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4:3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语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语教学

篇1

英文名称: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大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038

国内刊号:21-1060/H

邮发代号:8-2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2

由于博客具有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以及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势、零编辑及零体制等优势,在世纪之交,博客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于2002年以后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据《中国博客调查报告2006》报道,2002年以来,博客在中国大陆增长了30多倍。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的博客作者(blogger)达到1748.5万人,其中活跃博客作者769.4万人;博客空间量达到3374.7万个,人均注册博客空间1.93个。中国网民中,超过60%的人浏览过博客,博客读者达到7556.5万人,其中经常阅读博客的活跃读者为5470.9万人。据预测,未来半年,博客的增长依然会保持较高的速度,即使保守估计,未来半年中国至少也将有220多万的新增博客作者。

博客与传统的网络交流方式相比较的特点与优势

博客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二代互联网(WEB2.0)的兴起。与第一代互联网(WEBl.0)相比,第二代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它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第二代互联网的主要应用特征就是互动性和社会性。作为第二代互联网的主要表现形式,博客与第一代互联网技术下的网页、E-mail、BBS等相比,实现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的交流,其用户既是信息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内容的者。基于上述特点,近一两年来,博客开始被引入了教学领域,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巨大的资源空间,以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交流平台;为师生构建研究性学习提供场所等。本文主要探讨博客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博客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近几十年来,现代外语教学的理念发展迅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都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能动作用。90年代以来,以维特克为代表的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才能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过程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过程中自行建构的。该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需要有广泛的交流,通过广泛的交流,以及交流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学生才可能完成既定的外语学习任务。由于博客为外语学习者创造了一个网络虚拟环境下的真实的学习交流情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博客写作、互访博客、相互评论博客内容等方式构建起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师交流、群体与群体交流的平台,达到交流信息、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博客的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及其技术优势与现代外语教学的理念与需求不谋而合,成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是迄今为止满足上述交流的最佳网络工具。

博客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

作为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博客在外语教学中有以下四种功能。

提供语言素材和相关信息。据国际在线网站2007年6月18日报道,全球目前共有博客7000万个,除汉语博客占8%外,其余均为外文博客。其中日文博客数量最大,占37%,英文博客占36%。博客上每天新增文章150万篇,即每秒17篇。如此大量的博客及每天的博客更新为广大的外语学习者提供了鲜活的语言素材及相关知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素材获得、存储或使用相关的语言学习信息。此外,由于博客内容大多按主题分类,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根据正在学习的内容或感兴趣的话题,搜索相关主题的博客,以获得更多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学习信息。不仅如此,外语学习者还可以针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登录国外该主题博客或当事人的个人博客,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悉该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还可以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

构建开放性的语言学习环境。将博客的阅读与写作引入外语教学当中,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外语教学教材、教师、教室、上课、下课等时间、空间及对象的限制,构建了开放性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指定时间或课余时间就自己感兴趣的博客主题进行阅读,不仅扩大了词汇量与阅读量,了解了最新的信息与不同的文化,还可以与博客上链接的好友、同学、老师、家长,甚至焦点或公众人物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沟通与交流不同的意见。学习交流的地点从固定的教室扩展到了无处不在的网络;交流的方式从常见的口头交际扩展到了半口语化的书面交流或完全的书面交流;交流的对象也从某一学校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学习群体、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

促进外语专项技能的发展。由于博客多以文字记录博客写作者的心路历程,并通过博客这种新媒体的形式于众,所以博客与外语教学诸项技能关联度较大的是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跟踪阅读语言难度相当的外文博客,或与国外友好学校的班级或学生博客建立链接,让学生定期、定量地进行大量的博客阅读,给学生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风情、人物、历史的机会,以提高其外语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外语实践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在国外知名的网站或博客网站上建立班级或个人博客,要求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用外文记录自己的外语学习过程,表述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对某事物的看法,或对他人的博客内容进行评论,并将此作为对学生外文写作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

实现教学监督与管理。作为第二代互联网的主要表现形式,博客的社会性以及共享性使得它具有较好的教学监督与管理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登录学生的学习博客检查其学习内容、了解其学习进度和学习动态,以及他们的思想情绪、对事物的看法等,从而掌握教书育人的第一手资料,实现教学的监督职能。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学生的学习博客上发表评论的方式对学生在博客上写就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意见和建议。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师生双方还可以通过协商设定教师评语的阅读权限。教师也可在其教学博客或班级博客上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布置作业、课后答疑、通告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链接相关网站或博客站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或拓展阅读、学习背景知识等,以实现博客的教学管理职能。

博客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博客在外语教学中的上述四种功能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博客作者划分,博客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学生学习博客、教师教学博客以及班级博客三种类型。

学生学习博客。学生的学习博客可以记录其外语学习的整个过程,最好的应用模式是学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就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的思想、经历以及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外语写作,或写日记,或在博客中交流学习的心得,或就学习中的问题在自己的博客中或别人博客的评论区中展开讨论等。近年来,外语教学领域盛行的“过程写作教学法”由写作前的准备、初稿、改稿以及编辑等几个步骤组成,而博客的编辑、、修改程序和上述几个过程惊人地相似,似乎就是为这种写作方法量身定做的。当学生的博客帖子后,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评论,作者可以根据其他同学或教师的反馈信息,对的内容从语言、文字、修辞等方面进行修改,使其不断完善。此外,学生的学习博客还可以充分利用博客的链接功能,链接一些主流媒体的网页或感兴趣的博客,以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

教师教学博客。教师的教学博客既可以记录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以及教学中的感悟,又可以实现教育监督与管理的功能。博客作为一种技术近似“零壁垒”的网络新技术,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博客记录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成就、反思教学中的失误。此外,作为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博客给国内外的语言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国内的外语教师可以通过登录国外教师的教学博客与其建立联系,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国外外语教学的最新进展,反思我们的外语教学,而且外语教学中的问题还可以及时得到国外同行甚至是知名专家的指导。不仅如此,教师之间还可以通过博客及时沟通最新的科研进展,了解本领域的科研动态,从而提高外语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

班级博客。班级博客是一种集体博客,所有班级成员都有权限在班级博客上添加内容。同学们可以在班级博客上交流信息,展开讨论,以增进彼此的沟通。不仅如此,班级博客还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互动与合作学习的平台,构筑研究性学习的场所。由于博客具有沟通效率高、交流效果好、信息全面、表现形式多样、影响范围广、信息管理容易等特点,非常适宜作为合作学习的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在班级博客上需要讨论的问题,由学生在班级博客中以添加评论的方式就此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教师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在班级博客里对此问题进行小结,或引领大家从某些方向就该问题展开讨论,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若嫌添加评论的方式单一,学生也可在其学习博客中就该问题展开详细的论述,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通过在其博客中链接相关网站或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种优秀的认知学习工具,博客可以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相关的学习信息,同时,它也是一个有着鲜明主题和脉络的结构性信息体。利用博客辅助外语教学不仅可以大大加快外语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而且师生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博客有助于变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既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学生通过在博客中对外语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其外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潜在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激活、诱导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心态的形成。不仅如此,将博客运用于外语教学也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的发展。

将博客这种全新的网络技术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去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需广大外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既充分发挥博客这一教学辅助手段的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又不断挖掘博客的应用潜力,完善博客的自身功能,最终达到促进外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东、龚祥国:《博客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07(1)。

2.陈欣如:《博客――现代英语教育的新工具》,《双语学习》,2007(4)。

3.邓显奕:《试析博客与外语阅读和写作》,《教育与职业》,2006(36)。

4.林磊:《网络博客在我国兴起的现状与思考》,《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国际在线:《全球博客数量突破7000万中文博客占总数8%》,http://gb.省略/15884/2007/06/11/2525@1628500.htm,2007-10-07。

6.胡龙青:《博客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http://blog.省略/774905/996988.aspx,2007-10-08。

7.石之昌、刘智明:《浅谈教师博客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革新》,2007(1)。

8.邢富坤:《博客与现代外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2007(1)。

9.徐涌、燕辉:《博客与BBS的差异研究》,《现代情报》,2005(5)。

10.省略nic.省略/html/Dir/2006/09/25/4176.htm,2007-10-08。

本论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地方院校计算机网络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07-GH-011)阶段性成果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相对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坐不住,坐不久,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爱表现,“好玩就学,不好玩不学”,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拿着厚厚的一本书读呀、背呀、分析课文的语法结构,但他们有优势,那就是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模仿能力强。同时,语言运用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自动化能力。小学生学外语重要在于遇到熟悉的语境就脱口而出而不是先思考讲这句话要用到哪些单词,然后再根据语法规则将其构成句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学习外语动力主要来源于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节逻辑严谨的英语课不一定能吸引学生。要想吸引学生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一、学生的情感、情绪与外语教学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而产生的体验,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厌恶和恐惧等。情感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感 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吸收消化的效果以及大胆使用语言的信心。教师的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的动机、兴趣与外语教学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英语,动机与兴趣密不可分,甚至兴趣就是动机,动机就是兴趣。总而言之直接动机胜过间接动机,他们之所以学英语是因为“我喜欢”,喜欢英语老师、喜欢英语课可以表演、喜欢英语课课以唱歌、喜欢英语课还可以跳、玩等,少有学生说为了学好英语而喜欢上英语课。所以在感情上接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交往树立平等的观念,留意他们有特色的语言,观察他们喜欢的活动,偶尔参加学生“幼稚”的游戏,对他们和蔼可亲能让你成为学生心目中“好玩”的老师,这是维持学生直接动机的基础。除此之外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围绕任务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迎合学生对演、唱、做、玩、画等形式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的特点。如在巩固英文字母的书写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英文字母画画。

三、学生的人格与外语教学

人格包括性格和气质,指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心理趋势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通常表现为聪慧、外向、严谨、迟钝、害羞和不拘小节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人格对其英语学习能力、效率等的影响有很高的相关系数。一个主动、外向的学生比一个害羞、依赖的学生掌握英语的速度快,应用英语的能力高。前者往往羞耻心较弱,耐挫折力较强,而后者情感细腻,不善于表达,学习以内省为主。对于前者要给以更多的机会,善于利用其来带动全班朗读、发言等,可以给以一定的否定性评价;对于后者除了适当的鼓励外,应当给以适当的机会通过倾听别人来学习,特别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和学习的信心。

四、学生的意志与外语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的意志体现为自觉地克服各种干扰以认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过程。坐不住,坐不久是小学生最典型的意志体现。教育要顺其天性而开发,外语教学也要因地制宜。学生坐不住要求多些教学游戏,学生坐不久要求动静结合。读累了听一会音乐,坐累了唱一首action song。

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过程,对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五、小结

在成绩面前,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今天我们的中小学外语教学离我们既定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美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实现多纲多本。一纲多本虽然实行了一段时期,但事实上,现在除了少数几个发达地区之外,中小学的外语仍然是一纲一本一统天下,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重视多语种及专门用途外语的研究与开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小学外语的话种极为单一,几乎是英语一统天下,以致我们在探讨外语教学时,实际上指的只是英语教学而已;日语和俄语只在少数地区的少量学生中开设。借鉴美国的经验,深入了解各外语语种的需求,扶植多语种的开设,不但是我国对外开放、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要,而且对完善课程结构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加强教师的发展。外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既在一些重点的师范大学招收英语教育硕士后,今年年初,国家又决定每年公派500名到国外进修学习,培养外语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这些都是教师发展的重大举措。有条件的教师尤其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师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他的教学才有可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资料:

[1]《外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应用》赵伟荣 北京161中学(教海纵横1999-12)

[2]《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王 蔷 《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1年第8辑

篇4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语用功能 外语教学

引言

在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现象很普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常常使用模糊限制语(hedges)。美国著名语言学家Lakoff于1972年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她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1]根据何自然的理论,模糊限制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另一类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2]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如:sort of, almost, really, somewhat, to some extent...)和范围变动语(如:about, roughly, approximately... );同样,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分为直接缓和语(如:I think , probably, wonder...)和间接缓和语(如:according to, it is said, people say...)。

说话人使用模糊限制语尽管有时是迫不得已的,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实施语用策略的一种手段。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语有助于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本文拟从“合作原则”与“面子保全论”的角度简析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并阐释模糊限制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首先,在一定的场合使用模糊限制语是进行会话合作的。根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说自己认为是真实的话,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可能会遇到一些表达很可能正确但又不能或不便那么明确说出的情况,此时借助一些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说错话。如:(1)A:When will she come back?B: Perhaps next Friday.如果B确实不知道A回来的具体时间,而又不想乱说瞎猜,也不想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直接说不知道。于是,B 只好模糊地回答大概的时间,这表明B没有讲缺乏把握的话。

其次,人们经常使用模糊限制语,是为了使话语委婉,显示出对他人客气礼貌,从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Brown 和Levison认为,礼貌其实是一个面子问题。“面子”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可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两类。[3]许多言语行为从本质上说对面子构成了威胁,为了达到交际目的,避免关系恶化和难堪的局面,在言语交际中需要讲究礼貌,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在这些言语行为中,模糊限制语可以起到缓和的作用,例如:(2)A:Can you spare me an hour this afternoon?B: I’m afraid not.在这句话中,B 使用了直接缓和语I’m afraid,委婉地拒绝,减轻了对A积极面子的伤害程度,让A更容易接受。倘若B 不使用I’m afraid,而是采取直接拒绝,那么就会使A很难堪。又如:(3)A: I’m wondering if I could use your bicycle this afternoon?B: Of course. 这是一个A向B借自行车的请求,根据 Brown 和Levison,请求这一行为涉及到听话人的行为受到说话人的干扰,本质上威胁到听话人的消极面子。使用I’m wondering , 符合得体准则,减少了强加的程度。同时可以给对方留有余地,即便是受到婉言拒绝,也不会造成难堪的局面。再如:(4)A: John has done well on the exam, hasn’t he?B: It is said that he has just passed it. 根据礼貌原则,在交际过程中要尽量表达与对方的相同观点,尽量避免分歧。但此句表明B不赞同A的观点,说话人的话语威胁到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但又不得不表示异议。这时,用it is said 作为间接缓和语,可以缓和持异议的语气。

第三,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巧妙地维护说话人的面子。上面提到的面子是从听话者的角度而论,顾及对方的面子就是对听话者表示礼貌;同时作为“典型人”的说话者也有面子之需,能选择一定的手段来满足面子需求。例如:(4)A: What’s wrong with you? B: I’m afraid I’ve got a cold.对话表明B身体不适,但由于对医学方面知识的缺乏,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的病情,用I’m afraid巧妙地掩饰了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相反,倘若说话者直接承认自己的无知或知识的不足,就会威胁到说话人的积极面子。但通过使用I’m afraid,显然降低了面子的威胁程度。还有当说话者(如:律师、医生、科学工作者等)因身份或面子需要勉强发表看法时,模糊限制语可以帮助他们体面地应付过去。

二、 模糊限制语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话不当,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看法,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外语学习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内在化过程,学生所使用的是一种过渡性的有系统性的中介语,既不是母语的对等物,又不是目标语。这种语言避免不了有很多的错误,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4]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该如何给以正确的评价,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当然,教师在适当的场合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语,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学习当中通过不断获得成功,得到一定的满足与需要的乐趣,从最初的求知欲望逐步发展而来的,从而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看不到自己成绩的提高,经常受到老师直接的指责或批评,就会引起退缩和回避,最后甚至导致学习动力消失。在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作出评价时,拒绝学生的邀请时,回答把握性不大的问题时,或者表示不赞成时,在这些场合如果教师适当地使用模糊话语,能够大大地改进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合适的场合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增强话语的真实性,避免胡说乱讲。当老师描述一个不是典型的情况时,常常会使用模糊限制语使话语得到不同程度的修正。譬如,To some extent, I agree with you. The book is more or less hopeful. John has almost finish his homework. This word is usually used as a verb, sometimes it is used as a noun... 在添加了模糊限制语后,可以模糊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话语的典型情况,使描述更接近客观现实,避免了话语过于绝对或说话武断。同样,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说很可能正确但又不能或不便那么明确说出的话语,此时可利用一些模糊限制语,从而避免胡说,反而这些模糊限制语的规约含义使话语与客观事实更加符合,增强了准确性。

其次,教师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创造礼貌友好,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话语的礼貌得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维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on this. According to the text, I don’t agree on this point. 常常出现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的情景中。倘若老师对学生表示不赞成,就违背了礼貌原则,但是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又必须指出。老师使用了I’m afraid,according to... 委婉客气地表达异议,语气比较缓和,降低了对学生的面子威胁程度。一些表示程度变动的模糊限制语像a little bit, somewhat等能削弱对学生批评的锋芒或抵触,缓解紧张气氛。 如:your writing is a little bit long. A little bit 这个模糊限制语,大大减弱了批评的语气,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还有老师可以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来拉近师生关系,避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如可以在话语中使用一些直接缓和语,如:as far as I know, It’s hard to say, I think, I believe 等,这样一来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一定是权威,让学生自己有发表意见的余地,有利于教学互动的开展,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模糊限制语帮助维护自身的面子。老师也并非圣人,也有自己不熟悉或不了解的知识。在教学当中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又因身份或面子需要勉强发表见解时,老师可借助模糊限制语,帮助他们应付过去。例如:A: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B: Maybe it means X. 当学生询问时,万一老师也不知道该单词的意思,只能根据语境猜出大概的意思,而且把握性不大时,老师使用了模糊限制语maybe..., 总比回答说:“不知道”,要大大降低对老师面子的威胁程度。

最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语用知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适当的场合需要使用相应的模糊语言,这是一种语用能力。这种模糊语用能力包括理解和懂得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得体地利用模糊语言进行交际,既要能识别他人使用模糊语言的交际意图,又要恰当地利用模糊语言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包括模糊限制语在内的语用知识。教师本来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源泉,从老师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接触,学习模糊限制语的实施策略。

结语

作为模糊交际的一种重要语言表达手段,模糊限制语具有会话合作、表达礼貌及维护说话人面子的功能。借助模糊限制语,可以使教师语言表达客观准确,对学生表示礼貌客气,维护教师的面子,以及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模糊交际策略,从而帮助外语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A].Papers from the Eighth Regional MeetingChicago: 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 1972.

[2]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摘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5

(1)关于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问题。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应用,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突破了外语教学的师资、时空等因素的制约。英语教学软件设计和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引起外语教学的深刻变革。这一现象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

从众多的专题报告和教学软件的演示中可看出,国外大的出版商都在这方面投人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力求尽早占领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与此同时,有些外语教学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现代外语教学中,人仍占主导地位。高素质的英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在人与人的教学过程中,是任何计算机软件都无法取代的,它们永远只能处于辅助地位。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成为外语教学界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2)会上有大量介绍英语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论文,其特点是针对不同学习者,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编写不同的学习材料,辅之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个性化观念。我认为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很有启发。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丰富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我们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而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教学大纲,一套教材,一个考试模式,教学统一学时安排,这样的共性化模式是否值得反思,我想不妨去探讨一下其中的利与弊。这将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目前情况下,对我国的大学生来说,英语是作为外国语来学习的。面对如此之大的一个学习群体,要注意研究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目的、驱动力、背景、环境条件、手段和方法,利用各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开发针对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各类教材,探索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我国英语外语教学的整体效率有个明显的提高。

篇6

关键词:商务外语;外语教学;改革;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商务外语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商务外语是外语的一种社会功能的变体,是专门用途外语中的一个分支,是外语在各种不同商务场景中的具体应用,是包含了各种商务活动内容,适合商业需要的标准英文。”顾名思义,商务外语就是外语语言与对外商务的有机结合,同时兼具外语教学和商务活动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和特点。 

商务外语作为外语教学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既依赖于外语教学固有的系统化理论知识,同时又有其独立性的一面,即对外商务教学中的实践性要求,其实用性的要求甚至高于其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说,商务外语是为非英语族群服务的、用于解决英语环境下的对外商务问题的外语教学。既然是外语教学的一支,那么商务外语和外语教学就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商务外语一方面脱胎于外语教学,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生命力在影响着传统的外语教学。 

一、商务外语提高了外语教学的功能意义 

商务外语从本质上来说,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科,其本质“决定了商务外语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商务外语虽然是从外语教学中衍生而出的,但经过不断地发展,商务外语反过来为外语教学的学科生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激活了外语教学的生命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挽救了或者延长了外语教学的生命。商务外语与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更突出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将英语语言与对外商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赋予外语教学全新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商务外语在强调传统外语教学的同时,更看重实践和应用,更注重外语教学的功能意义。功能意义也即实用价值、工具价值。相对而言,传统的外语教学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如词汇、语法等。换句话说,外语教学告诉我们怎么说、如何说;而商务外语则告诉我们怎么做、如何做,更侧重理论知识的应用。“说”只是一种方法途径,“做”才是最终的目的。外语只是一门工具,商务外语则选择运用英语这个工具来解决实际的商务问题。也就是说,外语教学只是商务外语的一个必要条件,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商务外语因强调外语理论和商务知识以及实际应用的交叉性研究,也就是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功能。商务外语借助语言教学这个手段,为人们解决商务活动中方方面面的问题:经济、贸易、管理、法律、财会,等等。商务外语的出现,从其社会意义上来看,适应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商务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即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财富,转化为生产力;从其学科意义上来看,改变了外语教学长期以来过分关注理论研究的现状,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重新激活了外语教学的生命。 

二、商务外语为外语教学开辟了一条专业化道路 

商务外语为人才培养指明了一条专业化的道路,扩宽了外语教学的研究思路。外语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不再局限于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有助于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单纯的理论知识有时也只是空中楼阁,也极易使得外语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商务外语则适时地丰富了外语教学的内涵,使得外语教学这栋建筑既有华丽的外壳,又有丰富的内容。当然,如果没有外语教学的奠基,商务外语也难以存活下去,毕竟再丰富的血肉也必须有坚硬的骨架做支撑。就这样,商务外语另辟蹊径,在纷繁复杂的外语教学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外语教学不再笼统地为人们介绍英语语言的语系发展和历史演变,而是从对外商务这一条线出发延伸出了外语教学的新生命。 

现代社会不缺乏什么都会的“全才”,缺乏的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型人才。外语教学同样如此,既然做不到面面俱到,那不如就选择一个适合的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商务外语教学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不同寻常的专业化道路。外语教学的全而泛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商务外语的专而精反而更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探讨,商务外语逐步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精通商务外语,具备涉外商务运作能力,能胜任外事接待、商务洽谈和翻译、涉外经贸实物操作、服务、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以传统的外语学习的基础为平台,以专业的商务知识为背景,来处理多种多样复杂的商务问题。商务外语这条专业化教学道路既是一种探索,更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它为整个外语教学的专业化研究提供了范本,指明了方向。 

三、商务外语的改革对外语教学的改革有借鉴指导意义 

商务外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部分,它自身所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或实验,必然会对外语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宏观方面来看,商务外语重视实际应用,这一教学思路已经对整个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语教学逐渐摒弃了纯粹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向理论知识的应用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商务外语的教学内容也开始慢慢向外语教学渗透着,并为外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具体的借鉴意义。例如,商务外语非常注重情境教学,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不再只是交给学生晦涩难懂的语法知识和商务理论,而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商务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模拟课堂或者社会实践等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让学生在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商务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当中,师生自行总结商务外语口语和商务谈判的技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更好地迈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商务外语培训基地、虚拟公司等创新形式对于传统的外语教学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改革。 

商务外语的出现,使得人们认识到对于语言的教学不一定或者说绝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之内,最重要的是走出课堂,将所学到的英语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所有的外语教学而言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商务外语包含三个当面的内容:外语能力+商务知识+实际技能。外语能力主要涉及英语教学的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也就是传统外语教学主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不外乎听、说、读、写、译等五个层次的能力;商务知识则是指与商务贸易有关的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等;实际技能也就是运用自己的外语能力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商务贸易问题等。其中实际技能是商务外语得以存活的根本原因,这也就是商务外语的实质所在:重实际操作、重工具性、重实用性。这种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操作性极强的教学范本,必须打破传统的外语教学的常规,不破不立,依据商务外语教学模式的经验,探讨出更能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外语教学可以以商务外语的商务特色为教学蓝本或突破口,衍生出更多的特色英语。例如,只要把其中的商务知识替换为其他专业知识,如心理学知识、医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文字学知识等,就能很轻松地为外语教学拓展出新的发展思路,激活外语教学的学科生命,同时为社会培养各个行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 

总而言之,商务外语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由表及里、由内而外深层渗透的。甚至可以说商务外语是外语教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提升了外语教学的功能意义,将外语教学从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中拯救出来,赋予外语教学深刻的现实意义;进而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为外语教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专业化道路;同时,商务外语的教学改革也为外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借鉴,为今后的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篇7

语言磨蚀是每位语言学习者都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外语磨蚀已做出大量研究,在历经大半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之后,它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目前,已探明的影响外语磨蚀的因素主要有八个: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外语接触量、年龄、外语学习方式、情感因素、读写能力和性别。其中性别是国内学者在做出实证研究后新增加的一个影响因素。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外语磨蚀对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对高校外语教学启示,因此笔者主要阐述影响大学生外语磨蚀的四个重要因素。

1.1外语接触量

停止或减少外语接触是外语磨蚀最原始的前提性动因,它是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之一。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磨蚀速度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者同受蚀语的接触量有关。一般而言,外语学习者在外语正式学习结束之后,如果不处于外语环境中,即可认为他们已经进入外语的磨蚀阶段。在这一期间,受蚀者与受蚀语的接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状态;另一种是人工干预状态,如参加防止外语磨蚀的培训班。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与受蚀语接触多的受蚀者,在语言技能的磨蚀程度上要明显低于接触少的受蚀者。而人工干预(如定期进行外语培训或外语水平测试)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学习者的外语磨蚀。

1.2磨蚀前的外语水平

国外学者Kennedy早在1932年就发现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对语言磨蚀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后Vechter等人经研究提出了“倒置假设”(InverseHypothesis)这一概念,即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和速度成反比。研究者还发现不同的外语水平对外语磨蚀的影响力度也不一样,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易磨蚀,而低水平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则很容易受到磨蚀,并且其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1984年Neisser将这一分界线称为“关键阈值”。因此,从语言磨蚀的角度来看,学习者若是想要有效地预防外语磨蚀,保持或提高外语水平,他们必须达到或超过“关键阈值”所代表的外语水平。

1.3外语习得方式

学习者的外语习得方式对其日后外语磨蚀程度的影响不容小觑。日本学者Nagasawa通过对7名学习日语的美国大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后证实: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外语能力相对更耐磨蚀。1999年Hansen发现与浸泡式(或直接式)习得方式相比,通过明示式教学习得的外语更耐磨蚀。此外,Hansen还发现外语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和强度的不同同样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语言磨蚀。强调接受性技能(听和读)的课堂培训出来的外语能力比强调产出性技能(说和写)的耐磨蚀。由此可见,外语课堂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的不同均会对外语学习者日后的外语磨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4社会情感因素

影响语言磨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有关社会情感因素对外语磨蚀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态度和动机上,且得出的结论相似:社会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磨蚀的间接原因之一。Nagasawa(1999)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强动机和正面语言态度的学习者要比负面态度的语言学习者的外语磨蚀程度小。笔者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也发现,具有积极外语学习态度和强动机的学生,其外语水平一般比较稳定,外语磨蚀程度较小。而一些具有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或疲劳等)或缺乏外语学习兴趣的学生则很容易出现外语磨蚀问题。

2对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外语磨蚀研究现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语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向过程和伴生产物,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外语水平和教学成效。如何有效地保持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防止语言磨蚀,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和概述影响大学生外语磨蚀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如下启示:

2.1加大学生的外语接触量

由于外语接触量是影响外语磨蚀的最主要和根本性原因。国内外研究也证实自然状态下与受蚀语接触多的受蚀者其语言磨蚀程度上要相对较小,而且人工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学习者的外语磨蚀。因此,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大学生的外语接触量,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自然状态下接触外语,另一方面加强人工干预力度,通过人为的方式使学生频繁接触到外语。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最主要的外语接触途径就是外语课堂学习,除此之外,他们接触外语的机会很少。笔者认为外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新的媒介增加自然状态下的外语接触量。如鼓励学生使用Coursera和Ted等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利用“英语流利说”等手机软件开展外语学习。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加强人工干预力度,创造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如针对在校生开展定期的外语水平培训与测试,组织国际交流活动等。

2.2采取抗磨蚀的有效教学方式

磨蚀前的外语水平和学习者的外语习得方式对外语磨蚀程度的影响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语言磨蚀并提高其外语水平。受到语言环境、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很难越过“关键阈值”,因此容易出现外语磨蚀。我国高校应进行课程改革,加大外语教学的力度,争取使学生尽早突破“关键阈值”。高校教师也要重视系统的外语课堂教学,更多通过明示式教学法,增加学生外语知识的输入,鼓励并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或网络等形式增加课堂互动和知识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使学生通过参与和实践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另外,也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日常教学活动。

2.3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动机和正面的学习态度可有效地预防并减少语言磨蚀。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端正其学习态度和动机。笔者曾在所教班级做过调查,发现很多非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都是为了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取得学位证。这种纯粹以应试为目标的消极被动的学习,使得不少学生在过了四、六级之后就停止了外语学习,导致外语水平迅速下降。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过分依赖课本去死搬硬套,而应该注重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语言输出的积极性,并使之最终转变为学习的动力。老师还应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的负面情绪,在课下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习得的外语更耐磨蚀。

3结语

篇8

    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迅速扩大,对外语和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由于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而且成了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由于英语等外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也吃了不少亏,对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后进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基储高教)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重视的,开课很早,课时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

    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找到一种适合于中国人更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就好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有个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并用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他在北京介绍他的教学方法的录像,看后感到很高兴。张思中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一位特级外语教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

    对于教学,我是外行,但根据我们自己学习的体会,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一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强调按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注意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还有一条就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方面有不少优势,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将近四十年时间)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甚至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所以说,这种教学法也是许多老师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晶。这种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学外语,我看对成人学习外语也是有效的;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其它某些外语,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现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还有一 个难题是教师队伍问题,而张思中教学法恰恰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经过一段培训,一般外语教师都可掌握,解决了我们师资问题上一个人的难题。总之,它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见效快,容易推广。

    正确的理论对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正如《实践论》中讲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断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我们不论搞现代化建设,还是搞教学改革,都要提倡实践、实验。

    凡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的经验、方法,就应该加以肯定,进行总结、提高和推广普及,使之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一种好的经验、作法并不排斥其他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因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和争论影响了对基本上是好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推广。

    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张思中老师的外语教学法,扩大推广面,要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在制作外语教学的音像制品及计算机教学软件时,要注意尽可能采用母语国的教师的录音,以便外语的发音更加准确),加快师资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下一步还要研究教材和教学体系问题。

篇9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以文化的行为论为理论基础的文化教学近年来对英语教学有极大的影响。行为论在教学实践上主要表现为交际教学法。本文从行为论的角度对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文化;行为;教学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学家格拉斯通(Gladstone)指出:语言与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古德诺夫(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这两段话充分说明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类文化学观点看,文化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正式文化(英文中用大写的Culture表示),它包括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方面。另一个是普通文化(英文中用小写的culture表示),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它们各有特点,互不相同。以希腊神话和基督教文化为两大组成部分的欧洲文化,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影响了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化之间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反映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上。比如,英语中的dragon与汉语中的“龙”在含义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是指像鳄鱼那样凶残的爬行动物,是邪恶的象征。但在汉文化中恰恰相反,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是吉祥高贵的象征。

由此可见,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如果只顾语言,忽略了所学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就很难完全了解和正确使用语言。

2.文化教学

行为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之一。行为论视文化为行为(culture as behavior)。文化作为行为,既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即表达、体现和象征普遍意义的行为;既可以是显型的,也可以是隐型的。其中,“隐型文化具有抽象性,常常不为群体的多数人所认识,需要文化学家从人类精深微妙的自我意识深处去探寻。”(刘守华,《文化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理论上,行为论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行为主义、语言和文化研究中的功能主义以及交际文化学(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为基础,而实践上主要表现为交际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首先在内容上,文化作为行为,不再局限于用文字描写和解释的知识或信息,更多的是借助特定语境使用语言的行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甚至每个手势、眼神、表情等,都是有意义的行为,而这些透过各种信号映射出来的有意义的行为都属于文化研究的范畴和对象。其次在形式上,文化作为行为,不再象知识那样可人为地,随机地添加到语言课程之中,而格外注重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力求在应用中实现与语言的交融和渗透,即由“使用形式”(usage)变为“实际使用”(use)。

第一,在教学目标方面,不再只是满足于一般听、说、读、写、译的技巧的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进一步细化为:(1)能分辨合乎语法的语言形式;(2)能分辨实际可接受的语言形式;(3)能分辨得体的语言形式;(4)能分辨一种语言形式的常见程度。文化教学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旨在“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相互理解,并从理解自己人民的文化发展到鉴赏邻国人民的文化,最终鉴赏世界性文化。”(赵中建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第二,在教材建设方面,首先是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西方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因素也随之闯入国人的视野,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国内的文化环境和西方的大不一样。

于是一些学者着手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纲多本”的交际法教材。继李筱菊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之后,一大批通用教材、辅助读物和配套的视听说资料陆续面世,使我们系统学习西方国家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我国学生不易接触或接触不多的文化知识成为可能。

第三,在课堂教学方面,应始终以交际行为为重点、以语言使用为关键。尤其是随着交际能力和交际法被提上外语教学的议事日程,学生逐渐被推到课堂学习的中心和前沿,教师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organizer),学生习得语言文化和培养交际能力的促进者(facilitator)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鼓励者(inspirer)。交际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可理解的信息输入和亲身体验交际行为、从中习得文化知识的机会,从而学会应用这些知识,变知识为行为。

第四,在教法方面,虽然交际法没有定式,也没有经典样板,但应利用课堂主渠道尽可能多的组织group-discussion,seminar,debate,role-playing,story-telling,并辅以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辩论、英语晚会、专题讲座以及口语、听力、阅读、写作、演讲、表演等单项或综合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融知识和应用、所学和所为于一体,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3.英语教学与文化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同时,一种特点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所以,造成民族间相互理解障碍的多半不是由于对外语词汇的基本意义不理解,而是由于不了解这些词语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单满足于让学生“学而知”(learning to know),不能满足于一般听、说、读、写、译的熟练技巧;还要让学生“学以用”(learning to do),引导学生去注意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注意文化之间的雷同和差异。

文化一直是包括外语在内的众多学科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之一,社会文化能力业已成为继听、说、读、写之后第五种语言应用能力,并被美国外语教学协会(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正式列入外语教学大纲。(许嘉璐、王福祥、刘润清,《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文化是动态的、兼容的,相应的文化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视文化为行为并以此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文化观和教学方法。(作者单位:防空兵学院)

参考书目:

[1] 何自然,1997,《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 胡文仲编,1988,《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篇10

论文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意识;文化对比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我们对“文化”一词并不陌生。大家经常在日常生活中提到它,如中国文化、欧美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等。然而对于什么是文化,人们却很难给出一个确切定义,因为它的内涵太广泛了。从文学、艺术到伦理、哲学,从宗教、习俗到衣食住行,从政治、法律到经济、道德,以及性别、职业、阶层等个人角色,它无所不包。所以说文化来源于社会,是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中介,又是人们认识世界、描写世界的工具。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属于文化的范畴。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乃至生活细节。只有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理解和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二、文化教学的原则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它服务于语言教学。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文化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阶段性原则。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情感、个性和语言水平等。所以,文化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和使用跨文化知识,这就是阶段性的内涵。总的来说,年龄小的学生应该学习初浅的内容;年龄较大的学生应接触难度大一些的文化技能或阅读一些目的语文化知识。教学时应从相对简单和具体的内容开始,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和高层次的文化内容。

2.结合性原则。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这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教学是在外语教学的框架内进行的,文化内容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同样,语言内容也必须有利于文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至少要有四个切入点:结合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授文化;结合语言的历史典故教授文化;结合句子导人文化;结合篇章教授文化。总之,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必须同步进行。

3.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所教的文化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并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如果把教语言与教文化割裂开来,不但费时低效,而且会使学生感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学起来空洞乏味。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导入相关的文化信息。

4.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主要是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适度。也就是说要选择合适的难易度以及适度的教学方法。选材时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化,不可一切照搬全收。教师应有选择地传授文化知识,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方法的适度是指正确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的关系。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

1.提高文化意识。正如我们所知,由于受传统语言学思想的指导,以往外语教学偏重结构和语法,教师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讲词法和句法上,很少有人考虑词汇的内涵和社会文化等因素。这导致了我们的学生虽然语言基础知识不错,却不具备真正的社交能力,在实际的交往中出现问题或是无法互通信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改变教学方式,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渗透,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同步进行。例如:freeze这个词,它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它可以表示“站住”、“不许动”。如果不懂得这点文化知识,那么遇到特殊的情况就很有可能会被枪杀。曾经就出现过这样的案例,由于文化知识的缺乏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着有关西方的文化知识,让他们了解西方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错误”。

2炷意文化差异。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语言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成语“真龙天子”、“望子成龙”,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圣的,是力量、财富、繁荣及祥和的象征。但在英语中,“dragon”却是邪恶和暴力的标志,如果把“望子成龙”直接译成“tohopethatone’ssonwillbecomeadragon."那就不得体了,虽然就其语法而言,完全正确。但它表达的含义却大相径庭。像这样由于中英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意思上的重大反差值得我们英语学习者重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强调文化教学,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习得语言的环境,而且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夕语实践量少,内容死而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教材、教师、学校等外部因素,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自身和学生之间的活动过程。语言不仅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手段,只有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本身文化素养不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年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英语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模式,很少有人考虑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此外,一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也使得其不重视文化教学或者无法灵活地进行文化渗透。总之,几乎所有的外语老师都懂得文化教学对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但是,能将以上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因此,外语教师要多看些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方面的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外语教学的能力。

五、文化教学的技巧

1.充分发挥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成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和解释者,应该非常熟悉外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学生的本族文化和目标语文化,设法帮助学生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要避免用本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外族文化,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具有文化内涵的典型材料,启发性地进行分析讲解。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文化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目标语的文化和背景知识。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各尽其长。

3.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自己学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报刊时积累新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