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范文

时间:2023-04-11 12:1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教育理念

篇1

(一)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其好奇心理和求异心理都比较强烈,而所谓的创新,正是需要有勇气、有好奇心、敢于质疑和批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喜欢对同一件事另辟蹊径时,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地鼓励,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强行压制。长此以往,就比较容易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在仔细研读了课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课外教学资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设疑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通常学生的思考都是来源于教师的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还要学会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抒发自己的意见,实现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

此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鼓励学生去质疑,以培养其思维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很多书本上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方法,学生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天马行空”也好,“异想天开”也好,教师要会适当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一味盲从,教条式地照搬课本上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为知识,其亦为创新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一定的程度上而言基础知识累积的程度对创新能力大小具有决定作用。初中政治课基本的观点以及原理为让初中生学会分析社会的现象、观察世界、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的同时将问题有效解决的办法找出来,而这亦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部分。所以要进行创新的教育就应对初中生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学习高度重视。未来较多的创新活动仅仅依靠一个人短时间内较难完成,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集体智慧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基础知识予以学生,还应对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彼此帮助、相互协作的集体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进行培养。

陶行知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位教育学家,其说过一个问题是千万发明的来源。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对初中生好问的思想进行培养与启发,且积极的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的一些办法寻找出来,进而将其质疑问难能力有效提高。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同教材相结合,将教学内容扩展开来,将发散性极强的一些问题有效提出,以便将初中生充分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引导其从多个层次以及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这不仅帮助初中生将基础知识牢固的掌握,而且可将其定向化的思维改变,提高其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施创新教育为综合性的一门教学艺术以及复杂的一个过程,其要求初中教师具有开拓精神、高度的事业心以及责任心的同时,将创造的心理学以及创新的教学理论掌握,便于将创新教育最好的途径寻找出来。比如对加强竞争合作以便实现双赢的内容进行学习时可先用多媒体将两幅图展示给学生,其中一幅图上的两个小鬼因为手持太长的勺子,于是相互喂食,这样两个小鬼最终都迟到食物。而另一图中的两个小鬼手持长勺子却不合作,最终都饿死。对比两幅图后告诉学生唯有合作方可共赢,也就引出了本堂课教学内容。

(三)实现多样化教学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理念的渗透,教师还要做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的是满堂灌输的单一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比较呆板无趣,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绝大部分教师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加上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技的出现,使得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总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现,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结束语

篇2

一、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

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死板的书本知识,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社会无法立足。多年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中上等生甚至尖子生,放弃中下等生及差生,造成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只好辍学而过早地走向社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他学生一心只为了高考,三更灯火五更鸡,结果搞得生活没有任何规律,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过度疲劳,常常出现课堂“休克”现象。另外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结果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更有甚者因成绩不断滑坡,受不了老师的逆耳“忠言”,自寻短见。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培养学生。

二、教师言传身教,用品质和修养正确引领学生。

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姿态表情给人的印象,是他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外在显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优美的外部形象,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的学生也变的谦逊敦学,温文尔雅。一个满嘴脏话的老师,不要指望学生讲话文雅。一个袒胸露背的老师,不要指望学生仪表整齐。学生的言行是容易受影响、被感染的,也是极有弹性的。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和引领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等现象,使学生在学校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说教在学生那里就会掷地有声,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调整课堂教学,转换角色把主角让给学生。

教师首先应在备课中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师唱“独脚”大包大揽的主角地位,担当起在知识探索、能力培养上的主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给学生“渔”,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捕鱼能手。应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是接受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环节要紧凑,知识过渡自然,有密度、有梯度,重难点集中优势加以攻破。教师必须把握一节课的“一”是什么,如何反“三”,“类”是什么,又如何“旁通”。这“反三”和“旁通”到什么程度为最适宜;另外,教师要明确一节课哪些知识自己讲,哪些知识由学生根据教者的设疑、点拔、启发去完成。把课堂变成学生用已学会的直接知识去认识探索新的间接知识的主要实践活动,而且发挥学生自己最大的潜在资源。使学生在探索中锻炼毅力,在探索中品尝劳动成果的甘甜,在探索中懂得群体的力量,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四、提高业务素质,把获取知识的金钥匙传授给学生。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渗透;创新教育;策略

1.前言

创新教育是指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创新的主要原理,充分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国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广大初中政治教师开始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注重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渗透,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一转变使得初中政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如何使创新教育的理念能够全面深入渗透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成为广大初中政治教师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初中政治教学亦取得较大成就。例如现在的开卷考试对初中生的应用以及理解能力更加注重,初中生不再像往常一样只知道背答案、记内容,这使初中政治的教学不断前进,而开展了活动课之后亦使枯燥无味的政治教学更加的有趣,更注重使初中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虽然取得一定成绩,然而初中政治教学亦存在一些不好的现状[1]。

首先,政治教师讲得较多导致初中生具有较差的自学能力。部分教师在讲课的整个过程中通常讲得较多,将本段或者本课中的重点及一定要掌握的知识直接指出,而不是先让学生自己先探索,导致初中生具有较差的自学能力及阅读能力,通常较难将课文中心找出。无论从素质方面亦或是应试方面而言,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是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政治的学习中一样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一些教师没有将因材施教原则贯穿于政治教学中。部分政治教师讲课的整个过程中同学生的实际相脱离,没有同初中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相结合。一些政治知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非常容易理解,然而初中生的知识以及阅历均较少,所以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再次,没有较好的结合课外内容及教材的内容。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较易走向两个极端,其中一个极端为将课外内容拒之门外只是利用教材的内容,而另一极端为只是利用课外的内容将教材的内容拒之门外,没有将课外内容以及教材内容之间关系较好的处理。

3.初中政治课中创新教学理念的贯彻

3.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其好奇心理和求异心理都比较强烈,而所谓的创新,正是需要有勇气、有好奇心、敢于质疑和批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喜欢对同一件事另辟蹊径时,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地鼓励,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强行压制。长此以往,就比较容易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2]。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在仔细研读了课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课外教学资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设疑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通常学生的思考都是来源于教师的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还要学会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抒发自己的意见,实现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

此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鼓励学生去质疑,以培养其思维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很多书本上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方法,学生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天马行空”也好,“异想天开”也好,教师要会适当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一味盲从,教条式地照搬课本上的内容。

3.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为知识,其亦为创新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一定的程度上而言基础知识累积的程度对创新能力大小具有决定作用。初中政治课基本的观点以及原理为让初中生学会分析社会的现象、观察世界、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的同时将问题有效解决的办法找出来,而这亦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部分。所以要进行创新的教育就应对初中生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学习高度重视。未来较多的创新活动仅仅依靠一个人短时间内较难完成,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集体智慧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基础知识予以学生,还应对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彼此帮助、相互协作的集体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进行培养。

陶行知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位教育学家,其说过一个问题是千万发明的来源。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对初中生好问的思想进行培养与启发,且积极的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的一些办法寻找出来,进而将其质疑问难能力有效提高。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同教材相结合,将教学内容扩展开来,将发散性极强的一些问题有效提出,以便将初中生充分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引导其从多个层次以及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这不仅帮助初中生将基础知识牢固的掌握,而且可将其定向化的思维改变,提高其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施创新教育为综合性的一门教学艺术以及复杂的一个过程,其要求初中教师具有开拓精神、高度的事业心以及责任心的同时,将创造的心理学以及创新的教学理论掌握,便于将创新教育最好的途径寻找出来。比如对加强竞争合作以便实现双赢的内容进行学习时可先用多媒体将两幅图展示给学生,其中一幅图上的两个小鬼因为手持太长的勺子,于是相互喂食,这样两个小鬼最终都迟到食物。而另一图中的两个小鬼手持长勺子却不合作,最终都饿死。对比两幅图后告诉学生唯有合作方可共赢,也就引出了本堂课教学内容[3]。

3.3实现多样化教学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理念的渗透,教师还要做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的是满堂灌输的单一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比较呆板无趣,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绝大部分教师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加上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技的出现,使得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总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现,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4.结束语

初中政治课教师要想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就应立足实际且将广大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对同初中生的心理、生理以及知识结构等相适合的一些教学策略进行努力的探索及研究,将轻松且愉悦的一个政治课的学习氛围予以学生,引导初中生对各项社会实践的活动积极参与,在生活与学习中感受政治课的价值以及意义。此外,使初中生在极具创新理念的政治教学中将创新意识有效提升,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魏丽.试论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政治课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11):83-84.

篇4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 李菊芳

摘要: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到有用的并对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地理知识,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出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新人才。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新教材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基本理念,是立足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本,重视学法指导,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具有以上各种能力,优化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才会主动地去参与探究,才能有机会搜集信息,才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交流,以支持思维的活跃性和持续性,学到更多的知识。作为地理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具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新时代的有能力的人才。

一、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首先教师本身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具有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空间。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离不开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的实践和努力。只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更懂得,现代地理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知道“这地方是什么”“那地方有什么”,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索“这地方为什么是这样”“那地方怎么办才可以更好”的创新人才。

教师观念的更新常常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地理教师不仅要自觉接受终身教育的思想,主动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动态,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随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事实的地理教育内涵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形象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创新教学活动的关键。要适应当今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就要自觉具有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用地理科学前沿的新成果如“厄尔尼诺”、“里约环境会议”、“经济全球化”、地理信息技术等,充实更新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用现代地理教育的新理念,如“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地理思维”、“培养全球意识”等,来构建自己的地理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根据教学实际,来创造和开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在声,光,形的协同刺激下,发挥出更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收集、探究、动手、合作的过程中,开阔了知识视野,培养了学习能力。

二、创新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新教材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主体学习的基本策略是自主、合作、探究。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自由方式的学习。美在自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开展求异思维;例如:我在讲述中东时,先让学生关注目前全世界人都关注的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的事实报道,或教师在上课前展示一些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的画面,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本节课要学习中东,并且使学生明白中东是目前全世界关注的热点,更进一步的教师介绍中东曾经发生过的战争,从而使学生明白中东是长期的热点地区,为后面学习热点地区的原因作铺垫。作为地理教师经常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是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时,让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讨论出生活在青藏高原藏族的服饰与江南水乡居民服饰的不同、我国各地民居不同的特点、各大名菜不同的风味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感受到学习地理的确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我在讲述北美气候时这样问:如果将北美洲的落基山脉走向改变成位于北美南部的东西走向,气候会成为什么样的呢?在学习欧洲西部的气候时,设想将阿尔卑斯山放置在欧洲西部海岸南北向排列,气候又会怎样呢?在学习欧洲西部的气候时,影响欧洲西部气候的因素很多如有洋流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等,如果这些因素都不存在,这里气候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回答这样的假设性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创造性的认识。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提出一个有多个答案的问题,例如:学习中国人口时,提问:中国人口有多少?这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封闭性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单向的。如果改问: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问题。这样提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各个方面自己回答,思维是多向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②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信息,即不完整的信息。在讲课中不讲全,讲绝,讲死,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利用想象、阅读来填补空白。例如学习“大洲和大洋”时,一上课我直接让学生阅读图2、3,“地球还是水球”。结果学生刨根问底,兴趣盎然,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很快就理解了称之为“地球”的原因,由此可见,教师不必作太多的解释。又如:在学习方向时,学生提出哥伦布环球航行是成功的,那么南辕北辙为什么不可以呢?这些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填补空白的信息。③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求异思想中形成的各种想法。当学生求异思维中收集了丰实的信息,接下去的重要任务就是归纳总结信息,形成具体的结论。例如:在学习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之后,以气温和降水为基本要素总结出世界各地各种气候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到地表植物的生长,又影响到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的分布,从而产生世界各自然带的分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除了课堂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知识外,还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有助于理解课堂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走进社会,充当其中的角色,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如20年来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生活水平的变化,分20年前,10年前,现在进行比较,让他们对自己生活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个深刻的理解。在讲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时,我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的父辈、祖父辈和自己代的兄弟姐妹的多少,那时的生活水平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好处,自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潜能。因此在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创新因素,这样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篇5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数学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我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把“用教材教”落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六年级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我马上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学生顺利完成后,我又将问题改为: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3.甲单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单独修还需几天?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并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二、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口答:4是5的几分之几?5是4的几分之几?5比4多几分之几?4比5少几分之几?通过回答,我把题中的几分之几都变为百分之几,就成为今天的例题,我进一步问同学们如何把分数化为百分数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的引入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反馈矫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错误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产生顿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先期的错误认识,提高反思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复习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时,先出示练习题125-75-25进行整数的练习,然后把练习题改变为小数四则运算题12.5-7.5-2.5进行小数的练习,进一步再出示一道分数练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小学阶段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不只是适用整数,对小数和分数也同样适用。

三、抓住典型例题,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例题,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教学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比,如何判断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这一类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3:2:1,如果按角分这个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呢?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这是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因为3+2+1=6,

180皜?30埃?80皜?60埃?80皜?90埃挥幸桓鼋鞘侵苯牵钥梢匀范ㄕ飧鋈切问侵苯侨切巍?

第二层次:求一个内角判断。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是什么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就知道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因为180皜?90埃哉飧鋈鞘侵苯侨切巍U庖徊愦伪鹊谝徊愦卧谒嘉辖艘徊恪?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接着我又提出“我们能不能不求任何一个角,就能直接直接判断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是什么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也就是最大角所占的份数等于其它两个角所占的份数的和,最大角的度数等于其它两个角度数的和,所以可以直接确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学生的思维,在本堂课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随机进行复习,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

篇6

关键词: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

为了大幅度的去提高高等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高校都对思政课的实践体系进行了改革,就目前的改革阶段来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不小的成就。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随意性过强、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对于以上问题通过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地区抓住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突破口。

1创新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教育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了广泛的推行,许多学校对思政课进行了新的改革。就目前的改革成果来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仔细的去分析课程的整体教学,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些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过程当中,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大多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学术性比较强,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说教气息非常浓厚,所讲解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在整体的教学方式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感觉到疲劳,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抵触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国际上的各种思想进行文化碰撞,多元化的文化在进行融合,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思想文化发展的更加多元和多变。当代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并且年轻人的思维非常的活跃,自我的个性意识非常强,对于现下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也具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当中,言论自由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当代的大学生非常喜欢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想法,这些都和传统枯燥的思政理论课相悖。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教师一直是机械式的传授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如果一直沿用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政教师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不断的去提高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此外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创新和改革的大潮流。培养学生创新人文精神,在对思政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融入时代的特色,多采取学生的意见,增强教学整体的时效性。

2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及定位

高校思政课在创新教育的理念之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们精神,不断的去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实践目的。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较为健全的创新思维人格,提高大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这点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创新意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创新意识当中培养的心理取向,在高校的思政课程当中包含许多领域的知识,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非常丰富。在思政课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不断的去激发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所存在的学习差异都需要被尊重,在处理问题之前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在思政课程当中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教师引领学生正确的去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分析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通过学习真正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2.2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感知力、创新记忆力、创新思维力、创新注意力、创新实践力、创新想象力,这些都属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一种涉及范围非常广的综合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信息加工能力以及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时,这就说明这个学生已经具备了创新能力,独特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创新思维的养成,通过实践可以将创新的成果进行完整的表达。思想政治课程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检验自己对于掌握的理论知识程度。在不断的实践中去肯定自己以及否定自己,这样才可以不断的去旧的理论产生新的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可以辩证的看待理论。

2.3培养创新人格

高校思政课对创新人格的培养,主要是使学生具有创新人文精神,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对于自身的创新人文精神也会在不断的健全和发展。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完善自身,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未来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地去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坚韧顽强的性格。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循序渐进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去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要养成独立解决的性格,用理论去验证问题根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确立的坚定信念,真正的去践行。

3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单项性知识传授为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教育方式就是研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为了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相关学者充分的感受到了研究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知识点,有效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于课堂的主体,而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于内容和知识进行质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欢迎各种观点和见解,在理论的讲解过程当中去分享积累的研究体验,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2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的课程内容

总结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经验,提高学生对于理论这是方便的掌握,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教师应该对理论知识进行夯实的掌握,这样在讲解的过程当中,才会给学生树立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室应该积极的去和学生分享和沟通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断的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室应该系统性的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进行介绍,然后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迅速地将学生带入到思想政治课堂当中。学生们集思广益会说出对于问题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质疑,对于问题一定要建立新思维,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当中。培养学生用理论去分析问题,用来解决实际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个实践和理论融合的过程当中,才可以更好地去学习。

3.3建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小组

在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要进行分组,小组之间进行学习和竞赛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去开展育人德育实践,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的去提供一些解决困难的指导性建议。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室应该引入立意深刻、涉及范围广泛的思想政治研究课题,学生们会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对问题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广泛的收集。通过制定相应的小组探究计划,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较为规范性的研究,收集资料同学们可以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在课下也可以互相进行思考和交流。除此之外,小组课下还可以进行一些调研,为问题的讨论做好基础工作,最后还可以准备充分的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报告。

3.4开展丰富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教学的形式也非常单一,为了调动起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开展丰富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在研究式教学模式的背景之下,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可以主动的提出问题,对于问题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进行解决。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资料已经不局限于学校的教材,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询问老师、社会调查以及社会实践来获得。学习小组还会开展丰富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当中,深刻的去感受到思想政治对于生活的影响。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模式的思想政治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还有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知识竞赛、专题报告、志愿服务、参观革命圣地、校园文化活动、工厂农村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课创新实践活动。

4结语

为了大幅度的去提高高等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质量,许多高校都对思政课的实践体系进行了改革,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多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学术性比较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当代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思政教师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紧跟时代创新和改革的大潮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们精神,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实践目的。

参考文献:

[1]程晋宽.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新思潮论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01).

[2]侯秀芳,张福庄.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3).

[3]王雪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4]黄文艳.“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文教资料,2011(12).

[5]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01).

篇7

在初中时期,后进生作为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后进生都有着封闭和自卑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交流,很难主动的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失职的表现,也是对教师这个光荣称号的一种亵渎,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基础来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使学生可以更加健康的发展。在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后进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的对转化进行弥补,从而使后进生群体获得有效的转化。

一、坚持“以情感人”,使后进生感受到温馨的氛围

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使后进生封闭的心扉得到开启是非常基础的一项工作。后进生一直处在班级的边缘,他们往往呆在角落,远离师生,从而形成了封闭的心理。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从情感着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第一,通过沟通交流使学生了解,一时的落后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前进的信心丢失,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自身的薄弱环节,积极的制定解决措施,并鼓足学习干劲。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的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经常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张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使学生与学生间构建起互帮互助以及平等民主的氛围,为后进生可以很好的融入集体学习提供了情感基础。第三,后进生在学习中获得成绩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表扬,以此来使后进生对成功所具有的心理感知体验有所增强。

二、坚持“分类需求”,使后进生的学习信息增强

为了使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后进生进行专门的分类要求。第一,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时,为后进生制定专门的学习目标,难度系数在大纲要求以及教材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下浮,使学生可以拥有和自身实际能力相满足的学习目标。第二,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专门可以准备一些难度系统低的问题给后进生,并对后进生进行定向提问,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并使心理感知体验获得成功,从而使教学成效得到提升。第三,在练习过程和考试中,教师也需要对后进生进行区别对待,降低课后练习的难度,通过考试来为后进生设计基础内容的测试试卷,可以使后进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获得满意的成绩,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从而使教学成效得到提升。

三、坚持“互帮互助”,使后进生获得多方的帮助

对于班级语文学习中的后进生,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教师需要积极的帮助后进生寻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其基础知识的训练得到强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班级中组织“结对帮扶”活动。第一,教师需要进行结对动员,鼓励班级中语文学习成绩好以及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积极的选择需要帮扶的后进生,为了使结对帮扶活动给优秀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得到降低,教师把原有的“一对一”方式进行了改变,变成了“几对一”方式。第二,教师需要点拨指导所有的帮扶小组,帮助他们对后进生存在的需要帮助的薄弱环节进行明确,使补习活动具有的针对性得到提高。第三,教师为帮扶小组专门安排时间,采用集中辅导以及平时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把结对帮扶的活动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得到贯穿。这样就能有效的使后进生转化得到顺利的实现,以此来使后进生学习语文的成效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从而使教学成效得到提升。

四、坚持“用赛促学”,使后进生的竞争动力得到激发

篇8

论文摘 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本文从创设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英语课外活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初中英语创新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一、在设疑启智中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首要基础,这一步是非常重要、非常根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自身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学过程

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对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学生,应该及时表扬,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能力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语法结构教学中,初中学生往往会对都能在汉语中表示"有"的结构“there be”和“have/has”颇感疑惑,教师可利用时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掌握语言规律。教师可让学生搜集含有“there be”和“have/has”结构的例句。将他们分类罗列,学生们的分类罗列过程,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发现“have/has”表示“拥有”而“there be”表示“在…有…”。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三、在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生动有趣、富有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是促使学生灵活、自由地运用课堂知识、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一种英语教学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

教师在学校组织英语课外兴趣活动时同学生一起将英语活动室布置成颇有童趣的“English Corner”。在英语角内内学生们布置了Household Corner(生活功能区)、Reading Corner(阅览功能区)和Audio-video Corner(视听功能区),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并通过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创意制作英语小报和贺卡、写英语书评甚至设计英文个人主页等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已从在活动中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转化为在活动中用语言进行交际、用英语进行创造。

四、结语

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思维培养,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使英语教学不断创新和进一步取得实效的有效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究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模式,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求导师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作为当代的体育老师,在上小学生的体育课时最应该注意的是健康教育,为什么是健康教育呢?首先,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身体各方面都不成熟,骨质不够像成年人那般健康,所以不应该让他们做太剧烈和危险的运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注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之所以他们是小学生是因为他们在年龄和心理各方面还不成熟,他们都有着一颗善良天真的幼小心灵,因此,在小学生上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最后,应该注意的是不管他们多么调皮,体育老师都应该理解他们,而不能用威胁的方式来应对学生。所以,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应该遵从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的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每个人都不得不制订一个奋斗目标,那么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的目的应该就是运用与学生相适应的方式教学。教学目的的制订需要不断完善和长期的实施,针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目的的制订需要注意:

1.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制订情境假设的教学方法

情境假设教学理念适合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例如,在教育小学生“立定跳远”这一课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表演天赋,所以体育老师可以让他们先观看一个关于小青蛙蹦蹦跳跳“走”荷叶的视频,然后将学生带到操场去拉练,老师在操场提前画好荷叶,让学生比赛跳荷叶,看哪一组跳得远,评定出冠亚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然后让得到奖品的小学生为大家表演为什么他可以跳的如此远,将跳远秘诀告诉大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懂得健康。游戏结束以后,老师可以将立定跳远的“秘诀”讲述给学生,让他们在游戏中慢慢找到真谛所在,逐渐领略体育的含义。

2.利用小学生善于假设联想、模仿的行为培养他们在操场自学的能力

新课标推崇自由开放式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在教育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例如,在开放式教学的冲击下,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看其他人上体育课或者让他们与其他班级的学生联谊上体育课。这样不仅老师与老师有了交流,学生也会学得开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结构构成与规划实施

学校教育模式下的构成主体除了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生是主要的构成单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与课堂模式的最佳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习效率的提高还需要教学规划的良好实施,那么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如何规划小学体育课堂呢?长期以来,在学生的心中一直认为老师高高在上,老师在实施计划的时候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看法,在适当的时候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用亲切的语言问候他们,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这样在学生的眼里,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从而使学生在喜欢上老师的前提下喜欢上这一门课程,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顺利实施,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体育健康教育有效进行的目标。在此种情况下,老师也要注意以下两点:

1.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不管在何地工作,每一位领导都很看重职员的工作能力,而且如今随着国人经济状况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的孩子逐渐趋向独生化,所以每个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是极其重视的。针对此类社会现象,一名老师高质量的工作能力能够决定他是否能胜任此工作,所以老师应该有健康的身体,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做一名果断、坚持、冷静的决策者,以活泼、开朗、热情的健康心态教育孩子,从而教会他们在应考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目的性教学

篇10

[关键词] 创新;体育教学;高校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应试教育横行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仅仅为学生们带去了一些理论知识,而其实践能力甚是缺乏。因此,现阶段,需要将创新教学理论引入到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去,将那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们的身心素质,增强他们的体制,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为优秀的体育人才。

一、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

我国历次实行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都是对其课程结构的变革,所以,此次的体育教学课程结构的变革,是在继承了其原有课程结构优点的基础之上,并对国外相关的学科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改革。

1、创新课程的内容

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时,首先需要对其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将原来的体育课堂教学与一些校外的体育活动相结合,使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为了打破原来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可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一些运动训练、校外群体活动、社会活动、课外体育锻炼等。从而使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取得较为实质性的突破,形成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1]。

2、对课程结构进行突破性的创新

对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进行突破性的创新,就是要求各大高校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在高校教师的指引之下,让学生对上课的时间、任课的教师、课程的内容等,进行自主的选择,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打破其常规的历史性跨越,扩大其影响的范围。

3、对课程结构选择性的创新

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在其兴趣上的不同以及个性的差异,致使学生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别,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一位学生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程度也是不均衡的,这便致使在体育技术技能上,每位学生表现出了不平衡性。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改革时,首先必须满足学生们对其课程多样化的需求,其次其课程结构还必须体现出具有广阔的选择性以及灵活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在高校体育课程结构选择性上的创新因素。

二、对其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创新

为了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施行创新教育的理念,促进其课程的改革,必须建立起可以促进其课程不断发展的、可以不断提高其教师教学质量的、可以促进其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建立起课程评价体系

建设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建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时,不能仅仅围绕着体育课程建设中的某几个方面或者是某一方面进行,必须要围绕着整个课程建设的诸多方面,找出在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表面因素以及其关键性因素,从本质出发,解决其实质性的问题。

2、建立起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起学生评价体系需要从一项单一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入手,深入地对其进行剖析,逐渐地由这一个方面拓展到对学生情感表现、认知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3、建立起教师评价体系

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其涉及的层次较多,不仅包括发展性的纵向比较,而且还包括多方面的横向比较;其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不仅要进行他人评价,而且还要进行自我评价,采用主体互动性的评价方式。

对其教师不仅要评价其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而且还要评价其工作水平、业务能力;不仅要对其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既要注重量的评价,又要重视注重质的评价,以此来构建动态性的、全方位的教师评价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地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

三、培养体育师资创新能力的途径

现阶段,在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里,都对高校体育教育的理解存在着许多的误解,他们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就是领着学生们跑跑步、打打球,根本不理解体育教育的实质,也没有看到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整个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在培养体育师资的创新能力时,首先需要对其人文素质进行培养,使其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不仅可以拥有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素质结构,而且还可以形成终身为体育事业献身的优良品质。

其次,还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联系起来,注意培养教师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还要进行综合性的教育,以拓宽其基础学科的知识范围,实现多学科的融合[3]。

结语

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理念,不仅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且还需要广大教育者进行共同的努力,去促进其健康的发展。同时,在进行其创新教学时,还要时刻明确其教学观念,实事求是,立足于实际,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获得身体健康与精神需求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德鑫.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科技创新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82-82.

[2]白洁.创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切入点[J].科技信息,2010(1):295-295.