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范文
时间:2023-03-30 04:1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程名称:会计实务综合实验
院系名称:经济管理管理
专业班级:会计09-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xx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
会计实务综合实验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能够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会计业务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会计实务紧密结合。本实验的操作,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的一次综合考查,为他们以后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实验用材料
1、实验模拟教材
2、计算器
3、钢笔、直尺等
三、实验内容
根据本学期所学的中级会计实务的内容,解决我们实习中老师布置的问题,本学期所学的重点主要是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所得税的计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把每一个业务题都当作一个真实的业务处理,综合的运用本学期所学的重点内容。并学会综合简洁的整理好每一笔业务的处理分录以及财务报表中的体现方式,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的方法等。
四、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本知识的不熟悉,对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有些分不清界限。
(2)在最后的归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时候有时候数字会出现一些差错。
(3)对所得税的结转方面,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理解不够深入,有时会分不清弄得很混乱。
(4)对一些报表、表格的填列不是很清楚会有错误。
五、实验体会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中级会计实务,讲解的内容也是上学期所学的财务会计的补充,都是一些企业中很难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相对于上学期难度比较大。在平时的课堂中的学习觉得有些问题通过老师同学的沟通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也许是所做的习题量不够对业务处理的要点没有很准确的把握,这样就导致我们现在在实习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都要通过阅读书本才能够了解和处理。
会计的工作本身就是个细致的活,所以也要求我们能过谨慎细心的完成,对于,这次实习中的改错的题,就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本功去挑出隐藏在题目中的小小的问题,了解每一个小问题的处理方法,注意细节的完成,会计的工作也是由每一个简单的细节的问题组成的大的业务问题。也许,一个大的企业中有很多的会计人员,每个人可能就会专门的负责某几个账户的问题,但是,在一个小的企业就没有那么多的会计人员了,所以,在每一方面都了解精通是很必要的,也会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我们这一次所学的内容在一个企业中会很少发生,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就忽视这些问题的学习、熟悉、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掌握。在"职来职往"节目中十八位达人中的一位星巴克的财务分析人王玺说过一句话:"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人,只要想做会计的工作,认真的学习三个月就可以做最基础的会计工作了。"说明会计的学习还是比较容易的,就看你的认真度了。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觉得在第一次做这样的工作时,最好是有一个集体一起的讨论分析这些个问题,还有数字的核对,会计分录的建立。这样就会有一个愉快的氛围能让我们不是很烦躁,心情愉快才能解决那些纠结的数字问题。
六、教师评语
成绩
篇2
会计实务虚拟课堂是一个虚拟的学习系统,它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学习功能。会计实务虚拟课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直接经验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传统课堂与虚拟课堂的区别
传统的课堂有课程表和教科书,各个课程的体系不同,根据课程的不同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接受程度来组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协调。而虚拟课堂可能面对更广泛的学习对象,学习的随意性比较大,因此在时间上要求更具有灵活性。
传统课堂拥有固定的学校和教室,学生一般都在固定的场所上课,这种方式适合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而虚拟课堂没有这种限制,不可能有固定的学校和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许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因此,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般较差,采用的学习方式往往也是昀消极和昀传统的。在虚拟课堂中,教师的权威不复存在,学生的学习完全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的学习必须充分发挥白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虚拟课堂的构建中,应将体现教师教育思想的学习课件设计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将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传统教学的两大主题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责任在教学,而学生的责任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作用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表达知识的载体一般是语言、动作、表情和情感等。而在虚拟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能通过面对面的自然交流,而是外在的不具情感的电子媒介,即这种交流只能是一种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方式。
二、明确会计实务虚拟课堂实现的目的
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实务教学方式仍然沿用工业化初期的形式,即教师主要以纸、笔以及简单的教学工具,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对于传统会计实务教学来说,会计知识在呈现上只能达到跑马观花的效果,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计实务虚拟课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将会计实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学校也进行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由于受到教学条件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好地将会计实务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直是困扰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的一个难题,利用会计实务虚拟课堂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在会计实务虚拟课堂中,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操作,整个学习过程生动、直观,犹如“身临其境”,实现学生与会计处理零距离接触,消除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恐惧,消除用人单位对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顾虑。
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过度信赖教师的知识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内在动力。会计实务虚拟课堂是一个教师、学生、情境的互动过程,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究者,是“意义建构”的主要参与者,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三、会计实务虚拟课堂设计应注重把握的几个原则
选择典型事例制作教学虚拟环境。通过典型事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会计核算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开始的,但是,随着认识的向前推移,作为个别事物的“这一个”,也就发展成为作为“共相”的“这一个”。会计实务虚拟课堂就是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客观实际,知识呈现逼近于客观现实。虚拟不是虚构,会计实务虚拟课堂的构建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情况,遵循经济业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客观规律,它的构建也是由教学的目的性所规定的。
拟课堂的构建中必须遵循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媒体的完整性。一个专业、一门课程是由相关的知识群构成的,知识的结构应是科学的、合理的,知识的力量不仅通过具体的知识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整体结构体现出来。认真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会计实务虚拟课堂应根据教学要求,认真设计制作虚拟情景,使之与教学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篇3
一、题目类型、分数及考点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涉及教材12章内容,其中第3章1分、第4章2分、第5章1分、第6章1分、第7章1分、第8章1分、第12章1分、第14章1分、第16章1分、第18章2分、第19章2分、第20章1分。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概念。例如,单选题的第9题考核的是研发支出的确认,第7题考核的是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第12题考核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调整。在单项选择题中,与计算有关的题目共11题,占73.33%,各题的计算量不大,比较容易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涉及教材9章内容,其中第5章2分、第6章2分、第7章2分、第11章2分、第12章2分、第16章2分、第18章2分、第19章4分、第20章2分。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也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概念。例如,多选题中的第22题考核的是或有事项的确认;第19题考核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第23题考核的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多项选择题需要通过简单计算分析选项的题目只有2题,共4分。个别多选题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概念掌握准确,也能够作出正确选择。
(三)判断题判断题涉及教材8章内容,其中第3章1分、第5章1分、第9章2分、第10章1分、第17章1分、第18章1分、第19章2分、第20章1分。判断题考核的教材中会计处理的一些基本概念,难度不大。
(四)计算分析题计算分析题共2个题目。第1个题目10分,是固定资产一章的内容,考核的是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此题难度不大;第2个题目12分,是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结合,此题有一定难度,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超出辅导教材的范围,但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
(五)综合题综合题共2个题目。第1个题目15分,主要考核的是收入的核算,此外还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职工薪酬的核算及利润表的编制;第2个题目18分,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内容。
二、命题特点
(一)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考试大纲将考核的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试题中只有综合题1中的销售退回的处理(估计1分)属于熟悉内容,其余内容均属于掌握内容,体现了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的要求。
(二)重点突出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题虽然覆盖面宽,但考试重点仍然十分突出,即在全面考核的同时,做到了突出重点。这些重点内容都与会计实务联系密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结合是历年考试的重点,2008年计算分析题中的第2题考核的是这部分内容,共12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典型的会计核算的一般业务,综合题的第2题考核的是上述资产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共18分,计算分析题的第1题完全是固定资产一章的内容,共10分;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对象要素之一,综合题的第1题涉及收入部分的分数在7分左右。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和合并财务报表几部分内容的分数在50分左右,重点非常突出。
(三)综合性较强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面对企业大量的财务数据,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会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试题中跨章节、跨科目的综合性题目的分数较高,综合题2个题目共33分。第1题涉及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和利润表的编制等内容;第2个题目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差错的更正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等内容。
篇4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经济规模的发展上载2010年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直以来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是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发展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了对外贸易中要增强高、精、尖技术性产品的出口数量,要主动学习其他国家品牌的技术,依靠技术去掌握更好的外贸进出口主动权,利用外贸优势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外贸操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的越来越高,外贸会计的学习人员不能只是掌握外贸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可以适应我国不断扩大的外贸进出口发展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实用性和操作性人才短缺的问题。外贸会计理论知识的由来是国际社会总发达国家的理论知识,我国借鉴与翻译学习中掌握了一些技巧,外贸会计理论中的内容有:外贸会计改革与科目设置、银行结算、出口商品采购与加工的核算、出口业务的核算、进口业务的核算、加工补偿与易货贸易等其它国际贸易业务的核算、进出口税收、外汇业务的核算、国内与境外股权投资的核算、所得税会计,年度会讨报表的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报表分析。
二、 外贸会计操作发展特点分析
外贸会计知识要想娴熟的操作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就包括对外贸技能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判断,其中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体现财政部制定的最新财会、税收政策.具有指导意义,理论知识中主要以外贸业务为主要对象,运用大量实例阐述会计核算方法,并对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的所得税会计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作了详尽介绍,具有实用价值。外贸会计中的实际操作特点是表现为外贸操作的流程更加清晰、透明,外贸操作的法律性较强,要掌握国际法和国内会计法不同的区别与差异,另外还要了解外贸会计操作素质,不同的外贸会计人员因为自身素质不同也会导致外贸会计执行力的不同,因此会影响外贸发展的健康与有效运行,也是值得外贸发展关注的有效因素之一。
三、 外贸会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贸会计实务知识无法学以致用
外贸会计实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学以致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外贸会计实务的知识都必须建立在一边学习一边自主研究和模拟的过程中。要开发个人的知识逐渐向着实用性人才转变,从外贸会计人才的自身素质能力转变上就要做足准备。当前的外贸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后的平台锻炼自我能力,欠缺外贸会计理论知识的现实化转移,不能完整的模拟和练习整个环节的外贸会计理论操作实务,为外贸会计发展带来了障碍。外贸学习者在参与外贸会计的培训中没有一种详细和健全的实务操作机制,没有一种可以实际操作会计能力与知识的平台,造成了外贸会计发展的失误,导致了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障碍,影响了外贸学习人员的自身素质,造成了外贸实务操作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二)外贸会计人员实务操作中的职能转变问题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几十年时间中很多外贸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在不停地转变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中很多都是关于自由贸易和关税的问题,比如绿色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中的一些特别条款、以及各项内容中对不同贸易要求的会计准则与会计条款的要求。这些贸易要求中的一些特别内容对待会计操作人员的会计操作实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中包括对会计人员操作规范的心理变化和正常操作的程序上的影响,这些会计人员的详细要求和发展会要求外贸会计人员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一定的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规范的差异化变动,导致不同的结果产生,影响外贸正常化发展与运行。比如在外贸中的外汇核销和外汇结算中就因为不同的条款而产生了不同的外贸会计人员约束机制,导致了外贸会计发展的错位。
(三)外贸会计人员实务操作欠缺严格考核制度
在外贸人员的管理工作中不能让外贸会计正常从事工作的原因主要是外卖会计人员不能够合理的、科学的面对实务操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思进取,不加改进。外贸会计人员实务操作欠缺严格的考核机制是最关键的问题,它导致了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差,导致了外贸工作人员的自我能动性的学习能力的下降,对日常外贸工作人员的实务性工作带来了影响,对外贸会计工作人员的日常会计核算和外贸商务活动带来了发展障碍。外贸会计人员没有严格的约束与监管机制所以导致了外贸会计人员对账目核实和使用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监管的主动性,对资产的监管能力下降造成了资产使用的效率降低,带来了外贸企业的损失和国家核算机构的核算失误,引起了发展障碍,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造成了影响。
四、 解决外贸会计操作实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学习者的实训平台
所谓的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学习人员的训练平台其实就是加强学习外贸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内心中对外贸操作的实务知识运用有一个明显的规划,在大脑中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在大学高校之中通过建立外贸会计人员的健康化发展制度和可持续发展制度,大学高校要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校与企业的训练平台的打造,为学校培养良好的实用性人才做出努力和准备。在发展外贸会计人员培训的过程中要主动在每一个月或者每一章节的末尾开展一次实训锻炼,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加强学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价值感,要求学生个人从动手和实用性出发考虑如何改善自身的应用能力,开展具有应用性价值的发展规划,将自身培养成为具有规范性可操作化的实用外贸会计人才。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职能转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创新中,需要提出对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的训练模式,要如何开展较强的会计人员素质培训,是加强会计人员自身职能转变与提高的必经之路。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可以通过开展职能的转变后的技能培训开展素质能力的提高,以便于能够适应会计人员岗位的变故造成的发展。对发展中引起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解决和快速的反应,利用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解决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难题,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职能转变,加强会计人员的应变能力。从根本上转变外贸会计的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利用主要精力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岗位技能与国际标准化理念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利用全新的会计知识理论培养会计人员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外贸实务操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外贸实务发展更加顺利,从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外贸实务发展的健康持续需要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监管制度,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动力,提高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主动性,对待资金的责任感。对待资金的监管制度中要严格规定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流程的责任度,药给予一定的考核标准去考核每个月的外贸会计工作指标,从资金的使用和报关的效率中得出指标考评数据,再从综合化的考评结果中提取有用信息,计算到整体的考评体系中,在加强外贸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的考核与监管中要设立奖惩制度,从奖励外贸会计操作正确性到惩罚外贸会计操作的失误性中分别给出有效地激励原则,从激励的原则上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从外贸会计的实际能力上判断个人素质,对能够有提升空间的会计人员给予鼓励和晋升机会,对待没有提升空间的外贸会计人员给予负激励。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化发展渠道拓宽的越来越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逐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国外贸产业的扩大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我国发展外贸会计人才的必要性也就非常明显,我国需要不断的加强外贸会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外贸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外贸实务能力,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能力上都给予相应的提高,善于发现外贸会计实务教学中的不足,开展模拟化教学方式,利用优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外贸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规范,提高操作人员的心理预期能力。从我国不断壮大与持续化发展的市场中来观察,我国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提高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所论述的观点也只代表个人看法,上存在不足,还需要各位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徐晓芳.WTO与外贸会计人员的会计从业风险谈创新思维.商业会计.2010(8):109-110.
篇5
时间:XX——XX
地点: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实践内容:
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经营特点、岗位设置、人员分工等;了解企业的管理组织、核心业务及业务流程;了解企业会计工作及职责,使用的会计软件;掌握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掌握登记各类明细账和总账;掌握对账与结账工作;掌握装订整顿各种会计资料;掌握相关银行开户销户业务以及了解其他相关知识。
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遇到的问题: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会出现金额或科目登记错误的情况。摘要栏填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出现略写或乱写摘要,对交易或事项内容的文字说明抓不住要点,或简而不明,或过于烦琐,使人不易认清记录的经济业务,或与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真实经济业务不相符。
解决方法:掌握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在不清楚遇到的实际问题该用何会计科目进行登记的时候,可以咨询会计主管或查阅相关资料书籍等等,在编制记账凭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要将金额输错。
另外,在用系统填制记账凭证的过程中,若借贷方的金额不相等,系统是会进行提示的,若系统提示借贷方金额不等,我们就要回头检查,查看原始凭证和实际发生业务的金额,修正我们登记错误的记账凭证。但是若是借贷方的金额都输入错误且借贷方金额刚好相等,那系统就不会弹出提示了,所以这时候还是需要作为会计人员的我们在工作中仔细,认真。
在摘要栏方面遇到问题,可以查看历史企业进行的摘要记录,在相同或相似业务的时候采取一致的摘要内容进行记录,使整个记账凭证更加连贯和明晰,也使管理人员看凭证及报表时一目了然,摘要切忌过于烦琐,写上一大串企业发生的业务,应该以简洁明了为主。
2.遇到的问题:对公司的业务流程不熟悉不熟练。
解决方法:多多咨询公司的前辈及同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然后用心学习,争取在短时间内就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
四、实践的体会
1.综合素质方面:
一个多月的实习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中,我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刚开始踏入单位的不知所措,到实习结束之后,我已经能掌握公司的整个会计做账流程,也会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会操作系统,会初步的编制报表,以及掌握了一些其他与会计相关的工作比如国内外银行账户开通、注销等等。
另外通过实习工作中尝试了轮换不同工作岗位,我也更加了解了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关系。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是有他们独特的作用的,缺一不可但是彼此之间又互有联系,密不可分,比如财务部与资产管理中心就承担的主要是企业母子公司财务方面的工作,和企业的资金流入、资金流出息息相关。
再者,人力资源行政部、销售部等等也都是企业的一部分,所有的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每一个部门在企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综合学习了实操经验、不同岗位的彼此连接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人际相处,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2.工作及学习中的进步:
在大学期间,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时候,最开始学的是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记账,那时候我们使用真正的账本手抄做账。再后来,大学开了一门课叫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让我初步接触了如何操作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做账记账的工作,虽然在机房见识过了会计信息系统,学习了基本的操作方法,但是一直没有实践的经验,也没有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情况下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记账的经验。
有了这次实习机会,让我真正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了一把会计信息系统真实的做账方法。
在实习中,我首先接触的是进销存系统,做的是比较简单的部分,最开始的几个星期,都是由我做好了进销存的登记再由会计主管审核一遍。会计主管很耐心的指导我,但是我觉得每一次她教授我我都必须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学。因为我觉得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不断地反复问,是不尊重她劳动成果的表现。有时候确实新接触的内容太难以记下来了,我就会在她教授完之后,赶紧拿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晚上回去的时候再多复习几遍。我觉得,熟能生巧这个词是说的没错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好好地去学习去记忆,再加上反复的练习,总是能做的一次比一次更加成功的。
有了切身体会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实践中的经验,我们仅仅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学不到的,还需要我们去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的熟能生巧,这是我在工作中得到的一大进步。
另外,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今后走向社会非常需要掌握的一个方面。在实习的过程中,公司就宛如一个小型社会,就比如很多东西往往不是看表面的,账务处理如此,人际关系亦如此。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去实地的接触他们,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社会上有各种人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个性,财务人员虽然不需要像服务人员那样整天接触形形不同的客人,但是财务人员也需要和税务局的人,和销售部的人,和总经理等等沟通,比如像总经理汇报近期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些都是需要我去慢慢磨练的,因此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工作过程中,人际关系处理的这方面知识我也慢慢地积累了不少。
3.存在的不足:
篇6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它对传统的会计实务产生了极大冲击,并在逐渐的应用中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完善与进步。会计电算化本身具有运算速度快、数据高度共享、数据分析准确、存储容量大、编制报表简单、检索查询快速快捷等特点。在实际的应用中,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账务处理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内部控制制度,更加注重于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以有效提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且在发展建设中需要强化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其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影响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不是很长,但体现出了迅速的发展趋向。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初期,只是简单化的在会计数据处理中进行计算机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只是模仿手工处理的运行模式,没有体现会计电算化的自身特色,这个阶段属于初级会计电算化。在逐渐的发展中,实现了低水平的系统应用,实现了基础的凭证处理和账务登记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且具备数据的查询和输出功能,但是在应用中体现出原则性、固化性、实用性、传统性太强等明显缺点,并且没有展现其应用的灵活性和随机性,造成过多的共性偏袒,没有体现出应用优势,这属于中级会计电算化阶段。在信息数据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实现了应用系统同网络应用的有效结合,实行了多局局域网的工作方式,实现了系统化的管理应用和具体操作,在集中化处理的方式下促进了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高级应用发展阶段[1-2]。
2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1对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结构的影响
传统会计工作中,根据不同的会计业务行为进行不同部门街头的划分,比如采购部、资金部、工资部、综合部等,各部门间主要通过会计凭证信息等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体现出一定的配合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以避免出现差错,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应用,使传统的分散式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集中化应用,实现了数据操作处理的共享模式,将电算化会计人员分为数据审核人员、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每个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应用权限,体现出相互影响制约的现象。现代化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体现了基本理论同计算机应用的有效结合,体现了对于复合型人才建设的培养要求。
2.2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核算纷繁复杂,造成了企业在选用核算方式时,偏重于更加便于操作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且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会造成人工作业量较大的现象。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会计核算方法趋于科学合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且在电算化操作的基础上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并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引领下有效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发挥了其参与管理活动的更高职能[3]。
2.3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及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之后,会计电算化能够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精确详细的记录和传播,以及保存,会计人员可以依靠会计电算化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根据数据现实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说明,且能够对企业在经营中的弊端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具体经营活动的指导、调节和控制,以最大化的减少资源的浪费情况。
2.4账簿格式的概念变得模糊
多栏式、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是传统手工做账下的账簿格式,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进行不同格式的选择,在具体分析时账户内容同栏目特征是主要且基本的研究内容。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环境中,在进行数据输入时,系统会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格式的提供,并且在财务软件的应用下,操作人员只需要在账簿登记界面根据提示进行相应指令的输入便可,并没有太多格式的限制,基本的科目性质划分,会在电算化系统内自动生成。就实际工作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习惯,原本繁琐平实的账簿不再应用,实现了系统化的数字信息展示,进而造成了账簿储存方式的改变。
2.5会计信息存储介质的转变
传统会计活动中,对会计信息的存储是以纸张为载体的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对于不同性质的存储信息由不同的年限要求,但是由于纸张和手工登记的自身特性,会对编制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后期报表的生成,对于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起到一定干扰,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还会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产生影响。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之后,光盘、磁盘等存储工具改变了传统的存储方式,可以对会计数据以电子信息进行保存和处理及应用,有效确保了数据的整体合理性,并极大地提升了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效率和质量[4]。
2.6对账工作的变化
账证核对、账表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的传统会计系统下的对账方式,在会计电算化的运行模式下,传统的对账工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下,能够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并且数据之间能够共享调用,这就决定了对出进行凭证录入时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科学有效性,因其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进行,所以,电算化环境下,加强了对账实、账证核对的检查力度,以确保凭证录入过程中的数据正确无误,以及同会计发生行为相一致。此外的账表核对、账账核对则直接可以通过系统软件的程序自动完成,明细账、总账、日记账等均可以根据科目性质从记账凭证的数据而自行生成,进而根据企业性质进行财务报表的生成。所以,会计电算化应用之后,侧重了对账实核对、账证核对的管理,以确保最初环节记账凭证录入的整体有效性,进而保证最后完成的记账和结账以及财务报表的生成都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一定程度上传统模式下的账表核对和账账核对已经不再具备现实应用意义。
3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时展背景下,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在计算机的支持下改善了整体的工作质量。在不断的发展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就具体应用而言,不只是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上有所影响,也推动着会计理论的转变,以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管理运行的整体有效性。
作者:潘晨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闫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34):61.
[2]高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9):131-132.
篇7
一、实现会计判断的途径
1.逻辑判断法的运用。逻辑判断法在会计判断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大体分为归纳判断法以及演绎判断法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中,归纳判断法是将个别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推出一个对整体进行概括的一般性结论。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的会计审核过程中,往往采取抽查部分账目的方式予以判断。而演绎判断法则与之其恰好相反,例如在对相关资产进行确认这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只能根据相应的准则进行确认,其中日期既不能提前也不允许推迟。
2.向专家进行咨询的判断方法。在进行对会计判断的过程中,向专家咨询是弥补个人能力缺陷的有效手段。在进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相关的问题需要求助,而向专家咨询可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判断予以优化。
二、对会计判断加以运用的具体举措
1.对资产变动的判断。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对资产的计量都应建立在遵循历史成本的原则之上,根据这一原则,相关企业的资产计价基础均为历史成本,而不将市价变动纳入考虑范围。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相关资产以及短期投资等均面临着市场价值被贬的风险,其未来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情况存在所种可能,例如部分资产被长期闲置,在有效未来的期限中无法带来新的经济效益,针对于短期投资的资产,其经济价值与市场价值息息相关。在这一情况下,严格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将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甚至对信息使用者带来误导。
2.对资产进行融合租赁的判断。对企业资产的融合与租赁进行合理、科学地判断是会计判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物资进行租赁时,按照相关规定,对租赁物资的所有权还是归属于出租方,而承租方在租赁物资期间,只拥有对物资的使用权以及收益权。因此,在租赁期间,租赁物资涉及到的资产无法实现资产转移。同时,承租方在出租期间对物资享有实质性的掌控权,出租方与其不产生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会计判断时,应将物资资产算在承租方的账面中。
3.对坏账以及资产折耗的判断。在企业中存在坏账以及资产折耗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在会计判断中,对这类资产进行精确地判断是十分重要的。在企业进行经济核算中,对应收账款与企业坏账之间的比例,以及相应资产的折损率等,如果单以相关形式的层面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评定,将会造成较为不利的局面。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企业自身的需求,仅仅根据片面的情况予以判断,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由此可见,对企业资产的坏账以及资产折耗的会计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4.对负债进行确认的判断。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负债是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利用未来产生的资产承担已经发生债务的清还责任。针对企业所承诺的售后服务,从表面上看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并未产生相关的维修费用,但根据已有的经验,在产生返修的情况时,企业应承担此部分的费用,同时这也将纳入负债范围。此外,在对企业长期以及短期负债的判断上,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作出合理化的分析,并最终确定判断结果。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应资产进行“长期借款”或者“短期借款”的标明。如若借款协议明确规定了利息支付,那么该利息应该归属于流动性的负债,不该纳入长期负债的范围。按照上述方式予以处理,显然将长期负债量进行了人为地夸大,从而流动负债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少。在合理范围内,应将这笔利息所产生的流动负债量进行实质性地体现,并在有关记录项目中加以体现。
篇8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和理解
谨慎性原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入员认同和接受。
(一)研究者对谨慎性原则的经济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契约解释。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它对利得有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冲突。2.诉讼解释。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对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会计入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因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3.税收解释。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应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以及加速费用的确认而延期支付税收,可以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
(二)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1.会计环境中存在着的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了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2.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3.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4.可以抵销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二、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的模糊规定易造成原则应用中的主观臆断性
企业常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规定而不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滥用该原则以达到实现虚增企业利润和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目的,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和会计欺诈造假提供了“合理”空间,导致会计信息具有不可验证性,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税法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当期账面利润因准备金的提取而减少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并直接增大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这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三)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目前除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及少数商品在市场上颁布信息外,绝大多数商品及股权缺乏相关信息的参考,难以确定其公允价格,即难以确定资产可变现值,市场价格机制和信息披露状况使谨慎性原则难以落实。
(四)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强调预计可能的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利得,将会违背真实性和可靠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相冲突。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提前计入损益,显然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体现的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种核算方式必然会削减企业的正常利润,又与配比原则相冲突。在谨慎性原则下,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应用,又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另外,应用谨慎性原则还会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五)会计入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目前,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多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则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三、完善谨慎性原则的思路
(一)增强谨慎性原则的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要实现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初衷”——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应把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规定详细,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尽量在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能被广泛接受的、有一定灵活性的标准,以便缩小信息提供者的“活动空间”,增强具体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相对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二)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在国家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以便各企业在会计制度范围内自行选定准备的提取方法及比例,报税务部门备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允许在税前列支。同时,国家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担当沟通、协调二者关系的使命,使税收更为合理化,减轻企业因税收不合理导致的纳税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等各类市场也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有关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应完善各种价格信息及信息报价系统,定期向社会各类商品的价格,使各企业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投资等资产的计价具有合理依据。
(四)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在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些约束条件的限制,使得稳健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主要依据客观前提而定,可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应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应用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主观随意性,以便对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的处理。
(六)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随意性,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应用。同时,应强化企业内在的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应用。
篇9
1.1企业人工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由于企业生产运营性质的不同,再加上我国在会计方面并未能提出完整、全面的人工成本概念,使得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也是比较混乱的。而新企业会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篇,便针对以前企业人工成本核算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新型全面的人工成本核算观念,相信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广应用与不断完善下,有望扭转长期以来关于人工成本核算中劳动耗费与补偿方面存在的模糊现象。
1.2企业直接材料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原企业生产成本会计管理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主要是指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的成本(包括从原材料存货的采购成本或其他途径所获得的成本)。而在新会计准则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而根据应用指南的指示,主要可通过加权平均法来核算当前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其二,当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当前的成本时,可通过贷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下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保证能够在企业成本会计处一手法基本统一的情况下,对所有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销,从而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3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大多是采用吸收成本法进行,该核算方法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三部分所构成,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主要发生了两点变化:⑴其规定企业生产成本是指除过工资总额与职工福利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均由生产单位员工承担的部分。且需要长时间构建或生产才能完成的产品存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部分需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中。⑵原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均要求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中。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的调整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可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对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人工成本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以及生产成本核算方面起到了实质性的优化作用。但若是在实际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未能科学、合理的利用新会计准则,也会影响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进行调整,以便能真正提高企业成本会计水平。
2.1更新企业成本会计观念
在大时代的发展下,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加快对成本会计观念的更新,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此外,会计工作人员还应该严格遵循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会计实务管理,以保证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2加强企业成本理论研究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应该打破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以不断探索与创新为目标,应用务实、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经济市场调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成本理论研究。通过转变企业成本理论,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引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以此来促进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2.3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
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主要体现在通过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素质水平方面。首先,各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应该大力的推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使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能够得到改进与完善。其次,企业需选拔、培养出一批年轻、合格、专业性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成本会计人员,使这些人员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以便能为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打好基础。再次,企业应该对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够深入地了解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成本会计工作中,能从旧会计准则的应用渐渐朝着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而不断转变,最终让企业在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应用下,促进成本会计实务的精准与完善。
三、结束语
篇10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操作手段的影响
首先,主要通过操作数据库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利用一些大型数据库能极大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益,与小型数据类型相比大型数据库的死锁几率大大降低。另外,大型数据库不但能够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同时访问,而且其性能几乎还不会受影响;其次,会计信息化中利用财务软件可以更多地实现财务信息管理功能。例如,运用财务软件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并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和及时;总之,财务系统受会计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后,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逐渐出现了一些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专家,他们的出现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真实完整和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模型的影响
对会计模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化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会计信息的决策上面,便无形之中淡化了会计监督与核算的功能。因此,财务使用者在做出重大决策时都是通过综合分析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其次,以前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能划分较为明显,两部门间虽然有内在的联系,但彼此间相互干扰程度较小。现在会计信息化则模糊了两个部门的关系,实现了财务部门核算与业务部门流程两者的统一。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策略
(一)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若想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升会计实务质量,那么必定需要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则。具体做法有以下两项:1.大力宣传《会计法》,让会计人员对《会计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他们的行为受到适当的法律约束,这样有利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管理。2.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力度。国家应就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来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认真执法,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环境。
(二)提高会计信息化技术及管理水平
提高会计信息化技术及管理水平的方法有三点:第一,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对用户权限的分级进行管理,加大对电脑黑客,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将会计信息多级备份,完善审计制度。第二,加强网络安全系统的防范功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设置,提升防火墙技术。第三,进行网络环境权限设置,对信息资料在操作系统中建立保护机制,若用户进行信息查阅或文件修改等操作时,则需登录用户名、时间、使用方式等信息,这样便于审查人员的查看。有非法用户登录时,系统自动冻结该用户,并启动报警系统。
(三)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先要让他们意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技能,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晓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会计人员职能水平同时,还需提升他们的素质,让每一位会计人员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也应需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