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09 22:0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技术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生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品种繁育格局
生物技术用于育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育种方法。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品质,实现用更少的土地种植更多的作物。
1.1.1脱毒甘薯、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主要依托植物组培技术自21世纪90年代中期,我市引进植物组培技术,1997年在全省率先建成脱毒红薯原原种繁育基地,本世纪初我市普及了脱毒甘薯的种植,脱毒红芋配套技术及应用先后荣获市、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三等奖,此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我市红芋单产提高30%,目前脱毒红芋年种植面积5.33万hm,在我市农作物中占据第5位。进入本世纪以来,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大,我市太和县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以马铃薯种苗脱毒、品种繁育、高产示范、推广应用为主的典型代表。恒进公司植物组培中心始建于1998年,现在有组培室400m,温室lOO00m,年产马铃薯试管苗400万株,生产微型薯1000万粒,年产甘薯试管苗2000株,产甘薯原种10万kg,产薄荷试管苗1万株。年产值460万元,利润70余万元。脱毒马铃薯微型薯销往河北、内蒙、河南、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并在呼伦贝尔建有1333.33hm的现代化马铃薯原种场,马铃薯原种销往除海南、、青海以外各省。恒进公司在太和建有46.67hm甘薯原种基地,甘薯种主要销往安徽、河南、江苏3省。近年在薄荷、中药材、花卉等方面正扩大开发植物组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1.1.2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推广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独立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品种的国家,我市从上世纪末开始引进推广美国抗虫棉,本世纪初引进推广本国抗虫棉,目前全市抗虫棉比例超过80%,主要是国产抗虫棉品种。自2002年始,界首市农业部门与中棉所合作在新马集镇开展抗虫杂交棉制种,目前年制种面积在200hm以上,已影响辐射到临泉、太和以及河南省与界首相临的周边区域。
1.2生物技术在农药、肥料行业广泛应用
我国古代就已掌握不少以蜂治虫、以菌防病技术,但在2O世纪40年代化学有机农药出现后就被化学防治动植物病虫害取代,仅仅20a后,化学农药公害问题就日趋严重,由此催生出现代生物农药。我国现代生物农药的发展在20世纪7O一80年代仍较为缓慢,90年代开始加快发展,新世纪后发展更快。我市现代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略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本世纪以来应用速度也不断加快,2010年我市生物农药使用量和防治面积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30%和56.1%,2010年全市推广生物农药70万t,占农药使用总量的7.3%,占病虫防治总面积的7.6%,主要是阿维菌素、井岗霉素、BT制剂等。20世纪50年代,我市同全国一样,在大豆、绿肥作物上广泛应用根际固氮菌,由于对作物增产作用有限,菌肥的生产与应用持续时问较短。60年代末70年代初又有所恢复,但持续时间仍然不长,随着工业化肥的大量应用,生物菌肥衰落的更快。80年代末又开始恢复,随着新产品的出现和国外生物技术的涌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重视程度的提高,生物肥料出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人新世纪后发展更快。由过去单纯的硅酸盐菌剂、土壤磷活化剂、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等生物菌剂与营养元素(氮、磷、钾等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肥、抗生素等复合的复合生物肥转变。这种变化有利于实现生物肥与生物药的结合,增强肥料的多功能作用效果。我市生物肥料的生产量很小,基本上以生产生物有机肥为主,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生物肥料大多是引进外地产品,推广种类及施用方式主要有根瘤菌剂类蘸根接种或拌种、活体菌及微肥复合类叶面肥料用于叶面喷施,先是用于叶菜类作物,目前在粮食作物上也广泛应用。
1.3以生物腐熟为主的秸秆资源利用初见成效
我市农作物品种较多,农作物秸秆等物质资源丰富,据测算,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6O0多万t。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总体偏低,高附加值开发的很少。无序的焚烧和乱堆乱放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还影响了村容村貌。实现秸秆的生物利用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
1.3.1大力推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利用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群的共同作用,使秸秆等有机物料中的有机成分快速腐解和腐烂,使之转变成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大大缩短秸秆及需经堆沤发酵腐熟的禽蓄粪便、饼肥等有机物的堆沤时间,起到杀灭病原菌、虫卵和草籽,减少臭味的作用,加快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速度。秸秆腐熟剂中的有益微生物以秸秆为载体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群体和分泌物,形成优势菌群,达到改善土壤活性,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促进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利用腐熟剂处理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在分解秸秆时,可产生多种有机酸,有机酸对土壤矿质成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活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促进营养元素的有效化,减产作物缺素症的发生。腐熟剂的应用,可以消化农田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避免秸秆焚烧、秸秆堆放、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为充分利用农业宝贵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腐熟剂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农产品品质,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1.3.2依托沼气项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
我市颍泉区、界首市、临泉县等引导农民积极申请建池,千方百计使用好,利用好沼气,彻底由原来的“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同时本着“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能源方针,坚持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猪(牛)——沼——果”,“猪(牛)——沼——菜(粮、鱼、庭院等)”,以开展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2存在问题
2.1研发薄弱
目前我市缺乏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为主的研发团队,仅有很少的几个单位极少数人员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社会力量更是寥寥可数,科研成果也相应很少,如此薄弱的研发基础与农业大市极不相称。
2.2推广滞后
目前全市生物技术推广工作完全依靠政府或农技部门,不能形成推广合力,从事生物技术推广的人员是少之又少,要么是短期项目推广,要么是极小的社会小团体或个人的推广。由于推广力量较弱,各种技术推广就较为滞后,推广效果就大打折扣。
2.3投入偏少
我市由于财政困难,投入农业的资金本来就不多,投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资金就更少。且投入方式以短期项目为主,项目完成,投入结束。近些年的发展主要靠社会力量的投入,与其他方面相比,社会资金投入也不大。
3发展对策
针对我市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为了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观念,加快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激励社会投资,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作用,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市农业发展。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营造社会人人支持氛围
利用一切手段开展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相关的宣传工作,大造舆论,提升大家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了解程度,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改变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生物技术是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最为关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某个部门或地方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系统整合和组织协调功能,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齐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
3.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优良投融资环境
目前国家对生物科技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参照国家规划,要因地制宜,及早编制我市中长期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规划,尽快制定优惠政策,出台对生物产业化项目和生物产品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预算内资金,增加相关基建资金,建立农业生物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大农业生物项目建设,提供银行信贷支持,建立农业生物专项贷款,积极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充分利用投融资渠道,以多种形式解决农业生物产业发展资金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一些中小企业实行联合、改组、改造,实现大投入、大扩张、大发展,培育出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3.3加快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
建立高水平的农业生物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建成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农业生物技术科研机构,重点加强技术开发研究,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开发农业生物技术的公共平台,着力解决推动农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和个性关键技术,整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研发和管理队伍,使农业生物科技研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重点支持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生物技术的研发,逐步建立适应农业生物产业要求和符合农业生物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造出更多拥有自主专有的知识产权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篇2
关键词:专利数据;专利组合模型;生物制药;发展对策
21世纪被称为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制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制造领域的应用,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每年正以15%~18%的增速持续快速发展,此增速远高于传统医药市场的增速,并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江苏作为全国医药产业的第二大省份,生物制药子行业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体现了江苏医药强省的地位,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19.7%,比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分别高出4.5、8.9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劲,已经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生物制药市场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领域丰硕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利用变得异常重要。DAY的研究表明,专利对生物制药研发成果的保护非常有效。1991年,德国学者Brockhoff在“In-dicatorsofFirmPatentActivites”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专利组合的概念,真正的专利价值不在于它们各自独立的价值,而在于它们所构成的相关专利的集合———专利组合的价值。HolgerErnst教授对专利组合分析的指标进行了扩展研究,并提出了基于专利指标的专利组合分析模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可视化工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HolgerErnst教授提出的专利组合分析模型为基础,从专利组合角度分析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数据检索
本文研究对象是江苏省生物制药技术与产业,选择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SIPO)作为数据检索源,时间跨度为1995年~2014年,选择IPC分类号和主题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本文采用OECD给出的生物技术定义,此定义包含一个较为明确的统计框架并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最终筛选出本研究使用的IPC分类号和关键词,见表1。
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
(一)专利总体布局分析
2010年江苏省科技厅编制了《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2012年)》,根据《规划纲要》,江苏省将积极构建在生物产业关键环节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成为全国在该领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如图1所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检索到的江苏省生物制药领域的年度专利申请分布。整体来看,近二十年来江苏省生物制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一直呈上升趋势。1995年之前由于生物制药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1995年~2000年曲线较为平坦,是技术萌芽期,累计相关专利89件。在2004年出现一个发展小,之后有所回落并保持平稳增长,2010年之后相关专利申请迈上一个新台阶,分析原因应与同年的《规划刚要》有很大的关系。(二)专利高产机构表2给出了1995年~2014年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专利申请前十位的机构及其重点技术领域。从高产机构所占比重可见:首先,这些机构的专利数量占江苏省专利申请总量的45%,技术研发能力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的进步。其次,技术能力分布极不均衡,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是由高校担当的,在排名前十位的机构中只有一家企业上榜,反映出高校基本上控制了江苏生物制药产业的专利市场,也从侧面看出本应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参与程度很低。从各高产机构关注的领域来看,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C12N和C12Q技术领域,这与江苏重点技术领域分布保持一致。但同时也暴露出各高产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
(三)专利组合分析
本文采用专利相对位置(X轴)、技术吸引力(Y轴)和研发重点(气泡直径)三个指标构建专利组合分析模型。见图2,横坐标表示专利相对位置,即某一技术领域专利数量与该地区标杆技术领域的比值;纵坐标表示技术吸引力,即年均增长率;气泡的直径表示研发重点,即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与该地区所有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的比值。数据选取的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和广东,国外数据以生物技术走在国际前列的美国在华专利申请为依据。由江苏省的技术分布态势可知,C12N技术领域具有最高专利相对位置和较高的技术吸引力,属于江苏的核心技术领域。G01N和C12P技术领域属于江苏的研发重点和核心产品,保证在该领域的技术竞争优势应继续保持对该领域的投资。C12M和C07K技术领域虽然份额较低,但相比具有较高的技术吸引力,反映出近些年在制药专用设备和多肽类药物研究方面投入较大。根据G01N和C12Q技术领域的分布态势可知,江苏在利用微生物或生物物质检测技术领域内具有竞争力,但近些年的发展趋势不好,技术吸引力偏低,说明目前江苏在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处于瓶颈期。根据分布态势可知,江苏在A61K技术领域,不论是专利相对位置,还是技术吸引力和研发重点三项指标,均表现欠佳,可以考虑引进优质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研究层次,使该领域快速发展起来。从2004年~2013年国内外代表性地区整体分布态势可知,江苏与上海、北京、山东的研究方向基本趋于一致,专利申请较多集中在C12N、G01N和C12Q领域。美国则偏重于A61K和C07K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化学制剂、免疫球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研究方面的生物技术专利,通过技术吸引力指标可以看出美国近十年来在华专利申请增长缓慢,反映出美国在此领域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此外,北京、山东和上海同样在A61K和C07K技术领域申请了较多专利,反映出江苏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端药物制造领域仍处于追随者的地位。最后,从整体分布态势可知,江苏优势在于C12P技术领域。
三、发展对策
(一)增强企业专利意识,鼓励企业创新
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一个企业专利意识的标志。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打品牌。鉴于企业专利匮乏的事实,应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强化龙头企业示范溢出效应,通过品牌产品和特色产品开拓市场。
(二)加快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环境
政府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能够凸显其在产业中的主导作用,例如2010年以后江苏全省生物制药专利申请的跨越式增长与《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2012年)》有很大的关联。但与其他兄弟省市相比,对生物制药发展的组织程度和扶持力度还不够,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均为具体的生物制药产业扶持政策制定了实施细则,涉及研发创新、产权保护、税收优惠、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相比之下,江苏还没有专门针对生物制药产业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扶持政策体系的缺失,遏制了技术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专利申请机构竞争力分析可知,高校作为创新主体,掌握有大量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技术成果,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说是巨大的。加强产学研合作,首先,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其在规范合作,引导信用机制,创新运行模式,推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其次,鼓励高校将产学研合作绩效放在与教学、科研并重的位置上,避免单纯追求学术价值而进行与实际脱节的研究。
(四)保护模仿创新,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
篇3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
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
——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
——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
篇4
关键词:生物技术;发展;生物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复合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生物教学追求的总目标。然而, 目前生物学教学仍然处于“强调学习结果, 忽视探索问题; 以阅读科学代替了做科学; 一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不鼓励学生研究问题和讨论结果”等教学状况。生物技术是以生物体系和生物工程原理来生产生物产品, 提供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生物科学技术, 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并重, 以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体系为主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理论和技术并重的学科体系, 给生物学教育创新以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物技术的概念、分类与发展
1.1 生物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什么是生物技术? 从字面上来说可解释为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定向操纵或改造生物体的技术。但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容易被人为地扩大, 即认为“生物技术”可方便地用于对所有利用生物体本身、代谢产物及功能等技术的泛指, 只不过是操作的物质层次不同。
对于生物技术的分类, 在学术界存在着两种观点: ①按照生物学科发展的大致历程, 把生物技术也分为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②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 把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包括有机溶剂、维生素、工业用酶制剂和抗生素等在内的老工业, 称为“传统生物技术”; 而把 DNA 重组和单克隆抗体两大技术建立以后的工业, 称为“现代生物技术”。显然, 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同步的, 与生物学科的发展更是密不可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 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其中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
1.2 生物技术的发展
1.2.1 传统生物技术阶段。传统生物技术是指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 30 年代前, 以发酵产品为主干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体系。这一时期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食品, 其应用仅仅局限在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的领域, 通过对粗材料进行加工、发酵和转化来生产纯化人们需要的产品, 如乳酸、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
1.2.2 近代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是以 20 世纪 40年代抗菌素的提取, 50 年代氨基酸的发酵到 60 年代酶制剂工程为线索, 仍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技术特征的。这一时期抗生素工业、氨基酸发酵和酶制剂工程相继得到发展, 细胞工程相关技术日臻完善, 但从技术特征上看还不具备高新技术诸要素, 因此只能被视为近代生物技术。
1.2.3 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以 20 世纪 70 年代 DNA 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 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 Genetech, 遗传技术) 公司的诞生( 1976) 年为纪元。此后,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至此,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技术上的革命带动了现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 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2、生物技术发展与生物教育创新
随着基因操作技术不断完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研究与开发突飞猛进、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 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生物技术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了鼓励和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 许多国家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如为了保持生物技术的领先地位, 刺激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 1995 年底决定放宽对生物技术公司的限制,对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出来的药品与传统药品一视同仁;日本提出了“生物技术立国”的战略思想, 政府从一开始就介入了生物技术的组织与协调, 建立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联合研究与开发体制; 英国政府发表了“生物技术制胜2005 年的预案和展望”报告; 新加坡设立了“生命科学部长委员会”, 制定了 5 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的计划。这些重大举措显现了外国政府欲抢占生物产业制高点的魄力和决心。我国也将生物技术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在国家“863”和“973”计划、“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政策计划中也已将生物技术方面的项目列为重大项目, 以此推动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
生物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和评价创新等内容。对基层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而言, 生物教育的创新, 重要的就是要把生物教学从“以破坏学生形成一些重要的思维能力为代价的死记硬背”的教学状况中解脱出来, 重视“科学探索过程”的教学, 它反映了科学家获得知识的思维方式和使用方法, 是学生享用终身的财富。2001 年新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以学科体系、学生需要、社会发展”为结合点选择课程内容, 以“人与生物圈”为框架构建课程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定位学科价值, 以“科学探究”为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科学、技术、社会”为切入点体现课程回归生活, 以“渗透人文理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为手段实现课程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大纲、新教材, 在原有基础上充实了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如新大纲在必修课部分新增了生物科学新进展, 细胞分化与衰老、细胞癌变、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环境与人体健康、绿色食品等内容; 选修课部分介绍了营养与健康、人体两大免疫机制、生物固氮、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的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当然, 这些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上的改进, 给广大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推进了生物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3、生物技术的发展推进生物教育改革
生物技术是当今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 是 21 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它涵盖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其中基因工程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生物科学领域最有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 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工、环保等工业部门, 且随着对生物分子认识水平和改造生物遗传物质手段的提高, 生物技术必将为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粮食短缺、疑难病症、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美好的前景。
生物技术又将成为21 世纪科学技术的主流。这不仅因为它所研究与开发的对象是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 而且还因为它对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和食物、能源和资源以及环境和健康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就, 特别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落实到学生的课程和教材中去, 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材。20 世纪末, 国外一些专家认为: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公众的科学素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因而, 加强生物技术教育, 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生物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语
总之, 人类伴随着生物技术发展, 亲身感受着生物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注生物学领域学科发展的动向, 并能及时恰当地体现在生物教育中, 特别是体现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学生技能培养等诸方面, 并逐渐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局面, 是生物技术发展和生物教育创新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制药专业;研究进展;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Q4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03-01
一、生物技术制药现状
1.1 非基因工程生化物
此类药物有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玻璃酸钠、分子肝素钙、分子肝素钠、促肝细胞生长素、蚓激酶、甘糖酯等共97种。
1.2 先导化合物
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组合化学技术合成大量结构相关的物质,建立有序变化的化合物库,供药物筛选和药效关系研究用。
1.3 生化制药中先进分离分析技术的运用
多种层析(如亲和层析、高效液相层析)、超速离心等技术的运用,可成功地制得高纯度的生化药物。如尿激酶、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激肽释放酶、辅酶A、肝素钠等都是通过这种技术使药效得到较大的提高。
1.4 应用生物技术、化学合成、结构后修饰研究开发新药
应用上述技术系统综合研制开发的新药,主要有以下各类药物:1)多糖类,如玻璃酸钠、香菇多糖、低分子肝素等;2)酶及酶抑制剂类,如门冬酚胺酶、葡激酶、人胰蛋白酶抑制剂、胶原酶、降纤酶等;3)多肽类,如人降钙素、鲑鱼降钙素等;4)细胞因子类,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等;5)结购笮奘卫啵缧奘蚊哦影访浮⑿奘纬趸锲缁傅取?1.5 应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艺
微生物发酵是制药工业生产微生物药品的重要手段。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特异酶完成特定的生化反应,使有机物转变成工业产品。
二、生物制药研究新进展
2.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向药物化学学科的渗透,促进了药物设计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利用了计算机快速、全方位的逻辑推理功能、图形显示控制功能,并将量子化学、分子力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和信息科学结合起来,研究受体生物分子与药物结合部位的结构与性质、药物与受体复合物的构型和立体化学特征、药物与受体结合的模式和选择性、特异性、、药物分子的活性基团和药效构象关系等,从药物机理出发,改进现有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快速发现并优化先导化合物,使其尽早进入临床前研究,减少传统的新药研究的盲目性,缩短新药研制的时间。
2.2 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
组合化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合成大量化合物的新方法,它是建立在高效平行的合成之上,在同一个反应器内使用相同条件同时制备出多种化合物,建立各类化合物库的策略。组合化学通常采用操作、分离简便的固相化学合成。液相化学合成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和完善中。
2.3 药物手性合成技术发展
化学合成技术在新药发现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有机化学学科新理论、新反应、新技术不断发现,使得合成反应具有化学选择性成为现实,并促进了药物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手性合成技术使新药研制的领域不断扩大。
三、药物生物技术发展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类药物,它是目前生物技术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给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制药工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3.1 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将染色体分离、纯化的DNA或人工合成的DNA结合,构成重组DNA,再转化导入宿主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筛选出能表达的蛋白质活性细胞,加以纯化、扩增成为克隆,并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产物。药物学家利用重组DNA技术大量生产生物技术药物,如多肽、蛋白质类、酶类药物和疫苗,并定向改造生物基因结构、构建高产菌株、改造传统制药工艺。4.2抗体技术
3.2 抗体技术
以杂瘤技术为基础的单克隆抗体技术,为得到稳定的抗体提供可能,单克隆抗体是由一个杂交瘤细胞及其子代产生的抗体或是由单个B淋巴细胞分泌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均质单一抗体,它具有单一、特异与纯化的特性。单克隆抗体它主要用于免疫诊断,定向给药及配制家庭检测试剂盒及体内微量成分和药物的测定,在治疗上有很大的治疗前景。有些单克隆抗体已被用作治疗疾病的药物,用酵母表达抗体的可变区,生产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治疗药物的方案正在实现中。
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药物制造工艺的改进,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机制的认识,从而为新药的筛选与发现确定了更多更新的治疗作用的靶物质。些发现使治疗药物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重组DNA技术和治疗靶的结构细节研究,为新药发现提供了更多的高效途径。1983年第一个生物技术药物人胰岛素上市以来,到2000年国际上已有116种生物技术药物上市,还有2600多种的生物技术药物处在早期临床试验或处于实验室早期观察阶段。2000年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已经超过300亿美元,约占同期药品市场销售额的10%。可见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新药开发的生力军。
四、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技术发展
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药层出不穷,用药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应避免不合理使用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处方药一定不要不合理使用。合理使用药物不仅可以减少、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避免药品乃至医药资源的浪费。
不合理用药不仅导致机体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大量增加,同时也影响治疗技术的提高,严重阻碍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合理用药是医师、药师、护师、病人、药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方有关人员不合理用药都会影响其他人员的努力造成前功尽弃。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达到研制出的药物完全有益无害,因此,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
4.1 安全性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药物性损害现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药物性损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药物的安全性日益重要,药物的安全性不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小,或者是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概念,而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4.2 有效性
人们使用药物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定的目的。不同药物由于不同的场合其有效性的外在表现明显不同,对于医学用途的药物治疗要求的有效性在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判断药物的有效性指标有多种,临床常见的有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预防用药有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4.3 经济性
经济地使用药物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尽量少用药或者用廉价药品,应当是单位使用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应尽可能低。
4.4 适当性
适当性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用药原则,有些药物还应精心设计适当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密切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给药途径,确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达到的用药目标。即根据用药对象,选择适当的药品,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剂量和用药途径,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志英.新理论新方法影响下的制药新技术发展.卫生职业教育.2005.
篇6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99-02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内容广泛、综合交叉各个学科而成的一项学科。新时期大学中生物技术专业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可谓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生物技术将生物产品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从生物体不同层次上发挥生物产品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生物产品的内在价值,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更加高质量的产品。例如,我们生活中的保健食品、生物抗癌药品、转基因产品等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和方便,提高了生活质量。对于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也有很多。生物技术专业不仅有效包括了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基因工程、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种方面,这些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息息相关,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现状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在当今年代,生物技术专业热潮席卷全球,它的内在价值被广泛认知,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在近几十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命科学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在基因工程、细胞等一系列探索成为我们学校发展的主要线索和主要方向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生物技术专业人员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生物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每一个新的发现和技术革新,都将带动大规模的产业变革,因此,社会急需大量的优质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以持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生物技术专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然而,目前生物技术专业高层次、综合型科研人才仍然稀少,许多科研成果距离生产实践还有很长的距离,这也就需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总之,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因此,大学的生物专业人才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二、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出现的问题
虽然,生物技术专业前景极为广阔,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好处,然而,许多高校对生物专业的深入研究仍然不够透彻、明晰,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在生物技术课程设计中仍存在不足,许多课程和教材没有进行知识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课程的整体框架仍停留在20年以前的状态,创新性课程少,实用性课程也少。实验课程虽然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但留给学生独立运作的机会还很少,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想等。同时,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专业知识陈旧,内容缺乏与时代相对应的新颖性和先进性。而且,生物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应用以及生活实际的一些具体方案与我们的期望值和预期值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讨论。
三、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趋势
既然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根据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解析。
1.生物技术专业的市场导向。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不容否认的,这就决定了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从基础科学方面,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清晰的感受到自然生命和生物的存在,加深人们的理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能有效地帮助人们治疗一些疾病,方便人们的生活,例如器官移植等先进的技术的有效推广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惊人的好处,这就是生物技术的魅力所在。再如,人们研究的抗倒伏、抗旱等新的品种,不仅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有效地减轻了人们的负担。毕竟,生物技术存在并能够得到广泛推广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为人类造福。生物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的区别在于不仅应用于工厂生产,而且在于生物本身的潜力开放,从基础的营养价值到功能性活性成分分析,再到食用或药用价值开发,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和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潮流,加快脚步跟上甚至超越前沿,才能获取主动,从而形成主动性市场导向而不是被动顺从。综上所述,大学高校中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是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质的飞跃,这也是高校生物学专业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向。
2.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随着生物技术的逐步普及,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生物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因此,这就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高,对生物技术行业的需求,国家从宏观层面上更加重视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的专业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教学自然要有更高的要求,将有更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对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自然会增加。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有能力应付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同时在就业方向上,大城市与小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地方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相比,有着巨大的区别,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来说,地区性差异造成的发展空间差异是必然的。先进性技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程度为基础。据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就业的生物技术的毕业生,超过80%的人选择到北京、上海和各大省会城市工作,认为留在大城市对本专业及个人以后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目前主要在自主择业、公务员和考取硕士研究生等三个方向,这也是学生本人的意愿。有的学生已经厌倦了大学生活,急于进入社会工作,以期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有的学生采取稳妥的方式,考取公务员、村官或教师等途经,实现就业。但不管从哪个方向迈出就业这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这也是所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就业后跳槽频繁,甚至灰心丧气。因此,面对这样的生存挑战,只有从主观上加深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人际社会经验,从客观上耐心寻机,才会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
生物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与信息科学等专业同样具有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特性。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机遇与挑战并存,生物技术专业着重培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遇事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谁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研技能,谁就将领导生物技术的导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人们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量的积累,从而达到质的飞跃。在就业中的方向选择将一直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要考虑的根本性问题,这也就需要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能够规划好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这样才能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毅力,为生物学更好的造福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美玲.大学生物专业发展前景探讨[J].中国人民论坛,2002,(1).
[2]王方华.对于大学生物的专题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张.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就业问题[J].中国人民论坛,2003.
篇7
一、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重大意义,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战略措施。
各国纷纷制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专项政策,成立专门机构,加速培养和吸引人才,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生物产业,促进生物产业在知识密集区域集聚化发展,努力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
二、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技术产业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应用于医药和农业领域,生物医药业、生物农业快速增长。以生物医药为例,全球范围内正在研制的2000多种生物药物80%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批准了6000多例转基因动植物进行试验,批准生产的转基因动植物已达100多种。由于生物制药科技含量极高,受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较小,消费刚性特点明显,且价格稳定,盈利能力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
(二)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规模巨大的主导产业。
近十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五年翻一番,许多国家生物产业销售额增长率高达25%-30%,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继信息产业之后,生物产业将逐渐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三、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生物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生物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中总体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杂交水稻、转基因棉花等生物育种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间,生物制药子行业年均销售增长率为22%,而医药工业为19%,生物制药产业的销售规模虽然仅为整个医药行业的10%,但成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医药工业的整体水平。另外,生物技术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超过6100万亩,生物农药年生产总量达到12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几近140万吨。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中总体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生物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程度低,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生物医药为例,迄今为止,我国生产的中药以外的医药产品,自主发明的不足3%。国内有6千多家的医药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产品趋同,毫无国际竞争力可言。工程化研究开发薄弱,生物医药中上游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三至五年,而下游工程技术则至少落后十五年以上。
2、融资困局亟待打破。
发展生物产业的社会效益远高于产业自身的直接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群体正在迅速形成。这是一个好的趋势,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和扶持,特别是加快建立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环境、市场环境,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解决新兴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难、产业技术发展滞后、初期成本高等突出问题。
3、缺乏生物技术产业的高端人才。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极其严格,目前在我国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生产经营的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十分稀缺,难以适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之路
(一)建立生物技术产业基金
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始终是全球生物科技的领跑者,其生物技术公司数量占全球总数的1/3。分析美国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除了人才、技术、设备、研发能力、体制等等因素之外,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美国无论是政府还是私营投资机构对这个产业领域的连续多年来的巨大投资。可见风险投资对一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以政府为引导,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体。即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和金融机构贷款。这种特点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现行风险投资资金的低效率与盲目性,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风险投资体制已迫在眉睫。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拓展生物技术企业高风险时期的资金来源,调动社会资金支持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通过多种渠道拓宽生物技术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吸引民间投资,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贷款担保机构发展,形成以民间资本和民间投资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
(二)加强国际合作
近年来,除了美国是传统的生物技术产业强国,加拿大的生物技术产业也迅速增长,目前它
篇8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237-01
随着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污水量也会随之提升。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不同,这是人们为了维持生活水平而排放的污水统称。城市生活污水不仅具有很大的排放量,而且在种类上也比较多。通常城市生活用水的来源是家庭、商业设施、公共设施等等,主要是粪便与生活洗涤用水组成。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每人每日生活污水量排出为150-400L,因此,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
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物主要来源是有机物,包含了:矿物油、蛋白质、淀粉、糖类等等。也会有一些病毒、寄生虫卵、病原菌。无机盐类的磷酸盐、硅酸盐、钠、钾、钙等等。城市生活污水的化学需氧量、磷量都会较高。普通污水厂对生活污水进行生化与物理处理之后,会将化学与生物需氧量大大的降低,之后总磷量与总氮量依然会比较高。假如将这类水质排放到自然界中,会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促进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严重时会出现水滑与赤潮,必然会污染环境。
城市污水处理需要经过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将生活污水中悬浮状态的固定污染物清除。而物理处理技术也只能达到第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之后,暂时水还没有达到可以排放的标准,直观来讲,一级处理主要为二级处理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二级处理:将水中可溶解的有机污染物与胶体进行处理。二级处理针对这些污染物,清除率高达了90%以上,可以使其水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深层次处理水中难以清除的有机物,以及氮和磷等能够使其水体出现富样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等。三级处理之后,可以将水中的污染物基本清除。本文笔者尝试性介绍了几种种城市常用主流处理方法:
1 活性泥技术的分析
直观来讲,活性泥技术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将水中的有机物清除。首先,曝气池中回流的城市污水与活性污泥同时进入,同时将空气打入曝气池中,促进活性污泥与城市污水混合,曝气池中存在很多微生物,通过吸附、混合液之后,进入第二次沉淀池进行分离操作。最终,可以将净化的水排放,经过分离环节后的部分活性污泥又经过回流系统,注入到曝气池中,而其他部分需要从污水处理系统中排出。我们来看,活性泥技术主要的设备比较少,包含了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在活性泥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创新了更多的方法。例如:SBR与AB法,以SBR法为基础,还发明了CAST法,这就是所谓的循环式活性污泥技术。
目前CAST法是比较先进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这些优势:一是,高效的同步硅化;二是,针对生物选择区的设置上,有利于对污泥膨胀进行限制;三是,相对完善的生物除磷系统;四是,针对负荷抗冲击来讲效果显著。
这种技术虽然先进也挺实用,但是还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功能功效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有更加深入的分析,需要研究其原理、操作等方面,使其不断发展与完善,更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新技术的主要代表,CAST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活性泥技法作为基础技术,无论从实用角度来看,还是发展前景,目前来说还是很具势力的。
2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分析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填料安装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为了更好地将污水实现净化的目的,利用填料上的生物膜与供应的氧气发生生物氧化作用,以此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能将有机水高级净化的处理工艺。不仅仅包含了生物膜法的一些特征,而且还具有活泥性法的优势。这种方法不仅非常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而且还能在工业废水与养殖污水中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等等,目前已经逐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处理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的优势包含了:高效节能、耐冲击负荷等等,大力推荐普及到各大城市污水处理体系中。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之后,可以有效除去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特别对污水后期处理工艺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与一般生物膜对比起来,此类方法主要以生物膜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然后利用微生物与供应的氧气发生氧化作用,最终将污水进行净化。
氧化池内的生物膜由丝状菌、菌胶团与真菌等微生物组成。生物接触氧化法不同于普通生物膜法,主要区别在于填料的应用,直观来讲就是在氧化池内微生物的状态不同。例如:活性污泥技术中的丝状菌,与生物净化作用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因为有填料的存在,导致丝状菌成为立体结构,将废水接触的表面面积增加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净化能力。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膜法的优势,剩余的污泥量较少;二是,容积负荷比较高,抗冲击符合能力强;三是,包含了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的优势,设置供氧机械设备,将生物活性提升起来,降低泥龄;四是,能将其他技术不能分解的物质进行分解与处理;五是,易于管理,将污泥上浮与出现膨胀等情况的弊端进行有效避免。
生物接触氧化法优势很多,但也有一些弊端,首先是滤料间水流相对缓慢,水冲击力度不够高。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余下的污泥不容易被排走,滞留在滤料之间很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必定影响污水处理功效。另外,建筑物的维修与滤料的更换都相对麻烦。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研究,这些问题必然能得到很好解决。
生物接触氧化法不仅简单而且高效,属于比较灵活的污水处理技术。目前,这种技术被推广使用到造纸、印刷与化工医药等领域当中,随着广大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技术本身的更新,新型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将得到充分的开发而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在未来的城市污水处理中大放光彩。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之外,另外还有这几种:一是,BAF技术处理,即是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该技术具有清除SS、COD、BOD、AOX、除磷、硝化、脱氮等优势。二是,MBR工艺,即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充分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映池中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下来,将二次沉淀省掉。比普通生物处理法更具有优势,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新型技术之一。这两种技术,目前在我国发展的空间较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也会成为主流处理技术,对于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油田污水;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油田都开始采用微生物方法来处理油田污水,给油田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微生物处理污水是先培养专项菌群,菌群通过水合、繁殖、分解以及竞争形成优势菌群,再利用优势菌群的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把有机物转化为新的生物细胞及简单的无机物,最终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一、微生物技术基本原理
在有氧条件及适宜的环境中,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透过细菌的细胞壁被细菌所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是附着在细菌体外,由细菌所分泌的一种特殊酶分解成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体内,从而细菌通过自身的生命过程――氧化、还原、合成等把复杂的有机物降解成简单的无机物(H2O和CO2等),释放出的能量作为自身生存与繁殖的生命之源。在适宜的条件(15-40℃)下微生物以有机物为营养实现新陈代谢,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
二、油田污水微生物处理的优势
在油田污水处理工艺中,石油类及悬浮物一般采用隔油-混凝-过滤的方法处理,但是采用该方法会导致采出水的部分指标难以达标,尤其是稠油污水、聚合物采出水、高含盐采出水的CODcr会严重偏高,达标率仅为50%左右。在国内其他行业大都采用生化处理法解决COD值过高的问题,石油行业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采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污水,这样可以将原油较彻底的分离、分解,不仅成本低、操作简便、降解效果好,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化学处理方式造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以上这些优势也导致微生物方法成为现阶段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主流[1]。
三、油田污水微生物处理的应用方法分析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通过生物膜来吸附、降解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生物膜主要由微生物细胞和它们所产生的胞外多聚物组成,微生物生长在载体的表面且分布不均匀,不连续。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一些优势,比如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容易,无污泥膨胀问题,易于微生物生存,运行稳定等。许谦等人采用序批式生物膜(SBBR)法处理油田废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SBBR装置进水COD容积负荷为0.5kg/(m3・d)及进水COD为500mg/L左右的条件下,经过近两个月的连续运转,COD平均去除率超过80%,出水中COD低于100mg/L,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
2、厌氧生物转盘
厌氧生物转盘技术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污泥。装置主要由盘片、密封的反应槽、转轴及驱动装置组成,为收集沼气和防止液面上的空间有氧存在,于上部加盖密封。靠盘片表面生物膜和悬浮在反应槽中的厌氧活性污泥共同完成污水处理。盘片转动时,作用在生物膜上的剪刀将老化的生物膜剥下,在水中呈悬浮状态,随水流出槽外,沼气从槽顶排出。黄长盾、张志仁等人通过厌氧生物转盘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实验发现,在中温条件下,COD容积负荷为5.44-11.6kg/(m3・d),COD去除率为70.6%-74.7%,总磷去除率为35%-48.5%,废水中的有机氮基本上转化为HN3-N,每去除1kgCOD产生沼气0.41-0.65m3。采用厌氧生物转盘技术处理污水操作简便、处理过程稳定性强,但是由于盘片成本较高,所以在各油田的应用比较有限。
3、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筛选出的具有特定降解功能的细菌菌液,按照一定的比率投入到生化池中,使混合液内特定的细菌处于最佳活性状态,这样不仅补充了曝气池内所缺少的细菌,在流入污水水质不变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作用显著。而且,在污水水质改变、环境变异的情况下,微生物仍能保持活性,提高曝气池耐冲击负荷能力,提高处理效果,近几年来该方法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把筛选出的优势菌种固定在载体上,不仅可提高浓度,还可增加停留时间,达到高效处理的目的。G.T.Tellers等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采油污水,研究表明停留时间为20天时,能去除采油污水中98%-99%的碳氢化合物。胜利油田采用活性污泥处理法处理苯胺废水,当污泥溶解氧为4-5mg/L,pH为6.5-7.0,沉降比为13%-20%,苯胺的浓度不大于131.9mg/L时,活性污泥对苯胺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停留24h后降解率可达99.5%。
4、“AB”处理法
污水处理中所谓的“AB”法工艺,简言之就是分作A和B“两阶段曝气”处理工艺,每个阶段都有相互隔离的和独立的曝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对于活性污泥的回流,也是相互隔离的,A段沉淀池所产生的活性污泥回流到A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所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回流到B段曝气池内[9]。该方法在油田污水处理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中原油田石化总厂污水处理站采用“AB”处理法处理采油废水,处理后的外排水石油类、氨氮等指标都达到回用水要求,但Cl-、COD超标。“AB”法在处理污水时面临着A段产生臭气污染环境、脱氮难度大、污泥产率高等问题。随着各种石油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AB”法已经很少运用于采油污水的处理中[2]。
5、氧化塘法
氧化塘法是指利用水塘中的微生物和藻类等水生植物对污水和有机废水进行需氧生物处理的方法。在该方法作用的过程中,水塘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了二氧化碳、碳酸盐、铵盐等供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藻类等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反过来供微生物生长,不仅如此其作用过程中的藻类蛋白还可以给水塘中鱼、鸟等生物提供营养。该方法不仅可以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地处理还能使作用过程中生成的物质得到充分的应用,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氧化塘法在油田污水的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港油田通过氧化塘处理技术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效果显著,COD、石油类、SS去除率2000年到2004年分别由43%、51%、14%提高到77%、98%、26%[5]。胜利油田运用该方法处理桩西采油废水,硫化物、挥发酚都得到很好的处理,石油类含量由10.60mg/L下降到3.20mg/L,COD值由166.7下降为127.9。
6、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是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设备主要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底部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带动污泥和水进入三相分离器,排出沼气后,固液混合液在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将污泥沉降,与污泥分离的水则被排出。该技术对不同含固量的污水适应性很强,并且结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比较简单,价格较低,技术比较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石油大学的刘春爽等人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高盐度稠油采出水发现:在m(COD):m(TN):m(TP)为1200:10:1(其中COD为化学需氧量,TN为总氮,TP为总磷),含盐量为1.50%、进水COD负荷为0.80kg/(m3・d)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能够达到70%,原油平均去除率达到70%。
四、曝气生物滤池油田污水处理技术流程及设备
1、处理技术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技术主要通过气水平行上流的运行方式,促进气与水之间的良好整合,这不仅使得气泡拥有了更高的切割作用,而且气泡也不会再发生凝结现象,有效避免了短流与气陷问题。该工艺技术内氧气使用效率好,实际消耗量大。能够使反冲洗周期适当的延长,缩短了清洗时间,同时还防止了清洗过程中水、气量的大量使用。可将反冲洗中生产的水排放至废水回收池内。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技术共包括两个环节阶段,即吸附截留及降解吸收阶段、反冲洗再生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油田产生的污水经进水管从底部流进滤池内,和存于曝气管中的空气同时向上由填料层流过。填料中的微生物通过溶解氧对污水内的COD、BOD、一些毒性物质进行降解,并且填料及其上部的生物膜会吸附、截留ss,使其存于滤床中。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过滤工作开展下,会使得填料层中的生物膜厚度越来越厚,积累大量的ss,进一步加剧了过滤水头的损失。进水压在一定值状态下,设计流量起伏不定,针对此情况,应及时的进入反冲洗再生阶段将滤床中的生物膜与ss去除干净,以保证滤池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具体运转时,当曝气风机持续一小时达到0.060MPa出口压力时,应采用手动的方式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反冲洗应通过气与水交替着反冲,主要由滤池底部的反冲洗布气管提供反冲洗实际所需的空气。反冲洗再生过程遵循下列步骤:将进水与工艺空气关闭;对气进行单独的清洗;气与水一同进行冲洗;通过干净的水做最后的冲洗。随着单独气冲与水冲的运行,填料层会逐渐的膨胀与进一步压缩,并且当气与水冲刷填料流体及填料各颗粒之间彼此摩擦时,会使得生物膜和吸附、截留下的ss与填料间瞬间分离开来,漂洗过程中会将滤池中的生物膜及ss全部冲出。在对滤池进行反冲洗再生后进行下一步的运行[3]。
2、处理技术设备
曝气生物滤池将孔膜曝气器作为核心设备,以该设备的布气方式为主,使用的曝气风机是罗茨风机,Q=9.8m3/rain;曝气反冲洗风机同样使用罗茨风机,Q=25.9m3/min;曝气回流输送水泵,Q=315m3/h;曝气反冲洗水泵,Q=600m3/h。
五、油田污水微生物处理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各个油田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国内油田采出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该技术还是存在很多局限性,新型菌种的培养、生物膜成本等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采用微生物处理油田污水时必须联合其他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污水水质的达标率。目前,国外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技术已经从单纯的物理化学方法或者生物技术逐渐发展为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通过各种技术相互间的分工合作最终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将成为我国微生物法处理油田污水今后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能源续期、石油生产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当前,油田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了改善油田区域生态环境,加快国家环保工作进程的关键。伴随大量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运而生,微生物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污水处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蔡磊,王文浩.浅析我国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J].化工管理,2013(18):102.
篇10
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支约2万人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科技队伍,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开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继1996~1997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上市的之后,预计在2003~2005年我国将出现生物技术产品上市的第二个。由此可见,与其它高技术领域相比,我国的生物技术总体水平及产业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在我国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中,从目前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态势来看,生物技术最有希望取得创新性进展,最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因此,建议国家将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21世纪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突破口”。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力争在21世纪的前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选择发展模式总体战略
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应改变以往跟踪为主的战略,实施积极创新为主集成应用的战略方针。基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水平和能力,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宜采取“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关于集成应用,主要是指把现有的已成熟的先进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源自何处)组合集成起来运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充分借助和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1)战略目标
21世纪初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在: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2)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产、学、研的结合是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科技长入经济,提高研究开发效率的良好方式。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为保障生物技术及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对全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各类各层次不同机构的研究开发工作给予重要的引导;对于一些重要的领域,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企业界、金融界以及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形成的合力将加速国家目标的实现。
高技术是基于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而高技术产业则必须加上科学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发展高技术产业只有以企业为主,才能有效地将分离的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产品与市场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合运作。没有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生物技术产业将难以迅速发展。
3主要对策
1)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整体协调、形成优势集成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统管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缺乏全局性的战略部署。目前国家各类科研计划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基础性创新性研究,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选择短期能产生效益的研究项目,导致创新的源头匮乏。更为严重的是,各类计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各部门、地方自成一体、封闭运行,导致科研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而且造成低水平重复。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期。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同时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采取“两弹一星”+利益捆绑的新机制,盘活我国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系统有效地集成;必须同时调动国家、地方和企业以及科技人员的内动力和凝聚力;必须下决心解决部门地方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的顽症。为此,建议国家适时成立全国性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全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从而做到整体协调,避免多头指挥和政出多门,实现决策、协调和实施系统的统一、简便和高效。
2)进行战略布局,形成产业聚集区
国外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些地理、交通、信息、政策等环境较好的地域,容易形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的“聚集区”。这种“聚集”促进了不同研究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加速了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聚集”进一步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起到了“聚集”带动“聚集”的作用,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循环。根据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结合现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可选择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投资环境好并已有一定生物技术产业基础的上海、北京、广东(深圳)、长春等地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给予更为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集中力量有选择地发展3~5个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聚集区、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聚集区、以深圳为中心的粤港聚集区、以长春为中心的长沈大聚集区等),发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尽快形成较大的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对上述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界的积极性,以国家重大项目为纽带,促进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形成既有合作(包括跨国和跨地区合作)又有竞争的社会化的生物技术研发与生产的格局。
3)选择部分重点产品,目标定位国际市场
对于某些我国有较好基础、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是我国有资源优势的技术领域,例如转基因动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功能基因组、生物芯片、组织工程、中药等领域,应选择部分重大项目,目标瞄准国际市场,通过运用优势集成、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操作方式,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强并确立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
4)建立国家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孵化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制约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生物技术因其自身的综合性、多学科特点,生物技术转化更具有特殊性。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孵化器的作用尤为重要。孵化器的作用是,通过与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并有力地引导企业介入,密切生物技术上下游的结合,有效地使单一技术的突破尽快孵化为成熟配套的技术和工艺,向产业进行技术转移和辐射,从而加速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和产品尽快形成商品化和产业化。为此,应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择优建立数个生物技术国家重大项目孵化器,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特性的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工程的实施,力争在5~10年内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生物技术产品,同时走出一条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之路。
5)加强生物技术产业相关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及国际化
我国在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仪器、设备、试剂等支撑技术与装备方面十分落后,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在国外,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与装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其产值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0%以上。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与装备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交叉;二是绝大多数生产经营专用仪器、装备的公司都拥有国际市场,只有占有国际市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自主研制和生产并占有国际市场的能力。因此,对重要的生物技术仪器、设备和装备,应采取“桑塔纳”模式,走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的发展道路。第一步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建设组装线或生产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与外国公司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第二步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加大国产化比重,同时加强新型号、新设备的研制开发,进而逐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此方面,应注意避免自己闭门造车、封闭发展,所开发的产品性能不稳定,测出的数据不可靠,别人不用,自己也不用的尴尬局面。
6)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中介组织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中介组织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介组织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大力发展从事生物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评估(包括生物安全评估)、专利(特别是国外专利)、投融资等方面的中介机构。
我们认为,应尽快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协作,有利于规范市场和公平竞争,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逐步形成社会化发展的格局。协会组成以企业法人和高级主管为主,吸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管理、营销专家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协会进行全局性组织协调工作。
7)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特殊的地理、气候、人口、人文、历史以及多民族等原因,使我国具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遗传资源,包括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宝库,为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大量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甚至一些重要的资源流失严重。例如,我国虽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但由于资金和管理上的一些因素,导致研究、保藏和开发工作都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也没有一部微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象重视人类遗传资源一样高度重视对所有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方面应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各类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藏及服务体系,其中包括细胞库、菌种库、毒种库、种质库、信息库等。此项工作可在相关计划的基础上,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但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不开放就没有出路。高技术需要在合作和竞争中求发展。一方面是在合作中竞争,另一方面又要在竞争中合作。国际上,企业间的联合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国外政府间和民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还应利用国内巨大市场的吸引力,积极与某些大型跨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国内合作建立合资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要充分重视利用海外资源,特别是信息及人才资源。在这方面,即使是十分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十分重视利用国外的信息,并吸引别国的优秀人才为其服务。我国除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吸引海外留学生和科学家回国为国效力外,还应选择重大技术领域,在国外建立联合工作站。863计划生物领域在“八五”、“九五”期间已试行,效果良好。实践表明这是实现技术跨越的有效途径。国家应积极引导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企业在国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这样将会大大提高信息采集、技术引进、智力引进、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乃至产品出口的效率。
9)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