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美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5: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科美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科美术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中专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论述了如何把枯燥、单调的美术欣赏课变得轻松愉快、丰富多彩。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中专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过渡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处于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成熟的关键时期,美术欣赏,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一、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可适当地幽默一点,尽量口语化。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语言陈述,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歇后语,力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效果会更好;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有关作品内容或作者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如同听故事般地被吸引到作品中来。Www.133229.cOM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如在《韩熙载夜宴图》一画的欣赏中,放一曲中国古典音乐,那么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馆、展览馆等,把课堂放在教室以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引入当今热点话题,巧设悬念。例如,引用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在二十分钟内拍卖到近几亿人民币的报导,笔者提出问题:《向日葵》是何种画?大家听说过画家凡高,知道他的故事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这样的设计,旨在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这样的课程设计,肯定比对课文呆板、单调的陈述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设计一堂完美的美术欣赏课,就如同完美的“作品”一般,这样的“作品”相信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三、多欣赏中国画,增加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有必要更多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长期以来,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把科学的发达等同于美学的发达的错误理论,中国的艺术跟在西方科学后面,疲于追赶,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远,忽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优势。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三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思考艺术教育的新契机;人是主体,他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内在生成的自发力,有知觉、感觉、精神力、冲动、意志力的个人;艺术教育不是教“艺术”,也不是进行“教育”,而是激发主体“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自觉,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人与环境协调共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简明美学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Web2.0 教育2.0 学习中心 实验中心2.0

“大美术”观念的提出正是数字化时代对涵盖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美术学、设计学学科领域新的思考和新的要求,促进这一大领域各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和互补。数字化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来实现的一种便捷、高效、灵活的跨越时空的学习方式。[1] “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的Web2.0技术为“大美术”数字化学习与实践中心的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

一、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专业及专业培养计划简况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广告学和美术教育五个本专科专业,所有专业大一年级打通为“大美术”学科基础课程,在原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及学生对专业的相关了解,大二年级各专业开始选择专业方向,专业开设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不同专业课程不同,相同专业不同方向的课程相同,大三年级各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法核心专业课程,所有方向开始明显不同,大四年级各专业进入专业实习或教育实习。2009年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我院以此为契机,深入探索实验教学体系及学习模式改革,在前期美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上形成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理解基础上,重新审视Web2.0的基本理念及其技术特点,并以先进的学习理论和网络教育理论为指导,系统地设计基于Web2.0 的“大美术”数字化学习与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大美术学习中心”),为高校美术类师生营造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并尝试向其他艺术类学科推广。

二、“大美术学习中心”硬件架构及安全措施

在美术学院服务器机房,共有一台网络交换机和三台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用来连接内部的两台服务器和连接到美术楼各实验室、工作室、办公室等构成局域网,而内部的两台服务器通过LVS的实现双机热备的模式连接校园网和因特网来提供对外业务应用访问工作。对于两台服务器来说,它们自己即是应用服务器,同时也是数据库服务器。整个系统通过学校网络中心机房连接因特网,网络中心机房已经安装了防火墙,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也开启了防火墙,且数据服务器只和应用服务器链接,构成了异构网络,防止外网入侵。

三、“大美术学习中心”平台模块设计

Web2.0是通过网络应用促进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其模式以用户为中心,包括Blog、Wiki、Podcasting、Dig、Witkey、Rss、Social Bookmark、BBS、Tag、SNS等应用形态和SOA、Ajax、XML、MashUp等一系列具体实现技术。“大美术学习中心”有用户中心、学习广场、学习论坛、学习博客、学习社区、知识管理、交易广场、学习中心搜索引擎、学习中心门户网九大模块组成。

(一)用户中心

用户中心拥有机制完善的接口,是“大美术学习中心”系统下各个模块与数字化校园其他信息系统如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之间信息传递的一个桥梁,它能无缝整合各个模块,实现各模块一站式登录、退出、注册及数据的交互。用户中心用户分为教师用户、学生用户和社会学习者用户。教师用户开发个性化课程,定制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更新知识与技能,加强合作与交流。学生用户实现基于多种终端的自主学习,利用资源实现终身教育、职业成长。社会学习者用户获得各类社会服务与培训,了解最新知识,实现信息共享。

(二)学习广场——信息加工与知识创新

学习广场是教师个人,教研室、(学科或专业)基础课部集体网络备课的平台以及学生自主化学习、协作学习的场所。主要由课程库、知识库、项目库、专题库、媒体库组成。课程库按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划分,体验美术学院“大美术”学科观。知识库按教师、工作室、实验室、专业方向及特点标签进行归类。项目库依据“课程项目化”、专题库依据“课题实战化”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进行重组,媒体库按媒体素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习题、试题、多媒体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电子图书等构成。

(三)学习论坛——信息交流与思想碰撞

学习论坛(BBS)能实现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思想,为师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协作交流”为特征教与学的环境,能更好地体现网络学习的优势。随着Web2.0理念与技术的渗透, BBS的核心功能已经分离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扩展应用形式,如新闻、博客、播客、互动问答、掘客、维客、换客、SNS等,这些大部分能在网络学习中进行整合应用。

(四)学习博客——信息与思想表达

博客(Blog)是个体、积累、存储、交流与共享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它能实现个性化。学习者通过撰写博客,个人可记录生活点滴,传达思想、共享知识或结识好友等。学习者以简单便捷、个性化的方式心得体会、日常记录、专业知识等,其形式表现为文字、图片、连接等。

(五)学习社区——信息汇集与知识共享

学习社区(SNS)主要是指采用六度关系理论的思想创建的对网络用户提供彼此交流的站台,帮助网络用户结识朋友的朋友,扩展自己的人脉,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关系圈。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爱好和活动的用户创建一种在线社区,将这部分用户聚集到一个小组内。同时,该社区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传播,不断的扩展。

(六)知识管理——信息协作与知识积累

知识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就是应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它提供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

1、维客

维客(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它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维客模糊了创建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旧模式。作为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创作系统,维客提供了基于Web形式的超链结构,使用户可以创建、浏览、修改以及补充某一主题的内容。

2、播客

播客(Podcasting)指个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和管理,所传播的形式以音频和视频信息为主。

3、掘客

掘客(Dig)是一个信息的投票评论站点,它结合了书签、博客、RSS以及无等级的评论控制。由阅读者来判断该信息是否有用,收藏文章的用户人数越多,说明该信息越有热点。即用户认为这篇文章不错,那么dig一下,当dig数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该文章就会出现在首页或者其他页面上。通过掘客的挖掘,只要是有价值的信息,都能推到了大众的眼前,掘客变成了博客和播客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导航。

(七)交易广场——信息需求与知识交易

交易广场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威客(Witkey)便是其中的一种应用形式,它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2]根据参与的方式不同,威客可分为:知道型威客、悬赏型威客、点对点威客、威客地图。

四、“大美术学习中心”建设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

1、运用Web2.0设计理念构建协作、互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Web2.0 所蕴涵的共享、开放、参与、社会性等元素关注应用个性化和内容微型化,强调个体的参与,使得数字化学习与实践中心的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各个师生都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积极性。

2、应用Web2.0设计技术创建个性化、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库。

3、运用“大美术”视野促进学科整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构建大美术数字化学习与实践中心,以“学习者体验为中心”的学习平台及师生互动的实践平台。

五、结语与展望

基于Web2.0“大美术”数字化学习与实践中心设计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只涉及到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基本要素,而是涉及到与学科整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等方方面面,应将Web2.0的理念、思想和技术借鉴、运用到“大美术”学科数字化学习与实践中心建设中,并依托美术学院现有“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平台,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硬件建设上夯实基础,在管理上融合Web2.0理念,为“实验中心2.0”积累经验和充实理论,实现与实验中心实现互融互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