因开垦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的,应当退耕还湿。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愿从事湿地恢复活动。
第十六条 从事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致使湿地资源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并对其生产、生活做出妥善安排。
第十七条 禁止擅自开垦、占用湿地或者改变其用途。因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需要,确需占用或者改变湿地用途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在湿地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擅自围(开)垦、烧荒、填埋湿地;
(二)擅自排放湿地蓄水、修建阻水或者排水设施;
(三)破坏动物洄游通道或者野生动物栖息地;
(四)擅自采砂、采石、采矿、挖塘、采集泥炭、揭取草皮;
(五)擅自砍伐林木、采集野生植物、猎捕野生动物、捡拾鸟卵;
(六)采用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七)向湿地投放有毒有害物质、倾倒固体废弃物、擅自排放污水;
(八)擅自向湿地引入外来物种;
(九)破坏湿地保护设施设备;
(十)其他破坏湿地的行为。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应当按照湿地保护规划进行,不得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得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应当给予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停止破坏、占用,限期恢复,并视其情节轻重予以罚款:
(一)擅自围(开)垦、烧荒、填埋湿地的,处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二)擅自排放湿地蓄水、修建阻水或者排水设施的,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在湿地范围内采砂、采石、采矿、挖塘、采集泥炭、揭取草皮的,处3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四)非法占用湿地的,处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上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5
关键词 湿地;保护现状;对策;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44-02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源、蓄洪防旱、调节与改善气候、净化水质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还具有向人类提供丰富的物产资源、美学和休憩价值的功能,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湿地[1-4]。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苏州市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并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近年来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本文对苏州市湿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湿地保护的优化对策,为城市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1 苏州市湿地资源概况
苏州市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近期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苏州市湿地面积约33.9万hm2(不含水稻田),占苏州市国土面积的40%。其中,苏州市自然湿地总面积为268 762.41 hm2,占苏州市国土总面积的31.66%。苏州市自然湿地资源共有三大类,分别为沼泽湿地18 881.10 hm2,占7.02%;湖泊湿地187 836.06 hm2,占69.89%;河流湿地62 045.25 hm2,占23.09%。
从分布来看,苏州市湿地资源分布广泛且较均匀,南部以湖泊湿地为主,北部河流湿地较多。围绕北部的长江与望虞河,中部的阳澄湖、金鸡湖与吴淞江以及西南部的太湖、元荡和太浦河等湿地,大小河湖组成了苏州市典型的江南淡水网络系统。依据此特点,将苏州市湿地划分成三大片区:西部环太湖湿地区、北部沿江湿地区和中南部湖荡湿地区。西部以市辖区为主,湿地面积166 873.33 hm2,占62%;北部沿江湿地区为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湿地面积56 226.67 hm2,占21%;中南部湖荡湿地区包括昆山市和市辖区,湿地面积45 666.67 hm2,占17%。
2 苏州市湿地保护现状
2.1 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大力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
自然湿地保护率是指受保护的自然湿地面积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近年来,苏州市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等措施,扩大了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提高了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2014年苏州市新增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31 982.72 hm2,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1.4%,与2013年相比,增加11.9%。2015年苏州市自然湿地保护率预计超过52%,下辖各县级市、区自然湿地保护率均超过50%。
2.2 制定湿地保护法规,开展湿地分级与分类管理
苏州市对湿地保护高度重视,2012年颁布实施《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2014年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根据2012年实施的《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的规定,因国防、水利、能源、交通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征收、征用或者占用市级重要湿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提出申请,并制定湿地保护方案,经县级市(区)农林行政主管部门初步审核同意后,报市农林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苏州市在法律层面上将湿地划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根据苏州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苏州市级重要湿地、一般湿地认定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湿地应当列为市级重要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小区以及市级以上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超过50 hm2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具有显著的历史文化保o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湿地。2013年,苏州市政府正式了《苏州市级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确定市级重要湿地102个,面积2 323.62 km2,占全市自然湿地面积的86.5%。苏州是江苏省第1个认定市级重要湿地的城市,这标志着苏州市在湿地的有效保护上跨出了重要一步。
2.3 大力推进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目前,苏州市已建成湿地公园21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2个、省级湿地公园6个、市级湿地公园9个。
2.3.1 创建湿地科普宣教基地。2015年,为了促进湿地公园的科普宣传与教育工作,苏州市制定了《苏州市湿地宣教基地创建标准》,明确了申报范围、条件和程序。同时,要求申报单位要成立科普宣教专门部门和具有专职生态讲解员;启动生态讲解课程,在课程尝试中锻炼讲解员的能力。太湖湿地公园、太湖三山岛湿地公园、常熟沙家浜湿地公园等10个湿地公园为第一批创建“苏州市湿地宣教基地”的公园。每年主管部门将根据各湿地公园上报的创建情况资料及现场考察,从宣教基础设施建设、宣教部门和人员配置、宣教解说资源梳理、宣教活动开展等方面对各创建单位进行评估。2015年,苏州市林业局还组织编写了科普读物《我的湿地秘密・鸟儿篇》《湖岛漫步――太湖三山岛自然导赏笔记》和《苏州四季野花折页》,为各湿地宣教基地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支撑材料。
2.3.2 构建湿地公园评价系统。苏州湿地公园评价系统包含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宣教活动3个方面。水环境评价是针对湿地公园水生微生物多样性与水质的观测,来评估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观测数据显示,湿地水体主要问题是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超标,均值分别为26.86 mg/L和1.90 mg/L,还存在水体浑浊、透明度低等影响感官的现象。从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指标来看,湿地内部水体得分大多高于外部水体,平均提高了9.65%。
生物多样性评价以B类作为指示物种,通过调查湿地公园的鸟类种类和个体数量,来客观评价湿地公园的生境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状态。据2015年调查结果,苏州湿地发现的鸟类合计11目34科188种,占苏州地区鸟类物种数的61.24%,占江苏省鸟类种数的42.06%。从调查结果来看,鸟类丰富度最高的湿地为漫山岛湿地和贡山岛湿地;其次为张家港沿江观测点、太湖三山岛湿地公园、太湖绿洲湿地公园、吴江同里湿地公园、昆山天福湿地公园、东山湿地、阳澄湖湿地公园、太湖湿地公园、虎丘湿地、沙家浜湿地公园等湿地;鸟种数偏低的湿地为太仓金仓湖湿地公园、太湖湖滨湿地公园、震泽湿地公园。
2.4 稳步推进湿地生态补偿工作
2014年,苏州市将多年来生态补偿工作的实践和经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出台了《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为苏州市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2015年,根据《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和相关文件要求,苏州市确定了沿太湖、阳澄湖直接承担湿地保护责任的96个市级湿地村,补偿资金7 380万元。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和吴中区先后对重要湿地实施生态补偿,享受补偿的湿地村共114个,补偿资金2 884万元。
2.5 落实湿地保护专项资金,加快退化湿地生态恢复
为了加快全市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从2012年开始,苏州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作为湿地保护的专项资金,2015年增加到1 000万元,并明确为用于对重要湿地湖滨水岸带维护和恢复的资金补助。2015年,专项资金补助对象为相城区阳澄湖重要湿地湖滨水岸带维护和恢复项目、吴中区太湖湖滨重要湿地湖滨水岸带维护和恢复项目以及三山岛太湖重要湿地湖滨水岸带维护和恢复项目。阳澄湖项目对受浪冲毁湖岸进行生态修复,加固和加宽了坡岸,增加了沿岸植被带;太湖湖滨湿地公园扩大芦苇种植带、增加了绿化物种,丰富了景观和营造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三山岛对垂直堤岸进行缓坡改造,能减缓水浪的冲刷,并且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将取得较好的生态效果。
2.6 加强湿地宣教工作,提高大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苏州市成立了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并发动志愿者在各个重要环境保护活动日,如世界湿地日、江苏省爱鸟周等开展宣教活动。此外,利用自媒体传播方式,通过苏州湿地站与湿地自然交流平台2个微信公众号,传播湿地科学知识,报导科普宣教活动,提高大众对湿地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新闻媒体也对湿地保护与宣教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报道,提高大众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度。例如,中国环境报以《湿地好不好,鸟儿来评判》为题报导了苏州市对湿地公园评估的先进方法。姑苏晚报、苏州日报及苏州电视台等本市媒体始终对湿地保护和宣教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热情报导。
3 苏州市湿地保护优化对策
3.1 降低湿地的开发和生产强度
控制湿地周边生产废水的汇入,严格控制水上游览项目,减少周边化学农药、肥料的施用;降低水草打捞的频度和强度,适度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有效保护水体中生物多样性。
3.2 逐步完善生物监测指标
在现有评价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生物因子监测指标的研究和运用,同时增加监测频度和密度,逐年积累数据,完善湿地公园评价系统。
3.3 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间在管理方面的协调和合作。稳步推进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现有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其示范作用,完善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管理评价机制,实现对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大湿地宣教基地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大众对湿地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4 参考文献
[1] 翟可,徐惠强,姚志刚,等.江苏省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3):175-180.
[2] 朱海燕,钱婕靓,俞静漪.浙江湿地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11,31(3):73-77.
篇6
关键词:湿地;保护;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02402
1引言
湿地、森林、海洋这三大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1],其中湿地对于维持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状态、促进自然和谐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在湿地保护管理上高度重视,制定了许多相关湿地保护的法律条文,如《全国湿地保护工程》等,落实了湿地保护的相关项目,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公园等。但是总的来看,湿地保护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我国还有很多地区的湿地资源仍然在遭受严重的破坏。基于此,本文以华坪县湿地保护工作为例进行了探讨。
2华坪县湿地资源概况
华坪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区位,使华坪县拥有较为完备的湿地类型,具体为:河流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间歇性)河流两种湿地型;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型;人工湿地(库塘、运河、输水河)型。全县湿地面积1 851.0 hm2,其中河流湿地1 295.8 hm2,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型面积1 270.0 hm2,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型面积25.8 hm2;沼泽湿地44.5 hm2,华坪县全部为草本沼泽湿地型;人工湿地510.7 hm2,其中运河、输水河湿地型面积175.7 hm2,库塘湿地型面积335.0 hm2。华坪县湿地水源补给以综合补给为主,其中包涵了地表径流、大气降水及人工补给等。物种丰富,野生动物及植物植被种类多,现如今被列入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1种。
3华坪县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3.1华坪县湿地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华坪县湿地还未被纳入专门的湿地生态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华坪县的湿地未受到专门的保护,没有健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湿地保护相关法律也未出台,很难在地区实施保护管理措施。当地保护措施不够全面的,不能长期起到保护效果。另外,由于未加入湿地生态保护区,因此其管理机构职能模糊,没有具体的归属,地区管理层均对其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但由于管理权过于分散,造成湿地生态的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也没能将湿地生态与资源保护列入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中,以致华坪县的湿地保护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保护效果不佳。
3.2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薄弱
华坪县当地的居民对湿地保护也没有很深的保护意识。部分湿地被看作是荒水荒滩等作为耕地使用,或被当作廉价的建设用地,有的居民对湿地进行盲目的围垦、随意搭建、乱扔垃圾、过度放牧等一系列不合理湿地开发,这些都是由缺乏湿地保护意识所造成的,严重的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
3.3缺乏专项资金扶持
当前,华坪县的现有湿地保护资金投入较低,无法承受湿地保护任务所需。华坪县湿地并未纳入湿地生态保护区,而当地政府机构并没有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湿地保护,因此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资金是极其缺乏的,湿地保护的基础设施、湿地资源监测系统都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湿地保护管理相当困难。
4华坪县湿地保护优化对策
4.1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
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首先要从完善功能、发挥作用方面着手,在不改变现在的湿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情况下,按照国家的具体规定,如“三定”方案,加强湿地保护效率、加强综合管理,并且按照相关科学要求,设定相关职能,建立完善湿地管理保护机构,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对负责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各行政部门进行监督,使其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同时要扩编充实工作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引进专业人才,聘请有关专家担任顾问,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4.2建设湿地保护基础设施
建设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和湿地资源观测实时监控系统,有了基础的湿地保护设施,则在湿地的保护路上
迈出了一大步,另外,湿地资源观测实时监控系统起到更好的辅助保护作用,其可通过由部门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站,从而建立当地湿地动态监测网络,继而实现湿地资源得到实时监测,可以对华坪县范围湿地生物群落、物种类型等进行定位监测,通过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华坪县湿地的动态变化规律,也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4.3进行科普宣传
积极地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是让社会公众了解湿地资源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各种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以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主要载体,依法建设对公众开放的湿地科普宣教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2]。这些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保护湿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进行科普宣传,首先要了解湿地科普宣传的主要对象,如湿地游憩者、湿地工作者、湿地周边社区、教育机构、学生群体、网络与湿地志愿者,都是主要的宣传对象,主要将湿地保护的区域、意义、知识,对社区、家庭进行传递、辐射;其次便是进行科普宣传的方式,如将湿地划分为保护区强制性进行保护,或“世界湿地日”开展系列活动,如湿地知识竞猜活动等,或是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如微博、朋友圈、电视节目、宣传栏等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科普宣传,提高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让当地人们都参与保护湿地的行动中来。
5结语
保护与恢复华坪县湿地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一系列湿地保护、恢复和生态建设工程,对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人工恢复,促进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实现[3]。这可以在本质上减少各种对湿地资源不利因素的威胁,使因人类各种活动而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遏制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使湿地的良性循环得以维持。
参考文献:
[1]白洁,徐基良,宋维明.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12(4):58~62.
篇7
>> 我国湿地保护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管理人员问卷调查 我国湿地保护现状及措施 我国湿地保护与湿地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我国湿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与效果研究 日本湿地保护立法:直面问题,积极务实 广德湿地保护分析与展望 我国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城郊耕地保护问题浅议 浅析我国城市化与耕地保护问题 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苏州市湿地保护现状与优化对策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现状之思考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立法构想分析 我国现阶段文物保护立法的现状分析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完善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问题浅析 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展望 浅析湿地保护及其相关立法研究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耕地保护体系重构与技术路径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然而,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立法分散、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护,我国湿地正面临面积锐减、质量急剧下降的趋势。
1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
我国湿地研究和湿地立法起步较晚,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后,与湿地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部关于湿地的专门立法。
1.1有关湿地保护的国家立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自1954年第一部《宪法》开始,我国已经通过明确资源权属的方式将“湿地”类型之一的“水流”纳入国家调整范围。1978年《宪法》明确写入“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条款。1982年及以后的各部《宪法》中,滩涂、草地等湿地或与湿地相关的资源类型也被明确列入调整范围,并将1978年的条款修正为“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和破坏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可见,《宪法》的有关规定实际上已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着根本的法律保证。
在《宪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还专门增列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民法通则》也就自然资源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以及管理权人对自然资源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做出了规定。
除了以上三大法律之外,一些环境资源法律也直接或间接地将湿地纳入该法的管理范围。在现行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中,明确出现“湿地”一词并将其纳入调整范围的,只有《海洋环境保护法》、《农业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除此之外,与湿地相关的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也分别就本法调整范围内与湿地有关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如:《环境保护法》就“水、草原、野生动物”, 《土地管理法》就“养殖水面”,《草原法》就“一切草原”,《水法》就“江河、湖泊、水库、渠道”,《水污染防治法》就“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野生动物保护法》就“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水产养殖保护条例》就有价值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防洪法》就“湖泊、人工水道、蓄滞洪区”,《河道管理条例》就“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等,均作出了具体规定。
1.2关于湿地保护的地方立法
相对于湿地保护的国家立法,地方立法发展十分迅速。一些湿地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辖区的湿地资源,制定了专门的湿地保护地方法规。2003年,黑龙江省就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随后,甘肃省也颁布了《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江西省颁布了《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陕西省制定了《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目前,福建省也将《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纳入5年立法规划。此外,《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农业资源区划条例》等许多地方法规规章中,也都出现了直接涉及“湿地” 概念及其保护管理的规定。
从上述有关湿地的立法中可以看到,中国现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全面地涉及湿地资源的各个类型,湿地立法工作已经开始朝着专门化发展,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国家立法层面上的湿地专门立法承担湿地保护的重任,湿地立法在我国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2我国湿地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深入分析我国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和我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可以发现我国湿地立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湿地”的法律概念不统一,法律涵盖的湿地类型不全面“湿地”一词在科学研究和立法管理工作中虽然已并不鲜见,但是,关于“湿地”法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予以明确,而且,即使在出现“湿地”一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也将湿地与属于湿地亚类的内陆水域、河口、滩涂、海岸等相提并论,一些地方制定的湿地保护条例中,对“湿地”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可见,湿地的法律概念并不统一,致使在湿地的管理工作中难以确定管理对象的范围与边界,无法对湿地进行有效管理保护。
2.2现行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缺陷
现行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中,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规定过于分散,缺乏协调,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未得到充分重视通过对湿地保护立法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由于没有一部专门以湿地为调整对象的法律对湿地保护、管理、利用进行统一考虑,现行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利用方面的法律规定,都散布于以其他自然资源为调整对象的法律法规之中,湿地保护的法律规定处于打球的尴尬境地,湿地资源的综合性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未得到充分关注。湿地是由水域、动植物、土地、微生物等多种资源构成的相互依存的统一综合体和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然而,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自然资源的立法几乎都是仅从单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角度出发,没有对湿地资源进行综合考虑,从生态系统角度予以整体保护。而且,由于部门利益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这些分散的湿地保护法律规定不相协调,甚至互相掣肘,致使湿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相互推诿或是相互打架的现象。
2.3现有湿地保护法律体系中缺乏针对湿地自身特点的、操作性强的保护措施与制度我国现有湿地保护法律体系中涉及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大多是原则性规定,由于并非专门针对湿地保护,没有充分考虑湿地本身特点,在具体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方面,现行法律体系在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中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与制度。比如关于湿地资源有偿使用和占用补偿费用、关于湿地权益人利益损失补偿费用、关于湿地开发利用许可证的管理等,由于湿地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的特殊性,使得上述制度都无法完全按照现有规定去操作。
2.4湿地管理权限混乱,管理主体不明确
在湿地资源管理权限分配上,国家林业局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环保部指导和监督湿地保护,农业部指导宜农湿地开发与保护,土地、水利、海洋、交通、渔政、地矿等部门也直接或间接涉及湿地管理。我国湿地资源由多部门分行业多头管理,不同行业法规对本行业主管部门均制定符合本部门利益的管理职权,这看似大家都很重视,但实际上很难实行有力高效的管理,甚至互相推诿,相互掣肘,由此造成了湿地资源破坏日益严重,面积日益萎缩。
3结论
之所以湿地保护产生以上种种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部国家层面上的湿地保护专门立法。对于我国湿地立法而言,由于没有专门法规对其进行统一考虑,现行的资源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的规定过于散乱,而且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地方,湿地法律体系极不完善。由于立法上的不协调,导致湿地在管理、执法所采用的法律依据也不尽统一,造成湿地资源管理的混乱,使湿地利用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近年来,针对我国湿地立法现状和湿地面临的危机,许多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都在呼吁加快湿地立法进度,但是,直到目前我国湿地立法工作仍然处于舆论之中,远不能满足我国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专门立法的强烈要求。为了加强湿地保护,我国应尽快制定湿地保护专门立法,加快构建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建立权威高效的湿地保护机制,将湿地纳入国家的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潘世钦,石维斌.我国湿地专门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C].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
[2]王巍娜.我国湿地保护的立法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5(6).
[3]匡小明,谭新华.中美湿地保护立法比较研究[J].国外环保,2009.
[4]马广仁.在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处长会议上的讲话[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6).
[5]叶伟为.九段沙湿地法律保护的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12(13).
[6]叶伟为.美英湿地法律保护之比较研究[J].中国市场,2011(9).
[7]李广兵,王曦.中国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J].中国环境管理,2000(8).
篇8
【关键词】湿地;保护工作;生态环境;价值
1.大庆湿地的重要价值
大庆地处松嫩平原,在全球温带范围内,它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草原和湿地的代表。区域内的湿地主要包括闻名的扎龙湿地、龙凤湿地和肇源沿江湿地等宝贵的自然资源,总面积达到1.2×106hm2,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30,约占大庆市土地总面积的1/6.据大庆市统计局推算,大庆湿地每年产生的生态价值高达840亿元人民币。湿地内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各种湿生、沼生和水生的植被,丰富的鱼类和各种水禽、野生动物充分体现出了湿地生态系统保持完好、原始性未被破坏的特点。湿地作为大庆市宝贵的自然资源,不仅具有自然观光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湿地生态系统是大庆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大庆湿地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大庆湿地保护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面积逐渐减少,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
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是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大自然宝贵资源的重要价值。由于要保证油田开发、城市建设和湿地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大庆市原来的大面积湿地已被分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只有杜尔伯特县西北部和林甸县的西部地区还有大面积的原生态湿地环境。此外,湿地还面临着多种威胁和人为破坏,比如围湖造田、填湖筑路、滩涂开垦、环境污染、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这些都导致宝贵的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在不断下降。其中,污染问题是大庆湿地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湿地污染不仅会使水质恶化,也对会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许多天然湿地已经成为了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
2.2湿地的权属不清,保护工作力度不够
从事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的人都知道,湿地的土地权属不清、管理部门多是湿地保护工作的一大显著特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没有专门的立法为其提供保障,所以,湿地还没有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在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保护的条款比较分散,且不成系统,出现了无法可依或法条相互交叉、重复的情况,难以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在执法方面,执法人员不足,缺少必要的技术装备和交通、通讯等设施,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在国家土地分类中,没有把湿地作为一个专门的土地类型,而是把湿地中的河流、湖泊归为不同的土地类型,至于自然湿地中很重要的沼泽地则归为未利用地,这从客观上加速了对沼泽等自然湿地的开发,而忽视了这些重要湿地所拥有的巨大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由于没有为湿地设立专门的土地类型,湿地就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在国家许多宏观规划中,特别是全国土地保护和利用规划中,无法把湿地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纳入国家的保护范围。
3.加强大庆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生态建设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我市湿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3.1修建湿地公园
在新城区的核心区域建设湿地公园,是城市建设和发展很重要的手段。湿地公园就是要在繁华的城市中保留大自然的原生态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缺少的是自然生态系统,许多城市的生态系统缺少的就是与自然界的交流,是被完全封闭的。城市要给自然留有一定的余地,湿地公园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应把湿地公园的建设放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方向上来考虑。人工湿地是惠泽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载体。人工湿地作为缝合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纽带,为城市提供了与自然相互融合、改善城市形象和彰显当代历史文化的机遇。人工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生态的独特性和强烈的公众效应,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人工湿地是重塑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3.2加强管理力度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水治理力度,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做好湿地科研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湿地保护离不开相关的水域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水治理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是湿地保护的根本所在。由于大庆湿地所在水系是松花江水系,枯水期水质环境质量为劣Ⅴ类,所以,必须对松花江源头工业污染和排污进行有效控制。几年来,国家一直加强松花江沿岸的排污治理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吉林化工厂爆炸带来的消极影响还没有彻底根除,所以,加强湿地所在区域的水资源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3.3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
在大庆湿地建设工作过程中,由于湿地的真实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而且即使是经济价值,因为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和利益群体,也没有进行过准确的统计,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湿地价值很少这一点。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的湿地科学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当前,应尽快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了符合客观情况的指标体系,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湿地的各种效益,才能让广大群众在了解和认识湿地重要功能和价值的同时,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篇9
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这个政府问制定的公约,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的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目前,有158个缔约方,将拥有的1754个湿地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为1.61亿公顷。上述公约简称为《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以及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何为湿地?湿地的标准是什么?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我国科学家对湿地的定义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即水深为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的过湿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一并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湿地。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国际湿地的认定标准,包括定量标准和一般标准。①定量标准:是指经常有野生鸭、鹅等种群1万只或迁徙禽类2万只以上;经常有一种水禽(或亚种)为种群数量的1%;经常有一种水禽(或亚种)为繁殖种群的9%。②一般标准:是指有一定数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或亚种;具有保持遗传和生态多样的特殊价值;具有动植物栖息地的特殊价值;具有本地动植物或种群的特殊价值。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②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③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④人类可利用从湿地提供的食物、清洁的水源和药材而受益。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然而,由于人们对保护湿地重大意义认识不足,胡乱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的事件在全球时有发生,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问题凸现,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多发的自然灾害过后,常会导致瘟疫暴发、水源严重污染,给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
天津地处渤海湾,九河下梢,海岸线长126公里,有数万公顷浅海域、沼泽和滩涂;有于桥、团泊、官港、鸭淀、黄港、北塘、北大港、七里海、东丽湖等水库和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坑塘洼淀及稻田,全市湿地面积达40多万公顷。其中七里海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湿地,属于国家级“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部分,是我国唯一的以贝壳堤、牡蛎滩为珍稀古海岸遗迹和湿地自然环境形成的生态系统。这是国内外难得的三种不同类型地质体共存于一个行政区划内的特别例证。
篇10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管理 南宁市
南宁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为南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源。为了有效保护南宁市湿地资源,树立湿地生态文明典范和环境保护良好形象,本文在分析南宁市湿地保护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基础上,对未来的湿地保护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南宁市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思路。
1 湿地资源及保护状况
根据广西2011年完成的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及2012年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南宁市湿地调查显示,南宁市有面积8公顷(含8公顷)以上、河流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湿地总面积为62408.2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2.82%。南宁市的湿地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大湿地类。其中河流湿地23999.96公顷,湖泊湿地836.80公顷,沼泽湿地面积219.90公顷,人工湿地面积最大,达37351.6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9.9%。目前全市已建立湿地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各1处,即南晓那兰鹭鸟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横县西津国家级湿地公园。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湿地占用与退化的状况比较突出
随着南宁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区的一些湿地被填埋。经调查发现仅2009~2012年南宁城市湿地(以水产养殖场为主)就因城市建设开发被占用填埋1160.65公顷。
2.2 湿地污染形势依旧严峻
目前不少大江、大河和水库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农业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河流污染物越来越多,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2013年环保部门开展监测的18条主要城市内河,除八尺江、四塘江水质评价为Ⅳ类,属轻度污染外,其余16条内河水质评价均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
2.3 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对鱼类的过度捕捞和水库周边围垦养殖,在造成土著鱼类减少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有害物种,给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由于农业灌溉和居民饮水的需要,过度用水使得部分湖泊、水库水位下降,造成部分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丧失严重。
2.4 湿地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功能认识不足,湿地的保护意识薄弱,受利益驱动,一些湿地或周边土地承包给社会开展种植养殖业,而承包者为追求部分眼前利益,对湿地过度利用或将畜禽粪便排入水库,给水体造成污染,导致湿地遭受严重破坏。
2.5 速生桉影响库区水源水质
由于速生桉具有生长周期短,收益快等特点受到农民青睐,然而全垦抚育、施肥等桉树种植措施,以及桉树比其它阔叶树具有更大蒸腾作用等特点,造成氮氨和水土流失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库区水质。南宁市部分库区(包括饮用水源区)周边就种植了大量速生桉。
3 对策与建议
3.1 切实加强湿地执法建设
加强湿地执法建设,坚决打击对湿地周边天然植被乱砍滥伐、围湿(湖、池)造田以及工业和城市排放“三废”,加剧湿地污染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一些地方出现的利用湿地候鸟越冬、栖息地集结停歇、过境通道上的有利地势捕杀候鸟以及倒买倒卖、走私等非法行为。
3.2 建立南宁市湿地保护体系
通过建设以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基本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对南宁主要湿地及湿地生物多样性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通过加大横县西津国家级湿地公园、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的示范性建设,带动全市湿地保护的开展,初步形成比较科学的南宁湿地保护体系。
3.3 严格控制养殖业造成的湿地污染
取缔一、二级保护区内对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养殖场,确保一级保护区内无养殖行为,确保二级保护区内无规模化养殖。2013-2015年,南宁市成立大王滩水库周边陆生野生动物养殖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陆生野生动物养殖场搬迁工作的组织开展。整顿对象包括大王滩水库周边以养殖食蟹猴、水律蛇、眼镜蛇、豆雁、鸿雁、灰雁为主的陆生野生动物养殖场。
3.4 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
一要加大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力度,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活动为平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二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3.5 加强湿地保护资金保障
由于湿地保护经费短缺,制约了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国家投资、社会各界支持和捐赠等方式多方筹措,广开募资渠道。
3.6 健全完善政策法规
2015年1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全国第22个以地方法规保护湿地的省区。2014年7月1日经过修改完善的新版《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增设了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及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种植速生桉树的规定及相应的法则。同时规定,在2014年7月1日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已经种植的速生桉,从新版施行之日起四年内必须完成清理或者更新为适宜涵养水源的其他树种。
4 结语
南宁市丰富的湿地资源不仅为全市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也为候鸟及其它野生动物提供了繁殖栖息地。湿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加强湿地保护和开发,是南宁市“生态立市”的重要体现,将进一步改善南宁市生态环境,促进南宁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