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范文
时间:2023-03-26 12:1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资源 企业财务能力 辨析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局限在盈利最大化上,而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化才应该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正确目标。传统的以企业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体系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发展了,建立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财务资源与企业财务能力的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
一、以企业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
当前,众多企业的财务报告都是以企业资源为重心,通过资产的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及现金的流量表来展示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使得企业信息资源的使用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一)目标偏离
企业的财务报告建立在满足企业信息用户的需求上,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多集中在对过去企业财务资源的总结上,忽视了对未来企业财务能力的预见。同样,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者需要的也更多是关于企业未来的财务能力的预见,而非过去的财务资源状况。显然,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与财务信息需求者的目标不一致。
(二)假设缺陷
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多是通过会计进行假设,再通过加工完成的,一旦会计的假设出现了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明显的缺陷。企业会计主体的假设着重于强调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财务资源,而非通过分析当前资源的拥有和控制情况来体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持续性的假设并不能够将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反映出来,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对于企业盈利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
(三)内容缺陷
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注重实质,切不可流于形式,出现了财务报告内容上的缺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就有着明显的缺陷:首先,着眼财务资源,忽略财务能力;其次,重视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忽视对企业财务潜力的挖掘;第三,注重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忽视了企业财务的核心能力。
(四)形式缺陷和载体缺陷
在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形式中,常见的有报表、补充说明,以及附注等,通过定期披露的形式来进行。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载体主要局限的有形的媒介方式上,与当前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方式相比,明显不足,更无法满足信息需求者对于信息的及时性了解,而且严重影响力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二、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
(一)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内容
企业的财务能力是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代企业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用户需求决定了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企业财务能力的报告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内容:
1、财务表现能力信息
当代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现行的财务状况、企业过去的财务资源,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等方面。企业的财务资源是基础,主体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财务资源与主体的变动是其相应的延伸。以上这些信息都集中表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上,当然还有相应的附注和补充信息等。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的企业的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以及其变动,间接地表现出一定的财务表现能力。
2、财务活动能力信息
当代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筹资能力、投资能力,以及企业的分配能力、管理能力。企业财务的活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财务表现能力,同时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筹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资产规模的大小;企业的投资能力则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投资报酬;企业的分配能力关系着企业声誉的好坏;企业的日常管理能力体现了企业的运营状况。因此,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财务管理能力信息
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包括的各种能力非常广泛,诸如企业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以及企业的计划能力、分析能力,同时还有企业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以及企业的激励和创新能力等。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主要是由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方法等多个因素决定的,是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必要内容。
(二)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财务报告特点
1、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相结合
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中,不仅有企业的财务信息,更有企业的会计信息。以企业财务能力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在包括企业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同时,还包括企业的管理能力信息和企业的财务能力信息,更包括企业的核心能力信息。
2、历史信息与预期信息相结合
历史信息是以企业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体系的基础特征。由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尽管历史信息是企业预测未来的依据,但是并不能够起到彻底的作用。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不能够局限在历史信息上,要将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关的财务信息业也体现出来,突破历史信息的范畴。
3、数据信息与非数据信息相结合
在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体现出的都是企业财务的数据信息,但是仅凭数据信息是不能够将企业财务状况展示出来的,需要加入适当的非数据信息进行补充。数据信息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显示出来的,而非数据信息则是通过文字展示出来。
4、规范信息与不规范信息相结合
企业的财务信息的要求严格规范,当前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会计标准。在企业财务报告中,除了与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相关的信息要严格规范以外,其他的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一些能力信息适当规范即可,并不做严格的要求,只要财务信息使用人员能够理解即可。
5、有形信息与无形信息相结合
在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通常是采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和相关的附注与说明等有形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有形信息需求增加的同时,很多无形的信息也被披露出来。无形信息与有形信息的结合势必成为当代企业以财务核心能力为重心的财务报告体系的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腾飞,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清楚企业财务资源与企业财务能力之间的关系,改善传统的以企业财务资源为重心的财务报告体系,建立健全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管理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2002
[2]焦玉兰.企业未来财务潜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信息的报告披露[J].中国电子商务.2012
[3]朱赫宇.杜玉杰.试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理论界.2007
篇2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分析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前应当做好的准备工作,详细探讨了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重点涵盖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财务分析;会计核算;准备工作
一、当前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会计核算而忽视了财务分析。这是当前很多企业度存在的财务管理缺陷,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时期,很多政策与市场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如因为企业的决策者没有意识到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性,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时,没有依据实际的财务信息状况进行决策判断,从而使企业的财务受到很大影响。另外,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规范都在不断变化调整,使得很多财务会计人员将很多时间精力都用在掌握新规范的学习上,而没有花费时间去进行财务分析与管理。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大都只是注重会计的核算结果,而并没有重视起财务分析工作。
2、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还保留着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财务部门是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部门,是高于企业的其他部门的。因为财会人员并不愿意去了解其他部门对于会计信息的具体需求,而是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财务管理,这样就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与生产经营脱钩,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3、没有风险意识,思想过于保守。在当前的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很多企业对于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风险意识,在进行企业的经营决策判断时不对风险进行评估,或对财务分析的结果不做出相应的风险调整,使得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从而给企业带来了灾难性的经济损失。
4、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5、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
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二、财务分析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事实上,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应当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来确保财务分析的正常运行。如要明确财务分析所得信息的使用对象是谁,其对财务分析的需求是什么,财务分析的框架和结构应当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具体来讲,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1、在进行财务分析前,要清楚明白地知道财务分析阅读的对象。由于财务分析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而阅读对象多为非财务专业出身的企业高层管理者,这就需要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合理把握分析内容的通俗程度。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的分析资料,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非财务专业的其它领导,则要力求通俗一些。
2、要充分领会阅读对象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内容,尤其是要充分领会企业高层管理者所需要了解的信息是什么。这就需要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分析前要尽可能多的与企业高层管理者或其他相关领导进行沟通,以捕获他们“真正希望获取的信息”。
3、在进行财务分析前,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一般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报告目录、重要提示以及报告摘要是最重要的,任何一项财务分析工作都必须要有这三部门内容。
三、财务分析应重点涵盖的内容
1、财务分析一定要与企业所经营的业务紧密结合,进行分析时要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出业务发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财务数据的变动预示着企业发生了资产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财务分析人员需要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结合对财务数据的敏感性,做出正确判断。
2、在财务分析中,既要加强对外界经济环境的分析,也要加强同行业企业之间横向指标的对比分析。同行业其他单位相关信息资料的积累与更新,便于在进行财务分析时,用以明确指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从而使企业管理当局对自己的经营管理决策进行适当调整,正确定位,以利于在市场竟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使本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领头羊。
3、要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现金流是企业机体的血液,是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因素,许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是因为缺乏盈利,而是因为资金流链条的断裂。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将企业“利润”与企业“现金流量”相结合。由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指标,使企业质量往往受到一定影响,它并不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多少现金,但如果将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相结合,就可以对利润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起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针对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分析结果报告,以供使用者更直观的了解其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加强对企业业务、经营环境以及资金链等内容的分析,提高企业的财务分析水平,以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财会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收入应占有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否则,该企业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济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
(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还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三)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的压缩有关开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即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帐款周转率,通常可采用帐龄分析法,重点分析应收帐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帐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对于呆帐和坏帐,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周转情况,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对三大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
1.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如非生产性企业,由于存货较少,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帐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2.一般而言,速动比率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所以,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该指标是用企业的速动资产,即用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好客户的应收帐款来反映和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该指标由于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帐款,因此,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试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来自:免费
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4.对于股东权益比,该指标值大,说明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低;而该指标的值小,是低风险的财务结构。
5.利息保障倍数说明的企业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2.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帐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3.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4.资产的现金净流量回报率。该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5.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流动负债的比率。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偿还当期流动负债。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有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对这些重要事项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从这些附注中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而作出投资决策。这些附注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有价值的主要包含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易。
1.对或有事项的分析。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这些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事项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有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财务报告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篇4
关键词:财务预警;组成内容;存在问题;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23.02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组织结构不合理、融资措施不当使得企业预期收益下降,甚至丧失偿还能力的风险,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财务预警,正是企业为防范财务风险而采取的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当前,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财务预警的重要性,采取了一定的预警措施,但由于不少企业管理者自身专业与认知的局限,导致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完善的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转,针对这些现象,管理者要系统的认识到财务预警机制的组成与构建方式,才能真正的做到趋利避害。
1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内容
1.1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
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预防机制时,首先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部门,将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作为部门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财务风险分析部门也可由企业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企划部门共同承担。财务预警部门的主体即为预警分析人员。此外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身的组织管理,使各个企业部门能够条理清晰,任务明确的各司其职,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使预警部门的工作走上持续化,正常化的轨道。
1.2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
企业财务预警部门的分析对象是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与业务数据,因此,只有及时的将各个企业部门的生产、业务、运转信息快速的传达给企业财务预警部门才能使其工作得以开展,因此,企业在组建企业财务预警部门的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好各个企业部门的联系,保证企业各个部门与预警部门间信息通道的畅通,使财务预警部门能够及时的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为风险分析创造良好的基础。
1.3严格的财务风险评价和责任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部门,要在掌握企业数据的基础上迅速找寻出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并判断出各个风险的大小,对企业能够造成的影响,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当难以规避风险时,要“两害相权取其轻”,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并迅速反馈至决策层,做好事后补救的准备。在分析财务风险的同时,还要就风险来由进行追踪,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根据企业损失的大小对造成风险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相应惩罚,增加责任人的警惕,避免重蹈覆辙,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
2当前企业在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企业领导认识不足
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只重视企业的产生和销售,对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对企业的关注集中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上,对增加企业利益的认知也局限在提高生产和拓展业务上,忽视了财务管理对增加企业利益的巨大作用,使得企业财务风险频发,对企业财务风险也只是发生之后再补救,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使得企业重复性的发生相同的财务风险,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2预警机制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缺乏科学的指导,运营水平低,企业规模与企业管理方式不符。完善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事前、事中、时候三部分,而在实际管理中,很多企业只重视信息的事前收集和事中分析,忽视了事后的反馈使得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环节缺失,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还有部分企业认为度过了财务风险就安全了,没有对风险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的总结和研究,及时吸取经验和教训,忽视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后期管理,使得同样的财务危机再一次发生时企业也无法做出及时的反应,使得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2.3财务管理不科学
首先在财务指标的制定上,不少企业对企业资产、盈利情况、资本结构与现金流动没有很好的掌握,在制定财务指标时没有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做好规划,导致企业财务预警措施也偏离企业的实际运行需求,不能及时发挥作用。还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很多企业报表都被人为修改,虚假信息过多,使得企业财务预警措施没有建立在正确的数据之上,可执行性大大降低。
3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方法
3.1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企业领导应端正对财务预警的态度,把财务预警作为规避风险,提高企业利益的重要工作,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制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部门,选拔财务预警工作人员,加提高领导水平,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财务预警部门能够得到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得到充足的信息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其次,要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是有巨大作用的,而非“闲职”,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效率和预测水平。
3.2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联系自身实际,而非照搬相关标准的规定,管理人员要先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情况与业务往来情况,明确企业各个环节中的成本消耗,估测企业利润,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使财务预警机制与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相一致,真正的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服务。其次,加强对企业财会部门的审计监督,严厉杜绝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人为修改,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使企业财务预警措施的制定能够建立在真实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
3.3健全预警机制
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运作的流程、环节和规模,确立合理的企业管理手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完整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企业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与反馈三个阶段,财务预警部门在收集企业各项运行数据、信息后,首先要核对其真实性,确保数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再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业务销售、税款缴纳等环节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合理的规避措施来防范企业风险,或以小的代价来规避大的企业风险,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将企业风险产生的来源、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反馈,对应负责任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合理的处罚,促使其提高警惕,使企业决策层制定合理的制度、措施来保证企业不会重蹈覆辙,保证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4总结
科学的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趋利避害,更加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玉琴.财务预警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会研究,2008,(12).
[2]张红日.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基于两种多变量模型的比较分析[J].经济师,2009,(6).
[3]吴树畅,蒋晓宁.激进财务政策下财务风险的积聚、扩散与控制――以“*ST华源”为例[J].财务与会计,2009,(10).
篇5
关键词:财务报表 信息 综合 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4-02
1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只能将分析对象局限于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从而降低了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一是分析高度不够。当前财务分析不是站在企业经营的高度上分析数据,而更多的停留在报表数据的表面,割裂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导致财务分析与企业管理脱节;二是指标间的联系不强。财务指标仅仅是一个比率或比例值,只能揭示企业经济效益某一方面的信息,多是片面或孤立的分析;三是忽略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影响了财务报表数据,为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许多空间,难以保证作为分析基础的财务报表的客观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会计原则及会计假设会约束财务报表,尤其是受责权发生制和历史成本的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讲,财务报表并不是企业“经济真实”的真正反映,其本身存在众多的局限性:例如它主要反映已发生的历史事项,与使用者分析所需要的有关未来信息的相关度不高;财务报表无法反映许多非货币计量的其他重要信息,主要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
利用现行的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仅提示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财务报表本身和财务信息记录的局限性。第一,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在对某些企业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由于研发人员缺乏,造成研发工作进展缓慢。由于销售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能通过现场服务掌握各种产品的需求动态反馈给公司,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造成产品销量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由此可见,由于人才缺乏引起的连锁反应在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系统方面是难以确认和计量的。第二,财务报告信息具有滞后性。现行财务报告反映财务信息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而在现如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因素比以前更突出、更多,而财务报表却无法及时跟踪披露。这些因素都导致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不充分或不能披露,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极大影响。第三,缺乏预测信息和前瞻信息。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所以目前的财务报表普遍缺乏前瞻信息和预测信息,而这些信息正好是企业经营者最需要的。
2 财务报表内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以复式簿记为记账方式“三足鼎立”的会计模式,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产物,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只能说明“企业过去做得怎么样”。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财务绩效优秀,上市不久就陷入困境,甚至沦为ST族。其实,这不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在上市之前的财务报表一定造假,而是企业上市之后的战略定位可能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原先创造良好财务绩效的前提条件,还可能是上市之前正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在上市之后刚好进入衰退期造成企业财务绩效恶化。
3 财务信息的“企业系统分析”法
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评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掌握财务报表所呈现的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有效的分析方法必须包括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分析和企业会计环境和会计政策甄别,从“企业经营环境――发展战略――行为――结果”一体化的逻辑基础之上来综合分析反映经营活动的企业财务报表,构造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构架。这种方法就是“企业系统分析”法,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所谓的经营策略的分析,具体内容指的是企业所经营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财务的情况这两者,和经营的最终成果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才可以将整个财务信息进行系统整体的分析,从而有效的避免从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反映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业绩。其中经营策略的分析具体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对行业进行分析。在对企业的盈利进行分析的同时,要针对该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因素进行彻底的分析,因为各行各业的具体的盈利情况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具体的行业标准来判定;其二,分析企业的竞争策略。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受到该行业的经营状况等各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对所属行业的具体经营状况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预防,进行相应的竞争策略,即便是当该行业遇到经营状况的问题时,该企业也能够很好的进行竞争策略的处理;其三,分析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对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具体内容是,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对于能够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经营状况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它的产生是由企业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会计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会计质量分析。会计质量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会计灵活性的确定,评价企业会计披露和会计政策的适当性,揭示企业会计系统,反映企业经济状况的真实程度。会计质量分析包以下几个方面:1)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会计质量分析时应着重分析会计信息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真实反映程度,评价企业关键成功因素方面的表现及其蕴含的风险,保证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2)确定会计政策的灵活性。在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收入和费用项目中,都存在着可供会计人员选择的管理和原则,从而为管理者虚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了机会;3)评价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披露的企业信息做了最低要求的限定,信息使用者在使用相关信息进行决策时,应注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是否被充分披露;4)确定潜在的危险信号。会计质量分析的常用方法是注重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为企业可能会以出售固定资产等手段使会计盈余大幅增加或减少,而这些项目并不构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3)财务比率分析。所谓财务比率分析,具体内容指的是在财务的各项指标之间,找到各指标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找出最能够代表资产收益的指标,以此为出发点,来分析和研究各项指标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诠释企业的盈利。财务比率分析的内容涵盖了分解净资产收益率、分解利润率、分解资产周转率等各种方式。
综上所述,“企业系统分析”法十分注重过程分析和动态分析,能体现出企业活动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准确全面、地了解;“企业系统分析”法也非常注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把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业务活动跟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财务数据相结合来分析企业经营业绩,这样会使企业的财务评价更加全面;“企业系统分析”法所分析对象范围更广、更全面。
“企业系统分析”法是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它的内容涵盖了诸多方面:企业环境、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会计方法等,通过会计的质量和经营分析手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此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最后再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对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经营状况存在的必然联系,最终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从而使决策者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黄国良,侯晓.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
[2] 许彦.不同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李心合等.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3(1).
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预警模型 种类
一、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种类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及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变化,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公司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的监控系统。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模型有以下几种。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运用单一变数,用个别财务比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方法。出现财务困境的公司其财务比率与正常公司有显著的不同,从而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揭示企业财务危机。单变量模型中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现金盈利值、现金增加值、债务保障比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安全率和资产变现率。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意义如下:
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处置长期资产收现-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该指标反映企业现金净收益。
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分配股利付现。该指标反映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分配后的留存现金收益。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公司现有的现金支付债务能力。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的。
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资产变现后偿还负债还有多少剩余。
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价值。该指标反映资产可变现的比率。
对单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等的影响。单变量模型分析较为简单,但不能综合说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运用这种方法可能出现对于同一公司的不同预测指标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因此,运用单变量模型时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多变量模型主要包括:线性判别模型、主成分预测模型、简单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
(1)线性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分析建立起来的。该模型根据一定的样本资料建立判别函数、确定判定区域,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这种模型典型的有1968年美国学者Altman提出的“Z―计分法”。该模型是基于会计数据和市场价值的信用风险模型,用以计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其判别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运营资本/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总额;X4=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的价值总额;X5=销售额/资产总额。
奥特曼提出的判断标准是:如果Z值大于2.675,则企业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如果Z值处于1.81到2.675之间,企业的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称为“灰色地带”。
(2)主成分预测模型。该方法是由Ho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财务指标内部结构分析,找出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几个综合指标,综合指标不仅反映了主要信息且彼此完全不相关,通过提炼财务指标形成主成分,并利用主成分进行预测分析。实质是单变量模型的综合运用。
(3)简单线性概率模型。该模型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起来的,其形式是:
y=c+β1X1+β2X2+…+βkXk
其中:c、β1、β2、…、βk为系数;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y为企业财务失败的概率。
该模型以0.5为危机分界点,y值越大,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y值越接近于0,说明企业财务越安全。
(4)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也叫对数比率模型和概率单位模型,都属于概率模型,是在克服简单线性概率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用logit和probit概率函数建立起来的。logit模型的形式为:
1n[p÷(1-p)]=α0+β1X1+β2X2+…+βkXk
其中:p取值为0、1;p为概率;x1,x2,…,Xk为k个预测变量,即财务指标;α0、β1、β2、…、βk为系数。
probit概率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与logit模型预测的效果相差不大。
多变量模型均同时选取多个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的构建涉及多种方法和理论,操作比较复杂。多变量模型综合考虑了公司财务环境,包括引起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多个方面,预测范围比较全面,因此比单变量模型能更好地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
3、动态模型
动态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是把人工智能中的归纳式学习方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动态财务预警模型主要包括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案例推理法。
(1)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当向模型中输入一些资料后,网络会以目前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应的预测值以及误差,而再将误差值回馈到网络中调整权重,经过不断地重复调整,从而使预测值渐渐地逼近真实值。当应用此网络到新的案例时,只要输入新案例的相关数值,神经网络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权重得出输出值即预测值。神经网络分析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该模型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
(2)案例推理法。这是近年才被尝试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的一种动态非统计模型方法。案例推理法是一种依循经验来推理的方法,就是以过去发生的案例为主要经验依据来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当输入一个新的问题到案例推理法系统,该系统会从现有的案例库中搜寻相似的案例,以判断新案例的类型。案例推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根据相似性演算法测算出案例之间距离,再转变为案例之间的相似度,由相似度选取最相近的案例,据此进行推理判断。
动态模型的分布是自由的,当变量和协方差结构不相等时,神经网络能够提供准确的分类。但是它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型的拓扑定义、网络架构的决定、学习参数以及转换公式的选择等比较复杂和难以确定,其工作的随机性较强,非常耗费人力与时间,而且其决策过程不易理解,以致对它的接受和应用都较困难。另外,这种模型要求拥有大量的学习训练样本以供分析,如果样本数量积累得不足,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则会影响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的结果。
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地优于线性判别模型,而传统的统计模型发展得比较成熟,计算也相对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目前在财务预警模型方面仍然以传统的统计方法为主,动态模型尚不够成熟,对它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的注意事项
一是确保录入的信息真实有效。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些信息本身要真实和有效,否则将产生“垃圾进、垃圾出”的情况,达不到财务预警的作用。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现状;对策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况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管理和控制企业资金往来的重要活动。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财务控制是首当其冲的表现形式。一个良好的企业内控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和日常财务会计的信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有序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规划方面的能力,最终做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企业财务内控的功能
企业财务内控在公司治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跟企业财务内控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分不开,在公司具体运营中,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保证企业财务工作顺利进行。企业财务内控是一项计划性和技术性并重的工作。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全面分析,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合理准确的数据信息,可以使每次的评估做到有效性和针对性,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最大程度为企业财务管理“保驾护航”。
2 独立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特别是财务内控管理部门要求与其他部门严格区分开来,以保证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可以保证财务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公开透明。企业的组成部门都要与“钱”打交道,这更需要保持财务部门的独立性。通过财务内控管理的形式,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给予各部门财务方面一些中肯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3 、财务工作方式的优化与升级。以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会计等核算型,这不仅造成工作量的繁重,效率也不高,错误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横空出世,使财务工作的模式开始逐步转型。财务内控体系更侧重于管理和优化,诸多财务信息已经在财务内控体系中可以找到,财务人员只需及时地对财务信息进行核实和分析,就能得到相应地信息和数据。继而为企业的工作提供有效而准确的信息,避免或较少潜在的财务风险。这也是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财务内控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普及度还不高,真正在企业中的执行力度不广,原始的“会计记账法”在中小企业还广泛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财务内控与公司规模相悖
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内控越健全。例如,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那么多财力和机构来施行财务内控制度,很难做到对财务的全面控制。即使能够建立一定规模的财务内控,可能仅仅出于保护财务信息和财务安全的目的,至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长远规划可能很难涉及到。
(二)财务内控组织机构的不健全
通常,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和相应高管组成了一个企业的基本结构。但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董事会及高管权力过于集中,交叉管理和权责不明的情况时有发生,财务部门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至雇佣几个会计就组成了财务部门,或者会计直接兼任内控工作,这种趋势长期以往,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更是遥不可及,企业实现财务控制就成了一句空话。即使有些大型企业建立了健全的财务部门和财务内控科室,某些领导权力的过于“庞大”,也使财务内控形同虚设。
(三)财务内控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素质
财务工作是关乎企业直接经济效益的核心,因此企业内控需要有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来管理和操作。专业人才可以更快了解公司财务制度,执行力也更强。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人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或者仅仅懂得一些基础的会计知识,这对构建财务内控体系是极为不利的。还有的内控人员思想僵化,理念无法与时俱进,仅仅了解简单的算帐和记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出纳”和“会计”是不够用的,内控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基本常识,还应该了解财务方面的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等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财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地监督
对财务内控监督不力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企业内部负责审计或监督的部门人员素养偏低,无法做到时时监督,事事监督;第二,企业监督人员受到企业行政部门的制约,企业的监督无法做到独立自主;第三,企业监督大多是“事后法”,没有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做不到防患于未然;第四,缺乏有效地外部监督,例如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等。
三、构建企业内控体系的对策
(一)设置专门的的审计部门或科室
保证企业财务内控部门的独立性,就必须设置有一定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部门。同时,企业应制定相关规定,限制企业行政部门对以上部门的干预,使企业内控部门能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财务计划并监督财务计划在各个部门的运行,规范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完善企业的自我约束制度,最大程度为企业财务管理“添砖加瓦”。
(二)努力提升财务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
这在具体财务工作中集中表现为内控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首先,应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训,凡事应以公司的利益为核心,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品质,杜绝“权力寻租”的现象的产生。其次,加大内控人员业主素质的培训。企业内控体系的建构,必须依靠一批业务熟练,理念创新的工作人员。内控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和会计基本知识,还应该熟悉和财务内控相关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之中。
(三)健全企业监督体系
企业财务内控工作是企业日常性的工作方式之一,它不仅和资金打交道,还和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交集。建立健全对企财务业内控部门的监督,可以有效限制其“财政大权”,提高执行力和财务工作的效率。有条件的企业,可在企业内部设立实现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机构,加强对财务内控工作的全面即时性监督。这更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健全监督体系,要把事前监督的核实,事中监督的审查和事后监督的反馈三方面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减少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促进企业有序而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显重要,这种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企业管理层加大对财务内控的关注和投入,逐步重视财务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合力,如此做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催化剂”。笔者相信,企业财务内控必然有一个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梁水源.关于目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5(5).
[2]邓慧丽.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J].辽宁经济,2009(4).
篇8
关键词价值;控制总风险;不同生命周期;财务战略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想长久立足和生存发展,必须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考虑各种因素,战略管理应运而生。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管理的推行,现代财务管理不仅要有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企业财务战略对其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具有支持和帮助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作用。财务战略既是企业整体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财务战略既要体现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又要遵循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
(一)树立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的财务战略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价值管理是一个综合l生的管理工具,它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并深入到公司各个管理层和一线职工中,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包括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业绩衡量标准中,有可能出现在亏损的情况下还增加产量和市场份额的情形。从而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价值已遭受损害。其中产值、销售收入及其增长指标,忽视了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会计净利润、每股收益指标只注重账面利润,忽视了资金成本,因此都有可能损害企业价值。安然公司是最好的证明,安然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净利润和每股收益都呈上升趋势。按照传统的财务分析,这预示着安然公司未来的美好前景。但如果我们用EVA来进行分析,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在1996-2000年间,除了1997年EVA为正值外。其余年份均为负值,并且EVA呈阴显的下滑趋势。这说明,在安然公司利润增长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创造价值,反而在毁灭价值,并且价值毁灭的数量在呈扩大趋势。事实上,正是EVA连续多年的下滑趋势,导致了2001年“安然大厦的坍塌”。 在价值管理理念下,企业应该设计一套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业绩衡量指标体系,作为管理层为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而应当完成的指标。这些指标衡量的目标与价值管理战略目标一致,并可以对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控制企业总风险的财务战略目标
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高的战略会使企业的总体风险处于很高的位置,增加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从而会使企业的评估等级降低,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低的战略尽管可以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使企业的总体风险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企业价值在股市上往往被低估,很容易受到“猎食者”的关注或者被敌意收购。管理当局往往将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作反向搭配。使财务风险服务于经营风险。
为了控制企业的总体风险,满足资金需求,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应当运用不同财务战略。
二、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
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是指从一个企业设立到其消亡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期间,是企业生命运动的轨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可分为创立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阶段特色,正确把握本企业的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非常重要。不同的企业类型和同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财务战略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将财务战略与生命周期理论结合的优势之一,就是既能针对企业发展的共性分阶段及时调整财务战略,又能够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独创性的发展规划。这种兼具共性及特性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于绝大多数财务战略的制定无从下手的企业来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企业应当分析其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
(一)创立期
企业生命周期的创立期,由于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其经营风险是最高的。在这个时期,财务特征是现金需求量大,经常需要大规模举债经营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的拓展,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一般为负,难以形成内部资金积累,因而存在着很大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由于资金短缺,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优势,聚合企业资源,并发挥财务整合优势,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是如何筹措资金,通过企业内部自我发展来实现企业增长,保证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正是根本的出发点。企业通常会保持稳健原则,采取稳健与一体化的财务战略,即实行股权资本型筹资战略、一体化集权型投资战略和零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资源的集中,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展期
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期,产品试制成功,销售规模将快速增长,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所降低,产品的定位与市场渗透程度已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拓展,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但企业集团仍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快速发展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市场的不断开拓,大量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造成了巨大的现金缺口,技术研发、资本投入等大幅投入使得企业从本质上被要求采取稳固发展型的财务战略,即实行相对稳健型筹资战略、适度分权型投资战略和剩余股利政策。发展期的企业通常会向外界传递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信号,因此其融资环境较之以往已有较大提高,然而,如何恰当运用手中的筹资资源使企业保持在恰当的债务水平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关键。
(三)成熟期
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其基本标志就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占有率相当稳固,产品销售量持续增长,经营风险较低,但同时其市场增长潜力不大,增长率水平较低,企业同时有足够的实力对外借款,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在较低成本的压力下保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财务经理应该在整个组织中不断寻找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方法。同时,为了避免资金全部集中在一个行业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一般会采取多元化经营,因此应采取相对扩张型的财务战略,这样既能分散财务风险,又能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在多元化扩展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是财务战略的重点所在。
(四)衰退期
篇9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体制的不断变化,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发展进步不仅需要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强化财务的内部控制,防范与规避风险也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反之,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佳,则可能出现管理问题,对其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本文的就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讨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存在于企业中客观事实,并可能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害。要维护企业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建立基础良好的内控制度,从而保障财务的可靠性非常关键。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较为薄弱,难以实现财务的决策能力、业务过程、操作和控制的科学管理与监控,因而企业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监理处权责分明、科学严谨、平衡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够将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企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混乱
要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能够实现不相容职务之间的相互分离,各个机构时间的权责管理分明,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是,当前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分权责关系非常混乱,尤其是财务和会计合并办公、会计记录与业务经办合并的现象非常严重。实际上,财务的工作重点是企业资本的运行,而会计则是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工作本身较为繁重,此时兼顾财务方面的问题则显得力不从心,也难以防范财务风险。
(二)利用内控系统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缺失
企业中出现的财务风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风险出现企业会表现出负债的比例过高、偿还能力变弱、销售业绩不断下滑、经营亏损等现象。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仍然将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放在时候对问题进行分析上,难以利用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事前分析和风险规避。同时缺乏有效的方法评估和预警企业中财务风险,导致最佳的规避时机被错过,财务风险难以避免。
二、强化内部控制与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破除陈旧的思想理念
企业的管理层或多或少会有一点重视产品开发、忽视内部管理的现象,对于财务管理存在着较多的错误认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对企业运营中的资金进行管理,阻碍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这样的现象必须发生变化,企业管理管理人员要及时调整经营理念,重视财务管理、预算与控制工作,掌控企业的经营大局,从提高财务管理的层次。
(二)完善企业的内控控制机制
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经营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的方式、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不管什么企业,其经营活动都会受到内控环境的影响,而环境控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制度的执行,因此强化内控、防范风险,首要的就是建设良好的控制环境,然后采取风险防范措施:(1)完善企业组织机构,建立自上而下的指挥系统,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完整的组织网络,各司其职,遵循统一的领导、为同一个目标奋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对风险管理全权负责,对内部各大部门、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并实现岗位风险责任制度。高层人员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形成良好的制约关系。尤其是会计和财务务必要分开设立,财务部门对风险进行分析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高效防范风险。(2)落实企业授权批准控制管理制度,要求各级部分的管理人员在其职权范围中承担职责、并履行义务,对每一次业务行为负责。内控制度执行的每一项业务都需要有授权,审批者要严格根基权限规定执行,所有经办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批准意见,对于越权的行为要严正拒绝并上报。
(三)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员工的参与,其设计质量和执行情况都于员工的素质息息相关,若执行员工的素质较低,则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提高员工素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内控的作用,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运行。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在企业中为员工做出好的示范。其次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更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四)加强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
在不同的企业中,风险的类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大多都会引起一系列的财务后果,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发展。管理者要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建立财务预警模式,如应用多元线性函数公式系统,即多变模式进行财务分析;或是通过单个财务的比率走势对企业的财务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危机。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调整和修改,使之更加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的特点,进行全面风险评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因为财务风险存在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任何细微的管理不当或失衡都有可能将风险转化成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变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提高人员的素质以及强化财务预警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丽波.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筑牢财务风险防线――西飞国际推行财务内部控制实践[J].商业会计,2014(12):82-83.
篇10
关键词:
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已进入后危机时代,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严峻。所有企业无不在研究和谋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品竞
争力,打造成本优势,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笔者认为企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秀的财务文化,现就财务文化谈谈个人的
理解和看法。
一、财务文化的内容和发展
狭义上讲,财务文化是一套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主要包括财务办公设施、软件等物资文化;会计核算、资金、预算、成本、投资、财务
风险等管理办法的制度文化;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财务反映和监督哲学、财务形象、行为规范、财务艺术
观念等的精神文化。广义上讲,如今的财务文化早已不囿于以上范畴,其已经完全渗透到企业的各领域、各环节,与企业的其他文化相互融合
,使得企业的生产、营销、安全、环保等各种文化无不体现着财务要素,比如生产文化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营销文化追求利润最大化、安全
文化是以保证企业财产价值和职工生命的安全为最高目标、环保文化则以杜绝资源浪费和避免环境污染为核心等。
二、财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其建设和开展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持续盈利,因为只有持续盈利,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才能
为社会创造最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为员工收入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提供保障。为了这一根本目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环境和特点来设计
当前和未来的盈利模式,必须对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关键时点的盈利水平做出清晰的描述,必须对实现各期目标的方式和途径、资金支持和
保障、投资规模和进度以及盈利转化为现金后的使用方向等做出详细的规划、部署和安排,同时高度把握企业经营的稳健性、扩张速度与盈利
提高的协调性……这些内容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财务战略,这同样也是企业财务文化的精髓,因此说,财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
容。
三、财务文化的思想和精神是服务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文化的倡导、宣传和主要执行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观,一是要服务于公司决策层,通过确认、计量、报告、预算监
督和资金控制等财务手段及时发现和反馈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对未来经营环境和企业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提出财务建议和措施,为
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调整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二是服务于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经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其
形成原因和主要表现为:财务工作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同时还必须遵循外部法规与政策的规定,在面对企业内部提出的管理需求时,需
要先从精确、严谨、与合规的角度来考虑可行性;而业务部门面对的是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他们必须善于创新、能够随机应变、机
动灵活,才能够使业务策略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赢得竞争。于是,业务要自由,财务要设限制;业务要快速变化,
财务要按部就班,冲突由此产生。与此同时,财务是专业度很高的职业之一,财务的基本概念对绝大多数非财务专业人员来说晦涩难懂,同时
多数财务人员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际经验积累,养成了中规中矩、注重细节的思维模式,这种特点造成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的障碍,使
得财务部门难以通过沟通来获得理解和谅解,有时甚至会使冲突激化。此类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财务人员转变观念,强化财务的服务意识。财
务人员只有更多的向业务部门输出价值,比如向业务部门提供更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寻找所需的资源、通过建立兼顾效率与控制风
险的规则和流程实现财务与业务合作顺畅等,逐步将财务部门的形象从“设限制的门卫”向“分忧解难、决策支持的战略专家”转变,逐步得
到业务部门的认可,财务管理的作用和财务文化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同时,财务部门在服务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业务信息,有利于更好地
制定财务战略,进一步实现财务价值的提升。三是服务于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
会公众,他们非常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例如,企业贷款人、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十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信息来
评估企业能否如期支付贷款本金及其利息,能否如期支付所欠购货款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
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因此他们需要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尤其是经济
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方面的履行情况
。所有需要提供的信息最终汇集到企业财务报告中,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编制出真实、全面、完整的财务报告来满足各方需求,以高质量
的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的对外信誉与形象。四是服务于广大基层员工。财务文化以宣传和引导职工思想观念为先导,以科学实用的绩效考核为实
施保障,以全员参与管理为基本方针,目标是让每一位员工公司都清楚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增强对企业的信心,让所有员工都清楚自
身工作的完成质量和对应的考核情况,通过财务公开等方式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认真对待提出的各项意见或建议,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的阳光
运行。
四、财务文化是企业各项业务的调和剂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个别业务只重结果不重效益或业务之间相互争抢资源的现象,这时,财务文化就应及时发挥其综合评
价和业务调和的作用,运用财务的专业工具考察各项业务的优劣,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比如,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业务中,财务应反
复测算质量提高所对应的收入增长,以及为了提高质量企业所付出的各种代价,即质量成本,通过质量增收与质量成本的对比来衡量各项方案
和措施的价值,配合主管部门筛选出最优工作方案;在加强维修管理工作中,财务应跟踪测算系统发生一次运行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而做好设
备的保养和维修、保障系统平稳运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以高质量的检修维护实现系统运行周期延长所创造的直接效益,让维修人员感受
到维修工作不只是在简单修理,通过他们的劳 动可以创造巨大效益,进而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在制定营销策略和实施计划中,财务应与营销人
员共同进行市场分析、预测价格走势、预计后期经营情况,做好资金平衡和科学配置,保证资金安全;在项目前期论证中,财务应把好投资回
报关,做好项目的效益预测、风险评价以及安全保障系数的测算,对各投资方案进行投入产出对比,对企业投建项目前后的效益进行详细分析
比较,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的必要性,将公司有限资源发挥到极致。
五、财务文化的建设原则是务实
财务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其构建的指导原则应为务实。在企业运营中,不可能仅仅依赖财务部门事后提供的综合信
息,通过“秋后算账”的考核手段来实现目标,而必须像全面质量管理一样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实行全员、全方位、全流程管控,全面、同
步、形象、直观的记录和反馈一线作业员工操作现场发生的财务信息,诸如“加料不准,增加消耗1公斤”之类生动的信息。工艺技术人员、
装备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等应组成一个类似QC小组的组织,对现场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在考虑各因素因果互动关系的基础上,
找出事情的根本解决之道,提交企业经营者决策,然后积极采取改善行动。
财务管理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玩抽象、肤浅、表面化的数字游戏,关键是要有现场务实的作风,要将财务管理辐射到企
业的各环节、各角落,要让财务文化深入人心。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